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病?
發(fā)布時間:2022-04-15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 家長對孩子未來的寄語找各種理由逃學、一臨近考試就生病、在學校里見了人就躲閃……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此類現(xiàn)象,常常被家長忽視。殊不知,這些很可能是一些心理疾病的征兆。日前,一項調(diào)查顯示,七成兒童的心理問題被忽視,這些問題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孩子為何會對學校產(chǎn)生恐懼心理?家長如何才能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病呢?
癥狀一:考試焦慮癥
應對之策:保持一顆“平常心”——平??荚嚮荚嚻匠;?/p>
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即將來臨,來醫(yī)院咨詢的考生父母也越來越多?!拔壹液⒆悠綍r學習都挺好,但是一到考試就發(fā)揮失常。平時小考也就算了,萬一高考也這樣可咋辦?”“我們家孩子現(xiàn)在茶飯不思,晚上也睡不好覺,考試是重要,萬一試沒考好把身體弄垮了就得不償失了?!薄?/p>
專家指出,在考試前,絕大多數(shù)考生都會出現(xiàn)或輕或重的焦慮情緒。其實,適度的焦慮有助于孩子在考試時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但是,也有些孩子身上的焦慮情緒表現(xiàn)得比較明顯。他們在心理上表現(xiàn)為過度的緊張、擔憂、恐懼;在生理上則出現(xiàn)吃不下飯、嘔吐、腹瀉、頭暈、頭疼等消化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具體說來,他們可能會上課心不在焉,吃不好,睡不香,精神一直萎靡不振。在臨考前一兩個月里,孩子出現(xiàn)這些癥狀的幾率最大。
考前焦慮是壓力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期望值過高,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實際水平;二是對于結(jié)果的接受程度差,因為過分關(guān)注成績而懷疑自己的能力。因此,從心理調(diào)節(jié)上來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有一顆“平常心”——平常考試化,考試平?;F綍r的模擬考試要認真對待,讓自己多體驗進入考場的感覺,這其實也是一種心理學上常用的“脫敏”療法。其次,要樹立足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考好,即使沒有超常發(fā)揮,也能保持一貫的水準。再次,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哪怕一天不看書,舒舒服服地睡上十幾個小時也沒有問題。最后,多運動讓自己出出汗,有張有弛,身體才能保持最佳狀態(tài)。
癥狀二:溺愛使孩子“恐學”
應對之策:經(jīng)常與孩子談心,多從正面引導
張先生的兒子在小學四年級前一直表現(xiàn)得非常優(yōu)秀,成績名列前茅,跟同學也相處得非常好,三好學生年年有他的份。到四年級時,因為工作調(diào)動,張先生舉家遷往另一個城市。換了所學校之后,張先生覺得兒子就像變了個人,老師總反映他上課不聽講,和同學很少交流,這可愁壞了張先生一家。
“其實,孩子不愿意上學,多少是種可以理解的行為,就像許多大人也不愿意上班一樣?!北本┗佚堄^醫(yī)院院長楊甫德解釋說,這屬于一種適應障礙。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一所熟悉的學校轉(zhuǎn)入一所陌生的學校,由于孩子的適應能力比較差,就很有可能出現(xiàn)“恐學”的表現(xiàn)。還有一種情況,由于孩子在學校里不能跟同學融為一體,或是經(jīng)常被老師批評,或者受其他同學欺負,都有可能導致“恐學”的產(chǎn)生。
楊甫德說,那些不能適應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從小被家長過度溺愛、過度保護,覺得自己的家就是一座大山,突然要上學要離開這座大山了,內(nèi)心覺得失落,無法適應這種分離狀態(tài)。
所以,家長一定要找到孩子不肯上學的原因。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肯上學的現(xiàn)象時,家長應該經(jīng)常與孩子談心,盡可能了解所有與他們上學有關(guān)的情況;要注意開導,不要采用恐嚇的辦法迫使孩子去上學,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恐懼;多從正面引導,講清上學和將來工作的關(guān)系,讓孩子在認識上有所提高,切忌各種強迫性、懲罰性的言行。m.n4507.cn
癥狀三:孤獨導致選擇性緘默
應對之策:讓孩子多和陌生的同齡孩子玩
有些孩子在家里好好的,到了學校及人多場合就不說話了。家長對此很奇怪:這是不是說明孩子過于內(nèi)向了?
孩子這種選擇場合開口的情況,也被稱為選擇性緘默?!斑x擇性緘默絕對不是孤獨癥,家長們不必擔心?!睆偷┐髮W附屬中山醫(yī)院教授季建林指出,該病的發(fā)病年齡可能在四五歲或七八歲。孩子在發(fā)病前智力正常,已有相當?shù)恼Z言能力,對少數(shù)熟悉的人可正常講話,但與外人交往時僅用手勢、點頭或搖頭表示自己的意見,偶爾也用文字表達。
“說到原因,除了遺傳因素外,主要就是現(xiàn)在的孩子過得太孤獨了?!奔窘直硎?,一旦孩子突然進入幼兒園或?qū)W校,很難適應這種和同齡人交往的場合。從某些意義上來講,也可以說是一種社交恐懼。
對此,家長不要強迫孩子說話。如果孩子還小,要讓他們多和陌生的同齡孩子玩。對大點的孩子,可讓他們通過電話、網(wǎng)絡聊天等方式與人交流,直到他們能直接溝通。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
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它是通過生命個體與社會共同施愛和被愛,互相感恩構(gòu)成的。一個生命個體,無論是對自己的家庭成員還是親朋好友,都要負責任,這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態(tài)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碰到很多的孩子考試成績很糟糕,當家長批評他的時候,他卻找出了一大堆理由來推卸責任。其實,孩子有推卸責任的現(xiàn)象是相當普遍的,有關(guān)調(diào)查顯示,處在成長階段的孩子有推卸責任習慣的占60%以上。
當然,這并不是孩子天生性格有問題,也不能因此就認為他們道德敗壞,這是因為他們的人格還不成熟,正是家長積極引導的關(guān)鍵時期。如果家長能夠及時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慢慢糾正,那么他們推卸責任的做法將會有所緩解。事實上,孩子的性格和習慣也是一個慢慢提升的漸進的過程,就如同智力水平的發(fā)展一樣,從出生到性格成熟,每個階段都會出現(xiàn)相應的問題,家長所做的,就是對癥下藥,然后幫助孩子養(yǎng)成優(yōu)良的習慣。
孩子喜歡逃避責任,主要是由于缺乏信任感造成的。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給孩子的關(guān)愛和理解過少,不信任自己的孩子,經(jīng)常對他們實施情緒冷暴力,那么孩子會受到誤導,從而在潛意識里形成一種“我要是敢承擔責任,一定會沒有好果子吃”的觀念。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有意識地撒謊,有意識地去推卸責任,會形成畸形的人生觀,就連心理上也會出現(xiàn)問題。而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就會千方百計尋求推卸責任的方法,讓自己免于受到懲罰。
此外,如果家長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凡事由家長說了算,讓孩子只有聽話的份,那么孩子就會下意識地把決定權(quán)交給父母,每當遇到什么事情,都會想讓父母來做出決定,讓父母去幫助他們承擔責任。
孩子意識到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學會擔當,家長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要知道,孩子的良好習慣都是長期教育養(yǎng)成的結(jié)果,所以,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自己要做好榜樣,堅持自己勇于承擔責任,這種榜樣的作用對孩子潛移默化地產(chǎn)生影響,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習慣。
其次,家長要在心理上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和家長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比如說讓孩子自己去住一個房間,獨立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整理和布置,自己完成清潔工作,家長不會去干涉等等,讓孩子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已經(jīng)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完全有承擔責任的能力。
PS:家長培養(yǎng)孩子敢于擔當?shù)囊庾R和富有責任感的心是不可能是一下子就解決的,家長首先要學會如何正確地去引導孩子,其次激發(fā)孩子的潛力,最后家長們一定要把它當成一項長期的任務堅持下去。
小學家長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
在小學階段,家長不要太過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小學是個打基礎的階段,基礎打得牢固,萬丈高樓才能平地起。相對于學習成績,對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有三件事要比卷面成績重要得多。
1
興趣
興趣包括兩方面,一是學習的興趣,二是生活中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很要緊,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才有后勁,對學習沒興趣就完了。有學習興趣的孩子認為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愿意自覺地學習和鉆研,這樣的孩子肯定不會學習掉隊,而且時間越長越有優(yōu)勢,哪怕不聰明,初中高中的時候也能取得好成績。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孩子培養(yǎng)起一兩種興趣愛好。剛開始可以廣泛接觸。父母有責任讓孩子接觸到不同的東西,讓孩子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然后鼓勵他堅持下去,這是教孩子熱愛生活、心胸寬廣,對孩子一輩子都有幫助。
2
習慣
一是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二是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三是獨立閱讀思考的習慣。從所有成功案例的孩子來看,優(yōu)秀的孩子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喜歡看書。
閱讀不僅可以促進語文的學習,而且可以促進一個孩子整體素質(zhì)的提升,提升他(她)對世界的認識。孩子的閱讀習慣是要靠父母培養(yǎng)的,而且這個習慣培養(yǎng)起來之后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益,終身受益。
家長要記住,在培養(yǎng)孩子一個新習慣、新興趣的時候,父母是要犧牲一些自己的休息時間、娛樂時間的。家長一定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不能偷懶。
在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家長有必要陪孩子做作業(yè),快的一個月,慢的兩個月,幫助孩子把習慣培養(yǎng)好了再放手。
3
性格
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就是父母婚姻美滿、家庭氛圍民主和諧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陽光心態(tài)。
父母的感情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努力營造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環(huán)境,這對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會非常有幫助。
培養(yǎng)孩子性格的第二個要點是父母要舍得投入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孩子的教育應該是爸爸媽媽責任最大,一定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這樣才能體會到做父母的快樂。
要培養(yǎng)孩子陽光性格第三個要點是讓孩子開眼界。眼界決定境界,家長有條件、有時間的話,可以多帶孩子多出去看看,同時在準備出游或者參觀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
如果家長在孩子小學階段不分分計較,而是把孩子培養(yǎng)得心理陽光一點,培養(yǎng)出孩子的一些興趣愛好,對學習也很有興趣,還有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那么你絕對是一個稱職的爸媽!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要努力做到這六個字:
?“等待”
家長要有耐心陪著孩子慢慢長大,要接受這個現(xiàn)實: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動作快,一下子養(yǎng)成各種好習慣,一下子什么都做好——否則這個家長也太好當了。
?“詢問”
孩子放學回家,要和孩子聊聊天,問問孩子在學校里發(fā)生了什么,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心。詢問很重要。有的爸爸媽媽下班回到家就自己玩手機,從來不和孩子溝通。如果平時工作確實很忙,雙休日就要多陪伴孩子。家長一定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不能偷懶。
?“鼓勵”
對孩子一定要多鼓勵,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不要總是拿孩子和別人比,這樣只會打擊孩子。
家長如何保護孩子“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比較好的素質(zhì),作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應該對孩子的好奇心進行引導?!鞍职郑柭湎氯ヌ炀秃诹??”“為什么飛機能飛翔?”每位家長都會遇到孩子們的無數(shù)問題。在大人看來很平常的事物,在孩子看來卻充滿了神秘。他們非常好奇,渴望得到答案。
好奇心是學習知識的原動力
就我接觸到的朋友們來看,中國家長和美國家長對于保護孩子好奇心的做法是大不相同的。通常,中國家長會直接告訴孩子們正確答案,讓孩子們記住而美國家長則不會直接告知答案,而是積極地引導孩子,讓孩子主動探索知識,在鼓勵孩子建立自信的同時,給予適當?shù)膸椭?/p>
保護“好奇心”,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
在美國課堂,老師們通常鼓勵孩子們積極提問,動手查資料、通過各種渠道尋找答案,自己則充當一個引導者的角色,給與孩子們很多幫助,讓孩子們主動去探索和獲取知識。如:在一堂講狒狒特點、生活習性的科學課上,孩子們通過教材課件去了解知識點,老師不會向孩子們講述狒狒喜歡吃香蕉還是喜歡吃西瓜,而是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理解上臺去選擇。下課后,美式課堂給孩子留的家庭作業(yè)不是復習課堂上的內(nèi)容,而是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動物,去制作一本介紹動物習性的“小書”。
老師大致規(guī)定了要描述動物的幾個特點,但對具體的形式并不做規(guī)定,孩子們的好奇心被極大的調(diào)動起來。他們會積極的搜集他所喜歡動物的素材,孩子們會將以前通過家長和電視了解到的內(nèi)容寫出來;或者拉著爸爸媽媽去一趟動物園去聽講解;可以從畫報上找到相應內(nèi)容的剪貼畫貼在“書”里,甚至會發(fā)揮想象力畫出動物的樣子。孩子們的想象力往往超過家長和老師的預期,當一本精美的小書制作完成,呈現(xiàn)在大家眼前,老師還會讓孩子們站在臺上給大家講述他的“勞動成果”。這個過程中,孩子因好奇心而積極行動努力探索,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得到快樂體驗,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自信心也會大增。
和孩子一起,體驗快樂“探索”
有的家長跟我抱怨,說他的孩子太能“搞破壞”,可能一個小時不見,他就把書桌上的小臺燈拆了。其實,這是孩子對未知的事物進行探索的過程,是非常好的“好奇心”。作為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他的“好奇心”會給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比如臺燈壞了,那么以后就不能在睡覺前給他讀故事了;如果沒有臺燈,奶奶早上起床就看不清路,容易摔倒……隨后,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將臺燈重新拼裝起來,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手電筒的結(jié)構(gòu),引導孩子思考電對人類還有什么幫助。當孩子將臺燈裝好,相信他既滿足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也在快樂的探索中得到了學習的樂趣。
可見,孩子們天生的好奇心,是他們學習、成長的“前提條件”,父母應以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的行為。在呵護孩子成長,保護他們的健康安全之余,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去探索,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感受到“成功”的力量。“好奇心”讓孩子快樂,讓孩子成長,讓孩子終身受益!
家長如何贊賞孩子
家長如何贊賞孩子本周通過學習韓老師的“家長如何贊賞孩子”這一課,我有很大的收獲,現(xiàn)我就把我的感悟結(jié)合本周育兒的實際應用與大家分享一下。
以前如果是孩子某方面做的好,我就會簡單的說一句,你做的真好、真棒、繼續(xù)努力之類的話。但通過本周的學習,知道贊賞孩子還有這么大的學問和講究。韓老師說,贊賞孩子要針對孩子的努力。我是這樣理解的,當孩子某件事情做的好的時候,你要去表揚贊賞孩子時,要告訴孩子,他具體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都要讓孩子知道,讓他明白。我也就這樣去實踐了。
兒子學校現(xiàn)在都在玩一種叫魔尺的智力玩具,他也不例外,每天家里玩,帶到學校去玩,真是尺不離手。這天,兒子放學回來在他屋里玩他的魔尺,我看到他一邊認真的看魔尺書上的玩法圖解,一邊專心的琢磨手上的魔尺,沒過多大一會兒,他就叫我:“媽媽,快來看呀,變成龍舟了,我居然把它變成龍舟了?!蔽衣劼暫笞叩剿堇铮灰娝麧M臉笑容,把龍舟舉得高高的讓我看。我心里就想,我現(xiàn)在要去表揚贊賞孩子,我應該怎么說,才能讓孩子明白我的意思呢,讓他感到愉悅呢。我就想到本周所學內(nèi)容,要去贊賞孩子的努力。我就開心的積極的回應了他,走過去,看著他,摸著他的龍舟說:“xx,媽媽剛才看到你在玩魔尺了,一會兒認真的看玩法圖解,一會兒專心的琢磨手上的魔尺,我心想,你一定又能變成一個新花樣,果真你變了個龍舟。你做事情是那么的專注認真,長大了一定是個有所作為的人。媽媽真為你感到高興?!闭f完,兒子笑了,又去琢磨他的魔尺了。我還聽到他小聲的說了句:“好有成就感呀!”我想,我這樣去回應兒子,他應該是很高興的,自然做媽媽的也非常開心。
教育無小事,說的真對,不失時機的去贊賞孩子,是做父母每天必做的功課呀。努力,加油!
寶寶敏感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現(xiàn)在敏感型的寶寶越來越多,我們越早發(fā)現(xiàn)就越早讓寶寶脫敏,可是現(xiàn)在許多家長太寵愛寶寶,不管什么事,都順著來,生怕孩子“吃苦”,恐有“虐兒”之嫌,于是他們把寶寶保護進來。
敏感并不是性格優(yōu)點,家長視而不見,置之不顧,只會讓敏感寶寶的性格向更不良的方向發(fā)展,妨礙健康成長。下面談到了不同類型的敏感寶寶,希望能給父母們一些參考!
類型一:不讓碰的“含羞草”寶寶
事件1:9個月的小寶寶Tony,不讓人抱,喝奶哭,穿衣哭,換尿布哭,摸一下就尖叫,睡覺哭,起居沒規(guī)律;動作遲緩,不愛動彈,怕吵,對周邊事物似乎都沒有興趣,連新鮮玩具也很少能吸引他,通俗的說,不好帶!
事件2:每當有客人來訪時,薇薇總是拉著媽媽的衣角躲在身后,不愿意跟客人打招呼,完全不跟對方講話。很怕生,總是不肯跟外人接觸。
面對類型一寶寶,怎么辦?
把握好依附關(guān)系主要建立期的教育
小朋友會怕生應該由他的“社會化發(fā)展”來看起。孩子到了6個月或是8個月之后,會出現(xiàn)特別認父母角色的情形,就會看到寶寶老是要找爸爸媽媽抱,或是老是黏在父母屁股后面,其他的照顧者反而被冷落一旁,其實這就是寶寶正處于要開始建立“依附關(guān)系”的階段。這些事例都是因為孩子的依附關(guān)系建立得不健全,事件1中的寶寶情況更加嚴重,連家人也會排斥,成為敏感怕生的“含羞草”寶寶。
6個月或8個月~1歲半的孩子,他會開始展現(xiàn)獨立,例如自己爬行,這是因為這時候正是孩子發(fā)展“自我”的巔峰期。在6個月或是8個月之前,外界的事物對孩子來說不具任何特殊的意義,但之后他開始了所謂的“社會化”發(fā)展,寶寶就會開始想要接觸、了解外界人事物,開始認知、建立他與外人的關(guān)系。
1、讓孩子適性發(fā)展。當孩子正在建立依附關(guān)系,父母卻強迫他一定要去跟外人接觸,這樣反而可能讓有些孩子在未來出現(xiàn)退縮的狀況。看過許多錯誤的教法,深怕您再次犯了同樣的錯誤,發(fā)展依附關(guān)系時,孩子主要從認知父母的角色開始再衍生到建立與其他人的關(guān)系,在關(guān)系基礎培養(yǎng)的階段,就不要硬要孩子與第三者產(chǎn)生互動。
2、教養(yǎng)態(tài)度很重要。孩子會怕生一方面跟他本身的氣質(zhì)有絕對的關(guān)系之外,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方式跟孩子整個行為模式有相當大的關(guān)聯(lián),觀察多位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會怕生,追根究底,都跟家長有關(guān),當孩子處于分離焦慮期,家人更要以正向的態(tài)度去接受孩子的行為,以耐心、愛心去關(guān)懷他,而不是覺得寶寶很煩,強迫孩子學習獨立,反倒讓發(fā)展分離焦慮的時間持續(xù),所以有些小朋友甚至到了上幼兒園或是小學時,還是會出現(xiàn)依賴家人的情形。
類型二:隨時警覺型寶寶
事件:1歲半的豆豆,入睡困難,一點聲響都能覺察得到,睡著后容易醒,醒來后很難專注;到了陌生新環(huán)境,就總抱著媽媽的腿,縮在媽媽身后!
面對類型二寶寶,怎么辦?
1、家長要根據(jù)孩子自身特點靈活地掌握方法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不能一味地向孩子灌輸“要警惕陌生人”等信息,否則孩子對周圍的人或事都會抱有警惕的態(tài)度。
2、可以鼓勵他與親戚、小伙伴交往,讓他感受友愛的快樂。小孩子自己也會有鑒別力的。
3、讓他融入小朋友的圈子里,應該會好些。我們大人多創(chuàng)造這種機會,帶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玩,主動與人握手或擁抱。
4、去幼兒園或親子班應該會有所好轉(zhuǎn)。讓孩子感受到有些游戲和活動是需要合作才能玩得起來或完成的。
5、以愉快的語調(diào)與孩子進行親子溝通,降低他的焦慮,久了就會建立寶寶的安全感,同時,讓寶寶放松心情。
6、給孩子一種有秩序的生活,能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
類型三:防范過度型寶寶
事件1:2歲10個月的Jack,聰明,反應快,常常一語驚人,可是冒失,脾氣犟,很難與小朋友共處,還會把“我的,不要,打”掛在嘴上!玩玩具時,爭不過就搶,搶不過就生氣發(fā)脾氣,甚至揮手、操起東西就打人,哭號不止!誰也安撫不下來!
事件2:有一天,童童媽聽別人說,常常讓別人摸臉蛋會引發(fā)寶寶濕疹?!昂⒆幽敲磱赡鄣钠つw起了濕疹還了得?”童童媽想。從此以后,童童媽帶著孩子外出時,一看到鄰居就遠遠地躲開,如果不巧撞上了,她也會對鄰居們摸孩子臉蛋的行為加以制止。不過最近,童童媽發(fā)現(xiàn)童童的防范意識越來越強,對陌生人總有排斥和抗拒的心理??吹郊依飦砹四吧目腿耍偸潜憩F(xiàn)出防范的表情;帶她到醫(yī)院體檢,醫(yī)生一碰她就哇哇大哭……如今童童2歲半了,開始上幼兒園,老師說童童在幼兒園里不讓別人碰,誰碰她她就打誰。
面對類型三寶寶,怎么辦?
1、家長應注意自己平時的行為。因為孩子的行為習慣,大部分都是從父母的言行中獲得的。孩子之所以會防范過度,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平常對待周圍事物的反應,另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如過于約束、限制等。
2、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要漸漸消除孩子過強的防范意識,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脫敏”。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讓別人多觸碰孩子,糾正孩子為了防衛(wèi)而打人的做法。如果孩子在被摸了臉后想去洗臉,家長也要進行制止。應讓孩子在盡情的玩樂中,體會到放下防衛(wèi)、結(jié)識好朋友的樂趣,讓孩子漸漸消除防衛(wèi)心理。
3、家長還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應酬。讓孩子處在人多的環(huán)境中,接觸更多的人,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放下防衛(wèi)、走出狹隘、增長見識,還能鍛煉和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類型四:容易擔心的“宅寶寶”
事件1:雯雯已經(jīng)進入幼兒園2個學期了,雖然在家里愛說愛笑,可是一到開學還會哭兩個星期,相比戶外活動,雯雯更愿意呆在教室里玩,課堂上經(jīng)常神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喜歡自己做手工卻不愿意沾顏料,喜歡音樂可是跳舞時動作僵硬,身體不太協(xié)調(diào),打濕了衣服鞋子或者不按她的流程會很生氣;懂事、貼心,對家人特別依戀,甚至會擔憂害怕,比如家人的安全,電器與房門是否關(guān)閉。
事件2:每天傍晚,小區(qū)綠地上孩子們彼此追逐嬉鬧,玩得不亦樂乎。媽媽也準備帶然然下樓,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然然正在看動畫片,說什么都不愿意把視線從電視上挪開,任憑媽媽磨破了嘴皮子,他就是賴在沙發(fā)上不動。媽媽很生氣,“啪”地關(guān)掉電視,然然就皺著眉頭大哭大鬧,又是扔東西又是滿地打滾。
面對類型四寶寶,怎么辦?
1、讓孩子多動手做。代替用錢買,找回孩子的動力,也找回他玩的快樂。既然孩子對某些領(lǐng)域感興趣,就一定要讓孩子親自動手去實踐?,F(xiàn)在孩子的動詞只剩下“買”,這已經(jīng)成為吞噬孩子學習動力的怪獸了。
2、帶孩子到戶外去。
3、讓孩子經(jīng)歷不同的體驗,培養(yǎng)多元興趣。
4、多陪陪孩子。
5、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伙伴意識。
總而言之,家長不應忽視家中敏感寶寶的行為,應當根據(jù)寶寶的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及時干預,讓寶寶及早“脫敏”,找回童趣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