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隨筆:幼兒教育筆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發(fā)布時間:2021-08-11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教育隨筆 教育學習筆記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有的孩子上課不敢問,下課也不敢問。對這樣的孩子,要鼓勵他突破第一次,幾次之后,就敢提問了。
孩子學會學習,除了“五步學習法”之外,必須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wěn)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yǎng)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什么?怎樣去培養(yǎng)?下面逐一說明。
一、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同時還有勞動、文娛活動、體育活動、游戲、交往等內(nèi)容。家長指導孩子訂計劃,應該包括德、智、體各方面的安排,學習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計劃包括每天的時間安排、考試復習安排和雙休日、寒暑假安排。計劃要簡明,什么時間干什么,達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計劃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課之外,要把早自習和放學回家以后的時間安排好。早自習可以安排背誦、記憶基礎知識、預習等內(nèi)容,//">計劃要發(fā)揮孩子積極性,家長不能代替,應該提出指導性意見。督促孩子嚴格執(zhí)行計劃,不能訂完計劃放在一邊。計劃可以調(diào)整,不可放棄。
二、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不少孩子,學習“磨”得很,看書、做作業(yè),心不在焉,時間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沒有形成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孩子學習,應該速度、質(zhì)量并重,在一事實上時間內(nèi),按要求完成一定數(shù)量的任務。這既要講清道理,更需要認真訓練。
由于孩子年齡不同、個性不一,每次能夠集中腦力的時間長短不一樣。要從實際出發(fā)提出要求。比如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每次學習時間以20分鐘左右為宜,以后逐漸延長。開始,孩子往往不會掌握時間,家長要指導他,該學時學,該玩兒時玩兒??梢越毯⒆由虾敏[鐘,按定好的時間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給自己提出學習內(nèi)容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要求,一旦坐到書桌前,就進入適度緊張的學習狀態(tài)。每次學習之后,要評價自己做得如何,家長及時給以鼓勵。堅持下去,就能形成專時專用的習慣。
有些家長,只要求學習,恨不得能讓孩子老坐在書桌前看書、做作業(yè),沒有休息與放松的時間。這樣,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講效率的毛病。
三、
獨立鉆研、務求甚解的習慣
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淺嘗輒止。要想學習好,必須養(yǎng)成獨立鉆研、務求甚解的習慣。怎樣培養(yǎng)這方面的習慣呢?
方法之一:鼓勵孩子刨根問底的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許多事總愛刨根問底,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xiàn),說明孩子愛動腦子。家長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貧,冷漠對待。最好跟孩子一塊兒刨根問底,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教他人或者閱資料。
方法之二:指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由于學習任務多,孩子往往滿足于知識是什么就過去了,很少多問幾個“為什么”。家長不妨教給孩子每天學習之后,給自己提一個、兩個“為什么”的問題,動腦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孩子考家長,家長考孩子。安排一個時間,全家人坐下來,就某一方面的問題孩子和家長互相考一考。內(nèi)容應事先定好,大家有所準備,誰提出問題,自己必須有準確答案。
方法之四:鼓勵孩子一題多解。老師留的作業(yè),常常不止一種答案,一種解法。孩子在完成作業(yè)時,只寫一種。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想一想,還有沒有別的答案,別的方法。時間允許,可以寫在另外的紙上或本上。
四、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
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說話的老師,在學習中,會使用工具書和資料好處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詞典之外,各門學科都有專門的工具書。家長要指導孩子多利用工具書。家長自己應給孩子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還可以跟孩子進行查字典、詞典比賽。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選購幾本工具書(包括資料性的)放在書架上,經(jīng)常查閱。買學科工具書,應聽聽任課教師的意見。這方面習慣養(yǎng)成了,終生受益。
五、善于請教的習慣
善于請教是一種好習慣。善于請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問題。家長要指導孩子隨時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向老師請教,向同學請教。向別人提出的問題,應該是自己通過努力沒有解決的。提總是要講質(zhì)量,翻開書本就能解決的,最好自己解決。有些疑難問題,如果自己有嘗試性答案,帶著答案去請教,會收獲更大。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有的孩子上課不敢問,下課也不敢問。對這樣的孩子,要鼓勵他突破第一次,幾次之后,就敢提問了。YjS21.COM
以上談了幾種重要的學習習慣,家長可聯(lián)系孩子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培養(yǎng)。能不能給孩子提出符合實際的合理的要求,能不能認真地進行督促引導,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也是對家長教育意識和教育行為的一種考驗。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幼兒園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習慣》
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nèi)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借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范——挽袖,并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边@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游戲,使幼兒養(yǎng)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
1、 及時調(diào)查、了解幼兒的偏食情況
在了解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wěn)定等。
2、 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范法。根據(jù)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并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 “打預防針”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采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后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yǎng)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diào)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對這類幼兒我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xiàn)在能稍微吃點了。
(4)物質(zhì)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fā)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禮儀習慣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禮儀習慣
小班是幼兒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在一日活動中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文明禮儀習慣,是需要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關注的一個重要教育課題。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剖析,通過結合感恩教育滲透文明禮儀教育、養(yǎng)成文明用餐禮儀,在游戲中滲透禮儀教育三個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
小班幼兒正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如何在一日活動中培養(yǎng)小班幼兒文明禮儀習慣,是擺在廣大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教育課題,也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社會領域的幼兒發(fā)展目標之一。
一、當前小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沒有深刻挖掘禮儀教育的內(nèi)涵,部分教師太注重形式。
通過觀察大多數(shù)幼兒園的小班幼兒禮儀教育,我們發(fā)現(xiàn)存在不少問題,走形式、走過場就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教師在文明禮儀教育中沒有深刻挖掘教育的內(nèi)涵,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在禮儀教育的形式落實上。比如,幼兒園要求幼兒在入園時,遇到老師要主動鞠躬打招呼:“老師早!老師好!”遇到小朋友的家長也要打招呼:“某某爸爸媽媽早!某某早!”離園時,幼兒要主動與老師告別,說:“老師再見!”教師和幼兒基本都能按著要求來做,但大多數(shù)人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流露,甚至有的說話時都沒有注視對方,這種形式化的禮儀就像為了完成一項任務。這樣的禮儀教育沒有將文明禮儀之美滲透到幼兒純潔的心靈中,幼兒不明白為什么要講文明講禮儀,感受不到其中的愉悅感,沒有很好地激發(fā)幼兒養(yǎng)成文明禮儀習慣的積極性。
2.存在幼兒只為了獲取表揚而講禮貌的問題。
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而現(xiàn)在幼兒園中一些鼓勵性的教育的方式,讓幼兒產(chǎn)生了一定的誤解,文明禮儀教育同樣如此。比如,在對小班幼兒園的采訪中,筆者提問孩子:“小朋友,你知道為什么要做一個講禮貌的孩子嗎?”得到的回答大多數(shù)都是:“講禮貌的孩子能得到小紅花?!薄爸v禮貌老師才會喜歡我!”似乎在幼兒眼里,所謂的禮貌就是向老師問好,和別人說幾句禮貌用語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不難看出,這同樣也是在走形式、走過場的形式下衍生出的差強人意之處。作為幼教工作者應該讓孩子懂得文明禮儀的真實意義,否則,就會長養(yǎng)幼兒的虛榮心,讓孩子變成口是心非之人。
二、培養(yǎng)小班幼兒文明禮儀習慣
1.結合感恩教育,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家人在他們身上付出了無私的愛。但是,在我們國家大多數(shù)孩子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物質(zhì)優(yōu)越、百般寵愛的家庭環(huán)境之中,他們大多數(shù)不知道對父母和親人心懷感恩,覺得理所應當。因此,幼兒園要結合感恩教育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首先,要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教師可通過放映一些影視資料,讓幼兒理解媽媽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不易,哺育撫養(yǎng)時日日夜夜的艱辛等,讓幼兒明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思,讓感恩之心萌生。同時,讓幼兒懂得入離園時對家長講禮貌是愛的表達,是感恩家長的表現(xiàn),因此,在離園時,要親切地和家長說:“爸爸再見!”“媽媽再見!”
其次,要讓幼兒懂得感恩教師。幼兒園要通過播放一些平時教師與幼兒相處的圖像資料,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無微不至的照顧,知道其中的辛苦,讓幼兒產(chǎn)生由衷的感恩之情。早上入園時,對教師說:“老師早!老師好!”每天放學離園時,要主動與教師告別,說:“老師再見!”這些禮貌用語都表現(xiàn)了對教師的感恩和尊重。
第三,讓幼兒認識到小朋友和小朋友的父母都是我們的親人,“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在這個社會中大家是相互依存的,作為社會中的一員要心存感激,對待自己的叔叔伯伯,應該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待小朋友的親友,也應像對待自己的親友一樣??吹剿麄円獰崆榈卮蛘泻魡柡茫纭笆迨搴?,伯伯好,阿姨好,某某小朋友好……”明理則通,幼兒在明白了講文明禮儀的意義后,在按著要求快樂遵守執(zhí)行一段時間后,就會養(yǎng)成見人主動打招呼的良好習慣。
2.養(yǎng)成文明用餐禮儀。
用餐禮儀是顯示一個人文明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在幼兒時期養(yǎng)成良好的用餐禮儀習慣,對幼兒以后的生活都會起到重要的影響。一些小班幼兒剛剛入園時,有的挑食,有的一口不吃,這都是因為父母平時太溺愛孩子;有的孩子剛入園時,吃飯和嬉戲分不清,邊吃邊玩,這都是因為平時在家里太嬌慣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
幼兒入園后,教師要要求幼兒文明用餐,從如下幾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用餐禮儀習慣:第一,要求進餐時不挑食、不說話、不玩耍。教師要通過生動的講解,讓孩子明白要想身體長高、健康,就要給身體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而挑食是無法滿足身體需要的;進餐時說話,會影響和破壞吞咽動作,容易使食物進入喉腔,引起咳嗽,會造成危險。因此,吃飯時一定要保持安靜,要在自己的固定位子上吃,不和其他小朋友嬉戲。第二,要求幼兒飯前洗手,飯后漱口。通過結合一些生動資料的展示講解,讓幼兒明白吃飯前應洗手,讓孩子知道病從口入,嘴巴碰到?jīng)]有洗干凈的手,會傳染病菌,會得腸炎、菌痢等多種疾病。同時,教師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洗手方法。而飯后漱口可以有效預防牙病,長久堅持就會起到保護牙齒、清潔口腔的效果。有的小班幼兒開始不會漱口,教師要做好示范,教會孩子漱口。另外,為了讓幼兒能夠?qū)W會用餐禮儀,保持用餐禮儀,教師要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幼兒在家時也要和在幼兒園里一樣,遵守用餐禮儀,家園共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
3.在游戲中滲透禮儀教育。
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時期,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在游戲中滲透禮儀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文明禮儀習慣,也是有力的教育手段。心理學家經(jīng)過研究指出:情感─認識─實踐是幼兒良好禮儀習慣形成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诖?,筆者認為,在幼兒游戲中培養(yǎng)文明禮儀習慣應該從如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開發(fā)游戲中的情感元素。在游戲前教師可以通過與幼兒展開輕松、自由的對話,滲透禮儀元素,比如,想借用一下某某的玩具怎么說,想和某某與你一起做游戲怎么說等,引導幼兒運用禮貌性的語言與別人交流。教師還要創(chuàng)設能夠融合禮儀教育的游戲環(huán)境,為幼兒在游戲中的禮儀交流提供啟發(fā)和指導。比如,畫一個太陽花的卡通笑臉,表示見到小朋友、老師、家長打招呼時要親切微笑,會像向陽花一樣美麗。
第二,在游戲中體驗禮儀。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有關禮儀的多媒體資料,讓幼兒了解一些場景中不同人物的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設計與之相應的游戲情節(jié),讓幼兒表演和實踐,學會一些禮儀交往的常識和技巧。比如,怎樣接待來客,怎樣稱呼不同年齡段的人,等等,讓幼兒在游戲交往中練習禮儀的運用。
第三,回憶分享文明禮儀的感受。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在游戲區(qū)域中,模仿電視訪談之類的節(jié)目,開展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訪談。比如,以文明禮儀主題中的“禮貌待客”為題,讓教師或者小主持人采訪小朋友家里來客人應該怎樣接待?通過有效的互動交流,大家分享禮儀經(jīng)驗,強化對禮儀的認知,以期內(nèi)化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任何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同樣需要付出堅持不懈的長期努力。幼教工作者要將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當作一項重要的教育工程,為之付出熱情、真誠、大愛和信任。
幼兒園小班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教育筆記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幼兒教師,我們更應該觀察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教育筆記有助于提高老師的教育水平,有關于幼兒園教育筆記記你知道哪些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教育筆記”,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教育筆記(篇一)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不管是主題教學活動或游戲活動,遵守紀律和守規(guī)則的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表揚和疼愛,反之,那些“搗蛋王”聽到的,只能是教育和訓斥,其實,有時細想起來“搗蛋”的孩子也有很多可愛之處。
晨晨是我們班特別活潑可愛的孩子,白凈的皮膚,可愛的臉蛋,看著都著實招人喜歡,而他就是我最頭疼的“搗蛋王”,小手就沒有閑的時候,特別是在游戲的時候,總是與小朋友發(fā)生糾紛,告狀的屢見不鮮,在我觀察中,晨晨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樂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戲,每次在玩區(qū)域活動時,他都表現(xiàn)積極,愿意參與游戲,也希望老師會關注他,喜歡他。
從我關注他后,我發(fā)現(xiàn)晨晨與小朋友交往的方法不對,所以經(jīng)常事與愿違,所以告狀的也就見怪不怪了,如:在玩區(qū)域活動時,在區(qū)域里隨意走動,隨意拿或搶玩具,“老師,你看晨晨,跑我們這里搶東西”“老師,他擠我們”“老師……”。每當發(fā)生這種事情,我都有意識地,悄聲提醒他,教他正確的交往方式,在與他交往的過程中,鼓勵他與小朋友們搞好團結,要學會分享玩具,解決不了的事情,要和小朋友們商量,不能硬搶,大家一起玩才快樂,在主題教學活動時,讓他有表現(xiàn)的機會,因為他聰明好動,上課喜歡回答問題,我就多給予表揚,潛移默化的教育有了小小的氣色,慢慢的他和群了,會說:“我們一起玩好嗎”。
孩子的心靈都是純潔的,調(diào)皮的孩子也不列外,只要我們做老師的,多一些關愛,多一些耐心,也許一個眼神或一個提示,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應,讓愛走進幼兒的心田,讓世界彌漫愛的芬芳。
幼兒園小班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教育筆記(篇二)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像一只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園里。可偉偉小朋友卻不一樣別的小伙伴,因為他身患殘疾,不僅僅一只眼睛看不見,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關節(jié)脫落,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此刻走路還不是很穩(wěn),語言表達潛力也比較差。對于這樣的孩子,身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隨時帶著他,牽著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可這一次,我卻發(fā)現(xiàn)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脫,并不時的用另一只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說:“老師,我也要去玩?!币痪湓?,讓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個性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說:“偉偉,必須要留意,不要摔倒?!币贿呡p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nèi)粘I钪邢髠ミ@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只“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我的理想,自我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伙伴一樣去玩耍、去游戲、去想象、去創(chuàng)造、去飛翔。如果老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說明了老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fā)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fā)育卻很正常,識字、數(shù)數(shù)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游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老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因此,偉偉最后鼓起勇氣,對老師說:“老師,我也要去玩”。老師就應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煉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huán)境,讓他在這個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游戲,都就應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群眾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老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明白并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伙伴,明白互相幫忙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xiàn)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幼兒園小班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教育筆記(篇三)
小班的孩子剛入園,什么事情都隨自己的心愿,一不隨心,伸手去抓。以往他們在家中已經(jīng)習慣各種圖書、玩具都是自己的,沒有人與他們爭搶。而今到了幼兒園則不同,所有的玩具、圖書都要一起玩,一起看。因此產(chǎn)生了爭執(zhí),容易發(fā)生抓臉行為。為了避免或減少同樣的事情發(fā)生。我采取了一些教育方法,首先讓孩子懂得玩具是大家的,可以輪著玩或換著玩,讓孩子懂得謙讓的含義。其次,我教孩子唱了一首歌“小小手”讓孩子們說說手的用處,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我從正面去引導他們:“我們的小手真能干,它是一個小小魔術師,可以變各種小動物,我們的小手還會做許多事比如幫老師擺椅子,收玩具?!崩蠋熾m然這么說,但是遠遠還是由于曉彤和他搶玩具,把曉彤的臉給抓傷了,留下一道血痕。事后,我對遠遠說:“你看,曉彤的臉好看嗎?”“不好看”“讓別人給你把臉抓破,你愿意嗎?”“不愿意。”“以后還抓別人的臉嗎?”“不抓了?!薄⊥ㄟ^這次對遠遠,乃至全班的教育,這幾天抓臉現(xiàn)象明顯減少。同時希望我們的家長朋友經(jīng)常檢查孩子的指甲及時修剪。
幼兒園老師教育筆記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幼兒教師,我們需要經(jīng)常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總結分享,而教育筆記可以幫老師總結教育經(jīng)驗,有哪些幼兒園教育筆記值得借鑒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老師教育筆記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幼兒園老師教育筆記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篇一)
俗語說:“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弊鳛橐幻變航處?,每一天應對的是幾十張不一樣面孔的幼兒,同時也是穿梭在幾十種不一樣的性格中。
柴一圣小朋友是班內(nèi)一個比較靦腆內(nèi)向的孩子,一看這個孩子,你會認為他是個安靜乖巧的孩子,但接觸長了會發(fā)現(xiàn),其實不然,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孤僻,所以總會出現(xiàn)過激行為。孩子集中如廁時,他會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頭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這時就會有小朋友告他的狀:“老師,柴一圣打我。”追究原因,一圣會很無辜地說:“老師,我沒有打人?!逼鋵?,老師明白,這也許是一圣對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只是有些粗魯罷了,但這樣的行為畢竟是不對的,老師務必對其進行教育引導。讓他學會和小朋友友好相處,體驗和小朋友一齊游戲的快樂。
說到游戲,又出現(xiàn)了一圣的有一大危險之處,當一齊玩玩具時,他會因為爭搶某一玩具而張口咬人,作為老師,務必保證孩子的在園安全,當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這一行為,我們務必及時教育。而應對老師的質(zhì)問,一圣沒有感到害怕,他會和老師表白,慢悠悠的對老師說:“老師,他搶我的玩具了?!?/p>
其實,老師明白,在一圣的心里,他并沒有覺得自我有什么地方不對,他喜歡這個小朋友所以他會拍他一下,用來表達自我的情緒。他搶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來維護我的利益。
在孩子與孩子的交集里,其實并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與非,應對各種性格的幼兒,老師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每名幼兒的心都不受到傷害,妥善解決孩子存在的偏激行為,保護他那幼小的心靈。
幼兒園老師教育筆記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篇二)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像一只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園里??蓚バ∨笥褏s不一樣別的小伙伴,因為他身患殘疾,不僅僅一只眼睛看不見,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關節(jié)脫落,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此刻走路還不是很穩(wěn),語言表達潛力也比較差。對于這樣的孩子,身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隨時帶著他,牽著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蛇@一次,我卻發(fā)現(xiàn)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脫,并不時的用另一只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說:“老師,我也要去玩?!币痪湓?,讓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個性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說:“偉偉,必須要留意,不要摔倒。”一邊輕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nèi)粘I钪邢髠ミ@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只“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我的理想,自我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伙伴一樣去玩耍、去游戲、去想象、去創(chuàng)造、去飛翔。如果老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說明了老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fā)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fā)育卻很正常,識字、數(shù)數(shù)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游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老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因此,偉偉最后鼓起勇氣,對老師說:“老師,我也要去玩”。老師就應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煉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huán)境,讓他在這個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游戲,都就應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群眾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老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明白并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伙伴,明白互相幫忙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xiàn)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幼兒園老師教育筆記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篇三)
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在理論層面上,我們都懂得“幼兒教育要充分發(fā)揮孩子的自主能動性,引導他們自主選取游戲”。但是,一向以來,孩子們的游戲都是我們規(guī)劃好的,似乎離真正的自主相差太遠。開學以來,園領導們率先進行自主游戲改革,在晨間鍛煉活動和區(qū)域活動中,逐步實現(xiàn)了讓孩子們自主選取游戲材料、自主建構游戲情節(jié)和資料,我們也在此引導下開始了自主游戲的探索。
在園里實施自主游戲的這段時光里,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游戲時快樂的身影、創(chuàng)意的行為表現(xiàn)越來越多了;玩區(qū)域游戲時更加專注安靜了;晨間鍛煉時比以前來的更早了……在指導和學習的過程中,我對幼兒園自主性游戲有了一些理解。
在游戲觀念上,教師應做自主游戲的支持者。作為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師掌控游戲”的狀況,尊重幼兒個體的獨立性以及自由選取和充分活動的機會和權利,讓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fā)揮自主性。我們能夠透過帶給幼兒自主游戲的環(huán)境條件和游戲材料,支持幼兒自我要選取玩什么、在哪里玩、和誰一齊玩,從而激發(fā)幼兒的游戲熱情,投入游戲的主題意識。
自主游戲?qū)崿F(xiàn)了“讓孩子做自我的主人”,期望我們的孩子能夠更好的在游戲中獲得身心和諧的發(fā)展。
幼兒園老師教育筆記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篇四)
今天午睡起床后,小朋友們像往常一樣坐在位置上,發(fā)現(xiàn)文浩小朋友還沒坐下。我就叫了一聲:“文浩!”“哎!”“你在干什么呀?”“沒干什么!”“來了!”大家看著他慢騰騰地走過來,他走路時,腳是直直的,兩腿分開,走得很慢,我忙問:“你腳怎么了?”“沒什么!”“那你為什么這樣走啊?”他低下了頭,不做聲。這時,雪飛小朋友說:“老師,你看他小便灑在褲子上了,他的褲子濕濕的?!贝蠹叶计咦彀松嗟恼f了起來,這時文浩的頭低地更低了,臉也通紅,很不好意思的樣子,看到這個情景,我趕緊笑著對文浩說:“你剛才是不是洗手把褲子弄濕了?”他看著我,點了點頭,我摸著他的頭又說:“以后洗手一定要小心,別把褲子弄濕了,好嗎?”他笑著對我說:“知道了!”就高興的坐到了自己的位置。
孩子是天真的、活潑的,沒有一點污點,我用巧妙的謊言保護了他的自尊心,讓他的自尊心沒有受到傷害。老師雖然撒了謊,但也是善意的,也是美麗的。在平時老師如果多用一些巧妙地語言來調(diào)節(jié)孩子的心情,來掩蓋一些不愉快的事,那樣你會覺得孩子的童心是多么的可愛,你會在教學上有更多的收獲。
教育隨筆: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今年我?guī)У氖峭邪?,孩子在幼兒園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如果一日常規(guī)培養(yǎng)不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zhì)量。所以常規(guī)培養(yǎng)是幼兒階段不可忽視的部分,加上托班的孩子思維只是具體的形象,他們生活的經(jīng)驗有限,說教的方法對于他們是很難起到作用的。我覺得只有提供生動的形象、具體的方法才能讓孩子們有興趣。
首先,我們是孩子的榜樣。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很大的影響。如:要求孩子有禮貌,待人真誠,說話文雅,能耐心傾聽別人說話等等習慣,都需要我們做出許多的努力和良好的榜樣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到該學的,該聽的,該做的。
其次,同伴之間的榜樣?!扒?陳語默做的真端正”“看!金卓?;卮鸬穆曇粽骓懥痢比绱说鹊?。老師不必吝嗇自己的夸獎,其實你在表揚某個孩子的時候,立即就會有許多小朋友紛紛效仿他的行為。因此,老師做到嘴勤快一點及時表揚就會收效不錯。
要做到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他還需要家園共同的努力,需要一個不間斷的學習過程。讓我們期待孩子們更好的表現(xiàn)吧!
教育隨筆: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書籍是五彩生活的萬花筒,是大千世界的縮影。閱讀書籍可以陶冶孩子們的情操,拓寬孩子的視野。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能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技能,享受到閱讀帶來的無窮快樂。豐富多彩的閱讀材料和不同的閱讀形式,是開展幼兒閱讀活動的前提和保障。
區(qū)域活動中的閱讀區(qū)常常被孩子們冷落,走進閱讀區(qū)的孩子寥寥無幾,怎么讓閱讀區(qū)活躍起來,讓孩子走進閱讀、愛上閱讀,是我經(jīng)常思考的問題。
有一天,美工區(qū)孩子們認真的繪畫著,區(qū)域快結束時加諾跑到我跟前悄悄的告訴我:“老師,我給你講一個蝴蝶和小鳥的故事。”加諾畫了蝴蝶和小鳥的繪畫,把幾幅圖畫變成了一個小故事。她的故事內(nèi)容雖然簡單,但是故事的形式啟發(fā)了我。我靈機一動――為什么不用孩子喜歡的繪畫形式幫助孩子們閱讀呢?
區(qū)域活動結束后組織幼兒交流,我讓加諾在交流會上發(fā)言,把她創(chuàng)編的小故事講給班內(nèi)所有孩子聽。我表揚了加諾,并鼓勵其他孩子也用繪畫的形式創(chuàng)編小故事。我告訴孩子們,想要有自己的作品必須多讀繪本積累知識。我給孩子們一天的準備時間,搜集故事內(nèi)容。孩子們的興趣特別高漲,陸陸續(xù)續(xù)地走進閱讀區(qū),班內(nèi)的閱讀氣氛變得特別濃厚。有了構想的孩子走進了繪畫區(qū),高興地創(chuàng)編著自己的繪本故事。大部分孩子任務完成的特別好,我把孩子們的繪本故事投放到了閱讀區(qū)供孩子們欣賞。為了保持閱讀的新鮮感,又增添了故事盒子,手偶,頭飾等活動材料。隨著孩子們知識的積累,班內(nèi)又開展了一系列有關閱讀、講故事的活動,如“我是故事大王”、“創(chuàng)編故事小能手”等,這樣的做法吸引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幼兒閱讀的機會和內(nèi)容。把握時機,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興趣,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幼兒語言理解能力、發(fā)展想象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獨立性。
良好的閱讀習慣絕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yǎng)成的,需要長期的積累。我相信,在家長和老師不斷指導、鼓勵下,每個孩子都會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受益終生。
幼教隨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堅持
“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長期的,教師針對不良的行為都應加以制止,引導及幫助其糾正。
配樂故事《梨子小提琴》欣賞過程中,幼兒對于狐貍不吃小雞,獅子不吃兔子都能明白它們是因為聽到美妙的音樂,心靈受到洗禮和純凈,當老師拋出問題:我們能不能用手抓小朋友?能不能用腳踢小朋友?能不能做各種危險的動作傷害我們的朋友?幼兒的回答是一致的“不,不可以!我們要愛我們的朋友。”針對毛建波、汪家琪,我委婉地用移情法對他們提問“能用手故意去打人嗎?奔跑時能故意用腳或用手傷害人嗎?”他們的回答是一致的“我們不能,要象狐貍、獅子學習,因為我們也聽了這段音樂”。
桌面活動時,幼兒安靜地快樂地玩,這時,艾子琪哭了,吳藝福跌倒在地,波波因為搶玩具不成而勒艾子琪的脖子,家琪奔跑時,發(fā)現(xiàn)裝玩具的盒子在吳藝福的凳子附近,就用力踢向吳藝福的凳子,凳子倒了,吳藝福也跌倒在地,當時我沒有深究,只是把他們拉開,輕輕地說了一句話“你們好好想想你們的行為對嗎?”餐前,我請波波和家琪站到我面前,請小朋友討論:他們倆的行為對不對。波波和家琪低下了頭,似乎很傷心,我又說,那你們該怎么辦?終于他們主動地去向另外兩位小朋友道歉了,但這兩位小朋友的回答是:這次我們原涼你們,下次再犯我們就不客氣了(在老師引導下說的)。事實上以后的他倆真的有很大的改變。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不是三天二頭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師家長的耐心引導,更需要的是教師細心發(fā)現(xiàn)及老師對教育事業(yè),對孩子的真誠熱愛。
允許孩子犯錯,但需要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指出,幫助改正。波波勒子琪脖子,家琪踢翻藝福,并非是小細節(jié),一蟻潰千堤,小不管則犯大錯,教師能及時敏銳捕捉到了這些信息,及時冷處理,“好好想想你們的行為對不對?”接著現(xiàn)場分析討論他們的行為對錯,同時引導幼兒做錯了事怎么辦?,道歉在人們的心目中大都認為“對不起”“沒關系”就夠了,可教師的思維不在這,而是引導幼兒懂得保護自已的同時不傷害伙伴,引導語是“這次我原涼你了,下次再犯,我就不客氣了”。
“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長期的,教師針對不良的行為都應加以制止,引導及幫助其糾正。
教育隨筆:幼兒習慣養(yǎng)成
這一學期吃飯一度曾當作常規(guī)來教育孩子們: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話,眼睛要看著自我的菜碗,不要剩下飯菜……這一系列的“規(guī)矩”天天掛在嘴上,絮叨起來沒完沒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效果并不是很明顯。飯菜該剩下還是剩下,話該說還是說,有時候一頓飯要吃上大半個小時,這天突然有了轉(zhuǎn)機。
這天吃飯前,我又講述了一次“吃飯要則”,剛要吃,一個小朋友大聲說:“老師,我們比賽看誰先吃飽!”“好”辦理的小朋友都興奮起來,我趁機說:“行是行,我們不光要比賽誰先吃飽,還要看誰的桌面、碗里最干凈,而其吃飯的時候不說話?!薄靶?!”大家齊聲說,于是,一場避開生面的比賽開始了。透過比賽,大家一致認為潘廷晟小朋友得了第一。
一整天,孩子們都念念不忘這場比賽。我明白了,單純的說教并不能解決問題,要順應孩子的興趣,找到他們的興奮點,了解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偶爾搞幾次小比賽,比一般的說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