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對物質(zhì)獎勵SAY NO

發(fā)布時間:2020-10-29 幼兒園課程對教師評語 幼兒園積木游戲?qū)?/a> 幼兒園對教師的管理 對物質(zhì)獎勵SAYNO經(jīng)常的,我會從電視里,從新聞中,或者從周圍朋友口中看到或者聽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在家里干了家務(wù),譬如疊衣服、洗碗、擦地、收拾玩具等等,家長會給一些諸如金錢啊、糖果啊、玩具啊等等的物質(zhì)獎勵作為回報。獎勵不多,但是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所在乎的是有或者沒有,而不是多或者少。

而不少孩子在他們還十分的懵懂,十分的稚嫩的時候就擁有了他們?nèi)松械牡谝恢淮驽X罐,每次搖一搖,晃一晃,聽到里面叮叮當當?shù)穆曇魰r,孩子往往能夠獲得極大的滿足。

我小時候沒有這樣一只存錢罐,也從未獲得任何的物質(zhì)獎勵,所以我無法體會現(xiàn)在孩子們的心理。

但是,每當有人問我:那對xx,你會采用這樣的獎勵方式嗎?

我的回答是:NO!

原因何在呢?

第一、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員,對于家庭的付出是一種責任

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成為了家庭的一員,雖然年紀小,但是家長絕不能因為孩子年紀小,就忽視了他本應(yīng)該對家庭承擔的責任。那么,孩子的責任在哪兒呢?他能夠健康的茁壯的活波的長大,讓家長每天看到他的變化,讓大家享受到天倫之樂,這就是責任了。等到他能夠走、能夠跑、能夠上幼兒園、開始學(xué)習(xí)生活自理、開始學(xué)習(xí)干簡單的家務(wù)、長成個小小男子漢的時候,他就自然的應(yīng)該融入到這個家庭中,為家庭作出貢獻。

起先的時候,孩子會覺得擦地、洗菜、洗碗、洗衣服、擦桌子等家務(wù)都是一種游戲,他們喜歡掄著笤帚滿屋跑、喜歡在盆里倒很多很多的洗滌靈,弄個滿盆的泡泡,喜歡一手拿著襪子一手拿著肥皂,喜歡一邊鋪床一邊蹦蹦床,喜歡一邊干活一邊搞破壞。這些本就是孩子的天性,都不要緊。我不怕xx做過衛(wèi)生后,客廳里變得更臟更亂了,我不怕他洗過衣服后我要花更多的時間收拾衛(wèi)生間,我不怕他鋪過床后發(fā)現(xiàn)我還要再洗一邊床單,我不怕付出辛苦付出勞動,我所在乎的只是xx知道干家務(wù),知道這是他每天必須干的事情,僅此而已。

我希望一天一天的,xx能夠形成一種習(xí)慣,就象他每天洗臉刷牙一樣的,是一種必須。

第二、孩子小的時候,不應(yīng)過早的接觸到金錢的概念

孩子小的時候,對金錢沒有任何的概念,他們只是在細心觀察大人活動后能夠知道如果想要糖果,想要玩具,就要給錢,給了錢之后,才能吃上糖,才能拆開玩具的包裝。

同時,他們也會知道媽媽每天早出晚歸的上班,是為了賺錢,為了一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

除此之外,在他們幼小的世界里,就只有游戲、只有嬉鬧、只有快樂。

這才是應(yīng)該真正屬于他們的純真的童年,我想,也是天下眾多的家長所期盼的童年。

誰又能說,這種沒有被金錢所沾染的世界是最最美好的呢?

第三、孩子不應(yīng)擁有“有獎勵才干,沒獎勵就不干”的觀念

孩子的心里很單純,當他們每次做家務(wù)能夠獲得數(shù)量不等的金錢,而這些金錢可以用來買糖果或者小玩具之類的東西,那么,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會有這樣一種心理:有錢就干,沒錢就不干。

那,這種把付出和回報完全對等起來的做法是正確的,或者說是應(yīng)該推崇的嗎?

我不清楚其他的家長是怎么想的,至少我不認同這種觀念。這樣的做法時間長了,一旦有一天,家長沒有給予相應(yīng)的物質(zhì)獎勵,那么孩子就會拒絕干家務(wù)。甚或者,當孩子覺得所獲得的獎勵要低于他們的付出,他們就會在某種程度上產(chǎn)生心理的不均衡。真的到那個時候,家長們會返過頭來,想想當初他們給孩子灌輸?shù)睦砟钍欠裾_嗎?

我希望xx是個健康的快樂的簡單的孩子,過著普通的平凡的生活。我也很理解現(xiàn)在孩子們的辛苦,所以,更希望他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做他應(yīng)該做的,做他喜歡做的。

平時,我會經(jīng)常告訴xx:你要去洗碗,因為碗洗干凈了,下次才能再用;你要去洗衣服,因為你要做個干凈的孩子;你要去收拾玩具,因為收拾好了下次再玩的時候才能找的到;你要把自己脫下來的鞋子擺整齊,因為家里需要一個整潔的環(huán)境,等等等等。

我愿意我的xx是因為愿意而做家務(wù),而不是因為有獎勵才做家務(wù)。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育兒觀念:給孩子物質(zhì)獎勵對不對?


育兒觀念:給孩子物質(zhì)獎勵對不對?

幼兒園里是一個大家庭,老師就是爸爸媽媽,可是一個爸爸媽媽要照顧好這么多的孩子,實在是有些難度,為了讓孩子能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xí)慣,我們往往會想盡各種辦法,其中就包含了物質(zhì)獎勵??墒菚r間一長,我總覺的這種方法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事件一:區(qū)域活動后,盡管有很多小朋友已經(jīng)擺好自己的小椅子,可還是有偷懶的孩子悄悄溜走了,有幾個小朋友幫忙擺好小椅子,我很高興分給他們牛肉粒吃。于是,很多孩子也開始幫忙,然后到我這里說:“老師我們也擺小椅子了”。

事件二:中午起床,孩子們很磨蹭,老師在旁邊“監(jiān)工”也無濟于事。最后我說起床晚的孩子水果會讓起床早的孩子吃掉哦,孩子很聰明根本不害怕。這幾天老師說“誰最先起床會有石榴吃,后面的小朋友吃不到?!焙?!這個辦法還真靈。昨天剛起床,就有小朋友問“老師,今天起床早會有什么獎勵???”

事件三:我家小外甥現(xiàn)在剛剛開始學(xué)會蹣跚走路,雖然她已經(jīng)有了走路的條件,可是由于膽小不肯輕易挪步,所以每當她走步,哪怕是走兩三步,我們?nèi)叶紩翢o條件的為拍手加油,然后緊緊的抱抱她。外甥非常高興,因為她感覺到了我們對她的鼓勵。

物質(zhì)獎勵也是是獎勵的一種方法,能對孩子起到鼓勁、促進和教育的作用,但物質(zhì)獎勵的分寸如果掌握不好會適得其反帶來不良后果:1.對物質(zhì)的渴求越來越多,對物質(zhì)獎勵分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出現(xiàn)獎勵升級現(xiàn)象;2.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回報,不肯無償?shù)貛椭耍运?、無情;3.在沒有物質(zhì)回報時,放縱自己,產(chǎn)生一些不良行為;4.行動前后不一致,穩(wěn)定性差,難以形成穩(wěn)定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嚴厲指責用物質(zhì)獎勵的方式對兒童進行品德教育?!半y道勤奮學(xué)習(xí),努力工作,好好做人,一切都是為了獲獎嗎?”獎勵的教育導(dǎo)致兒童對競爭的偏愛,使本性正常的孩子走上了錯誤的道德之路。

曾經(jīng)看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除物質(zhì)需求外,還有被人尊重、被人愛、被社會認可、被人理解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它讓我明白了在選擇激勵方式的時候,不妨多給孩子一些精神鼓勵。比如為孩子喊“加油”,為孩子拍手叫好,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賞識的眼神就有可能讓孩子銘記一輩子。

對孩子物質(zhì)獎勵危害竟然如此之大!


著名教育家說:“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勵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方法?!彪S著大多數(shù)父母對于教育孩子認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少有父母用打罵或懲罰來教育孩子了,更多的父母意識到了用獎勵來激勵孩子好行為的重要。畢竟,都是親爸親媽,如果能有更溫和更有愛的方式來對待孩子,誰也不愿意天天冷面以對或棍棒相加。

但是,在父母獎勵孩子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往往父母認為孩子表現(xiàn)好,獎勵零食、獎勵玩具、甚至是直接獎勵金錢,是個又省事,見效又快的好方法。但隨著孩子的長大,欲望之心也越來越大,玩具要的一個比一個貴,獎勵金也越來越高,這讓父母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物質(zhì),是最差的激勵

▌為什么不提倡物質(zhì)獎勵:

用物質(zhì)來激勵孩子,這讓我想起曾經(jīng)在行為主義心理學(xué)中接觸到的一個詞“代幣制”。是用象征錢幣、獎狀、獎品等標記物為獎勵手段來強化良好行為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曾幾何時,這種用來治療病人的方法,被越來越多的用到了對孩子的教養(yǎng)中來。

行為療法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見效快,這讓父母們覺得“這真是個有用的好辦法”。但行為療法也有一個極大的隱患,就是另一種不好的行為有可能應(yīng)運而生。

把它帶到對于孩子良好行為的激勵上來看就是,父母想要孩子建立和保持的行為,的的確確被孩子表現(xiàn)的很好,但是另一方面,孩子很容易把“做好”和“獲得獎勵(物質(zhì))”聯(lián)系在一起,給才做,不給就不會做。并且需要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物質(zhì)獎勵,才能更好的穩(wěn)固下孩子的好行為。

比如許多父母可能聽過這樣一種獎勵方式:家長把各項家務(wù)活都標定一個價格,比如擦地板10元/次,擦桌子2元/次,洗碗5元/次等,然后以此鼓勵孩子做家務(wù)。

看上去這種明碼標價的物質(zhì)獎勵似乎可以提高孩子干家務(wù)的積極性,并且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許多孩子在這種情況下變得非常愿意干家務(wù)。那么試想,誰能用一輩子的金錢來激勵孩子做家務(wù)呢?如果撤銷了這樣的激勵,孩子又會怎樣?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最好的獎勵絕對不是物質(zhì)。孩子的世界單純又簡單,初始以來,孩子們需要的絕不是父母的錢或父母給買的玩具零食,而是父母發(fā)自內(nèi)心的接納、認可和贊賞。

▌精神激勵遠比物質(zhì)激勵的效果更好、更持久

心理學(xué)家雷珀曾經(jīng)做過一個實驗:

找到一些喜歡繪畫的孩子分為兩組。一組許諾“畫得好就獎勵”。另一組告訴他們“非常期待經(jīng)常看到你們的作品”。兩個組的孩子都高興地畫畫,前一組的孩子得到了獎品,后一組的孩子得到了贊賞。

三個星期以后前一組的孩子興趣明顯降低,大多不情愿主動去繪畫了,后一組的孩子卻一如既往,興致不減。這個實驗曾反復(fù)進行多次,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

這個實驗讓我們清晰的看到了兩種方式對于孩子好行為的激勵效果。實驗中,尚且是實驗員在給孩子精神上的激勵。如果換做是父母,效果可想而知。

孩子自出生以來,最渴望獲得的便是父母的關(guān)注、接納和認可。說到這里,不得不再次提起溫尼科特的那句話:“嬰兒仰望他的母親,在母親眼中看見他自己?!笨梢哉f,孩子后天所有品質(zhì)的建立都離不開父母。

比如從最初的安全感建立,到后來的自信、自尊、自我價值感的建立,都是在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下被滋養(yǎng)獲得的。表象的行為習(xí)慣更是不例外。

習(xí)慣于用物質(zhì)去激勵孩子的父母往往是懶惰的,懶得去用心滋養(yǎng)孩子;或者是缺愛的,自身貧瘠的愛哪里還夠去滋養(yǎng)孩子。

不管怎樣,我們現(xiàn)在就該逐漸改變用物質(zhì)去激勵孩子的方式,懶惰的父母需要在育兒中更加用心,缺愛的父母也可以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重新去體會愛與被愛。

父母的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滋養(yǎng)和激勵

▌好的精神激勵是有技巧的:

如果你認為給予孩子的精神獎勵,就是簡單的幾句夸獎,那就錯了。夸獎需要技巧,說錯了會適得其反。

斯坦福大學(xué)著名發(fā)展心理學(xué)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里,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xué)校,400名五年級學(xué)生做了長期的研究,這項研究結(jié)果令學(xué)術(shù)界震驚。

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wù)。

首先,研究人員每次只從教室里叫出一個孩子,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wù)。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后,研究人員會把分數(shù)告訴他,并附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

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guān)于智商的夸獎,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绷硗庖唤M孩子得到是一句關(guān)于努力的夸獎,比如,“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xiàn)得很出色。”

隨后,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選,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哪一種測試。一種較難,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xué)到新知識。另一種是和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那些在第一輪中被夸獎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wù)。而那些被夸獎聰明的孩子,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wù)。

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夸孩子聰明時,等于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边@也就是實驗中“聰明”的孩子的所作所為: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而躲避出丑的風(fēng)險。

接下來又進行了第三輪測試。這一次,所有孩子參加同一種測試,沒有選擇。這次測試很難。可想而知,孩子們都失敗了。先前得到不同夸獎的孩子們,對失敗產(chǎn)生了差異巨大的反應(yīng)。那些先前被夸獎努力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

德韋克回憶說:“這些孩子在測試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種方法來解決難題,好幾個孩子都告訴我:‘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倍切┍豢洫劼斆鞯暮⒆诱J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他們在測試中一直很緊張,抓耳撓腮,做不出題就覺得沮喪。

第三輪測試中,德韋克團隊故意讓孩子們遭受挫折。接下來,他們給孩子們做了第四輪測試,這次的題目和第一輪一樣簡單。那些被夸獎努力的孩子,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shù)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獎聰明的孩子,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

德韋克解釋說:“夸獎孩子的努力,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夸獎孩子聰明,就等于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p>

在后面對孩子們的追蹤訪談中,德韋克發(fā)現(xiàn),那些認為天賦是成功關(guān)鍵的孩子,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這些孩子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德韋克的實驗重復(fù)了很多次。她發(fā)現(xiàn),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獎聰明后遭受挫折的失敗感。

所以,作為父母,在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激勵時,要肯定和認同孩子的付出和努力。而不是簡單的對孩子說“你真棒、你好厲害、你很聰明”等類似這些話。

比如,孩子會自己系鞋帶了,我們不可以說:“哇,你真聰明,系鞋帶的本領(lǐng)一學(xué)就會”,我們可以說:“你通過努力學(xué)會了系鞋帶,我真為你開心”。

話語中對于孩子不同方面的肯定,你體會到了嗎?這樣的精神激勵才會讓孩子把好的行為習(xí)慣或品質(zhì)內(nèi)化。

與其給孩子錢,不如給孩子愛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個小男孩,他在讀的學(xué)校有一位女老師,長得很漂亮,無論她走到哪里,那里的人都會為她眼睛一亮。因此,她的學(xué)生特別是男學(xué)生,都非常希望得到她的喜愛和重視。

這位女老師非常喜歡班上一個名叫羅斯的小男孩,因為他學(xué)習(xí)成績突出,并且很守紀律。在羅斯班級的畢業(yè)典禮那天,女老師安排羅斯在典禮上致辭,并親吻他,祝愿他走向成功之路。

為了得到女老師一個吻的獎勵,小男孩開始發(fā)奮學(xué)習(xí),沒過多久,他的成績就提高了很多,而且?guī)缀跞6贾懒诉@個很出色的男孩。隨之,他的愿望也實現(xiàn)了——他真的得到了那個美麗的女老師一個吻的獎勵。

這個小男孩就是后來的第33任美國總統(tǒng)亨利·杜魯門。

說到底,孩子都是需要被愛滋養(yǎng)長大的,父母的愛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激勵,沒有之一。

用物質(zhì)獎勵孩子做家務(wù)可取嗎?


物質(zhì)獎勵的方法是可取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孩子對這一方式的接納,父母要有讓這種方式逐漸淡化或者拔高的能力。

【父母困惑:孩子不愛干活 用物質(zhì)獎勵可取嗎?】

下面是一位網(wǎng)友的困惑:

10歲的兒子不喜歡干活,我就用金錢獎勵的方式來鼓勵他:刷碗5毛錢、洗襪子1元、拖地2元……錢不多,兒子卻很踴躍,而且活兒也干得不錯。但我沒想到,后來他下樓給媽媽送鑰匙也要價1元,幫忙照顧小弟弟也要5元錢,哪天多洗了個碗也要漲價……我不想再物質(zhì)獎勵了,但希望孩子能養(yǎng)成幫家人分擔家務(wù)的習(xí)慣,該怎么做才能讓他心甘情愿?

【先找到孩子的興趣點 把孩子當小大人看待】

用金錢的方式來刺激孩子行動的能力,是父母自己幫孩子引導(dǎo)出來的,孩子表現(xiàn)的也非常不錯,父母本來挺滿意,但是當孩子出現(xiàn)了思維、行為方式上的“舉一反三”時,父母卻不愿意了,因為孩子已經(jīng)脫離了父母的可控領(lǐng)域。

當然,這么說不是在指責父母,而是在提醒父母。我們在伴隨孩子成長時,千萬不要忘記了,孩子是有思想、有能量的生命個體,既然孩子一天一天的在成長,在長大,那么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采用的方法,也要有發(fā)展、有提高,才能應(yīng)對孩子隨之而來的問題。

物質(zhì)獎勵的方法是可取的,不然行為主義的心理理論不會成為心理學(xué)的四大理論基石。在孩子成長的某個階段,用物質(zhì)來獎勵,表達的是我們對孩子某個行為的肯定、接納和鼓勵;表達出我們對孩子這個行為的期望,即:你要繼續(xù)這樣哦!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孩子對這一方式的接納,父母要有讓這種方式逐漸淡化或者拔高的能力。因為,孩子要開始從外在行為往內(nèi)在模式發(fā)展了。

所以,父母在尊重他凡事都想用錢來計算的欲求的同時,還要將孩子往更寬廣的方向引導(dǎo)。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出哪些事項是長了這么大的男子漢應(yīng)該做的事情,哪些是做了后讓父母覺得驚喜的事情,驚喜的事情是可以獎勵的。

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他要這些金錢獎勵的動機,比如攢了這些錢想做什么?

和孩子一起進行一場算數(shù)游戲,孩子每天想用錢做的事情列出個單子看是多少錢,媽媽也可以在旁邊列上自己為孩子做事的清單,也標注上值多少錢,讓孩子通過比較,情感上得到升華,讓孩子明白很多事情也可以因為愛、因為責任、因為信任、因為開心去做,金錢不是做事的唯一動機。

具體的方式還需要父母在對自己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礎(chǔ)上,找到一種不露痕跡的、適合他的好方法。

要避免對孩子說“NO”


理查進幼兒園不久,很快就學(xué)會了一樣“嶄新”的說話方式。他媽媽喜憂參半地對我說:“無論什么事,他都說‘NO’,有時真拿他沒辦法……”這位年輕的母親在聽到孩子的第一聲“NO”時,一定覺得很逗,開心極了,因為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一個簡短的“NO”字,是小人仔開始對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覺醒——那率直的“NO”,是他訴求“自治”的吶喊,要求解放的宣言。

不過,理查的母親不久便被孩子那聲聲的“NO”弄煩了!因為孩子對她的命令,她的要求,一律說“NO”,哪怕有些是理查自己本來也想要的,也以“NO”作答,精靈的孩童在考驗著大人的權(quán)威,向他們挑戰(zhàn)。不過,幼兒專家認為,幼童這種反應(yīng)是正常的,這是孩子成長中自然和健康發(fā)展的表現(xiàn)。關(guān)鍵在于,大人如何改變和防治孩童這種說“NO”的逆反心理。

其實,孩子愛說“NO”,正是從大人那學(xué)來的。大人常脫口而出的“不要”“不行”“不可以……”讓孩子聽慣了———天性愛模仿的孩子能不跟著學(xué)嗎?所以,不愿孩子老是說“NO”,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平時說話、對孩子,盡量減少用“不要”、“不行”等否定性的字眼,孩子也會跟著少重復(fù)它們,那么我們也少聽到這句“NO”的反叛性詞語了。

但這不等于說,孩子總是要用“YES”(是的)作答,而是避免用“不”來對孩子直說,除避免直接沖突外,更可減少他們模仿的機會。那么,如何運用“肯定語”來表達否定意呢?以下,是避免用“NO”的幾點技巧:

技巧1:直接說出理由

一個初進幼兒園的孩子,吃完午餐,想出去運動場玩樂。他指著外面說:“我想玩?!蔽胰绻f:“不可以!現(xiàn)在你要去睡覺,不能出去玩?!焙⒆映酥览蠋煵煌馔?,也學(xué)了一次“不”的用法。所以,回答應(yīng)是:“吃完飯后,就要準備睡覺。我們下午才能出去玩。”從這個沒有“不行”字眼的回答,孩子懂得了“我現(xiàn)在不可以出去玩”的意思。

技巧2:理解感受的表達

午飯時間到了,吉吉正玩在興頭上,她央求道:“再玩五分鐘……”老師如果說:“不,現(xiàn)在就去!”這不僅讓孩子失望,更讓她感到否定詞的“力量”,說不定回家后,很快會用這個“不”來對付父母。所以我順著她的感覺說:“我也不想打斷你,因為你玩得正高興呢。但我們的午飯時間到了?!蔽覡科鸺氖郑阉龓щx現(xiàn)場。有人理解自己的感受時,抵抗情緒會因此降低。

技巧3:直接陳述問題

布朗喜歡出去散步。一天,他要求:“我要行街街。”當時,烏云密布,看樣子快要下雨了。我如果說:“不能出去!待在幼兒園里玩吧?!昂⒆勇牭降氖紫仁恰癗O”,他以后自然會模仿的。所以我只會說:“我也想帶你出去玩,但你看天黑黑的,要下雨了。等明天天氣好了再出去玩好了?!蔽覕[出困難所在,讓孩子意識到這時不能出去。

技巧4:同意口吻押后實行

莎拉個性好動,也特別喜歡吃甜食,兩杯果汁喝完后,她要求道:“再要一杯。”老師知道,孩子吃甜食太多不好。如果老師說:“不,你喝太多了!”老師的話,讓孩子經(jīng)歷一次直接被拒絕的體驗。這時,老師應(yīng)搖搖頭,告訴她:“好的,但要等到下午吃點心時再喝吧?!焙⒆勇牭降氖峭馐降幕貞?yīng),只是要耐心地等到下午點心時間。

技巧5:給自己時間考慮

珀爾原在捏泥土一組玩,但他很快不喜歡這活動了,向我請求道:“我要玩水球?!蔽乙粫r拿不定主意,便婉轉(zhuǎn)地對孩子說:“你給我時間想想好嗎?”這樣既可避免直接沖突,又讓孩子知道,老師正嚴肅地考慮他提出的問題呢。

當孩子對你提出要求時,要先停一停,思考清楚再回答;一旦作了決定,就清楚地說出你的決定,不要再改變主意。如果孩子還是纏著你,你采用“疏忽”態(tài)度,以沉默作答,讓他知道你說過的話是不能再改變的。久而久之,孩子便會“見難而退”了。

孩子接受你的“NO”意,應(yīng)該如何穩(wěn)固其合作表現(xiàn)?

首先,馬上稱贊他的良好表現(xiàn)。列一個表,記錄下來,一天下來,讓孩子看看自己當天“可觀”的成績。然后,貼上“紅星”貼紙,孩子看了會很高興的,有時他表現(xiàn)得更好更順從的話,給他一個驚喜,貼上兩顆紅星。另外,如果孩子在家里有如此良好記錄,家長可以獎給他一個小禮品。

別忘了,這是避免直說“NO”,但同樣達到“不”的效果———一個短短的“NO”字,與以上提的幾種避免辦法相比較,是顯得簡單得多了,家長都愛脫口而出,他們習(xí)慣這樣做了。但是,那隨之帶來的負面效果,卻能消耗大人多少的精力與體力啊。想想看,用哪一個辦法,更劃算呢?

育兒觀念:不要隨便給孩子物質(zhì)獎勵


育兒觀念:不要隨便給孩子物質(zhì)獎勵

——《教育漫話》閱讀筆記(1)

我小時候,爸媽常這樣激勵我:好好學(xué)習(xí),這次要是考了第一,爸媽一定給你買什么什么。記憶中,最大的一次物質(zhì)獎勵是考上初中后,家人給我買了一塊雙獅的女表(父母一定攢了好久吧)。在村中學(xué),那算是數(shù)得著的好表,極大地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類似于這樣與成績掛鉤的獎勵,在中國家庭中似乎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一茬茬的孩子就這樣在物質(zhì)的誘惑下慢慢成長。我不知道別的孩子是不是有很強的虛榮心,反正我有,而且花了很長很長的時間來培養(yǎng)正視它的勇氣,目前依然在努力改正的路上。

讀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時,我被某些章節(jié)的內(nèi)容震撼了。如果我的媽媽,多年前能有機會讀到這本書就好了,如果有更多的媽媽看到這本書就好了。這本書,寫作于17世紀,至今依然不斷有新的譯本出版發(fā)行。

“看到他念了書,就用美味酬勞他;要他做一些小事,就允諾給他鑲有花邊的領(lǐng)巾和漂亮的新衣服;你給予的這種種報酬和獎勵,不就是認為這些東西是好的,是他應(yīng)該追求的,從而鼓勵他去向往這些東西,使他習(xí)慣于把自己的快樂放在這些東西上面嗎?除此之外,難道還有什么別的解釋嗎?”

所有好的行為都用物質(zhì)來獎勵,這是不是也在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上最棒的東西就是物質(zhì)?我們應(yīng)該用盡一生的精力來追求它?再也沒有比物質(zhì)更值得我們付出的了?當然,不得不承認,在中國很多家庭中,尤其是處于社會底層的家庭中,父母一輩子都在為生存奔波,他們視吃好穿好用好為成功人生,對子女的要求也大抵如此。對于窮人來講,價值觀的問題遠不如生存的問題那么迫切。作子女的,當然不能苛責父母,但應(yīng)以此為誡。

和我同齡的一位媽媽說:“我小的時候,沒玩過什么玩具,也沒穿過好衣服,現(xiàn)在有能力了,什么都想給孩子買好的。小區(qū)里的孩子有什么,我家孩子一定得有,不能虧了孩子?!?/p>

我聽了覺得十分耳熟:哦,原來我小的時候,我媽媽也經(jīng)常講這樣的話,不過把“小區(qū)里的孩子”換成了“鄰居家的孩子”。

為什么在養(yǎng)育孩子上,歷經(jīng)那么多年,竟然沒有絲毫進步呢?我們依然在用物質(zhì)來表達對孩子的愛,以為這就是給了孩子最好的生活?

近日,讀到一則故事:

一對年輕的夫婦,想給他們快滿周歲的兒子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

可是,送什么好呢?一番思量之后,這對年輕夫婦在一個早晨,換上工作裝,一人手拿一把鐵鏟,去自家院子里開始挖地。

他們工作很繁忙,只能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去挖坑。一天一天地積累下來,幾個月后,院子里終于出現(xiàn)了一個挖得規(guī)規(guī)矩矩的坑。年輕夫婦在這個坑里填入沙子——一個很漂亮的沙坑便出現(xiàn)了。這個沙坑便是他們送給兒子的生日禮物。

這份禮物令兒子快樂極了,小家伙每天都在沙坑里拿著小鏟和小桶跌跌絆絆地玩沙子,那個沙坑帶給他的童年樂趣,就像沙子一樣多得數(shù)不清。

這個小男孩就是現(xiàn)在的日本皇太子德仁。

“孩子的玩具不應(yīng)該全部通過購買得到。不買玩具的好處是,可以防止兒童常常由于購買而擁有過多的玩具,從而養(yǎng)成一種見異思遷、貪多務(wù)得的心理,內(nèi)心總也不得安寧,雖然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卻時時都在追求更多的東西,對自己已有的東西總也不感到滿足,在說話之前就學(xué)會了驕傲、虛榮和貪婪?!獠恢?,從小奠定節(jié)制欲望的良好基礎(chǔ),乃是成就知足常樂的幸福人生的一條捷徑!”

“孩子的玩具要自己做,至少也得自己努力試著去做。在幼兒眼里,一顆光滑的石子、一張紙、一串鑰匙,乃至任何拿在手中不會對自己造成傷害的東西,都很好玩,其好玩的程度并不亞于那些要花大價錢買來的玩具?!?/p>

對孩子而言,物質(zhì)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重要。如果有能力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zhì)條件,當然是件好事。但是,不能隨便拿物質(zhì)當獎勵,以免在無形中誤導(dǎo)孩子的價值觀。

世界上有很多事物比物質(zhì)帶給人的幸福感更強烈、更持久,比如和孩子一同旅行,一同涂鴉,一同放聲高歌,一同傻笑不止,再或者,依偎在一起說說悄悄話……

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NO


“廚具很危險,不能玩!”“陽臺很高,絕對不能爬!”“看電視不能離電視機那么近,很傷眼睛!”……這些No對寶爸寶媽來說一定不陌生,你有沒有想過你對孩子說了多少次No,你說的孩子都聽明白了嗎?

心慌說No,適得其反

商場里,媽媽看中了一雙漂亮的童鞋,想著給小娜試試看。但是一轉(zhuǎn)眼,小娜就像只猴子一樣爬到了鞋架上,正興奮地搖晃著雙腿對著媽媽招手。媽媽大喊:“不許爬,快下來!”小娜吃了一驚,身子失去平衡栽了下來,幸好眼疾手快的售貨員接住了小娜,媽媽再也忍不住了,沖上去對著小娜的屁股就是兩下,小娜哇哇大哭起來。媽媽氣憤地叫道:“不許哭!”小娜反而哭得更兇,周圍漸漸有人圍觀,最后媽媽只好抱著小娜狼狽回家。

小娜媽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安全,但是心太急了。如果不能試著先去理解孩子的內(nèi)在,我們所付出的愛就會變得粗暴,教育的結(jié)果也常常無效。小娜的“愉快體驗”被打斷,掉下來后的恐懼心情也沒有得到媽媽的安撫,甚至不能徹底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狀態(tài)里的孩子,小小的腦袋瓜里會產(chǎn)生混亂:啊,這世界太危險啦,我這樣是不行的,哭是不對的,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在探索世界的時候,如果一直接收著父母傳遞出來的焦慮不安的信號,她可能會變得回避風(fēng)險,害怕犯錯,甚至隱瞞錯誤。

可以這樣做,先保證孩子的安全,走過去抱住她,問問她爬上來是因為什么。如果孩子尚沒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可以猜測幾種可能的答案,讓孩子選擇。當孩子意識到你懂她后,你就可以試著去影響她了,記得清晰你自己說No的初衷:“媽媽知道你喜歡爬上架子,很好玩,不過,你看這架子有點松,不安全,下次想爬的時候,先問問媽媽好嗎?”爬架子本身并沒有對錯,每個孩子都在學(xué)習(xí)如何和世界相處,而你就是他的第一位老師。

該說No時,溫柔堅持

小寶很喜歡吃糖,每次都纏著爺爺說:“我要再吃顆糖!”爺爺總是說:“吃糖蛀牙很不好,你這個小孩子怎么就不懂事呢?”然而爺爺常耐不住小寶的撒嬌和淚水,最后還是妥協(xié)了。爸爸媽媽總是說爺爺這樣不好,但是平時都是爺爺在帶小寶,爸媽也沒有辦法。

小寶吃糖的行為傷害到了牙齒,屬于需要被干預(yù)的行為,全家要試著達成一致。這里對于爺爺不要責備,要理解老人對于孫子的喜愛,同時和爺爺一起尋找方法,做到在面對小寶的軟磨硬泡時,可以溫和堅持,爸媽平時也可通過故事等方式來影響小寶,重點在于建立良好地護齒習(xí)慣。

說No前,先尊重孩子的感受

明明發(fā)現(xiàn)表弟在玩自己的玩具小汽車,他有點不高興地搶了回來,還嘟囔著:“你怎么隨便拿我的東西?!卑职钟X得明明太小氣了,于是邊責備他,邊拿起另外一輛小汽車遞給小表弟,明明爆發(fā)了:“爸爸,你是不是不愛我了?”爸爸瞬間覺得腦袋變大了,怎么解釋呢?

孩子在一件事中沒有獲益,那么他自然而然地就會不喜歡這件事。如果明明沒有因為表弟的到來失去對自己物品的掌控權(quán),并且可以體會到小主人的樂趣的話,他會變得更容易合作。建議大人應(yīng)盡量尊重孩子的感受,并促進孩子們做一些共同參與的游戲,結(jié)束后可以再次強化孩子的美好體驗。

說No要掌握正確方法

麗麗的玩具總是會出現(xiàn)在家里的各個角落,媽媽說了多次也沒有用,只好在她睡著后一件一件地收拾起來,媽媽自我安慰說:“至少麗麗現(xiàn)在吃飯的時候不亂丟骨頭了,總要一步步來嘛。”

一步步來是對的,多個行為同時塑造往往會事倍功半。媽媽說了多次沒有用,那么就要換種方法了,要正式面對孩子,而不是在廚房里喊著客廳里的孩子收拾東西。介紹一下“希望之手”溝通法,家長可以試試看:

大拇指“聯(lián)系”:親愛的,過來談一下。

食指“希望”:我希望你把東西用完后收好。

中指“利益”:這樣在需要時你更容易找到你的東西,我也會更高興。

食指“自信”:我知道你可以做到,因為你已經(jīng)做過好幾回了。

小手指“協(xié)議”:我們該怎么約定?你要我在你忘記時候如何提醒你?

閨蜜小結(jié)

對孩子說No,是每個家長都要修煉的功課。說No,不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孩子,那無異于用愛謀殺一個生命的活力;說No,不含對世界和孩子的敵意,充滿信賴地等待我們的小小蝸牛慢慢長大,他知道你在陪他長大。

我用物質(zhì)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學(xué)習(xí),是不是錯了?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喜歡用物質(zhì)獎勵的方式,部分人認為這樣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yǎng)他對金錢概念。這樣的方式小編只能說,要慎用!因為一旦家長掌握不好那個所謂的“限度”就會演化出許多的問題。最近我們在論壇中就接到一位家長的稿件,這也讓我們意識到需要提醒各位寶爸寶媽要對這個問題提高重視程度!

家長來稿:

我家孩子今年五年級,以前學(xué)習(xí)不太認真,所以我才像鼓勵做家務(wù)一樣用獎勵的方式提高他學(xué)習(xí)的興趣。這個做法剛開始的時候效果挺好的,孩子每天很積極的完成作業(yè),周末的補習(xí)班也不排斥了。當時的做法是每天表現(xiàn)好的話會在獎勵表畫一顆五角星,如果連著一周表現(xiàn)好,就會獎勵50,如果一個月表現(xiàn)好,就會獎勵一個玩具(300以內(nèi))。

就這樣持續(xù)了半年多,我覺得孩子應(yīng)該養(yǎng)成學(xué)習(xí)的習(xí)慣了,所以打算漸漸停了這種物質(zhì)獎勵的方式。沒想到周末和孩子一說,孩子的反應(yīng)特別大,還一直嚷嚷著說是不是我們舍不得給他花錢了?要是不獎勵了他就不學(xué)習(xí),補習(xí)班也不上了。

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難道不能用物質(zhì)獎勵的方式鼓勵他學(xué)習(xí)么?

現(xiàn)在我該怎么辦呢?希望其他爸爸媽媽可以給我一些幫助,謝謝。

家長意見:

@昵稱小雪:初衷沒錯,方法也不是不能用,只是一開始給的可能太多了,一下子全沒了當然感覺不好。可將打星表與孩子零用錢掛勾,他自己買東西不再另給錢。另外我根據(jù)孩子的變化不斷調(diào)整得星項。哪項不好就加強給星,好的項慢慢減少直至消失。我一周控制在10元以內(nèi),如果孩子想要一些貴的卻不是必須的東西,如玩具,手表等,我會讓他自己攢錢。當然執(zhí)行起來不可能完全規(guī)矩,但基本線有的。另外做的不好的項可以扣星啊,但注意別起沖突,實在不行,也別太較真,扣少點。建議你慢慢減下來,不完全獎錢,多獎勵些看電影,戶外活動等。但千萬別獎勵電腦游戲啊。家長多陪同活動,活動中談心,將為自己學(xué)習(xí)的道慢慢灌輸,比如吃飯時說今天菜真好吃,等你長掙錢了也請媽媽吃。長大你想做什么或進什么公司,那要在哪方面多努力了,沒能力不行的等等。還可以幫孩子開個存折,鼓勵孩子存錢,為自己上大學(xué)準備??傊郎p少金額或?qū)⒍嘤嗟慕痤~存起來或報孩子喜歡的興趣班,給他留少點當零花,平時多灌輸自己掙錢自己花,有能力才能自己多賺錢的觀念。

@daisy0515:我覺得不能用物質(zhì)獎勵的辦法,學(xué)習(xí)本來是他的天職,不做不可以的,獎勵給它變成了工作,不給工資就不干,任何時候都要慎用物質(zhì)獎勵。我們小的時候考試考得好會帶他去吃他喜歡的東西,買個玩具之類的,大了變成鼓勵,五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足夠懂事到學(xué)習(xí)是給他自己學(xué)的,他今后要過什么樣的生活是他自己學(xué)習(xí)來決定的,我認為借此機會正好可以把物質(zhì)獎勵斷掉,有可能短期會用不學(xué)習(xí)來懲罰家長,但總比長期只為了獎勵學(xué)習(xí)好。過程要耐心引導(dǎo),越大的孩子越不好說服,注意態(tài)度要堅決,也要耐心和藹。

@拉風(fēng)少年:

因人而異,但不得不說這方法應(yīng)用得好,是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

方法很重要,稍不留意就會使得其反,正像有些家長說的孩子覺得學(xué)習(xí)是在為家長學(xué)習(xí),是在為錢學(xué)習(xí)。

另外兩點很重要:

1、要幫助孩子達成獎勵的目標。并不是開好了獎勵條件,就不管了。要幫他找到學(xué)習(xí)的方法,解決學(xué)習(xí)中遇到的難題。

2、當孩子獲得獎勵之后,要激發(fā)他的榮譽感,多鼓勵他向更高的目標發(fā)展。并不是著眼于眼前這些蠅頭小利。久而久之,榮譽感是比物質(zhì)獎勵更刺激到孩子的上進心。

@艾悅:我們攢了大半年星才兌換個幾十塊錢的玩具,一個月就三百太多了點吧。隨著學(xué)習(xí)的進步,獎星的要求可以逐步提高,比如說做以前是對就獎星,現(xiàn)在要做對加字跡工整,還可以限時完成,超時就不獎星。兌換的門檻也可以遂步提高,但是獎品換大一點,比如以前50顆星換個40塊錢的玩具,現(xiàn)在改成100顆星換60塊錢的玩具。其實就是變相漲價,就好像麥當勞的漢堡不漲價,但是越做越小了一樣。這樣好過不獎星。

看了以上家長的意見,大家有沒有學(xué)會呢?您又有什么樣的還建議呢?

罰懲與獎勵之間


罰懲與獎勵之間下班把xx從他同學(xué)家接回來后,吃了點水果,xx就準備開始寫作業(yè)。在拿筆時,他突然停了下來,很嚴肅的對我說:“媽媽,有件事,我若說了,你會不會打我?”聽了xx這話,我猜想他一定是做錯什么事了,同時還有點小怔驚,因為我?guī)缀醵紱]有打過他,xx這么事先的給我打預(yù)防,還是頭一次,看來這事還錯的不小。于是我壓住自己心中的猜測對xx說:“你說說看,媽媽向你保證,不打人。為了打消孩子的顧慮我還接著說,并且我們家之前也規(guī)定過,爸爸媽媽都不可以打人的?!眡x聽了,還是不放心的說:“我若說是尺子的事呢?”因為xx說的尺子,是我前兩天才給他買的,并且還可以多功能使用,當時店里也就只有一把,還是xx自己選的,他很喜歡。我還是說:“沒關(guān)系,也不會打人,你說說看,關(guān)于尺子的什么事?”xx說:“我的尺寸被數(shù)學(xué)老師拿走了,他在說這話時,把頭低了下去,眼睛沒有直視我。聽到這,我明白了,一定是他上課時玩尺子了,沒認真聽課,讓數(shù)學(xué)老師逮到把尺子給沒收了。我于是故意問道:“那老師為什么把你的尺子拿走了呀?是因為你的尺子好看嗎?”xx這時狡辯說:“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哦!原來你都不知道原因,那也挺奇怪的。這樣吧!你也不用擔心,等有時間媽媽問問老師好了。xx一聽我說要問問老師這話,就急了。忙說:“媽媽你不要去問老師,我若以后表現(xiàn)好,老師會把尺子還給我的?!?/p>

看xx的作業(yè)還沒寫,我也不想這時跟他談,于是說:“那行吧!你先寫作業(yè),等你作業(yè)寫完了,就去買水果。xx一聽我不再追究這事。很高興地寫起作業(yè)來。

xx爸下班一回來,我就跟他交待,沖完涼帶xx去買水果,我來洗衣服。等他們買好水果回來后,我對xx說:“你知道媽媽為什么今晚要給你買水果嗎?”xx說:“不知道”我說那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xx很聰明,所以買水果獎勵你。xx聽了有點感覺莫名其妙,不明白我說得是什么意思,于是眼睛望著我沒有說話。

我接著說:“獎勵你的原因一:就今晚我發(fā)現(xiàn)你比我和爸爸小時候都聰明,因為你知道在做錯事時,告知媽媽。

原因二:你還很會用詞,你知道媽媽很喜歡那尺子,于是說尺子是被老師拿走的,而沒有說是被沒收了。媽媽要謝謝你,你說是老師拿走的,媽媽還真沒那么心疼了。

原因三:你還知道,只要你以后改正錯誤,老師還會把尺子還給你,說明你以后會改,上課不再玩東西開小差了對吧?

兒子聽我說完三個給他買水果的原因后,終于開口說話了,說以后會認真聽課,并還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我也在兒子額頭上親了一下,跟他說了聲晚安!我相信,xx今晚不會因為做錯事睡不好,他會有個放松美好的夜晚。

在孩子做錯事并主動找我來談時,我不能去指責或罰懲他。我相信用獎勵的方式不但能讓孩子增加對我的信任,更能夠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那,我也相信,今后兒子若做錯事,他一定不會欺瞞我。

相關(guān)推薦

  • 育兒觀念:給孩子物質(zhì)獎勵對不對? 育兒觀念:給孩子物質(zhì)獎勵對不對? 幼兒園里是一個大家庭,老師就是爸爸媽媽,可是一個爸爸媽媽要照顧好這么多的孩子,實在是有些難度,為了讓孩子能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xí)慣,我們往往會想盡各種辦法,其中就包含了物質(zhì)獎...
    2020-10-10 閱讀全文
  • 對孩子物質(zhì)獎勵危害竟然如此之大! 著名教育家說:“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勵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方法。”隨著大多數(shù)父母對于教育孩子認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少有父母用打罵或懲罰來教育孩子了,更多的父母意識到了用獎勵來激勵孩子好行為的重要。畢...
    2021-08-12 閱讀全文
  • 用物質(zhì)獎勵孩子做家務(wù)可取嗎? 物質(zhì)獎勵的方法是可取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孩子對這一方式的接納,父母要有讓這種方式逐漸淡化或者拔高的能力。 【父母困惑:孩子不愛干活用物質(zhì)獎勵可取嗎?】 下面是一位網(wǎng)友的困惑: 10歲的兒子不喜歡...
    2021-08-18 閱讀全文
  • 要避免對孩子說“NO” 理查進幼兒園不久,很快就學(xué)會了一樣“嶄新”的說話方式。他媽媽喜憂參半地對我說:“無論什么事,他都說‘NO’,有時真拿他沒辦法……”這位年輕的母親在聽到孩子的第一聲“NO”時,一定覺得很逗,開心極了,因...
    2021-12-31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不要隨便給孩子物質(zhì)獎勵 育兒觀念:不要隨便給孩子物質(zhì)獎勵 ——《教育漫話》閱讀筆記(1) 我小時候,爸媽常這樣激勵我:好好學(xué)習(xí),這次要是考了第一,爸媽一定給你買什么什么。記憶中,最大的一次物質(zhì)獎勵是考上初中后,家人給我買了一...
    2020-11-17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給孩子物質(zhì)獎勵對不對? 幼兒園里是一個大家庭,老師就是爸爸媽媽,可是一個爸爸媽媽要照顧好這么多的孩子,實在是有些難度,為了讓孩子能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xí)慣,我們往往會想盡各種辦法,其中就包含了物質(zhì)獎...

2020-10-10 閱讀全文

著名教育家說:“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勵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方法。”隨著大多數(shù)父母對于教育孩子認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少有父母用打罵或懲罰來教育孩子了,更多的父母意識到了用獎勵來激勵孩子好行為的重要。畢...

2021-08-12 閱讀全文

物質(zhì)獎勵的方法是可取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孩子對這一方式的接納,父母要有讓這種方式逐漸淡化或者拔高的能力。 【父母困惑:孩子不愛干活用物質(zhì)獎勵可取嗎?】 下面是一位網(wǎng)友的困惑: 10歲的兒子不喜歡...

2021-08-18 閱讀全文

理查進幼兒園不久,很快就學(xué)會了一樣“嶄新”的說話方式。他媽媽喜憂參半地對我說:“無論什么事,他都說‘NO’,有時真拿他沒辦法……”這位年輕的母親在聽到孩子的第一聲“NO”時,一定覺得很逗,開心極了,因...

2021-12-31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不要隨便給孩子物質(zhì)獎勵 ——《教育漫話》閱讀筆記(1) 我小時候,爸媽常這樣激勵我:好好學(xué)習(xí),這次要是考了第一,爸媽一定給你買什么什么。記憶中,最大的一次物質(zhì)獎勵是考上初中后,家人給我買了一...

2020-11-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