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有初步認識,知道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了解化學與社會的聯系以及化學對社會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通過交流討論,體驗化學學科的重要性,初步認識化學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化學與社會聯系的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化學的無處不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化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化學的重要性;化學學科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化學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導入】
闡述美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博格教授對化學的評價——人類進步的關鍵。
提出學好高中化學所必須知道的“3W”,即:what,化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where,化學在哪里;how,怎樣學習化學。
【討論】
通過初中化學的.學習和你在生活中的所見,請你談談你對化學的認識,它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化學到底研究什么?
【學生活動】
討論自己對化學的認識
一、化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 What is Chemistry1、定義:化學(chemistry)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
【投影并講述】
2、化學學科的發(fā)展歷史
(1)古代化學——始于對火的使用,來源于冶金、火藥、造紙等實用技術,也為近代化學奠定基礎
(2)近代化學——道爾頓原子學說、阿伏伽德羅分子學說、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
(3)現代化學——多元化發(fā)展(組成、結構、合成和測試)
【思考與交流】
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分小組討論(3分鐘),請同學們盡可能的聯想,之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闡述討論結果(1分鐘)。
(1)請你盡可能地說出:你身邊甚至是你的面前、你的手中與化學有關的事物?
(2)通過以上問題的思考,你覺得化學學科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
【投影】
圖片展示化學與生活、材料、能源、環(huán)境等的聯系
【思考】
純凈水和礦泉水有什么不同?喝什么水更健康?
【釋疑與歸納】
純凈水可以補充人體所需水分,礦泉水不僅能補充人體所需水分,還能提供人體需要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所以每天喝適量礦泉水更健康。
不管你喝的是什么,它們都是化學物質,人每天都攝入大量化學物質。可見化學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瘜W是人類生存和進步的關鍵!
二、化學的重要性-化學和我們有聯系嗎Where is Chemistry ?化學一門中心學科,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個層面都聯系緊密
三、高中化學學什么,怎么學?——How to study Chemistry?
【講述】
1、高中化學學什么
【反思】
根據你初中學習一年化學的經歷,你覺得學習化學該用什么方法呢?
【歸納】
2、高中化學怎么學-觀、動、記、思、練“觀”即觀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觀察方法“動”即積極動手實驗、動筆記錄現象
“記”即記憶:化零為整、利用理科的思維學會理解性記憶“思”即透過現象思本質,多想、深想、獨立想,只有會想,才能想會
“練”即應用中鞏固知識、排查知識、掌握知識
【作業(yè)】預習《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jié)《物質的分類》
一、教學背景
《甲烷》內容選擇于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jié),這一節(jié)是學生在中學階段第一次接觸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的有關內容,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分支,烴是一切有機物的主體,而甲烷作為烷烴的第一個最簡單的分子,學生對他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今后對各種有機物的理解,因此本節(jié)內容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有機物的學習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初中化學就介紹了甲烷的燃燒反應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也介紹了部分物質結構的知識,為學好本節(jié)內容提供了前提條件。
本節(jié)課將主要介紹以甲烷為代表的烴的分子結構、性質和主要用途,以及它們的性質與分子結構的關系,讓學生掌握好甲烷這一節(jié)的知識,能為學生學習烴及烴的衍生物等有機內容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甲烷的分子組成、結構特征、主要化學性質(燃燒反應和取代反應);
(二)教學難點:取代反應的概念和實質。
四、教學用具:
甲烷的分子結構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甲烷氯代反應的試劑和儀器一套、高錳酸鉀溶液;多媒體教學設備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多媒體輔助、討論、講解、練習
六、教學過程:
[投影]可燃冰、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等圖片,并進行如下講解。
[小結]天然氣是一種高效、低耗、潔凈的新能源。我國已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9位。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質。據科學家估計,全球天然氣水合物的碳儲量是全球石油與天然氣儲量的兩倍。如果能開發(fā)利用,那將是人類莫大的福音。甲烷是天然氣,沼氣和煤礦坑道氣的主要成分。但同時甲烷也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他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倍,且在大氣中的濃度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我們知道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想要很好的利用甲烷的優(yōu)勢為我們的生活服務,首先,就必須對甲烷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揭題]板書: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板書]一、甲烷的分子組成和分子結構
1、分子組成:CH4
[提問]碳原子需要形成xx對共用電子對才能達到八個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氫原子欲形成兩個甲烷分子結構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學生活動]完成課本P60實踐活動并小結甲烷分子的結構特點
[板書]3、分子結構特點:正四面體型結構,呈高度對稱狀,而且C—H鍵比較牢固。
[過渡]至此,我們對甲烷的結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甲烷的結構決定了甲烷具有什么樣的性質呢?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板書]二、甲烷的性質
[展示]貯存甲烷氣體的裝置,并結合甲烷的式量,讓學生判斷甲烷的部分物理性質。
1、對于一種并不是很了解的化學物質,我們研究它的化學性質一般從哪些方面分析?
2、甲烷能高錳酸鉀溶液、溴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氧氣、氯氣等物質反應嗎?
3、如何設計上述實驗?
[探究活動]根據以上預測,分別設計甲烷能否與高錳酸鉀溶液、溴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氧氣、氯氣反應的探究性實驗。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后匯報討論結果
[演示實驗]將氯氣通入高錳酸鉀溶液中
[設問]1、點燃甲烷前應注意什么?
2、如何定性檢驗甲烷的產物?點燃[學生活動]上臺板演:CH4+2O2→CO2+2H2O
[板書]2、化學性質
⑴甲烷較穩(wěn)定,不與水、高錳酸鉀溶液、溴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等物質反應。
⑵甲烷的氧化反應:CH4+2O2點燃→CO2+2H2O
[過渡]甲烷除了在點燃條件下跟氧氣反應外,還會在光照情況下跟氯氣反應。
[演示實驗]甲烷與氯氣的取代反應,邊引導學生觀看實驗現象,邊提示學生在觀察重點實驗現象時思考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
[講授]取代反應的概念及原理并引導學生分析概念部分的關鍵詞,[投影]電腦模擬的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氯氣的取代反應的動畫
[板書]⑶取代反應取代反應的概念: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的反應叫取代反應。光氯氣與甲烷的取代反應方程式CH4+Cl2→CH3Cl+HCl
[提問]CH4與Cl2反應后產物有幾種?哪些是有機化合物?哪種產物最多?
[學生活動]完成一氯甲烷與氯氣進一步反應的方程式
[投影]隨堂鞏固練習
[投影]甲烷的三點利用及圖片
[課堂小結]甲烷的化學性質通常情況下比較穩(wěn)定,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燃燒反應、取代反應和熱解反應。它主要取決于甲烷穩(wěn)定的正四面體結構。取代反應是甲烷的特征反應。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本P65課后習題1、2、3、5、6
2、查閱資料,從反應形式、反應條件、反應的方向和可逆性等幾個方面比較取代反應和我們學習過的置換反應有什么區(qū)別?
八、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引入通過介紹我國實施的“西氣東輸”工程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選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國民經濟建設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有機化學“有趣、實用”的思想情感,讓學生能以比較興奮高昂的'情緒開始本節(jié)課的學習。
在介紹甲烷的分子結構時,首先從甲烷分子的組成引入學生對物質結構知識的回憶,然后再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使學生在復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在學習結構的基礎上開始學習甲烷的性質,始終緊扣“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這一條主線,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有機化合物的學習方法。
學習甲烷的性質時,利用學生探究活動、演示實驗以及多媒體投影等多種教學手段,把微觀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既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取代反應的實質也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甲烷的性質的探究活動這一塊要注意控制時間,否則很容易讓這一塊內容占用了大部分時間,而沒有充分的時間來讓學生理解取代反應的實質。
本節(jié)課的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探究法,幫助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與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規(guī)律,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教給學生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討論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理解化學方程式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有關反應物、生成物質量的計算。
2、能力目標: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格式,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
思想教育:
從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學反應,了解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在工、農業(yè)生產和科學實驗中的意義,學會科學地利用資源。
教學重點:
由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求生成物(或反應物)的質量。
情況分析:
通過前一節(jié)的學習,學生對化學方程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是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關鍵,教師應緊緊結合化學方程式意義,引導學生對如何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這一問題進行探究。通過分析題意,理清解題思路,教給學生解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計算問題的能力;通過解題訓練,培養(yǎng)學生正確、簡明地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1、探究法:通過對問題的合理設計,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探究關于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格式。
2、邊講邊練法:通過邊講邊練,及時反饋信息,達到師生互動,爭取在課堂40分鐘解決本節(jié)課大部分問題。
教學輔助設備:小黑板、學生課堂練習資料。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提問引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是什么?試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來說明。
請書寫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反應物和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并指明該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意義。
過渡:根據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量的意義,我們可以在已知化學方程式中某物質的質量的情況下,計算別的物質的質量。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問題。
提出問題:同學們,我們現在用學過的知識試著去
解決下面的問題。
例題1:用足量的氫氣還原氧化銅制取銅,如果得到128Kg的銅,至少需要多少氧化銅?(同時需要多少克氫氣?)
讓學生自己試著去解決該問題,教師作適當引導。并請一位學生上臺演算。
引導提問:
你們是以什么樣的思路去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讓學生分組討論一會兒,然后讓學生對解題思路進行總結。
總結:
解題思路:
1、寫出化學方程式
2、找出已知量、未知量(設為x),并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出已知量、未知量的質量比。分兩行寫在對應的化學式下面。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鞏固練習:
現在我們就用剛才總結的解題思路再來解決一個問題,并請同學們按照你們認為正確的解題格式將解題過程書寫出來。
例題2:13g鋅和足量的稀硫酸反應可制得多少克氫氣?
問題深化:解答計算題應該有正確的書寫格式,那么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格式是怎樣的呢?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總結出解題格式,并請學生回答。
解題格式:
1、設未知量為x
2、寫出化學方程式
3、找已知量、未知量,并計算其質量比
4、列比例式,求解未知量
5、簡明地答
點撥:對解題格式中的相關事項作進一步強調。
現在我們就用剛學過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格式知識,完成下列兩個練習題。
鞏固練習:
1、電解1.8g水可得多少克氫氣?
2、在空氣中燃燒多少克木炭可得22g二氧化碳?
讓兩位學生到臺上演算。
引導:指導學生做課堂練習,隨時糾正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對于學習稍差的學生要進行個別的幫助。
解題辨析:
下題的.兩種計算的結果都是錯誤的,請指出其中錯誤,并進行正確的計算。
內容:略
(如果時間不夠,則將該部分內容移到下節(jié)課進行。)
通過前面的學習,對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中應注意的事項,請同學們總結一下。
對學生的小結,教師作適當引導和補充。
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下面幾句韻語加以記憶。
化學方程要配平,需將純量代方程;關系式對關系量,計算單位不能忘;關系量間成比例,解設比答需完整。
課外練習:
教材習題。
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產生求知欲。
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并請一位學生上臺書寫,另請一位學生回答意義。
學生對以小黑板出示的例題略作觀察,稍加思考。
可讓一個學生上臺來演算。
讓學生思考、討論一、兩分鐘,請一、兩位學生回答。
學生仔細體會解題的思路過程。
學生進行練習,請一位學生上臺演算,并寫出解題過程。
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注意使用正確的解題格式。
學生分析總結出解題格式,一、兩位學生代表作答。
對照教師給出的解題格式,學生仔細體會,并和解題思路作比較。
依照例題,嚴格按計算格式完成課堂練習。
強化訓練,鞏固知識,提高技能。
學生積極思考,并指出其中錯誤。
學生總結解題注意事項,請一、兩位學生作答。
理解記憶。
獨立完成課外練習。
問題導思,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讓學生回憶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加深對化學方程式意義的理解。因為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對本節(jié)課有根本性的重要意義。
以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新知識情景。
結合具體的實例教會學生分析題意,學會如何解計算題。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探究問題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重點引導學生從思維的特點出發(fā),養(yǎng)成正確地審題、解題習慣,找準解題的突破口。
加深鞏固,進一步強化用正確的思路去分析、解答計算題。
培養(yǎng)學生嚴格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書寫完整、規(guī)范的良好學習習慣。
掌握解題格式和解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練習加深鞏固知識,強化計算技能。通過練習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辨析解題正誤,發(fā)現典型錯誤,避免學生犯類似錯誤。
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只作恰當及時點撥。
在輕松、愉快中學會知識,會學知識。
加深、鞏固知識,反饋信息。
課后反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等化學性質,理解酯化反應的概念;
2.使學生了解酯的水解,并了解乙酸的酯化與乙酸乙酯的水解是一對可逆反應;
3.使學生了解羧酸的簡單分類、主要性質和用途;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歸納思維能力及分析思維能力;
5.通過酯化反應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應。
●教學難點
1.酯化反應的概念、特點及本質;
2.酯化與酯的水解的條件差異。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1.采用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展示及實物展示,進一步認識乙酸的分子結構及其物理性質;
2.采用復習回憶法及實驗驗證法學習乙酸的酸性;
3.利用實驗探究、設疑、啟發(fā)、誘導、講述等方法學習乙酸的酯化反應及酯的水解反應;
4.利用類推法學習酯、羧酸的結構與性質。
●教學用具
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投影儀;
冰醋酸、乙酸水溶液、乙醇、濃H2SO4、水垢、飽和Na2CO3溶液、乙酸乙酯、稀H2SO4、稀NaOH溶液、蒸餾水、冰水混合物;
試管、燒杯、鐵架臺、酒精燈。
●教學過程
[引言]
為何在醋中加少許白酒,醋的味道就會變得芳香且不易變質?廚師燒魚時常加醋并加點酒,為何這樣魚的味道就變得無腥、香醇、特別鮮美?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便會知道其中的奧妙。
[板書]第六節(jié)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師]乙酸是乙醛的氧化產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飲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陳醋含醋酸7%。下面我們進一步學習乙酸的結構和性質。
[板書]1.分子結構
[師]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要求學生寫出乙酸的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及官能團。
[生]分子式:C2H4O2
結構簡式:CH3COOH
官能團:—COOH(羧基)
[過渡] 是由羰基和羥基結合構成的官能團,但與酮、醇性質上卻有很大差別。下面我們先看其物理性質。
[師]展示乙酸樣品,讓學生觀察其顏色、狀態(tài),并聞其氣味。結合初中所學知識概括出乙酸的重要物理性質及用途。
[板書]2.物理性質及用途
[生]乙酸是一種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液體,沸點是117.9℃,熔點是16.6℃,易溶于水和乙醇。
乙酸是醋的主要成分之一,醋是用得較多的一種酸性調味品,它能改善和調節(jié)人體的新陳代謝。
[師]將一瓶純乙酸和一瓶乙酸的水溶液同時放入冰水浴中,片刻后同時取出,讓學生觀察現象。
[現象]純乙酸立即變?yōu)楸鶢罟腆w,而醋酸的水溶液無明顯變化。
[師]乙酸的熔點是16.6℃,當溫度低于16.6℃時,乙酸就凝結成像冰一樣的固體,所以無水乙酸又稱冰醋酸。
[過渡]乙酸的官能團是—COOH,其化學性質主要由羧基(—COOH)決定。
[板書]3.化學性質
[師]初中學過乙酸有什么重要的化學性質?
[生]具有酸的通性。
[板書](1)酸的通性
CH3COOH CH3COO-+H+
[師]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部分電離生成CH3COO-和H+,那么酸性有哪幾方面的表現呢?
[生]①使酸堿指示劑變色。
②和活動性順序表中H前金屬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H2。
③和堿、堿性氧化物反應。
④和鹽反應。
[師]下面我們用實驗證明醋酸是否具有這些性質。
[演示]1.取一支試管,加入1 mL冰醋酸并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振蕩后觀察現象。
2.取一塊水垢,用吸管吸取醋酸滴在水垢上,觀察現象。(水垢溶解,有氣泡)
[討論]通過以上實驗得出什么結論?
[生]醋酸顯酸性,根據以上反應確定CH3COOH酸性比H2CO3強。
[師]根據此實驗我們可以知道家中鋁壺內的水垢用食醋浸泡可以除去。那么水垢的成分是什么?請大家寫出反應方程式。
[生]Mg(OH)2和CaCO3
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
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師]請大家寫出下列方程式
[投影練習]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乙酸溶液與Cu(OH)2反應
2.乙酸與CaO反應
3.將鋅粒投入到乙酸溶液中
4.用乙酸除水垢
答案:1.2CH3COOH+Cu(OH)2====2CH3COO-+Cu2++2H2O
2.2CH3COOH+CaO====Ca2++2CH3COO-+H2O
3.2CH3COOH+Zn====Zn2++H2↑+2CH3COO-
4.2CH3COOH+CaCO3====Ca2++2CH3COO-+CO2↑+H2O
2CH3COOH+Mg(OH)2====Mg2++2CH3COO-+2H2O
[過渡]乙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還可以發(fā)生酯化反應。
[板書](2)酯化反應
[演示實驗]P168 實驗6—10
[現象]飽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狀液體產生,并可聞到香味。
[結論]在有濃H2SO4存在、加熱的條件下,乙酸與乙醇發(fā)生反應,生成無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狀液體。
[師]這種有香味的油狀液體就是乙酸乙酯。該反應為可逆反應。
[師]像這種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應,叫做酯化反應。根據本實驗,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并選代表回答投影中的問題。
[投影顯示]1.濃H2SO4在酯化反應中起什么作用?
2.加熱的目的是什么?
3.為什么用飽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4.醇和羧酸酯化時,羧酸是提供H+還是羥基?即下面二式哪個正確?用什么方法證明?
5.酯化反應屬于哪一類有機反應類型?
[生]1.濃H2SO4起催化劑和吸水劑的作用。作催化劑,可提高反應速率;作吸水劑,可提高乙醇、乙酸的轉化率。
2.加熱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應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揮發(fā)而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轉化率。
3.因為:①乙酸乙酯在無機鹽溶液中溶解度減小,容易分層析出;②除去揮發(fā)出的乙酸,生成無氣味的乙酸鈉,便于聞到乙酸乙酯的氣味;③溶解揮發(fā)出的乙醇。
4.采用同位素示蹤法確定產物H2O中的氧原子的來源對象。根據:
CH3COOH+H18OC2H5 CH3CO18OC2H5+H2O,確定出酯化反應一般是羧酸分子里的羥基與醇分子中羥基上的氫原子結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結合成酯。
5.酯化反應又屬于取代反應。
[師]指出:酯化反應是有機酸和醇均具有的化學性質。不光有機酸和醇可以發(fā)生酯化反應,無機含氧酸也可以和醇酯化。例如:
[投影練習]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師]請根據乙酸的結構簡式,概括羧酸的概念及乙酸的同系物的通式。
[板書]
二、羧酸
1.概念及通式
[生]烴基跟羧基直接相連而構成的化合物叫羧酸。通式為:R—COOH
[師]乙酸的同系物又叫飽和一元羧酸,寫出其通式。
[生]CnH2nO2(n≥1)
[師]羧酸是如何分類的?
[板書]2.分類
[生甲]據—COOH數目可分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及多元羧酸。
[生乙]據烴基不同可分為:脂肪酸和芳香酸。飽和酸和不飽和酸。
[師]說明:硬脂酸(C17H35COOH)、軟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等一元脂肪酸,由于烴基含有較多的'碳原子,又叫高級脂肪酸。硬脂酸、軟脂酸為飽和酸,常為固體,不溶于水。油酸是不飽和酸,常為液體,不溶于水。
[師]羧酸的官能團都是—COOH,其化學性質是否相似?有哪些重要的化學性質?
[生]相似,都有酸性,都能發(fā)生酯化反應。
[板書]3.化學性質
酸的通性 酯化反應
[師]請同學們寫出最簡單的飽和一元羧酸甲酸的結構式,并分析其結構特點,說出其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
[生]
由于甲酸中有醛基,又有羧基,所以甲酸既具有羧酸的性質,也具有醛的性質。
[投影練習]只用一種試劑鑒別下列物質的水溶液
CH3CH2OH CH3CHO HCOOH CH3COOH
答案:新制的Cu(OH)2懸濁液
[過渡]酯化反應生成的有機產物均是酯,那么酯有什么結構特點?有什么重要的化學性質呢?
[板書]
三、酯
[師]根據酯化反應概括酯的概念。
[板書]1.概念
[生]醇跟含氧酸起反應生成的有機化合物叫做酯。
[師]根據生成酯的酸不同,酯可分為有機酸酯和無機酸酯,通常所說的是有機酸酯。請同學們寫出有機酸酯的官能團及通式。
[師]當R和R′均為飽和烷基時,且只有一個 的酯叫飽和一元酯,寫出其通式。
[生]CnH2nO2(n≥2)
[師]飽和一元酯的通式和哪類有機物的通式相同?說明了什么?
[生]飽和一元酯和飽和一元羧酸的通式相同,說明碳原子數相同的飽和一元羧酸和飽和一元酯是同分異構體的關系,兩者互為官能團的類別異構。
[過渡]酯有什么重要的化學性質呢?
[板書]2.化學性質
[演示]P168實驗6—11
[師]請大家根據實驗現象討論以下問題。
[投影顯示]
1.酯化反應和酯的水解反應有何關系?
2.酯的水解反應中,加熱、加酸、加堿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3.為什么酸或堿存在時,酯水解程度不同?
[學生討論后回答]
1.酯化反應和酯的水解互為可逆反應。
2.加熱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加酸或堿均在反應中作催化劑。
3.加酸,酸只起催化劑的作用,可以縮短反應達平衡的時間,而不能使平衡發(fā)生移動,即不能增加酯水解的程度。加堿,堿不僅起催化劑的作用,還可以中和水解生成的酸,促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動,使酯水解完全。
[板書]水解反應
[師]酯化和水解反應有哪些不同之處呢?下面我們列表比較一下。
[投影顯示]
酯化反應與酯水解反應的比較
酯化 水解
反應關系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催化劑 濃H2SO4 稀H2SO4或NaOH溶液
催化劑的其他作用 吸水,提高CH3COOH和C2H5OH的轉化率 NaOH中和酯水解生成的CH3COOH,提高酯的水解率
加熱方式 酒精燈火焰加熱 熱水浴加熱
反應類型 酯化反應,取代反應 水解反應,取代反應
[問]甲酸酯( )有什么重要的化學性質?
[生]除具有酯的化學性質外,還有醛類的化學性質。因甲酸酯中既有酯的官能團 ,又有醛的官能團 。
[師]根據教材P175的相關內容概括出酯的重要物理性質、存在及用途。
[板書]3.物理性質、存在及用途
[生]物理性質:密度一般比水小,難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機溶劑。
存在:酯類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低級酯是有芳香氣味的液體,存在于各種水果和花草中。
用途:作溶劑,作制備飲料和糖果的香料。
[學生質疑]老師:羧酸和酯中都有 ,它們也能像醛一樣和H2發(fā)生加成反應嗎?
[師]不能。當 以 或單官能團的形式出現時可以和H2加成,但以 或 形式出現時不能與H2發(fā)生加成反應。
[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我們了解了酸和醇的酯化與酯的水解是一對可逆反應。在酯化反應中,新生成的化學鍵是 中的C—O鍵;在酯的水解反應中斷裂的化學鍵也是 中的C—O鍵。即“形成的是哪個鍵,斷開的就是哪個鍵?!?/p>
[作業(yè)]1.閱讀P170選學內容
2.P172 四、五、六、七
●板書設計
第六節(jié)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1.分子結構
2.物理性質及用途
3.化學性質
(1)酸的通性
(2)酯化反應
二、羧酸
1.概念及通式
2.分類
3.化學性質
酸的通性 酯化反應
三、酯
1.概念
2.化學性質
水解反應
RCOOR′+H2O RCOOH+R′OH
3.物理性質、存在及用途
●教學說明
乙酸是一種重要的有機酸,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食醋的主要成分,還是乙醇和乙醛的氧化產物,因此緊接乙醇、乙醛之后,作為羧酸的代表物,單列一節(jié)講授。這樣既與前面的乙醇、乙醛形成一條知識主線,又通過乙酸的性質——酯化反應引出乙酸乙酯,為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做了鋪墊。所以本節(jié)總結時可進一步補充這個知識網絡。
●參考練習
1.下列各組有機物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異構體,但最簡式相同的是
A.甲醛和乙酸 B.乙酸和甲酸甲酯
C.乙炔和苯 D.硝基苯和TNT
答案:C
2.確定乙酸是弱酸的依據是
A.乙酸可以和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 B.乙酸鈉的水溶液顯堿性
C.乙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D.Na2CO3中加入乙酸產生CO2
答案:B
3.當 與CH3CH218OH反應時,可能生成的物質是
C. H218O D. H2O
答案:BD
4.下列有機物,既能發(fā)生消去反應,又能發(fā)生酯化反應,還能發(fā)生催化氧化的是
A. CH3COOH B. BrCH2CH2COOH
答案:CD
5.某有機物既能被氧化,又能被還原,且氧化后與還原后的產物能發(fā)生酯化反應,所生成的酯又能發(fā)生銀鏡反應,則該有機物是
A.CH3OH B.HCHO C.HCOOH D.CH3CH2CHO
答案:B
【課程目標】
1、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應用。
2、會應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原電池。
【教材分析】
生活在現代社會,學生對“電”有著豐富而強烈的感性認識。當學生了解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轉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過程后,會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能量轉換角度看,本節(jié)課程內容是對前一節(jié)課中“一種能量可以轉化為另一種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同樣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等”論述的補充和完善。從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角度看,原電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從思維角度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思想,是對“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思維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學情分析】
中學生對“電”的內容的認識不僅來源于生活經驗,而且來源于學科學習。在生活經驗方面,不僅接觸了火力發(fā)電(或水利發(fā)電),而且接觸了干電池等化學電源;在學科學習方面,學生不僅接觸了摩擦起電,而且還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了電能,此外還學習了關于電的初步知識(如電源的正負極、電壓和電流等內容),因此對電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學1》已較為系統(tǒng)的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也學習了鈉、鎂、鋁、鐵等有關的金屬知識,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內容。這些經驗基礎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基礎。為本節(jié)的學習做了知識、能力上的準備。
同時原電池是高中化學學科體系的核心知識之一,它的教學是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延伸與應用,也是后續(xù)電化學知識的基礎。原電池的教學是體現學科交叉,科學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學生在第一節(jié)學習了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關系,本節(jié)課則學習化學能轉化為另外一種能量即電能,由于電化學知識是學生首次接觸的新領域,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個好的開端十分重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同時掌握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2)通過學生設計完成原電池構成條件的實驗,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
(3)能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運用。
2、過程與方法
(1)分析火力發(fā)電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新思路,通過對氧
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的分析,提出實現新思路的各種推測和猜想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2)通過實驗和科學探究,對比、歸納,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分析、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化學能與電能轉化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對現代化的重大意義,發(fā)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
(2)通過原電池形成條件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和方法,體會實驗在化學
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條件
教學難點通過對原電池實驗的研究,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角度理解化學能向電能轉化的
本質,以及這種轉化的綜合利用價值。
高中化學教學案例分析
一、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原電池的有關知識,請大家回憶,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是什么?
生:(思考)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電解質溶液;
生:形成閉合電路;自發(fā)氧化還原反應。
二、新課講授
師:[投影顯示]如下圖所示。大家觀察實驗現象,并回答:電流表指針的變化。碳棒上有什么變化?在兩極發(fā)生了什么反應?
(生觀察現象)
生:1.電流表的指針發(fā)生偏移;
生:2.碳棒上有紅色物質生成。
師:請大家是這寫出電極反應。
生:鐵為負極,碳棒為正極。
生:Fe:Fe—2e=Fe2+氧化反應;C:Cu2++2e=Cu還原反應;總反應方程式:Fe+Cu2+=Fe2++Cu
師:這里設計了三個實驗,請大家分組實驗并觀察實驗現象,準確記錄實驗現象,匯報實驗結果。
[投影顯示]1.將兩根碳棒分別插入裝有CuCl2溶液的小燒杯中,浸一會,取出碳棒觀察碳棒表面現象(圖1);2.用導線連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會兒,取出碳棒,觀察碳棒表面變化(圖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兩根碳棒,分別跟直流電源的正極和負極相連接,接通一段時間后,觀察兩極上的現象并用濕潤的KI—淀粉試紙檢驗所生成的氣體(圖3)。
師:在此過程中請大家一定要操作規(guī)范,注意安全。
生:前兩個實驗碳棒上沒有明顯變化;
生:第三個實驗通電一會兒發(fā)現,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紅色固體物質析出;
生: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碳棒上有使?jié)駶櫟牡矸邸狵I試紙變藍的氣體生成。
全部生:分析整理作出判斷。紅色物質為銅,黃綠色使?jié)駶櫟矸邸狵I試紙變藍的氣體為氯氣。
陽極產物—氯氣(Cl2);陰極產物—銅(Cu)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提示]討論提綱
[投影顯示]
1.通電前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這些離子是如何運動的?
2.接通直流電后,原來的離子運動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
3.有關離子在兩極發(fā)生了什么樣的反應?
生:(討論分析)
1.通電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動。
2.通電后帶正電的Cu2+、H+向陰極移動;帶負電的Cl—、OH—向陽極移動。
3.Cu2+在陰極得電子變成了單質Cu,Cl—在陽極失電子變成了Cl2。
師:[總結板書]
通電前:CuCl2=Cu2++2Cl—;H2OH++OH—自由移動
通電后:陽極:2Cl——2e=Cl2↑氧化反應;陰極:Cu2++2e=Cu還原反應
總反應化學方程式:CuCl2=Cu+Cl2↑
[概括]通俗記法,利用諧音。陽(極)—氧(化反應)
師:在電解過程中,電子是如何形成閉合回路的?大家請看看課本第64頁,歸納電子流動
方向。
生:電源負極→電解池陰極→電解質溶液→電解池陽極→電源正極
師:非常正確,我們一來總結一下。
師生:電子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相反從電源負極流出,流向電解池的陰極,陰極附近的Cu2+
在陰極得電子被還原為銅,溶液中的陰陽離子定向移動,陽極附近的Cl—在陽極失電子被氧
化為氯原子。氯原子結合形成氯氣分子,失去的電子從陽極流回電源的正極,從而形成了閉
合電路。
師: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與溶液的電離有什么關系?
生:先有電離,后有電解。電離不需要通電,電解建立在電離的基礎上。
師:現在大家一起來完成投影顯示的表格。
生:(每位學生完成一項,共同填好此表。)
【教學目標】
1.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酸性、強氧化性、不穩(wěn)定性)。
2.通過學生實驗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3.在濃硝酸和稀硝酸的對比學習中,滲透“量變和質變”的辨證規(guī)律。
4.通過介紹化學家的故事,使學生樹立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品質,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硝酸的不穩(wěn)定性和強氧化性
【教學難點】
硝酸的強氧化性
【教學過程】
[故事導入] 玻爾巧藏諾貝爾金獎章
丹麥有位叫玻爾的科學家,37歲時他獲得了1922年的諾貝爾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玻爾被迫離開即將被德軍占領的祖國,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國的決心,他決定將諾貝爾獎章留在實驗室。玻爾把金獎章溶解在盛有王水試劑瓶里。后來,納粹分子竄入玻爾實驗室,那個試劑瓶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他們卻一無所知。戰(zhàn)爭結束后,玻爾從王水中把金還原出來,并重新鑄成獎章。而玻爾配制王水的主要組成之一是“硝酸”。
一、硝酸的強氧化性
[設疑]硝酸有酸性,能否與金屬反應放出氫氣?
[演示]濃硝酸與Cu反應
[講解]從實驗現象“紅棕色氣體生成”判斷生成物中是N02而非H2.進一步從氧化還原反應說明反應的本質是+5價的氮得電子能力比H+1強。
[學生實驗]比較濃硝酸、稀硝酸分別與Cu反應
[記錄并討論]
反應現象
產物
濃硝酸+Cu
1.Cu片:有大量氣泡產生
2.溶液顏色:無色變?yōu)榫G色
3.氣體顏色:紅棕色
4.反應劇烈程度:劇烈
5.觸摸容器外壁:很熱
Cu(NO3)2、NO2和H20
稀硝酸+Cu
1.Cu片:有氣泡產生
2.溶液顏色:無色變?yōu)樗{色
3.氣體顏色:無色
(打開止水夾后)無色變?yōu)榧t棕色
4.反應劇烈程度:緩慢
5.觸摸容器外壁:溫熱
Cu(NO3)2、NO和H20
1.與金屬反應:
Cu +4HN03(濃)=Cu(NO3)2+ 2NO2↑+2H20
3Cu +8HN03(稀)3Cu(NO3)2+ 2NO↑+ 4H20
[講述]除金、鉑等少數金屬外,硝酸幾乎能與所有金屬反應;當濃硝酸與濃鹽酸按體積比為1:3混合時,就配制成玻爾的“王水”溶液,王水的氧化性比濃硝酸強,可以溶解金。鉑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屬。
[設問]比較濃硫酸的性質,濃硝酸能否與非金屬反應?
[練習]與非金屬反應:C+HNO3(濃)S+HNO3(濃)P+HNO3(濃)
2.與非金屬反應:
C+4HNO3(濃)=CO2↑+4NO2↑+2H2O
S+6HNO3(濃)=H2SO4+6NO2↑+2H2O
P+5HNO3(濃)=H3PO4↑+5NO2↑+H2O
[提問]硝酸與哪些金屬及非金屬反應?產物是什么?硝酸濃度與還原產物有什么關系?
[小結]反應規(guī)律:
①除Au、Pt等少數金屬外,硝酸幾乎可能氧化所有的金屬。
②常溫下Fe、Al等金屬在濃HNO3中發(fā)生“純化”。
③硝酸越濃,其氧化性越強。如稀HNO3可使石蕊試變紅,而濃HNO3可使石蕊試液先變紅后褪色。
④一般來說,活潑金屬與HNO3反應不生成H2,濃HNO3的還原產物為NO2,稀HNO3的`還原產物為NO?;顫娊饘倥c極稀HNO3反應時,還原產物復雜,可為NO、N2O、NH4NO3等。
⑤非金屬單質可被HNO3氧化為最高價氧化物或其含氧酸。
⑥王水(濃HNO3和濃HCl按體積比1:3配制)具有更強的氧化性,能溶解Au、Pt。
[強調]反應物或條件不同,硝酸產物發(fā)生變化:NO2、HNO2、NO、N2O、N2、NH3 。
如:4Zn+10HNO3=4Zn(NO3)2+N20+5H2O
注意:4Zn+10HNO3(稀)=4Zn(NO3)2+N20+5H2O
[設疑]濃硝酸與活潑金屬反應是否也劇烈?
[學生實驗]濃硝酸十鋁片
[講解]鈍化原理:鐵、鋁與冷的濃硫酸或濃硝酸,表面被氧化為牢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酸與內層金屬進一步反應。
3.鐵、鋁與冷的濃硫酸或濃硝酸常溫下發(fā)生鈍化。
[提問]濃硝酸的運輸和貯存可用何種物質制的容器?
[展示]一瓶呈黃色的濃硝酸,問為什么呈黃色?
4.不穩(wěn)定性
4HN03 == 2H20+ 4NO2↑+02↑
[提問]硝酸應如何貯存?
[設疑]有人認為,“比較濃硝酸和稀硝酸的還原產物的化合價,濃HN03中的氮從+5降為+4而稀HN03,中的氮從+5價降為+2,從化合價變化可以判斷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濃硝酸強?!边@種看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提示]從濃硝酸、稀硝酸分別與Cu反應的反應條件。劇烈程度分析。
[講述]硝酸用途 :硝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藥、染料、塑料、硝酸鹽等;在實驗室里,它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試劑。
一、設計思想
新化學課程標準提出:“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注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引導—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培養(yǎng)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等綜合素質的人才。
化學平衡屬于化學熱力學知識范疇,是中學化學教材體系中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瘜W基礎理論的教學應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實際要求、學生的發(fā)展和認知水平,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重視學生科學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教材分析
化學平衡觀點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教材注意精心設置知識臺階,通過類比、聯想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材以固體溶質溶解為例,分析溶質溶解過程中結晶與溶解速率的變化,并指出在飽和溶液中,當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晶速率相等時,處于溶解平衡狀態(tài),以此順勢引入化學平衡狀態(tài)概念,并強調在可逆反應中,當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就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這樣層層引導,通過熟悉的例子類比幫助學生理解,借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學平衡狀態(tài)建立的教學難點。
化學平衡是化學反應速率知識的延伸,也是以后學習有關化學平衡的移動等知識的理論基礎,是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溶解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識的基礎與核心,因此《化學平衡》是一節(jié)承前啟后的關鍵課?;瘜W平衡概念的建立和化學平衡特征是本節(jié)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接觸化學平衡前對化學反應速率及可逆反應已有一定的認識,但要接受和理解化學平衡這一抽象概念并非易事。因此在學習中應集中注意力,采用自主學習,積極想象等學習方式提高自己觀察、理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理解能力,采用“引導—探究”教學模式,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采取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方式進行有效教學。
四、教學目標、重難點、方法和手段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概念
(2)使學生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征
(3)掌握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
能力目標:
(1)通過回憶比較已學知識,掌握新的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分析、歸納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和積極思維習慣
(2)結合平衡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動態(tài)的等特點,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2、教學重點、難點
化學平衡的建立及其特征(zW5000.COM 作文5000網)
3、教學方法和手段
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采用引導探究、比較發(fā)現、推理論證等方法,通過復習聯系舊知識,架設探究橋梁,借助多種教學方法,在引導探究、啟發(fā)討論中讓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形成概念,掌握知識。采用“引導探究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沖突”“引導探究”“討論交流”“答疑點撥強化拓展”“變式探討體驗歸納”“聯系實際討論應用”
五、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討論
教師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各種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產生質疑和提出各種假設,并尋求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
【引入】大家都喜歡喝糖水,你們知道一塊糖投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嗎?糖在水里面能無限度溶解嗎?為什么會飽和?飽和的實質是什么?
【探究】實驗一:以蔗糖溶解為例(結合flash動畫),探究溶解平衡的建立及特征,微觀過程,宏觀再現
[意圖:通過簡單的'實驗演示,借助淺近的類比關系,作知識的填補,以取得學生知識基礎與認知水平之間的同步,獲得化學平衡的最初認識。]
【問題】
①蔗糖晶體溶解時存在哪兩個過程?
②隨時間推延,兩種過程速率如何變化?
③當兩種過程速率相等時,溶液有何特征?溶液濃度是否發(fā)生變化?
④用何種實驗可以證明飽和溶液兩種過程仍然存在?
⑤將飽和溶液升高溫度或是加入溶劑,原狀態(tài)有何影響?
[意圖:以蔗糖溶解平衡為例,設計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對問題的分析和思考。]
(2)答疑點撥,強化知識拓展
教師引導、組織好前述探究活動的討論交流工作,并進行必要的答疑點撥;學生回憶,討論,歸納得出溶解平衡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xù)引申創(chuàng)設新的問題情境,做好知識的強化與拓展。
【探究討論】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探究討論,形成如下共識:
①蔗糖晶體溶解時存在溶解和結晶兩個過程,是一個可逆過程。
②隨著溶解進行,溶解速率逐漸減小,結晶速率逐漸增大,最后達到相等。
③兩種過程速率相等時,此時溶液為飽和溶液,在“外觀”上晶體不再溶解也不再析出,溶質的濃度不變,即達到了溶解平衡狀態(tài)。
④(提示:初中CuSO4晶體的制備實驗)向飽和溶液中加入一顆不規(guī)則形狀的晶體,放置一段時間后,晶體的形狀變成規(guī)則,但質量不變,由此可以說明,溶解平衡時,溶解和結晶并未停止,仍在進行,只是速率相等。因此,溶解平衡不是靜止的,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
【flash動畫】再現溶解平衡時,V溶解=V結晶≠0
將飽和溶液升高溫度,溶解速率增大,繼續(xù)溶解;在飽和溶液中加入溶劑,繼續(xù)有固體溶解。所以,外界條件改變時,溶解平衡會被破壞。
[意圖:以溶解平衡為例,探究溶解平衡的特征;多媒體動畫演示晶體的溶解、飽和溶液中晶體形變質不變、晶體溶解微觀解釋等,使學直觀形象的探究、分析問題,并得出溶解平衡特征]
【板書】化學平衡
溶解平衡的建立
1、溶解——結晶——可逆過程
2、V溶解=V結晶≠0→溶解平衡
(動態(tài)平衡、濃度不變、條件改變,平衡破壞)
【探究】實驗二:對比溶解平衡,探究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建立:
【投影】下表是CO+H2O(g)CO2+H2反應中起始和反應不同時間時各物質的濃度的變化(催化劑1200℃)。
喜歡《高中化學必修二課件(匯編七篇)》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高二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但老師也要清楚教案課件不是隨便寫寫就行的。?教案和課件優(yōu)化可使教學任務的完成更加精細化。經過搜尋我們選取了一篇非常有用的“高中化學必修一課件”,如果這個網站給您帶來了幫助請動手收藏以備不時之需!...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