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具備邏輯思維能力
發(fā)布時間:2021-05-03 幼兒園思維活動方案 幼兒思維發(fā)展活動方案 教育孩子筆記讓孩子具備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所面臨的世界是紛繁復雜的,這就對孩子是否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自控、自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先看一些常見的父母培育孩子行為:
孩子:媽媽,我想要那個玩具。
媽媽:這種類似的玩具已經(jīng)很多了,不買可以嗎?
孩子:我就要(孩子開始哭鬧)。
媽媽:一帶你出來,你就這樣,下次媽媽不帶你出來了……
孩子:爸爸,我想去游樂場。
爸爸:可是現(xiàn)在天已經(jīng)黑了,明天去好嗎?
孩子:不(孩子開始哭鬧)……
孩子:媽媽,給我讀者本書好嗎?
媽媽:好的,孩子,我跟這個阿姨說話,一會兒我就陪你看這本書好嗎?
孩子:不好,現(xiàn)在讀。
媽媽:你沒有看見我再跟客人說話嗎?……
這些看上去父母每天都有可能遇到的小問題,其實都是對孩子進行自控、自抑能力最初培育的良好機會,但是父母往往把這種機會簡單的忽略掉了。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案例,幫助父母分析一下,如何幫助孩子通過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形成自控、自抑能力,希望父母們能夠舉一反三,從中領(lǐng)悟。
餐盤里剩下了2塊餅干,阿寶(4歲,男孩子)跑進來吃了一塊,然后對媽媽說:“媽媽,這塊餅干幫我保存著,好嗎?”
媽媽說:“好的?!?/p>
一段時間過后,媽媽在和朋友電話聊天的過程中,無意識之間把餐盤里僅剩下的那塊餅干吃了,而且隨手洗干凈餐盤,把餐盤放在了櫥柜里。這個過程都是在媽媽不經(jīng)意中完成的。
不久,阿寶跑近來找餅干,沒有找到,問媽媽:“媽媽,我的餅干呢?”媽媽回答:“哦,對不起,我吃了,沒有征得你的同意?!卑毚罂蕖?/p>
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父母通常處理的方式:是自己錯了,要給孩子認錯。對呀,餅干是孩子存放到這里的,不應該吃,是媽媽做的不對。面對大人自己的錯誤,大人一定要勇于承認錯誤,為孩子做出“敢于承認錯誤的榜樣”。于是,你可以這么做——
阿寶進來找餅干,沒有找到,問媽媽:“媽媽,我的餅干呢?”媽媽回答“哦,對不起,媽媽餓了,所以把你的餅干吃了。我向你道歉?!眒.n4507.cn
阿寶大哭:“餅干是我的,還給我?!?/p>
媽媽:“嗯,媽媽是因為肚子餓才吃掉餅干的。媽媽餓壞了就有可能生病去醫(yī)院。我要是生病了怎么辦?”
阿寶:“我給你叫醫(yī)生?!?/p>
媽媽:“嗯,那你知道電話號碼嗎?”
阿寶:“知道,120”
媽媽:“嗯,那你能告訴醫(yī)生來我家的路怎么走嗎?你知道我們家的地址嗎?你有錢嗎?生病是需要錢的。你知道怎么掛號嗎?你知道買藥嗎?你知道……,要知道,帶媽媽看病需要做很多很多事情呢?你知道怎么做嗎?”
阿寶看著媽媽,半天才說:“不知道。”
媽媽:你希望媽媽生病嗎?
阿寶:不希望。
媽媽:“那媽媽可以吃你的餅干嗎?”
阿寶:“可以。這樣媽媽就不會生病了。媽媽,如果下次你餓了可以吃我的餅干。不,我會留一些給你的,我不想讓你生?。 ?/p>
媽媽:“好的,下次媽媽肚子餓的時候,會問你要餅干?!?/p>
阿寶:“恩。我一定會留給一些的?!?/p>
在這個案例實施的過程中,孩子明顯擁有要比我們想像的更主動的分析能力。通過父母對孩子邏輯思維的梳理,孩子更容易發(fā)現(xiàn)理解事情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從而形成自己的分析,為邏輯思維自控、自抑能力的搭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另外,父母可以感受到,載體培育利用這個事件進行了自然的延伸,而沒有過多的糾纏于‘事件’本身的處理。載體培育認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其目的性邏輯思維還沒有建立,此階段對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是未來所需要的大量信息的儲備,因此建議父母很好的利用這個信息采集點(孩子特別關(guān)注點),在孩子處于主動的時候一次性輸入對其成長非常重要的生活經(jīng)驗類信息。如此處理類似事件,孩子會不斷將大量的生活經(jīng)驗類信息和社會經(jīng)驗類信息進行主動有效鏈接,這是孩子在未來的生存環(huán)境中能夠獲得更多的快樂和幸福的基石。
這件事情之后:
老師:阿寶怎么午點要剩下一些?
阿寶:給我媽媽留一點,我害怕她餓了,有可能會生病的。
老師:阿寶真懂事!
阿寶也非常自豪!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在未來的社會生存信息環(huán)境中能夠獲得更多的快樂和幸福,那么就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對其進行合理有序地“自控、自抑能力”的習慣性外在表現(xiàn)的培育。這是需要一個相對長的時間才能夠完成的艱巨的培育任務(wù)。
載體培育認為
“邏輯思維自控、自抑”是在“目的性邏輯思維”編織完成的基礎(chǔ)上,在排除其它諸多因素的干擾下,依然為實現(xiàn)邏輯思維目的而進行合理、正確的并最終實現(xiàn)該目的的能力。
這種能力在社會生存信息環(huán)境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外在表現(xiàn)方式有強與弱之分。較強的邏輯思維自控、自抑能力就是在具有良好的“復合邏輯思維分析能力”的基礎(chǔ)上,對已經(jīng)編織完成的“目的性邏輯思維”進行了多次的修改后,能夠正確、合理的通過外在表現(xiàn)進行表現(xiàn)的過程。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小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
眾所周知,邏輯思維能力是孩子智力活動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結(jié)構(gòu)的核心,因而邏輯思維能力是孩子成才最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邏輯思維能力在一個人一生的任何階段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兒童發(fā)展的早期,如果父母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那么這對于孩子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奠基性的作用。人的邏輯思維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即由動作思維發(fā)展到形象思維,再依次發(fā)展到抽象邏輯思維。對于6歲以前的孩子來說,這個時期是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的萌發(fā)期和關(guān)鍵期,所以,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從小就開始發(fā)展的,要讓孩子更聰明、更勝人一籌,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變得相當重要了。
0~3歲:動作思維為主
在這個階段,思維是依靠感知和動作來完成的。孩子只有在聽、看、玩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進行思維。比如說,孩子常常會邊玩邊想,但一旦動作停止,思維活動也就隨之停止。
這個時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發(fā)展都不完善,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往往都是從最基本、最簡單的做起。
首先,理解數(shù)字的基本概念。這個階段晚期的不少孩子,就已經(jīng)能夠從1數(shù)到10了,甚至能數(shù)得更多。父母在教孩子數(shù)數(shù)時,不能操之過急,應多點耐心。讓孩子一邊口中念念有詞,一邊用手摸物品,這些物品可以是珠珠、碗、豆豆等。因為孩子能夠用手觸摸到著物品更加能引起孩子數(shù)數(shù)的興趣。
其次,學習分類法。引導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歸為一類,可根據(jù)物體的顏色、形狀、用途等不同的標準來分類。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尋找歸類的標準,即事物的相同點。這樣也能夠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細節(jié),增強孩子的觀察能力。這時父母們要注意的是,應該根據(jù)這個時期孩子的發(fā)展特點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對物體進行歸類的時候,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動手把同一類物體擺放在一起,之后再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重新歸類,引導孩子動手操作。
再次,讓孩子了解順序的概念。這種學習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閱讀,這也是訓練孩子邏輯思維的重要途徑。這些順序可以是從大到小,可以是從硬到軟、從甜到淡,同樣也可以反過來排列。如家長可以拿來幾個大小不同的蘋果,讓孩子動手把蘋果按大小排列起來;或者拿來軟硬不同的東西讓孩子按照軟硬度來排列。
當然,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有許多可以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的方式和方法,也同樣有許多內(nèi)容可以有助于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如讓孩子掌握左右、前后、里外等的空間概念。其實,只要父母善于發(fā)現(xiàn),擁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就一定可以在生活中逐步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3~4歲:從動作思維到形象思維過渡
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思維已經(jīng)開始從動作思維向形象思維過渡。所以,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思維就可以依靠頭腦中的表象和具體事物的聯(lián)想展開,他們已經(jīng)能擺脫具體事物或行動的束縛,能運用已經(jīng)知道的、見過的、聽過的知識來思考問題。雖然這個時期的動作思維仍然占很大的部分,但是形象思維也占了相當?shù)谋壤?,孩子的思維活動已經(jīng)可以依托一個具體形象來展開了。
在這個時期,如孩子數(shù)1~10的數(shù)的時候,剛開始可能要依托或借助一些具體的物體(如10個珠珠等)才能完成,但是只要父母注意引導,就可以逐步地過渡到用眼睛“默數(shù)”的程度。這其實就是一種從動作思維到形象思維的簡單轉(zhuǎn)化。
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首先,培養(yǎng)簡單的看圖說話的能力。在認數(shù)1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說出帶有數(shù)量的一句話;在認數(shù)2的教學中,通過引導孩子說出帶有數(shù)量的兩句話;依此類推,逐步提高難度。在加法的學習中,通過展示圖形,使孩子說出2句或者3句話等等,通過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對加法意義的認識,同時培養(yǎng)初步的分析綜合能力。這也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chǔ)和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觀察使思維的眼睛,孩子通過觀察獲得表象,又通過觀察進行比較異同,進而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如大小觀察、種類觀察、顏色觀察等。觀察有序能促進思維有序,使學生考慮問題有條有理,既不重復也不遺漏,同時使語言表達趨于條理化,促進思維能力的逐步提高。所以,觀察力的培養(yǎng)對于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次,動手的能力的培養(yǎng)。這個時期的幼兒已經(jīng)從動作思維過渡到具體形象思維,但是思維仍然離不開動作和表象,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促進思維能力的萌發(fā)。
其實,培養(yǎng)這個時期的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許多的方法,父母要能夠根據(jù)自己孩子的特點,在與孩子接觸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4~6歲: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但已經(jīng)初步出現(xiàn)抽象邏輯思維
4~6歲的孩子思維已經(jīng)能夠從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逐步過渡。對于事物的理解也發(fā)生了各種變化。首先,從理解事物個體發(fā)展到對于事物關(guān)系的理解;其次,從依靠具體形象的理解過渡到主要依靠語言來理解,譬如當你用語言向孩子描述事物時,一般情況下他都會理解;第三,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jīng)不停留在對事物的簡單表面的評價上,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對事物比較復雜、深刻的評價。早期的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他只能簡單的分辨出所謂的“好人、壞人”,這時他已經(jīng)能知道好在哪里,壞在哪里,還會用各種理由來說明他的看法。另外,這個時期孩子的思維已經(jīng)能夠從事物的外表向內(nèi)部、從局部往全面的深度去進行判斷和推理,并且在不斷地加深。
其實,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很多事情來促進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邏輯思維是一項高級的智力活動,它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在實際操作中,父母可以多加利用。所以,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1.豐富孩子的知識
孩子的知識越豐富,思維也就會越活躍,因為豐富的知識也經(jīng)驗可以使孩子產(chǎn)生廣泛的聯(lián)想和想象等,使邏輯思維靈活而敏捷。以化學家門捷列夫為例,他之所以能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建元素周期表,這是不僅僅是因為他深通化學知識,而且他還對物理、氣象等科學領(lǐng)域都有涉獵,從而才能科學地制定出在人類化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元素周期表。同樣,如果孩子的閱讀能力有限,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買一些動畫書、卡片、通俗易懂的故事書,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找一些動腦筋的故事書籍,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讀物等,常常拿出來和孩子一起討論,這樣就能提高活躍孩子的思維,提高他們進行積極的邏輯思維的興趣。需要指出的是,家長在向孩子傳授知識的時候,應該立足于讓孩子對這些知識充分理解,這是提高孩子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前提。因為孩子不理解的東西,是很難去進行積極的思考的。所以,有目的的擴大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知識也是提高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只有見多識廣,孩子的思維能力才能夠在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chǔ)上更加積極地開展起來。
2.利用想象打開思路
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翅膀,它能為邏輯思維的飛躍提供強勁的推動力。因此,要善于對孩子提出各種問題,讓孩子通過想象來打開思路。物理大師牛頓在蘋果從樹上掉下現(xiàn)象中引發(fā)出想象,最終研究出萬有引力律。某物理學家在評價愛因斯坦時說:“作為一個發(fā)明家,他的力量和名聲,在很大程度上應歸于想象力給他的激勵?!边@些都從一個方面說明了想象的重要性。
其實,對于家長來說,要孩子發(fā)揮想象并不難,關(guān)鍵在于家長隨時隨地的啟發(fā),生活中只要家長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抓住時機,就一定能夠非??茖W有效地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比如,當看到小汽車圓圓的輪子時,可以讓孩子想象一下,圓的輪子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家長提出任何具有想象意義的問題,孩子們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也可能大大出乎家長們的預料,在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能嘲笑孩子的創(chuàng)意,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家長所需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
3.讓孩子經(jīng)常處在問題情景之中
思維是從問題的提出開始的,接著便是一個問題的解決過程,問題的解決過程就是一個邏輯思維的訓練過程,所以說問題是思維的引子,經(jīng)常面對問題,大腦就會積極活動,從而有效地訓練邏輯思維能力。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年幼的孩子總會提出各種稀奇古怪、各種各樣的問題。其實,當孩子愛提各種各樣的問題的時候,家長要跟孩子一起討論、解釋這些問題,家長的積極主動對孩子影響很大。如果遇到家長自己也弄不懂的問題,那么家長可以通過請教他人、查閱資料、反復思考獲得問題的答案,這個過程其實可以給孩子提供很好的榜樣,引導孩子遇到問題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這也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對于這個時期的幼兒,家長也可以在生活中經(jīng)常對孩子提出一些問題,或者針對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所以,家長應鼓勵孩子對客觀事物進行提問和思考,尤其是當孩子憑自己的經(jīng)驗作出了判斷,并發(fā)表意見的時候。這樣能使孩子對客觀事物的濃厚興趣轉(zhuǎn)變?yōu)閺娏业那笾?,因為強烈的求知欲望能極大地刺激孩子的大腦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
4.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獨立思考能力是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關(guān)鍵。使孩子養(yǎng)成獨立思考習慣對于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有的孩子遇到各種疑難問題,總希望家長給他答案,而有的孩子還處在自己思考的過程時,有些家長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訴孩子了。這樣,雖然當時解決了問題,但從長遠來說,對發(fā)展孩子智力沒有好處。因為家長經(jīng)常這樣做,就會養(yǎng)成孩子依賴家長的習慣,而不會自己主動去尋找答案,不可能鍛煉出獨立思考的能力。高明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告訴孩子尋找答案的方法和途徑,啟發(fā)孩子了怎樣去想、去分析,怎樣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和經(jīng)驗,怎樣看書,怎樣查參考資料等。當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時,他會充滿自豪和成就感,他的思維能力也會逐步提高,從而產(chǎn)生新的動力。
5.討論、設(shè)計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
在孩子的生活中、學習中,在家庭生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解決。家長應引導孩子并與孩子一起共同討論、設(shè)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付諸實施。這個過程中,需要分析、歸納,需要推理,需要設(shè)想,需要設(shè)想解決的方法與程序。這對于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好處。所以,在培養(yǎng)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時候,家長同時也應該有意識的幫助孩子學會一些基本方法,以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的較快提高。這些基本方法包括:比較、分析、綜合、概括、抽象等。當然父母不能只是用泛泛而談、過于理論的方法來指導孩子,應該在具體的生活情景或者例子中,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向孩子講解和引導才行。
6.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
孩子的思維活動很容易受到其興趣的支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不斷地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因為廣泛的興趣和愛好是邏輯思維能力的來源之一,只有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的孩子,才會引發(fā)其對于更多的事物思考。
因此,家長在指導孩子進行思維活動時,應該一方面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另一方面,要善于激發(fā)孩子對于事物的興趣。
其實,以上各種培養(yǎng)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只要經(jīng)常使用,運用得當,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只要父母做個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利用各種時機,就一定能夠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怎樣培養(yǎng)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分類法
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根據(jù)某些相同點將其歸為一類,如根據(jù)顏色、形狀、用途等。父母應注意引導孩子尋找歸類的根據(jù),即事物的相同點。從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細節(jié),增強其觀察能力。
認識大群體與小群體
首先,應教給孩子一些有關(guān)群體的名稱,如家具、動物食品等。使孩子明白,每一個群體都有一定的組成部分。同時,還應讓孩子了解,大群體包含許多小群體,小群體組合成了大群體。
了解順序的概念
這種學習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閱讀,這是訓練孩子邏輯思維的重要途徑。這些順序可以是從最大到最小、從最硬到最軟、從甜到淡等,也可以反過來排列。
建立時間概念
幼兒的時間觀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理解其含義,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必要的。當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馬上”等詞語的含義后,孩子也許會更規(guī)矩些。
理解基本的數(shù)字概念
不少學齡前兒童,有的甚至在兩三歲時,就能從1“數(shù)”到10,甚至更多。與其說是在“數(shù)數(shù)”,不如說是在“背數(shù)”。
父母在孩子數(shù)數(shù)時,不能操之過急,應多點耐心。讓孩子從一邊口里有聲,一邊用手摸摸物品,逐漸過渡到用眼睛“默數(shù)”。日常生活中,能夠用數(shù)字準確表達的概念,父母們應盡量講得準確。同時,還應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數(shù)詞。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數(shù)字關(guān)系,幫助孩子掌握一些增加減少的概念。
掌握一些空間概念:父母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引導孩子,比如:“請把勺子放在碗里”。對于孩子來說,掌握“左右”概念要難些。
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差怎么辦?
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真的很重要。
舉個例子,在聊天中,人們通常會遇見這樣的事情,“我只知道他言之無理,卻講不出所以然?!?/p>
此時,若是求對方的心里陰影面積,那怕是無極限了,心里明明知道剛才聽到的是謬論,但就是講不出所以然來。
如果你已然置身此種境地,那本書一定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本書作者羅伯特J.古拉,是哈佛大學才子,在美國最佳中學之一的格羅頓中學開設(shè)邏輯課程,寫下這本書。該書被譽為不可錯過的邏輯入門書,是豆瓣讀書9分以上的心理書籍,它將一些復雜的邏輯術(shù)語簡單化,以一種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日常生活中各種濫用邏輯的現(xiàn)象。
通過閱讀本書,你可以輕易地識別在日常生活中所經(jīng)歷的各種詭辯,理解人的反應與大腦思考的傾向,不被輕易影響情感與思維方式,另外,對于辯論也有裨益。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有毒的邏輯:為何有說服力的話反而不可信》一書,去掌握這一系列的邏輯能力吧!
01
感性對邏輯的影響
人這一生免不了和各種感情打交道,每個人都有情感的需要,例如尊重、贊賞、遺憾、后悔等,然而,情感脆弱容易受到影響,只要有人懂得操控對方的情感,就能影響這個人的行為方式。
這部分,我們從感性如何影響邏輯,以及感性影響邏輯的兩種輔助手段:宣傳鼓動和暗示講起。
第一點 感性如何影響邏輯
人們的行為總是從感性和理性兩個角度出發(fā),一方的比例占的多了,另一方的比例就會隨之減少,所以,當我們決定一件事情更多是從情感方面考慮,那這個時候,決定很可能不那么理智。
比如,有人拿出一張瘦骨嶙峋的兒童照片,我們很容易會選擇捐獻錢財,按要求,把錢捐給基金會,就這樣,我們居然相信我們的捐贈都能實實在在地用來養(yǎng)活饑餓的兒童,可事實上,他并沒有告訴我們捐贈會被如何使用,花費在兒童上的錢財究竟占有多少 。
這就是通過影響人們的慈悲、憐憫心來影響對方的決定,另外,書中還有許多例子,與訴諸憐憫對應的,是通過加重罪惡感,影響對方思維,進而減少其理性思考。
在之前的情況下,他們有時還會再展示了一張溫馨的家庭聚餐圖片。宣傳語寫著:“你們衣食無憂,你們什么都不缺。比起全世界上百萬的挨餓人群,你們心安理得?!?/p>
我們因為生活舒適而被動地產(chǎn)生罪惡感。此外,它還暗示甚至可以說是明示:如果不捐款,你的的罪惡感會更強。以后享用晚餐時,我們會不自覺地想起饑餓的兒童。這樣的情景會一直縈繞在心中,直到我們捐款為止。
因此,受情感的影響,人們很容易依賴直覺行事,所以,任何時候都要找到做事的底線,這樣才可以避免受到欺騙和操控。
第二點 感性影響邏輯的的兩種手段
除了直接影響對方的情緒外,還有兩種間接手段,宣傳鼓動和暗示,也可以促進對方感性情緒的產(chǎn)生。
宣傳鼓動
宣傳鼓動可以誘使對方以某種方式來做出行為,從而影響做事的信念和態(tài)度。
比如,美國前副總統(tǒng)休伯特·漢弗萊,有人把他畫成漫畫形象的風囊(比喻饒舌之人)來進行諷刺。
誠然,休伯特喜歡說話,但他的確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宣之以口。
但是,刻板印象卻可以剝奪一個人的復雜性和獨特性,將其簡化為一種品質(zhì)。
所以說,宣傳鼓動是一種高效的說服手段,不過,我們要及時發(fā)現(xiàn),拒絕任其擺布。
暗示
這種方法可以引導對方自行推理,無須用語言,就能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態(tài)度。
比如,一對夫婦路過珠寶商店,妻子感嘆說:“好美的項鏈??!”
她可能很想要項鏈,但不愿求丈夫購買,她的意見可以讓丈夫采取主動做法,如果他毫無反應,至少她沒有被拒絕所傷害。
有時候暗示也會適得其反,它會遭受誤解。盡管如此,對某些人而言,在希望表達想法,又不會尷尬的情況下,它仍是有效的做法。
02
理性對邏輯的影響
邏輯學的推理是很嚴密的,因為論證過程中的任何一點紕漏,都會導致結(jié)論的謬誤,有時,盡管已經(jīng)很理性了,但還是無法避免一些問題。
所以本部分從理性的邏輯推斷中,從與主題有關(guān)的邏輯誤區(qū)以及與主題無關(guān)的邏輯誤區(qū),兩方面探討這個話題。
第一點 與主題有關(guān)的自身邏輯誤區(qū)
邏輯上的問題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經(jīng)常有許多進退兩難的處境,所以密切關(guān)注推理的每一個步驟,留心每一個細節(jié),就格外重要了,這樣,才可以減少邏輯自身的誤區(qū)。
比如,“法官很稱職?!狈Q職體現(xiàn)在哪里?在于維持法庭秩序?在于讓證人放松心情?在于高效審判?還是在于對法律的理解?還有“凱文很矮?!薄鞍笔窍鄬τ谡l而言的?多矮?用詞不嚴密很容易導致混亂。
命題的表述是真實的,但是措辭具有迷惑性,在論證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xiàn)表述問題。
書中還舉了許多邏輯上的謬誤,比如生活中常見的“胡子謬誤”。
胡子與胡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是一根胡子形成胡須?還有兩根?多一根胡須有什么區(qū)別嗎?沒有。很明顯,你沒有辦法劃出一條線來表明有胡子和沒胡子之間的區(qū)別。那胡子和胡須就沒有區(qū)別了嗎?
如果有人說,兩種現(xiàn)象之間沒有顯著的分界線,因而兩種現(xiàn)象沒有區(qū)別,那么這個人就陷入了胡子謬論。
所以,當有人說多加一個也不會帶來什么改變時。學校管理者對老師說:“你肯定可以再收一個學生,多收一個又沒什么關(guān)系?!奔僭O(shè)幾天之后,管理者又提出一個類似請求……過幾天又提出一個。但總會有一個臨界點,教室會擠滿,或者課堂會變得難以管理。
邏輯論證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再細致的研究,都會有出錯的情況,但掌握常見的邏輯錯誤,無疑是可以大大減少這種情況發(fā)生的概率。
第二點 與主題無關(guān)的其他邏輯誤區(qū)
人是容易轉(zhuǎn)移注意力的生物,經(jīng)常在討論某個中心問題時,漸漸東拉西扯,不知所云,脫離原先探討的軌道。
比如,“紅鯡魚效應”,是為了轉(zhuǎn)移獵犬追蹤氣味的方向,于是把鯡魚放到它們經(jīng)過的路邊。獵犬被這些新的氣味所吸引,會追隨著鯡魚的氣味而忘記它們原來的目標。
在實際情況中,紅鯡魚是插入討論中的一個細節(jié)或者評論,或者有意或者無意,最終都轉(zhuǎn)移了討論方向。
比如,貝蒂和菲利普正深入探討強制校車接送的問題。
貝蒂:你說校車接送可以緩解種族緊張態(tài)勢,我看不出來。如果學生被趕進校車,他們只會怨恨這種不便,緊張態(tài)勢反而惡化。
菲利普:是的,暫時可能的確如此。但是最終這些孩子們會互相熟悉,到那時,許多現(xiàn)存的障礙都會不攻自破。
貝蒂:真是愚蠢!你只是在啰唆一些理想主義的廢話。就是你們這樣的理想主義者,該為困擾全世界的諸多問題負責。
菲利普:我沒聽錯吧!你說的都是什么呀?正因為有了理想主義者,世界上才有更多美好的事情。
理性的論證必須避免離題和分散注意力,如果你能認出這些花招和陷阱,也許就能避免被人玩弄。
為了避免陷入非主題的討論,作者還談?wù)摰疥P(guān)于辯論賽的問題,提到辯論賽事先準備時,可以考慮的一些方面。
A)需要解決的準確問題是什么?
B)我們到底在討論什么?
C)我們尋求什么樣的解決方案(我們各方如何才能滿意)?
D)事實是什么?
E)我們在何種程度上保持一致?
研究清楚這些方面,很大程度能減少比賽,為了辯論而辯論的現(xiàn)狀,真正實現(xiàn)辯論賽的意義。
以上就是《有毒的邏輯:為何有說服力的話反而不可信》這本書的精華,通過閱讀這本書,從情感和邏輯本身了解了一些關(guān)于邏輯的思維,從而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更加游刃有余、考慮周全。
要么你戰(zhàn)勝這個世界的邏輯,要么你被這個世界的邏輯戰(zhàn)勝,那些思維邏輯能力強的人,才是這個時代,高效率的生存者。
他們擁有嚴密邏輯的人, 他們談吐清晰、有調(diào)理,因為提前思考全面,所以做起事有條不紊、按部就班。
所以,你要掌握好邏輯思維能力,這樣你才能離夢想,走得更近一些。
如何培養(yǎng)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很重要,那么從何入手呢?
兒童心理學家及兒童教育學家根據(jù)兒童生長發(fā)育的特點,提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養(yǎng)。
1、學習分類法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根據(jù)某些相同點將其歸為一類,如根據(jù)顏色、形狀、用途等。父母應注意引導孩子尋找歸類的根據(jù),即事物的相同點。從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細節(jié),增強其觀察能力。
2、認識大群體與小群體首先,應教給孩子一些有關(guān)群體的名稱,如家具、動物食品等。使孩子明白,每一個群體都有一定的組成部分。
同時,還應讓孩子了解,大群體包含許多小群體,小群體組合成了大群體。如動物——鳥——麻雀。
3、了解順序的概念這種學習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閱讀,這是訓練孩子邏輯思維的重要途徑。這些順序可以是從最大到最小、從最硬到最軟、從甜到淡等,也可以反過來排列。
4、建立時間概念幼兒的時間觀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理解其含義,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必要的。當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馬上”等詞語的含義后,孩子也許會更規(guī)矩些。
5、理解基本的數(shù)字概念不少學齡前兒童,有的甚至在兩三歲時,就能從1“數(shù)”到10,甚至更多。與其說是在“數(shù)數(shù)”,不如說是在“背數(shù)”。父母在孩子數(shù)數(shù)時,不能操之過急,應多點耐心。讓孩子從一邊口里有聲,一邊用手摸摸物品,逐漸過渡到用眼睛“默數(shù)”。日常生活中,能夠用數(shù)字準確表達的概念,父母們應盡量講得準確。同時,還應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數(shù)詞。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數(shù)字關(guān)系,幫助孩子掌握一些增加減少的概念。
6、掌握一些空間概念成人們往往以為孩子天生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間概念,實際并非如此。父母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引導孩子,比如:“請把勺子放在碗里”。對于孩子來說,掌握“左右”概念要難些.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兒童思維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動作思維階段、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和抽象邏輯思維階段。
不到三歲的孩子以動作思維為主,思維在動作中進行。孩子最初的動作往往是雜亂無章、漫無目的的,以后在不斷的操作過程中了解了動作與結(jié)果之間的關(guān)系。例如,一歲的孩子看到桌子上的娃娃,想拿可夠不著,他就會一邊叫一邊無意識地抓桌布,結(jié)果娃娃隨著桌布被拉過來了,孩子以后就學會了借助別的東西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三歲的孩子拍球時,開始是亂拍,不了解自己的動作與球彈球的關(guān)系,經(jīng)過學習和訓練,他逐漸理解了其中的關(guān)系,學會了正確的拍球動作。
在這一時期,對孩子的動作、運動訓練很重要,因此,訓練孩子的爬行、滾翻、蹦跳等平衡協(xié)調(diào)能力以及捏橡皮泥、擺積木等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活動有助于孩子的思維發(fā)展。相反,限制孩子的活動,只讓孩子看電視、玩玩具、玩游戲機則會影響孩子的思維發(fā)展。
三到六歲的孩子具體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他們?nèi)鄙倭Ⅲw感和空間感。不信,你拿兩個同等體積但形狀不一的杯子,讓他們挑出誰大誰小,他們肯定答不出。在做計算時,用蘋果來舉例子,就容易理解;用數(shù)字加減,他們就反應不過來了。在這個階段,家長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經(jīng)驗,豐富孩子的詞匯,多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在孩子拆裝玩具或積木時,幫助他們理解平面與立體的關(guān)系,和孩子玩圖片分類和比較游戲,讓孩子從具體中學會歸納和抽象,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經(jīng)常向他們提出各種問題,引導他們?nèi)ビ^察事物和現(xiàn)象等。有些家長和老師片面地、刻板地教孩子多識字、寫字、計算等,對孩子的思維發(fā)展并沒有好
處。
六到十一歲是培養(yǎng)孩子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guān)鍵時期。在這一時期要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思維程序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家長可以問孩子:“有一只大盒子,內(nèi)有三只小盒子,每只小盒子里又有四只小盒子,那么,連大帶小一共有幾只盒子?”有些孩子就不能計算出來,因為他們顧此失彼,不能一步步考慮題目的結(jié)構(gòu),做出正確的計算。另外,家長還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不要給孩子現(xiàn)成的答案。
孩子的思維能力是逐步發(fā)展起來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是在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因此,孩子早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非常重要。如果早期訓練不足,后期還需科學的強化彌補,所以,心理學家認為對那些早期運動不足的孩子要訓練他們的知覺――動作綜合能力,以促進其心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