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討論:教孩子做人,“孝心”是根本
發(fā)布時間:2020-11-20 幼兒孝心故事 什么是教育筆記 教育孩子筆記 教孩子做人,“孝心”是根本幼兒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學做人,學處世。其中教孩子孝敬父母是最主要的,是一切道德的基礎,是做人的根本。做什么樣的人呢?做孝敬父母的人,做誠實正直的人,做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人。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孝悌者,為人之本也?!毙椤鞍俚轮?,百善之先”。
“四二一綜合溺愛癥“引發(fā)的思考:在班上,老師會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就是許多孩子都是空手上學,書包或物品由旁邊的大人拿著;放學也是一樣的,孩子空手舒舒服服地在前面大搖大擺走著。后面的老人、保姆、甚至爸爸媽媽拎著一堆東西追趕著孩子。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培養(yǎng)其獨立能力和責任感,需要從孩子每一件小事去要求并形成習慣。在幼兒園,老師教育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積極為集體做事情。但面對家人的時候,孩子馬上換了一個人似的,剛才還積極又聽話呢,家長一來,感覺靠山來了,放松了,又變成少爺、公主了。在家庭生活中,常??梢钥吹竭@樣的情景:吃過飯后,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著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值得憂慮。這種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四二一綜合溺愛癥”。一是指一個獨生子女,二是指爸爸、媽媽,四是指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獨生子女成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對他(她)百般疼愛、千般關心、萬般呵護,使孩子不自覺地養(yǎng)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試想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不敬、不孝,怎么去愛朋友、愛同學、愛老師,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呢?
面對這個問題,有些家長做得很不錯,有些家長是因為種種原因束手無策,有些家長正準備吸取大家的一些好經驗來學習.
Eva家長:我的經驗也不是很多,只是會多留意別人怎么做,再根據自家情況來做。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我的大兒子(Eva哥哥),小時侯在奶奶家?guī)?,時時被呵護,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至到了一年級還需要喂飯,所有的事情都幫他做。所以,現(xiàn)在他五年級了,做事情也是懶懶散散,沒有緊迫感。到了Eva的時候,我很注意培養(yǎng)她的自理能力。從上小小班開始,幼兒園每個階段都有開設講座,給予家長提示,我都會認真聽,并且對她進行培養(yǎng)?,F(xiàn)在她真的很好,刷牙、洗臉、穿衣服、吃飯全部獨立完成。老人想幫她,她會強烈要求自己來,她會覺得這樣做很自豪。孩子的習慣、行為培養(yǎng)真的要從小培養(yǎng),教會她如何成人,父母的角色很重要,要堅持對孩子正確的教育。
Nina家長: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反思了一下,也覺得做得很不足?,F(xiàn)在這個功利主義的社會,讓家長經常把眼睛盯在孩子“實際應用”能力增長上,而對孩子們的品德塑造,卻視而不見。我想這種可貴的品質恰恰要從每時每刻的小事當中,點點滴滴的浸透到孩子心里。
Sam家長:以上的問題,也是我們比較重視的問題。一般爸爸媽媽在碰到孩子不好的行為時,我們都要及時糾正、批評或者教育。但有時工作一忙,會顧及不上。孩子跟著爺爺奶奶,那問題就加重。對爺爺奶奶,我們也重復溝通,但老人慣性的力量較強。道理是明白了,但做起來還是不夠理性。而且小孩也知道誰硬誰軟,只要一哭鬧,老人就會投降。所以,這事也得內外夾攻,上下聯(lián)手才行。我們做父母的,只要有機會,要盡力而為。及時、盡力糾正和教育。慶幸的是,孩子被說了以后,能夠聽得進去,也能及時改正。目前問題不算嚴重,但我們還會密切關注,及時教育。
Gordon家長:我覺得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送給孩子最大的禮物是給他一個好的身體、好的性格、好的習慣,尤其是擁有“愛”的能力。這些都是日常點滴積累而成的。配合在幼兒園學習《弟子規(guī)》之《入則孝》篇,教育起來方便多了。Gordon在尊敬長輩、分享、承擔方面做得還不錯?;氐酵夤馄偶业臅r候,會主動問好,好吃的東西先分給長輩,還會貼心地說:“謝謝外公外婆給我做好吃的飯菜?!蓖夤运帟r,他會主動端水拿藥,外婆肩膀酸了,他會給外婆捶背,一邊捶一邊說:“外婆覺得好些了嗎?”看到媽媽臉色不是很好、很疲憊的時候,他馬上就問:“媽媽,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了?”很關心身邊的人,特別讓人感動。如果讓孩子多一些鍛煉的話,孩子的成長是超越大人所想的!
Leo家長:老師這次討論的話題很有意思。倒不是不知道溺愛的后果,平時也經常提醒自己,要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墒怯袝r候還是做得不夠,特別不能持之以恒,堅持原則。尤其是早上上學時,心急火燎趕著上班,看他慢吞吞的樣子,恨不得抱起他就走。日常的行為禮儀父母做得也不夠,只會苛求孩子。所以,律人先律己,只有自己堅持原則,持之以恒,言傳身教,才會把孩子真正培養(yǎng)成為有益社會的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教育孩子話題:盡心,還是遺傳
在談到我教育女兒時,既是同學,又是同事,還是朋友的海英總是說:“你教育孩子比我盡心?!?/p>
在和很多人談到教育孩子的話題時,他們也會冠以盡心這個詞套在我身上。我真的沒有感覺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盡心這方面的優(yōu)越感,在外見得家長多了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似乎真的盡心的因素,但是很多時候還是遺傳的因素更多些。女兒如今的小有成就,有我盡心的功勞,個人感覺還是遺傳的功勞更多些。
在女兒還我肚子里的時候,我就開始學習什么樣的營養(yǎng)、生活和環(huán)境利于她成長。
三個月內孩子主要是長腦的時候,多吃魚,因為魚含蛋白,人腦多數都是蛋白組成的啊。我在懷孕初
,就開始吃魚,而且是嚴格按照營養(yǎng)的搭配,每周一次,一直到生下她,都沒有間斷過。如今很多人夸女兒聰明,是否與當初我吃的魚多有關呢?她的記憶力好還是有遺傳我和她爸爸的因素的。尤其讀過一遍的故事,就可以復述,是遺傳他爸爸。
都說孩子在五個月后具備聽力了,可以聽些胎教的音樂,我在懷孕后,為了愉悅自己,就開始聽音樂了。在她我肚子里能動后,我一給她聽音樂,她就會我動,而且動的很厲害。我當時并不以為她是聽了音樂后的反應。女兒在生下來第三天,我媽媽和老公在她左右兩邊叫她的名字,她就知道分別去找。空閑的時候,我經常把胎教的音樂重新拿給她聽,她也會有所反應,但是因為當時她太小,我并沒覺得有何異常。我發(fā)現(xiàn)她對音樂感興趣是在六個月大的時候,那時第一次看音樂視頻,她竟然堅持了半個小時沒有半點注意力轉移的跡象。在以后我就經常給她看那份音樂視頻,她也特別喜歡,一直到她上幼兒園。在中班的六一文藝匯演的時候,她主動請纓,要求上臺表演獨唱《小人書》,從此便在我們鎮(zhèn)的舞臺上開始,逐漸走向了全國的舞臺。
五個后就開始補鈣,因為孩子長身體需要大量的鈣質,所以我雖然很討厭喝牛奶,還是堅持喝。那個時候,我們農村根本沒有賣牛奶的,我只能去縣城的時候,在超市買點,又不能多買,家里沒有冰箱。現(xiàn)在女兒依然喜歡喝,我當初懷孕喝的牛奶,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喜歡喝酸奶,不知道是遺傳,還是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呢?
六個月后多吃水果,因為孩子長頭發(fā)。用媽媽的話說,那個時候我?guī)缀醭粤艘卉嚨奈鞴?。這話不夸張,因為我每天早晨睡醒就吃西瓜,中午吃,晚上睡覺前還吃。女兒如今在所有水果最愛吃西瓜,還有草莓,這些都是我我懷孕的時候愛吃的水果。也是我現(xiàn)在愛的。這點女兒也算是遺傳了我的吧?
七個月的時候,正是我準備自學考試的時候,我每天都會聽著音樂看書。據說,懷孕期間什么樣的性格,孩子生下來就是什么性格。女兒至今喜歡看書,只要有自己喜歡的書,可以忘我的看很長時間,不被外界任何情況所干擾。
懷孕前,我很膽小,睡覺經常半夜嚇醒了。女兒生下來的時候,也是很怕大的聲音,聽見后就嚇的哆嗦著哭,我抱著她邊拍打邊說:“媽媽在這里,寶貝不怕?!彼筒辉倏蘖耍謴土似届o。
很多時候,我更堅信,女兒能有今天的成績,都是遺傳的功勞,我只不過,盡了一分做母親的力,好好照顧她。真的談不上盡心,更談美其名曰的偉大,我是占了女兒遺傳我們的優(yōu)點多點光。
孩子做題粗心是什么原因
導讀: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于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采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后掩藏著什么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老師們給家長看看。
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xiàn)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占的比例會有不一樣。
我們判斷“粗心”的標準通常有:
1. “簡單的,不該錯的,考試錯了”——那就問問自己,熟練度夠嗎?
2. “原本會做的,考試做錯了”——那就問問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嗎?
3. “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那就問問自己,準確率夠嗎?比如平時做題力求一遍做對嗎?
我們常常認為,平時做過的,考試就能做出來,其實并不是。我們必須通過“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問題:
粗心,因為孩子對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
所謂熟練度,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成年人,做小學一年級的計算題,每一題其實對我們來說都很簡單。
但是當我們在計時的情況下完成1000題,并不一定全對。如果平時經常做計算類的工作,很可能做得又快又準;如果平時疏于做簡單計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錯誤百出。
● 解決辦法:一道題目,反復接觸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并產生記憶。
粗心,因為孩子對知識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還有一些題目,學生們認為自己是會做的,因為平時做對過,只是考試錯了。但很可能是他們只看過1-2次,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細節(jié)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
在考試有時間限制和壓力的情況下,人通常本能地選擇自己大腦中最先搜索到的記憶存儲,而這個記憶和認知很可能是錯誤和疏漏的。
● 解決辦法:試著去講解題目,如果做到能講解題目,表示確實理解了。通常在講解過程中,也會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漏洞。
粗心,因為孩子的習慣有問題
很多孩子寫作業(yè)不認真、不檢查、不喜歡打草稿、不肯寫步驟等,也都是習慣的問題。還有書寫習慣等,也會導致一些粗心問題。還有的孩子做題喜歡跳步驟,不但容易錯,還會導致按步得分時得不到前半部分應該能得到的分。
● 解決辦法:如果做數學可以在草稿紙上先畫圖,畫圖常常能使自己的思維清晰。另外,有的孩子喜歡對同一題給出多種算法的樂趣,這其實也可以幫忙檢查出一些錯誤。
粗心,因為孩子做題準確率不高
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時,每個詞是一次輸入正確,還是不斷刪除修改?這個也是準確率的問題。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這需要用心投入,反復多次后才能成為本能。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系”,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tài)。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有關。
● 解決辦法:每次做題都認真對待,提高準確率,爭取會做題,建立錯題本。也可以給自己制定訓練的計劃。每次認真分析錯誤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績。
粗心的危害不言而喻,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后總有很多同學痛心不已,感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分析試卷后得出結論:又是粗心惹的禍!而且粗心這個壞毛病“貌似”由來已久,總也改不掉。
粗心只是一種不好的習慣,一定能改掉!之前嘗試過卻沒有成功的同學,只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而已。下面總結出來的幾招,渴望徹底改掉粗心習慣的同學可以試一試。
6個習慣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 一、慢慢讀題
拿到試卷后,讀題速度要慢,尤其是題目較長時,更要慢讀,細細讀!一邊讀,一邊思考,同時把重要的信息記錄下來。比如,把已知的數據標示在題目的圖上。切記,題目沒有讀完,不能妄下結論。
這樣一遍讀下來,基本也就只需要一遍,有用的信息都正確進入自己的腦海,做題就能正確運用所有的已知條件啦!那么看錯題目,看漏條件這些事故,就徹底跟自己拜拜嘍。
■ 二、演算工整
解答數學題時很多計算都會在草稿紙上進行。草稿紙嘛,又不用給別人看,所以很多同學的草稿紙就亂成一團糟。相信孩子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遇到復雜題目,需要根據已知條件列出很多方程、計算式。
然后費勁仔細觀察這些方程,找出隱藏的關鍵信息,才能解出題目。這時候,如果自己的草稿紙上的計算過程比較整齊,干凈醒目,那么發(fā)現(xiàn)已知條件中暗含的關鍵信息就比較容易,更不會發(fā)生挪錯數字,弄錯符號等情況。解題過程自然一帆風順!
■ 三、回頭檢查
做完一道題目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結合本題的結果,判斷一下結果的合理性。比如:解出來發(fā)現(xiàn)結果的數很難看;或者解出來要求的時間竟然是負值。
這時候就需要回頭仔細檢查一下剛才的計算過程。那么,干凈整齊的草稿紙就發(fā)揮了它的另一項重要作用——方便檢查!
■ 四、深挖根源
有些題目老師稍稍一點撥,孩子就知道正確的解題方法啦。這些看似粗心導致的錯誤,其實是概念不清晰。
那么,這時候不能一改了之。應該抓住小問題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運用類比,對比等方法,把相關的知識統(tǒng)統(tǒng)過一遍,徹底理清楚。
■ 五、專心做題
平時練習題目,作業(yè)要重視,把它們當作考試題目看待。做題的時候先把電腦,MP3關掉,然后集中注意力,快速的完成。之后再去聽音樂,休息。慢慢養(yǎng)成專心做題,專注做事的習慣,粗心自然就會遠離孩子。
■ 六、信心、決心、耐心
粗心是一種壞習慣,每一個人經過努力,都能改掉這個壞習慣。需要的是自己樹立信心,下定決心,同時耐心的堅持。慢慢的就能把這個壞毛病,用細心的好習慣去替換掉。細心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粗心將徹底離開孩子。
今日話題: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是理性寬容對孩子?
對孩子,嚴格一點好,還是寬容一點好?這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會遇到的一個困惑。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主持的“全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發(fā)現(xiàn):
父母對孩子過于嚴管,是很多孩子步入歧途的最重要原因。
這與我們的固有看法不一樣,我們往往會認為:
步入歧途的孩子當中,父母對他們放縱不管的,肯定要遠遠多于過于嚴管的。
那么,您覺得到底是棍棒之下出孝子呢?還是應該理性寬容的管孩子呢?
@bauy:我不贊成打孩子,更不贊成“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個人覺得教育孩子關鍵是引導,孩子是一張白紙,就看我們怎么畫。雖然脾氣性格也有天生的因素,但是因勢利導、因人而異的教育絕對是行之有效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第一任老師,以身作則、嚴以律己,給孩子足夠的寬容、理解和愛,才能最大限度讓孩子身心愉悅的成長。
@barrytt:我原來是堅決反對打孩子的,后來慢慢接受了打小手小屁股的懲罰措施,盡量不讓他感到情感上的缺失,尊嚴的缺失,盡量只停留在懲罰的目的。
@木子__:看事情的嚴重性,對孩子要理解寬容,但遇到嚴重問題,或者口頭方式總不見效的時候也應該棍棒棍棒,偶爾一次無妨。
@jasonj67:我記得唯一的一次打孩子,是在孩子不到四歲的時候;孩子記事以后,我再也沒有動過他一手指。孩子媽媽很生氣時,偶然會打他一巴掌,但我是非常反對的。還好,媽媽打他,他是不會長久記恨的。我是堅決奉行慈父嚴母的觀點,如果爸爸打孩子,我覺得將來會出大問題的。
@lucky_gjy:棍棒只是一種后果,玩火被燙了是種后果,打了別的孩子回家被自己父母打更慘也是后果,前者自己體會到痛了,記住了,后者打人很開心是吧,讓你也痛就知道不能打人了。有的行為是不能寬容的,這種就要在苗子里就制止,不然父母寬容,長大了社會不會對你寬容的。不是大是大非的事,可以先理后兵,給改過的機會。
那么,您怎么看呢?
孩子題目做錯真的是因為粗心嗎?
很多家長都聽過,每當孩子考試考砸了時都會這么說,這次考試沒認真,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做,下次一定做對。真的如孩子說的是粗心嗎?其實不然,那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呢?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一個跳水運動員要參加半年后的比賽,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動作,也練了幾次。有那么一兩次很標準,有幾次有失誤,不過他認為自己比賽時就能做到。比賽很快到了,他站在跳臺上很緊張,結果當然失誤了。離開賽場時他說:“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緊張了?!甭犃诉@個故事,你會怎么想?估計你會喊起來:他練得太少了!當然會失誤!甚至你會說,這個故事太荒謬了,運動員不會這樣的!
所以當家長問關于孩子粗心的問題,可以這樣說:沒有粗心這回事。作業(yè)或者考試失誤的主要原因是練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夠熟練,準確率低。
我們判斷“粗心”的標準通常是:
“簡單的,不該錯的,考試錯了”----那就問問自己,熟練度足夠嗎?
“原本會做的,考試做錯了”----那就問問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嗎?
“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那再問問自己,準確率夠嗎?比如平時做題力求一遍作對嗎?
我們常常認為,平時做過的,考試就能做出來,其實不是。為什么呢?
一、熟練度不夠
所謂熟練度,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成年人,做小學一年級的計算題,每一題其實對我們來說都很簡單。但是當我們在計時的情況下完成1000題,并不一定全對。如果平時經常做計算類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準;如果平時疏于做簡單計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錯誤百出。
解決:一道題目,反復接觸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并產生記憶。這樣才會在考試中能做對。
二、基本概念不清
還有一些題目,學生們認為自己是會做的,因為平時做對過,只是考試錯了。但很可能是他們只看過1-2次,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細節(jié)到底是什么?之間的關聯(lián)是什么?可以有哪些變化?并未深究。在考試有時間限制和壓力的情況下,人通常本能的選擇自己大腦中最先搜素到的記憶存儲,而這個記憶和認知很可能是錯誤和疏漏的。
所以考試訂正時,這類題目,不妨再變形或者深究一下,舉一反三,這時會發(fā)現(xiàn)同學們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學過,并不等于是學會,更不等于融會貫通。
解決:試著去講解題目,如果做到能講解題目,表示確實理解了。通常在講解過程中,也會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漏洞。這也是教學相長的意思。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三、準確率不高
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時,你是每個詞是一次輸入正確,還是不斷刪除修改?這個也是準確率的問題。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穩(wěn),還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復多次后才能成為本能。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系,以后還有機會”,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tài)。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有關。
所以如果平時單元的作業(yè)100題總要錯3-5題,考試的出錯率基本會翻2-3倍。而概率因素導致平時錯誤率越高,考試時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為考試時題目的類型更加寬泛和變化多端。
解決:每次做題都認真對待,提高準確率,爭取會的做題,建立錯題本。
好吧,我們再回到那位跳水運動員這兒----如果半年后他參加比賽,他現(xiàn)在就需要各項體能的訓練,基本動作的反復練習--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動作也需要練得無比熟悉猶如本能,然后才有可能走上賽場。即使這樣,也不是萬無一失的。所以放棄“粗心”這樣的說法吧!
放棄這個觀點之后我們才有可能認真查找原因,制定訓練的計劃,獲得真正提升。獲得提升的,決不僅僅是成績,還包括審視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策略,行動力,意志力。
育兒觀念: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是解決父母自己的問題
育兒觀念: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是解決父母自己的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感覺到皓皓心里一直有種不良情緒,但他自己說不出,我也搞不清楚?!秲A聽孩子》讀書會以來,我的傾聽意識加強,感覺敏銳了許多,也實踐了幾次傾聽,幫他排除了一些一時的不良情緒,但我能感到,那個大問題一直存在,只通過發(fā)泄情緒只能起到部分作用,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在一次傾聽中,那個問題開始露出端倪:
我:你是不是不想上幼兒園?
皓皓:要讓我上幼兒園那就只讓比我小的孩子來,比我大的都不能來…只讓男孩兒來,不讓女孩兒來…
我:問什么不讓大孩子來呢?
皓皓:大孩子都打我…
(我知道他指的大孩子里實際上最關鍵的那個孩子是年齡個子都比他小的)
根據我對他的了解,從他的混亂描述中,我排除了他表達不準確的方面,確定了他不想上幼兒園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以前他曾經跟我提過的事情(而當時我看他并沒有太大的情緒就沒在意)---大路路和權權一起玩兒的時候就不跟他玩。這樣的原因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象我一樣想:小孩子這事兒不算事兒。而且我也確實不知除了說“你可以和其他小朋友玩兒”外還能說什么。那次的傾聽緩解了他的部分緊張情緒。但接下來仍然幾乎每天都會鬧情緒。我在困惑、學習、思考和探索中漸漸明白了是大路路的強勢使他產生了困擾他的恐懼。
皓皓:大路路太厲害了,他一厲害,我就弄不過他了…
問題找到了,那么如何解決呢?我首先想到的大路路的強勢是個問題(這么快我就把問題轉移到別人身上去了),而我又一向認為孩子都沒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所以我接下來想的是讓路媽找找自己的原因是如何造成大路路強勢的(瞧,這時我已經把皓皓的問題變成路媽的問題了),那么索性再跑遠些,想想假設路媽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大路路不再強勢了,那么皓皓的問題是不是就解決了呢?必須承認,答案是否定。大路路不是第一個令皓皓困擾的人,也不會是最后一個。這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探求問題的方向南轅北轍了。
一個人的問題根源應該從自身向內去探求,而不是向身外尋求,所以還是回到皓皓自身來吧。皓皓一向不強勢,太不強勢就偏向了另一邊—軟弱膽小,不相干的人說話聲音大些他就以為是在喝斥自己就會跑到我跟前把頭埋到我膝上;再遇到強勢些的小朋友,他就更沒力量(內心力量)沒自信去應對。那么是誰造成他這樣不自信呢???還是那句話,孩子都沒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我不愿承認也必須正視,皓皓的問題肯定是皓媽的問題。Bingo!想到這里,我內心里一直回避不愿觸碰的東西一下被觸動了!是的,我一直知道那個問題的存在,但我卻一直不愿相信那會不可避免的對我的孩子產生影響。以前讀到別人挖掘內心尋找內心深層(尤其是幼年經歷)問題的文章,我都想不出自己有什么能找到的,我以為我早把所有那樣的問題清理干凈了,而現(xiàn)在,是孩子象一面鏡子映照出深暗角落里的我自己。
我相關的幼年經歷平常到如同傳統(tǒng)的道德經(雖然我沒讀過),一說肯定大家都共鳴。整體發(fā)展沒有受壓制,但有一個方面卻對我的性格產生了很深的影響。我母親比較強勢,而我父親常跟我們說你媽高血壓你們不要惹她生氣。這句話對我這個最認真的女兒產生的影響最大,因為我太認真了,我真是如履薄冰地做到了百分百的不惹她生氣,對她有一點的反抗甚至只是心里的小小不滿都會使我內疚,覺得自己不孝,然而她還是會生氣,我因而更自責。很多年都是那樣,又加上受中國傳統(tǒng)思想里本就有的謙卑之道影響,以至于上班以后,我在社會交往中謙卑有余,自信不足。雖然我這些年通過自我調整發(fā)展和改善了自己在社會交往方面的問題,然而幼年受到的影響很難完全擺脫,而在家庭中面對老人所能做的調整就更有限了。而孩子看到的模仿到的多數是我在家庭里與老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所以那樣的影響必然傳遞到了他的身上。
我的身上存在父母留下的影響,就同《傾聽孩子》書中所講,是普遍的問題,也是普遍被忽略的問題,我們的父母,父母的父母,一代又一代的人,就是這樣在無意識中用父母對自己產生的影響又繼而去影響著自己的孩子。以前因為不懂,很少有人意識到和重視那些影響產生的問題,而我們現(xiàn)在學習《傾聽孩子》,就是要增強意識,發(fā)展認識,不讓那些問題繼續(xù)惡性循環(huán)下去,因為我們愛孩子,更要學會如何去愛。
終于找到真正的問題根源了!那么如何解決呢?我想解決的方法是通過傳遞力量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我對自己的問題是有處理的,在社會交往中我已經發(fā)展了內心力量和自信,但面對老人我不能采取同樣的方法。所以對孩子的問題,我想可以這樣處理:一方面弱化他對我在家庭中與老人相處的弱勢地位的印象(少讓他看見媽媽被姥姥訓斥哈!),另一方面強化我在社會中與他人相處時的自信態(tài)度,讓他多看見,比如有一天有這樣的對話:
皓皓:我是大怪物,我要把你吃掉…
(以前這時候我會立刻裝弱者,喊救命,這樣的方法是為了緩解他的緊張情緒,但這次情況不同,我要幫助他面對恐懼,所以我采取了不同做法)
媽媽:(笑笑,沒馬上說話)
皓皓又說:小朋友是大怪物…我要當更大的大怪物…
媽媽:你當勇敢的人,勇敢的人什么怪物都不怕…
皓皓:不,我要當更大的大怪物…
媽媽:你當勇敢的人,勇敢的人什么怪物都不怕…
(…雙方重復n次…)
皓皓:不,我要當更大的大怪物…更厲害…
媽媽:厲害沒有用。說的對才有用。大路路厲害也沒用?。ㄎ夜室庹f出他真正恐懼的原因.)他說的對你可以聽,說的不對你就不聽!…
皓皓:(愣了一下)可是大路路總是對的…
媽媽:大路路不總是對的,他厲害你就請他用溫和的語氣友好的對待小朋友!
皓皓:(遲疑的)對…
媽媽:誰說的對聽誰的,厲害沒有用,說的對才有用…小朋友說的對你可以聽,說的不對你就不聽,你說的對別人就會聽你的,說的不對就不聽…
皓皓:(微笑)那我就總說對的吧…
媽媽:如果有小朋友不友好,就請他去做安靜椅,等他平靜了再來玩兒…
皓皓:媽媽你到幼兒園當游戲老師吧,誰不友好你就讓他去做安靜椅…
媽媽:不需要媽媽去,你如果需要幫助,可以告訴老師,老師說的是對的,聽老師的…
皓皓:(笑)我有時候也打人…
媽媽:那么你也需要做安靜椅…
皓皓:他是小偷所以打他…
媽媽:幼兒園里沒有小偷,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
其實說的什么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過穩(wěn)定平和的語氣和堅定的重復強調有力量的詞(“友好”“對”“溫和”“好朋友”等)把自信的態(tài)度和力量帶給他。在和他對話時我是這樣想這樣做的,我也不知道究竟能有多大用,但我做了我努力能想到能做到的。
那樣的對話后幾天里,我仍然警惕注意,想伺機再如法炮制,四五天后才發(fā)現(xiàn)他幾天里都沒再別扭了。我沒觀察到什么特別明顯變化,但下面的幾句話印象深刻:
一天,皓皓:誰對我友好我就跟誰玩兒…(他學會了友好這個詞,并且有主意了)
今天(讀書會后)
皓皓:昨天大路路沒來
(以前說相同的話時是松口氣的感覺,這次我看到了他有不同的感受)
媽媽:(故意問)你是不是想大路路呀?
皓皓:是
媽媽:等他來了你就可以跟他玩了
皓皓:我和大路路是好朋友,還有權權、米樂也是我的好朋友,還有樂樂、白白、北北…(幾乎列舉了所有小朋友的名字)…我和嬌妮都喜歡成愛…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哈哈哈!我心里樂開花了真是?。?/p>
不能說他這個問題就徹底解決了,以后也可能還會反復,不過沒關系,我肯定我的方向沒有錯!
想起皓皓剛入園時,有個家長的孩子遇到類似的問題,她不知如何看待和處理,當時園里的老師撰文談過這樣的問題,文中有句話是“感謝那些讓我們產生困擾的人”,我當時讀后仍不能理解,從那時起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是她應該怎樣對待這個問題,結果是直到這次問題真正發(fā)生在我身上了我才真正明白,而此前我一直在向使別人產生困擾的一方尋求問題的解決,這一番傾聽孩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問題,終能體會到那句話的含義了:是的,感謝那些讓我們產生困擾的人,感謝他們讓我們有機會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面對自己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進步成長!
本來這篇文章已經寫完,但第二天看到機會,我又忍不住進一步求證:
皓皓:媽媽我在哪里上小學?
我:還沒定,等明年去學校報名問問人家同不同意
皓皓:那你自己建個學校吧
我:建學校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我一個人建不了
皓皓:那你請我的好朋友來幫忙吧,我有很多好朋友,大路路、權權、米樂、嘟嘟…(又幾乎把所有小朋友的名字列舉了一遍)
我:你喜歡上幼兒園嗎?玩兒得開心嗎?
皓皓:喜歡,開心。昨天(其實是前天)大路路沒來,我就和其他好朋友玩兒了,…還有一些好朋友我忘了和他們玩兒…
我:是不是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皓皓:可能不是…(某某愛抓某某…某某總愛干壞事兒…)
呵呵,我本想誘導他說個完美的“是”呢。不過,這樣是不完美嗎,放輕松吧,相信孩子都沒問題,傾聽孩子,也是傾聽自己,找到自己的問題,和孩子共同成長吧!
育兒——關于孩子零食問題討論
育兒觀留言一:我的兒子現(xiàn)在2歲10個月了,我感覺他現(xiàn)在每時每刻都在想吃零食的事,正在做著一件事,他會突然跑過來對我說:媽媽,一會去買東西吃哇?這樣正常嗎?
回復:我覺得你家兒子真的超級可愛呢。親一下!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個關注點。對一個孩子來說,關注零食,關注玩樂,天經地義啊。也許你覺得孩子會關注零食沒錯,但也太過度了吧?那么想要孩子對零食關注不要太過度的好辦法,可能是家長也不放棄關注。實際上,不咳嗽的情況下,吃點薯條,沒關系?。徊桓忻暗臅r候,來小杯冰淇淋,很不錯。況且,從孩子的生理發(fā)育需求來說,他們需要零食,因為他們的活動量大,身體成長快,靠一日三餐并不能滿足需求。所以,在零食問題上,一要為孩子選擇適合的零食,二要定好給孩子零食的規(guī)矩,做好這些,我想就可以了。
留言二:還有一件事我一直不能忘記,在他2歲左右的時候,帶他去玩沙,他玩著玩著突然把沙放在了嘴里,我嚇一跳,忙把沙掏出來,并告訴他沙不能吃,很臟,可是他又吃了第二口,我有些憤怒了,然后我說你吃嘛,喜歡吃就吃嘛,是不是好吃嘛,結果他點頭還真吃了第三口,我當時很生氣,要轉身走開,看他的樣子還要抓來吃,為什么?因為那里有很多人看著,所以當時我的感覺是又羞又氣,把他拉出沙池對他說媽媽很生氣,然后轉身離開,他在后面大哭。后來我也很后悔因為我的憤怒一半的原因是因為別人在看,可是當人吃到沙該是很不適的反映啊,他為什么一再的要吃呢。
回復:首先,我覺得孩子吃沙,應該是他的好奇心導致的。你不覺得沙子還滿像糖嗎?呵呵。
你“嚇一跳”,并且為孩子吃沙的行為而“又羞又氣”,說得嚴重點,可能是打擊了孩子探索世界的積極性呢。如果能抱著他,對他說:你覺得這個味道可能不錯,想嘗嘗是嗎?不過媽媽告訴你,沙子是硬的,放到嘴里,會讓牙齒非常不舒服;而且它沒有味道,最糟糕的是,沙子里可能有感冒病毒,吃進去,感冒病毒也到你肚子里了,那很可怕哦!效果可能更好些。
只告訴孩子媽媽生氣了,孩子會非常困惑,并不能明白自己行為不當在哪里。改變也就無從談起。還有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都要面對一種選擇:當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自由重要?如果是后者,我們的氣可能也很容易消了吧。
“當人吃到沙該是很不適的反映啊,他為什么一再的要吃呢”:是不是因為孩子的對沙子的味道感覺還真不錯呢?畢竟不適是你的感受,不是孩子的感受。
總之,孩子這樣的行為我只覺得挺可愛的。真的。順便說一句,我家**三周半了,有時候他愿意嘗嘗桔子皮的味道,有時候他說要把積木塊當蛋糕吃呢。
育兒心得:跟孩子討論死亡
晚上八點,小星星洗刷完畢之后,對著媽媽的耳朵小聲說:“媽媽,今天晚上,可不可以陪我一起睡覺啊?”
“當然可以啊”。媽媽很痛快地答應了?!翱墒?,為什么呢?小星星一向都是自己睡覺的啊?!?/p>
小星星昂著腦袋,想了想,嘴巴俯到媽媽耳朵邊,很神秘的樣子。
“我有問題要問你啊?!?/p>
躺到床上之后,小星星雙手支著腦袋,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媽媽。媽媽靜靜地躺著,等著小星星的“問題”。
過了好一會兒,小星星突然嘆了口氣,像個大人似的把頭埋進了枕頭里。
媽媽感到非常奇怪,不由得伸手摸了摸小星星的腦袋,這個剛剛才六歲的小人兒,興許有什么心事呢。
“媽媽,是不是人都要死啊?”
小星星抬起頭來,目不轉睛地盯著媽媽,很突毋地問。
“是啊,人,都是要死的啊?!?/p>
媽媽驚訝極了,想不到小星星要問的,是這么一個連大人都難以解釋清楚的問題,她感覺到今晚的小星星有些異常。
“也就是說,你和爸爸,有一天也會死的,是不是呢?”
“當然啦,爸爸媽媽有一天也是會死的。”
媽媽覺得口有些干,說出來的話干巴巴的,可是又不知道怎樣才能讓語言變得豐滿一些,只好等著小星星的下一個問題。通常,小星星一問起問題來,就會沒完沒了,一個接著一個,媽媽是知道她這個特點的。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小星星聽完了媽媽的回答后,又發(fā)出了一聲沉重的嘆息,然后,就又把腦袋埋進了枕頭里,而且還把被子用力地向上拉,一直將自己完全蓋起來??瓷先?,她似乎有些害冷的樣子。
媽媽擔心地伸手去摸小星星的小臉,想試試她是否不舒服,可是,讓她吃驚的是,她的手上沾滿了小星星的淚水!
這個小小的人兒,居然悄悄地哭了!為什么呢?
媽媽沒有說話,只是輕輕地將小星星的腦袋攬進懷里,輕輕地拍撫著。也許,這小東西是在學校里受到什么委屈了吧?
小星星把腦袋埋進媽媽的懷里,哭了好一會兒。終于,她可能覺得該停止了,于是抬起頭,用很重的鼻音繼續(xù)問:“媽媽,要是你和爸爸在我還沒長大的時候就死掉了,我該到哪里去找爸爸媽媽啊?”
呵呵,這小家伙,原來是擔心這個問題。
媽媽仍然一下一下地拍撫著小星星的脊背,慢悠悠地說:“這個問題不用擔心啦,媽媽既然把你生下來了,就一定要把你養(yǎng)到足夠大嘛,你看,媽媽現(xiàn)在不是很健康嗎?”
小星星突然一轱碌爬起來,睜著大眼睛嚴肅地望著媽媽:“媽媽,您說話算數嗎?來,咱們勾勾手!”說著就迅速地伸出右手小指,不由分說勾住了媽媽的,一邊用力搖晃,一邊奶聲奶氣地宣布:“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可是……”
媽媽覺得有什么東西堵著喉嚨口,生與死,是人生多么沉重的話題啊,而且,在這個充滿變數的世界上,誰可以確定,自己的生命什么時候開始,又在什么時候結束呢?就在不久前,她的一個同學,被確診為乳腺癌,而那個同學的孩子,也不過像小星星一樣大吧??墒牵@些問題,應該怎樣跟小星星才能解釋清楚呢?她那么嚴肅地以為,只要媽媽答應了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的,她哪里知道,有一些事情,即使媽媽答應下來,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比如生,比如死……
其實,小孩子也是應該知道一些事情的真相吧?媽媽猶豫著,不敢確定,接下來該怎么向這純潔的小人兒解釋了。
“好了,我的問題問完了,晚安媽媽!”
小星星打了個哈欠,向媽媽道了晚安,心滿意足地躺下了去。
媽媽仍然掙扎在三八線上,不確定是否該怎樣給孩子一個更明晰的回答。
“可是……即使……即使媽媽有一天真的死去了,我是說,假如,在你,還沒有長大的時候。只要你心里記著媽媽,那么,媽媽不是也仍然像活著一樣嗎?”
終于下定了決心。跟一個六歲的小兒談論死亡的事情,雖然有些殘酷,但是,媽媽不想在將來的某一天,讓親愛的女兒說媽媽撒謊,因為,總有一天,這小小的人兒會明白死亡的真相。也許,在開始就讓小家伙明白,要比等到她自己發(fā)現(xiàn)真相的時候,更容易接受一些吧?誰知道呢?
小星星顯然沒想到,媽媽會在做完回答之后又來了個“可是……”。她認真地聽著媽媽把話說完,然后,又是長久的沉默。
“媽媽,你是說,你會永遠活在我的心里,對嗎?可是……我還是有些害怕?!?/p>
沉默的小星星終于開口了,這一次,媽媽發(fā)現(xiàn),口干的不是自己,而是眼前這叫人憐愛的小人兒了。媽媽在心中默默地嘆了口氣,手指一下一下地劃著女兒黑亮的短發(fā),另一只手,緊緊地、緊緊地,攥住小家伙的小手。
“媽媽,要是有一天,我也死了,怎么辦呢?”
被媽媽攥住的那只小手,已經開始輕微地顫抖了。小星星可憐巴巴地仰著大腦袋,眼神是那么無助,那么讓人不忍心再說什么。
這一刻,媽媽的心中,別提有多么心酸了??墒?,事情已經開始了,就應該有個良好的結束,不是嗎?
“星星蛋蛋,”媽媽故意用一種輕松的語氣,并且在小星星的名字后邊,加了表示寵愛的兩個字?!叭绻幸惶?,我們的小星星蛋蛋也死去了,那么,你就會活在你的寶寶心中啦?!?/p>
“真的嗎?”
“那當然啦,媽媽從來都不說謊話的,是不是?”
小星星很認真地點了點頭:“嗯,應該是這樣的吧?你死了,活在我的心中,我死了,活在我寶寶的心中,我的寶寶要是也死了呢,那就活在我的寶寶的寶寶的心中,這樣的話,媽媽就永遠都不會死啦,是這樣的嗎?”
“是啊是啊,星星寶寶真聰明啊!媽媽,是永遠、永遠、永遠都不會死的,因為媽媽會生寶寶,寶寶長大了也要生自己的寶寶……這樣一來,寶寶就不用擔心死的事情啦,是不是呢?”
“那當然啦!”
這一次,是小星星斬釘截鐵的回答了媽媽,而且,是笑容燦爛地說這話了。
“還有問題嗎?”
望著小家伙釋然的表情,媽媽心頭的巨石終于放下了。
“不好意思啊媽媽,還有一個問題呢?!毙⌒切怯行┬呃⒌刈隽藗€鬼臉,“媽媽,我們倆已經聊了多長時間的天兒啦?”
“嗯,差不多有五十多分鐘了吧?!?/p>
“我沒按時睡覺,是不是就不算好孩子啦?要是爸爸知道了,會不會吵我們呢?”
“當然不是,小星星一直都是個好孩子,今天晚上睡晚了,是因為我們在討論很重大、很重大的問題喲。爸爸要是知道,小星星用這么短的時間,弄明白了人生中最重大的問題,他也一定會非常高興哦?!?/p>
“比按時睡覺還重大的問題,是不是?”
“是啊,比按時睡覺重大的多啦。”
“哦,媽媽,你說,世界上還有沒有比你更好的媽媽呢?”
“你說呢?”
“我覺得沒有了。你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媽媽了!”
“在媽媽的眼里,你也是世界上最棒、最棒、最棒的寶寶喲。”
“可是,媽媽,我覺得我做的還不夠好,我有時候老惹你生氣呢,以前,我惹你生的那些氣,現(xiàn)在還生嗎媽媽?”
“早就不生啦,寶寶越來越懂事,又這么聰明,媽媽怎么會真的生氣呢?”
小星星聽媽媽這么說,長長地呼出一口氣,由衷地笑了:“書上說,人要是生多了氣,就會老的很快呢。所以,我想,要是我忍不住讓媽媽生多了氣,媽媽不是很快就老掉了嗎?所以,我以后一定會小心些,不讓媽媽多生氣啦。而且,不生氣是不是就可以活得更長一些時間,對嗎媽媽?”
“小星星說的真好!”
“哦,媽媽,現(xiàn)在幾點啦?”
媽媽借著室外的光亮,看了看手表:“已經九點了,寶寶是不是該睡了呢?”
“我們躺下的時候,是八點,哇塞,我們終于聊了一個小時的天兒啦!晚安媽媽,這次我可是真的要睡嘍?!?/p>
小星星說著,把被子裹裹緊,輕輕地閉上了眼睛。
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媽媽就聽見了小星星均勻的呼吸聲——那小家伙已經安然入睡啦。
想來,今夜,小星星嫩綠色的夢境中,會充滿甜蜜和安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