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繞口令瓜兒大》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幼兒園繞口令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活動教案及反思下面是“幼兒園語言教案《繞口令瓜兒大》”的內(nèi)容一文。讓幼兒通過看圖文以及輪流接念的方式學習繞口令,練習繞口令,練習發(fā)準易混淆的字音“關(guān)”,“夸”瓜“,感知繞口令的韻味,樂意參與游戲活動。
【活動目標】
1.練習繞口令,練習發(fā)準易混淆的字音“關(guān)”,“夸”瓜“,感知繞口令的韻味。
2.通過看圖文以及輪流接念的方式學習繞口令。
3.樂意參與游戲活動。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nèi)容。
5.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冬瓜、西瓜若干。
2.文字標記:西關(guān)隊、東關(guān)隊、夸、關(guān)、瓜各若干。
【活動重難點】
1、重點:學習繞口令,感知繞口令的韻味。
2、難點:發(fā)音易混淆的字音。
【活動過程】
1.游戲?qū)?/p>
交代規(guī)則:老師把“關(guān)”字說給一排的第一人聽,一直往下傳,傳到最后一個人時大聲念出,若念對那全體幼兒就跟著練習發(fā)“關(guān)”字的音。
2.學習繞口令
(1)教師朗誦繞口令。
(2)繞口令講了什么?
(3)教師帶領幼兒朗誦繞口令1——2遍。
3.繞口令游戲
(1)分組開展游戲。
將小朋友分成“東關(guān)隊”“西關(guān)隊”兩隊,采用輪流念繞口令的方法,進行游戲活動。
(2)教師和幼兒扮演角色,輪流接說繞口龍,使幼兒進一步了解游戲規(guī)則。
師:西關(guān)隊種冬瓜
幼:東關(guān)隊種西瓜
師:西關(guān)隊夸東關(guān)隊的西瓜大
幼:東關(guān)隊夸西關(guān)隊的冬瓜大
(3)分組一對一開展游戲
分別請兩隊的幼兒,一對對地輪流接說繞口令。教師和其他幼兒評判,教師分別在黑板上添畫冬瓜和西瓜。
教師帶領幼兒數(shù)一數(shù)“東關(guān)隊”的西瓜和“西關(guān)隊”的冬瓜對“的冬瓜數(shù)量,評出勝利者,并給予掌聲獎勵。
交換生產(chǎn)隊,游戲重新進行。
4.小結(jié)
你發(fā)現(xiàn)這個繞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關(guān)、夸、瓜)
教師小結(jié):原來繞口令是由許多讀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詞組成的句子,念起來較呦口,念快時容易念錯,只要我們平時多多練習就會讀得又快又準又好。
附:瓜兒大
西關(guān)隊種冬瓜,
東關(guān)隊種西瓜。
西關(guān)隊夸東關(guān)隊的西瓜大,
東關(guān)隊夸西關(guān)隊的冬瓜大。
冬瓜大,西瓜大,
西瓜大,冬瓜大,m.n4507.cn
今年的瓜兒個個大。
(注:此活動參考指導用書)
【教學反思】
繞口令最大的特點就是拗口,在學習繞口令《瓜兒大》,兒歌中的“關(guān)、瓜、夸”這幾個字的發(fā)音很容易混淆,難以掌握?;顒拥拈_始,教師通過游戲傳話筒引入,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通過圖片示范朗讀并理解繞口令——練習混淆字的發(fā)音——根據(jù)圖表學習繞口令——通過形式多樣朗讀。整個活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掌握得也不錯。
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年齡幼兒,活動的選材新穎,來源于生活,以圖結(jié)合漢字的形式以及分角色接應朗讀,看著圖普就能很順口的讀出來。讓幼兒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繞口令,也了解了繞口令的意義,讓其了解繞口令的特點,感知繞口令的節(jié)奏和韻律。幼兒對這樣的活動很感興趣,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多用這樣的形式來開展活動。
幼兒百科:瓜,漢語常用字,讀作guā,最早見于金文。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繞口令瓜兒大》
【活動目標】
1.練習繞口令,練習發(fā)準易混淆的字音“關(guān)”,“夸”瓜“,感知繞口令的韻味。
2.通過看圖文以及輪流接念的方式學習繞口令。
3.樂意參與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
1.圖片:冬瓜、西瓜若干。
2.文字標記:西關(guān)隊、東關(guān)隊、夸、關(guān)、瓜各若干。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繞口令,感知繞口令的韻味。
難點:發(fā)音易混淆的字音。
【活動過程】
1.游戲?qū)?/p>
交代規(guī)則:老師把“關(guān)”字說給一排的第一人聽,一直往下傳,傳到最后一個人時大聲念出,若念對那全體幼兒就跟著練習發(fā)“關(guān)”字的音。
2.學習繞口令
(1)教師朗誦繞口令。
(2)繞口令講了什么?
(3)教師帶領幼兒朗誦繞口令1——2遍。
3.繞口令游戲
(1)分組開展游戲。
將小朋友分成“東關(guān)隊”“西關(guān)隊”兩隊,采用輪流念繞口令的方法,進行游戲活動。
(2)教師和幼兒扮演角色,輪流接說繞口龍,使幼兒進一步了解游戲規(guī)則。
師:西關(guān)隊種冬瓜
幼:東關(guān)隊種西瓜
師:西關(guān)隊夸東關(guān)隊的西瓜大
幼:東關(guān)隊夸西關(guān)隊的冬瓜大
(3)分組一對一開展游戲
分別請兩隊的幼兒,一對對地輪流接說繞口令。教師和其他幼兒評判,教師分別在黑板上添畫冬瓜和西瓜。
教師帶領幼兒數(shù)一數(shù)“東關(guān)隊”的西瓜和“西關(guān)隊”的冬瓜對“的冬瓜數(shù)量,評出勝利者,并給予掌聲獎勵。
交換生產(chǎn)隊,游戲重新進行。
4.小結(jié)
你發(fā)現(xiàn)這個繞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關(guān)、夸、瓜)
教師小結(jié):原來繞口令是由許多讀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詞組成的句子,念起來較呦口,念快時容易念錯,只要我們平時多多練習就會讀得又快又準又好。
附:瓜兒大
西關(guān)隊種冬瓜,
東關(guān)隊種西瓜。
西關(guān)隊夸東關(guān)隊的西瓜大,
東關(guān)隊夸西關(guān)隊的冬瓜大。
冬瓜大,西瓜大,
西瓜大,冬瓜大,
今年的瓜兒個個大。
(注:此活動參考指導用書)
教學反思:
繞口令最大的特點就是拗口,在學習繞口令《瓜兒大》,兒歌中的“關(guān)、瓜、夸”這幾個字的發(fā)音很容易混淆,難以掌握?;顒拥拈_始,教師通過游戲傳話筒引入,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通過圖片示范朗讀并理解繞口令——練習混淆字的發(fā)音——根據(jù)圖表學習繞口令——通過形式多樣朗讀。整個活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掌握得也不錯。
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年齡幼兒,活動的選材新穎,來源于生活,以圖結(jié)合漢字的形式以及分角色接應朗讀,看著圖普就能很順口的讀出來。讓幼兒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繞口令,也了解了繞口令的意義,讓其了解繞口令的特點,感知繞口令的節(jié)奏和韻律。幼兒對這樣的活動很感興趣,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多用這樣的形式來開展活動。
大班語言繞口令教案及教學反思《天上有星》
活動意圖:
《天上有星》是一首兒歌,這首兒歌非常好聽,也非常有節(jié)奏,說快了就會繞口,所以它又叫“繞口令”。在該語言教育活動中,根據(jù)幼兒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培養(yǎng)幼兒自主建構(gòu)知識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念準“星、鷹、燈、釘”四個后鼻音,熟讀繞口令。
2.熟悉繞口令的節(jié)奏和韻律。
3.同伴合作學習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分四組,每組一套操作圖片。
2.黑色展板四塊(35厘米×60厘米),展板上分別貼有“圖+單字”的標示;花泥四塊,分別插著1、2、3、4的數(shù)字(作桌牌用);“笑臉花”獎品若干;投影儀,電腦;(見圖)。
活動過程:
一、玩圖片,說單字
1.看圖說字。
師:每人一張圖片,放在桌子上的籃子里。選一張圖片,看一看,想一想,用一個字說出圖片上的東西。
幼:臺燈。
師:“臺燈”是兩個字,是用“臺”好呢?還是用“燈”好呢?
眾幼:燈!
師:請拿“燈”的小朋友把圖片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是不是“燈”。
幼:我的是螺絲釘。
師:螺絲釘用一個字怎么說?
眾幼:釘。
師:同組人交換圖片,這一次你會拿到什么?
幼:燈/星/鷹/釘。
師:請拿“燈”“釘”“鷹”“星”的人舉起圖片。
師:把自己拿到的圖片上的東西用一個字大聲說幾遍。
2.組內(nèi)合作排序,組間競賽說字。
師:同組四個人給圖片排排隊,看哪一組排的方法多。
第四組:鷹,釘,星,燈。
師:把圖片換個位置再試試看。
師:有不一樣的說法嗎?
第一組:鷹,星,燈,釘。
第三組:星,鷹,燈,釘。
第二組:星,燈,釘,鷹。
師:各組根據(jù)自己排的順序把四個字連起來說說看。
眾幼:燈釘星鷹/星鷹燈釘/星燈釘鷹……
師:交換字的位置再說說看,看看哪個組說得對、說得快。[教案來自:.]各組先自由說,等會兒來比賽。
為說得準、說得快、有合作意識的小組發(fā)放“笑臉花”。
二、聯(lián)系生活說短句
1.分類排放圖片。
師:這塊展板上也有四幅圖片?,F(xiàn)在請你們把自己的圖片貼到這四塊小展板上來。想一想,看一看,你的圖片應該貝占在哪里?
師:糾錯。
2.聯(lián)系生活說短句。
師:生活中哪里有星?哪里有鷹?哪里有燈?哪里又有釘呢?討論。
幼:天空上有星。
師:是的,天空上有星。
幼:家里有燈。
幼:天上有鷹。
幼:墻上有釘。
幼:樹上有鷹。
師:是的,我也是這樣想的。
師:誰能一下子把它們都說出來?
幼:天上有星,樹上有鷹,家里有燈,墻上有釘。
師:獎勵笑臉花。
師(出示PPTl):小朋友們,請看大屏幕,你能看出來哪里有星、哪里有鷹、哪里有燈、哪里有釘呢?
(幼兒自由說。)
師:小組間比賽。組內(nèi)成員可以一起說,也可以一個人說一句,還可以用其他不同的方式。每個人都必須說。
師:誰來說說看?
幼:天上有星,樹上有鷹,桌上有燈,家里有釘。
幼:天上有星,樹上有鷹,桌上有燈,門上有釘。
(幼兒分別學說。)
師:小組的每個人各說一句,看看哪個組說得陜、說得準!先商量一下,誰先說第一句,誰說第二句……
(各組展示。)
三、看圖解,說兒歌
1.學兒歌后半部。
師(出示PPT2):請再來看大屏幕。這些圖片上用什么來拔釘,用什么來關(guān)燈,用什么來趕鷹,用什么來遮星的呢?
幼:用鉗來拔釘。
幼:手來關(guān)燈。
幼:用槍來趕鷹。
幼:云來遮星。
師:誰能一下子把它們都說出來呢?
師:小組每人說一句,或四個人一起說。
第三組:老虎鉗來拔釘。
幼:鉗來拔釘。
幼:手來關(guān)燈。
幼:槍來趕鷹。
幼:云來遮星。
(各組依次展示。)
2.學習整首兒歌。
師:看大屏幕??凑l能把上面的內(nèi)容都說出來。哪里有星?哪里有鷹?哪里有燈?哪里有釘?什么來拔釘?什么來關(guān)燈?什么來趕鷹?什么來遮星?自己先練練,然后比一比誰說得快、說得好。
幼:天上有星,樹上有鷹,桌上有燈,門上有釘;鉗來拔釘,手來關(guān)燈,槍來趕鷹,云來遮星。
師:我每說一句,請大家大聲地說這一句的最后一個字。比如,我說“天上有星”,你們就說“星”。
3.小結(jié)。
各組數(shù)—數(shù)得到了幾個“笑臉花”。
活動結(jié)束:
冠軍組、亞軍組、季軍組誕生。
活動反思:
要把改編后的《天上有星》完整地說清、說準、說快,對幼兒來說并不容易。正是這種挑戰(zhàn)性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事實證明,具有開放性、挑戰(zhàn)性,且具有一定梯度的活動內(nèi)容容易引起幼兒的關(guān)注,尤其是那些能夠引起認知沖突的活動內(nèi)容更能激發(fā)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幼兒的學習潛能。教師即時為按照要求說出排比句式的幼兒發(fā)放“笑臉花”獎品。有效地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整個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自然流暢。
【推薦】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繞口令狗和猴》
活動目標:
1.能發(fā)準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齒清楚準確流暢地朗誦繞口令。
2.了解繞口令的句式特點,感知繞口令的韻律和節(jié)奏。
重點:
能正確朗讀繞口令,音調(diào)準確,語言流暢難點:能快速朗讀繞口令,字詞發(fā)音準確
活動準備:
圖片背景、狗猴頭飾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理解內(nèi)容:狗和猴河里的小橋上,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這天從橋東走來了一只狗,從橋西走來了一只猴。他們走著走著,剛走到橋心,"哎喲"狗和猴頭碰頭,撞到了一起。這可嚇壞了他們,他們匆匆忙忙往回跑。狗跑了幾步回頭望了望,猴跑幾步也回頭望了望。不知道到底是狗害怕猴呢還是猴怕狗呢?
師:老師把這個故事改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來聽一聽(師快速朗誦繞口令)師:和平時聽到的兒歌有什么不一樣?(速度更快)
二、
1.理解繞口令,梳理句子師:我們剛才聽到的這首兒歌叫做繞口令,讓我們再仔細的聽一次,狗和猴發(fā)生了什么事!
2.教師再次朗誦。"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wǎng)"(慢速)問:你聽到了什么?追問,能用兒歌中的話來說嗎?(幼兒回答,老師借用圖譜理解繞口令內(nèi)容)
3.師朗誦。完整呈現(xiàn)圖譜。
三、嘗試朗誦繞口令
1.看圖譜,朗誦繞口令(師大聲)師:我們看著圖譜把繞口令念一念。
2.對字音進行引導,再次朗讀。(師小聲)師:剛才孩子們都能完整的朗誦出來,真棒。請看這一句······一定要念準了,我小聲你們大聲。再念一次
3.(解決剛才遇到了困難)拍手慢速朗讀一次師:請小朋友們小手拿出來,邊拍手邊念繞口令。1234準備開始(老師起節(jié)奏)······
4.拍手快速朗讀一次(沒發(fā)準的字音可再次糾正)師:表現(xiàn)不錯。如果再快一點你們行嗎,我們來挑戰(zhàn)一下。小手,1234準備開始······
5.再次快速拍手朗誦師:我們可以再快一點嗎?1234準備開始······
四、手指游戲師:我們把它改成手指游戲,一起來動一動我們的手指。先看我做。
五、接龍游戲
1.請你們和我一起接龍游戲游戲:我念前半句"橋東走來"你們念后半句"一只狗"。我們來試一次,準備開始。
2.加大難度:我念一句:橋東走來一只狗;你們念一句:橋西走來一只猴。小手,準備開始。
表演
1.合作練習師:請兩個小朋友一起做手指游戲練習兒歌。練習的時候可以玩手指游戲和接龍游戲。
2.分組表演師:請你們表演,其它幾組認真聽,他們念得怎么樣?
3.評價師:(選個別幼兒)說一說,他們朗讀得怎么樣?(一組比一組要求可以更高)活動延伸:
請孩子們回家后把這首繞口令朗誦給自己的家長欣賞。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之所以獲得良好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首先,在內(nèi)容的選取上,我對原作品進行了分析與修改,并結(jié)合中班孩子的認知特點將一些比較拗口的話進行了修改,使其瑯瑯上口。這首繞口令中有孩子既熟悉又喜愛的動物“狗”和“猴”,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活潑有趣地描寫了兩只動物相對過獨木橋在橋上相遇的情形。特別是第五句、第六句“猴跑幾步望望狗,狗跑幾步望望猴?!北容^詼諧生動地寫出了兩只動物可愛的神情,最后很自然地道出了“不知是猴讓狗還是狗讓猴”。第二,在教學設計上我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的作用,運用動態(tài)的形象吸引孩子的注意,啟發(fā)了孩子的想象,幫助孩子形象的理解了繞口令所表述的內(nèi)容。而手指偶的運用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參與表達表現(xiàn)的興趣。本次教學活動,又開闊了我對開展民間文學活動的視野,繞口令是民間文學活動中比較獨特的語言藝術(shù)形式,它以特有的魅力與長處,自由靈活地傳情達意,不僅能鍛煉孩子發(fā)音清晰準確、口齒靈俐,從中也滲透了品德教育。
大班語言繞口令教案及教學反思《扁擔和板凳》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朗誦繞口令的活動,體驗說繞口令的樂趣。
2.學說繞口令,練習發(fā)清“板凳”、“扁擔”、“綁在”等詞語。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能自由發(fā)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學說繞口令。
難點:能快速、清楚的朗誦繞口令。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幼兒自制的板凳和扁擔,板凳和扁擔的小圖片放進椅套內(nèi),課件,小椅子兩把為一組,響板。
知識準備:知道板凳寬了坐的人就多。
活動流程:
熱身游戲數(shù)蛋數(shù)燈——借助玩具了解用處——我說你做趣味練習——兩人一對自主學習——利用動畫突破難點——激發(fā)興趣反復練習——以小見大感悟道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點數(shù)雞蛋和臺燈。(一個蛋、兩個蛋……,一盞燈、兩盞燈……)
2.展示幼兒利用廢舊材料自制的板凳和扁擔,了解用處。
問:這是誰做的?用什么材料做的?(肯定幼兒真會動腦筋、手也巧。)
問:板凳有什么用處?(可以一物多用,踩時注意安全。)什么樣的板凳坐的人多呢?(寬的板凳)
問:扁擔有什么用處?(那么小就知道幫著家里干活了,真懂事啊!)
二、展開
1.游戲《我說你做》。
玩法:先請兩人上前示范,再請全體幼兒兩兩一組邊游戲邊練習,最后請兩人上前展示(越說越快,增加興趣)
2.幼兒動手操作,比較板凳和扁擔。
(1)問:兩個小朋友比一比,板凳和扁擔在長度上有什么不一樣?(學說:板凳寬,扁擔長,扁擔沒有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擔長。)
(2)兩人互相練習,你說上句,我說下句,然后交換。
(3)鼓勵幼兒上前自我展示。
3.觀看課件,發(fā)現(xiàn)扁擔和板凳之間的故事。
(1)問: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學說:扁擔要綁在板凳上,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扁擔偏要綁在板凳上。)
(2)集體練習后,鼓勵幼兒上前自我展示。
4.欣賞教師的示范朗誦,了解什么叫繞口令。
師:剛才我們說的這段叫繞口令,繞口令是把一些繞口的詞放在一起快速的一口氣說完,很有意思很有趣。但是怎樣才能說得不錯不斷,又快又清楚呢?請小朋友帶著這個問題去試著說說板凳寬的這個繞口令,一邊練習一邊就能找到答案了。
5. 激發(fā)幼兒興趣,合作練習大膽展示。
(1)伴隨rap節(jié)奏進行練習,增加說的樂趣。逐漸加快速度增加難度挑戰(zhàn),激發(fā)男、女小朋友比賽的愿望和熱情。
(2)問:怎樣才能說得不錯不斷,又快又清楚?小結(jié):下功夫、不放棄,功到自然成。任何事情,只要認真去做,肯定能成功。
三、結(jié)束
全體幼兒上前給客人老師展示。
附:繞口令《扁擔和板凳》
板凳寬,扁擔長,
扁擔沒有板凳寬,
板凳沒有扁擔長。
扁擔要綁在板凳上,
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
扁擔偏要綁在板凳上。
活動反思:
繞口令對于孩子們來說,接觸的非常少,但它特有的快節(jié)奏的朗誦,使幼兒非常的感興趣。對于孩子們初學來說《扁擔和板凳》比較簡短容易接受。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小朋友都表現(xiàn)的很認真,整個活動下來基本上能夠把繞口令朗誦下來,這為最后的朗誦比賽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基礎。我給小朋友們出示的圖文并茂的繞口令字卡非常實用,孩子們朗誦的時候不用兩邊看,而且掌握的非常好?;顒又校覟橛變簻蕚涞膶嵨锝叹弑鈸桶宓?,也是一個比較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