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對孩子有些謊言不能說

發(fā)布時間:2021-12-21 幼兒園不能教哪些內容 幼兒園課程對教師評語 幼兒園體能說課稿

2歲的彤彤特別喜歡吃糖,看見棒棒糖問是什么,奶奶干脆告訴孫女:“那不是糖,是小錘子?!?/p>

這些謊言說著省事,無形中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及對事情的判斷能力。

李園長告訴記者,無論是家長還是教育工作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說一些謊言,但這些謊言首先要科學,其次要編些美麗的故事讓孩子易于接受。類似于“棒棒糖是錘子”這種不科學的謊言是不能說的。

為了制止彤彤吃糖,奶奶可以講個故事,“從前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只漂亮的兔子,特別喜歡吃糖,吃了一個又一個,吃了一個又一個,哎喲喲,它叫了起來,原來啊,它的牙齒都沒了……”

孩子天生是喜歡聽故事的,在故事中把道理告訴他們是最好的,不要以為孩子小不能理解。

●這些謊不能說

家長對孩子撒謊大部分都是為了圖省事,覺得謊言比講道理更能有效、迅速地抑制孩子的一些想法、要求。李園長提醒家長,教育不能省事,有些謊言不能說。以下三種謊言,無論是在孩子的情感上,還是認知上,都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

1.情感型的謊言不能說

孩子哭得厲害,家長不應該心煩意亂隨口就說:“你再哭,再哭,媽媽不要你了?!焙⒆訒娴囊詾閶寢尣幌胍?。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使孩子的情緒更加糟糕。

2.嚇唬型的謊言不能說

晚上9點了,可是寶寶還不睡覺。家長說:“趕快睡,再不睡,大鬼小鬼就來找你了?!贝藭r,給孩子讀幾個故事可能比謊言來得更有效。

3.不科學的謊言不能說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不斷認知世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家長答不上來的時候,就告訴孩子不知道,查好了資料再告訴孩子,千萬不能“打腫臉充胖子”,告訴孩子一些不科學的知識。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孩子的謊言,有時不必拆穿


當寶寶堅信圣誕老人會在圣誕夜給他帶來禮物時,當寶寶為自己的膽小找了個很好的借口時,當寶寶拿了別人的東西而毫無愧色地說是自己的時……先別忙著暴跳如雷,也別急著告訴他“正確答案”,因為此時,寶寶正沉浸在他忘我的世界里呢,成人請勿打擾——

美美從出生第一天起,就聽她在我肚子里經常聽的那些音樂,而且一聽音樂就手舞足蹈。從她3個月會笑出聲后,她就開始亮嗓門給我們聽。在她半歲后,我發(fā)現(xiàn)她的這種不淑女的表現(xiàn)愈演愈烈,于是只要她粗嗓子發(fā)音,我就會說:“美美,媽媽不喜歡你的噪音!”但她照舊我行我素。她姥姥卻在她每次高喊的時候,輕柔地夸她“唱”得真好聽。美美在姥姥的鼓勵下,居然能聽懂姥姥的指令,只要姥姥說“美美唱歌”,她就開始咿咿呀呀,并伴有聲音的大小、高低和變音,而且會隨著音樂一起哼唧。

可能很多媽媽和我一樣,在孩子表現(xiàn)出不符合成人要求的行為時,會進行干涉和嚴加管教。其實有些事情,父母不必一定要向孩子“揭穿”它的本來面目,至少是現(xiàn)在。

兔子背著獅子走——把想象當成現(xiàn)實

3歲的嚴嚴在擺弄他的毛絨玩具,他讓他的小灰兔兔巴哥和小獅子辛巴一起賽跑,辛巴累了,嚴嚴于是對兔巴哥說:“辛巴比你小,你背著他走吧。”一旁的阿姨見狀,告訴嚴嚴應該讓小獅子跑第一,抓到小兔子。嚴嚴不干,阿姨苦口婆心地告訴嚴嚴:獅子會吃了兔子的!嚴嚴大哭起來,好好的游戲終止了。

不揭穿的理由:

兒童就是充滿了好奇和想象的,只是3歲以前的兒童想象水平還很低,而且經常與現(xiàn)實分不清,甚至會與常規(guī)、常識不符。這時如果成人急于提醒孩子,往往會破壞了孩子的游戲和興致。當兒童在游戲中把自己的想象當作真實的生活時,他們不僅體驗到了愉快,語言和想象也在進一步發(fā)展,成人此時就是要鼓勵孩子的游戲和想象。

變通方法:

阿姨先不介入嚴嚴的游戲,等到嚴嚴自己主動停止了這個游戲以后,在他情緒好時,再把書里的知識講給他聽,增加他對動物的了解。

童真世界,請勿打擾:

1、我和白雪公主是好朋友。

2、你再欺負我蜘蛛俠會幫我。

3、這是圣誕老人送給我的禮物,是在晚上我睡覺的時候放到我的床邊的,他每年都會給我送來禮物。

我愛怎么玩就怎么玩——用錯誤的知識游戲

2歲的元元把大大小小的瓶子罐子一個接一個擺放著排起了長長的隊,媽媽認為應該按照大小、高低進行,還要區(qū)分出瓶子、罐子的不同。于是媽媽開始幫元元按大小排隊。元元推開媽**手。媽媽又要替元元把易拉罐、塑料瓶歸類,元元急了,把所有的瓶子都踢倒了。

不揭穿的理由:

1歲以后的兒童開始在簡單的數(shù)概念、物體大小概念、空間知覺等方面有初步發(fā)展,需要擺弄實物獲得這些知識。但是,由于他們的生活經驗非常有限,會經常犯一些知識性的錯誤。成人如果在不恰當?shù)臅r候插入教學,兒童會被迫停止活動,概念的理解就變得更加困難。重要的是,兒童需要自己在不斷探索中頓悟,修正錯誤,積極整合新知識。

變通方法:

元元給瓶子排隊是掌握順序的過程,媽媽應該先表揚她。等元元體會到成就感后,再逐漸教給她正確的排序方法。

童真世界,請勿打擾:

1、綠色的太陽又漂亮,又不像會紅太陽那樣把人曬熱,所以我把太陽畫成綠的了。

2、哎呀,小娃娃感冒了,快給她穿上棉衣吧!(這是寶寶夏天玩過家家時說的)。

3、媽媽我給你變個魔術,我把這杯水倒進大桶里,水就變少了,神奇吧?

我爸爸是圣誕老人,他在天堂里——家庭有重大突發(fā)事件

馬丁的爸爸在他還沒出生時就去世了。從他懂事起,他就問媽媽,爸爸在哪里。媽媽告訴他,爸爸在天堂里,過圣誕節(jié)時爸爸就會來看他的。于是馬丁逢人就說:“我的爸爸是圣誕老人!”

不揭穿的理由:

家庭有重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比如失去親人、父母離異等,都是對孩子心理的一種打擊,可能很長時間里孩子都會恐懼、絕望,這時成人對孩子的保護與關愛是幫助他們成長的重要砝碼。讓學齡前的兒童了解死亡、離婚是需要時間的。

變通方法:

必要時告訴孩子,雖然愛你的那個人不在了,但是我會一樣愛你、保護你。

童真世界,請勿打擾:

1、我奶奶回老家了,我上學以后她就會來看我的(奶奶是病故了)。

2、我媽媽出國了,她會帶我去美國(爸爸媽媽離婚了)。

心理專家特別提醒:

不必立即向兒童揭穿事情的真相,目的是保護兒童的自尊。自尊是兒童對自我能力和價值的評價,它既來自兒童自我內部的評價,也來自外界對兒童的認同,它影響著兒童的適應能力和心理發(fā)展。兒童的自尊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的,越小就越需要成人細心呵護容易受到傷害的心靈。正確對待孩子的成敗體驗,多給孩子留面子,不要讓他在眾人面前難堪,才能更好地發(fā)展他們的自尊自信。

那玩具是老師獎給我的,不是我自己拿的——無意識撒謊

萱萱從幼兒園帶了幾個玩具回來,說是今天他表現(xiàn)好,老師獎勵給他的。媽媽感覺不對勁,第二天送萱萱上幼兒園時,私下里問了老師,老師說她沒有獎勵萱萱,是萱萱自己把園里的玩具帶走了。

不揭穿的理由:

兒童的說謊可能是因為無知、害怕或推脫責任而導致。從兒童的心理發(fā)展上看,首先他們是把想象的事情即興當作現(xiàn)實;再有,兒童出于讓成人(比如父母、老師)高興,或者在弄壞東西怕父母批評而逃避懲罰時,也會撒謊;還有,兒童的自我中心使他們把玩具、食品都歸為己有,有時候會不自覺地拿別人甚至是商場的東西,認為是自己的。

變通方法:

撒謊肯定不是值得鼓勵的行為,父母要及時調節(jié)處理的方式,才會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萱萱媽媽不要當眾指責孩子,要心平氣和地告訴萱萱:這些玩具放的地方應該是在幼兒園。

童真世界,請勿打擾:

1、我今天表現(xiàn)好,老師夸我了。

2、明天我不用去幼兒園,因為老師病了(明天幼兒園有演出,可是老師沒挑選他)。 [!--empirenews.page--]

3、玩具是哥哥給我的(他搶來的)。

我今天表現(xiàn)好,

老師夸我了

……

我不喜歡小狗,

它老沖著我叫,

一點兒都不懂禮貌

……

玩具是哥哥給我的

……

我不是害怕,是滑梯不好玩——為自己的退縮行為辯解

2歲半的樂樂和媽媽在公園里玩,有幾個小朋友在玩滑梯,媽媽鼓勵她也去玩。樂樂不太情愿地去了,卻只滑了一次就跑回到媽媽身邊。媽媽問樂樂怎么不滑了,她低聲說滑梯沒有意思。媽媽說你不是總想滑滑梯嗎?樂樂堅持說她覺得滑梯太簡單了。媽媽知道樂樂是害怕了,但并沒有揭穿她。

不揭穿的理由:

孩子在遇到困難或表現(xiàn)出膽小時,他們可能會采用自己的方式為自己辯解,做父母的即便知道也不要馬上指出。就像大人有的時候要掩飾一樣,兒童也有這樣的需求。況且,一旦當你指明孩子膽子太小了,這種反復的強調如同進一步強化了孩子的膽小退縮,她會更膽小。

變通方法:

忽略不提是減少乃至削弱這些行為的有效方法。樂樂媽**做法就很明智。以后,她可以先訓練樂樂從一半的高度或者是小而矮的滑梯上慢慢滑下來,直到她有了安全感,再逐漸讓她玩大滑梯。

童真世界,請勿打擾:

1、我不喜歡小狗,它老沖著我叫,一點兒都不懂禮貌(實際上她被狗叫聲嚇過,所以害怕)。

2、我喜歡玩火車,不喜歡玩飛機(因為飛機快速飛起來嚇著了她,她不敢玩兒了)。

孩子說謊有時不需要太嚴格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五歲的黛瑩時常從噩夢中醒來,說她夢見一只大獅子。每次,爸爸媽媽都會跑過來安慰她。白天,黛瑩會跟任何愿意聽她講話的人談起大獅子,媽媽也鼓勵她去跟別人說,認為把恐懼公開說出來有助黛瑩克服。

事實上,情況卻不見好轉,黛瑩的恐懼情緒愈來愈高。她內心深處編織的其實是:“如果我談到大獅子時,爸媽都這么感興趣,這只大獅子一定真的存在。”

【分析】許多教養(yǎng)書籍和專家意見都告訴父母,要試著安撫、留意、溫婉詢問、了解孩子的咬人、打架、攻擊、喊叫、打摔東西、不服從父母指令的種種行為;結果,愈是注意,孩子的行為愈顯得“偏差”。

其實,遇到這樣的孩子,法則永遠只有一條:父母應該把對幼稚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成熟的行為。如果孩子常常說謊,你要用自己的對待方式讓他悟出:只有當他做出誠實言行時,才會得到父母的注意。如果你想要讓黛瑩克服恐懼,當她再次談到大獅子時,不用阻止她(阻止也是一種注意),也不要刻意忽視(這也是一種注意,五歲大的孩子已有辦法分別),但請將較多的注意力轉到她的“成熟行為”,像吃飯時幫忙擺餐桌,“噢,黛瑩,今天幫媽媽放餐具啊,真勤勞?!薄镑飕摚x謝你記下王阿姨的來電,你長大懂事了?!?/p>

【方法】對多數(shù)父母來說,不去“注意”孩子說謊,實在是比“不要孩子說謊”還更艱難的挑戰(zhàn)。所以,建議你們先做點功課。

先搜集了解孩子最常說謊的模式,如:

1.對功課表現(xiàn)說謊;

2.會偷零錢;

3.做了父母禁止的事卻不愿承認。

針對這些模式,試著用剛好相對的模式來攻破。請鼓勵、注意孩子的相對行為,如:

1.坦承他昨天數(shù)學考不好,“沒關系,你老師說你很棒,下次繼續(xù)努力?!?/p>

2.幫媽媽去超市買東西找回正確的零錢;

3.聽爸爸的話,不去欺負路旁小狗。

怎樣使小孩子不說謊


前幾天兒子做作業(yè)時說自己肚子疼,我就讓他休息,就這樣那天的任務沒完成。后來兒子自己天真地對我說:“媽媽,為什么我一做作業(yè),就肚子疼,不做就不疼?”說完后的第二天,在做了一會兒作業(yè)后,就嚷嚷著又說肚子疼,其實我知道他不疼,他是不想做。他這樣的做法,就有點說謊的傾向了,讓我擔憂極了。

說謊是什么意思呢?說謊是作弊與欺騙在言語方面的表現(xiàn)。這種欺騙與作弊是最要不得的,大而言之,直接的或間接的有害于國家民族,拿貪官污吏來說吧,就是一種慣于說謊的典型人物;小而言之,也可以使個人人格破產,即損失自尊心,又損失信用。

說謊絕不是偶然說說的,必定養(yǎng)。成了一種說謊的習慣,而這種說謊的習慣大多數(shù)又是自小養(yǎng)成的。因此,怎樣使小孩子不說謊呢?這很值得探討。

首先我們揣摩一下小孩子說謊的原因,我以為:

一、怕父母或老師的打罵。有些父母或老師,在孩子做錯事時,便打罵孩子,小孩子怕打罵,就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這樣一來,就往往會得到大人的寬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錯時,便用是說謊來求得寬恕了。如有些學生不做作業(yè),他會找好多借口,也是說謊。

二、逃避現(xiàn)實。有時小孩子為了不愿做或不能做某樣事時,便叫頭痛呀!肚子痛呀!用各種口實去欺騙大人,在我看來,就是“偷懶”。三、好虛名,要面子。一件事本來不是他做好的,但如果是他做的,,可以得到獎勵,面子光彩,于是他說謊了。一件事本來是他做的,但做得不好,怕丟臉,于是說那件事不是他做的,也說謊了。

四、貪利。很多小孩子因為口饞,要吃東西,便說肚子餓。有些孩子為了考高分或得獎勵,便考試作弊,還硬說自己高人一等。這都是為了貪利的緣故,才說謊的。

那么怎樣針對以上的原因糾正他,培養(yǎng)他誠實的習慣呢?

第一,要了解小孩子。孩子愿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你一定要了解;了解了他的心理與能力,然后教他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你要幫助他,使事情做成功,而得到獎勵;要消除他說謊的動機,腳踏實地地去做。

第二,暗示。比如兩個孩子在一起,一個誠實,一個愛說謊,你要對誠實的孩子嘉獎,使那個說謊的孩子感動,走上誠實之路。再比如有孩子跑來告訴你一件事,你要信任他,不要說:“真的嗎?你不要騙我呀!”如果這樣說,在孩子的心靈上,就種下了說謊的種子,原來可以這樣騙呀!我們必須用前者去感動孩子,不要用后者去刺激孩子說謊的動機。

第三,榜樣。做父母的或做教師的要以身作則,去做誠實的事,不要在孩子的面前撒謊。

以上三點,我們老師和家長一定要隨時隨地注意,務必使孩子不說謊,建立誠實的習慣。

后來,我陪著兒子一起做,他做得正確率高了,邊做邊批改,他得到了好多的表揚,開心得手舞足蹈。

孩子說謊,是一種本能


你一輩子會說多少句謊言?英國的《每日郵報》做過一個調查。平均每一個英國人每天會撒謊4次。如果數(shù)據(jù)真實,顯然英國人算是誠實的。因為另一家研究機構調查的結果是,平均每個人每天會說謊25次。

看到這里是不是松了一口氣?一方面,自己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虛偽。另一方面,沒必要為孩子那小小的謊言而感到焦慮。

自從有了語言之后,說謊是人類逃避危險和獲得額外利益的一種特殊能力?!度祟惡喪贰分幸粋€重要觀點是,人類語言中講故事的能力大大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沒錯,凱叔講故事就是這樣為人類做著貢獻,呵呵)。而講故事的能力中想象力和無中生有的說謊的能力當然不可或缺??梢哉f,說謊是人類的本能。

想想我們自己,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哪一句謊言不是事出有因而不得不說?那為什么要把孩子的謊言套上不誠信的帽子?若是心中有足夠的安全感,為什么要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的錯誤?若是心中有足夠的充盈感,為什么要通過謊言來獲取那一顆糖果?

如果孩子每一次說謊都要用暴力的語言或懲罰措施去處理。你將迎來謊言之上另一重謊言。這重重的謊言會變成越來越厚的保護殼,讓你和孩子的心漸行漸遠。

我并不是說置謊言于不顧。當孩子足以分辨想象和謊言的區(qū)別時,每一個謊言都是我們走向孩子內心深處的橋梁。找到謊言的因,和孩子進行深度的溝通。我們自己都會獲得不一樣的收獲。

今天這篇文章,讓我們通過謊言走進孩子的世界。

早上,我家松起來感覺無聊就想找玩具玩。這時候他問我,我可以玩IPAD嗎?我說,你要去問爸爸。

于是他就屁顛屁顛的跑去他老爸的書房,問:“爸爸,我可以玩IPAD嗎?”

由于書房就在我隔壁,他們的對話我聽的一清二楚。松爸說:“NO?!?/p>

然后,小松跑回來,我問他說,爸爸怎么說呀?小松想了一會說:“爸爸說,YES!”

兒子終于迎來了第一次“說謊”!

這讓我想到了幾個月前才看的多倫多大學教育學院最新的研究報告。報告上說,說謊是每一個3-4歲的孩子所必經的階段,是智力和大腦發(fā)育的一個標志性的進步。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說謊了,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證明了你的孩子的頭腦發(fā)育非常正常。

同時,作為家長,我又隱約的擔心,該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對于說謊的認識?是及時阻止,嚴厲的批評,還是適當?shù)募右哉f明解釋不阻止,讓孩子自行解決說謊的問題?但自行解決也許解決不了怎么辦?

保持平常心

書上說,很多家長對于聽到孩子第一次說謊,尤其孩子才三四歲的時候,尤為惱火。

常常會大發(fā)脾氣,責罵孩子,小小年紀學會了說謊。更有一些脾氣火爆的家長甚至把孩子教訓一頓。讓孩子不敢在撒謊。

其實,教訓一頓的結果甚至會讓孩子撒謊的效果適得其反。當他想到如果不說謊就會挨打或挨罵的時候,之后仍然會情不自禁的編造一些謊言。

也有一些家長則會給孩子“貼標簽”,常常說孩子是個“小騙子”之類的,也非常的不合適。

就像我前面所說,研究表明,在3-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說謊,都是正常的現(xiàn)象,一直到10來歲,孩子說謊的情況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這應該算是一種人類本能吧。因此,作為家長,保持平常心很重要。

但,保持平常心并不意味著要縱容孩子去說謊。而是用一套方法去正確的引導孩子。

找找說謊的原因

首先,家長可以尋找一下孩子說謊的原因。

一般說謊的原因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想象力導致的說謊。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孩子的想象力會變的非常的豐富。并且他們自己常常也分不清虛擬還是現(xiàn)實。

比如孩子失手打破了一個盤子。家長會問說,是不是你干的壞事?孩子矢口否認,并且說謊說是小貓干的。

類似于這樣的說謊方式,是孩子為了逃避責任,但又不知道如何掩蓋,就用了點小聰明,嫁禍給小貓。對于這樣的說謊方式,家長不必特別擔心,是孩子自然發(fā)展的一個階段。

第二類是故意的行為性的說謊。

比如我家松非常希望玩IPAD,而故意騙我說爸爸同意了?;蛘哂械男『⒆幼约合胪嫱婢叩珔s沒有這個玩具,就故意騙家長說是老師要求要買這種玩具的。類似這樣的故意的行為性說謊,是因為寶貝希望讓自己的愿望達成,并且合理化自己的要求。

對于這一類的說謊,家長應當采取與孩子溝通,正確的引導他們提出自己的訴求。

第三類,是為了逃避某種懲罰或者為了得到獎賞。

這一類也屬于本能行為。有科學家做了這樣的一組實驗,老師把一個孩子帶到一個實驗室,實驗室里有一個關著的盒子(當然實驗室裝了監(jiān)控攝像頭,孩子是不知道的)。老師說,你如果能猜出盒子里是什么東西,你就能獲得這個禮物,但是你絕對不能偷看這個盒子。緊接著,老師接到一通電話,項目組故意讓老師出去接電話,觀察孩子的動作。孩子一開始坐立不安苦思冥想。后來終于禁不住誘惑,偷偷的開箱子看了一眼。這時候老師回來了,老師問,你看了盒子了嗎?孩子說,沒有。結果,這個實驗做了幾十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除了2歲以下的孩子真的不會偷看以外,其他年齡的孩子全部都偷看了。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說謊是一種本能行為,很多時候,是有目的性的。比如為了得到某種獎賞或逃避某種懲罰。

與孩子溝通

先說說,對于第二種行為,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有效溝通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

說說我自己怎么處理松說謊這件事吧,也許不是很好,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但起碼,這件事之后,我家松說謊的次數(shù)大大減少,基本上他沒再去說了。

首先我對松說,說謊不是一件正確的事,不值得去做。然后,我和松說:“你對媽媽說的話,媽媽都愿意相信是真的,因為媽媽認為你是一個不說謊的好孩子。但是呢,如果一旦今天媽媽發(fā)現(xiàn)這件事是假的,以后媽媽是不是就不再相信你說的話了呢?”

松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我說:“OK,你告訴媽媽,爸爸剛才說了同意了嗎?”

松搖搖頭。

我說:“對,這樣才是正確的。媽媽愿意繼續(xù)相信你的話!來,抱一抱!”

給了松一個大大的擁抱之后,他就高高興興的去玩別的玩具了。

要讓孩子明白我們的“信任”機制,一旦說謊,就會遇到“信用掃地”。其實,未來在社會上立足,也不就是要去做一個誠實的人,慢慢的建立自己的“CRIDT”嗎?

正確用獎懲制度

最后,我想,家長可以學著自己用一套獎懲制度。

我們一般不提倡用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說謊。

尤其是要告訴孩子,如果你說出真話,爸媽不會懲罰你。有了這樣的一套機制,孩子懂得如果講真話,自己不會受傷害,因此他們就敢于講真話。

此外,應該增加一些獎勵的方式。

比如孩子說了真話,家長應當逐步給予一定的獎勵。獎勵的方式非常多元??梢允羌议L的親吻或擁抱,可以孩子加以鼓勵。也可以是物質獎勵,包括給孩子好吃的好玩的。讓孩子知道,如果講真話不僅不會被批評,還會得到獎勵。

這樣的一套方法,有效的教育了孩子應當學會說真話,保持誠信。

當然,這里面,和家長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和方式有很大的關系。當孩子說了謊,家長如果非常生氣痛心,甚至對孩子破口大罵,站在孩子的角度,心里也會感到氣餒。這無法幫助孩子解決說謊的問題,甚至孩子還會因為害怕,繼續(xù)說謊。

有的家長,常常自己也說點小謊,孩子看在眼里,覺得說謊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此也需要家長的以身作則。給孩子帶來一個好的榜樣。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說謊,不必擔心,也不必自責。把說謊看成是和孩子感冒發(fā)燒一樣,在成長階段一件正常的事就好。

如何對孩子說不


常有這樣的場面發(fā)生:人來人往的大商場里,有小孩子賴在玩具柜臺前哭鬧,一旁的父母在面子大失之下,不免心煩意亂地“賞”孩子一記巴掌;賓客滿堂的時候,孩子卻倒地撒潑,一屋子人尷尬之余,父母把孩子拖進了小房間,關起了“禁閉”……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如同“眾星拱月”一般。父母的縱容和溺愛往往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和以自我為中心。面對孩子越來越多的要求和日漸叛逆的性格,父母到了拿出威信來拒絕孩子的時候了。

不同年齡的孩子 不同的拒絕招式

面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當然也有不同的拒絕招式。

0~2:直截了當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語言功能還不完善,如果父母對他講比較復雜的道理的話,孩子可能會聽不明白。

所以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應采取的拒絕方式是直截了當?shù)捏w驗式。如直接對孩子說“不可以”或是對他搖頭。當孩子有危險舉動,例如去拿打火機玩的時候,父母就要馬上制止,甚至可以給寶寶一點小苦頭吃,如取消孩子下午的甜點心等。

2~4:冷處理

2~4歲的孩子正處于人生第一個“反抗期”。這個時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經常和大人“鬧獨立”,叛逆性十足。對這個時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采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盡量避免采用強硬的處理手段。

“冷處理”是對付這階段孩子不錯的辦法。當孩子大吵大鬧的時候,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等事后雙方都冷靜下來了,再同他講道理。如果孩子是在公眾場合撒潑的話,父母可以先把孩子拖回去,再進行冷處理。這樣做對孩子的自尊心起到了保護作用。

4~6:講道理

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心理特征上處于一個過渡期,正從“自我中心”發(fā)展到認識周圍的環(huán)境事物。同時,孩子在語言上的智能也有了相當?shù)奶岣摺?/p>

父母這時就可以采取“講道理”的方式來同孩子溝通了。坦白而簡單地向孩子說明為什么不能這么做,這么做會有什么后果,來幫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注意別對孩子說謊或說得模棱兩可。

“冷處理”的方式也同樣適用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冷處理之后再曉之以理,最后別忘了給孩子一個愛的表達來撫慰他。

不同氣質的孩子 不同的拒絕招式

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脾氣,爸爸媽媽也可以針對自己孩子獨特的氣質,摸索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拒絕方式。大致有以下的方法。

容易興奮的寶寶──強制休息片刻法

對過于興奮、聽不進勸的孩子,可以把孩子帶到另一個場所,讓他脫離使他興奮的環(huán)境,兩眼冷靜地看著他,強制他休息片刻。

有好奇心的寶寶──轉移注意力法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它新奇、有趣的地方。這樣,孩子很快會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膽小而又依賴的寶寶──輕柔的暗示法

如果孩子不愿意睡覺,纏著媽媽,你不妨問他:“媽媽明天還要上班,你覺得媽媽累不累?”“你該怎么做呢?”

好勝心強的寶寶──激將法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讓拒絕變成鼓勵。如:孩子不愿打針,父母可以說:“奧特曼連怪獸都不怕,一定也不怕打針。小明呢?”

父母的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樹立規(guī)矩的過程。只有言行一致的父母才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起威信來。

父母對孩子的拒絕一定要前后一致。不能因為今天心情好,便縱容孩子一些;明天心情不好,便對孩子嚴格一些。這樣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拒絕不是因為金錢缺乏、心情不好而采取的行動,它是一個讓孩子對周圍環(huán)境、對行為規(guī)則進行認識的教育機會。

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樹立行為規(guī)則,一開始需要父母和外界的不斷點撥、刺激;時間長了,在父母的拒絕過程中,孩子便能學會自我控制,提升內省智能,從被動接受外界的教育內化為自律、自覺地自我克制。如:父母一開始便明確規(guī)定孩子睡覺前不能吃糖,并一直貫徹執(zhí)行,孩子自然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說“不”之前,請先自我反省

當你急急忙忙拒絕孩子的要求、對孩子說“不”的時候,也請省視一下自己,看看自己──

有沒有以身作則

例如,帶著孩子出去用餐,父母自己高聲談笑,卻要求孩子安安靜靜地坐好,不要到處亂跑。試想,孩子會聽你的嗎?

所訂的標準是否合理

例如,當孩子提出是否可以不練鋼琴時,請先想一下你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已經超出他的承受范圍了。

有沒有尊重孩子

父母的尊重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所以盡量不要當著許多人的面拒絕孩子。

相關推薦

  • 那些不能對孩子說的話 語言的力量很神奇,一個人也許會因為一句話而積極一生,也可能因為一句話而失去自信。在生活中與孩子說話,有些話對他有幫助,有些話最好不要說。 1.“這像是你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兒嗎!” 當一個5歲的孩子因為...
    2020-11-27 閱讀全文
  • 這些善意的千萬謊言別對孩子說! 為了讓孩子乖乖聽話,大人們時常編一些所謂的“善意謊言”來哄騙孩子??墒牵弪_背后的負面影響你想過嗎? 對孩子這些善意的謊言不能說! 有的謊言看似沒什么大礙,但對于一兩歲的寶寶,他們天真、簡單,尚未形成...
    2021-01-20 閱讀全文
  • 我家孩子不說謊 導讀:說謊決不是偶然說說的,必定是養(yǎng)成了一種說謊的習慣,而這種說謊的習慣大多數(shù)又是從小養(yǎng)成了的。因此我要談談怎樣使小孩子不說謊。 說謊是什么意思呢?說謊是作弊與欺騙在言語方面的表現(xiàn)。這種欺騙與作弊是最...
    2021-09-07 閱讀全文
  • 孩子的謊言,有時不必拆穿 當寶寶堅信圣誕老人會在圣誕夜給他帶來禮物時,當寶寶為自己的膽小找了個很好的借口時,當寶寶拿了別人的東西而毫無愧色地說是自己的時……先別忙著暴跳如雷,也別急著告訴他“正確答案”,因為此時,寶寶正沉浸在他...
    2022-01-04 閱讀全文
  • 孩子說謊有時不需要太嚴格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五歲的黛瑩時常從噩夢中醒來,說她夢見一只大獅子。每次,爸爸媽媽都會跑過來安慰她。白天,黛瑩會跟任何愿意聽她講話的人談起大獅子,媽媽也鼓勵她去跟別人說,認為把恐懼公開說出來有助黛瑩...
    2021-04-05 閱讀全文

語言的力量很神奇,一個人也許會因為一句話而積極一生,也可能因為一句話而失去自信。在生活中與孩子說話,有些話對他有幫助,有些話最好不要說。 1.“這像是你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兒嗎!” 當一個5歲的孩子因為...

2020-11-27 閱讀全文

為了讓孩子乖乖聽話,大人們時常編一些所謂的“善意謊言”來哄騙孩子??墒牵弪_背后的負面影響你想過嗎? 對孩子這些善意的謊言不能說! 有的謊言看似沒什么大礙,但對于一兩歲的寶寶,他們天真、簡單,尚未形成...

2021-01-20 閱讀全文

導讀:說謊決不是偶然說說的,必定是養(yǎng)成了一種說謊的習慣,而這種說謊的習慣大多數(shù)又是從小養(yǎng)成了的。因此我要談談怎樣使小孩子不說謊。 說謊是什么意思呢?說謊是作弊與欺騙在言語方面的表現(xiàn)。這種欺騙與作弊是最...

2021-09-07 閱讀全文

當寶寶堅信圣誕老人會在圣誕夜給他帶來禮物時,當寶寶為自己的膽小找了個很好的借口時,當寶寶拿了別人的東西而毫無愧色地說是自己的時……先別忙著暴跳如雷,也別急著告訴他“正確答案”,因為此時,寶寶正沉浸在他...

2022-01-04 閱讀全文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五歲的黛瑩時常從噩夢中醒來,說她夢見一只大獅子。每次,爸爸媽媽都會跑過來安慰她。白天,黛瑩會跟任何愿意聽她講話的人談起大獅子,媽媽也鼓勵她去跟別人說,認為把恐懼公開說出來有助黛瑩...

2021-04-0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