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不要強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發(fā)布時間:2020-09-14 做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師 幼兒園做教案 幼兒園做的室內(nèi)游戲大全育兒心得:不要強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對于正正的教育問題,我從一開始就覺得只要他喜歡的我就會給他去學,他不喜歡的我不會強迫他去學,這是我一開始的初衷,可現(xiàn)在我發(fā)覺我做出來的事情和當初的想法違背了。
今年正幼兒園小班下學期開始時幼兒園開始了小班的興趣班,對于興趣班我的堅持也是這樣,只要有興趣就行,還這么小,不要弄得這么累。我把課程報給兒子聽,他選了個國際象棋,不過他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國際象棋,只覺得這個棋的子很好玩,他說一定要報那就給他報了,另外還選了個陶藝。我是覺得陶藝學起來很輕松,捏捏泥巴,國際象棋則比較要動腦筋的,而且大人也要一起學,比較累,但既然兒子堅持我也就同意了,都在同一天上午。
一開始學國際象棋我都不陪他上課,我只想讓他有個輕松的氛圍,學不學得進都無所謂,這樣上過三節(jié)課后我的一個同學來說了,正正媽,家長不去不行的,每節(jié)課都教新的內(nèi)容的,不去的跟不上的。那我就去聽了,和正正一起去上課后看到他上課時根本就不在聽,在和旁邊的小朋友做小動作,或者自己發(fā)呆。而家長呢則都很認真的在一邊聽一邊督促自己的孩子“不許亂動,認真聽老師講,再動不理你了。。。。。。。
上課時看到一個班里有個一到兩個孩子對國際象棋的理解還是比較準確的,而幼兒園又組織了老師來給家長們講課,老師說國際象棋對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和學習方法很有用,國際象棋好走的好的小朋友學習成績一定好。。。。。。。這個說得我心動了,從那時起我決定認真抓正正的國際象棋課。
我把任務交給了孩子他爸,要他用心點教孩子,但孩子他爸不怎么上心,為了這事曾和他爸吵,正正呢?每當他走幾步后就沒心思了,不用心了,極其簡單的走法都不會走了,都說不知道了,每當此時我就會很生氣,對正正的態(tài)度非常氣憤,有時還說他,說得他眼淚汪汪。。。。。。事后我反思過,也聽過朋友對我的意見,我覺得自己過了。
為什么這件事做到后來都有違我當時的初衷呢?我一開始想得都不是這樣的。也許真是“望子成龍”,在這樣的大家都爭先恐后的大環(huán)境下逼得自己也不得不隨著大流走了。
我整理了下自己心情,孩子還這么小,不應該過早得給他背負上這么沉重的學習包袱,朋友說得對,只要孩子身心都健康,一般的孩子都差不到哪里去。
昨晚回家我問正,暑假里想上國際象棋班嗎?他說不想,我說那想學啥呢?他說溜冰,游泳。我說好的,今年暑假我們就學溜冰和游泳,不上象棋班了。
母子倆相視而笑,這樣不挺好,孩子開心,我也舒心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不要總是強迫孩子吃飯
我精心為孩子做了各種食物都無濟于事,孩子越來越瘦,越來越虛弱。當時他除了喝飲料、吃零食外基本上不吃飯。每到吃飯時間我都要端著碗到處追著孩子喂。有幾次實在是沒有辦法,我把勺子扔到院子里就哭了起來。當時真是傷心透了。
有一次,我在廣播里的幼兒教育節(jié)目中聽到“不要總是強迫孩子吃飯”。當時我覺得要是不強迫孩子吃飯的話,孩子可能會餓死,但我還是下決心聽從專家的建議。之后的兩天里,我痛苦地看著孩子,生怕他出事。到第三天,孩子終于主動要求吃飯,我就順其自然地給他盛了飯。從那時開始,孩子愛吃飯了,身體也越來越結實了。
如上所述,在吃飯問題上最重要的是不要強迫孩子吃飯。孩子什么都想自己嘗試,這是本能,但是請一定不要錯過孩子自己想吃飯的那一段時期。
剛過周歲的寶寶喜歡用雙手扶著飯桌站起來,然后用手抓東西吃。這時候可以做小小的肉丸或把食物切成小塊放到孩子面前。一開始,寶寶只會用手抓,而且很多食物都會掉到地上,可以在寶寶坐著的地方鋪上報紙或塑料布,這樣吃完后也比較容易收拾,慢慢地他就能學會用勺子或叉子了。有的媽媽嫌寶寶自己吃飯?zhí)M事,收拾起來也麻煩,就直接給寶寶喂,這樣會讓孩子失去吃飯的主動性。
不管是誰,一開始做事時都不會太熟練。沒有練習的機會怎么能熟練地應用呢?給寶寶一個笨手笨腳的機會吧。寶寶自己吃完后,媽媽不應該說:“怎么搞的?掉的比吃的還多?”而應該說:“哎呀,寶寶太了不起了,都能自己吃飯了!”這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他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這樣父母就不會因為吃飯的事每次都要跟孩子進行一場戰(zhàn)爭了。
對于不愛吃飯的孩子,媽媽要狠下心來,把飯菜擺好后先叫孩子來吃飯,如果孩子不過來,也不要理他。一開始孩子可能還以為媽媽會像過去那樣到處追著喂,即使不吃,也會給別的零食。但只要家里人都不理睬孩子,孩子總有感到肚子餓的時候,到時他們自然會主動要求吃飯。
這看上去雖然有些殘忍,但父母必須意志堅定。一般情況下,孩子肚子餓時就會主動想吃飯了。這點父母倒可以放心。
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完美無暇
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完美無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所以爸爸媽媽們總喜歡在孩子面前樹立完美的形象,讓孩子能夠學到自己最好的方面,事事護著孩子,為孩子著想,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
這樣的爸爸媽媽當然是完美的,但是,您知道嗎,太過完美的父母,反而教不出完美的孩子!父母對孩子的照顧要適度,如果太過完美無瑕只會過尤不及,那么,爸爸媽媽們應該怎么做呢?
放松點,父母不是萬能的
在孩子眼里,爸爸媽媽什么都會,在大的難題爸爸媽媽都能夠解決,而且家長們也時刻跟著孩子,發(fā)現(xiàn)他有什么困難就馬上幫他完成,聽著孩子高高興興地說:“爸爸媽媽好棒!”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上一年級的童童開始學英語了,回到家里寫作業(yè),媽媽就陪在她身邊指導她,這次童童又遇到難題了,課外書上有一個英語單詞童童不會,跑去問媽媽,可是媽媽也被難住了,回答不出來??粗谋砬?,媽媽也很內(nèi)疚。
其實童童媽媽大可以放輕松點,即使當上爸爸媽媽了,也不是萬能的,也會有不懂的地方,只要好好地跟童童解釋一下,告訴她:“這個單詞媽媽也忘了,明天媽媽再告訴你,好嗎?”就能輕松地安撫好童童失望的情緒。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也不必多孩子事事周到地照顧,孩子遇到困難了,不要第一時間就幫他解決,應該鼓勵他自己想辦法應對,不要讓他養(yǎng)成一有困難就找爸爸媽媽的習慣,這樣的孩子很難獨立。
別強迫孩子完美無瑕,他有犯錯誤的權利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所以從小就嚴厲地教育孩子,要求孩子事事要做得好做得完美,只要孩子犯了一點小錯,或者有什么不好的舉動就馬上批評他,想從根源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5歲的樂樂有許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吃飯的時候喜歡用伸出自己的小手偷偷地抓飯吃,這時候被媽媽發(fā)現(xiàn)了,馬上板著臉命令他“把手放下,要用勺子吃飯”;喜歡爬到板凳上拿桌上的小零食,但是只要被媽媽發(fā)現(xiàn)了,就會被批評……
孩子也有犯錯誤的權利,如果爸爸媽媽一直盯緊孩子,要求太嚴格,反而會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更不用說讓孩子健康成長了。其實,如果孩子犯了無傷大雅的小錯,爸爸媽媽大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孩子嘗到事情的后果,以后自然而然就不會再犯錯了。比如吃飯的時候,孩子想伸手抓飯吃的時候,媽媽沉住氣,不要立刻制止他,讓孩子看到抓飯的后果就是把飯都弄到地上了,而且自己吃不飽,那么他以后就會乖乖地用勺子吃飯啦。然后在平時的聊天中用講道理的方式來引導他,告訴他什么事情應該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或者把孩子近期犯的小錯誤拿出來分析,幫他改正壞習慣就好了。
別拒絕沖突,對話與傾聽更能解決問題并有利孩子成長
孩子慢慢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跟爸爸媽媽有沖突是正常的,這說明他已經(jīng)學會自己思考了,懂得自己去判斷事情,所以才會有跟爸爸媽媽不一樣的觀點。
妞妞已經(jīng)上小學一年級了,可喜歡看圖書了。晚上睡覺前,她總是抱著圖書,在床上認認真真地看起來。爸爸發(fā)現(xiàn)她躺著看書,馬上過來搶走她的書,讓他趕快睡覺。妞妞可不樂意了,對著爸爸大叫:“書上有好多知識,你干嘛不讓我看!”爸爸也不解釋,二話不說,轉身就走開了。
其實,妞妞爸爸應該留下來,好好地跟妞妞解釋,告訴她:“看書是好事,但是不能躺著看呀,對眼睛不好,長大了妞妞就要戴眼鏡了,多不好看呀!”孩子剛學會獨立思考,但是因為知識還不全面,所以難免會像妞妞一樣,只看到事情的一面,這個時候就需要爸爸媽媽耐心地跟他溝通,了解他的想法,然后慢慢地跟他講解,讓孩子的想法更加成熟。
孩子會自己爭取獨立,別把孩子關進愛的牢籠
從小家長總會處處呵護孩子,主動幫孩子分辨是非,想讓他少走一些彎路,擔心他受一點點傷,結果反而使孩子更加弱不禁風,不懂得生活自理,而且遇到困難時總是一臉的沮喪,這樣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如果連自己喝水或者爬上一張矮凳子都不讓他做,那么孩子長大后遇到更大的困難會不會也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呢?
方方可喜歡吃餅干了,好不容易想到可以搬凳子去拿放在桌子上的餅干的妙招,沒想到被媽媽發(fā)現(xiàn)了,媽媽急忙跑過去把板凳拿走,餅干拿下來給她吃,告訴她:“以后要吃什么叫媽媽就好,千萬不要自己拿,太危險了!”
其實方方媽媽不用那么著急,應該為方方能夠想到這么聰明的方法感到高興呀,應該鼓勵她自己拿到餅干,自己只要在一旁看著她就好了。父母當然要看好孩子,避免孩子發(fā)生大意外,但是也要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更加獨立,而且這些成就感會鼓勵孩子繼續(xù)嘗試更多的事情,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他健康成長。
別搶著為孩子的行為后果買單
爸爸媽媽總是把孩子捧在手心,什么事情都替他擋著。只要孩子一哭,家長們就會連哄帶騙地為孩子推卸責任,把錯誤都攬到自己身上,就是心疼孩子,寧愿自己受委屈。
在家里玩耍的時候,板凳絆倒了圓圓,圓圓疼得大哭起來,聽到哭聲的奶奶趕緊跑過來,扶起圓圓,心疼地撫慰她說:“圓圓乖,不哭了不哭了,都是板凳的錯,奶奶幫你打他!”……奶奶連哄帶騙說了好久,才把圓圓哄安靜了。
其實奶奶打板凳的方法,雖然能把圓圓哄安靜了,但是也讓圓圓學會了推卸責任,抱怨他人。孩子開始懂事了,很多事情爸爸媽媽就不必急著擋在孩子前面的,不要搶著為孩子的行為后果買單,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比如玩具弄丟了,不要急著給他買,讓他承受丟三落四的后果;把小伙伴的東西弄壞了,不必掏錢給他賠,讓他自己出零花錢。只有承受了他才會從錯誤中汲取教訓,這遠比家長過后反復嘮叨效果要好得多。
人無完人,爸爸媽媽不用太過嚴格地要求自己,要知道,養(yǎng)育孩子的方式太周到太完美,然而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想讓孩子變得聰明伶俐,方法有多種多樣,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后果買單……但是,這些方法都離不開爸爸媽媽的正確引導,舍得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讓孩子更加獨立更加優(yōu)秀。
育兒觀:不要拿孩子做攀比
育兒觀:不要拿孩子做攀比下班回到家就聽到婆婆在訓兒子:“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某某某現(xiàn)在在做什么,你就知道天天要去廣場玩,不能做點有利于學習的事嗎?”看到兒子小臉上是一臉的不服,回應著婆婆說:“廣場上人多得去了,你就知道天天呆在家里,你怎么就不像別人的奶奶一樣天天去廣場呢?”聽明白了,原來兒子又想到廣場溜冰去,可奶奶不肯陪,就出現(xiàn)了這一幕。我不能說婆婆的不對,因為老人教育孩子是從攀比中走過來的,她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和存在性。我只能找個借口帶兒子去廣場玩玩。等兒子消氣后,再跟兒子重談了這個話題。我問:“奶奶跟你說的這些,你有什么樣的想法?”兒子說:“我沒錯,奶奶不陪就算了,還老拿我跟別人比,哼!不理奶奶了。”說著,委屈的淚水還在眼里打起轉來。我邊把兒子擁到懷里,邊激他說:“男子漢大丈夫,有淚不輕彈”媽媽告訴你,奶奶呢!也是為你好所以才這樣說,但她也是有錯不應該拿你和別人比,我家睿睿是很優(yōu)秀聽話的孩子,那能說比別人差呢!是不是?即然奶奶老說你作業(yè)沒完成,不肯帶你出去玩,那睿睿下次記得要把作業(yè)先完成后,再讓奶奶陪你出去,若奶奶還是不肯陪,那你也不能跟奶奶吵,你要想辦法說服奶奶,吵說明什么?兒子嘟著個嘴沒回應,小家伙還在生氣。我接著說,吵說明一個人怕自己理虧,那睿睿把作業(yè)都完成了再要求出去玩,那一定不會理虧了是不是?兒子聽了點點頭。我趁機又說那現(xiàn)在睿睿知道下次要出來玩,為能有理由說服奶奶,那要先把什么事做好?兒子輕聲的回道,把作業(yè)完成。嗯!睿睿就是好樣的,來,讓媽媽親一個,說著在兒子的額頭上親了一口。兒子小臉上也終于露出了笑容。
雖然這件事過去了許多天,但婆婆的攀比始終在兒子的心里留下了一道難以抹去的痕,從兒子的言語中可以明顯的感覺得到,有時兒子做好某件事后,就會問我,“媽媽,你說像這件事某某小朋友會比我做得好嗎?”又或者說:“這件事某某小朋友會做嗎?”孩子在憂心著,他擔心有人做得比他好,你更想知道別人做得怎么樣。聽得讓我心酸,才多大個孩子,就承受著這般的壓力。
我一直反對拿孩子做攀比,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有必要去和別人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優(yōu)點,每個孩子都該在他實際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不是做別人孩子的復制品。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永遠不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只要自己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我就應該祝賀他、肯定他、鼓勵他。不管別人說什么,父母的評價永遠是孩子的基石。孩子需要的是一位可以給他們方法,來幫他們“成長”的家長,而不是用攀比做鞭撻,攀比只會把自己的孩子越比越?jīng)]。
育兒心得:不要打孩子
育兒心得:不要打孩子
孩子一天天成長,我們對他們的教育任務也隨之一點點加重,這首先要感謝在學校的老師們對孩子們的辛勤付出!
寶寶自從上了幼兒園學會了很多,以前上廁所總要人幫著,現(xiàn)在都是自己脫褲子上廁所,也不要人幫著撈褲子了。吃飯的時候也會說不能挑食,會自己穿衣服了!這些都是孩子們的變化!而我們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平時生活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到孩子,而想要教好孩子,我們必須先約束好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孩子還是很有虛榮心的,有些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孩子的虛榮心去幫助她完成一些事,我們要多多的去表揚孩子,增加他們的信心。孩子在發(fā)脾氣的時候什么也聽不進去,我采取的措施是隨她去,不理她,等她把這段脾氣發(fā)完了她會自己來找我,在跟她講道理,她才聽的進去,不然說什么都沒有用,她也聽不進去!盡量的不去打孩子!
孩子現(xiàn)在正處于好奇的階段,一點點小小的事物都能引起她的好奇心,我們更應認真對待,把他們往好的方向的引導,對待孩子要心平氣和,好好跟她講話!
一次,她在別的小朋友家玩,到了吃飯時間叫她回家吃飯她不肯,說要到這小朋友家吃,我不肯,便一直哭鬧,于是把她強行帶回家,告訴她,你若不把飯吃了就不要出去玩,她自己哭鬧了一會兒,奶奶把她哄著吃飯了,她告訴我,媽媽,我不哭了,我吃飯了!我說,你真棒,把飯吃完了出去玩!后來她便和奶奶到游樂場去了,到了8點左右,我去接她,告訴她,我們今天早點回家,明天還帶你來玩,她想了一下很爽快的答應了!這就是孩子的變化,我們應該積極的面對孩子的一切,用心的去引領她們!和老師一起積極的配合!
育兒心得:孩子不是不懂事
育兒心得:孩子不是不懂事
智商除了遺傳之外,其實還需要培養(yǎng)。但是有些孩子本來天賦很高,但是缺乏后天的培育卻最終平庸無為,比如傷仲永,所以,我們必須要先發(fā)現(xiàn)寶寶身上的天賦,然后采取措施積極的培養(yǎng),這樣才不會耽誤寶寶,但是就是有一些家長沒有正確的認識寶寶的這些天賦行為,認為是寶寶調皮,而使寶寶失去了可以發(fā)展發(fā)育的機會。
家長們一定要認真觀察,如果寶寶有這些特征,一定要積極的培養(yǎng),否則真的就把寶寶埋沒了。
一、注意力集中
寶寶喜歡觀察一些新鮮的事物,在觀察或者欣賞這些新事物的過程中寶寶始終保持注意力集中,很認真的觀察或者觀看,最終,他能從他的觀察中明白一些小小的道理,發(fā)現(xiàn)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下雨前,螞蟻的集體搬家,寶寶認真的觀察這些螞蟻的動向,明白了下雨前螞蟻會有大行動。
二、好奇心
每個孩子都是好奇寶寶,無論什么事情都喜歡問個為什么,你給他解釋永遠都解釋不清楚,其實這個時候是寶寶在思考的時候,思維在拓展的時候。寶寶凡是遇到新鮮的東西就充滿了好奇心,喜歡探索,不問個十十九九,他是不會罷休,其實你應該慶幸寶寶喜歡問為什么,正因為他在思考,所以才會問。
三、喜歡玩弄小東西
寶寶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的,寶寶通過想象把一些小的東西拼湊成一些新的東西,凡是能夠被寶寶抓到的小東西,寶寶都喜歡把它擠壓揉擰在一起,組合成新圖形,開發(fā)寶寶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思維能力。
四、愛模仿
寶寶真是新一代的新秀演員,特別喜歡模仿,寶寶出生8小時左右就會有模仿媽媽吐舌頭的行為,你的一個小舉動都有可能是寶寶模仿的對象,寶寶通過模仿大人的一些動作來了解大人的世界,所以,父母有空的時候要多和寶寶交流,可以教寶寶一些簡單的動作,讓寶寶學習,促進寶寶智力發(fā)育。
家教故事:不要做個懶孩子
以前我們是一直跟我公公婆婆分開住的,記得還是在兒子三四歲的時候,只要我們回家時一進門,兒子就會跑過來幫我們拿好拖鞋,讓我們換上,得到我們的表揚后他就會樂顛樂顛地手舞足蹈起來。兒子再長大一點后,我還會常常使喚兒子幫我搬張小椅子啦,拿點餐巾紙啦,特別是我家陽臺上種的花,我就直接將澆花的這個任務教給了他。老公常埋怨我說:“你呀,可真懶,你兒子這么小讓他去澆花,你看弄得陽臺上都是水?!蔽艺f:“不是我懶,這是在鍛煉你兒子吶,以后你就會覺得我做得好了?!?/p>
可是現(xiàn)在,我們搬去跟公公婆婆住了,公公婆婆對我兒子特別的寵愛,甚至是溺愛,尤其是我的公公。以前,兒子都是一個人睡一個床的,現(xiàn)在,跟我公公婆婆睡一個房間后,我們也想讓他一個人睡,可是我公公堅決不同意,硬是要讓我兒子跟他睡。他說:“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夠讓他一個人睡呢
,萬一晚上蹭了被子著涼了怎么辦?萬一從床上摔下來了怎么辦?”總之,他羅列了許多個不足之處,我也是實在拿他沒有辦法,只能妥協(xié)了。兒子漸漸地長大了,他也學會了見風使舵,只要他爺爺不在家,我們說的話都很聽,讓他做的事情也會乖乖地去做;而他爺爺在家時就是另一番表現(xiàn)了。這也是事出有因,因為他每一次做錯事情后,只要他爺爺在家,他爺爺都會幫他打掩護。
兒子長大了,都上一年級了,可是卻變得越來越懶惰了,他也學會了怎么去使喚人了。一次,我在屋外理菜,他就蹲在邊上看我,蹲
了一會兒感覺累了,就對著屋內(nèi)正在煮飯的爺爺說:“爺爺,我的腿好酸呀,你快幫我搬個椅子過來?!蔽揖透麪敔斦f:“你可別去聽他的,不然你會慣壞他的,還會讓他變成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孩子的。”正好,他們前幾天學了一篇《陳毅探母》的課文,我就問他:“你覺得陳毅爺爺是個什么樣的人,對他的母親怎么樣?”他聽后,就低下了頭不說話,我想他是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了。現(xiàn)在,兒子的表現(xiàn)好多了,有進步了。我也跟我的公公婆婆耐心地勸說不能再慣著孩子了,還把在我們單位聽到的一個《知心姐姐》的講座的一些關于如何教育孩子的觀念、經(jīng)驗講給他們聽,讓他們試著做一個懶奶奶、懶爺爺。兒子也跟我表了態(tài):“我再也不要做個懶孩子了。”我也相信兒子一定會做到的。兒子,加油吧!
孩子為什么做事不專心
寶寶做事不專心,這本書看倆頁,那本書看倆頁,結果哪本書都沒看完。還有吃飯的時候也是,吃一口,玩一會。穿個襪子吧一只就要穿半年。艾瑪!稍微耐心不足的大人直接急Cry。寶寶做事不專心到底怎么破?現(xiàn)在喵姐就來說一說。
”
1 你要排除寶寶身邊的一切干擾因素
如果寶寶看書的時候,旁邊開著的電視一直吵啊吵;選擇太多,好看的繪本一下子扔給他10本+,寶寶能專心那才叫奇怪。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寶寶做事的時候爹媽爺奶總是不知不覺的干擾寶寶。比如寶寶剛專心看了一頁書奶奶就讓寶寶喝水,第二頁還沒看完又讓寶寶吃水果。親人們,寶寶一分鐘兩分鐘不吃不喝肯定沒事 ,但是因為你們的干擾讓寶寶形成了不專心的習慣,就不要一直怪人家啊ok?
2 不要事事包辦,讓寶寶自己做事
平時事事包辦,什么都替寶寶做好,寶寶根本沒什么動手機會。當寶寶真正動手操作起來時,才發(fā)現(xiàn)一個玩具竟然如此難搞!這樣啊,一旦玩不好就會著急,當然就不會有耐心玩下去了。所以,平時一定要多給寶寶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寶寶大膽去嘗試。
3 爹媽在寶寶面前要樹立榜樣,有責任和擔當
如果爹媽平時說話做事都特別著急,毫無耐心,肯定會對寶寶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不管你是想快點完成工作也好,快點做完家務也好,你的急切心情都會給寶寶樹立不好的榜樣。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寶寶越來越?jīng)]有耐心也很正常啊。所以,爹媽應該為寶寶樹立一個做事專心,不急不躁的光輝形象。
4 不要動不動就給寶寶貼標簽
話說中國爹媽喜歡給寶寶貼標簽,真是堪比交通協(xié)管貼罰單啊!爹媽一旦著急起來,在很多時候就會出現(xiàn)不耐煩的語氣。你怎么這么不專心啊,你怎么這么不認真啊。話一出口,這標貼就算貼上了。被數(shù)落的寶寶只會更加否定自己,還會讓親子關系惡化。
5 多和寶寶玩專注游戲
帶寶寶玩一些專注游戲。比如拼圖,可以從4塊拼起,慢慢增加拼圖的片數(shù)。看書,畫畫,走簡單的小迷宮等游戲,也都能培養(yǎng)寶寶的專注力。如果寶寶做到了一定要鼓勵寶寶。寶寶得到了表揚,感受到了成就感,慢慢的,他專注的時間就會越來越長。
育兒心得:不要要求孩子太多
育兒心得:不要要求孩子太多
寶寶快滿22個月了,只要你用心去觀察,總會發(fā)現(xiàn)寶寶像在春雨滋潤下的小樹苗,每天都在進步。萬物都有它的生長規(guī)律,不能操之過急。
在生活中,我讓寶寶幫我做許多事。比如幫爸爸找一下手機,幫爸爸遞一下遙控器,幫爸爸拿一件衣服……每到這個時候,寶寶總是異常地高興,看著她那么認真的表情,我亦如此。我想她該是為自己能做很多事而高興。我呢,更為她是個小助手而高興。
但是,有時寶寶讓我既為她的能力驚喜又為她的安全擔憂。每當在公園玩時,她總學著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做一些對她來說比較危險的動作,完全忘記自己有多大,我們勸阻,她卻拒絕。她這種“不服輸?shù)囊庾R”也讓我不忍心去抹殺,我不想認為那是錯的。
我希望寶寶在玩中用她那稚嫩的童心悟出一些東西。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xiàn)或悟出的東西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那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
我喜歡問問寶寶的感受,寶寶也總是用她那簡短的語言回答著我。從她回答我一個字到一句話,從一句話到主動和我說,我們總是聊得很開心。父母和孩子彼此都是對方的驕傲。所以請尊重孩子的成長時間表,不要讓驕傲成為過去式。
孩子其實懂得很多
我是一名老師,一名很“固執(zhí)”的老師。我總是相信每個學生,我不喜歡強加給學生什么。
因為我給學生的“提高”的定義是:品德提高,個性提高,習慣提高。有了這些,難道還不夠嗎?學習成績?哦,也就是某些人認為的分數(shù),難道有了前者還沒有分數(shù)?
我的孩子還小,由于各種原因,她一歲半時我就把她送進了早教托班。如今三個月過去了,她令我很驕傲,聽老師說,她是最小的,卻是最能干的,我相信老師說的,更相信寶寶,其實每個寶寶都懂得很多,我們要相信他們。
每天早上我送她去園里,在門口我就把她放下讓她自己走進去,一次,看著她的背影我流淚了——寶寶真棒,她和老師同學打完招呼,自己把鞋脫下并且放在規(guī)定的位置,轉過頭說了聲“爸爸再見”。我還能說什么呢?我讓老師把她在學校的情況拍一些照片給我,看過之后,我更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世界是最精彩的,比童話里還美好?,F(xiàn)在她懂得的一天比一天多,每天總會說出讓我感到無比幸福的話,這些話語也許我6歲的時候還不會說的。才22個月,她懂得了表達自己的意愿,懂得了做力所能及的事,懂得了禮貌待人,懂得了將好吃的好玩的與別人分享,懂得了不隨便丟垃圾,懂得了將飲料瓶丟進可回收垃圾箱里,懂得了上課認真聽講,懂得了回家畫畫、聽音樂、講故事……
不要要求孩子太多,因為孩子懂得的已經(jīng)很多;不要給孩子強加目標,孩子心里早有方向;不要總說孩子不對,孩子總是在錯中找出對的。
因此,父母們都應該掌握更多的育兒知識,教育好孩子,這樣就可以讓媽媽們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