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應警惕這些不恰當方式
發(fā)布時間:2021-08-24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怎樣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筆記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的關注。有人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边@句話深刻指明了家長在教育 子女所起的作用,按照傳統(tǒng)觀念,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有家長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又是終身教育,它開 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史“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后,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 教育的補充和延伸。
警惕不恰當?shù)慕逃绞?/p>
第一,嘮叨式。
很多孩子說,一聽爸爸媽媽嘮叨就煩。請你們想一想,夫妻之間老嘮叨你還煩呢。作丈夫的嘮叨妻子煩,作妻子的嘮叨丈夫煩。嘮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第二,數(shù)落式。
嘮叨的同時就是數(shù)落。孩子在家里總是不停地被數(shù)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業(yè)???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數(shù)落比嘮叨更惡性了一點,因為數(shù)落常常帶有譴責性質。將數(shù)落式徹底取消。就是這些錯誤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把孩子積極性的火苗撲滅了。
第三,訓斥式
動不動就訓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對。
第四,打罵式。
打罵式的父母數(shù)量不多,但對孩子的影響更不好,一定得取消。
第五,達標式。
規(guī)定孩子考試的平均成績必須達到多少分,名次要進入前幾名,上哪個重點中學,考哪所名牌大學。這叫達標式。
達標式也是傷害孩子五種積極性的家教方式。一個積極上進的孩子會為自己制定目標的,父母將脫離孩子實際的高目標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會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負擔。
第六,疲勞式。
學校搞題海戰(zhàn)術,父母再額外增加學習時間和學習內(nèi)容。
第七,包辦式、陪讀式。
孩子的學習你都替他操心到,沒完沒了地輔導,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學習。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警惕這些家常話,別讓孩子“跑偏”
下面是父母往孩子大腦中,可能“存儲”過的4個常用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怎樣讓孩子產(chǎn)生誤解,又要如何才能盡快改正那些歪曲的理解!看完文章后,寶爸寶媽可別再繼續(xù)誤導孩子哦。
1.“我們買不起!”
聽起來很耳熟吧,你說過嗎?不管父母的出發(fā)點如何,在并非一貧如洗的情況下哭窮,會讓孩子誤以為你在杜絕他的貪婪。成人也不一定能明白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今天買不起,永遠買不起,又或者你只是不想在這上面浪費錢?
2.“寶寶,要什么只管跟媽媽說”
有的父母的確過于疼愛孩子,逛商店時,孩子就像有了金手指一樣,指哪打哪。這樣肯定會寵壞孩子。有的父母不管去哪買東西,總不忘了給孩子添個玩具或買件衣服。問題在于,好不容易爸媽忍心對孩子的要求說個“不”,孩子早已不能接受了。如果孩子認為,錢總是會有的,而價格從來都不是問題,那么他在以后的人生經(jīng)歷中將很難獲得動力。他會覺得生活得好是理所當然,不好就是別人欠他的了。
3.“爸爸、媽媽如果不工作,怎么給你買禮物啊”
父母難免有因為工作忙,不能陪孩子玩的時候,而這時候孩子卻又特別黏人。所以,“爸爸、媽媽如果不工作,怎么給你買禮物”的話就很容易脫口而出了。對付大人的這一招,孩子們也有必殺技:他會挺起小胸脯保證“我再也不要玩具不管你是因為對工作的熱愛,或者經(jīng)濟壓力迫使,對于“工作狂”父母,孩子們只有一個理解--“他們不肯陪我”。
4.“別告訴我別人有多少玩具,對你來說,這些足夠了”
孩子們串門之后,總喜歡告訴媽媽,鄰居家有多少玩具。這時候,敏感的父母很喜歡說,“你是不是又想買新玩具了,你的玩具已經(jīng)夠多了。”不過,這時候小朋友的腦子里早已浮現(xiàn)一整床玩具的畫面,爸爸媽媽說什么都聽不進去了。對父母來說,真正的問題不在于買那一兩樣東西,而是一聽到孩子說這種話,就過于機警地、條件反射式地害怕: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貪婪。
靜下來的時候也會想想,他到底是想再要一個玩具,還是只是單純地描述她在鄰居家看到的情況?他畢竟還是個孩子,如果你過于急切地否定孩子,這會讓他感覺受挫、委屈,因為他不知道究竟為什么媽媽會對她這么生氣。如果第二天,你又恰巧為自己購進一雙新鞋,孩子就更會覺得你很虛偽,之前所說的一切不過只是對他的“單邊條約”罷了。
警惕易寵壞孩子的教育方法
1.有求必應
打從孩子出生開始,你就給他所有他要的東西,如此一來就算他以后長大成人還是會倔強的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臟"你一笑置之
當孩子講出不得體的話甚至口出穢言時,你卻只是笑了笑,這將會使他認為自己很可愛他說的話很討喜,你的反應不外乎是鼓勵他下次再挑些更討喜的話來講。
3.從不訓練他精神獨立
從小一切幫他打點好一切事情由你來負責,等到他20歲時再突然告訴他"自己決定吧!" ,我們不難想象孩子們對這種突如其來且遲來的恩準反應會是:"#~%&^...."
4.從不告訴他你錯了
如此將造成他日后嚴重的罪惡感,若我們一直避免把錯字冠諸孩子的不良行為,一直不告訴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抵觸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無法替他掩飾的罪行,他還以為整個社會都與他作對,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替他收拾所有弄亂的東西
像個名符其實的老媽子一樣地跟在他后面,撿起他丟再地上的書鞋子臟衣服,幫他整理房間做東做西打理一切,養(yǎng)成他日后推卸責任,將別人的好意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惡習?!?.毫不限制他的讀物
小心啊~,雖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孩子嘴巴吃得干凈,腦子吃的卻是垃圾。
7.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日后父母離婚了家庭破碎了,你也不用為孩子麻木不仁無關痛癢的反應感到震驚與不解
8.當他的搖錢樹
若金錢對他們而言太容易到手,想買東西時只要他們搖一搖吵一吵錢就掉下來了,不讓孩子明白金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的,如此要他們?nèi)绾文芰私?錢歹賺",如何使他們能有正確的金錢概念。
9.滿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欲
當你自始至終永遠滿足他的需求時,你會發(fā)現(xiàn)一次的拒絕,就足以對他造成傷害極大的挫折感
10.永遠站在他這邊
站在孩子這邊固然是好的,但要永遠嗎?當孩子真的犯錯時呢?你能想象這種心態(tài)“都是別人不好他們都對我的孩子有偏見”會造成他日后一生多少問題嗎?永遠站在孩子這邊,永遠教他與鄰居師長警察對立,不過是提早讓他走上不歸路罷了
11.我就是拿他沒辦法
當孩子們闖了大禍犯了大錯,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這句話來搪塞,替自己的不是找借口找臺階下,孩子們以后如何能尊重你呢?他難道不會想,"既然沒辦法那就干脆讓你一輩子都沒辦法好了"。
4大中國式禮貌傷害孩子,父母應警惕
4大中國式禮貌傷害孩子,父母應警惕
以下這些以禮貌為名義的傷害,是不是也曾經(jīng)發(fā)生在你或者身邊人的身上呢?
NO1.讓大的讓小的:傷害孩子的物權觀和自我認同感
【案例】4歲的哥哥在玩自己的玩具時,2歲的妹妹來搗亂。倆人爭搶起來時候,媽媽看到了,抱起妹妹,安慰她的同時以責備的口吻對哥哥說:妹妹還小,你要多讓著她!哥哥情緒爆發(fā)了,一邊大哭,一邊嚷著:不讓,就是不讓!
大的讓小的,大的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幾千年來我們一代一代都是這種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但是希望6歲前的小孩子就嚴格遵守這個傳統(tǒng),去背負這么沉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
謙讓的傳統(tǒng)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爭吵時,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地借用這種傳統(tǒng)禮貌規(guī)則來“批評大的,保護小的”。結果往往是大孩子認為父母偏心或者嫌棄他,而漸漸變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卻恃寵若嬌,變得越來越任性。
這個場景不僅發(fā)生在很多家有二寶的家庭,在幾個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比如小區(qū)里面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發(fā)生了爭吵,有些大人為了和別的家庭禮貌相處,通常對自己的孩子說:“你大一些,要讓著弟弟/妹妹。”
其實在孩子發(fā)生爭吵時,我們最好做個中立的仲裁者,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選擇處理辦法,做到不偏袒,不護小。你可以走過去跟孩子們說:“嘿,告訴我剛才發(fā)生了什么?讓我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誰先說?”等孩子們說明情況之后,再幫助他們分析。如果大孩子不愿意與小孩子分享玩具,你可以問他為什么。
如果是他自己的玩具,那么你可以跟他說:“嗯,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支配權,不過,你如果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話,大家可能都會玩的更開心?!比绻€是堅持,也無需勉強,另外找一件其他的玩具給小一點的孩子玩,并且簡單地告訴他:“這是哥哥的玩具,這個是你的玩具。”
如果是公共的游樂設施,你就可以這么和孩子們說:“這個滑梯是我們大家的,每個人都可以玩,要不,我們排隊輪流玩吧?”
NO2.逼孩子打招呼: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構
【案例】媽媽帶孩子回老家,出發(fā)前就跟孩子說見到爺爺和奶奶要大聲問好??墒呛⒆拥搅死霞遥趺凑f都不肯叫。媽媽煩躁地說:快喊爺爺啊,怎么這么沒禮貌呢?太不聽話了。結果是媽媽越批評,孩子就越犟著不喊。
見面問好,尤其是見了長輩要問好,這是世界性的禮貌。這本身也是基礎的社交禮儀,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但若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基礎禮儀,而采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會事與愿違,尤其是對于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
還有爸媽見孩子不肯打招呼之后,為了給自己一個禮貌的理由,給對方一個合理的臺階,就說孩子有點內(nèi)向,比如一種常見的情景——
媽媽帶著孩子走在路上,迎面來了一個奶奶;媽媽于是忙叫孩子打招呼。對孩子說,快,叫奶奶??墒?,此時,孩子往往躲在媽媽身后,一副羞澀的樣子。媽媽只得無奈地對奶奶說,我家孩子太內(nèi)向了,不好意思!
這位媽媽為了不讓對方尷尬隨口就說孩子內(nèi)向,卻沒見此時,孩子咬住了嘴唇,一臉通紅,在媽媽身后躲得更緊了。媽媽直接給孩子就貼上了“內(nèi)向”的標簽,于是一個篤定不愛打招呼的孩子,就可能這樣被媽媽強化出來了。這個媽媽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摧毀著孩子的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讓孩子缺乏力量去自我成長、自我構建。
實際上,要培養(yǎng)孩子“見面問好”的禮貌習慣,并不需要逼迫,大人做好榜樣就好。
如果爸媽總能熱情地與別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會養(yǎng)成“見面問好”的好習慣。
你也可以給孩子多看些習慣養(yǎng)成的繪本。有時候,繪本里可愛的動物或卡通人物會讓孩子很有親切感,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們會愿意跟著學習。
如果帶孩子去朋友聚會,或者大家庭聚會,可以先告訴孩子會遇到哪些人,如果他能和他們見面問好的話,這個聚會就會變得非常high。有些孩子不喜歡很多人的場合,這樣預熱可以讓孩子先有個心理準備。到場后就會表現(xiàn)得好很多。
NO3.面對別人的夸獎,“哪里!哪里!”的謙語: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媽媽帶著孩子在小區(qū)騎自行車玩,有個阿姨看到了,夸獎說:“哇!你家孩子車騎得真好?。 边@種時候,這位媽媽謙虛地說:“哪里!哪里?好多小朋友都比他騎得好呢。”孩子聽了,一臉黯然。
聽到夸獎時,習慣性地回復“哪里!哪里!”,這也是常見的中國父母的謙虛和禮儀方式,然而,對孩子而言,很多時候卻是一味毒藥,甚至會瞬間殺死孩子那點脆弱的自信心。就像這位媽媽,她的過分“謙虛”完全沒注意到孩子內(nèi)心的活動,也沒有顧及孩子的“面子”,更別提保護孩子的自信。如果經(jīng)常這樣“拒絕”別人對孩子的夸獎,他很可能會認為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行,自己努力了還是做不好。這樣一來,很可能會出現(xiàn)自卑情緒,并且懶于付出努力。
有的爸媽,在習慣性謙虛禮貌回復的時候,還有另一種擔心:害怕孩子因得到太多夸獎而變得驕傲。他們想用這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孩子謙虛的性格。
其實,只要能教給孩子正確歸因的方式,爸媽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孩子會驕傲。還是以這位媽媽為例,如果她當時可以這么說:“嗯,他最近經(jīng)常練習騎車,進步很大?!蹦敲春⒆泳湍苈牫鰜恚簨寢屨J同了阿姨的夸獎,并且知道自己是因為練習得多,所以騎車進步大。媽媽對孩子客觀的肯定和鼓勵,會讓他更好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總之,面對別人對孩子的夸獎,慎用“哪里哪里”的謙辭,也許我們需要做的,只是笑納別人的夸獎,同時鼓勵孩子做得更好。
NO4.礙于面子不予拒絕:對寶寶有害的分享行為傷害寶寶的身體健康
【案例】春節(jié)期間,全家人聚在一起,一個親戚給兩歲半的寶寶喂了一個開心果,本來媽媽也說不要給孩子吃,但是孩子想要吃,親戚就說:“沒有關系的,我家孩子一直的這么吃。”為了顧及親戚面子,媽媽沒有堅決制止。不料,開心果卻卡在寶寶氣管里,到醫(yī)院做了氣管切開手術也沒有挽回寶寶的生命。
這是春節(jié)期間在微信上傳播很廣的案子,媽媽們可能還有印象。二歲半的孩子被開心果噎死的事件并不多見,可能當時孩子在邊吃邊玩,或者邊吃邊說話,又或者是別的什么情況。不過,媽媽如果不是出于禮貌,對親戚的喂食能夠堅決制止,那么就不會釀成這個悲劇了。
另一個常見的場景:媽媽帶著孩子在外面玩,在一起玩的另一個小朋友的奶奶給他糖吃,糖拿出來了,孩子說什么都要。可是剛在家吃糖了,媽媽不愿意讓他連著吃太多,而且很快就要到午餐時間了??墒抢先思医o孩子糖吃,她又不好意思拒絕,只好讓孩子吃了。那天中午孩子飯量明顯減少。
類似的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大人在給自家孩子吃零食的時候,都會分給一起玩的孩子一點,以顯出自己的大方和友好,而另一方的爸媽又經(jīng)常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分享而只好默許,或者雖然口里說著感謝,可心理卻充滿了擔心。
分享也是我們的傳統(tǒng),接受別人善意的分享是一種禮貌。然而,如果這個分享是你不需要的,或者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有影響,那還是禮貌而堅定地拒絕比較好。比如,“謝謝啊!不過他經(jīng)常吃了糖之后就不吃飯,千萬別給他!”或者“謝謝,我家孩子還不會吃堅果”等等。
如果孩子吵著要,對方堅決給,那媽媽就幫孩子先收下,并告訴孩子:“奶奶的禮物,媽媽先幫寶寶收著,等寶寶吃玩飯了再拿給寶寶吃”或者“等寶寶長大了再給寶寶吃”等。
家教方式不當孩子容易叛逆
家長養(yǎng)育小孩子不辭勞苦,然而有時候孩子不聽話,家長管不住,父母會深感頭疼。“不幸”的是,許多父母發(fā)現(xiàn),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的增長,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愈來愈嚴重,而且在父母不斷嘮叨下,孩子甚至產(chǎn)生了叛逆的心理。
奇怪的是,每當父母把孩子如何頑固執(zhí)拗的表現(xiàn)告訴幼兒園的老師,老師卻很可能不認同;父母告訴其他和孩子接觸過的熟人時,他們往往也會表示詫異:“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沒有你說的那么搗亂?。 碑敻改嘎牭絼e人這樣說時,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經(jīng)上幼兒園大班的姍姍就是這樣,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姍姍熱情、愛學習、容易相處、樂意照老師的要求做,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墒窃诩依铮瑠檴櫩偸囚[別扭,特別是對爸爸說的話,她一般都要反對一下,讓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個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評價,是孩子在父母和別人面前的表現(xiàn)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還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為什么說“不幾年前,曾有一所小學做了一項“對爸爸媽媽哪些地方不夠滿意”的調查,調查結果發(fā)表在《少年兒童研究》雜志上。統(tǒng)計顯示,孩子對爸媽不夠滿意的地方有58項之多,比如:動不動就發(fā)脾氣;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嚴,標準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見;說話不算數(shù);當我想做自己的事時,他們總不讓;總在罵我的時候夸獎別人等等。
看了小學生們對自己爸媽的不滿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這是對小學生做的調查,與我這個幼兒家長何干;第二,就算有對上號的地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這樣地父母形象何自己連接在一起。但是,靜下來想一想,我們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滿意,在我們身上多少會有體現(xiàn)。別以為孩子還小,什么也不懂,其實,孩子雖然嘴上沒說,但這些不滿意已經(jīng)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應在行為上。的確,孩子的這些不滿意都可能成為向父母說“不”的理由。
成人沒有以身作則
當孩子出現(xiàn)一些問題時,以往我們總是要問上一句“這孩子是怎么了?”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實,有許多問題的產(chǎn)生根源是父母。
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對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聽他們的話嗎?即使爸媽說的條條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從,孩子愈大,這種現(xiàn)象愈明顯。比如,姍姍的爸爸就有這個問題,他不讓姍姍在看電視時吃東西,可是自己卻經(jīng)常如此。姍姍有好幾次忍不住給爸爸提意見,結果逢他看的高興時,他就說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興時,他不但不聽,還發(fā)脾氣,擺出家長的架子壓人。起初,姍姍只是在這個問題上不服,漸漸地,這種不滿就擴散開來,爸爸說的話都不愿意聽,姍姍的叛逆心理愈來愈嚴重。
把孩子當小小孩對待
再有一些父母無視孩子地成長,總是把孩子當小小孩子對待,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這是造成孩子產(chǎn)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兒園里老師經(jīng)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姍姍聽了以后特別想做點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一天,姍姍提出晚飯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墒菋寢屪笏加蚁胍环?,還是以“萬一碗摔碎了怎么辦?”“碎片刺破手怎么辦?”等理由拒絕了她。沒有做成事情,姍姍可不高興了,睡覺時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還賴在爸媽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處罰她。
第二天晚上,姍姍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飯后姍姍又提起洗碗的事,媽媽再次重復昨天的理由,沒想到小姨卻爽快的說:“想自己洗碗是好事?。虿恢堫^,我給你墊個小凳子,萬一碗摔壞了也沒關系,小姨再買新的?!毙∫淘拕傉f完,姍姍就興奮的大叫起來:“謝謝小姨?!苯又?,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認真、仔細。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見,父母確實要反過來想一想:自己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難道孩子天生就是一個不聽話、愛搗亂的孩子嗎?孩子真的想做一個處處和爸媽作對的人嗎?其實應該說,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長。
換個角度來說,父母喜歡乖孩子的真實理由是什么?我們不喜歡孩子和自己作對的目的何在?其實說穿了,還不是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這樣的心態(tài)對待自我意識萌發(fā),獨立性、自主性正蓬勃發(fā)展的孩子,是否有點太自私、也太短視了呢?
11種錯誤教養(yǎng)方式需警惕
1.從孩子嬰兒時期開始,就對他有求必應,要什么給什么。
后果:這樣當他長大后,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萬物皆備于我。
2.當他口出污言穢語時,盡管譏笑他。
后果:他的詞匯會越來越不成體統(tǒng),說出話來把人氣個半死。
3.永遠不對他進行精神道德教育,讓他自己混到成年時再說,讓他自己去決定一切。
后果:將來的他絕對思維錯亂,沒有底線。
4.避免對孩子說他犯了錯誤,免得孩子有時候會感到內(nèi)疚。
后果:他將來即使犯罪被捕,也會感到是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對,他是受害者。
5.把他隨手亂丟的一切東西都替他收拾好,千萬不能讓孩子自己動手,免得他累著。
后果:習慣遇事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別人。
6.不論好壞書刊,任其自看,不聞不問,更不予干涉。
后果:家里倒是干干凈凈,就是不知孩子腦袋里裝了多少垃圾。
7.父母經(jīng)常吵架,惡言相加,根本不顧忌孩子在場。
后果:將來父母感情破裂離婚時,孩子一點都不意外。
8.孩子要多少零錢都照給不誤,也不要自己干活掙錢,千萬別節(jié)省,別像父母當年一樣受苦受累。
后果:他習慣了不會掙錢,只會要錢時,千萬別煩惱。
9.對他在飲食、起居方面的無理要求,總是姑息遷就,萬一他生氣了,著急了,那可不得了。
后果:他可離不開你了,千萬別讓他獨立生活。
10.當他和鄰居、老師或警察發(fā)生沖突時,家長堅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邊,讓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對你不公平的。
后果:他的一生永遠都會生活在不公平之中,你信不信?
11.當孩子闖了大禍以后,慎重地聲明說:“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題大做了吧?”
后果:別羨慕,別人的孩子為什么都能過著平安幸福的生活,自己的卻不行。
親子教育——夏天開始,警惕這個“殺手”!
立夏已過,每年夏天,兒童溺水事故時有發(fā)生。如何避免悲劇發(fā)生?遇到兒童溺水怎么辦?這些“防溺水”知識一定要知道!家長和老師們一起學習,教給孩子!
立夏
1
溫馨提示
天氣漸漸變熱,身為家長對孩子應做到“四知”和“六不”。
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歸時、知內(nèi)容。
六不:一不私自下河游泳,二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三不在無家長或老師的帶領的情況下游泳,四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五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六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2
如何預防溺水事件發(fā)生
家長或看護人,決不能將兒童單獨留在浴缸、浴盆或開放的水源邊。家長與兒童的距離要伸手可及,專心看管,不能疏忽。
以下8個要點,家長們要牢記!兒童溺水防護8要點
◇ 1.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長時刻看護。
◇ 2. 堅持讓孩子穿戴高質量的浮身物。
◇ 3. 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動身體,避免出現(xiàn)抽筋等現(xiàn)象。
◇ 4. 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東西,有可能被嗆住。
◇ 5. 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鬧,防止嗆水窒息。
◇ 6. 教孩子學習游泳,并學習心肺復蘇等技能。
◇ 7. 不到不熟悉、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 8. 不熟悉水性、水下情況不明時,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3
如何辨別溺水跡象
溺水者的營救黃金時間是事發(fā)30秒。如能及時發(fā)現(xiàn)溺水跡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別兒童溺水者?牢記這7種跡象。
7種跡象辨別溺水者
◇ 1. 溺水者的嘴會沒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沒有時間呼救。
◇ 2. 溺水兒童手臂可能前伸,但無法劃水向救援者移動。
◇ 3. 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掙扎20-60秒之后下沉。
◇ 4. 溺水者眼神呆滯,無法專注或閉上眼睛。
◇ 5. 溺水兒童的頭可能前傾,頭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 6. 看起來不像溺水,只是在發(fā)呆,但如果對詢問沒有反應,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 7. 小孩子戲水會發(fā)出很多聲音,一旦安靜無聲要警醒。
4
如何施救溺水者
在加強預防的同時,家長及監(jiān)護人也要掌握相關的急救知識和技能。意外發(fā)生后,救人刻不容緩,以下6點要知道!
兒童溺水后的6種施救方法
◇ 1. 迅速救上岸:最好從背部將落水者頭部托起,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將其拖上岸。
◇ 2. 清除口鼻堵塞物:讓溺水者頭朝下,撬開其牙齒,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內(nèi)雜物。
◇ 3. 倒出呼吸道內(nèi)積水:救人者半跪,頂住溺水者的腹部,讓溺水者頭朝下,拍背。
◇ 4. 人工呼吸:對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
◇ 5. 吸氧:現(xiàn)場有醫(yī)療條件的,可對溺水者注射強心藥物及吸氧。條件不足的,用手或針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 6. 脫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著外套,要盡早脫下,濕漉漉的外套會帶走身體熱能,產(chǎn)生低溫傷害。
這些安全隱患也要留意?。。?/p>
夏天來了,孩子們的室內(nèi)外活動也逐漸增多。除了溺水,以下這些不起眼的設施和細節(jié)也可能危害孩子的人身安全。這些安全隱患,你想到了嗎?
1、自動電梯危險原因:乘坐自動電梯通常要避免孩子的手或小臂被卡在電梯門里。當傳感器探測到物體時,大多數(shù)電梯門都會開。但由于孩子的手太小,傳感器可能探測不到。
預防方法:盡量站在電梯后側,不要讓孩子接觸甚至偎依在電梯門。
2、護欄
危險原因:商場里常有一些裝在玻璃窗邊的護欄,用來隔離樓梯、電梯或柜臺,有可能成為導致孩子高空墜落的安全隱患。
預防方法:在經(jīng)過這些護欄時,家長要拉住孩子的手。孩子在商場中的攀爬行為一定要嚴厲制止。
3、兒童衣物上的裝飾品
危險原因:有些衣服上有小紐扣、小裝飾品等,容易被小朋友不小心塞到嘴巴、鼻子、耳朵里。
預防方法:盡量去掉孩子衣服上的裝飾品,如小裝飾扣、裝飾帶等。
4、硬果殼、圓物
危險原因:這些食物容易卡住喉嚨,造成事故。
預防方法:避免給幼兒吃花生米、黃豆、瓜子等硬、圓、帶殼的食物或帶刺的魚肉等。
5、藥物
危險原因:因為兒童不懂藥和食物的區(qū)別,容易把藥當零食誤食。
預防方法:不管是口服藥還是外用藥,都應放在小朋友拿不到的地方,以防小朋友誤服導致藥物中毒。
6、尖銳物品
危險原因:很多孩子因為家人不在身邊,獨自使用剪刀等尖銳物件,使用不當會造成意外。
預防方法:家里的刀具、玻璃等尖銳器具都不能給小朋友玩耍,避免割傷刺傷。
很多人覺得兒童意外傷害離我們很遙遠,
幾乎不可能發(fā)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實際上,各種意外的風險披著平靜的外衣,
就躲在孩子的身邊,
一不小心將會給孩子留下痛苦,
甚至留下一生的遺憾
愿所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不要讓這些教育方法毀掉男孩的未來
不要讓這些教育方法毀掉男孩的未來
1、要男孩堅強,不能掉眼淚
我們經(jīng)常看見在寶寶摔跤后,媽媽總是第一時間沖過去把寶寶拉起來,然后抱抱寶寶說不哭不哭。如果是男孩子的話,父母大多會說“男孩子流血不流淚”“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孩子哭會被小女生笑的,羞羞啊”。男孩子從小就被父母無形之中灌輸了一個思想:就是男孩子要堅強,不能輕易掉淚。孩子傷心了就哭,開心了就笑是孩子最單純的天性。家長人為的阻止孩子情緒發(fā)泄,讓孩子的消極情緒壓抑在心,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當寶寶心情不好,就請讓寶寶大哭一場吧!爸爸媽媽可以適當?shù)孛殞毜念^,或者抱抱安慰他,父母應并盡可能讓孩子自己說出他的感受,而父母要做的則是認真傾聽寶寶的情緒表達,并及時給予反饋信息。
2、不讓男孩跟小動物玩耍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反對家里養(yǎng)寵物,甚至寶寶在外面玩的時候,都盡量讓避免寶寶和小動物玩耍,父母覺得寶寶容易被動物咬傷,而且覺得它們很多細菌,不衛(wèi)生。但其實,小動物是寶寶最真誠的玩伴,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寶寶的愛心,讓你的孩子懂得了愛與責任。
喜歡小動物的人都比較善良,因為他們都懂得尊重生命,照顧弱小。因此,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讓寶寶讓一只小狗或者小貓,寶寶在照顧小寵物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會變得更有責任心,更懂得愛和照顧。即使家中不能飼養(yǎng)寵物,父母也可以多帶孩子到公園逛逛,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和小動物多接觸,鼓勵孩子摸摸小動物或者喂東西吃,培養(yǎng)寶寶的愛心。
3、只讓他和其他男孩玩
有些家長擔心男女同玩對孩子性格有負面影響,因此他們鼓勵自己的男寶寶只與其他男孩子玩,盡量少和女孩子接觸。其實,在人際交往中不應該存在這種性別觀。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性別意識,但是家長人為地限制寶寶的玩耍對象,其實無形中讓寶寶形成一種傳統(tǒng)的性別觀,長大以后有可能會不懂得如何和女生相處,嚴重者甚至會歧視女性,這不利于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男女交往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因此,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和不同的小朋友一起玩,擴大交友圈子,讓寶寶自主選擇他們喜歡的玩伴,男女孩同玩、交友,其實還可以互補優(yōu)缺點,減少男孩子粗暴沖動的行為,讓孩子更懂得照顧他人。
4、男孩只學邏輯訓練,忽視文學、藝術
男孩子在邏輯思維上會比女孩子更有優(yōu)勢。因此家長在做寶寶早期智力開發(fā)時都比較傾向于讓男孩子學習圍棋、象棋或者數(shù)學邏輯等的訓練,更多地注重孩子智力的培養(yǎng)。但其實要想培養(yǎng)天才寶寶,爸媽更不能忽視文學、藝術的熏陶與學習。
讓寶寶學會閱讀,愛上書本是讓孩子探索更寬廣的世界的最有效途徑。早期閱讀對寶寶的學習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學習閱讀不光是一種技能,寶寶還能夠在閱讀中學會思考,這對寶寶的智力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書卷氣”。男孩子學習一種樂器或者書法繪畫,加強藝術修養(yǎng)能夠讓孩子在學習之余有一種有益身心的娛樂選擇。父母要善于發(fā)現(xiàn)寶寶的潛力與愛好,鼓勵孩子積極主動地去接觸他自己感興趣的事,學習一門特長。
5、讓男孩接受魔鬼式的體能鍛煉
家長總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高長大、身體健壯,因此都會讓寶寶多跑跑跳跳。一些家長急于求成,讓男孩子接受魔鬼式的體能鍛煉,讓寶寶有更強健的體魄,提高免疫力。但其實任何事情都應該量力為之。高強度的鍛煉不但不利于孩子身體成長,而且很容易對孩子的肌腱造成傷害。
其實,讓寶寶每天進行強度適中的體育鍛煉半小時就已經(jīng)很足夠。讓寶寶選擇一種他喜歡的體育項目,然后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進行這項目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在運動過程中,能夠很好地拉進親子之間的距離,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如果進行比賽的話,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讓鍛煉成為孩子和家長的生活習慣,有助于親子關系的同時還能夠鍛煉身體,何樂而不為呢!
6、不讓男孩搗蛋
搗蛋似乎是男孩子的天性了!他們天生好動,而且有著強大的破壞力,有時真的很讓家長抓狂呢!但是不要因此而不讓你的寶寶搗蛋哦,因為搗蛋的孩子才更聰明,更有創(chuàng)造力呢!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其實蘊藏在孩子的“搗蛋”行為中,這些行為并不只是孩子單純的娛樂,其實也是孩子用一些奇妙獨特的方式去探索了解這個世界。
家長要主動發(fā)現(xiàn)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把房間或者廚房搞到一片狼藉就對孩子大發(fā)雷霆,盡管放手讓孩子去冒險創(chuàng)新,同時家長也應該在平時加強做好孩子的安全防護意識,教孩子一些注意安全的技巧,那樣就可以防止孩子在冒險過程中發(fā)生不必要的意外。
對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嘗試去引導他們思考,鼓勵他們動手動腦去尋找答案。家長要保護孩子最原始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主動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想象的空間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