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智29句

發(fā)布時間:2022-12-09 韓非子名言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相關(guān)欄目推薦:“韓非子名言”。

國無常強(qiáng),無常弱。奉法者強(qiáng)則國強(qiáng),奉法者弱則國弱。在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名人格言都很了解吧,名人格言可以讓我們了解各個國家的文化,只是,你知道的哪些名人格言呢?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智”, 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話,請關(guān)注本站。

1、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2、濫于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3、千里之馬時一,其利緩;駑馬日售,其利。

4、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5、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

6、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

7、智術(shù)之士,必遠(yuǎn)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

8、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jié)之以成,遠(yuǎn)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

9、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xiàn)出來,那么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10、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

11、事有舉之而有敗,而賢其毋舉之者。

12、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

13、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么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14、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

15、自見之謂明。(能夠認(rèn)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16、虛靜無事,以暗見疵。(保持虛靜無為的狀態(tài),往往會從隱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為漏洞)

17、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具體事務(wù)交由各級負(fù)責(zé)人去執(zhí)行,而君主應(yīng)保證中央權(quán)力的鞏固。只要君主能在準(zhǔn)確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

18、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

19、火形嚴(yán),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

20、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君主隱藏自己的好惡,才會得見臣下的本來面目;拋

21、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22、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

23、自勝謂之強(qiáng)。(能夠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是強(qiáng)者)

24、明主立可為之賞,設(shè)可避之罰。盲者處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靜而不陷險危。如此,則上下之恩結(jié)矣。

25、國無常強(qiáng),無常弱。奉法者強(qiáng)則國強(qiáng),奉法者弱則國弱。

26、舉世有道,計入有計出。

27、以儉得之,以奢失之。m.n4507.cn

28、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29、佯愛人,不得復(fù)憎也;佯憎人,不得復(fù)愛也。

其他人在看

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收藏


誘人的方式去爭取距離,不先那么也,并一直心部長,如何適應(yīng)馬。~~你對類似的句子感興趣嗎?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收藏”,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guān)注網(wǎng)站更新!

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篇1)

1、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

2、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法一定要讓人明了,而術(shù)一定不能被人覺察)

3、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

4、君臣之利異,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滅。

5、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不稱其貌。

6、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7、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圣人處世,是不需要智慮與機(jī)巧的。因為不拋棄智慮機(jī)巧,就很難維持長久。)

8、螞蟻吃得越多,蒼蠅吃得越多。

9、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顯棄其身矣。

10、欲成其事,先敗其事。(事情有時候要做成他卻往往要先敗壞它)

11、倒言反事以嘗所疑。(故意正話反說或正事反做,來試探臣下)

12、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

13、不吹毛而求小疵?!俄n非子大體》

14、守株待兔。濫竽充數(shù)。螳螂捕蟬。老馬識途。宋人疑鄰。和氏之璧。買櫝還珠。

15、舉世有道,計入有計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則,既要算計得道的,也要算計失去的)

16、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

17、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

18、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

19、涵掩其跡,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

20、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恬靜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則,平穩(wěn)安閑之后才能察知禍福的端倪)(說明∶拒斥外界的誘惑)

21、且夫物眾而智寡,寡不勝眾,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對于復(fù)雜的世事來說,個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個人的渺小智慧難以處理繁雜事務(wù),所以應(yīng)該利用工具來處理事務(wù))(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員的設(shè)置等)

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篇2)

22、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具體事務(wù)交由各級負(fù)責(zé)人去執(zhí)行,而君主應(yīng)保證中央權(quán)力的鞏固。只要君主能在準(zhǔn)確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國家的大權(quán),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須有權(quán)有勢,才能治理天下。

23、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24、誘道爭遠(yuǎn),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diào)于馬。

25、人行事施予,以利之為心,則越人易和;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且怨。

26、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世間萬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無為而治。)

27、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長處,所以能取得大名;不過早顯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業(yè))

28、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惡。

29、勝而不驕,敗而不怨。

30、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qiáng)。(訂下心愿,志向是難的,不在勝別人,而在戰(zhàn)勝自己的懶怯疑。)

31、烹小鮮而數(shù)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shù)變法,則民苦之。(烹調(diào)小魚卻屢次翻動,那就會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國卻屢次更改法令,那就會使百姓不看其苦)

32、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俄n非子五蠹》

33、去舊有的成見,不顯露自己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34、凡德者,以無為集,以無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為無為而聚集,因無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穩(wěn),因不用而牢固。

35、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

36、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xiàn)出來,那么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37、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于法術(shù),托是非于賞罰。

38、私企贏了,公共事業(yè)就少了。

39、誘人的方式去爭取距離,不先那么也,并一直心部長,如何適應(yīng)馬。

40、濫于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41、圣人的方法是明智和聰明。去是不明智的。

韓非子名言


◆[點題]這里所說的有道之士,實際上就是與宇宙精神融為一體的人。在他們看來,無所謂七情六欲,無所謂是非黑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們要虛靜無為,要返真歸樸,要逃避人間的一切煩擾。俗話~~喜歡這種格調(diào)的句子吧?以下是欄目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韓非子名言,帶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譯文]如果(聽力、視力,智力的認(rèn)識功能)完全用盡,就會過度費(fèi)神;過度費(fèi)神,盲聾狂亂的禍害就會到來,因此要節(jié)省著使用。

2、◆[點題]為什么父子之間的禮節(jié)淳樸自然呢?韓非子說:實厚者貌薄,禮繁者,實心衰也。宋代蘇軾《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舉樂不紀(jì)批答》也說:禮之至者無文,哀之深者無節(jié)。韓非子在上文中還說:禮節(jié)是情感的描繪,文彩是本質(zhì)的修飾。君子采用情感而舍棄描繪,喜歡本質(zhì)而厭惡修飾。依靠描繪來闡明情感,這種情感就是惡的;依靠修飾來顯示本質(zhì),這種本質(zhì)就是糟的。

3、◆[譯文]君主不要顯露他的欲望,君主顯露他的欲望,臣下將自我粉飾;君主不要顯露他的意圖,君主顯露他的意圖,臣下將自我偽裝。

4、知治人者,其思慮靜;知事天者,其孔竅虛。

5、◆[點題],吹毛求疵’的成語典出于此,又作吹毛求瘢、洗垢索瘢等。

6、◆[譯文]自然界存在著普遍法則,人類也存在著普遍法則。

7、◆[譯文]對孩子慈愛的人,不敢斷絕衣食;對身體愛惜的人,不敢背離法度;對方圓珍視的人,不敢丟掉規(guī)矩。

8、◆[譯文]君主流露出太惡情緒的,群臣就會迅速掩蓋起來;君主流露出喜好情緒的,群臣就會假裝力能勝任。

9、數(shù)見久待而不任,好則鹿散。

10、◆[點題]這段話本是孔子所說,韓非子引用來說明公正行法的必要性。

11、◆[點題]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吶言易疑;釀于心,出于口,所以辯言易信;這是人的常規(guī)反應(yīng)。

12、◆[點題]《老子》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噪君。可謂這則箴言的哲學(xué)基礎(chǔ),也就是要人學(xué)到綿里藏針、以陰勝陽的處世法寶。

13、眾人多而圣人寡,寡之不勝。

14、深其根,固其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15、◆[譯文]掘掉樹根,樹木就沒有生氣了。

16、◆[點題]身邊的人最易篡權(quán)為害。

17、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參鞠之,終則有始。虛以靜后,未嘗用己。

18、申子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女;慎而行也,人且隨女。而有知見也,人且匿女;而無知見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了,人且藏女;女夫知也,人且行女。故日:惟無為可以規(guī)之。

19、很多人都認(rèn)為自己能夠舍己為人,那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碰到過生死抉擇的大事!趨利避害乃萬物之天性,也是天下人的共性。非小人獨(dú)有,人之所思所為,說到底都逃不過“利害”二字。

20、侈泰則家貧,驕恣則行暴。

21、◆[點題]韓非子主張君主用術(shù)駕馭臣下。所謂術(shù),就是政治手段。這則箴言表述的是君隱臣顯、以靜制動的術(shù),是由《老子》虛靜無為思想引申出來的。俗話說: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語意與此相近。

22、◆[譯文]申不害說:你言論謹(jǐn)慎,人們將會跟蹤你。你智慧顯露出來,人們將會躲開你;你愚蠢顯露出來,人們將會算計你。你有智慧,人們將對你采取行動。所以說:只有無為可以窺測其中奧秘。

23、◆[譯文]不要放松你的弓,一個窩里有兩雄。

24、巫祝之祝人日:使若千秋萬歲。千秋萬歲之聲括耳,而一日之壽無征于人,此人所以簡巫祝也。

25、出自《韓非子·說難》。密:縝密。事情會因為縝密而取得成功,會因為話語的泄露而最終失敗。

26、貴人有過端,而說者明言禮義以挑其惡,如此者身危。

27、貪愎喜利,則滅國殺身之本也。

28、那些不相信的人的名字已經(jīng)丟失了。

29、◆[譯文]一一聽取,愚和智就不會混淆;督責(zé)臣下,真和假就不會夾雜。

30、◆[譯文]圣人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律而采取虛靜態(tài)度,使名分自然形成,讓事情自然確定。

31、◆[譯文]一定能射中目標(biāo)的話,那么越人也敢于舉靶而不懷疑異會射到自己;不一定射中目標(biāo)的話,就是慈愛的母親也要躲避張弓射箭的小孩子。

32、◆[譯文]禍害,沒有比不知滿足更大的了。

33、夫日兼燭天下,一物不能當(dāng)也。

34、◆[譯文]這和楚人賣珠、秦伯嫁女同類,所以他的言論很多,但不動聽。

35、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dāng)之。

36、◆[點題]韓非子認(rèn)為,伊尹、管仲、商鞅三人,都精通成就霸王功業(yè)的法術(shù),熟悉治國強(qiáng)兵的規(guī)律,而不拘泥世俗的說教。他們都是由布衣之士被提拔到卿相職位上的賢臣、忠臣、足貴之臣,而商湯、齊桓公、秦孝因為得到了他們的輔佐,外無敵國之患,內(nèi)無亂臣之憂,長安于天下,而名垂后世。

37、◆[點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38、◆[點題]楚人鬻珠,后衍化出買櫝還珠的成語。原故事是這樣的:楚王對田鳩說:墨子也算聲名顯赫的學(xué)者了,但為什么他言論不少卻不動聽呢?田鳩回答說:他怕大家只注意文l辭的華麗而記了實際的用處??!過去秦君把女兒嫁給晉國公子,衣著華麗的陪嫁女子有七十個。到了晉國,晉人喜歡上了陪嫁的媵妄,卻看不起秦君的女兒。這可以聽做善于嫁妾,不能叫做善呈嫁女。楚國有個到鄭地賣珠的人,他用木蘭做了個匣子,匣子用香料熏過,用寶玉作綴,用玫瑰裝飾,用翡翠連結(jié)。鄭人買了他的匣子,把珠子還了回去。這可以叫善于賣匣子,不能叫善于賣寶珠?,F(xiàn)在社會上的言論,都說一些漂亮動聽的話,君主往往只看文條不重實用。墨子與此相反,他重內(nèi)在價值,不重外表華美。

39、父子之間,其禮樸而不明。

40、◆[點題]這里所說的有道之士,實際上就是與宇宙精神融為一體的人。在他們看來,無所謂七情六欲,無所謂是非黑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們要虛靜無為,要返真歸樸,要逃避人間的一切煩擾。俗話說,退一點海闊天空。從韓非子的一貫主張看,不能不認(rèn)為他具有以退為進(jìn)、以守為攻的思想。

41、◆[點題]俗語有言:手臂拗不過大腿。

韓非子名言200句


◆[譯文]沒有比政令簡明的好處更大的了。沒有比世界和平更長久的了。請務(wù)必閱讀欄目小編整理的這份珍貴的韓非子名言閱讀資料,相信這些句子會對您有所幫助。隨著社交媒體的流行,名人名言被賦予了更深刻的意義,優(yōu)秀的名人格言能夠引領(lǐng)我們走向成功之路。

韓非子名言(1--20條)

1、◆[點題]提倡艱苦相互,反對奢侈浪費(fèi)。

2、申子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女;慎而行也,人且隨女。而有知見也,人且匿女;而無知見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了,人且藏女;女夫知也,人且行女。故日:惟無為可以規(guī)之。

3、◆[點題]韓非子是要借此比喻立法要嚴(yán)峻,執(zhí)法要嚴(yán)厲,使人望而卻步,不敢冒犯。

4、◆[點題]這則箴言告訴人們,主觀的巧不如客觀的準(zhǔn)?!豆茏?法法》: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guī)矩之正方圓也。可與此同觀。

5、◆[譯文]禍難產(chǎn)生于邪心,邪心產(chǎn)生于能夠誘發(fā)人們欲望的東西。能夠誘發(fā)人們欲望的那些東西,進(jìn)一層說可以使良民為奸,退一層說可以使善人遭禍。

6、十仞之城,樓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群易牧者,夷也。

7、◆[點題]這段話的哲學(xué)內(nèi)涵是:人類的活動能力是由大自然賦予的,人類在運(yùn)用這些活動能力的時候,必須遵循大自然的客觀規(guī)律。

8、鏡執(zhí)清而無事,美惡從而比焉;衡執(zhí)正而無事,輕重從而載焉。

9、不易朝燕之處,則季孫終身莊而遇賊。

10、◆[點題]義是說的理,順理可以成章;德是說的情,適情可以悅心。倒義逆德難免要天怒人怨。

11、雖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貴而無當(dāng),漏,不可盛水,則人孰注漿哉?

12、◆[譯文]互不相容的事情,是不能并存的。

13、禍難生于邪心,邪心誘于可欲??捎?,進(jìn)則教良民為奸,退則令善人有禍。

14、明君之于內(nèi)也,娛其色而不行其謁,不使私請。

15、◆[譯文]砍樹不要留根,不要和禍害接近,禍害就不會存在。

16、慈母之于弱子也,愛不可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隨師;有惡病,使之事醫(yī)。不隨師則陷于刑,不事醫(yī)則疑于死。慈母雖愛,無益于振刑救死,則存子者非愛也。

17、民懼,中立而不知所由。此圣人之所為泣也。

18、爾以玉為寶,我以不受子玉為寶。

19、◆[譯文]帽子雖然破舊,一定要戴到頭上;鞋子雖然華麗,一定要踩在地上。

20、絕其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

韓非子名言(21--40條)

21、◆[點題]此是以舉一反三的道理,比喻法度正了,一切事情都好確定。

22、◆[譯文](君主)有智慧也不用來思考,使萬物處在它適當(dāng)?shù)奈恢蒙?;有賢能也不表現(xiàn)為行動,以便察看臣下依據(jù)什么;有勇力也不用來逞威風(fēng),使臣下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勇武。

23、算者勝,少算者敗。上智捷舉中事,必以先王之法為比。

24、人們要搞部長,所以其路線危險到死,其力量和不希望。

25、愛部長太近,會衛(wèi)其身;如果一個人太昂貴,他就會改變自己的位置。

26、直議者不為人所容,無所容則危身。

27、◆[譯文]頻頻接見某人,長期留住某人而不予任用,奸臣就會疑懼起來,就會像驚鹿一樣四下逃散。

28、涵洞遮住它的蹤跡,把它的盡頭,藏在原來的下面;對它的智慧,絕對對它的能力,不能下此計。

29、◆[點題]虛妄的頌揚(yáng)不如追求實利,韓非主張急其功而.緩其頌,治理國家亦同此理。

30、◆[點題]失道者亡,失人者喪。

31、◆[譯文]你要想使自己得到好處,首先使你的君主得到好處;你要想使家庭富有,首先使你的國家富有。

32、◆[點題]《老子》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噪君??芍^這則箴言的哲學(xué)基礎(chǔ),也就是要人學(xué)到綿里藏針、以陰勝陽的處世法寶。

33、◆[譯文]君子不聽不實在的話,不受不正當(dāng)?shù)呢斬洝?/p>

34、◆[譯文]對本不真實的東西,聽十個人說,自己就會產(chǎn)生疑感;聽一百個人說,自己就會傾向于相信;聽一千個人說,自己就會確信不疑了。

35、◆[譯文]搖樹的人如果逐一地掀動樹葉,即使很勞累,也不能把葉子全部揭遍;如果左右拍打樹干,那么所有的樹葉就都會晃動了。在深潭的邊上搖樹,鳥驚而高飛,魚恐而深潛。善于張網(wǎng)捕魚的人牽引魚網(wǎng)的綱繩。如果逐一地?fù)芘W(wǎng)眼,然后才捉魚,那就不僅勞苦,而且也難以捕到魚了。只要牽拉網(wǎng)上的綱,魚就自然被網(wǎng)住了。所以,官吏是民眾的本和綱,因而圣明的君主管理官吏而不管理民眾。

36、⊙、福之事有宜,剛有之事必做,處處其宜,所以上下而不做。

37、◆[譯文]即使有唐堯的智慧,但如果沒有眾人的輔佐,大功也建立不起來。有烏獲的力氣,但如果得不到別人幫助,也不可能自己舉起自己;有孟賁、夏育的勇猛,但沒有法術(shù)作為保障,仍不能總是取勝。

38、◆[點題]文中的夫為、原是老子的哲學(xué)主張,經(jīng)申不害改造后成為一種以靜制動、以陰統(tǒng)陽的政治手腕。韓非子對申不害的觀點表示贊同,他把上出一段話概括為六慎,說:君主好比利害積聚的中心,而眾人追求私利的欲望都像本輻條射向本轂一樣投向這個中心,所以君主成了眾矢之的。因此,君主如果表現(xiàn)出愛憎,就會被臣下利用,從而陷入迷惑之中;君主如果把聽到的話泄漏出去,臣下就難以暢所欲言,甚或暗中加以利用,而自己也便失去了神明。

39、◆[譯文]沒有比政令清簡的好處更大的了。沒有比天下太平更久的了。

40、◆[點題]三人成市虎。謊言重復(fù)一千遍還是謊言,但一千個人中,就會有九百人信以為真。

韓非子名言(41--60條)

41、◆[點題]俗話說:打人不打臉,揭人別揭短。挑明貴人的陰私,無異于捅了馬蜂窩,無異于引火燒身。

42、◆[譯文]奸人在一定能被察覺的情況下,他才會戒懼;在一定要受懲罰的情況下,他才不敢再犯。在不能被察覺的情況下,他就會放肆;在不會受懲罰的情況下,他就要橫行。

43、因此,明又治,明又賞,于是民勸;在嚴(yán)厲的懲罰下,人民擁護(hù)法律。

44、◆[點題]俗語說,人怕三不理。不予理睬是對對方的蔑視,最能傷害自尊心。韓非子在此是為下文作鋪墊的,下文說:現(xiàn)今人們行禮,本是要溝通彼此樸實的心意,卻反而造成了指責(zé)的借口,由責(zé)而爭,由爭而亂。因而《老子》講,禮是忠信淡薄的表現(xiàn),是引起混亂的開端。

45、籍之虛辭,則能勝一國;考實按形,不能謾于一人。

46、◆[譯文]天下的難事一定開始于簡易,天下的大事一定開始于微細(xì)。

47、制度在他的天重,不從位置天靜。重可以使輕,靜可以使浮躁。

48、◆[點題]做人臣子,寄人籬下,對于君主的好事不能爭,對于君主的過失不能說。唯一的選擇就是假裝糊涂,緘口不說。

49、◆[譯文]淡泊處世,恬適安靜,順應(yīng)自然,把握大體。

50、◆[譯文]不慎重從事,不掩蓋真情,賊子就將產(chǎn)生。

51、◆[譯文]不要放松你的弓,一個窩里有兩雄。

52、◆[點題]這段話是韓非子為闡明《老子》自見之謂明的論題而說的,他還講了一段故事:楚莊王想進(jìn)攻越國,理由是越國政亂兵弱。杜子說,人的眼睛能看見百步以外的東西,但卻不能看見自己的睫毛?,F(xiàn)在楚兵也夠弱的,楚政也夠亂的,怎么好拿了政亂兵弱的理由進(jìn)攻越國呢?于是莊王聽從杜子勸諫,停止伐越。

53、◆[譯文]智商高的人辦事敏捷合乎要求,必定用先王的法度作依據(jù)。

54、◆[譯文]君主對進(jìn)說者恩澤不厚,進(jìn)說者卻盡情地講了知心話,如果實行他的主張而獲得成功,就會忘記他的功德;如果主張行不通而遭到失敗,就會被君主懷疑,這樣就會身遭危險。

55、◆[譯文]火的樣子是嚴(yán)酷的,所以人們很少被燒傷;水的樣子是柔和的,所以很多人被淹死。

56、因為有潛力,所以要尋求改變。

57、◆[譯文]在荒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就連自己的幼弟來了也下肯管飯;在好年成的收獲季節(jié),即使是疏遠(yuǎn)的過客也總要招待吃喝。

58、◆[譯文]似是而非的假象,會使君主處罰失當(dāng),會使臣下得到私利。

59、◆[點題]俗話說:一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60、◆[譯文]善于做官的人樹立恩德,不會做官的人村立怨仇。概這種器物是用來平斗斛的,吏作為官員是用來公平行法的。治理國家的人,不可失去中正。

韓非子名言(61--80條)

61、◆[點題]道是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的普遍法則,是宇宙的本源。韓非子解釋老子

62、有道之士,雖中外信順,不以誹謗窮墮;雖死節(jié)輕財,不以侮罷羞貪,雖義端不黨,不以去邪罪私;雖勢尊衣美,不以夸賤欺貧。

63、因此,眼睛是堅強(qiáng)的,是模糊的;如果你聽得很清楚,你就聽不清楚;思考太多會導(dǎo)致混亂。

64、眾人之所以欲成功而反為敗者,生于不知道理而不肯問知而聽能。

65、智慧人必須有先見之明;沒有眼力,他就不會自私。

66、◆[譯文]不用事實加以檢驗就對事物作出判斷,那就是愚蠢;不能正確判斷就引為根據(jù),那就是欺騙。

67、總理的耳朵,等待世界的心能夠發(fā)出。

68、◆[點題]這種一股腦兒仿效名人的風(fēng)氣古今相通,不難理解,叫它時髦可以,叫它熱也可以。比如,名人愛游泳,全國盡撲騰;名人愛打牌,撲克攤發(fā)財。

69、◆[譯文]小心謹(jǐn)慎,一天比一天謹(jǐn)慎,如果能謹(jǐn)慎地遵循自然法則,天下就可以據(jù)為已有。

70、茍極盡,則費(fèi)神多;費(fèi)神多,則盲聾悖狂之禍至,是以嗇之。

71、◆[點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72、◆[譯文]有嘴不因私事而說,有眼不因私事而看。

73、圣人執(zhí)一以靜,使名自命,令事自定。

74、◆[譯文]你把玉當(dāng)作寶當(dāng)作寶,我把不接受您的玉當(dāng)作寶。

75、慈于子者不敢絕衣食,慈于身者不敢離法度,慈于方圓者不敢舍規(guī)矩。

76、◆[點題]事實勝于雄辯??鬃拥难孕杏^與此相近,例如他說:言必信,行必果。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77、◆[點題]狂風(fēng)惡浪等閑看,小河溝里看船翻;小心謹(jǐn)慎走天下,大跤跌在低門坎。

78、夫禮,天子愛天下,諸侯愛境內(nèi),大夫愛官職,士愛其家,過其所愛日侵。

79、巫祝之祝人日:使若千秋萬歲。千秋萬歲之聲括耳,而一日之壽無征于人,此人所以簡巫祝也。

80、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主妾無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韓非子名言(81--100條)

81、◆[譯文]不論上朝還是在家,季孫都一樣莊重,最終還是被人殺害了。

82、道私人亂,道法律,不吹頭發(fā),求小瑕疵。

83、知治人者,其思慮靜;知事天者,其孔竅虛。

84、倒義,則事之所以敗也;逆德,則怨之所以聚也。

85、◆[點題]儒家主禮,卻沒有給禮下過完整定義。作為法家代表之一的韓非子,一上來就試圖抓住禮的實質(zhì)。他認(rèn)為,禮是體現(xiàn)內(nèi)心感情的,是表達(dá)各種義理的,是用來規(guī)定君臣、父子關(guān)系的,是展示貴賤、賢愚差異的。

86、◆[點題]用參驗的方法來檢驗人的認(rèn)識是否合乎實際,是否具有實際的功效,這是一種樸素唯物主義的認(rèn)識論。

87、◆[譯文]君主的禍患在于相信別人。相信別人,就受到別人控制。

88、◆[譯文]父母寄希望于子女的,行動上是想讓他們安全有利,做人上是想他們不去犯罪。

89、◆[點題]一般說來,道家主張退守,儒家主張中庸,法家主張進(jìn)取,韓非子則是一位充分吸收了道家精神的法家人物,他的勢說可說是極強(qiáng)的,而他的術(shù)說則可說是極柔的。從這里的一段話看,他倒真像一位老子的信徒。

90、不然之物,十人云疑,百人然乎,千人不可解也。

91、◆[譯文]勢能治國的,就不可能被擾亂;勢能亂國的,就不可能被治好。

92、◆[點題]這段話出自《老子》?!独献印愤€說:圖難于其易也,為大于其細(xì)也。為了闡發(fā)老子的思想,韓非子打了個精辟的比喻: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93、父母之所以求于子也,動作則欲其安利也,行身則欲其遠(yuǎn)罪也。

94、◆[譯文]自然界存在著普遍法則,人類也存在著普遍法則。

95、◆[點題]愛是慈愛、仁愛、施恩、施惠。墨子提倡兼愛,是泛愛,博愛。儒家提倡有條件的愛,就是等級之愛。韓非子在此支持儒家,認(rèn)為過等的愛,是僭越,是爭民,是違禮,是篡權(quán),應(yīng)該予以禁止。

96、箴29:27圣民是君王、第一個掌權(quán)的、第一個爭戰(zhàn)的、第一個爭戰(zhàn)的、第一個爭戰(zhàn)的、第一個爭戰(zhàn)的、第一個爭戰(zhàn)的、第一個爭戰(zhàn)的、第一個爭戰(zhàn)的。

97、言順比滑澤,洋洋纚纚然,則見以為華而不實;敦祗恭厚,鯁固慎完,則見以為掘而不倫;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為虛而無用;總微說約,徑省而不飾,則見以為劌而不辯;激急親近,探知人情,則見以為譖而不讓;閎大廣博,妙遠(yuǎn)不測,則見以為夸而無用;家計小談,以具數(shù)言,則見以為陋;言而近世,辭不悖逆,則見采,則見以為史;殊釋文學(xué),以質(zhì)信言,則見以為鄙;時稱詩書,道法往古,則見以為誦。

98、規(guī)矩既設(shè),三隅乃列。

99、侈泰則家貧,驕恣則行暴。

100、◆[譯文]君主有時計謀得當(dāng),而想以此作為他個人獨(dú)到的功績,但進(jìn)說者也知道這個計謀,這樣就會身遭危險。

韓非子名言(101--120條)

101、◆[點題]縣令龐敬派遣一批市場管理人員出發(fā),但把其中一個官吏留住。這個官吏干等了老半天,龐敬也不吭聲,就又派他出發(fā)了。市場管理人員都以為縣令給了官吏秘密指示,而對自己不信任,因此誰也不敢為非作歹。韓非子借此總結(jié)出一個統(tǒng)治手段,就是上出一段話。

102、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賊乃將生。

103、◆[點題]道是自然規(guī)律,宇宙本源。這段活宣揚(yáng)的是道家虛靜無為的思想。人們的情感或者言行一旦表現(xiàn)出傾向性來,必然難以保持完美無缺,而道則是完美無缺的,所以說要虛心。

104、◆[點題]平常日子里是禮多人不怪,兩軍相遇是兵不厭詐,正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禮之用,和為貴;兵之用,勝為準(zhǔn)。

105、◆[點題]這段話是由《老子》無為無不為思想引發(fā)出來的一種圓滑的處世哲學(xué)?!独献印范苏抡f: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唐代柳宗元《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外愚而內(nèi)益智,外訥而內(nèi)益辯,外柔而內(nèi)益剛。可與此合看。

106、◆[譯文]針灸刺骨,所以身上一時疼痛,自己卻能得到長遠(yuǎn)好處;忠言逆耳,所以心里暫且難受,國家卻能得到長遠(yuǎn)利益。

107、◆[點題]這句話見于《商君書&定分》,韓非子引用后申說道:此自然之勢也,非人之所得設(shè)也??梢妱菔且环N必然的力量、必然的趨向。勢如潮流,浩浩蕩蕩;勢如巨輪,不可阻擋。

108、◆[譯文]西門豹性情急躁,所以佩帶柔韌的皮帶來提醒自己。董安于性情遲緩,所以佩帶繃緊的弓弦來鞭策自己敏捷。所以用多余補(bǔ)充不足、用長的接續(xù)短的就叫做英明的君主

109、◆[譯文]枝粗干細(xì),將會經(jīng)不住春風(fēng)。

110、◆[點題]韓非引用的是一句古語。古今類似說法很多,略錄以備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俗語有: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難知心。

111、◆[譯文]有過錯卻不聽忠臣勸諫,而又一意孤行,這是喪失好名聲并被人恥笑的開始。

112、道,譬諸若水,溺者多飲之即死,渴者適飲之即生;譬之若劍戟,愚人以行忿則禍生,圣人以誅暴則福成。

113、◆[點題]《說難》主要是指向君主進(jìn)說的困難。進(jìn)說關(guān)鍵在于因勢利導(dǎo)。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114、◆[點題]官爵可理解為官職和爵位,智力可理解為智能和體力。主賣官爵,臣賣智力一句話,一下子把君臣關(guān)系變成了商品關(guān)系。那么要做到公平合理的杠桿是什么呢?按照韓非子的觀點,是法;自恃無恃人也只有在法治條件下實行。

115、奸必知則備,必誅則止;不知則肆,不誅則行。

116、◆[譯文]道,打個比方說,就像水一樣,溺水者多喝了就會死亡,渴的人適量飲用就會生存。再打個比方說,道就像劍戟一樣,愚人拿來行兇泄憤就會惹禍,圣人拿來誅殺暴徒就會造福。

117、◆[點題]韓非子一貫主張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zé)實,即根據(jù)人的實際能力而給以官職,用實際效果來檢驗言論,要求名實相符,言行一致,這就叫刑名參驗之術(shù)。

118、◆[譯文]有手段統(tǒng)治國家的話,就是安閑地坐地朝廷里,臉上有少女那樣紅潤的氣色,對國家的治理也沒有什么妨害;沒有手段統(tǒng)治國家的話,身體即便是弄得又累又瘦,也還是沒有任何幫助。

119、◆[譯文]看見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20、人的問題在于相信人。如果你相信人,那就去創(chuàng)造他們。

韓非子名言(121--140條)

121、◆[點題]韓非子為這個論題講了幾段故事,下舉一段示意。衛(wèi)人有一對夫妻在祈禱,妻子祝愿說:讓我沒有災(zāi)難,得到一百捆布幣。好丈夫說:為什么只要這一小點?妻子回答說:如果超過了這個數(shù)目,您還不用來買小老婆?

122、◆[譯文]口才笨拙的人說的話使人心疑,善于辯說的人說的話使人信任。

123、◆[譯文]申不害說:你言論謹(jǐn)慎,人們將會跟蹤你。你智慧顯露出來,人們將會躲開你;你愚蠢顯露出來,人們將會算計你。你有智慧,人們將對你采取行動。所以說:只有無為可以窺測其中奧秘。

124、◆[點題]這段話出自孔子門徒有若之口。宓子賤任單(shan)父一地的地方長官,有若見到他說:您怎么瘦了?密子賤回簽:君王不知道我沒有德才,派我治理單父。政務(wù)緊急,心里憂愁,所以瘦了。有若說:從前虞舜彈著五弦琴,唱著《南風(fēng)》詩,天下就給治理好了。對付單父這么個小地方,都把您累成這樣,那么治理起天下來,您可怎么辦??!接下去,有若就說出了上列一段話。意思是有道不在憶,沒道;跑斷腸。韓非子認(rèn)為:明主之道,如有若之應(yīng)密(宓)子也。

125、◆[譯文]民眾害怕,就那么站著不動,不知所措。這便是圣人為之落淚的原因所在。

126、說人不能利,惡人不能害,索人欲畏重己,不可得也。

127、人之生也,財用足則隳于用力。

128、◆[點題].韓非子的這段話表現(xiàn)了他一貫的寧嚴(yán)毋寬的思想。

129、◆[譯文]母親美的,她的孩子受寵愛。

130、◆[譯文]進(jìn)說對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卻用厚利去說服他,就會顯得節(jié)操低下而得到卑賤待遇,必然受到拋棄和疏遠(yuǎn)。講說對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卻用美名去說服他,說會顯得沒有心計而又脫離實際,必定不會被接受和錄用。進(jìn)說對象暗地追求厚利而表面上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進(jìn)說,他就會表面上錄用進(jìn)說者而實際上加以疏遠(yuǎn);用厚利向他進(jìn)說,他就會暗地采納進(jìn)說者的主張而表面上疏遠(yuǎn)進(jìn)說者本身。這是不能不明察的。

131、一聽則愚智不紛,責(zé)下則人臣不參。

132、眾人之為禮也,人應(yīng)則輕歡,不應(yīng)則責(zé)怨。

133、不相容之事,不兩立也。

134、當(dāng)一個人以施惠的精神行動時,他就越能與他人和解。以害為心,父子離而怨之。

135、遠(yuǎn)聽和近視眼為了判斷內(nèi)憂外患,對省同話知黨師。

136、◆[點題]這里是提醒君主提高警惕,居安思危,防止身邊另外出現(xiàn)一個勢力中心,與自己爭雄。

137、夫以疏遠(yuǎn)與近愛信爭,其數(shù)不勝也;以新旅與習(xí)故爭,其數(shù)不勝也;以反主意與同好惡爭,其數(shù)不勝也;以輕賤與貴重爭,其數(shù)不勝也;以一口與一國爭,其數(shù)不勝也。

138、◆[譯文]萬物必定有興盛和衰微,萬事必定有松弛和緊張。

139、◆[譯文]種植橘柚的話,吃起來是甜的,聞起來是香的;種植枳棘的話,長大后反而刺人。所以君子栽培人材時要慎重。

140、◆[點題]正道直行,光明磊落,本是一種好的品德。但在此韓非子告誡人們,情行太露,易給壞人造成可乘之機(jī)。韓非子在《亡征》-文中也說:淺薄而易見,漏泄而無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語者,可亡也。

韓非子名言(141--160條)

141、利之所在,民歸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142、◆[點題]與其聽人歌功頌德,不如強(qiáng)人建功立業(yè)。巫祝祈禱,沒有任何應(yīng)驗,不過是裝神弄鬼,說謊騙人罷了。

143、◆[點題]人類屬于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所有的,人類同樣不能沒有。簡單化了的天人合一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xué)思想。

144、◆[譯文]在嚴(yán)厲的家庭中沒有兇暴的奴仆,在慈母的溺愛下卻會出敗家子。

145、◆[譯文]商湯因為得到了伊尹,結(jié)果僅憑百里國土而成為天子;齊桓公因為得到管仲,結(jié)果成為五霸之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秦孝公因為得到商鞅,領(lǐng)土得以擴(kuò)大,兵力得以強(qiáng)盛。

146、◆[譯文]辦事遲疑而沒有成效,軟弱怯懦而優(yōu)柔寡斷,好壞不分而無一定原則的,可能滅亡。

147、◆[譯文]事情因為辦得隱秘、巧妙而獲得成功,因為辦得疏漏、笨拙而歸于失敗。

148、◆[譯文]先圣有句諺語說:人不會被高山絆倒,卻會被小土堆絆倒。山大,所以人們會小心遵循;土堆小,所以人們粗心大意。

149、明主之愛一顰為顰,而笑有為笑。

150、◆[點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道。論證矯正竹木的工具和方法的重要性,以比喻法治路線必要性。

151、◆[點題]為什么說巧詐不如拙誠呢?韓非子為讀者講了兩個故事。其一是樂羊以有功見疑:樂羊作為魏將攻伐中山國,中山國君煮了樂羊的兒子并送過來一杯肉羹,樂羊為了蒙蔽敵人,忍痛喝了下去。樂羊得勝回魏,魏文侯一面贊賞他的戰(zhàn)功,一面卻對他起了疑心一一他連兒子都吃了,還有誰不敢吃!

152、◆[點題]如果說,知術(shù)之士可以稱為智的話,那么能法之士,就應(yīng)該稱為勇。智勇雙全,勝敵不難;有勇無智則不能遠(yuǎn)見,有智無勇則不能矯奸。這里表述了韓非子理想中的法治人才。

153、◆[點題]子以母貴。

154、一切善良的人,沒有定勢,沒有成才的愿望,沒有成才的和平,沒有成才的堅強(qiáng)。

155、◆[譯文]齊桓公喜歡穿紫色衣服,全國的人就都穿紫色衣服。

156、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視。

157、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158、◆[譯文]孔子說:按昭儀表取人吧,在子羽身上出了差錯;按照言談取人吧,在宰予身上出了差錯。

159、◆[點題]韓非子主張君上對臣下要取強(qiáng)硬態(tài)度,不僅要禁止他們有危害君權(quán)的行為,而且要禁錮他們有篡奪君權(quán)的欲望。用兵講究攻心為上,政治也是如此。

160、要知道這事并不那么難。

韓非子名言(161--180條)

161、◆[譯文]計謀是用來決定事情的,是不能不深察的。

162、◆[譯文].喜歡某人而不能給他好處,憎惡某人而不能給他處罰,要想求得別人畏懼并尊重自己,是不可能的。

163、◆[點題]韓非子主張有法必依,穩(wěn)。準(zhǔn)、狠,使受罰者感到咎由自取。

164、◆[點題]韓非子借此說明君主不可把臣下的言論隨便向外泄露的道理。

165、向我說善的,就是向我說惡。

166、子胥善謀而吳戮之,仲尼善說而匡圍之,管夷吾實賢而魯囚之。

167、◆[譯文]八丈高的城墻,就連樓季也不能越過,因為太陡;千丈高的大山,就是瘸腿的母羊也容易被趕上去放牧,因為坡度平緩。

168、天有大命,人有大命。

169、◆[譯文]君主不假裝恨人或者愛人。如果假裝愛某人,就無法再恨他;假裝恨某人,就無法再愛他。

170、巧匠目意中繩,然必先以規(guī)矩為度。

171、◆[點題]選材不慎,等于養(yǎng)奸;選材得當(dāng),獲利無窮。

172、今有馬于此,如驥之狀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驅(qū)之不前,卻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則臧獲雖賤,不托其足。

173、所說出于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jié)而遇卑賤,必棄遠(yuǎn)矣。所說出于厚利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yuǎn)事情,必不收矣。所說陰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實而實疏之;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顯棄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174、◆[譯文]主張有言之成理但不切實際的;言論有詞句笨拙但能立即付諸實施的。所以圣人不強(qiáng)求挑不出毛病的言論,而致力于那些無可更易的事務(wù)。

175、◆[譯文]人心難以捉摸,喜怒難以猜中。

176、◆[點題]本末倒置、大小錯位,后果將是同歸于盡。韓非子在此是借枝喻臣,借本喻君,借春風(fēng)喻事變?!妒酚?魏其武安侯列傳》引古諺說:枝大于本,脛大于股,不折必披?!度龂?吳書&吳主傳》注引《魏略》:枝大者披心,尾大者不掉。語意均與此近。

177、◆[譯文]讓公雞掌夜報曉,讓貓來捕捉老鼠,如果都能像這樣各展其才,君主就可以無為而治了。

178、◆[譯文]眼睛離開鏡子,就不能修整胡子眉毛;人們離開法術(shù),就不能辨別是非曲。

179、◆[譯文]遵循自然的普遍規(guī)律,返回到事物的具體道理,深入觀察,交驗互證,等到進(jìn)入虛靜境界以后,就不會再用到自己的主觀意愿了。

180、◆[點題]人們要想免除禍害,要么做到除惡務(wù)盡,要么明智地遠(yuǎn)遠(yuǎn)避開。

韓非子名言(181--200條)

181、◆[譯文]杜絕別人的覬覦之望,破除別人的揣測之意,不要使別人生出貪求自己利益的欲念。

182、◆[點題]由行業(yè)差異而引起利益差異,由利益差異而引起欲望差異,這是社會矛盾的重要方面。

183、今家人之治產(chǎn)也,相忍以饑寒,相強(qiáng)以勞苦,雖犯軍旅之難,饑饉之患,溫衣美食者,必是家也;相憐以衣食,相惠以佚樂,無饑歲荒,嫁妻賣子者,必是家也。

184、◆[譯文]不聽他言語,沒有本領(lǐng)的人就不能發(fā)現(xiàn);不讓他任職,沒有德才的人就不能發(fā)現(xiàn)。聽他說話而責(zé)求他有相應(yīng)行動,讓他任職而責(zé)求他能把事辦成,那么沒有本領(lǐng)、德才不好的人就原形畢露了。

185、每一個有德行的人,沒有定勢,沒有成才的欲望,沒有定心的平和,沒有定心的踏實。

186、◆[點題]韓非子為此論題講了幾段故事,今擇其一。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小兒子跟在后面哭。母親說:你回去,等我回來給你殺頭豬吃。一等她從集市上回家曾子就要?dú)⒇i。妻子勸阻說:那不過是哄孩子罷了。曾子嚴(yán)肅地說:小孩子可不能亂教。現(xiàn)在你騙了他,他日后就學(xué)會騙人了。于是就把豬殺掉煮了。

187、◆[點題]韓非子主張君主用術(shù)駕馭臣下。所謂術(shù),就是政治手段。這則箴言表述的是君隱臣顯、以靜制動的術(shù),是由《老子》虛靜無為思想引申出來的。俗話說: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語意與此相近。

188、◆[譯文]君主原則在于不能被臣下看透,君主作用在于不能被臣下了解;君主虛無冷靜,無所事事,在暗中觀察臣下的過失。

189、◆[譯文]規(guī)矩既經(jīng)設(shè)置,其他方面就可以端正了。

190、上了年紀(jì)的人喜歡去做壞事,一想到就想放棄。

191、◆[點題]這段話充分反映出韓非子的社會心理學(xué)分析能力。人都有一種逆反情緒,而君主對臣下則更容易產(chǎn)生懷疑和防備心理。進(jìn)說者之所以失敗,歸結(jié)到一點,就是沒有通過言談打動君主,沒有把君主引入自身利害的顧慮中。

192、◆[譯文]膽小怕事而不敢堅持己見,問題早已發(fā)現(xiàn)而沒有決心去解決,知道可以怎樣做,但決定了又不敢去做的,可能滅亡。

193、周澤未渥也,而語極知,說行而有功,則德忘;說不行而有敗,則見疑,如此者身危。

194、◆[譯文]假定現(xiàn)在這里放著這樣一匹馬,它貌似騏驥,是天下最優(yōu)良的馬了。然而,驅(qū)趕它,它不往前;制止它,它不停下;叫它左,它不左;叫它右,它不右那么,奴仆雖然身分低賤,也不會依托它的腳力了。

195、◆[譯文]聽察言論的一般原則,就像酩酊大醉一樣。大家紛紛動嘴動舌,我總也不先開口;大家紛紛動嘴動舌,我越發(fā)裝得糊糊涂涂。

196、◆[點題]動與靜是一對矛盾。老子認(rèn)為,虛靜是保持自我長生久存的良法,而躁動是失去活力導(dǎo)致傷損的罪魁。韓非子基本上接受了老子的觀點。

197、◆[譯文]君子不掩蓋別人的優(yōu)點,不張揚(yáng)別人的壞處。

198、◆[譯文]君主有過錯,進(jìn)說者毫不糊地說明禮義借以挑他的毛病,這樣就會身遭危險。

199、◆[點題]戰(zhàn)國時名家代表人物惠施說:當(dāng)神射手羿張弓身箭的時候,越人爭搶著為他舉靶;當(dāng)小孩子張弓射箭的時候,慈母馬上躲進(jìn)屋里關(guān)起門來。上出一段話就是對這一現(xiàn)象的總結(jié),說的是,肯定與不肯定,決定著危險與不危險;危險與不危險,決定著信任與不信任。

200、◆[譯文]擁有巨石千里,不能算富有;擁有俑人百萬,不能算強(qiáng)大。

韓非子的名言31句


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惡來選擇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來容納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廣博)~~類似的句子還有哪些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編輯為大家整理的韓非子的名言31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韓非子的名言(篇1)

1、螞蟻吃得越多,蒼蠅吃得越多。

2、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俄n非子說難》

4、群臣去學(xué),門良辯,商品,小民對張,可死。

5、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6、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谿,材非長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沒有權(quán)勢,即使是賢人也無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長的木材樹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萬丈深淵。這并非是木頭長,而是它所處的地位高。)

7、虛靜無事,以暗見疵。(保持虛靜無為的狀態(tài),往往會從隱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為漏洞)

8、濫于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9、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保持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10、懸衡而知平,沒規(guī)而知圓

11、故視強(qiáng),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

12、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為惠於法之內(nèi),動無非法。

13、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強(qiáng),先戰(zhàn)者勝。

14、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

15、時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16、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世間萬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無為而治。)

韓非子的名言(篇2)

17、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

18、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

19、數(shù)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將不勝春風(fēng);不勝春風(fēng),枝將害心。

20、故勢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21、機(jī)會要?dú)?,抓住部長,如入侵。

22、非知之難也,處之則難也。

23、勝而不驕,敗而不怨。

24、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25、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jié)之以成,遠(yuǎn)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

26、誘人的方式去爭取距離,不先那么也,并一直心部長,如何適應(yīng)馬。

27、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28、人的麻煩在于相信他。如果你相信人,你就是由人組成的。

29、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惡來選擇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來容納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廣博)

30、不吹毛而求小疵?!俄n非子大體》

31、欲成其事,先敗其事。

韓非子名言熱門86句


臣主的利益也不一樣。為什么?說:主利是有能力的,當(dāng)官的,臣利是無能的;主利是有勞而爵祿,臣利是無功而富貴;主利是英雄使能,臣利是朋友。~~每個人欣賞的句子類型不一樣,為了讓你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我們整理的“韓非子名言熱門86句”,供你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韓非子名言【篇1】

1、私行勝利,少公功。-韓非子

2、出自《韓非子·十過》。只顧眼前的蠅頭小利,一定會損害到更大的利益。這句話說明做事要從小事做起。

3、◆[點題]韓非子借此諷刺那些理論上說得通、實際上行不通的辯說家們。

4、大臣見素,大君不止。-韓非子

5、夫人有所適合,才人有所適合,各處適合,所以上下無為。-韓非子

6、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君主隱藏自己的好惡,才能看到臣下的本來面目;拋開舊的偏見,不展現(xiàn)自己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7、想見我的,或是不想見我的人,終于還是要再見面了

8、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論世之事,因為之備。——《韓非子·五蠹》

9、齊桓公好服紫,_國盡服紫。

10、也許這兩個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遙遠(yuǎn)。也許我還來不及成為衛(wèi)莊兄信任的人,但我相信你不會殺我。上次我離開紫蘭軒的時候,你看了我一眼,那個眼神告訴我,你不會殺我。

11、火形嚴(yán),老朋友鮮燒;水形懦弱,人多溺水。(火的形狀看起來很酷,所以很少有人被燒傷;水的形狀看起來很弱,所以人們經(jīng)常淹死。

12、失水,蟲子得意。-韓非子

13、太山不立好惡,所以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所以能成其富。-韓非子

14、◆[點題]一聽責(zé)下是韓非子《七術(shù)》中的一術(shù)。他為此講了幾段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一段是濫竽充數(shù):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個人同時演奏。南郭處士請求參加樂隊,宣王很高興,一切待遇如眾,宣王死后,湣王即位。湣王喜歡一個一個地聽人們吹竽,混飯吃的南郭處士隨即溜之大吉了。

15、當(dāng)然不會,我換到了更有價值的東西,倒還要感謝那個人呢。

16、治民者,禁奸于未萌?!俄n非子·心度》

17、要知道這事并不那么難。

18、與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之天死也。非與人仁而匠人賊也,人不貴,則與不售;夫不死,則棺不買。

19、道是看不見的,它被用在不可知的地方。

20、“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边@句話強(qiáng)調(diào)了自我了解的重要性,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會理解你的心情和追求。

21、◆[點題],吹毛求疵’的成語典出于此,又作吹毛求瘢、洗垢索瘢等。

22、離內(nèi)遠(yuǎn)游而忽于諫士,則危身之道也。

韓非子名言【篇2】

23、人主不佯憎愛人。佯愛人,不得復(fù)憎也;佯憎人,不得復(fù)愛也。

24、◆[點題]這里所說的有道之士,實際上就是與宇宙精神融為一體的人。在他們看來,無所謂七情六欲,無所謂是非黑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們要虛靜無為,要返真歸樸,要逃避人間的一切煩擾。俗話說,退一點海闊天空。從韓非子的一貫主張看,不能不認(rèn)為他具有以退為進(jìn)、以守為攻的思想。

25、自勝就是強(qiáng)。-韓非子。

26、峻法,所以凌過游外私也;嚴(yán)刑,所以遂令懲下也?!俄n非子·有度》

27、出自《韓非子·五蠹》。連酒糟、稻糠都吃不飽的人不會去追求米飯和魚肉,連粗布衣服都不完整的人不會去期望繡有花紋的華麗服裝。

28、因此,明主治國,明賞,民勸功;嚴(yán)刑,民親法。-韓非子

29、所以強(qiáng)者和弱者;聽多了,就聽不見;想太多會導(dǎo)致混亂。

30、人臣威脅大利從事,所以他們死于危險,他們盡力而為。-韓非子

31、不顧品德而濫用文化的人可能會滅亡。

32、君見惡,群臣匿端;君見好,群臣誣告能。(如果是君主討厭的,群臣就會隱瞞;如果是君主喜歡的,群臣就會作弊迎合。

33、◆[譯文]禮法規(guī)定,天子愛天下,諸侯愛國境以內(nèi),大夫愛官職所轄,士人愛自己的家,超過自己應(yīng)愛的范圍就叫和做冒犯。

34、◆[點題]圣人不親細(xì)民,明主不躬小事。

35、君主看不見自己想要什么。(君主不應(yīng)該表現(xiàn)出自己的喜好)

36、民心如水,水勢無常。每個人的利害所在各有不同,所以如果任由其利己之心驅(qū)使,就會像這酒一樣肆意橫流、失去控制……人有軌道,國就有軌道,國有軌道則國富民強(qiáng)!這,就是法!

37、少量的忠誠,使大量的忠誠成為賊。

38、唉,辜負(fù)美人,空樽對月,乃人生兩大憾事。

39、制度在他的天重,不從位置天靜。重可以使輕,靜可以使浮躁。

40、涵洞遮住它的蹤跡,把它的盡頭,藏在原來的下面;對它的智慧,絕對對它的能力,不能下此計。

41、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韓非子·初見秦》

42、有余者,人要富;工匠進(jìn)棺材,是要死去的。

43、聰明睿智,天也;動靜思慮,人也。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視,寄于天聰以聽,托于天智以思慮。故視強(qiáng)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目不明則不能決黑白之分,耳不聰則不能別清濁之聲,智識亂則不能審得失之地。目不能決黑白之色則謂之盲,耳不能別清濁之聲則謂之聾,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盲則不能避晝?nèi)罩U,聾則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則不能免人間法令之禍。書之所謂治人者,適動靜之節(jié),省思慮之費(fèi)也。所謂事天者,不極聰明之力,不盡智識之任。茍極盡則費(fèi)神多,費(fèi)神多則盲聾悖狂之禍至,是以嗇之。嗇之者,愛其精神,嗇其智識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嗇。韓非子《解老》

44、太山?jīng)]有好惡,所以可以變高;江海不擇小助,所以可以變富。(泰山不是根據(jù)自己的好惡選擇土石,所以實現(xiàn)了自己的高度;江海不分大小容納河流,所以實現(xiàn)了它的廣度。

韓非子名言【篇3】

45、那么,我們之間是不是終于達(dá)成了第一次寶貴的共識?

46、道私者亂,道法者治不吹毛求疵?!俄n非子大體》

47、出自《韓非子·觀行》。堯:我國遠(yuǎn)古時代的部落首領(lǐng),為傳說中的圣君。即使具有和堯一樣的智慧,如果沒有眾人的幫助,也不能建立大功勛。說明做事總是離不開別人的幫助。

48、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獞?zhàn)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譯:權(quán)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御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49、◆[點題]這段話指出了臣下向君主進(jìn)言的困難:好些的是幾經(jīng)磨難而終為明君采納,糟糕的則觸怒龍顏而招致殺身之禍。

50、文公召宰人而譙之曰:“女欲寡人之哽耶,奚為以發(fā)繞炙?”

51、不知之難,處之難。-韓非子

52、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韓非子·愛臣》

53、所以,中國歷史上有王安石、張居正、譚嗣同。

54、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虛靜無事,以暗見疵。

55、待萬世之利,在今日之勝。

56、所以喜去惡,虛心為道舍。(因此,為了成功使用權(quán)謀之術(shù),我們應(yīng)該拋棄親密、好惡等情緒。

57、為君不能禁下而自禁者謂之劫,不能飾下而自飾者謂之亂,不節(jié)下而自節(jié)者謂之貧。——《韓非子·難三》

58、法不如顯,但術(shù)不欲見。(法一定要讓人清楚,術(shù)一定不能被人察覺)

59、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俄n非子·主道》

60、如果群臣見素,大君就不會被封殺。(如果群臣的原貌出現(xiàn),君主就不會被蒙蔽。

61、矜?zhèn)尾婚L,蓋虛不久?!俄n非子·難一》

62、去善去惡,大臣是去見素;老來智慧,大臣是自己的。

63、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韓非子《說難》

64、出自《韓非子·有度》。有度:有法度。國家不會一直富強(qiáng),也不會一直貧弱。執(zhí)法者一定要堅決,這樣國家便會富強(qiáng)。執(zhí)法者如果軟弱,國家就會變得貧弱。

65、"韓非子說過,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這句話深刻地指出了只有學(xué)習(xí)與思考相結(jié)合,才能取得真正的進(jìn)步。

66、而且夫物眾而智寡,寡不勝眾,智不足以遍知物,所以因物治物。-韓非子

韓非子名言【篇4】

67、一切都只是剛剛開始,只有粉飾太平,才能讓幕后之人放松警惕。

68、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zhì)至美,物不足以飾之?!俄n非子·解老》

69、◆[譯文]君主流露出太惡情緒的,群臣就會迅速掩蓋起來;君主流露出喜好情緒的,群臣就會假裝力能勝任。

70、故人行事,以利為心,越人易和;以害為心,父子離而怨。

71、"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是韓非子的一句名言,它教導(dǎo)我們用真誠和善良來回應(yīng)別人的惡意或者友善的行為。

72、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jù)之者,誣告也。

73、火形嚴(yán),老人鮮燒;水形懦弱,人多溺水。-韓非子

74、◆[譯文]做君主的統(tǒng)治原則,以靜退為法寶。

75、出自《韓非子·十過》。離開朝廷去遠(yuǎn)游,而又忽視勸諫之士的規(guī)勸,這便是是自己變得危險的做法。

76、很多人都認(rèn)為自己能夠舍己為人,那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碰到過生死抉擇的大事!趨利避害乃萬物之天性,也是天下人的共性。非小人獨(dú)有,人之所思所為,說到底都逃不過“利害”二字。

77、過而不聽于乩臣,而獨(dú)行其意,則滅高名為人笑之始也。

78、◆[點題]《老子》三十六章:柔弱勝剛強(qiáng)?!读凶?黃帝》:欲剛,必以柔守之;欲強(qiáng),必以弱保之。這則箴言即由此思想引發(fā)而出的一種統(tǒng)治術(shù)。

79、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謂迷——《韓非子·解老》

80、戰(zhàn)陣之間,不厭欺詐。

81、吾不能虧主之法令而親跀子之足,是子報仇之時,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

82、◆[譯文]命令是最高貴的言論,法律是最準(zhǔn)確的事理。

83、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俄n非子·難三》

84、◆[譯文]對孩子慈愛的人,不敢斷絕衣食;對身體愛惜的人,不敢背離法度;對方圓珍視的人,不敢丟掉規(guī)矩。

85、有形的生命,的確非常脆弱,但是無形的力量,就會堅不可破,我給這個無形的力量取了一個名字,流沙。

86、臣主的利益也不一樣。為什么?說:主利是有能力的,當(dāng)官的,臣利是無能的;主利是有勞而爵祿,臣利是無功而富貴;主利是英雄使能,臣利是朋友。

相關(guān)推薦

  • 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收藏 誘人的方式去爭取距離,不先那么也,并一直心部長,如何適應(yīng)馬。~~你對類似的句子感興趣嗎?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收藏”,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guān)注網(wǎng)站更新!...
    2023-07-03 閱讀全文
  • 韓非子名言 ◆[點題]這里所說的有道之士,實際上就是與宇宙精神融為一體的人。在他們看來,無所謂七情六欲,無所謂是非黑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們要虛靜無為,要返真歸樸,要逃避人間的一切煩擾。俗話~~喜歡這種格調(diào)的句子吧?以下是欄目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韓非子名言,帶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07-03 閱讀全文
  • 韓非子名言200句 ◆[譯文]沒有比政令簡明的好處更大的了。沒有比世界和平更長久的了。請務(wù)必閱讀欄目小編整理的這份珍貴的韓非子名言閱讀資料,相信這些句子會對您有所幫助。隨著社交媒體的流行,名人名言被賦予了更深刻的意義,優(yōu)秀的名人格言能夠引領(lǐng)我們走向成功之路。...
    2024-01-08 閱讀全文
  • 韓非子的名言31句 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惡來選擇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來容納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廣博)~~類似的句子還有哪些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編輯為大家整理的韓非子的名言31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2023-02-16 閱讀全文
  • 韓非子名言熱門86句 臣主的利益也不一樣。為什么?說:主利是有能力的,當(dāng)官的,臣利是無能的;主利是有勞而爵祿,臣利是無功而富貴;主利是英雄使能,臣利是朋友。~~每個人欣賞的句子類型不一樣,為了讓你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我們整理的“韓非子名言熱門86句”,供你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2024-03-08 閱讀全文

誘人的方式去爭取距離,不先那么也,并一直心部長,如何適應(yīng)馬。~~你對類似的句子感興趣嗎?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收藏”,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guān)注網(wǎng)站更新!...

2023-07-03 閱讀全文

◆[點題]這里所說的有道之士,實際上就是與宇宙精神融為一體的人。在他們看來,無所謂七情六欲,無所謂是非黑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們要虛靜無為,要返真歸樸,要逃避人間的一切煩擾。俗話~~喜歡這種格調(diào)的句子吧?以下是欄目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韓非子名言,帶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07-03 閱讀全文

◆[譯文]沒有比政令簡明的好處更大的了。沒有比世界和平更長久的了。請務(wù)必閱讀欄目小編整理的這份珍貴的韓非子名言閱讀資料,相信這些句子會對您有所幫助。隨著社交媒體的流行,名人名言被賦予了更深刻的意義,優(yōu)秀的名人格言能夠引領(lǐng)我們走向成功之路。...

2024-01-08 閱讀全文

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惡來選擇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來容納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廣博)~~類似的句子還有哪些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編輯為大家整理的韓非子的名言31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2023-02-16 閱讀全文

臣主的利益也不一樣。為什么?說:主利是有能力的,當(dāng)官的,臣利是無能的;主利是有勞而爵祿,臣利是無功而富貴;主利是英雄使能,臣利是朋友。~~每個人欣賞的句子類型不一樣,為了讓你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我們整理的“韓非子名言熱門86句”,供你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2024-03-0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