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課件精選: 小班教案其三

發(fā)布時間:2022-11-24 小班教案 教案小班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幼兒園的老師都想教學工作能使小朋友們學到知識,教案的作用就是為了緩解學生的壓力,提升效率,有了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寫好一份優(yōu)質(zhì)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件精選: 小班教案其三”,相信您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nèi)容。

設(shè)計意圖:

玩水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游戲,可家長都因為怕孩子的健康,一般較少盡情讓幼兒玩?zhèn)€夠。洗澡是孩子最能玩到水的生活活動,這是孩子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jīng)驗.我們在開展體操興趣小組時發(fā)現(xiàn)幼兒對洗澡這一動作非常的感興趣.于是設(shè)計了這一活動,強調(diào)讓幼兒在輕松、愉快、自由的游戲中將生活中的情景反映到體育活動中。

活動目標:

1、發(fā)展幼兒的雙手協(xié)調(diào)能力及肩部肌肉的柔韌性。

2、在活動中感受體育游戲的快樂。

3、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活性。

4、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5、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zhàn)與快樂。

活動準備:

1、各色毛巾

2、場地的準備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啞劇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今天吳老師為小朋友表演一段啞劇。大家一起猜一猜,老師表演的是什么情節(jié)?

2、教師表演,突出洗澡中特別明顯的動作。

3、請幼兒回答問題:你看到老師表演的是什么?

二、學習動作搓背

1、小朋友真棒,你們在家是自己洗澡的嗎?今天我們也來洗洗澡吧,教師按洗澡順序帶領(lǐng)幼兒練習一次.提問:"剛才我們只洗了前面的一部分,背上怎么辦呢?

2、幼兒討論,并用肢體語言進行表現(xiàn),可請其他幼兒跟學。

3、教師示范做用毛巾洗背的動作,幼兒練習

三、游戲 我愛洗澡

1、學的這么熱了,我們大家去游泳好嗎?我們先游到藍色的游泳池去吧,來把毛巾掛在脖子上,我們出發(fā).哇!終于游到了,我們來用毛巾洗洗背,洗洗澡吧. 幼兒練習動作一次

2、來來看那邊還有個紅色的游泳池,我們游到那邊去看看有什么,看有瓶沐浴液,我們趕快搓肥皂吧,記得背上也要洗啊!

3、紅色的池子里都是泡泡了,我們趕快游到綠色的游泳池去洗干凈吧

4、寶寶們都洗干凈了嗎,我們也把我們的毛巾洗個澡吧四)整理運動 洗毛巾聽音樂洗毛巾 最后把毛巾掛在繩子上,小朋友你們現(xiàn)在都香香的,我們現(xiàn)在回去讓其他的小朋友聞聞吧。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始終處于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之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性?;顒臃闲“嘤變旱哪挲g特點,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diào)動。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精]歸園田居其一課件教案精選7篇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課堂上學到知識,為了防止學生抓不住重點,教案就顯得非常重要,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yù)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你知道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內(nèi)容是小編特地整理的“[精]歸園田居其一課件教案精選7篇”,在此溫馨提醒你在瀏覽器收藏本頁。

歸園田居其一課件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歸園田居》其一中作者所抒發(fā)的感情。

2、通過想象把握詩歌的意境。

3、把握抓住景物特征理解作者感情的讀詩方法。

4、評價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感受作品中展現(xiàn)出來的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等特點

2、分析作品描寫故都的秋的特點的寫作技巧,學習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藝術(shù)手法。

【教學難點】

1、領(lǐng)悟作者的情感,培養(yǎng)人文情懷,提高審美能力。

2、理解鑒賞傳統(tǒng)文化中的“悲秋”情懷。

3、能客觀評價中國古代文人對生命的超脫與感悟。

【教學方法】

學生自讀,教師指導的合作探討教學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同學們做一道選擇題:如果大家走入社會,有兩條道路給你們選擇A、做大官,有名有利。B、做農(nóng)民,平平淡淡。同學們選擇哪條路呢?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舍去,又不斷地得到。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jīng)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nóng)民。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稓w園田居》寫于歸隱后第二年。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PPT展示)

二、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杰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nèi)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陶淵明的田園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jié)操;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nèi)容,出現(xiàn)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

三、誦讀全文,品味賞析

朗讀并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1、教師范讀(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展示田園風光圖,引導學生體會詩中環(huán)境的幽靜與優(yōu)美。)學生聽誦讀。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學生推薦代表朗讀詩歌,要求讀出感情,并說出依據(jù)。

四、合作探究

1、分小組研究,推薦代表發(fā)言評論,初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

2、提問:“歸”字是詩眼,標題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

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值得我們思考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討論、明確:

⑴從何而歸?⑵為何而歸?⑶歸向何處?⑷歸去如何?

五、分析鑒賞

(一)為何而歸?

明確:性本愛丘山(本性)

起首兩句,言明個性。韻、性,都是指為人品格與精神氣質(zhì)。(神韻,性格)所謂“俗韻”可能指世俗社會上來往逢迎、周旋應(yīng)酬、鉆營取巧的本領(lǐng)。一個無字表明詩人從來就未曾學會這種世俗的本領(lǐng),顯示出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陶淵明祖上曾祖陶侃雖曾榮耀富貴過,但陶淵明只是陶侃一個偏房遠支,但陶侃死后,陶氏已漸漸失勢了。祖父做過太守,父親是個“寄跡風云,寘茲慍喜”的人,具體事跡已不可考。淵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壞,八歲時淵明父去世,家境逐漸沒落。十二歲庶母辭世,。二十歲時家境尤其貧困。)

淵明“自幼修習儒家經(jīng)典,愛閑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他早年曾受過儒家教育,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志向;在那個老莊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歡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又愛琴書:“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fù)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ā杜c子儼等疏》)。他的身上,同時具有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yǎng)。

性本愛丘山”,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xiāng)村、寧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內(nèi)在的共通之處,所以“愛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diào),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如何理解“誤落塵網(wǎng)中”中的“誤”字呢?

明確:“誤落塵網(wǎng)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注意煉字“誤”)

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為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選擇;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jīng)書、欲在社會中尋求成功的知識分子,也必須進入社會的權(quán)力組織;便是為了供養(yǎng)家小、維持較舒適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古代做官也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所以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奔波于官場。

(養(yǎng)家糊口,大濟蒼生。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yè),要實現(xiàn)政治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tǒng)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quán)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xiàn)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一個誤字,也看出作者的懊惱和后悔?!耙蝗ト辍?,我們看一下注釋,實際上,從陶淵明開始做官到辭官回家,也才不過十三年而已,這里是詩人夸大之詞,其實這樣的夸大也是符合情理的,我們說痛苦的時候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所以詩人做了違反自己本性的事,投身官場,自然覺得自己在這官場的十三年就像過了三十年一樣漫長。這一句看來不過是平實的紀述,但仔細體味,卻有深意。詩人對田園,就像對一位情誼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嘆息道:“哎呀,這一別就是十三年了!”內(nèi)中無限感慨,無限眷戀,但寫來仍是隱藏不露。

要求學生背誦“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边@兩句詩。

(二)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wǎng)”、“樊籠”。

追問:“塵網(wǎng)”、“樊籠”比喻什么?

明確:官場生活(“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追問:羈鳥,池魚各指什么,舊林,故淵又有什么含義呢?大家看一下詩人所用的修飾詞。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

(1)羈、池、舊、故

羈鳥,是被束縛的鳥,池魚是被圈養(yǎng)的魚,這里是作者用來比喻誤入官場的自己(板書),舊林,故淵,比喻自由自在的自然天地(板書)兩句集中描寫做官時的心情,在這兩句詩里,作者以“鳥”、“魚”自比,形象生動。詩人就像那只原本在山林自己置身于官場,正好比鳥雀被羈于樊籠,游魚被困于深池。他把官場比做“塵網(wǎng)”,比做“樊籠”,正表露了他對官場深深的厭惡之情。

(2)作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卻因出于儒家的用世思想和“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的處境去入俗求仕。出仕后看到的卻是社會的動亂,政治的腐敗,門閥制度的森嚴和權(quán)貴之間的勾心斗角,目睹黑暗的現(xiàn)實,作者既無力改變它,又不愿違心地去隨波逐流,這樣就不能不陷入深深的矛盾與痛苦之中。只有回到大自然的懷抱,才能順乎人的天性,恢復(fù)人的天性,使身心獲得真正的自由。這兩句話雖則寥寥十個字,卻言簡意豐,把作者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官場的厭惡,對置身仕途的痛苦和重返自然的渴望,都自然、形象而又真切地反映了出來。對官場生活的厭惡。“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wǎng)”一詞,足見他對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罢`”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東晉末年權(quán)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愿成為上層統(tǒng)治階級矛盾斗爭的犧牲品,也不愿成為政治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政治斗爭的羅網(wǎng)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要求學生背誦“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边@四句詩。

(三)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

提問:歸園田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歸園田”就不能“守拙”)

明確: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中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官場是個是非之地,沒有那種當官的本領(lǐng),很難往上爬(即使是現(xiàn)在,也有類似的現(xiàn)象)。這樣,一個正直清高的人就會感到精神上很壓抑,沒有自由,所以詩人把自己比作“羈鳥”、“池魚”。

小結(jié):所以“歸園田”是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追問:作者所向往的田園生活又是如何呢?請用自己的話描繪出這些詩句所營造出田園景象(找個學生起來說說)

說的不錯,詩人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寧靜平和,安居樂業(yè)的田園生活畫面。

我們來看一下詩人是怎樣來寫田園的`。

“方(同“旁”)宅十余畝”,方宅,草屋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但雖無雕梁畫棟之富麗堂皇,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前四句構(gòu)成一個近景(板書)。在這四句里詩人寫到那些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我們再看接下來四句“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睍釙?,是模糊不清的樣子,村落相隔很遠,所以顯得模糊,依依,寫出炊煙的依稀可辨,也可以理解為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這兩句所描寫的景致,給人以平靜安詳?shù)母杏X,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從四句近景轉(zhuǎn)到兩句遠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nóng)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讀到這里,人們或許會覺得還缺少點什么。是的,這景象太過清靜,似乎少一點生氣。但詩人并沒有忘記這一點,請聽,“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下子,這幅美好的田園畫就活起來了。詩人不寫草蟲,飛鳥鳴叫,卻寫了極為平常的雞鳴狗吠,因為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nóng)村環(huán)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tǒng)一。隱隱之中,是否也滲透了《老子》所謂“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理想社會觀念,那也難說。單從詩境本身來看,這二筆是不可缺少的。它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農(nóng)村的生活氣息,又絲毫不破壞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會讓你感到喧囂和煩躁。這四句寫遠景(板書)寫道什么意象——

詩人簡單的八句話寫出田園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這八種意象,簡單勾勒出一幅寧靜平和,安居樂業(yè)的田園之景。詩人這種寫法其實就是白描的手法。白描本來是繪畫上的專業(yè)術(shù)語后來被借用到文學上,指的是用簡單的筆畫勾勒出景物的特點那這里除了用到白描的手法,大家覺得還用到什么藝術(shù)手法?

以動襯靜遠近結(jié)合,

遠近結(jié)合勾勒出田園的幽美平和的景象,以雞鳴狗吠的聲音襯托出田園的寧靜和人們的安居樂業(yè)。大家覺得這里的描寫有沒有像世外桃源的光景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保ā短一ㄔ从洝罚┢鋵?,幻想的桃源也好,現(xiàn)實的鄉(xiāng)村也好,都是表現(xiàn)著陶淵明的一種理想:合理的社會,應(yīng)當是沒有競爭、沒有虛偽、沒有外加的禮儀束縛,人人自耕自食的社會。這種社會當然不可能實現(xiàn);陶淵明筆下的鄉(xiāng)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艱難和殘酷的一面。但作為詩的構(gòu)造,卻給人以美的安慰?!膶W常常起著這樣的作用。

要求學生背誦“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边@幾句詩。

(四)歸去如何?

請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詩句詞語。

明確:“無塵雜”/有余閑/久/復(fù)(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悅。

追問:從中可見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要求學生背誦“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p>

小結(jié):《歸園田居》,主要寫詩人擺脫污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nóng)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情緒,用一個詞組來概括叫做“返璞歸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這是一種與污濁的官場生活相對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六、課文總結(jié)

陶淵明被封為一代隱宗,在他之后有許許多多的真隱士、假隱士。有人效仿陶淵明真正歸隱山林,有人卻因隱而仕,讀書人的歸隱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雖然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覓不見隱士的蹤影,但人們內(nèi)心深處依然有寄情山水的心情。正如我們先前提到的千萬富翁,也會有回歸自然、放松身心的念頭。由此,我想到了一位作家說過的話——

投影展示: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區(qū)別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時候該舍,什么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人總是在不斷舍和得,舍得同時有失也有得。陶淵明舍棄了官場,舍棄了眾人羨慕的榮華富貴,得到了身心的自由,這是需要勇氣的,這是一種境界,所以他不愧為東晉最杰出的作家之一。那么同學們,生活中的你會如何面對“舍”呢?你想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得和舍體現(xiàn)了人生的境界,我們可以做到陶淵明得境界嗎?那么帶著崇敬的心情,讓我們再來背誦陶淵明的詩歌,體驗詩人超脫的境界吧。

陶淵明本來可以做官,卻放棄做官,做個不恰當?shù)谋扔鳎拖裎覀兘裉煊行┐髮W生甚至研究生,讀完書之后,返回老家,做個普通的人,前幾年不是說北大學生賣豬肉,還有北大碩士賣米粉的。其實生活怎樣,沒有一個標準,而在于個人的選擇。而選擇就會有舍有得,你選擇一方面,自然就要放棄另一方面的東西。這就是人生的真理。

有時間播放視頻《北大碩士生為何賣米粉》

學生齊讀,然后背誦,教師檢測背誦。

七、課外拓展

投影展示《歸園田居》其三,比較其一與其三兩首詩有何不同,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明確:

⑴“種豆”,代勞作之事;“南山下”,點勞作之地;“草盛”,雜草叢生;“豆苗稀”,“草”、“苗”對舉,形不善經(jīng)營之狀,更顯樂此不疲之心。

⑵“晨興”,早起;“理荒穢”,整刈野草;“帶月”,披著月光;“荷鋤歸”,扛著鋤頭回家。三四兩句中,“晨”、“月”對舉,表明時間的推移,寫出了一天勞作的大概情況。尤其第四句,更是寫出了一種漫步田塍、心滿意得的情狀。

⑶“道狹”,道路狹窄;“草木長”,草木牽衣,歸途難行;“夕露”,晚間露水;“沾我衣”,沾濕衣服。從五六兩句我們可以感到田園的荒蕪、環(huán)境的幽清和夜氣的濕寒。

⑷“不足惜”,不值得為“沾衣”懊惱;“但使”,只要讓;“愿無違”,不違背自己歸園田的心愿。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詩人卻言“不足惜”,只要“愿無違”,從而將自己摒離塵俗、躬耕自食、返歸自然的心志和盤托出。

這首詩語言質(zhì)樸、平淡、自然,將勞動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靜謐景致融為愜意出俗的意境,記錄著詩人參加勞動的情況和感受,抒寫了詩人脫離塵俗回歸自然的閑適喜悅的心情。

八、布置作業(yè)

1、以“陶淵明,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背誦全詩。

歸園田居其一課件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⑴熟知作者及其影響。

⑵了解鑒賞古典詩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領(lǐng)。

能力目標:

訓練通過揣摩語言、想象畫面與體味情感來鑒賞古典詩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過程目標:

通過學生對詩歌的審美領(lǐng)悟,繪畫出詩歌的詩意圖,由此促進學生與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

方法目標:以引導為主,學生體驗為輔,引導學生體驗詩歌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詩歌的鑒賞分析,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從而加深學生的文化積累,領(lǐng)悟詩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時要逐步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詩中形象及描寫手法的分析來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流程:

導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語、體味意境、總結(jié)規(guī)律、擴展練習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考勤

二、導入:師:初中學過《桃花源記》,誰能說說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生七嘴八舌)

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勞動,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

生: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生:與世隔絕,幸??鞓贰?/p>

生:熱情好客,淳樸。

同學們,還記得在你們初中時學過一篇散文,其中,詩人為人們虛構(gòu)了一個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的“世外桃源”,那篇詩歌是什么,作者是誰,還記得嗎?(《桃花園記》,陶淵明),詩人寄托了自己的xx理想,同時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那么今天,我們又將學習他的田園詩作的代表作品——《歸園田記》。那么這篇詩歌跟《桃花源記》一樣?又是要反映什么呢,還是純粹的寫作者要歸田當農(nóng)夫的單純愿望呢?

三、簡介作者:

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末年的偉大詩人,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yè)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因此,他不愿在紛亂黑暗的現(xiàn)實里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后,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農(nóng)村,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jié)先生”,他還有一個稱號叫“五柳先生”,緣由是他家門前有五棵柳樹。

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nèi)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而田園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fā)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

四、整體感知

1、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全班學生一起來朗讀,解決生字詞,并且參看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重讀“返”、“曖”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寫錯)

韻yun指人們的氣質(zhì)性情的素養(yǎng)

羈ji拘束

拙zhuo①笨:手笨、勤能補拙②謙詞:稱自己的文章、見解:拙見

蔭yin沒有日光,又涼又潮濕

噯ai日光昏暗,模糊

顛dian高而直立的東西的頂

樊fan籬笆指受束縛而不自由的境地

2、同學們,先來看一下這篇詩歌的題目,俗話說:眉目傳情。那么,“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是“歸”還是“居”?

(明確: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

3、掃清了生字詞,疏通了詩歌的大意,既然“歸”字是文章的核心,作者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作者從哪里返回?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思考作者:⑴從何而歸;⑵為何而歸;⑶歸向何處;⑷歸去如何。

4、朗讀課文,尋找相關(guān)信息:

歸園田居其一課件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歸園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詩三首》中的一首詩,這三首古詩分別為漢末古詩和魏晉古詩,在我國詩歌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本單元學習目標是通過反復(fù)吟誦,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本詩是陶淵明辭去彭澤縣令,歸隱田園后寫的一首詩??烧f是詩人辭舊我的別辭,迎新我的頌歌。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初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部分的詩歌,當時的學習要求只是讀一讀,背一背,了解大意,體會情感而已。進入高中階段,這種要求顯然是不夠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把他們放在整個詩歌的發(fā)展脈絡(luò)中觀照、比較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鑒賞作品的思想和藝術(shù)價值。另外,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比绻谡n堂能幫助每一位學生習得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那就是他們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根據(jù)以上教材特點和學情分析,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了解陶淵明生平及作品。通過學習陶淵明的田園詩代表作,感受田園詩的取材及陶詩的風格。

(2)能力目標

通過反復(fù)閱讀,解讀意象,品味意境,培養(yǎng)學生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了解作者辭官歸隱的原因,深刻體會詩人鄙棄官場,對田園生活無限熱愛欣賞之情。

(1)教學重點:品賞田園情趣之美,挖掘詩歌的意象,體會詩歌意境。

(2)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想像,再現(xiàn)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物描寫中蘊含著深厚的情思。

三、教學方法

(1)情境法

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借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

(2)朗讀法

詩詞教學貴在多讀,本詩語言質(zhì)樸,感情真摯,要認真引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體驗詩人的情感,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朗讀過程中質(zhì)疑、思考、品析、鑒賞。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學設(shè)計中設(shè)計問題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膽質(zhì)疑,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四、學習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經(jīng)歷生疑、釋惑學習樂趣。

(2)朗讀法。讓學生反復(fù)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使難以理解的文字變?yōu)橐锥?,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lǐng)悟能力。

五、教學過程

(1)畫中有詩

課前導入:給同學們展示清代著名畫家石濤的《陶淵明詩意圖》冊中的一幅畫,讓學生調(diào)動積累,說一說透過圖畫能夠聯(lián)想到的詩句。學生的答案一般都會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同學們說的都很好,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這些詩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著豐富的田園風光,可以說這幅畫把我們帶入了具有鄉(xiāng)土氣息的田園。田園是生長糧食也是生長詩意的地方,今天讓我們穿過陶淵明詩人田壟般整齊的詩行,去尋找在都市中久違了的田園風光。那么什么叫田園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

田園詩:中國的山水田園詩源遠流長,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等。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nóng)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下一位田園詩的集大成者——陶淵明。

(2)識詩者、明背景。

此環(huán)節(jié)由學生課前預(yù)習,老師檢查,課堂學生自主發(fā)言完成,既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課前預(yù)習情況,老師再補充陶淵明的生平事跡以及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朝代)田園詩人,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jié)先生。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寫作背景:陶淵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青年時期,他曾有“大濟于蒼生”的雄心壯志。但是,他所生活的東晉時代,舉賢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權(quán)貴,門閥制度極其嚴酷,使他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陶淵明二十九歲,為謀出路,開始走上仕途。曾三次辭職。四十一歲時,在親友的勸說下,出任彭澤令。任職八十余天,傳來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這時,又正逢郡派督郵來縣巡視,縣吏告訴他“應(yīng)束帶見之”,淵明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小兒!”當天便解綬辭官回鄉(xiāng)。他終于同黑暗官場徹底決裂,拋棄功名利祿,歸隱田園。退隱之后,他曾躬耕隴畝,和父老鄉(xiāng)親共話桑麻,詩人一直過著隱居田園的清苦生活。這段時期,是他創(chuàng)作的豐收期,寫出了大量的田園詩,藝術(shù)上也日臻成熟,終至爐火純青。晚年,他寫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記并詩》,闡明社會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會,是沒有君主,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亂,自食其力的社會。這雖然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農(nóng)民的要求,也反襯了現(xiàn)實社會的黑暗。這首詩跟《桃花源記》一樣,寫于他辭官歸隱之后,反映他清閑的田園生活,表現(xiàn)了他超俗不羈的品質(zhì)和閑適愉悅的心境。

(3)詩中有畫

此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首先由學生推薦一名學生誦讀,初步感受詩歌意境,然后欣賞配樂朗誦《歸園田居(其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情感,通過朗讀,讓學生選擇詩中自己喜歡的一組畫面,談?wù)勛约旱母惺埽ㄟ^學生的想象,將詩歌內(nèi)容具體化,形象化。

提問:這是非常通平常的農(nóng)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么顯得那么美?這段描寫具有怎樣的意境?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

明確:恬靜、幽雅,空闊而簡陋,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迷茫、一派朦朧,這是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四句寫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你看,住宅周圍有十畝土地,八九間草屋,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畢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國。榆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huán)境是多么幽雅美麗!這里襯托出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的情緒,這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兩文有同工之妙。“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寫遠景,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是安詳?shù)?、舒緩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寫遠聞,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出鄉(xiāng)間的寧靜、和平。“雞鳴桑樹顛”寫近聞,沒有混亂,雞才能在桑顛得意地啼叫。

總之,這八句話,捕捉住農(nóng)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yōu)美畫畫,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里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斗、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4)通畫意、品詩情。

同學們所描繪的圖景都彰顯了一個“歸”字。分別有從何而歸?(涉及的是塵網(wǎng)、樊籠的句子)為何而歸?(涉及的是愛丘山,羈鳥,池魚)歸向何處?(守拙歸園田)歸后如何?(開荒,草屋,戶庭,桃李,虛室等句子)就是說可以把所有的句子都統(tǒng)一到這四個問題中來,最終表明陶淵明與官場的決絕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請同學們試著捕捉詩歌流露詩人情感的詞語或句子。

提問:“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實際上拿田園生活的什么特點與官場對比?

明確:這兩句寫所感,具體、寫到詩人田園生活之樂。它的兩個特點可與官場對比,一是“無塵雜”,沒有官場上亂糟糟的事,看不到今天惡心的“官場現(xiàn)形記”;二是“有余閑”,可以不必作官場上的那些客套應(yīng)酬之勞,可以有充分的時間讀書做詩。這“一無一有”正是詩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

提問: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厭惡官場,熱愛田園,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最后兩句收束全文,詩人似乎在回答人們的疑問,為何對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雞鳴狗吠津津樂道,如數(shù)家珍呢?原來是作者“久在樊籠”的緣故,作者一旦沖出羅網(wǎng),返回大自然的懷抱,那就其樂無窮、觸處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親切而欣慰,可以說,這兩句詩,是對以前誤入塵網(wǎng)中的官場生活的形象的總結(jié),也是對已經(jīng)開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小結(jié):這就是陶淵明。他的歸來,他的舍得,在我們心中留下了許多:“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氣,鄙棄官場,厭惡功名的高潔情懷,他不僅創(chuàng)作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詩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獨特藝術(shù)個性及偉大品格深刻影響著并將繼續(xù)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歸園田居其一課件教案【篇4】

1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多樣化的讀中走進詩人陶淵明的情感世界

2學情分析

學生讀古詩,大都能準確地有節(jié)奏地誦讀,但往往缺乏深入細致的品味,尤其是走進詩人心中。所以要披文入情,要借助讀;要通過多樣的讀品味詩的情和詩人的美好內(nèi)心世界。

3重點難點

通過讀體味詩人的情感及其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歸園田居

荀子在《勸學》中有這么一句話,“登高而超,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基本意思是登高可望遠。這句話給我們讀詩、讀文一個啟示,這就是站在一定的高度,有助于我們深入全面地把握詩文的思想內(nèi)容。高度從哪里來,標題、文眼、主旨句、抒情句等。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不涉及多了,就從標題開始。

“歸園田居”怎么讀呢?是什么意思?回答了什么問題?有一個字最重要,你認為是哪個字?這個字是如何領(lǐng)起全詩內(nèi)容的?

活動2(活動)初讀

素讀:咬準字音

活動3(活動)梳理內(nèi)容

讓學生梳理內(nèi)容(歸何處、為何歸、歸如何)

活動4(導入)局部品讀

女生讀:“歸何處”即“開荒南野際……雞鳴桑樹顛”

思考與交流

1、這一節(jié),給我們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你可否描述一下?

2、選了一些什么樣的寫景角度,用了什么寫景方法?

3、詩人為何對平凡簡樸的田園景象如此津津樂道?

活動5(活動)局部品讀

男生讀:“為何歸”即“少無適俗韻……池魚思故”

先弄清“從何歸”:

1、從何而歸?

2、詩人把官場比做什么?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詩人把自己喻為什么?要表達什么?

再弄清“為何歸”

1、“適俗”的“俗”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2、“愛丘山”、“守拙”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活動6(講授)走進詩人

既然詩人“性本愛丘山”,“守拙歸園田”陶淵明何以要做官?

先看陶淵明家世與經(jīng)歷:

家世: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思想:孟嘉是名士,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代思潮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yǎng)了“猛志遠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經(jīng)歷:晉代的門閥制度,使得“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痹谀欠N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互相傾軋,爭權(quán)奪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淵明根本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29歲時他進入官場,當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職自解歸家閑居。以后又先后幾次出任小官,不僅無法施展?jié)辣ж?,而且于“志意多所恥”。最后一次為官是當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場黑暗,“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辭官歸田。

然后可歸結(jié)原因:

1、做官是由于生活所迫。

2、有“平天下”的壯志。

但為官艱難,難伸志向,還做背良心的事。一個“誤”字表現(xiàn)了陶淵明的后悔和厭惡。

活動7(活動)局部研讀

齊讀:“歸何處”即“戶庭無塵雜……復(fù)得返自然”

“復(fù)”字突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活動8(活動)美讀

1、怎么讀“歸何處”這一部分呢?

一要讀出景物的美(純樸、寧靜、和諧),二要讀出情的深(如釋重負,輕松自然)

女生復(fù)讀。

2、怎么讀“為何歸”這一部分呢?

一注意“本”字(出于本心,心甘情愿),二要把握好“誤”(后悔與憎惡)、“鳥、魚”(興奮與自在)。

先抽兩位學生讀“誤落尖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最后教師范讀。

男生齊聲復(fù)讀。

3、如何讀“歸如何”?

把握好“無”與“有”(清靜、閑適)、“久”“復(fù)”(苦悶與欣喜,讀得緩慢而放松)

全班復(fù)讀。

活動9(活動)擴讀

詩外讀詩人

1、淵明在官場里混那幾年,像一位‘一生兒愛好是自然’的千金小姐,強逼著去倚門賣笑?!簡⒊凇短諟Y明之文藝及其品格》

2、在古今詩人之中,能夠直接面對人生的苦難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的,只有陶淵明。當然,他也不得不為自己所選擇的這條道路付出了勞苦饑寒的代價。而這正體現(xiàn)了他的高尚和偉大?!獙W者葉嘉瑩

3、七律贊陶潛

君子固窮歸園田,賦詩飲酒五柳前。

不為五斗折腰米,只圖南山賞菊閑。

煙銷云飛人已去,流傳后世有佳篇。

滄海桑田逾千年,夢里猶尋桃花源。

詩內(nèi)讀詩人

1、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無”的是適應(yīng)世俗的情趣,“有”的是熱愛自然的本性。

2、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無”的是世俗的虛偽機巧,“有”的是真誠拙愚。

3、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無客套與應(yīng)酬;“有”的是“余閑”,有充分的時間勞作、讀書、寫詩。

4、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無“樊籠”的禁銦與網(wǎng)羅,“有”返自然的自由與快樂。

活動10(測試)背誦全詩

試背全文

活動11(作業(yè))課外練習

1、寫一篇隨筆,兩個題目任選:

(1)歸之樂

(2)詩意地生活

2、背誦全詩

3、將田園風光部分改寫為散文。

歸園田居其一課件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作者背景,體會詩歌中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感受作者熱愛田園生活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學生能夠提升有感情閱讀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可以提高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熱愛田園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熱愛自然風光,熱愛生活的人生追求。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詩歌所呈現(xiàn)的意向,體會作者對待生活恬淡樂觀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采用溫故知新法導入:引導學生回憶《桃花源記》。桃花源是一個理想王國般令人神往的地方,景色宜人,安寧祥和,我們可以從《桃花源記》中體會到作者陶淵明對于山水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一首山水田園詩《歸園田居(其一)》。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是東晉時期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2、教師范讀,學生標注讀音停頓,并注意朗讀的情感。

3、學生朗讀詩歌,并運用手中的工具書結(jié)合書下注釋,解決生字詞、疏通文意。

4、詩歌標題中哪一個字最重要?(“歸”)通過這個字,可以看出詩歌分為幾個部分?(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從何而歸第二部分:歸向何處)

(三)深入研讀

1、作者從何而歸?從文中找到答案并分析。

學生:作者從塵網(wǎng)與樊籠中歸來,將官場生活比作塵網(wǎng),將曾經(jīng)無法逃脫的束縛比作樊籠,表達了作者對于世俗官場的厭倦與憎惡,所以想遠離歸隱。

2、作者又歸向何處?從文中找到詩句分析。

學生:“守拙歸園田”,作者歸向田園,享受于美好自然的田園風光。

3、作者筆下的園田有什么樣的特點?畫出描寫田園景色的詩句,并選取你喜歡的意向進行分析。(小組討論)

學生:明確:

近處:宅院、林木,親切可即

遠處:村落、炊煙,給人以悠長的遐思

色彩:桃紅、柳綠,環(huán)境幽雅美麗

聲音:狗吠、雞鳴,以動襯靜,更顯寧靜和平

4、通過作者所描寫的田園風光,可以體會出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詩歌可以看出作者對于田園生活的無限熱愛,對自然風光的沉迷與喜愛,同時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與憎惡,對于自由執(zhí)著向往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

組織朗讀比賽。(以語文學習小組為單位,各組推選一位組員參加比賽,教師使用多媒體播放輕柔舒緩的配樂,學生進行配樂朗讀,力求聲音洪亮,情感豐富,要體現(xiàn)出作者對于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比賽結(jié)束后評選最優(yōu)秀的選手并給予表揚和鼓勵)

(五)小結(jié)作業(yè)

1、小結(jié):(帶領(lǐng)學生主動回憶與總結(jié))本節(jié)課都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

2、作業(yè):閱讀《歸園田居》(其一)其他組詩,體會作者對于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并以作者自述的角度寫一篇400字短文,下節(jié)課交流。

六、教學反思

本篇詩歌著重引導學生通過所展現(xiàn)的意向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所找到的詩句和特點各不相同,也會出現(xiàn)偏差,所以在學生討論時,我會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引領(lǐng)學生找到正確的分析方式與著重點,使課堂設(shè)計能順利實現(xiàn)和進行。

歸園田居其一課件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陶淵明其人及其文。

2、背誦《歸園田居(其一)》。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fù)誦讀,師生共同把握詩人心情的轉(zhuǎn)變。

2、通過對詩歌意象的解讀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領(lǐng)悟詩人的田園情懷,體會田園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

1、探究詩人回歸園田的原因。

2、賞析陶淵明營造出的閑適、恬淡、寧靜、自然的意境。

【教學難點】

1、詩人出仕的時代背景。

2、領(lǐng)悟詩人的志趣、情懷。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位作家說過,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分別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因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東晉有位著名的文學家也曾經(jīng)做過重要的人生選擇,他選擇的是舍棄官場回歸田園,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歸園田居》。這個人就是陶淵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名篇《歸園田居》(其一),學習他的舍與得。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自讀釋疑,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結(jié)合課下注釋,疏通詩意。

2、理清思路:

(1)為何而歸?

(2)歸向何處?

(3)歸去如何?

四、品讀詩文,賞析探究。

(一)誦讀、思考:為何而歸?

——因為熱愛田園,厭惡官場。

誤落:從一個“誤”字中,你能讀出什么情感?——沉痛、悔恨。塵網(wǎng)比喻官場,官場是很多人追逐的對象,但詩人卻為什么將之比喻成網(wǎng)?體現(xiàn)出一種怎樣的感情?——對官場的厭惡。而且詩人被網(wǎng)住了多少年?三十年,盡管有夸大,但可以感覺到詩人極端的厭惡,不自由的情感。你能否讀出這種感覺?應(yīng)該重讀哪些詞?(再讀,齊讀)

羈鳥、池魚:羈是什么意思?籠中鳥、池中魚。這實際上也是詩人的一種——自比。鳥和魚本來應(yīng)該是自由自在的,但現(xiàn)在卻成了“籠中鳥,池中魚”,所以他們特別渴望自由,所以應(yīng)該重讀?——戀,思。(誦讀,齊讀)

誦讀是情感的藝術(shù),所以,同學們首先要設(shè)身處地地去感受作者。

追問:詩人既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又為何要出來做官?

看大屏幕,介紹詩人的生平和當時社會背景。學習詩歌,也要學會知人論世,知人論世往往是解讀詩文的有效突破口!

3、他歸園田居的目的是什么呢?

為了獲得個性的自由,為了保持人格的獨立,為了保持品格的高潔!

陶淵明一共做官十三年。

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xiàn)“大濟蒼生”的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這十三年,是理想如鏡中花、水中月般可望而不可及的十三年。

這十三年,也是他的自由和個性被束縛,人格被壓抑的十三年。

最終,405年的一天,他留下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瀟灑回歸田園。

(二)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齊讀)

問: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色有何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遠近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白描手法,清新質(zhì)樸。

概括追問:非常普通平常的農(nóng)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么顯得那么美?

(三)歸去如何?(齊讀)

明確:“無塵雜”/有余閑/久/復(fù)(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悅

追問:從中可見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品格上的高潔和正直。

最后兩句收束全文,詩人似乎在回答人們的疑問,為何對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雞鳴狗吠津津樂道,如數(shù)家珍呢?原來是作者“久在樊籠”的緣故,作者一旦沖出羅網(wǎng),返回大自然的懷抱,那就其樂無窮、觸處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親切而欣慰,可以說,這兩句詩,是對以前誤入塵網(wǎng)中的官場生活的形象的總結(jié),也是對已經(jīng)開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五、總結(jié)全文

這就是陶淵明他的歸來,他的舍得,在我們心中留下了許多:“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氣,鄙棄官場,厭惡功名的高潔情懷,

他不僅創(chuàng)作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詩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獨特藝術(shù)個性及偉大品格深刻影響著并將繼續(xù)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六、再讀體味,深切感受。

1、請帶著對詩人生平的深切感受來再次美讀詩文。(學生個讀,教師范讀。)

2、請帶著感情來背誦這首詩。

七、結(jié)束語。

海子說: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法國詩人蘭波說:生活在別處,選擇和舍棄都是為了追尋心中的理想!陶淵明找到了心中的園田,希望我們也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愿在這僅有的一次生命里,能遵從自己心靈的召喚,不白活一回。把這句話送給大家。

八、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以“心靈的召喚”為話題寫一段文字。

歸園田居其一課件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 解讀田園風光構(gòu)成的意境。

2、 解讀詩人歸田園前的心境,解讀詩人形像。

3、 簡單了解陶詩的藝術(shù)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地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學習方法:

朗讀、品讀、比較、探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同學們做一道選擇題:如果大家走入社會,有兩條道路給你們選擇——1、做大官,有名有利。2、做農(nóng)民,平平淡淡。同學們選擇哪條路呢?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 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舍去,又不斷地得到。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jīng)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nóng)民。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稓w園田居》寫于歸隱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后的生活,表現(xiàn)農(nóng)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fā)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后,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shù)了。

三、析題:

和詩歌的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那么,“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是“歸”還是“居”?

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請同學們看屏幕,我們這節(jié)課就要了解的幾個問題:1、從何而歸;2、為何而歸;3、歸向何處;4、歸去如何。

四、誦讀

1、聽錄音,解決生字詞,理清大意。

2、全班齊讀。(重讀“返”、“曖”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寫錯)

3、自由朗讀:

思考:1、從何而歸;2、為何而歸;3、歸向何處;4、歸去如何。

五、討論鑒賞:

1、從何而歸?

明確:官場。

詩人將官場說成“塵網(wǎng)”、“樊籠”,這些詞反映了詩人對官場的什么態(tài)度?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闭埻瑢W們打開優(yōu)化方案128頁。我們班哪個同學說話最大聲的,自告奮勇起來讀給大家聽,好嗎?

2、為何而歸?

(1)本性愛田園。

(2)由于官場的黑暗,無自由,無法實現(xiàn)抱負,作者歸隱田園為獨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明確:“羈鳥”是籠中的鳥;“池魚”是池塘中的魚。這二者的特點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適合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只會覺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場就如同“羈鳥”、“池魚”一般,失去自由。說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園的心情,以喚起人們對自由的向往。

3、歸向何處?

明確:園田。

找出描寫田園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話描述。

明確: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學生自由發(fā)揮)

(參考:屋后榆柳樹影婆娑,濃陰覆地,清風平息心中焦慮。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喚起心中歡欣。極目遠眺,炊煙融入暮靄,側(cè)耳諦聽,依稀聽得犬吠雞鳴。)

小活動: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劃或?qū)в?根據(jù)本詩你打算怎樣向客人推介 “樂陶陶農(nóng)家游”這項服務(wù)?

4、歸去如何?

明確:“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庇小盁o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神”之感。作者是在寫自己寧靜、閑適的生活狀態(tài),和那種輕松、平和、喜悅之情。

5、詩中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 擬人 夸張 動靜結(jié)合 白描

白描法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tǒng)技法之一,它要求畫家只用白線勾描,不著顏色,不加渲染地勾畫出物體的特征。描寫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簡潔、質(zhì)樸的語言,粗線條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shù)效果。

6、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要根據(jù)整首詩,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六、小結(jié):

1、《歸天園居》主要寫詩人擺脫污濁的官場,來到清新的農(nóng)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情緒,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個成語是“返樸歸真”?!胺禈銡w真”,第一是“樸”,處世要樸實,不做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這是我國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

2、藝術(shù)上,一是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畝,草屋八 九間”,毫無粉飾之詞,平易如話,但恰到

好處地與詩意合拍。二是情景交融?!胺秸喈€……雞鳴桑樹顛”八句,描寫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煙、狗吠雞鳴,富有生活氣息,構(gòu)成了遠離塵世、寧靜安謐、淳樸自然的藝術(shù)境界。這是實境——也許的確是陶淵明歸隱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淵銘內(nèi)心追求那種恬靜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實境與心境渾然一體。三是比喻生動形象,詩人把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社會比喻為“塵網(wǎng)”、“樊籠”,把誤入官場的人比作“羈鳥”、“池魚”,不僅形象貼切,而且蘊含了強烈的感情色彩。四是語言樸素自然。

如:“狗吠深巷中……,隨手寫來,明白如話,正如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所言:“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第二課時

七、品讀、探究

學習《歸園田居》組詩中的另外四首詩,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詩人的藝術(shù)情趣。

(課前印發(fā)詩歌資料,發(fā)給學生閱讀學習理解。)

1. 出示四首詩歌內(nèi)容(多媒體2)。

2. 學生分組研讀四首詩歌,準備派代表發(fā)言交流學習體會。(研讀重點由學生自己確定,或內(nèi)容情感、或藝術(shù)特色。)

歸園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窮巷寡輪鞅②。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③。時復(fù)墟曲中,披草共來往④。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⑤。??炙敝立蓿懵渫菝?。

【注釋】①野外:這里指農(nóng)村。人事:人際交往,這里主要指與官場的來往。②輪鞅(āng):鞅是拉車的皮帶,這里指車馬。③塵想:入世做官的想法。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撥開野草。⑤我土日巳廣:我開墾的'田地一天天在擴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②,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注釋】①南山:指廬山。②興:起床。理荒穢:即除雜草。

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游①,浪莽林野娛②。試攜子侄輩③,披榛步荒墟④。徘徊丘壟間⑤,依依昔人居⑥。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⑦?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fù)馀。一世異朝市⑧,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⑨。

【注釋】①去:離開。②浪莽:聯(lián)綿詞,廣大貌。③試:這里作副詞用,初也,偶也,轉(zhuǎn)意為“偶爾有一次”。④榛:榛莽之榛,泛指叢生的雜草荊棘。⑤丘壟:墳?zāi)?。⑥依依:隱約可辨的樣子。⑦焉:何。如:往。⑧一世:三十年為一世。異朝市:市朝變遷。⑨幻化、空無:佛教大乘教派的教義是空,東晉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無宗、本無異宗、幻化宗、心無宗,詩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義解釋,不含宗教色彩。

歸園田居(其五)

悵恨獨策還①,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②。漉我新熟酒③,只雞招近局④。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

【注釋】①策:策杖,拄杖。②遇:焦本作“可”。③漉:過濾。濾掉酒糟。④招近局:招近鄰而成局。多人聚合歡飲稱局。一說:局,曲也,近局指近鄰。

3. 學生分組派代表發(fā)言交流學習體會。

4. 展示某小組學習成果,用點評法研讀《歸園田居(其三)》。

⑴“種豆”,代勞作之事;“南山下”,點勞作之地;“草盛”,雜草叢生;“豆苗稀”,“草”、“苗”對舉,形不善經(jīng)營之狀,更顯樂此不疲之心。

⑵“晨興”,早起;“理荒穢”,整刈野草;“帶月”,披著月光;“荷鋤歸”,扛著鋤頭回家。三四兩句中,“晨”、“月”對舉,表明時間的推移,寫出了一天勞作的大概情況。尤其第四句,更是寫出了一種漫步田塍、心滿意得的情狀。

⑶“道狹”,道路狹窄;“草木長”,草木牽衣,歸途難行;“夕露”,晚間露水;“沾我衣”,沾濕衣服。從五六兩句我們可以感到田園的荒蕪、環(huán)境的幽清和夜氣的濕寒。

⑷ “不足惜”,不值得為“沾衣”懊惱;“但使”,只要讓;“愿無違”,不違背自己歸園田的心愿。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詩人卻言“不足惜”,只要“愿無違”,從而將自己摒離塵俗、躬耕自食、返歸自然的心志和盤托出。

這首詩語言質(zhì)樸、平淡、自然,將勞動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靜謐景致融為愜意出俗的意境,記錄著詩人參加勞動的情況和感受,抒寫了詩人脫離塵俗回歸自然的閑適喜悅的心情。

追問:能否結(jié)合《歸去來兮辭》來分析《歸園田居(其一、其三)》?

討論、明確:

《歸去來兮辭》是詩人將歸隱時所作,是詩人的歸隱宣言,情感激切、興奮,其中所寫田園生活是其美麗的憧憬;與《歸園田居(其一)》相比,《歸去來兮辭》中所寫歸隱生活較為飄灑,浮于現(xiàn)實之上。詩人描寫的田園生活尤其是農(nóng)田之事,是作為士大夫的詩人的主觀上的想象,是并未親歷其中者對之的一種遠距離的關(guān)照,是一種審美的描繪,而不是客觀的寫實。與《歸園田居(其一)》相比,后者是真實的田園生活,彌漫著人間的煙火,人間的生氣。依依炊煙,雞鳴狗吠,所寫景物非常質(zhì)樸、平淡,營造的是寧靜而不乏生機的意境,作者也已身化于周圍環(huán)境中。并且從《歸去來兮辭》到《歸園田居》,詩人從理想的云端落到黑黑的泥土,現(xiàn)實中的田園生活其實并不那么輕松閑適,甚至有些貧乏艱辛(《歸園田居(其三)》)。但《歸園田居(其一)》所構(gòu)造的寧靜平和的意境氛圍中卻更可見出陶淵明的安貧樂道思想。

(其它幾首詩歌賞析交流,略)

5. 小結(jié):

《歸園田居》五首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是如此,不僅在于五首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nóng)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cè)面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發(fā)的感情而言,是以質(zhì)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來貫穿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情的動蕩、轉(zhuǎn)折,但那種歡愉、達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通觀五首,官場污穢,而終獲補償?shù)男牢?;生活貧困,卻有親朋的摯情;農(nóng)事辛苦,而得心靈的滿足;人生短暫,乃有人生真諦的徹悟;酒至暢懷,物我皆已忘,日月身邊流。真?zhèn)€是“何陋之有”?這樣,詩人就把整個隱居生活,不,整個人生的樂趣都包容到他渾厚汪洋的詩情中去了。這是一種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種深刻的揭示。正是在這種同污穢現(xiàn)實截然對立的意義上,《歸園田居》達到了完美和諧的藝術(shù)意境,開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6.探究,了解詩人的藝術(shù)情趣。

討論、交流:能從《歸園田居》組詩的學習中,談?wù)勀闼惺艿降奶赵姷乃囆g(shù)風格嗎?

小結(jié):詩人描繪的是常景,抒發(fā)的是真情,闡釋的是至理,挑選的是“易”字。常景、真情、至理、“易”字,這就是陶淵明的藝術(shù)情趣,這就是陶淵明一生的藝術(shù)寫照。

八、播放田園風光的音樂畫面(多媒體3),學生齊讀詩歌收束課堂。

九、布置作業(yè):

1.仔細品味下列陶淵明的詩句,說說它們在動詞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⑴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⑵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時運》其一)

⑶日暮天無云,春風扇微和。(《擬古(其七)》)

⑷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和郭主簿(其一)》)

⑸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多媒體4)

2.結(jié)合《歸園田居》組詩、《歸去來兮辭》《飲酒》,談?wù)勀銓μ赵姼惺茏钌畹乃囆g(shù)特色。(700字左右。)

小班春天課件教案精選


以下是編輯為您可能需要的小班春天課件教案。教案課件是我們老師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老師會仔細規(guī)劃每份教案課件重點難點。教案是課堂教學的指引。希望本頁面內(nèi)容能幫助到您!

小班春天課件教案(篇1)

活動由來: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代表著希望,充滿了生機,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萬物復(fù)蘇,有著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非常適合幼兒觀察春天的變化現(xiàn)象,為了能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的現(xiàn)有資源。將自然資源融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我特意為托班幼兒設(shè)計了"柳樹發(fā)芽了"的科學活動方案,旨在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參與自然科學活動的積極性,表達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柳樹發(fā)芽了,學會說"春天,發(fā)芽"等詞語。

2、體會春天的變化,感受陽光的溫暖,表達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活動重難點:

柳樹發(fā)芽了,表示春天來了。

活動準備:

1、《春天》的磁帶,錄音機。

2、冬天和春天的柳樹圖,《春天》的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入

師:小朋友們知道想再試什么季節(jié)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認識春天

1、老師播放《春天》的課件,引導幼兒仔細觀看課件。

2、老師提問: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柳樹有什么變化?

3、老師出示課件中的放大的柳樹嫩牙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告訴幼兒,春天到了,柳樹發(fā)芽,并指給幼兒看。

4、老師出示冬天的柳樹圖,提問:這是春天的柳樹嗎?為什么?

5、老師出示春天的柳樹圖,提問:這是春天的柳樹嗎?為什么?你還看到了什么?

6、老師變念春天兒歌,邊做肢體律動,引導幼兒跟隨老師做肢體律動。

附兒歌:春天來了

春天來了,(兩臂上舉,兩手做招手的動作)

柳樹發(fā)芽了,(兩手并攏,掌心相對,慢慢做張開的動作)

大雁飛回來了,(兩手自然張開,上下擺動雙臂做飛翔的動作)

我們真呀真高興?。▋墒植n,掌心相對,做笑臉的動作)

三、小結(jié):

春天來了,柳樹發(fā)芽了,大雁飛回來了,讓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小班春天課件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喜愛春天,知道春天花草、樹木的變化。

2、能運用身體語言表達詩歌內(nèi)容。

3、了解詩歌的句式特點,學習簡單仿編詩歌。

4、認讀重點字詞:屋檐、水塘、草地、孩子。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顒忧坝讕熃M織幼兒觀察春天的景物;學會歌曲《春天》。

2、物質(zhì)準備。掛圖、音帶、錄音機、大字卡;詩歌讀本人手一冊、小字卡、頭飾(小燕子、蝴蝶、蜜蜂、小白兔各10個)。

3、環(huán)境準備。

創(chuàng)設(shè)主題墻面“春天來了”。

活動過程:

一、預(yù)備活動師幼互相問候,韻律活動《春天》,幼兒隨音樂一起有節(jié)奏的拍手舞蹈。

二、感知理解活動

1、幼師與幼兒一起討論看到的春天的景物。

“剛才我們一起去了找春天,你找到了春天嗎?它藏在哪里?”

2、說春天。

引導語:“你找到了春天嗎?它藏在哪里?”

請幼兒一一說出來,并討論幼兒運用恰當?shù)脑~匯表達。

3、幼師出示掛圖,朗誦詩歌,引導幼兒說出春天來到了小河、水塘、草地。

①春天來了,屋檐上為什么會流水?幼師隨機出示大字卡“屋檐”,請幼兒模仿流水聲。

“屋檐上的流水發(fā)出了什么聲音?”

②春天的小河是怎樣的?春天的小河發(fā)出怎樣的聲音?幼兒模仿小河流水的聲音。

③春天的水塘里誰來了?幼師出示大字卡“水塘”,請幼兒模仿小鴨的叫聲。想象小鴨“嘎嘎”地叫什么呢?

④春天的草地上誰來了?他們“嘻嘻,哈哈”,可能在做什么。引導幼兒想象出孩子在草地上做的事情,如放風箏、打滾、踢球、翻跟頭等。幼師隨機出示大字卡“草地”“孩子”。

4、討論:他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三、體驗活動

1、幼師播放詩歌錄音帶,幼兒看書跟讀詩歌。

2、幼兒在詩歌的伴奏下,表演詩歌。討論: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閱讀完后幼兒有序收書。

四、游戲活動游戲:找春天。

活動場地上畫若干圓圈,圈內(nèi)放上“屋檐”、“水塘”、“草地”、“孩子”等大字卡。幼兒扮演小動物,根據(jù)幼師說的字詞,快速站在放有相應(yīng)大字卡的圓圈內(nèi),并說出春天在哪里。

五、創(chuàng)造活動

幼師引導幼兒結(jié)合屋檐、水塘、草地等場景創(chuàng)編詩歌。

如:屋檐下的燕子,唧唧喳喳;水塘里的小蝌蚪,游呀游呀;草地上的蜜蜂,嗡嗡嗡嗡……幼兒嘗試表演創(chuàng)編的詩歌。

六、結(jié)束活動

交流小結(jié),播放音樂,幼兒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

小班春天課件教案(篇3)

一.說教材

春天,這就是一個萬物復(fù)蘇、生機勃勃的季節(jié),對于這種季節(jié)變化,幼兒非常好奇,家長也會帶孩子到公園等地踏青游玩,所以幼兒對春天的特征以及春天的美有一定的認知,但都就是零散的,所以他們對春天的認識有一定的片面性,《綱要》中指出:引導孩子接觸自然環(huán)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因此,我設(shè)計了本次教學活動,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中感知春天美、了解春天的特征。

二.說目標

根據(jù)小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確立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1.感知春天,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春天的季節(jié)特征,感受春天的美)

2.感知春天美,嘗試欣賞春天美。(通過貼貼、畫畫、講講等方式表達對春天的認識和喜愛)

三.說重難點

根據(jù)教學目標,我把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定位于:感知春天,了解春天的'特征。難點定位于:感知春天美,嘗試欣賞春天美。(根據(jù)教學目標,我把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定位于:了解春天的季節(jié)特征,感受春天的美。難點定位于:通過貼貼、畫畫、講講等方式表達對春天的認識和喜愛。)

四.說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wù)于本次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內(nèi)容,我做了以下準備:

物質(zhì):

1.有部分春天景物的半成品的底板。(春天的背景圖)

2.剪好的柳樹枝葉、花等動植物。(剪好的柳樹枝葉、花、小蝌蚪等動植物)

3.一首有關(guān)于春天的歌曲。(春天的圖片)

經(jīng)驗:

1.孩子踏青、游公園的經(jīng)歷。

2.熟悉的關(guān)于春天的歌曲表演

五.說過程

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需要,我設(shè)計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1.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提問:爸爸媽媽有沒有在春天的時候帶小朋友到公園去玩過?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春天怎么樣?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用談話、回憶的方式,激發(fā)幼兒興趣,引出課題:春天來了。

2.借用圖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的美。

出示春天的圖片,讓幼兒感受春天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看圖片,系統(tǒng)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美。

3.完成春天貼圖,表達對春天的認識和喜愛。

將剪好的柳樹枝葉、花等動植物發(fā)給每一個小朋友,讓幼兒合作完成背景圖。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合作完成春天貼畫,集體討論問題,了解春天的特征。解決了重點及部分難點。

4.播放歌曲,結(jié)束活動。

播放歌曲,師生共同表演,幼兒可隨歌曲隨意舞蹈。在輕松的氛圍中結(jié)束活動。

六.活動特點

以上就是我設(shè)計的活動內(nèi)容,活動主要有以下特點:

1.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促進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在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說一說、貼一貼、看一看、學一學,喜歡春天。教師的主導地位則體現(xiàn)在尊重、鼓勵幼兒,及時反饋,總結(jié)梳理所學知識。

2.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

在活動中,我主要用了討論法、操作法和觀察法,用討論法,讓幼兒回憶和父母一起游玩的情景,激發(fā)幼兒興趣。操作法,提高幼兒動手能力,從動手中獲得知識。觀察法,培養(yǎng)幼兒集中注意力,從觀察中,了解春天的特征,感知春天美。

3.各領(lǐng)域有機結(jié)合,注重幼兒全面發(fā)展。

幼兒園教育終極目標就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毒V要》指出:幼兒的學習就是綜合的、整體的。在教育過程中應(yīng)依據(jù)幼兒已有經(jīng)驗和學習的興趣與特點,靈活、綜合地組織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內(nèi)容,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經(jīng)驗。因此我設(shè)計了這次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來擴展幼兒經(jīng)驗,提高幼兒能力。

小班春天課件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春天來臨的美好和喜悅。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3、能從花、草、樹木和人的服飾變化中感知初春的主要特征,知道春天來了。

活動準備:

課件、打擊樂器若干、《春天》音樂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組織談話。“小朋友,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你是怎樣知道春天來了?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課件演示稿,請幼兒觀察圖片上都有什么?然后教師提問:“春天到底是怎樣來得呢?”

2、教師配樂朗誦詩歌《春天是這樣來的》,請幼兒欣賞并思考:

(1)你聽到詩歌里說誰來了?

(2)小溪、柳樹、春筍是怎樣來得?(唱著歌來的、跳著舞來的、放著鞭炮來的)

3、幼兒欣賞課件,教師朗誦詩歌,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1)小溪是怎樣來得?請幼兒學小溪唱歌,發(fā)出叮咚、叮咚的聲音。

(2)柳樹是怎樣來得?請幼兒學柳樹隨風飄動的樣子。

(3)春筍是怎樣來得?請幼兒學春筍鉆出泥土的樣子。

4、引發(fā)幼兒展開豐富的想像,說說聽了這首詩歌自己還想到了春天里的什么。鼓勵幼兒自由表現(xiàn)自己想像中的春天的景物。

三、結(jié)束部分

教師帶幼兒出去尋找美麗的春天,盡情表現(xiàn)迎接春天到來的喜悅心情。

延伸活動:

教育幼兒愛護春天的花卉、小草,不攀折嫩枝葉等。

小班春天課件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引導幼兒理解童話故事,弄清小動物之間打電話的順序。感受黑熊和其它小動物的美好心靈和歡樂情緒。要求幼兒能簡單地學習故事中的對話語言,記住電話號碼。

二、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投影機、有關(guān)教學內(nèi)容的投影片、幼兒操作的學具7?/FONT>8套。

重點:弄清楚小動物之間打電話的順序及電話號碼。

難點:學習講故事中的對話語言。

三、教學過程:

1、引入課題

(1)拍手入座,看投影片復(fù)習古詩《詠鵝》。

(2)用電話聲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課題。

2、圍繞重點、難點開展活動

通過聲形結(jié)合的電化教學形式,讓幼兒了解故事名稱、內(nèi)容、人物。

(2)層層深入地引導幼兒弄清楚小動物之間打電話的順序及號碼,并通過提問學習對話語言。

(3)利用圓形的循環(huán)電話投影片,使幼兒體會作品的有趣之處,進一步理解各動物之間的順序及電話號碼。

(4)讓幼兒直接操作學具,擺放小動物之間打電話的順序和學習復(fù)述當中的對話語言。

3、形式:

(1)五個幼兒為一組,合作操作故事的桌面學具。要求幼兒弄清小動物之間打電話的順序,復(fù)述故事中的對話語言。

(2)教師巡視指導幼兒操作情況,,鼓勵幼兒大膽地表演,學講當中的對話,亦可參與到幼兒當中一起活動。

4、游戲《小動物進城》,教師扮演故事中的某一小動物,通過表現(xiàn)其形態(tài)特征及相應(yīng)的電話號碼,讓幼兒在游戲《小動物進城》中復(fù)習鞏固所學的童話中小動物的電話號碼。

活動反思:

在今年的教師公開課活動中,我選擇了一節(jié)語言活動《春天的電話》,一節(jié)活動下來,孩子還沒有走出活動室,我已經(jīng)滿頭大汗,這節(jié)活動超出了自己所有的預(yù)設(shè)。

活動前我已經(jīng)早早的將教案備好,所有的流程,都熟記于心,所有的想法都是由我一人完成,所以重中之重的孩子我卻沒有備亦或是說我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備好孩子,而忽略了我們教育中出現(xiàn)所運用的教育機智。孩子是發(fā)展的孩子,孩子是有自己獨特個性的孩子,而不是我想當然的應(yīng)該回答什么問題的孩子。

走出教學后的活動室,我告訴自己,我犯了大錯,為什么我會影響到孩子進行表演?為什么我預(yù)設(shè)好的層層遞進卻讓孩子帶著走,沒有適時地引導?為什么孩子會積極性不高?為什么孩子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不強?為什么孩子沒有記住詩歌的內(nèi)容呢?太多太多~~

幸好當日學校的園主任領(lǐng)導班子親自給予指導并請來了專家老師以最權(quán)威的點評讓我們知道了自己的錯在哪里,如何進行糾正。

活動中本應(yīng)該給孩子自由選擇頭飾的機會被我剝奪;利用音頻來給孩子表演被我變成了欣賞動畫;層層遞進的教學表演,沒有做到位;完整性的學習欣賞卻很缺少。

我決定反思過后,我要進行第二次教學。我想,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要多反思,上完一節(jié)活動活動反思一節(jié)活動,在反思中教師才能成長,我在反思中汲取頗多,以后我也會根據(jù)這樣在反思中成長的形式來教學,增強自己的業(yè)務(wù)能力!

小班春天課件教案(篇6)

課前準備:

1、觀察早春的景色。找一找,畫一畫。

2、準備一些燕子、蝴蝶、蜜蜂、小草、月季花等剪紙,作為獎品。

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孩子借助拼音自讀說話提示)

二、指導看圖。

1、指導有順序的觀察。

出示:觀察順序:從上到下

(注拼音)從遠到近

2、說話練習。

A、上面(空中)有些什么春天的景色?

根據(jù)孩子回答,在圖中貼上

lántiān

báiyún

yànzi

藍天

白云

燕子

(1)誰來用“藍天、白云”說一句話?

說得美一些。

(2)誰能用“燕子”說一句話?

說得有趣一些。

(3)誰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B、下面的景色我們可以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來找一找。(方法同上)

gāoshān

màimiáo

xiǎocǎo

chūnsǔn

高山

麥苗

小草

春筍

liǔshù

táohuā

háizi

柳樹

桃花

孩子

逐一說好每一種景色。

C、指導將整個內(nèi)容連起來說話。(開頭句:春天美極了!結(jié)束句:我愛春天!)

三、游戲:《春游》。

1、出示路線圖:渡“春之河”、穿“成語林”、爬“標點坡”、進“故事亭”,去欣賞美麗的春天。

2、渡“春之河”:律動《小雨沙沙》

3、穿“成語林”:(摘寫有成語的樹葉)

春暖花開

春色滿園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春華秋實

春風化雨

春風滿面

春寒料峭

4、爬“標點坡”:

小朋友脫去了厚厚的冬衣快樂地在草地上跑來跑去笑著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5、進“古詩亭”:吟誦有關(guān)春天的古詩。

四、作業(yè):

把找到的春天畫下來,并按一定順序?qū)懴聛怼?/p>

大班課件教案精選


依照您的要求,筆者整理了一些資訊:大班課件教案,約請您閱讀下方文案。針對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課件教案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篤信教育工作者不會陌生。妥善撰寫的教案和課件,能夠引導學生仔細學習教學內(nèi)容。

大班課件教案 篇1

一、撿樹葉

活動形式:親子活動

指導要點:

1、建議家長利用早晚接送和周末戶外活動時間,和幼兒一起撿樹葉。

2、鼓勵幼兒觀察不同葉子的形狀、顏色、大小。

二、觀察葉子

活動形式:集中活動

活動準備:

1、幼兒有戶外觀察的經(jīng)驗

2、選擇幼兒園中的樹、花等,紙、筆

指導要點:

1、討論怎樣觀察各種葉子?重點引導幼兒從葉子的外形、顏色、大小等方面觀察。

2、帶動幼兒到幼兒園操場,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葉子觀察、記錄。提醒要幼兒把觀察到的記錄在記錄紙上。

3、交流。

請幼兒介紹自己記錄的情況,引導幼兒進行比較,討論樹葉的形狀、大小、顏色、厚薄。

主題活動的觀察與反思:

案例:

在本活動中,特別強調(diào)通過幼兒的觀察、探索、記錄等具體的活動比較各種葉子的形狀、大小、顏色、厚薄,在輕松的觀察交流中注重幼兒的實踐與直接體驗。在活動過程中,利用記錄表提醒幼兒觀察的目的,注重活動過程,不再去評價誰好誰不好,

而是鼓勵幼兒自愿參與,主動探究,大膽發(fā)現(xiàn)葉子的不同特點。

分析與思考:

1、觀察是幼兒認識自然、認識周圍世界的重要途徑。通過觀察,孩子們可以親自感知事物的形態(tài),感受到人與自然的親密關(guān)系,探索出世界存在的多種奧秘。本次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使幼兒在豐富的觀察尋找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葉子形狀、大小、顏色、厚薄的不同,獲得豐相關(guān)知識和體驗。

2、利用記錄表,幫孩子們明確觀察的目的,引導幼兒把所觀察、探索的經(jīng)驗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下來,以此作為得出分類的依據(jù),有助于幼兒自我建構(gòu)科學知識和經(jīng)驗,促進幼兒更細致地觀察與更認真地思考,使他們將零散的知識經(jīng)驗系統(tǒng)化

3、不能關(guān)注記錄而忽視分享和交流。記錄要與分享交流緊密結(jié)合起來,讓幼兒有充分展示、說明自己記錄內(nèi)容的機會,引導幼兒用比較準確、連貫的話語去表達自己的對于葉子秘密的發(fā)現(xiàn),提高他們總結(jié)、概括科學現(xiàn)象的能力。

三、樹葉拓印

活動形式:集中活動、區(qū)域活動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收集了各種樹葉

2、材料準備:各種形狀的樹葉、白紙、油畫棒

指導要點:

1、展示收集來的樹葉,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講解示范拓印的方法。

(1)、選擇喜歡的樹葉拼,平放在桌面上。

(2)、將白紙壓在樹葉上面

(3)、用油畫棒躺著來回壓著涂樹葉的部分,進行拓印,重點強調(diào)在拓印時要輕輕的

3、幼兒拓印

(1)、重點提醒幼兒拓印時兩只手要協(xié)調(diào),一只手拿油畫棒,一只手壓著紙。

(2)、啟發(fā)幼兒可以試著將葉子的兩面都拓印一下,看看哪一面拓印得比較清楚。

3、鼓勵幼兒嘗試不同形狀樹葉的拓印。

大班課件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活動是幼兒園多元整合課程用書大班上學期的一節(jié)活動,《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結(jié)構(gòu)的樂曲,樂曲歡快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對于大班孩子,我們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欣賞,感受樂曲所表達的內(nèi)容,并通過身體動作進行表現(xiàn),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使幼兒體會到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因此,我確定了本節(jié)活動的目標。

二、說目標:

1、能分辨音樂ABA結(jié)構(gòu),理解音樂形象。

2、學習根據(jù)空間大小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動作和幅度。

三、說重點難點:

從活動目標可以看出,本節(jié)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反復(fù)感受音樂,感知樂曲所表達的內(nèi)容和樂曲ABA結(jié)構(gòu),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難點是根據(jù)音樂內(nèi)容創(chuàng)編身體動作。

四、說教學準備:

樂曲磁帶、小樹生長變化圖等。

五、|說精選教法,引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因此,本節(jié)活動,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兩個教法:

1、把生活經(jīng)驗融入活動,激發(fā)幼兒欣賞與理解樂曲的興趣。

2、多渠道調(diào)動幼兒多個感知通道參與活動,引導幼兒根據(jù)音樂內(nèi)容創(chuàng)編身體動作。

六、說學法,讓幼兒主動欣賞和創(chuàng)編。

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我設(shè)計了以下學法:

1、用聽、說、看、動等多種形式,體驗音樂,交流互動。

2、融合舞蹈等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七、說活動過程:

1、玩游戲:

(1)教師提問:你知道小樹是怎樣生長的?你怎樣用動作來表現(xiàn)小樹生長?(幼兒交流)

(2)幼兒用身體動作的變化來表現(xiàn)小樹生長的過程。

(3)教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小樹搖動時小動物不動,小動物動時小樹靜止。

2、傾聽、欣賞音樂,了解音樂結(jié)構(gòu):

(1)教師播放音樂、提問,幼兒傾聽表達:你知道這支樂曲有幾段?哪一段是說小樹生長、樹葉搖動?哪一段是說小動物出來跳舞?為什么?

(2)幼兒第二次完整欣賞,感受音樂ABA的結(jié)構(gòu)。

3、分段欣賞,理解音樂形象并創(chuàng)編動作:

(1)請幼兒做小樹,用一拍一下和扭動身體來表現(xiàn)A段。

(2)請幼兒想像各種小動物跳舞的動作,并提醒幼兒調(diào)整自己的動作幅度,不碰撞小樹。

(3)再次引導幼兒用小樹生長、搖動的動作表現(xiàn)A段。

4、扮演角色,聽音樂做游戲:

(1)教師提供頭飾,幼兒自由選擇角色。

(2)幼兒分角色、聽音樂做游戲,教師提醒幼兒遵守規(guī)則。

八、感悟與反思: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活動應(yīng)該體現(xiàn)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活動應(yīng)該是一種藝術(shù)享受,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大班課件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指導幼兒欣賞詩歌、朗誦詩歌。

2、引導幼兒體會動物與植物之間的依存關(guān)系,萌發(fā)愛護鳥類的意教學識。

活動重點:欣賞詩歌、朗誦詩歌。

活動難點:體會動物與植物之間的依存關(guān)系,萌發(fā)愛護鳥類的意識。

活動方法:愉快教學法。

活動準備:圖片、錄音機、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并出示課件。

蟲子是大樹的天敵,雖然給樹木打藥也可以殺蟲子,但最好的辦法是利用蟲子的“天敵”啄木鳥消滅樹木中的蟲子。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說圖意。

1、圖上畫了什么?

2、大樹怎么了?

3、是誰來幫忙?

三、欣賞詩歌

1、放錄音讓幼兒欣賞詩歌。

2、教師教幼兒朗誦詩歌。

四、聽錄音活動。

1、教師逐句教幼兒朗讀。

2、幼兒和教師一問一答,朗讀詩歌。

五、看圖識字

1、出示小蟲的圖片,認識“小蟲”。

2、出示小鳥的圖片,認識“小鳥”。

3、找朋友識字。

六、指導幼兒朗誦詩歌。

1、幼兒和教師一問一答,朗讀詩歌。

2、幼兒聽錄音朗讀。

3、幼兒獨立朗讀。

七、對幼兒進行愛鳥教育。讓幼兒討論怎樣保護益鳥。

八、小結(jié):我們應(yīng)該知道大自然平衡不能破壞,雖然給大樹打藥也可以殺蟲子,但最好的辦法是利用蟲子的“天敵”啄木鳥消滅樹木中的蟲子。

《感謝啄木鳥》

篤篤篤,篤篤篤 是誰在敲鼓?

不是在敲鼓,有只小鳥在啄樹。

啄出小蟲吃飽了,大樹小樹長高了。

樹葉拍拍手,樹枝搖呀搖。

大家感謝啄木鳥。

大班課件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進入新世紀以來,無錫城市化發(fā)展轉(zhuǎn)入了快速發(fā)展的新階段,農(nóng)村的環(huán)境面貌也有了重大突破,農(nóng)民從原來的分散居住向城鎮(zhèn)集中居住,大部分農(nóng)民都搬遷進規(guī)劃好的小區(qū)里居住,而我們班很多小朋友也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從農(nóng)村搬進了漂亮的小區(qū)。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小朋友開心地向小伙伴們介紹自己漂亮的新家,他們的新家周圍有廣場,廣場上有會唱歌的噴泉,好玩的滑滑梯,還有很多漂亮的花和樹……孩子們對自己的新家和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知道我們生活的改變,感受住房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受人們的生活水平發(fā)生的巨大的變化,我們組織幼兒通過介紹自己的住房,或參觀小區(qū)的房子,了解住房外形特征的多樣性,加深對住房周圍環(huán)境及配套設(shè)施的了解,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

活動目標

1、 學習觀察小區(qū)里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繪畫表現(xiàn)小區(qū)里的樓房、配套設(shè)施以及花草樹木。

2、 樂意欣賞美得事物,有初步的審美情趣。

活動準備:

前期準備:①向家長介紹本次活動的內(nèi)容及要求,請他們配合協(xié)作幼兒進行觀察并幫助拍攝照片。

②帶領(lǐng)參觀附近沒有拆遷的村莊,鼓勵幼兒觀察比較村莊和小區(qū)的不同。

環(huán)境準備:①幼兒拍攝的小區(qū)照片以及色彩鮮艷的小區(qū)圖書

②8K鉛畫紙、油畫棒、水彩筆。

活動過程:

1、 引起幼兒興趣,導入活動:

教師:小朋友,現(xiàn)在我們都搬進了小區(qū)住進了新家,你們覺得我們的新家美嗎?想不想把它畫出來?

2、讓欣賞幼兒拍攝的小區(qū)照片,并請個別幼兒介紹一下自己拍攝的照片,引導幼兒調(diào)動相關(guān)經(jīng)驗,說說自己對小區(qū)的印象。

教師:你看到的小區(qū)是什么樣的?房子是什么形狀的?小區(qū)里還有些什么東西,這些東西放在什么地方?樹和花長在什么地方?它們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

3、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先仔細想好,然后再動筆。可以先畫樓房,再畫配套設(shè)施和花草樹木,將房子畫大一些,畫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兒畫面較空,適當啟發(fā)幼兒補充內(nèi)容。鼓勵幼兒從不同的角度畫出自己看到的美麗的小區(qū)。

4、評價作品,結(jié)束活動

教師組織幼兒互相欣賞作品,并請個別幼兒介紹一下自己畫的小區(qū)的哪里,讓幼兒找一找誰畫的小區(qū)最漂亮。

小結(jié):我們的小區(qū)真美,今天大家把我們的新家畫下來了,我們要愛護小區(qū)里的一切東西,使我們的小區(qū)永遠都那么美麗

二、教案實施后的反思:

目標達成情況的反思:

美術(shù)活動是孩子宣泄心情、想象,創(chuàng)造新鮮事物的理想活動。它最能體現(xiàn)孩子對世界以及所有事物的原始看法。在本次活動中是讓幼兒對小區(qū)有一定了解的基礎(chǔ)上完成的,我先通過幼兒觀察小區(qū)的照片和有關(guān)圖書,說說自己看到的小區(qū),讓幼兒在充分討論交流對小區(qū)有一定的了解以后才組織幼兒創(chuàng)作的,從活動效果來看大部分幼兒能大膽的進行創(chuàng)作,達成預(yù)定目標。

活動設(shè)計的反思:

在設(shè)計這個美術(shù)活動時,我精心地思考一番,將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調(diào)整為創(chuàng)設(shè)情景、提出問題、引導討論、鼓勵獨創(chuàng)和展示評介。將情景始終貫穿與教學過程,使其成為誘發(fā)創(chuàng)作動機,引導幼兒學習技能的推動力;并通過提出問題讓幼兒觀察、思考,師生共同參與討論,引導幼兒按自己的體驗,大膽表現(xiàn)。

當孩子都畫完后,我沒有請所有孩子都上來講解自己的作品,而是讓孩子們相互欣賞,請個別的幼兒說說自己的畫。一是因為人太多,孩子沒有那么長的耐力和注意力。二是每個孩子都想要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讓他們相互欣賞,不但滿足了幼兒的想展示自己作品欲望也讓孩子在欣賞到他人作品的同時學習到同伴的長處。

但在活動的組織和對幼兒的指導上我還有所忽略:一是在活動過程中,很多幼兒能根據(jù)要求完成作業(yè),特別是一些能力強的幼兒,他們很快就畫好了,但是由于提供的材料有限,畫面比較單一,對于這些幼兒,我們是否能再提供一些深層次的材料,促進他們的發(fā)展?二是雖然活動內(nèi)容和形式都迎合幼兒幼兒的興趣,但由于規(guī)定了繪畫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孩子的想象力,在以后這樣的活動中要考慮設(shè)計怎么讓讓幼兒自由發(fā)揮自由想像的,更好的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

三、修改后的教案:

活動名稱:美麗的小區(qū)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小區(qū)里的主要建筑和景物,感受小區(qū)色彩的鮮艷,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現(xiàn)美麗的小區(qū)。

2、樂意欣賞美得事物,有初步的審美情趣。

活動準備:

前期準備:①向家長介紹本次活動的內(nèi)容及要求,請他們配合協(xié)作幼兒進行觀察并幫助拍攝照片。

②鼓勵幼兒觀察其他小區(qū)。

活動準備:①幼兒拍攝的小區(qū)照片以及色彩鮮艷的小區(qū)圖書

②8K鉛畫紙、油畫棒、水彩筆、水粉顏料、調(diào)色盤、大口水杯、大小毛筆、小毛巾、彩紙、雙面膠、膠水等若干。

活動過程:

2、 引起幼兒興趣,導入活動:

讓欣賞幼兒拍攝的小區(qū)照片,教師:小朋友,現(xiàn)在我們都搬進了小區(qū)住進了新家,你們覺得我們的新家美嗎?請個別幼兒介紹一下自己拍攝的照片,引導幼兒調(diào)動相關(guān)經(jīng)驗,說說自己對小區(qū)的印象。

教師:我們住在這么漂亮的小區(qū)真是太幸福了,可是我們班上還有些小朋友沒有住上新家呢,我們也來幫他們設(shè)計一個漂亮的小區(qū)好不好啊?

3、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先仔細想好,然后再動筆??梢韵犬嫎欠?,再畫配套設(shè)施和花草樹木,將房子畫大一些,畫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兒畫面較空,適當啟發(fā)幼兒補充內(nèi)容。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設(shè)計美麗的小區(qū)。

4、評價作品,結(jié)束活動

教師組織幼兒互相欣賞作品,并請個別幼兒介紹一下自己設(shè)計的小區(qū),讓幼兒找一找誰設(shè)計的小區(qū)最漂亮。

小結(jié):小朋友真是太棒了,設(shè)計了這么漂亮的小區(qū),小朋友們住進去一定會很開心的。

修改說明:

1、由于活動的內(nèi)容很形式更迎合幼兒的興趣,因此,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

2、提供多種輔助材料,促進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行為。

根據(jù)上一次活動中提出的問題,我在本次活動中增加了豐富的材料輔助材料,由于材料的充足,幼兒都充分的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畫面更加豐富,設(shè)計出了不同樣子的小區(qū)。

3、充分利用了家長資源,通過觀察、感受來讓幼兒體會到農(nóng)村的變化和對美好生活的的向往之情。

大班課件教案 篇5

活動設(shè)計背景

現(xiàn)在的時代已經(jīng)是電話手機e—mail的電子通訊時代,很多幼兒寄信的行為都沒有過,更何況對于郵票知識的了解。于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收集了各種郵票。在孩子們自由活動時,我就和孩子們一起觀察郵票、欣賞郵票。設(shè)計本次活動,是為了讓幼兒了解郵票文化,增加郵票知識,熱愛郵票,為一種文化的傳承做點應(yīng)該的貢獻。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嘗試了解郵票的用途和組成部分。

2.幼兒嘗試設(shè)計制作郵票,表現(xiàn)自己的特色。

3.幼兒享受藝術(shù)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shù)氣質(zhì)。

5.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了解郵票的用途和組成部分。

活動難點:幼兒設(shè)計具有自己特色的郵票。

活動準備

1.ppt、剪好花邊的畫紙

2.人手一份記號筆、12色油性筆。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今天李老師遇見一件麻煩事,老師去郵局寄信,可是郵局的叔叔說這封信少了一樣東西不能寄,請你們幫我看看到底少了什么?”(出示信封)這封信到底少了什么?(郵票)

2.小朋友知道嗎,郵票除了寄信以外,因為它圖案精美、有紀念意義,還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呢。

二、欣賞郵票

1.今天老師也帶來一些有紀念意義的郵票,我們也來欣賞一下好嗎?

2.你看到的郵票是怎樣的?教師引導幼兒邊欣賞邊說說郵票上的圖案(觀察一些特殊的紀念郵票,為設(shè)計郵票做鋪墊)(有花邊、有幣值、有美麗的圖案等)

3.剛才小朋友看見郵票上有紀念意義的美麗圖案,和表示郵票價錢的幣值,在郵票的旁邊還有白色的花邊和中國郵政四個文字。這些都是郵票設(shè)計師叔叔阿姨們精心設(shè)計的。如果你是郵票設(shè)計師,你準備設(shè)計什么樣的有紀念意義的郵票圖案呢?

三、設(shè)計郵票

1.幼兒討論設(shè)計一張怎樣的郵票,然后畫在紙上。

2.幼兒作畫,教師指導。提醒幼兒要在設(shè)計好的圖案旁貼上中國郵政四個文字和幣值單位。

四、活動評價

1.誰愿意將你設(shè)計的郵票介紹給大家。

2.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學反思

今天我反思的內(nèi)容是大班美術(shù)活動《小小郵票設(shè)計師》。

一、說選材

根據(jù)《綱要》藝術(shù)領(lǐng)域“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shù)活動并大膽表現(xiàn)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xiàn)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結(jié)合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于:

1、知識目標:了解郵票的用途和組成部分。2、技能目標:嘗試設(shè)計制作郵票,表現(xiàn)自己的特色。3、情感目標:體驗合作活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顒又攸c:了解郵票的用途和組成部分?;顒拥碾y點:設(shè)計具有自己特色的郵票?;顒拥臏蕚洌簆pt、剪好花邊的畫紙

2.人手一份記號筆、12色油性筆

二、說教法與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yīng)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顒又袘?yīng)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顒又形疫\用了 1、情景教學法:在活動中,我創(chuàng)設(shè)了郵票欣賞的情景,讓幼兒能夠很快的進入到活動中去。 2、觀察法:在活動開始時,請幼兒仔細觀察郵票。通過觀察,使幼兒對郵票進行認知。 3、提問法:對幼兒進行一些啟發(fā)式的提問,有助于幼兒對郵票的組成有進一步的認識。[.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活動中孩子們運用了 1、多種感官參與法。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方法來獲得對郵票的形狀、組成的知識體驗。 2、操作法:幼兒動手作畫,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探索和學習,獲得設(shè)計郵票的技能。操作法對幼兒學習美術(shù)具有決定性意義,因而操作是本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布盧姆提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幼兒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因此,在操作中,我想盡量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來作畫,在充足的時間里積累經(jīng)驗,以獲得技能?;顒右沧C實了這一點。

三、說活動程序

總的設(shè)計思路是:根據(jù)大班幼兒學習的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設(shè)計以“郵票”為中心主題,以教師的示范幼兒練習為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

活動流程是:觀察欣賞郵票→出示范畫導入→師幼互動→幼兒練習→活動評價(展示幼兒的畫,欣賞)。(具體的活動程序見活動教案)

四、說反思

情景創(chuàng)設(shè)的導入很能吸引起幼兒的注意,興趣的確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所以在看教師繪畫的時候,幼兒個個全神貫注地聽著。大班幼兒對于這種新的作畫形式很感興趣,用它作畫能激發(fā)他們對繪畫的興趣,由此發(fā)展幼兒的認知能力,積累相關(guān)的繪畫經(jīng)驗,讓幼兒對美術(shù)課產(chǎn)生喜愛之情。課后我想也可以讓孩子先畫出自己理解的郵票,再豐富幼兒有關(guān)郵票的常識,再設(shè)計,可能效果會更好。

大班課件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讓幼兒感受過新年的快樂,體驗關(guān)愛別人的積極情感。

2、能力目標:營造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氛圍,讓幼兒樂于動手操作。

3、知識目標:讓幼兒學會自主選擇材料,運用剪、貼、畫等技能參與美術(shù)活動。

活動準備

動畫片《小豬神奇的帽子》、課件《災(zāi)區(qū)小朋友》、投影儀、圖片(糖果、梅花、襪子、雪人、焰火)、“愛心列車”展示板、操作材料:

1、梅花:紅、白水粉顏料,抹布,操作底板圖

2、雪人:棉花,紅、白臘光紙,白乳膠,抹布,操作底板圖

3、襪子:記號筆、油畫棒、裝飾范例圖板,操作底板圖

4、焰火:水彩顏料、吸管、抹布,操作底板圖

活動過程

1、欣賞動畫、激發(fā)興趣

師:新年快到了,你們高興嗎?(高興)有一只小豬也特別的高興,因為小豬收到新年老人送給的新年禮物,你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想)請欣賞動畫片吧!

小豬的新年禮物是什么呢?(一頂神奇的帽子)

小豬用神奇的帽子幫助了誰?(幼兒個別用完整的一句話回答)

師邊小結(jié)邊依次出示圖片(糖果、梅花、襪子、雪人、焰火)

2、教師引導、幼兒探索

A觀察材料

師:小豬想用神奇的帽子變出許許多多的新年禮物送給好朋友,可是帽子的神奇魔力一天天減弱變出的禮物會怎樣呢?(教師邊出示操作底板圖)我們該怎么幫忙呢?

小豬的工作室已經(jīng)準備許多的材料,咱們?nèi)⒂^參觀吧!(教師講解幼兒觀察)

B動手操作

師:每人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材料幫助小豬完成一份禮物吧!開始行動!

C師幼點評

師:比一比,說一說誰的禮物最漂亮?小豬會滿意嗎?

D展示作品

師:聽,嗚!嗚!愛心列車即將起航,快把禮物送上火車吧!

3、欣賞課件、情感升華

師:禮物要送往哪里?小豬的好朋友會是誰呢?請看大屏幕……

哦!原來,小豬的好朋友是四川災(zāi)區(qū)的小朋友,讓我們乘上愛心列車和四川災(zāi)區(qū)的小朋友一起快快樂樂的過年吧!

大班課件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反義詞,并能運用一些反義詞說一句簡短的話,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學習反義詞,培養(yǎng)幼兒思維敏捷性、流暢性。

活動準備:

1、進行比較的實物各兩個:皮球、暖瓶、毛線、書、手絹。

2、圖片:蘋果(大小)、樹(高矮)、猴(多少)、尺(長短)。

3、實物:積木、棍子、娃娃、書,手絹(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

活動過程:

1、教師以簡短語言引出課題:今天,我?guī)砹嗽S多玩具,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

2、出示實物引導幼兒說出一些反義詞:

(1)皮球:大??;(2)暖瓶:高矮;(3)毛線:長短:(4)書:厚?。?5)手絹:新舊。

3、講解什么是反義詞

師:剛才,小朋友們說了很多詞,像大小、高矮、長短、厚薄、新舊等,這些意義相反的兩個詞叫反義詞。

4、生活聯(lián)想: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物體和事物是相反的,用反義詞說出來。

5、出示圖片,加深幼兒對反義詞的理解。

師:生活中的反義詞可真多,我這里有幾張圖片,請小朋友用線連出和它相反的物體。出示圖片,幼兒連線:蘋果(大小)、樹(高矮)、猴子(多少)、尺(長短)。

6、拍手游戲:反復(fù)練習學過的反義詞

教師說一個詞,幼兒邊拍手邊說出它的反義詞(集體、個別回答)。

如:我說上,幼兒:下,左右;大小;好壞。我說火車跑得快幼兒說火車跑得慢;長頸鹿高梅花鹿矮;新衣服舊衣服;棉花輕鐵重;紙薄書厚;開燈關(guān)燈;天熱天冷;河水淺河水深,等等。

7、找實物

教師出示一種實物,幼兒找出相反實物(將實物分散在活動室四周)。

如:大積木小積木;厚書薄書;胖娃娃瘦娃娃;長棍子短棍子等等。

8、做相反動作

如:把右手舉起來把左手舉起來;哭笑;小鳥飛得高小鳥飛得低;往前走往后走。

9、一起到室外,觀察實物,學習運用反義詞。

結(jié)束。

園長點評:

本次語言教育活動緊緊圍繞著學習反義詞而展開,在觀察實物中理解反義詞,并能運用一些反義詞說一句簡短的話,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巧妙地設(shè)計了一系列活動,通過運用各種感觀,在看看。說說、想想、動動、找找、做做等活動中,讓每個幼兒思想活躍,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和同伴交往,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好地發(fā)展。

大班課件教案 篇8

一、教學目的:

1、在啟發(fā)幼兒糾正《野貓的城市》中的錯誤的同時,發(fā)展幼兒連貫的語言。學習用“美麗、快樂、文明”等詞語描繪南寧。

2、訓練幼兒逆向思維和判斷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教學準備:

故事貼絨圖片、南寧風光錄象片、卡片(人物、高樓、車輛等)、大幅背景圖貼于墻壁。

三、教學過程:

(一)提問,引出課題。

(1) 小朋友見過貓嗎?

(2) 有一只野貓,講了這樣一個城市,你們想知道嗎?

(二)教師講一遍故事,然后提問: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里有誰?

(三)幼兒再聽老師分段將故事,并分別出示貼絨教具,然后提問。

1、講述第一段,然后提問:

(1) 貓說城市有斑馬線,對嗎?人們過馬路要走哪里?

(2)馬說城市是個很疼的地方,對嗎?

(3)為什么斑馬說城市是個很疼的地方?城市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老師小結(jié):城市是有斑馬線的地方,人們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2、 講述第二段后提問:

(1)野貓說城市里有規(guī)劃圖,對嗎?

(2)奶牛說城市是個很癢的地方,對嗎?

(3)為什么花奶牛說城市是個很癢的地方?城市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老師小結(jié):老師小結(jié):城市有規(guī)劃圖,按規(guī)劃建設(shè)城市,方便人們的生活,人們生活得很快樂。

3、講述第三段后提問:

(1)野貓說城市里有抽水馬桶,對?

(2)動物們說城市是個不知羞的地方,對嗎?

(3)為什么動物們說城市是個不知羞的地方?

老師小結(jié):城市里有抽水馬桶,人們不隨地大小便,是個講衛(wèi)生講文明的地方。

(四)組織幼兒看《南寧風光》記錄片。

1、請幼兒說說城市里有些什么?

2、啟發(fā)幼兒用“美麗、快樂、文明”等詞匯來描述我們的家鄉(xiāng)南寧。

3、教師小結(jié)城市的概念。

(五)組織幼兒動手制作一座美麗的城市圖。

(六)教師組織幼兒評議《美麗的城市》圖。

大班課件教案 篇9

大班歌唱活動:小鳥小鳥

活動目標:

1、在繪畫活動中傾聽歌曲,熟悉旋律,初步學唱歌曲,唱準休止符。

2、用繪畫的形式創(chuàng)編部分歌詞,嘗試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演唱歌曲。

3、在創(chuàng)編活動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水彩筆。紙偶小鳥一只。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要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學唱一首歌,這首歌里提了兩個問題,我唱出來你們聽聽。(教師清唱前兩句歌詞)“在哪里,有陽光?在哪里,有花香?”師:是哪兩個問題呀?(幼兒回答)

二、請幼兒用圖畫來回答這兩個問題。此過程中老師范唱,讓幼兒感受旋律,記憶歌詞。師:那么請小朋友們一起來想一想,到底哪里有陽光,哪里有花香?(幼兒回答)

師:看來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答案,我們把自己的答案畫出來吧。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兩張白紙,一張畫哪里有陽光,一張畫哪里有花香?,F(xiàn)在開始吧。三:熟悉歌曲內(nèi)容

三、指導幼兒結(jié)合自己的畫創(chuàng)編歌詞,并能獨立演唱。

1、集體學唱創(chuàng)編的部分歌詞。

師:好,誰來介紹一下,你畫的是哪里有陽光?哪里有花香?

師:你畫的真好,說的也很棒!我們把它唱出來,好不好?老師問,你用歌聲回答我。其他小朋友也聽好啦?!霸谀睦铮嘘柟??-----”

師:啊。真棒!還有誰想來試試看?師:看來小朋友們都想唱一唱自己的歌。這樣,我們互相唱給旁邊的小朋友聽。怎么樣?2、用圖譜及標記幫助幼兒理解并學唱整首歌曲。

師:小朋友們的歌聲真動聽??矗l來了?(出示小鳥圖片)小鳥也來唱歌

了。聽!“在哪里,有陽光?在哪里,有花香?小鳥,小鳥,你自由地飛翔?!保ń處熯叧叧鍪緢D譜)。師:小鳥唱的好聽嗎?那,哪位小朋友來告訴小鳥,哪里有陽光?哪里有花香?

師(取一小朋友的畫):你畫的是哪里有陽光?哪里有花香?好,把它們放在對應(yīng)的問號上面。

師:我們一起用歌聲來回答小鳥。(當唱到“啦---”時,教師在黑板上畫相應(yīng)的標記)師:還有誰有不一樣的答案?(再取一幼兒的兩張畫)哦,你畫的是哪里有陽光?哪里有花香?

師:小鳥真開心,它又要唱歌了,聽?。ń處煶鞍攵危?/p>

師:我們也用歌聲來回答小鳥。

2、請個別幼兒單獨演唱。

師:現(xiàn)在小鳥想請一位小朋友來回答它的問題。誰愿意來?(請一幼兒)師:請把你的兩張畫放在相應(yīng)的問號下面。你畫的是哪里有陽光?哪里有花香?

師:好,小朋友一起來做小鳥,好不好?小鳥先唱到這里,然后是XXX來回答,也是唱到這里。最后唱“啦—”的時候,請小鳥們和XXX一起唱。聽清楚了嗎?好,準備。

師:我們大家一起聽著音樂把這兩段連起來唱一遍。

師:還有誰想來試一試?(一幼兒上前)你畫的是哪里有陽光?哪里有花香?請把你的畫放在對應(yīng)的問號下面。

師:聽,小鳥要唱歌了。(教師和下面的幼兒唱)

師:我們聽著音樂把這首歌完整地唱一遍。

三、游戲“一問一答”。

師:你們真棒。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吧。老師用一把剪刀把你們“卡擦卡擦”分成兩半,左邊這半小朋友唱小鳥提的問題,右邊這半小朋友根據(jù)你的畫來回答。明白了嗎?聽好音樂。

師:這次我們換一換,右邊的小朋友提問,左邊的小朋友回答。準備。

四、延伸活動:環(huán)保教育。

師:小朋友們唱的真動聽。哎?你們覺得歌曲中描述的環(huán)境怎么樣呀?(幼兒回答)師:是呀。這里陽光普照,空氣清新,而且到處都有鳥語花香,真的很美。我們大家都喜歡像這樣優(yōu)美的環(huán)境。

師:那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才能使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也都這么優(yōu)美呢?師:小朋友們說的很好。我們應(yīng)該從我做起,保護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使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美。最后,我們再一起來唱一遍《小鳥,小鳥》。

大班課件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并對四季的花卉感興趣,樂意用不同的韻律節(jié)奏進行表達。

2、體會“做一件讓世界變得美麗的事情”的美好。

活動準備:

1、四季特征明顯的花:迎春花、桃花、油菜花、荷花、玫瑰、菊花、桂花、梅花、君子蘭、水仙花、白玉蘭、牡丹花、牽?;?、百合花。

2、《花婆婆》PPT。

3、兒歌“四季花開”:

暖和的 春天 來到 了,什么 花兒 朵朵開?

炎熱的 夏天 來到 了,什么 花兒 朵朵開?

涼爽的 秋天 來到 了,什么 花兒 朵朵開?

寒冷的 冬天 來到了,什么 花兒 朵朵 開?(備有:我們 種的 什么花兒 開)

4、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引出活動: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故事(出示PPT),認字嗎?《花婆婆》。婆婆是個什么樣的人?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2、講述故事

老師:花婆婆到底是做什么的?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音樂起)

(講到:第三件事后,插問)。

老師:小女孩答應(yīng)爺爺要做哪三件事?

孩子:做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到世界去旅行……在海邊住……

3、繼續(xù)講故事。

二、四季開的花

1、說說四季開的花:講到“花婆婆”準備種花時,引發(fā)交流四季開的花。

老師:花婆婆想,如果海邊開滿了鮮花,世界一定變得更美麗;如果海邊一年四季都開滿鮮花,世界一定變得更美麗。

老師:那么,你知道什么花兒會在什么季節(jié)開放嗎?

孩子:桃花是在春天里開得……荷花是在夏天里開的……

老師:除了這些花,你還能說出其他花的名字嗎?

孩子:梨花……康乃馨……

2、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老師:其實,我們現(xiàn)在知道的花的名字有7000多種。我準備了一些花的照片,小朋友現(xiàn)在認一認:這些是什么花?是在什么季節(jié)開放的?再把它們放在相應(yīng)的字卡的下面(字卡為:春天花兒、夏天花兒……)

幼兒操作,教師再和幼兒共同檢查。對錯誤的地方,教師重點講解。

3、不同的韻律節(jié)奏表達:四季花兒開。

1]老師:還有許多花,會在四季里開放,這真是件美好的事。如果,我們可以把花兒在四季開放的事唱出來,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這里有一些兒歌,我們一起有節(jié)奏地唱唱看。

在春、夏讀完后,提問:剛才是用手來打擊節(jié)奏,還可以用什么來打擊節(jié)奏?(用拍手、跺腳、轉(zhuǎn)手腕動作都可以表示節(jié)奏)

老師提示:節(jié)奏和別人不一樣,那會更美好。

2]老師:出示“我們種的什么花兒開”(讓孩子感受16分音符的節(jié)奏),是水仙花,怎么唱著回答?

4.以對唱的形式進行。

師先問,幼對答。過程中引導孩子完整回答。

以孩子問孩子答的方式進行有節(jié)奏的唱,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老師:啊,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三、一件美好的事

1.回歸故事。

老師: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開放的花,寫信買了許多花籽……可是,孩子們也不知道將來會做什么!

2.美好的事情。

老師:你覺得做什么事,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呢?孩子們,你們已經(jīng)知道了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事情。請你記住這件事情,努力去做這件事情。知道嗎?等你們長大了,世界因為有你們,會變得更美好!

三顧茅廬課件教案精選


教案課件是老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也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因此教案課件不是隨便寫寫就可以的。?學生反應(yīng)是教師調(diào)整教學策略的依據(jù),什么樣的教學課件才是好的?以下是編輯為您準備的內(nèi)容“三顧茅廬課件教案”,還請您能收藏本網(wǎng)頁!

三顧茅廬課件教案【篇1】

各位同行、各位領(lǐng)導:

大家下午好!

剛才我和孩子們共同學習了《三顧茅廬》一文,現(xiàn)在我就本堂課的學習目標、設(shè)計思路、設(shè)計理念以及教學反思等,向大家作一個匯報。

一、本堂課的學習目標

我從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出發(fā),提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第一,憑借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通過讀、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劉備三請諸葛亮的真心誠意。第二,在讀、說、寫等拓展性的言語實踐活動中,發(fā)展語言。

二、本堂課的設(shè)計思路

我在把握這篇教材時,以“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個目標為綱,尊重文本的價值取向,從學生對劉備的“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等的體驗中提煉出“誠”這條主線,在初讀課文時發(fā)現(xiàn)誠;在反復(fù)朗讀中感悟誠,表達誠;通過引入《出師表》這一拓展資料,讓學生感悟諸葛亮這一當事人所回味到的劉備對他的一片誠心來提煉誠;最后讓學生與劉備進行對話,從而來贊美誠,升華誠。我想抓住“誠”這條主線,既尊重了文本的價值取向,又能展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通過教學,讓“誠”深深地烙在學生的腦海中,說實在的,這個“誠”也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中,我想,課堂確實是我和孩子們共同成長的一段生命歷程。

三、本堂課的設(shè)計理念

我本著“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這一理念,課堂上試想從以下幾方面突破。

第一,預(yù)設(shè)了幾套學路。依據(jù)課堂中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和實際情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生的“閱讀期待”,我預(yù)設(shè)了三條學路:學路一,學生可以先從描寫劉備動作的語言入手來開展學習活動;學路二,學生也可以先從描寫劉備和張飛的對話入手來開展學習活動;學路三,學生還可以先從描寫當時的天氣、環(huán)境的語言入手來開展學習活動等等。我在試教的時候,大多學生都是先從劉備的動作來體會的,因為劉備的動作比較形像地表現(xiàn)出他的誠意,學生比較容易感悟到。但在今天的課上,學生卻先從劉備和張飛的對話中體會誠意,這說明咱們衢州的孩子很會讀書,很會思考,能透過語言,自讀自悟,看到內(nèi)涵。于是我就順著這一學情,先從描寫劉備和張飛對話的語言入手來組織學習活動,這是根據(jù)課堂實際隨機生成的學路。在具體感悟人物的對話中,學生也可以任意感悟?qū)λ|動最大的一組,教師則隨學生選擇,融入其中,點撥、引導。

第二,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首先,給學生讀書的空間,整堂課的支架——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劉備真心誠意的語句在哪兒,把它讀出來。所以我和學生在親歷學習過程中一個最顯性的活動就是——讀,自由讀、指名讀、找個伙伴對讀、師生對讀、加個動作表演讀、集體讀等等,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出個性,讀出滋味,讀出感悟。其次,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在讀人物對話時,多次讓學生以劉備的身份,設(shè)身處地地揣摩他的內(nèi)心活動;在讀人物動作時,邊欣賞“隆中相見”邊思考;在感悟《出師表》時,著力渲染氣氛,讓學生隨著諸葛亮的思緒,思維跌宕起伏。最后,給學生悟的空間,在學生讀、思的基礎(chǔ)上,悟出來的東西才是真切的,本課的學習中伴隨著學生的讀、思,到最后悟出來的劉備的誠,是對主人翁人性中閃光點的最好詮釋。

第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當學生自由對讀劉備和張飛的對話時,我啟發(fā)學生:你聽出了什么?這一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強化聽的訓練,是暢談個人獨特感受的良好契機,有了獨特感受,才會有個性的朗讀。在想像當張飛要去燒諸葛亮的茅草屋的時候,劉備會說些什么,大部分學生會聯(lián)想到劉備會怒不可遏地大聲斥責張飛,但有一個孩子卻說劉備是小聲地教訓張飛,生怕驚醒了諸葛亮,這是孩子的獨特體驗,我充分肯定了他。

第四,努力建立“超文本”的對話機制,文本是提供師生對話的資源,它只不過是個例子,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可以是“超文本”的,本課師生先跟課文中的語言進行對話,再和劉備、張飛進行對話,進而和諸葛亮的《出師表》進行對話,到最后與劉備的零距離對話,既依托于文本,又超越于文本。

四、本堂課的教學反思

今天的課上下來,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是學生在老師的引領(lǐng)下從讀中發(fā)現(xiàn)誠,感悟誠,表達誠,提煉誠,贊美誠,升華誠,一路感悟下來,學生有一個提高的過程,特別是在感悟《出師表》和最后跟劉備的對話時,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投入、激情、真切是課堂上難得的高潮。特別是有幾個細微之處,孩子們的感悟可真是令人驚喜……

感謝孩子們,感謝這個班的語文老師,這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語文功底,他們真是太棒了!

但還是有很多遺憾的地方,關(guān)鍵在于我本人的教學經(jīng)驗不足,駕馭課堂的能力不是很強,比方說在……

所以浪費了許多課堂上隨即生成的寶貴教學資源,實在可惜!懇請能夠得到專家、同行的指點,不甚感激!

三顧茅廬課件教案【篇2】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演義小說。該書以東漢末年到西晉建立期間的社會歷史為背景,著重敘述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反映了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政治腐敗、生靈涂炭、農(nóng)民起義、諸侯割據(jù)的社會現(xiàn)實。該書結(jié)構(gòu)宏大,情節(jié)曲折,塑造了數(shù)以百計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疤煜掠⑿壅l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時期,英雄輩出,令后人嘆服不已。

1.理清文章脈絡(luò),復(fù)述故事情節(jié)。

2.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抓住描寫張飛的關(guān)鍵詞語,感悟張飛的性格特點,學習側(cè)面描寫襯托人物特點的方法。

3.體會劉備誠心誠意、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

4.學會尊重他人、以誠待人、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質(zhì)。

一、新課導入

諸葛亮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在任何時候提到諸葛亮,作為一個中國人,都會有一種由衷的自豪感。因為,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百分之百的中國的智多星。今天,我們將學習的“三顧茅廬”不過是諸葛亮眾多故事之一,但是,僅僅從這一個故事中,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我們就可見一斑。(板書課題、作者)

二、自學指導(一)——預(yù)習與交流

1.積累生字詞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拜謁(yè)綸巾(guān)末胄(zhòu)

愧赧(nǎn)傾頹(tuí)存恤(xù)

殆盡(dài)疏懶(lǎn)鄙賤(bǐ)

如雷貫耳(guàn)頓開茅塞(máo)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窗外日遲遲:太陽緩慢落山的樣子。

未審得入覽否:明白,知道。

不勝愧赧:因羞慚而臉紅。

屏人促席:靠近。

奸臣竊命:篡奪國家權(quán)力。

而不知存恤:愛惜,體恤。

總攬英雄:廣為延攬。

惟將軍圖之:考慮。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現(xiàn)在曹操已經(jīng)擁有了百萬軍隊,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高低。

②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益州地勢險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業(yè)。

2.作者鏈接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山東東原(今山東東平)人,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huán)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等。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回答:誰“三顧茅廬”干什么?

【交流點撥】劉備三顧茅廬尋求智者諸葛亮的幫助。

2.以各種形式讀課文,然后小組討論——通過讀課文,了解劉備、諸葛亮分別是什么樣的人。

【交流點撥】劉備求賢如渴、禮賢下士;諸葛亮滿腹經(jīng)綸,智慧過人。

3.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luò)。

【交流點撥】

第一部分(1):劉備準備第三次去拜見諸葛亮。

第二部分(2-3):劉備與諸葛亮見面的情形。

第三部分(4):諸葛亮隨劉備出山。

(二)深層探究

1.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交流點撥】第二段中張飛、劉備的對話以及“下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階下、等了半晌、又立了一個時辰”等細節(jié)描寫;第四段中“在莊中共宿一宵”等情節(jié)。

2.文章主要寫劉備與諸葛亮的見面,卻多次寫到張飛,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呢?

【交流點撥】文章多次寫張飛與劉備的對話,是通過寫張飛的急躁、魯莽來反襯劉備三顧茅廬的耐心與誠心,表現(xiàn)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美好品質(zhì),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文章是怎樣刻畫人物形象的?

【交流點撥】小說通過典型的人物語言和行動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劉備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為了見到諸葛亮,他甘愿立上“半晌”“一個時辰”,態(tài)度十分恭敬,張飛則是粗獷豪放,莽莽撞撞。諸葛亮則是一個經(jīng)天緯地之才,從他未出茅廬而能對天下形勢正確分析即可看出。

四、板書設(shè)計

五、拓展延伸

1.學了《三顧茅廬》后,你有什么收獲和啟發(fā)呢?

【交流】

①我們對人一定要誠心誠意;

②當今社會也要形成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的風氣;

③要學習諸葛亮,平時刻苦攻讀,關(guān)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2.課后閱讀《三國演義》或觀看相關(guān)影視作品。

三顧茅廬課件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來自東??h海陵路小學的語文老師,張金鳳。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重點講讀課文《三顧茅廬》。本課選自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由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改寫而成。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這是一篇發(fā)展語言、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好課文。同時,這篇課文也能幫助我們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他們對祖國的優(yōu)秀作品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及四年級學生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隨文理解“茅塞頓開、晌午”等詞語的意思。

2、體會抓住人物言行、環(huán)境烘托以及通過人物之間的彼此襯托來表現(xiàn)人物精神質(zhì)量的寫作方法,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3、激發(fā)學生讀經(jīng)典名著《三國演義》的興趣,用寫讀后感的形式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

教學重點:憑借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通過讀、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劉備三請諸葛亮的誠心誠意。

教學難點:理解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二、 教學教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的“教學建議”中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采用引導學生通過“讀——思——悟”從而全面闡釋課文的教學方法,運用開放性、拓展性的閱讀教學,長文短教,避免煩瑣的情節(jié)分析,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 學生學法

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運用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現(xiàn)為自信、 自我調(diào)控、 自主選擇、獨立判斷等。只有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才能解放個性,促進學生自主性的發(fā)展。老師應(yīng)抓住機會,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自主解決問題,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境界,從而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另外,要求學生能夠帶著

問題學習,在學習中解決問題,著重培養(yǎng)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這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增強。

四、教學流程

為達到以上目標,本課的教學采用利用資料、自主研究、分工合作、交流匯報、表演等多種方法。

(一)課前準備

學生通過閱讀、查資料、問長輩等形式,了解三國背景、故事、人物,在課前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師生互動、合作,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更多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發(fā)展,學習語文的方法得到實踐,而且這種知識的獲得與能力的提高是學生在自主的行為中,與教師融洽的合作中實現(xiàn)的,實現(xiàn)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

1.導入新課

用幻燈出示三國人物圖,讓學生猜,其中有劉備、諸葛亮、關(guān)羽、張飛、曹操等,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達到兩個目標:(1)讓學生自己朗讀課文,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學習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2)整體感知課文中講的內(nèi)容。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

3.研讀感悟

(1)在初讀的基礎(chǔ)上,提煉“誠”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自由讀、指名讀、找伙伴對讀、師生對讀等方式,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感悟、提煉并贊美“誠”。

課文開頭寫劉備“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以下各段都是圍繞“誠心誠意”這個詞語,具體寫劉備怎樣“誠心誠意”地邀請、尊敬諸葛亮的故事。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帶著如下的問題閱讀課文:

A.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B.劉備為什么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

C.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得到了哪些回報?

設(shè)計這樣的閱讀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步步深入,從而,較好地完成“言——像——意”的轉(zhuǎn)換,使學生不但能夠準確地把握課文“意蘊層面”的含義,而且也能夠深刻地領(lǐng)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社會層面”含義,讓學生充分感悟到劉備的一片誠心,為今后走上社會奠定了“誠”的基礎(chǔ),實現(xiàn)人文性的整體回歸。

(2)在表演中加深對“誠”的理解。有劉備跟張飛的對話表演,有劉備與諸葛亮相見的表演。設(shè)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為了使學生與文本進行交流、碰撞。

小結(jié):由此可見,劉備的誠心真的是達到了極點。正是因為這樣的誠心打動了諸葛亮,這就是所謂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劉備這樣的誠心為了什么?——求才。直至20年后,諸葛亮對這件還記憶猶新,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師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選自《出師表》)

(三)、課后延伸

延續(xù)性的活動使學生得到新的實踐機會,實現(xiàn)了在實踐中發(fā)展能力的目標。為此,我設(shè)計了兩道拓展題:

1.同學們,三顧茅廬已傳為佳話,廣為傳頌,現(xiàn)在常用來形容一些像劉備那樣誠心誠意的人或事。我們今天學習《三顧茅廬》是為了什么呢?難道只是為了知道幾百年前古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嗎?學了這個故事,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主人”,大家有什么啟發(fā)呢?

2.讀《三國演義》,寫讀書筆記。

(四)板書設(shè)計

8.三顧茅廬誠心誠意 劉備——→ 諸葛亮←—— 輔助 板書設(shè)計清晰、明了。是根據(jù)引導學生“讀——思——悟”的教學方法來設(shè)計的。

三顧茅廬課件教案【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三顧茅廬》,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shè)計: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的一部由歷史小說改編的課文《三顧茅廬》,課文講述了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文中著力刻畫了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重點表現(xiàn)了劉備求才若渴,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本課語言通俗易懂,適合小學生閱讀,細節(jié)描寫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環(huán)境描寫和對比、比喻等修辭方法的恰當使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強化寫作技巧的一個很好的素材。

二、說教學目標

我的主要從三個方面設(shè)計教學目標:

第一是常規(guī)目標,就是要求學生學會“顧、茅、廬、恭、塞等”生字詞,理解詞義并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因為在任何一個學段,在閱讀教學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都是首當其沖的,然而要做到這一點解決文本的生字詞又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是核心目標,就是針對中年級學生,新課標要求該學段的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抓住細節(jié),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刻畫以及結(jié)合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

第三是內(nèi)容目標,學生們雖然對《三國演義》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畢竟不夠全面,所以對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課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夠透徹,因此引領(lǐng)學生感知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shè)想通過兩課時完成。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新課標》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的“教學建議”中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應(yīng)注重以生為本,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開放意識,舍得花時間讓學生自主交流,表現(xiàn)其自信,培養(yǎng)其獨立判斷的能力;因此我要求學生通過“讀——思——悟”從而全面闡釋課文的教學方法,運用開放性、拓展性的閱讀教學,長文短教,避免煩瑣的情節(jié)分析,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但是以學生為主體,不代表教師可以袖手旁邊,游離與課堂之外。此刻教師起到的作用就是點撥引導,著名教育家說過課堂的精彩之處不在于預(yù)設(shè),而是生成,教師應(yīng)該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反應(yīng),根據(jù)現(xiàn)場生成抓住契機,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境界。要求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學習,在學習中解決問題,著重培養(yǎng)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這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增強。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分享課外讀物引出中國四大名著,拋磚引玉,教師板書課題,讓全班同學齊書寫,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課文中講的內(nèi)容。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

解題釋義,通過分別了解三、顧、茅廬的意思,理出故事梗概,并引出兩個中心人物:劉備和諸葛亮。隨即給出生字詞:群眾紛爭、三顧茅廬、茅塞頓開、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麗宜人,要求學生借助給出的詞,同時補充相應(yīng)的時代背景和寫作背景,讓同學們自由的對故事進行展開。

(三)研讀感悟

要求同學讀第1、2、3三小節(jié),拿筆劃出關(guān)鍵字。提煉“誠”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自由讀、指名讀、找伙伴對讀、師生對讀等方式,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感悟、提煉并贊美“誠”。

課文開頭寫劉備“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以下各段都是圍繞“誠心誠意”這個詞語,從劉備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具體分析劉備怎樣“誠心誠意”地邀請、尊敬諸葛亮。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帶著如下的問題閱讀課文:

1.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抓住“三次”、“捆”、“訓斥關(guān)羽”、“半里多下馬步行”、靜靜等候“半晌”加“一個時辰”、“快步走”等細節(jié)通過正面和側(cè)面描寫分析劉備的誠心誠意。

2.劉備為什么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

結(jié)合歷史背景,抓住兩者的身份,并且結(jié)合一種現(xiàn)場感,在表演中加深對“誠”的理解。有劉備跟張飛的對話表演,有劉備與諸葛亮相見的表演。設(shè)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為了使學生與文本進行交流、碰撞,以便更好的分析劉備為何這么做。

3.為何劉備能請到諸葛亮?

直至20年后,諸葛亮對這件還記憶猶新,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師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選自《出師表》)

突出分析劉備的求才若渴,以及諸葛亮的如魚得水,相互配合,渾然天成。

設(shè)計這樣的閱讀環(huán)節(jié),主要遵循“三感”:層次感、推進感、提升感。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步步深入,從而,較好地完成“言——像——意”的轉(zhuǎn)換,從課文表達的“意蘊層面”到“社會層面”以及劉備的一片誠心都能得到很好的把握。

(四)課后延伸

延續(xù)性的活動使學生得到新的實踐機會,實現(xiàn)了在實踐中發(fā)展能力的目標。為此,我設(shè)計了一道拓展題:

同學們,和三顧茅廬這個三有關(guān)的還有很多小故事,三英戰(zhàn)呂布、三讓徐州、桃園三結(jié)義也廣為流傳,但要了解更多的故事還需讀《三國演義》,請同學們閱讀《三國演義》一書,并學寫讀書筆記。

(五)板書設(shè)計

三顧茅廬

誠心誠意

人 劉備 —————→ 諸葛亮

情節(jié) 尊重人才

(生氣 下馬步行 輕輕地 恭恭敬敬)

出山輔助

環(huán)境

三顧茅廬課件教案【篇5】

《三顧茅廬》

1、會復(fù)述故事《三顧茅廬》

2、能夠理解《三顧茅廬》所蘊含的含義。

1、教師提前畫好情境畫。

2、劉備和諸葛亮的圖片及劉備諸葛亮的頭飾。

一、談話導入

出示劉備和諸葛亮的圖片,引出三顧茅廬的故事。

二、學習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內(nèi)容,并提出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故事的內(nèi)容并理解其中的道理。

三、學生復(fù)述故事

學生復(fù)述故事,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五、總結(jié):教師對本課進行總結(jié)。

回家可以對爸爸媽媽講這個故事。

我覺得這個活動的優(yōu)點在于:孩子的積極性很高,對故事很感興趣。聽的仔細,復(fù)述得精彩,提高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孩子喜歡閱讀,進一步提高了孩子的傾聽能力。

三顧茅廬課件教案【篇6】

微課作品名稱

“三顧茅廬”第二課時

微課作品介紹

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義務(wù)教育語文教科所四年級下冊第八課《三顧茅廬》第二課時

教學需求分析

適用對象分析

小學四年級學生

學習內(nèi)容分析

本節(jié)微課的學習內(nèi)容是:品讀文字,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這一知識點是《三顧茅廬》一課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分析

本節(jié)微課的教學目標是:品讀文字,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引導孩子采取兩個閱讀策略:1、抓住正面描寫,品讀劉備的動作、神態(tài)等2、抓住側(cè)面描寫,品讀“劉張之比”、“備亮之比”。通過本節(jié)微課,幫助孩子學習《三顧茅廬》一課的重難點。

教學過程設(shè)計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蘇教版義務(wù)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八課《三顧茅廬》第二課時。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品讀文字,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我們可以運用兩個閱讀策略:1、抓住正面描寫,品讀劉備的動作、神態(tài)等2、抓住側(cè)面描寫,品讀“劉張之比”、“備亮之比”。

▲正面描寫

過渡:先快速瀏覽這幾段正面描寫劉備的段落,思考:哪些關(guān)鍵詞語讓你感受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出示:“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

1、什么叫“恭恭敬敬”(對長輩、貴賓很有禮貌、很尊敬)你能表演一下嗎?這就是恭恭敬敬地等候諸葛亮的劉備。

等了這么長時間,劉備可能早就站得腰酸背疼,可為了見到諸葛亮,他仍然——(引讀: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等了這么長時間,張飛關(guān)羽可能早已按耐不住性子,可劉備還是堅持——(引讀: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2、“半里多路、下馬步行、恭恭敬敬地……等候、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個時辰”我們能品讀出劉備對諸葛亮很有耐心,似乎不怕“慢”;

諸葛亮悠然醒來,劉備卻是“快步”走進草堂

3、未見之前的“慢”與即將相見之時的“快”矛盾嗎?

前者之“慢”對人才誠心誠意的尊重;后者之“快”是對人才誠心誠意的渴求。

▲交流“備亮之比”。

出示:“等了半晌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里睡著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 ”

(1)這么長的時間,諸葛亮真的是一直睡著的嗎?(也許是一直睡著的,也許是他在試探劉備是否誠心。)

(2)大名鼎鼎的“劉皇叔”是年已經(jīng)47歲,年近半百;而諸葛亮當時不過是個27歲的毛頭小伙子,一介鄉(xiāng)野村夫而已!一個站了半晌,一個卻悠然午睡,由此我們更能體會到劉備的誠心誠意。

▲交流“劉張之比”。

出示: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1)張飛為什么會“嚷道”?(對諸葛亮憤怒,不滿)

(2)劉備為什么會生氣?

是呀,劉備深知,捆只能捆來人,卻捆不來人的心啊!張飛的魯莽,從側(cè)面襯托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二,觀照小結(jié),點破文法

1 、課文通過直接正面描寫,著力刻畫劉備動作和神態(tài),反映了他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

2 、為什么要寫到張飛和諸葛亮的一些表現(xiàn)呢?(側(cè)面描寫,在對比與襯托中我們更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劉備心之誠、情之切!

三,總結(jié)收官,伏筆下文

劉備求賢若渴,那么諸葛亮真的值得劉備如此誠心誠意地去請嗎?他具有怎樣的曠世奇才呢?好學的孩子,去《三國演義》中尋找答案吧!

試著完成課后作業(yè),看看你能得到幾顆星,加油吧,孩子!

學習指導

在學習“三顧茅廬”第一課時后,學習本節(jié)微課。

配套學習資料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

制作技術(shù)介紹

PPT,Camtasia工作室8;先制作好PPT課件,再通過Camtasia工作室8錄制視頻,音頻,最后加入音樂并進行剪輯。

相關(guān)推薦

  • [精]歸園田居其一課件教案精選7篇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課堂上學到知識,為了防止學生抓不住重點,教案就顯得非常重要,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yù)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你知道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內(nèi)容是小編特地整理的“歸園田居其一課件教案精選7篇”,在此溫馨提醒你在瀏覽器收藏本...
    2023-05-29 閱讀全文
  • 小班春天課件教案精選 以下是編輯為您可能需要的小班春天課件教案。教案課件是我們老師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老師會仔細規(guī)劃每份教案課件重點難點。教案是課堂教學的指引。希望本頁面內(nèi)容能幫助到您!...
    2023-04-06 閱讀全文
  • [課件參考] 實用小班幼兒說課稿其三 作為幼兒園教師,說課稿我們每個老師需要學會準備的東西,為了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成長,老師們通常會準備一份完整的說課稿,優(yōu)質(zhì)的說課稿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如何才能將幼兒園說課稿的計劃寫得清晰而有條理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實用小班幼兒說課稿其三,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活動...
    2022-11-29 閱讀全文
  • 大班課件教案精選 依照您的要求,筆者整理了一些資訊:大班課件教案,約請您閱讀下方文案。針對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課件教案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篤信教育工作者不會陌生。妥善撰寫的教案和課件,能夠引導學生仔細學習教學內(nèi)容。...
    2023-06-17 閱讀全文
  • 三顧茅廬課件教案精選 教案課件是老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也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因此教案課件不是隨便寫寫就可以的。?學生反應(yīng)是教師調(diào)整教學策略的依據(jù),什么樣的教學課件才是好的?以下是編輯為您準備的內(nèi)容“三顧茅廬課件教案”,還請您能收藏本網(wǎng)頁!...
    2023-05-04 閱讀全文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課堂上學到知識,為了防止學生抓不住重點,教案就顯得非常重要,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yù)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你知道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內(nèi)容是小編特地整理的“歸園田居其一課件教案精選7篇”,在此溫馨提醒你在瀏覽器收藏本...

2023-05-29 閱讀全文

以下是編輯為您可能需要的小班春天課件教案。教案課件是我們老師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老師會仔細規(guī)劃每份教案課件重點難點。教案是課堂教學的指引。希望本頁面內(nèi)容能幫助到您!...

2023-04-06 閱讀全文

作為幼兒園教師,說課稿我們每個老師需要學會準備的東西,為了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成長,老師們通常會準備一份完整的說課稿,優(yōu)質(zhì)的說課稿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如何才能將幼兒園說課稿的計劃寫得清晰而有條理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實用小班幼兒說課稿其三,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活動...

2022-11-29 閱讀全文

依照您的要求,筆者整理了一些資訊:大班課件教案,約請您閱讀下方文案。針對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課件教案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篤信教育工作者不會陌生。妥善撰寫的教案和課件,能夠引導學生仔細學習教學內(nèi)容。...

2023-06-17 閱讀全文

教案課件是老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也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因此教案課件不是隨便寫寫就可以的。?學生反應(yīng)是教師調(diào)整教學策略的依據(jù),什么樣的教學課件才是好的?以下是編輯為您準備的內(nèi)容“三顧茅廬課件教案”,還請您能收藏本網(wǎng)頁!...

2023-05-0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