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自控力,孩子自我成長的“秘密武器”

發(fā)布時間:2021-12-04 兒童成長 力的教案幼兒園 幼兒園身體的秘密說課稿

教養(yǎng)貼士:對學齡兒童來說,良好的自控力有助于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從這個角度來看,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長的“秘密武器”。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自控力時時處處都在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

自控力,孩子自我成長的“秘密武器”

自我管理是社會化的基礎,它和所有的發(fā)展領域都有聯(lián)系——生理、認知、社會化和情緒等。對學齡兒童來說,良好的自控力有助于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和社會交 往能力的培養(yǎng)。從這個角度來看,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長的“秘密武器”。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自控力時時處處都在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

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孩子發(fā)展起自律和自控能力,主動控制自身行為以符合主觀的價值觀、期望、標準和規(guī)則。2歲以下的嬰兒還不具備自控的能力, 但在2歲左右,這種自控能力開始有所萌芽。有研究表明,一個2歲的孩子在被允許觸摸某件物品之前能夠單獨等待4分鐘左右。從這個時候起,孩子就能不斷提高 自身的責任感。在大多數(shù)孩子中,自我管理的全面發(fā)展至少要到3歲時才開始。

隨著認知和理解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小學階段的孩子基本上能夠 清楚地分辨負罪感和害羞感,當他們認為自己違反了道德時,害羞感和負罪感就會隨之產(chǎn)生。8歲左右,他們的自尊感和控制語言、身體攻擊以及其他消極情感的能 力增強,當他們違反了規(guī)則時,會感到害羞;當他們能夠調(diào)控自己的行為并按要求去做時,會感到驕傲。

對于小學生家長來說,最頭疼的事情 并不是孩子的智商不高,情商不夠,而是做事容易分心,無法集中注意力,上課總是坐不住。后者的關鍵影響因素就是孩子的自控力。當孩子發(fā)展起自控能力以后, 他們就能控制沖動,學會等待并能延期行為,忍受挫折,延遲滿足,開始嘗試制訂計劃并執(zhí)行計劃。

發(fā)展孩子的自控力,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充足睡眠是自控力的“能量場”

長期睡眠不足,更容易讓人感到壓力、萌生欲望、受到誘惑,還會讓人難以控制情緒、集中注意力。為什么睡眠不足會影響人的自控力呢?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 會影響身體和大腦對葡萄糖的吸收,而葡萄糖是人體生理能量的主要存儲方式。自控,是所有大腦活動中耗能最高的一項活動。甚至還有研究表明,睡眠短缺對大腦 的影響和輕度醉酒是一樣的,在醉酒的狀態(tài)下,人們是毫無自控力的。

小學階段的孩子,學習壓力相對不是太大,我們要盡可能保證他們的睡眠時間在每天10小時以上,讓他們的生理能量始終保持充足。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使孩子形成早睡早起的生活規(guī)律。

自我意識是自控力的“調(diào)節(jié)器”

人類有別于動物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擁有自我意識。當1歲多到2歲左右的時候,孩子就開始行動、研究和探索,他們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開始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發(fā)展,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就能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我們?yōu)槭裁催@么做。

有神經(jīng)學家提出,我們只有一個大腦,但我們卻有兩個想法?;蛘哒f,我們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則克服沖動、深謀遠慮。自控 力的最大挑戰(zhàn)就來自于兩個自我的沖突:一方面想要這個,另一方面想要那個,當兩個自我發(fā)生分歧的時候,總有一方會占據(jù)上風。

如果沒有完整的自我意識,自控系統(tǒng)將毫無用武之地;如果自控系統(tǒng)能占上風,原始的本能沖動就會被抑制。在做任何決定的時候,我們都必須意識到自己具有做這件事的沖動,以及抑制這種沖動的意志力。如果想要孩子具有更強的自控力,我們首先就要讓孩子具有更清晰的自我意識。

專注力是自控力的“試金石”

在能夠控制行為之前,孩子必須能夠管理或者控制注意力。專注力能發(fā)展孩子的意志力和面對挫折的能力。專注力雖然是孩子學習所必備的能力,卻往往很難在一 本正經(jīng)的學習中完全培養(yǎng)出來。專注力大都是在玩耍、游戲、運動、戶外活動等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中培養(yǎng)起來的。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才能做到專注。對自己不 太喜歡的事情,孩子也可能做到專注,但需要具備一定的自控力。

通過玩拼圖、找不同等很多游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當孩子完全投入游戲時,他們根本就不會受外界影響而分心。專注力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不能等到孩子進入小學以后家長才開始重視。除了拼圖、找不同這些游戲之外,我再推薦幾個有助于培養(yǎng)專注力的游戲:

1.木頭人游戲:這個游戲可以經(jīng)常在家玩,很多孩子都喜歡。大人和孩子齊聲說:“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講話不許動,還有一個不許笑!”不管大家最后是什么姿勢,都要保持不動,靜止一段時間。

2.被窩游戲“看誰堅持時間長”:周末的早晨,不著急起床,和孩子躺在被窩里,跟孩子一起商量一個口令。說口令之前,在被窩里扭來扭去,鉆鉆爬爬,怎么動都可以,但是隨著口令喊出來,大家就不能動了,誰先笑、誰先動就輸了。

3.紙箱游戲:準備一個稍大的紙箱,兩邊挖出可以把手伸進去的圓孔,里面放一些不同質(zhì)地的東西,讓孩子伸手去摸,猜猜是什么東西。也可以多挖幾個圓孔,大人的手也伸進去,互相摸摸、猜猜是誰的手。

4.角色扮演游戲:設計一個活動場景,大人和孩子各扮演一個不同的角色,比如醫(yī)生看病,可以讓孩子扮演醫(yī)生,大人扮演病人。在玩這類游戲的過程中,孩子一旦進入狀態(tài),就會玩得不亦樂乎,也可以持續(xù)很長時間。

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jù)情況自己設計一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孩子也很喜歡的游戲。m.n4507.cn

延遲滿足是自控力的“代言人”

延遲滿足指的是一種能力,是人在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時能夠延遲等待的能力。在心理學上,延遲滿足經(jīng)常和自我控制等同。培養(yǎng)延遲滿足的能力,也可以說就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讓孩子克制欲望,學會等待。

關于延遲滿足,心理學上有一個經(jīng)典的糖果實驗。20世紀60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瓦特·米歇爾在斯坦福大學的幼兒園做了一個軟糖實驗:實驗者先給一群4 歲孩子每人一粒糖果,說:“你可以隨時吃掉。但如果能堅持等我回來后再吃,那就會得到兩粒糖。”說完,實驗者就離開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孩子很快就把糖 吃了;也有些孩子堅持等到實驗者回來,當然,他們就得到了事先許諾的兩粒糖。

此后,實驗者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跟蹤研究,跟蹤一直持續(xù)到 他們高中畢業(yè)。最后發(fā)現(xiàn),在4歲時就能夠為兩塊糖果等待的孩子,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較高的效率及較強的自信心。他們能夠更好地應付挫折和壓力,并且具有 責任心和自信心,普遍更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而那些沒有抵御住誘惑的孩子,抗挫能力、自控能力較差,在壓力面前容易不知所措,做事效率較低,自信心和責任 心都不強。

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物質(zhì)極為豐富的時代,很多物質(zhì)方面的需求都能立即滿足。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幸事,玩具應有 盡有,食物隨手可得,但這同樣也會給孩子帶來控制自己欲望的挑戰(zhàn)。精神層面的需求,我們要盡可能滿足孩子;但物質(zhì)方面的需求,我們需要讓孩子學會延遲滿 足。

只要帶孩子一起去超市或者商場購物,很多父母就會被孩子折磨得筋疲力盡。孩子不是提出買這樣那樣的玩具,就是希望買各種各樣的零食,一旦不能如愿以償,很可能就會趁機倒地耍賴。這就是孩子不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重要表現(xiàn)。

伊伊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經(jīng)常帶她去超市或商場。剛開始的時候,每一次出門之前,我們都會跟她說好一次只能買一樣東西,買了玩具就不能買零食,不論玩具還 是零食,一次只能買一件。這個規(guī)則一直保持至今,幾乎從未被破壞過。雖然她有時候會很想買兩件或幾件東西,但我們會告訴她當天只能買一件,其他東西需要等 到下一次或者重大節(jié)日等才能再買。這樣做的目的,主要考慮的不是省錢的問題,而是希望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讓她逐漸學會自我控制、學會等待。

當成為一名小學生之后,伊伊在這方面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越來越好了。有一次,我們帶她去超市,先買了一樣她最喜歡吃的零食,后來又看到一個很漂亮的有米妮圖案的 卷筆刀,這是她夢寐以求的一樣文具。正當我準備放進購物車的時候,伊伊突然很嚴肅地對我說:“爸爸,這個卷筆刀今天不能買啦!我已經(jīng)買了零食,還是等到下 次再買吧?!蔽荫R上意識到她提醒得很對,一次只能買一樣的規(guī)矩不能隨便被打破。雖然她說得很懇切,但從她的眼神里我能夠明顯讀到她對卷筆刀的依依不舍。最 后,我跟她商量,既然她很喜歡這個卷筆刀,那就把剛才放進購物車的零食拿出來,等以后再買,這次就買這個卷筆刀。我的這個提議立馬得到她的認可,她趕緊把 零食放回原處了。

其實,伊伊在其他方面的自控力也是很強的,這一點對于她的幼小銜接大有裨益,同時也極大地增強了她小學學習生活的自信。因此,她在課堂上很容易集中注意力聽課,能很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很主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和練習。

父母的積極回應是自控力的“催化劑”

成人回應孩子行為的方式影響著孩子自控能力的發(fā)展。那些使用積極的紀律約束策略,使用權威的行為管理方式對待孩子的成人,更容易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能力,因 為他們使孩子參與到了積極的認知過程中。如果父母受到孩子的尊重并對孩子具有一定約束力,他們給孩子制定的規(guī)則將更容易被遵守,即使父母不在場也一樣。

心理學家克萊爾·考普(ClaireKopp)對自我調(diào)節(jié)的發(fā)展做過許多研究,她非常強調(diào)父母之愛的重要性。她這樣寫道:“孩子的自我控制力來自哪里? 它來自想要成為社會群體中的一部分的愿望,想要得到愛和積極情感的愿望。孩子不會因為規(guī)則好就遵守規(guī)則,孩子不喜歡那樣。他們想得到愛和積極的情感,如果 他們遵守規(guī)則之后能得到這些,他們就得到愛和積極的強化?!?/p>

因此,我們在給孩子約束和規(guī)則的同時,也要及時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愛和支持。管教之中需要有智慧的愛相伴,規(guī)則之中需要有適度的自由并行。這樣的管教才能得到孩子的自發(fā)尊重,這樣的規(guī)則才能得到孩子的自覺遵守。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揭秘孩子缺乏自控力的6大根源


孩子心智發(fā)育還不成熟,所以不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這時需要爸媽們開始培訓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里的玩具已經(jīng)擺得滿滿的,但是薇薇還是不滿足,總是盯著新出的芭比娃娃,甭管媽媽怎么跟她解釋分析,薇薇就是不依不饒,要是再不答應買下,肯定是在商場大哭大鬧。薇薇的脾氣也是很臭,只要不高興,不管家里有沒有客人都直接把手里的書、玩具扔掉,搞到爸媽好生尷尬。

自控力的發(fā)展對個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極為重要,自我控制能力并非生來就有,它是孩子在后天的環(huán)境中,隨著認知的發(fā)展和教育的影響而不斷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美國一項研究證明:在兒童期就能顯示出良好自控力的孩子,在成人期極少成癮或犯罪,并比那些沖動的孩子更健康更富有。那么為什么一些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那么好,而我的寶寶卻缺乏自控力呢?先來看看孩子缺乏自控力的6大根源!

1、年齡特性,身心發(fā)展不成熟

0-2歲這一階段的寶寶由于大腦皮質(zhì)的抑制機能還很不成熟,興奮過程占優(yōu)勢,因而往往表現(xiàn)出很強的沖動性,以前強調(diào)過的事情再次發(fā)生時,他未必會遵從規(guī)則。因此寶寶所表現(xiàn)的不愿等待、忍耐、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脾氣差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是寶寶年齡的特性,是寶寶身心發(fā)展不成熟的表現(xiàn)。

家長不要認為這是寶寶年齡特征就聽之任之哦,其實家長在這個時期就已經(jīng)要開始注意培養(yǎng)寶寶的自控力了。在嬰兒時期,家長可以多抱抱、親吻寶寶,幫助寶寶進行自我安撫。調(diào)查顯示,自我安撫能力對寶寶獨立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關鍵。等寶寶大一點以后,家長可以再日常生活中多積極引導,讓寶寶逐漸懂得什么是被允許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家長要盡量減少斥責孩子,給他更多的安全感,家長耐心的教導也是非常關鍵的!

2、父母自身缺乏自控力,脾氣暴躁

一些父母本身脾氣就比較火爆,在家長的耳濡目染下,寶寶自然也就會變得缺乏耐心、浮躁、脾氣暴躁。家長的言行舉止在寶寶的成長學習過程起著榜樣的作用。如果爸爸媽媽總是因為小事而發(fā)牢騷,或者因為孩子做錯事就大發(fā)脾氣,大聲呵責,或者家庭氣氛緊張,父母經(jīng)常吵架,孩子的長期缺乏安全感,同時缺乏家長的引導,孩子很難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因此,家長以身作則非常重要。在面對做錯事的孩子時,應該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切勿大發(fā)脾氣,嘗試通過冷靜溝通與孩子一起分析、解決問題。如果寶寶的脾氣也是比較暴躁,總是心情不爽就亂扔東西。小編建議家長可以冷處理,先不理睬寶寶,離開他身邊直到他冷靜下來,家長再去回應他。

寶寶用錯誤行為表達他心里的不高興,或許是因為寶寶不懂得更好的表達方式,因此爸媽可以嘗試去理解并猜測寶寶的想法,幫助寶寶表達他的情緒,寶寶感覺被包容理解以后,情緒自然會冷靜下來。像這樣的方法也是逐漸讓寶寶學會正確的表達情緒,而不只是亂扔東西發(fā)泄情緒。

3、父母經(jīng)常吵架

不和諧的家庭關系使得寶寶長期處于懼怕、沒有安全感的狀態(tài),年紀小的寶寶判斷力很差,在看到父母爭吵的時候他往往會以為是因為自己的原因,甚至會懷疑父母是不是不愛自己了。同時爭吵這種行為,其實是給孩子樹立錯誤的行為榜樣。孩子很可能會認為,爭吵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而且負面的情緒不需要抑制,只要不高興就可以破口大罵。

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愉悅的家庭氣氛,讓孩子充分感受家長的關愛與溫暖,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才是良好性格、行為習慣的基礎保證。如果家長真的難以控制在寶寶面前爭吵,家長也應該要在寶寶面前和好,事后要跟寶寶解釋清楚爸媽爭吵的原因,讓寶寶原諒爸媽的沖動行為。家長也應該要鼓勵孩子將自己心里的感受說出來,以免憋在心里成為寶寶心里面的陰影。

4、父母疏于照顧,缺乏親子溝通

孩子的自控力要依靠父母日常生活的引導與教育,如果父母對于孩子只是采取無所謂的態(tài)度,對于孩子不守規(guī)則的行為放任自流,缺乏親子溝通,孩子很難形成良好的控制力。

多和孩子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和內(nèi)心需求,家長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可以在生活習慣方面對孩子的行為提出要求,有意培養(yǎng)孩子守規(guī)矩的行為習慣。比如要求孩子準時起床、準時就寢,按時飲食,不偏食、挑食等。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孩子的自控力培養(yǎng)著重于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責任心等方面,比如要求孩子在集體中要遵守集體規(guī)則和紀律,不可隨心所欲地侵犯別人的利益事等等。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長期堅持一貫的要求和原則,不遷就、不隨意改變,漸漸地孩子便會學會控制、約束自己。

5、父母溺愛,把孩子視為家庭中心

溺愛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大忌,李天一事件便是很好的一個例子?,F(xiàn)代家庭由于獨生子女的關系,父母往往會把孩子視作家庭的中心,因此只要是孩子想要的,家長都盡可能的有求必應。這就導致了孩子自我中心,目中無人的性格。孩子想要玩具,想要吃糖,只要稍微眼淚攻勢一下,父母就會軟下來答應孩子的要求。其實,家長應該要堅持自己的意見,讓孩子懂得不行就是不行,撒野也沒有用。

家長可以讓孩子學會轉(zhuǎn)移注意力,學會等待。在公園寶寶吵著要玩秋千,但是別的孩子正在玩,媽媽可以讓孩子先玩滑梯,待會輪到他再玩這個。

家長還可采用延遲滿足的方式,訓練孩子的自控力。比如在買玩具的事情上,家長可以事先和寶寶約定,如果要買一樣玩具或者是想吃一樣東西時,要用平時積累起來的“五角星”來進行交換?!拔褰切恰笔瞧綍r寶寶表現(xiàn)好的時候獲得的“獎勵”,一般在寶寶積累到5次或10次后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寶寶獲得“獎勵”的過程就是一種等待。

6、家長的教育理念方式不一致

現(xiàn)代家庭大多是“421”模式,老一輩的教育觀念與年輕父母的有著很大的差異,媽媽限制寶寶吃零食,可是奶奶轉(zhuǎn)過頭就把小零食往寶寶的嘴里塞。孩子夾在中間,都不知道要聽誰的話。

對于孩子的教育,只能有一套原則,并且要貫徹堅持。家庭成員在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上首先要通過溝通達成一致,同時在平時教育孩子時,不要通過強制手段訂立規(guī)矩,應該是要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孩子創(chuàng)造好條件,通過和孩子商量溝通訂立一個人人都遵守的“家庭守則”,家長為孩子樹立行為榜樣的同時也讓孩子自覺、自愿地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還可以建立一些獎勵制度,激勵孩子堅持良好行為。比如媽媽和寶寶約定一個星期內(nèi)如果能有5次以上按時起床,那么媽媽就獎勵寶寶他最愛的蛋糕。家里有了這么一套“家庭守則”和“獎勵制度”,那么就能夠很好地減少家庭成員對孩子教育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了。在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過程中,大人堅持說理,讓孩子知道“要這樣做,不可那樣做”的道理,讓孩子用這些道理來評價判別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這樣他就會以此來約束自己不做不該做的事情,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就逐漸培養(yǎng)起來。

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我經(jīng)常接到這樣的電話──“我的孩子不聽話怎么辦?”“我的孩子坐不住怎么辦?”“我的孩子任性怎么辦?”對于家長提出的這些問題,我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莫尼卡教授合作研究幼兒的自我延遲滿足問題,做了以下的實驗:

研究者向小朋友出示兩種玩具:一輛大的救火車、一輛小的卡車,問小朋友:“你喜歡哪一輛?”小朋友用手指大的救火車,表示喜歡它。研究者進而告訴小朋友,老師要到屋子里面去工作,如果你要玩兒那輛大的救火車,就要等老師做完事回來后才能玩兒,如果你等不了,就按鈴,老師聽到鈴聲就回來,可是你就不能玩兒那輛大的救火車了,只能玩兒那輛小的卡車。(要求堅持15分鐘)實驗結(jié)果表明,我國幼兒等待時間不如澳大利亞小朋友長,真正堅持15分鐘的人數(shù)不多,表現(xiàn)出自我控制能力較弱。這應當引起家長和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為什么是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簡稱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它是個人對自身的心理和行為的主動掌握,是個體自覺地選擇目標,在沒有外界監(jiān)督的情況下,適當?shù)乜刂啤⒄{(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抑制沖動,抵制誘惑,延遲滿足,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xiàn)的一種綜合能力,表現(xiàn)在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良好的自控能力是21世紀所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必備素質(zhì)。美國學者對一些3歲半至4歲半幼兒進行自我延遲滿足追蹤30年研究,結(jié)果表明,那些在幼兒期能夠等待的青年人都較為成功,而那些在幼兒期等不得、控制不住自己的人長大后事業(yè)都無起色。事實上,幼兒階段自控能力較好的人,到了小學階段學習成績大都比較好。我們一些中學校長說,有的孩子很聰明,可是自控力差,上課做小動作,貌似聽講,實則神離,結(jié)果是一聽就會,一放就忘,一做就錯。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

1.不斷提高幼兒的自我評價水平

一個人只有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動機水平。例如,只有當幼兒認識到欺負小朋友是不良行為時,他才會不罵人、不打人;只有認識到助人為樂是一種高尚行為時,他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小伙伴。所以應當不斷提高幼兒的自我評價水平,從而實現(xiàn)他對個人行為的自我調(diào)節(jié)。

2.促進幼兒自信心的發(fā)展

首先,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兒童生下來頭一年是維持生命的關鍵時期,一切都要依附于成人,如果得到成人的精心照料和愛護,他就會感到安全,就會相信周圍的一切,信心十足地邁出自主的第一步。如果嬰兒最初就受到冷遇,就會產(chǎn)生恐懼、不安全感,他就會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周圍的一切。其次,促使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兩三歲兒童自我開始分化,他開始強烈地要求自己做事。例如,自己拿勺吃飯,自己擺積木……雖然他們做得不好,卻總是那樣做。成人應當支持兒童的這種獨立意識,保護他們的主動性,這是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的重要條件。幼兒自己學著穿衣服、收拾玩具,幫助老師、媽媽做事,他們每做成一件事,就受到表揚,或給予物質(zhì)獎勵等誘因,使他們從中獲得愉快而肯定的情緒體驗。這種內(nèi)心體驗,可轉(zhuǎn)化為幼兒前進的動力,就能使他們的自信心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3.讓幼兒有自主權和主動權

多給幼兒提供自己做決定的機會,鼓勵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兒擁有自己獨特的世界,這不僅異于同伴,更重要的是異于成人。因此,做父母的應尊重孩子在興趣選擇、價值判斷等方面享有的權利。

幼兒一方面需要成人的照顧、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又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價值取向。而父母往往過低估計幼兒的能力,覺得他小,怕他做不成事反添麻煩,于是不顧幼兒的愿望而包辦代替。長此以往,幼兒就會習慣依賴于成人。如果家長對他們管束太緊,干涉太多

游戲可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力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條件之一。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自控力的培養(yǎng)可以從學齡前開始。據(jù)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報道,一項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某些游戲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戴蒙德說,像兒童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搶奪別人玩具的沖動性行為,就屬于自控力缺乏。這類問題通常在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后即可避免,而某些游戲就是不錯的訓練方式,比如“西蒙說”游戲。首先,用“石頭、剪子、布”的方法選出一人扮演西蒙;然后,“西蒙”給其他人下命令;當他說“西蒙說,摸摸膝蓋”時,小朋友們就必須照指令摸膝蓋;當他只說“摸摸膝蓋”,而沒說“西蒙說”時,就不能照做,做錯的淘汰出局。最后的得勝者可以扮演下一輪的“西蒙”。

此外,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兒童發(fā)展研究所教授戴維·澤拉索表示,學會用抽象思維進行記憶也有助于兒童發(fā)展自控力。專家建議,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時,不要給他展示圖畫,這會讓孩子學會用抽象思維記憶,而不是看圖畫跟蹤故事的進展。

孩子為什么會自控力差


孩子為什么會自控力差

我們?nèi)祟惔竽X可以簡單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原始腦”,它負責人最原始的反應,比如看到好吃的就想拼命吃,看到好玩的就想玩,這是一種及時行樂及時滿足。還有一部分叫“理智腦”,科學家稱這部分為前額皮層,前額皮層主要掌控人的理智、思維、自我意識等,能幫助我們用理性分析問題,抑制原始沖動,讓我們能有計劃有目的去做事,這就是自控力。

自控力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某個領域的成功,因為生活總是充滿誘惑,讓人無法堅持目標。能夠控制自己讓自己堅持目標的人,在各個領域都比不能控制自己的人成功。

自控力強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表現(xiàn)更出色,包括:

有良好的情商,堅定而自信,應對挫折的能力更強。

有的孩子容易情緒失控,亂發(fā)脾氣、沉溺游戲,無法自拔

有的孩子磨蹭拖延,不能管理自己……

問題的根源就在于缺乏自控力!

孩子為什么自控能力差呢?如何提升孩子自控力?

為本親子心理專家回答:

1.孩子更容易被當下的事情所影響。孩子是活在當下的,如果當下的事情讓他感覺開心,他就會一直持續(xù)這種行為。比如孩子洗澡時可能感覺很舒服,就會一直磨磨蹭蹭洗很久。

2.引導孩子培養(yǎng)自我管理的能力。孩子自控力差做事磨蹭需要助孩子做規(guī)劃,然后引導孩子去完成這個規(guī)劃。這才是培養(yǎng)孩子時間觀念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孩子長高的秘密是什么


導讀: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生長在缺乏家庭溫暖的環(huán)境中,得不到充分的母愛,那么他的身高常比同年齡兒童矮小,國外稱這類矮小者為情感遮斷性身材過矮癥,也有的資料稱之為“愛情遮斷綜合癥”。

人體從出生時50厘米左右生長到180厘米,其實是一個細胞不斷分裂增殖和營養(yǎng)物質(zhì)代謝的過程。

人體長高,是骨骼長長的結(jié)果。骨細胞由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不停地分裂生長,從而帶來骨骼的生長。這一過程,醫(yī)學上稱為細胞增殖。人體生長的速度取決于細胞增殖的速度。我們都知道,人體生長在不同時期速度是不同的。孩子5歲前生長速度最快,每年能長20厘米,到5歲時則穩(wěn)定在每年6厘米左右。進入青春期則又加快到每年10厘米,其后增加就基本停止。這又是為什么呢?科學家發(fā)現(xiàn),細胞增殖的速度與生長介素密切相關。腦垂體分泌的生長介素越多,細胞增殖速度越快。人體在不同時期分泌的生長介素不同,生長速度不同也就不足為奇了。

1、熬夜會影響孩子的身高

近幾年來,大量的調(diào)查研究已經(jīng)證實:個子矮的少兒所分泌的生長素量遠較正常兒少,而且相當一部分的孩子是由于夜間睡眠不足所致。由于孩子從兒童時期到青春前期,在睡眠時分泌旺盛,晚上9時至次日上午9時所分泌的生長素數(shù)量是白天12個小時的3倍,特別是在晚上9時入睡后的70分鐘,可出現(xiàn)一個分泌高峰。有鑒于此,少兒不要熬夜。

2、孩子缺乏母愛影響身高

一些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障礙同樣也能影響身高。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生長在缺乏家庭溫暖的環(huán)境中,得不到充分的母愛,那么他的身高常比同年齡兒童矮小,國外稱這類矮小者為情感遮斷性身材過矮癥,也有的資料稱之為“愛情遮斷綜合癥”。

情感遮斷性身材過矮癥的發(fā)生原因,主要是下丘腦、垂體系統(tǒng)機能受情緒抑制,進而引起垂體的生長激素分泌減少。這樣的孩子除身高較矮外,尚有智力發(fā)育較遲、多飲、多食、獨語、多動、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diào)等異常行為。

3、遺傳具有影響身高的絕對權利

雖然人類至今還不能明白遺傳的秘密,但在身高這一點上,遺傳具有“絕對權利”。孩子的家族遺傳史是影響他成年身高要素中的NO.1??匆豢锤改傅纳砀?、體型,評估一下孩子的生長發(fā)育狀況,大概就能夠知道他成年后的身高了。

關鍵兩個要素:健康和全面

營養(yǎng)的重要性勿庸質(zhì)疑,如果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得不到全面均衡的營養(yǎng)供給,換句話說,如果他的食物攝取不是健康的、全面的,那他就不會得到正常的生長發(fā)育。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很困難,因為父母們們不可能像一個營養(yǎng)師那樣為孩子制定標準的營養(yǎng)食譜,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為孩子提供的食物上,至少應該是健康的。

怎么提高孩子專注力與自控力


怎么提高孩子專注力與自控力

學習知識的過程并不都是生動有趣的,有許多“枯燥”而又必須掌握的知識。學校的活動也都有紀律約束,剛剛升入小學的孩子就會出現(xiàn)不適應,出現(xiàn)“缺乏自控”的行為,比如,上課做小動作、跟同桌“說話”、隨意離開座位等。那么,怎么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自控能力,讓孩子富有意志力呢?

每位家長都知道,小學從一年級開始,每節(jié)課的時間是40分鐘。也就是說,孩子的注意力要在40分鐘內(nèi)作有意的、合理的分配。這對剛?cè)雽W的孩子來說,確實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在一般情況下,3歲孩子對有目的的活動的注意可持續(xù)3—5分鐘,4歲孩子可持續(xù)10分鐘,五六歲孩子可持續(xù)15-20分鐘左右,其間,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正逐步發(fā)展起來。而學校又有許多時間,像自習、課間休息、課外活動等都要由孩子自己支配、安排。這就要求孩子要有很好的獨立性、紀律性和時間觀念,能調(diào)節(jié)駕馭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上課注意聽講、努力記住講課內(nèi)容并能回憶出來,不做小動作,按老師要求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等。因此,我們要根據(jù)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根據(jù)學校的要求,培養(yǎng)他們的意志力和自控、專心的能力。

首先,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安排一些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活動,如下棋、畫畫等,讓孩子經(jīng)過努力完成任務,鍛煉他們注意的集中性和持久性,而不是強迫孩子。

其次,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從小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別人的交談、門外的聲響、做事過程中的障礙與困難等等,都會使孩子中斷正在進行的事情。家長應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和障礙,排除外界干擾,并督促孩子在一定時間內(nèi)完成某項活動,使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而千萬不能在孩子投入做某件事時,用其他事情去干擾他,打斷他的活動,分散他的注意。

再次,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

生活與工作認真、嚴謹、專心致志。要知道,一個做事總是丟三拉四的家長是培養(yǎng)不出一個認真嚴謹?shù)暮⒆拥摹?/p>

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的壞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要求不當造成的。而對于壞習慣,家長千萬不能心急和灰心,更不能輕易把它看成是多動癥。家長應根據(jù)孩子注意力發(fā)展的特點施以得當?shù)慕逃o予更多的關心。有的孩子確實特別愛動,小動作不斷,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特別差,嚴重影響學習和作業(yè)完成。對于這些孩子,家長應帶他們到兒童心理衛(wèi)生部門作一些測查和咨詢,聽一聽專家的意見。

相關推薦

  • 睡前故事:秘密武器 一天,小蜥蜴從樹林的空地上經(jīng)過,看到一只小壁虎正在打球??盏厣嫌幸欢職垑?,墻上畫了個圓圈,小壁虎用尾巴把白色的皮球打到墻上的圓圈上,球被彈回來,它再用尾巴打。哈哈!真好玩!能給我玩一會兒嗎?當然可以。...
    2021-11-30 閱讀全文
  • 幼兒故事秘密武器 1、秘密武器的故事 一天,小兔去找小烏龜玩。正當它們玩得起勁時,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小兔對小烏龜說:“我明天再來玩,不然我媽媽會著急的。” 小烏龜回答說:“好的,路上要多加小心,明天記得一定要來哦!”小...
    2021-01-07 閱讀全文
  • 2020幼兒故事秘密武器 1、秘密武器的故事 一天,小蜥蜴從樹林的空地上經(jīng)過,看到一只小壁虎正在打球??盏厣嫌幸欢職垑Γ瑝ι袭嬃藗€圓圈,小壁虎用尾巴把白色的皮球打到墻上的圓圈上,球被彈回來,它再用尾巴打。 “哈哈!真好玩!能給...
    2020-10-13 閱讀全文
  • 孩子的哭成了武器 一次去買東西,偶遇家長帶孩子買東西,簡單打過招呼。 便各自挑選東西。 斷斷續(xù)續(xù)聽到母女倆的爭辯聲,女兒非買鉛筆盒不可,媽媽堅決不買:“你現(xiàn)在太小,用不著”。 女兒開始大鬧,不行,又開始大哭,還不行,最...
    2020-11-17 閱讀全文
  • 幼兒故事大熊的秘密武器 1、大熊的秘密武器的故事 大熊感冒了,阿嚏~阿嚏~不停地打噴嚏。 它戴上大口罩,來找好朋友們玩兒,小兔和小狐貍正在綠油油的草地上踢毽子呢! 大熊說:“小兔子,小狐貍,你們能帶上我一起玩兒嗎?” 小狐貍...
    2020-12-10 閱讀全文

一天,小蜥蜴從樹林的空地上經(jīng)過,看到一只小壁虎正在打球??盏厣嫌幸欢職垑?,墻上畫了個圓圈,小壁虎用尾巴把白色的皮球打到墻上的圓圈上,球被彈回來,它再用尾巴打。哈哈!真好玩!能給我玩一會兒嗎?當然可以。...

2021-11-30 閱讀全文

1、秘密武器的故事 一天,小兔去找小烏龜玩。正當它們玩得起勁時,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小兔對小烏龜說:“我明天再來玩,不然我媽媽會著急的?!?小烏龜回答說:“好的,路上要多加小心,明天記得一定要來哦!”小...

2021-01-07 閱讀全文

1、秘密武器的故事 一天,小蜥蜴從樹林的空地上經(jīng)過,看到一只小壁虎正在打球??盏厣嫌幸欢職垑Γ瑝ι袭嬃藗€圓圈,小壁虎用尾巴把白色的皮球打到墻上的圓圈上,球被彈回來,它再用尾巴打。 “哈哈!真好玩!能給...

2020-10-13 閱讀全文

一次去買東西,偶遇家長帶孩子買東西,簡單打過招呼。 便各自挑選東西。 斷斷續(xù)續(xù)聽到母女倆的爭辯聲,女兒非買鉛筆盒不可,媽媽堅決不買:“你現(xiàn)在太小,用不著”。 女兒開始大鬧,不行,又開始大哭,還不行,最...

2020-11-17 閱讀全文

1、大熊的秘密武器的故事 大熊感冒了,阿嚏~阿嚏~不停地打噴嚏。 它戴上大口罩,來找好朋友們玩兒,小兔和小狐貍正在綠油油的草地上踢毽子呢! 大熊說:“小兔子,小狐貍,你們能帶上我一起玩兒嗎?” 小狐貍...

2020-12-1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