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受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教育孩子筆記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 孩子挑食教育筆記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受教育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貨”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它比任何工作都難。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無論你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孩子,你都沒辦法反悔或者“退貨”。
孩子的命運掌握在家長手上。無論父母事業(yè)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把天才培養(yǎng)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數(shù)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我們大概連改錯的機會也沒有,連補償?shù)臋C會也沒有,所以我們只有把這個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這幾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農(nóng)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
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才有好未來。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二、別錯過孩子發(fā)展的關鍵期
發(fā)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fā)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如果在發(fā)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
1、你了解多少孩子發(fā)展的關鍵期?
比如:
★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guī)范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p>
★語言發(fā)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fā)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黃金閱讀期(8—1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2、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
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階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愛:德行禮儀、品格氣質(zhì)。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
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規(guī)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嬰幼兒階段:母性之愛80%,父性之愛20%
小學低年級:母性之愛70%,父性之愛30%
小學中年級:母性之愛60%,父性之愛40%
小學高年級:母性之愛50%,父性之愛50%
初中階段:母性之愛40%,父性之愛60%
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jié)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三、給家長的“10條建議”
1、(說給父親)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孩子讀初中之后,更需要父親的關懷。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一定要記?。合掳嗟穆窇撌腔丶业穆贰Ec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yōu)秀。據(jù)研究機構調(diào)查:與父母一起進晚餐的初中生,能獲得較好的營養(yǎng),較高的學業(yè)成績,很少出現(xiàn)抽煙、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為等。
不要在孩子吃飯和睡覺時進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談,都變成對孩子的教育。
2、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當人,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nèi)在價值”。孩子進入初中之后,極易將自己封閉起來,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多看一些家教書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guī)律,經(jīng)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養(yǎng)“正常的人”。
“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
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
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
不少父母愛得糊涂,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
不要培養(yǎng)“超級嬰兒”。
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泛濫成災。溺愛的結(jié)果是傷害。
6、不能當眾教育孩子。yJs21.com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師。
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老師。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一定要與老師結(jié)成同盟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絮叨叨訴說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父母養(yǎng)育孩子長大需要多少錢?
父母養(yǎng)育孩子長大需要多少錢?一個初一學生說,自己按照碩士畢業(yè)計算,還要13年才能給父母贍養(yǎng)費,如果按照每月1000元計算,一年1.2萬元,要“還清”不計利息的養(yǎng)育費65萬元,需要54年,“真是那樣的話,父母都100多歲了!”另一名學生說:“如果算上利息,我們永遠也還不完!”
數(shù)學課算“親情賬”
昨天,石室聯(lián)中的數(shù)學老師帶領學生算起了這筆細賬。據(jù)悉,這是該校開展“感恩周”主題實踐活動的內(nèi)容之一,學生們從本學期起在各門學科中都將接受到感恩教育。
石室聯(lián)中的廖濤老師昨天帶領初一的學生算了筆“親情賬”:從自己目前一天的生活費、交通費、零花錢等算起,大致計算了從出生到小學畢業(yè)自己花了父母多少錢,再估算從初中到大學畢業(yè),直至參加工作又要花多少錢。孩子們看著這些“天文數(shù)字”,都感到非常驚訝,有的孩子算出來自己大約會花掉父母50萬元,還有的“高標準”達到上百萬元。
在廖濤的帶領下,孩子們又算起了自己的時間利用率,討論了可以削減哪些不必要的開支,盡量節(jié)約?!八阗~”并未到此結(jié)束。孩子們還預估了自己今后的月收入,估計自己每月能支付多少錢贍養(yǎng)父母,而自己又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一個初一學生說,自己按照碩士畢業(yè)計算,還要13年才能給父母贍養(yǎng)費,如果按照每月1000元計算,一年1.2萬元,要“還清”不計利息的養(yǎng)育費65萬元,需要54年,“真是那樣的話,父母都100多歲了!”另一名學生說:“如果算上利息,我們永遠也還不完!”
感恩貫穿各學科
其實,石室聯(lián)中像這樣在學科中貫穿感恩教育的遠遠不止數(shù)學。語文、政治、外語、歷史、地理、生物課中都有關于感恩教育的內(nèi)容。比如,生物課中,他們通過有關人體胚胎發(fā)育的相關內(nèi)容,告訴孩子們父母十月懷胎的辛苦;地理課則開展環(huán)保教育,要求學生珍惜、愛護大自然;歷史課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感恩、報恩故事也讓學生受益……
昨天,記者在石室聯(lián)中看到了剛剛出版的《感恩》。40多頁的16開小冊子內(nèi)容豐富,不僅有通過不同學科進行感恩教育的“課文”,也有開展相關活動的資料,甚至還有指導學生如何體驗感恩的內(nèi)容。
據(jù)了解,從本學期起,石室聯(lián)中把感恩教育納入了課程體系,作為校本課程之一,他們還編輯出版了專門的教材《感恩》,并有與之配套的專用練習冊,以及“感恩周”主題實踐活動的“活動指南”。石室聯(lián)中還設計了一系列感恩體驗活動,如“陪父母過一個溫馨的周末”、“讓老師微笑工作”等。該校還將組織學生走進社會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開展公益活動感恩社會。
相關鏈接
養(yǎng)育孩子的價格
根據(jù)美國政府的報告,撫養(yǎng)一名在2007年出生的嬰兒,并且為他們提供受教育的機會,直到孩子年滿18歲,父母大約需要花費20.4萬美元。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去年刊發(fā)了著名社會學家徐安琪的一份調(diào)研報告,稱根據(jù)對上海市徐匯區(qū)的一項社會調(diào)查顯示,父母養(yǎng)大一個身體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萬元。我國福州、蘇州、南京等地的調(diào)查也顯示,一個普通家庭養(yǎng)育一個孩子到大學畢業(yè)大約需要40萬元。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是父母!
高爾基:“單單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養(yǎng)他們,卻是一樁偉大的公共事業(yè)?!薄がF(xiàn)在的中國,什么都提倡與世界發(fā)達國家接軌,但最需要與世界發(fā)達國家接軌的父母教育卻被我們遺忘了。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年輕戀人如果想領取結(jié)婚證,必須參加政府舉辦的父母學校,培訓合格,才能領到結(jié)婚證?!た墒?,中國的父母普遍堅持隨意而輕松的心態(tài):只要有結(jié)婚證,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認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中國父母什么時候開始承認教育的艱難呢?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成為“問題學生”,父母們才開始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驚恐?!ぐ押⒆赢斎耍私夂⒆拥某砷L規(guī)律。農(nóng)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才有好未來?!っ绹逃叶磐f:“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nèi)在價值”?!ひ弧⑸撕⒆?,你就不能“退貨”·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它比任何工作都難?!じ改甘呛⒆佑啦煌诵莸陌嘀魅?,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無論你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孩子,你都沒辦法反悔或者“退貨”?!ず⒆拥拿\掌握在家長手上。無論父母事業(yè)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把天才培養(yǎng)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數(shù)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我們大概連改錯的機會也沒有,連補償?shù)臋C會也沒有,所以我們只有把這個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這幾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まr(nóng)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才有好未來?!ぶ袊钚枰逃?,不是孩子,而是父母?!ざ?、別錯過孩子發(fā)展的關鍵期·發(fā)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fā)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と绻诎l(fā)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你了解多少孩子發(fā)展的關鍵期,比如:·★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ぁ镏刃蛞?guī)范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叭龤q看大,七歲看老?!薄ぁ镎Z言發(fā)展關鍵期(3—6歲)?!ぁ锵胂窳Πl(fā)展關鍵期(2—8歲)?!ぁ镂幕舾衅?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ぁ稂S金閱讀期(8—1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ぁ铼毩㈥P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階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つ感灾異郏旱滦卸Y儀、品格氣質(zhì)。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ひ?guī)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胗變弘A段:母性之愛80%,父性之愛20%·小學低年級:母性之愛70%,父性之愛30%·小學中年級:母性之愛60%,父性之愛40%·小學高年級:母性之愛50%,父性之愛50%·初中階段:母性之愛40%,父性之愛60%·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jié)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と?、給家長的“8條建議"·1、(說給父親)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ず⒆幼x初中之后,更需要父親的關懷。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一定要記?。合掳嗟穆窇撌腔丶业穆?。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yōu)秀。據(jù)研究機構調(diào)查:與父母一起進晚餐的初中生,能獲得較好的營養(yǎng),較高的學業(yè)成績,很少出現(xiàn)抽煙、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為等?!げ灰诤⒆映燥埡退X時進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談,都變成對孩子的教?!?、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與孩子一起成長?!?、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ぐ押⒆赢斎?,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nèi)在價值”。孩子進入初中之后,極易將自己封閉起來,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こ墒斓母改?,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多看一些家教書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guī)律,經(jīng)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4、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么管?!そ逃淖罨镜哪康氖桥囵B(yǎng)“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Q一種思路教育孩子?!づωS富自己的教育方法?!?、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げ簧俑改笎鄣煤?,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げ灰囵B(yǎng)“超級嬰兒”?!凼且婚T藝術。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垡m度,不要讓你的愛泛濫成災。溺愛的結(jié)果是傷害?!?、不能當眾教育孩子?!ぜ词购⒆幼隽俗钤愀獾氖虑?,你要教育他也應該把孩子帶回家,當眾責罵、毆打,往往后果非常嚴重。對孩子的教育,最安全而又有效的方式,是應該在私下進行的,表揚可以公開,批評做到秘處,即使你的出發(fā)點是對的,但方式如果不當,不但沒效果,甚至食得其反?!の覀円庾R到無論對孩子的表揚與批評都是一種情感互動,父母太強勢,往往導致孩子沒出息,父母太粗暴,孩子往往性情同樣狂躁。有智慧的教師不需對學生嚴辭斥責,有智慧的父母,時刻能夠意識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そ逃钪匾氖且鹬厝说娜烁褡饑?,要保護孩子的心靈,做不到這一點,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可言?!?、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と魏稳硕夹枰@得兩個基本要素:一是愛,二是安全。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是因為他既有愛又有安全感。不幸的人之所以不幸,要么因為只有愛而沒有安全感,要么因為只有安全感而沒有愛。最不幸的人是那些既沒有愛又沒有安全感的人。·對孩子來說,他極度地渴望愛,又極度地渴求安全感。在愛與安全感兩個要素之間,任何一個要素的缺失,都將對孩子的成長構成不可修復的傷害?!ず⒆拥陌踩衼碜运母改傅呐惆?。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伏爾泰:“對亞當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對于亞當?shù)暮笠岫?,家是他們的天堂?!薄?、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師?!W會用賞識的眼光看老師。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一定要與老師結(jié)成同盟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絮叨叨訴說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單親孩子更需要性別角色教育
單親現(xiàn)象早已引起婚姻學家、社會學家及心理學家的關注。但是,單親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性別角色教育的問題至今還是一個空白。
不少父母對性教育頗感困惑,因為他們簡單地認為性教育內(nèi)容就是夫妻性生活的內(nèi)容和技巧,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對于不同年齡的對象,性教育的具體內(nèi)容也不盡相同。對幼兒的性教育主要是性別角色的認同教育及健康科學性觀念的形成。
單身母親家庭是指由于離婚、喪偶或其它原因造成由母親單獨一人與兒子組成的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中,缺少父親的形象和來自他的教育,使得單身母親對兒子進行恰當?shù)男越逃H為困難。在正常的父母雙全的家庭中,兒子從小就有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同對象,即男性父母,并在與異性父母的關系中打下未來人際關系的基礎,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恰當?shù)男詣e角色。如:怎樣承擔家庭的責任,怎樣與同性和異性相處,怎樣解決社會需要與家庭需要之間的沖突,等等。而在早年生活中缺乏父親形象的兒子,如果母親沒有相應的關注,結(jié)果會使孩子在性別角色確認這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困難和混淆,表現(xiàn)出“男性女性化”的傾向,在性格上會表現(xiàn)出敏感、多疑、自卑、膽小、心胸狹窄、依賴性強等,這會給他的人格塑造及未來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帶來不良影響。為了讓孩子的性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單身母親對男孩要在教育中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兒子男性角色性格的培養(yǎng)
一些母親在教育兒子時,首先將他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然后才將其當作獨立的男子漢,甚至從未將其視為獨立的男子漢。對孩子過分支配和保護,滿足于兒子的順從、依賴、怯懦、仔細,這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極為不利。例如,男孩子總是十分淘氣,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母親要求他講衛(wèi)生,不要把衣服搞臟,不要亂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結(jié)果孩子變得處處謹小慎微,縮手縮腳。成年后,母親對兒子的這種性格當然是“恨鐵不成鋼”,殊不知這主要是母親本人教育的結(jié)果。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和模仿的榜樣,如果要培養(yǎng)孩子果斷、自信、大膽、心胸坦蕩等性格,就要有意識地對男孩子采取內(nèi)細外粗的教育方式,教育內(nèi)容要符合男性性格特征,而不要培養(yǎng)出“脂粉氣”。
為孩子創(chuàng)造適當?shù)慕煌h(huán)境
由于家庭中缺少父親,兒子自然與母親相處的時間大大增多。有的母親認為,與女孩子一起玩安全、文明、衛(wèi)生,而與男孩一些玩則容易出亂子。其實,這樣會使孩子在成年之后產(chǎn)生人際交往上的障礙,他們只對某些人有安全感,而對另一些人表現(xiàn)出膽小、退縮和敏感。因此,母親應該多安排孩子與爺爺、舅舅、男性同事等交往,補償父親缺乏而造成的同性交往上的空白。另外,在這樣的交往過程中,他們也不知不覺地模仿了其他男性的行為,這是母親那里所得不到的。
給孩子適度的母愛
單身母親往往將兒子視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托,把全部的愛和感情都傾注到孩子身上。例如,有的母親將喂奶的時間不恰當?shù)匮娱L;允許兒子一直與自己同床而眠;對兒子過多的關心和愛撫等等,結(jié)果孩子產(chǎn)生“戀母情結(jié)”,習慣于依賴母親,而不愿意獨立,更有甚者會產(chǎn)生變態(tài)心理和行為。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子最好在七歲以后就和父母分室休息,如果家庭條件不許可,至少也應分床。在國外,孩子一生下來就和父母分床休息。中國家庭因條件和傳統(tǒng)等原因,沒給孩子創(chuàng)造獨自生活的環(huán)境。而單身母親由于對孩子過分的愛,使得有些人在一定條件下分不清母愛和情愛的界限,也不了解這樣做給孩子帶來的惡果,造成兒子在心理上永遠不能“斷奶”。
母親要有自己的生活安排
孩子一生下來本能的具有占有欲,他們吮吸母親的營養(yǎng),占有母親的懷抱和目光,成為母親生活的中心。隨著孩子的長大,母親應該慢慢將注意力離開孩子,但是,許多單身母親將全部時間都給了孩子,沒有自己的私生活,這其實對兒子性心理的發(fā)展是無益的。母親應該定期給自己安排時間,用來處理私人事情,包括同異性的交往,使孩子明白,母親是愛他的,但他不能占有母親所有的感情空間。否則孩子會變得放蕩不羈,不服管教,或向母親濫施命令,自私地反對母親再婚等等。母親給自己時間的同時,也就給了孩子成熟的機會。
讓孩子接受健全的婚姻觀和性態(tài)度
有些單身母親在以往的婚姻生活或性經(jīng)歷中受到的創(chuàng)傷使她們對婚姻、異性都持有一定的偏見,并且將這種偏見灌輸給孩子。例如,告訴孩子是爸爸不要他們了,男人都很壞,自己是如何不幸,等等,使孩子對人產(chǎn)生敵意、不信任感,同時也有不安全和被拋棄感。還有的母親喜歡一遍又一遍地對孩子說:“我這么辛辛苦苦都是為了你,如果沒有你,我就好過多了。”她們以為這樣說,孩子就不會忘記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實際上卻造成了孩子憂郁、多愁善感、自卑、自責的心理,給未來的生活投下了沉重的陰影。有些成年男性所患的“心因性陽痿”,原因就是母子關系的異常造成的。他們總有“女性是痛苦的,自己是有罪的”潛意識,因此,在性生活中無法產(chǎn)生平等、共享的感覺。因此而導致性功能障礙。
六、再婚,有利于兒子的性教育
在很多情況下,單身母親是為了孩子不受苦才選擇了不再婚,這對孩子的性心理發(fā)育很不利。由于家庭中缺乏男性形象,使得性教育中許多細節(jié)的具體實施受到限制,即使有其他男性親屬的幫助,也很難彌補父愛對于孩子的影響。而孩子與繼父關系的處理,以及母親在生活中的處理技巧。而且,再婚對于單身母親本人的情感和生理需要也是有益的,如果母親的情感和欲求受到壓抑,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個性發(fā)展。當然,母親是否再婚是其個人的選擇,但是,如果是為了孩子的成長考慮,則要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
總之,單身母親對兒子的性別角色教育是一個復雜的課題,與一般意義上的性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都有許多具體差別,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的探索。隨著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不斷變革,離婚現(xiàn)象越來越得到公眾的理解,但我們希望孩子受到越來越少的不良影響。
父母的擁抱孩子的需要
打雷會引發(fā)地震嗎?這個問題似乎很幼稚,但是孩子的想法卻不一樣。孩子看似稚嫩的問題,實際上,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xiàn)。爸爸媽媽的擁抱和耐心解釋,能讓他們從對地震單純的害怕,慢慢走到更積極的、關心別人的陽光里。
“我放下手中的工具,把錘子、螺釘、饑渴、死亡,全都拋在腦后。在一顆星球上,在一顆行星上,在我的行星上,在地球上有一個小王子需要安慰。”——《小王子》
這幾天,廣州電閃雷鳴,連降暴雨。王女士8歲的女兒問她,打雷會地震嗎?她意識到,地震對女兒的影響,可能比自己想象得大。在這之前,白女士已經(jīng)告訴女兒一些和地震有關的知識,為什么她仍然會有這樣的問題呢?自己該怎么做,才能讓她明白?
孩子普遍感到不安全
看電視、讀報紙、問爸爸媽媽,這些天,孩子得到了不少地震的消息。從這些消息里,他們知道地震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會傷害很多人。中山三院心理科關念紅醫(yī)生指出,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的恐懼會多一些。所以,有各種各樣的幻想,并不奇怪。反應比較激烈的孩子,還會害怕一個人待著;原來能做的事,現(xiàn)在卻不愿意做了;身體不舒服,卻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問題。
這些反應,都是因為孩子覺得不安全。作為家長,當孩子有害怕的想法時,首先要告訴他,害怕是正常的,每個人看到這樣的事,都會難受。同時,王醫(yī)生強調(diào),家長還要告訴孩子,我們生活的地方,現(xiàn)在不會發(fā)生地震。
多一些擁抱多幾次解釋
“這種時候,我們應該……”,給孩子講道理,但他們可能完全不吃這套。相比之下,拿一張漫畫給他講故事,做游戲,孩子就容易接受得多。關醫(yī)生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在真實的環(huán)境里,說一些避震自救的小知識。
在這段時間里,家長和孩子,應該多有身體接觸。不僅要耐心的聽孩子講,他對地震的看法,還要多抱抱孩子,讓他體會到切實的安全。
孩子對地震的害怕,可能隔幾天,就冒出一個想法。關醫(yī)生說,對孩子來說,可能要解釋好幾次,他才能慢慢明白,自己是安全的,放下對地震的幻想。所以,不要喝斥孩子,用一句話打發(fā)掉。像“別老想著地震”這樣的話,盡量少對孩子說。
另外,孩子問的問題,也許每次都不同,家長要看具體的情況。對王女士來說,除了告訴孩子地震是怎么回事,還應該告訴她,打雷和地震,是兩種不同的自然現(xiàn)象。
如果孩子對地震的恐懼持續(xù)時間長,超過了兩周,并且通過上面的這些方法,都無法緩解,應該立刻帶他們?nèi)フ倚睦磲t(yī)生,盡早恢復。
從積極的角度了解地震
想讓孩子多了解地震,但電視、報紙的畫面,有時候自己看了都受不了,怎么辦呢?關醫(yī)生提醒,和地震有關的直播節(jié)目,比較震撼人的畫面,少讓孩子看??匆豢葱侣剤蟮溃私庖幌逻M展就可以了。
讓孩子了解地震,多從正面積極的方向,更加有益。比如,大家正在努力的救助傷員,為災區(qū)捐款,幫助他們重建家園。另外,鼓勵孩子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災區(qū)的關心。比如,給災區(qū)的小朋友寫卡片,畫畫,用實際的方式來關心別人。
自救意識很重要
有的孩子還擔心,如果上課的時候發(fā)生地震,爸爸媽媽會來救自己嗎?家長一般會安慰孩子,“一定會去救你的。”關醫(yī)生指出,家長這么做,的確能讓孩子安心。但同時,也要向孩子強調(diào),自己趕到學校,需要花些時間,在這之前,一定要先保護自己,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父母要用心教育孩子
在平時工作中,我經(jīng)常遇到一些發(fā)展不太理想的孩子,細細研究這些孩子的問題,很多不是出在孩子的身上,而是出在家長的身上。我想對家長說:“家長,請您對孩子的教育用心付出!”看到我這一句話,一些家長可能會有意見,他們覺得自己很用心,就像一些家長說的:“我給他吃給他穿,不要他做任何事情,該說的都說了,我還需要怎么做?”我們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門藝術,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永遠需要家長的用心付出。
比如,高中學生學習任務緊張,每天到校早,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早晨就在路邊的流動攤販上買吃的東西,有的還是家長帶著學生買。我詢問過家長,家長的答復是來不及做早餐,或者孩子不喜歡吃家長做的早餐。我們知道,路邊的早餐,衛(wèi)生和營養(yǎng)等都得不到保證,孩子長期吃下去肯定對身體不好。再說孩子從路邊買了早餐,什么時候吃?吃的時候是冷還是熱?有沒有吃?我經(jīng)常遇到一些孩子說自己的胃痛,其實大多數(shù)孩子的胃痛都是因為早餐不定時的問題。每一次開家長會,我都會請家長,無論如何都要用心幫助孩子做好每天三餐,變換菜肴的花樣,注重營養(yǎng),讓孩子喜歡吃、吃的好,這樣才會對孩子的身體好,對孩子的學習好,對孩子的成長好。
再如,有時遇到一些孩子比較貪玩,家長很無奈,他們希望老師對孩子教育多想一些方法。一些孩子上網(wǎng)成癮、夜不歸宿,甚至一些孩子當著家長的面長時間玩游戲,而家長卻管不住。我很理解這些家長痛苦無奈的心情,但問題在于這些孩子行為,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他們的習慣已經(jīng)長期形成,這些習慣不是僅僅依靠老師的幾次教育就能改變的,更何況老師的精力也不可能全部放在這些孩子身上。有時候我對一些學生提出要求,學生也答應了,我要求家長在家督促,但家長往往無法履行監(jiān)督的責任,甚至放任孩子的行為,這怎么可能希望孩子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要知道,改變一種不良習慣需要毅力,孩子畢竟是孩子,那些自控力差的孩子不良習慣的改變更需要家長用心的督促。這一次期中考試,有一些孩子考了低分,這些孩子不是智力不好,而是習慣不好,他們對學習投入度不好,有很多干擾學習的行為。在我看來,如果孩子這些行為不改變,很難取得好成績。
我們知道,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密切配合,家校的有效交流對孩子的成長很有益處。實際上,我很少遇到主動與老師交流孩子情況的家長,特別是那些發(fā)展不理想的孩子。有時候我想請一些家長到校談一談孩子的情況,或者我想去家訪,當他們接到我的電話時,往往第一反應就是自己的孩子在校出了問題,詢問我有什么事情?每一次召開家長會,都會有一些家長因為種種原因不參加。在我介紹班級情況、介紹孩子教育方法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家長在下面竊竊私語,甚至大聲的接聽電話。我和家長交流孩子的教育方法,經(jīng)常有家長回答說自己不懂怎么教育孩子,說孩子不聽話,說孩子就聽老師的話,請老師多關心。你如果和家長說了孩子的一些問題,有的家長會當老師的面把孩子訓斥一頓,甚至責罵孩子、打孩子,這讓老師很尷尬。家長會后,我告訴家長,如果有人想與我交流,可以到辦公室找我,讓我遺憾的是,很少有家長去交流。我們知道,孩子發(fā)展不理想,肯定有問題,而孩子這些問題的改變,需要家長用心觀察,需要家長用心探索,需要家長的堅持,才會找到好的教育辦法,才會幫助孩子有所改變。
我們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用心的投入。孩子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長的用心付出。每一個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而孩子的成功更需要家長用心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