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葫蘆課件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5-07 葫蘆課件教案

葫蘆課件教案精選11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有關“葫蘆課件教案”的內(nèi)容,歡迎您參閱讀本網(wǎng)頁。上課前準備好課堂用到教案課件很重要,而現(xiàn)在又到了寫課件的時候了。?教案和課件的質量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

葫蘆課件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

3、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續(xù)編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收集蚜蟲、葉子、葫蘆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課件:我要的是葫蘆)

1、我們一起來復習生字詞。

2、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講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剛才同學們說了小葫蘆長得好,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歡的句子勾下來。

2、抽生說后出示“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課件出示語句)

3、有更喜歡小葫蘆的嗎?

生:再讀。

4、師范讀后,

5、生齊讀:把心中的喜愛讀出來。

6、比我們更喜愛葫蘆的人是——(種葫蘆的人)。你從哪句體會到?那個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越看越喜歡。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聽出來了同學們太喜歡小葫蘆了??墒欠N葫蘆的人得到了葫蘆了嗎?(課件)你有什么感受?

2、來把我們心中的惋惜,難過讀出來。

不久,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3、是呀,看著小葫蘆一天天變黃,落掉,我們怎能不難過呢!來,我們再來讀讀這句。

4、我們學到這兒,你的腦海里一定出現(xiàn)了幾個問號,你有什么問題?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要想找到葫蘆掉落的原因,就必須要能闖過這三關。

第一關、會讀:

第二關、會演:

第三關、會說:

2、第一關小組學習后交流。

(1)第一關:哪一組來讀讀“種葫蘆的人” 所想所說的句子。

(2)勾對的舉手。

(3)小組分角色讀

(4)不讀敘述性語言之解讀對話能行嗎?

(5)我有幾個句子弄不明白,想請教一下大家。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恭喜大家闖過第一關

3 第二關:會演,小組演了后交流。

(1)剛才各個小組都演得很熱烈,我們來比比,看哪一組演得最好。

其余的同學都來當評委,注意哪個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認為什么地方演得不夠出色,你怎樣改進。生表演。(兩組表演)

(2)假如你是葉子,你有什么話要對種葫蘆的人說?

我是你種的葫蘆葉,我對你有意見!你每天都來看小葫蘆,可我們?nèi)~子呢,你從來沒正眼瞧過。我身上長了那么多的蚜蟲,你也不管管!為什么?

引生答我……我要的是葫蘆,我又不要葉子!

恭喜大家闖過第二關

4、第三關、會說。小組討論后交流。

(1)葫蘆為什么會掉呢?

(2)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他說:“ ”

三、小結

是呀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互相聯(lián)系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都是相聯(lián)系的,比如( )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四、想象拓展。

1、“種葫蘆的人”聽了同學們的勸告,已經(jīng)牢牢記住了這個教訓。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在坐的老師,同學聽,回家講給爸爸,媽 媽聽。

板書設計:

葉子 葫蘆

│ │

↓ 聯(lián)系 ↓

長蟲────→ 落了 ?

葫蘆課件教案(篇2)

寓言《我要的是葫蘆》講述了一個農(nóng)民種了一棵葫蘆,葉子被蟲子吃了很多,鄰居勸他治蟲,他不光不聽,還說:“我要的不是葉子,而是葫蘆”。最后,葉子被吃光了,他卻連一個葫蘆也沒得到。

學習目標是: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中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在設計教學時,我試圖以學生為主體,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讓新課程的這個理念在我的課中有所體現(xiàn),下面我從以下3個方面來說一說。

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確認和尊重。要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必須做到: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讓語文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提倡自主、自覺、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追求學生發(fā)展的個性化,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課文導入時,我先畫了學生熟悉的東西:葫蘆,(但對于葫蘆這兩個字并不認識)學習了生字,讓學生對葫蘆這兩個字,形和字義統(tǒng)一。然后我畫了一棵葫蘆苗,以學生喜歡的故事的形式引入課文,并帶出了一個問題:那棵葫蘆慢慢地長大,長得怎么樣呢,揭示了課題。這樣,從生活和故事引入課文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我沒有采用公開課最常用的聽錄音配樂朗讀課文,而是沿用最簡單的形式:老師范讀課文,目的有三:幫助學生正音,建立課文的生字正確認讀的概念;其二,激發(fā)學生自己朗讀、學習課文的興趣;其三,是給學生一個無形的影響,更加喜歡、親近老師,從而喜歡我的課。

同時,在老師范讀課文后,我就安排學生自學課文,讀準生字和課文,并與同桌合作學習生字,再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解決葫蘆是怎樣慢慢長大的,自主的基礎上合作討論,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在朗讀感悟課文第一段時,我又安排了學生自學這一段課文,選自己讀得最好的一句話想想讀懂了什么,再同桌小朋友交流,后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理解感悟課文的第一段。在學完一、四段課文后,指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和插圖,產(chǎn)生了新的疑問,發(fā)現(xiàn)問題使他們對下節(jié)課的學習充滿了期盼,再一次激發(fā)了繼續(xù)學習課文的興趣。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問題是產(chǎn)生學習動機的根本原因。問題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并貫穿于學習的始終,學生通過問題來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

這樣,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與研究,不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了合作,學會了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認識。

2、仔細觀察,大膽想象,訓練口語,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才會有所創(chuàng)造。而作者寫作時為了行文簡潔,文章的節(jié)奏有起伏變化,或者因審美感受的需要,將文章的某一部分寫得比較簡略,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間。文章的這些空白之處,正是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利空間,組織學生對其進行擴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敘述具體化,沒有明示的內(nèi)容多樣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思維以此為源點,輻射。在這節(jié)課中,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計了兩個想象說話的內(nèi)容,想象說一說小葫蘆的可愛,在想象的基礎上朗讀;再有就是這么可愛的葫蘆,讓學生想象長大了一定會是怎么樣的,這個想象說話,與下文葫蘆因蚜蟲而變黃落地形成了鮮明的反襯,激發(fā)學生從中產(chǎn)生疑問、探究原因的興趣,為學習感悟下文打下伏筆??芍^一舉數(shù)得。

而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jié)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并列出現(xiàn),讓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不同,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學文后,我又出現(xiàn)這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產(chǎn)生問題,進入下節(jié)課的學習。這樣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fā)展想象,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3、以文本為中心進行閱讀教學,努力做到在學生的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閱讀能力。

文本是閱讀教學中師生展開活動的聯(lián)結點, 無限的對話進程就從對文本的閱讀中產(chǎn)生,

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在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边€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耍沂种匾晫W生的閱讀實踐,有層次地組織學生的讀書活動。自讀---發(fā)現(xiàn)探究到自讀---理解感悟。這節(jié)課中,學生用了大量的時間自己讀書,他們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nèi)容,不斷加深體驗,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葫蘆課件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葫、蘆”等11個生字,會寫“棵、謝”等8個生字,會寫“從前、細長”等8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對比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了解種葫蘆的人最后沒有得到葫蘆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的道理。

教學重點:

1.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表達特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的道理。

教學難點:

了解種葫蘆的人最后沒有得到葫蘆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葫、蘆”等11個生字,會寫“棵、謝”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葫蘆的樣子,體會種葫蘆人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3.學習課文第1至4自然段,思考葫蘆的變化,初步體會植物生長過程中枝、葉、果實等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觀賞葫蘆,揭示課題。

1.出示課件,激發(fā)學生認知興趣。這個詞誰會念?

húlu

葫蘆

葫蘆的“蘆”單個字讀第二聲,可以組詞“蘆葦、蘆花”,但和“葫”在一起時念輕聲。

2.你們認識葫蘆嗎?誰來介紹一下?(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可作補充,如葫蘆嫩時可以用來做菜;老了之后掏空內(nèi)部,可以作為容器來裝東西,如制作成酒葫蘆用來裝酒;還可以制作成工藝品、樂器等。

3.認識“葫蘆藤”。

課件中出示“葫蘆藤”的圖片。(教師指著葫蘆藤)這是葫蘆的什么?提醒學生讀好“藤”字。

4.導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和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

板書課題,讀課題,注意停頓,突出“我要的是——葫蘆”。

5.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誰要的是葫蘆?最后他得到葫蘆了嗎?)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整體感知。

1.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課件出示下列生字,學生認讀,相機正音。

課件出示:

謝/蚜/盯/啊/賽/感/怪/慢

3.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在學生匯報識字效果時,教師相機激勵,并鼓勵他們根據(jù)字的偏旁,判斷該字的字義與什么有關。

(1)“蚜”是蟲字旁,與昆蟲有關?!岸ⅰ笔悄孔峙裕脱劬τ嘘P,演演這個動作?!肮?、慢”是豎心旁?!案小笔切淖值?,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關。

(2)“賽”與“寒”進行比較識記。

(3)“啊、謝”通過加一加的方法識記。

4.再讀課文,想一想:種葫蘆的人想要葫蘆,最后他得到葫蘆了嗎?

5.反饋交流,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三、抓住首尾,變序研讀。

1.學習第1自然段的第1~3句。

(1)課件出示課文第1~3句。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蘆”和課題中的“葫蘆”意思一樣嗎?

(2)結合觀察葫蘆圖(課件出示課文第一幅插圖),聯(lián)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蘆”是包含:葫蘆藤、葫蘆葉、葫蘆花、小葫蘆。

(3)感受葫蘆的生長順序。

①思考:這棵葫蘆長得怎么樣呢?動筆畫出短語并課件出示:

②用“△”標出一連串的動詞。(教師相機板書:種了葫蘆;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小花;掛了小葫蘆。)

③利用查字典選義項的方式,理解“謝”在文中的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謝”大多表示“謝謝,感謝”的意思,而在這里指葫蘆花開過了、花枯萎的意思,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完全不一樣。

(4)指導朗讀,規(guī)范學生語言。

①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②借助以下關鍵詞,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的種植經(jīng)驗,嘗試有序表達。

課件出示:

種了、長滿了、開出了、花謝以后、掛了

2.學習第1自然段第4至5句,感受種葫蘆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課件出示:

四、抓住尾段,了解結局。

(課件出示:課文的第二幅插圖及最后一個自然段。)

1.導語:可是,沒過幾天,原本長得這么好的葫蘆卻有了很大的變化,這棵葫蘆怎么了?

2.自由讀,同桌交流。

3.比較發(fā)現(xiàn),感受表達的生動。課件出示句子:

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都落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指導重音朗讀,抓住“更、慢慢地、一個一個”,感受蚜蟲、葉子、葫蘆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

五、指導書寫,練習寫字。

1.整體觀察,區(qū)分結構。

(1)引導學生觀察本課要求會寫的8個生字,其中有6個是左右結構,包括5個左窄右寬,1個左右等寬。另外1個是上下結構,1個是獨體字。

(2)發(fā)現(xiàn)結構規(guī)律后,提示左右結構的字的書寫要領,其中“鄰”左右等寬,左邊“令”的捺變點。范寫“謝”字,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每個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板書示范三部分的高低寬窄?!翱谩弊笳覍挘厕嘁嬲??!岸ⅰ弊謾M畫間距均勻,“丁”的橫較長?!爸巍弊笳覍挘虏康摹翱凇鄙员?。“怪”左邊宜窄長,右邊“又”橫撇、捺蓋住下部。

(3)練習書寫6個左右結構的字。

2.范寫“想”,學寫“言”。

(1)教師范寫“想”字,并提示“心字底”要托住上半部分,寫時注意“左點臥鉤一直線,中點略低右點高”。

(2)“言”字第一筆的點在豎中線上,三橫中第一筆最長,要寫得長而平正,蓋住下面的筆畫。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輔導。

3.展示評價,適時指導。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之間的不同語氣。

3.學習課文第2、3自然段,對比插圖,聯(lián)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借助圖片,復習導入。

1.老師為你們請來了上節(jié)課認識的詞語老朋友,你能準確又親切地叫出它們的名字嗎?(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

2.出示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玩葫蘆游戲:你能找來恰當?shù)脑~語跟它們做朋友嗎?

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葫蘆藤(細長、美麗、綠色……)

()的葫蘆花(雪白、美麗、可愛……)

()的小葫蘆(可愛、綠色……)

小結:美好的語言能帶給人們美好的感受。把你對這棵葫蘆喜愛的情感填入到句子中,讀一讀這段話。

課件出示: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

二、探究原因,朗讀感悟。

這么可愛的葫蘆,最后為什么會落了呢?

1.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2、3自然段,從中找出答案吧!請你把種葫蘆的人心里想的話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課件出示:

1.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2.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3.一個鄰居看見了,對他說:“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4.“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p>

3.指導朗讀第1句話。

4.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什么叫“盯”?(睜大眼睛,一直看著一個地方,比“看”更進一步。)

他盯著小葫蘆,在想什么?(有蚜蟲,關小葫蘆什么事??!小葫蘆,快點長吧!)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聲音能讀高嗎?

練讀句子。(自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5.鄰居看到了葫蘆葉子上的蚜蟲時是怎么說的?課件出示鄰居說的話,指名讀。

課件出示:

“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指導重音朗讀“別光盯著、快治一治吧”,從中體會鄰居急切的心情。

6.面對鄰居的勸告,他是怎么想的?(感到很奇怪)

(1)“感、怪”都是生字,我們常常說“感覺”,是哪里感受到的?(心)“奇怪”呢,是從哪里感受到的?(心)所以“感、怪”都跟心有關,種葫蘆的人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2)那個人感到很奇怪,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他的意思就是: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3)課件出示句子:

7.組織討論:他想的對不對?葉子上的蟲到底要不要治呢?

(1)小組討論。

(2)在全班發(fā)表觀點,與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

(3)播放光合作用的視頻。

8.小結

9.學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學生自由說,教師引導歸納。(課件出示)

(1)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2)要善于聽取別人的勸告。

10.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拓展練習,發(fā)展語言。

1.假如讓你來勸說那個種葫蘆的人,你會怎么說服他呢?

2.續(xù)編故事: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這一次,他會怎么做呢?結果會怎樣呢?

3.學生交流評價。

葫蘆課件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看圖學文。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本課有四幅圖,分別有四段話與之對應:第一幅圖畫的是葫蘆藤上長滿綠葉,還結了幾個小葫蘆。種葫蘆的人站在葫蘆架前,看著可愛的小葫蘆非常高興。第二幅圖畫的是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他不在乎,眼睛只盯著葫蘆。第三幅圖畫的是鄰居勸他治蟲,種葫蘆的人不聽勸告,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第四幅圖畫的是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

二、學生分析

本教案的教學對象是邊遠山區(qū)小學低年級段學生。社會教育氛圍不濃,學校教育也還處在基本語文知識傳授與接收階段,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差距較大。受家庭教育影響,一部分學生能順利讀通課文,能初步知曉課文所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但有大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讀文,對于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葫蘆的果實與葉子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就更是不言而喻了。教學中可結合學生已有的拼音基礎,進行朗讀教學,使學生正確朗讀課文,并通過設置教學情境,以朗讀為導向,讓學生在朗讀中不斷感受、了解植物的葉子與它的果實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會認“葫、蘆”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過程與方法:①采用變序教學法,引導學生由事物的結果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原因。 ②分角色朗讀突破難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四、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1)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從中受到啟發(fā)。 突破方法: 變序教學法

(2)難 點:朗讀課文,體會不同句式的語氣。 突破方法: 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教 具

一個葫蘆的剪紙模具

六、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讀課文,感知整體

(1)教具導入課文,重點指導“葫蘆”的讀音。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通讀課文,糾正學生朗讀課文情況。指名學生讀課文的方法檢測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2.再讀課文,學習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了課文讓我們現(xiàn)在去葫蘆園看看吧,小葫蘆是怎么樣的,種葫蘆的人心情又是怎么樣的呢?)觀察第一副畫

①他種的葫蘆長得怎么樣?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好:綠葉、花、葫蘆(可愛)(板書) ②小葫蘆是可愛嗎 ?你來讀讀小葫蘆的可愛吧!

③可愛的小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指導學生朗讀)

④看著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種葫蘆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種葫蘆的人多么希望能收獲呀,可是后來小葫蘆怎么樣了呢,找找答案在哪個自然段)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⑤種葫蘆的人得到了葫蘆嗎?(出示小黑板補畫,同時用小葫蘆作為獎勵。板書:變黃——落了)

⑥ 你能讀出你此時的心情嗎?

⑦葫蘆都落了,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學生讀課文)

(2)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①帶著“葫蘆為什么會落”的疑問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小葫蘆都落了的原因。(葉子上都長了蚜蟲)你能把邊個部分讀給小朋友們聽聽嗎?

③你覺得這兩個自然段應該怎么讀,(老師指導學生賽讀)特別是下面幾個句子: A、“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有幾個蟲子不可怕?!?B、“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p>

④(突出重點)學了課文后你想表揚還是批評種葫蘆的人呢 ?同桌相互說一說吧 板書 (突破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以及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3.有感情讀課文,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突破難點:體會感嘆句、反問句與成熟句的不同語氣。課文后的習題:師生互讀

①“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有幾個蟲子不可怕?!?/p>

②“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七、小 結 (情感教育) 做事情應該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知錯就改。

擴展延伸:講一講這個故事。

八、作 業(yè)

九、板書

14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綠葉) 葫蘆(可愛)

(變黃) (葫蘆)落了

不知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不聽勸告

十、教學反思

教學這篇課文,我們在把握語文基本訓練的同時,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通過“教”的方式引到學生“學”的方式,多讀多思,尊重學生個性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朗讀的體驗,對話的交流,了解事物之間有其內(nèi)存密切的。教學的難點在于,以教引學,以讀促悟,從而揭示本文主旨意圖做到“文”與“道”的結合。通過對本文第二課時內(nèi)容的教學,凸現(xiàn)出了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1、在“備”學生方面不夠。 2、新知識的引入不夠流暢、自如。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發(fā)言和熱情的朗讀教學,重點得以突出,通過小組團隊學習使預期的教學難點得以突破,從而使我看到了自己應該堅持的幾個方面: 1.凸顯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我設計本課時,注重從學生學習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要出發(fā),把課堂教學思想定位在“以生為本,順學而導,以學定教”。 2.重視朗讀形式多樣化,強調在朗讀中感悟課堂上,“讀”占鰲頭,學生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朗讀:個別讀,齊讀,自由讀,引讀,表演讀,充分顧及學生朗讀的主動性,多樣性,獨特性。

3、強調多種方式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觀察插圖、小組團隊討論、分組表演讀等多種方式在濃烈的氛圍中進行學習;讓重點在愉悅中突現(xiàn);讓難點在合作中得以突破,使學生習得豐富的語文素養(yǎng)。

葫蘆課件教案(篇5)

說教材:

本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種葫蘆的人,眼睛直盯著葫蘆,葉子長滿了蚜蟲也不管,結果,小葫蘆慢慢變黃了,一個個都落了??蓯鄣男『J為什么會落呢?這是學生可能會質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因此,可以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通過反復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nèi)容。

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讀“藤”、“哇”、“蚜”三個字。

2、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說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說教法、學法:

1、教學時,采用變序閱讀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人物語言。

3、通過練習題,體會反問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和圖片。

2、葫蘆的實物、《我要的是葫蘆》的課件、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葫蘆圖片 ,讓學生認一認,這是什么?葫蘆可以作中藥,能治病,也可以做成工藝品。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字音是第二聲。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相互間的學習。兩個人互相讀一讀畫的新詞。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多媒體),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葫蘆 藤 盯鄰 哇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葫蘆盯著鄰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語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讀。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的事。這個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他只注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不管,鄰居勸他,他也不聽,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

四、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讓學生在文中標出自然段。(4個自然段)

2、逐段學習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共有幾句話。(5句話)

(2)讓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談一談讀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講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藤上長了葉子,開了花,結了小葫蘆,他非常高興。

(3)種葫蘆的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每天都去看)

(4)教師強調兩點:

A、第一句中的葫蘆是指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指的是葫蘆的果實。

B、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寫時用到的幾個詞語談自己的體會: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葉子、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說明葫蘆長得很好。板書:長滿綠色的葉子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文字體會那個人高興的心情,“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感嘆句)讀出那個人喜愛小葫蘆的語氣。

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后指名讀。

第四自然段 (多媒體)

1、是的,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這以后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是怎樣的?請看圖(多媒體)。板書:落了。

2、看了圖,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個別讀,用讀表現(xiàn)出你的惋惜。齊讀。對比這樣的兩幅圖,你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疑問?

3、長得那么好的葫蘆,為什么會變黃、落了呢?你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請你帶著這個問題,自讀2、3段,邊讀邊想。

(2)引導學生交流:葫蘆藤上先長葉子,再開花,最后結果實。小葫蘆開始長得很好,后來生了蚜蟲,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蚜蟲越長越多,最后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

(3)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畫面展開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掉了想些什么?他會做些什么呢?

第二自然段:

(1)小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

(2)讓學生在書中畫出那個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說的。而后練習讀一讀,談一談應讀出什么語氣。自己先思考,遇到問題與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讓學生談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

“有幾個蚜蟲怕什么?”(反問句)有幾個蚜蟲不用怕,那個人滿不在乎,在讀書時要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種葫蘆的人希望小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要讀出滿懷希望的語氣。

(5)讓學生練習讀,而后指名讀。

(6)思考:同學們想一想葉子和葫蘆有什么關系?(出示圖片)

學生們結合一些資料談自己的認識,而后教師再加以補充。葉子是植物營養(yǎng)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chǎn)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yǎng),葉子死了葫蘆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體會鄰居和種葫蘆的人的看法。

(2)師生交流進:“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反問句)意思是:種葫蘆的人認為葉子上的蟲根本不用治,為什么葉子上的蟲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蘆?!弊x這些語句時要讀出不以為然,自以為是的語氣?!拔乙氖呛J?!币x重些,是肯定的語氣。結合學生說的,板書:蚜蟲,不治)

鄰居的話要讀出誠懇的語氣,表示自己的建議。

(3)分角色朗讀。

(4)指名讀這個自然段,教師小結: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五、 朗讀練習:

例: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嗎?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1、我還用問這句話嗎?————

2、這個字你能不會寫嗎?————

3、這道題我做不出來嗎?————

六、布置作業(yè)

給這個故事寫個結尾。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長滿綠色的葉子————蚜蟲,不治————落了

葫蘆課件教案(篇6)

執(zhí)教內(nèi)容是部編教材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4課《我要的是葫蘆》的第二課時。本組教材圍繞“思維方法”這個主題編排了一組能給人以啟迪的故事。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個寓言故事,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講述了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可是在葫蘆長蚜蟲后不聽取鄰居的建議,最后葫蘆都掉落了的故事。從而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簡短的故事里不僅蘊含著中國的文化底蘊,即看待問題的眼光和和諧的鄰里情。同時還有豐富的語言句式典范,如感嘆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反問句“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等,這是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的文化傳承和理解,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具體落實。也是課程標準中“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的具體表現(xiàn)。

二、說學情

本文的語言描述淺顯易懂,加上第一課時對課文的生字詞和內(nèi)容都有大致的了解,所以本節(jié)課引導孩子探究葫蘆落了的原因就相對容易,但故事隱含的深刻寓意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還需要老師著重指導。

三、說目標

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個人對教材的理解,考慮到學生的學情,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 借助以往寫字的經(jīng)驗,端正地書寫“盯、治”等生字。

2. 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種葫蘆人的想法,通過朗讀體會反問句、陳述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

3.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其中,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種葫蘆人的想法,通過朗讀體會反問句、陳述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要尊重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情境創(chuàng)設法、朗讀感悟法、讀寫結合法等教學方法,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增強,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又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五、說學法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體驗和感悟的過程。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試圖通過引導學生讀一讀、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等方法讓學生充分閱讀,自主探究。

六、 說教學過程

為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 復習舊知,質疑激趣

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了兩個內(nèi)容,首先在開課伊始出示一道填空練習,通過這道填空練習,回顧了葫蘆的可愛,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準備,同時又進行了說話練習,起到了內(nèi)化語言,積累語言的作用。然后再通過課后第一題“這么可愛的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落了”這一問題的拋出,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而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究興趣。

(二) 探究原因,對話文本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分了兩步展開教學。

第一步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弊尯⒆觽儗Ρ茸x,體會感嘆句、陳述句、反問句的不同語氣;通過“盯”和“自言自語”兩個詞語去品悟種葫蘆人對葉子上的蟲并不放在心上,感受他“一心只想要葫蘆”,不聽別人勸告的固執(zhí)。同時利用形聲字的規(guī)律等指導學生書寫。

第二步在孩子們了解了種葫蘆人的心理活動后,相機補充葫蘆的生長過程的資料,讓孩子們懂得葉和果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三) 發(fā)展思維,內(nèi)化語言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安排了兩個語言訓練:

1.說一說:如果你是那個人的鄰居,你看見葉子上有小蚜蟲,你會怎么勸呢?

2.寫一寫:第二年春天,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他會怎么做呢?

這樣內(nèi)化了課文語言,對孩子進行人文教育,鍛煉學生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為此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求簡潔明了地展現(xiàn)課文的靈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為了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板書設計將以學生課堂生成為準。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設想,在實施過程中會根據(jù)生成或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力爭扎實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葫蘆課件教案(篇7)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聾校實驗教材第七冊的《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生動有趣,講了一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著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也不管,結果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有聯(lián)系的,不能只顧“結果”,而忽略了“過程”,要聽從別人的正確勸告。

(2)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聾校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初步具備了閱讀分析的能力,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的七個生字和新詞

2、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課文內(nèi)容

3、能說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技能目標:

1、能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2、讀中體會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能看課文插圖說一段話

情感目標:能夠聽從別人的正確勸告

(3)說重點、難點

教材緊緊圍繞“葫蘆”來發(fā)展情節(jié),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那個人那么喜愛葫蘆,為什么卻沒有得到葫蘆,而考慮到學生雙耳聽力的損失和已有的知識結構,我把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語氣和感情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 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教學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主要采用朗讀法、觀察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進行教學,著眼于提高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耳聾學生如果將來走上社會不會學習,那么不要說創(chuàng)造,就連生存也會有問題,因此教給他們學習方法很重要,我打算采用朗讀理解法、質疑提問法等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

朗讀可以顯形,可以激趣,可以動情,可以啟智,可以育人。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在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朗讀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因此教學本課時,我以朗讀、體會為主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學:

一、 初讀課文,理線索

葉圣陶 先生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質疑,激發(fā)興趣:把課文中的第一和第三幅圖并列出現(xiàn),讓學生觀察兩幅圖有什么不同,課題是我要的是葫蘆,從圖中可以看出并沒有得到葫蘆,這是為什么呢?學生產(chǎn)生了疑問,這就對文本產(chǎn)生了強烈的探究欲望。通過質疑,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接著,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葫蘆開始長得怎樣?那個人的表現(xiàn)如何?后來葫蘆有什么變化?他有什么反映?鄰居怎么勸說?她又是怎么回答的?結果怎樣?這些問題并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決。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輔導個別有困難得學生。通過自學,學生不僅讀通順了課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課文的線索,達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

二、再讀課文,談感悟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很適合學生去體會,去感悟這一單元是在看圖學文的基礎上安排的講讀課文,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因此我從以下三點來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先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在朗讀的基礎上,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chǎn)生撞擊:可愛的小葫蘆開始長的很好,最后為什么會落呢?學生暢所欲言,再朗讀中間的兩個自然段,感悟問題的原因。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能說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抓句子,談感悟

在學生暢說段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從字里行間去體會人物的心理、語言。我主要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閱讀:(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2)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這兩個問題實際涵蓋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點,那個人愛葫蘆主要表現(xiàn)在: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tài),想象他的心理活動,揣摩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通過朗讀句子表現(xiàn)出來。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最后卻沒有得到葫蘆為什么呢?一是因為他不懂:葉子——蚜蟲——葫蘆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這個道理,二是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課文中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1)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2)當鄰居勸他時,他感到奇怪:“什么,葉子上的蚜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這里主要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對句子朗讀、人物的對話,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心理活動都通過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xiàn)出來。

3、抓品讀,促感悟

這是一篇人物神態(tài)、語言比較豐富的課文,對聾生來說,如何正確理解把握有一定的困難,也就是本課的難點: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語氣和情感。我注重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自己朗讀,能否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采用個別讀、表演讀、模仿讀等多種形式,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幫助樹立信心,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用語感來連接學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三、深讀課文,話想像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這充分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倍胂袷呛⒆拥奶煨?,只有喜歡想象才會有創(chuàng)造,在本課中,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計三個想象說話:

(1)小葫蘆很可愛,但課文中沒有具體說明,讓學生說一說小葫蘆是怎樣的可愛,用語言來描述,使概括敘述具體化。在想象的基礎上再想象這么可愛的葫蘆長大了一定會是什么樣的?與下文葫蘆因蚜蟲而變黃落地形成了鮮明對比

(2)如果你是那個種葫蘆得人,聽了鄰居的勸告,你會怎樣回答?又會怎樣做?將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帶入課文意境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受到了教育,如果不聽別人的正確勸告,那結果什么也得不到。

(3)如果明年他再種葫蘆,葫蘆又生了蚜蟲,他又會怎么做?。這樣的想象會使學生思維空前活躍,感悟更加深刻。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訓練、發(fā)展了想象,又培養(yǎng)了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通過以上三個步驟的教學,學生對課文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語感得到了訓練,個性得到了張揚,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培養(yǎng),從而達到本課預設的教學目標。

板書: 我要的是葫蘆

長滿了綠葉 → 小葫蘆

蚜蟲 ↓

不治 → 落了

葫蘆課件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自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讓孩子們自己領悟到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教學準備:

圖片、生字卡片、PPT

教學策略: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考慮到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設計了情境創(chuàng)設法、采用變序閱讀法等教學方法,既使學生的語感得到訓練,個性得到張揚,創(chuàng)造性也得到培養(yǎng)。又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通過讀讀、找找、畫畫、想想、說說等方法讓學生充分閱讀,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學生很喜歡讀,因此,教學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去領會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都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xiàn)出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2、指導書寫8個生字。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實物——葫蘆,讓學生認一認,這是什么?葫蘆可以作中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字音是l*,第二聲。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義,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葫蘆掛些怕盯鄰居治奇怪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葫蘆一些掛著雪白鄰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語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蘆: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戶”字第一筆是點,注意與“盧”字區(qū)分,“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盯:左右結構,部首是“目”字旁,右邊是“丁”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表示目不轉睛地看。

怪: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與“經(jīng)”字區(qū)分。

掛:第六筆是橫,不是豎,兩個“土”字上下排著。

些:上下結構,上面的筆順是:豎橫豎提撇豎彎鉤

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理解詞意

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賽過: 勝過。本課指種葫蘆的人希望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

掛: 本課是結的意思。

蚜蟲:昆蟲,身體卵圓形,綠色,黃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農(nóng)作物的害蟲。俗稱:膩蟲。

奇怪:納悶,不理解。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的事。這個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他只注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不管,鄰居勸他,他也不聽,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

四、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探究葫蘆都落了的原因。

2、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一、復習鞏固

1、讓學生結合生字表自己讀讀生字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葫蘆一些掛著雪白鄰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語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讓學生在文中標出自然段。

2、教師出示課文內(nèi)容的插圖,學生一邊看插圖一邊讀課文,圖文對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圖的內(nèi)容。與同桌練習說一說。

3、逐段學習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共有幾句話。

(2)讓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談一談讀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講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藤上長了葉子,開了花,結了小葫蘆,他非常高興。

(3)教師強調兩點

A.第一句中的葫蘆是指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指的是葫蘆的果實。

B.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寫時用到的幾個詞語談自己的體會: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葉子、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說明葫蘆長得很好。板書:長滿綠色的葉子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文字體會那個人高興的心情,“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讀出那個人喜愛小葫蘆的語氣。

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后指名讀,大家進行評價。

第二自然段

(1)小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

(2)讓學生在書中畫出那個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說的。而后練習讀一讀,談一談應讀出什么語氣。自己先思考,遇到問題與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讓學生談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

“有幾個蚜蟲怕什么?”那個人滿不在乎,在讀書時要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種葫蘆的人希望小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 要讀出滿懷希望的語氣。

(5)讓學生練習讀,而后指名讀,進行評價。

(6)思考:同學們想一想葉子和葫蘆有什么關系?

學生們結合一些資料談自己的認識,而后教師再加以補充。葉子是植物營養(yǎng)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chǎn)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yǎng),葉子死了葫蘆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練習分角色朗讀,邊讀邊體會鄰居和種葫蘆的人的看法。

(2)進行交流:“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意思是

種葫蘆的人認為葉子上的蟲根本不用治,為什么葉子上的蟲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蘆。”讀這些語句時要讀出不以為然,自以為是的語氣。“我要的是葫蘆。”要讀重些,是肯定的語氣。結合學生說的,板書:蚜蟲,不治)

鄰居的話要讀出誠懇的語氣,表示自己的建議。

(3)分角色朗讀,大家評議。

第四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思考:葫蘆為什么掉了?板書:落了

(2)引導學生交流:葫蘆藤上先長葉子,再開花,最后結果實。小葫蘆開始長得很好,后來生了蚜蟲,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蚜蟲越長越多,最后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

(3)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畫面展開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掉了想些什么?他會做些什么呢?

(4)指名讀這個自然段,教師小結: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業(yè)

1、看圖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2、在小組內(nèi)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而后互評。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朗讀指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并從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練習。

一、復習字詞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

2、打開書,按照田字格規(guī)范書寫漢字,教師檢查,及時進行板演。

3、填空,再讀一讀。

()的小花()的蚜蟲

()的葫蘆藤()的小葫蘆

讓學生先自己練習填寫,然后再訂正,最后讀一讀。

()的小花雪白美麗可愛紅艷艷

()的蚜蟲害人討厭可氣

()的葫蘆藤細長美麗綠色

()的小葫蘆可愛綠色

二、朗讀練習。

1、讀句子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怕。

2、比較每組句子有什么不同?與同桌討論,而后進行交流。這兩組句子在表達上,意思是一樣的,不同之處是:每組中的第一句是反問句,第二句是陳述句,第一句所表達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強烈些。

3、練習讀一讀。

4、以小組為單位,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而后互評。

5、想一想通過讀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三、發(fā)散思維練習。

請學生給這篇寓言故事續(xù)加結尾。

1、自己先練習。

2、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由各小組選出優(yōu)勝者參與班級展示。

3、進行展示。

四、教師總結。

五、布置作業(yè)

1、讀書

2、預習下一課

六、作業(yè)(學案)設計

1、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 )葫蘆。( )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 )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 )了幾( )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 )!可是沒過幾天,小葫蘆( )變黃了,( )都落了。

2、填空,再讀讀。

( )的小葫蘆 ( )地說

( )的小花 ( )地變

( )蚜蟲 ( )葫蘆藤

3、照樣子,寫句子。

例1: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1、在這綠化好的城市里還用買空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紅領巾還能不保護小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怕。

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同學做點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長滿) 葫蘆(可愛)

│ │

↓ ↓

長蟲───────→落了

│ │

↓ ↓

長蟲───────→落了

葫蘆課件教案(篇9)

[教材簡析]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新課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14課,這是一篇寓言性質、趣味地介紹植物自然生長規(guī)律的課文。課文主要寫了種葫蘆的人不懂的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不懂得葫蘆的生長規(guī)律,一味只盯著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不去治,鄰居勸他也不聽,結果小葫蘆慢慢變黃,一個個都落了的故事。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具備讀通課文、能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能力,他們具有善于表現(xiàn)自己,天性好奇,對于新鮮事物刨根問底的特點,所以我主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當文本中的主人公,體會種葫蘆的樂趣以及主人公前后心情的變化,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本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過程與方法

1.采用變序教學法,引導學生由事物的結果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原因。

2.分角色朗讀突破難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朗讀課文,懂得文章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

1.朗讀課文,體會不同句式的語氣。

2.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教法學法]

變序教學法,朗讀感悟法,表演法

[教學準備]

1.收集葫蘆的圖片和資料。

2.課件。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葫蘆圖,同學們,你們見過葫蘆嗎?能把你知道的有關知識說給大家聽嗎?

2.教師簡介:葫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心臟形,花是白色的,果實中間細,像兩個球連在一起。嫩時可做蔬菜,長成后硬殼可做器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葫蘆的故事。

3.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齊讀課題。指導“蘆”的讀音。(單獨讀的時候讀lú,在“葫蘆”這個詞語中讀輕聲。)

4.質疑: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兩遍。

2.檢查生字情況

(1)出示生字詞語,學生認讀。

自讀、指名讀,開火車讀詞語。

(2)識記生字

“藤、慢”結合同學名字中的字記憶。

“掛、哇”歸類識字法記憶。

3.指名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段和第四段

1.仔細觀察這兩副圖,比一比,他們有什么不同?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你們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chǎn)生了呢?(學生發(fā)表意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學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3.學習第一段

(1)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后的感受。

(2)你覺得哪些詞寫得很好,讓人一讀就感到葫蘆長得很美,很可愛?(細長、長滿、雪白的、可愛)小葫蘆真是太美了,所以那個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3)指導朗讀:哪個同學能把小葫蘆讀得更美更漂亮?讓人一聽就喜歡上它。指名讀評議,齊讀。

(4)從剛才我們所讀的這幾句話中,你說出小葫蘆生長的過程嗎?

(長出葫蘆藤——長出綠葉——開出小花——結小葫蘆。)

(5)仿寫句子:仿照第一段的結構,說一說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

4.學習第四段

(1)過渡:經(jīng)過了“長出葫蘆藤——長出綠葉——開出小花——結小葫蘆”這樣的生長過程,小葫蘆應該越長越好,變成大葫蘆,種葫蘆的人應該收獲了很多的葫蘆,可是事與愿違,最后小葫蘆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2)出示:“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p>

(3)指導朗讀:如果你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會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讀表現(xiàn)出你的惋惜吧。(男生女生比賽讀)

(4)質疑:讀后你有什么疑問?

預設:為什么可愛的小葫蘆會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5.開始小葫蘆長的好好的,可現(xiàn)在都全落了。這是為什么呢?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朗讀課文。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帶著“葫蘆為什么會落”的疑問,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學習第二段

(1)看到葉子上的蚜蟲,那個人是怎么想的?(出示:xxx)

(2)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3)比較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a.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你覺哪一句更能說明不可怕呢?

b.齊讀

(4)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蘆不要葉子)我們來聽聽他是怎么說的?朗讀指導。(理解“盯著、自言自語”)

a.怎樣看才是“盯”?請生做個盯的動作。

b.“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請生自言自語的說說這句話。

c.加上動作讀讀這句話。

(5)你聽了他的話,想對他說什么嗎?

3.學習第三段

(1)他的鄰居也實在看不下去了,來勸他。請大家讀第三段。畫出他不要葉子的句子。

(2)出示: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a.這兩句的意思也是一樣的,你覺得哪個句子更加肯定地說葉子上的蟲子不用治呢?

b.再讀讀這兩句。

(3)齊讀二、三段,分角色朗讀表演。

4.真可惜,小葫蘆都落了!這是不是種葫蘆的人的錯誤所導致的呢?錯在哪里呢?(種葫蘆的人錯了,他錯在:①他沒有聽鄰居的勸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5.葉子都落了,小葫蘆也沒了,種葫蘆的人看見這個景象,會想什么呢?(生可自由發(fā)言。)

6.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事物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②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

7.小結:任何植物的生長都要經(jīng)歷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互相影響。要想得到好果實,就要細心呵護每部分的生長。我們做事情也一樣,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不能只注重結果。

三、續(xù)編故事

假如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葫蘆,葉子還是長滿了蚜蟲,他會怎么想?怎樣做呢?讓我們在小組里創(chuàng)編新的故事,然后匯報交流。

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長得和去年一樣好。

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于是,他趕緊(……)。

過了幾天,葉子上的蚜蟲(……)。小葫蘆(……)。

四、指導生字

1.生讀生字,正確掌握8個字的讀音。

2.觀察生字的結構。

(1)相同偏旁的字:怪、慢

(2)相同部件的字:掛、哇

(3)相同結構的字:治、棵、掛、哇、怪、慢(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3.老師范寫字指導。

言——第一橫長,二三橫短且一樣長。

每——指導寫筆順。

掛、哇——右邊是兩個土。

慢——右邊中間是四字旁。

4.學生練寫。

5.展示評議。

五、作業(yè)

1.寫生字和組詞。

2.把這個故事和你們自己編的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葫蘆課件教案(篇10)

一、設計意圖: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

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這是學生會質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因為他不知道事物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文章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看,老師給大家?guī)硪晃恍屡笥?。它是——小葫蘆。(課件:葫蘆動畫跳出)咦,小葫蘆怎么不高興啦?(課件:葫蘆不高興)原來有的小朋友把它的名字叫錯了。它叫——葫蘆hú lu ,“蘆”單獨讀的時候讀lú,在“葫蘆”這個詞語中讀輕聲。(課件顯示微笑的葫蘆和加上拼音的葫蘆二字。)齊讀。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齊讀課題,把它大聲的叫出來吧。(師板書葫蘆圖)

3、小朋友喜歡它嗎?想不想得到它?有個人也想得到它,并且還特意種了一顆葫蘆,那最后他得到?jīng)]有呢?為什么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我們趕快打開書,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兩遍。

2、“秋天到,葫蘆香,摘個葫蘆大家嘗”,我們來摘葫蘆吧。

(課件出示詞語)葫蘆 藤上 細長 鄰居

蚜蟲 盯著 奇怪 自言自語

開火車讀詞語。

三、圖文結合,自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孩子們,讓我們帶著生字詞,走進課文,走進葫蘆園?。ㄕn件播放葫蘆生長過程的動畫。)

2、美嗎?說說你覺得美在什么地方?

3、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感受一下吧。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喜歡嗎?你特別喜歡哪一句?(課件出示葫蘆圖和第一段)

4、自讀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5、哪些詞語你特別喜愛?“滿”是什么意思?用“滿”字說一句話。如池塘里長滿了荷葉。老師還欣賞一個詞“掛”。每次讀到“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我仿佛看見掛在藤上的小葫蘆隨風擺動,好像在和我們打招呼呢?!段乙氖呛J》教學設計 相關內(nèi)容:《水鄉(xiāng)歌》教學設計(2課時)及反思《狼和小羊》教學設計《木蘭從軍》教學設計北師大版三冊語文《可愛的娃娃》教案17 歌唱二小放牛郎《蝸牛的獎杯》說課《贈汪倫》教學案例評析《黑板跑了》教學設計查看更多>>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6、齊讀,把我們把心中的喜愛讀出來。(配樂朗讀)

7、比我們更喜愛葫蘆的人是——(種葫蘆的人)。你從哪句體會到?

那個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個別讀。

8、如果你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你盯著小葫蘆會說什么?

9、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喜愛再美美地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讓葫蘆在我們腦海里生根、開花、結果。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聽出來了同學們太喜歡小葫蘆了。可是……告訴你們一個不幸的消息:那些可愛的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課件:小葫蘆變黃,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來把我們心中的惋惜,難過讀出來。

3、男生女生比賽讀。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我們學到這兒,你的腦海里一定出現(xiàn)了幾個問號,葫蘆為什么會掉呢?我們一起去讀讀第二三段。(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小提示:

1)我會讀:用“——”勾出種葫蘆的人所想所說的話。用“﹏﹏”勾出鄰居所說的話。好好讀一讀。

2)我會說:同桌分角色練習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對話。

2、用句話說說葫蘆會掉落的原因。(生答師板書葫蘆葉子圖。)

3、出示課件勾畫的句子,學生對照是否勾畫正確。

4、看到葉子生了蚜蟲,種葫蘆的人怎么想的?請生個別讀“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

5、在句子前面加上語氣詞“哼------有幾個蟲子怕什么!”再讀。

6、他又是怎么做的?(盯著)怎樣看才是“盯”?請生做個盯的動作。

7、他又是怎樣說的?(自言自語)“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請生自言自語的說說這句話。

8、加上動作讀讀這句話。

9、在他的熱切盼望中,小葫蘆慢慢變黃了,掉落了,鄰居看在眼淚,急在心里,誰讀讀鄰居的話。用焦急的語氣讀。用誠懇的語氣讀。

10、聽到鄰居的話,種葫蘆的人納悶了,說了一句什么話?個別讀。分組讀。

(四)分角色表演。

1、同桌分角色認真練習“小糊涂”和“小機靈”的對話。一邊讀一邊想象和體會。

“小糊涂”——種葫蘆的人;“小機靈”——鄰居。

2、分角色表演,表演時注意人物的動作、表情、注意說話的語氣。

小機靈:哎呀,不好,你的葫蘆葉子長蟲啦!

小糊涂: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小糊涂: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小機靈: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小糊涂:什么?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3、抽同學上臺表演。戴上“小糊涂”和“小機靈”的頭飾。

4、采訪活動:老師戴葫蘆葉的頭飾采訪“小糊涂”。

唉,“小糊涂”別走,我是你種的葫蘆葉,我對你有意見!你每天都來看小葫蘆,可我們?nèi)~子呢,你從來沒正眼瞧過。我身上長了那么多的蚜蟲,你也不管管!為什么?

你只要果實,不管葉子,你會后悔的。不信聽聽小葫蘆怎么說。(課件:小葫蘆與葉子的對話)

“小糊涂”你知道自己錯了嗎?“小糊涂”到底錯在哪兒呢,同學們幫幫他。

5、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事物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②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板書:聯(lián)系)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有沒有看起來很小的不相關的的事物,他們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的事情?

2、“小糊涂”聽了同學們的勸告,已經(jīng)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五、作業(yè):

畫一畫

小畫家,拿起筆把《我要的是葫蘆》這個有趣的故事畫下來吧!

寫一寫

看著種葫蘆的人做了傻事,我們趕快來幫幫他,勸勸他。同學們,把你真誠的勸告寫下來吧,寄給今天還在做傻事的“種葫蘆人”。

六、板書設計:

葫蘆圖------聯(lián)系-----葫蘆葉子圖

七、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應立足于培養(yǎng)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fā)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者應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且能結合各自生活的實際賦予其不同的內(nèi)涵。而對語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讀”。但這所謂的“讀”必須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匠心設計下,有針對性去閱讀。是為著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更深層次的感受語言而選擇的最佳途徑。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分組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yǎng)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葫蘆課件教案(篇11)

設計理念:

以“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基本理念。在設計中注重營造氛圍激發(fā)感情,讓學生在老師富有啟發(fā)的語言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探究中發(fā)展自己。《課標》中對第一學段提出了“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钡囊螅O計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自己的朗讀實踐中讀懂課文,積累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

材料說明:

這是新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它以兩幅清晰的畫面,樸實的四段文字,講述了“一個種葫蘆的人,不知道葉子與果實的關系,只盯著葫蘆,卻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葫蘆都落了?!边@樣一個故事,讓學生明白要全面看問題和虛心聽取意見的道理。這篇文章語言生動,是一篇有助于學生朗讀、語感、理解從中明白道理的文章。

教學目標:

1、會認讀本課的生字,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這個故事

說明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詞、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明白本課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出示圖一)師述: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上面長滿了綠葉,可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可愛的小葫蘆哇!那人后來得到了葫蘆嗎?這又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4課《我要的是葫蘆》。

2、板書,讀題。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得

的字可以借助漢語拼音,或者問同學。

2、檢查自學情況:

1) 認生字:

葫 蘆 藤 哇 盯 言 每 治 棵 掛 怪 慢

2) 認讀詞語

葫蘆 細長 長滿 雪白 可愛 每天 蚜蟲 自言自語 盯著 慢慢地

3) 指名分段讀課文

小結:從剛才的檢查中,老師知道同學們個個都是聰明好學的孩子,很快就能與這么多的生詞、新詞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學習中,同學們表現(xiàn)得會更棒。

三、 自主合作,朗讀感悟:

學習第一段:

1、(出示圖一)師:剛開始那葫蘆長得怎么樣呢?自由的朗讀第一自然段。

2、 出示句子:“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葫蘆長得好?理解“長滿”“謝”“掛”。

生:從“長滿”、“綠”、“掛”可以看出葫蘆長得好。

生:從“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啊”也可以看出葫蘆長得好。

3、 你歡這些可愛的小葫蘆嗎?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4、 指名讀。

5、 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大家都非常喜歡。從哪里能看出種葫蘆的人喜歡呢?

生: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6、 練習用“每天”造句。

師:這顆葫蘆長得這么好,這么可愛的小葫蘆,一定會結出大葫蘆,實際上是這樣嗎?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這是為什么呢?

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題:1、看到葉子上長了蚜蟲,種葫蘆的人是怎么做的?

2、說說小葫蘆為什么會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3小組練讀種葫蘆的人與鄰居的話,看誰讀得最好。

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1、 指名回答

2、 隨機指導朗讀

⑴ 那個人眼睛只盯著小葫蘆,此時他心里會怎么想?理解:“盯著”“自言自語”,反復朗讀體會此時種葫蘆人的高興心情。

生:他心里想我的葫蘆長得多好呀。

生:我的葫蘆又長大了一些了,你快長吧。

生:他想我很快就可以收到這么多葫蘆了。

⑵ 鄰居提醒他要治一治葉子上的蚜蟲,他卻不以為然滿不在乎。這時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生:他想我不要葉子,要的是葫蘆,所以葉子有蟲沒關系。

生:葉子跟葫蘆沒關系,我要的是葫蘆。

生:我要葫蘆又不要葉子,葉子上有蟲有什么關系。

⑶ 角色朗讀(鄰居:勸說,種葫蘆的人:奇怪,不以為然)

3、 補充:(綠色加工廠)

(葉子是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chǎn)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yǎng)。)

4、 填空,明白原因:

因為葉子出了( ),葉子被蟲( )就( ),沒有葉子,不能把充足的養(yǎng)料送給小葫蘆,小葫蘆缺( )所以都( )。

齊讀第四段

1、 種葫蘆的人見到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 學了這個故事讓你明白了什么?

四、 拓展練習,發(fā)展語言

1、 假如讓你來勸說那個種葫蘆的人,你將怎么樣來說服他呢?

2、 讀編故事:

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顆葫蘆。………………

五、 回歸課題,總結延伸

今天大家又學到了新的知識,明白了葉子與果實的關系。其實在大自然中到處都蘊藏著知識和智慧的寶藏。只要你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多看課外書,你們會有更精彩的發(fā)現(xiàn)。

六、 板書設計

我要的葫蘆

葉子(綠、滿)——生了蚜蟲

怕什么?還用治?

一顆葫蘆

葫蘆(可愛) —— 變黃,落了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葫蘆優(yōu)秀教案(精選9篇)


葫蘆優(yōu)秀教案是欄目小編用心整理的內(nèi)容。老師在授課前早早就準備好了教案和課件,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他們花費了不少智慧?,F(xiàn)在正值學期開始,編寫教案和課件的時候又到了。學生們可以閱讀本文,參考老師的教學方法,并收藏起來哦!

葫蘆優(yōu)秀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正確讀寫“腳丫、拽住”等詞語。

2、了解故事主要內(nèi)容,體會人物形象,感受童話的奇妙。

3、根據(jù)文中奶奶給王葆講的故事,選一個,根據(jù)已有內(nèi)容創(chuàng)編新故事。

[教學重難點]

感受童話的奇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編故事。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觀看《寶葫蘆的秘密》動畫片中的片段。其實這部動畫片是由一部長篇童話故事改編而成的。出示《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的封面,讓學生自己試著讀書名。

2、了解封面,介紹作者。(板書課題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二、初讀課文,提出質疑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說說你對這篇課文還有哪些疑問。

2、鼓勵其他學生自主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針對不能解決且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價值的問題進行匯總。

問題預設:

(1)奶奶講了幾個故事?這些故事是怎么發(fā)生的?

(2)王葆為什么想得到一個寶葫蘆?

三、帶著問題,合作學習課文

1、四人為一小組,合作探究大家提出的問題。

2、全班交流。

(1)奶奶講了幾個故事?這些故事是怎么發(fā)生的?

奶奶講了4個故事,分別是:張三劈面撞到神仙得到了一個寶葫蘆;李四遠足旅游到龍宮得到了一個寶葫蘆;王五肯讓奶奶給他換衣服得到了一個寶葫蘆;趙六掘地得到一個寶葫蘆。

(2)王葆為什么想得到一個寶葫蘆?

不管是誰,只要得到了寶葫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王葆希望得到一個寶葫蘆幫助他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四、理清脈絡

1、說一說文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2、指名說,教師點撥、匯總。第1~4自然段可以概括為:故事的主人公王葆是一個愛聽故事的少先隊員。

3、引導學生按照這樣的方式,歸納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1)第5~18自然段:奶奶每逢要求我做什么,就得給我講故事,所以,我聽奶奶講了很多關于寶葫蘆的故事。

(2)第19~21自然段:我想有一個萬能的寶葫蘆。

五、識記生字、詞語

1、要求學生默讀課文,關注生字。

2、組織學生自主認識生字,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預設:

(1)我見過“向日葵”和“秋葵”,它們都是一種植物,所以是草字頭。

(2)我在《西游記》中看見過“妖怪”這個詞,所以我認識“妖”。

(3)我是通過拆分編故事的方法記住“攆”字的,兩個車夫將小偷拽出門去。

六、學習寫字

1、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寫字,全班交流易錯字的書寫。

預設:

(1)“妖”字右邊是“夭”,不是“天”。

(2)“規(guī)矩”中的“矩”變讀為輕聲?!熬亍迸c“短”不同,形近易錯。

(3)“舔”右上是“天”,不是“夭”。右下是“”,不是“小”或“氺”。

2、教師重點指導難字書寫后,學生抄寫本課生字。

七、布置作業(yè)

抄寫本課詞語表中的詞語,每個寫3遍。

葫蘆優(yōu)秀教案(篇2)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個寓言故事,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講述了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可是在葫蘆長蚜蟲后不聽取鄰居的建議,最后葫蘆都掉落了的故事。從而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簡短的故事里不僅蘊含著中國的文化底蘊,即看待問題的眼光和和諧的鄰里情。同時還有豐富的語言句式典范,如感嘆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反問句“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等,這是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的文化傳承和理解,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具體落實。也是課程標準中“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的具體表現(xiàn)。

二、說學情

本文的語言描述淺顯易懂,加上第一課時對課文的生字詞和內(nèi)容都有大致的了解,所以本節(jié)課引導孩子探究葫蘆落了的原因就相對容易,但故事隱含的深刻寓意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還需要老師著重指導。

三、說目標

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個人對教材的理解,考慮到學生的學情,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 借助以往寫字的經(jīng)驗,端正地書寫“盯、治”等生字。

2、 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種葫蘆人的想法,通過朗讀體會反問句、陳述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

3、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其中,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種葫蘆人的想法,通過朗讀體會反問句、陳述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要尊重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情境創(chuàng)設法、朗讀感悟法、讀寫結合法等教學方法,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增強,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又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五、說學法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體驗和感悟的過程。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試圖通過引導學生讀一讀、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等方法讓學生充分閱讀,自主探究。

六、 說教學過程

為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 復習舊知,質疑激趣

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了兩個內(nèi)容,首先在開課伊始出示一道填空練習,通過這道填空練習,回顧了葫蘆的可愛,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準備,同時又進行了說話練習,起到了內(nèi)化語言,積累語言的作用。然后再通過課后第一題“這么可愛的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落了”這一問題的拋出,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而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究興趣。

(二) 探究原因,對話文本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分了兩步展開教學。

第一步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弊尯⒆觽儗Ρ茸x,體會感嘆句、陳述句、反問句的不同語氣;通過“盯”和“自言自語”兩個詞語去品悟種葫蘆人對葉子上的蟲并不放在心上,感受他“一心只想要葫蘆”,不聽別人勸告的固執(zhí)。同時利用形聲字的規(guī)律等指導學生書寫。

第二步在孩子們了解了種葫蘆人的心理活動后,相機補充葫蘆的生長過程的資料,讓孩子們懂得葉和果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三) 發(fā)展思維,內(nèi)化語言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安排了兩個語言訓練:

1、說一說:如果你是那個人的鄰居,你看見葉子上有小蚜蟲,你會怎么勸呢?

2、寫一寫:第二年春天,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他會怎么做呢?

這樣內(nèi)化了課文語言,對孩子進行人文教育,鍛煉學生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為此

葫蘆優(yōu)秀教案(篇3)

學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級的孩子,他們聰明活潑。領悟能力強,善于表現(xiàn)自己,好奇,對于新鮮事物刨根問底,抓住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當文本中的主人公,體會種葫蘆的樂趣。從情境中圍繞葫蘆的“可愛”以及幾處對比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課文。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相同意思的兩個句子的不同語氣。

2、懂得當自己做錯事情時一定要聽別人的勸告。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相同意思的兩個句子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結合實際,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光看一個方面。

教學準備:

Ppt課件、葫蘆貼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導入。

2、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反饋。

三、感受小葫蘆的可愛

1、出示葫蘆圖片,說一說:小葫蘆給你留下什么樣的感覺?

2、對比句子:

可愛的小葫蘆。

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啊!

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一樣?

3、讀出小葫蘆的可愛。指名讀,全班齊讀。

4、聯(lián)系生活說句子:多么……??!

5、你從課文中哪句話看出小葫蘆的可愛?

6、出示句子:葫蘆藤長葉,開出了小花。課文是這樣寫的嗎?增加了什么?

7、對比課文中的句子。

8、有感情的朗讀。

四、感受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1、出示句子: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2、理解:“幾次”和“一次”有什么區(qū)別,通過“幾次”感受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4、出示句子: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5、理解詞語:自言自語。用自言自語說句子。感情朗讀。

6、感受“盯”。還有一個字能夠看出葫蘆可愛,那個人很喜歡?!岸ⅰ笔窃鯓涌??可以將“盯”換成“看”“觀察”嗎?

7、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五、探究葫蘆落地之謎

1、出示葫蘆枯萎地圖片。說一說:那個人地心情會怎樣?

2、課文是怎樣寫的?出示對比句子:

小葫蘆變黃了,落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都落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3、好好的葫蘆為什么都落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學習提示。

4、學習反饋。

5、出示句子:葉子上的蚜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蚜蟲不用治。

指導讀出不同的語氣。

6、你認為他說的這句話對嗎?

7、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種葫蘆的人想要葫蘆,衛(wèi)生么最后一個葫蘆都沒有得到?

8、如果你是鄰居,你會怎樣勸那個人?

六、課外拓展

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不久,葫蘆葉上爬了一些蚜蟲。

葫蘆優(yōu)秀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葫蘆、葉子與果實關系等課外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正確處理識字與學文的關系。

本課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一)學習“葫、蘆”。

1、出示葫蘆圖片:誰能叫出它的名字?(“蘆“讀輕聲)

2、誰可以介紹葫蘆?(外形、顏色、作用等)

3、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葫蘆”怎么寫?

(二)學習“藤”字。

1、老師有個問題考考你:葫蘆長在哪里?(葫蘆藤圖片)

2、出示“藤”卡片:請仔細觀察,想想怎樣記住它?

3、認讀卡片(讀音、字形、組詞)

(三)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個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文識字

(一)請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二)范讀課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預習得很好,看來,這幾個詞難不倒你了吧。

(出示詞語: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幾個葫蘆)

2、你能用這三個詞描述葫蘆生長的過程嗎?

3、真了不起!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誰能告訴大家是第幾自然段?

4、請一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5、讀好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著好幾個生字呢。我們一起把它們找出來吧。(葫、蘆、藤、哇)

6、學習“哇”:出示卡片(讀音、字形、組詞)

小練習:給“哇”換偏旁再組詞。(掛、洼、娃)

7、寫好“哇、掛”(觀察——說注意的地方——范寫——練寫)

8、生字認識了,我們到文段中再讀讀吧。(齊讀第一自然段)

9、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寫葫蘆長得很好)

10、這一段寫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來嗎?(看詞語練習背誦——齊背——點名背)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葫蘆長得真好哇,這個人會怎么想呢?

2、這個人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你是從那一段知道的?(齊讀最后一段,提示朗讀語氣)

3、真奇怪!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認識“蚜蟲”嗎?(出示蚜蟲圖片,了解蚜蟲、了解植物的`養(yǎng)料)

5、這個人見到蚜蟲表現(xiàn)怎樣呢,課文第幾自然段有描述?(齊讀第二自然段)

6、哈哈!這個人認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幾個蟲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蘆啊。他只是(“盯著”)小葫蘆,還(“自言自語”——)地說(齊讀說的話)。

8、“盯”你會換別的詞嗎?(看、觀察……)“盯“的意思是什么?說明這個人怎樣?

小練習:給“盯“換偏旁,再組詞。

9、理解“自言自語”的意思,用“自言自語”說一句話。

10、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個人不知道蚜蟲的利害,可也不聽別人的勸告。有誰勸他要治一治蚜蟲呀?(出示第三段)

2、出示“鄰”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前鼻音、組詞)

3、自由朗讀,分角色朗讀。(指導朗讀語氣)

4、可惜呀可惜!這么可愛的葫蘆就這樣沒了,到底怪蚜蟲呢還是怪這個人?

5、出示“怪”(音、形、觀察范寫)

6、還有個豎心旁的字,是“慢”,請仔細觀察,怎樣寫好?

(豎心旁先寫左右兩點,再寫中間一豎?!肮帧钡挠疑鲜恰坝帧弊?。“慢”的右邊中間的“四”比較寬。

三、看看生字表,還有哪幾個字沒寫呀?(播放指導寫字、范寫“每”)

四、練習鞏固

1、認讀詞語

2、完成“我會讀”

五、作業(yè)

1、把《我要的是葫蘆》這個寓言故事講給家長聽。

2、從課外找?guī)讉€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葫蘆優(yōu)秀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

4、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續(xù)編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做一個小游戲“摘葫蘆”。(掛圖,課件,可翻開)組成一句話“我要的是葫蘆”。

今天我們學習第九課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

(葫蘆:草本植物,心臟形,花白色。果實中間細,像兩個球連在一起。可以吃,長老后硬殼可以做成器皿)

我要的是葫蘆,糾正讀音:蘆:字音是l_,第二聲。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介紹葫蘆的樣子)葫蘆可以食用炒食。葫蘆可以藥用。大葫蘆能制成甕、盎、瓢、尊,小葫蘆能制成碗、盤、杯、勺。

2.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展書學生自由讀課文

1.讀通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詞,自己利用身邊的工具書先查一查。

2給每一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思考:課題中的“我”指的是誰?

“我”要的是葫蘆,那不要的是什么?

最后他要到了嗎?

【詞義解釋】

1.賽過:勝過。本課指種葫蘆的人希望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

2.掛:本課是結(ji5)的意思。

3.蚜蟲:昆蟲,身體卵圓形,綠色,黃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農(nóng)作物的害蟲。

4.奇怪:納悶,不理解。

三、看圖

1.故事中的那個人那么想要葫蘆,那么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

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2、說話:

提問:你發(fā)現(xiàn)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細心的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兩幅圖有很大的區(qū)別,那么請你找一找課文中是怎么來描寫的。用直線畫出相關的問句,自己讀一讀。

1、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2、葉子上長了蚜蟲,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思考:一個藤上的葫蘆怎么會有前后不同的結果呢?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chǎn)生了呢?(學生發(fā)表意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學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讀感悟

1、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后的感受。

3、你覺得哪些詞寫得很好,讓人一讀就感到葫蘆長得很美?(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小葫蘆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個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幾次)

4、哪個小朋友能把小葫蘆讀得更美更漂亮?讓人一聽就喜歡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讀第一段。其它同學評。他就把描寫葫蘆美的詞讀得很優(yōu)美。還有哪個小朋友能讀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們想當小老師嗎?下面請把你的同桌當作小老師美美地讀給他小老師聽一聽。

6、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齊讀最后一段。出示圖:多可惜呀!

7、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學生自由說。

8、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這個種葫蘆人的想法?(了解蚜蟲,并進行指導朗讀)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認為:———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小朋友認為他想得對不對,大家討論一下葉子上的蟲到底用治不用?小組討論匯報。

10、指名分角色朗讀對話并指導,小組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

四、課堂擴展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一棵葫蘆從發(fā)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xù)編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種的葫蘆畫下來??凑l想得好,畫得好。

4、學了這節(jié)課你懂得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5、請小朋友課后把自已又編的這個故事講給自已的爸爸媽媽聽。

附板書:7、我要的是葫蘆

長滿了綠葉生了蚜蟲蟲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可愛的葫蘆不用治變黃都落了

3、逐段學習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共有幾句話。

(2)讓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談一談讀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講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藤上長了葉子,開了花,結了小葫蘆,他非常高興。

(3)教師強調兩點:

a.第一句中的葫蘆是指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指的是葫蘆的果實。

b.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寫時用到的幾個詞語談自己的體會: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葉子、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說明葫蘆長得很好。板書:長滿綠色的葉子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文字體會那個人高興的心情,“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讀出那個人喜愛小葫蘆的語氣。

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后指名讀,大家進行評價。

第二自然段:

(1)小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

(2)讓學生在書中畫出那個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說的。而后練習讀一讀,談一談應讀出什么語氣。自己先思考,遇到問題與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讓學生談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

“有幾個蚜蟲怕什么?”那個人滿不在乎,在讀書時要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種葫蘆的人希望小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要讀出滿懷希望的語氣。

(5)讓學生練習讀,而后指名讀,進行評價。

(6)思考:同學們想一想葉子和葫蘆有什么關系?

學生們結合一些資料談自己的認識,而后教師再加以補充。葉子是植物營養(yǎng)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chǎn)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yǎng),葉子死了葫蘆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練習分角色朗讀,邊讀邊體會鄰居和種葫蘆的人的看法。

(2)進行交流:“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意思是:

種葫蘆的人認為葉子上的蟲根本不用治,為什么葉子上的蟲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蘆?!弊x這些語句時要讀出不以為然,自以為是的語氣?!拔乙氖呛J?!币x重些,是肯定的語氣。結合學生說的,板書:蚜蟲,不治)

鄰居的話要讀出誠懇的語氣,表示自己的建議。

(3)分角色朗讀,大家評議。

第四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思考:葫蘆為什么掉了?板書:落了

(2)引導學生交流:葫蘆藤上先長葉子,再開花,最后結果實。小葫蘆開始長得很好,后來生了蚜蟲,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蚜蟲越長越多,最后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

(3)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畫面展開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掉了想些什么?他會做些什么呢?

(4)指名讀這個自然段,教師小結: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業(yè)

1、看圖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2、在小組內(nèi)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而后互評。

葫蘆優(yōu)秀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交流閱讀感受,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2、感受作品的魅力,體悟作品的生命詮釋

3、以一篇帶多篇,激發(fā)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交流感受

師:讀書真是有意思。它用小故事講述大智慧,帶給我們一份感悟,一種心情,帶給我們閱讀的快樂。今天,我們就來進行一次班級讀書會。讀書會,其實是最輕松的,因為在讀書會里,你發(fā)言、交流,沒有對,也沒有錯,可以放心大膽地說。

我們今天讀書會交流的是一篇長篇童話,題目叫——(寶葫蘆的秘密)

師:這篇童話主要講了什么事呢?

(王葆在釣魚時偶遇傳說中能實現(xiàn)任何愿望的寶葫蘆,想要甚么都能隨手拈來,令他既驚且喜。有了這種新法力后,他在學校的表現(xiàn)從此突飛猛進,生活彷佛變得那么完美。但王葆逐漸發(fā)現(xiàn)寶葫蘆原來只為他帶來更多煩惱,令他哭笑不得之余,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寶葫蘆究竟是個怎樣的寶貝?(你要什么,它就能給你什么)

如果你也有這樣一個寶葫蘆,你會要什么?

二、書本知識大比拼

看來這本書大家都讀過了,是不是讀得很細致呢?現(xiàn)在我們來個書本知識大比拼,看看誰更強,好嗎?

咱們就分兩大組,1、2為一組,3、4為一組。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宣布比賽規(guī)則:比賽分必答題和搶答題,必答題為每組必須回答的問題。搶答題當然是誰舉手快誰答,每題10分。

必答題,

第一組

1、王葆最好的朋友,釣魚誰也賽不過他,他只要把釣竿一舉,就準有一條,保你不落空。鄭小登

2、傳達室楊叔叔的侄兒,有小偷小摸的壞習慣。謎底:楊拴兒

3、王葆到圖書館去,為了借本什么書?(科學畫報)

第2組

1、班上的優(yōu)等生,寫的字有特點,一個個凈愛把上身斜沖著西北方,而把腳跟拐到東南方去。謎底:蘇鳴鳳

2、神奇的.小動物,居然會跟人講話,還挺有哲理的。謎底:金魚

3、下棋時,寶葫蘆給王葆吃了顆什么棋?(馬)

搶答題

1、王葆進房間時,被什么東西絆了一跤?

2、得到寶葫蘆后,王葆想給學校變什么?(房子)

3、在我的描述中,猜猜她是誰。她很可愛,總愛問為什么,是個七歲的小女孩,王葆的街坊。(小珍兒)

4、聽說王葆想燒掉寶葫蘆,寶葫蘆是怎么做的?(變出火柴和燃料讓王葆燒)

5、書中,王葆的爸爸因為什么事而生氣,大發(fā)雷霆?

三、精彩片斷細細品

由于作者深深地熟悉兒童生活,善于揣摩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本書在人物的刻畫和語言的運用上,都相當成功,尤其是人物的對話、內(nèi)心描寫,睿智幽默,深受小讀者喜愛。

片段一:精彩的對話

蘇鳴鳳嚷了起來:“不對,王葆!你把它弄成之字形了,這兩處都得折成直角才成!”等到我把它一矯正,蘇鳴鳳又來了:“這成了鈍角了,不行!”“怎么又不行?”“你這么著沒有,搖不起來!”“你怎么知道它搖不起來?”有人插嘴:“這實在不像個搖柄,倒像一個人,站在泳池邊剛要往下跳的姿勢。”大家笑了起來,我把東西往地下一扔“還興諷刺人呢?我不干了,我退出!”我狠狠地把東西順腳一踢,就往外跑。蘇鳴鳳追了出來“王葆,王葆!”“別理我!”“王葆,別這樣,你這是什么態(tài)度?”“噢,就你態(tài)度好!好極了,可不得了,等著《中國少年報》登你的照片吧!”“王葆,你這么樣可不會有人同意你……”“我才不稀罕你們的同意呢!”我頭也不回地走,眼淚簡直要冒出來了

片段二:精彩的內(nèi)心世界描寫

哈,這可好了,這可好了!我在地下打了一個滾,我多快活?。∮执蛄艘粋€滾。我真恨不得跑去告訴奶奶,告訴爸爸媽媽,說我得到了幸福,什么事情都有了辦法。我也真恨不得跑去告訴同學們,說我將來要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準有成就,不是當英雄就是當模范。這可一點不是吹牛,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是我不能對任何人泄露一個字。我得保密。可是我又有滿肚子的高興,關也關不住地要迸出來。我沒有辦法。我只好嘴里大聲唱著——說也不好意思,我簡直成了一個小娃娃了,不過好在沒人瞧見——又打了兩個滾??蛇€是感覺到不夠勁。我于是把腰彎著,把頭頂著地,叭噠翻了一個筋斗。

請同學們摘抄精彩段落,感受作者的語言魅力吧!你一定會從中受益匪淺!

四、眾說紛紜

讀了這本書后,請你當一回小評論家,和同學討論對王葆和寶葫蘆的看法。

1、寶葫蘆讓王葆當上了特殊的幸福人,你羨慕這種幸福嗎?你心中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樣的?

2、寶葫蘆那么好,王葆為什么扔了它?

3、你想得到寶葫蘆嗎?為什么?

五、真情推薦

張?zhí)煲肀环Q為“中國的安徒生”,他的作品還有《大林和小林》《禿禿大王》》《不動腦筋的故事》等,讀了他的書,你的語言會更豐富,說話會更幽默!

葫蘆優(yōu)秀教案(篇7)

一、說教材

《寶葫蘆的秘密(節(jié)選)》是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講讀課文。《寶葫蘆的秘密》是一篇童話故事,選自張?zhí)煲淼摹秾毢J的秘密》中一小部分。本文講述了寶葫蘆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寶葫蘆之前,如何經(jīng)常聽奶奶講許多關于寶葫蘆的故事,得到寶葫蘆的人都“過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幸福極了”,于是王葆開始聯(lián)系自己,非常希望自己也有這么一個寶葫蘆,為自己排憂解難,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學生對于課外閱讀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量,相信很多同學有讀過《寶葫蘆的秘密》。對于本文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妖、矩”等8個生字,會寫“介、紹”等13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介紹、神仙、妖怪、每逢、規(guī)矩、劈面”等詞語。

2.自讀感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童話的奇妙。

3.根據(jù)已有內(nèi)容創(chuàng)編故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童話的奇妙。

教學難點:根據(jù)已有內(nèi)容創(chuàng)編故事。

四、說教法、學法

1.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開放性閱讀理解,而不是想著怎樣將學生的認識以及對文本的理解統(tǒng)一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之中。

2.學生充分自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談感受、體會以及對文本的理解,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看,這是什么?對,一個葫蘆,它可不是一個普通的葫蘆,它可是有故事的寶葫蘆。

2.今天,我們來學習《寶葫蘆的秘密》。學生齊讀課題“寶葫蘆的秘密”。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一下自己課前閱讀到的關于《寶葫蘆的秘密》的故事,談談自己對寶葫蘆的感知。

3.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二)深入理解,探討故事

細讀課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張?zhí)煲砉P下的寶葫蘆的主人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畫出有關句子,并想一想這些語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2.學生作批注,自我品讀探究。

3.學生小組交流自學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師根據(jù)交流結果歸納:

教師重點導讀并理解以下語句:

①“我姓王,叫王葆?!?/p>

為什么不說“我叫王葆”?

(這樣說,比較正式,有儀式感。)

②“可是我要聲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們一樣,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p>

為什么說王葆說“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為他和寶葫蘆有故事,是傳說中的那種寶葫蘆和王葆發(fā)生過一些故事。)

學習第二部分:奶奶講的寶葫蘆的故事(4-19自然段)

1.“至于寶葫蘆的故事,那我從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講給我聽的。”

奶奶給“我”講了哪些故事?(都是寶葫蘆的故事)

2.“奶奶每次講的都不一樣。上次講的是張三劈面撞見了一位神仙,得了一個寶葫蘆。下次講的是李四出去遠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龍宮,得到了一個寶葫蘆。王五呢,他因為是一個好孩子,肯讓奶奶給他換衣服,所以得到了一個寶葫蘆。至于趙六得的一個寶葫蘆——那是掘地掘出來的?!?/p>

張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绷⒖叹陀幸槐P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條大花狗,馬上就冒出那么一條——沖著他搖尾巴,舔他的手。

(1)奶奶講的寶葫蘆的故事怎么樣?(非常奇妙)

怎么奇妙了?

指導朗讀第二部分:帶著幸福、快樂的的語氣讀出寶葫蘆的神奇。

(2)奶奶給我講的寶葫蘆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選擇其中一個,根據(jù)已有的內(nèi)容創(chuàng)編一下,講給同學們聽?

學生分組講故事,選代表上臺講給全班同學聽。注意:可以補充課文中沒有的空白,發(fā)揮想象,大膽編創(chuàng)。

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個寶葫蘆,為什么?

(因為聽了這么多寶葫蘆的故事,每個得到寶葫蘆的人都“幸福極了”“過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板書:寶葫蘆使人們幸福極了過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4.“我要是有了一個寶葫蘆,我該怎么辦?我該要些什么?”

是啊,王葆,要寶葫蘆最想做什么呢?

學習第三部分:

讀讀課文20-21自然段,圈畫出王葆要寶葫蘆的目的是做哪些事?

(1)幫助王葆列式子,學數(shù)學:“我有幾次對著一道算術題發(fā)愣,不知道要怎么樣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寶葫蘆——假如我有這么一個,那可就省心了。”

從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個怎樣的孩子?(數(shù)學不好,不愛動腦筋的孩子)(板書:王葆:數(shù)學不好,不愛動腦筋的孩子)

(2)幫助向日葵長高:“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長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從這兒可以看出,王葆是個怎樣的孩子?(好勝心很強,凡事比別人要好)(板書:好勝心很強,凡事比別人要好)

指導朗讀:讀讀第三部分,讀出王葆對寶葫蘆的渴求,對生活的向往。

(三)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1.課文具體寫了王葆聽奶奶講寶葫蘆的故事,自己也想要個寶葫蘆。童話的故事好奇妙呀!

2.作業(yè)

(1)抄寫課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

(2)把寶葫蘆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六、說板書設計

25《寶葫蘆的秘密(節(jié)選)》

寶葫蘆使人們:幸福極了過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王葆:數(shù)學不好,不愛動腦筋的孩子

好勝心很強,凡事比別人要好

葫蘆優(yōu)秀教案(篇8)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要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要只顧“結果”而忽略了“過程”。教學時先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那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采用變序教學,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學習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

設計理念:

教材是教學的平臺,更好的利用這個平臺需要我們對教材做適當?shù)慕M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體會到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把教學、教師、學生三者和諧的統(tǒng)一起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教學目的:

1、 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了解葫蘆、葉子與果實關系等課外知識。

4、 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正確處理識字與學文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一)學習“

葫、蘆”。

1. 出示葫蘆圖片:誰能叫出它的名字?(“蘆“讀輕聲)

2. 誰可以介紹葫蘆?(外形、顏色、作用等)

3.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葫蘆”怎么寫?

(二)學習“

藤”字。

1.老師有個問題考考你:葫蘆長在哪里?(葫蘆藤圖片)

2.出示“藤”卡片:請仔細觀察,想想怎樣記住它?

3.認讀卡片(讀音、字形、組詞)

(三)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個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文識字

(一)請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二)播放課件朗讀課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預習得很好,看來,這幾個詞難不倒你了吧。

出示詞語: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

幾個葫蘆

2.你能用這三個詞描述葫蘆生長的過程嗎?

3.真了不起!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誰能告訴大家是第幾自然段?

4.請一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5.讀好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著好幾個生字呢。我們一起把它們找出來吧。(葫、蘆、藤、哇)

6.學習“

哇”:出示卡片(讀音、字形、組詞)

小練習:給“哇”換偏旁再組詞。(掛、洼、娃)

7.寫好“

哇、掛”(觀察——說注意的地方——范寫——練寫 )

8.生字認識了,我們到文段中再讀讀吧。(齊讀第一自然段)

9.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寫葫蘆長得很好)

10.這一段寫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來嗎?(看詞語練習背誦——齊背——點名背)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葫蘆長得真好哇,這個人會怎么想呢?

2.這個人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你是從那一段知道的?(齊讀最后一段,提示朗讀語氣)

3.真奇怪!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認識“蚜蟲”嗎?(出示蚜蟲圖片,了解蚜蟲、了解植物的養(yǎng)料)

5.這個人見到蚜蟲表現(xiàn)怎樣呢,課文第幾自然段有描述?(齊讀第二自然段)

6.哈哈!這個人認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幾個蟲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蘆啊。他只是(“盯著”)小葫蘆,還(“自言自語”——)地說(齊讀說的話)。

8.“

盯”你會換別的詞嗎?(看、觀察……)

“盯“的意思是什么?說明這個人怎樣?

小練習:給“盯“換偏旁,再組詞。

9.理解“

自言自語”的意思,用“自言自語”說一句話。

10.朗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個人不知道蚜蟲的利害,可也不聽別人的勸告。有誰勸他要治一治蚜蟲呀?(出示第三段)

2.出示“

鄰”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前鼻音、組詞)

3.自由朗讀,分角色朗讀。(指導朗讀語氣)

4.可惜呀可惜!這么可愛的葫蘆就這樣沒了,到底怪蚜蟲呢還是怪這個人?

5.出示“怪”(音、形、觀察范寫)

6.還有個豎心旁的字,是“慢” ,請仔細觀察,怎樣寫好?

(豎心旁先寫左右兩點,再寫中間一豎?!?/p>

怪”的右上是“又”字?!?/p>

慢”的右邊中間的“四”比較寬。)

(四)看看生字表,還有哪幾個字沒寫呀?(播放指導寫字、范寫“每”)

三、練習鞏固

1.“認讀”詞語

2.完成《五星級》。

四、作業(yè)

1.把《我要的是葫蘆》這個寓言故事講給家長聽。

2.從課外找?guī)讉€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反思:

1. 時間不夠,臨時去掉了一些環(huán)節(jié),如:水葫蘆、西葫蘆,朗讀語氣的指導等。這應該是教學設計不夠完善的原因,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上應該作進一步的修改,或者重新設計。

2. 識字教學模式這個概念不夠清晰(備課以來),本節(jié)課力圖把識字教學融入學文中去,使識字與學文緊密結合。也許是識字與學文的關系處理不當,導致時間分配緊張。

3. 在課堂上未能有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識字、寫字,擴詞,用詞以及相關練習鞏固。

葫蘆優(yōu)秀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葫、蘆、藤、哇、盯、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3、學寫“掛、哇、每、慢”這四個字。

教學重點: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課文的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

教學難點: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圖畫-- 葫蘆,這是什么?葫蘆可以入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想一想怎么記?

3、范讀課文。認真聽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把樹葉里的生字讀正確,并想一想該怎么記。

2、給課文標上小節(jié)號。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說話: 1、你發(fā)現(xiàn)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四、學習課文第一節(jié)

1、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人的葫蘆園去看看吧!自由讀課文第一節(jié),思考:葫蘆一開始長得好嗎?你從那里看出來?(細長的葫蘆藤“藤”藤字怎么記:這長長的順著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蘆藤。點雪白的葫蘆花綠色的葫蘆葉可愛小葫蘆)你知道可愛的小葫蘆是怎么長出來的嗎?你能用先……再……最后……來說一說嗎?綠色的葫蘆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系嗎?看課件葫蘆的葉、果的關系。葫蘆根葫蘆莖和葫蘆葉向小葫蘆輸送養(yǎng)分小葫蘆漸漸長大了。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這么可愛,他從心底里發(fā)出感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記“哇”字這是什么句?應該怎么讀。誰來試一試。

2、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葫蘆葉雪白的葫蘆花可愛小葫蘆你喜歡這棵葫蘆嗎?我也好喜歡這棵葫蘆我要用的朗讀來告訴它。范讀。你想試試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細長的()雪白的()可愛的()

3、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課文中劃一劃找一找。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都”“幾次”說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說一句話嗎?

(2)“他盯著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指導看圖,認識“盯”,理解“盯”(像這樣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語”的意思;你看這里一下子用了兩個感嘆號。說明這個人的心情是怎么樣的?找一樣東西代替葫蘆演一演這個種葫蘆的人從這里你看出了什么?

4、看著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師:小葫蘆掛在藤上,風一吹,小葫蘆輕輕地搖動起來,好像在和我們打招呼呢

5.師:多么可愛的小葫蘆!怪不得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早晨,太陽剛剛升起,那個人就從床上爬起來去看他的(小葫蘆)

中午,剛準備吃飯,又想起他的小葫蘆,于是他又跑去看(小葫蘆

傍晚,太陽都落山了,他還是忍不住去看他的(小葫蘆)......他就是

這樣(每天都要去看幾次)真是越看越喜歡!

6.可愛的小葫蘆是怎么長出來的,你會給句子排排隊嗎?

過渡: 那種葫蘆的人每天每次去看的時候,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引出—

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 好呢!”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著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看課件咦長得好好的葫蘆怎么都落了呢?

可結果呢?齊讀最后一段

五、學習最后一段

望著一個個落下的葫蘆,那個人的心情怎樣?對照課文插圖(可惜!傷心!難受。。。。。。)把我們心中的惋惜、難過讀出來。怎么會這樣呢?下節(jié)課我們幫他找找原因。

糖葫蘆小班教案(精選6篇)


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對教育充滿熱情,充滿信心。當老師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教時,就需要準備一份教案了,教案從基本形式上可分為3大類:記敘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如何才能寫一篇能夠很好知道我們教學工作的教案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為大家整理的“糖葫蘆小班教案 ”,希望能為你提供更多的參考。

糖葫蘆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糖葫蘆是北方的特色。

2.組織幼兒進行“逛超市'游戲鍛煉料幼兒生活實踐的能力。

3.在游戲過程中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4.激發(fā)了幼兒對糖葫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重點難點

1.認識與了解冰糖葫蘆。

2.如何“買”,“賣”冰糖葫蘆。

活動準備

1.認識與了解冰糖葫蘆。

2.如何“買”,“賣”冰糖葫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播放歌曲《冰糖葫蘆》,引起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一).

1.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吃過冰糖葫蘆嗎?味道怎么樣?

2.教師出示山楂冰糖葫蘆,讓幼兒仔細觀察。

(1).說一說冰糖葫蘆是什么樣子的?

(2).討論冰糖葫蘆都可以用什么水果做?

3.教師小結:冰糖葫蘆是我們北方一種特有的食品,一般在冬天制作,多數(shù)以山楂為原料制成,但由于山楂味道很酸,因此會在山楂的外面包裹一層糖,這樣味道就變得酸甜可口?,F(xiàn)在的冰糖葫蘆還有更多的口味,如:葡萄,草莓,黑棗,香蕉等等,都很美味。

(二).《逛超市》游戲

1.教師每次選出6名幼兒并分成兩組進行游戲(買冰糖葫蘆,賣冰糖葫蘆)

2.教師示范游戲過程

3.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并在一旁指導

4.反復進行此游戲,讓每位幼兒都能參與到

三.結束部分:

1.播放歌曲《冰糖葫蘆》

2.幼兒將買來的冰糖葫蘆互送給好朋友

四.活動延伸:

幼兒回到家中向家人講述“我”知道的美味冰糖葫蘆

教學反思

1.在備課時我認為小班的幼兒動手能力較差,因此選用了《逛超市》的游戲,但是如果講制作冰糖葫蘆融入到活動中也許會更棒。

2.在教學前多數(shù)幼兒只知道山楂做的冰糖葫蘆,通過本堂活動讓幼兒有了解到了各種不同的冰糖葫蘆,使幼兒收獲很大。

3.活動前我準備的不是很充分,冰糖葫蘆的卡片模型有些少,到最后有幾個小朋友一串糖葫蘆都沒有得到,心情很不好。

4.活動中我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讓他們自由摸索,使很多幼兒了解到買東西需要花錢的道理,并同時也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因此幼兒配合得很好。

5.如果讓我重新組織這堂活動,我會把冰糖葫蘆的制作融入到活動中,這樣會更能提高幼兒的興趣。聽取了聽課老師的建議,我在幼兒分組活動時應當按幼兒的興趣需要來分配,這樣會加大幼兒的自由空間。老師的評價讓我對幼兒有了更深的認識,平時要多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更多地了解幼兒的內(nèi)心需要。

糖葫蘆小班教案 篇2

3.請幼兒觀看VCD里制作糖葫蘆的過程。

4.教師和幼兒一起制作誘人的糖葫蘆。

(1)取出紅色的彩泥,揪下一塊,然后雙手揉搓成圓形,揉出4到5個小紅球。

(2)把小紅球按順序整齊地穿在竹棍上,當心不要扎到小手。

(3)一串好吃的糖葫蘆就制作好了,我們給小兔送去吧。

5.大家一起欣賞糖葫蘆。

歌謠:

糖葫蘆,圓又圓,小兔見了心喜歡;

跑過去,買一串,放到嘴里甜又甜。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fā)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xié)調發(fā)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小百科:糖葫蘆又名冰糖葫蘆,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tǒng)美食,它是將野果用竹簽串成串后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冰糖葫蘆,酸甜適口,老少皆宜,它不僅好吃,而且還十分好看,紅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簽上,外面裹著晶瑩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蘆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顆結滿碩果的小樹,煞是誘人。

糖葫蘆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泥工造型的創(chuàng)作欲望。

2.學習泥工技能:練習搓球并學會組合,訓練雙手的協(xié)調配合能力。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4.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彩泥(橡皮泥),一根竹棍。

活動過程

1.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紅紅的小果子,上邊有甜甜的冰糖,一串一串的。對了,是糖葫蘆,又叫冰糖葫蘆。知道糖葫蘆是什么果子做的嗎?是酸酸的山楂。

2.情景提示:小兔在超市里看到紅紅的糖葫蘆,她想:“小伙伴們肯定喜歡吃!我要為他們每人做一串??墒?,糖葫蘆怎么做呢?”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請幼兒觀看VCD里制作糖葫蘆的過程。

4.教師和幼兒一起制作誘人的糖葫蘆。

(1)取出紅色的彩泥,揪下一塊,然后雙手揉搓成圓形,揉出4到5個小紅球。

(2)把小紅球按順序整齊地穿在竹棍上,當心不要扎到小手。

(3)一串好吃的糖葫蘆就制作好了,我們給小兔送去吧。

5.大家一起欣賞糖葫蘆。

歌謠:

糖葫蘆,圓又圓,小兔見了心喜歡;

跑過去,買一串,放到嘴里甜又甜。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fā)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xié)調發(fā)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小百科:糖葫蘆又名冰糖葫蘆,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tǒng)美食,它是將野果用竹簽串成串后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冰糖葫蘆,酸甜適口,老少皆宜,它不僅好吃,而且還十分好看,紅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簽上,外面裹著晶瑩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蘆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顆結滿碩果的小樹,煞是誘人。

糖葫蘆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工具分泥,知道多個圓穿在一起可以變成糖葫蘆。

2、探索糖葫蘆的制作方法。

活動準備:

1、橡皮泥、泥工板、吸管。

2、圖片:太陽公公,糖葫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太陽公公",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看,它是誰?(太陽公公)太陽公公的年紀很大了,每天都在天上看著小朋友做游戲,今天他想吃一種天上沒有的好東西。;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wǎng);這種好東西的名字叫糖葫蘆,太陽公公沒有見過,小朋友知道它是什么樣子的嗎?

1、觀察糖葫蘆,了解糖葫蘆的特征。

感知制作方式,激發(fā)學做糖葫蘆的興趣。

小朋友看,老師這里就有一根糖葫蘆,你們知道嗎,這根糖葫蘆不是老師買的,是老師自己做的。小朋友,你們想做糖葫蘆嗎?

2、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做出糖葫蘆。

師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幼兒共同活動。

3、大家一邊做一邊討論,怎樣才能做出糖葫蘆呢?

4、小結:油泥變糖葫蘆的變化程序:搓長—分泥,用泥工塑料刀從長條中間切開(重點強調)—搓成兩個圓—棒子貫穿。

(制作的順口溜:搓,搓,搓,搓面條,拿起小刀切兩半,團成一個球,棒子中間穿一穿。)

三、師幼集體操作。

建議幼兒按序進行活動。

四、評價活動。

你的糖葫蘆真好吃,真好看。(師觀察,傾聽幼兒評價)這根糖葫蘆圓溜溜,好吃又好看。我們?nèi)ニ徒o太陽陽公公吃吧!

請幼兒用好聽的話,向太陽公公介紹自己的糖葫蘆,太陽公公評價幼兒的作品。

活動反思:

我借用孩子們熟悉的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小寶貝們畫出一個個圓,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小火車的頭和尾都銜接的很棒,但是線條畫的不是很圓整,有些糖葫蘆甚至有些“方方”的,在畫圓的技能方面還是需要小寶貝們好好練習。由于這次的顏料調的有些稀,在繪畫的時候小手上的難免會有滴下來的顏料掉落在紙上,所以畫面不是很整潔。另外在三個圓的排列方面很難控制住兩兩之間的距離,這也是受小班幼兒年齡的限制。

糖葫蘆小班教案 篇5

活動過程:

一、引題

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的客人老師,你們高興嗎?那你們想不想送給他們一份禮物呢?今天,老師就來教你們做糖葫蘆,然后把你的 糖葫蘆送給客人老師好嗎?

二、教師出示三串用泥工做的糖葫蘆問:

那么看這三串糖葫蘆有什么不一樣呢?(一串最大、一串大一點、一串最?。?/p>

教師出示其中的一串糖葫蘆問幼兒,這串糖葫蘆的三個果子有什么不一樣呢?(哪個最大、哪個最?。磕撬麄兪窃鯓优抨牭哪??

三、教師講解示范

教師出示畫有竹簽的紙,請一名幼兒幫忙串糖葫蘆。請其他幼兒檢查看他串的對不對。教師點評,并講解幼兒操作時的要求。

四、幼兒操作

教師巡回指導并幫助那些能力弱的幼兒。

五、請幼兒將做好的糖葫蘆送給客人老師,讓他們幫忙看看誰做的'糖葫蘆最漂亮。

評析:本節(jié)課幼兒玩的很開心,一聽說做糖葫蘆,他們就以為要做真的糖葫蘆了,所以他們在聽的時候聽的聽認真的,不過就是本節(jié)課我給他們設計的難度大了一點,因為這一節(jié)是第一節(jié)學習三個物體之間比較大小,而且我選擇以不干膠貼的方法進行的,由于幼兒比較小,他們還不會撕不干膠,導致這節(jié)課上下來的整體效果就不是如此的理想。

糖葫蘆小班教案 篇6

剛開始孩子們聽到糖葫蘆就顯得十分的興奮,大家都搶著喊出:“老師,我吃過的,圓圓的。”小朋友們都很感興趣。在活動中,除了讓小朋友們掌握鞏固一定的團、揉、捏、搓的技能技巧,另外,我還添加了竹棍,讓他們能夠把一個個糖葫蘆串起來。在分組活動的時候,孩子們都非常認真,時不時拿著自己制作的糖葫蘆來給我看。此時,我發(fā)現(xiàn)我班的陸靖宇小朋友比較特別,他拿到了竹棍,就把橡皮泥壓的扁扁的,只見他用竹棍在上面弄了幾個小洞洞,見我在旁邊,他說:“吳老師,我在做餅干?!币娝@么認真,我沒有讓他重新來做,我覺得雖然他沒有跟著我上課的思路來做,但他的創(chuàng)造是值得肯定的。當我出示竹棍時,我是不是不要急于傳授其制作方式,我應該先讓孩子自己思考,并且做出自己的選擇。當他們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不應該強制性的左右他們的想法,應該讓他們自己先去嘗試,這樣孩子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通過這次活動,我想在以后的活動中,放手讓他們?nèi)プ觯屗麄儾迳舷胂蟮某岚?,真正的享受其中的樂趣吧?/p>

葫蘆教案四篇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需要大家認真編寫每份教案課件。教案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料,老師怎樣做好優(yōu)秀教案課件呢?想對“葫蘆教案”有深入的了解嗎請看下面的資料,相信這會對你有所益處!

葫蘆教案【篇1】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南昌市金盤路小學宗莎

課前交流

同學們,我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姓宗,大家可以叫我宗老師。在上課前老師為大家?guī)硪恍┬《Y物,看,這是什么?(蘋果貼紙),猜猜有多少個?14個。希望這節(jié)課你們好好表現(xiàn),把貼紙都贏回去,獲得貼紙最多的同學,將獲得水彩筆大獎哦??梢蚤_始上課了嗎?上課。

|NO.1|一、圖片導入,葫蘆為先

1.出示葫蘆圖片。同學們,有一種植物長得很可愛,瞧,它是什么?學生:葫蘆。提示:蘆字單獨念時讀第二聲,(點擊課件蘆lú),和"葫"字組成詞語時念輕聲,跟我讀兩遍。葫蘆。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有關"葫蘆"的課文,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師一齊寫課題,補板書:我要的是葫蘆húlu.

2.齊讀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NO.2|二、初探葫蘆園,集中識字

1.請同學們翻開課文第63面,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圈劃出生字詞,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開始吧!

學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評價: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他的讀書姿勢特別好,坐得很端正;還有的同學讀書速度很快,把課文讀了兩遍。)

2.聽了你們美美的讀書聲,生字寶寶也跑出來跟你們見面了,讓我們一起學習本課的生字詞吧!

A認識生字詞

ppt紅字帶拼音出示:húluténgwā

葫蘆藤哇

dīnglín

盯著鄰居

(1)指名帶讀。我請小老師來帶讀。老師給你們做個示范,拼讀"葫蘆".小老師要像我這樣先拼讀拼音再讀詞語,明白了嗎?請一學生起立,如果他讀對了,我們就跟讀,讀錯了,我們大聲糾正他,好嗎?

帶讀——跟讀。

(2)鄰居的居讀輕聲。誰來說說你還想提醒同學哪個生字的讀音呢?

生自由發(fā)言:藤和盯是后鼻音,鄰居的鄰是前鼻音。

你們提醒得真好,有了你們的提醒,相信第二位小老師能帶讀得更好,再請同學來帶讀。(老師果然沒有看錯你!獎勵貼紙)

(3)生字寶寶單獨跟你們見面你們還認識嗎?(從你自信的眼神中,我知道你一定能讀好)老師想再請一位同學來讀,出示第二版,指名讀。

húlúténg

葫蘆藤

wādīnglín

哇盯鄰

B你真棒,字音會讀了,誰來說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些生字呢?加一加、熟字換偏旁、圖片。

(1)指名:"葫"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的。艸加胡字就是葫蘆的葫。師補充:草字頭說明和植物有關,胡表示它的讀音,像這樣一部分表示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讀音的字,我們叫(形聲字)。聰明的你發(fā)現(xiàn)了嗎,其實這篇課文的生字都是形聲字。我們都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住它。

(2)(老師眼睛擦一擦,發(fā)現(xiàn)識字小行家)指名: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住"哇".娃娃的娃,女字旁換成口旁就是"哇".這是識字的好方法!(獎勵貼紙)

過渡:加一加和熟字換偏旁的方法都是識字的常用方法,我們二年級學生就應該學會運用這樣的方法。

(3)有一個字筆畫特別多,PPT出示"藤".

"藤"也是個形聲字,出示書上的第一幅插圖,我請一位學生上臺來為大家指一指:葫蘆的藤在哪?學生上臺指出。對了,這就是葫蘆的藤。

出示ppt,藤的示意圖。

葫蘆的`藤叫葫蘆藤。葡萄的藤叫葡萄藤,生活中你還見過什么植物的藤呢?(絲瓜藤、南瓜藤、牽?;ㄌ伲麄兊奶儆旨氂珠L,還喜歡沿著棚架攀沿,爬山虎的藤又叫爬山虎的莖,所以植物細長的莖就叫藤。

(4)去掉拼音你們還會讀嗎?我們一起來開火車讀,豎著開,橫著開。

C整體感知。

字詞寶寶要剛才已經(jīng)搭乘你們的火車回家了,他們回到課文中了,你們還認識嗎?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評一評,誰是咱們班的朗讀小能手呢?正音。

請四名同學分自然段讀課文,

過度:剛才我們讀了課文,知道了

引導:葫蘆先掛在藤上,最后一個一個都(落了)

板書:葫蘆都落了?

|NO.3|三、初探葫蘆的樣子,知喜愛。

葫蘆樣子:

1.為什么葫蘆會有這樣的變化呢?難道是這棵小葫蘆長得不好嗎?不是的,讓我們學習第一自然段,請你為大家讀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用橫線劃出這棵葫蘆長在藤上樣子的句子。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誰有信心能把第一自然段讀好?我為你的自信感到驕傲。生讀。

3出示第一自然段。匯報。Ppt出示: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

A同意他的意見嗎?請生再讀。

B生讀,師評:通過你的朗讀,我知道了這棵葫蘆有細長的藤,長得可有生機了,你聽出來了嗎?你來讀一讀。生讀。師評價:這次,我不僅看到了長的藤還看到了雪白的花呢,出示ppt葫蘆花,多美的一顆小葫蘆呀!你再來美美地讀一讀。生讀。

C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了,我可以讀嗎?師讀,重讀"長滿".問:這顆葫蘆的葉子長的怎么樣了嗎?(葉子很多,長得茂盛)怎么讀?請你來讀!

D生讀,師評:呀,這棵小葫蘆有長的藤,白的花還有茂盛的葉,長得可真好呀!讓我們齊讀這句話。

E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這樣的一顆葫蘆你們喜歡嗎?(喜歡)那種葫蘆的人呢?引讀:所以,那個人每天都去干嗎?——生接讀: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知喜愛:

1.ppt出示: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A指導朗讀"每天".師詢問:今天去了,明天還去嗎?請生讀,重讀每天。

師評價:明天還去嗎?(去)怎么讀?我聽出了他天天都會去。你再讀,指名讀。

B指導讀"幾次".

(1)每天去看一次嗎?不,好幾次。指導讀。怎么讀?我聽出了他早上去了一次。你再讀,早上去了一次還不夠中午得去一次,下午還得去一次,我聽出了他去了很多次!

(2)齊讀。

(3)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他對葫蘆有怎樣的感情。

匯報:喜愛葫蘆。Ppt出示。

|NO.4|四、第二段學表達

過度:既然他這么愛葫蘆,沒幾天這棵葫蘆上長了蚜蟲,他是怎么想怎么說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二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二自然段,用"——"劃出他看見蚜蟲后心里想的句子,用"﹏﹏"劃出他怎么說的句子。

2.檢查匯報:

(1)師:他看到葉子上爬著蚜蟲,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pt出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p>

A什么是蚜蟲?它是一種害蟲,專門吃葉子的莖和葉,阻礙植物生長。葉子上長了蚜蟲他怕不怕?不怕,ppt出示:不怕。應該怎么來讀?請你讀一讀這句話。評價:到底怕不怕?不怕就大膽讀出來。生讀。

B你能給這句話換種說法嗎?ppt出示: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出示: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觀察提示:這兩句話它們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一句句末是(感嘆號)一句句末是(句號),我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這兩句話。讀完后,覺得哪句語氣更強呢?第一句給人感覺很強烈。第二句感情比較平淡。

是呀,在生活中我們也經(jīng)常運用這樣感情強烈的句子來加強語氣。

出示拓展練習:

出示ppt:一次失敗不可怕。

讓語氣更強烈,可以怎么說:一次失敗怕什么!

評價:孩子記住,以后即使我們失敗了一次,也要用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

(2)葉子上長了蚜蟲他不在乎,那他是怎么說的呢?請生匯報。

ppt出示: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a能給"盯"找個近義詞嗎?看。是眼珠不轉,注視一個地方久久地看,ppt出示:注視。(老師盯著學生)。

b"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出示詞條自言自語。(自己對自己說。)你來扮演種葫蘆的人,讀讀這句話。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學生接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預設1.(孩子,這可不是自言自語,小點聲,你再來讀)

預設2.賽過就是超過的意思,他希望小葫蘆長得超過大南瓜呢?。ㄐ ⒋蠹訌娬Z氣)出示小葫蘆和大南瓜的圖片,你體會到了他怎樣的心情?真是急切地想讓葫蘆長大呀,讀的時候要讀得稍快一點兒!讓我們再小點聲齊讀這句話,可別把小葫蘆們嚇得掉下來了。

|NO.5|五、讀貼比照,正確書寫

生字認識了,句子理解了,現(xiàn)在我們來學寫兩個字。

1.出示"掛哇"田字格的字。

A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字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b生匯報相同:都是左右結構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寬;右邊的部件相同,由兩個土組成。不同:偏旁不同,一個口字旁,一個提手旁。

C先看老師寫"掛",拿出右手食指跟老師一起書空。生念筆順。

d師提示:哇字右邊四橫第二橫最長,在橫中線上,四橫分布要均勻。掛字要注意提手旁要寫得窄一點,書空,念筆順。

e生練寫,師巡視指導。請同學們在書上先描紅再練寫。注意寫字姿勢,一寸一尺一拳頭。提醒:寫"哇"字注意口字寫小點,殷桃小嘴才漂亮。

f檢查反饋,左窄右寬,右邊第二橫最長,很美觀。

|NO.6|六、激發(fā)興趣鋪墊后文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指板書)我們都知道葫蘆起初掛在葫蘆藤上,長滿了葉子,過幾天長了蚜蟲,最后卻一個一個都落了,為什么好好的葫蘆會落下來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我們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下課。

獎勵孩子。

|NO.7|七、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長滿

葉子

長蟲

都落了?

掛哇

葫蘆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 會認生字“葫、蘆、藤、哇、盯、鄰”;會寫“掛、哇、棵”。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二、四自然段。體會感嘆句的語氣。通過情境中朗讀、說話練習,體會主人公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小謎語,看看誰能最先猜出來。

青青蛇兒滿地爬,

“蘆”這個字本來讀第二聲,但在這里念輕聲更好聽“葫蘆”。誰再來讀?一起讀。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 “葫蘆”這種植物。(PPT播放葫蘆的基本介紹和用途)。葫蘆的用處可大了,剛成熟的時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等葫蘆長老了可以盛水、裝酒,它還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藝品呢!

師:這是長在地里的葫蘆,哪個小朋友給我們指一指葫蘆藤?你讀一讀,藤是后鼻音。全班一起讀。

1、師:你們喜歡葫蘆嗎?古時候也有一個人和你們一樣喜歡葫蘆,天天念著“我要的是葫蘆”(板書)。那么他得到葫蘆了嗎?讓我們趕快走進故事去讀一讀吧!

夏天到,葫蘆香,

師:摘掉生字寶寶的拼音帽子,你們還會讀嗎?(抽讀,開火車讀,同桌一人讀一人組詞) 仔細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讀錯,請能干的小老師提個醒。

觀察一下這些生字寶寶,你是用啥方法記住它們的?

學情預設:盯:左右結構,部首是目字旁,表示目不轉睛地看。(師:給它組個詞。生:盯著。師:你們做個盯著老師的動作。你們都用眼睛盯著老師,難怪它是“目”字旁。一起讀,注意,是后鼻音,再試次。)

怪:怪的右邊是“圣”齊天大圣的“圣”齊天大圣最愛打妖怪。 治:治、抬、臺進行區(qū)別,用“臺”進行熟字加偏旁

師:真棒,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這些生字寶寶。認識了生字寶寶,這些詞語娃娃你們會讀嗎?

先自己讀一讀,想想它們有什么特點?

3、師:小朋友們都看過連環(huán)畫吧,我們一起把這個故事編成一本“連環(huán)畫”!老師先開個頭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第一幅圖空白)

(第二幅圖)“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誰來說?”

生: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生: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師:多熱心的鄰居呀! 可是,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

(1)為什么那個人不去治蚜蟲呢?

(2)小葫蘆為什么會落?

師:同學們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學習了整片課文,相信你們能明白了。

師:我們一起來把它補畫上,“要想畫好這幅畫,先要讀好這段話!”自由朗讀第一段。 (男女生讀)這段話里有兩個長得很像的生字寶寶,你們能找出來嗎?(“哇”和“掛”) 師:他們長得那么像,你有什么方法區(qū)別它們嗎?

師:老師把這些字編成了一首兒歌,一起來讀一讀,我們在配上節(jié)奏讀讀。

張口一聲“哇”

用手往上“掛”

有水是水“洼”

女孩愛“娃娃”

2、師:“掛和哇”是我們要學的生字(PPT上出示田字格)觀察一下,我們書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學情預設: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左邊窄右邊寬,兩個土一個在上面一個在橫中線下面。 師:小朋友們都提醒的很好,下面老師請兩個小朋友上講臺來寫一寫這個“掛”字,其他的同學描紅一個寫一個。來夸夸他們寫的`字,老師覺得寫得不錯,你也可以給他指出不足。好,大家把剩下的一個字也寫了。

3、 師:小朋友們大概都等不及畫插畫了,我們一起來看要在上面畫些什么,再次讀第一段。

讀好了嗎?誰來說我們要在上面畫些什么?

師:老師把“葫蘆藤”圈出來了,你們能不能也像老師一樣在自己的課本里圈出來,開始。

4、 師:全找對的小朋友笑著和老師點點頭??戳诉@些,老師知道怎么畫了。你覺得我的葉

師:你們把這句話讀好了,老師就能把葉子畫多了畫美了,先自己練一練。

師:看,綠葉越來越多了!小朋友們一起讀。讀得真不錯,我們再多些葉子,這才是長滿了綠葉,開出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這里用“掛”你能換個詞嗎?為什么文章用“掛”? 喜歡小葫蘆嗎?(PPT做動畫)誰來夸一夸!

師:看得出來你很喜歡,誰再來試試,可以加上動作。恩,你讀得真可愛,我們大家一起來!你們能不能像夸小葫蘆這樣夸夸綠葉,小白花,葫蘆藤呢?(多么-------的---------哇) 生:??

師:這棵這么美麗的小葫蘆,你們能讀得美嗎?一起來讀一讀。

5、師:但是呀,沒過幾天??(出示圖片P64主題圖)你看到了什么?

師:那你要用什么語氣來讀呢?誰來試一試“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剛才還這么美麗的小葫蘆怎么就落了呢?我下節(jié)課再來繼續(xù)找。

葫蘆教案【篇3】

一、教材簡介:

課文講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只盯著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本文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畫的是葫蘆藤上長滿綠葉,還結了幾個小葫蘆,種葫蘆的人站在葫蘆架前滿臉歡喜;第二幅圖畫的是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種葫蘆的人一副驚慌失措的樣子。兩幅插圖對比鮮明,教學時若充分利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品悟課文內(nèi)容。該文有幾處反問句和感嘆句,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領悟這一語言現(xiàn)象,并在讀悟課文中嘗試將反問句轉換為陳述句。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都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技巧。具有一定的朗讀能力、背誦能力,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透過課文的內(nèi)容去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和道理;掌握了一定的認字技巧和寫字技能。具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經(jīng)驗,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情感朗讀和發(fā)散性思維。本篇課文生動,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一定很喜歡閱讀。可是對于他們來說,也有一點難點,為什么可愛的小葫會落呢?因此,我以此問題為突破口,讓孩子自主發(fā)現(xiàn),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

三、設計理念:

教材是教學的平臺,更好的利用這個平臺需要我們對教材作適當?shù)慕M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體會到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把教學、教師、學生三者和諧的統(tǒng)一起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教學目標:

1.會認讀“葫、蘆、藤、哇、盯、鄰”等6個生字,會正確書寫“言、每、治、棵、掛、哇、怪、慢”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從感悟作者筆下種葫蘆的人要的是葫蘆卻得不到葫蘆的過程,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五、教學重難點:

知道葉子與葫蘆之間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道理。并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1、認讀文中“字寶寶”,學會“字娃娃”,讀準帶有生字的新詞。

2、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師:誰知道這是什么?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你看到的是什么樣子的?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一篇關于葫蘆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

指名讀課題。相機簡介“葫蘆”:“葫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心臟形,花是白色的,果實中間細,像兩個球連在一起。嫩時可做蔬菜,長成后硬殼可做器皿。

請同學們再讀課題。我們看看課文寫了什么。

(設計意圖:1的設計是有的孩子沒見過葫蘆,讓這樣的孩子對葫蘆有個直觀的認識,并通過別的孩子的描述了解一下葫蘆生長的特點;2的設計是自然而然且新穎有趣的引入課題,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1、標清自然段。

2、圈出生字,讀準字音,牢記字形。

3、讀通課文。

(預設:初讀課文的三步:一輕生或不出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同時標上自然段;二圈出生字,用巧方法識記;三再讀課文,讀通順句子,把讀不懂的地方標注出來。)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讀準讀音。

(1)指名拼讀,全班跟讀。(2)全班拼讀。(3)以開火車的方式認讀課件上的無音節(jié)生字。如有讀不出來的,請其他同學給推薦一個記憶方法。

2、記憶字形。

葫::上邊是草字頭,下邊是“湖”字去掉三點水。組成“葫蘆”。

些:橫部,左上容易錯,不能丟掉豎。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數(shù)量。

盯:左邊是眼目旁,右邊是“丁”,指不錯眼珠地看。

居:上邊是尸字頭,下邊是“古”,組成“鄰居、居住”。

(預設:“葫蘆”是一種植物,所以是草字頭,“葫”的下面是“胡”字,提示了“葫”的讀音;謝謝別人要說話,所以“謝”是言字旁;蚜蟲是一種小蟲子,所以蚜蟲的'“蚜”是蟲字旁、、、、、、)

四、游戲鞏固識字效果;“識字小擂臺”

(設計意圖:1是強化學生對初讀方法的掌握;2教給學生歸類識字,或其它識字的巧方法,提高識字效率;3提高課堂效率;4激發(fā)識字興趣。)

五、再讀課文,指導朗讀。

1、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讀出感情。

2、檢查讀。以小組匯報的方式讀,互聽互評,師隨機指導朗讀。

六、作業(yè):

畫一畫這些可愛的小葫蘆,注意“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理解課文,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學會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教學重點:

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14課——我要的是葫蘆。(齊讀課題)在學習課文之前,老師想考考大家,你們還認識這些詞語寶寶嗎?

(課件出示詞語:葫蘆、瓜藤、好哇、盯著、鄰居、治蟲、奇怪、蚜蟲、每天、自言自語)

來,一起和他們打打招呼吧?。R讀)還有更難的喲,也認識嗎?

(出示短語: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慢慢地變黃(抽讀,齊讀)

小朋友們真能干,我還想考考大家,這里的“我”指的是誰呢?

(設計意圖:復習檢查旨在從整體入手,概括課文內(nèi)容,利用視頻素材,以豐富多彩和生動活潑的文字、聲音、色彩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那他種的那棵葫蘆長得怎么樣呢?請小朋友們打開書63頁認真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用浪線勾出寫葫蘆長得怎么樣的句子,明白了嗎?開始。

2、生讀、勾。

3、你找到了嗎?抽讀。

出示句子: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請小朋友看屏幕,自由讀這兩句話,再閉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在層層疊疊的綠葉叢中開著幾朵雪白的小花,藤上還掛著一些小葫蘆,多美??!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5、貼圖,瞧,這就是可愛的小葫蘆,你能用一句話來贊美它嗎?

6、從你們的贊揚聲中,我感受到你們真的很喜歡這葫蘆,課文中還有比我們更喜愛葫蘆的人是——(種葫蘆的人)。你從哪句體會到?(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看一次?看幾次,而且是每天都要看幾次,我們在讀時要重讀每天、幾次。來,試一試吧!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喜愛再美美地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圖,這些葫蘆是多么可愛,種葫蘆的人又是那樣的喜歡,他最后得到葫蘆了嗎?出示第二幅圖,請仔細觀察這兩幅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原先碧綠的葉子變,上面還有很多();可愛的小葫蘆也變(),一個一個都();再看那個種葫蘆的人臉上的表情,原來是(),這里卻是()。

2.請讀讀課文最后一段,看看是怎么寫的。生讀。

②是呀,看著小葫蘆一天天變黃,落掉,我們怎能不難過呢?來,讓我們帶著惋惜,帶著傷心,帶著失望讀讀這一段。

3、學到這兒,你的腦海里一定出現(xiàn)了幾個問號,你有什么問題?(為什么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可以激勵學生主動去探究原因,從而自然過渡到二、三段的學習中。)

過渡:是啊,這么好的一棵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請趕快讀課文第2、3自然段找答案。

1.有答案了嗎?抽生說。

2、那個種葫蘆的人不知道葫蘆葉上有蚜蟲嗎?

師引讀: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

問:有幾個蟲子怕嗎?你能把這句話換種說法嗎?出示句子。

4、這個種葫蘆的人心里還會想什么呢?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5、哦!小朋友真會動腦筋,分析得這么有道理。那他是怎么說的呢?出示句子。

6、盯著小葫蘆,怎么盯?做做盯的動作,盯就是看,是怎樣地看?你能把盯換個詞嗎?從盯著你體會到什么?

7、理解“自言自語”的意思,自己對自己說話要怎樣地說?

(1)你就小聲地對自己說————————。

(2)現(xiàn)在你正看著心愛的小葫蘆,充滿愛意地說——————。

(3)你多么盼望心愛的小葫蘆快快長大啊,你急切地說———。

8、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可種葫蘆的人眼里只有葫蘆,這時他的鄰居看到了,鄰居看見什么了?于是對他說:————————。

9、你就是他的鄰居,看到蚜蟲越來越多,你的心情怎樣?來,你來著急地勸一勸。除了著急,我們勸告別人時態(tài)度要真誠,來,男同學來勸————,女同學來勸——————,大家一起勸————。

10、你們這么著急,可是那個種葫蘆的人著急嗎?他是怎么說的呢?指名學生說。

(1)自己讀讀這句話,想想你能讀懂些什么?

(2)出示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的意思是——,在他看來,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嗎?生:不用。能換種說法嗎?

(3)男女生對比讀。

(4)我們來分角色朗讀這兩個人的對話,看誰能讀出他們各自的語氣。同桌合作讀、抽生讀。

11、你覺得葉子上的蚜蟲真的不用治嗎?為什么?講述葉子和果實的關系。

(設計意圖:課文第2、3段是課文的重難點。通過問題的設置導出課文,凸現(xiàn)重點。通過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提高了學生語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課文的難點,情感的體驗。)

1.小朋友們,當這個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有了蚜蟲,他說————生齊:我要的是葫蘆。

2.就這樣,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你們說,是誰害了這可愛的小葫蘆?

3、哦?為什么說是年輕人害了小葫蘆?

生:因為這個年輕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系。

4.當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這時他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5、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心情會怎樣,他可能會說些什么呢?請小朋友用“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地說:“-----”。的句式想象說一句話。(教師用幻燈片打出這一句式,生說。)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后悔地說:“都怪我不好,要是我當初聽了鄰居的話,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蘆。”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傷心地說;“如果我治了葉子上的蚜蟲,我的小葫蘆就會長得比大南瓜還要大呢?!?/p>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自責地說:“我真糊涂,我真傻!我當初要是聽鄰居的勸告,現(xiàn)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蘆了嗎?”

6、小朋友真會想,假如明年你種了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你會怎樣做呢?

生:我會捉些七星瓢蟲來放在葉子上,讓它們把蚜蟲吃掉。

7、分角色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是培養(yǎng)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是告訴學生有錯就該,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蒙受損失。)

四.續(xù)編故事,拓展語言思維。

那個種葫蘆的人見到了葫蘆變黃落下,心里十分難過,他后悔當初不聽鄰居的勸告。第二年,他又種下幾棵葫蘆,以后他會怎么做呢?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一個新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借以鞏固學習成果,拓展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葫蘆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在反復朗讀和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體會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學習11個生字,會寫8個字,培養(yǎng)識字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課件,一個葫蘆

學生:課前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收集有關葉子作用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看圖質疑,提示課題

1、課件出示畫面:“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蓖ㄟ^觀察讓學生知道綠葉蔥蘢,小葫蘆可愛;再出示畫面:“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個都落了”。通過兩幅圖對比,引導質疑: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都變黃了,落了呢?

2、提示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

2、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讀一讀。

3、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自主識字,培養(yǎng)識字能力

1、再讀課文,聯(lián)系生字前后的詞語或句子讀誰字音。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指名讀生字卡片。

(2)開火車讀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輪讀生字詞語卡片。

3、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頭組詞,比一比誰組得多,組得正確。

5、指導書寫: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指導“爬”、“謝”、“慢”等字。

四、熟讀課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么?

2、出示課件插圖,學習第一自然段。

(1)開始小葫蘆長得怎么樣?(很好、很茂盛)

(2)你從哪兒看出這棵葫蘆長得好。

(藤長;葉綠多;花是雪白的,葫蘆可愛)

(3)出示詞組讀一讀

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可愛的葫蘆

(4)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2、3句話,讀出喜愛之情。

3、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逗人喜歡嗎?從哪句可以看出來?

4、分小組比賽朗讀第1自然段。

5、最后,種葫蘆的人收到葫蘆了嗎?請看最后一自然段。

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

2、說說讀后有什么感想?

3、指導朗讀,讀出惋惜的語氣。

4、過渡:為什么小葫蘆開始長得那么可愛?后來卻落了呢?請大家看二、三自然段。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讀

2、出示課件(插圖二)觀察后問:葉子有什么變化?這些蚜蟲會怎樣?可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2)讀句子,注意讀出反問的語氣。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陳述句。

(4)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不怕。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5)再讀句子,注意加強肯定。

(6)開火車比賽讀。

3、找出種葫蘆的人說的話,鄰居的話。

4、分小組討論,如何才能讀好他們的話。

5、匯報。師相機指導,重點指導以下內(nèi)容:

(1)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①理解詞語:盯著、自言自語,加上動作幫助理解。

②葫蘆并不可能賽過大南瓜,由此說明那個人十分喜歡葫蘆,希望葫蘆快些長大。

③兩個“快長啊,快長啊”讀出迫切之情。

(2)那個人感到很奇怪……我要的是葫蘆。

讀好問句,體會種葫蘆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蘆。

(3)一個鄰居看見了……快治一治吧!

勸告的語氣,體會鄰居著急的心情。

6、學生分角色表演讀。

7、課件演示:

小葫蘆和綠葉的對話——葫蘆藤每天向葉子輸送養(yǎng)料,葉子再將養(yǎng)料輸送給小葫蘆。蚜蟲吃綠葉,使它無法輸送養(yǎng)料。小葫蘆因沒有養(yǎng)料供給,隨即變黃落下。

8、說說你對種葫蘆人的看法。你想對他說點什么?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五、啟發(fā)想像,拓展學習

1、討論: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

2、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3、編故事:“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那個人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比一比,誰的故事編得好。

六、作業(yè)

1、朗讀全文。

2、寫一寫你想寫的詞、句。

葫蘆教案【篇5】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要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要只顧“結果”而忽略了“過程”。教學時先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那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采用變序教學,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學習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

設計理念:

教材是教學的平臺,更好的利用這個平臺需要我們對教材做適當?shù)慕M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體會到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把教學、教師、學生三者和諧的統(tǒng)一起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教學目的:

1、 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了解葫蘆、葉子與果實關系等課外知識。

4、 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一)學習“

葫、蘆”。

3.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葫蘆”怎么寫?

(二)學習“

(三)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個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一)請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1.同學們預習得很好,看來,這幾個詞難不倒你了吧。

2.你能用這三個詞描述葫蘆生長的過程嗎?

3.真了不起!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誰能告訴大家是第幾自然段?

4.請一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5.讀好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著好幾個生字呢。我們一起把它們找出來吧。(葫、蘆、藤、哇)

7.寫好“

10.這一段寫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來嗎?(看詞語練習背誦——齊背——點名背)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葫蘆長得真好哇,這個人會怎么想呢?

2.這個人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你是從那一段知道的?(齊讀最后一段,提示朗讀語氣)

3.真奇怪!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認識“蚜蟲”嗎?(出示蚜蟲圖片,了解蚜蟲、了解植物的養(yǎng)料)

5.這個人見到蚜蟲表現(xiàn)怎樣呢,課文第幾自然段有描述?(齊讀第二自然段)

6.哈哈!這個人認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幾個蟲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蘆啊。他只是(“盯著”)小葫蘆,還(“自言自語”——)地說(齊讀說的話)。

“盯“的意思是什么?說明這個人怎樣?

9.理解“

自言自語”的意思,用“自言自語”說一句話。

10.朗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個人不知道蚜蟲的利害,可也不聽別人的勸告。有誰勸他要治一治蚜蟲呀?(出示第三段)

2.出示“

4.可惜呀可惜!這么可愛的葫蘆就這樣沒了,到底怪蚜蟲呢還是怪這個人?

6.還有個豎心旁的字,是“慢” ,請仔細觀察,怎樣寫好?

(豎心旁先寫左右兩點,再寫中間一豎?!?/p>

怪”的右上是“又”字?!?/p>

(四)看看生字表,還有哪幾個字沒寫呀?(播放指導寫字、范寫“每”)

1.把《我要的是葫蘆》這個寓言故事講給家長聽。

2.從課外找?guī)讉€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反思:

1. 時間不夠,臨時去掉了一些環(huán)節(jié),如:水葫蘆、西葫蘆,朗讀語氣的指導等。這應該是教學設計不夠完善的原因,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上應該作進一步的修改,或者重新設計。

2. 識字教學模式這個概念不夠清晰(備課以來),本節(jié)課力圖把識字教學融入學文中去,使識字與學文緊密結合。也許是識字與學文的關系處理不當,導致時間分配緊張。

3. 在課堂上未能有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識字、寫字,擴詞,用詞以及相關練習鞏固。

葫蘆教案【篇6】

一、活動背景

每天放學后,總會聽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買糖葫蘆吃。孩子喜歡吃糖葫蘆?捕捉到孩子的這個興趣點以后,我準備許多糖葫蘆的圖片,雖然,孩子們對于糖葫蘆的做法和使用的材料都比較局限,但興趣依舊濃厚。在活動中,孩子們又談到了糖葫蘆,我隨口問到“喜歡什么水果做的糖葫蘆呀?”他們七嘴八舌地講了很多,有的說橘子的做;有的說蘋果做的;有的說大棗和葡萄的,最后,他們發(fā)現(xiàn)用各種水果可一制作許多不同口味的糖葫蘆。于是,這一活動內(nèi)容便產(chǎn)生了。我制作了許多水果小貼紙讓幼兒自己粘貼喜歡吃的水果糖葫蘆。

二、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幼兒欣賞糖葫蘆的圖片,探討制作材料和方法,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大膽嘗試、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活動的樂趣。

《綱要》中明確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打好基礎。以上制定的具體活動目標是為教育總目標(注重能力培養(yǎng),通過自主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fā)展。)服務的。而教育目標正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幼兒身上的。其中,目標從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制定也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即目標注重全面性。

三、活動準備

1.水果貼紙、小棒若干。

2.冰糖葫蘆、糖葫蘆圖片。

3.課件

四、重點和難點

由于小班幼兒動手能力比較差,因此,探索制作糖葫蘆的方法就成了此次活動的重點。

難點是根據(jù)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yǎng)他們探索和嘗試以粘貼糖葫蘆

五、活動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了一份小禮物,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呀?(通過禮物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看是什么?你們喜歡吃冰糖葫蘆嗎?看看有沒有你喜歡吃的水果做的冰糖葫蘆?(幼兒看見了自己喜歡的糖葫蘆,都爭先恐后的要把自己喜歡的糖葫蘆介紹給小朋友)

葫蘆教案【篇7】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與果實的關系。

本課有四幅圖,分別有四段話與之對應:第一幅圖畫的是葫蘆藤上長滿綠葉,還結了幾個小葫蘆。種葫蘆的人站在葫蘆架前,看著可愛的小葫蘆非常高興。第二幅圖畫的是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他不在乎,眼睛只盯著葫蘆。第三幅圖畫的是鄰居勸他治蟲,種葫蘆的人不聽勸告,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第四幅圖畫的是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了解植物的葉子與它的果實之間的關系。

1、生字卡片、葫蘆或葫蘆的圖片、投影片。

2、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或圖片。

1、識字教學。

本課要求學會的生字中,蘆、鄰的聲母是邊音,蘆在這里應讀輕聲,治的聲母是翹舌音,鄰的韻母是前鼻音,盯的韻母是后鼻音,要重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會認的字也要能讀準字音。

隨生字居的學習,認識偏旁尸。

掛,可用熟字蛙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2、寫字教學。

讓學生注意觀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幫助寫好字。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掛:左窄右寬,右邊的圭由兩個土字組成。右上邊土字的第二橫要長一些。

些:上面此要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二,且左右兩部分寬窄要相等。

第一段,可以讓學生自己朗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講什么內(nèi)容,然后借助第一幅圖畫或投影片,指導學生觀察圖中葫蘆的藤、葉、果實的樣子。對照課文理解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使學生知道,葫蘆藤上能結出小葫蘆,跟長滿了綠葉有關系。因為葉子能制造充分的養(yǎng)料,莖葉長得好,才能開花結果。理解掛可用換詞比較法,把掛與長、結比較,體會用掛很形象:葫蘆的柄長,從藤上垂下來,就像掛在那里一樣。

第二段,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領會種葫蘆的人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語的話。重點體會有幾個蟲子怕什么!這句話的意思:種葫蘆的人只看到小葫蘆,一心只想小葫蘆快長,至于葉子上的蟲子他毫不在意。

第三段,可以抓住奇怪一詞進行討論:那個人為什么會對治葉子上的蟲子感到奇怪、因為他一心想著的是葫蘆,因為他不懂葉子與葫蘆的關系,因為他覺得鄰居對他的勸告是不必要的擔憂我要的是葫蘆,你怎么勸我治葉子上的蟲、再通過朗讀,讓學生了解到鄰居與種葫蘆的人,他們在對待葫蘆葉子長了蟲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一個說要治,一個說不用治。

第四段,采用看圖或多媒體演示,結合課文朗讀體會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文思考,由于種葫蘆的人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系,又不聽別人勸告,結果他一心想要的葫蘆終究沒有得到。因為葉子被蟲子吃光后,不能給葫蘆輸送營養(yǎng),葫蘆只能慢慢地變黃,落掉。這都是沒有及時治蟲造成的。

這篇課文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既有描述,又有對話,是一篇朗讀的好材料。可用自讀、對讀、輪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重點體會并讀好以下幾個地方:種葫蘆的人看見小葫蘆掛在藤上的高興心情;葉子上長了一些蚜蟲,他卻只盯著小葫蘆時心里所想的話以及他自言自語所說的話;鄰居勸他治蟲時的對話。

課后練習第三題是讓學生給詞語加上修飾成分。學生可以用課文中的詞語,也可以填不是本課所學的詞語。填好后讀一讀,學生之間可以交流。

課后練習第四題可在學習課文時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朗讀和體會。通過讀句子,讓學生了解可以用不同的語氣(句式)表達同一個意思。讓學生通過對反問句、陳述句、感嘆句不同語氣的朗讀,自己體會到:雖然每組句子表達的意思相同,但表達的情感卻不一樣。反問句和感嘆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要強烈些。

1、如果課文有第五幅圖、第五自然段,該怎么畫、怎么寫、

2、續(xù)編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編好故事以后,說給同桌聽一聽。

(一)出示實物,引出課題。

出示葫蘆,問:誰知道這是什么、我們今天要學的新課,就是與葫蘆有關的故事。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二)看圖,學文。

學第一段從整體入手,看圖讀課文后,讓學生說說葫蘆的生長過程。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小葫蘆這么可愛和長滿了綠葉有關系沒有、讓學生了解葫蘆的葉子與果實的內(nèi)在關系。學了第一段,可以直接學習第四段。通過看圖學文,思考:那么可愛的小葫蘆怎么會變黃、都落了、以此激勵學生去探究原因,自然進入第二、三段的學習。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共同討論的方式,探究出那個人錯在哪里。最后可以說說學習了這篇課文,有些什么體會。

(三)進行識字、寫字教學。

利用已有的識字知識分析記憶字形,有重點地指導生字的讀音和書寫。

(四)完成課后練習。

(五)進行擴展活動。

讓學生思考: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他會想些什么、想好之后可以同桌或分組交流。也可以假設種葫蘆的人第二年又種了一棵葫蘆,讓學生編一個故事講給同學聽。

葫蘆: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開白色花。果實因品種不同而多樣,大致中間細,上、下部膨大,像大小兩只連在一起的球。嫩時可食用,干老后可做容器或供觀賞。葫蘆,也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葫蘆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葫蘆、葉子與果實關系等課外知識。

(一)學習“葫、蘆”。

3、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葫蘆”怎么寫?

(二)學習“藤”字。

(三)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個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一)請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1、同學們預習得很好,看來,這幾個詞難不倒你了吧。

(出示詞語: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幾個葫蘆)

2、你能用這三個詞描述葫蘆生長的過程嗎?

3、真了不起!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誰能告訴大家是第幾自然段?

4、請一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5、讀好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著好幾個生字呢。我們一起把它們找出來吧。(葫、蘆、藤、哇)

10、這一段寫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來嗎?(看詞語練習背誦——齊背——點名背)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葫蘆長得真好哇,這個人會怎么想呢?

2、這個人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你是從那一段知道的?(齊讀最后一段,提示朗讀語氣)

3、真奇怪!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認識“蚜蟲”嗎?(出示蚜蟲圖片,了解蚜蟲、了解植物的`養(yǎng)料)

5、這個人見到蚜蟲表現(xiàn)怎樣呢,課文第幾自然段有描述?(齊讀第二自然段)

6、哈哈!這個人認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幾個蟲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蘆啊。他只是(“盯著”)小葫蘆,還(“自言自語”——)地說(齊讀說的話)。

8、“盯”你會換別的詞嗎?(看、觀察……)“盯“的意思是什么?說明這個人怎樣?

9、理解“自言自語”的意思,用“自言自語”說一句話。

10、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個人不知道蚜蟲的利害,可也不聽別人的勸告。有誰勸他要治一治蚜蟲呀?(出示第三段)

4、可惜呀可惜!這么可愛的葫蘆就這樣沒了,到底怪蚜蟲呢還是怪這個人?

6、還有個豎心旁的字,是“慢”,請仔細觀察,怎樣寫好?

(豎心旁先寫左右兩點,再寫中間一豎?!肮帧钡挠疑鲜恰坝帧弊?。“慢”的右邊中間的“四”比較寬。

三、看看生字表,還有哪幾個字沒寫呀?(播放指導寫字、范寫“每”)

1、把《我要的是葫蘆》這個寓言故事講給家長聽。

2、從課外找?guī)讉€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葫蘆教案【篇9】

一、設計意圖: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

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這是學生會質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因為他不知道事物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文章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看,老師給大家?guī)硪晃恍屡笥选K恰『J。(課件:葫蘆動畫跳出)咦,小葫蘆怎么不高興啦?(課件:葫蘆不高興)原來有的小朋友把它的名字叫錯了。它叫——葫蘆hú lu ,“蘆”單獨讀的時候讀lú,在“葫蘆”這個詞語中讀輕聲。(課件顯示微笑的葫蘆和加上拼音的葫蘆二字。)齊讀。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齊讀課題,把它大聲的叫出來吧。(師板書葫蘆圖)

3、小朋友喜歡它嗎?想不想得到它?有個人也想得到它,并且還特意種了一顆葫蘆,那最后他得到?jīng)]有呢?為什么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我們趕快打開書,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兩遍。

2、“秋天到,葫蘆香,摘個葫蘆大家嘗”,我們來摘葫蘆吧。

(課件出示詞語)葫蘆 藤上 細長 鄰居

蚜蟲 盯著 奇怪 自言自語

開火車讀詞語。

三、圖文結合,自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孩子們,讓我們帶著生字詞,走進課文,走進葫蘆園?。ㄕn件播放葫蘆生長過程的動畫。)

2、美嗎?說說你覺得美在什么地方?

3、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感受一下吧。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喜歡嗎?你特別喜歡哪一句?(課件出示葫蘆圖和第一段)

4、自讀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5、哪些詞語你特別喜愛?“滿”是什么意思?用“滿”字說一句話。如池塘里長滿了荷葉。老師還欣賞一個詞“掛”。每次讀到“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我仿佛看見掛在藤上的小葫蘆隨風擺動,好像在和我們打招呼呢。

6、齊讀,把我們把心中的喜愛讀出來。(配樂朗讀)

7、比我們更喜愛葫蘆的人是——(種葫蘆的人)。你從哪句體會到?

那個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個別讀。

8、如果你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你盯著小葫蘆會說什么?

9、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喜愛再美美地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讓葫蘆在我們腦海里生根、開花、結果。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聽出來了同學們太喜歡小葫蘆了??墒恰嬖V你們一個不幸的消息:那些可愛的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課件:小葫蘆變黃,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來把我們心中的惋惜,難過讀出來。

3、男生女生比賽讀。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我們學到這兒,你的腦海里一定出現(xiàn)了幾個問號,葫蘆為什么會掉呢?我們一起去讀讀第二三段。(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小提示:

1)我會讀:用“——”勾出種葫蘆的人所想所說的話。勾出鄰居所說的話。好好讀一讀。

2)我會說:同桌分角色練習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對話。

2、用句話說說葫蘆會掉落的原因。(生答師板書葫蘆葉子圖。)

3、出示課件勾畫的句子,學生對照是否勾畫正確。

4、看到葉子生了蚜蟲,種葫蘆的人怎么想的?請生個別讀“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

5、在句子前面加上語氣詞“哼------有幾個蟲子怕什么!”再讀。

6、他又是怎么做的?(盯著)怎樣看才是“盯”?請生做個盯的動作。

7、他又是怎樣說的?(自言自語)“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請生自言自語的說說這句話。

8、加上動作讀讀這句話。

9、在他的熱切盼望中,小葫蘆慢慢變黃了,掉落了,鄰居看在眼淚,急在心里,誰讀讀鄰居的話。用焦急的語氣讀。用誠懇的語氣讀。

10、聽到鄰居的話,種葫蘆的人納悶了,說了一句什么話?個別讀。分組讀。

(四)分角色表演。

1、同桌分角色認真練習“小糊涂”和“小機靈”的對話。一邊讀一邊想象和體會。

“小糊涂”——種葫蘆的人;“小機靈”——鄰居。

2、分角色表演,表演時注意人物的動作、表情、注意說話的語氣。

小機靈:哎呀,不好,你的葫蘆葉子長蟲啦!

小糊涂: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小糊涂: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小機靈: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小糊涂:什么?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3、抽同學上臺表演。戴上“小糊涂”和“小機靈”的頭飾。

4、采訪活動:老師戴葫蘆葉的頭飾采訪“小糊涂”。

唉,“小糊涂”別走,我是你種的葫蘆葉,我對你有意見!你每天都來看小葫蘆,可我們?nèi)~子呢,你從來沒正眼瞧過。我身上長了那么多的蚜蟲,你也不管管!為什么?

你只要果實,不管葉子,你會后悔的。不信聽聽小葫蘆怎么說。(課件:小葫蘆與葉子的對話)

“小糊涂”你知道自己錯了嗎?“小糊涂”到底錯在哪兒呢,同學們幫幫他。

5、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事物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②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板書:聯(lián)系)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有沒有看起來很小的不相關的的事物,他們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的事情?

2、“小糊涂”聽了同學們的勸告,已經(jīng)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五、作業(yè):

畫一畫

小畫家,拿起筆把《我要的是葫蘆》這個有趣的故事畫下來吧!

寫一寫

看著種葫蘆的人做了傻事,我們趕快來幫幫他,勸勸他。同學們,把你真誠的勸告寫下來吧,寄給今天還在做傻事的“種葫蘆人”。

葫蘆教案【篇10】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葫、蘆、掛、些、盯、鄰、居、奇、怪、怕、治,這十一個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生詞,會認讀藤、哇、蚜,這三個二類字。

2、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葉子和果實的關系,從而受到事物是有聯(lián)系的這一科學思想的教育。

3、練習用每天、可愛,造句。

能力訓練點

通過看圖和學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洞察事物變化的能力。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學習本課生字、生詞、理解重點詞句。

難點:通過理解課文,明白那個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

疑點:葉子和葫蘆的關系。

解決辦法提前讓學生查找葉子的作用的資料,在理解課文時,著重讓學生觀察葉子的變化,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課時安排

3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學習聽課之前查找有關葉子的作用的資料。

2、通過各種讀書形式,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進行小組討論,解決本課重、難點。

4、學生自學字,對識記有困難的生字討論交流。

教學步驟

美術糖葫蘆教案精選4篇


經(jīng)驗時常告訴我們,做事要提前做好準備。在每學期開學之前,幼兒園的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優(yōu)秀的教案能幫老師們更好的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提前準備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關于好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小編特意收集和整理了美術糖葫蘆教案精選4篇,供有需要的朋友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美術糖葫蘆教案 篇1

一、活動設計意圖

因為是小班幼兒的活動,要適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組織教學活動。所以我從孩子們感興趣的吃的方面以及孩子們熟悉的太陽入手,設計了本次活動——愛吃糖葫蘆的太陽公公。

二、活動目標

1、教幼兒練習使用畫筆的正確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對美術游戲的興趣。

3、學習畫封閉的圓形并進行涂色。

三、活動準備

1、大白紙若干張,上面用線條勾畫出太陽公公。

2、幼兒用水彩筆每人一盒。

四、活動過程

1、出示“太陽公公”,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位客人,你們看是誰呀?(太陽公公)“太陽公公的年紀很大了,每天都在天上看著小朋友做游戲,今天他想吃一種天上沒有的好東西。這種好東西的名字叫糖葫蘆,太陽公公沒有見過,小朋友知道它是什么樣子的嗎?對,這就是圓圓的糖葫蘆?!蔽覀円黄鹱鲆恍┨呛J送給他吧。

2、請幼兒給太陽公公畫糖葫蘆,引導幼兒畫封閉的圓。

(1)師:“現(xiàn)在我們來給太陽公公做糖葫蘆,太陽公公把穿糖葫蘆的工具都準備好了,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太陽公公給我們準備了什么穿糖葫蘆的工具?(幼兒回答)

教師:“原來太陽公公想我們把糖葫蘆一個一個地穿在他的光芒上。糖葫蘆上裹了一層厚厚的、甜甜的糖,小朋友畫糖葫蘆的時候一定要用糖包住里面的水果,可別讓里面的水果跑出來哦!他們一個挨著一個排好隊,再來一個,一串糖葫蘆就做好咯。”引導幼兒畫封閉的圓,教師指導。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制作各種水果口味的糖葫蘆。

教師:“小朋友都吃過什么味道的糖葫蘆呀?(幼兒回答)剛剛太陽公公告訴我他喜歡吃圓圓的、大大的,各種水果口味的糖葫蘆,我們讓他嘗一嘗各種水果味道的糖葫蘆吧!”引導幼兒把畫好的糖葫蘆涂上各種水果的顏色。下面我們小朋友送一個五顏六色的好吃的糖葫蘆給太陽公公吧。

4、評價幼兒作品。

師:小朋友們的糖葫蘆都做好了,誰來說說看,你做了什么味道的糖葫蘆呀?太陽公公要謝謝我們的小朋友,它要回家了,小朋友們和太陽公公說“再見”吧。

評價:

大家看了活動以后一致認為本次活動過程清晰,講解比較清楚;幼兒掌握得非常好,都能在太陽公公的光芒上畫出糖葫蘆的形狀。但是在強調糖葫蘆的顏色時,不必說糖葫蘆的各種口味,只要說出各種顏色即可。

美術糖葫蘆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欣賞圖片中初步了解登封人劉永占的泥塑作品真實、樸實的特點。

2、學習用團圓的方法制作糖葫蘆,鍛煉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力。

3、對泥塑這種美工活動感興趣。

4、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5、能呈現(xiàn)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泥、泥工板、泡沫板、木棍兒

活動過程:

1、欣賞泥塑

(1)出示泥塑圖片,引出泥塑是用泥做出各種造型

(2)觀察泥塑的各種造型

(3)引出做出這些泥塑的登封人——劉永占

2、做泥塑——糖葫蘆

(1)請幼兒討論泥塑糖葫蘆怎么做

(2)介紹、發(fā)放材料,并進行安全教育

(3)幼兒嘗試做泥塑糖葫蘆

3、交流、展示作品

(1)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糖葫蘆,為什么?

(2)請幼兒把糖葫蘆布置在區(qū)角活動。

教學反思

1、該活動設計比較合理,整個過程體現(xiàn)了在玩中學,學中樂的教育思想。

2、活動過程中,幼兒基本處于一種認真學習的狀態(tài),基本實現(xiàn)了預定的教育目標。

3、活動后指導幼兒收拾整理好泥塑材料,養(yǎng)成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美術糖葫蘆教案 篇3

設計意圖: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水果也特別的多,結合本月“和水果寶寶一起玩”的主題來認識生活的各種水果。小班孩子對一些常見的水果還是認識的,他們可以從顏色,外形上去區(qū)分,除此之外他們會從水果的內(nèi)部進行區(qū)分嗎?為了孩子們可以認識切開過的水果,我想利用制作冰糖葫蘆這樣的形式讓孩子們對水果的內(nèi)部也有基本的認識。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水果,并知道這些水果切開后是怎么樣的。

2.嘗試用膠棒涂抹粘貼自由選擇水果制作冰糖葫蘆。

3.體驗制作和交往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背景音樂。

蘋果、楊桃、橙子、火龍果、西瓜五種水果完整圖及切開圖片。

人手一根制作冰糖葫蘆的紙棍,制作糖葫蘆的水果圖片,膠棒。

活動過程:

一、欣賞童億軟件里水果的圖片激發(fā)幼兒興趣。

談話:你們都認識了這些水果,并且還打了招呼,這些水果非常的喜歡你們。水果們說還想讓小朋友們認識一下切開之后的樣子。

二、觀看五種切開過的水果樣子。

1.你們吃過這幾種水果嗎?它們是什么味道的呢?

2.有沒有小朋友全部都吃過的呀?

三、制作水果冰糖葫蘆。(播放背景音樂)

1.今天呀小朋友們可以制作一串水果冰糖葫蘆,這樣每種水果的味道你就可以嘗到了。

2.教師示范操作步驟,拿好糖葫蘆的棍子,再把水果涂上固體膠輕輕的粘在棍子上。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作品展示(可以把糖葫蘆互贈同伴或爸爸媽媽)

美術糖葫蘆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泥工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幼兒喜愛,孩子們對玩泥工非常感興

趣。當你給他們一團泥時,他們會很高興地反復捏著玩,這時幼兒的手指和肌肉便得到了鍛煉?!疤呛?/p>

蘆”是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物體形象,來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是幼兒所熟知的食物之一,根據(jù)小班

幼兒的泥工表現(xiàn)的特點設計此課題,目的是通過“糖葫蘆”這一泥工教學活動,讓幼兒在積極的活動氛

圍中掌握了團泥的技能,增強幼兒手的協(xié)調性、靈活性,充分體現(xiàn)了玩中學,學中樂的思想。

活動目標:

1、感知糖葫蘆的形狀及顏色。

2、幼兒初步學習團泥的技能,訓練雙手的協(xié)調配合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細心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橡皮泥

2、一根竹棍

3、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串糖葫蘆,引導幼兒觀察。

師:寶貝們,你們看吳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呀?

幼:糖葫蘆。

師:你看到的糖葫蘆長什么樣子呀?誰來說說看?

幼兒自由表述。

師小結:紅紅的小果子,上邊有甜甜的冰糖,一串一串的就是糖葫蘆。

師:寶貝們喜歡吃糖葫蘆嗎?

幼:喜歡。

(評析:通過出示糖葫蘆引起幼兒們的興趣,在感興趣的基礎上讓幼兒們仔細觀察糖葫蘆的形狀以及顏

色,一下子就調動起幼兒們的積極性。)

二、觀看視頻:制作糖葫蘆的過程。

師:熊大在超市里看到紅紅的糖葫蘆,特別的喜歡,特別想吃。可是熊大不會做,誰來幫幫忙?你會做

糖葫蘆嗎?

幼:不會。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里面的師傅到底是怎么做的?

播放視頻,教師進行適當?shù)闹v解。

(評析:由于熊大是幼兒們喜歡的一個卡通人物,幼兒們很喜歡,在觀看視頻的時候幼兒們的注意力集

中,并初步知道團泥的基本技能。)

三、教師和幼兒一起制作誘人的糖葫蘆。

1、教師示范制作糖葫蘆。

師:你看到是怎么做的嗎?誰來說說看。

幼兒自由表述

師:那吳老師先來試一試,看看做的對不對。

教師示范:我們先取出紅色的彩泥,揪下一塊,然后雙手揉搓成圓形,揉出4到5個小紅球。然后把小紅

球按順序整齊地穿在竹棍上,當心不要扎到小手。一串好吃的糖葫蘆就制作好了。

教師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小朋友一起跟著教師做一做。

(評析:幼兒幼兒們第一次接觸竹棍,所以教師在示范的時候特意強調如何運用竹棍。)

2、幼兒回顧制作糖葫蘆的過程。

師:吳老師的糖葫蘆做好了,做的對不對?

幼:對。

師:你喜歡嗎?

幼:喜歡。

師:哪個聰明的寶寶來說說看是怎么做的?

師:那你會做了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要當心竹棍喲。

3、在幼兒制作的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

(評析:通過教師的示范以及幼兒的參與,一起說一說、做一做,初步學習團泥的技能,完善第二個目

標。在我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幼兒們非常感興趣,都想上來試一試,充分融入了本次活動中。)

四、講評幼兒作品。

師:小朋友的糖葫蘆做的真棒。老師好喜歡呀!你最喜歡哪一跟?為什么呀?

幼兒自由表述。

(評析:小朋友的想象力很豐富。雖然我展示的是紅色的糖葫蘆,我們班有些幼兒自己開動腦筋做了彩

色的糖葫蘆。)

五、活動延伸。

師:我們的糖葫蘆做好了,現(xiàn)在就去送給熊大吃吧。熊大看到這么漂亮的糖葫蘆,肯定開心極了。

教學反思:

剛開始孩子們聽到糖葫蘆就顯得十分的興奮,大家都搶著喊出:“老師,我吃過的,圓圓的?!毙∨?/p>

友們都很感興趣。在活動中,除了讓小朋友們掌握鞏固一定的團、揉、捏、搓的技能技巧,另外,我還

添加了竹棍,讓他們能夠把一個個糖葫蘆串起來。在分組活動的時候,孩子們都非常認真,時不時拿著

自己制作的糖葫蘆來給我看。此時,我發(fā)現(xiàn)我班的陸靖宇小朋友比較特別,他拿到了竹棍,就把橡皮泥

壓的扁扁的,只見他用竹棍在上面弄了幾個小洞洞,見我在旁邊,他說:“吳老師,我在做餅干?!币?/p>

他這么認真,我沒有讓他重新來做,我覺得雖然他沒有跟著我上課的思路來做,但他的創(chuàng)造是值得肯定

的。當我出示竹棍時,我是不是不要急于傳授其制作方式,我應該先讓孩子自己思考,并且做出自己的

選擇。當他們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不應該強制性的左右他們的想法,應該讓他們自己先去嘗試,這樣孩子

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通過這次活動,我想在以后的活動中,放手讓他們?nèi)プ?,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真正的享受其?/p>

的樂趣吧!

相關推薦

  • 我要的是葫蘆課件教案精選9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收集了與“我要的是葫蘆課件教案”相關的主題資料,并在此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夠收藏本頁以備再次閱讀。教案課件在老師的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因此可能需要每日更新。教案課件作為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梳理得清晰明了。...
    2023-06-17 閱讀全文
  • 2025糖葫蘆課件(精選十三篇) 老師提前規(guī)劃好每節(jié)課教學課件是少不了的,每個老師都需要將教案課件設計得更加完善。教案是教師面對不同情境的應對方案?!疤呛J課件”是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搜集整理的內(nèi)容,如果你喜歡這個網(wǎng)站請記得將它添加到你的瀏覽器收藏夾里!...
    2024-04-26 閱讀全文
  • 最新糖葫蘆課件10篇 希望您會喜歡我為您準備的“糖葫蘆課件”。同時,教案課件也是老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每天都去精心編寫。教案的編寫需要與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目標相一致,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
    2023-06-16 閱讀全文
  • 葫蘆優(yōu)秀教案(精選9篇) 葫蘆優(yōu)秀教案是欄目小編用心整理的內(nèi)容。老師在授課前早早就準備好了教案和課件,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他們花費了不少智慧?,F(xiàn)在正值學期開始,編寫教案和課件的時候又到了。學生們可以閱讀本文,參考老師的教學方法,并收藏起來哦!...
    2023-05-18 閱讀全文
  • 糖葫蘆課件錦集十篇 這篇文章將全面分析和研究關于“糖葫蘆課件”的各個方面。教師會將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因此編寫教案是不能隨意對待的。制定完善的教案可以幫助教師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進展。我相信這對你未來的發(fā)展會有所幫助!...
    2023-11-27 閱讀全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收集了與“我要的是葫蘆課件教案”相關的主題資料,并在此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夠收藏本頁以備再次閱讀。教案課件在老師的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因此可能需要每日更新。教案課件作為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梳理得清晰明了。...

2023-06-17 閱讀全文

老師提前規(guī)劃好每節(jié)課教學課件是少不了的,每個老師都需要將教案課件設計得更加完善。教案是教師面對不同情境的應對方案?!疤呛J課件”是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搜集整理的內(nèi)容,如果你喜歡這個網(wǎng)站請記得將它添加到你的瀏覽器收藏夾里!...

2024-04-26 閱讀全文

希望您會喜歡我為您準備的“糖葫蘆課件”。同時,教案課件也是老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每天都去精心編寫。教案的編寫需要與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目標相一致,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

2023-06-16 閱讀全文

葫蘆優(yōu)秀教案是欄目小編用心整理的內(nèi)容。老師在授課前早早就準備好了教案和課件,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他們花費了不少智慧?,F(xiàn)在正值學期開始,編寫教案和課件的時候又到了。學生們可以閱讀本文,參考老師的教學方法,并收藏起來哦!...

2023-05-18 閱讀全文

這篇文章將全面分析和研究關于“糖葫蘆課件”的各個方面。教師會將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因此編寫教案是不能隨意對待的。制定完善的教案可以幫助教師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進展。我相信這對你未來的發(fā)展會有所幫助!...

2023-11-2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