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家教方式體驗
發(fā)布時間:2020-11-26 經典幼兒故事 幼兒故事經典 幼兒家教故事“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這幾天這個“簡單”的數學公式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里。關于孫教授最最經典的家教方式,我決定要付諸實踐,檢驗一下。
兒子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奶奶家吃飯時,一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有動畫片的頻道,然后一邊看電視,一邊等著我給他喂飯,甚至有時手里還要拿一堆玩具玩。有時一頓飯的時間將近一個小時,對于兒子的這個“陋習”,我也已經“深惡痛絕”。好幾次軟的不行,給他來硬的,關掉電視機,拿走玩具,他就大發(fā)脾氣,痛哭一場。第二天情況有所改觀,第三天依然我行我素,所以只好改變策略。我和婆婆約定:每天當我們回來時,就把電視機關掉。剛開始兒子知道“電視機壞了?!笨涩F在的孩子機靈著,怎么騙得了呢。后來每當我們說這句話的時候,兒子就“不懷好意”的說:“我知道,是插頭拔掉了。”唉,真讓我們又氣又惱。不過還好這招現在還管用,因為誘惑還在后頭,只要兒子飯吃完了,動畫片還是可以看的,只是看多看少的問題,要讓他自己把握了。
一個問題還沒完全解決,另一個又出來了。我發(fā)現兒子雖然能靜下心來吃飯,可是經常用手去抓菜吃。提醒了好幾次也不管用,這時想起了孫教授的至理名言:“改正壞習慣用減法”,我何不來試一試。于是我對兒子說:“樂樂,媽媽看著,如果你用手抓菜不超過三次,媽媽還是同意你今天看動畫片,如果超過三次,今天就沒得看嘍,怎么樣?”兒子點了點頭。于是在接下來吃飯的過程中,我監(jiān)督著、提醒著,我也看出兒子有意識的克制著,三次過了以后,當兒子的手第四次伸向碗里時,忽然縮了回來,看著我說:“噢,媽媽,已經三次了。”我向他點了點頭。往后的時間里,兒子的小手再也沒有“爬”上來。這個“簡單”的數學公式讓我不費力氣的嘗到了甜頭,把我的主動轉化成了孩子的主動,把我的“我要……”變成了孩子的“媽媽,我要……”。
我相信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只要堅持,就一定會和兒子一起收獲很多的好習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關于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
輕聲教育,自有好處
1. 緩和你的怒氣
憤怒之下的你,心情惱得像一堆火,而你說話的聲調就像風,風越大火越旺,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但是,如果你嘗試著忍一忍怒氣,壓低一下自己跟孩子說話的聲調,你會發(fā)現你會變得稍微冷靜、理智一些,最起碼不會讓你更加憤怒。
2. 給孩子更多信任、尊重
有心理學者說,你說話的聲調高低,跟你傳達給別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孩子感覺你不信任他;當你說話柔和時,孩子就能感覺到你的信任!
事實就是這么神奇,比如:當孩子手拿香蕉皮準備扔時,你一句怒吼“別扔地上!”這時候,其實你在內心是默認孩子會扔在地上的;如果你認真、輕聲地說一句“寶寶,放垃圾桶里吧!”這時候你是默認孩子會放到垃圾桶里的。關鍵是,你語氣中傳達出的這種信任或者不信任,孩子都能感覺得到。
3. 減少孩子對你的害怕、抵觸
當孩子犯錯時,你憤怒地大吼大叫,結果無非兩種:
孩子被你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么錯了,只盼著你趕快結束訓斥;
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擊你,也不考慮錯在哪了,只想著如何跟你對著干。
但是,當你語調平靜、嚴肅、稍低一些跟孩子談話時,你會在孩子眼里變得“不怒自威”,孩子對你也就沒有那么多的恐懼和抵觸,這時候你再跟孩子講道理、辯對錯,效果就會好很多。
如何做到“輕聲教育”
1. 壓低音調、降低語速
壓低聲調,有助于壓制你的怒火;而放慢語速,則有助于你邊說話邊思考。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批評顯得太急、太暴躁了,但事后我們往往又很后悔,畢竟孩子還小,犯錯誤是正常的。其實,我們根本沒那么生氣,只是需要幾秒鐘調整一下自己而已。
2. 指出錯誤,同時表明期望
孩子犯錯的時候,想每次都忍住不去批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你需要做的是把你的期望傳達給孩子,并提醒他犯錯的后果,而不是單純地吼孩子。
3. 減少易怒、沖動情緒
當你發(fā)脾氣的時候,意味著你缺少足夠的技巧、耐心去處理孩子犯的錯誤,你只能仗著自己的氣勢、暴力讓孩子屈服而已。而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才更能影響孩子。
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與孩子交流
當你發(fā)脾氣的時候,意味著你缺少足夠的技巧、耐心去處理孩子犯的錯誤,你只能仗著自己的氣勢、暴力讓孩子屈服而已。
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是嘴上說說就能有的,這需要健康的愛好、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做鋪墊。一個常讀書、勤運動的媽媽,內心更陽光開朗,也就更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跟孩子良好溝通。
跟孩子小聲說話,降下的不止是聲調,還有那顆浮躁的心。
家長教子經驗——關于教育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每個父母的心態(tài)不同,環(huán)境不同,成長經歷不同,所以對孩子的要求和教育也不同,作為我個人而言,我們這一代,既為人父母也為人子女,所以我覺得首先我們要做好子女才能做好父母。
百善孝為先,我想作為子女最基本的就是要孝順,不然孩子以后就是你的翻版,所以以身作責很重要,比如,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把好吃的東西或父母喜歡吃的東西留給父母吃,把好吃的夾到父母的碗里;給父母買衣服;父母累的時候,偶爾給父母按摩,揉揉肩捶捶背等等,這些看似每個人都會做的事情,有時候也要講究技巧,比如給父母按摩的時候讓孩子一起來參與,并告訴她們一些簡單的道理:奶奶很辛苦,幫我們做了這么多的事情,一定孝順奶奶哦,以后長大了要幫奶奶做什么呢?呵呵,然后她們就會把平時你為父母做的事情說出來,以后她們也要這么做!這就是細節(jié)吧
關于學習,現在孩子還小,更多的是興趣,她喜歡什么讓她自己去發(fā)揮,其實有時候喜歡“搗亂”也是一種聰明的體現,比如她喜歡把玩具和其他的一些物品拆散,也是需要花腦筋的,只要不造成什么大的影響,基本讓她隨便發(fā)揮,這是她對物品的研究和一種愛好!
關于行為,小孩對什么都好奇,但是她不會分辨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常常喜歡把別人的或者學校的東西帶回家據為己有,類似這樣的行為的話一定很慎重并且很嚴肅的告訴她這種行為的后果,需要她立即改正,比如,她如果把學校的東西帶回來了,我會告訴她這是學校的東西,是大家的不是你個人的,需要把東西還回去,不然就是小偷了,老師和同學知道了都不喜歡你,以后長大了還會被警察抓走的哦!大人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的行為,這個事情可不能馬虎,說到了就一定做到,你需要配合她一起把東西還回去,并且只要讓老師知道就行了,不能讓她當著其他同學的面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會讓她心里有壓力或者有陰影的!
用心發(fā)現,肯定自己的孩子,當她完成一件你交個她的任務或者發(fā)現她做得比較好的事情時,一定要表揚她,然后問問她這個事情你是怎么完成的呢?這個主要是讓她能夠體驗和回味成功的感覺,父母是關注她和關心她的。當然了,孩子的優(yōu)點其實很多很多,做父母的一定要常常用心去觀察孩子的行為,你會發(fā)現她真的很神奇,常常會出乎我們大人意料,用心發(fā)現她的優(yōu)點,肯定她的優(yōu)點,日積月累,你會發(fā)現孩子是朝著你肯定的方向去發(fā)展的!
關于批評,是人都會犯錯誤,更何況是個孩子,她常常搗亂,常常給我們增添很多麻煩:打爛杯子、搞臟衣服、貪玩、不小心弄疼你等等,這個時候孩子本來就很內疚很害怕了,如果我們大人再狠狠的罵她或者揍她,這樣無疑會給她幼小的心靈增加壓力和恐懼,長此以往可能會形成一種比較消極的性格和心理!試想,我們是否也常?;蛘咴浄高^類似的錯誤呢,包容和理解加引導,我想是最合適的了,告訴她以后小心點注意點就夠了,畢竟她也不是故意的!
我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都把孩子當成寶貝,但是我的原則是:愛,但不溺愛;包容,但不縱容;欣賞,但不重賞;健康的身體和心靈才是最重要的!讓她有一個屬于她的童年,讓她有屬于她的快樂,讓她發(fā)揮她的優(yōu)點。。。。。。小三班潘李秀園家長
家長對孩子教育經驗
兒育女從來都不是簡略的事,常言道:養(yǎng)兒100歲長憂99。除了愛心,時間,職責,耐性,還有金錢。
初為人爸爸媽媽的我們,經歷匱乏(人生經歷豐富不等于懂得育兒),唯有邊學邊做,多參閱書本及他人心得,傍邊肯定會有一些啟示。我是一個六歲多男孩子的媽媽,以下是共享我的一些育兒心﹕我不會跟小朋友斗氣,也不會打罵,盡量不要令他哭,由于這樣他的脾氣會變差作出指示時,只要用堅決、清晰、平靜的口氣慢慢地說﹕『你要靜!』,總好過怒喝一聲﹕『唔好嘈!』這會令小朋友好驚,因他們的心靈很軟弱。玩具是小朋友的學具。時間是自己偷出來的,沒有人不忙我國人最衰,說不要贊孩子太多,這種說法是過錯的,我徹底對立。我經常贊孩子﹕『做得好!』、『寫字寫得好!』。
「要孩子變得聰明和富構思,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爸爸媽媽給他許多愛,令他變得自信、有好奇心;一是生于破碎家庭,為求生存而要不斷動腦筋?!刮也粫院笳咦鳛榻套又?。「令小朋友高興,擁有幸福的幼年是很重要的。
要有一個安穩(wěn)的家庭,不要單親,和太太要盡量和諧。」西方人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從小讓孩子作主。二人在子女5歲開端給予零用錢,要他們把零用錢分紅3份,別離用來儲蓄、花費和捐贈,至于比例怎么,則自行決定。讀書為掙錢太短視,他們也接受不了香港人太側重成果、讀書為掙錢的心態(tài)?!溉巳说牟鸥刹煌?,孩子就像一棵植物,有些秋天開花,有些四季也開花,需求的陽光、泥土都不同,爸爸媽媽不能決定孩子是什么花,而是要找出他是什么花,然后去培養(yǎng),若他是菊花,你不能要他做玫瑰。
要了解孩子,找出他的學習形式,有些人用耳來學習、有些人用眼睛,像我的大兒子便要『郁身郁勢』、『眈天望地』才干完成功課。曩昔幾年政府推廣全人教育,投進許多資源在教育上,按理應比過往的成果更好,年青人應更剛強,更全面,更有才能面臨各種應戰(zhàn)。
但現實卻相反,這一年來不時從報章雜志上見到許多政府高檔政務官、紀律部隊人員、醫(yī)生等有成果的明日之星自殺的報導令人很痛心。還有許多個案相同也令人困擾:年青人自閉、郁悶的個案多了許多,許多畢業(yè)生不能適應社會,一遇到波折就徹底潰散。
我們的社會、教育終究呈現了甚么問題?我一向認為,教育是為學生將來的生計做準備。但以上個案卻未有好好地做好這件事,一些在學校十分優(yōu)異的同學,一出來社會或在日子實踐中居然敗得烏煙瘴氣﹗我的反思是:1.要加強教育學生的競賽性,要在課程上參加許多備戰(zhàn)的元素,如:1、強化中文,普通話及各言語才能練習。2.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職責心,培養(yǎng)他們堅毅的性格,要令他們對周圍的人、對爸爸媽媽盡責,要子女不敢去死,即便怎么辛苦都要活下去﹗應怎么做?要自小做起,自己的事自己要面臨,而家長要配合。
做爸爸媽媽的應自小教育子女需求共享、承當,例如教子女要把自己最愛吃的雞肶讓我們一同共享3.有家長常對子女講:阿女你讀書很辛苦,教師給咁多功課你做想要命咩﹗其實日子在香港,每天有工作,很繁忙才是功德,君不見在"沙士"時期,百業(yè)蕭條,許多人無事做,那才可怕呢﹗現在能夠有事做,能夠學習應該很感恩才是呢!4.身教。小朋友自小很聰明,時間會留心家長的言行,日子細節(jié),大人應一馬當先,父親是子女的典范,母親是子女的偶像,要注重親子,多些與孩子共處。
家教經驗:家風改變,孩子改變
家教經驗:家風改變,孩子改變
家風看起來離我們很遠,其實很近。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規(guī)矩,就是由此形成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家長的言行舉止、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等會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價值觀、人生觀的確立,也就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成功與失敗。我們常說看孩子基本可了解這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對孩子影響很大。家風改變,孩子改變。
古代成功人士大多都有著嚴謹的家風,如北宋大政治家司馬光的家風是“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晚清重臣曾國藩,他著有《曾國藩家書》,他的家訓家風是“勤奮、儉樸、求學、務實”,以此來要求子女,一直為后人所傳承。
美國心理學家鮑姆令德發(fā)現在現代家庭中,因對孩子要求的高低不同和對孩子需求的反應敏感不同,存在權威、專制、溺愛、忽視四種家庭教養(yǎng)類型。試問我們自己是屬于哪種家教類型呢?如果一個家庭的家風是這樣的:夫妻爭吵甚至動手,孩子就會在爭斗的環(huán)境中形成野蠻的行為。試問在這樣的家庭關系中,能培養(yǎng)出真正有教養(yǎng)的文明人嗎?如一次談話問孩子,你喜歡家里的誰呢?孩子說:“我喜歡姥姥?!薄盀槭裁矗俊薄耙驗槔牙褟膩聿淮蛭?。”“你爸爸、媽媽呢?”“他們有時打我,爸爸有時還打媽媽?!痹诤⒆又赡鄣脑捳Z中,一個孩子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顯而易見。所以這就是父母不注意家庭中人際關系的建設,不注意情感投入、忽視維系良好家風的結果。
另外一個家庭給孩子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營造和諧家風。如孩子喜歡唱歌跳舞:在家里,通常是孩子當小主持人報節(jié)目,媽媽上前去表演,跳舞等。自娛自樂,歡聲笑語洋溢在家庭中;業(yè)余時間還一起親子運動、參加戶外活動等。
顯而易見,這不同的家風,培養(yǎng)出的孩子,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一定要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團結,家庭中不能沒有歌聲和笑聲,要讓孩子的生活充實,家庭中必須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家庭中需要學習、工作,也需要游戲、休息;需要嚴肅,也需要活潑、幽默。如果家庭氣氛過于沉悶,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父母如果總繃著臉,孩子反而會敬而遠之;相反與孩子嬉笑打鬧,不僅不會讓家長有失“威嚴”,反而與孩子在一起歡樂地游戲,良好的親子溝通,孩子會更加信任你,反而和你更近。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huán)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睆亩沧阋娂绎L對孩子的重要性了。
總之,通過營造良好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建構文明和諧的家風,能有效提高家庭成員間的凝聚力,從而形成綜合的家庭教育力量,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營造健康向上家風,開始行動吧!
大班家長教子經驗介紹
現在的孩子難教,許多家長不知道如何教才好。因為望子成龍是每個做父母的希望。對孩子的期望越大,要求也就越多。無形中就帶給孩子許多的壓力。在生活中,我們常說:寶寶,你這個怎么不會!那個怎么不懂!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有自卑感。據我對孩子的教育經驗,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和閃光點,各自的性格,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引導她、啟發(fā)她、教育她。
下面我談一談我平時在生活中的幾點做法和看法:
一、孩子的學習方面:
平時我們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事情讓她學著做,但千萬要注意不管孩子完成的好與不好。我們都會以多鼓勵、少批評的態(tài)度去對待。從平時、從小事中逐步培養(yǎng)孩子獨立、堅強的個性。
二、生活方面:
雖然平時我們做父母的工作都很忙,當一有空,我們就會帶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讓孩子多接觸一些新鮮的東西。知道外面廣闊的大千世界里有學不完的知識。
二、注重道德培養(yǎng),從小尊老愛幼。
在這方面的教育我們做家長的最重要的是自身的行為教育。平時我們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我們相信身教勝過言傳。
三、關注家教理念。
我曾看過這樣一篇文章;覺得對我的啟發(fā)很大:大拇指表示賞識,恰到好處的賞識能培養(yǎng)孩子的信心。食指表示指引,正確的指引決定著孩子餓成長方向。中指表示平和。無名指表示愛護。小拇指表示批評和懲罰。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最后,我希望每個做父母的能夠開心的與孩子交流,做孩子的好朋友,讓我們的孩子輕松健康的成長。
家庭教育:淺談育女經驗
淺談育女經驗
大愛無言,每位家長對孩子的愛,都是世上最無私的愛、最偉大的愛。每位家長對孩子的愛,其實也是最簡單的愛,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愛。正所謂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是一種無言的愛!
教育孩子是每位家長一生最輸不起的投資,教育孩子也是父母一生中最大的使命。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相互聯(lián)系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在這項系統(tǒng)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尤為重要!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好孩子關系到孩子的一生一世,關系到孩子今后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只希望百分之百的成功,這是我們每個父母的責任。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家長永恒的追求。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事業(yè)有成,干出一番成就,最低的希望也是孩子將來有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F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好工作越來越難找,這種未來的競爭直接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生時代,所以絕大多數家長都盯著孩子的分數,盼著孩子能考入重點大學,甚至盼著孩子能讀到博士或能出國留學……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子女的個體差異,家庭環(huán)境,家長素質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只有家校完美的結合,才能達到共同教育好學生的目的,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成為陽光的智慧少年。
2003年的春天,我的女兒來到了這個溫暖的世間,和所有的家庭一樣,女兒成了家里快樂的小精靈,是我們的開心果。我和所有的父母一樣,希望女兒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家長,女兒在九年學校學習,班級里也算不上非常優(yōu)秀,更多的則可能是不盡如人意,但是孩子一直很努力,很勤奮,是一位有思想的孩子,是一位明白事理的孩子,所以女兒一直是我的驕傲。總體來講在教育孩子方面我還是很不成功,常覺得有愧于孩子,因此一直在反思這個問題,也愿意和大家共同探討。在這里淺談幾條我對于我女兒的“教育經驗”:
第一:給孩子無盡的愛,但決不能溺愛。孩子幼小的心靈需要愛的滋潤和呵護,這種愛來自于家庭的和睦,家永遠是孩子最溫暖、最安全的港灣,愛孩子就必須使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孩子在有安全感的環(huán)境里成長會更自信。但是我給孩子的愛決不是溺愛,孩子在犯錯誤時我會嚴厲地說教她;在無理取鬧時,我也會毫不留情地批評她,愛她的同時我會給她冷靜的教導。
第二:給孩子適當的贊美和鼓勵。有智慧地去愛,我女兒小時候就喜歡“對她豎大拇指”,說她棒,小時候學會做某一件事情比如自己穿衣吃飯什么的,如果夸她幾句她會干的更起勁,,其實給她“贊美”在她學得過程中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直到現在,我也一直對孩子表揚的多,贊美的多,鼓勵的多。如今,我把這種方法有機地用到她的學習中,效果也不錯,最明顯的是她學習很主動。不過贊美和鼓勵也要因事而異,適可而止。
第三:要善于聆聽孩子的心聲,及時跟孩子溝通。有戰(zhàn)術的去愛,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女兒是那種比較安靜的孩子,每一次的交流或談話,我都盡量耐心聽她說完;從她上幼兒園開始,直到現在,九月份就要踏進山東省實驗中學的校門了,每天放學回家我都會問她在學校的情況,孩子也時常會自動和我談一些學校的見聞,這樣一來孩子的所做所想就能得到及時的反饋,從而能夠對她有針對性地教育和鼓勵。每天問問孩子四句話:1、學校有什么快樂的事發(fā)生嗎?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現嗎?3、今天有什么好的收獲嗎?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幫助嗎?將改變孩子的一生!
第四,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記得孩子剛入學的時候,咱小學老師給家長的培訓課上,就講到了培養(yǎng)孩子一個良好的習慣,尤為重要,做好每一件小事,讓優(yōu)秀成為習慣,良好的習慣是幸福的基礎。我自己平時也是比較重視細節(jié)的人,態(tài)度決定一切,細節(jié)決定成敗。孩子小的時候我就特別注意一些細節(jié)的培養(yǎng),在素質教育方面,做一個待人接物要有禮貌的人,做一個懂得孝敬長輩有道德的人,做一位知道感恩有信仰的人,做一個品德優(yōu)秀對社會有用的人等等,從目前來看女兒這些方面做得還算不錯。至于學習方面,從她上一年級開始我就一直監(jiān)督她要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現在女兒這方面還是很有規(guī)律,基本上是放學回家先做功課,周末閑余時間拉上30分鐘二胡,偶爾周末自己練練書法。平時喜歡看一些娛樂節(jié)目,諸如《快樂大本營》《跑男》《花樣姐姐》。
第五,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子女影響非常大。這一點應引起我們家長的重視,家庭要團結,家長說話要得體,辦事要認真、誠信,給子女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告訴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做個踏實的人,用一顆善人善己之心,去對待你身邊的人和事,要保持一種健康平和的心態(tài)、一種堅韌的毅力和不斷進取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孩子面前最好不要議論別的孩子怎么樣不好了,也不要議論誰誰的家長怎么了?這樣對孩子都是一個誤導,往往可以是家長扭曲了孩子對美好事物的理解,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童真的,所以不要用家長的眼光教育孩子看孩子們眼中世界。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一件精美的作品,作品的好壞,不是紙和筆的錯,而是家長的責任。是的,孩子生下來是什么都不懂的,只有通過家長、社會、老師的幫助才能健康茁壯的成長。我在教育孩子的近十年中,作為家長,我一直努力!女兒長大后,是否出人頭地我不敢說,但是她一定會是個健康活潑、幸??鞓?、可愛自信的孩子。
教育的話題是一個社會關注的話題,也是一個艱辛的熱門話題,更是一個需要負有責任的話題。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學習的還太多,只要我們有顆聆聽的心,只要我們有一顆善于反思、敏于捕捉的心,只要我們有一顆持之以恒的愛子之心,感覺一定會越來越好!我相信只要我們家長能做到這幾點,再加上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心,我們的孩子未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的有用的棟梁之人。
感謝能給予這次機會,讓我在此聊聊自己的一點育女經驗,與大家一起共勉。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家教經驗:讓孩子學會“教”自己
家教經驗:讓孩子學會“教”自己
一個晴朗的上午,幼兒園迎來了新一批上親子園的孩子,他們都是提前來幼兒園熟悉環(huán)境、體驗生活的。運動活動開始了,媽媽帶著孩子一起玩拋球的游戲,場上有兩位媽媽引起了我的注意。菲菲媽媽在很認真地教菲菲往上拋球,可菲菲就是不理她,始終在自己玩球,媽媽邊往上拋球,邊著急地喊著:“寶寶,照著媽媽這樣往上拋。”“寶寶,你看媽媽拋得多高呀,寶寶照著媽媽這樣往上……”“寶寶,別玩了,快學媽媽這樣用力往上拋。”雖然媽媽著急地邊喊邊做著動作,可孩子始終沒有跟著媽媽做過一次往上拋球的動作,依然照著自己的想法在玩球。
佟佟媽媽也在認真地教著孩子,佟佟同樣專注于自己的踢球動作。媽媽見孩子沒有和自己一樣做動作,就走過去看著孩子踢球,并在旁邊表揚:“佟佟真棒,竟然會用腳踢球了?!辟≠∫宦爧寢屧诒頁P自己,馬上抬起頭對著媽媽開心地笑了一下。媽媽馬上抓住時機:“佟佟這么棒,一定還會用手玩球吧?”聽媽媽這么一說,佟佟馬上把球用手撿起來,并開始往前扔球。佟佟媽媽并沒有馬上示范今天想要“教”的玩法,而是陪著孩子一起往前扔球,扔了幾下,孩子開始和媽媽對扔球,這時媽媽故意將球往上一拋,大聲喊道:“佟佟,快接住哦?!辟≠÷犚妺寢尩囊螅R上跑過去接拋上去的球,雖然沒接住,但孩子特別高興。這時,媽媽說:“佟佟往上拋,媽媽來接?!辟≠「吲d地往上拋球,媽媽故意沒有接到球,并豎起大拇指表揚佟?。骸百≠≌鎱柡Γ谷荒芡蠏伹蛄?,而且比媽媽拋得還高呢!”佟佟高興地又開始繼續(xù)往上拋球,而且一次比一次拋得好。
同樣是“教”,為何相差甚遠?問題就出在這個“教”字上。從古至今,我們常會把施教者看作主導方,受教者則是被動學習方。雖然受西方理念的影響,我們也在嘗試逐步改變施教者與受教者的關系,將受教者看作平等一方,但真正付諸行動時,我們的示范、要求都很明確地規(guī)定著孩子需要做什么、要怎樣完成,一旦不按照施教者的想法去做,就會被認為是孺子不可教也。那么,如何在教育中保持成人與孩子之間互動的平衡呢?《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到: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忽視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
菲菲媽媽扮演著施教者一方,不停地教孩子應該完成的動作,忽視了菲菲本身對皮球的好奇心,最終孩子不但沒完成今天的任務,反而扼殺了繼續(xù)探索的積極性。佟佟媽媽則截然相反,從尊重孩子開始,循循善誘逐步遞進,既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欲,又很好地完成了學習內容。從她的做法中可以歸納出三點。
1.尊重孩子的興趣。
佟佟對踢皮球很好奇,這時媽媽并沒有否定孩子的行為,而是給他時間去探索,自己只是在旁邊安靜地觀察。這不僅給了孩子探索時間,也給了媽媽思考用何種策略去引導孩子學習的時間。
2.肯定孩子的行為。
整個活動中佟佟媽媽始終運用的是鼓勵、表揚的話語,且表揚和鼓勵并不空洞,后面總會附上具體內容。從孩子的角度來說,這是對他行為的一種肯定,也促使他想要做得更好,以博得媽媽的進一步肯定。從而出現了孩子愿意主動跟著媽媽玩球的行為。
3.引導孩子主動學習。
佟佟媽媽從孩子用腳踢球開始,利用他對球的好奇心,逐步從用腳玩球引導到用手玩球,再從用手扔球引導到向上拋球,孩子始終是活動主體,是一個主動學習者,這也給孩子很大的探索空間,而不是生硬地完成當天向上拋球的動作技能。從當天的活動來看,我們只是看到孩子玩得很開心,也很好地完成了當天的任務;從長遠來看,正是因為媽媽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肯定孩子的探索行為,才會促使孩子對更多的事物有好奇心,從而進一步發(fā)展孩子主動學習的良好品質。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養(yǎng)方式的逐步改進,兒童接觸的新鮮事物越來越多,信息來源越來越廣泛,他們喜歡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找到答案,讓學習活動變得不再枯燥。但這不是否定施教者的影響力,而是我們從直接的“教”,逐步變成引導性的“教”,用表揚的方式鼓勵孩子一步步尋找所要的答案,讓孩子學會“教”自己,這種主動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影響。
家長介紹教育孩子的經驗
家庭教育經驗之如何培養(yǎng)一個懂禮貌的孩子。現在人對于素質涵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個人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我們應該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素質,讓孩子成為一個懂禮貌有素質的孩子?今天極客數學幫就總結了許多優(yōu)秀孩子的家庭教育經驗,幫助各位家長培養(yǎng)自己孩子的素質。
一、父母要以身作則
培養(yǎng)孩子懂禮貌,應從父母自身做起。因為孩子的禮貌語言、禮貌行為都是來自對成人的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無形中感染和熏陶著孩子。如果家長平常都不用“禮貌”去要求自己的言行,反而告訴孩子要講禮貌,這確實有點強人所難。這也正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言教不如身教”。
父母良好的禮儀是對孩子最生動、最有效的教育。父母通過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就能夠讓孩子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所以,父母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為孩子樹立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榜樣。比如,見到熟人應主動用“您好”等文明語言來問候和打招呼;和長輩講話要用尊稱和敬重的口吻,即使在背后也不能當孩子面對長輩指名道姓;就餐時應先請客人和長輩入席,并注意飯桌禮儀,同時告訴孩子不能私自開始吃飯,要正確使用餐具,不能高聲喧嘩、亂夾和亂丟食物等。
二、教孩子待客之道
生活中,有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打擾來訪的客人,一般都會把孩子打發(fā)到一邊,讓他們自己去玩。這樣做也許能夠獲得一時的安靜,但是卻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能力。而這一不經意的舉動,也傷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家里一來客人,他就會自動躲到旁邊去。
父母要試著讓孩子學會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注重禮貌待客。如親友來訪時,聽到敲門聲要說“請進”;見了親友按稱謂主動親切問好;拿出點心、水果等熱情地請客人吃,不應顯出不高興的樣子或獨自去吃;當大人談話時,小孩不應隨便插話;小客人來,應主動拿出玩具與小客人玩;共同進餐的人未完全入席前不得動餐具自己先吃;客人離開時要說“再見”,并歡迎客人再來。
三、不要強迫孩子打招呼
不要認為孩子小,就能夠掌握在父母的手里,他們有自己的個性和獨立的思維空間。現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沒有禮貌的時候總會強迫孩子講禮貌,比如有客人來家里,孩子躲在房間里不出來,不與人打招呼,家長非得把孩子拉出來跟客人問好,結果,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孩子不愿意與人打招呼必然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很害羞;孩子認為客人是父母的客人,與自己沒關系;或者他正在做作業(yè),一時忘記了打招呼……這時候,父母需要的是引導孩子去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實在不想打招呼,父母不應該強迫孩子,等到孩子平靜了以后,再告訴他:“這是應有的禮貌,你去別人的家里,也希望他能夠熱情歡迎你呀?!弊尯⒆釉O身處地地想一想,或許能夠幫助他理解。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問題:
與朋友相處時,要怎么做?
1、不要隨意叫他人綽號。
2、除非是贊美別人的外貌,否則不要去評頭論足。
3、不要以任何理由對他人開過分的玩笑,這對于別人來說,都會是殘忍的。
4、當別人問你近況時,回答完問題后,你可以同樣地反問他,以示關心。
5、當你在朋友家的時候,同樣要對TA的爸爸媽媽表示感謝。(出去做客,都要感謝主人的招待哦!)
與人交談時,用什么禮貌用語?
1、在請求別人做事的時候,要說“請”字。
2、在接受別人幫助時,要說“謝謝”。(這個人往往就會愿意再幫你一次哦!)
3、如果你需要立刻獲得某人的關注,用“不好意思,打擾了”來開始談話是最禮貌的方式。
4、如果你撞到了人,就立刻說“對不起”。
5、除非有緊急情況,否則不要打斷大人之間的談話。等他們談完事情后,自然會注意到你,并且會給你相應的回應。
6、大人讓你幫忙的時候,不要抱怨,給他們一個燦爛的笑容吧!
7、當你遇到家人、老師或鄰居的時候,你可以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助。如果他們說“要的”,你也許在幫助他們的同時,還能學到新技能哦!
禮貌好習慣的體現在細節(jié)
1、房間門關閉時,請敲一下門,等有回應之后再進去。
2、打電話的時候,先告訴對方自己是誰,然后再說你想找誰。
3、在得到允許前,不要亂摸桌子上的東西。
4、當你對要做的事情存有疑問時,可以先征求他人的允許,這能讓你避免之后的尷尬。
5、收到禮物時,要心懷感激并且說“謝謝”。在互聯(lián)網時代,手寫的感謝卡會變得與眾不同。
在公眾場合,怎么做才算有禮貌?
1、咳嗽或打噴嚏時,盡量捂住嘴;千萬不要在公眾場合挖鼻子。
2、開門的時候,先環(huán)顧四周,看下是否有人也需要開門,不要立刻松開門把手。
3、入座時,在膝蓋上放一塊紙巾,必要時就能拿它擦嘴。
4、正確使用餐具。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可以詢問爸爸媽媽,或者看看周圍的大人是怎么使用的。
5、即使現場演出或講座很無聊,也要安靜地坐著。因為演員、演講者在盡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