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觀點:幾歲開始識字?
發(fā)布時間:2021-12-01 幼兒識字故事 幼兒識字游戲 幼兒故事識字日前,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專家指出,兒童發(fā)育過程存在“關鍵期”,一旦錯過,其智力和心理發(fā)展都將受到影響。為此,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決定,推廣幼兒早期教育研究成果,在北京幼兒中開展“魔法漢字”教學實驗。由此引起了學齡前兒童家長們對識字的重新認識。
觀點一:教孩子識字越早越好
社會學家、心理學家阿伯特·班杜拉認為:“人有非凡的使用象征性符號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幼年時就已經顯露?!倍鴿h字作為象形文字,具備了便于讓幼兒學習的先決條件。同時,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越早開始識字,將來智力水平越高。持此觀點的家長往往在孩子兩歲左右,甚至在孩子一歲前就開始對其進行識字教育,包括買幼兒圖書在睡前給孩子講解,將識字卡片貼在家中的物品上隨時復習,看電視、逛街時也抓住一切機會教寶寶認廣告、招牌上的文字。
因“早起步”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今年高考中取得660分(超清華錄取線7分)的15歲廣東男孩李詩雨,1歲3個月就會認數(shù)字,1歲7個月會認漢字,兩歲識字超過2000個。李詩雨的父母認為,早期教育為他日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過,6歲的丁丁卻沒有這么幸運。丁丁從小就喜歡看天氣預報,每當城市的名字出現(xiàn)在屏幕上時,爸爸媽媽就念給他聽。沒想到他就這樣開始識字,而且學會了看地圖,普通話也說得特別標準。如今,丁丁已經能讀報紙了,而且對自然科學知識也很感興趣。但是,看書、看電視過多,導致丁丁兩眼都有近視,已經戴上了眼鏡,并伴隨斜視。醫(yī)生指出,孩子從小長期做精細視覺活動,雖然從中學到不少東西,使腦部潛能得到發(fā)揮,卻直接損傷了孩子的視力。醫(yī)生希望家長能夠吸取這對父母的教訓,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開發(fā)孩子的智力。
此外,專家提醒,有些父母在教孩子識字時采用簡單的抄、默等方法,機械地死記硬背,這種方法效果很差,并且損害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厭學情緒,扼殺了孩子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的發(fā)揮。
觀點二:識字是上學以后的事
與主張“早起步”的家長不同,也有家長認為,識字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太枯燥、太抽象,在幼兒階段不應當進行識字教育,識字應是小學教育的任務。教育家盧梭就認為幼兒過早識字毫無意義。
的確,晚識字不見得一定會影響智力的發(fā)展。據記載,清朝的戴震9歲時才會說話,10歲時才入私塾讀書,而后來他卻成為集哲學家、數(shù)學家、訓詁學家、地理學家和教育家為一身的學者;北京大學副校長陳章良教授在7歲之前也不識字,而他不到30歲就成為博士生導師。這說明,識字早晚和以后的智力水平以及取得的成就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然而,早期教育研究顯示:3歲前沒有開始識字的幼兒容易患語言“小兒麻痹癥”,以致進入小學后閱讀困難,適應能力差,影響智力發(fā)育,造成終生障礙。0到6歲大腦處于記憶能力最強階段,是識字的關鍵期。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在“天才發(fā)生學”的研究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天才女童都有5歲開始閱讀的經歷。由此看來,學齡前兒童的識字教育還是有必要的。
專家看法:順應規(guī)律結合實際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5歲以前奠定,它占整個教育過程的90%,在這之后教育還要繼續(xù)進行,人進一步成長、開花、結果,而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歲以前就已綻蕾。”幼兒能不能識字,取決于幼兒是否具備了學習漢字的心理機制,也取決于成人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兒的學習規(guī)律。
每個漢字都是音、形、義有機聯(lián)系的符號刺激物,幼兒學習漢字有利于右腦開發(fā),而右腦的開發(fā)對兒童智力的發(fā)展具有決定性意義;0到6歲學會2500個字,能提高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同時,3至6歲的幼兒正處于興趣廣泛、精力旺盛的年齡,而閱讀可以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知識的興趣。
當然,如果將識字早晚作為衡量孩子智力水平的唯一標準是很片面的。3歲以前的兒童思維特點是以直觀行動思維為主,思維離不開具體事物和動作,不可能通過抽象概括認識事物的本質。即使能認一些字,也是機械記憶,就是把文字當成一種圖形強行記憶,很快就會遺忘,這樣會增加大腦的負擔。
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聰明好學,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要順應兒童學習的規(guī)律,更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多觀察、多了解,培養(yǎng)孩子對識字、對學習的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幼兒學英語幾歲開始學比較好
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對于孩子來說,英語啟蒙非常重要,通過英語啟蒙,孩子們可以提前為將來的教育和學習做好準備,并增加他們被更好的教育機會選擇的可能性。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幼兒學英語幾歲開始學比較好”,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幼兒學英語幾歲開始學比較好
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在于兒童出生后的幾年時間,3歲以前,孩子的大腦對語言的接受與學習能力最強,逐漸以3到6歲為最佳的語言學習期。這并不是說6歲以后學習英語就沒有希望了,而是說學習效率會降低。
理論上講,孩子越早學習英語,效果可能越好。
家長應注意,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學習英語更應注重培養(yǎng)他們對英語的興趣,讓他們在游戲中學,讓他們在自然環(huán)境中接觸和學習英語。
幼兒學英語的方法:
1.?娛樂教育:通過唱英文歌曲、英文游戲、英文動漫等形式使孩子在娛樂中接觸和學習英語。
2.?打基礎:盡可能早地向孩子介紹英語字母,并使他們熟悉每個字母的發(fā)音。
3.?創(chuàng)造英文環(huán)境:如英文歌曲、英文故事書、英文電視節(jié)目等。如果可能的話,可以給孩子安排參加英文活動,比如英語角,讓孩子有機會聽到人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
4.?創(chuàng)新教學:互動式學習是非常有益的,例如使用卡片,將事物和英語單詞或者短句聯(lián)系起來,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
5.?語言交換:如果可能的話,孩子可以和講英語的孩子一起玩,這樣他們可以通過交流學習。
6.?讓孩子做筆記:例如,每天學習一個新單詞或短語,并嘗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7.?定期復習:復習以前學過的內容是鞏固記憶的好方法。
8.?鼓勵和孩子一起讀英文兒童書籍。
9.?盡可能多地給孩子提供聽、說、讀、寫英語的機會。
10.?耐心和鼓勵:成效可能不會馬上顯現(xiàn),勿讓孩子有過大的壓力,耐心指導并鼓勵孩子。
早期閱讀應從0歲開始
導讀:幼兒讀物并非是一種只具文學性的純文學,而是帶有明顯的綜合性,其中,文學的因素、科學(語言和知識)的因素、藝術(音樂和繪畫)的因素常常交織相融。
新的教育理念認為,早期閱讀已提前至0歲開始,并且0~3歲這一年齡段的閱讀,對孩子潛力的開發(fā),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3歲以前的孩子,語言、表象、想象和思維活動,剛剛開始形成,認知的發(fā)展處于感知運動階段,因而,幼兒讀物具有啟蒙性的特點。幼兒讀物并非是一種只具文學性的純文學,而是帶有明顯的綜合性,其中,文學的因素、科學(語言和知識)的因素、藝術(音樂和繪畫)的因素常常交織相融。幼兒讀物是文字、圖畫、色彩、聲音、動作和游戲六個方面相互結合、相得益彰的產品,是培養(yǎng)孩子心理素質的精神食糧。
這里向年輕的媽媽推薦一篇逾越時代和疆域,受到各國一代又一代孩子們歡迎的名著——由世界著名大作家阿·托爾斯泰撰寫的童話《大蘿卜》?;蛟S在你們的童年就與它交上了朋友,那么現(xiàn)在回味起來也會倍感親切。這則童話的基本情節(jié)十分單純、簡潔,就是蘿卜長得太大,拔不起來??墒?,大作家阿·托爾斯泰卻把它處理得有聲有色。
你看,蘿卜被夸張得碩大不可思議,不僅播種它的老爺爺拔不動,連老奶奶、小孫女、小狗兒、小貓兒合力去拔,也拔不動,最后,小耗子幫了一把,才把它拔起來了。他們相互呼喊——“老奶奶,老奶奶,快來幫忙拔蘿卜”“哎!來了,來了”……一個拉著一個,“嗨喲,嗨喲”拔呀拔的情態(tài),與年齡幼小的孩子真是聲息相通。
在童話中,作家只是把“拔呀拔,還是拔不動”這一行為動作不斷地加以循環(huán)反復,它們構成一幅活潑生動、歡快熱烈、情趣融融的景象,圓滿地體現(xiàn)出稚拙美和純真美。
指導孩子欣賞《大蘿卜》,應該把它作為一個整體性的藝術形象來感受,這中間不僅有“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而且有勞動的樂趣、豐收的喜悅;不僅有人物、動植物的名稱知識,還有類似于繞口令的反復式的語言韻味。這一切統(tǒng)統(tǒng)以充滿感情和想象的藝術形象滋潤幼兒的心靈。可是孩子們不一定能夠意識到,或者雖然有所意識卻說不出來,這不要緊,不必苛求孩子。
《大蘿卜》傳播到我國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出版了不同類型的版本。它使孩子們獲得真的啟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具有無窮的魅力。
兒童的閱讀應當從0歲開始嗎?
兒童該不該閱讀,許多家長是肯定的。兒童該如何閱讀,許多家長又是困惑的。兒童的閱讀應當從0歲開始嗎,許多家長搖頭了,0歲的孩子除了吃奶什么都不會,怎么閱讀?
有研究表明,兒童從出生到學會自主閱讀,要經過聆聽閱讀、看圖閱讀、識字閱讀。兒童在不識字時,首先用聆聽的本能學會講話,聽大人講故事。然后,學會看圖閱讀、看圖識字。在識字之后,兒童才開始閱讀文字書。文字閱讀是人類聆聽閱讀和看圖閱讀的延續(xù)。對于人生來說,上學念書是某一階段的事情,閱讀卻貫穿一生。讓兒童學會閱讀,是讓他們從小學會不斷吸納新知識和不斷適應社會發(fā)展的生存本領。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發(fā)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上世紀80年代,一些發(fā)達國家已經把兒童智能發(fā)展的重點轉移到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上。事實上,從小培養(yǎng)兒童的早期閱讀習慣,能夠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機和閱讀興趣,是提高孩子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是開啟孩子智慧的鑰匙,有利于兒童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早期閱讀對兒童未來的閱讀能力和學業(yè)成就具有預測作用,兒童早期的語言和閱讀能力與他們未來的閱讀能力以及學業(yè)成績有很大聯(lián)系。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具體的形象思維特點,決定了形象化的語言對他們有極大的吸引力。而早期閱讀所需要的兒童讀物,一般都是圖文并茂的作品,兒童在進行閱讀活動時,會獲得一種滿足的愉悅感,也是使兒童成為終身學習者的開端,能為兒童的終生發(fā)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平臺。
據統(tǒng)計,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很大,該項支出已占到家庭收入的30%。但是,很少有家長能夠每天堅持陪孩子一起親子閱讀20分鐘。即使在北京、上海這樣文化教育最為發(fā)達的城市,能夠經常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家庭,比例也不足20%。大多數(shù)家長還不能理解兒童閱讀活動的正確含義,對兒童早期閱讀活動缺乏科學的認識。
如今,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教育人士認識到,親子共讀是加強早期閱讀教育的良好方式。美國利諾斯大學的研究員欽利斯·布朗用了20多年時間,對205名入學前已經學會閱讀的孩子,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即他們的父母很早就開始給他們讀書,并使他們養(yǎng)成了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
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石,是兒童自我成長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國兒童的閱讀能力、閱讀量與世界發(fā)達國家兒童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身處知識經濟時代,面對全球化浪潮,我們不能讓孩子在閱讀能力方面落后,閱讀能力的落后意味著未來發(fā)展的落后,意味著一代人被拋在后面。兒童閱讀不能等待,只有讓孩子從閱讀中獲得知識和信心,他們才能以飽滿的激情和充分的自信去迎接世界,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將來。
有關幼兒識字的幾個問題
導讀:讓幼兒在沒有過重壓力、不因負擔而引起煩惱的前提下,完全依據其自身的能力接受外界信息,像早年學說話一樣自然地去識字和閱讀。
既然幼兒完全可以識字,那么剩下的問題就是“何時開始”和“怎樣識字”了。關于幼兒識字的起始年齡,心理學界是有爭論的。不過總的看來,專家們肯定了3~4歲時幼兒學習識字的最佳年齡,根據個人情況,可以將此年齡段擴大至2歲半到4歲半。
有心理學家指出,如果將人們從出生到17歲的潛能發(fā)展作為100%,那么他在4歲之前就會發(fā)展50%,然后4~8歲發(fā)展30%,8~17歲只能發(fā)展20%??梢?~8歲是人們各種潛能快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具體到幼兒的整體記憶和自然記憶潛能,3歲是其最高峰,其后幾年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從此時開始,幼兒能科學地學習識字和閱讀,將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家長對3~6歲的幼兒既不能“無所作為”,也不能“盲目開發(fā)”,而且特別要避免“盲目開發(fā)”,過早、過晚、過度都是不好的。那么怎樣才是“科學”的識字方法呢?應該說,具體的方法是應該因人而異的,不過由于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其共性,所以這里也可以提出適合所有幼兒識字的基本原則,即讓幼兒在沒有過重壓力、不因負擔而引起煩惱的前提下,完全依據其自身的能力接受外界信息,像早年學說話一樣自然地去識字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