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狀孩子的背后
發(fā)布時間:2020-10-28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說課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今天我讓我們班的孩子自由活動,孩子們很高興,都玩得不亦樂乎。
這時怡慧小朋友跑了過來,“老師!老師!何宇翔又弄壞我的水彩筆了。
”我走近一看,水彩筆被拆得都散架了,我還沒來得及問明原因,就聽見圍觀的小朋友不停抱怨,諾一說:“是啊,何宇翔最壞了,他以前還把我的圖畫本給撕了!”逸晨說:“他以前還打過我!”孩子們唧唧喳喳地向我訴說他以前的“惡行”,這讓我頗為吃驚,因為他們對同伴缺乏應有的寬容。
我也留意到,當請幼兒談談自己對同伴的認識時,很多幼兒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同伴的不足,如不守紀律、打人、不好好吃飯、被老師批評等等,對同伴的優(yōu)點卻很少提及。
我們不禁自問:當幼兒滿腦子都是同伴的缺點時,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同伴關系在幼兒期尤顯重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與成人相處的時間逐漸減少,而與同伴相處的時間則逐漸增加。
相對而言,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往往更平等化,利于幼兒探索各種社會交往技能,但如果幼兒缺乏對同伴的寬容心,則會影響良好同伴關系的建立。
無法寬容他人的幼兒往往會一直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會認為自己比別人高明,而不被他人寬容的幼兒則可能會感到受到排擠,對一直指責自己的幼兒懷有怨恨之意。(wWw.547118.cOM 精選范文網(wǎng))
長此以往,會導致班級內(nèi)同伴關系的緊張,不利于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因此作為我們老師也應該反思,怎樣向幼兒展示正確的處理方式。
也許我們應盡量不使用對幼兒產(chǎn)生消極影響的語言,如“你又這樣啦~你怎么老是這樣呢”等等,避免給幼兒消極的暗示。
在幼兒對同伴產(chǎn)生無意傷害行為時,教師應盡量不表現(xiàn)出對過失方的嚴厲指責和批評,而是冷靜地引導幼兒復述事件的過程,找出引起傷害行為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日后應注意的事項。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孩子插嘴的背后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上課時的狀態(tài)也不徑相同,有的認真聽講,坐的很神氣,有的則是有時會有點走神,還有的孩子更是喜歡在課堂上插嘴。我們班上的涵涵,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經(jīng)常會在老師上課的時候情不自禁地“插嘴”。記得之前我上一節(jié)語言課《樹真好》,因為這個活動的目標是在傾聽、學說散文中的話后讓幼兒看著圖自己創(chuàng)編的,當我出示圖片后,孩子們都紛紛舉手想要回答,可沒等我點名請孩子回答,涵涵已經(jīng)脫口而出把這幅畫的意思說出來了,之后回答的孩子思路就被她局限住了,紛紛照著她的話講,幾次都是這樣,次數(shù)多了,我也有點生氣了,就批評了她,并告訴她老師不請不舉手的小朋友??墒菦]過多久,她又開始插嘴了。
班里像涵涵這樣的喜歡“插嘴”的小朋友很多,其實這也是中班年齡段孩子的特點,這個年齡段孩子知識面相比而言比較寬,自制力又不夠,好勝心又強,總想得到老師的贊揚和認同,知道一點就會喊出來,而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牛頭不對馬嘴;有時,孩子插嘴還可能是因為對談論的內(nèi)容有興趣,當他們對你說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好奇時,往往克制不住的會提出問題希望你解答。因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插嘴很多情況下都說明孩子們在認真的傾聽、積極的參與思考,但不斷的“插嘴”又會影響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教師要在平時也學會傾聽,當孩子在表達想法時,我們就要用心的去聽孩子們講述,給孩子們一個好的榜樣,知道在別人講話時應該認真的聽;其次,在課前老師就要強調(diào)課堂的紀律,給孩子一個提醒;最后,當孩子插嘴時,教師不能去嚴厲的批評,因為那樣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我們要去肯定孩子的答案,但是要適當給她“冷處理”,如:“你的答案是對的,但是老師不請你回答,因為你沒有遵守我們課堂的紀律,沒有舉手回答問題?!?/p>
當然,習慣不是一時半會兒能養(yǎng)成的,壞習慣也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但是老師也要鍥而不舍,堅持引導幼兒養(yǎng)成正確的傾聽習慣,日復一日,幫助孩子改掉“插嘴”的毛病。
面對孩子的“告狀”行為
“老師,他搶我的玩具”,“老師,他不給我看書......”,相信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孩子的這種告狀行為,我們是經(jīng)常能碰到的。由于受孩子年齡各方面的影響,幼兒之間的摩擦比較多。面對孩子的告狀行為,我們該如何來處理呢?分析孩子“告狀”的動機和目的,大致有這么幾種:一是受欺負想尋求老師的同情和保護;二是檢舉他人希望老師對他們的是非作出裁判,同時使自己能被老師信任。
我想,對于孩子們的“告狀”,作為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氣和地認真聽取孩子的控告,全面而細致地調(diào)查孩子爭吵控告的原因,弄清爭吵的原委。因為如果對孩子的告狀不予理睬,不但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會使孩子產(chǎn)生壓抑感。但如果鼓勵、教唆和袒護孩子,久而久之他們會把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師那里,會逐步養(yǎng)成孩子喜歡窺視他人秘密的不良心態(tài),缺乏責任感和羞恥心。其次,面對幼兒的告狀,我會公正而適當又適時地處理孩子間的糾紛。對故意欺負同伴的幼兒進行批評而友善的教育,不能遷就。
因為,在工作中我始終覺得幫助幼兒分清是非,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提高評價是非的能力,會提高幼兒同伴之間的交往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行為標準,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正確對待孩子的告狀
正確對待孩子的告狀
平日,孩子們之間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這不,欣欣又跑來告狀了:“老師,浩浩搶我玩具了?!蔽襾淼胶坪聘皢枺骸昂坪疲愫托佬罁屚婢吡??”“我又給她了?!焙坪埔荒槻磺樵浮!耙院蟛荒軗屝∨笥训耐婢?,知道嗎?”“知道了?!焙坪凄街∽齑鸬馈!昂昧?,玩吧?!蔽覄傁胱唛_,繼而覺得似有不妥,便蹲下身問:“浩浩,能告訴老師,你為什么拿別人正在玩的玩具嗎?”“我少一個車輪?!蔽乙豢?,果然,很漂亮的一輛小汽車,只缺一個車輪。于是
,我附在他耳邊,小聲教了他一個辦法。他聽了,高興地對欣欣說:“欣欣,我的小汽車缺一個車輪,你能借給我用用嗎?”“給!”欣欣爽快地答應了。
我借機在小朋友們面前表揚了他們,并教育大家向他倆學習,要樂于分享,互相幫助,人人爭做文明禮讓的好寶寶。同時,我也體會到,孩子們的事沒有小事,不管是“告狀”還是別的什么,孩子們?nèi)粘I钪邪l(fā)生的點滴,一定都要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認真對待,絕不能自以為是草率處理。
多表揚,少批評
孩子們玩玩具時常不自覺地弄得滿地都是,而且常把不是一類的混到一起,亂七八糟很難收拾。為此,我多次批評教育,但始終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總有的孩子聽不進去,做不到位,令人頭疼。一次,跟同事們在一起交流探討時,就這一現(xiàn)象,一位老師建議說:“不妨表揚表揚不亂扔亂放玩具的幼兒?!蔽也杉{了這個建議,開始有意識地多表揚,少批評。結(jié)果是:玩具不再弄得滿地是,從哪拿的都能自覺地放回哪里,而且再也不用玩一回就分一回類了。
真是“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看來,在以后的工作中還應不忘多多恰當?shù)剡\用“表揚”這一法寶。
行動更重要
前幾天下雨,幼兒從室外進入室內(nèi),總免不了帶進許多泥沙,門檻上也會留下些。盡管我掃了又掃,拖了又拖,活動室內(nèi)還是難以保持潔凈。要求過多次,見效不大。
這天,室外活動后,走到活動室門口,我隨意地跺了跺腳,把粘在鞋子上的泥沙跺掉。沒想到,我的這一小動作孩子們看在眼里,一個一個跟在后面,跺腳蹭鞋后才進入活動室。我趕緊抓住時機,及時給予了表揚與鼓勵。
從那以后,幼兒再進活動室前,總是先跺一跺腳。
這看似極其平常的一件小事,卻使我又一次明白了這個道理:教育孩子不能光用嘴來說,有時行動更重要。
留心身邊的小細節(jié)
下午戶外活動時間
,陽光溫暖地灑在幼兒園里,我快樂地看著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玩耍。
雅茹熱了,要脫外衣,我?guī)退?。不意被什么東西碰了一下,往兜里一摸——是一個螺絲。我很驚訝,午檢時并未發(fā)現(xiàn)呀!“雅茹,告訴老師,螺絲哪兒來的?”“在沙堆里撿的?!碧幱诎踩颍腋f:“讓老師替你保存吧?!毖湃銋s是舍不得:“我還要玩的,老師替我擰開吧?!痹瓉砺萁z上緊了,她擰不開。打量她的表情,我不忍拒絕,就幫她擰松。她樂了,一圈圈松開,又一圈圈旋上,反復試驗,不厭其煩,自得其樂。惹得近旁的小朋友都來瞧。
倏忽間,我想:既然孩子這么感興趣,那何不收集些螺絲帽,讓他們來玩,滿足好奇心呢。于是,動員大家家里有不用的螺絲的,可以帶來園里,交給老師。同時,回家后,我也搜集了大大小小的一些,第二天一并帶到園里。等湊齊了一看,哇!各種各樣的還真不少呢。我把這些螺絲清洗消毒
孩子好奇心的背后
經(jīng)常和孩子在一起,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闖不完的禍,問不完的問題,弄得大人往往感覺很煩,于是常常會搪塞他們或聽而不聞。
當然有時孩子們淘氣的舉動還會招來大人的斥責,甚至大動干戈。
但如果我們靜下心來,便會從孩子問這問那,摸這摸那中看出,其實他們對大千世界充滿好奇。
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探索,了解世界,探個究竟。
這不正是主動學習,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嗎?
好奇、好問、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
大人應該加以愛護,并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允許他們大膽的去想想,即使產(chǎn)生一種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不能盲目否定,而應采取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討論,或提出問題引導他們思索。
同時,要關注他們提問所涉及的內(nèi)容,尤其要關注那些在我們大人看來是‘錯誤’的行為。
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錯誤’中的創(chuàng)造成分,幫助他們選用適宜的方法,繼續(xù)探索,鼓勵他們大膽的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展示出來,及時肯定他們與眾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已保證他們自由探索的空間。
在保護想想,創(chuàng)造的熱情的基礎上,教師、家長還需不斷擴充這個空間,盡量為他們提供豐富的環(huán)境和材料,鼓勵他們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探索。
這是一個保護好奇——支持探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過程,猶如孩子好奇心背后,架起一座有利于它們自由探索、感受成功的橋梁。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不竭的動力。
面對今天的孩子,又有什么能比精心呵護孩子好奇心更有意義。
老師要重視孩子的告狀
老師要有一顆孩子心
每天吃完午飯,我都會帶孩子們在幼兒園里散步,一起看幼兒園里花草樹木的變化,欣賞在花叢中舞蹈的蝴蝶……
一天,我?guī)е⒆觽兩⒉浇Y(jié)束,正準備領著孩子們回班,經(jīng)過走廊的時候,俊俊的目光停住了,以至于隊伍離開他都沒有發(fā)現(xiàn)。他又在開小差了,真是個調(diào)皮的孩子?!翱】。阍诳词裁囱?快跟上來!”我喊道。
“老師,墻壁上有只蟲子!”俊俊興奮地喊。
我朝著俊俊指的方向,微笑著說到:“這是一只壁虎。不是什么蟲子。”
小朋友們聽見了,立刻都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嚷著:“壁虎在哪。我也要看看!”悅悅看到后害怕地說:“壁虎會不會吃小孩呀?”“壁虎不吃人的,吃小蟲子的。”“壁虎怎么不會掉下來呀?”孩子們一下子議論開了,壁虎似乎感覺到了危險,迅速爬離了我們的視線。
對于突然出現(xiàn)的狀況,我抓住教育的契機,滿足孩子的探究欲望,為孩子知識的積累創(chuàng)設機會。我對孩子們說:“剛才我們講話聲音太大,嚇到壁虎啦,它害怕得爬走了。你們想知道壁虎的秘密嗎?”
“想知道!”孩子們異口同聲回答道。于是我在電腦上搜索了幾張壁虎的圖片,指著圖片,我對孩子們說:“壁虎是爬行動物,它專門吃蚊子、蒼蠅、飛蛾,是人們的好朋友。更多壁虎的秘密,老師請你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資料,明天我們一起來分享壁虎的秘密。”
第二天一早,孩子們迫不及待和我分享他們找到的資料?!袄蠋煟诨⑾矚g在晚上出來找東西吃。”“壁虎的腳趾上有小吸盤,在墻壁上爬不會掉下來?!薄袄蠋?,壁虎遇到敵人,會斷尾巴保護自己。”…
沒想到俊俊的這一個意外發(fā)現(xiàn),竟然帶給孩子們這么多驚喜的收獲。有這樣一句話:“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并拋還給孩子?!彼嬖V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能以孩子的興趣為自己的興趣,和孩子一樣,有一顆喜歡探究的心,要隨時注意觀察孩子,及時捕捉孩子發(fā)現(xiàn)的有價值的問題,然后再把問題“還給”孩子,讓他們“接過球”,投入新一輪的思考、探索,從而使活動不斷深入。讓我們睜大慧眼,去捕捉隱含的教育契機吧!
老師不能搶著當排頭
為了安全,每次戶外活動我都要求孩子們排好隊跟著老師一起下樓??擅看闻抨犻_始時隊伍還很整齊,或者是說排在前面的孩子整齊,而隨后后面的孩子就會亂糟糟地沒有秩序。為此我總要在排隊之前費很大的功夫強調(diào)排隊的規(guī)則
,然而情況并未有所好轉(zhuǎn)。
直到有一天孩子的一句話,才讓我找到了事情的真正原因。
這天像往常一樣,強調(diào)了如何排隊下樓后,我在前面帶著小朋友們往樓梯口走。開始時我會時不時地回頭看看孩子們的情況,一切都很有秩序。到了樓梯口,我用同樣的速度邁開步子就下樓,只聽緊跟其后的張佳立一邊很賣力氣地下著樓一邊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一聲抱怨:“老師請您走慢點兒!我都跟不上了!”雖然聲音很小,但我還是聽到了。我停下腳步,回頭看著孩子們下樓的情況,這才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很努力地要跟上最前面的孩子,無奈自己的動作不是很靈活;而跟在后面的動作發(fā)展較好的孩子看到最前面的孩子跟著老師跑著下樓,就很興奮地超過隊伍跟著跑起來。于是就有了這種情況:下樓慢、手扶欄桿的孩子后面跟著一隊遵守紀律但很著急的孩子,樓梯間跑著一些速度快但不遵守規(guī)則的孩子。
我叫住正跑得興奮的劉云飛問:“你為什么不排好隊?”他說:“宜賓走得太慢
愛告狀的孩子,其實也挺美!
然然是大班的孩子,性格外向,待人熱情,各方面的能力發(fā)展都很不錯,可唯一讓人不喜歡的是:然然特別愛告狀。這不,游戲活動剛開始沒多久,就接二連三地聽到他的告狀聲:“老師,人家龍龍把玩具撕壞了!”“老師,學聰在亂跑?!薄袄蠋?,國躍那人家的東西了?!泵鎸θ蝗蝗绱肃┼┎恍莸母鏍盥暎也荒蜔┑膶θ蝗徽f:“以后別人的事少管,請你管好自己就行了!”
一天中午飯后,我在打掃衛(wèi)生看到桌子底下扔了幾塊小饅頭,我就問小朋友誰扔的,可是沒有一個人告訴我。當時,我非常生氣就問然然:“你知道是誰扔的嗎?”他說:“我知道?!蔽疑鷼獾卣f:“那你剛才為什么不說?”他理直氣壯的說:“你不是說不要管別人的閑事嗎?”我一臉茫然。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
,每天與孩子們朝夕相處,忙碌辛苦的干著一些瑣碎的事情,面對孩子這樣那樣的告狀聲,難免會有心生厭煩的時候,以致出現(xiàn)言語不當??墒?,請讓我們用微笑來面對愛告狀的孩子吧,多一點贊許,少一點指責,那么我們的身邊就會多出幾個“雷鋒式”的熱心人!
“小報告”的背后
平時幼兒總是有事沒事的打“小報告”,“老師,尋尋拿我的紙”,“老師,他又動我的小椅子!”……類似這樣的告狀聲每天絡繹不絕,讓人很心煩。面對這樣的告狀聲我總是教育他們能自己處理的事情就自己處理,不用總來找老師幫忙。
今中午午休時,我正在拍著一個新來的小朋友睡覺。忽然又一個告狀的聲音在寂靜的寢室響起來:“老師,你看榮榮……”“又怎么了?”怕吵醒已經(jīng)睡著的小朋友,我有點不高興了?!皹s榮的鼻子流血了!”怯怯的聲音在上面床上說。一聽我著急了,馬上站起來查看,果然榮榮的鼻血流出來了,快流到嘴邊了。我馬上找紙巾給他擦干凈并詢問了原因,原來是他覺得鼻子癢,自己用手指挖鼻孔了。給榮榮處理完我又認真的巡視了一遍寢室才放下心來。
事后,我想幸虧在上鋪的琳琳及時發(fā)現(xiàn)榮榮流鼻血并告訴我了,如果不是琳琳發(fā)現(xiàn)了情況,我只顧安撫新來的小朋友午休而忽視了其他的孩子,榮榮鼻子流血又不告訴我,那后果不堪設想。雖不至于造成大的傷害,但床單、枕巾上免不了會染上血。其實有時候幼兒看似煩人的小報告背后隱藏著不少的驚醒信息。有很多時候孩子的眼睛比我們觀察的仔細,我們應該正確對待他們的“告狀聲”,從中發(fā)現(xiàn)隱藏在背后的原因,找出問題的所在,排除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出正確的處理。
現(xiàn)在孩子們的告狀聲每天還是絡繹不絕,可我再也不會覺得不耐煩,而是細心傾聽或安撫他們的委屈情緒或從中發(fā)現(xiàn)不安全的因素以及時做出處理。其實,有時候我們還真應該感謝孩子們無心的“小報告”。
用微笑面對愛告狀的孩子
洋洋是個中班的孩子,性格外向,待人熱情,各方面的能力發(fā)展都很不錯,可唯一讓老師不喜歡的是:洋洋特別愛告狀。這不,游戲活動剛開始沒多久,就接二連三的聽到他的告狀聲:“老師,天天把玩具弄壞了?!薄袄蠋?,雨雨亂跑?!薄袄蠋煟妓疾辉谧约旱墓ぷ鲘徫簧??!泵鎸ρ笱笕绱肃┼┎恍莸母鏍盥?,老師不耐煩地對洋洋說:“請你管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由于老師不經(jīng)意道出的這句話讓我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日,父親和朋友聊天,“好管閑事”的兒子跑過來說著說那,父親生氣地對兒子說:“大人的事,小孩子少管?!币钊?,父子倆去趕集,不知怎么的父親的大衣口袋竟然著火了,等父親發(fā)覺時,衣服已經(jīng)燒了一個大窟窿,父親問跟在身后的兒子:“你也沒看見著火嗎?”兒子不以為然地說:“看見了!”父親生氣地說:“看見為什么不早說!”沒想到兒子卻理直氣壯地說:“不是你說的嘛,大人的事,小孩少管。”父親一臉茫然。
看了這么一則幽默故事,笑過之后或許你會意識并感悟到什么!或許,你就會用另一種心態(tài)來重新審視、對待孩子的告狀。的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孩子的告狀,你會發(fā)現(xiàn)告狀其實也是一道很美的風景。最起碼,孩子的告狀,能讓老師了解到每個角落里的情況;孩子的告狀,能防止不必要的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孩子的告狀,可以幫助老師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緩解小朋友間的矛盾。說的更深一些,孩子的告狀不正是說明他們具備了一種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意識嗎?
誠然,作為一名幼兒園的老師,每天與孩子們朝夕相處,忙碌辛苦的干著一些瑣碎的事情,面對孩子這樣那樣的告狀聲,難免會有心生厭煩的時候,以致出現(xiàn)言語不當??墒牵毤毾雭?,在人類強烈呼吁孩子要“學會關心”的二十一世紀,就讓我們用微笑面對那些愛告狀的孩子吧!多一點認同,少一些批評;多一點贊許,少一些指責?;蛟S在我們身邊,乃至我們的生活中,就會多出幾個“雷鋒式”的熱心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