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沒有幸災樂禍的時候
發(fā)布時間:2020-12-03 幼兒園感冒的時候說課稿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的游戲有哪些我們班的音樂課開始了,我彈著琴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粗心的小畫家》。但是在上課的時候,所有的小朋友們都在認真的跟我學唱歌曲,除了鵬鵬和鑫鑫這兩個小搗蛋鬼,他們趁別人在學唱歌的時候在小朋友們群里打鬧,吵的我快教不下去了。我對孩子的忍耐力是很強的,不到萬不得已,我是不會對孩子發(fā)火的,因為他們畢竟是些小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懂,即使罵他們,他們也只是三分鐘熱度,過了三分鐘,他們該怎么樣就怎么樣,所以罵也白罵的。自己干使勁。
于是我就回過頭去看著他們,我當時也沒說什么,只是用兩眼盯著他們。別的小朋友大概看出了我的心事,就學我平常嚇唬他們的話說:“鵬鵬、鑫鑫你們再不認真學習,老師要罰你們不能上音樂課了,中午的時候也不能吃飯。”這時其他的孩子個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我看到這樣的情形不禁陷入了思考……
這些小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幸災樂禍的心理呢?我想他們的這種行為和老師平時的教育觀、兒童觀發(fā)生了偏差有關。由于老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果孩子打鬧得很厲害時,老師會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大概給孩子留下了一些印象。孩子有喜歡模仿和喜歡順應的心理,于是在發(fā)生這樣的情形時,孩子們會為了討好老師就說出一些這樣的話。被指責的孩子在班里覺得不好受,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從而對幼兒園產生厭倦感,影響孩子的個性健康發(fā)展。而指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并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fā)展成為一種習慣心理,成為一個怎么、狹隘的人。因此,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孩子的評價能力。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老師的教育,“從孩子的行為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可怕的“幸災樂禍”
分組說故事活動開始了,有的孩子在興致勃勃的講述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有的認真的聽同伴的講述,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講述故事時你推我打,我悄悄的走到他們身邊制止了他倆,待講述活動結束后,我對他們的這一行為進行教育,他倆還拒絕承認自己在打鬧,我問其他小朋友都看見了沒有,大家都說看到了,并七嘴八舌的喊道:“老師,罰他們站到一邊去!”“不讓他們吃飯!”“不讓他們回家!”……
看他們個個歡呼雀躍,我不禁感覺到一絲涼意。孩子們?yōu)槭裁磿@樣幸災樂禍?對待他們自己朝夕相處的同伴竟然會有這樣的態(tài)度?追溯根源,我反思自己平時的行為,有時有孩子打鬧的出格,我會沉不住氣,使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大概給孩子們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也讓他們不自覺的去模仿,若長期的發(fā)展下去,則會成為一種習慣心理,甚至變得自私、狹隘……
我想,通過這件事,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尊重孩子,用正確的態(tài)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幼兒,做孩子的好榜樣。
他們?yōu)楹涡覟臉返?/h2>
大一班的音樂活動開始了,老師正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
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人群堆里你推我打。
待這個活動單元結束后,我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育。
“剛才小朋友在唱歌時你們?yōu)楹未螋[?”“我們沒有打鬧。
”他倆竟然不承認。
我問全班小朋友有沒有看到他倆打鬧,大家都說看到了,并大聲喊:“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許吃飯!”等等。
看他們的神情個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
我不禁陷入了思考……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發(fā)生了偏差有關。
由于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xiàn)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
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歡順應老師的心理,于是在發(fā)生同類現(xiàn)象時,孩子為了討好老師就會說出這樣的話。
被指責的孩子在班里會覺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壓抑,從而不喜歡上幼兒園乃至影響孩子的個性健康發(fā)展。
而指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并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fā)展成為一種習慣心理,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
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
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孩子的評價能力。
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教師的教育,“從孩子的行為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
小朋友們?yōu)楹涡覟臉返?/h2>
我正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
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打鬧;等這節(jié)課結束后,我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育。
“剛才小朋友在唱歌時你們?yōu)楹未螋[?”他倆竟然低頭不說話,而小朋友卻說“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
看這么多小朋友都這么興奮高興,我感到很詫異,他們?yōu)槭裁词沁@種反應那,我開始陷入了思考。
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平時的教育方式有關。
由于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xiàn)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
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
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
記得有一次,我們在上課學習的時候,全班都很認真的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我們班的陳渝浩小朋友在玩,我就當著全班的小朋友對陳渝浩小朋友說:“其實,你是很棒的,你肯定能回答出老師提的問題,就是不想去舉手對嗎?要不你來試試?”陳渝浩小朋友聽了,立刻舉起了他的小手,而且回答的非常正確。
從那以后陳渝浩小朋友會在上課的時候會經常舉手回答問題。
寫道這里,我明白了上課不認真不一定要怎么去批評他,而是用這種鼓勵的方法去激發(fā)他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加油吧!
小朋友們?yōu)楹螘覟臉返?/h2>
我正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打鬧;等這節(jié)課結束后,我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育?!皠偛判∨笥言诔钑r你們?yōu)楹未螋[?”他倆竟然低頭不說話,而小朋友卻說“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催@么多小朋友都這么興奮高興,我感到很詫異,他們?yōu)槭裁词沁@種反應那,我開始陷入了思考。
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平時的教育方式有關。由于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xiàn)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
記得有一次,我們在上課學習的時侯,全班都很認真的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我們班的陳渝浩小朋友在玩,我就當著全班的小朋友對陳渝浩小朋友說:“其實,你是很棒的,你肯定能回答出老師提的問題,就是不想去舉手對嗎?要不你來試試?”陳渝浩小朋友聽了,立刻舉起了他的小手,而且回答的非常正確。從那以后陳渝浩小朋友會在上課的時侯會經常舉手回答問題。寫道這里,我明白了上課不認真不一定要怎么去批評他,而是用這種鼓勵的方法去激發(fā)他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加油吧!
當孩子的意見有分歧的時候
在今天的晨間活動中,一些早來的小朋友們認真的練習著拍網球,可是有些小朋友沒拍幾下就坐下來休息了,為了考驗孩子們近段時間拍網球的技能,于是我把他們集中起來,讓每個孩子在全班小朋友面前進行拍網球的展示,并規(guī)定連續(xù)拍上50個就為過關。這個規(guī)定也得到了孩子們一致認同,很快地孩子們投入了備戰(zhàn)的狀態(tài),一輪下來,有些小朋友連續(xù)拍了50多個,有些小朋友拍了幾個,當輪到陳羅欣昱的時候,她很賣力地拍起來,剛好拍到49、50個的時候,球沒彈起來,為了鼓勵她,我就說了一句:算你50個,過關!我剛一說完,賀春苗馬上站了起來,很不服氣的說:“林老師,她沒拍到50個~!”緊接著旁邊的王欣雨、羅藝鑫也隨聲附和著。
見到如此情景,反而我自己覺得很尷尬,為了控制局面,我對孩子們說:“你們同意陳羅欣昱過關嗎?”果然舉手的小朋友是一半一半,有些孩子同意,有些卻不同意,孩子們的意見明顯出現(xiàn)了分歧。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老師可以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來決定怎么評判。
于是我問孩子們:“你們的意見不一樣,那怎么辦?有些孩子說:讓陳羅欣昱再拍一次;有些孩子說:如果同意的小朋友的多那就算她通過……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樣的鍛煉可以讓孩子形成自主的個性品質。
當孩子向你嘟嘴的時候
孩子們的表情是千變萬化的,當他們向你嘟嘴的時候,你應該看見他們在嘟嘴后面的情緒。那其中或許包含這自己的委屈,又或者帶著對你的不滿。“生活中并不缺乏美,只是少了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同樣,孩子們不是只有在自己傷心的時候才會嘟嘴,當他們有什么“難言之隱”的時候,這種表情也會現(xiàn)于顏面。
每一天的英語課上和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一同學習、游戲的時候,我總會看見一些孩子“不滿”的嘟起小嘴,起初我不沒有在意這樣的情景,只是把那種表情當作是孩子們應有的情緒顯露,并沒有深思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情。久而久之,我發(fā)現(xiàn)并不是每個孩子每天都會這樣。一天英語課快要結束的時候,奇奇嘟嘴小聲抗議:“Candy媽媽,你今天又沒有請我參加游戲!”看著他翹得老高的小嘴,再看看他欲哭的面容,我誠心的向他道歉。
自從那次之后,每次上課我都盡量選擇參與性較強的游戲,并針對各年齡班幼兒的特點進行小組游戲,漸漸的孩子們嘟嘴的表情少了,我心里也踏實多了。
和孩子們相處久了,日漸生情。每每看見他們因為委屈嘟嘴的時候,我總是覺得孩子們是懂得和老師交流的。不管他的年齡是不是很小,他都會用自己的表現(xiàn)方式與你交流,有時候是語言,有時候是動作,有時候是他們的表情。無論他們用什么樣的方式和你交流,只要你用心去觀察、體會,你就會和孩子們成為知心朋友,他們不會因為你是自己的老師而產生恐懼,但是卻會因為你是他的老師產生敬意和愛意。
當孩子嘟嘴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指責,而是傾聽、交流。
他們?yōu)楹涡覟娜堑?/h2>
在一次音樂活動時,老師正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人群堆里你推我打。待這個活動單元結束后,我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育。“剛才小朋友在唱歌時你們?yōu)楹未螋[?”“我們沒有打鬧。”他倆竟然不承認。我問全班小朋友有沒有看到他倆打鬧,大家都說看到了,并大聲喊:“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此麄兊纳袂閭€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我不禁陷入了思考……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發(fā)生了偏差有關。由于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xiàn)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歡順應老師的心理,于是在發(fā)生同類現(xiàn)象時,孩子為了討好老師就會說出這樣的話。被指責的孩子在班里會覺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壓抑,從而不喜歡上幼兒園乃至影響孩子的個性健康發(fā)展。而指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并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fā)展成為一種習慣心理,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孩子的評價能力。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教師的教育,“從孩子的行為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
2020教育隨筆:有時候老師哄沒用,孩子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小冉今年3歲半,平常比較膽小。
今天輪滑課,學習踏步前行。穿好裝備的小冉站在原地,卻絲毫不敢前行??粗渌男』锇樽匀绲幕?,心里很是著急,不由得兩行淚珠滑落面頰。
燕子老師看到了委屈的小冉,來到她的身邊鼓勵幫助如何邁出第一步,小冉小心翼翼的嘗試著挪動著左腳往前,但是卻怎么也抬不起腳來。
在一旁協(xié)助其他小朋友的輪滑老師也來過來幫助小冉,告訴小冉說雙手扶膝蓋,屁股往后身體前傾。集中注意力緩慢的抬起右腳,小冉聽了輪滑老師的講解,深吸了一口氣跟著要求照做了起來,哇!真的!腳竟然離地了呢!燕子老師在一旁給小冉加油鼓勵著,可能是用力過猛了,剛抬起了一只腳身體就左右晃了起來,嚇得小冉再也不敢嘗試了,憋得小臉蛋紅紅的,眼睛也紅紅的。
盡管燕子老師和輪滑老師一直在旁邊鼓勵著小冉,但是由于剛才的嘗試讓膽小的她更加不敢前進了。這時候多多滑了過來,詢問小冉怎么了?小冉嘟嘟自己的小嘴沒有回答。
多多安慰她說你不要著急,慢慢來,你看我也是慢慢才滑好的。小冉聽著多多的話語,竟然傷心的又哭了起來。
?多多看著淚眼汪汪的小冉,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燕子在旁邊看著被小朋友們純真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所感動了,露出欣喜的笑容。
最后多多拉著小冉慢慢的往前滑動了起來,小冉在多多的幫助下慢慢的也大膽了起來,松開了多多的手,滑到了小伙伴的中間,臉上也露出了自信的表情。
作為旁觀者的我看到這些畫面的時候,不禁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燕子老師和輪滑老師做了那么多的努力和嘗試卻不及多多的一句問候和一個擁抱?
其實小冉缺失的不是有關輪滑的技巧,而是來自心理的恐懼。當然也不可否認燕子老師和輪滑老師的功勞,只是孩子更懂孩子,來自伙伴之間的鼓勵和安慰會讓他們減少焦慮感,增加安全感。
在蒙臺梭利的混齡班里,大孩子往往成為“老師”保護者、示范者,小孩子則成為“學生”學習者,欣賞者,在彼此的相互溝通、彼此模仿、互相學習合作中,形成一種自然的“心智滲透”。
在年長兒童與年幼兒童之間有一種溝通與和諧的狀況,這是在成人與兒童之間很難見到的。年長兒童對于年幼兒童的需要以及要接受幫助的程度都比成人還要敏感。他們的互助行為與成人的做法不同。他們會尊重對方的努力,只在對方需要時才給予幫助。這一點非常具有啟迪作用,所以有時候當成人對孩子的幫助達不到理想中效果的時候,不妨讓孩子出馬,因為孩子才是孩子做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