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4-08-28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 蘇教版九年級蘇教版九年級教案優(yōu)選九篇。
為了更好地為您服務我們編輯了“蘇教版九年級教案”。教案課件是我們老師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師都會按質按時去寫好教案課件。教案是學生成功學習的關鍵。相信你能找到最適合你的東西!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學生能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五自然段。
二.學生在熟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受到九寨溝的秀美與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一.介紹九寨溝自然風光的第三小節(jié)是重點也是難點。
1.湖泊多,湖水清,湖石彩。
2.五彩池美的原由。
3.瀑布的高低錯落,蔚為壯觀。
教學準備:
投影圖片兩張,寫有文章內容的投影片一張,掛圖兩張(瀑布、湖泊),小黑板兩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教師飽含感情地述說:同學們,在中國,風景秀美的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溝就如同其中最閃亮的一顆。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和畫一樣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九寨溝的神奇與秀美。相信大家讀了這篇課文,一定會被美妙絕倫的九寨溝所陶醉、所感染。
二.教學新授
(一)細讀第一段
1.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a.九寨溝的地理位置--讀原句。
b.九寨溝名字的由來--讀原句。
c.一進入景區(qū),象到了一個童話世界。板書:童話世界
過渡: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呢?課文第二段為我們做了介紹。
(二)細讀第二段
1.學生快速朗讀,思考:課文從哪兩方面來介紹的。
師相機板書:自然風光珍禽異獸
2.師配樂朗誦該段,讓學生閉眼想象九寨溝的美景。
3.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第三段。
(1)出示自學方法:
a.找自己最喜歡的一處風景,讀一讀;
b.談一談自己的體會,說一說從哪些詞語上能體現(xiàn)出來。
(2)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細致體會感受:
*學生說到哪一處,教師就引導大家來學習這一處。以學生說為主,教師適當點撥。(以下教學設計顯示的是點撥內容,針對重難點,話語在具體教學時可能有改動,順序不一定如此)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
a.學生交流讀懂了什么。
b.教師相機出示投影圖片,配合學生的講述。
c.朗讀。練讀,指名讀。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色彩斑斕。
a.學生交流體會。
b.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讀一讀,講一講。
大大小小、顆顆--湖泊多;清澈見底--湖水清;色彩斑斕--湖石色彩多。
c.朗讀。指名讀,齊讀。
從河谷至山坡,遍布著原始森林
a.說體會,找詞語。
b.朗讀。指名多生讀。
每當天氣晴朗時五花海,五彩池呢
a.這池水怎么是五彩的?
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水里。湖底有五顏六色的石頭。
b.教師出示圖片,講述:天空是藍色的,云朵是白色的,雪峰閃閃,森林郁郁蔥蔥。不僅如此,春天百花盛開,秋天果實金黃。這么多的顏色都倒映在湖水中,真是美得讓人心醉呀。大家愿意用自己的朗讀讓我們來領略這種美嗎?
c.朗讀。練讀,指名讀,齊讀。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蔚為壯觀
a.指名讀。
b.出示掛圖。師述:因為地勢高低不平,瀑布順地勢層層跌落。這就是課文中哪個詞--高低錯落。
c.談感受。如果你站在旁邊,會看到、聽到、感到什么?
你最想用哪句話來贊美這瀑布?
師述:真是水聲轟響,水浪翻滾,水花飛濺,氣勢磅礴。
朗讀。練讀,指名讀,齊讀。
(4)齊讀第三節(jié),配樂鋼琴曲。
(5)積累內化。
a.學生選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讀,記記。
b.在音樂聲中,讓學生自由起立朗讀或背誦喜歡的句子。
c.朗讀或試背全小節(jié),音樂環(huán)繞于耳際。
過度:現(xiàn)在讓我們繼續(xù)向縱深行進去看一看吧。
4.細讀第四小節(jié)。
(1)生自由讀,思考:課文描寫了四種珍稀動物,它們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金絲猴,羚羊(出示投影圖片),大熊貓,小熊貓(學生用資料分辨)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該小節(jié)。
A.出示學習方法。
a.每人選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讀一讀,并劃出表示它主要特點的詞語。
b.說說怎樣讀就能讀出喜歡的感覺。
B.學生學習,教師巡視點撥。
(3)交流學后成果。
喜歡金絲猴的有哪些同學,交流。
金絲猴--體態(tài)粗壯,攀吊,眨巴,窺視(是什么意思:偷偷的看)。
朗讀。指名幾生讀。
羚羊--突然竄出來,又消失了。
朗讀。指名幾生讀。
大熊貓--翰態(tài)可掬(是什么意思:樸實可愛)
朗讀。指名讀,要讀的慢一些。
小熊貓--行動敏捷,美滋滋照鏡子。
朗讀。指名讀。
(4)齊讀該小節(jié)。
(5)同桌互讀最喜歡的一種動物的句子。
師述:從大家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來大家都很愛這些動物,愿和它們成為朋友。
(三)細讀第三段
師述:如此美妙瑰麗的九寨溝,令人熱切向往。難怪作者在最后一小節(jié)動情地贊嘆道
齊讀第五小節(jié)。
三.總結全文
師敘述:雪峰插云、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的自然風光與各種異獸珍禽的完美結合,九寨溝真不愧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
相機板書:人間仙境
四.小導游活動
同學們,這么美的地方真得去看看??上КF(xiàn)在不行。那我們就先找個小導游來介紹一下,飽飽耳福吧。--小導游解說。
五.作業(yè)
摘抄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
六.板書
九寨溝
自然風光
童話世界人間仙境
異獸珍禽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雙基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從而激發(fā)學生樂于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興趣。
思維發(fā)展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樂于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興趣。
教材分析:
主要內容:本文極其生動的介紹了金蟬脫殼的過程,展示了那動人奇特的情景。
文章主題:課文通過典型金蟬脫殼的事例,啟發(fā)人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
寫作特點:本文記敘脈絡清楚,金蟬脫殼的過程寫得非常細致、生動,適合引導學生閱讀想象并遷移運用。
本文知識點梳理:
1、字詞:柿注意是翹舌音,搜、籽是平舌音,協(xié)的韻母是ie,趴不讀ba。注意柿,搜、躲的寫法。
2、理解金蟬脫殼的過程,感受其神奇。
3、學習描寫動物的方法。
教學設計: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給課文分段,學習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分析、品讀課文,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
教學重難點:
1、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
2、激發(fā)學生樂于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興趣。
教學準備:幻燈,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初讀課文,給課文分段,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2、說說你對金蟬脫殼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看看本文講了什么?
2、檢查字詞
柿子
搜索花椒籽
協(xié)調趴在抽搐配合
第一行是翹舌音,第二行是平舌音,第三行要讀準,提示柿、搜、協(xié)、配寫法。
3、以第四自然段為內容,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4、討論:本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默讀課文,理清條理:
1、默讀課文,思考:文中那幾段寫我觀察到的金蟬脫殼的過程?
2、學生默讀。
3、集體交流:
第一部分(1-2)寫叔叔的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決心揭開金蟬脫殼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寫金蟬脫殼的過程奇特動人。
第三部分(7)寫蟬兒趴在樹上,準備新的歌唱生涯。
四、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1-2自然段。
2.出示:這是多么神奇的事?。↓R讀。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臨,蟬蟲就從土里鉆出來,偷偷地爬到樹桿上,脫掉它身上的舊衣,換上華麗的新裝。
指名朗讀。
找出里面的動詞。
說說你的理解。
5.齊讀第1-2自然段。
五、課堂練習
1、抄寫生詞
2、組詞
搜()躲()椒()協(xié)()
艘()投()叔()辦()
3、照樣子寫詞語
依依不舍()()()
4、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分析、品讀課文,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學習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了《金蟬脫殼》這篇課文,在文中,作者感嘆道: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這指的是什么事情?
2、除此以外,文中還有個感嘆句,你能找出來嗎?
3、出示這是多么奇特動人的情景??!指名讀。
4、從這兩個感嘆句中找出兩個詞語來形容這件事,就是神奇有趣、奇特動人。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1、自讀思考:在金蟬脫殼的過程中,你認為那種情景最神奇有趣、奇特動人?先將有關語句圈畫出來讀一讀,再與同學交流感受。
2、學生自讀、圈畫。
3、集體交流:
脫殼前:
1)指名朗讀有關語句。
2)出示突然,我發(fā)現(xiàn)了停在那里不動了。再請學生讀,注意突出蟬的動作。
3)出示夜幕降臨,偷偷地爬到樹干上對比兩段話有什么不同?
4)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呢?(仔細觀察)
5)出示我輕手輕腳時刻的到來。再讀讀我是怎樣觀察的。強調輕手輕腳、躲在、聚精會神
脫殼中:
1)蟬脫殼的過程是怎樣的呢?指名朗讀有關語句。
2)填空蟬的先露出來,接著鉆出來,而后出來了,最后是脫殼而出。
3)在這個過程中,你覺得那里最神奇有趣?
保護甲上顏色的變化:極淡的綠色深綠色
眼睛像花椒籽
蟬尾出殼一連串的動作:仰、撲、抓、抽等
出示圖片,判斷圖片上是哪一個環(huán)節(jié)。
請學生模擬這個動作。
4)朗讀課文
5)引導背誦:背誦這段文章,首先要記住金蟬脫殼的順序,其次要記住這個過程中蟬身上發(fā)生的變化,以及最后蟬尾脫殼時的一系列動作。
脫殼后:
1)指名朗讀相關內容。
2)剛脫殼的蟬和我們平時見到的蟬還是有比較大的差異的,它必須經過一系列的變化才會和我們平時看到的蟬一樣。仔細讀讀這段文字,看看作者介紹了蟬在那幾方面,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3)指名回答相機板書:翅膀大顏色深翅膀斑紋觸角光環(huán)
4)相機指導朗讀
5)為什么他不把寫翅膀的兩處和在一起寫?(觀察的順序)
6)引導背誦:可根據(jù)板書引導背誦。
三、講讀課文第三段
1、默讀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細地看著蟬兒,看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
3.總結全文:
學習本文,對于我們寫作有什么啟發(fā)?
四、練習
觀察一種小動物,并按照一定的順序將它的特點寫下來。
△附板書
脫殼前
7、金蟬脫殼脫殼中背頭腳尾
脫殼后翅膀大顏色深翅膀斑紋觸角光環(huán)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 篇3
設計理念:作文教學的目的何在?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靈。把作文主題的潛在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即鮮活的強悍的生命力都盡情地釋放出來。我們注重釋放的結果,但我們更應該重視釋放的過程。聊天作文是習作教學中一種開放型、發(fā)展型的教學活動,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朋友式關系的嘗試。他以聊天為手段,以指導習作為目的,通過聊天使學生自覺感悟,產生興趣,從而輕松落筆,寫好作文。
教學目標:
1、比較四幅神情各異的臉蛋圖,感受他們分別表達的內心情感。
2、展開聯(lián)想,從豐富多彩的記憶中選擇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情來寫。
3、要把事情寫具體,包括把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和心理活動寫清楚。
4、準確表達,作到真情實感。
教學重點:
1、激發(fā)聯(lián)想,廣開言路,展現(xiàn)難忘的回憶。
2、注重細節(jié)描寫,把事情寫具體,富有真情實感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鋪墊情感
1、師:俗話說:一回生,兩回熟。同學們我們又見面了。見到我高興嗎?來點表示如何?
2、生鼓掌,露出開心的笑臉。
3、師:從大家的掌聲中我讀出了你們的熱情,從開心的笑臉里我明白了大家的高興。(貼上笑臉圖)
人呀,往往會把自己的心情寫在臉上,讓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情緒。我們就把這神情就做表情。(板書;表情)其實說到表情,它是非常豐富的。你們知道除了喜之外,還有那哪些表情呢?
二、游戲表演觀察敘述
1、師:這樣吧,大家把想到的表情暫時不說出來,老師要和大家玩?zhèn)€游戲。我要請我們班的同學上來表演一個表情。其他同學猜猜是什么,并說出猜出的理由好嗎?告訴你,表演逼真是本領,說出原因是水平。大家可要仔細觀察了。
2、生表演。其他人猜。師適時指導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指名4人表演)
如:我看到了他的嘴角向兩邊洌開,露出潔白的牙齒,眉毛也向上舒展、眼睛瞇成一條縫。
3、師根據(jù)學生的表演適時貼上喜、怒、哀、樂、暈、煩、害羞、怕等圖片
三、以點帶面廣開言路
1、師從大家的描述中真的讓我感受到了表情豐富多彩,難怪有人把我們的臉說成是:心情的晴雨表。其實一種表情未必是人的一種心情。就拿哭來說吧,(出示哀圖)當你們看到這幅圖片時,你能想到哪些成語呢?
2、生說:樂極生悲、喜極而泣、淚流滿面、悲痛欲絕、嚎啕大哭、黯然落淚等
3、師:眾多成語都說明了哭的不同,那么你們能聯(lián)系事情來說說他為什么而哭嗎?
4、生根據(jù)圖片猜測,師適時板書總結。(委屈、傷心、感動、后悔、高興)
5、小結過度:是呀,當我們看到這些字眼時,我們也不禁想到自己。誰沒有哭過呢/從我們出世那一刻起,哭就伴隨我們成長。雖然有人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其實只是未到傷心處。更何況女孩是一哭二鬧三上吊是她們常用的本領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我們哭的故事,不過我要同學們把自己哭的經歷詳細地說出來,讓我們與你共同分享,好嗎?先閉上眼睛好好回憶,然后來說咱們老百姓的故事。
6、生說,師指導。重點說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注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
四、發(fā)散話題真情記錄
1、師;哭聲伴隨成長,哭聲記錄回憶,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僅有哭,還有笑,有怒有煩、有愛有恨。每種表情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要細心才能讀懂。今天我們就用我們的妙筆來描繪這些故事,好嗎?(板書:背后的故事)
2、出示作文要求:習作五:聯(lián)系表情,寫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注意把事情寫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題目由自己定。
3、擬題指導。俗話說:題好文一半。同學們,老師也根據(jù)這次習作的要求,老師也擬了一些題,供大家參考。請同學們那出我給大家的作文紙,背面有一些題目。認真讀讀,也許能給大家一些啟發(fā)。
4、給自己的作文擬一個好題目,準備開始習作。老師希望同學在寫作時能夠作到:一言不發(fā)、一心一意、一氣呵成??梢宰鞯絾幔?/p>
5、生動筆成文。師巡視指導
6、總結:文字是真情的流露,事情是經歷的見證。同學們當我們在難忘的回憶中發(fā)現(xiàn)我們已經成長時,文章便是我們的記載。今天這節(jié)課希望留給大家的是你我的情誼,也是我們難忘的回憶。
附;板書
習作五表情背后的故事
委屈
傷心
喜哭后悔
感動
怒哀樂煩高興
怕暈羞愁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3)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復述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
(2)合作、討論、探究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組織材料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2)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yǎng)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性閱讀踏上臺階,走近父親
導入新課
(正式上課之前,先放舒緩音樂,亮出一幅與臺階頗為貼切的圖片,按字豎排打出一段話:有人說,人生/是一級一級的臺階/許多人渴望/在臺階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親是不是/也如此事先,預設和營造適宜本文課堂教學的氛圍。)
教師配樂聲情并茂地朗誦一首歌頌父愛的自由詩,導入新課,亮出課題臺階。
站在天真的微笑里,
父親,
是慈祥的溫柔。
清冽的日子,
總有淳樸的糧食
喂養(yǎng)一種思想。
遠走的那一刻,
父親
用咳血的肺,
裝進我的行囊。
郵寄的思念,
總在稻田邊
飄遠。
如今,
我的花
已結出果實;而父親,
仍用年邁的肩
挑著夕陽。
父親啊父親
我的父親的酒,
我的父親的衣,
都已遠去。
(說明:感情的渲染是在課堂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與高潮部分,而其感情基調的預設和氛圍的營造卻與導入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這就仿佛大型活動的開幕詞。筆者指出,這首詩歌的結尾部分,我做了改動。)
2、速讀課文,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并結合課文解詞。(學生自合作解決為主)
3、學生整體把握,復述故事情節(jié)。
提示:(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
(說明:整體性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迅速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對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有一個初步而完整的印象。不僅如此,學生通過整體性閱讀,還會對文中的人物父親,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二)突破性閱讀凝望臺階,感受父親
1、再讀課文,合作討論父親的形象。(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父親的句子并討論)
(1)為什么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新臺階砌好了,父親有什么樣的感受嗎?為什么?
(3)父親坐在綠陰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xiàn)父親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4)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5)為什么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tài)怎么理解?
(6)從父親苦干大半輩子蓋起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生活經歷,你受到怎樣的啟示?你如何看待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
(以學生自己找,小組討論為主;思考題是學生可能找的句子,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分析、理解。教師可以在討論時投影出示)
2、師生共同學習、討論分析父親的形象。教師引導。
父親:淳樸、謙卑、有理想、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堅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
(說明:突破性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再讀文章,通過對文章的語言的揣摩,細節(jié)的品味來突破文章的重點:理解父親的形象。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自主閱讀、思考,合作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很好地把握、理解父親的形象。這個環(huán)節(jié)一定要做到在前面整體性閱讀的基礎上,對文章的內容和人物更深的理解。)
(三)探究性閱讀回首臺階,探究父親
在臺階是三級的時候,父親凝望別人家的臺階心情是一種渴望;但是當父親耗盡大半生心血造起九級高臺階的新屋時,他會想什么?
請思考:
1、父親一輩子艱苦創(chuàng)業(yè),所的結果不過是一間普通的房屋,只不過臺階高些罷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局?
2、父親這樣做究竟值不值?
3、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筆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么大,后面寫造新屋的時候托石板閃了腰,前后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來跳去,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是寫臺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貧困。
3、為什么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
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以上想通過問題,讓學生討論、體會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詳略的重要)
(說明:探究性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文章是運用了哪些方法寫的,有什么好處。這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和把握。不僅如此,這還會讓學生知道文章可以這樣去寫好。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將課內知識靈活運用到課外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課時
(四)鞏固性閱讀比較臺階,理解父親。
請同學比較《背影》和《臺階》在寫作方面(選材和立意)的異同。
思考:
1、背影和臺階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
2、兩篇文章怎樣圍繞中心選材的?
(說明:此項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鞏固本堂課的重點,進而在比較中鞏固本單元的兩篇文章的寫法。教師通過比較內容、手法、語言等讓學生將一些類似的文章整合、融會貫通,使學的知識真正成為自己的。)
(五)延伸性閱讀回味臺階,描寫父親
1、由《背影》和《臺階》兩篇寫父親的文章,引導學生回憶講述自己的爸爸,抓住爸爸某一個令你難忘、讓你感動的特點,要求講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小組內部先交流,練習口頭表達)
2、課上完成上述片段,注意選材和立意。
(說明:語文課一定要和課外、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也只有這樣,語文課才有生命力。這項延伸目的就是讓學生將課文中的父親和生活中的父親聯(lián)系起來。看生活中自己的爸爸是個什么樣的人。他對自己有什么樣的感情。關注生活,是語文課必須的。)
課外延伸
1、尤天晨《父愛晝夜無眠》,《讀者》20xx年19期;
2、朱自清《背影》;
3、(法)巴爾扎克《高老頭》。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教學小數(shù)乘小數(shù)以及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
這部分內容分六段安排:
第一段:教學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包括例1、例2和練習十五;
第二段:教學積的近似值的求法,把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律推廣到小數(shù)乘法,包括例3、例4和練習十六;
第三段,教學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的基本計算方法,包括例5和練習十七;
第四段,教學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少于除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以及簡單的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包括例6和練習十八;
第五段,教學商的近似值的求法,認識循環(huán)小數(shù),包括例7、例8和練習十九;
第六段,是本單元的整理與練習。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借助具體的數(shù)量關系列出乘法算式,逐步體會小數(shù)乘法的運算意義。
和整數(shù)乘法相比,小數(shù)乘法的運算意義已經有所拓展。但由于學生還未認識到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因而也就不能按知識發(fā)展的邏輯順序推知一個數(shù)乘小數(shù),就是求這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為了讓學生對小數(shù)的運算意義有所體會,教材注意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分步進行滲透。教學例1、例2時,教材呈現(xiàn)了一個小朋友房間的平面圖以及房間內家具擺放的示意圖,并標出了相應的長、寬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利用對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已有認識列出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算式,初步感受小數(shù)乘法的運算意義。在練習十五中,讓學生利用一臺拖拉機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shù),分別求這臺拖拉機1.2小時、0.75小時耕地的公頃數(shù),在比較中進一步感受小數(shù)乘法的運算意義。教學例3時,讓學生根據(jù)數(shù)量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列出算式,體會小數(shù)乘法與整數(shù)乘法的內在聯(lián)系。
2.引導學生逐步完善對小數(shù)乘小數(shù)計算方法的理解。
教材一共安排兩道例題教學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例1及其隨后的試一試著重引導學生利用積的變化規(guī)律理解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例2則幫助在掌握基本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并掌握當乘得的數(shù)的位數(shù)少于因數(shù)里的小數(shù)位數(shù)時,積的小數(shù)點的處理方法。教學時,重點要抓住如下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使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計算乘法的經驗,想到小數(shù)與小數(shù)相乘時,可以把兩個乘數(shù)都看成整數(shù)。可以讓學生先回憶乘數(shù)末尾有0的整數(shù)乘法,并在回憶中明確:計算乘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時,可以先把每個乘數(shù)中0前面的數(shù)相乘,再根據(jù)每個乘數(shù)末尾0的個數(shù),確定積的末尾應該添上幾個0。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學生思考:3.62.8可以看作哪兩個數(shù)相乘?第二,具體指導學生運用積的變化規(guī)律解釋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過程。在明確3.62.8可以看成3628進行計算后,可以呈現(xiàn)例題中的一組豎式,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把3.62.8看成兩個整數(shù)相乘后,第一個因數(sh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是原來的10倍)第二個因數(shù)呢?(也是原來的10倍)乘得的積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是原來的100倍)要得到兩個小數(shù)相乘的積該怎么辦?(把乘得的積除以100)第三,組織比較,引導學生歸納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學生根據(jù)對小數(shù)乘小數(shù)計算方法的初步理解完成例1后的試一試以后,要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例題中兩個因數(shù)分別是幾位小數(shù)?積是幾位小數(shù)?試一試中兩個因數(shù)分別是幾位小數(shù)?積是幾位小數(shù)?從而歸納出:兩個因數(shù)一共有幾位小數(shù),積就有幾位小數(shù)。
3.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求積、商近似值的方法。
求積、商的近似值是小數(shù)乘、除法的基本內容之一。考慮到學生在此前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例3教學求積的近似值時,只是提出要求,而把過程與方法留給學生自主探索。在教學求商的近似值時,教材又根據(jù)內容特點結合著介紹了循環(huán)小數(shù),并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理解有時需要用去尾和進一的方法求近似值。教學時,著重要注意三點:第一,要使學生體會到求積、商的近似值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第二,要提醒學生正確使用;第三,要了解學生能否正確書寫答句。
4.讓學生經歷探索一個數(shù)除以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道例題教學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例5主要教學一個數(shù)除以小數(shù)的基本計算方法,突出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可以轉化為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來計算,而實現(xiàn)這一轉化的依據(jù)是商不變的規(guī)律。例6重點讓學生掌握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少于除數(shù)小數(shù)位數(shù)時的處理方法。教學例5時,著重應抓住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第一,結合具體情境,啟發(fā)學生想到7.984.2可以轉化為79.842來計算??梢韵茸寣W生把例題中的7.98元和4.2元都轉化成以角(或分)作單位的數(shù)量,再進行計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啟發(fā):把7.98元和4.2元轉化成用角(或分)作單位的數(shù)量,其實就是把除數(shù)由小數(shù)轉化成怎樣的數(shù)?想一想,應用什么運算律,既可以使除數(shù)轉化成整數(shù),又能使商保持不變?第二,結合除法豎式,使學生掌握把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轉化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的具體方法。在學生認識到可以運用商不變規(guī)律把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轉化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后,可以呈現(xiàn)移動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小數(shù)點的直觀過程,讓學生結合這個過程再說說: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都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的依據(jù)是什么?然后讓學生繼續(xù)把題做完,并適當總結一個數(shù)除以小數(shù)的方法。
教學例6時,可以先讓學生嘗試計算,再通過組織討論,使學生明確:當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少于除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時,可以在被除數(shù)的末尾先補上適當個數(shù)的0。而這一做法的依據(jù)是小數(shù)的基本性質。
5.恰當把握循環(huán)小數(shù)的教學要求。
例7結合商的近似值的教學,適當介紹了循環(huán)小數(shù)的含義。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里對循環(huán)小數(shù)的介紹,僅僅是結合具體的除法計算過程作了一些形象的描述。其意圖顯然是只要求學生在直觀水平上認識循環(huán)小數(shù)。教學時要把握以下三點:第一,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樣的小數(shù)是循環(huán)小數(shù),會進行一些簡單的判斷。如練習十九第1題。第二,不涉及循環(huán)節(jié)以及循環(huán)小數(shù)的簡便記法,更不要求學生用循環(huán)小數(shù)表示計算結果。第三,如果部分學生對這一知識感興趣,可引導他們閱讀第98頁的底注和第101頁的你知道嗎欄目,以了解更多的有關循環(huán)小數(shù)的知識。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能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認識12個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6個字。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課文的內容,聯(lián)系自己平時的觀察,感受陽光的美麗和頑皮,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認識12個字,會寫6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陽光的頑皮、大自然的美麗。
教學準備:
教師:組織學生觀察春天的陽光,看看陽光灑滿大地時,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2. 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問說說自己的感受。
3. 教師告訴學生:我們一年四季都沐浴著陽光,陽光給我們帶來了溫暖,他是我們的好伙伴。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寫陽光的課文,想自己讀讀嗎?
1. 標出課文的自然段,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2. 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么,或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1. 借助拼音認讀生字。邊讀課文邊用筆勾出生字,把難讀的字音多讀幾遍,不理解的字詞做上記號。
2. 交流學習生字的情況,互相提醒,讀準生字。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般問題同學幫助解答。教師相機出示課文中長句子,指導學生讀正確、通順。
3. 識記字形,書寫生字,教師重點指導不易寫好的字。
1. 朗讀喜歡的句子,體會詞語、句子的意思。教師相機指導學生不明白的問題。(如:為什么說陽光是個頑皮的小男孩?陽光是怎樣頑皮的?)
2. 指導朗讀,讀好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句子,體會陽光的可愛和頑皮。
3. 教師范讀,學生想象,進一步體會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讀。
1. 男、女學生比賽朗讀課文。
2. 想一想:陽光還會去哪里?畫一幅陽光照耀大自然的圖畫,說說圖畫內容。鼓勵學生寫一兩句話,給畫面配話。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 篇7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九冊《莫高窟》第5小節(jié)
[教例]:
師:請大家默讀第5小節(jié),邊讀邊動筆,劃出你認為用得好的或重要的詞句,在行間的空白處寫出自己的體會。
生默讀,動筆批注。
(評:默讀有利于學生不受外界干擾,靜思默想,與文本充分對話。咬文嚼字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增強了語感,豐富了語言積累,長此以往,何愁語文能力不提高。)
師:剛才老師在行間巡視時發(fā)現(xiàn),許多同學都能準確地抓住文中重要的詞語,并且寫出了自己的理解?,F(xiàn)在請大家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交流時要虛心傾聽別人的理解和體會。
生四人小組合作交流,師參加討論。
(評:在個體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合作學習,使得每個人在小組交流的時候都有話可說,將合作學習落到了實處。傾聽別人的意見是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不注意引導訓練,合作學習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師:現(xiàn)在我們請各小組匯報一下交流討論的結果。
生1:我從第二句話中的各種經卷、文書、帛畫、刺繡、銅像等六萬多件??梢钥闯瞿呖邇鹊奈奈锊粌H品種多,而且數(shù)量也很多。
生2:我從第二句話可以體會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有著無窮的智慧,是他們創(chuàng)造了莫高窟的輝煌。
生3:第二句中的一個曾字說明了以前莫高窟內有很多文物,但現(xiàn)在都沒有了。從這個字我可以體會到作者內心是多么痛苦和無奈。
生4:第3句話中的大量和第4句話中的僅存對比非常強烈,這兩個詞語充分說明了莫高窟內的損失非常慘重。
生5:我從第3句話中的掠可以看出帝國主義分子的野蠻和無恥。
(評:從學生的發(fā)言可以看出,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效果非常明顯。)
生6:我有一個問題,就是陳列在故宮等處的部分經卷現(xiàn)在會不會被帝國主義分子掠走?
師:你們認為會不會呢?
(評:巧妙地將問題踢給學生。)
生1:我認為不會,因為以前那些文物被掠走,是因為清王朝腐敗無能,現(xiàn)在我們國家有能力保護這些文物。
生2:我們國家現(xiàn)在已經很強大了。他們即使有這個賊心也沒這個賊膽。
(眾笑)
師:大家說得很對,現(xiàn)在的中國政府完全有能力保護我國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件物品,要是誰敢侵犯我們,我們將和他們斗爭到底。
(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教者及時抓住課堂上的有效生成,不留痕跡地讓學生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 篇8
第3教時練習九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對統(tǒng)計圖與統(tǒng)計表的聯(lián)系更進一步了解.充分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并能對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進行分析和判斷.
教學重點
能對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進行分析和判斷.
教學難點
能對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進行分析和判斷.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完成練習九的第1題.
先請學生根據(jù)書上所提供的條形統(tǒng)計圖,把統(tǒng)計表填寫完整.
接著思考:哪種天氣經常出現(xiàn)哪種天氣偶爾出現(xiàn)看了這張條形圖,你還知道了什么
二,完成練習九第2題
出現(xiàn)書上的三個轉盤,給其編號1,2,3.
思考:(1)轉動哪個轉盤,指針落在兩個區(qū)域的機會差不多
(2)轉動哪個轉盤,指針會偶爾落在紅色區(qū)域
(3)轉動哪個轉盤,指針會經常落在紅色區(qū)域
三,完成書上第3題
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經常會出現(xiàn),哪些事情偶爾出現(xiàn)
(學生先自己說,然后在小組里說,最后進行交流)
四,完成書上第4題
出示書上的四個口袋,第一個口袋里裝的都是紅球,第二個口袋里裝了9個紅球,1個黃球,第三個口袋里裝了9個黃球,1個紅球,地四個口袋里裝了5個黃球,5個紅球.每次摸1個球,在每個口袋里都摸30次,結果會怎樣請同學用線連一連.
摸出紅球的次數(shù)可能比黃球多
摸出黃球的次數(shù)可能比紅球多
摸出紅球和黃球的次數(shù)可能差不多
每次摸出的都是紅球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五,完成練習九的第5題
學生先對自己所在小組同學最喜愛的運動進行調查,然后在條形圖上表示出結果.
運動項目有:踢足球,游泳,跳繩,打乒乓球
從你所統(tǒng)計的結果來看,你能想到什么
六,學習思考題
做一個轉盤,涂上紅色,黃色和綠色.要使指針轉動后偶爾落在綠色區(qū)域,而落在紅色和黃色區(qū)域的次數(shù)差不多,應怎樣涂色先試著涂一涂,再轉動若干次,看看結果怎樣.
七,作業(yè)練習九第2題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把握這位音樂大師求學的艱苦歷程。
(2)學習作者堅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愛國的情操。
一、歌曲導入。
播放歌曲《黃河大合唱》。
提問:你們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嗎?你聽了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結:今天我們聽到的這首歌曲,仍然感到熱血沸騰,激情澎湃。當初,就是這首《黃河大合唱》,不只激勵了多少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爭。
小結:對,是我國的音樂家冼星海。冼星海為什么能創(chuàng)作出如此激動人心的作品?為什么能成為的音樂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有關他執(zhí)著音樂藝術追求而留學巴黎的學習歷程。(介紹作者,出示課題)
1、作者介紹:(冼星海(19--1945年)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作曲家。原籍廣東番禺,自幼酷愛音樂。1930年赴法國學習,先后師從丹第、杜卡斯等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樂學院主攻作曲和指揮,在此期間曾創(chuàng)作頗受好評的《風》、《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chuàng)作真實反映了本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拯救民族危亡進行抗日斗爭的生活。創(chuàng)作有《游擊軍》、《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等數(shù)百首。)
2、檢查字詞:
(2)、請指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
(1)留學巴黎是以什么為順序來寫的?
(2)讀了作者留學巴黎的學習歷程,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
(二)、在巴黎的艱辛生活。
(三)、創(chuàng)作《風》并考入巴黎音樂學院高級作曲班。
(四)、從作曲班畢業(yè),學成歸國。
三、小組交流:
1、冼星海只身到法國留學,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2、冼星海取得了那些成就?
3、冼星海為何拒絕留在巴黎?
四、展示點撥:(由小組代表展示本組交流成果,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并評價答題效果)
五、小結反思:
結合你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從冼星海的留學經歷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六、拓展延伸:
1、講述自己積累的刻苦求學的故事。
2、請寫一句關于立志的名言。
七、教師出示名言和寄語:
1、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2、當你感到悲哀痛苦時,是去學些什么東西。學習會使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3、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
4、沒有一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斗就可以征服的命運。
5、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6、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十二篇
在老師日常工作中,教案課件也是其中一種,老師在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寫教案課件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經過閱讀我們對于“蘇教版九年級教案”的了解更加深入了,感謝您來參考并認真閱讀我們的文章!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賞析文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象征手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3.學習屈原深切的愛國愛民思想和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
同學們,有這樣一個人,他身材魁梧,飽經風霜的臉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帶,佩陸離長劍,戴切云高冠,著雪白羅服。瑟瑟秋風下,踱步遠方,似行吟澤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郭沫若的戲劇作品《屈原》,走進這位偉大詩人的內心世界。
作者簡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歷史學家、的社會活動家、古文字學家。作品有詩集《女神》,歷史劇《屈原》等。
背景資料:《屈原》寫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戰(zhàn)爭的相持階段,半壁河山淪于敵手,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積極,悍然發(fā)動“皖南事變”。郭沫若面對這樣的政治現(xiàn)實義憤填膺,創(chuàng)作了歷史劇《屈原》,以批判國民黨的黑暗統(tǒng)治,展示了現(xiàn)實世界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尖銳斗爭,起到了“借古諷今,古為今用”的作用。
屈原,戰(zhàn)國時楚國人。出身貴族,曾做過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主張聯(lián)齊抗秦,選用賢能,但受貴族排擠不見用,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于漢北,于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讒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汨羅江而死。其忌日成為后人紀念他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重要作品有《離騷》《九章》《天問》等,對后代文學影響極大。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故事大意,將本文的寫作思路梳理完整。
明確:第一部分: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自然力,表達了對黑暗的激憤和對光明的禮贊與向往。第二部分: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2.閱讀課文中的舞臺說明,談談其作用。
明確:舞臺說明為舞臺上屈原的動作、形象外貌做了一個必要的交代,為讀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鋪墊。我們可以看到舞臺上的屈原是一個堅持真理的愛國者,是一個受到奸佞殘酷迫害的形象。
1.文中作者將很多的事物賦予了其他的含義。請同學們歸納一下,作者究竟賦予了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義?這又是一種什么手法?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談談戲劇的創(chuàng)造主旨。
明確:風、雷、電:象征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力量。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征人民群眾。無形的長劍:象征堅定的信念。土偶木梗:象征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官僚統(tǒng)治集團。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象征寄托靈魂的一方凈土。這是象征手法。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表現(xiàn)了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摧毀黑暗的熱望,也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2.本文綜合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請品讀下面的句子,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辭方法,并賞析其表達效果。
(1)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
(2)電,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
(3)鼓動吧,風!咆哮吧,雷!閃耀吧,電!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懷里的東西,毀滅,毀滅,毀滅呀!
明確:(1)這幾句運用了呼告、反復的修辭手法,強烈地表現(xiàn)了屈原對風的熱切期盼和對黑暗勢力的痛恨。(2)運用呼告、比喻、反復的修辭手法,熱切地贊美電這種自然界的偉力,表達屈原想要沖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決心。(3)運用了呼告、排比、反復的修辭手法,呼喚著在黑暗中咆哮著、閃耀著偉大的自然力來毀滅這黑暗的社會,表達了必須徹底毀滅黑暗社會的決心,體現(xiàn)了他與黑暗勢力決斗到底的浩然正氣。
3.屈原的獨白激情澎湃,氣象雄渾,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明確:要點:(1)內心獨白想象奇特,聯(lián)想豐富,氣勢宏偉,表現(xiàn)作者浪漫主義的激情。(2)運用象征的手法,將作者難以言表的情感表達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練。(3)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呼告、反問等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增強了語句的氣勢和感情色彩。(4)多用短句,表達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語氣,體現(xiàn)屈原憂國憂民,英勇無畏的偉大精神。
作品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屈原形象?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義?
明確:屈原是一個愛國愛民,忠貞不屈,有著浩然正氣和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的形象。作者以屈原的形象體現(xiàn)和概括了中華民族的性格。歌頌他所堅持的爭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風亮節(jié),歌頌他為捍衛(wèi)真理與正義剛正不阿、奮不顧身的意志言行。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篇2)
1.能夠把握詩歌節(jié)奏,感受詩歌韻律美。
2.結合詩歌背景,能夠理解詩歌內容,品味詩歌語言。
191月,《新青年》首次發(fā)表白話詩九首,開創(chuàng)了中國新詩的先河。沈尹默作為北大名教授,他發(fā)表的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這首詩的存在,中國首次面世的這一小批現(xiàn)代詩歌作品才可以說真正地顯示出現(xiàn)代性。這首詩在文學地位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么樣的魅力呢?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學者、詩人、書法家。“五四”運動時期,作為北大名教授,和魯迅、陳獨秀等人輪流主編《新青年》雜志,代表作《月夜》《落葉》《三弦》等。
19,正是近代中國歷最黑暗、最混亂的年代,卻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發(fā)的時代。也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新詩誕生了。新詩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靈魂的新,即思想的現(xiàn)代性。追求“科學”與“民主”,人的個體的覺醒,思想解放、個性獨立遂成為這一時代的普遍追求。
概而言之,國人有了主體意識。我國傳統(tǒng)詩歌中,是沒有“我”(指獨立存在的意識)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詩中,“我”才大量出現(xiàn),例如這首《月夜》。因此《月夜》便不僅是新詩誕生的一個標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學誕生的標志。
1.讀出節(jié)奏;感受意蘊。
2.這首小詩描繪了一幅月夜圖景,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將它描繪出來。
霜風呼呼的吹著,月光明明的照著。霜風寒月的冬夜中,頂天立地的高樹與獨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著,充滿了美的意蘊。
3.如何理解“霜風呼呼的吹著,月光明明的照著”。
表面上寫的是一個冬夜,環(huán)境是蕭森的,人物是孤獨的。實則反映了'五四'運動之前的一個社會側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某種社會相。
(注:這是一首很隱晦的詩,看似是紀實,實則運用象征的手法,蘊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緒。)
4.詩中“樹”有什么象征意義?“我”和樹之間的關系體現(xiàn)了“我”怎樣的精神?
要點:“樹”象征著古老的觀念,傳統(tǒng)、穩(wěn)健、根基深厚、固執(zhí)而迂腐。
“并排立著”是思想的并立;
“沒有靠著”是掙脫、是倔強、也是追求獨立。
“我和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卻沒有靠著”象征著詩人獨立不倚的堅強性格和奮斗精神。
5.本詩的主旨是什么?
在嚴寒下不妥協(xié),在孤獨中不退縮,這首詩表現(xiàn)了“五四”時期覺醒的一代知識分子追求獨立自由、崇尚光明強大的意識和探索真理的精神與人格。
【戴望舒】(1905—1950),現(xiàn)代詩人。出版第一本詩集中《雨巷》傳誦一時,因此而有“雨巷詩人”之譽。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獄。在獄中寫下《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等待》等詩篇。
相關介紹:【蕭紅】(1911-1942),原名張迺瑩,身世坎坷而創(chuàng)作成就很大的現(xiàn)代女性作家。1932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用自己的筆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發(fā)表成名作《生死場》,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蘭河傳》。
1.讀出節(jié)奏;體會情感。
2.初讀本詩你有怎樣的感受?
此詩題作“口占”,似乎是詩人在墓地即目所見,出口成章,沒有經過長期的思索和醞釀。看過詩題,再讀詩篇本身,短短四行,既無沉痛的語言,也不見淚水的痕跡,給人的印象并不強烈。
蕭紅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之際,她因病死在極度混亂中的香港。這對當時同樣在香港堅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刺激,可是當時要埋葬蕭紅談何容易,戴望舒“他們多方設法,托日本《朝日新聞》的一位記者,弄到一張證明,幾個朋友,搞到一輛板車,自己拉著,走了六、七個小時,將蕭紅的遺體拉到了淺水灣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塊寫有‘蕭紅之墓’的木簽。”蕭紅生前是那樣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樣寂寞、凄楚。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戴望舒曾因宣傳抗日而被日本憲兵投人監(jiān)獄,受盡了折磨。出獄以后,原先在香港宣傳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經過黨組織的幫助,早已紛紛離港潛返內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過了很多年,詩人才得以前來憑吊蕭紅。
1.結合詩歌背景,你從“走了六小時寂寞的長途”中體會到了什么?
“六小時”強調時間之長,“長途”強調距離之遠,“寂寞”既是詩人其時其地的實際感受,又是詩人長期以來心境的真實寫照。作者跋山涉水憑吊蕭紅墓,可見詩人對已故者友誼的深厚和誠摯。
2.如何理解“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不說“墓畔”而說“頭邊”,蘊藏著詩人痛惜蕭紅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著,幻想她只不過是暫時安睡等豐富復雜的感情。
3.如何理解“我等待著,長夜漫漫”和“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
“長夜漫漫”,寫出這種“等待”的漫長、痛苦、難以忍受,也隱喻蕭紅的生命,正是在這漫漫長夜中被摧殘、窒息的。“長夜漫漫”,寫出這種“等待”的漫長、痛苦、難以忍受,也隱喻蕭紅的生命,正是在這漫漫長夜中被摧殘、窒息的。
【卞之琳】(1910-),生于江蘇海門湯家鎮(zhèn),現(xiàn)當代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文學評論家、翻譯家。被公認為是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和現(xiàn)代派的代表詩人。
本詩選自卞之琳的《魚目集》,寫于1935年10月,是詩人的重要代表作。據(jù)詩人自己說,這首詩本來是一首詩中的四句,因只有這四句詩人感到滿意才保留下來,自成一篇。不料這首詩竟成了詩人流傳最廣,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詩。
1.讀出節(jié)奏;感受意蘊。
2.這首詩由哪些意象構成了一種朦朧的意境?
“站在橋上的你”“樓上看風景的人”“橋”“樓”“明月”“窗子”。
3.詩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疊的,由這些意象組合成了四個美麗而形象的畫面。這四個畫面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
前兩個畫面,“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因為“看風景”這個動作產生了聯(lián)系。
后兩個畫面,“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在“裝飾”這一點上又產生了聯(lián)系。
看到的風景,進入夢里,將四個畫面交疊在一起。那橋、那水、那樓、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這一片淡雅、輕柔、迷蒙、縹緲的如織月色之中顯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愜意,充溢著奇幻色彩、蕩漾著溫馨情調。
4.從詩人描繪的四個相互聯(lián)系的畫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風景,也可以成為風景;明月可以裝飾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裝飾別人的夢,人生可以互相裝飾。
5.這首詩蘊含著怎樣的哲理?
世間萬物本來就是相對的,互相依存,息息相關。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不論自覺與不自覺,都可能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相對關系。
【蘆荻】19生,現(xiàn)代詩人。原名陳培迪,生于廣東南海。曾與人合編刊物。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后任暨南大學教授。著有詩集《桑野》《馳驅集》《蘆荻詩選》等,亦有詩歌理論、鑒賞文章和著作行世。
1.讀出節(jié)奏;體會內涵。
2.開頭兩句“卷”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卷”這個動詞極為生動,突出風雨氣勢之猛烈、磅礴,描繪出了此時“大地”的動蕩、不安和被裹挾的狀態(tài),自然的將大地與大海聯(lián)系起來。
3.詩中的“風雨”有哪些含義?
不僅是指自然界中的風雨,對于“我”這樣一個“年輕”沒有人生閱歷與生活經驗的“舵手”來說,也象征著“人生”的坎坷與磨難。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當時中國社會局勢動蕩不安,“風雨”更深層次的涵義是當時的中國社會所承受的苦難。
4.如何理解“年輕舵手的心”?
“我”面對苦難中的祖國,就像年輕而缺乏閱歷、經驗的舵手一樣,憂思滿懷,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對中國社會前途、民族命運的感到憂慮的同時也激發(fā)了“我”敢于乘風破浪的強烈責任感、使命感。
【聶魯達】智利詩人。13歲開始發(fā)表詩作,1923年發(fā)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fā)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聶魯達的一生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政治,另一個是愛情。
1.讀出節(jié)奏;體會哲理。
2.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統(tǒng)一”這個思想的?
明確:所有的葉與一片葉,所有的花與一片花,所有的樹與一棵樹,都是多對一的關系?!岸唷焙汀耙弧北臼菍α⒌年P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將其等同起來,用對立物表現(xiàn)統(tǒng)一的思想。
3.如何理解“繁多是個謊言”?
明確:作者先寫到了花,又寫到了葉,然而花、葉不論它們擁有怎樣的萬象姿態(tài),它們的本質是為了結出果實,而果實的本質有是生命的傳遞。因此繁多是生物存在的表象,他們的本質都是統(tǒng)一的。
4.有人說:“因為所有的葉都是這一片葉,所以認識了這一片葉就能對所有葉有所認識”你認同這個觀點嗎?說說你的看法。
明確:認同,將零散的事物化整為統(tǒng)一,通過事物現(xiàn)象歸結事物的本質,從而達到更清楚的認識,是人類本身就存在的認知規(guī)律。(不認同,從事物的獨特性方面闡述,言之成理即可)
從這五首短詩中舉例說說新詩的“新”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①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長短,沒有字數(shù)規(guī)定;在韻律上,押韻比較松散,沒有嚴格規(guī)定,但是一般還是遵循一定的韻腳,如《風雨》中的“來”“?!薄皯选钡取?/p>
②在語言上:以白話寫詩,不僅以白話詞語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話的語法結構代替文言語法,并吸收國外新語法,如“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霜風呼呼的吹著”等,語言散文化。
③觀念上:追求個性與獨立,強調作者主體性情、情感與見解。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篇3)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其中的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貝殼的特點,向貝殼問問題并想像貝殼會怎樣回答,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識字、寫字。
2.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認識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教師出示大海的掛圖,小結:是呀,大海多美呀!水藍藍的,一望無際,沙灘上還有許許多多的貝殼呢!(教師板書課題)
3.學生借助拼音認讀“貝”“殼”。
4.指名讀題目。
5.大家一起讀題目。
7.展示貝殼實物,感受貝殼的美麗。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一邊聽一邊找生字。
2.反饋找生字情況。
3.認讀生字。
(1)小組內自主學習生字。
(2)指名反饋。
(3)教師出示生字卡,全班齊讀。
(4)游戲鞏固。
4.朗讀課文。
5.學生自由讀,把課文讀通順,并思考:我問了貝殼什么問題?貝殼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1.教師指名反饋問題,并出示響應的句子。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句子。
3.指名扮演“我”和貝殼,一問一答。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5.學生自由讀課文。
1.鞏固生字,學會寫其中的8個生字。
2.背誦課文。
1.識字、寫字。
2.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讓學生讀一讀。
2.認讀下列詞語,積累詞語。
1.教師讓學生出示自己帶來的貝殼。
2.指名說說自己的貝殼是怎么來的。
3.引導回憶:文中的小朋友看到貝殼,向它問了什么呢?貝殼會怎么回答他的呢?
4.以回答的方式朗讀課文中相關的句子。
5.看著這么多漂亮的貝殼,你們想向貝殼問什么呢?貝殼會怎么回答你?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讀課文。
2.學生自由大聲讀。
3.指名讀,其他評議。
4.大家試著讀一讀。
5.老師示范讀,學生評一評老師讀得怎么樣?
1.出示生字詞卡,指名認讀。
2.開火車認讀。
3.指名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4.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漢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5.讓學生自己說說在書寫這些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6.教師范寫,學生跟著書空。
7.學生寫字,教師個別輔導。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篇4)
教學目的:
一、明確諸葛亮的政治藍圖及策略;
二、了解諸葛亮的遠見卓識以及銳利深刻的戰(zhàn)略眼光。
一、導人新課:提起諸葛亮,我想大家都知道,你記得哪些關于諸葛亮的詞語、詩句、故事、對聯(lián),說出來讓同學們一起分享。今天我們學習新課文《隆中對》,你們肯定會對諸葛亮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老師介紹《三國志》,范讀課文。
三、生準備分小組比賽朗讀課文,為課文正音、正字。
四、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參照課文注釋,自己解讀課文,有問題的,做上記號。老師巡視指導,然后集中解答疑難字句,充分相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交流,能夠解決疑難問題,為進一步探究做好準備。
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研讀課文,了解諸葛亮的政治藍圖及策略,解決課后習題一。
3、在此形勢下,諸葛亮為劉備設計的策略及政治藍圖是什么?
二、再讀課文,你如何評價諸葛亮?與同學交流一下。
一、本節(jié)課進行比較閱讀,將小說中的諸葛亮與史書中的諸葛亮相比較,小說家進行了哪些藝術加工?
二、關于諸葛亮還有哪些故事?請同學們課后閱讀《三國演義》,研究諸葛亮的戰(zhàn)略在小說中是如何演繹的。通過圖書館、網(wǎng)絡等多種渠道,進一步了解諸葛亮的一生,談談你的感受,寫在周記本上。
蘇教版九年級教案(篇5)
1.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體會詩歌抒發(fā)的思想和感情。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啟發(fā)學生感受現(xiàn)代詩歌的節(jié)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進一步領會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學做具有愛心和奉獻精神的人。
1.用喜悅、歡快的語調朗誦全詩,培養(yǎng)學生讀詩的興趣。
2.理解意象,把握本詩的主題,感受作者飽含的真情。
雨絲風片是春天最多彩的筆墨,古今中外無數(shù)文人墨客用筆贊美它:
好雨知時節(jié)--------渭城朝雨-------沾衣欲濕----------
天街小雨-------春潮帶雨----------黃梅時節(jié)------------(學生背誦補充)這些詠雨的名篇已經融入大家的情感世界,今天我們再來欣賞臺灣詩人鄭愁予的詩作名篇《雨說》,看看他又賦予了雨什么樣的情致。
1.學會細致觀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寫方法。
3.學習作者塑造博大、寬廣的胸懷,以造福于人為自己的幸福的精神。
1、鄭愁予,原名鄭文韜,1933年出生于山東濟南。童年隨父輾轉大江南北,1949年隨家人去臺灣,1951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進修,獲藝術碩士學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發(fā)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寶刀未老”,勤耕不輟,代表作有《錯誤》《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被稱為“浪子詩人”。現(xiàn)旅居美國,為“現(xiàn)代詩社”成員
2、《雨說》是他復出之后于1979年寫成的,此時詩人雖身在美國,卻心系祖國,以滿腔的熱忱關注祖國兒童的成長。
當時正值我國結束“_”災難不久而開始新的歷史時期,詩人關注著中國大陸,看到它的變化。經歷十年浩劫后的中國,一切都開始顯露生機,正如春雨降臨大地,萬物復蘇。
1、春雨到來之前的序幕。
3、雨囑咐孩子們不要拒絕它的到來。
4、雨向孩子訴說它的使命。
5、雨動員孩子們跟它去迎接春天。
6、雨告訴孩子們它來自哪里。
7、8、春雨兩次鼓勵孩子們勇敢地笑。
9、雨交代它最終的歸宿。
1、怎樣理解詩歌開頭括號中的話的含義?
明確:“四月”點明時間是春天,“等待久了”表明了對春雨的渴盼,雨在大地萬物的企盼中及時到來.
2、主要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作用是什么?春雨有什么特點?
比喻、擬人;形象生動、溫柔可親,像愛的使者。
3、第三節(ji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愿望?
4、第四節(jié)又表達了春雨的什么愿望?
5、第五節(jié)春雨號召孩子們干什么?
號召帶著孩子們跟著她去體驗大自然的各種氣息。
6、第六節(jié)雨自述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7、第七節(jié)詩人借柳條兒、石獅子、小燕子這些自然界的精靈,抓住它們生動的一剎那,抒發(fā)作者的什么感情?
8、第八節(jié)大地指什么?為什么說“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大地指新的世界。未來是孩子們的,只要孩子們始終保持快樂的童心,積極向上,新的世界就有希望了。
賞析:捕捉孩童吃蘋果這一細節(jié),擷取內涵豐富的那份“甜”,化為“祝福的心意”,雖卒章顯志,卻不露聲色,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詩自由的風格
10、最后一節(jié)中寫道:“當你們自由地笑了,我就快樂地安息”,你如何理解這句話?這“快樂的安息”讓你聯(lián)想起龔自珍的哪兩句詩?
寫春雨希望孩子們自由快樂地生活,為此她甘心奉獻自己的一切;
“快樂的安息”可讓我們聯(lián)想到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一)、.詩歌的題目是《雨說》,那么詩人筆下的雨都說了什么?這些話集中表達了一個什么意思?
“雨”說她來了;她是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她,靜悄悄地走來,孩子們不要拒絕她的來到;她,來自遙遠的地方;她曾在幸運的笑中長大。“雨”說她來了,就不再回去,當孩子們學會了自由地笑,她快樂地安息。
中心:表達了作者對春雨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和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由衷祝福及熱切期望。
1、大量采用擬人手法,借春雨之口表達作者對孩子的良好祝福和希望,這是最突出的特點。
2、語言通俗、親切、清新、自然,給人以溫柔可親之感,便于兒童閱讀和接受。
3、詩的風格輕柔、喜悅、親切,充滿童真童趣。
(一)1、在春天,除了柳條兒、小燕子外,還有很多事物都在笑啊,試著用這種句式補充兩句詩吧。
見了我笑啊。
1、桃花見了我笑紅了臉頰啊。
2、石榴見了我笑破了肚皮啊。
3、小溪見了我笑亮了嗓子啊。
(二)副標題起什么作用?
散文和詩歌中的副標題一般以是提示詩、文寫作緣由為多。
《雨說》這首詩的副標題點明了”說”的對象:中國兒童;概括了內容,表明詩人對中國兒童的期望和祝愿,符合孩子的心理.
1、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了,“雨”這位愛的使者要給大地帶來春天,給孩子帶來快樂,讓孩子們勇敢地歡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2、“笑”在這里代表一種快樂幸福、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孩子們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擬人化手法:讓人感受到這位愛的使者的親切溫柔的形象,具有親切感,活潑歡快,充滿童趣,符合兒童的心理,能打動孩子們嫩的童心稚.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案優(yōu)選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所以老師寫教案可不能隨便對待。教案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依據(jù)。我們聽了一場關于“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案”的演講讓我們思考了很多,經過閱讀本頁你的認識會更加全面!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聽、說、認讀單詞red、yellow、green、blue并能在實際情境中運用。
2. 通過用Lets do部分“Show me...”的指令練習和運用有關顏色的單詞,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
3.通過學習,學生能根據(jù)自己喜歡的顏色設計東西,培養(yǎng)其動手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顏色單詞red、yellow、green、blue。
難點: 會用句型I see...描述自己看到的顏色。
教學工具
PPT課件、人物頭飾、單詞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1、Warm-up
(1)T:Hello,boys and girls.I’m your newteacher name is you can call me g
g.
T:Today we will learn Unit2 Colours(課件出示Colours單詞,教師領讀),Doyou know colours?
引導學生也可用漢語回答顏色
T:Let’ssing a song about colours,the song’s name is《colours》,Please stand up,clap your hands.(師生齊唱歌曲)
2.entation
(1)課件出示學校的平面圖和本課中出現(xiàn)的人物圖,讓生進行操練,為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T:Let’s go on,Look,what’s this?(課件出示學校圖)引導學生說出school,教師領讀(注意升降調)At school,we have many friends,Look,they are coming.(教師逐一介紹四個人物的名字) Let’s say “hello” tothem.
(2)課件出示公園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在公園里看到的景色,同時呈現(xiàn)本課的錄音視頻。
T:Today is a very sunny friends are going to the park(呈現(xiàn)公園圖片) 領讀單詞 you want to gothere?Let’s go,Listen(課件播放公園里鳥的叫聲)What do you see in the park?(學生也可用漢語回答)
T:Yes,it’s a beautiful you see the flowers?Do you see thetrees?Do you see the rainbow?
Ss: Yes/No.
T:What do you see in the park? Let’s go,listen carefully(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仔細的聽)
T:What do you see in the park? Do you remember?引導學生利用句型I see...(板書)進行描述。
引導學生分別說出:I see red/yellow/green/blue.(出示四種顏色的圖片貼到黑板上)
T:How many colours do you see in the park?Do you remember?Let’s listenagain,This time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ds.(再次播放視頻讓學生跟讀)
T:How many colours do you see in the park?(課件出示四種顏色的圖片,引導學生說出這幾種顏色)Theyare red/yellow/green/blue.(板書四個單詞,同時對學生進行書寫規(guī)范訓練)
播放chant伴奏,讓學生看黑板跟唱。操練四個顏色單詞。
T:OK,Ihave these (分別呈現(xiàn)四個單詞卡片)
教師領讀、齊讀、分組讀
(3)T:OK,now,listen(再次播放chant伴奏,師生看黑板齊唱)
(4)活動:I say,you do
T:Here are the colours,(出示四種顏色的彩筆)Look,on your desk, you have the crayons,listen,when I say red,youcan take up the red crayon quickly,let’s try.
(5)課件出示四個句子,讓學生進行操練。
T:Look here,In the park,we see many colours(課件呈現(xiàn)四個人物說的句子,學生齊讀)OK,showme your finger(讓生手指四個句子齊讀)
(6)讓生打開課本自己讀,然后呈現(xiàn)chant文本,讓生跟唱。
(7)活動:Colour your park
T:Now you have a new park,colour your park colourful.
學生開始活動,教師在下面巡視指導。
(8)找學生匯報自己的作品,利用句子I see...進行描述。
3、Homework
繪制一個公園和你的家人一起分享。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案 篇2
新目標英語九年級第八單元短語動詞小結
常見短語動詞結構有下面幾種:
1.動詞+副詞 如:give up 放棄 turn off 關掉 stay up 熬夜
這種結構有時相當于及物動詞,如果其賓語是代詞,就必須放在動詞和副詞之間,如果是名詞,則既可插在動
詞和副詞之間,也可放在短語動詞后。2.動詞+介詞 如:listen of 聽 look at 看 belong to 屬于這種結構相當于及物動詞,后面跟賓語。
3.動詞+副詞+介詞 如:come up with 提出,想出 run out of 用完,耗盡
4.動詞+名詞(介詞)如:take part in參加 catch hold of 抓住 1.cheer(sb.)up使(某人)高興、振作 如:cheer me up 使我高興 clean up 打掃 clean-up n.打掃
2.homeless adj.無家可歸的 a homeless boy 一個無家可歸的男孩
home n.家
3.hand out 分發(fā) hand out bananas give out 分發(fā) give out sth to sb.分….給某人
give up doing 放棄… give up smoking 放棄吸煙
give away 贈送 捐贈 give away sth.to ….give away money to kids
give sb.sth.給某人某東西 give me money 給我錢
give sth.to sb.給某人某東西 give money to me 給我線 4.sick adj.生病的 作表語、定語 ill adj.生病的 作表語,不能作定語
5.volunteer to do v.志愿效勞、主動貢獻 volunteer n.志愿者
e up with 提出 想出 === think up 想出
catch up with 趕上 追上
7.put off doing 推遲做某事
put on 穿上(指過程)put up 張貼
8.write down 寫下 記下
9.call up 打電話
make a telephone call 打電話
10.set up 成立 建立
The new hospital was set up in 2000.這座醫(yī)院是在2000年成立的。11.each 每個 各自的 強調第一個人或事物的個別情況 常與of 連用
every 每個 每一個的 一切的 則有“全體”的意思不能與of 連用
12.put …to use 把… 投入使用,利用
They put the new machine to use.他們把新機器投入使用
13.help sb.(to)do 幫助某人做某事 help him(to)study help sb.with sth.幫助某人做某事 help him with English help do 幫助做某事 help study 14.plan to do 計劃做某事
plan + 從句
I plan to go to Beijing.=== I plan(that)I will go to Beijing.我計劃去北京。15.spend … doing 花費…做… I spent a day visiting Beijing.我花了一天的時間去參觀北京。
spend… on sth.花費…在… I spent 3 years on English.16.not only … but(also)… 不但… 而且… 用來連接兩個并列的成分
(1)引導以 not only …but(also)… 開頭的句子往往引起部分倒裝。
因此 ⑴Not only do I feel good but(also)….是倒裝句。
也是說得要把前面的句子中的助動詞或者是情態(tài)動詞放在主語的前面。如:
①Not only can I do it but(also)I can do best.我不僅能做到而且做得最好。
⑵Not only…but(also)… 接兩主語時,謂語動詞隨后面的主語人稱和
數(shù)的變化 也就是就近原則 如:
①Not only Lily but(also)you like cat.不僅莉莉而且你也喜歡貓。
②Not only you but(also)Lily likes cat.不僅你而且莉莉喜歡貓。常見的就近原則的結構有:
Neither… nor…即不…也不…(兩者都不)Neither you nor I like him.我和你都不喜歡他。
Either… or… 不是…就是…(兩者中的一個)Either Lily or you are a student.Not only …but(also)…
There be 17.join 參加(指參加團體、組織)如:join the Party 入黨
take part in 參加(指參加活動)如: take part in sports meeting 參加運動會 18.①run out of == use up 用完 用盡
I have run out of money.== I have used up money.我已經用完了錢。
②run away 逃跑 The monkey has run away from the zoo.這只猴子已經從動物園里逃跑了。
③run to + 地方 跑到某地
19.take after(在外貌、性格等方面)與(父母等)相像
be similar to 與..相像
take after 相像
look after 照顧
take care of 照顧 out 算出 結局
The situation worked out quite well.情況的結局非常好 Have you worked out this math problem? 你已經算出這道數(shù)學問題了嗎? 21.hang out 閑蕩 閑逛
I like to hang out at mall with my friends.我喜歡和我的朋友一起去購物中心閑蕩。22.be able to do 能 會
be unable to do 不能 不會
23.thank you for doing 謝謝做某事 如: thank you for helping me 謝謝做幫助我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案 篇3
1、導入:前一學期我們學習了選自《列子》的作品《兩小兒辯日》,體悟了前人的智慧。這堂課,我們學習另一篇選自《列子》的作品--《愚公移山》,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一位“年且九十”的老者不懼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高萬仞(rèn)????????????????出入之迂(yū)
亡(wú)以應??????????????????一厝(cuò)朔東
方七百里???????????????????????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年且九十???????????????????????河曲智叟亡以應
其妻獻疑;
遺男跳往助之;
①愚公的妻子與智叟面對愚公移山所說的話,情感上又什么不同?
妻子是關心,智叟則是嘲笑。
②遺男與智叟行為是一組鮮明的對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①假設你是愚公,面對“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的處境,你會怎么做?
②如果你是智叟,面對愚公移山,你會怎么做?
先鼓勵愚公移山,等到他明白移山不具有可行性的時候,勸阻其搬家。因為:
一、尊重他的選擇。
一個人,只要他愿意為他的選擇承擔責任,付出代價,無論這個選擇怎么樣,我們都沒有任何理由不尊重這種選擇。鼓勵愚公移山,是尊重他的選擇,盡管這種選擇沒有可行性。
二?、等待時機。
解決問題的時機不成熟。愚公當時堅信能夠移走大山,并且興致勃勃,去勸阻他的話,愚公很可能產生逆反心理,達不到勸阻的目的。鼓勵他移山,可以用事實在無言中證明移山的不可行(人為地促進矛盾激化,推動事物發(fā)展、質變)。為勸阻其放棄移山作基礎。這樣做,既尊重了愚公的選擇,又解決了具體問題,何樂而不為呢?
①我們應該學習愚公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精神,但不能學習愚公那樣的行徑。
②我們要學會尊重別人的選擇。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案 篇4
I'm sorry, as an AI language model, I cannot generate pre-written text. However, I can provide you with some tips to write a theme essay in English.
Tips to Write a Theme Essay in English:
1. Choose an interesting topic: Before writing an essay, choose a topic that interests you. This will enable you to write passionately and maintain your focus. For instance, you can choose topics on personal experiences, social issues, or historical events.
2. Create an outline: A good essay should have an introduction, body paragraphs, and a conclusion. Create an outline that highlights how you plan to cover these sections of the essay.
3. Use appropriate vocabulary: Appropriate vocabulary is important in enhancing the clarity and coherence of your essay. Using synonyms can also improve the readability of your writing.
4. Use transitional phrases: Transitional phrases link paragraphs and help maintain the flow of your essay. This helps the reader to easily follow your train of thought.
5. Proofread and edit: After writing your essay, proofread it for typos, grammatical errors, and spelling mistakes. Also, ask another person to read your essay and provide feedback.
With these tips in mind, you can proceed to write your 1000-word theme essay on any topic of your choice.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案 篇5
二、教學目標:
1、掌握形容詞以及比較級的使用。
2、能聽得懂、會說、會讀和會拼寫tall ,light ,young ,old ,heavy。
3、掌握會話中出現(xiàn)的三會單詞和詞組twin ,minute ,centimeter, child ,cute, also, chat.
4、能聽得懂、會說、會讀和會寫四會句型:Who taller than David?
Gao Shan is taller than David .
5、能聽得懂、會說、會讀日常交際用語. Whose bag is heavier ,yours or mine ? I'm as tall as you . SuYang is younger than Su Hai .
6、了解字母組合or在單詞中的讀音。
三、教學重、難點:
正確掌握B部分出現(xiàn)的四會單詞light lighter , heavy heavier和句型Who is taller ,you and SuYang? Whose ruler is longer ,yours or mine?
2 、練習題的投影片。
3 、課前寫好本課的課題。
2、讓學生復述A部分第一段和會話。
3、學生小組內表演會話內容。
My pencil is longer than ___'s...
5、讓學生看黑板,朗讀、拼讀剛才教師板書的四會單詞。
6、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聽寫本,聽寫本課四會單詞。
D、學生一齊拍手唱歌謠兩遍。
E、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練習和鞏固
六、布置作業(yè):
1、朗讀本課的會話,要求學生能夠復述、背誦。
2 、學會唱歌曲。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 語言知識目標:
1) 學習掌握下列詞匯:France, no matter,local, brand, avoid, product,handbag,
mobile, everyday
2)閱讀短文,能按要求找到相應的信息。
3)通過閱讀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
4) 了解“中國制造”已在世界各國廣泛存在,并被世界人民所認可。
2.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閱讀短文,讓學生們明白中國在近代的發(fā)展狀況,認識到我們偉大的中國正在快速崛起,從以前依賴進口國外工業(yè)產品,到中國制造,中國已加入工業(yè)大國之列。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1) 掌握本部分出現(xiàn)的生詞和詞組,達到熟練運用的目標。
2) 閱讀短文,獲得相關的信息。通過閱讀練習,來提高閱讀能力。
2. 教學難點:
1) 閱讀短文,獲得相關的信息的能力。
2) 理解并運用所學的詞匯及表達方式。
三、教學過程
Ⅰ. Revision
1. Ask Ssto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in 2d.
2. Checkthehomework. Let some Ss tell read their sentences.
(1). This ringismade of silver.
(2). This kindofpaper is made from wood.
(3). What ispaintmade from?
(4). Hang Zhouisfamous for tea.
(5). As far asIknow, tea plants are grown on the sides of the mountains.
Ⅱ. Lead in
1. 展示一段倫敦奧運會禮品的視頻,讓學生了解中國制造已被世界人民所接受。
Then ask Sssomequestions:
T: As we know,thereare so many things made in China in England. What about in America andothercountries in the world? Now let’s read the passage of 3a.First, readquickly and find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1) Where did KangJianvisit last year?
2) Were theremanythings made in China in the US?
3) What twothingsdid Kang Jian want to buy in the US?
4) Where weretheymade?
Ss read thearticlequickly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2. 方法指導:帶著問題,然后快速閱讀短文,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找到答案。
3. 學生們,按老師指導的方法進行閱讀,并快速回答這二個問題。
4. 最后,教師讓部分學生回答答案,并校對答案。
III. Reading
Work on 3b:
1. 告訴學生們再次閱讀短文內容,并完成3b中的問題。
2. 讓學生們先讀這五個問題,確信所有的學生都能理解這些問題的意思。
3. 然后仔細回讀短文,在短文的相關信息處劃線,并回答出問題。
3. 讓學生們回答問題,校對答案。
Ⅳ. Careful Reading
Work on 3c
1. 告訴學生們本學習活動的要求:寫出下列指示代詞在短文所指代的事物。
2. 讓學生們讀3d中的內容,理解黑體指示代詞所處的句子的意思,及其上下文的意思,開動自己大腦進行思維,確定它們所指的內容。
3. 如果不能確定,可以在小組內進行討論。
4. Checktheanswers.
V. Post reading
Ask Ss to fillinthe blanks to complete the passage.
Kang Jian isa____________ student from Shanghai. Last year he went to visit his auntanduncle in San Francisco. He ______ it interesting that so many _________ inthelocal shops ______________ China. She wanted to buy a _________ for hiscousin,but even though most of the toys were _______ brands, they were madein________.
Read thesecondparagraph and fill in the blanks.
Toys are nottheonly things made in China. ______, there were many other things madeinChina--footballs, handbags, pet food, mobile phones. Even ______________aremade in China. He ________that Americans could_______ ______ ______productsmade in China.
He thinks it’sgreatthat China is so good at ________ these _________ _________. He wishesthatChina will also get better at making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in thefuture.And people can buy those products in ______ ______ of the world.
Ss try to fill intheblanks by themselves.
Check theanswerswith the Ss.
VI. Explanations
1. no matter 無論;不論
no matter意為“無論”與“what, who, which,where, how”等疑問詞連用,引導讓步狀語從句。
e.g. No matterwhatyou say, I won’tbelieve you.
無論你說什么,我都不會相信你。
No matterwhen you are free, you can come herefor a cup of tea.
無論你什么時候有空,都可以來這里喝杯茶。
2.localadj. 當?shù)氐?本地的
e.g. Thelocalpeople are always friendly to tourists. 當?shù)厝藢τ慰鸵幌蚝軣崆椤?/p>
3. avoidv. 避免;回避
avoid doing sth.避免做某事
avoid 后面常跟名詞、代詞或動名詞作賓語,但不能跟不定式作賓語。
e.g. They triedtoavoid making Mrs. Li angry. 他們盡量避免讓李老師生氣。
Jack keptback his anger and avoided a fight.
杰克壓住了怒火,避免了一場斗毆。
4. mobileadj. 可移動的;非固定的
mobile phone 手機
e.g. Wouldyouplease give us some details of your mobile phone?
你能給我們一些你的手機的細節(jié)嗎?
5. everydayadj. 每天的;日常的
everyday是every和day構成的合成詞。everyday是形容詞, 僅用在名詞前作定語,不能單獨使用。
e.g. everyday life日常生活everydayactivities 日?;顒?/p>
everyday與every day 辨析
every day是副詞短語,意為“每天”,用作時間狀語。
e.g. Theteacherasked us to read English books every day.
老師讓我們每天都要讀英語。
VII. Exercises
用括號中單詞的適當形式填空
1. One who goesto______ (French) never fails to visit Paris.
2. How soonwouldyou like to have these ___________ (product) done?
3. In the crowd,Samlooked aside to avoid _________ (see) Jane and Mary.
4. Is this kindofbicycle______ (make) in Shanghai?
5. The______(locally) government listed him as an elderly person of no home.
Homework
1. Read thepassageseveral times after school.
2. Makesentenceswith these words:
no matter, bemade in, find it + adj. that…,even though, avoid doingsth., everyday things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重點單詞:born,ability,create,brain,active,attention,connect,overnight,review,knowledge,lifelong,wisely
2.重點短語:be born with,depend on,pay attention to,think about,even if,each other
3.重點句式:
Everyone is born with theability to learn.
Good learners often connectwhat they need to learn with something interesting.
Practice makes perfect.
Good learners will keeppracticing what they have learned,and they are not afraid of makingmistakes.
He succeeded by tryingmany times and learning from his mistakes.
Knowledge comes from questioning.
學習重點
1.重點短語和句型
2.在學習過程中要會使用字典(閱讀技巧)
學習難點
1.重點短語和句型
2.在學習過程中要會使用字典(閱讀技巧)
自主學習
一、預習課本P6-7新單詞并背誦,完成下面的漢譯英。
1.天生具有_____ 2.能力____3.創(chuàng)造______ 4.大腦_____
5.積極的_____ 6.注意______7.連接_____ 8.在夜間________
9.復習 ____ 10.知識______11.終身的______ 12.明智地______
二、認真預習2a-2e內容找出下列短語和句型。
1.取決于
2.注意
3.認為
4.即使
5.每個人天生具有學習的能力。
6.好的學習者經常把他們需要學到的東西與一些有趣的事情聯(lián)系在一起。
7.熟能生巧。
8.好的學習者將一直練習他們已經學到的東西,而且他們不怕犯錯誤。
9.知識來自于質疑。
課堂導學
Step 1 情景導入
Teacher:Hello,everyone!I am sure that everyone wants to becomea successful learner.But do you know how to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Today we will learn a passage abouthow to become a good learner.Now let's learn it together.
環(huán)節(jié)說明:以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學習者為話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
Step 2 完成教材2a-2b的任務
1.你能想出哪些好的學習習慣?把它們列出來,然后小組內互相交流各自列出來的好的學習習慣。(2分鐘)
2.快速閱讀2b中的文章,看看你所列的哪些學習習慣是文章涉及的,并且從文章中找出四種成功者的學習習慣。(3分鐘)
3.小組合作翻譯分析短文內容,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3分鐘)
4.教師點撥短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和難點。(2分鐘)
5.熟讀短文,識記并背誦知識要點。(3分鐘)
6.小結訓練。(4分鐘)
(A)1.My father is a very___ engineer,and he makes many new things __
A.successful;successfully B.success;successful
C.success;succeed D.successful;successful
(A)2.It all depends ________whether she likes the boss or not.
A.on B.with C.to D.for
(D)3.We must pay attention________ the teacher in class.
A.to listen to B.tolistening C.listening to D.tolistening to
(B)4.I can remember thewords of the song by ________ them over and over again.
A.sing B.singing C.tosing D.sang
(C)5.I wanted to ________what you said just now.
A.write up B.writeoff C.write down D.writeto
環(huán)節(jié)說明: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使學生對好的學習習慣有了了解;而且通過小結訓練讓學生對重要知識點進行了鞏固練習。
Step 3 完成教材 2c-2e的任務
1.認真閱讀文章,找出2c中6個問題的答案,完成后小組內討論答案,教師點撥。(5分鐘)
2.認真閱讀文章,在文章中勾畫出2d中的單詞,然后在字典中查出這些單詞并仿照例句造句,完成后小組內互相交流所寫句子。(4分鐘)
3.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好的學習者嗎?你認為哪些學習方法是有用的?小組內互相討論分享有用的學習方法。(4分鐘)
環(huán)節(jié)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訓練,有助于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口語能力的提高,同時又鞏固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Step 4 問題探究
( )1.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______our environment.
tect tecting tects tected
答案選擇B,pay attention to 意為“注意,留心”,其中to為介詞,后面要跟動名詞,所以答案為B。
( )2.Can you connects this wire ________that one.
A.for B.with C.at D.in
答案選擇B,connect 意為“連接”,經常和介詞with連用,表示“與……連接”。
當堂評價
請學生們做前面課時訓練部分。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案 篇8
1.教學掛圖。
2.教學投影片。
3.教學錄音磁帶。
4.單詞卡片。
5.主線人物Bill,Joy,Lily,Angel的人物形象圖片。
A Let's talk.
1.本部分是幾個主線人物到小動物家做客,小動物向客人們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的情景圖。所涉及到的內容分別為:(1)Bill到小熊家做客;(2)Lily和Joy到小猴家做客;(3)Angel拜訪小兔一家。
2.設計的意圖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復習操練前兩課單詞和介紹家庭成員的句型,以及操練詢問某人是誰的問句及相應答句的真實情景,從而為學生練習、運用本單元單詞和句型進行交流、溝通提供必要的語言參照。
3.教學的重點是學習運用三組交際用語:Who is he? Who is she? He / She is.... This is my dad \ grandma \ sister \ .... Where is... ? She is at home.Nice to meet you.對于學生而言,這三組交際用語都不是新句型。
4.左圖提供的是主線人物Bill到小熊家做客,他想知道照片上是誰,于是,他問小熊:Who is he? 小熊介紹說:He is my dad.
5.右側上圖Lily和同伴到小猴家找小猴的妹妹玩。在大門口,她們遇到了小猴,Lily問到:Where is your sister? 小猴說:She is at home.
6.右側下圖是Angel來拜訪小兔子一家,小兔子向Angel介紹:Angel, this is my grandpa and grandma.Angel非常禮貌地向爺爺奶奶問好:Nice to meet you!
B Let's act.
1.本部分的主要活動是讓學生感知語言在生活中使用的情境。
2.學生應在教師的帶領下,復習前兩課所學的句子和單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角色表演活動。
3.教師在帶領學生做表演活動時,應盡量創(chuàng)設與本課一致或其他一些真實的生活情境,使學生自然地習得語言。
1.建議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本課時的教學。
2.學生可先觀看教學掛圖,復習家庭、家庭成員、服裝、房間物品等詞匯和畫面中的人物,分別說出他們的姓名、所在位置,并描述他們的外貌長相。
3.在復習的基礎上,教師播放錄音,請學生仔細聽錄音,然后請學生說一說聽到了什么(學生可以直接把聽到的英語句子講出來,重復全句有困難的話,也可以只說出其中的短語或單詞)。
4.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錄音中聲音的不同,猜測、判斷對話人物是誰。學生再聽錄音,模仿錄音中的聲音、語調和速度進行說話練習。
5.為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對話,表達更自如,教師可多次重復播放每組對話,讓學生跟讀、模仿,直到將3組對話分別都練熟了。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多聽幾遍,再嘗試著請能力強一些的同學重復,萬不可只聽一遍就急于讓學生輸出。因為這樣一來,學生一旦出現(xiàn)錯誤,學習積極性難免會受到挫傷,這對于培養(yǎng)良好的語音語調也不利。
6.在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組織學生開展group work和pair work活動,讓學生進行兩兩對話。同座位的同學可分別練習1.2.3組對話;每個小組可分別安排或自愿讀某一組對話,然后小組內部相互輪換,以充分練習對話。
7.在練習的基礎上,小組同學可做角色表演。(全組同學分3小組站在不同的位置,然后按錄音中的對話順序進行。之后可交換角色再練習。)
8.學生在分組活動以后可進行全班的匯報表演。教師從1.2.3組或4.5.6組分別抽出表演一組對話的學生,按順序完整地表演3段對話,然后請全班學生給予評價。此活動可進行多次。也可由一組學生表演完整的3段對話,其他組依次上臺表演,最后進行評比。
9.教師應鼓勵學生自己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新的情景及內容進行對話和表演。如:在適當?shù)那榫诚?,添加些有關問候、物品的位置、外貌特征等內容。
10.教師在可能的條件下,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故事改編。例如:變更介紹人物的場所,變更人物等。有的學生可能會從家庭成員間的介紹擴展到老師、同學或朋友間的介紹,教師應充分給予肯定。這樣,教師一方面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Lily: Where is your sister?
Rabbit: Angel, this is my grandma.
1.教師指導學生把掌握有關家庭成員的單詞和介紹家庭成員的句子的情況及其運用所學句子進行問答的情況用 和符號記入學習檔案。學習檔案的記錄內容可以選擇以下項目:
—教師將學生為同桌記錄聽錄音、并跟錄音模仿說對話情況的評價放入學習檔案。
—教師將小組活動中能開展問答對話學生的姓名及表現(xiàn)的評價放入學習檔案。
—教師對學生跟錄音唱歌和參與課堂活動的態(tài)度進行評價,將評價放入學習檔案。
—教師對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有創(chuàng)造性語言表達的學生情況進行記錄并放入學習檔案。
2.教師具體而簡要地記錄學生當堂表現(xiàn):
—能夠認真聽錄音并跟錄音大聲模仿說對話的學生有多少人?
—能夠在小組活動中對別人提問的學生有多少人?
—能回答別人問題的學生有多少人?
—能夠真實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的學生有多少人?
3.本課對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情況的評定方法:
—教師播放錄音讓學生聽,并要求學生響亮地重復錄音中的對話。教師進行現(xiàn)場記錄。
—教師教學生學唱歌曲,并跟隨錄音音樂邊唱邊表演。教師進行現(xiàn)場記錄。
—教師出示家庭場景與人物圖片,要求學生看圖說出句子。教師進行現(xiàn)場記錄。
—要求學生就所學內容對同學提問,并回答他人的問題。對于不能提問的學生,教師應啟發(fā)他們努力去聽別人的問題,爭取聽懂并做出正確的回答。教師記錄此類學生的回答情況。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案 篇9
1. mystery. 神秘的事;不可思議的事。
Her sudden disappearance was a complete mystery.他的突然失蹤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It’s a mystery to me how she passed the exam.她是如何通過考試的對我來說是一個謎。
The mysterious disappearance of Jim upset everyone.吉姆的神秘失蹤使大家心煩意亂。
2. sorry, I didn’t recognize you.對不起,我剛才沒認出你來。
本句話中所用的時態(tài)是一般過去時。因為說話時讓娜已經知道對方是誰,所以應該用與現(xiàn)在無關的時態(tài),即過去時。
I never thought you were going to bring me a gift.我沒想到你會給我?guī)ФY物。
The problem is so simple. I wonder why I didn’t think of that.我剛才怎么沒想到呢。
Oh, it’s you, I’m sorry I didn’t know you were here.抱歉我不知道你在這。
*recognize (recognize): Vt. 沒有進行式
Dogs recognize people by their smell.狗憑嗅覺認人
The town has changed so much you wouldn’t recognize it.這個城鎮(zhèn)變化太大你會認不出它的
②承認recognise sb/sth (as sth) recognize sb/sth (to do)
Everyone recognize him to be a good man./as a good man.大家都承認他是個好人
He didn’t recognize that he was wrong.他不承認他錯了
*recognise與know比較,前者指“認出,辨認”,為短暫性動詞。而know指“知道,認識”, 為延續(xù)性動詞。
I recognize my son’s voice on the phone. 從電話中我認出是我兒子的聲音。
Tom pretended that he didn’t know the old man. 湯姆假裝不認識那位老人。
3. “ Years of hard work, very little food ……a moment’s rest.”
多年的辛勤勞作,食不果腹,居住的房間很小,從來沒有片刻的休息。
這段話由四個名詞構成,表明了四個完整意思,這種結構叫單成分句。它本身就是一個相對完整的語言單位,無須補充其他句子成分。使用單成分句顯得言簡意賅,深刻感人。
“…only a small cold room to live in”是不定式作定語。不定式作定語通常放在它所修飾的名詞后面,與該名詞在邏輯上有動賓關系。
Could you find me a job to do?幫我找個工作做?
Do you have anything to say on this question?
如該動詞是不及物動詞,應該加上適當名詞。
There is nothing to worry about.沒什么好擔心的。
Please give me a knife to cut with.
I need some paper to write on.我需要一些寫字的紙。
4.surely. adv.
①surely作“無疑,當然”講,表示說話人對句子主語將發(fā)生的事相當有把握。
He will surely succeed in passing the exam.他一定會成功通過考試的
Careless driving will surely cause accidents.粗心駕車一定會導致事故
②surely還可以用來表示“對所說的內容確信無疑,或者表示對某事的驚訝”
I surely met him somewhere in Beijing.我一定在北京的某個地方見過他
Surely you are not going to eat that! 你不至于吃那種東西吧?
③surely也可以作“當然,沒問題”
-Can I use your car for a while?
-Surely.
explain sth (to sb). explain + (to sb) + that/wh-
The lawyer explained the new law (to us).
Can you explain what this word means? 你能解釋一下這個詞的意思嗎?
He explained to the policeman that his driving licence was lost. 他向警察解釋他的駕駛執(zhí)照丟了。
6.jewelly. 珠寶,首飾 a jewelly box珠寶盒
This necklace is my most valuable piece of jewelly.這個項鏈是我最貴重的珠寶
She locked her jewels in the safe. 她把她的首飾鎖在保險箱里了。
7. Can’t you just wear a flower instead? 你不能只戴朵花嗎?
本句話是表示否定的疑問句。否定疑問句一般用在表示請求,發(fā)表個人看法或是表示驚訝的情況下。
Can’t you finish such an easy job in so long a time? (表示驚訝)
否定疑問句一般都是期待對方的肯定回答,或者不打算對方回答?;卮鸬臅r候,肯定回答用yes,但要翻譯成“不”,相反,則用no。
-Don’t you like your present?
-Yes, I do. 不,我喜歡。
-Isn’t he a writer?
-No, he isn’t. 對,他不是。
8. continue. vi(+with)& vt (使)繼續(xù);(使)延續(xù)
the fighting continued for a week.戰(zhàn)斗持續(xù)了一個星期。
How long can they continue (with) this damaging strike?他們這種破壞性罷工能持續(xù)多久?
she continued to make progress in her lesson.她繼續(xù)在學習中取得進步。
he continued writing his diaries until he died.他堅持寫日記直到去世。
The brain needs a continuous supply of blood.大腦需要不斷的供血
9. call on, call at, visit, drop in
call on sb 拜訪某人 call at some place訪問某地
I decide to call on mr smith and hope to ask him for some good advice.
I called at my friend’s office during my stay in shanghai.
visit既可做動詞,賓語可以是人,又可以是物。也可做名詞,和pay構成短語,
He was happy to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anada.
He often pays a visit to the poor areas of his own country.
drop in “順便拜訪”,指未事先通知的非正式訪問。是不及物動詞短語,通常需要接介詞on和at. drop in on sb drop in at some place
Please drop in when you’re free.
Tom often drops in on me.
On my way home, I dropped in at Li Hua’s house.
call forth 使產生…;喚起… call in請…;招請
call up打電話給…
10.Pierre and I did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ball.……確實在舞會上玩的很開心。
在本句話中,did是助動詞,用在肯定句中起強調作用。譯為“確實。的確”。
I did see him on my way to school yesterday. 我在上學途中確實看到他了。
My father does enjoy traveling.我父親的確喜歡旅游
They do come here every Saturday morning.他們確實每周六早晨來這里。
:由于助動詞已經體現(xiàn)了句子中的時態(tài)和數(shù),所以謂語動詞應該用原形。
*have a good/pleasant/wonderful time (=enjoy onself) 過得愉快
*have a hard/bad time過得艱難;日子過得不好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案 篇10
題目:我的暑假計劃
暑假即將來臨,為了充實自己的暑假生活,我制定了一份詳細的暑假計劃。
首先,我將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認為,通過社會實踐可以增長知識、錘煉意志、培養(yǎng)責任感和團隊合作能力。我將投入一個月的時間,參加志愿者服務、文化體驗、農村支教等活動。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了解更多的社會現(xiàn)象,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展現(xiàn)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其次,我將繼續(xù)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我計劃在暑假期間閱讀大量的書籍,包括文學、歷史、哲學、科學等多個領域。同時,我還將參加一些文化課程和興趣培訓班,學習音樂、美術、編程等。我相信,這些綜合性的學習和體驗,將會為我的人生道路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最后,我將享受放松的時光,和家人一起旅行。我還計劃參加一些戶外運動,如爬山、露營、騎行等。這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健康,也可以增強家庭的感情交流。
總之,我期待一個充實而豐富的暑假生活,全面展現(xiàn)出自己的多方面優(yōu)勢和特長,為自己的未來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單元教案通用九篇
我們聽了一場關于“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單元教案”的演講讓我們思考了很多。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所以老師寫教案可不能隨便對待。教案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依據(jù)。經過閱讀本頁你的認識會更加全面!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單元教案 篇1
評價目標:
1、是否理解數(shù)對的含義,初步掌握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2、能否用數(shù)對表示實際情境中的物體或方格圖中的點的位置。
3、能否根據(jù)指定的數(shù)對在圖中找到相應物體或點的位置。
內容如下:
一、下面是五一班學生座位平面圖。(圖略)
1.王兵坐在第2列第5行,請你在圖中用△標出王兵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是(,)。
2.鐘衛(wèi)的位置(4,3),在圖中是第()列地()行,在平面圖中用☆
標出鐘衛(wèi)的位置。
3.在平面圖中分別用A、B標出(6,4)和(4,6)的位置。(6,4)和(4,6)表示的位置一樣嗎?為什么?
4.趙洪的位置是(3,2)。他前面的座位上是王麗,用數(shù)對表示是(3,1),后面的座位上是胡小平,左邊的座位上是馬兵,右邊的座位上是李然。請用數(shù)對分別表示胡小平、馬兵、李然的位置。
二、圖略
1.用數(shù)對表示點A、B、C的位置。
A(
,)B(
,)C(
,)
2.在圖中標出點D(8,3),并順次連接A、B、D、A。圍成的是什么圖形?
三、下面是小冬家所在街區(qū)平面圖。
1、用數(shù)對表示小冬家、學校的位置。
小冬家:(
,)學校:(
,)
2.學校在小冬家達到()方向。小冬從家到學校,可以先向()走()格,再向()走()格;也可以先向()走()格,再向()走()格。
3.小華家的位置在(7,4),請你在圖中標出。
小華從家向西走5格,再向北走2格,這時小華在什么地方?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四、下面是參加4100米接力賽五支運動隊的入場位置。圖略
1、用數(shù)對表示每支運動隊第一棒運動員A1、B1、C1、D1、E1的位置。
A1(
,)B1(
,)
C1(
,)D1(
,)E1(
,)
用數(shù)對表示這五名運動員的位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表示甲運動員位置的數(shù)對是(3,y),你能用數(shù)對表示甲隊參賽運動員的位置嗎?
3、五個代表隊第三棒運動員的位置是(x,3),你能用數(shù)對分別表示每個隊第三棒運動員A3、B3、C3、D3、E3的位置嗎?
五、圖略
1.用數(shù)對表示圖中長方形四個頂點的位置。
2.把長方形向左平移4格,畫出平移后的圖形,并用數(shù)對表示平移后的長方形四個頂點A1、B1、C1、D1的位置。
3.把長方形向下平移3格,你能直接用數(shù)對表示平移后的長方形四個頂點A2、B2、C2、D2的位置嗎?
4.把長方形繞D點順時針旋轉90度,畫出旋轉后的圖形,并用數(shù)對表示一旋轉后的長方形四個頂點A3、B3、C3、D3的位置。
六、判斷。
1、數(shù)對(7,8)和(8,7)表示的位置是一樣的。
2、小紅的位置在(1,2),那么她的同桌的位置應是(2,2)。
3、豎排叫做行,橫排叫做列。
4、小剛在教室里的座位橫著數(shù)是第3個,豎著數(shù)是第6個,用數(shù)對表示是(3,6)。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單元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
教材分三段:
例1、例2和例3教學圓的認識;
例4、例5教學圓的周長,例6教學已知周長求直徑(或半徑);
例7、例8、例9教學圓的面積;例10教學有關圓的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以畫圓為主線,逐步認識圓。
對圓的認識這一內容的安排,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先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主要特征,再教學用圓規(guī)畫圓;一種是先教學畫圓,再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主要特征。第一種思路,有利于學生對圓的主要特征的接受,用圓規(guī)畫圓的教學是側重讓學生掌握畫圓的技能;第二種思路則讓學生通過畫圓,形成對圓的直觀感受,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對圓的特征的認識。這樣更符合學生由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guī)律,也有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教材分三個例題教學圓的認識,安排了3次畫圓的活動。在例1中,借助常用的學習用具畫圓,目的是初步體會圓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不一樣,它的邊是曲線,是個曲線圖形。在例2中,讓學生看圖,嘗試用圓規(guī)畫圓,讓學生結合操作過程,有意義的接受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教材增加了對半徑和直徑的幾何表示。例3中,再次讓學生畫圓,利用自己畫出的圓,并結合畫圓的過程探索圓的主要特征。教材對學生的探索的方法和問題作了必要的提示:探索的方法是用畫一畫、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探索的問題主要是圓的半徑和直徑的數(shù)量、長度及關系,圓是否是軸對稱圖形,有幾條對稱軸。當然,對學生其他正確的發(fā)現(xiàn)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圓的其他特征,教材相機在練習十七中作了科學安排。第3題給出一個大圓,讓學生畫出兩個比它小的同心圓,初步感受圓的大小與半徑有關;第4題以正方形對角線的交點為圓心,讓學生畫出大小不同的圓,進一步感受圓的大小由半徑決定;第5題則讓學生比較兩個圓的大小。在第6題中,教材結合數(shù)對和平移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圓的位置是由圓心決定的。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圓在實際生活中隨處可見,體會圓是最美的平面圖形,教材在你知道嗎欄目里,提供了美麗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包括自然現(xiàn)象中的圓、工藝品和建筑物中的圓、運動現(xiàn)象中的圓。
教材在這單元最后,安排了畫出美麗的圖案這一實踐與綜合應用。引導學生用圓規(guī)畫圓,制作美麗的圖案,在加深對圓的認識的同時,體會創(chuàng)造美的愉悅。
2.逐步探究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
教材分兩個例題引導學生逐步探索圓的周長公式。例4借助不同規(guī)格的自行車車輪形象地描述車輪的周長,通過看圖比較,體會周長是由直徑決定的。這使學生在探索圓的周長過程中,活動的目的更加明確。例5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圓的周長,記錄數(shù)據(jù),計算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分工合作,實事求是地記錄數(shù)據(jù),并盡可能減少實驗的誤差。在學生實驗的基礎上,自然地介紹圓周率,引導學生得出圓的周長公式。也可把教材第102頁的你知道嗎穿插在這里進行介紹,讓學生感受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的智慧。例6已知圓的周長,求直徑。選擇列方程的方法有兩點原因:一是列方程思路順暢,便于感受方程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二是體會周長計算公式既能已知直徑(半徑)求周長,也能已知周長求直徑(或半徑),對周長公式的理解更深刻。對本單元涉及的計算,如果超過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三位數(shù)除以三位數(shù),讓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
教材同樣分兩個例題引導學生逐步探索圓的面積公式。例7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圓的面積與圓的半徑有關,是圓的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教材呈現(xiàn)了邊長為不同長度的正方形,以正方形的邊長為半徑畫出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借助正方形的方格估計圓的面積,計算大約是正方形的幾倍,發(fā)現(xiàn)圓的面積與半徑的關系。例8著重引導學生把圓等分成若干份,拼成長方形推導面積公式。教學時應注意:第一,把圓等份成16份,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學生不容易想到,這一步不宜讓學生自己嘗試;第二,要盡量展示圓平均分成32、64份后拼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為學生想像出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提供支撐,讓學生初步體會極限思想。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分為兩個步驟:一是讓學生交流圓與拼成的長方形的聯(lián)系;二是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教學時,注意發(fā)展學生有序思考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突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以圓的面積計算為基礎,教材安排了有關圓的組合圖形面積計算。例10計算環(huán)形的面積,提示了思考的過程,讓學生自主計算。同時,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計算方法,選擇簡便的計算方法。環(huán)形的面積是將兩個部分相減得出面積,試一試安排了將半圓和正方形組成的圖形,嘗試將兩個部分相加得出面積。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能啟迪學生思考的問題,如107頁第7題,111頁第14題,等等。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單元教案 篇3
一、教學內容
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教材安排了一個例題。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體會統(tǒng)計方法的必要。
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數(shù)量和變化情況。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便于將兩個事物的數(shù)量和變化情況進行比較。教材精心選擇了我國青島和昆明兩個城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統(tǒng)計圖,提出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嗎?引導學生將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合并成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體會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在統(tǒng)計中的必要。在例題的基礎上,練習十三第1題通過復式統(tǒng)計表與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比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
2.重在對統(tǒng)計圖進行分析。
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反映的信息涉及到兩個事物,教學時應著重引導學生對統(tǒng)計圖反映的信息進行分析。教材在例題中提出了引導學生思考的幾個問題,在練一練中出示了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直接讓學生分析、交流從圖中獲得的信息。教材對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制作不作過高要求,只在練習十三中的第1題,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描點、連線,完成統(tǒng)計圖。幾道練習題的重點是讓學生對圖中的信息進行分析或聯(lián)想。
3.精心選擇統(tǒng)計的素材。
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tǒng)計意識,能運用簡單的統(tǒng)計方法解決問題是統(tǒng)計教學的重要目標。教材精心選擇了來自生活實際的素材。比如,例題呈現(xiàn)的是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城市降水量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國南方和北方的氣候差異。練一練提供了我國6~12歲小學生平均身高的統(tǒng)計圖,讓學生將自己的身高與平均身高進行比較,了解自我;練習十三中呈現(xiàn)了我國1999~20xx年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的增長情況,了解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化;呈現(xiàn)了水仙花球芽和根的長度變化,并引導學生親自進行實驗,了解簡單的植物知識;呈現(xiàn)了模型飛機飛行時間和高度的數(shù)據(jù),引領學生開展積極的課外活動。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單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性質。
2、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jù)等式的性質,正確地解方程及檢驗。
3、使學生在學生與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動檢驗等習慣,并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進一步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基礎知識
1、說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為什么?
18+17=3512-a=4x+12=38
45-x30x=14+2845-13=x+16
2、當x=18時,是下面哪幾個方程的解。
18+x=1818-x=0x+15=33
X-10=8x-18=18x+3=18+3
說說自己的思考方法。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7題。
(1)學生獨立完成計算。
(2)這里的方程與前面所學解方程的過程比較有什么不同?
省略了什么?
這樣寫有什么優(yōu)點?
在解方程時,先在頭腦中想好方程兩邊應同時加上或減去什么數(shù),但書寫時可以省略。同學們在解方程時可以照這種方法解。
2、完成練習第8題。
(1)學生獨立完成,要按照上一題的方法適當省略,簡化過程。
(2)集體核對,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3、完成練習一第9題。
知道每題錯在哪里嗎?錯誤的原因是什么?
應該怎樣改正呢?
獨立完成改錯。
4、完成練習一第10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在小組中交流,每人選擇一題說思考方法。
(3)錯誤匯報。
說說錯誤的原因與正確方法。
5、完成練習一第11題。
根據(jù)圖意怎樣列方程?(x+10=50+20)
應該先算哪一步?
方程右邊兩個數(shù)可以相加,應該先加起來。
第2題怎樣列方程?
獨立完成解答,集體核對。
6、完成練習一第12題。
兩人用去的錢同樣多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種方法來表示題中的相等關系嗎?
(1本練習本+3枝鉛筆=7枝鉛筆)
你看出了什么?(1本練習本相當于4枝鉛筆)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你認為解決數(shù)學問題時,方程用處大嗎?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單元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14頁,練習與應用第5~7題,探索與實踐第8~9題及評價與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與應用,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步驟,提高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意識,發(fā)展思維能力。
3、通過評價與反思,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步驟,提高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難點: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步驟,提高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練習與應用
1、談話引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練習。板書課題。
2、指導練習。
獨立完成5~7題。
展示交流。
集體評講。
你是根據(jù)什么等量關系列出方程的?
在解方程時要注意什么?(步驟、格式、檢驗)
二、探索與實踐
1、完成第8題:
(1)理解題意,指導理解題目:連續(xù)的3個自然數(shù)是什么意思?舉個例子說說。獨立填寫。
小組中交流第一個問題。
匯報自己發(fā)現(xiàn)。
把得到的和分別除以3,看看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a+b+c的和等于3b。)
(2)獨立解答第二個問題。
你是怎么解答第二個問題的?(3X=99X=33)
(3)指導解答第三個問題。
試著連續(xù)寫出5個奇數(shù),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怎樣求n的值呢?(5n=55n=11)
5個連續(xù)偶數(shù)的和有這樣的規(guī)律嗎?試試看。
很多學生在做這道題時會感到比較困難,要讓有能力的學生多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多舉例來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
(4)補充:依此類推,9個連續(xù)自然數(shù)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間的一個數(shù)是多少嗎?
解:設中間一個數(shù)n。
9n=99
n=999
n=11
2、完成第9題:
學生讀懂題目意思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小組中討論方法,巡視指導。
全班交流:(1)從第一個天平中可以先把左邊的兩邊都去掉兩個蘋果,一個梨子的質量相當于3個蘋果的質量。(1個梨=3個蘋果)
(2)從第二個天平可看出,三個蘋果的質量相當于6個桃的質量。
(3)因此,一個李子的重量相當于6個桃子的質量。
(3個蘋果=6個獼猴桃=1個梨)
三、評價與反思
在小組中說說自己對每次評價指標的理解。
自我反思與評價。
說說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
四、閱讀你知道嗎
可以再查找資料,詳細了解。
五、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了哪些收獲?
習題超市:
一、解方程
X12=14425X=125345+X=345
817-X=542X-64=64156X=4
二、生活中的數(shù)學
1、小黃驢每天磨123千克面粉,小灰驢每天磨的面粉重量比小黃驢少3千克,小灰驢每天磨面粉多少千克?
2、紅紅家上月用自來水7.5立方米,支付水費16.5元,自來水的單價是平均每立方米多少錢?
3、媽媽買樂千克土豆和1千克牛肉一共用了25元,牛肉每千克22元,土豆每千克多少元?
板書設計及課后反思:
整理與練習(二)
注意:步驟、格式、檢驗
(根據(jù)課堂情況相應板書)
教材簡析:
教材練習與應用第5題列除的方程只含有減法的運算,第6、7題列出的方程只含有乘法或除法運算。這樣就兼顧了本單元學習的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各種情況,有利于學生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整理與練習中,還安排探索與實踐的問題,提高學生探索規(guī)律的能力,體會初步的數(shù)學模型思想。像13頁的第8題,分四步引導學生探索并運用規(guī)律:第一步,先寫出3組連續(xù)的自然數(shù),分別求和;第二步,引導學生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用語言表達這一數(shù)學模型;第三步,直接運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列方程解決問題;第四步,拓展規(guī)律,運用連續(xù)5個奇數(shù)的和與中間數(shù)的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
評價與反思根據(jù)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認知等式與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質以及解方程和列方程解決世實際問題時的表現(xiàn),反思本單元學習的收獲和存在的不足,并以給☆涂色的形式進行自我評價。
你知道嗎介紹了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應用方程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簡單史料,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進一步拓寬知識面,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單元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教材第8~11頁,例7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二第5~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根據(jù)題中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能正確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
2、使學生在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中,積累將現(xiàn)實問題數(shù)學化的經驗,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
3、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數(shù)量間的關系,列方程解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通過數(shù)量間的關系,列方程解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引入談話。
同學們已經學會了利用等式的性質解一些方程,我們還可以運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教學例7。
(1)出示例7的情景圖:
師:從圖中你獲得哪些信息?(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題目,明確題意。)
師:根據(jù)小剛跳高成績比小軍少0.06米,你知道其中含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嗎?
板書: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師:運用這個數(shù)量關系解題時,哪個量是未知的?(在小軍的成績上打)
小軍的成績是未知的,我們可以用未知數(shù)x來表示,在列方程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先把未知的量設為x,同時要先寫解。
示范: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師:根據(jù)上面的數(shù)量關系,可以怎樣列方程呢?
X-1.39=0.06
在小組中說說:x、1.39、0.06及方程的左邊,右邊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數(shù)量關系。
小組交流。
師:會解這個方程嗎?說說自己的方法。
匯報方法。
X-1.39=0.06
X=1.39+0.06
X=1.45
指出:在解:設時已經設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寫單位名稱。
師:怎樣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確呢?你準備怎樣檢驗?
說說檢驗的方法。
師:這道題目還可以怎樣列式?(生小組內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說一說是根據(jù)什么數(shù)量關系計算的)
(2)小結方法。
剛才我們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了問題,誰來說說,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是怎樣列出方程的,解答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3、試一試。
(1)讀題,理解題意。
(2)哪一個條件告訴我們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數(shù)量關系是什么?(非洲象的體重33=藍鯨的體重)
根據(jù)這個數(shù)量關系怎樣列方程呢?
(如有不同的答案可以書上補充。)
(3)完成解答并匯報方法。
解:設這頭非洲象大約重x噸。
33x=165
X=16533
X=5
答:這頭非洲象大約重5噸。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題中有怎樣的等量關系?方程怎樣列?
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2)完成第2題。
知道哪些條件,求什么問題?
單價、數(shù)量、總價之間有什么數(shù)量關系呢?
指出: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最好根據(jù)最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來列。
方程怎樣列呢?
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5題。
(1)理解每幅圖的意思。
(2)小組討論每題的數(shù)量關系,全班交流。
(3)獨立列式解答,集體核對。
2、完成練習二第6、7題。
(1)獨立完成,師巡視。
(2)交流匯報,集體核對。
根據(jù)什么數(shù)量關系來列方程的?你是怎么想的?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告訴大家你獲得的新知識是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主意的?
習題超市:
一、填一填:
1、黑兔有150只,是白兔只數(shù)的2倍,求白兔有多少只?
()的只數(shù)2=()的只數(shù)
()的只數(shù)()的只數(shù)=2
()的只數(shù)2=()的只數(shù)
2、小軍的體重是35千克,比爸爸輕31千克,爸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的體重+31千克=()的體重
()的體重-()的體重=31千克
()的體重-31千克=()的體重
二、數(shù)學樂園
在一年一度的植樹活動中,一共有11名老師參加了植樹活動,一名男老師一人植2棵樹,兩名女老師共植一棵樹,問男老師和女老師各多少人?
板書設計及課后反思: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X-1.39=0.06
X=1.39+0.06
X=1.45
答:小軍的跳高成績是1.45米。
非洲象的體重33=藍鯨的體重
解:設這頭非洲象大約重x噸。
33x=165
X=16533
X=5
答:這頭非洲象大約重5噸。
教材簡析:
例7和相配合的試一試練一練教學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主要解決相差關系和倍數(shù)關系的問題。這些實際問題里都有一個關于相差多少或幾倍的已知條件,只要抓住這個條件分析相差數(shù)或倍數(shù)的具體含義,就能找到實際問題里的等量關系。
首次教學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例7有三個內容:
一是怎樣尋找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二是這個問題為什么列方程解答,三是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與格式。這三個內容中,第一個最重要,另兩個內容都能在第一個內容中得到啟示。
這道例題的相等關系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是從小剛比小軍少跳0.06米得出的。分析這個已知條件,首先想到小剛跳的米數(shù)、小軍跳的米數(shù)與0.06米是三個有關系的數(shù)量;接著想到小軍跳的米數(shù)多,小剛跳的米數(shù)少,0.06米是他們跳的米數(shù)的差,等量關系就出來了。把文字敘述的相差關系改變成數(shù)學式子表示的相等關系,就列出了方程。
小軍的跳高成績不知道,可以設為x米,再列方程解答這句話是指著等量關系說的。在等量關系中,兩個數(shù)量已知,一個數(shù)量未知,如果把未知的數(shù)量設為x米,很容易列出方程。再通過解方程,就能算出未知的數(shù)量。這就是為什么列方程解題的原因,學生體會這一點,也就體會了列方程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于是,解題活動就在尋找等量關系的基礎上,很自然地按照寫設句列方程解方程的順序進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由此而得出。
在交流中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列方程,是因為在分析小軍跳的米數(shù)多,小剛跳的米數(shù)少,他們跳的米數(shù)相差0.06米時,學生有可能用小剛跳的米數(shù)+0.06=小軍跳的米數(shù)表示等量關系。教材對此表示肯定,并不要求學生一題多解。
試一試輔助學生尋找相等關系,在分析藍鯨的體重是一頭非洲象的33倍這個條件的基礎上,以填空的形式得出等量關系。其他解題活動由學生獨立完成,逐漸熟悉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練習中涉及的等量關系有了擴展,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單價數(shù)量=總價等,要盡量讓學生獨立尋找和應用等量關系列方程。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單元教案 篇7
一、教學內容教材分三段安排:例1、例2教學等式的含義與方程的意義,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的等量關系;例3~例6教學等式的性質和運用等式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例7教學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最后還安排了整理與練習。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方程的意義。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這是用定義的形式來揭示概念。小學數(shù)學中揭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種,這里對方程的定義采取的是屬加種差定義方式:種差+鄰近的屬概念=被定義概念。這里,被定義概念鄰近的屬是等式,種差是含有未知數(shù)。教材先教學等式,再教學方程的意義。雖然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一直接觸著等式,但學生大都關注的是通過運算把結果寫在等號后面,并沒有明確地認識等號兩邊的式子和數(shù)表示相等的量,地位是均等的。教材通過天平平衡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借助直觀,體會到50克加50克和100克質量相等,從而抽象出等式50+50=100。這時,學生將不僅僅從運算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式子,而更多的會從兩個量的相等關系來認識這個式子。在此基礎上,教材繼續(xù)通過天平,呈現(xiàn)了兩端質量相等與不等的四種情況,引導學生用等式和不等式分別表示兩端的質量,并讓學生判斷這些式子哪些是等式,加深學生對等式的印象,為學生認識方程的意義后辨析方程和等式的關系打下基礎。教學時,應注意下面幾個問題:(1)要讓學生經歷由圖過渡到式子的抽象過程。先通過觀察天平圖,判斷物體的輕重,再用式子表示兩端物體的質量關系;(2)最后一個圖,可以寫出X+X=200,但要引導等號左邊寫成乘法形式,得出2X=200,這有助于學生認識方程的外延;(3)在交流等式和方程有什么關系時,應引導學生觀察例1和例2中的具體實例進行說明。教師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對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稱為方程的原因作出解釋,能加深學生對方程的認識。還可以引導學生從集合的角度體會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教材試一試安排了看圖列方程,即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的等量關系。第一幅圖繼續(xù)呈現(xiàn)天平的情境,第二幅圖是學生一年級(上冊)解決過的用括線形式表示的實際問題,學生比較熟悉,但是改變列算式求答案的思維習慣為列方程表示等量關系是有難度的。這里應該突出兩個部分相加和是總數(shù)這一數(shù)量關系。結合簡單情境列方程,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2.循序漸進地教學等式的性質和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紤]到中小學學習的銜接,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質,會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本單元教學解一步計算的方程,由于不再像過去那樣,利用四則計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解方程,因此,暫時只解未知數(shù)不是減數(shù)和除數(shù)的方程。等式的性質是指等式兩邊都加上、減去、乘或除以同一個數(shù)(除以一個數(shù)時0除外),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教材循序漸進的安排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將等式的性質分別安排在兩個例題中進行教學,例3教學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質,例4教學用相應的性質解方程;例5教學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數(shù)(除以一個數(shù)時0除外),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質,例6教學用相應的性質解方程。中間安排了練習一,讓學生在內化對等式部分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新的性質。這樣的安排,分散了學習的難點。第二個方面,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等式性質的過程中,逐步推進:一是從不是方程的等式過渡到方程,二是由加同一個數(shù)過渡到減同一個數(shù)。例3結合天平平衡的情境呈現(xiàn)了四幅圖,第一幅圖在20=20的基礎上,得到20+10=20+10,學生很容易理解;第二幅圖在X=50的基礎上,得到X+20=50+20;通過這兩個情境,學生發(fā)現(xiàn)同時加一個數(shù),結果仍然是等式。第三幅和第四幅圖都是同時減去一個數(shù),結果仍然是等式的情況。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結合每一幅圖的結果,用自己的語言交流發(fā)現(xiàn)了什么,從而不完全歸納出等式的一個性質。為了讓學生聯(lián)系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教材在例4中用天平呈現(xiàn)了數(shù)量關系,讓學生列方程并學習解方程。教學時,應讓學生自己說說怎樣求出X的值。學生可能有兩種想法:一是從天平兩端可同時去掉10克的砝碼想到在方程兩邊都減去10,二是直接根據(jù)等式的性質,在方程兩邊都減去10,結果仍然是等式。要引導學生理解第二種想法。教材編寫時注意了三點:一是示范了解方程的書寫格式,等式變換時,每個等式的等號要上下對齊;二是利用等式的意義對方程進行檢驗,只要看左右兩邊是不是相等;三是聯(lián)系上面的過程,講了什么是解方程。為了幫助學生逐漸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材在第4頁練一練第1題對學生解方程的思考過程作了引導。到了第6頁的第7題,則引導學生逐步簡化解方程的過程,省去了等式兩邊同時加或減去一個數(shù)的書寫步驟,這樣能提升學生解方程的能力。例5的教學中,教材在呈現(xiàn)天平情境的基礎上,讓學生利用已有的學習經驗,自己寫一些等式,發(fā)現(xiàn)等式的新的性質。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例6則呈現(xiàn)了實際問題的情境,并引導學生自己考慮怎樣根據(jù)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給學生留出了思考的空間。這里的問題涉及的數(shù)量關系是學生相對熟悉的,容易想到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而且未知數(shù)已明確地用X表示出來,所以這一問題為學生學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作了重要的過渡。3.體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數(shù)學思想。方程就是一種數(shù)學模型,是刻畫現(xiàn)實世界中數(shù)量相等關系的數(shù)學模型。可以幫助人們更準確清晰地認識、描述和把握現(xiàn)實世界。本單元安排的都是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問題。列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到問題中數(shù)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與列算式解決問題相比,是思維方式的飛躍。列算式解決問題,是通過已知求出未知,已知條件作為一方,問題作為一方;列方程解決問題則是把已知和未知更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看成地位相同的量共同參與運算。教學方程的意義時,教材用天平圖、帶括線的圖畫、線段圖等方式對怎樣列方程,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意思加以體會。要注意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驗,根據(jù)事情發(fā)展的線索理順數(shù)量關系。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教材主要安排的是求和、相差關系和倍數(shù)關系的問題。這些是最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活動,具體分以下幾步:(1)明確條件和問題;(2)分析問題中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相等關系;(3)把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翻譯成未知數(shù)X和已知數(shù)之間相等關系的方程。這樣的過程就是建立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其中第(2)步是關鍵。當然,對于某一個問題,由于數(shù)量間相等關系的表達方式會不同,因此有時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但教學時不宜過多的發(fā)散,應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列出的方程。在試一試中,教材為學生提示了數(shù)量間的等量關系式,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分析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教材在整理與練習中,還安排探索與實踐的問題,提高學生探索規(guī)律的能力,體會初步的數(shù)學模型思想。像13頁的第8題,分四步引導學生探索并運用規(guī)律:第一步,先寫出3組連續(xù)的自然數(shù),分別求和;第二步,引導學生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用語言表達這一數(shù)學模型;第三步,直接運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列方程解決問題;第四步,拓展規(guī)律,運用連續(xù)5個奇數(shù)的和與中間數(shù)的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單元教案 篇8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8頁,例5、例6,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shù),所得的結果仍然使等式,會用等式的這個性質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運算的簡單方程。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發(fā)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對等式的性質進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1)我們已經學會了根據(jù)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數(shù),結果仍是等式的性質解方程,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解方程的知識。
(2)出示例5第一組圖。
根據(jù)左邊的圖,你能列出等式嗎?(x=20)
右邊的圖與左邊的圖比較,有什么變化?
你認為天平還會平衡嗎?
你能根據(jù)右邊圖物體的質量相等關系再列出一個等式嗎?(2x=202)
這個等式又告訴我們什么呢?在小組中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小組中互相說想法,匯報。
(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一個數(shù),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兩邊同時乘3,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嗎?
用等式如何表示呢?(203=203)
如果左右兩邊同時乘0呢?可以嗎?
(3)出示第二組圖。
左邊的圖能看懂嗎?用等式怎樣表示?(3x=203),也就是3x=60。左邊的圖與右邊的相比,物體的質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天平還會平衡嗎?
你能根據(jù)質量的變化情況列出等式嗎?
這又說明了什么?
(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數(shù),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你能自己寫一個等式,并把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一個數(shù),看看結果還是等式嗎?
嘗試練習,匯報。
有什么發(fā)現(xiàn)?兩邊同時除以0呢?為什么?
指出: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shù),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4)歸納。
通過對兩組圖的觀察,你認為等式又有什么性質呢?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shù),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指出:這也是等式的性質。
(5)完成練一練第1題。
獨立完成填寫。
X66和0.7x0.7化簡后應是多少?
2、教學例6。
(1)出示例6。
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你能根據(jù)這個數(shù)量關系列出方程嗎?(40x=960)
40、x、960各表示什么?
應該怎樣解這個方程呢?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你怎樣想到方程兩邊都除以40的呢?
這樣做的依據(jù)是什么?
學生在書上完成,展示學生解題過程。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檢驗:4024=960
答:試驗田的寬是24米。
如何檢驗?
誰能說一說解這個方程,最關鍵是什么?
(2)完成試一試。
要使左邊只剩下x,應該怎么辦?
獨立完成解答,集體核對。
(3)完成練一練第2題。
說說每題應該怎樣解,獨立解答。
匯報解題過程,集體核對。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1題。
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2、完成練習二第2題。
每題中解方程時分別省略了什么?
指出:我們在解答時,也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
3、完成練習二第3題。
獨立完成,展示作業(yè),集體核對。
4、完成練習二第4題。
從圖中可以看出什么數(shù)量關系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獨立完成。
三、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說說你得到的知識?
在解方程時,關鍵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shù),
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檢驗:4024=960
答:試驗田的寬是24米。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單元教案 篇9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教學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教材一共安排了三道例題和一個練習。
例1聯(lián)系動手操作,讓學生初步掌握一一列舉的基本方法。
例2引導學生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自主解決問題,突出一一列舉時要不重復、不遺漏。
例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列舉,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練習十一第1、2題配合例1的教學,第3題配合例2的教學,第4題配合例3的教學的,第5~9題是本單元的綜合練習。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有序思考是一一列舉的關鍵。
一一列舉就是不重復、不遺漏地列舉出符合要求的各種情況。如果列舉過程中有重復和遺漏的現(xiàn)象,那么這樣的列舉也就失去了意義。而要使列舉過程不重復、不遺漏,關鍵就在于思考的條理性,也就是要進行有序的思考。因此,指導學生有序地思考,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關鍵。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體會到序的重要性。例如,教學例1時,可以先讓學生用18根小棒圍成長方形,并進行交流。由于此時學生關注的焦點在于怎樣用18根小棒圍成長方形,而不是用18根小棒能圍成多少個長方形,所以交流時呈現(xiàn)出來的圍法必然是多樣而又雜亂的。由此,可以進一步啟發(fā):根據(jù)大家操作的情況,想一想,當長方形的寬是1米時,長一定是幾米?當長方形的寬是2米時,長是幾米?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長和寬一一列舉出來,找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嗎?在上述問題的引導下,學生不僅會主動轉移關注的焦點,而且能從中意會到序的重要性。其次,要讓學生用合適的方式表達思考的序。這里所說的表達方式主要指列表和畫圖。教學時,一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表格和直觀圖,讓學生在表中填一填,在圖中畫一畫。二要鼓勵學生主動地用列表和畫圖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例如,教學例2時,在幫助學生弄清最少訂閱1本,最多訂閱3本的含義后,就可以要求學生先嘗試用列表的方法分別表示只訂閱1本訂閱2本和訂閱3本的具體方法,再算出訂閱方法的總數(shù)。組織交流后,還可以繼續(xù)呈現(xiàn)例題中由教材呈現(xiàn)的表格,讓學生說說從表中所能獲得的信息,進一步體會列表對于思考過程的促進作用。
2.要讓學生在列舉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隱含的規(guī)律,逐步提升有序思考的水平。
教學例3時,引導學生從只住一個3人間想起:如果住1個3人間,還剩20人,需要10個2人間;如果住2個3人間,還剩17人,剩下的人不能全部住進2人間;如果住3個3人間,還剩14人,需要7個2人間在此基礎上,可以提問:如果住4個3人間,剩下的人能正好住進2人間嗎?想一想,3人間的個數(shù)只能是哪些數(shù)?練習十一的第7題,學生填表計算后,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表中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當面積相等時,長和寬的數(shù)值越接近,長方形的周長就越?。环粗?,長方形的周長就越大。練習十一的第8題,學生畫圖找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后,還可以讓學生再分別說說從小寧家到下圖中所標各點的走法種數(shù),以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隱含的規(guī)律。
3.思考題可以分步提出要求,以降低學生思考的難度。
練習十一的最后,教材安排了一道思考題,根據(jù)題意,在由9個釘組成的田字形釘子板上圍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三角形,一共可以圍出32個。其中,底是1厘米、高是2厘米的直角三角形有16個;底是2厘米、高是1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8個;底是1厘米、高是2厘米的鈍角三角形也有8個??紤]到問題本身的復雜性,教學時可以分步提出要求。例如,先示范在釘子圖上畫一個底是1厘米、高是2厘米的直角三角形,讓學生思考一共可以畫出多少個這樣的直角三角形;再示范畫一個底是2厘米、高是1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讓學生思考一共可以畫多少個這樣的等腰三角形;最后示范畫一個底是1厘米、高是2厘米的鈍角三角形,讓學生思考一共可以畫多少個這樣的鈍角三角形。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算出一共可以圍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三角形。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優(yōu)質九篇)
指縫很寬,時間太瘦,悄悄從指縫間溜走,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不如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1
本學期是初中學習的關鍵時期,教學任務非常艱巨。九年級畢業(yè)班總復習教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數(shù)學總復習的質量和效益,是每位畢業(yè)班數(shù)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九年級下學期的復習教學,是整合升華學科知識、培養(yǎng)提高應試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復習教學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中考的成功與否。為保障畢業(yè)班復習教學取得良好成效,奠定今年中考勝利的基礎,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對九年級復習教學工作制定以下計劃。
一、 指導思想
以復習課型模式研究,提高課堂效益為重點,面向全體學生,優(yōu)生優(yōu)培,中等生提高,困難生穩(wěn)中求進;依綱據(jù)本,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強化薄弱環(huán)節(jié);加強教情、學情研究,強化中考的研究,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促進九年級復習教學工作又好又快發(fā)展。
二、主要工作及要求、措施
周密計劃,科學安排
本學期完成教學進度后,即轉入總復習階段??傮w時間安排是開學—4月中旬為第一輪復習,以課本知識的疏理、歸納、總結為主;4月下旬—5月中旬30天左右,以課外拓展為主,5月下旬—6月中考前,主要是整合升華階段,訓練應試能力與技巧。
三輪復習的具體思路是:
一輪復習本著全面、扎實、系統(tǒng)、靈活的指導思想,一是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把復習的重點放在基礎知識上;堅持補弱糾偏,重在一輪;堅持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復習效率;堅持面向全體,實現(xiàn)大面積豐收。二是落實“四個為主”,即以基礎知識的復習為主,以低中檔題目的訓練為主,以學科內綜合為主,以小綜合訓練為主。三是處理好“三個關系”,即:基礎和能力的關系(強化基礎,提升能力),揚長與補弱的關系,復習知識與做題的關系(做題的目的是回扣知識提升能力)。四是確保兩項常規(guī)的落實,即教師的教學常規(guī)和學生學習常規(guī)的落實。
二輪復習本著“鞏固、完善、綜合、提高”的指導思想,采取“專題復習加綜合訓練”的復習模式,突出“五個強化”,即①強化時間觀念;②強化研究:③強化訓練:④強化應試技巧與規(guī)范化,最大限度降低非知識性丟分;⑤強化學生心理調控,加強心理輔導,使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復習,以必勝的信念參加中考。
三輪復習以“回扣、模擬、完善、調整”為指導思想。抓回扣做到“四化要求”,即:回扣教材提綱化、回扣基礎系統(tǒng)化、回扣形式習題化、回扣時間具體化;抓模擬做到“四性要求”,即試題體現(xiàn)基礎性,考試體現(xiàn)模擬性,答題體現(xiàn)規(guī)范性,講解體現(xiàn)系統(tǒng)性。逐步達到完善知識體系,適應考試要求、調整教與學的方向、升華應試技能的目的。
3、細致研究教材、考試說明、中考試題,做到有的放矢。
《考試說明》或學科新課程標準,是中考命題的基本依據(jù)。今年中考改革力度大,研究透徹《中考說明》及有關學科課程標準,是獲取中考信息的捷徑,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關鍵。教師要明白并教學生明白中考內容的范圍及試題結構,搞清“考什么,怎么考”的問題。 密切注意中考動向,注重中考信息的搜集與整理,保持與教研室、中考改革先進縣區(qū)、兄弟學校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應試指導的科學性、時效性。
4、組織好大型考試,搞好質量分析
綜合拉練、模擬考試,要做到考務嚴密,分析透徹,補漏措施具體,使每一次考試成為學生學習的加油站,教師教學的里程碑,教學質量的大會診。
5、重視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加強學法指導
要從只重視學生的智力因素轉移到重視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xié)調發(fā)展上來,特別應突出對學生學習興趣與動力激發(fā)、學習習慣與品質養(yǎng)成、理想教育與成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強化。要系統(tǒng)有序地教給學生本學科的學習方法,并注意跟上個別指導。
6、因材施教,加強學生的分層次教育。
切實貫徹“優(yōu)生優(yōu)培,中間生提高,困難生穩(wěn)中求進”的原則。要增強優(yōu)生優(yōu)培意識,調整優(yōu)生優(yōu)培策略,要特別關注第一名,將其作為重點中的重點悉心培養(yǎng)。在課堂提問、試卷批閱等環(huán)節(jié)要注意對中程生傾斜,使其盡快優(yōu)化,以提高平均分,增加其升入高中的機會。對學習困難生,更要多一份耐心,要想方設法鼓舞其信心,利用復習的機會掌握一些基本知識,提高平均分,順利完成學業(yè),以此提升平均分。
教學計劃安排:
第一~二周 新授: 圓,統(tǒng)計與概率初步。
第三周 基礎知識復習數(shù)與式。
第四周 方程與不等式。
第五~六周 函數(shù)。
第七~八周 圖形的初步認識與三角形、四邊形。
第九周 圓。
第十周 圖形與變換、統(tǒng)計與概率。
第十一周 知識的拓展復習。
第十二周 針對專題復習(數(shù)學思想方法專題、規(guī)律與猜想專題、閱讀理解專題、決策與應用專題、操作探究專題、探索與證明專題、圖形與運動專題)
第十三周~中考 回扣教材,針對不同的學生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回歸基礎知識復習,強化基礎知識應用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
本章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成比例線段、相似圖形、相似三角形、中位線、位似圖形、圖形與坐標等,探索并體驗相似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本章是繼圖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圖形形狀的內容,是對圖形全等知識的
進一步拓展和發(fā)展。整個設計力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現(xiàn)實和教學現(xiàn)實的相似現(xiàn)象,總結圖形相似的有關特征并自覺應用到現(xiàn)實之中。同時,通過“相似圖形”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教學活動經驗,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認識教學豐富的'人文價值,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審美意識的發(fā)展。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實際認識物體和圖形的相似,知道相似與軸對稱、平移、旋轉一樣,也是圖形之間的一種變換。
2.探索并確認相似圖形的性質,知道相似多邊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以及面積比的關系。
3.了解線段的比、成比例線段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質,會判斷以知線段是否成比例。
4.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兩個三角形相似的條件及其主要性質。
5.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6.了解圖形的位似,能利用位似的方法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
7.了解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線定理、三角形重心的概念以及有關應用。
8.能建立適當?shù)淖鴺讼担枋鑫矬w的位置.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9.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感受圖形變換后點的坐標的變化。
10.在觀察、操作、推理、歸納等探索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成比例線段、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邊形的性質和判定,位似圖形的概念和作法。
2、教學難點:利用性質和判定分析和解決問題。
3、教學關鍵:成比例線段、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
四、教學策略
1、采用引導發(fā)現(xiàn)法培養(yǎng)學生類比推理能力;采用嘗試指導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2、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自主探索每一個問題,而不是急于告訴學生結論。
3、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多開展討論交流,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3
一、上學期工作回顧及學生情況分析:
上學期期末參加考試人數(shù)31人,及格率%,平均分86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43,優(yōu)生率61%。
本班學生總體上說比較愛學,對一些基礎的知識大部分學生能扎實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弱,學習基礎又不扎實,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本學期將針對班級實際情況,切實提高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二、本冊教材的教學任務、要求及重點:
教學任務: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比例,圓柱、圓錐和球,簡單的統(tǒng)計,整理和復習等四個部分。
教學要求:
1、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掌握幾何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學會正確計算它們的體積。
2、學會繪制復式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并能看懂、分析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所說明的問題。
3、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解比例,能正確判別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比例應用題。
4、通過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系統(tǒng)復習整理,鞏固和深化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提高計算和解題能力,培養(yǎng)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
圓柱、圓錐,比例的應用,小學階段主要數(shù)學知識的復習。
三、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參與教學活動的情境,努力構建“和諧有效”課堂,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比較等活動,先形象具體,后抽象概括,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2、在教學中還要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教給學生恰當?shù)膶W習方法,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lián)系。
3、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4、抓好育尖補差工作,利用課余時間為他們補課。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4
初三第二學期,對學生來說他們面臨著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考試――中考、而對于數(shù)學這110分的學科我該如何在短時間內提高復習的效率和質量,是孩子們所關心的、我的具體工作計劃如下:
一、扎扎實實打好基礎
1、重視課本,系統(tǒng)復習、初中數(shù)學基礎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兩方面、現(xiàn)中考仍以基礎的為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的原型或改造,后面的大題是教材題目的引伸、變形或組合,復習時應以課本為主、尤其課后的讀一讀,想一想,有些中考題就在此基礎上延伸的,所以,在做題時注意方法的歸納和總結,做到舉一反三、
2、充實基礎,學會思考、中考時基礎分很多,所以在應用基礎知識時做到熟練、正確、迅速、上課要邊聽邊悟,敢于質疑、
3、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方法的學習、
基礎知識既是初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知識間的聯(lián)系,要做到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知識,并能綜合運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動點問題,既是方程、不等式與函數(shù)問題的結合,同時也涉及到幾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導等、還重視數(shù)學方法的考察、如:配方法、判別式等方法、
二、綜合運用知識,提高自身的各種能力
初中數(shù)學基本能力有運算能力、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體現(xiàn)數(shù)學與生產、生活相關學科相聯(lián)系的能力等等、
1、提高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必須把各章節(jié)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并能綜合運用,做到觸類旁通、目前應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復習,查漏補缺做好知識歸納、解題方法地歸納、
2、狠抓重點內容,適當練習熱點題型、幾年來,初中的數(shù)學的方程、函數(shù)、直線型一直是中考的重點內容、方程思想、函數(shù)思想貫穿試卷始終、另外,開放題、探索題、閱讀理解題、方案設計、動手操作等問題也是中考的熱點題型,所以應重視這方面的學習與訓練,以便適應這類題型、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中考的有關的政策,避免走彎路,走錯路、研讀《中考說明》,看清范圍,研究評分的標準,牢記每一個得分點、避免解題中出現(xiàn)“跳步”現(xiàn)象、
三、精選習題
1、初三下學期剛開始,每一周末安排一次綜合練習、讓學生開始接觸中考題型、題量,3月底后就每周一次綜合模擬測試、
2、每天利用幾分鐘時間練習、初一初二時是作為速度練習,初三時用作專題(解方程、方程組、不等式、不等式組、分解因式、代數(shù)式等)練習,在后段專門訓練中考模擬試題中的選擇題、填空題、其特點是題量少,時間短,反饋快,對中考模擬試題中的選擇題、填空題是反復做、
3、整合習題,把握重點難點、對中考題進行精選和整合,將重點放在第1―24題之間的基本重點部分、
四、制定復習計劃,合理安排復習時間
一般來說,中考復習可安排三輪復習、第一輪,摸清初中數(shù)學內容的脈絡,開展基礎知識系統(tǒng)復習,按初中數(shù)學的知識體系,可以把初中內容歸納成八個單元:
①數(shù)與式{實數(shù),整式,分式,二次根式}
②方程(組)與不等式(組){一次方程(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簡單二元二次方程(組)}
③函數(shù)與統(tǒng)計{一次函數(shù),二次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統(tǒng)計}
④三角形
⑤四邊形
⑥相似形
⑦解直角三角形
⑧圓、
中考試題中屬于學生平時學習常見的“雙基”類型題約占80%還多,要在這部分試題上保證得分,就必須結合教材,系統(tǒng)復習,對必須掌握的內容要心中有數(shù),胸有成竹、在此我指導考試首先一定要配合你的老師進行復習,切忌走馬觀花,好高騖遠,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復習應配備適量的練習,習題的難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檔為主,另外,對于較難的題,或者易錯的題,應養(yǎng)成做標記的好習慣,以便在第二階段進行再回頭復習、注意:套題訓練不易過早,參考資料應以單元為主,本階段復習宜細不宜粗、
第二輪,針對熱點,抓住弱點,開展難點知識專項復習、學數(shù)學的目的是為了用數(shù)學,近年來各地中考涌現(xiàn)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躍、趣味有益、啟迪智慧的好題目,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這些熱點題型認真復習,專項突破、熱點題型一般有:閱讀理解型、開放探究型、實際應用型、幾何代數(shù)綜合型、研究性學習型等、
第三輪,鎖定目標,備戰(zhàn)中考,進行模擬訓練、經過第一輪和第二輪的復習,學習的基礎知識已基本過關,大約到五月中、下旬就應該是第三輪的模擬訓練,其目的就是查漏補缺和調整考試心理,便于以狀態(tài)進入考場,建議考生在做好學校正常的模擬訓練之余,使用各地中考試卷,設定標準時間,進行自我模擬測驗、
初中數(shù)學總復習大致經過三輪,在第一輪復習中,往往存在以下問題:
1、復習無計劃,效率低,體現(xiàn)在重點不準,詳略不當,難度偏低,對課標和教材的上下限把握不準、
2、復習不扎實,漏洞多,體現(xiàn)在
1)高檔題,難度太大,扔掉了大塊的基礎知識、
2)復習速度過快,對學生心中無數(shù),做了夾生飯,返工來不及,不返工漏洞百出、
3)要求過松,對學生有要求無落實,大量的復習資料,只布置不批改;無作業(yè)、
3、解題不少,能力不高,表現(xiàn)在:
1)以題論題,不是以題論法,滿足于解題后對一下答案,忽視解題規(guī)律的總結、
2)題目無序,沒有循序漸進、
3)題目重復過多,造成時間精力浪費、
在第二輪復習中,應防止出現(xiàn)如下問題:
1、防止把第一輪復習機械重復
2、防止單純就題論題,應以題論法
3、防止過多搞難題
在第三輪復習中,應防止出現(xiàn)下列問題:
1、過多做練習,以練代講
2、以復習資料代替教練,不備課,課堂組織松散
3、只注重知識輔導,不進行心理訓練、
措施:
讓學生向錯誤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搞點講評,自己動手建立錯題檔案、對于有價值的題目,讓學生總結題目考查了哪些知識點,每個知識點是從哪個角度考查的,題目考查了哪些數(shù)學思想方法,本題有哪幾種解題方法,解法是什么?當自己出錯時,是知識上的錯誤還是方法上的錯誤,是解題過程的失誤還是心理上的缺陷導致的失誤、切實解決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美的問題、
五、以人為本,重在落實
1、不放棄每一個學生,不管是上新課階段還是復習階段,每一次測試都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他們可望也可及不同的目標,在課堂上注重班級實際,注重學生實際,以基礎為主,注重“雙基”,不弄偏題、怪題,面向80%的學生,這樣也有利于對班級的管理,也讓他們感覺老師對他們關心、
2、對每一次測試都作出詳細的分析,細到每一道題哪些學生得分,哪些學生失分及錯誤原因,這樣在講評時就能更有針對性,對錯的少的題就個別講解,有時還得進行分層講評、
3、一模后對每位學生進行得分分析,哪些題是必得分部分,哪些題是盡可能得分部分,在復習中重點放在哪些知識和哪些題型上,進行分層推進,優(yōu)秀學生重點訓練第24、25、26題的中考壓軸題,中等學生重點訓練第17――23題,學困生重點訓練選擇題、填空題、方程和不等式、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5
本學期我擔任初三、兩個班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從學生的入學成績上看,兩班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很差,所以本學期的教學任務非常艱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這個新挑戰(zhàn)。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本學期教材分析,學生現(xiàn)狀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上教材,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非常密切,知識的綜合性也較強,教材為學生動手操作,歸納猜想提供了可能。觀察、思考、實驗、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要求老師成為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shù)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扎實基礎上提高他們解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確立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及實施目標的具體做法
本學期的教學目標是九年級(上)共五章內容,力求學生掌握基礎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動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類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學生目前的狀態(tài),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是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
二是智能上存在差異;
三是學習方法不科學。
兩極分化嚴重。所以我準備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掌握學生心理特征,激發(fā)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這些學生由于基礎非常差,導致他們惰學、厭學,鑒于這些心理特征,教師必須十分重視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時時地向學生介紹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要想辦法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離開數(shù)學知識將無法進行。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直接興趣,數(shù)學第一章內容的正確把握能較好地做到這些。同時在言行上,教師要切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課堂40分鐘效率
(1)在教師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讀教材,駕奴教材,認真?zhèn)湔n,認真?zhèn)鋵W生,認真?zhèn)浣谭?,對所講知識的每一環(huán)節(jié)的過渡都要精心設計。給學生出示的問題也要有層次,有梯度,哪些是獨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組合作完成的,知識的達標程度教師更要掌握。同時作業(yè)也要分層次進行,使優(yōu)生吃飽,差生吃好。
(2)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九年級的數(shù)學是培養(yǎng)學生運算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根據(jù)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的精神,在教學中我著重對學生進行上述幾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盡可能地把學生的潛能全部挖掘出來。
(三)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
進入中學,有些學生縱然很努力,成績依舊上不去,這說明中學階段學習方法問題已成為突出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知識的內存規(guī)律,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斷、綜合、歸納的解題能力,我要求學生養(yǎng)成先復習,后做作業(yè)的好習慣。課后注意及時復習鞏固以及經常復習鞏固,能使學過的知識達到永久記憶,遺忘緩慢。
三.教學研究計劃
課堂教學與數(shù)學改革是相鋪相成的,做好教學研究能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本學期將積極參加學校和備課組的各項教研活動,撰寫教學隨筆和教學反思。本人決定與學校同組的老師共同探討教學。
四、繼續(xù)教育計劃:
繼續(xù)教育是提高教師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徑。本學期我積極參與校內外組織的各項繼續(xù)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1、通過網(wǎng)絡繼續(xù)教育培訓,學習新教育理念,不斷完善教育教學方式。
2、閱讀有關新課程的書籍,做好;
總之,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任務還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6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初中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改變學習方式為目的,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探索有效教學的新模式,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
它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shù)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緊緊圍繞初中數(shù)學教材、數(shù)學學科“基本要求”進行教學,針對近年來中考命題的變化和趨勢進行研究,收集試卷,精選習題,建立題庫,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積極探索高效的復習途徑,力求達到減負、加壓、增效的目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績。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1、2)班共77人,其中男生41人,女生36人。上期兩個班成績一般,兩極分化嚴重。經過一期的努力,很多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有較大改進,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也有少數(shù)學生自制能力較差,特別是到了最后一期,對自己要求不嚴,甚至自暴自棄。這些都需要針對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耐心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章,分別是:解直角三角形、簡單事件的概率、圓、投影與三視圖。這些內容都是初中代數(shù)、幾何及概率統(tǒng)計中的重要內容,起作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對已學過的知識的鞏固和加深,又是為今后學習奠定基礎。
本學期的新內容只剩兩章:圓和投影與三視圖。圓的主要內容是圓的定義和性質,點、直線、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圓的切線,弧長和扇形的面積,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投影與三視圖的主要內容是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視圖。涉及的概念、定理較多,應弄清來龍去脈,準確理解和掌握概念與定理。
根據(jù)三視圖描述基本幾何體或實物原型,是教學難點。
四、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交流、合作、討論的方式,積極探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形成正確地數(shù)學價值觀,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發(fā)展。
2、知識與技能:理解點、直線、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弧長和扇形的面積,圓錐的側面展開圖,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視圖。掌握圓的切線及與圓有關的角等概念和計算。教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的推理。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逐步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掌握初中數(shù)學教材、數(shù)學學科“基本要求”的知識點。
3、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來源與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通過探索、學習,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地推理。圍繞初中數(shù)學教材、數(shù)學學科“基本要求”進行知識梳理,圍繞初中數(shù)學“四大塊”主要內容進行專題復習,適時的進行分層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全體學生、發(fā)展全體學生。
4、預期目標:合格率100% 優(yōu)秀率30% 平均分105分。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7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1)(2)兩個班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針對九年級學生的特點及九年級的特殊性現(xiàn)計劃如下:
一、認真鉆研教材,精益求精
九年級上學期是一個特殊的學習階段,為了有充分應戰(zhàn)中考的準備,上學期應基本結束全年的課程。面對這種特殊情況,作為教師,首先應在教學進度上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次就是熟悉全冊教材內容,認真鉆研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每一節(jié)課既要做到精講精練,又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得到能力的提升。
二、 了解學生學情,做到心中有數(shù)
上學期期末測試學生數(shù)學平均分為70分,成績一般。優(yōu)秀率在25﹪左右。全年級滿分人數(shù)不少,但20分以下的人數(shù)也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從總體上看已經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所以升入九年級后,應更重視尖子生的.培養(yǎng),讓他們吃飽,偏差生適當降低難度,給他們定低目標,以不至于使差生落伍。另外在能力的訓練方面,學生的推理訓練和計算能力需進一步提高,做到速度快、正確率高、推理嚴密。
三、 抓住機會,幫學生樹立信心
本學期教材第一章為“二次根式”學生在七年級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學起來比較容易??梢宰プ∵@個機會舉行小型測驗,給學生信心。并且在計算方面使其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習慣。另外在有難度的章節(jié)中可通過競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達到方法互補。
四、有選擇的拓寬知識面
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購買與版本相符的資料。如《少年智力開發(fā)報》《點撥》《典中點》等。教師對學生手里有什么樣的資料,資料中題什么該做,什么該刪,應該了如指掌,有準備的應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問題,不讓學生繞遠兒。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8
金秋結碩果,大地豐收時,正是我們又一個新學期的開始。為了打開新局面,面對新形勢,重新確立起點,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使新一學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創(chuàng)出新業(yè)績,也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執(zhí)教能力有新的起色,特制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深入推進和貫徹《初中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改變學習方式為目的,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認真執(zhí)行“135教學模式”。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它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shù) 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緊緊圍繞初中數(shù)學教材、數(shù)學學科“基本要求”進行教學,針對近年來中考命題的變化和趨勢進行研究,收集試卷,精選習題,建立題庫,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積極探索高效的復習途徑,力求達到減負、加壓、增效的目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績。
二、教材學情分析:
本學期任教九三、四兩個班級,學生基礎較差,這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而且又面臨升學考試,因此,本學期的工作難度大,任務繁重.但是一切為了學生,必須要樹信心,力爭出佳績。
本冊教材遵循《標準》的理念,以“生活數(shù)學”、“活動思考”為主線展開課程內容,注重體現(xiàn)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為學生提供看得到、聽得見、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創(chuàng)設問題請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思考、探索,主動獲取數(shù)學知識,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力求實現(xiàn)《標準》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課程總體目標。
1、在內容選取上,突出現(xiàn)實性、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
2、在內容的組織上,突出了對知識的重新組合。
3、在教科書的基本著眼點上,把“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放在本位。
三、 教學目標:
1、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交流、合作、討論的方式,積極探索,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形成正確地數(shù)學價值觀。
2、知識與技能:理解數(shù)據(jù)的整理及分析等有關概念。掌握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頻率分布直方圖的繪制。理解點、直線、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及正多邊形概念。掌握圓的切線及與圓有關的角等概念和計算。掌握初中數(shù)學教材、數(shù)學學科“基本要求”的知識點。
3、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索、學習,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地推理。圍繞初中數(shù)學教材、數(shù)學學科“基本要求”進行知識梳理,圍繞初中數(shù)學“六大塊”主要內容進行專題復習,適時的進行分層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全體學生、發(fā)展全體學生 。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鉆研新課標,掌握教材。
2.認真?zhèn)湔n,爭取充分掌握學生動態(tài)。
3.采用“135教學模式”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4.落實每一堂課后輔助,查漏補缺。
5.積極與其它老師溝通,加強教研教改,提高教學水平。
6.經常聽取學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議。
7.以“兩頭”帶“中間”戰(zhàn)略思想不變。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篇9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教師首先要理解探究教學過程,目的不僅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交給學生一些探究程序和常見的具體方法。通過他們去理解、掌握、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進而啟迪和開發(fā)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教學,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數(shù)學素質,能自覺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形成扎實的數(shù)學基本功,為今后繼續(xù)學習數(shù)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yǎng)一批數(shù)學尖子,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及格人數(shù)較少。形成良好學風。形成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fā)展。
三、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非常密切,知識的綜合性也較強,教材為學生動手操作,歸納猜想提供了可能。觀察、思考、實驗、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能更好地自主學習。因此對每一章的教學都要體現(xiàn)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要求老師成為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shù)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學情分析
本屆少部分學生基礎還可以,而大部分學生基礎和能力比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設法,鼓勵他們增強信心,改變現(xiàn)狀。在扎實基礎上提高他們解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培優(yōu)扶困教案,課前充分備好課。
2、在課堂教學中特別要體現(xiàn)出培扶,分層次教育。
3、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4、大膽地深度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5、重視基礎知識過關。
6、注重對作業(yè)、練習紙、練習冊、測驗卷的及時批改,并盡量做到全批全改,及時反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