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應該怎樣防止小寶寶吐奶

發(fā)布時間:2021-11-27 怎樣教育孩子 寶寶入園 幼兒園應該學什么

小寶寶吐奶現(xiàn)象較為常見,因為寶寶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guān)閉作用差,連接小腸處的幽門較緊,而寶寶吃奶時又常常吸入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媽媽第一次看到寶寶吐奶時可能會很擔心,不知所措。其實只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就可以防止寶寶吐奶。

應該怎樣防止小寶寶吐奶

一、采用合適的喂奶姿勢:盡量抱起寶寶喂奶,讓寶寶的身體處于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tài),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喂奶減少發(fā)生吐奶的機會。

二、喂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后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

三、吃奶后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應當側(cè)臥一會兒,然后再改為仰臥。

四、喂奶量不宜過多,間隔不宜過密。

寶寶吐奶之后,如果沒有其他異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后慢慢會好,不會影響寶寶和生長發(fā)育。寶寶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狀,那是奶與胃酸起作用的結(jié)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擔心。但如果寶寶嘔吐頻繁,且吐出呈黃綠色、咖啡色液體,或伴有發(fā)燒、腹瀉等癥狀,就應該及時去醫(yī)院檢查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父母應該怎樣引導膽子很小的寶寶


有一些寶寶特別的膽小,見到什么都害怕,而且不敢自己承擔一些責任。這有可能是因為家長過分寵愛小朋友,什么事情都替他包辦好了。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對于寶寶的成長是不利的。那么,怎樣引導膽小的寶寶呢?

有一些寶寶看見小動物都特別的害怕,家長非常不理解出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的寶寶。這時候,父母應該及時安慰寶寶并與其進行溝通,針對寶寶害怕的一些事情進行科學的分析。因為,寶寶膽小主要還是受到家庭環(huán)境以及父母教育方式的影響。有一些父母會過分嬌寵寶寶,什么事情都替寶寶辦好,這樣反而讓寶寶喪失了鍛煉的一些機會。

還有一些家長會過度限制小孩的活動,寶寶想外出的時候,家長會嚴厲斥責,不準寶寶單獨外出對于寶寶的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當寶寶缺少了外出與同齡人接觸的機會的時候,那么,寶寶與別人交往的能力也就漸漸喪失了。還有一些家長過于嚴厲,進場訓斥小朋友,導致小朋友回到家里也不能開開心心的,反而戰(zhàn)戰(zhàn)兢兢,這樣對于寶寶成長極為不利。

首先家長應該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逐漸改變寶寶膽小的性格,讓寶寶變得越來越勇敢。當他們需要獨立面對某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們會特別的膽小,這時候父母應該安慰寶寶并和他進行一些必要的溝通。

明確孩子怕什么以后,針對孩子所怕的事物進行科學的解釋。平時,還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鼓勵孩子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不溺愛、嬌慣孩子,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很多家長很喜歡嚇唬小朋友,其實這是家長為了自己的方便,讓寶寶盡快安靜聽話采取的措施。常此以往,孩子的心靈受到損傷,會形成膽怯、畏縮的性格。在教育孩子時培養(yǎng)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是很重要的。

寶寶第一次,你應該這樣做……


第一次獨立睡小床

誤區(qū)1:哭得好可憐,等大些再分床睡吧!

陪睡到1歲就難改了

在寶寶剛出生甚至再大一些的時候,父母都會嘗試著讓孩子第一次獨立睡小床。但是很多人看到孩子哇哇哭鬧,看起來似乎很可憐,往往會很“心軟”地把孩子摟到身邊睡了。幾次嘗試不成功后,有些家長就會產(chǎn)生僥幸的心理,現(xiàn)在寶寶還太小,等孩子大些的時候再讓他自己睡吧。

你應該這樣做→

讓寶寶從小學會獨立生活

孩子在幾周大到三個月齡前,此階段就可以讓他一個人睡。在西方,父母此時通常讓孩子獨居一室,讓他從小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中國家庭如果受居住條件限制,需要與孩子同住一居室,最好是讓他獨自睡一張小床,而不是與大人一起睡。孩子獨自睡要從小開始,而不是到孩子長大后再分床,當孩子與大人同睡已習以為常時,對分開睡就會難以適應。

如果孩子已經(jīng)較大了,此時分床,或讓他獨居一室,首先要告訴他每個人要有自己的床睡覺,或有自己的房間睡覺;剛開始階段,要幫助他適應,睡前陪他講個故事,然后道晚安;如果孩子提出一起睡的要求,您的態(tài)度需要堅決,孩子哭鬧一下沒關(guān)系,一般不用多久就會適應。如果孩子小,不妨在他的床上或床頭放他喜歡的玩具,他清醒的時候,會自己玩,而不是馬上哭著找大人。

第一次撿地上垃圾

誤區(qū)2:太不衛(wèi)生了,得趕緊制止!

對小事物有興趣啦

寶寶第一次撿垃圾往往發(fā)生在7-9個月齡,這是因為他到了細節(jié)的敏感期,他喜歡觀察細小的事物,大人不注意的小東西,他卻看到眼里。

家長看到寶寶撿地上的垃圾,第一個反應就是不衛(wèi)生,不能讓孩子養(yǎng)成這個“壞習慣”,對孩子往往制止,甚至訓斥,這樣很容易傷害孩子對細節(jié)事物的觀察與探索能力。

你應該這樣做→

換種衛(wèi)生的小東西讓孩子探索

家長的認知與孩子的動機錯位了,兩個人關(guān)注的是不同的方面,對孩子來講,他不知道什么是垃圾,只是對小事物好奇,想去觀察、去探索,到底它是什么樣的屬性,這對孩子來講,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并不是“犯事”的過程。

如果家長認識到這點,就會理解孩子的動機。您可以把垃圾拿掉,給孩子換種東西讓孩子去撿,如撕碎的小紙片或其他小東西,只要是衛(wèi)生的,讓他去探索好了。同時,這個階段孩子對事物的屬性差別特別敏感,所以當您看到孩子開始撿垃圾、關(guān)注小事物了,您應當意識到孩子細節(jié)學習的敏感期到了,要給他提供事物屬性差別的學習機會,如不同的色彩、形狀、材質(zhì)、冷熱、光滑粗糙、輕重等物理的差別,這個階段,世界在孩子眼里開始細化,是他真正理性認知世界的階段。

第一次提無理要求

誤區(qū)3:哭鬧沒面子,只好滿足他!

第一次就堅決制止

寶寶一兩歲后,會逐漸有自己的小主見,在逛超市時就會小手亂指,啥都想要。

一旦看上了自己興趣的東西,更是非要不可,不給就撒開了哭。家長一般不忍心看寶寶哭鬧,堅持不了一會,就會妥協(xié)讓步。

當同樣的情形再發(fā)生時,家長往往會意識到上次做法不對,這次要堅持原則了,可是當孩子哭鬧得比上一次更厲害后,家長又常常因為心軟再一次妥協(xié)了。

你應該這樣做→

全家行動一致冷處理

經(jīng)歷了這樣一次又一次從被拒絕到最終得到滿足的過程,家長就會在無形中助長和負面強化了孩子用哭鬧解決問題的行為,最終造成了寶寶的任性性格,一沒滿足要求就哭鬧。

所以,家長在第一次時就要態(tài)度堅決地予以制止。采用冷處理的方式,不理睬他,而且全家行動一致。具體的做法是:由一個家長先用簡單的語言進行嚴厲的批評,告訴孩子不同意他的不合理要求,其他的家長則可以用轉(zhuǎn)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引導孩子去關(guān)注另一件他感興趣的事,讓孩子逐漸淡忘前面不愉快的事。

家長冷淡的態(tài)度一定要持續(xù)一段時間,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做法會引起家長的不愉快,讓他在心中產(chǎn)生小小的敬畏,以后就會減少不合理的要求。

第一次拿勺子吃飯

誤區(qū)4:吃得臟兮兮,干脆自己來喂!

耐心等待孩子長大

目前許多孩子到了兩三歲,還不會用筷子,甚至還要家長喂飯,通常情況是孩子第一次剛學吃飯時,吃得哪里都是,有時不愿吃飯,而是喜歡玩飯,有時不喜歡勺子,直接用手抓,這種“不良吃相”,讓媽媽或奶奶想直接喂算了,干凈利落。這樣下來,孩子就習慣于被人喂飯了,孩子能跑了,還要追著喂飯。

你應該這樣做→

再怎么“臟亂”就當孩子在玩

實際上,孩子有自己吃飯的動力與意愿,讓他坐在寶寶椅上,與大人共桌吃飯時,他就在觀察與模仿大人吃飯。只不過此時他的手指小肌肉還不夠發(fā)達,手指抓握力量與協(xié)調(diào)力不夠,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還不夠精準,所以他還不能完成“成人標準”的吃飯動作,這容易讓大人心急。大人總是催促著孩子成長,而沒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家長需要做的是:一是有耐心讓孩子學習獨立吃飯,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開始階段再怎么“臟亂”,都要無動于衷,不要促催孩子,就當他玩;當他有一些進步時,要給他鼓勵。二是通過一些精細動作的玩具,尤其鍛煉三指運動的玩具,多鍛煉寶寶的手指運動與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因為這是拿筷子與勺子的基礎(chǔ)運動訓練。

怎樣幫助寶寶適應保姆照料


寶寶如果在媽媽的照顧下長大,已習慣了媽媽的愛撫,一旦換人將會很不適應,有的大哭大鬧,有的不吃不玩,有的煩躁不安,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影響了寶寶正常生活,許多媽媽為此憂慮。怎樣幫助寶寶較快地習慣保姆的照顧呢?

一、慎重選用保姆。保姆的素質(zhì)直接關(guān)系到對寶寶照顧的質(zhì)量,影響到寶寶的適應性。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選用保姆時應考慮一定的條件。

一般選用保姆的要求是:

1、有愛心、有耐心。很難想象一個缺乏愛心和耐心的人能夠照顧好寶寶。所以,選保姆時要通過交談、調(diào)查等方式,了解保姆的性格和為人,決不可礙著親友介紹的面子而忽略了這一點。

2、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能使保姆較快地接受新信息,掌握照顧寶寶的知識、技能,也有益于對寶寶進行早期教育,益于溝通、合作。

3、年齡適當,相貌端正。有研究表明:在與成人的交往中,寶寶較喜歡相貌端正的年輕人。而且保姆不宜經(jīng)常更換,以免增加寶寶適應的難度。

二、淡化寶寶對媽媽的依戀,增強寶寶的社會傾向性,這是幫助寶寶盡快習慣保姆照顧的重要方法。

1、逐漸減少媽媽對寶寶的照顧,如讓寶寶單獨睡眠。

2、多帶寶寶去戶外游玩,去親友家作客,多認識小朋友。

3、媽媽與保姆共同照顧寶寶一段時間,使之相互熟悉,避免突然交接時,寶寶對保姆有陌生感。

三、培養(yǎng)寶寶與保姆的感情。接納、喜歡、依戀的情感是寶寶適應保姆照顧的心理基礎(chǔ),因此應注意培養(yǎng)寶寶與保姆的感情。

1、把令寶寶高興的事情交給保姆來做,把能獲得寶寶好感的機會留給保姆。例如,由保姆給寶寶講畫書、讀兒歌,由保姆帶寶寶去戶外玩耍,等等,以此增加寶寶對保姆的依戀。

2、盡早向保姆介紹寶寶的生活習慣、性格特征等,以便保姆照顧寶寶時能夠針對寶寶的特點。

3、逐漸增加寶寶與保姆單獨相處的時間。當寶寶與保姆已較熟悉后,可逐漸增加保姆照顧的內(nèi)容及時間,進一步增強寶寶與保姆的親近感。

災后怎樣減輕寶寶情緒反應


導讀:災變后孩子可能特別顯得煩亂,需要表達感覺,這些反應都是相當正常的,通常時間不會持續(xù)太久的。

災變后孩子可能特別顯得煩亂,需要表達感覺,這些反應都是相當正常的,通常時間不會持續(xù)太久的。

以下條列孩子們會出現(xiàn)的反應:

1、對黑夜、分離或獨處會有過度的害怕

2、會特別黏父母,對陌生人害怕

3、擔心,焦慮

4、年紀小的兒童會出現(xiàn)退化行為(如尿床或咬手指)

5、不想上學

6、改變飲食或生活作息習慣

7、攻擊或害羞的行為增加

8、做惡夢

9、頭痛或其他的身體癥狀的抱怨

協(xié)助孩子的方法:

1、和孩子談談他(她)對災變后的感覺,也分享你對他的感覺

2、告訴他發(fā)生了什么,并用他能懂得的方式讓他了解

3、讓孩子放心你和他現(xiàn)在都很安全也都會在一起,你最好常常重復的向孩子提出這項保證

4、經(jīng)常抱抱孩子,拍拍孩子

5、在入睡前,多花一些時間陪孩子

6、接納孩子對失去的玩具、用具,甚至房子的哀悼

7、若您感覺孩子在學校會有問題,與老師溝通,并一同處理可能的問題

在未來的幾個月間,請您重讀這份數(shù)據(jù),因為有些孩子可能并不會出現(xiàn)這些反應,有些孩子卻可能在災后數(shù)周或數(shù)月表現(xiàn)出來。一般而言,孩子的情緒反應并不會持續(xù)很久,然而,若孩子持續(xù)出現(xiàn)這些反應超過三個月甚至半年,請您與各地的精神醫(yī)療團隊聯(lián)絡。

寶寶敏感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現(xiàn)在敏感型的寶寶越來越多,我們越早發(fā)現(xiàn)就越早讓寶寶脫敏,可是現(xiàn)在許多家長太寵愛寶寶,不管什么事,都順著來,生怕孩子“吃苦”,恐有“虐兒”之嫌,于是他們把寶寶保護進來。

敏感并不是性格優(yōu)點,家長視而不見,置之不顧,只會讓敏感寶寶的性格向更不良的方向發(fā)展,妨礙健康成長。下面談到了不同類型的敏感寶寶,希望能給父母們一些參考!

類型一:不讓碰的“含羞草”寶寶

事件1:9個月的小寶寶Tony,不讓人抱,喝奶哭,穿衣哭,換尿布哭,摸一下就尖叫,睡覺哭,起居沒規(guī)律;動作遲緩,不愛動彈,怕吵,對周邊事物似乎都沒有興趣,連新鮮玩具也很少能吸引他,通俗的說,不好帶!

事件2:每當有客人來訪時,薇薇總是拉著媽媽的衣角躲在身后,不愿意跟客人打招呼,完全不跟對方講話。很怕生,總是不肯跟外人接觸。

面對類型一寶寶,怎么辦?

把握好依附關(guān)系主要建立期的教育

小朋友會怕生應該由他的“社會化發(fā)展”來看起。孩子到了6個月或是8個月之后,會出現(xiàn)特別認父母角色的情形,就會看到寶寶老是要找爸爸媽媽抱,或是老是黏在父母屁股后面,其他的照顧者反而被冷落一旁,其實這就是寶寶正處于要開始建立“依附關(guān)系”的階段。這些事例都是因為孩子的依附關(guān)系建立得不健全,事件1中的寶寶情況更加嚴重,連家人也會排斥,成為敏感怕生的“含羞草”寶寶。

6個月或8個月~1歲半的孩子,他會開始展現(xiàn)獨立,例如自己爬行,這是因為這時候正是孩子發(fā)展“自我”的巔峰期。在6個月或是8個月之前,外界的事物對孩子來說不具任何特殊的意義,但之后他開始了所謂的“社會化”發(fā)展,寶寶就會開始想要接觸、了解外界人事物,開始認知、建立他與外人的關(guān)系。

1、讓孩子適性發(fā)展。當孩子正在建立依附關(guān)系,父母卻強迫他一定要去跟外人接觸,這樣反而可能讓有些孩子在未來出現(xiàn)退縮的狀況??催^許多錯誤的教法,深怕您再次犯了同樣的錯誤,發(fā)展依附關(guān)系時,孩子主要從認知父母的角色開始再衍生到建立與其他人的關(guān)系,在關(guān)系基礎(chǔ)培養(yǎng)的階段,就不要硬要孩子與第三者產(chǎn)生互動。

2、教養(yǎng)態(tài)度很重要。孩子會怕生一方面跟他本身的氣質(zhì)有絕對的關(guān)系之外,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方式跟孩子整個行為模式有相當大的關(guān)聯(lián),觀察多位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會怕生,追根究底,都跟家長有關(guān),當孩子處于分離焦慮期,家人更要以正向的態(tài)度去接受孩子的行為,以耐心、愛心去關(guān)懷他,而不是覺得寶寶很煩,強迫孩子學習獨立,反倒讓發(fā)展分離焦慮的時間持續(xù),所以有些小朋友甚至到了上幼兒園或是小學時,還是會出現(xiàn)依賴家人的情形。

類型二:隨時警覺型寶寶

事件:1歲半的豆豆,入睡困難,一點聲響都能覺察得到,睡著后容易醒,醒來后很難專注;到了陌生新環(huán)境,就總抱著媽媽的腿,縮在媽媽身后!

面對類型二寶寶,怎么辦?

1、家長要根據(jù)孩子自身特點靈活地掌握方法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不能一味地向孩子灌輸“要警惕陌生人”等信息,否則孩子對周圍的人或事都會抱有警惕的態(tài)度。

2、可以鼓勵他與親戚、小伙伴交往,讓他感受友愛的快樂。小孩子自己也會有鑒別力的。

3、讓他融入小朋友的圈子里,應該會好些。我們大人多創(chuàng)造這種機會,帶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玩,主動與人握手或擁抱。

4、去幼兒園或親子班應該會有所好轉(zhuǎn)。讓孩子感受到有些游戲和活動是需要合作才能玩得起來或完成的。

5、以愉快的語調(diào)與孩子進行親子溝通,降低他的焦慮,久了就會建立寶寶的安全感,同時,讓寶寶放松心情。

6、給孩子一種有秩序的生活,能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

類型三:防范過度型寶寶

事件1:2歲10個月的Jack,聰明,反應快,常常一語驚人,可是冒失,脾氣犟,很難與小朋友共處,還會把“我的,不要,打”掛在嘴上!玩玩具時,爭不過就搶,搶不過就生氣發(fā)脾氣,甚至揮手、操起東西就打人,哭號不止!誰也安撫不下來!

事件2:有一天,童童媽聽別人說,常常讓別人摸臉蛋會引發(fā)寶寶濕疹?!昂⒆幽敲磱赡鄣钠つw起了濕疹還了得?”童童媽想。從此以后,童童媽帶著孩子外出時,一看到鄰居就遠遠地躲開,如果不巧撞上了,她也會對鄰居們摸孩子臉蛋的行為加以制止。不過最近,童童媽發(fā)現(xiàn)童童的防范意識越來越強,對陌生人總有排斥和抗拒的心理。看到家里來了陌生的客人,童童總是表現(xiàn)出防范的表情;帶她到醫(yī)院體檢,醫(yī)生一碰她就哇哇大哭……如今童童2歲半了,開始上幼兒園,老師說童童在幼兒園里不讓別人碰,誰碰她她就打誰。

面對類型三寶寶,怎么辦?

1、家長應注意自己平時的行為。因為孩子的行為習慣,大部分都是從父母的言行中獲得的。孩子之所以會防范過度,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平常對待周圍事物的反應,另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如過于約束、限制等。

2、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要漸漸消除孩子過強的防范意識,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脫敏”。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讓別人多觸碰孩子,糾正孩子為了防衛(wèi)而打人的做法。如果孩子在被摸了臉后想去洗臉,家長也要進行制止。應讓孩子在盡情的玩樂中,體會到放下防衛(wèi)、結(jié)識好朋友的樂趣,讓孩子漸漸消除防衛(wèi)心理。

3、家長還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應酬。讓孩子處在人多的環(huán)境中,接觸更多的人,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放下防衛(wèi)、走出狹隘、增長見識,還能鍛煉和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類型四:容易擔心的“宅寶寶”

事件1:雯雯已經(jīng)進入幼兒園2個學期了,雖然在家里愛說愛笑,可是一到開學還會哭兩個星期,相比戶外活動,雯雯更愿意呆在教室里玩,課堂上經(jīng)常神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喜歡自己做手工卻不愿意沾顏料,喜歡音樂可是跳舞時動作僵硬,身體不太協(xié)調(diào),打濕了衣服鞋子或者不按她的流程會很生氣;懂事、貼心,對家人特別依戀,甚至會擔憂害怕,比如家人的安全,電器與房門是否關(guān)閉。

事件2:每天傍晚,小區(qū)綠地上孩子們彼此追逐嬉鬧,玩得不亦樂乎。媽媽也準備帶然然下樓,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然然正在看動畫片,說什么都不愿意把視線從電視上挪開,任憑媽媽磨破了嘴皮子,他就是賴在沙發(fā)上不動。媽媽很生氣,“啪”地關(guān)掉電視,然然就皺著眉頭大哭大鬧,又是扔東西又是滿地打滾。

面對類型四寶寶,怎么辦?

1、讓孩子多動手做。代替用錢買,找回孩子的動力,也找回他玩的快樂。既然孩子對某些領(lǐng)域感興趣,就一定要讓孩子親自動手去實踐?,F(xiàn)在孩子的動詞只剩下“買”,這已經(jīng)成為吞噬孩子學習動力的怪獸了。

2、帶孩子到戶外去。

3、讓孩子經(jīng)歷不同的體驗,培養(yǎng)多元興趣。

4、多陪陪孩子。

5、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伙伴意識。

總而言之,家長不應忽視家中敏感寶寶的行為,應當根據(jù)寶寶的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及時干預,讓寶寶及早“脫敏”,找回童趣與快樂。

接寶寶回家應該聊什么?


“今天在幼兒園吃什么了,有沒有吃飽?”“跑步時老師有沒有幫你脫外套?”“老師今天教什么了,有沒有叫你回答問題?”“今天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呀1“把今天教的兒歌背給媽媽聽聽1……每天下午接孩子離園時,家長們關(guān)切的問題總是一個接一個,恨不得讓孩子把一天的生活細節(jié)都描述一遍,有人稱其為“親子交流”。

專家指出,“親子交流”看似只是簡單平常的幾句話,卻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家長最愛噓寒問暖

通過某幼兒園的一項小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來接孩子的家長當中,第一句話就詢問孩子吃、穿等生活情況的占了一半,其次是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還有少數(shù)家長會關(guān)心一下孩子和老師以及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情況等。記者還發(fā)現(xiàn),這些家長當中,以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親人居多,老人們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對孩子的噓寒問暖上。

一位爺爺說:“外孫自去年上小班后,每天都是我負責接送?!闭劶敖雍⒆与x園時的交流,爺爺說:“還真沒想那么多,就是下意識地問他吃了什么,有沒有吃飽啊等,要么就是問他學了什么,老師教的兒歌會不會背啊之類的問題?!迸赃叺囊晃荒棠虅t說:“我孫女上大班了,她獨立性很強,也很聰明,每天都會向我展示她學到的新本領(lǐng),所以我每天就會問她,老師教了什么,學會了沒有。”

專家建議:

鍛煉孩子表達能力

很多家長都愿意利用接孩子離園的這段時間和孩子交流,這樣既能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又增加了雙方的溝通,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孩子的表達能力。這種做法非常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長應該提高自己的提問水平,多用啟發(fā)式提問,與孩子進行更廣泛的交流。

現(xiàn)在的很多家長往往更關(guān)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什么了,玩什么了”,這些需要關(guān)心,但不是最主要的,家長可以多從孩子的感受、關(guān)心他人、獲取新知識等方面進行問話,如:“你今天在幼兒園高興嗎?”“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薄敖裉炷銈儼嚓栮杹砹藛幔母忻昂昧藛??”“你教媽媽折小紙船,好不好?”“你今天幫老師整理圖書、收拾玩具了嗎?”等。同時,提問要具體,要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慢慢地,孩子會喜歡和家長交流一天的在園生活。

回到家后,也可以再給孩子一次表現(xiàn)的機會,請孩子跟家里人講一講,孩子又會得到一次鍛煉。漸漸地,孩子的表達能力將會得到顯著提高。

個案推薦:

問:你今天有沒有幫助別人?

女兒:依依,小班;

家長:楊媽媽

“你今天在幼兒園有沒有幫老師做事啊?”當依依的媽媽有一天這樣問時,依依愣住了,好半天才回答了一句:“沒有?!眿寢寷]有說什么。第二天,媽媽又一次這樣問她,這回依依沒有遲疑,直接回答:“沒有?!钡谌?,當媽媽又把同樣的問題提出來時,依依似乎早有準備:“幫了,我今天幫老師收玩具了?!眿寢尡頁P了她。此后,依依特別喜歡在班上幫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做事,老師經(jīng)常表揚她能干,依依也因此覺得特別開心,從幫助別人中得到了很多樂趣。

相關(guān)推薦

  • 父母應該怎樣引導膽子很小的寶寶 有一些寶寶特別的膽小,見到什么都害怕,而且不敢自己承擔一些責任。這有可能是因為家長過分寵愛小朋友,什么事情都替他包辦好了。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對于寶寶的成長是不利的。那么,怎樣引導膽小的寶寶呢? 有一些...
    2021-09-01 閱讀全文
  • 寶寶第一次,你應該這樣做…… 第一次獨立睡小床 誤區(qū)1:哭得好可憐,等大些再分床睡吧! 陪睡到1歲就難改了 在寶寶剛出生甚至再大一些的時候,父母都會嘗試著讓孩子第一次獨立睡小床。但是很多人看到孩子哇哇哭鬧,看起來似乎很可憐,往往會...
    2022-03-02 閱讀全文
  • 怎么防止緊張侵襲寶寶 導讀:最近有些家長反映,寶寶有時晚上愛哭愛鬧,不愛吃飯,去幼兒園也不愛去等等問題,不知是怎么了,這些問題家長們要注意了: 八種征兆,寶寶正被“緊張”侵襲 睡眠 如果睡眠一向正常的孩子突然難以入睡了,經(jīng)...
    2021-10-14 閱讀全文
  • 怎樣應對黏人寶寶? 導讀:寶能否形成安全、穩(wěn)定的依戀關(guān)系,1歲左右是關(guān)鍵期。此時,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處,給他們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對他們的哭鬧、微笑等行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應,不僅能增進親子關(guān)系,更能增加寶寶的安全...
    2021-11-29 閱讀全文
  • 怎么應付寶寶吐口水壞習慣? 前言 大家都知道,對別人吐口水,是對別人的侮辱和不尊重,這樣的行為是不被人們接受的。然而天真活潑的小孩子,有時候也會施展他們的頑皮手段——吐口水,此時家長要及時教育引導,莫讓這種壞習慣隨孩子一起成長。...
    2021-08-02 閱讀全文

有一些寶寶特別的膽小,見到什么都害怕,而且不敢自己承擔一些責任。這有可能是因為家長過分寵愛小朋友,什么事情都替他包辦好了。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對于寶寶的成長是不利的。那么,怎樣引導膽小的寶寶呢? 有一些...

2021-09-01 閱讀全文

第一次獨立睡小床 誤區(qū)1:哭得好可憐,等大些再分床睡吧! 陪睡到1歲就難改了 在寶寶剛出生甚至再大一些的時候,父母都會嘗試著讓孩子第一次獨立睡小床。但是很多人看到孩子哇哇哭鬧,看起來似乎很可憐,往往會...

2022-03-02 閱讀全文

導讀:最近有些家長反映,寶寶有時晚上愛哭愛鬧,不愛吃飯,去幼兒園也不愛去等等問題,不知是怎么了,這些問題家長們要注意了: 八種征兆,寶寶正被“緊張”侵襲 睡眠 如果睡眠一向正常的孩子突然難以入睡了,經(jīng)...

2021-10-14 閱讀全文

導讀:寶能否形成安全、穩(wěn)定的依戀關(guān)系,1歲左右是關(guān)鍵期。此時,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處,給他們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對他們的哭鬧、微笑等行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應,不僅能增進親子關(guān)系,更能增加寶寶的安全...

2021-11-29 閱讀全文

前言 大家都知道,對別人吐口水,是對別人的侮辱和不尊重,這樣的行為是不被人們接受的。然而天真活潑的小孩子,有時候也會施展他們的頑皮手段——吐口水,此時家長要及時教育引導,莫讓這種壞習慣隨孩子一起成長。...

2021-08-0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