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對孩子說“反話”
發(fā)布時間:2021-09-29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你有過跟寶寶說反話的經(jīng)歷嗎?寶寶的反應是怎么樣的?專家告訴我們,千萬不要跟小寶寶說反話,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并不能理解反問語氣的話,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用正面鼓勵的方法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而非用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
寶寶個案:
上周末,五歲的洋洋和媽媽在客廳玩積木,洋洋正在用積木搭一座高高的塔,媽媽看著快到做飯的時間了,就提醒洋洋,“洋洋,媽媽要去做飯了,一會兒,你自己再搭會兒積木,就去看會兒書,等媽媽做完飯再陪你玩?!毖笱笳娴酶吲d,聽媽媽這么一說,馬上大叫起來:“不行,媽媽要陪我玩。”“媽媽要去做飯,你不吃飯了嗎?”“那也不行!”洋洋說著,開始大哭起來。媽媽也生氣了,“我不是跟你說做完飯再陪你玩嗎,你怎么聽不懂話呢?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勁地哭吧!”媽媽說完,氣哼哼地走了。洋洋索性坐地板上放聲大哭起來。媽媽就是想不通,這個孩子怎么聽不懂大人的話呢?怎么越說哭得越厲害呢?
專家分析:
洋洋是聽不懂媽媽的話嗎?媽媽說的“要去做飯”的話,洋洋肯定是聽懂了的,但是后來媽媽看到洋洋堅持讓自己陪著玩,并哭起來,這時媽媽說的,“你哭吧,你使勁地哭吧!”這句話洋洋是沒有聽懂的,因為洋洋在媽媽說完后,反倒坐在地上大哭起來。
記得我聽一位小學校長講過這樣一個例子:上課鈴響了,三個一年級的小男孩滿頭大汗地跑回教室,“報告!”三個孩子站在班級門口向老師大聲喊著?!皢?!你們還回來呀,再玩會兒去吧,別急著回來呀!”三個男孩聽完,轉(zhuǎn)身就向外跑?!盎貋?!”老師哭笑不得。后來,校長幫著老師分析:鬧出這個笑話,錯不在三個男孩,而是因為教師不了解一年級孩子的特點。這個老師原來經(jīng)常教高年級,說“反話”學生也能聽出來,等到再教低年級時,因為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還不成熟,孩子聽不懂老師說的反話,才鬧出這樣的笑話。
洋洋的媽媽也是犯了相似的錯誤,對孩子的年齡特點不了解。這個年齡的孩子,不能理解反問語氣的話,因此要用正面鼓勵的方法,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而不適合用否定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學齡前期和學齡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榜樣作用和積極的正面引導,孩子的行為以模仿學習為主,要讓孩子怎樣做,就先做給孩子看,孩子對一些語言指令往往不會有直接反應,家長必須輔以身體語言,如手勢、動作,讓孩子明白家長說的是什么意思。同時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轉(zhuǎn)移需要一個過程,要給孩子一段思考的時間。針對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在給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考慮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讓孩子自動地隨著你的要求轉(zhuǎn)移自己的行為。下面給出的一些辦法就是幫助家長化解洋洋出現(xiàn)的類似問題。
事前先給孩子一些“心理準備”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戲之前,可以先將時間安排告訴孩子,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如,媽媽提前告訴洋洋,“現(xiàn)在是四點,我們可以先搭會兒積木,四點半媽媽就要做飯了,你要自己看會兒書或自己玩一會兒,等吃了飯,媽媽還可以陪你玩一個小時。”孩子雖然還沒有時間觀念,但大概會知道時間是怎樣安排的,就會比較有心理準備,到需要改變活動時,也能比較容易接受了。
模仿孩子的“不良行為”
孩子在三歲以后已經(jīng)開始能判斷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即有了一些簡單的判斷能力,孩子玩得高興時,不肯結(jié)束游戲,也不愿意讓媽媽離開,情緒會有一些表現(xiàn),家長可以模仿這些表現(xiàn),孩子看到大人做出這樣的行為,很快會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問題,也會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如看著孩子要哭,媽媽就假裝哭,“我不干,我還想玩!”邊假裝哭邊說。孩子一般都會破涕為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緊張情緒也會有所緩解。
結(jié)束游戲要“事先聲明”
在游戲之前告訴孩子時間安排,也會由于孩子的記憶力保持時間比較短而忘記,還要在玩的過程中,不斷提醒孩子,“事先聲明”,以防孩子因為忘記而“變卦”。如,“寶寶,再玩十分鐘媽媽就要去做飯了,只能再陪你搭完這個樓房了,剛才我們說好了,是不是?”讓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諾,也提醒孩子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不要對孩子說“反話”
故事1:午睡前,XX班的老師急匆匆跑來向我訴苦:“J老師,這些孩子沒法教了……”“怎么回事?”“剛剛進入午睡室前,有兩個孩子做壞事,我就說把他們送到小班去好好學習一下。本來我以為他們會害怕,會記住這個教訓,沒想到我一轉(zhuǎn)身的功夫,兩個小毛孩自己走到一樓的小班去了,你說這怎么教???”孩子就是這樣淘氣又可愛,有時候他們往往聽不懂大人生氣時候說的反話,鬧出不少笑話呢。
故事2:XX班有個非常調(diào)皮的男孩子,真是讓老師傷透腦筋。一天,小家伙又出狀況了,老師對著他直搖頭說“我真是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小家伙認真的回答“老師,那你就再想想辦法吧!”
剛開始看到這樣的故事,會心一笑,可愛的孩子總是讓我們覺得那份天真、燦爛與純真,那種早已離我們遠去的優(yōu)秀品質(zhì)。
可再一想,我開始覺得苦澀,這個故事就像個冷笑話,就像一個墨西哥人說,“上帝很愛美國人,撒給他們廣闊的領(lǐng)土,很愛中東人,撒給他們?yōu)鹾诘氖?,很愛俄羅斯人,撒給他們豐富的礦藏,很愛中國人,撒給他們勤勞的雙手,很愛日本人,撒給他們無邊的海洋……上帝最愛的還是墨西哥人,每樣都撒了一點,但忘記撒給他們腦袋”(《吳稼祥:墨西哥害怕的是整個國家被隔離》)。好笑嗎?可樂嗎?答案是否定的。
育兒專家認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反話正說,是一種藝術(shù),正話反說,是一種不幸。對小孩子說反話,會使小孩子迷茫,不知道大人們的話究竟是什么意思。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教工作者,對孩子應該是真誠的,純真的,就像一杯開水一樣,不是以甜味去吸引人,而是靠一顆心。
反話,是一種特殊的環(huán)境下的語言形式,對于低齡孩子不能理解反話,因此要用正面鼓勵的方法,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而不適合用否定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學齡前期的學齡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榜樣作用和積極的正面引導,孩子的行為以模仿學習為主,要讓孩子怎樣做,就先做給孩子看,孩子對一些語言指令往往不會有直接反應,家長必須輔以身體語言,如手勢,動作,讓孩子明白家長說的是什么意思。同時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轉(zhuǎn)移需要一個過程,要給孩子一段思考的時間。針對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在給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考慮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讓孩子自動地隨著你的要求轉(zhuǎn)移自己的行為。下面給出一些辦法就是幫助家長化解洋洋出現(xiàn)的類似問題。
對孩子說反話,也會造成孩子懷疑一切的陰暗心理,認為大人們說話真真假假,難以捉摸,不能相信。甚至于對周圍的人產(chǎn)生敵意,輕則疏遠親人,冷漠朋友;重則心靈扭曲,仇視社會。
千萬不要揭穿孩子的秘密
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對兒童早期智能的開發(fā)非常有益。然而,親子之間的交流往往并不像父母想的那樣簡單,其中無法和諧相處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對孩子做了超“規(guī)范”的行為,比如偷看了孩子藏在抽屜里的日記等,一旦被孩子發(fā)現(xiàn),對父母的不信任就會增加。
孩子在處理現(xiàn)實面臨的困境時,總會尋找一個他人不知道的“秘密”,來保持內(nèi)心的平衡。這個秘密包括與異性朋友交往、寫日記等,一旦這些秘密被成人揭底,孩子穩(wěn)定的心理就會變得紊亂,會對父母產(chǎn)生激烈抵抗感,造成親子關(guān)系的疏遠。
現(xiàn)在擁有秘密行為的人,并不限于年輕人。在當前競爭環(huán)境里,人們接觸到行業(yè)內(nèi)外的各種壓力,而有些外表看來頗有成就、權(quán)威的人士,在其背后,可能隱藏著外人不知曉的秘密。筆者就知道一位房地產(chǎn)業(yè)名人,他閑暇時最喜愛的活動,是收集兒童音樂唱片。也許有人認為,他的這一嗜好,與能干的企業(yè)家形象相差甚遠。在驚訝的同時,也嘲笑他的“兒童”行為。其實,對這種人來說,他的秘密行為很可能是在人際交往中遇到很大壓力后,為了緩解緊張、達到平靜而采取的注意遷移方法。
由此可知,采用秘密行為可以尋求穩(wěn)定心理,這可以看作每個人都有的防衛(wèi)本能之一。一旦秘密被揭露,就好像自己的寶物被奪走,當然會對搶寶物的人憎恨,以達到心理平衡。
我們再回到親子關(guān)系的主題,父母對孩子的愛心是毫無疑問的,但作為家長,一定要留心孩子心理上的穩(wěn)定。家長要用較適當?shù)姆椒ū磉_對孩子錯誤的糾正,對孩子的表現(xiàn)感到反感時,不要以揭穿孩子的秘密當作消除自身反感的手段,這對孩子的穩(wěn)定心理是無益的。
爸媽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情商教育!
孩子從一生下來,首先接觸的人便是爸爸媽媽,他對世界的認識、對事物的態(tài)度都直接受爸媽的影響,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他,這種態(tài)度也會潛移默化成為他性格的一部分。作為父母,除了重視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外,還有一項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甚至比智商教育更為重要的,就是“情商教育”。
1、言出必行
你也許會認為:孩子小,偶爾騙騙他沒關(guān)系。其實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騙。我不騙孩子。我還刻意要他知道:“爸媽不會騙他,爸媽說到做到?!边@一點很重要,一方面可以獲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樹立父母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他因僥幸而無理取鬧。
2、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即使父母,也無權(quán)要求他們事事按照你的意愿來做,即使你是為了他好。比如:你認為他該睡覺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飯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讓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強加的結(jié)果只能適得其反。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開心、樂觀,還能養(yǎng)成獨立、有主見的性格。
3、忽視孩子的無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無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無法滿足時,如果他哭鬧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滿足他嗎?恰恰相反。對于孩子的無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滿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協(xié)。否則只會使同樣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生。當你對孩子說“不行”、“不能做”時,孩子往往不會馬上放棄他的行動,他會一邊看著你,一邊繼續(xù)試探你是否真的不讓他做。這時,你應該堅決地走過去,把孩子抱開,讓他做別的事;而不是繼續(xù)坐在那里,重復說著“不行”,持續(xù)與孩子的較量。孩子從你堅決的態(tài)度上,可以知道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4、適當?shù)亟o孩子一點權(quán)力
有時,孩子會對某件事很感興趣,你不讓他做,他也執(zhí)拗地一定要做。這時不妨給孩子一點選擇的權(quán)力。家里有兩排落地書櫥,孩子對里面的東西非常感興趣,一再要打開書櫥,翻出里面的書。我不想讓他養(yǎng)成到處亂翻的習慣,又不想扼殺他的探究欲。怎么辦?我一方面告訴他亂翻書不好,另一方面他實在要打開的話,就建議他:好吧,那我們拿一樣東西,拿好就把書櫥關(guān)上。他每次都很開心地照辦。現(xiàn)在,他不僅會打開書櫥,挑選一樣東西,然而把櫥門關(guān)上;而且東西玩好后,他還會打開櫥門,把東西放回去。
5、讓孩子承擔一點責任
其實,孩子的責任感就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孩子應該從對自己做的事承擔責任開始,樹立起責任意識。孩子時常會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滿地都是,我會讓他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導他自己收拾。他掉落的東西我讓他自己撿起來,他摔倒后我讓他自己爬起來。凡是他能做的事情,我都讓他自己做。
6、讓孩子了解別人的感受
一個不了解別人感受的人,是很難體諒別人的。雖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這些你或許不想讓孩子過早知道。但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體諒父母的辛苦,對孩子卻是不無益處的。所以,我會讓孩子知道我真的很累,我要睡覺,希望他自己玩,不要打擾我;我會讓孩子知道我對他不好的行為真的很生氣;我會讓他知道打別人,別人會很痛,想打別人先打自己試試看;我會讓他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他生病時,他必須堅強起來,承受疾病帶來的不適,而不是無休止地折磨大人……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yǎng)起來的,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一個高情商的人。
這些善意的千萬謊言別對孩子說!
為了讓孩子乖乖聽話,大人們時常編一些所謂的“善意謊言”來哄騙孩子??墒?,哄騙背后的負面影響你想過嗎?
對孩子這些善意的謊言不能說!
有的謊言看似沒什么大礙,但對于一兩歲的寶寶,他們天真、簡單,尚未形成一定的判斷力,特別容易受哄騙。本期育兒播報為您盤點一些常見的坑娃謊言,希望各位家長讀過就不要再犯了。
謊言一:藥丸其實是糖果
對很多父母而言,喂寶寶吃藥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疼的事兒,孩子各種哭鬧,各種不配合,家長為了讓寶寶快快好起來,也是各種變著招數(shù)使,但有些招是萬萬使不得的。
前不久,一對夫妻抱著2歲大的女兒沖進醫(yī)院,說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將放在餐桌上的紅色藥丸一口氣吃了3粒,等父母發(fā)現(xiàn)的時候,她還在往嘴里塞。原來家長曾為了讓孩子順利服下藥物,居然告訴孩子吃的是“糖果”或“糖水”,而造成孩子誤食。
在此提醒家長們:千萬不要欺騙孩子藥物是糖果,對于有認知意識的孩子,要告訴他們藥是什么,為什么要吃藥,養(yǎng)成其正確用藥觀念;同時,由于小孩的模仿能力強,最容易模仿大人的動作,應該避免在認知力不夠的孩子面前吃藥,最好也不要將藥品放在兒童可以接觸到的地方。
但如果孩子已經(jīng)誤服藥物了怎么辦?
還用問!當然要及時送醫(yī)!而且要盡量弄清孩子服用的藥物名稱、服用時間及用量。在送醫(yī)前,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催吐(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藥物被嘔吐出來);但已經(jīng)昏迷的孩子則不能催吐,以防發(fā)生嘔吐物堵塞而窒息;最好把誤服藥物和嘔吐物帶至醫(yī)院以便醫(yī)生對癥采取措施。
對孩子這些善意的謊言不能說!
謊言二:不乖的話,警察叔叔會來抓你
還有些父母在面對熊孩子的各般鬧騰無計可施時,習慣通過“恐嚇式玩笑“令孩子乖乖就范,而且屢試不爽!袋鼠小編想提醒的是,這種方式只會誤導孩子對事物的正確認知。
大家都清楚,近來小孩被拐的案子比比皆是,多少家庭被人販子給毀了。早前媒體就報道:一名9歲被拐男孩被解救后問他為什么在火車站與警察擦肩而過時不呼救,男孩說,媽媽說過不聽話的孩子會被警察抓走,所以他不敢喊。
小編若是這位孩子的媽媽,一定腸子都悔青了!為何很多家長都喜歡采用“恐嚇式”教育?相關(guān)專家說,這可能源于父母心態(tài)幼稚,其實也是父母無力駕馭家庭教育的表現(xiàn),長此以往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還有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后果。
父母應該怎么做?
父母在和年幼的孩子溝通時,要注意正面引導,多告訴孩子怎么做,形成正確的觀念,建立安全感。比如小朋友做錯了事情,家長直接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應該改正。
父母在孩子認識錯誤時,要從情感上接納孩子,使之有安全感。此外,應該經(jīng)??滟澓⒆拥膬?yōu)點和長處,對其正確行為加以肯定,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哦~當然前提是孩子真的有值得夸贊的地方,而不是因為他是你孩子你就覺得他很棒。
“調(diào)皮就被警察抓走”、“不聽話就讓醫(yī)生給打針”這類玩笑不能開,還有一類玩笑也是不能隨便跟孩子開的。
我同學告訴我說,鄰居有個孕婦是第二胎,然后鄰居們或親戚都對大寶說:“你媽有了弟弟就不愛你了,也不要你了。”結(jié)果某天孩子趁媽媽午睡時就生氣地走過去,朝著她的肚子一屁股坐下去,就這樣肚子里的寶寶一屁股給坐沒了??墒沁@位母親也沒有責備她的孩子,因為孩子是聽多了身邊的人說的話才做出這樣的事。
有些大人就是這樣,在家騙自己孩子,到了外面,還會故意挑撥別人家矛盾,好看熱鬧,害得小孩子心里從小就有陰影。這也是為什么有些孩子都極其仇視媽媽生二胎的原因之一。小編在此奉勸那些想生二胎父母們,先堵住親戚鄰居親戚的嘴啊~~
請慎用“謊言”這種教育方式,如果給寶寶的心靈蒙上了陰影,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我們將后悔莫及。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從今天開始,讓我們用真善美的情感來凈化孩子的心靈,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充滿愛心、真誠、善良的人。
育兒觀念: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
育兒觀念: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
一般家長在家里對孩子進行行為指導和批評教育都是隨心所欲的:孩子放學不專心做作業(yè),而是直奔電視機或電腦,家長就開始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這是一種教育的誤區(qū),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教育與批評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選擇一個時間坐在一起,開誠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機會提出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出意見。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認識到錯誤,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訂出改正錯誤的計劃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強,他對于自己寫下的計劃是會認真對待的。
【這幾個時間點切莫批評教育孩子】
教育與監(jiān)護孩子雖是父母的權(quán)利,但并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有些時間父母不應該批評教育孩子。
一是早上出門時。一日之計在于晨,父母要幫助孩子懷著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溫馨地與孩子道別,而不是讓孩子從早上開始就受氣。
二是一起吃飯時。很多父母平時不抽時間陪孩子,只有吃飯時專心面對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問題,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問題,就開始教育孩子。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食欲,破壞本來寧靜的家庭時光,讓孩子覺得和父母吃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氣變壞時。父母脾氣已經(jīng)很壞,很容易一張嘴就罵人,結(jié)果傷了孩子,也損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愛形象。此時,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氣和后再開口。
四是發(fā)生直接沖突時。孩子說好晚上8點回來,結(jié)果10點才回來。父母早已窩了一肚子火,這時如果開口,必然發(fā)生直接的沖突。倒不如把事情壓后,等第二天再聽孩子解釋。而且,父母表現(xiàn)了寬容與大度,會讓孩子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借鑒:古人批評孩子也講時機】
古人對批評教育孩子的時機也很講究,他們認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過錯的時候,不應該責備。清人陳繼儒認為“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他認為以下七種情形不宜批評孩子:
第一,“對眾不責”,即不要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第二,“愧悔不責”,即慚愧后悔不責備孩子。
第三,“暮夜不責”,即夜晚不責備孩子。
第四,“正飲食不責”,即吃飯時不責備孩子。
第五,“正歡慶不責”,即正在歡慶時不責備孩子。
第六,“正悲憂不責”,即正在憂傷時不責備孩子。
第七,“疾病不責”,即正在患病時不責備孩子。
父母如果能在合適的時間與合適地方采用合適的方法教育批評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評的效果自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