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主題探討:五六歲兒童的心理特征與教育要領
發(fā)布時間:2020-07-16 心理與教育測量筆記 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學筆記 兒童教育心理學讀書筆記育兒主題探討:五六歲兒童的心理特征與教育要領
一、開場語
首先感謝直播間的爸爸媽媽們能來到直播間視聽,在這里我們大家一起探討和分享學習!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里收獲快樂!望寶貝們能快樂健康的發(fā)展!同時感謝直播間的年輕的帥氣的未來的爸爸媽媽們能來到本直播間,謝謝你們的視聽,分享的同時希望能給你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幫助!謝謝!
二、主題名稱
今天我們探討的主題是“五六歲兒童的心理特征與教育要領”
三、參與人員
(斗魚)主播:奇跡糖糖樂樂可可
互動的朋友:[筆稿范文網(wǎng) GX86.CoM]
一位:注意記憶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為小學做準備,五六歲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了,還要注意性格的發(fā)展.就像珂維一樣老是很啰嗦,這時家長要耐心解答,五六歲孩子的求知欲。
一直1314:以游戲為主的學習和發(fā)展。
正琴能能寶寶:五六歲的好習慣,包括衛(wèi)生、學習、禮貌等習慣!
四、分享
五六歲兒童處于學前晚期,心理發(fā)展繼續(xù)著4歲年齡的心里特征,但又有著一些新的起點。從活動方面來看,5歲兒童仍喜歡游戲,游戲仍是他們的主要活動,但玩游戲得水平更高了。在游戲中兒童更會出主意想辦法,創(chuàng)造性更強了,比如積木搭得樓房意境不是簡單得壘高,而是有門有窗有樓層,還有樓房周圍的綠化地、自行車車棚等,很豐富很逼真,當然這都是兒童用積木、玩具和手工剪貼而成得,其中蘊含豐富得想象力。另外,五六歲兒童很喜歡玩有規(guī)則的游戲,他們很重視規(guī)則。他們以遵守規(guī)則后取得游戲得結果為快樂,因為這樣可以充分顯示自己得能力,像各種棋類游戲規(guī)則性強,五六歲兒童就愛學愛玩。而且他們已能堅持長時間得游戲了。
這個年齡段兒童除了喜愛游戲外,對于成人知道得學習活動也很感興趣,他們能較為有意地注意聽和看,并能按成人得要求思考和完成一定得練習活動,并為自己學會了什么而滿足。參加學習活動已經成為五六歲兒童的一種需要了。因而這時對他們進行各種教育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了。
兒童進入3歲以后就已經開始漸漸地練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的自我生活服務的勞動,像6吃飯、穿衣等。到了5歲以后,由于能力的增長,兒童可以做更多種多樣的勞動活動,像自我生活服務,家庭種掃地、擦桌、整理我自己的用品,洗手絹、洗玩具、擇菜、剝豆子、做玩具、做裝飾以及參加種植、喂養(yǎng)等簡單的勞動,等等。這時他們已經能夠將勞動和游戲分開,對勞動持認真的態(tài)度,關心勞動的結果,也能理解一些勞動的社會意義,在家可以成為父母的小幫手。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主題探討:要從小重視品格的養(yǎng)成
育兒主題探討:要從小重視品格的養(yǎng)成
一、開場語
首先感謝直播間的爸爸媽媽們能來到直播間視聽,在這里我們大家一起探討和分享學習!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里收獲快樂!望寶貝們能快樂健康的發(fā)展!同時感謝直播間的年輕的帥氣的未來的爸爸媽媽們能來到本直播間,謝謝你們的視聽,分享的同時希望能給你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幫助!謝謝!
二、主題名稱
今天我們探討的主題是“要從小重視品格的養(yǎng)成”
互動:
一位熱心網(wǎng)友:品格是從父母身上學的,這點深有體會??傊褪歉改傅囊龑Ш苤匾?。善良是第一品格,自己體驗才能知道,大體方向不歪就行。
abchyhoo:你說小孩養(yǎng)成了不好的,好不好改,我說不好改。
熊貓小墨: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行人。
三、分享
現(xiàn)在地孩子都是全家地寵兒和期望,父母無不盼望孩子健康茁壯、聰明伶俐、早慧成才。不少人把早期教育視為早期智力開發(fā),這種認識是片面地,因為它既不符合成長地規(guī)律又不符合社會培養(yǎng)兒童地要求。
兒童出生后,再適宜地生活條件下發(fā)展很快,他們長身體、練能力、發(fā)展認識、發(fā)展社會化,只有全面地發(fā)展,兒童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也才能為他一生地發(fā)展打下良好地基礎。
一些追蹤研究表明,家庭條件優(yōu)越而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地孩子,長大成才者甚少,因為他們缺乏再艱苦成才道路上地品格歷練。又據(jù)對青少年組家庭調查,90%的家長認為認為當前對子女成長焦慮地不是智力問題,而是那些非智力因素,如追求生活享受、不珍惜勞動成果、生活懶散、自私、缺乏毅力等。這些說明了沒有重視幼年時期品格地養(yǎng)成,而留下地不良后果。
孔子曾告誡人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币馑际钦f一個人小時候養(yǎng)成地習慣,是非常穩(wěn)固地,終生都會起作用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人格教育端賴于6歲之前培養(yǎng)。這個時期培養(yǎng)地好,以后只要順著他繼續(xù)增高地培養(yǎng)上去,自然成為社會優(yōu)良分子;倘使培養(yǎng)不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tài)度決了不易變。這些兒童升入小學,教師需九牛二虎之力,去糾正他們已成的壞習慣、壞傾向、壞態(tài)度?!边@又十分明白地指出了早期品格養(yǎng)成地重要。古今中外眾多卓有成就地偉大人物,是憑借他們地智慧和對社會地責任感、志氣、百折不撓地毅力而貢獻于人類的。一位35歲的“浙江省教壇新秀”朱建國老師說:“除了知識,人還需要有對正義和信仰的敏銳感,對義務和責任的強烈感,對祖國和民族的熱愛感?!薄爸R需要道德的指引?!彼詾楦改刚咭塾趦和l(fā)展的明日與成才,將體、智、德、美的全面教育注入于早期家庭教育之中。
家庭在兒童的品格養(yǎng)成中起著重大的決定性的影響作用。6歲前的兒童與家庭有著特殊的關系,他們在家庭中生活時間長,有著親密性和依賴性,兒童又具有好模仿、辨別力差的特點,所以父母親的言行舉止、情緒愛好、生活情趣、生活方式、環(huán)境設施、家庭中人際交往關系、家長對兒童管教的態(tài)度與方法等都將直接地或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品德、行為和性格的養(yǎng)成。父母親們要像關心自己的孩子的身體與智力一樣地關心孩子良好品格的養(yǎng)成,使他們終身受益。
各階段幼兒心理發(fā)育特征
1、13~15個月幼兒心理發(fā)育
(1)注意力注意力更加持久和有目的性,能逐漸集中注意力看書、圖片、電視、聽兒歌及故事等。
(2)記憶力能記住自己的東西,以及幾個好伙伴的名字,對曾經識記過的事物保持記憶的時間增加,能再認幾天到十幾天前的事物。
(3)思維開始出現(xiàn)抽象思維能力,但仍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概括能力很低。
(4)情緒和情感出現(xiàn)同情心,當多個孩子在一起玩耍時,如果一個孩子哭了,其他孩子也會一起哭,以表示同情。這個時期的孩子與親人相互依戀的情感最強,也是分離焦慮情緒最強的時期。
(5)意志出現(xiàn)最初的意志狀態(tài),但控制能力仍很差。
2、16~18個月幼兒心理發(fā)育
(1)注意力能根據(jù)大人的要求,服從一定的活動需要,注意某些事物。
(2)記憶力對曾經記過的事物,保持記憶的時間進一步增加。
(3)思維仍以直覺行動性思維為主,具體的形象思維有了初步的發(fā)展。
(4)情緒和情感主要特征為同情心、分離焦慮和怕生人或陌生環(huán)境。
(5)意志力能按大人的吩咐完成一定的動作,如拿東西等,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動。
3、19~21個月幼兒心理發(fā)育
(1)注意力能集中注意某一事物達5~8分鐘。
(2)記憶力能記住大人一些簡單要求,以及記住一些短小歌曲或詩歌。出現(xiàn)回憶的能力。
(3)思維能分析簡單的問題并給予解答。
(4)情緒和感情情緒分化更為明顯,如愉快的情緒分化為高興與喜悅兩種情緒;否定的、不愉快的情緒中,又分化為厭惡、恐懼和憤怒等不同的情緒。
(5)意志力在行動中能克服一定的困難,如桌子上的東西太高,拿不著時,孩子會搬凳子,爬上去拿。
4、2歲幼兒心理發(fā)育
(1)注意力能集中注意10~15分鐘,能精確、更主動地聽故事。
(2)記憶力能記住簡單的兒歌,出現(xiàn)再現(xiàn)的回憶。
(3)情緒和感情對親人發(fā)出微笑,對陌生人、物或環(huán)境有恐懼感。能爬或走向特定的人,并尾隨其后表示歡迎或再見等喜悅情緒。
(4)意志力表現(xiàn)出強烈的獨立行動的愿望,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如自己穿衣服、吃飯等。
5、3歲幼兒心理發(fā)育
(1)注意力能集中5分鐘看小朋友做操,喜歡看幼兒畫冊。
(2)記憶力能再認識幾個月前遇到過的事物,能再現(xiàn)幾周前遇過的事物。
(3)情緒和情感能真正地發(fā)脾氣。感情逐漸穩(wěn)定,如父母經常給孩子以關懷、愛撫,孩子則產生喜悅的情感,反之,則產生恐懼、憎恨、不愉快的情感。出現(xiàn)“逆反心理”,這種心理狀態(tài)只是一時性的,在通常情況下仍然信賴和依賴父母。孩子的違拗行為超過一定限度,如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大哭大鬧不止,或與父母對立情緒很重,表明孩子可能有心理障礙。
(4)意志力自覺性和自制力都有所發(fā)展,如睡午覺時能做到不說話。持久性有所發(fā)展,做某事的持久性有所延長,在游戲中的持久性比一般枯燥的活動更長。
(5)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有所發(fā)展,但仍是輕信別人的評價或是依據(jù)外部行為的和籠統(tǒng)的評價。如只是簡單重復評價大人,只是根據(jù)不罵人、聽話等外部行為評價,或只是以好、不好,對、不對等籠統(tǒng)地評價自己。
(6)性格和氣質孩子到3歲時,性格特征基本表現(xiàn)出來,這也符合我國俗語的“3歲看大”的說法,出時孩子的氣質特征也基本表現(xiàn)出來。
3歲兒童的心理特點
3歲兒童的智力發(fā)育很快。就記憶而言,讀書給孩子聽時,只要多讀幾遍。孩子就能完全記住,如果一旦中間說錯了一點點就會給你指出來。唱歌也如此,學得好、記得牢,教幾遍以后就能唱。就這樣,3歲兒不但能記住那些具體的、自己體驗過的事物,而且還能記住那些聽來的、自己說過的抽象的事物。這就是3歲兒在記憶方面的一大特征。
3歲小兒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很關心,興趣很濃。對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問個沒完。這是由于孩子對這些事物懷有極大的興趣,所以就努力觀察、學習、詢問和盡力想理解。可以說,智力的發(fā)達與否全在于興趣如何。3歲兒時期正是對什么都有極濃厚的興趣的時期。因此,作為大人應該盡一切力量培養(yǎng)孩子的這種興趣,這對孩子的智力發(fā)育非常重要。
1、2歲小兒都害怕很大的聲音,3歲兒則害怕那些看得見的東西如動物、假面具、黑暗等。主要原因是,雖然孩子已開闊了眼界,看得多、聽得多,但尚未能真正理解這一切。比如說,1歲的孩子看見狗也不會害怕。這是由于情感尚未發(fā)達,同時尚不知道狗是什么東西,對自己有什么害處之故。但到了2、3歲時,看見狗咬人,人們都怕狗,逐漸懂得了狗是可怕的動物,于是就開始怕狗了。等到大些,知道了只要喜歡狗,狗就不咬人以后,就又不怕狗了。
3歲兒童已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了,很少像2歲時那樣一發(fā)火就躺在地上滾來滾去。加上自制能力也多少強了些,那種攻擊型的態(tài)度少了起來了。3歲兒的喜悅已不是一般物質性的,會因為使爸爸媽媽高興而高興了。因此,又把3歲這一年齡叫做捧人的年齡。做什么事只要媽媽高興,就會神氣十足,興致勃勃地去干。另外,也能懂得一些幽默的話了。
育兒主題探討:你眼中的幼兒園教育是怎樣的
育兒主題探討:你眼中的幼兒園教育是怎樣的
一、開場語
首先感謝直播間的爸爸媽媽們能來到直播間視聽,在這里我們大家一起探討和分享學習!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里收獲快樂!望寶貝們能快樂健康的發(fā)展!同時感謝直播間的年輕的帥氣的未來的爸爸媽媽們能來到本直播間,謝謝你們的視聽,分享的同時希望能給你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幫助!謝謝!
二、主題名稱
今天我們探討的主題是“你眼中的幼兒園教育是怎樣的”
三、參與人員
(斗魚)主播:奇跡糖糖樂樂可可
互動的朋友:何去何從980、彤話baby、一位熱心網(wǎng)友、風之飄逸、都喜歡吃糖果、心理教練等。
四、討論的觀點
培玲雨岑和邦曜:幼兒園的教育原則就是要對所有人一視同仁。
何去何從980:幼兒園的孩子在游戲的氛圍中學習,讓孩子在操作的材料中獲得相應的游戲經驗的螺旋上升。
小魚的御用歌單:幼兒園的教育原則有教師要有一定的素養(yǎng),那樣更好的引導孩子的發(fā)展。
五、分享
(一)個人想法
幼兒園的教育在主播眼里就是唱唱歌、跳跳舞、好的行為習慣,而現(xiàn)在從事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感受的是幼兒園的教育要尊重每一位孩子的發(fā)展,同事愛孩子,讓我們的孩子身心健康的快樂的成長,同時以幼兒為主的教育,尊重孩子的想法(生成性主題和主題游戲等),有好的行為習慣和好的學習品質,有一種熱愛的生活的情感和態(tài)度、情緒。
(二)書上分享
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的原則
1.體智德美教育得相互滲透,有機結合
(1)各育并重。
(2)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充分考慮其中的各種因素,在結合中、滲透中同時完成身體上、智力上、品德行為與情感上、美感上等各方面的教育,或有主有從地實現(xiàn)教育。
(3)避免上述各項教育的片面實施,一致喪失大量的接受全面的機會。
(4)全面發(fā)展教育在實施中的滲透與結合并非人為地、機械形式地面面俱到地結合,應從活動內容中及活動方式中考慮全面教育的因素。
2.既重視幼兒年齡特點,又重視幼兒得個體差異
(1)年齡特點具有普遍性,一般年齡大致相同的幼兒較普遍存在共同的身心反戰(zhàn)特征。
(2)年齡特點不可絕對化,在每一幼兒個性中,不一定具有該年齡幼兒的幼兒所有特征,差異性時明顯存在于幼兒個體中。
(3)幼兒年齡特征與幼兒個體差異均為教師實施教育的依據(jù),對此應有仔細的觀察了解及靈活的施教藝術。
(4)克服施教的一般化、一律化,教育難易程度、教育的方式與方法應從本原則出發(fā),做不同的選擇。
3.熱愛幼兒,堅持積極鼓勵、啟發(fā)誘導得正面教育
(1)對幼兒充滿愛心,愛全體幼兒,尊重幼兒的人格。
(2)以興趣引導幼兒活動。
(3)運用鼓勵、肯定、表揚、獎勵等積極手段,運用榜樣、正面形象、正面講解引導等方法。
(4)避免對幼兒使用訓斥、諷刺、挖苦、說反語等消極語言;謹慎使用批評和懲罰。
4.寓教育于幼兒一日生活中
(1)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活動是完成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需要。因而都具有保育和教育的意義。
(3)堅持克服重視某些活動、輕視其他活動的現(xiàn)象,提高每日的教育質量。
(4)一日生活的組織應以活動目標指導各種活動的連接、協(xié)調、溝通、發(fā)揮一日生活整體的教育效應。
5.創(chuàng)設與教育相適應得良好得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xiàn)能力的機會和條件
(1)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應與教育相適應,加強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目的性。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應有變化,隨階段保教目標或主題活動目標而創(chuàng)設,以發(fā)揮環(huán)境的教育作用。
(3)幼兒參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活動。
(4)幼兒利用環(huán)境做各種活動,因而環(huán)境為兒童提供的活動余地應充分地考慮。如緊縮睡眠室用床占據(jù)的空間,騰出室內面積為幼兒自由游戲提供寬敞的環(huán)境。
6.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于各項活動之中。
(1)游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應從時間、場地、玩具材料及教師的指導等給予保證。
(2)充分利用游戲手段組織各種活動。
(3)游戲除外的其他活動也應給予重視,也是教育幼兒的活動手段。
教育的原則應是選擇教育內容、教材、教育方式、教育活動和教育方法的依據(jù),并貫穿于幼兒園教育的全過程。
3-4歲幼兒的心理行為特征
3~4歲的語言和游戲能力發(fā)展極為迅速。他們變得特別愛說話,即使一個人玩的時候也會自言自語地邊說邊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時,話就更多。對這個時期的幼兒來講,他們接觸到的任何對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陽、月亮,地上的樹木、小河或公園里的動物、秋千等,都可以成為他們交談的對象。
例如,他們會對飄走的云彩招手說:“請再來玩”會對被雨淋濕的童車同情地說:“你在哭嗎?我來幫你打傘好嗎?”這就是幼兒心理最突出的特點。到了4歲,幼兒的話題會更多,他們會交換看電視節(jié)目的感受,并會互相夸耀:“我坐過碰碰車?!薄鞍职纸o我買了把沖鋒槍?!彼麄冎g可談的話題越來越多。
游戲是3~4歲幼兒的主導活動。由于這個時期幼兒想象活動異?;钴S,因而他們的游戲也非常有趣,他們可以給任何一樣東西加上他們所想象的象征性意義。
例如,一片樹葉在過家家時可以當作盤子,在買東西時可以當錢用;一塊木片,一會兒當火車,一會兒當手槍,一會兒又當木頭人。幼兒在一起游戲時,一塊積木寶寶掉到地毯的大海里,馬上會有一輛紙盒急救車開去救援。每一種游戲都有孩于自命的意義,任何一個游戲里都藏有打開孩子心靈大門的鑰匙。這個時期幼兒游戲的另一個特點是共同游戲,他們不再像1~2歲幼兒那樣各玩各的。
3~4歲幼兒的心理和行為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他們開始學習性別的區(qū)分。起初,孩子由于男女間身體上的差異和行為特點而對性的區(qū)別發(fā)生興趣,隨后幼兒便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開始習得同自己的性別相適應的態(tài)度和反應。在幼兒習得性別區(qū)分的過程中,父母及周圍人給予的賞罰起著直接而巨大的強化作用。幼兒往往以同性家長為榜樣,求得同樣的行為和感受。女孩子們模仿母親玩當媽媽的游戲,盡量地學著母親的溫柔、能力和女性的性別行為;男孩子們則模仿父親的男子漢態(tài)度和行為,希望自己像父親那樣嚴厲、果斷。
這個時期孩子在伙伴中體驗到了完全不同于父母及其他成人之間的人際關系。在同小朋友一起游戲的過程中,幼兒的知識、想象力和各種社會能力都能得到較充分的發(fā)展。這種在伙伴幫助下的自主活動能使幼兒認識到自我的存在。因此,在這段時間里為幼兒創(chuàng)造同眾多的伙伴相互接觸的機會,對他們的心理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幼兒園是孩子們結識伙伴的好場所。
3~4歲幼兒心理的發(fā)展特征
3~4歲幼兒心理的發(fā)展特征
一、生活范圍擴大
3-4歲的孩子已經到了可以入園的年紀了,上了幼兒園,也就意味著開始接觸社會了。幼兒園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黑白,孩子會在這里接觸并認識了很多的小朋友,老師,生活的范圍擴大了,使得孩子不得不面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也是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開始。在家里,這些孩子誰都會讓著,無論玩具還是其它的物品都是自己獨占。可是到了幼兒園中,情況變得完全不一樣了,作為老師,一定要在幼兒這一關鍵期教會孩子處理好人際關系等問題,這對孩子日后的人際交往是很重要的。
二、情緒作用大
小孩子總是愛哭愛笑的,因為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球境的影響。比如在幼兒園里若一個小朋友哭了,老師還沒有哄好,其他的小朋友也跟著哇哇大哭起來,這些哭泣都是無緣由的。面對這種情況最佳的處理方法就是對癥下藥,給小朋友們一些新奇的玩具引開他們的注意力,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就很容易解決了。
三、愛模仿
幼兒期的孩子很愛模仿。他們在游戲中對于老師的一個動作、一個詞語都會感覺很新鮮,很吸引孩子的興趣想要模仿,就會重復模仿老師的言行,當另一個小朋友看到這個小朋友在說時,其他小朋友也會被帶動著紛紛跟著模仿。處在3-4歲孩子的大腦就像一張白紙,他們還不懂判斷,只是在看見有興趣的就會模仿,所以作為老師和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已,不要讓自已的不良習慣傳給那些天真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