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大班語言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粽子里的故事》

發(fā)布時間:2022-04-23 我的媽媽故事大班教案及反思 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 大班語言教學反思范文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中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并體驗語言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

活動難點:

理解故事內(nèi)容體驗做語言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粽子里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樂、粽子、故事盒等

活動過程:

一、 回憶經(jīng)驗并導入

出示PPT:猜猜這是一個關(guān)于什么的故事?

在什么時候要吃粽子?

你吃過的粽子里包著什么?

小結(jié):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這一天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都要吃粽子。香香的粽子里可以包著各種各樣好吃的餡料。

☆結(jié)合音樂欣賞故事,教師和著音樂節(jié)奏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讓幼兒能靜下心來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 看看講講故事

今天這個神奇的粽子里包著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吧。(播放PPT,欣賞故事)

1、 傾聽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樹林里——誰就會講故事了)

T:請誰來吃粽子,講故事呢? T:看,誰來了?它們吃了粽子會講故事嗎?

2、看看講講故事第二部分

T:先請誰來吃粽子,講故事?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來;自.屈;老師;教.案;小猴子(兔子、狐貍、松鼠、小鳥)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子“吱吱吱吱”講不出故事。

T: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講不出故事,真著急,怎么辦?還能請誰來幫忙呢?

☆以“吃吧吃吧,吃了故事講故事……”這句話貫穿故事始終,成為活動的線索,讓活動緊緊扣住中心。

3、傾聽、理解故事最后一部分

T:(出示PPT8):看,誰來到了樹林里?她在干什么?

(PPT9):小動物們是怎么做的?小姑娘呢?它們的邀請成功了么?

(PPT10、11):小動物用了什么好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

T:小姑娘吃了粽子,會講故事嗎,我們繼續(xù)聽故事。(傾聽故事結(jié)尾)

三、 做游戲吃粽子

T:老奶奶不但請小動物、小姑娘吃粽子,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吃粽子,但是在吃粽子前要先完成三個游戲(藏在粽子里):

1、打開粽子一,游戲:聽話。

要求:幼兒仔細傾聽老師的提問并回答問題。

2、 打開粽子二,游戲:接龍。

(1)“詞語接龍”要求:幼兒用兩個字或三個字的詞接龍,前一詞的詞尾是下一詞的詞首。

(2)“句子接龍”要求:用許多詞說一件事情,后一人要將前一人的話重復(fù)一遍再接下去。

3、打開粽子三,游戲:悄悄話。

要求:老師在幼兒耳邊說一句故事中的話讓幼兒傳話。

☆在玩語言游戲中體驗傾聽的重要性和培養(yǎng)仔細聽認真想的好習慣。

4、吃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幼兒吃粽子)

四、吃了粽子講故事

教師操作故事盒,幼兒講述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粽子里的故事》……(教師與幼兒一起講述故事) ☆以幼兒熟悉的粽子引入到活動中來,使孩子有講述的愿望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反思:

活動實施下來,總體感覺,效果非常好,活動很順利,幼兒非常喜歡,非常投入,活動的微調(diào)非常有必要,不但使幼兒能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情境中體驗了愉悅,而且,也使每個幼兒在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都獲得了經(jīng)驗的提升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為活動能順利、有序的開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chǔ)。通過活動,也感覺到,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有一些方面要有待提高和培養(yǎng)。如: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當有一個幼兒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幼兒應(yīng)耐心等待,認真傾聽;當你知道問題答案的時候,要養(yǎng)成舉手發(fā)言的好習慣。如:游戲規(guī)則的建立和游戲意識的培養(yǎng)。如在游戲“悄悄話”中,要認真仔細地聽,聽清楚了,再按游戲規(guī)則進行傳話,這樣游戲就能順利進行了。除此之外,在以后的游戲活動中,都要注意游戲規(guī)則的建立和游戲意識的培養(yǎng)。

幼兒園教師網(wǎng)精選閱讀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圖片,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 大膽想象并講述故事內(nèi)容;

3、 樂意參與集體游戲。

活動準備:

1、幼兒在活動前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小動物們的動作、表情,大膽猜測故事內(nèi)容。

難點: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主題。

1、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

提問: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們吃過粽子嗎?什么節(jié)日我們要吃粽子?(端午節(jié))你喜歡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關(guān)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們吃過的都不一樣,那它包著的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圖書、聽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師出示1,引導幼兒認識故事題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圖片內(nèi)容,大膽講述故事情節(jié)。

1、出示2,師:老奶奶的肚子里裝滿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歡聽她的故事。

提問:有哪些小動物來聽老奶奶講故事啦?(小松鼠、小狐貍、小兔子、小猴子、小鳥)

這么好聽的故事,大家聽的怎么樣?(認真、專心致志)

2、出示3,提問:

⑴老奶奶生了一場大病以后,不能大聲講話了,大家再也聽不到好聽的故事了。老奶奶很著急,那該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嗎?(鼓勵幼兒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⑵師:小朋友們幫老奶奶想了這么多的辦法,我們來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4,提問:

⑵上有哪些東西?(粽子葉、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⑶教師小結(jié):原來,老奶奶她有一個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誰吃了粽子,誰就能講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誰會來吃呢?

6、提問:

⑴5:誰來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來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⑵6:小松鼠吃了粽子講出故事了嗎?"(沒有)

⑶師小結(jié):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會說話,一個

勁地叫:"吱吱吱···"就是講不出故事。接下來還會有誰來呢?

7、出示7、8,提問:

⑴7:誰又來了?(小狐貍) 哩哩哩,哩哩哩,來了一只小狐貍。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⑵8:小狐貍吃了粽子能講出故事來嗎?(不能)

⑶ 教師小結(jié):小狐貍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貍也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哩哩哩···"就是講不出故事。

8、結(jié)合小松鼠、小狐貍吃粽子的情景,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其他小動物來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貍外,還有哪些小動物也來吃過粽子了?(小鳥、小兔、小猴)

⑵引導幼兒分別想象并講述小鳥、小兔、小猴來吃粽子的情景。

① 師:你們能不能學著老師講小松鼠和小狐貍來吃粽子的話說說其他小動物呢?

② 它們都講出故事了嗎?

③這么多小動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為什么講不出故事呢? 7、出示9,提問:

⑴它們講不出故事覺得怎么樣?(很難過、著急)引導幼兒觀察小兔和小狐貍的表情以及小動物們周圍的各種符號,大膽猜測小動物們的心理活動。他們之間會說些什么?

⑵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么辦呢?真著急。你有什么辦法嗎?

⑷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想了一個什么辦法? 8、出示10、11,提問:

⑴10: 這個時候,誰來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師:原來,小動物們是想請小姑娘來幫助它們,為什么小動物們會請小姑娘來幫忙呢?(因為小姑娘會說話) ⑶小姑娘會答應(yīng)幫它們嗎?

⑷11:小姑娘答應(yīng)它們了嗎?小姑娘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師小結(jié):小動物們高興得一起沖過去,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叫個不停。小姑娘嚇壞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籃拼命逃。

9、出示12、13、14,提問:

⑴12:小姑娘嚇跑了,那該怎么辦呢?

⑵13:小動物們用了什么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 ⑶14:小姑娘回來了嗎?她是怎樣回來的? 10、出示15、16、17、18:提問:

⑴15:師: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門口等著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會怎么說?(美麗的小姑娘,快來吃粽子,吃了粽子講故事) ⑵16:師:香噴噴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大班語言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開心的小故事》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想象對一組圖片進行選擇、組合、排列,初步學會用一段較完整的語句連貫、清晰地表達出畫面的主要內(nèi)容。

2、在獨立選圖、組圖、講述中提高觀察力、口語表達能力、排序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有排圖講述經(jīng)驗,初步了解故事的"四要素",會用插圖板。

2、材料準備:課件、小圖卡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課件,啟發(fā)幼兒觀察與講述。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對大圖卡片進行逐張觀察,積極調(diào)動已有生活經(jīng)驗,一起說出每張圖片的主要意思。

(2)啟發(fā)幼兒按照時間、人物、地點、事件把圖片分類擺放,鞏固對故事講述中"四要素"的 認識和運用。

"在這些圖片當中有哪些是表示時間的?哪些是表示人物的(地點、事件)?"

2、幼兒自由講述練習:獨立選圖、組圖、排圖,學會根據(jù)"四要素",想象并創(chuàng)編出一個簡單的小故事。

(1)教師交代操作要求。

分別選擇一張時間圖片、地點圖片、人物圖片進行排列,想象它們之間發(fā)生的故事。.來源;提醒幼兒要把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人物、地點和 事件說完整、說清楚。

(2)教師巡回指導。指導重點:傾聽幼兒的講述情況,鼓勵幼兒想出多種擺放并能完整連貫地講述,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學會用一、兩句完整句式表達一張圖卡。

3、集體講述,幫助幼兒進一步提取圖卡中的講述要素,挖掘新的講述點。

4、分組講述練習:幼兒運用新的講述經(jīng)驗在組內(nèi)進行講述。

(1)要求:幼兒合作操作、講述,能比上一環(huán)節(jié)更豐富、獨特的內(nèi)容,詞匯更豐富、句子更完整連貫。

(2)教師巡回指導,指導重點:注意圖與圖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學會正確使用簡單的時間副詞和關(guān)聯(lián)詞。激勵幼兒多想象角色間的對話和心理活動,大膽、靈活地運用詞匯進行講述。

5、集中傾聽與評價,互分享、共學習。

(1)請每組幼兒代表講述小故事。

(2)教師與幼兒共同找出講得出色的地方。

6、活動結(jié)束。

"剛才我們講了那么多開心小故事,現(xiàn)在我們把這些故事講給小伙伴聽聽,讓他們也分享我們的快樂。"

教學反思

優(yōu)秀繪本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那些充滿童趣的圖畫,深受小朋友喜歡。因此,教師往往通過邊深情并茂地講述故事邊適時引導幼兒閱讀圖畫的方法來感受隱藏在圖畫背后的東西,既給以知識技能又調(diào)動情感態(tài)度,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我有一下感受

一、適當提問,給幼兒思維的挑戰(zhàn)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齋滕喜博甚至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不合理的提問會抑制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降低教學的有效性。孩子們在講到大公雞時還模仿它的叫聲,它飛跑的姿勢。但最后結(jié)尾部分顯得輕描淡寫了些,怎樣讓幼兒把體驗到的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升華,這是值得商榷的。

二、注意傾聽,給幼兒適當?shù)脑u價

評價是尊重幼兒主體地位、促進幼兒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的評價能強化幼兒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喚醒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欲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做到有效地傾聽才能展開有效的評價。如幼兒在說話過程中聲音洪亮、說話流利就適時給以表揚,孩子們很開心。

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編故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續(xù)編故事,對續(xù)編故事情節(jié)的想象活動萌發(fā)興趣。

2.能大膽想象,并連貫、完整以及較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想象能力及續(xù)編故事的能力。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連貫、完整、生動的表達。

活動準備:

1、木偶劇"小猴改錯";

2、各色彩紙,剪刀,白紙,彩筆,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好!今天李老師有一部很好看的木偶戲,來和大家一起分享!請小朋友們仔細看,認真聽,我有問題要提問。故事里說的是有位老爺爺,種了一顆蘿卜,蘿卜成熟了,老爺爺正背著它下山呢。"(放碟,開始觀看)不錯的

二、幼兒邊看故事,邊根據(jù)老師的提問續(xù)編故事內(nèi)容。

1、師:"老爺爺睡著了,你們猜猜誰來了?又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幼兒討論,個別講述)"好的,那我們現(xiàn)在接著往下看故事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繼續(xù)放碟,幼兒觀看)

2、師:"我們小朋友都很棒,誰能幫老爺爺想一個好辦法?"(幼兒討論,個別講述)"小朋友們幫助老爺爺想了那么多的好辦法,不知道老爺爺采用了沒有?我們一起看看" (繼續(xù)放碟,幼兒觀看)

3、師:"老爺爺想了一個什么辦法呢?你們覺得這個辦法能抓住小猴子嗎?為什么?"(幼兒討論,個別講述)

4、(繼續(xù)放碟,幼兒觀看)師:"老爺爺沒有抓住小猴子,那接下來他會想什么辦法呢?"(幼兒討論,個別講述)

5、師:"老爺爺抓到小猴子了,小朋友們?nèi)绻闶抢蠣敔?,接下來你會怎么做?"引導幼兒用'如果……我會……'的句型練習說話。"那么老爺爺?shù)降资窃趺醋龅?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6、師:"老爺爺是怎么做的?"(幼兒討論,個別講述)小猴子得到了老爺爺?shù)脑彛院髸瞿男┖檬虑槟?"(幼兒討論,個別講述)

7、師:"小朋友們,故事里的小猴子做錯了事情,改正過來,大家還是很喜歡它。那以后我們小朋友做錯了事情,改正過來,一樣還是好孩子!"

8、師:"我們的故事看完"屈,老師.教,案,網(wǎng)"了,可是這個故事還沒有名字,誰愿意幫它取個名字呢?"

三、幼兒分組活動,制作圖書。

1、師:"我知道小朋友們有好多好多的想法還沒有說出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制作一本大圖書,把我們一起創(chuàng)編的故事畫下來!"

2、幼兒分組根據(jù)續(xù)編內(nèi)容制作故事大書。

延伸活動:

帶領(lǐng)幼兒一起邊看圖書,邊講故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個創(chuàng)編講述的語言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看圖講述、創(chuàng)編故事并進行繪畫有一定的難度。在活動中小朋友能從圖片的內(nèi)容了解到故事內(nèi)容,并進行講述,對故事中的動物形象也觀察的非常仔細,同時他們也能大膽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說出自己對圖畫的不同理解。在創(chuàng)編故事的情節(jié)中,幼兒能夠積極動腦思考它們之間的有趣的故事。并根據(jù)自己的故事進行繪畫。

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造字的故事》


設(shè)計思路:

我們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學期對漢字已經(jīng)有一定的興趣,經(jīng)常把在家寫的字拿來給老師看,一此為驕傲。進入大班后,有一天一個小朋友提出了一個問題,漢字是怎么來的呀老師?我接住了這個球后,就把這個球拋給了全班孩子。這下字有個別的小朋友回家詢問家長,于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么到底是什么是象形字?我把知識即使給了孩子,還拿出了象形字的卡片,讓孩子觀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興趣不斷地蔓延著,并產(chǎn)生了這個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中,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從中感受人的聰明才智。

2、激發(fā)幼兒讀漢字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漢字(象形字、甲骨文、現(xiàn)代文)若干的卡片

活動過程:

1、引導語,激發(fā)幼兒說說漢字的興趣。

2、說說我們的字寶寶。

師:1)誰愿意來向我們說說你認識的字寶寶?(在幼兒說的過程中,教師隨即引導,鼓勵幼兒發(fā)表不同的想法)

2)師:你們有什么看不懂的字寶寶嗎?

3、設(shè)疑

師: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字寶寶有個秘密?。屈,老師.出處。(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并積極參與討論)

4、活動延伸

根據(jù)幼兒的熱點繼續(xù)對漢字進行探究,并讓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討論,學習認識更多的漢字。

活動反思:

在幼兒對中國文字興趣盎然的時候,我順勢而下,運用提問式小結(jié),把活動帶向更高一個境界——讓幼兒自然地萌發(fā)“身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為另一個目標的達成做了服務(wù)。

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貓的故事》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想象,創(chuàng)編小貓的故事,運用繪畫的技能繪制連環(huán)畫。

2.能根據(jù)自己編的《小貓的故事》較生動地講述所畫的故事內(nèi)容。

3.領(lǐng)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幼兒畫冊,第三冊第31頁,水彩筆。

2.課件《小貓的故事》、輕音樂。

活動過程:

1.觀察連環(huán)畫圖片。

(1)出示圖片一:一天早上小貓咪咪從窗戶里往屋外跳,將貓爸爸放在窗臺上的一盆花碰到在地。

提問:畫面上有誰?他在干什么?發(fā)生了什么意外?

(2)出示圖片二:貓爸爸非常生氣,氣得胡子都撅起來了。

提問:貓爸爸看見后怎樣了?

(3)出示圖片三:調(diào)皮的咪咪跳到家門口的樹上,沖著爸爸做鬼臉。

提問:咪咪看見爸爸生氣了,他是怎么做的?他知道錯了嗎?

小結(jié):咪咪做錯了事情,沒有想爸爸道歉,還調(diào)皮地跑掉了,這樣做對嗎?他最后會承認錯誤嗎?

2.出示連環(huán)畫圖片最后一幅圖:咪咪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將碰到的花盆重新放回到窗臺上。

提問:左后咪咪改正錯誤了嗎?他是如何改正的?

3.出示空白的課件,引導幼兒討論。

咪咪跑掉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讓咪咪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改正了的呢?

4.幼兒創(chuàng)作連環(huán)畫。

讓幼兒編出中間發(fā)生的事情,并畫下來。

5.相互交流分享。

展示自己創(chuàng)作的連環(huán)畫,并完整地講出自己所編的故事內(nèi)容。!..!

活動延伸:

請家長幫助孩子記錄編出的故事內(nèi)容。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重點是在后面的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我們班小朋友在我的初步引導下,能簡單的講出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但是在語言表達方面還需要下功夫,因為有些孩子想的很好,但是在表述時語句不流暢,前后的因果關(guān)系也處理的不好,特別是轉(zhuǎn)接詞的運用。

大班語言優(yōu)質(zhì)課教案及教學反思《風中故事》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懂得小學學習生活的基本特點。(重點)

2、能仔細觀察圖片,猜測貝貝上學時的心情。并講述自己對上學的感受。(難點)

活動準備:

PPT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談?wù)勛约旱纳蠈W心情,引出主題

1、師:再過幾個月,小朋友們就要上小學,做一名小學生了,假如明天就是你上學的第一天,你會有什么感覺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2、出示PPT1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的感受

3、師:有位小朋友叫貝貝,他比你們大一歲,去年上的小學,我們一起看看他上學的第一天是怎樣的?

二、學習故事

1、出示PPT1

(1)師:明天是貝貝第一天上學,晚上睡覺時,他會和媽媽說什么呢?

(2)看對話提問:貝貝為什么會問媽媽這些問題?你會有這樣的擔心嗎?媽媽的回答你滿意嗎?為什么?

2、PPT2

師:一大早貝貝就起床了,他在干什么呢?從他的表情中你知道他怎么了嘛?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師結(jié):貝貝還是將拼圖帶去學校了,結(jié)果會怎樣呢?

3、PPT3第一節(jié)課開始了,老師在講課時,貝貝在干什么?這樣能聽好老師上課嗎?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師結(jié):貝貝知道小學生上課是不能玩玩具的,他控制了自己,繼續(xù)聽老師上課。

4、PPT4師:

(1)下課了,貝貝馬上就把拼圖拿出了拼給大家看,這樣做對嗎?;.教.案來自:;為什么?你認為小學生下課要做些什么?

(2)貝貝這樣做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

5、PPT5師:

(1)第二節(jié)是數(shù)學課,你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

(2)我們聽聽老師是怎么說的?

6、PPT6(1)下課了貝貝又怎么了?如果是你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嗎?為什么?

7、PPT7師講述內(nèi)容

三、完整欣賞故事

一次提問:現(xiàn)在你們能說說小學生上、下課時要怎么做嗎?知道了這些你還會害怕、擔心第一天上學嗎?

師結(jié)上小學時的要求,并請幼兒現(xiàn)在就學會按小學生的要求來要求自己。

活動反思:

轉(zhuǎn)眼間,孩子已經(jīng)在幼兒園學習、游戲了三年,馬上就要進入小學。上小學是幼兒步入正規(guī)教育的開始,進入小學后,幼兒在生活習慣、學習方式以及人際關(guān)系等方面面臨許多的變化,這是幼兒生命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順利度過這個轉(zhuǎn)折期,對幼兒日后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及順利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習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能夠讓孩子們盡快的適應(yīng)小學生活,我們開展了主題教學活動“我要上小學了”旨在讓幼兒初步了解小學生活,激發(fā)幼兒向往上學、想要上學的情感。

“上學第一天”這堂課的活動目標為1.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貝貝上小學時的心情,講述自己對上學的感受。2.對小學生活產(chǎn)生向往,懂得小學學習生活的基本特點。通過談話引出故事《上學第一天》接著講述故事,通過提問“貝貝在上學前擔心的問題是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擔心什么?”“貝貝第一天上學,在學校里發(fā)生了哪些事情讓你印象深刻?為什么?”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以及貝貝小朋友第一天上小學時遇到的問題和他的表現(xiàn)。在第二遍講述的時候通過結(jié)合掛圖,很好的完成了目標2。

通過平時對孩子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一部分孩子很喜歡偷偷的從家里帶一些玩具或者是一些好吃的藏在書包里,偷偷的和小朋友進行分享。所以我把故事中關(guān)于描述拼圖的那幾段單獨拎了出來,通過討論,孩子們總結(jié)出了上學帶玩具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就算是在課間玩耍也會對下節(jié)課的學習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很多孩子一下子聯(lián)想到了那些經(jīng)常帶玩具來幼兒園的小朋友,“老師**經(jīng)常帶玩具

來和小朋友玩的!”**一聽就著急了,“我下次再也不帶了!”

通過《上學第一天》的學習,孩子了解了很多有關(guān)于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之處。為了做好幼小銜接,我們還組織了參觀小學的活動,主要讓幼兒懂自己長了,很多事情要學會控制自己,約束自己,自己能自己管好自己。

相關(guān)推薦

  • 幼兒園大班優(yōu)秀語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讓幼兒大膽想象并講述故事內(nèi)容,認真觀察圖片,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樂意參與集體游戲。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圖片,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大膽想象并講述...
    2020-05-26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讓幼兒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并體驗語言游戲的快樂,在看看、說說中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
    2020-05-21 閱讀全文
  •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圖片,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大膽想象并講述故事內(nèi)容; 3、樂意參與集體游戲。 活動準備: 1、幼兒在活動前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 活動重難點: 重...
    2021-11-08 閱讀全文
  • 大班語言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開心的小故事》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想象對一組圖片進行選擇、組合、排列,初步學會用一段較完整的語句連貫、清晰地表達出畫面的主要內(nèi)容。 2、在獨立選圖、組圖、講述中提高觀察力、口語表達能力、排序能力,發(fā)展...
    2022-01-01 閱讀全文
  • 大班優(yōu)秀語言教案《故事小桃仁》及教學反思 下面是“幼兒園語言教案《故事小桃仁》”的內(nèi)容一文。讓幼兒知道誰幫助了小桃仁,體驗春風、春雨、太陽光對小桃仁的愛及小桃仁變成小桃樹的自豪的心情,傾聽故事,了解小桃仁發(fā)芽的條件與過程,學習詞:桃仁、挺,嘗...
    2020-05-29 閱讀全文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讓幼兒大膽想象并講述故事內(nèi)容,認真觀察圖片,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樂意參與集體游戲。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圖片,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大膽想象并講述...

2020-05-26 閱讀全文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粽子里的故事》”。讓幼兒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并體驗語言游戲的快樂,在看看、說說中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

2020-05-21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圖片,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大膽想象并講述故事內(nèi)容; 3、樂意參與集體游戲。 活動準備: 1、幼兒在活動前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 活動重難點: 重...

2021-11-08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想象對一組圖片進行選擇、組合、排列,初步學會用一段較完整的語句連貫、清晰地表達出畫面的主要內(nèi)容。 2、在獨立選圖、組圖、講述中提高觀察力、口語表達能力、排序能力,發(fā)展...

2022-01-01 閱讀全文

下面是“幼兒園語言教案《故事小桃仁》”的內(nèi)容一文。讓幼兒知道誰幫助了小桃仁,體驗春風、春雨、太陽光對小桃仁的愛及小桃仁變成小桃樹的自豪的心情,傾聽故事,了解小桃仁發(fā)芽的條件與過程,學習詞:桃仁、挺,嘗...

2020-05-2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