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孩子為什么內(nèi)向?讓孩子把心里話說出來

發(fā)布時間:2021-04-03 孩子上幼兒園學(xué)什么 幼兒園為什么不放寒暑假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xué)到什么

寶寶個案:洋洋快到5歲了,有點內(nèi)向,在幼兒園也是老師眼中的乖孩子,平時在家話比較多,但最近一年媽媽經(jīng)常出差,洋洋都是由奶奶帶著。奶奶說洋洋不愛說話了,媽媽也注意到洋洋心里有話,但有時不論怎么問,就是不說。媽媽與老師溝通過,老師說洋洋本來在幼兒園就是不愛說話的孩子,最近也沒發(fā)生什么事情。媽媽很苦惱,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心事呢?

心理分析: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孩子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施以必要的關(guān)注。洋洋的情況主要就是因為奶奶缺少與洋洋的交流,只是保證了孩子生活上的需要,沒有或很少考慮孩子的心理需要。而媽媽由于忙于工作也忽略了與他的溝通,他心里渴望與媽媽交流,但又不確定媽媽是否有耐心聽,是否有時間聽,慢慢地,洋洋就不愛說話了。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對于孩子的社會性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行為、態(tài)度、價值觀受家庭的影響很大,孩子與家長的溝通方式直接關(guān)系著家庭氛圍,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內(nèi)容直接關(guān)系著孩子的認知、行為、情感等方面的發(fā)展。親子之間能比較和諧地溝通,就能避免出現(xiàn)一些孩子的情緒問題、行為問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xué)生表現(xiàn)出與家長溝通有障礙,那么從小關(guān)注與孩子的溝通,與孩子平等溝通,養(yǎng)成溝通的習(xí)慣,就會有效避免以后出現(xiàn)在親子間的代溝。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可以有效使用的一些辦法包括:

固定“聊天時間”:家長要養(yǎng)成與孩子聊天的習(xí)慣,可以在每天的睡前,躺在床上,讓孩子說說今天在幼兒園都發(fā)生了什么事,有什么高興事兒,有什么不高興的事兒。孩子的表述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概括歸納過程,同時家長也能從孩子的表述中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都發(fā)生了什么事,對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有所了解,也能保證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對于孩子的心理變化也能通過與孩子每天的聊天有所洞悉。

注重“身體語言”溝通: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可以用身體語言進行,抱一抱,親一下,一個贊賞的眼神都是孩子需要的。美國的人類學(xué)家在研究人與人的溝通時發(fā)現(xiàn),孩子在表達感情時,更偏重使用身體語言。即使有時家長沒有長時間與孩子溝通,也要用身體語言告訴孩子“媽媽是愛你的”,“媽媽在關(guān)注著你”。

保持一顆“傾聽的心”:家長與孩子溝通不良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家長過于主觀,不考慮孩子的想法和需要,也沒有靜下心來去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的想法有時是有他的道理的。家長應(yīng)該用問答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指責、批評。以寬容、鼓勵的心態(tài)來聽一聽孩子的內(nèi)心表白,能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待自己的平等態(tài)度,孩子也就更樂于將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合同范本網(wǎng) wWW.36gh.com)

減少不良溝通方法: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有許多影響溝通的方法,家長由于是溝通過程的主動一方,往往會意識不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如經(jīng)常指責、埋怨孩子,認為孩子做的總是不對的;對待孩子的問題經(jīng)常是啰嗦、打岔,一個問題沒解決,卻想起孩子的一堆“不是”;對待孩子過于理智,凡事都要問個究竟,沒有考慮孩子自己的空間和隱私。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你說話了?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我說話了呢?”現(xiàn)在不少家長都喜歡說這樣一句話。

大多數(shù)的孩子成長到某一個階段,會喜歡和同學(xué)在一起,而對父母的說教感到不耐煩,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同齡的孩子說的話簡單易懂,不會講些大道理;而老師、父母總是喜歡說些指責他們的話,所以無形的壓力一天比一天重,以后也就敬而遠之了!

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不是一件難事。

試著用他們能懂的簡單道理,教他們明辨是非就對了。孩子的理解力有限,我們應(yīng)該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的想法,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告訴他。

一般家長工作都非常忙,而查閱這方面的資料需要大量的時間,那么,下面幾個要領(lǐng)也許有幫助,不妨一試!

(一)以委婉的方式取得認同:

孩子回來,如果有異于平時的舉動,這時,父母可以間接方式詢問,讓孩子說出心事。倘若孩子不肯說,不妨寫便條、書信婉轉(zhuǎn)了解,避免正面沖突、動不動就責備孩子,千萬不要強迫孩子把情況告訴你。等了解情況后,父母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時可以引述過去的經(jīng)驗,或?qū)λf:“我了解你的心情,我以前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當時我是這么解決的……”這樣才能讓孩子認同你的看法、想法。

(二)以同情和理解的態(tài)度接納孩子:

孩子有時會和父母商量,希望父母同意讓他參加某些活動,這是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站在對等的立場,為他解決問題;千萬不要以強制的手段,或斷然拒絕,毫不考慮她的感受。不要想當然地命令他怎么做。要知道:孩子也有自尊心,希望你接納他的看法和想法。

(三)讓孩子明確地知道你的想法:

看到孩子做錯了一件事,或聽到孩子說錯了一句話,父母通常會生氣地斥責。但是,這樣的效果反而不好,會引來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倘若你改變了口氣,對孩子說:“聽著,只要給我三分鐘就可以了?!薄拔抑徽f一分鐘,好嗎?”撤除他的防衛(wèi)線,然后告訴他:“如果你可以不要……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剛剛講的那句話……你不會讓我失望,對不對?”尊重的態(tài)度、和緩的語氣、同等的地位,孩子會感覺到他被期待、被尊重,也會下定決心改正偏差行為。

其實,孩子不是不愿意把心事告訴家長和老師,只是擔心會“惹”來責罵。因為沒有掌握交流方法,家長和和老師往往喪失了很多與孩子們“交心”的好機會。

以上的三種方法,建議家長和老師可以試一試!

家長應(yīng)鼓勵孩子說出心里話


卡其亞的生日在即,媽媽準備為她在家中開一個生日派對,在發(fā)送邀請卡的時候,發(fā)生了這樣的對話:“維娜家的地址是什么?”“我不想邀請她參加。”“怎么會?她是你的好朋友啊?”“不,她不是?”“這樣講不好,如果讓維娜聽見會怎么想。你也不希望她這樣講你,對嗎?“”我不管,我不想請她?!啊比绻沁@樣或許你根本不該開這次派對。可以,不開好了?!?/p>

話雖講到這里,派對還是要開,生日一年一次,孩子們都很喜愛用這種方式慶祝生日,媽媽當然不愿讓女兒的情感受挫傷,但如何挽回呢?媽媽不禁為自己說出去的話煩惱起來。

1、別用成人的眼光“縮小問題”

首先當女兒提出不讓好朋友參加生日派對時,媽媽沒有意識到這里有問題,不是去聽一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過節(jié)兒,而是簡單地說:“她可是你的好朋友???”以此來否定卡其亞的愿望或?qū)S娜的不好感受,這樣就給對話加上了阻力。

當女兒很負氣地說維娜不是她的好朋友時,媽媽還有機會讓女兒說一說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但是媽媽又一次使用了成人的判斷,她或許是這樣想的:小孩子真是很片面很極端,或許她們有一些爭吵,還沒有平靜下來,就這樣“絕情”。她這樣想也就這樣說了出來,但這種想法是否正確呢?

2、鼓勵孩子將心里話說出

客觀地講是很對的,孩子之間今天吵,明天好,還會有什么大事嗎?用不著過問,幾天就過去了。的確如此,但媽媽忽略了一點,就是對孩子來講同好朋友鬧矛盾是非常嚴重的事。她們很可能希望向媽媽抱怨一番,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機會讓她將心里的話講出來,反而對她講“你這樣做不對”,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會認真聽取、考慮你的意見,而是反應(yīng)得十分極端。而孩子的“不講理”又進一步引發(fā)父母的氣惱,變得也像孩子一樣地極端起來。如果我們領(lǐng)會到孩子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就會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對待。

當女兒說出不邀請好朋友來參加派對時,媽媽應(yīng)當意識到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女兒一定是生了很大的氣才會這樣做,而不是依照成人的眼光將問題“縮小”。

育兒經(jīng)驗:如何把話說進孩子心里?


位教育專家曾說,“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在父母和孩子的對話中。”

我們的交流都是通過對話來實現(xiàn)的,但怎么樣才能讓孩子聽話?怎么才能把話說進孩子的心里?說什么樣的話才是最合適的呢?

1.李女士和丈夫離婚之后,脾氣開始變得很壞,這讓上小學(xué)的女兒不知道如何應(yīng)對媽媽。李女士只要情緒不佳就會向女兒抱怨,抱怨她的爸爸不負責任,抱怨她不聽話、不懂事。

女兒變得越來越消極,開始想逃離這個家,想躲避這個世界。

終于有一天,女兒留下了一張紙條,離家出走了。紙條上寫著:“媽媽,我不是您的出氣筒,既然您那么討厭我,為什么還要生我呢?您的話真的讓我很傷心。我走了,別找我,您也找不到我!”

李女士看到紙條,才知道自己那些無意間發(fā)泄情緒的話深深傷害了女兒。但事實上,哪有不愛孩子的母親呢?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像李女士一樣,無意識的說出一些讓孩子無法承受的過激語言,殊不知,這樣不僅會讓孩子產(chǎn)生消極或叛逆心理,還會讓他們更加不聽勸告,不理會父母的教導(dǎo)。

既然如此,何不試試管住自己的嘴巴呢?

首先,要學(xué)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帶情緒的教導(dǎo)孩子。

當父母情緒不佳的時候,不妨轉(zhuǎn)移一下注意力,先去做別的事情,等情緒平復(fù)后,再教導(dǎo)孩子,這樣說起話來才會更加客觀。

其次,學(xué)著做個“啞巴”。

如果父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么不妨學(xué)著做一段時間的“啞巴”。

總之,想要讓孩子聽話,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做一個“惜字如金”的家長。

2.瑩瑩的媽媽和佳佳的媽媽都想知道孩子今天在幼兒園過得怎么樣,玩得怎么樣,于是展開了這樣的對話。

瑩瑩媽媽:“今天在幼兒園都做了什么呢?”

瑩瑩:“沒做什么啊?!?/p>

瑩瑩媽媽:“那都吃了什么???”

瑩瑩:“吃了什么,我都忘了?!?/p>

佳佳媽媽:“寶貝,你回來啦!看你高興的樣子,今天一定玩得很開心吧!”

佳佳:“媽媽,你怎么知道的?我今天跟瑩瑩一起畫畫了,我們畫了一個大大的城堡,還畫了公主和王子,可有意思了!”

佳佳媽媽:“是嘛,聽起來真不錯,我真想欣賞一下呢?”

佳佳:“可是,媽媽,今天我忘帶了,要不明天帶回來給你看吧!”

佳佳媽媽:“好??!對了,寶貝你餓不餓啊,想吃什么?媽媽去給你做!”

佳佳:“中午我們吃的是炒飯,下午是南瓜餅,媽媽,我們晚上吃餃子吧!”

佳佳媽媽:“好啊,沒問題!”

可以看出來,瑩瑩媽媽像是在質(zhì)問孩子,問得很生硬;而佳佳媽媽完全相反,和孩子對話平等態(tài)度,平等對話,成功打開了孩子的話匣子??梢?,想把話說到孩子心里,一定要注意技巧:

A.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只有把自己也變成孩子,有一顆童心,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在對話的時候引起孩子的共鳴。

B.要多和孩子相處

想要孩子聽話,就要多跟孩子接觸,多關(guān)心孩子,這樣才能更加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和內(nèi)在需求。

C.要學(xué)會傾聽

只有父母認真傾聽,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很重視自己的話,那么父母說話的時候,孩子也愿意傾聽

為什么孩子拖拉?


拖拉磨蹭的原因

首先,我們要詳細了解一下造成拖拉的原因有哪些,或許你家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不止一個——

1、父母包辦代替

這個是最常見的原因了,父母幫孩子做的太多,為孩子安排的太過周詳,孩子失去了主觀思考的能力和行動力。

當我們要求孩子“快些做”的時候,他卻并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是不是挺悲哀的?

2、習(xí)慣已養(yǎng)成

孩子小的時候自控力確實會差一些,有些家長就容易監(jiān)督、催促和幫助。慢慢的,孩子的獨立性就會變差,習(xí)慣于依賴父母的督促。

3、沒有承受過結(jié)果

不知道拖拉的后果,或者沒有真的體驗過拖拉后的問題延續(xù),就是沒有觸及到孩子的切身利益,并且,一般到最后家長總還是會給孩子“擦屁股”。孩子肯定意識不到拖拉磨蹭是個問題需要改正。

4、榜樣效應(yīng)

父母自己是否拖拉,對孩子的影響極大,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卻沒有做到時,就別怪孩子了。

5、沒有時間觀念

年齡小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他們普遍缺少對時間的認知,對自己的能力估計也不足,不知道怎樣利用時間。比如,讓孩子做一篇閱讀理解,孩子會覺得需要半小時,但事實上1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抵觸、認知都會影響孩子的時間觀念。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對于拖拉磨蹭,通常問題最多的是8歲左右的孩子,也最讓人鬧心,他們正進入人生第二個叛逆期。

這個時期,孩子正在上小學(xué),獲得了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學(xué)會了更多的文化知識。他們認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對父母的耳提面命很反感,經(jīng)常和父母對著干。

所以,當孩子出現(xiàn)拖拉的情況時,家長應(yīng)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01 就事論事,不展開,不比較

很多媽媽們習(xí)慣“見微知著”、“舉一反三”,比如孩子吃飯磨蹭了,媽媽就不單單會教育孩子吃飯的事,有時還會吧早上起床磨蹭、晚上寫作業(yè)拖拉的事情全部拿出來說一遍……這樣展開問題,一定會讓孩子反感。

所以,當孩子在某一件事上拖拉了,就指出他這一個問題好了,“不需把戰(zhàn)火延伸到其他戰(zhàn)場”。

孩子需要被肯定,被夸獎,不喜歡被比較,尤其是別人家的孩子?!澳憧茨荴XX,人家一放學(xué)就把作業(yè)寫完了……”這類的話家長就別說了。

可以公平的討論,指出問題,制定方案,把孩子當成成年人來對待,給予孩子一定的信任、空間,也要給自己一個信念,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完成。

02 需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試著讓孩子自己承擔一定結(jié)果,不要盲目幫孩子決定。尊重你們討論后制定的方案,嚴格執(zhí)行,溫柔而堅定。

溫柔——不管孩子犯了怎樣的錯誤,當然,你可能會生氣,但請盡量不帶有情緒,和孩子平靜的闡述事實就好了,畢竟誰也不愿意挨罵。

堅定——嚴格執(zhí)行計劃,不能因為各種原因而改變,說好的獎勵與懲罰也一并實行。

習(xí)慣培養(yǎng)是個艱難的戰(zhàn)役,在建立的過程中,家長要善于使用夸獎,這是比怒吼、懲罰更要實用的“武器”。那我們“夸獎”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為了讓孩子能夠保留好的行為,形成習(xí)慣,對于這一點,千萬別吝嗇。

需要注意的是,夸獎不能太過于形式,一定要指出孩子做的哪件事比較好、為什么好、如果接著做會有什么樣更好的事情發(fā)生……

03 時間概念

時間是個抽象的概念,一般要等到三四年級的孩子才能有相對正確的認知,在這之前能,我們就要想辦法讓孩子了解時間的概念——用具體內(nèi)容和事物去表示代替抽象的時間讓孩子直觀了解到時間的多少。

比如:

一分鐘 = 尿個泡的時間

刷個牙 = 一首歌的時間

洗個澡 = 一集動畫片的時間

除此以外,還可以買一些例如沙漏、計時器等輔助計時道具,用倒計時和輪次來加強時間與次數(shù)的概念。

幫助孩子加深對時間的認識就一定別說“就一會兒”“一下下”“快一點”這類模糊時間的詞語。

最后,想要強調(diào)的一點是,想要孩子擺脫磨蹭,不斷催促一點幫助都沒有。

快點吧、這個吧、那個吧……如果家長總是不斷地進行著信息重復(fù),就成了無效信息,左耳進右耳出。孩子只會越催越磨蹭。

所以,當孩子拖拉磨蹭時,該怎么做告訴他一次就好,最多再解釋一遍,說清楚的事情,還是做不好的話,那就讓他自己承擔后果吧。

寒假,如何把孩子從手機里拉出來?


晚上10點,小峰屋里的燈還亮著,媽媽悄悄打開他的房門,準備把牛奶端給他,聽見開門聲,小峰迅速把手機塞在作業(yè)本下,可這哪逃得過媽媽的眼睛。媽媽覺得一股無名之火蹭一下上來了。

“又玩手機,每次因為玩手機耽誤寫作業(yè),說你多少次了,再這樣我把你手機沒收了。”

小峰紅著臉:“好了好了,我查個資料,又沒干別的?!?/p>

“真的嗎?給我看看。”媽媽奪過手機,不出所料,手機上播放著游戲音樂,還有游戲的視頻。

媽媽更生氣了:“每天陪著你熬夜,擔心你累著了,餓著了,你倒好,天天迷著玩手機不說,還學(xué)會撒謊了。”

小峰也有點急了:“在學(xué)校憋了一天了,回到家還不能放松一會,活著有什么意思。”說著把手機往桌上一扔,轉(zhuǎn)身去客廳了。

望著孩子的背影,小峰媽媽困惑了。自從孩子上了初中,給他配了智能手機,感覺他在家的時候一直在捧著手機,不是在聽音樂,就是在看游戲,要么就是找同學(xué)聊天,家長又逼不得、說不得、更打不得,可怎么辦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看一下手機到底有什么魔力,讓孩子們?nèi)绱藨賾俨簧幔?/p>

孩子從手機里獲得了什么?

1.暫時的輕松

在學(xué)校,老師張口閉口談學(xué)習(xí),在家里,家長催著努力、盯著成績,孩子身上背負了太多希望,也承受著巨大的負擔。

他們也會累,這個時候,玩手機為他們提供了暫時的庇護所,可以讓他們獲得短暫的輕松。

尤其是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在虛擬世界里,他們可以盡情傾訴而無所顧忌,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2.及時的反饋

有些孩子沉溺于手機游戲,是因為他們在急需要外界肯定的青春期,卻無法從現(xiàn)實中獲得回應(yīng),做得好做的壞,家長沒有及時給出反饋。

手機游戲不同,每贏一步,都會有相應(yīng)的獎勵,玩得熟練,就可以過關(guān)斬將、暢通無阻,這種滿足感和獲得感是孩子在現(xiàn)實中無法獲得的。

因此,即便是家長三令五申、恨不得為了游戲斷絕親子關(guān)系,孩子依然無法斬斷對手機游戲的愛。

3.內(nèi)心的激情

很多孩子在家長的安排和干涉下按部就班地生活,到了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覺醒,想要自己做決定,但家長干涉的欲望未消,孩子被牽絆著艱難前行,壓抑感如影隨形。

一旦他們接觸到新鮮自由的網(wǎng)絡(luò)世界,一定頓覺神清氣爽。

在手機里,他們可以扎堆追捧自己的偶像,為之如癡如狂、肆意揮灑,他們可以談?wù)撈綍r家長不允許他們涉足的話題,無拘無束;他們還可以在游戲的世界里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豪氣沖天。

這許多樂趣,怎不令人流連忘返、樂此不疲。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沉迷手機,對外面的世界興趣減弱,那家長就要反省,是不是一些對孩子來說至關(guān)重要的東西,我們家長沒有給予他。

如何讓孩子少玩手機?

了解了孩子玩游戲的內(nèi)在動機,我們家長是不是覺得更加理解孩子了呢?如果你和小峰媽媽一樣遇到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學(xué)習(xí)哥建議你可以這樣做。

1.理解和接納。

前幾天幫主被一則新聞逗樂,新聞里大體講的是一位父親因為看不慣女兒往網(wǎng)絡(luò)上上傳奇裝異服的自拍照,也模仿女兒的穿戴姿勢,用同樣的角度拍照上傳,結(jié)果,效果十分喜人。

這可以給我們家長一個啟示,對于我們看不慣的東西,也許深入了解其中的趣味和吸引力,會獲得不錯的效果。

比如,孩子喜歡聽手機里的音樂,那我們就跟著一起聽一聽,說不定你同樣會愛上他愛的音樂,這時候一起聊聊歌星和音樂,聽孩子講一講你不知道的歌星的奮斗史、音樂背后感人的故事:

一是可以跟孩子交流感情,二是滿足了孩子的傾訴欲,讓孩子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豈不是其樂融融、兩全其美。

對你不太了解的又無傷大雅的事物,家長不妨保持寬容和接納的態(tài)度,這會讓孩子產(chǎn)生被理解、被尊重之感,拆除了兩代人之間的圍墻,你的建議和規(guī)矩孩子便更能聽到心里。

2.共同制定規(guī)則

告訴孩子,你理解他玩手機的需求,但因為他這個階段學(xué)習(xí)是不能放松的,所以對于玩手機的時間和限制,一家人一起制定一個共同遵守的規(guī)則,注意,規(guī)矩不是單方面限制孩子的,而是需要全家共同遵守。

孩子使用手機規(guī)矩可以包括:

手機的作用是,跟家人保持聯(lián)系,所以,上課必須關(guān)機,晚上11點之后必須關(guān)機。

在家可以用手機聽歌玩游戲,但有時間限制,在游戲時間,家人一起分享好音樂好游戲,而在作業(yè)時間,手機絕對不能再用。

遠離色情暴力內(nèi)容,這是最低原則,同時也不能在網(wǎng)絡(luò)上放縱自己,罵人、說臟話,傳播謠言等。

3.指引孩子有“路”可走。

最重要的是要引導(dǎo)孩子走上一條可行之路,能讓他們把心愿投之于實踐、付之于行動,從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成就感,這樣,孩子才能更有方向感,才不會再沉迷于虛幻。

具體做法可以是培養(yǎng)孩子一些書法、樂器等方面的興趣:可以是跟孩子一起運動、一起閱讀;還可以鼓勵孩子多和他人交往,增加孩子投入生活的樂趣;等等。

如果你也遇到了假期里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不妨試試上面這些方法,效果也許會讓你意想不到哦。

孩子為什么做事不專心


寶寶做事不專心,這本書看倆頁,那本書看倆頁,結(jié)果哪本書都沒看完。還有吃飯的時候也是,吃一口,玩一會。穿個襪子吧一只就要穿半年。艾瑪!稍微耐心不足的大人直接急Cry。寶寶做事不專心到底怎么破?現(xiàn)在喵姐就來說一說。

1 你要排除寶寶身邊的一切干擾因素

如果寶寶看書的時候,旁邊開著的電視一直吵啊吵;選擇太多,好看的繪本一下子扔給他10本+,寶寶能專心那才叫奇怪。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寶寶做事的時候爹媽爺奶總是不知不覺的干擾寶寶。比如寶寶剛專心看了一頁書奶奶就讓寶寶喝水,第二頁還沒看完又讓寶寶吃水果。親人們,寶寶一分鐘兩分鐘不吃不喝肯定沒事 ,但是因為你們的干擾讓寶寶形成了不專心的習(xí)慣,就不要一直怪人家啊ok?

2 不要事事包辦,讓寶寶自己做事

平時事事包辦,什么都替寶寶做好,寶寶根本沒什么動手機會。當寶寶真正動手操作起來時,才發(fā)現(xiàn)一個玩具竟然如此難搞!這樣啊,一旦玩不好就會著急,當然就不會有耐心玩下去了。所以,平時一定要多給寶寶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寶寶大膽去嘗試。

3 爹媽在寶寶面前要樹立榜樣,有責任和擔當

如果爹媽平時說話做事都特別著急,毫無耐心,肯定會對寶寶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不管你是想快點完成工作也好,快點做完家務(wù)也好,你的急切心情都會給寶寶樹立不好的榜樣。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寶寶越來越?jīng)]有耐心也很正常啊。所以,爹媽應(yīng)該為寶寶樹立一個做事專心,不急不躁的光輝形象。

4 不要動不動就給寶寶貼標簽

話說中國爹媽喜歡給寶寶貼標簽,真是堪比交通協(xié)管貼罰單啊!爹媽一旦著急起來,在很多時候就會出現(xiàn)不耐煩的語氣。你怎么這么不專心啊,你怎么這么不認真啊。話一出口,這標貼就算貼上了。被數(shù)落的寶寶只會更加否定自己,還會讓親子關(guān)系惡化。

5 多和寶寶玩專注游戲

帶寶寶玩一些專注游戲。比如拼圖,可以從4塊拼起,慢慢增加拼圖的片數(shù)??磿?,畫畫,走簡單的小迷宮等游戲,也都能培養(yǎng)寶寶的專注力。如果寶寶做到了一定要鼓勵寶寶。寶寶得到了表揚,感受到了成就感,慢慢的,他專注的時間就會越來越長。

為什么一定要讓孩子做家務(wù)


讓孩子從小練習(xí)做家務(wù),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而是對孩子未來的期許和培養(yǎng),是家長對孩子負責的表現(xiàn)。

一次,我去一位朋友那里辦事。下午的時候,朋友接到她7歲兒子打來的電話。兒子在電話里跟媽媽說,他已經(jīng)把米飯燜上了,正在炒菜呢,發(fā)現(xiàn)冰箱里沒有西紅柿了。當朋友把這些內(nèi)容告訴我時,我吃驚不小。一個7歲的小男孩,怎么懂得在媽媽沒有回家的時候主動去做飯?問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說兒子上小學(xué)后,她做飯的時候會把兒子叫到廚房,告訴兒子哪些菜怎么做,有時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會打電話讓兒子去做她教過兒子的那些菜,讓兒子做好了等媽媽回來吃。慢慢地習(xí)慣了,兒子回家看媽媽不在,就會自己張羅著做飯吃。

這位朋友還告訴我,她的兒子不僅能自己做飯,在媽媽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還會照顧媽媽。一次她說有點頭疼,在沙發(fā)上躺著,兒子就給她倒了一杯水,并給她身上蓋了床毯子,自己才去寫作業(yè)了。這位朋友是做家庭教育工作的,她說沒有別的訣竅,只要讓孩子去做,孩子就愿意去做而且能很快學(xué)會做。至于孝順,她說你只要告訴孩子說你不舒服,孩子自然就會照顧你。也就是說,要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覺得可以為媽媽做一些事情,以此來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責任心。

還有一位朋友的女兒,總是把自己的鞋子弄得很臟,刷洗起來很費勁。朋友就讓女兒自己洗了一次鞋子。朋友跟我分享,她女兒一邊洗一邊嘟囔說,沒想到鞋子這么難洗。后來,她女兒穿鞋就十分注意,不再像過去那樣把鞋弄得很臟了。讓孩子從小練習(xí)做家務(wù),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父母們也不要往這個方面去想,讓孩子做家務(wù),是我們對孩子從身體到心靈的一系列培養(yǎng),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有相當大的幫助。

1、幫助孩子練習(xí)動作技能。心靈手巧的孩子大多會一些家務(wù)或者手工活,不同的家務(wù)可以鍛煉到不同的部位,疊衣服可練習(xí)到小肌肉,擦地板則可以鍛煉到大肌肉。2、讓孩子練習(xí)分類歸納。分類和收納的意識,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學(xué)習(x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物品需要分類歸納才能理清,學(xué)習(xí)知識也要分類歸納才能融會貫通。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分類歸納的好習(xí)慣,無論是生活、學(xué)習(xí),還是工作中,都能讓他一生受益。3、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先從和自己相關(guān)的事情做起,再擴展到其他家人,從小學(xué)著為家中盡一份心力,便可培養(yǎng)出家庭責任感。孩子會更愛家,珍惜家人的勞動成果,懂得承擔。

4、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在做家務(wù)的過程中,孩子還能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雖然年紀還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練習(xí)的過程中,孩子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并從中獲得自信。5、培養(yǎng)孩子學(xué)習(xí)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剛開始學(xué)習(xí)做家務(wù),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但是媽媽不需要著急,在練習(xí)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媽媽的做法,媽媽也可一步一步地進行示范講解,讓孩子通過模仿媽媽的動作來完成家務(wù),這樣能讓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xué)習(xí)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什么越乖的孩子,長大越讓人操心?


小編說:作為家長我們總在有意無意用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修剪著孩子的成長軌道,孩子順道而行,順勢而長,這樣家長最省心,孩子最輕松。而毛豆媽卻從另一個側(cè)面告訴我們:培養(yǎng)“乖孩子”可能會事與愿違,角度獨特值得借鑒。

“乖”會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我很清楚的記得,我小的時候,奶奶帶我出去玩。路過路邊的糖果攤,奶奶指著說:“想要嗎?”

我搖搖頭說,“不想要?!?/p>

奶奶滿意了,說:“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p>

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贊譽。我從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長大以后,我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心理咨詢師告訴我,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愿、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dǎo),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nèi)心壓抑十分痛苦。

我還是經(jīng)??吹介L輩對孩子說:“再淘氣我就不喜歡你了?!被蚴恰霸龠@樣做我就不愛你了。”孩子眨巴著眼睛,馬上安靜下來,以證明奶奶還愛著自己。每次看到我都心里一酸,仿佛看到幼年的自己。為了博得看護人的喜愛,情愿壓抑自己真實的天性,這種偽裝起來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偏偏這樣的要挾,還不停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乖”孩子不懂得表達真實情緒

曾經(jīng)有一位媽媽向我后臺留言:我的孩子平時很乖,入幼兒園時非常順利,不哭不鬧,但是一兩周后卻出現(xiàn)了愛打人、半夜哭醒的問題。為什么?

我直截了當?shù)恼f:“與其說你的孩子聽話乖巧,不如說你的孩子沒有安全感。正常情緒下的孩子,沒人愿意去幼兒園。因為3歲的孩子還不明白為什么去幼兒園,以為去幼兒園就是見不到爸爸媽媽了。如果孩子不哭不鬧,說明她覺得要做一個你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鬧。她知道不哭鬧才會讓你們更喜歡她。換句話說,她在壓抑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想法??墒牵⒆拥母惺苤荒芡ㄟ^其他的方式宣泄出來。她上幼兒園以后愛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內(nèi)心的宣泄。

每次聽到看到有家長說“愛哭不是乖孩子”或者“男孩子不能隨便哭”一類的話,我就氣不打一處來。因為只有知道自己的情緒能夠被父母接納的孩子才會順利的哭。孩子能夠在你面前哭,說明他對你有足夠的安全感,知道你會對他的情緒照單全收,全盤接納。這種無條件的愛和養(yǎng)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chǔ)。

合格的父母,絕不會以“乖”之名來要求孩子!

越“乖”的孩子,獨立能力越差

為什么小時候“乖”的孩子可能學(xué)業(yè)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卻是那些小時候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因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強,自主性越差?!肮浴焙⒆由砩嫌屑议L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我們走在一條可以復(fù)制黏貼的道路,過著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理想生活,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做一個從不提問的“乖”學(xué)生、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婆婆包辦的“媽寶男”。從這個角度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毛豆也是個很調(diào)皮的孩子,上躥下跳上房揭瓦,但我會合理表達我的不滿,從不以“再這樣就不喜歡你了!”為要挾條件。因為我們并不因為毛豆“乖”才愛他。我們愛的是那個原原本本的他。同理,我愿他做出人生選擇是因為自己的真實喜好,而不是犧牲自己的感受去討好別人。我會支持毛豆的決定并提醒他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而不是“你就做一個乖孩子,按照我給你指點的人生活下去?!?/p>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后于時代

我們大學(xué)畢業(yè)的時候,父母期望我們“考公務(wù)員,拿鐵飯碗”或者“進石油天然氣等壟斷行業(yè)”。然而,十多年過去了,做了公務(wù)員的人,忍受著低效的官僚體制;去了石油燃氣的同學(xué),經(jīng)歷著油氣的蕭條與裁員。只有那些去中關(guān)村擺地攤、折騰電子商務(wù)公司、當時讓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的孩子,如今占人先機,成了時代的弄潮兒。

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乖”真不是個褒義詞。

最本質(zhì)的一點:這個時代是“后喻時代”:時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輩要向后輩學(xué)習(xí),而不是我們向父輩聽話。只可惜,能認清自己視野局限的父輩并不多,大多數(shù)還認為下一代應(yīng)該“乖”一點,走一條穩(wěn)穩(wěn)妥妥的路——越穩(wěn)妥的職業(yè),越以犧牲創(chuàng)新能力為代價。這個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哪有鐵飯碗?待別人都功成名就的時候,那些聽父輩指路的“乖”孩子,才發(fā)現(xiàn)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變職業(yè)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適應(yīng)社會。

當硅谷的大街小巷已經(jīng)充斥著無人駕駛汽車,當googleX實驗室進行著震撼世界的100個創(chuàng)意時,中國父母的“乖”,卻意味著用前人井底觀天的人生經(jīng)驗,去指路后一代不可測、未可知的人生。培養(yǎng)孩子的目標有千千萬,最壞的那個就是“乖”小孩!

接受了自己的成長教訓(xùn)的我,終于讓毛豆做了一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健康自由的孩子。這天吃過晚飯,毛豆拿著一個堆砌的很奇怪的小車來給我看,本是車窗卻堆到了尾巴上,車頭卻倒裝在車身,姥姥一看就皺起了眉頭,“車哪有長這樣的。來,姥姥幫你按畫冊上的砌好?!泵共挪豢下犜?,繼續(xù)往車身上堆砌大人無法理解的功能零件。

我笑了。這車堆疊的算不上巧,毛豆也絕對不乖,可這輛看起來丑陋的小車,在這個創(chuàng)新以指數(shù)級變化的時代,就像googleX實驗室的創(chuàng)新構(gòu)想,一定能通往我們這一代人無法理解的未來。

孩子,你可以做生氣的小孩、真實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唯獨,不要做一個乖小孩!

相關(guān)推薦

  • 盡量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導(dǎo)讀:從孩于的角度說,有人傾聽自己,關(guān)注自己,那是最大的安慰。任何一個孩子,都有這種心理需要:可我們有些家長,似乎不太懂得孩子的這種心理需要,孩子一說什么,不是漠不關(guān)心.就是加以嘲笑,如此孩子怎么會不...
    2021-09-15 閱讀全文
  • 為什么“害怕”:讓孩子患病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危險、真實和想象,也許長大后他們都會淡忘這些經(jīng)歷。但是盡管大多數(shù)孩提時的害怕都是正常和暫時的,最終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研究仍然表明,由害怕導(dǎo)致的焦慮癥,是最常見的兒科精神疾病之一。...
    2021-12-22 閱讀全文
  • 看(讓孩子把話說完)有感 兒子上網(wǎng)學(xué)習(xí)不好,成績落下。女兒什么都要品牌。給哪個家長都會生氣。孩子的心里雖說我們當父母的最知道,但我們做父母的往往以嚴教欺壓孩子的心里。跟本不等孩子說完火早發(fā)出來了。當我看到(讓孩子把話說完)這書...
    2020-10-12 閱讀全文
  •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你說話了?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我說話了呢?”現(xiàn)在不少家長都喜歡說這樣一句話。 大多數(shù)的孩子成長到某一個階段,會喜歡和同學(xué)在一起,而對父母的說教感到不耐煩,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同齡的孩子說的話簡單...
    2021-12-07 閱讀全文
  • 家長應(yīng)鼓勵孩子說出心里話 卡其亞的生日在即,媽媽準備為她在家中開一個生日派對,在發(fā)送邀請卡的時候,發(fā)生了這樣的對話:“維娜家的地址是什么?”“我不想邀請她參加?!薄霸趺磿??她是你的好朋友???”“不,她不是?”“這樣講不好,如果...
    2021-12-21 閱讀全文

導(dǎo)讀:從孩于的角度說,有人傾聽自己,關(guān)注自己,那是最大的安慰。任何一個孩子,都有這種心理需要:可我們有些家長,似乎不太懂得孩子的這種心理需要,孩子一說什么,不是漠不關(guān)心.就是加以嘲笑,如此孩子怎么會不...

2021-09-15 閱讀全文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危險、真實和想象,也許長大后他們都會淡忘這些經(jīng)歷。但是盡管大多數(shù)孩提時的害怕都是正常和暫時的,最終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研究仍然表明,由害怕導(dǎo)致的焦慮癥,是最常見的兒科精神疾病之一。...

2021-12-22 閱讀全文

兒子上網(wǎng)學(xué)習(xí)不好,成績落下。女兒什么都要品牌。給哪個家長都會生氣。孩子的心里雖說我們當父母的最知道,但我們做父母的往往以嚴教欺壓孩子的心里。跟本不等孩子說完火早發(fā)出來了。當我看到(讓孩子把話說完)這書...

2020-10-12 閱讀全文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我說話了呢?”現(xiàn)在不少家長都喜歡說這樣一句話。 大多數(shù)的孩子成長到某一個階段,會喜歡和同學(xué)在一起,而對父母的說教感到不耐煩,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同齡的孩子說的話簡單...

2021-12-07 閱讀全文

卡其亞的生日在即,媽媽準備為她在家中開一個生日派對,在發(fā)送邀請卡的時候,發(fā)生了這樣的對話:“維娜家的地址是什么?”“我不想邀請她參加。”“怎么會?她是你的好朋友啊?”“不,她不是?”“這樣講不好,如果...

2021-12-2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