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yōu)楹涡覟臉返?/h1> 發(fā)布時間:2020-11-10 幼兒小班語言活動方案 幼兒園感恩節(jié)親子活動方案 幼兒拍賣活動方案 大一班的音樂活動開始了,老師正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
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人群堆里你推我打。
待這個活動單元結束后,我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育。
“剛才小朋友在唱歌時你們?yōu)楹未螋[?”“我們沒有打鬧。
”他倆竟然不承認。
我問全班小朋友有沒有看到他倆打鬧,大家都說看到了,并大聲喊:“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許吃飯!”等等。
看他們的神情個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
我不禁陷入了思考……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發(fā)生了偏差有關。
由于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
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歡順應老師的心理,于是在發(fā)生同類現象時,孩子為了討好老師就會說出這樣的話。
被指責的孩子在班里會覺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壓抑,從而不喜歡上幼兒園乃至影響孩子的個性健康發(fā)展。
而指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并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fā)展成為一種習慣心理,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
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
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孩子的評價能力。
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教師的教育,“從孩子的行為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小朋友們?yōu)楹涡覟臉返?/h2>
我正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
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打鬧;等這節(jié)課結束后,我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育。
“剛才小朋友在唱歌時你們?yōu)楹未螋[?”他倆竟然低頭不說話,而小朋友卻說“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
看這么多小朋友都這么興奮高興,我感到很詫異,他們?yōu)槭裁词沁@種反應那,我開始陷入了思考。
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平時的教育方式有關。
由于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
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
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
記得有一次,我們在上課學習的時候,全班都很認真的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我們班的陳渝浩小朋友在玩,我就當著全班的小朋友對陳渝浩小朋友說:“其實,你是很棒的,你肯定能回答出老師提的問題,就是不想去舉手對嗎?要不你來試試?”陳渝浩小朋友聽了,立刻舉起了他的小手,而且回答的非常正確。
從那以后陳渝浩小朋友會在上課的時候會經常舉手回答問題。
寫道這里,我明白了上課不認真不一定要怎么去批評他,而是用這種鼓勵的方法去激發(fā)他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加油吧!
小朋友們?yōu)楹螘覟臉返?/h2>
我正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打鬧;等這節(jié)課結束后,我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育?!皠偛判∨笥言诔钑r你們?yōu)楹未螋[?”他倆竟然低頭不說話,而小朋友卻說“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催@么多小朋友都這么興奮高興,我感到很詫異,他們?yōu)槭裁词沁@種反應那,我開始陷入了思考。
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平時的教育方式有關。由于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
記得有一次,我們在上課學習的時侯,全班都很認真的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我們班的陳渝浩小朋友在玩,我就當著全班的小朋友對陳渝浩小朋友說:“其實,你是很棒的,你肯定能回答出老師提的問題,就是不想去舉手對嗎?要不你來試試?”陳渝浩小朋友聽了,立刻舉起了他的小手,而且回答的非常正確。從那以后陳渝浩小朋友會在上課的時侯會經常舉手回答問題。寫道這里,我明白了上課不認真不一定要怎么去批評他,而是用這種鼓勵的方法去激發(fā)他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加油吧!
可怕的“幸災樂禍”
分組說故事活動開始了,有的孩子在興致勃勃的講述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有的認真的聽同伴的講述,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講述故事時你推我打,我悄悄的走到他們身邊制止了他倆,待講述活動結束后,我對他們的這一行為進行教育,他倆還拒絕承認自己在打鬧,我問其他小朋友都看見了沒有,大家都說看到了,并七嘴八舌的喊道:“老師,罰他們站到一邊去!”“不讓他們吃飯!”“不讓他們回家!”……
看他們個個歡呼雀躍,我不禁感覺到一絲涼意。孩子們?yōu)槭裁磿@樣幸災樂禍?對待他們自己朝夕相處的同伴竟然會有這樣的態(tài)度?追溯根源,我反思自己平時的行為,有時有孩子打鬧的出格,我會沉不住氣,使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大概給孩子們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也讓他們不自覺的去模仿,若長期的發(fā)展下去,則會成為一種習慣心理,甚至變得自私、狹隘……
我想,通過這件事,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尊重孩子,用正確的態(tài)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幼兒,做孩子的好榜樣。
孩子請別“幸災樂禍”
早晨七點左右來到學校,班里已經有些孩子陸陸續(xù)續(xù)的來到教室。我來到教室后收拾一些教具,突然聽到班里一陣哄亂的吵鬧聲中還夾雜著一個孩子的哭聲。我趕忙放下手中的活趕了過去,詢問孩子怎么了,發(fā)生了什么事。孩子們七嘴八舌的向我描述著:“老師!王嘉丞把人家宋潤秋的奶給踩爆了!“”老師,王嘉丞太壞了,他踩壞了人家的牛奶!“”叫他賠,老師,叫他賠!“”叫他站到講臺上去,中午不叫他奶奶來接他了!“等等。我詢問宋潤秋怎么回事,他委屈的指著王嘉丞說:”老師,我剛把我媽媽給我買的羊奶從書包里掏出來,小朋友們就都跑過來,把我的奶搶過去,他們想聞聞是什么味道,然后奶就掉在地下了,王嘉丞就一腳踩在上面了?!拔遗宄藸顩r,順著地下撒的一灘奶看去,王嘉丞在那里站著捏著衣服角,一臉的緊張與害怕。因為他已經預料到了他該受批評了。我發(fā)現,此時班里除了高昊源和郭修碩外,其他的小朋友全都表現的異常的興奮,好像是在欣賞一出”好戲“,都在不停的”歡呼叫好懲罰壞人“。我把他們倆都叫到了身邊,問王嘉丞:”王嘉丞,你應該搶別的小朋友的牛奶去聞嗎?“此時周圍的小朋友都在看著聽著,我其實也是在”教育“其他搶奶的小朋友。我知道王嘉丞平時其實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并且這一次他也不是故意的。為了讓宋潤秋明白其他小朋友并不是惡意的要去破壞他的東西,然后我又問王嘉丞:”那你是不是故意去踩壞的那包羊奶啊?“”老師,不是的,就是一大群的小朋友都擠在了一起,我當時看不到腳下,一不小心就踩上去了。“他好像是太緊張了,加上又委屈,啜泣著跟我說。宋潤秋在一旁聽著,其他小朋友也聽著。我跟王嘉誠說:”不管怎樣,你踩壞了小朋友的東西,那就該跟他道歉對不對?“接著他走到宋潤秋身邊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放了學讓我奶奶給你買一包去,你別生氣了好嗎?!蔽宜螡櫱镎f:“聽到了嗎,原來他不是故意的,原諒他好嗎?”他點點頭說:“不用買了,沒關系?!比缓笪矣指哧辉凑f:“高昊源,這件事你也有一定的關系。咱們學校規(guī)定的小朋友不準帶零食來學校,而你今天卻帶零食來了學校,也是不對的,回家跟媽媽說,不要再往你書包里裝零食來學校了知道了嗎?“他點頭說知道了。然后我走到教室前邊讓所有小朋友坐好,跟他們說不準帶零食,不準打鬧,否則出現了這種情況特別不好。我問他們:”在別的小朋友傷心難過或者生氣時,自己在那里歡呼嚷叫對不對?換做是你的話你是什么感覺?“小朋友都說自己會更生氣或者更難過。我說那今后不允許出現這種情況了好不好,面對這種事情,應該勸解或者幫助其他小朋友處理一下狀況,或者去告訴老師。而不是在那里”幸災樂禍“。
這件事情平息了,但是我的心里卻一直沒有放下此事。我在思考:為什么發(fā)生了事情,王嘉丞在那里低頭擔心害怕,宋潤秋在氣憤哭泣,而其他的小朋友卻會有幸災樂禍的心理呢?我想這跟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發(fā)生了偏差有關。由于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有意或者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例如美術課時,高子翔玩他同桌的彩筆盒,把人家彩筆盒的提手給拽壞了,然后老師就說:“你給人家弄壞了,放學讓媽媽給人家賠一個新的吧!“或者是看到有小朋友打架,讓那個不聽話的小朋友站到講臺上去等,這就給孩子們留下了印象。4—5歲年齡段的孩子活潑好動,并且有好模仿和喜歡順應老師的心理。于是在發(fā)生同類現象時,孩子們?yōu)榱擞懞美蠋熅蜁f出曾經老師講過的這一些話語。而犯了錯誤的孩子在班里就會覺得特別自卑,自己知道犯了錯,而其他的小朋友還在那里歡呼高興他會感覺沒有得到別人的尊重,內心會十分壓抑,從而不喜歡上幼兒園乃至會影響到幼兒的個性健康發(fā)展。而職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他并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fā)展成為一種習慣心理,發(fā)展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因此,教師在平常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身相教“,還要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要采取正確的處理態(tài)度和方式,耐心地引導,細心的教育孩子。例如:與孩子們一起分析犯錯的原因,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評價能力。提醒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另外一個小朋友,自己會是什么樣的感受。讓小朋友自己去切身感受體會,認識到自己的不對,愿意去改正。
幼兒園里出現的問題很多看似出在孩子的身上,其實還要追溯到教師的教育,“以孩子的行為看教師的觀念?!斑@話很有道理。生活中人們常說:”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捌鋵嵑⒆右彩抢蠋煹溺R子。如果細心觀察不難發(fā)現,孩子的很多講話方式和處事方式很多都是從老師那里學來的。所以不僅要孩子們學會換位思考,作為老師,我們也應該換位思考孩子。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正確合理的處理每一個突發(fā)事件,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真正用心的去愛孩子、教育孩子。另外家長也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言語,及時的提醒教育孩子,做到家園共育,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讓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搗蛋的為何總是他們
下午副餐時間到了,我請孩子們分別坐在各自的位置上,然后分別給他們分發(fā)點心??墒沁@時輝輝、小穎等幾人用力敲著茶杯,還大聲尖叫。我當時非常生氣,就走過去嚴厲地對他們說:“你們怎么又搗蛋了,不要吵了,快去吃點心吧!”吃完點心后,當我上課時,輝輝、小穎又開始走來走去,我又一次嚴厲地批評了他們。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我請孩子們收拾好自己桌子上的廢紙,其他幼兒都整理干凈,可是他們又把紙仍到地上……這使我感到很納悶:為什么搗蛋的總是他們呢?想來想去我還是覺得自己做的不好,我總是批評那些所謂的愛搗蛋的孩子,使他們受到心理暗示,認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永遠也改不了,所以也就不會想到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我想如果我不是一味地批評、指責他們,而是信任他們,告訴他們怎樣做是不對的,那么孩子們的表現就會有很大的改觀。一個孩子表現的好壞有時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他的評價,教師的定位能決定孩子的表現,更能改變孩子的表現,所以我們盡量不要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讓他朝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你的孩子有沒有幸災樂禍的時候
我們班的音樂課開始了,我彈著琴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粗心的小畫家》。但是在上課的時候,所有的小朋友們都在認真的跟我學唱歌曲,除了鵬鵬和鑫鑫這兩個小搗蛋鬼,他們趁別人在學唱歌的時候在小朋友們群里打鬧,吵的我快教不下去了。我對孩子的忍耐力是很強的,不到萬不得已,我是不會對孩子發(fā)火的,因為他們畢竟是些小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懂,即使罵他們,他們也只是三分鐘熱度,過了三分鐘,他們該怎么樣就怎么樣,所以罵也白罵的。自己干使勁。
于是我就回過頭去看著他們,我當時也沒說什么,只是用兩眼盯著他們。別的小朋友大概看出了我的心事,就學我平常嚇唬他們的話說:“鵬鵬、鑫鑫你們再不認真學習,老師要罰你們不能上音樂課了,中午的時候也不能吃飯?!边@時其他的孩子個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我看到這樣的情形不禁陷入了思考……
這些小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幸災樂禍的心理呢?我想他們的這種行為和老師平時的教育觀、兒童觀發(fā)生了偏差有關。由于老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果孩子打鬧得很厲害時,老師會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表現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大概給孩子留下了一些印象。孩子有喜歡模仿和喜歡順應的心理,于是在發(fā)生這樣的情形時,孩子們會為了討好老師就說出一些這樣的話。被指責的孩子在班里覺得不好受,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從而對幼兒園產生厭倦感,影響孩子的個性健康發(fā)展。而指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并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fā)展成為一種習慣心理,成為一個怎么、狹隘的人。因此,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孩子的評價能力。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老師的教育,“從孩子的行為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
他為何不跟大家一起玩
李恩來是一個聰明、能干的小男孩。在一次區(qū)角活動中,我偶然聽到李恩來在玩“智力迷宮”時說:“玩這個東西真沒勁,我不想玩了?!闭f完他便放下手里的智力迷宮書跑到一邊玩別的去了?!爸橇γ詫m”是近來小朋友最感興趣的書,每次大家都是搶著看的,李恩來為何不喜歡玩呢?連續(xù)幾天,我都十分留意他的活動情況。其實李恩來并不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不喜歡玩”,在沒有人注意時,他玩得很認真,盡管并不很熟練,成功率也不高。但他發(fā)現老師在注意自己時,就會立刻停下來。這是為什么呢?我分析,李恩來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平時得到的表揚較多。可是在玩“智力迷宮”時,他屢遭挫折,與同伴玩時明顯有差距??吹阶约旱氖?,他選擇了逃避。于是,我主動找到李恩來,和他一起玩“智力迷宮”,在玩的過程中,我教給他一些方法和竅門,并且鼓勵他大膽嘗試新的方法。一段時間后,李恩來終于能玩得得心應手了,對自己也信心倍增。更值得欣慰的是,以后每當碰到困難時,李恩來選擇的不是逃避,而是積極探究,大膽嘗試。這件事使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觀察,了解幼兒發(fā)展中的某些問題,掌握幼兒發(fā)展的特點和狀況,必要時還要及時介入幼兒的活動,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
我們的孩子雖小但他們可關注著災區(qū)的情況
2008年5月12日14:28在四川發(fā)生了8.0級地震,波及面之廣,死傷數之大史前少有。距今,汶川地震已造成32477人死亡220109人受傷。很多孩子無家可歸,昔日有父母疼愛、家庭溫暖的孩子瞬間變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又有很多家長眼巴巴看著、等著自己的孩子生命悄然而去卻又無能為力,那種痛失親人、家園的悲慘,讓我們心痛萬分、感同身受。災難無情人有情,在四川地震事發(fā)后,廣大人民、海外僑胞等在第一時間發(fā)起捐款,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捐錢捐物,抗震救災,重建家園。
我們的孩子雖小,沒有經濟來源,但他們是可關注著災區(qū)的情況,每天的新聞播報都圍繞地震,知道地震7.8級,那里的房子倒了,很多人都被壓死了……孩子們一聽說要捐款救災馬上將平時省吃儉用的零用錢、壓歲錢都統(tǒng)統(tǒng)搬了出來,拿著10元、20元投進了紅色的募捐箱。我班的孩子林晨一早就拉著她的媽媽來捐款,一路軟磨硬泡,非要讓他的媽媽拿出他的400元壓歲錢。有的孩子拿著10元錢:“老師,這是爸爸給我的可是太少了!”孩子顯得有點難過,有的孩子拿著一大罐的零錢:“老師,這是我攢的零花錢?!庇械暮⒆幽弥粋€壓歲包毫不猶豫地投進了募捐箱……我的孩子們,錢多錢少無所謂,重要的是我們的一片愛心!
張帥媽媽告訴我他們也是外來人員,省吃儉用好不容易在小港安樂家,有了自己的房子。看到四川地震,他們家里的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力量獻出了一份愛心。他們還打算領養(yǎng)一個四川的孤兒,雖然在物質上給予不了什么,但在精神上可以給予他家的溫暖。聽了張帥媽媽的一番話為之動容和欽佩,看著孩子們純真、炙熱的心,聽著孩子們真心、淳樸的話,相信在大家的愛心下,災難打不垮我們堅強的中國人。四川人民加油,中華民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