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期心理衛(wèi)生的防御重點
發(fā)布時間:2022-04-12 兒童衛(wèi)生保健知識 小學英語教案的重點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六、七歲至十一、二歲的孩子為學齡兒童。兒童在這個期間應注意以下幾點心理衛(wèi)生問題:
1.做好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銜接工作。
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問題處理不好,會給孩子入學造成不少適應性困難。因此,學校和家庭應重視這個問題。家庭應給孩子做好入學準備,進行入學教育;學校要布置吸引孩子的環(huán)境,和藹可親地歡迎新生。比如說,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的生活規(guī)律與學校大不一樣,為了防止孩子突然造成適應困難,可在孩子入學前提前改變飲食、起居規(guī)律,使之漸漸與學校要求一致,尤其要教育孩子熱愛學習,向往學校。如果學校能在準備妥善的基礎上讓幼兒園的孩子到學校參觀,給孩子形成個好印象,也很重要。有些粗心的家長和不太懂兒童心理的教師往往不大注意這些問題,使有的孩子焦慮、恐懼、憂郁、壓抑,失去了入學前那種天真活潑的面貌;有的孩子形成“兩面人格”,即在家在校表現(xiàn)兩個樣;更有的孩子造成了“學校恐怖癥”。一般說來,愉快的學校生活有益于培養(yǎng)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學生,如果讓孩子把上學視為精神負擔,勢必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甚至形成有缺陷的人格。
2.不要培養(yǎng)“標準兒童”。
所謂標準兒童,就是一切聽大人囑附,一切按大人意圖行事的特別聽話的孩子。這樣的兒童一般比較安靜,很少打架和打鬧,遵守紀律,認真聽講,老師說啥是啥,也可說對自己要求很嚴格。這樣的兒童一般是老師喜歡的學生,也往往是父母盼望的形象。其實,這才是有問題的兒童。因為心理上及早過分防衛(wèi),一切按成人的指揮辦事,一旦沒有大人的指點,就會茫茫然不知所措,沒有獨立見解,沒有獨立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這樣的孩子心理上不健康,人格上有缺陷,而且束縛智力的發(fā)展。因此,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都不要把孩子管得太嚴、過死。孩子淘點氣并非壞事,往往淘氣的孩子興趣更廣泛,知識面廣,思考問題的路子更廣闊,而且心理發(fā)展也比較健康。所以教育兒童和對兒童的要求,不要面面俱到,而應讓孩子有一定的獨立性。只要孩子遵守良好的生活制度,講衛(wèi)生,有禮貌,不自私,不說謊,其他問題則不必多加干涉。這樣才有助于培養(yǎng)生動活潑,聰明伶俐,身心健康的好兒童。
3.不要給孩子“加碼”。
現(xiàn)在小學生的課外負擔普遍偏重,這已是應當解決的問題。可是,有的家長望子成材心切,還額外教孩子東西,給孩子加碼,這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另外,家長不要逼著孩子去爭一百分或第幾名。實際上分數(shù)高低并不能完全顯示其智力水平,更不能預示未來的成就高低。對小學生要注意培養(yǎng)學習興趣,鼓勵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切不可讓分數(shù)把孩子壓得直不起腰來,抬不起頭來,將頭腦束縛得死死的,更不可讓他們完成力不從心的學習任務。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幼兒期心理衛(wèi)生內容
鍛煉培養(yǎng)嬰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
父母要為幼兒提供獨立行為鍛煉的機會,要大膽讓幼兒去實踐,父母可給予幫助、鼓勵,但切不可包辦代替。
為幼兒運用言語進行交際創(chuàng)造機會,進而促進幼兒思維活動的發(fā)展:
父母要多與兒童交談、聊天,盡管是猶如自言自語,但對啟發(fā)幼兒積極主動言語有很大幫助。父母可以在幼兒稍大些時給他講故事,對幼兒提出問題等等。另外要做到對幼兒的問題要一一回答,使幼兒從成人回答問題中獲得言語技巧。這樣幼兒言語活動的發(fā)展必然會促進思維活動的發(fā)展。
促使幼兒情緒與情感的發(fā)展:
幼兒期是情感活動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兒童活動和情感品質的培養(yǎng)都要從幼兒時期開始。幼兒從原來簡單的滿足和不滿足所帶來的愉快和不愉快的膚淺情緒反應,開始出現(xiàn)比較復雜的情感和內心體驗,如對人、對物的了解態(tài)度,有選擇地喜歡和他親近的人交往,對喜歡的玩具玩得興致勃勃,并在與親人交往中產生愉快、幸福的內心體驗(內心體驗就是指心理上的感受),逐漸產生對他人的同情感(如看到小動物死了表示出傷心、同情等),這時家長要給予幼兒良好的情感活動的培養(yǎng),如應該愛什么、恨什么等等,促使幼兒逐漸出現(xiàn)最初的責任感。如為了做一個好孩子而聽媽媽的話、不亂吃零食等。
新出生的嬰兒由于意志活動尚未產生,因此稍有不適即啼哭。1周歲后,隨著言語的發(fā)展人際交往的需要,漸漸產生了意志活動,如能有意地進行所愿意的游戲、跑跳等各種活動,為了做好這些,能主觀控制住自已“淘氣”行為等等,這些都是意志活動的最初表現(xiàn)。有的2-3歲幼兒為了達到去動物園看猴子的目的,可步行2-3華里而不讓抱著,父母和成人在這時應該對幼兒所表現(xiàn)出的意志活動加以鼓勵,并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能的條件。
注意力和記憶品質的培養(yǎng)和鍛煉:
幼兒期兒童的注意、記憶等心理活動開始形成。父母在此時可有意識的鍛煉兒兒童的記憶能力。如使用幼兒喜歡的玩具、游戲有意識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之在短時間內達到注意力集中;用生動活潑的小人書、畫面給幼兒講故事,要求他們記住故事內容,經常反復地重復故事內容以鍛煉記憶力。
新生兒的心理衛(wèi)生
據(jù)新生寶寶期簡單的條件反射建立和最初心理現(xiàn)象形成的特征,對新生寶寶的心理衛(wèi)生要重視以下幾點:
新生兒的心理衛(wèi)生
媽媽是第一任啟蒙老師。要對新出生的嬰兒多給予撫愛,及早訓練與建立新生寶寶主動尋找食物的條件反射。在每次喂奶時要用親切溫柔的話語對他說:“寶寶醒醒吧,該吃奶了,媽咪已經來了?!北M管嬰兒不懂這些話,但這種語言的刺激,對嬰兒條件反射的建立幫助極大。還要有意識地把奶頭先放在嬰兒的臉上,刺激嬰兒的感覺,然后再逐漸接近他的嘴,為嬰兒提供更多的尋找奶頭的學習機會。要注意定時、按程序喂奶,使嬰兒及早建立起媽媽的聲音和吸吮乳汁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條件反射。這種條件反射的建立,屬于最初的智力開發(fā)內容,對促進心理現(xiàn)象的萌發(fā)和心理活動的發(fā)展都有幫助。
給予嬰兒周到的護理。如按時喂奶,按時換尿布,根據(jù)天氣變化注意保暖,使嬰兒獲的生理上最大限度的滿足與需要,經常處于舒適感所帶來的愉快情緒的反應狀態(tài)。這種愉快的情緒反應,有利于促使良好的心理品質的發(fā)展與形成。相反,如果護理不周,嬰兒常因饑餓、尿布潮濕等給予的不舒適而處于持續(xù)的啼哭和不愉快的情緒反應,會不利于嬰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在正常情況下,嬰兒有時也會出現(xiàn)無原因的啼哭,或想讓媽媽[或他人]抱一抱、搖一搖。嬰兒啼哭時放開喉嚨,手舞足蹈,這對鍛煉肺活量[肺功能]以及達到全身運動都有良好的作用。如果嬰兒出生后數(shù)月,既沒有饑餓、不適的不愉快情緒,也沒有吃飽、穿暖后由舒適所帶來的愉快情緒反應,也從不啼哭,這可能是不正常的現(xiàn)象。
媽媽的撫愛,應從嬰兒出生后即開始。通過與嬰兒身體皮膚的直接接觸,對促進嬰兒皮膚感覺的形成及心理健康發(fā)展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為嬰兒布置一個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母乳喂養(yǎng),給予豐富的營養(yǎng)、充足的睡眠等,對嬰兒的腦發(fā)育是有好處的。腦是人心理活動的基礎,因此,促使良好的腦發(fā)育是心理活動健康發(fā)展的首要前提。
弱智兒童的心理特點
弱智兒童就是在智力發(fā)展上顯著落后于同齡兒童的水平或在智力發(fā)展上有嚴重障礙的兒童。他們一般有如下一些心理特點:
知覺方面:知覺速度緩慢,知覺范圍狹窄,知覺內容籠統(tǒng)而不精確。整個知覺顯得較正常兒童明顯遲鈍。
記憶方面:再現(xiàn)中會發(fā)生大量歪曲和錯誤,支離破碎,缺乏邏輯、意義和聯(lián)系;識記速度緩慢,記憶保持差;記憶表象貧乏、缺乏分化,不穩(wěn)定。
言語方面:言語出現(xiàn)遲,發(fā)展緩慢;詞匯量小,缺乏連貫性;詞義含糊,不能清楚、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詞不達意。
思維方面:判斷力差,不能完整地認知客體,缺乏概括能力;難以理解概念的確切含義,特別難以理解抽象概念;分析能力差,考慮問題不合邏輯;數(shù)的概念掌握困難,簡單的計算亦難完成。
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范圍狹窄,穩(wěn)定性差,難于分配注意。
個性方面:情緒緊張、壓抑,消極沮喪或喜笑失度;對人多懷有敵意。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做事難以堅持到底。性格極其孤僻。
從上述說明可見,弱智兒童一般不是某一心理過程水平低下,而是整個心理活動各方面的水平都很低下。
3歲兒童的心理特點
3歲兒童的智力發(fā)育很快。就記憶而言,讀書給孩子聽時,只要多讀幾遍。孩子就能完全記住,如果一旦中間說錯了一點點就會給你指出來。唱歌也如此,學得好、記得牢,教幾遍以后就能唱。就這樣,3歲兒不但能記住那些具體的、自己體驗過的事物,而且還能記住那些聽來的、自己說過的抽象的事物。這就是3歲兒在記憶方面的一大特征。
3歲小兒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很關心,興趣很濃。對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問個沒完。這是由于孩子對這些事物懷有極大的興趣,所以就努力觀察、學習、詢問和盡力想理解??梢哉f,智力的發(fā)達與否全在于興趣如何。3歲兒時期正是對什么都有極濃厚的興趣的時期。因此,作為大人應該盡一切力量培養(yǎng)孩子的這種興趣,這對孩子的智力發(fā)育非常重要。
1、2歲小兒都害怕很大的聲音,3歲兒則害怕那些看得見的東西如動物、假面具、黑暗等。主要原因是,雖然孩子已開闊了眼界,看得多、聽得多,但尚未能真正理解這一切。比如說,1歲的孩子看見狗也不會害怕。這是由于情感尚未發(fā)達,同時尚不知道狗是什么東西,對自己有什么害處之故。但到了2、3歲時,看見狗咬人,人們都怕狗,逐漸懂得了狗是可怕的動物,于是就開始怕狗了。等到大些,知道了只要喜歡狗,狗就不咬人以后,就又不怕狗了。
3歲兒童已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了,很少像2歲時那樣一發(fā)火就躺在地上滾來滾去。加上自制能力也多少強了些,那種攻擊型的態(tài)度少了起來了。3歲兒的喜悅已不是一般物質性的,會因為使爸爸媽媽高興而高興了。因此,又把3歲這一年齡叫做捧人的年齡。做什么事只要媽媽高興,就會神氣十足,興致勃勃地去干。另外,也能懂得一些幽默的話了。
如何注意嬰兒期的心理衛(wèi)生
嬰兒期指的是從出生28天到1歲的時期,出生后的第一個月又稱新生兒期。這時期嬰兒從非條件反射到條件反射,如吸吮食物的反射等等逐漸的迅速發(fā)展,也就是兒童的心理的發(fā)展,心理衛(wèi)生問題也就隨之發(fā)生。因此,從嬰兒出生開始就應該注意心理衛(wèi)生問題。
小兒從母親抱的姿勢,母親的形象,母親的聲音,直到奶瓶等得到心理發(fā)展的刺激,會引起條件反射。母親給小兒喂奶,不僅供給營養(yǎng),而且也供給了感情和溫暖。母親把小兒抱在懷里,緊緊貼在一起,母親搖著哄著,這時可以看到小兒微微地笑,顯得輕松愉快。這對小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很大的益處。
大約從第5~6個月開始,小兒可以不因饑餓而要母親在旁作伴,喜歡母親給以愛撫和玩耍。小兒對母親出現(xiàn)在面前常報以微笑。兒童對感情的需要與身體上的照料相比,顯得更為重要。此外,舒適的衣褲,新鮮的空氣,彩色的玩具,美好動聽的聲音和音樂等也是培養(yǎng)兒童良好情緒的因素。如果不能給他建立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所需要的條件,小兒就顯得呆板、畏縮、不活潑,而且好哭,在照管上會有很多困難。如果母親生病長期往院、離婚或其他原因,強迫與嬰兒分離,就會引起拒食,消化紊亂,夜驚和發(fā)育緩慢。母親與小兒的早期關系很重要,有些學者認為,一些精神病發(fā)生的根源,可追溯到母嬰早期關系中的沖突和兒童的需要受壓制。現(xiàn)在,有些婦女產假期滿后,大都將小兒送往托兒所寄養(yǎng),而托兒所保育員少,又要輪班,不可能固定照管。這樣,必然不能建立起母親與嬰兒的早期關系,對小兒的心理衛(wèi)生可能產生不良的影響。
嬰兒期注意哪些心理衛(wèi)生
心理學上把一至三歲的孩子叫嬰兒。嬰兒開始懂事了,自我意識也開始發(fā)展了,心理衛(wèi)生的問題也就更復雜,更多了。值得高度重視的有如下幾點:
1.斷奶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斷奶對孩子來說是件大家,弄不好會對他幼小的心靈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比如,有的媽媽為了斷奶與孩子暫時隔離;有的突然斷一次未斷成,又突然斷一次,接二連三地給孩子不良情緒的刺激;還有的往奶頭上涂辣椒面。這都對孩子心理健康不利,容易造成孩子情緒不穩(wěn),大哭大鬧,或者夜驚、拒食,甚至為以后患神經癥埋下種子。因此,母親為孩子斷奶要有計劃,慢慢來,不要搞“突然襲擊”。在斷奶之前的二、三個月里,就應哄著孩子吃蛋糕、稀粥等食物,而且這類食物的量要漸漸增加,使斷奶達到“水到渠成”。
2.耐心細致地對孩子進行大小便的控制訓練。對孩子大小便自我控制訓練不宜過早,一般認為從孩子兩歲半開始訓練為宜。在訓練的過程中,要耐心,要和藹,不要埋怨,不要斥責。有人研究,通過嚴厲斥責,甚至打罵來訓練孩子大小便自我控制,不但訓練過程長,學會控制慢,而且容易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
3。不要嚇唬孩子。人們??吹匠扇艘試樆T撟觼矶汉⒆?,這是不利于兒童心理衛(wèi)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華生曾做過實驗,當孩子正在玩弄小貓的時候,突然驚嚇他一下;又當他與小貓玩的時候,再突然驚嚇他一下。以后他見貓就怕,甚至見到帶毛的東西都怕,而且終生在心理上留下痕跡。比如成人說:“大老貓來了”’“大狗來咬XX了!”,并做出害怕的表情,嚇得孩子聽話了,老實了,感到很好玩??珊⒆邮遣皇且灿X得好玩呢?不!他是真的害怕,甚至受到驚嚇。懼怕對孩子的個性形成和發(fā)展都是有影響的。據(jù)研究,孩子先天性的懼怕很少,怕這怕那大都是后天學來的。例如;從來沒見過貓的乳嬰兒并不怕貓,如果他一抱貓被貓貓抓一下,或是大人說貓咬,孩子就漸漸怕貓,而且,以后還會通過“泛化”,見帶毛的動物就怕,甚至連毛皮衣服都怕。又如,孩子不小心手破了,流點血,父母如大驚失色,這不僅會加重孩子懼怕和疼痛,而且孩子長大成人也往往痛閾低,連打針都怕痛。孩子總是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和舉止,父母如果怕狗、怕蛇、怕雷、怕黑暗等,孩子也往往跟著怕。如果孩子從小這也伯,那也怕,謹小慎微,膽小怕事,就會造成人格缺陷,影響心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