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西瓜蟲》課件

發(fā)布時間:2022-02-03 大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 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感知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及其生活習性。

2. 對小蟲子產(chǎn)生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放大鏡、畫紙、筆、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 . 談論西瓜蟲。

1. 教師出示西瓜蟲的圖片,引出話題:

“你們認識西瓜蟲嗎?”“你知道西瓜蟲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蟲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 . 討論怎樣去捉西瓜蟲。

1. 教師:“幼兒園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蟲?我們到什么樣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蟲?

2. 教師:“我們捉西瓜蟲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蟲時需要注意什么?m.n4507.cn

三 . 幼兒在園內(nèi)自由尋找西瓜蟲。

教師鼓勵幼兒結(jié)伴去找西瓜蟲,并提醒幼兒聽到信號就結(jié)合。

四 . 交流捉西瓜蟲的經(jīng)歷 。

1. 教師“你們找到西瓜蟲了嗎?"屈;老師."怎么發(fā)現(xiàn)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2. 教師小結(jié):西瓜蟲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五 . 觀察西瓜蟲并進行交流

1. 引導幼兒借助放大鏡觀察西瓜蟲。

教師:“西瓜蟲這么小,我們能看的清嗎?可以用什么工具讓我們看清它?

2. 引導幼兒自由觀察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 教師帶領幼兒自由觀察 “西瓜蟲的頭上有什么?是什么樣的?西瓜蟲的身體是什么樣的?(教師可讓幼兒自由說)

六 . 引導幼兒畫西瓜蟲,并記錄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教師:“今天西瓜蟲跟我們一起玩,我們給這位小客人畫個像吧!

活動反思:

讓他們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并讓他們知道泥土有很多的養(yǎng)分,是許多動植物生存的基礎,活動中幼兒樂于發(fā)現(xiàn)、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學會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比較。幼兒對本次活動充滿了積極探索的樂趣。

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學活動中也體現(xiàn)幼兒的經(jīng)驗。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體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個性化。依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實際水平、發(fā)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礎上,確定幼兒進一步發(fā)展的潛力、方向和步伐。同時,老師們關注本領域的核心價值,給孩子們一個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昆蟲大聚會》課件


活動設計背景

秋天來了,我?guī)ьI孩子們觀察秋天的田野,天空。為美術課《秋天的大地》做準備。誰知道在觀察的過程中不知那個孩子發(fā)現(xiàn)了一只蛐蛐!整個班的孩子們立刻炸了鍋似的興奮。我一看他們對昆蟲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就決定開展一次活動引導孩子探索昆蟲世界的秘密,讓幼兒認識昆蟲的基本特征,知道昆蟲和人們的關系。讓孩子們更直接地了解自然,親近自然,培養(yǎng)孩子對昆蟲的研究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音像和圖片的展示和與同伴的分享交流讓孩子了解昆蟲基本特征。

2、了解昆蟲和人們的關系。

3、能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4、能用操作材料制作瓢蟲,體驗制作的快樂。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孩子了解昆蟲基本特征,能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難點:分辨益蟲、害蟲。

活動準備

昆蟲圖片(電子圖片若干,紙質(zhì)小圖片若干)、視頻、制作瓢蟲的材料若干(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謎語活動引出主題。

1、教師念謎語:

小小蟲,嗡嗡嗡,飛到西,飛到東,傳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愛勞動。(蜜蜂)

一對翅膀薄又明,兩只眼睛亮晶晶,飛低飛高報陰晴,飛來飛去捉害蟲。(蜻蜓)

師:小朋友,你們還知道知道那些昆蟲嗎?請你說一說。

2、師:原來小朋友已經(jīng)知道這些昆蟲。那么,你們想知道這些昆蟲更多的秘密嗎?

二、觀看昆蟲圖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昆蟲家族隊伍龐大,全世界有1000萬種,其中900萬種還未被人類所認知,昆蟲世界可神奇了。老師知道同學們愛看小動物,今天特意給你們帶來一些圖片,請大家欣賞。

1、(1)、圖上有什么?它們叫什么名字?

(2)、它們是什么樣子的?(頭上有什么?數(shù)一數(shù)有幾隊翅膀?有幾對腳?)

(3)、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它們共同的名稱叫什么?教師隨機畫出昆蟲特征圖

(4)、還知道哪些昆蟲?他們是什么樣子的?

師小結(jié):畫面上的這些蟲子有一個共同名字叫昆蟲。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隊翅膀;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兩側(cè)有氣孔,是呼吸用的。有些昆蟲(如七星瓢蟲)有一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如蚊子。)

2、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

(幼兒介紹哪一種,就請他拿出這種昆蟲的圖片。)

三、初步分辨益蟲、害蟲

1、師: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叫做益蟲,對人類有害的昆蟲叫做害蟲。板書

2、師:昆蟲里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1)害蟲的危害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危害人體與其它動物,傳染疾病,例如蚊、臭蟲、蠅、螞蟻、蟑螂、螞蝗、血吸蟲等;另一類危害莊稼、水果、林木等植物,如蝗蟲、蚜蟲、螻蛄、蘋果鉆心蟲、稻螟蟲、松毛蟲等。視頻《蒼蠅的危害》

(2)益蟲有多種:有的益蟲可以為人制造食物和用品,例如蜜蜂、桑蠶、柞蠶等;有的益蟲可以幫助人類消滅害蟲,例如蜻蜓、七星瓢蟲、金小蜂等。

3、出示圖片。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昆蟲嗎?他們是益蟲還是害蟲呢?

幼兒分類

四、討論怎樣對待昆蟲

師:我們該怎樣對待昆蟲里的益蟲和害蟲?

小結(jié):我們應該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捉和殺死益蟲。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積聚使害蟲無法生存等。

五、活動延伸《制作瓢蟲》

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制作瓢蟲的材料,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只美麗的瓢蟲吧。(教師巡回指導)

教學反思

喜愛小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千姿百態(tài)的昆蟲形象能極大地引起兒童的興趣。孩子在課堂上看見書本上和我提供的各類昆蟲作品,每個人都非常開心。這節(jié)課我先通過謎語激發(fā)孩子興趣,把孩子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課堂上來。接著讓孩子們通過看形態(tài)各異的蟲子圖片而喜愛上漂亮的蟲子,了解到昆蟲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結(jié)合生活實際和自己的認知水平對常見的昆蟲進行益蟲和害蟲的分辨,讓大家去愛護和保護大自然的朋友。最后通過制作各種瓢蟲感受制作的快樂!

在構(gòu)思這堂課的內(nèi)容過程中,導入部分感覺比較難,找不到適合的切入點,這個問題一直困饒著我。本想找個昆蟲方面的動畫片段,通過欣賞導入到新課中。結(jié)果這樣理想的動畫片沒找到。如果直接叫孩子說說自己熟悉的昆蟲,顯得有些簡單。于是我就通過謎語的形式導入了新課,效果還不錯!

昆蟲是孩子們在大自然最常見的生物。孩子對昆蟲的種類,形態(tài)也都較為熟悉。對孩子來說熟悉的事物相對容易表現(xiàn),因此課堂上的氣氛一直是活躍的,孩子舉手也很積極,很愿意表述,展示自己。另外我注重了以孩子為學習和課堂的主體,能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學氛圍、關愛、激勵、寬容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能保持高漲的熱情,積極的參與活動,他們了解了大量的昆蟲的相關知識,他們始終保持著極大的參與熱情。

但是在進行第二部分教學時,我是一張一張的播放昆蟲圖片。這樣孩子們不是很容易能發(fā)現(xiàn)這些昆蟲的基本特征!聽課老師建議我先一張張播放然后把這些圖片匯總成一張大圖片,更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聽課老師的意見讓我發(fā)現(xiàn)我在設計這一部分時還不夠細致和認真。如果再次上這堂課,我一定要重新設計所展示的圖片,力求做到更好!

通過《昆蟲大聚會》一課的教學,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利用各種游戲、猜謎語、看視頻等方式方法,更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使孩子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習,從而,更高的調(diào)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只有我們在教學中肯花心思,下功夫,就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起來,從而,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孩子的熱情和積極性。讓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吧!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各種各樣的蟲蟲》課件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幼兒對各種蟲類的認知程度。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通過讓幼兒看書、圖片、收集蟲蟲的資料及有關的小知識。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出問題,幼兒回答――你能說出你認識的蟲蟲的名稱嗎?你能描述出他的樣子嗎?

2、幼兒回答,教師簡筆畫記錄。

浩楠:我認識菜青蟲,它全身是綠色的,愛吃青菜的葉子,是個壞蟲子。我認識螳螂,它前面有兩把大刀,身體是綠色的,有的是咖啡色的,身上還長著翅膀,他吃害蟲是好的蟲。我還認識七星瓢蟲,它也是好蟲子,身體像半個球,是紅色的,上面有七個黑點。

張一佳:我認識蝴蝶,它有4個翅膀,上面有美麗的花紋,他喜歡在花里飛來飛去,采花粉。"文.章出自屈a老師"范進祥:我見過螞蚱,由兩種,一種胖的,一種瘦的,他們都有須子,都有翅膀,有6條腿,有時候他會飛著走,又時候他蹦來蹦去。

豆豆:我認識西瓜蟲,它有很多腿,用手一碰它,它就團在一起,變成個小球球。這是它在保護自己。

3、教師向幼兒介紹幾種幼兒不太認識的蟲蟲。

4、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自己認識的蟲蟲。(延伸活動)

活動反思:

秋天的草叢里到處都隱藏著各種小蟲,活動時,孩子們認識了很多的蟲蟲,如:螞蚱、蛐蛐、螳螂、蜘蛛、豆蟲、毛毛蟲、蝴蝶、蜻蜓等。通過捕捉和觀察,孩子們對它們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非常了解。因此,孩子們描述很仔細。特別是對秋天特有的幾種蟲子,幼兒更加喜愛。因此,我們以探索秋天常見的幾種蟲子為重點。進一步延伸,讓幼兒在會描述的基礎上,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為我們的下一個活動:制做圖書《我認識的蟲蟲》打好了基礎。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小青蟲的夢》課件


活動目標

1.感受自然界昆蟲的可愛、奇妙,萌發(fā)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學習靠腰部扭動貼地爬行,鍛煉軀干的柔韌性和協(xié)調(diào)性。

3.對腰部扭動貼地爬行動作感興趣,能克服畏難情緒。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模仿蟲子腰部扭動貼地爬,感受自然界昆蟲的可愛、奇妙

難點:能克服困難、協(xié)調(diào)地完成動作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組織幼兒觀看動物世界的錄像,模仿不同動物的爬行動作;了解青蟲的演變過程

物質(zhì)準備:幼兒人手一只布袋、錄音機、磁帶。場地準備:有斜坡的青草地、花園,并放置好小青蟲的“糞便”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經(jīng)驗回顧:哪些動物會爬?怎么爬?昆蟲爬的動作有哪些?

2.熱身運動:幼兒分散模仿各種動物爬行。

①自由模仿:手腳著地屈膝爬,手腳著地爬,匍匐等等;

②集體模仿:兩人坐抱一起,模仿“西瓜蟲”滾動前進;幼兒全體屈膝,將手搭在前幼兒的臀部上,變成長長的“毛毛蟲”蠕動前進;變成“蜈蚣”,同時抬手抬腳爬行前進等等。

二、基本部分

1.討論:小青蟲長得怎么樣?是怎么爬的?

2.幼兒自由嘗試,模仿青蟲的爬行;

3.討論動作要領:

“撅起小屁股,抬起小腦袋,彎彎身子伸伸腰,嘿咻嘿咻往前爬?!?/p>

(個別幼兒示范,教師示范講解:靠腰部的扭動,盡量不用手去推,將臀部往上拱,使身體成∩,膝蓋跪住,將上身往前伸長,如此反復。)

4.幼兒第二次練習(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不用手腳幫忙,靠腰部扭動爬行,動作協(xié)調(diào))。

三、游戲部分

1.“找肥料”

請“青蟲”用剛學會的爬行動作,將這些肥料分別運到指定地點,"出處"比比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哪組又快又多。

2.“我們長大了”

請每個幼兒取一只布袋,將身體套入布袋中(表示青蟲長大了)練習爬行(根據(jù)幼兒的活動情況調(diào)節(jié)幼兒的活動量,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3.“小青蟲的夢”

①教師以蝴蝶姐姐的身份講述游戲規(guī)則:根據(jù)人數(shù)將幼兒分成2組,先是魚貫地爬過山坡,在山坡對面的草叢中揀起一根教師事先準備的青草粘在身上,然后鉆入布袋,爬過草地,在音樂聲中鉆出布袋,代表蛻變成蝴蝶,翩翩起舞。

②幼兒跟著蝴蝶姐姐開始旅程:爬山坡――吃青草――吐絲結(jié)繭(將身體鉆入布袋中)――蛻變成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四、結(jié)束部分

1.放松活動:隨音樂中,學蝴蝶飛舞;

2.整理活動場地,出場。

活動延伸

在晨間活動中,讓幼兒用布袋繼續(xù)進行游戲。

活動反思

一、設計意圖

戶外活動時,幼兒對花園里的昆蟲特感興趣,會長時間地觀察,有的甚至趴在蟲子后面跟著它爬,我就以青蟲成長的過程為游戲情節(jié),力圖做到:一、滲透環(huán)境教育:讓孩子了解周圍環(huán)境,了解其相互間的作用,體會到它的美妙,激發(fā)喜愛之情。因此,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小青蟲的夢”的游戲情節(jié),讓幼兒以“青蟲”參與活動,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下活動。二、增加難度,提高爬行速度。幼兒軀干的扭動來爬行,難度頗大了,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學習。其三,讓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身體來模仿小青蟲爬行,激發(fā)幼兒探索身體運動的樂趣。

二、效果分析

本活動場地在有斜坡的草地和花園,避免了體育活動中繁瑣的場地布置,幼兒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這些與我們的關系是這么的密切與和諧,使環(huán)境教育從情感角度入手潤物細無聲地滋潤孩子的心田。學習新動作、游戲、課中小肆還是放松活動,教師均以游戲的口吻進行,如在動作學習時,教師以“噘起小屁股,抬起小腦袋,彎彎身子伸伸腰,嘿咻嘿咻往前爬”的兒歌來形象化幼兒的動作要領,使幼兒在瑯瑯上口的兒歌中,興致盎然地進行學習。幼兒在形象的游戲情節(jié)中,反復練習爬行,樂此不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重難點。

大班科學優(yōu)質(zhì)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一寸蟲》課件


設計意圖:

繪本《一寸蟲》進入班級后,很快成為了孩子們關注的焦點。他們常常在一起討論一寸蟲是怎么樣量夜鶯的歌聲的,夜鶯的歌聲到底有多長……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點,我首先設計了一個閱讀活動。在此基礎上,我又設計了這個數(shù)學活動,巧妙地將書中主人公"一寸蟲"請出來,讓他來測量紙盒,逐步引導幼兒探索正確的測量方法,使數(shù)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一些環(huán)節(jié):

1.簡單復述故事。繪本《一寸蟲》給幼兒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這個讓幼兒瀏覽畫面的環(huán)節(jié)中,我用最短的時間把幼兒自然帶入故事情境,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兩兩結(jié)伴探索測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蟲卡片時,我嚴格地把一寸蟲做成3.33厘米,把兩寸蟲做成6.66厘米。我這么做的原因是想傳遞給幼兒一個觀念,我們要用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來參與科學活動,并且讓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索測量的方法。綜上考慮,我提出了"兩個人一組,用一寸蟲卡片測量盒子的長邊"的要求。

3.集體交流、討論,探索正確的測量方法。幼兒的發(fā)展具有個體差異,所以他們的測量結(jié)果五花八門。對此,我沒有去評判誰對誰錯,而是請持有不同結(jié)論的小組在集體面前演示自己的測量方法,并讓孩子們互相觀察、判斷,尋求正確的測量方法。在活動中,幼兒很快發(fā)現(xiàn)了影響測量結(jié)果的因素,"他沒有沿著邊量""他量第二下的時候不是從第一下結(jié)束的那個地方開始的"……結(jié)合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我很自然地總結(jié)出正確測量的兩個要素:(1)沿邊測量。(2)測量時,第一次量的終點是第二次量的起點。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幼兒想出用記號筆來給每個終點做記號的方法。在這樣的演示、討論、總結(jié)中,孩子們明白了正確測量的方法。

4.嘗試使用兩寸蟲卡片測量。安排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用意是,首先鞏固正確測量的方法,其次打開幼兒的思路。當測量的工具改變時,隨之而來的答案也會跟著改變,于是孩子們會產(chǎn)生新的疑問和探索欲望,繼續(xù)邁出探索的步伐。

同樣,在延伸活動環(huán)節(jié),我建議幼兒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針、積木等測量工具去測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并進一步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和測量結(jié)果之間的關系。

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探索正確的測量方法,發(fā)現(xiàn)測量單位不一樣其結(jié)果也不一樣。

2.能夠沿邊測量,學會在第一次測量的終點做記號并把它作為第二次測量的起點。

準備:

1.繪本《一寸蟲》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裝盒1個(包裝盒的一面貼有磁鐵),一寸蟲卡片1張,放大的記錄表1張,磁性黑板1塊。

3.每兩名幼兒共用1套學具:一寸蟲卡片1張(長度為3.33厘米),兩寸蟲卡片1張(長度為6.66厘米),記錄表1張(如圖),記號筆1支,包裝盒1個(包裝盒長邊長度是寸的偶數(shù)倍數(shù),如4寸、6寸等)。

過程:

一、師幼共同觀看《一寸蟲》PPT

師:我們都看過、學習過繪本《一寸蟲》,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PPT,說說哪里出現(xiàn)了一寸蟲。

二、出示一寸蟲卡片、包裝盒,鼓勵幼兒探索測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蟲卡片,小結(jié)故事內(nèi)容。

師:瞧,這就是一寸蟲。原來他就這么一點長。不過一寸蟲雖然個子小,本領可大呢。他量知更鳥的尾巴、火烈鳥的頸子、巨嘴鳥的喙、蒼鷺的腳、雉雞的尾巴、蜂鳥的全身,還有夜鶯的歌聲呢。

2.出示包裝盒,鼓勵幼兒探索測量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也來學習用一寸蟲量東西的本領。這是一個包裝盒,請你也用一寸蟲量一量它的長邊。兩個小朋友一組,商量一下怎么測量,量后把測量結(jié)果記錄在記錄表的第一格里。

3.幼兒探索測量方法,教師觀察幼兒測量時出現(xiàn)的問題并在后面的環(huán)節(jié)中進行小結(jié)。

三、師幼共同交流、討論,探索正確的測量方法

1.師幼分享測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問題。

師:你量出來的結(jié)果是幾寸?為什么同樣的盒子,小朋友們測量出來的結(jié)果卻不一樣呢?(幼兒分享時,教師將結(jié)果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2.請不同答案的幼兒演示測量的方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

師:黑板上也有一個一樣的包裝盒,誰愿意上來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請仔細觀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樣嗎?有什么問題? 應該怎樣測量才正確?

3.引導幼兒沿著邊測量。

師:大家看,包裝盒的長邊是哪一條?怎樣做才能只量這條邊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著包裝盒的長邊測量。)

4.示范測量,啟發(fā)幼兒制作標記。

師:我量第二下的時候忘記要從什么地方接著量了。你們覺得應該從什么地方接著量?誰有好方法可以記錄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記號筆在第一次測量結(jié)束的地方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就從這個記號開始,接下去也是這樣。)

5.小結(jié)正確的測量方法。

師:從包裝盒長邊的頂端開始,一寸蟲和長邊頂端對齊,沿著邊量;第一次測量結(jié)束的地方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的時候就從這個記號開始,接下去也是這樣。這樣就可以準確地量出長度了。

6.引導幼兒運用正確的測量方法再次測量并記錄。

師:和你的好朋友再測量一次,看看包裝盒的長邊到底是多長。要記住請記號筆來幫忙,并把結(jié)果記錄在記錄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導幼兒嘗試用兩寸蟲卡片測量,并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長短與結(jié)果之間的關系

1.出示兩寸蟲卡片,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兩寸蟲與一寸蟲的不同。

師:這是兩寸蟲,他和一寸蟲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測量結(jié)果。

師:現(xiàn)在我們用兩寸蟲來測量包裝盒的長邊。猜一猜,測量的結(jié)果和剛才會一樣嗎?"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wǎng)."為什么呢?

3.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并記錄。

師:下面每兩個小朋友為一組進行測量,測量時要沿著邊量,在第一次測量結(jié)束的地方用記號筆做上記號,最后把測量結(jié)果記在記錄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測量結(jié)果,教師小結(jié)。

師:你量出的結(jié)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蟲量出來的結(jié)果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呢?

師(小結(jié)):同樣的長邊,一寸蟲短,量出來的數(shù)量就大;兩寸蟲長,量出來的數(shù)量就小。

延伸活動:

1.區(qū)角活動。在數(shù)學區(qū)提供一寸蟲卡片、兩寸蟲卡片、回形針、積木等多種量具,讓幼兒測量班上的桌子、椅子、書等,并提供記錄表讓幼兒記錄測量結(jié)果。

2.親子活動。家長和幼兒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種量具測量家中的電視機、茶幾等,并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量具的長短和測量結(jié)果的函數(shù)關系,即量具越長,測量結(jié)果越小。

活動反思:

活動中,老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經(jīng)驗化、探究化、過程化、多元化”的活動環(huán)境,讓幼兒隨著一寸蟲遇到的種種危險去感知、去思索、去尋找方法,將預設的目標融入游戲活動中,使幼兒主動依據(jù)個人的已有經(jīng)驗、認知水平,愉快地學習;同時,也告訴孩子,在生活中,我們隨時都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強壯的身體或力氣大就可以解決的,而動動腦、用智慧來解決問題,往往會比那些外表看似強大的力量來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蟲一樣,它脆弱得不堪一擊,但它化解危機、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無關身體大小,也無關力氣大小,而是對自己的認識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相關推薦

  •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昆蟲大聚會》課件 活動設計背景 秋天來了,我?guī)ьI孩子們觀察秋天的田野,天空。為美術課《秋天的大地》做準備。誰知道在觀察的過程中不知那個孩子發(fā)現(xiàn)了一只蛐蛐!整個班的孩子們立刻炸了鍋似的興奮。我一看他們對昆蟲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
    2022-02-10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各種各樣的蟲蟲》課件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幼兒對各種蟲類的認知程度。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通過讓幼兒看書、圖片、收集蟲蟲的資料及有關的小知識。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出問題,幼...
    2022-02-01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小青蟲的夢》課件 活動目標 1.感受自然界昆蟲的可愛、奇妙,萌發(fā)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學習靠腰部扭動貼地爬行,鍛煉軀干的柔韌性和協(xié)調(diào)性。 3.對腰部扭動貼地爬行動作感興趣,能克服畏難情緒。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模仿...
    2022-02-03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優(yōu)質(zhì)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一寸蟲》課件 設計意圖: 繪本《一寸蟲》進入班級后,很快成為了孩子們關注的焦點。他們常常在一起討論一寸蟲是怎么樣量夜鶯的歌聲的,夜鶯的歌聲到底有多長……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點,我首先設計了一個閱讀活動。在此基礎上,我又...
    2022-01-21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昆蟲運動會》課件 活動目標: 1、通過捕捉、觀察各種昆蟲,使幼兒了解昆蟲的外形特征與活動方式,并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捕...
    2022-02-04 閱讀全文

活動設計背景 秋天來了,我?guī)ьI孩子們觀察秋天的田野,天空。為美術課《秋天的大地》做準備。誰知道在觀察的過程中不知那個孩子發(fā)現(xiàn)了一只蛐蛐!整個班的孩子們立刻炸了鍋似的興奮。我一看他們對昆蟲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

2022-02-10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幼兒對各種蟲類的認知程度。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通過讓幼兒看書、圖片、收集蟲蟲的資料及有關的小知識。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出問題,幼...

2022-02-01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感受自然界昆蟲的可愛、奇妙,萌發(fā)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學習靠腰部扭動貼地爬行,鍛煉軀干的柔韌性和協(xié)調(diào)性。 3.對腰部扭動貼地爬行動作感興趣,能克服畏難情緒。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模仿...

2022-02-03 閱讀全文

設計意圖: 繪本《一寸蟲》進入班級后,很快成為了孩子們關注的焦點。他們常常在一起討論一寸蟲是怎么樣量夜鶯的歌聲的,夜鶯的歌聲到底有多長……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點,我首先設計了一個閱讀活動。在此基礎上,我又...

2022-01-21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通過捕捉、觀察各種昆蟲,使幼兒了解昆蟲的外形特征與活動方式,并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捕...

2022-02-0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