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那些依然做著“名校夢”的家長們
發(fā)布時間:2021-02-22 幼兒園彩色的夢說課稿 幼兒園說課稿我的夢 幼兒園綠色的夢說課稿一、這個“優(yōu)生”打了誰的耳光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隱去了學校和當事人的真名。兩年前,某知名老牌重點中學在高考中“再創(chuàng)輝煌”,標志之一便是有一個學生考上了清華大學。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輝煌的背后有著殘酷的生源大戰(zhàn)——所有“名?!钡母呱龑W率背后都必然有著“高度密集”甚至“高度壟斷”的優(yōu)秀生源。這所學校也不例外。當初高中招生時,學校便通過種種手段“重金收購”中考尖子生,承諾“如果報考我們學校,高中階段的所有費用全免,還給生活補貼”云云。果然,三年后學校精心選拔的“好苗”結(jié)出了“碩果”。好久沒出現(xiàn)考上清華的學生了,學校以他為無比的驕傲和無上的榮光,通過媒體大肆炒作“素質(zhì)教育碩果累累”,自然是一番熱鬧景象。
讓我感到吃驚的是,學校給了這個考上清華的學生以七萬元的獎勵——這也是當初招生時的承諾。許多人和我一樣感到不解:為什么要給這孩子七萬元獎金呢?校長的回答是:“為了激勵更多的學生沖刺清華北大!”我笑了,考清華考北大是需要智商的,有的孩子你就是給他七十萬也沒用。希望通過金錢讓更多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這真是一個喜劇!
但其實這事到了后來是個悲劇。八月份,這所重點中學的高三學生提前到校上課了。學校打算請那考上清華的“優(yōu)生”回母校給學弟學妹們講講學習方法之類,便通過班主任給他打電話。那位“優(yōu)生”聽了班主任的話,第一句話是只有三個字的疑問句:“多少錢?”班主任一下子就懵了,她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學生會這樣說這樣問。于是便在電話里給她的這位“優(yōu)生”講“學校培養(yǎng)你不容易”“要懂得感恩”之類的話。該“優(yōu)生”又反問了一句:“我考上清華關(guān)學校什么事?”
班主任頓時像挨了一耳光。可以想象,這個“優(yōu)生”在三年高中生活中,受到過班主任怎樣全方位的“傾斜”?清華的苗子將是學校的榮譽,或者說叫“面子”??!為了“確?!彼軌蚩忌锨迦A,學習上的細心輔導,生活上的精心照料,無微不至,不一而足。現(xiàn)在,現(xiàn)在這“優(yōu)生”突然翻臉了,班主任老師怎么能夠不錐心地痛呢?
這一耳光更是打在了學校的臉上。這學生說:“我考上清華關(guān)學校什么事?”某種意義上看,他說的是對的。作為中考尖子生,學習基礎(chǔ)那么好,更重要的是天賦那么高,到哪里不是一樣的考清華?當初本來就是學?;ㄥX買來的“優(yōu)生”,學校的行為已經(jīng)明白無誤地告訴他,一切都是可以用錢搞定的!現(xiàn)在他同樣用錢給學校說事兒,這不是很“正常”的一筆交易嗎?這就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是浮躁而功利的學校教育結(jié)下的惡果。學校挨這一記耳光,一點都不冤枉。
二、越來越畸形的中國基礎(chǔ)教育。
其實,這一記耳光打的是日益浮躁功利,因而越來越畸形的中國基礎(chǔ)教育。現(xiàn)在,中國教育叫得最響亮的口號是“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但在有些地方這不過是口號而已,是寫在墻上美化校園的,或烘托校園“文化氛圍”的;而實際上,是“以分為本”,不是一切為了學生,而是一切為了“升學”!是“一切為了升學率,為了一切升學率,為了升學率的一切”!為了這個升學率,生源大戰(zhàn)血肉橫飛;為了這個升學率,逼著成績差的學生“自愿轉(zhuǎn)學”;為了這個升學率,不惜重金挖外校的優(yōu)生……學校不擇手段,教師尊嚴掃地,教育喪失良知!
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我鄙視這樣的名?!?,剖析過一些所謂“名?!闭Q生的“規(guī)律”——
其實,名校誕生的“潛規(guī)則”已經(jīng)是公開的秘密了。有的新建學校之所以一夜成名,大致是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建校之初,不擇手段四處挖優(yōu)秀生源——包括重金“收購”優(yōu)質(zhì)生源,然后以“淚水加汗水”的野蠻方式大搞“應試教育”;到了畢業(yè)年級,學校又以各種方式“分流”,強迫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自愿轉(zhuǎn)學”——用比較“學術(shù)”的說法,叫“去分母”;升學考試的時候,又巧妙地作弊……于是,第一屆畢業(yè)生“一炮走紅”,學校名聲大振;然后學校通過媒體大肆炒作,宣稱如何“遵循教育規(guī)律”,如何“以人為本”,如何“素質(zhì)教育”,還歸納出一些“數(shù)字化”的經(jīng)驗,比如“突出”一個什么什么呀,狠抓“兩個”什么什么呀,“落實”三個什么什么呀……第二年招生的時候,學校大門前自然人頭攢動,家長們帶著孩子打破腦袋往里面擠,學校便百里挑一地擇優(yōu)錄取(高額學費當然一分不少),這樣,學校便步入“良性循環(huán)”,于是,“名?!闭Q生了!
如果你給這樣的校長談什么陶行知的“真教育”和蘇霍姆林斯基的“人學”,他會笑你“太天真”和“過于理想化”,在這些校長看來,只有狠抓死揪,才是教育;升學率就是學校的一切!學校就是靠這成名的。為了這,可以不擇手段地收購優(yōu)生,攆走差生。當然,這些話,他絕不可能對著記者的攝像機說的。
我這里說的是新建學?!把杆佘f紅”的絕招,其實老牌名?!霸賱?chuàng)輝煌”也大多是這個套路。
無論新校老校,在如此“打造品牌”時忽略了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想過教育的首要功能:教會學生做人!
我多次說過,天才到哪里都是天才,無論是中國的錢學森、莫言,還是外國的愛因斯坦、霍金,他們超常的天賦,與學校教育關(guān)系實在不大。同樣,對那些智商高的孩子來說,他們在學習上出類拔萃,與學校教育關(guān)系也實在不大,而與其父母的遺傳基因倒是有著必然的關(guān)系。那么,對這樣的孩子,教師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了嗎?當然不是,教師對于天才孩子的意義,在于人生導航,教會做人——善良,正直,勤奮。而恰恰在這一點上,我們目前許多學校出現(xiàn)了問題。
三、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我曾經(jīng)在一所重點中學的教室里,看到這樣的勵志口號:“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真是令人恐怖。對于一個高三的學生來說,這被“干掉”的“千人”是誰呢?不就是自己的同學和同齡人嗎?什么時候,教育成了手足之間的互相屠殺?以這樣一種殺氣騰騰的“斗志”沖刺高考,就算是考上了大學,他還是一個有健全人格的人嗎?藥家鑫不是考上了大學嗎?還是搞藝術(shù)的,后來卻成了殺人犯;林森浩不是考上了大學嗎?還是復旦的高材生,后來也成了殺人犯。他們在“干掉千人”之后,把自己也“干掉”了。
當然,成為殺人犯的大學生畢竟是極個別,但自私、冷漠、缺乏公德心,沒有責任感的年輕人卻絕非個別。幾年前,錢理群教授在為已故馬小平老師的《人文素養(yǎng)讀本》一書的序言中這樣寫道——
我曾經(jīng)從北大這樣的重點大學的教育,反觀為北大輸送人才的重點中學教育,有一個讓我出一身冷汗的發(fā)現(xiàn):我們正在培養(yǎng)“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所謂‘絕對’,是指一己的利益成為他們一切言行的唯一驅(qū)動力,為他人、社會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種‘投資’;所謂‘精致’,是指他們有很高的智商、教養(yǎng),所做的一切在表面上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同時,他們又驚人的‘世故老成’,經(jīng)常作出‘忠誠’的姿態(tài),很懂得配合,表演,最善于利用體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獲取自己的利益,成為既得利益集團的成員,因此,他們要成為接班人,也是順理成章的”。
特別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他們講起“人文精神”也是頭頭是道,但這對他們來說,不過是炫耀的知識,而正如本書里的一篇文章所說,“人文知識不是人文素質(zhì)”,必須讓知識“滲透到他的生活與行為,才能稱之為素養(yǎng)”。
此刻,讀著錢理群先生這兩段文字,我心里想著的便是芮成鋼。而我們目前不少中學的教育,正源源不斷地培養(yǎng)著一個又一個“芮成鋼”。本文開頭說的那個與母校討價還價問“多少錢”的尖子生,本質(zhì)上也是“芮成鋼”,只不過他把話說得太之輩直白,還不夠“精致”而已。[活動范文吧 WWW.F236.com]
可以想象,這樣的學生將來的人生會是怎樣的?他們對社會的危害又將是怎樣的?他或許會越來越“成熟”“圓潤”,他會越來越有“淵博的學識”與“優(yōu)雅的談吐”,越來越有“過人的智慧”與“非凡的能力”,并因此春風得意于一時,但因為從受教育之初,自己的“人”字就從來沒寫正過,自私與冷酷已經(jīng)深入骨髓融入血液,其最后的人生結(jié)局,很可能是馬加爵,或芮成鋼,或周永康。
中小學教育究竟是以培養(yǎng)“杰出人才”為首要任務,還是以培養(yǎng)“真正的人”為根本目標?且讓我們聽聽蘇霍姆林斯基五十年前的忠告——請記住,遠不是你所有的學生都會成為工程師、醫(yī)生、科學家和藝術(shù)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為父親和母親、丈夫和妻子。假如學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項教育任務的話,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丈夫、妻子、母親、父親,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養(yǎng)未來的工程師或醫(yī)生。
當那位“優(yōu)生”問母?!岸嗌馘X”時,中國功利主義的教育便挨了一記響亮的耳光。但這一耳光所產(chǎn)生的痛苦卻要整個社會來承受。要改變這種積重難返的局面,當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最起碼,讓我們從改變?nèi)瞬庞^開始吧——這當然是一個說了很多年因而已經(jīng)顯得蒼白的話題了。但即使是蒼白,我們還是要說,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越來越畸形的教育所培養(yǎng)的“人才”,已經(jīng)不是增加而是降低了中華民族的世界競爭力,這再次讓“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育兒心得:學著做家長
育兒心得:學著做家長
我的孩子是大三班的小杰,他今年6歲,已經(jīng)是活潑的一個小男子漢了。小杰5歲半時才接到我們身邊,之前一直由他外婆帶。接過來之前我一直有些忐忑不安,不停的思考關(guān)于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這大半年的相處中,有時也會因為遇到育兒困惑而苦惱,但是我會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斷的改進我的育兒方法。以下是我這段時間和兒子相處時的一些心得,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一、注意與孩子的溝通。
小杰剛接回來時有事不太愿意與我們分享,為了讓他愿意和我們交流,我每天在接他回來的路上都會問他:“今天在學校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今天認識了幾個朋友啊?今天都玩了什么啊?”剛開始他就只會說:“不知道”。我就會說:“那你明天多注意注意看,明天問問你同桌叫什么名字?”經(jīng)過幾次過后,現(xiàn)在他每次在路上都會主動跟我說在學校里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認識了幾個新朋友,分別叫什么名字?在學校也比以前活潑。還有每次他犯了錯,我都會讓他坐在陽臺的小凳子上反思一會,然后再去和他談談讓他認識到自己錯在什么地方,讓他真心的承認自己的錯誤并在以后盡量少犯同樣的錯誤?,F(xiàn)在有時我生氣不理他,他都會跑過來跟我說:“媽媽,我倆談一談?!?/p>
二、給孩子自己動手做事,讓他獨立自主。
因為之前一直由外公外婆帶,所以他的動手能力很差,所以我很注意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常常告訴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晨起床,他自已刷牙、穿鞋襪、穿衣服褲子。我在做家務的同時還會適當讓他幫忙分擔家務,如幫忙擦桌子、倒垃圾和拖地。若是買他的相關(guān)用品,如衣服鞋子等,我們都會征求他的意見,看他是否喜歡,讓他自己選擇決定?,F(xiàn)在每個星期天我都會給他提建議,上午他可以做什么,下午他可以做什么,晚上可以做什么,幫助他安排一天的時間。我相信堅持一段時間后,慢慢地他自己也可以學著安排好自己的一天。
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杰有愛賴床的習慣,經(jīng)常早上醒了賴在床上還在玩一會或睡一會,所以早上我都要叫很多遍才會起床。為了改掉他這個毛病,我從這個學期開始跟他說:“從明天開始我們早上7點20分超床,晚上10點睡覺,早上我只叫你一次,如果睡過了就自己跟老師解釋為什么上學遲到?!钡谝惶靾?zhí)行就遲到了,哭著去學校了。第二天叫一遍就馬上起來穿衣服了。第三天又不愿意了,在床上磨了好一會兒才起來,結(jié)果又遲了。但我一直堅持著,雖然有時候他還會犯,但相信時間長了,他這個壞毛病一定能改掉。
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因為我每天要5點才下班,所以只能讓他爺爺、奶奶去接他,在些期間他都在他爺爺家看電視或玩玩具。我下班以后來接他回來,提前跟說好了,因為之前在爺爺家已經(jīng)玩過了,所以回家以后吃了飯就開始學習。每天大概6點半開始,8點左右結(jié)束。才開始他很抗拒,現(xiàn)在吃完飯他就會主動去寫字。他對字比較感興趣,每天我都會教他先復習昨天學的字,再學習新的字。拼音也學了一段時間了,有些簡單的拼音,我會在學新字時讓他先嘗試著去讀,當他讀正確后及時表揚,增加了他學拼音的興趣。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成長的見證,我覺得自己是和小杰在共同成長,他是一天一天在長大,我是一天一天在學著做家長,他的每一天成長都會給我?guī)硇碌恼n題。
今天我們怎樣做家長
人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首任教育者,事實上也是如此,但我們屬于哪類教育者呢?同學校中的教師一樣,家長也有稱職與否之分。身為父母并不意味著成為良好的教育者。專家分析認為,父母大致可分作七種類型:
兒童型:父母盡量模仿孩子的方式和語調(diào)與之交談。除出些洋相外,還要同孩子融合在一起,使孩子把父母看成游戲中的小伙伴,而不是成年人。
偵探型:父母喜歡刨根問底,什么事都要查究一番,好像對孩子進行認真的審訊。這種作法很難問出個究竟,即使問出來,通常也會令孩子不知所措。
外交型:父母不惜一切代價保持家庭的平靜,他們害怕孩子生氣和進行要挾。他們是典型的遷就型父母。這種在嬌慣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很可能變得任性、唯我獨尊,不顧及他人,在學校、社會中會遇到不少麻煩乃至不時處于困境。
**型:父母把自己看成權(quán)力或權(quán)威的象征,對孩子制定一些規(guī)矩,進行威脅,甚至實施體罰。這種作法往往不會取得任何結(jié)果,甚至會適得其反,阻礙了孩子加強他們自身的責任感和自覺遵守紀律的意識。
犧牲型:父母持續(xù)不斷地為孩子做犧牲,當然也會讓他們知道和感覺到這種犧牲。人們常說,這種類型的父母“會把心頭肉從嘴里掏出來給孩子吃”,富于犧牲精神的父母通常會在孩子身上造成一種感恩、負債、重壓,乃至罪過感。
嘮叨型:這類父母認為言談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結(jié)果每次交談都變成了父母的講演,每次訓斥都成了父母的高談闊論。孩子的天性喜歡新奇,嘮叨只能令他們厭煩。結(jié)果,不管父母盡多大努力同孩子對話,他們總會裝聾作啞。
不滿足型:一些具備反省、自察能力的父母,嘗試過上述一種或多種方式,并對所取得的結(jié)果不滿意的父母,會準備繼續(xù)學習,探索和糾正錯誤。
導致產(chǎn)生如此多類型的父母,重要原因之一是許多父母不明白自己正確的職責是什么?有的父母把孩子當作私有財產(chǎn),抱著私有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的觀念,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不學習、吸取科學的培養(yǎng)孩子的思想、方法,由著自己的性子愛怎么樣就怎么樣。有的父母則把孩子當作希望的載體,想通過孩子去實現(xiàn)自己不能實現(xiàn)的夢想,滿足自己的成功欲,于是自幼便給孩子灌輸知識,訂下條規(guī),制定三年、五年、十年的發(fā)展規(guī)劃,要孩子努力奮斗、爭取勝利,從某種意義上看,孩子成了父母實現(xiàn)愿望的工具;也有的父母做得很輕松,認為孩子不需要悉心培養(yǎng),任其自然,“樹大自然直”,長大就懂事了。其實,不教育也是一種教育,不過是不好的教育。專家認為:孩子接觸機會最多、時間最長的是父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良好的教育、好的榜樣,就很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荼毒,學會不端正的行為。對孩子的不良言行,不加以認真對待,隨便便說幾句算了,甚至容忍、遷就、放縱,使孩子產(chǎn)生“唯我為大”的思想與不加抑制的貪婪欲望,自私自利、專橫任性、傲慢虛榮的壞品性也就與這些孩子難分難離。
兒童是未來的社會支柱,人類的希望所在。他們既是家庭的孩子,更是社會的孩子。一個身心得以全面發(fā)展,健康、快樂、聰明、上進的孩子,是家庭的幸福,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可靠動力。
作為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應作如下努力:
一、關(guān)心孩子,愛孩子
愛是人類的無性,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愛,同時也向別人付出自己的愛。在所有的愛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自然的,也是最為牢固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僅令孩子感到‘快樂,感到安全,同時也培養(yǎng)、引導著孩子愛別人的天性。一個沐浴著父母真誠的愛的孩子,一個熱愛父母,也對別人抱有愛心的孩子,永遠不會悲觀;不會覺得孤獨
給中國校長們分個類
校長的工作是復雜的,其類型特點也是五彩斑斕的。
編者按:校長的管理風格和領(lǐng)導類型決定著學校發(fā)展的方向和水平。拋開純粹的學術(shù)研究不提,基于一種草根的視角,對現(xiàn)實中的校長進行分類,這不僅有利于我們更貼切地認識校長,也有利于校長們更好地反思自己、了解他人——
■王益民
忽然想起來給中國的校長分分類。不是我閑來無事找話題,分類原本就是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我們不能因“校長”一詞遮蔽了校長之間的差異,這樣既不利于研究的發(fā)展,也不利于校長正確認識自己,了解他人。很多論文、著作也曾對校長作過分類,如:集權(quán)型、放權(quán)型、民主性;經(jīng)驗型、制度型、文化型。這些分類一方面過于籠統(tǒng),另一方面因缺少“草根”基礎(chǔ),總顯得漂浮。鑒于此,我們似乎可以這樣來分類:
黃牛型:這種校長當初就是“勞模型”教師,“教而優(yōu)則仕”,當上校長后依然起早貪黑。學校管理怎么抓,他心中沒譜,只知道“上傳下達”。不過他這個上傳下達可是不折不扣的,誰要是打折扣,也不批評,而是親自糾正。他經(jīng)常在校園里轉(zhuǎn)悠,一圈下來,手上拿著撿來的廢紙。發(fā)現(xiàn)學生不聽話,他會走進教室。你放心,他一定會在班主任到來前及時“撤離”,他怕教師嫌他多管閑事,更怕教師們有思想包袱。他還兼著一個班的課,即使在細節(jié)上,他也絕對是教師們的榜樣。他每年考評幾乎都是滿分,“先進”、“優(yōu)秀”了一輩子,一天突然調(diào)離校長崗位成為督導,他還不明白到底是咋回事。
官僚性:他“朝中有人”,很氣派;他每天很少在學校,早已不兼課了,進出校門都是以車代步,神龍見首不見尾。周前例會他會準時到達,有時遲到兩三分鐘。會議最后的發(fā)言照樣是“四點”:一是“剛才大家的意見我原則上同意”;二是“我最近很忙,學校的事主要靠大家”;三是“有人跟我反映,個別領(lǐng)導工作有問題,今天我不點名”;四是“學校經(jīng)費很緊張,大家注意節(jié)約”。某一天,他會突然無比沉痛與無奈地說:“這次市教育先進工作者市局非要讓我擔當,我覺得很對不起大家。”
寨主型:他主要靠權(quán)力和權(quán)術(shù)來管理學校,屬于專制主義,在學校一般是一呼百應,誰不應,誰倒霉。他喜歡喝酒,與民同樂;他有一幫兄弟,官都不大,但權(quán)力很大;他喜歡開會,一開會就罵人,還說粗話,但都為了學校好;他也喜歡推行一些“新政”,但過幾天就忘了。有人說他是“硬漢校長”,果敢、英明,但“果敢”與“硬漢”如果沒有教育的素養(yǎng)和人的內(nèi)核,容易成為“山大王”。
婆媽型:他崇尚細節(jié)管理,人未到嘴先到,請你去開個會,他會告訴你坐幾點的車,然后坐幾路到達會議地點。這樣的校長容易使教師們成為犬儒,思想嚴重蛻化,進教室邁哪條腿恨不得也去請示一下。這些校長特喜歡找教師談話,把自己打扮得很“人文”,還喜歡聽各科老師的課,并且免不了指導一番,儼然自己是個全才。有人迎合他的意見是他最大的幸福,并且這人就是下屆學科帶頭人了;有人反對,他就會把人家八輩祖宗翻出來考證一番。
專家型:這類校長分成兩種:一種是土生土長的,把一所薄弱學校辦成了“名?!保约阂簿褪恰皩<倚汀毙iL了。他們很刻苦,治校經(jīng)歷了很多痛苦;他們集結(jié)了很多治校的偏方,被專家、記者一包裝,真的挺像那么回事,于是他們也滿口“文化”起來。還有一種本身就是特級教師,做了管理工作后憑借扎實的教育學功底很快成為管理專家。他們改革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試驗全新的辦學模式,積累各種經(jīng)驗,把學校辦出了特點,辦出了特色,最后辦成了名校。
教育家型:他們與“專家型”校長最大的區(qū)別是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開闊的胸襟和堅持真理的勇氣。他們遵循教育規(guī)律,克服教育的功利色彩,揚棄陳舊的教育思想,倔強而艱難地選擇自己的方向,有著端正的教育目的和辦學行為。他們也很痛苦,但矢志不渝,縱使戴著鐐銬,也要悲壯地舞蹈。他們還有一批反對者,但在歷史的天平上總是和真理等重。
維持會長型:他本不愿意當這個校長,誰讓他“德高望重”,沒辦法,當吧!怎么當,他從來沒考慮過,反正有“兩招”:主任們請示工作,他的通?;卮鹗牵骸澳銈兛粗k”;一出亂子,他趕緊“辭職”,理由是:你看看,我不適合吧。這樣的學校沒有計劃,更無規(guī)劃。他們有時會得到重用,只要哪所學校需要“維持”,教育局的調(diào)令就來了。
CEO型:CEO即首席執(zhí)行官,是一個企業(yè)中負責日常經(jīng)營管理的最高管理人員,又稱行政總裁(香港和東南亞)或最高執(zhí)行長(日本)。這樣的校長滿眼是制度、新制度。他的任務就是不斷修訂學校制度,貫徹執(zhí)行新制度,然后用電腦計算每一位員工的績效,公示、發(fā)放。他們很愛學習,把日、美、歐先進企業(yè)的管理經(jīng)驗一股腦兒移植到學校管理中來,滿嘴新詞,恨不得學校就是生產(chǎn)流水線。
生產(chǎn)隊長型:他一學期重點抓四件事:學校的鈴聲響不響、準不準;上面有會議我該穿什么衣服;每月的考核平均不平均;哪個教師家里有事需要他調(diào)停。當然,年終還要平衡平衡獎金。在評優(yōu)大會上大家意見不一致時,他會語出驚人:抓鬮得了。他們從來不聽課,年輕教師請他們指導,不是沒有時間,就是安撫:你教書,我放心。
犬儒型:這些校長骨子里還有點學問和良知,當初也是熱血青年,但由于長期身在官場,已經(jīng)被嚴重犬儒化了,表現(xiàn)為學問日益退化,內(nèi)心痛苦與日俱增。他們知道教育應該是怎么樣的,也知道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但不敢按自己的思路來辦學,一怕受黨紀處分,二怕丟了烏紗帽,三怕身敗名裂。這類校長表里不一,人格分離。羅素說:“當一個人的人格分裂的時候,沒有什么比它更能減少幸福與效率的了?!钡麄円矝]辦法,因為“安全第一”。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更多的校長是兼具幾種特征的復合型校長,而有的校長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特點。總之,校長的工作是復雜的,其類型特點也是五彩斑斕的。
為什么你懂那么多卻依然帶不好孩子?
為什么道理你都懂卻依然帶不好孩子?
1.你懂的是術(shù),不是道
你知道怎么催孩子快去睡覺;知道孩子哭的時候,趕緊抱起來;你知道孩子想吃零食,不想給的時候可以和孩子約定下次再吃......
這些你都懂,都是在育兒文章里看到的,記下來,遇到這種狀況的時候,就拿出來用一用。
你不知道這一切背后隱藏的,都是對孩子的愛和尊重。
其實你也知道,應該愛孩子,尊重孩子,那些文章里都講了,你也讀了,但內(nèi)心焦躁的時候,覺得自己沒過好這一生的時候,你就做不到了。
你就爆發(fā)了,用發(fā)脾氣,威脅,歇斯底里,各種花樣向孩子展示內(nèi)心的脆弱,360度展示你應付這個世界的的捉襟見肘。
你懂得再多的術(shù),也掩蓋不了你不懂道的事實。
孩子面對這樣反復無常,陰晴不定的父母,他們的內(nèi)心必然是風雨飄搖的,他們的情緒,也是不安惶恐的。
一個不安惶恐,沒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怎能處處表現(xiàn)得如你所愿,讓你滿意?如此一來,“道理”懂很多,依然帶不好孩子,就很正常了。
2.你不是孩子的榜樣
身教重于言傳,孩子的成長,需要榜樣。
自己都沒做好,怎么讓孩子信服呢?
我們很多爸爸媽媽,熱衷于給孩子講很多道理,但這就像一個只會彈棉花的人,非得拉住咱給咱講拉小提琴的竅門,爸爸媽媽們也不愿意聽啊。
所以,當爸爸媽媽做不到孩子的榜樣,卻希望帶好孩子,就很難了。
當然,并不是說父母都要獲得物質(zhì)上的成功,才能做孩子的榜樣。
父母向孩子展示的,可以是積極向上,永不放棄的心態(tài)和態(tài)度。
孩子看到父母這樣的態(tài)度,一樣會受感染,他們會自己努力,尋找通往優(yōu)秀的道路,這樣的爸爸媽媽,一樣能夠起到榜樣的作用。
3.你不會活學活用
說一句大白話,道理你懂很多,依然帶不好孩子,是因為你做人不靈活。聰明的父母,情商高的父母都知道,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流動的,道理要用到恰當?shù)牡胤讲判?,用在不恰當?shù)牡胤?,和砒霜差不多?/p>
看到別人說要接納孩子,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你就接納孩子,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孩子成績不好,考差了,你告訴孩子沒關(guān)系,你要接納孩子啊,孩子想爸爸媽媽都不在乎,說沒關(guān)系了,那就真的沒關(guān)系,不在乎,干脆再也不努力了,你不知道聰明的父母是怎樣接納孩子的,他們會告訴孩子,沒關(guān)系,不管你怎么樣,爸爸媽媽都愛你。但是爸爸媽媽知道,你是對自己有要求的孩子,如果你學習上需要幫助,告訴爸爸媽媽就行。
這樣才是情商高父母的正確姿勢,既給了孩子滿滿的,流動的愛意,又激發(fā)了孩子的主動性。
就是因為情商高,人家隨心所欲,隨便打出來就是一套堪稱教育孩子教科書的標準組合拳。
和這樣高情商的父母比起來,我們能不捉襟見肘么?
說白了,帶孩子是一生最重要的試卷,考的是父母的領(lǐng)悟力,格局、做人的靈活度和學識。
孩子雖然重要,到底也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就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還是一部分。
爸爸媽媽們努力吧,當我們不為自己的人生迷惘的時候,孩子的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做個名副其實的好家長
說實話,我們并不是名副其實的好家長,作為孩子的父母,用在自身工作和學習上的時間占了絕大部分,所以在此也向孩子衷心地說聲對不起!
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xù),父母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們身上這無可厚非,但對于一切尚處于朦朧和疑惑狀態(tài)中的孩子來說,生活和學習中有許多的問題無法自行解決,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身教勝于言教,父母的言行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個性和品德的形成。我作為一個11歲孩子的母親,在參與她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有一些心得與體會和大家探討分享。
工作之余,我比較喜歡看一些孩子心理學方面的書刊,這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發(fā)。我認為,只要孩子不是做出太出格的事,作為父母不應予以太多的干預。當然在平時要多關(guān)注孩子的動態(tài),并多與孩子溝通,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讓孩子自己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因為今后的路是孩子自己走出來的,父母能包辦得了一時卻包辦不了一世。相信孩子,信任孩子,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最佳途徑。如在休息日(平時也如此),我先與孩子約法三章:先做作業(yè),再玩(主要是讓他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這非常重要),但一般休息日作業(yè)要較多一些,如要全部一次性做完卻也為難孩子,于是我就與她商量,中途休息時間讓她來定,但有時中途玩時,孩子也會控制不了時間,但只要我提醒一下她就會馬上停止玩耍繼續(xù)做作業(yè)。
家里的冰箱門上貼著兩張紙,一張是由孩子制定的每日學習計劃,每天的學習娛樂都有具體的時間規(guī)劃,另外一張是由我為她制定的完成情況表,分為好、一般、差,每天讓孩子根據(jù)完成情況認真填寫,并且要求她將每次考試的成績記錄在表格中,每個月的月底將自己本月的學習情況及體會寫上去,并寫上下月的計劃與目標,這樣很好的培養(yǎng)了她學習的自覺性,我認為,只有讓她對自己當月的表現(xiàn)有個全面的回顧,才能更好的激發(fā)她有針對性的學習。
誠信,體現(xiàn)了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zhì),孩子也如此。從小培養(yǎng)她事事講誠信這一點非常的重要。我要求她凡事不撒謊,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信守承諾。但孩子畢竟還小,她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想法去做,要容許他們犯一些小錯誤。記得有一次,母親在衣柜的角落里發(fā)現(xiàn)一件沾滿巧克力的女兒的汗衫,問起她時,她理直氣壯地說不是她干的,全家人給她做思想工作她也堅決不承認,幾天后,在與她打電話的過程中,我故做無意的提起此事,向朋友一樣的再次與她探討誠實的問題后,她很低聲的承認了,并向我保證今后不再撒謊了。與孩子如同朋友一樣的溝通比起質(zhì)問來要有效得多。
什么是“竹筍炒肉片”?對于我們大人來講不過是一道普通的菜肴,但對于可愛的孩子們來說,它就是考試成績公布后挨打的代名詞,女兒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跟我講起誰誰誰昨天又被“竹筍炒肉片”了,話語里充滿了稚氣的無奈。想想有點汗顏,曾幾何時,這一現(xiàn)象也在我們家流行過,但說實話收效甚微。徹底改變這一現(xiàn)象源于女兒看似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記得有一次,學校里剛考完語文,她考得還不錯,自然是不用“竹筍炒肉片”了,在當晚做作業(yè)時,她突然抬起頭,很嚴肅的對我說:“媽,我可以跟你講件事嗎?”我說:“可以啊,講吧!”“今天,胡榆陽語文考得不太好,可他媽媽卻對他說,成績固然很要緊,但你健康快樂的成長對我來講更重要,我們好多小朋友都聽見了。”聽完自己女兒這么認真地講完這番話后,真是感觸良多,并為曾經(jīng)的行為感到羞愧。不要小看孩子們,她睿智的話語教育了我,并讓我提前預知了她的成長,巧妙的表達了她對我做法的不認同。從此后,“竹筍炒肉片”在我家被徹底廢除。
我們是年輕的家長
做一名有責任心的家長
一、父母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父母應該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父母應該清楚,做生意賺錢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前途更重要。有句俗話得好,孩子不出息,父母賺一輩子的錢可能孩子一天就給你花光了。孩子出息,父母一輩子賺的錢,孩子可能一天就給你賺回來了。因此,作為父母,首先要明白自己在孩子成長過長中的重要性,盡到家長應該盡到的責任,認真做好孩子的成長導師。同時,要教育孩子的爺爺奶奶不要太寵愛孩子,過分的溺愛會害了孩子。
二、父母要多學習家教經(jīng)驗
好學生的孩子往往都有稱職的父母相伴,有好的家庭教育氛圍。作為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需要家長不斷地學習,包括向書本學,向其他家長學。因此,家長可以購買一些有關(guān)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或者雜志,每天閱讀。也可以與其他家長一起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可以向孩子表現(xiàn)好的家長取經(jīng),詢問教育孩子的方法,取他山之石。另外,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夫妻之間、與孩子爺爺奶奶之間要和睦相處,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
三、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溝通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良藥。作為父母,每天要抽出一點時間跟孩子聊天,了解孩子在校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上課情況以及有沒有聽不懂或不會做的題目,了解孩子在校與同學相處得怎樣,有沒有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了解情況后,要及時進行教育引導:一是跟孩子講清學習的重要性,也可以講述一些中外名人刻苦學習的小故事,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二是與孩子一起分析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教給孩子一些學習的方法,幫助孩子掌握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三是教給孩子與人相處的方法,告訴孩子凡事不要斤斤計較,心胸要開闊。四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俗話說,好習慣益終生。父母只有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讓孩子學得輕松,學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