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教室:爸爸應該注重孩子的特質培養(yǎng)
發(fā)布時間:2021-09-09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辦家家教案 幼兒園家教案例諸如勇敢、諸如堅強、諸如理智、諸如達觀……在媽媽給了孩子善良、敏感、細膩、溫柔之后,這些特質,孩子們通常可以在和爸爸的交流和相處中學到,所以,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注重對孩子這些特質的培養(yǎng)是毋庸置疑的。
現(xiàn)代人面臨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而反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卻越來越脆弱,家長們開始憂慮這樣下去如何是好?
其實孩子的心理問題應該從小抓起,在中國的家庭里母親一直擔任著6歲以下兒童的主要養(yǎng)育責任,而在幼兒園和小學,甚至初中的教師隊伍也以女性為主。女性天生的敏感與脆弱有時會給孩子的心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就要求爸爸們來盡力彌補了。培養(yǎng)孩子性格中陽剛的部分,是爸爸們光榮的職責。
一、 培養(yǎng)孩子快樂起來的能力
科學研究表明,人生生來就有各種不同的氣質,但這并不說明孩子天生就有樂觀與悲觀之分。快樂,其實是一種能力,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
女人通常都比男人敏感,而敏感則容易受傷,另一方面女人還容易鉆牛角尖,喜歡與人攀比,這些都是她們不如男人知足快樂的原因。所以在孩子快樂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父親的責任比母親更重大。
也許有人覺得對孩子而言知不足才能有所進取,可在有些時候太多的不滿足便會讓快樂來得不那么簡單。父親應該讓孩子知道他有哪些不如別人的地方,更應該讓他能輕松地找到自己強過他人之處;父親要培養(yǎng)孩子在逆境中快樂起來的能力,能從內心深處把失敗與挫折視為人生的一種財富,而不僅僅停留于認識的表層;父親應該盡力克服自己與家人的虛榮心,讓孩子沿著正常的軌道生活,因為在現(xiàn)代社會,一個有歸屬感的人比較容易覺得快樂……
二、 有針對性的壓力訓練
不要太過心疼孩子,特別是對那些生性比較膽小、怯懦的孩子,父親有必要給予他一定的壓力。
比如有的孩子在兒童樂園里根本就沒有敢玩的東西,他不敢玩滑梯、不敢騎小車、不敢坐飛機,常常只是拉著大人的手默默地坐在旁邊看別的孩子玩,臉上倒也滿是幸福的模樣。這種時候母親會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她甚至知足地告訴自己“膽小也不純粹是件壞事,至少這種孩子比較容易管教,不會闖禍。”
可父親就千萬不能這樣了,在這種時候他就要扮演“惡人”的角色,一點點用利誘、用威逼、用各種手段迫使孩子挑戰(zhàn)自己的心理極限。當然,爸爸們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一步步來。這樣一來孩子不容易反感,二來他可以從容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并以此來抵消恐懼的心理。
三、始終用科學的觀點給孩子解釋事物
在童話里小老虎可能會和小白兔做好朋友,小花貓也可以與老鼠一起快樂地玩耍,天上打雷下雨則是雷公雷母在吵架,……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又被告知一切都不是這樣。別說小寶寶了,有時連媽媽都會覺得迷惑,“為什么要把童話編成這個樣子啊,搞得我都分不清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還有些時候媽媽為了管教方便,平白地拿出大灰狼、大老虎來恐嚇孩子,或是說什么“不聽說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于是孩子自然而然地對黑暗、對動物、甚至對警察生出了沒來由地恐懼,而這種恐懼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這種時候又要當爸爸的出馬了。也許,爸爸、媽媽可以來個約法三章,媽媽負責講故事,爸爸則應該一直以科學的觀點來詮釋一切,并且明白無誤地告訴孩子這個才是事實??茖W,是戰(zhàn)勝心理障礙最好的法寶。
四、不讓情緒化影響孩子
女性因為生理周期及心理特征的影響,情緒經常會大起大落,波動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她對孩子的管理尺度也會有很大的彈性。心情好的時候寶寶把房子拆了也沒關系;而心情不好時,孩子玩水弄濕了地板都變得忍無可忍。相對而言男性就比較理智客觀,受情緒的影響比較小。所以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尤其是處理孩子與母親矛盾上,父親應該持公正的態(tài)度,力爭做到不偏不倚。
除了盡量不讓孩子受到成人情緒變化的影響之外,父親還要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不讓情緒過多地影響自己的行為與心情。比如在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冷處理,無論他痛哭流淚還是摔打玩具,都置之不理,并阻止家里其它人去哄、去勸;比如在孩子情緒失控時給他一定的個人空間,讓孩子自己給自己找臺階下等等,都是不錯的辦法。
五、適當時候讓孩子明白童話與現(xiàn)實的區(qū)別
寶寶的天性中有著太過善良的成份,有的孩子甚至聽不得故事中帶有任何血腥色彩,哪怕是劇情需要獵人打只野兔也不成。媽媽們也許覺得善良也不是什么壞事,便順從孩子的意見盡挑些情節(jié)簡單,故事美麗動人的東西講,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不通世事。長大以后接觸到現(xiàn)實的生活便無所適從。
父親在這種時候應該明白一點:讓孩子永遠生活在童話中是不可能的,與其讓世界來向他展示殘酷的一面,不如由自己來一點點地告知。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看看《動物世界》來了解一下小動物們真實的生存環(huán)境,講故事時不要刻意回避那些經典卻有悲劇色彩的童話。你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是童話,而就算童話也并不完全都是媽媽口中那么寧靜美好。
六、教會孩子一些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應變手段
在網(wǎng)上有個媽媽寫了一則日記,她有對雙胞胎寶寶,因為是小孩子,免不了互相打鬧爭吵,搶奪玩具更是家常便飯。在發(fā)生搶東西時她總是幫著那個原來的“物主”奪回玩具,并告知那個搶奪者“玩具要哥倆分享,要有先來后到,他先拿到的就應該讓他先玩”。然而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也并沒有因為母親的干預而得到緩解,常常是她剛剛處理完走開,后腳就又聽見了被搶者的痛哭聲以及勝利者的歡笑聲。后來父親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他的處理方法與母親不同,他也教育孩子們“玩具要互相分享”,但是分享的概念在父親嘴中變成了“學著大家一起玩”,之后他會教孩子們一件玩具兩個人玩的方法。漸漸的,家里的爭吵聲少了,媽媽驚異地發(fā)現(xiàn)兩個孩子和平共處的時間越來越多,齊心協(xié)力做一件事的時間也越來越多了。最后媽媽在日記里感慨“看來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父親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啊!”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爸爸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父親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性
現(xiàn)代家庭中的父親忙于工作,在職場上全力打拼,而母親的工作則相對比較輕松。于是,照顧家庭和教育孩子的重擔就落在了母親一個人的肩上,致使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被逐漸弱化,甚至漸漸淡出,出現(xiàn)了“親情關系向母性群體傾斜”這種是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常見的不良現(xiàn)象和發(fā)展狀態(tài),
一、父親的角色:
從生物學角度看,父親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父親卻成為了教育孩子的局外人,我們需要找回父親更多地參與到教育孩子當中來。當爸爸就是一種義務,同時也是一種責任,我們國家沒有一部《家庭教育法》,其實我們認為,“家庭教育法”的頒布是有助家庭關系和諧和孩子的健康成長的,同時又把教育孩子的權利與義務給予了家長。在很多的時候,我們經常在教育孩子上有分歧,更多的時候是母親在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可是母親在教育孩子上那種母愛,又很難在教育孩子上進行有效對待的。
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的成長,特別是一些優(yōu)秀的心理品質,如:堅持、責任、勇氣等,均是在父親的鼓勵和積極參與下培養(yǎng)起來的!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的“邊緣化”,均會對家庭教育的過程和結果帶來負面影響!由于在教育中父親角色的減弱或缺失,母親將扮演多重教育角色,除去自然的母親(愛與關懷、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外,母親還要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有些母親還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老師的角色,一個人多種角色,讓母親自己無法清晰的定位自己,同時讓孩子無法適從,原本是天性中愛的港灣和成長中堅實的臂膀的功能被遮蔽!
二、父親教育的優(yōu)勢:
據(jù)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做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這項調查是他們持續(xù)了十二年,從嬰兒到十幾歲的孩子各個年齡段進行跟蹤調查所得出的結果。因為,父親會給予孩子更豐富、更廣闊的知識。父親通過與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種形式的活動、游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發(fā)展。一項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凡與父親在一起交往機會多的兒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女性教育是很重要的,母親以女性那種感情細膩、做事認真仔細、性格溫柔去影響孩子,通過講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給孩子很多的關懷與呵護,這是功不可沒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會使孩子表現(xiàn)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缺點。男性教育恰恰彌補了這些不足。男性的特點往往是堅韌、大膽、果斷、自信、豪爽、獨立,這些特點往往是女性所不具備的,這就顯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思維上女性形象思維比較好,男性邏輯思維比較好,這也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
從教育的方式上看,男性教育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男性傾向于自立,因此教育孩子也要自立。他們往往不是對孩子包辦代替,而是鼓勵孩子自己獨立的去處理問題,因此對孩子溺愛的成分就比較少。如果一個孩子摔倒,孩子并沒有哭,可是母親卻趕緊跑過去把孩子扶起,又是拍土,又是揉,硬是把孩子的眼淚揉出來了。而當父親的往往不是這樣,他們會說:走路怎么不注意,站起來,往前走,我相信這次一定會走好。孩子并沒有哭,而是站起來就往前走,父親在后面拍手說真勇敢!真勇敢!給孩子以自信心。
2、男性往往喜歡冒險,因此他們對孩子的冒險行為也適當給以鼓勵。如果孩子從高臺階往下跳,當母親的往往會嚴厲的批評。可是父親就不是這樣,他們會伸出大拇指對孩說真棒!
3、男性往往愛活動,他們喜歡帶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巖、打球,這無形中就鍛煉了孩子的意志力。
4、男性的動手能力比較強,他們讓孩子勞動不只是讓孩子去掃地、擦桌子等等,而往往是和孩子一起用錘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東西,制作玩具,這無形中就培養(yǎng)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5、男性的探索精神比較強,他們和孩子在一起往往會搞一些探索性的活動。如果孩子把玩具拆開,當母親的往往會罵他們一頓。而當父親的往往置之不理,甚至會和孩子一起去拆玩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再教孩子把玩具裝好。當父親的往往對新生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也會激發(fā)孩子對新事物的興趣。孩子一般都愛和父親一起玩游戲機、玩電腦等,這些對培養(yǎng)孩子的探索精神都是很好的。
6、男性一般比較愛下棋,他們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下軍棋、下象棋、下圍棋,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7、男性不像女性那樣愛干凈,因此對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取支持態(tài)度。據(jù)英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孩子太干凈對身體并不好,他們的研究結論是“臟”孩子更健康。這是因為太干凈,很少接觸細菌和病毒,體內無法產生抗體,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身體就被打倒,因此“一塵不染”對孩子成長并不是好事。這樣看來男性對孩子衛(wèi)生問題的寬松態(tài)度反爾有助于孩子的成長。
8、相對女性來說,男性比較喜歡劣性刺激,如困難、饑餓、勞累等等,他們往往認為這些是人生必有得經歷,因此認為孩子碰到這些困難沒有什么了不起,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克服。這些劣性刺激對孩子的教育是十分有利的。
日常生活小事上孩子往往依賴于母親,但是在生活的關鍵時期、重大問題上孩子往往依賴于父親。母親與孩子的談話往往是細致的,而父親與孩子談話往往具有哲理性。在孩子的心目中母親是水,父親是山,山水相依缺一不可。在孩子成長中,父母都應該負起自己的責任,應該做到陰陽平衡。
三、如何正確表達父愛
(一)、留出充足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度過
每天至少要留出15分鐘來和孩子一起度過:與孩子聊天了解孩子一天的學習、人際交往的狀況;幫助您的孩子完成學校的學習計劃,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愛好;或與您的孩子一起去探索一些他所不知道的知識與奧妙。做孩子成長的“同齡人”,把自己變成孩子的好朋友,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一起與時俱進。
(二)充分施展語言的力量
當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做孩子的傾聽者,問清楚事情的真相,讓孩子感到他在父親這里被理解和被愛,知道您是站在他的一邊,支持他。幾句貼心的話,打開了與孩子心靈的溝通渠道,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和理解就會變得非常容易,孩子也會打開接受忠告的大門。
(三)在實施父性教育時,父親與母親的分工要明確,
作為父母,您的一舉一動時刻影響著孩子以后的行為習慣,您可以在某些事情上限制孩子的行為,但同時也應該讓孩子有效地傳遞他們的情緒。當您不能按照孩子的意愿做事情時,孩子會對您發(fā)脾氣,甚至會以哭鬧來要挾您。這時作為父母,就應該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兩者用一致的態(tài)度來對待。事后再耐心解釋為什么父母會這么做,同時教給他怎樣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情緒。
由此可見,“親情關系向母性群體傾斜”是一種不利于兒童健康發(fā)展的現(xiàn)象,應引起我們家長的警惕。父親不要輕易放棄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多給孩子一些父愛。當然,對于單親家庭來說,應盡可能地消除“沒有父親”對孩子的不利影響,母親盡可能地要“母代父職”,與孩子多做一些男性常做的活動。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請家庭中的其他男子,如爺爺、叔叔、外公或舅舅等盡一份“男子影響”的責任,給孩子一些“父愛”,防止教育可能出現(xiàn)的片面性。
請母親們相信,作為家長,父親與你一樣愛著孩子,只是他們在教育和表達中與你的方式不同,請給他們時間和機會去實踐教育!
孩子說謊,爸爸媽媽應該怎么辦
有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其實是一種比較正常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從兩歲的時候開始,一直到12歲都會有說謊的行為出現(xiàn),這個時候被稱作最不誠實的時候。
專家說明,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里面,說謊率為96%;4歲孩子每兩個小時說一些沒有多大影響的謊話率為80%;6歲的孩子,基本上一個小時就會出現(xiàn)一個謊話。
如果孩子經常性說謊的話,那跟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爸爸媽媽一定要學會正確引導,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變成一個誠實的人。
孩子知道自己的謊言嗎
孩子現(xiàn)在還小,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說了謊。孩子說的一般都是隨機謊言。比方說爸爸媽媽問他有沒有吃掉水果的時候,孩子說吃掉了,可是他們面前的盤子仍然裝滿水果,因為孩子現(xiàn)在還不會藏起揭穿謊話的證據(jù)。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的時候,孩子會變得為了避免懲罰,或更復雜的原因而編造謊話。通過說謊的行為孩子可能會提高權力和控制感。在孩子6歲的時候,孩子會慢慢知道爸爸媽媽不可能知道全部的事情,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爸爸媽媽是不會知道的。
孩子說謊的理由
根據(jù)臨床兒童心理學家塔尼亞解釋,孩子說謊其實是孩子大腦發(fā)展的一個標志。孩子之所以會說謊。是因為孩子的意識當中對真相有所了解,孩子在想著另外的一種情況,然后希望自己傳達的信息能夠讓別人相信。
事實上,一些專家覺得這是孩子處于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當中出現(xiàn)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還會說出“善意的謊言”。
如何讓孩子不說謊
專家告訴爸爸媽媽的一個辦法是,可以主動跟孩子說:“告訴我發(fā)生了什么”,然后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積極倡導誠信和透明。
第二,孩子說了真話以后,爸爸媽媽要表揚孩子,然后要鼓勵并且支持他們把誠實放首位。要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十分喜歡你告訴我們真相。
要是爸爸媽媽搞清楚孩子在故意誤導,可以跟孩子說清楚:說謊是不被認可和接受的,一定要學會說出真相,這樣爸爸媽媽才會更加信任你們。
還要跟爸爸媽媽說的是,孩子聽到的謊話越多、自己也會說更多的謊話。孩子平時會觀察爸爸媽媽的行為。因此,爸爸媽媽不管是善意的謊言,還無關痛癢的小謊,都不能隨便說。爸爸媽媽還要讓孩子區(qū)分謊言的性質,特備是對于學齡前孩子。
幻想和想象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項非常正常的行為。所以,爸爸媽媽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說謊”的標簽。
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適當?shù)乜滟澮幌潞⒆樱骸澳愕南胂罅芫?!”或者“你說的這些吸引了我的注意”。特別是當孩子說出夸張、俏皮的想象,比方說“我家的寵物是恐龍”,爸爸媽媽可以詢問一下孩子:是什么樣的恐龍?你平時和它是怎么玩的呢?
爸爸應該做什么——家長心得
前段時間,看過一篇文章:民族未來的競爭,就是年輕母親的競爭。文章從中國家庭的環(huán)境、構成、倫理,母親的責任、性別特點,幼兒教育現(xiàn)狀等多個角度,論述了年輕母親對孩子培養(yǎng)教育的重要性,很有道理,也很符合中國的國情和社會家庭特點。這引起了我的思考,的確,孩子在幼兒時期,身邊多圍繞著女性,那么作為萬紅叢中一點綠的爸爸,如何發(fā)揮自己的性別特點和優(yōu)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又該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家庭中,作為父親,性別上,作為男性,爸爸的作用顯然是不可替代的,如果說與母親相比,可以忽略的話,只能說明,角色不合格,不稱職,沒有做到位。一個好父親需要做的,很多很多,我覺得基本的有三點:
一是發(fā)揮性格優(yōu)勢,塑造堅毅的性格特征。父親的性格應該有堅毅果敢的一面,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fā)揮這一特點,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克服懦弱,不怕困難,敢于挑戰(zhàn),正確對待挫折,對于完善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能給孩子一個好的性格,就是父母的最大貢獻和關愛。
二是發(fā)揮身體優(yōu)勢,打造健康的運動習慣。父親是力量的象征,代表著健康與運動。健康觀念已深入人心,而健康來自于科學的運動。對于獨生子女,條件優(yōu)越的孩子來說,養(yǎng)成運動的好習慣非常重要。既可以摔打鍛煉孩子,又通過身體的強健達到心理的強健。這要求父親要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和孩子一起鍛煉,象晨跑和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基本體能訓練,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規(guī)律和習慣,好的習慣將受用終身。
三是發(fā)揮性別優(yōu)勢,營造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從性別上看,父親應該是強者。強者應該有強者的風范,在家庭中充分體現(xiàn)出寬容忍讓,讓老婆孩子都覺得你是靠山。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少或者不與家屬吵架,即使吵也要避開孩子,和諧的家庭關系,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來講,就象是肥沃的土地,十分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天生和順理成章的,許多事情需要當爸爸的刻意去做,這要以愛心和耐心做基礎,有些時候,要硬撐。
爸爸媽媽應該知道的早教知識
針對這種現(xiàn)象,在走訪了幾位兒童教育專家后,總結出了以下幾個家長必備的早教常識:
早教需要適齡化
早教施教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借助專業(yè)機構的輔導和施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理想的早教需借助家庭、社會專業(yè)機構、幼兒園共同完成,而父母往往是寶寶最好的早教老師,這也是許多國家都在提倡親子早教的原因。
另外,親子早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適齡化早教,而適齡早教遠遠不是混齡的早教中心就可以完成的,這需要家長的親自參與,與幼兒之間形成以互動為核心內容的親子關系,讓孩子在愛和家的溫暖中體會到親子教育的歡樂的同時,輕輕松松學到適齡的文化知識,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1-2歲:在快樂的親子互動中,帶領寶寶探索世界,認識自我,并鍛煉寶寶的體魄,促進語言發(fā)展。
2-3歲: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發(fā)展,幫助寶寶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培養(yǎng)寶寶對閱讀的興趣,強調親子互動。
3-4歲:鼓勵孩子初步探索自然和周圍的社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理能力,發(fā)展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
4-5歲:注意培養(yǎng)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感受傳統(tǒng)文化,增強藝術表現(xiàn)力,增進親子感情。(文/瑞麗)
5-6歲:注意鼓勵孩子進行科學探索,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和社會交往能力,為進入小學做準備。
早教不是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但往往忽視“過之尤不及”的道理,希望可以孩子一夜之間成名成才。于是早教之風越刮越烈,孩子的負擔也越來越重,但是,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一味灌輸和盲目超前,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進而影響今后的成長。
早教不是特長教育。
也有一些家長,將早期教育等同于特長教育,認為學得越多越好,于是盲目攀比跟風。殊不知,特長教育一定要等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點之后再開始。當孩子處于心智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時,急于給孩子灌輸各種知識,反倒會讓孩子不知所措,起到反效果。
早教不只是學知識。
有些家長認為早教就是單純的找老師給孩子上課,提前學知識。這是極其片面的想法。早教是以情為先、以養(yǎng)為主、養(yǎng)教結合,重在品格素養(yǎng)和潛能開發(fā)的早期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方方面面,例如與人溝通的能力、樂觀的品質等等,而不單純的知識文化知識的積累。
早教不只是讓孩子更聰明。
有的人誤以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開發(fā),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質的教育。其實早教的含義包括感知、動作、語言、認知的訓練,也包括生活習慣、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養(yǎng)。如果認為早教單純的只是孩子變得比別人更聰明,那就違背了早教的初衷。
1歲孩子應注重哪方面培養(yǎng)
還能用手勢表示自己幾歲了。并且能按大人的口令做一些簡單的事,比如能按照我的指示把遙控器拿到我手里。出門時會自己戴上帽子。我想問一下唐老師怎樣系統(tǒng)的開發(fā)孩子智力或者說要不要給她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我感覺女兒的記憶力很好。
答:這個孩子的智力發(fā)育水平還是很不錯的,這么大的孩子一個很重要的發(fā)展任務是對周圍環(huán)境事物的了解,生活常識的了解,還有他的語言發(fā)展。他已經不錯了,他會用單詞表達意思,可以說幾句一直到說比較復雜的句子。在這個過程當中跟人的交流和閱讀,大人給他讀書聽對于他來說是很有幫助的。至于其它的東西,這么大的孩子可能確實比較小,越小的孩子越是要把一些很基礎的東西具備了,但是可能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說眼手協(xié)調的能力,可以通過不停的擺弄物體甚至做一些手工的東西得到發(fā)展,提水,從這個桶倒到那個桶,捏泥巴、搭積木、拼圖非常豐富的一些游戲,在這種過程中讓孩子基本的能力,感知覺的能力或者眼手協(xié)調能力能得到發(fā)展,認識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系。
我一個親戚的孩子非常聰明,智力超常,但是我見到他的時候是1歲4個月,把一個套圈套到他的腳腕上,往外拿的時候是往外拽,而不是順著腳拿出來。這個時候他覺得拉不出來,知道這個套環(huán)套在那兒了不能這么拿出來的,這是孩子一個突出的概念。我們不要小看日常的生活細節(jié),或者他擺弄一些東西的動作,都是需要通過練習來掌握,同時在練習過程中會了解很多東西,比如這么大的孩子會不會擰瓶蓋,需要手眼配合,需要練習的。在小動作的練習過程當中孩子都在發(fā)展他的智力,一歲多的孩子算術、英語都不是特別重要的東西,還是基本位于周圍事物性質和關系的認識,包括上下里外。孩子把一個大盒子往盒子里面塞,通過擺弄知道大的可以放小的盒子,但是小的盒子盛不下大盒子,很多事情的成與不成通過動手過程才能知道。孩子還小,完全可以他日常的活動給他豐富的玩的東西,讓他在玩的過程當中自己學會很多東西,同時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要急于上文化方面的學習。
應該培養(yǎng)孩子什么!
應該培養(yǎng)孩子什么!教育孩子方面的書,說實話我沒少讀,見到好的我都會毫不吝嗇的買下來,小算下來也有十多本,而且還不算從網(wǎng)上下載的電子書。從書中我也學到很多對教育孩子有用的東西,但是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孩子,有很多教育理論對別人好用,但是對自已的兒子卻怎么也不適用,甚至有時會適得其反。
這讓我想起我的媽媽來,生長在農村,她們沒有看過那些理論,那些教育方面的書,但是我們姐妹幾個,個個都孝順懂事,還很有出息?,F(xiàn)在想想,大概是我們從小耳濡目染,從他們實際生活中學到這一切吧,比如孝順爺爺奶奶、比如和鄰居的關系親如一家,還有寬容,勤勞樸實等等。自從自已有了兒子以后,尤其是小家伙會說話懂事以后,我們的一言一行更是他首先模仿的對象,有幾次小爸的話都被他原封不動的照學下來,嚇得我們不得不檢點自已的行為,這時才懂得要想管好小孩子,父母要先正自已行為的道理。
還有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天天看電視,天天打麻將,天天喝酒抽煙,天天臟話連篇,那孩子不會學習好,不會優(yōu)秀到哪里。如果父母天天愛書如命,努力工作學習,即使父母沒有刻意要求孩子什么,孩子都不會差到哪里。這其中的道理已顯而易見。
現(xiàn)在書看多了,也能悟出一些東西。面對國內現(xiàn)在的教育,想讓孩子學會一切東西去應對,那還不得把孩子累死呀!想來想去,做為家長我們只能抓住根本去培養(yǎng)孩子,如好的品德、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他的情商,培養(yǎng)一些基本的能力,只有這些根基牢固了,以后遇到任何問題他都可能迎刃而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和諧幸福,父母正直善良,再加上父母適當?shù)囊龑Р⑴囵B(yǎng)孩子最基本的能力,給他一生受用的東西,那才是教育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