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沒有自由綻放的母親,是不可能擁有和諧的親子關系的
發(fā)布時間:2021-07-26 力的教案幼兒園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筆記 幼兒想象力的活動方案經(jīng)常會遇到面臨離婚抉擇的讀者來向我咨詢。
很多時候,她們并不是來征詢我的意見。她們更像是來向我證明自己。證明她們的決定是正確的,無奈的,只能如此的,非此不可的。
聽到最多的話可能就是:“我受夠了他,要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就和他離婚了?!?/p>
通常情況下,我并不會代替讀者去做選擇。因為當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我們并不是在選一條最對的,最美的,最好的路,而是在選一條我們能走的起的,相對來說比較好的路。能不能走的起,只有你自己心里最清楚。
獨木橋再美,對面風景再好。你沒有那本事,我不會趕你上去。
能不能離婚,并不只是看對方有多不合適,你們的婚姻有多差,更多的,是要看離婚以后,你到底能過的更好,還是更糟糕。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經(jīng)濟,生活,精神,是否可以獨立。
即使如此,無論我多么的不會給你正面的意見,有一點,我卻是可以斬釘截鐵地對你說NO。永遠不要說,為了孩子,你選擇xxx...
這xxx包括很多,離婚,不離婚,出國,不出國,創(chuàng)業(yè),不創(chuàng)業(yè),再婚,不再婚,讀書,不讀書,工作,不工作。。。
我相信,客觀上來說,一個母親在做決定的時候,一定會首先考慮孩子的利益,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這是母親的本能。
但這個事情的本質(zhì)在于,孩子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首先考慮他,但你并非只是為了他。他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把他安排好了,你的生命才可以完美綻放。如果用邏輯來解釋,孩子好了,是你生命得以完美綻放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就是說,孩子沒有培養(yǎng)好,你這輩子肯定不能算過的好,但是孩子培養(yǎng)好了,你這輩子未必就一定過的好。
這還只是理想狀態(tài)。假設的是,一個母親把孩子培養(yǎng)的身心健康,樂觀幸福,注意,這里的培養(yǎng)的好,一定是指身體健康,人格健全,而不是說考上了名牌大學,或直成名成家。而自己,因為把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己。
孩子培養(yǎng)的很棒,自己的生命卻很空洞。這種情況可能存在嗎?基本不存在。
因為孩子好不好其中有一點,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孩子和母親的親子關系。
而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自己的生命力沒有自由綻放的母親,是不可能擁有和諧的親子關系的,一個孩子,和母親沒有建立好的關系,他也不能算是健康快樂,圓滿具足的。
最后的邏輯很有意思,即使為了你的孩子,你也不能只為了你的孩子活著。
我們看到有一些母親,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夢想,就會把這種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想當鋼琴家的母親逼著孩子學鋼琴,想當舞蹈家的母親逼著孩子學芭蕾,學習不怎么樣的母親逼著孩子考名牌大學。
還有更多的人,甚至沒有夢想。她們的人生平淡無奇,又無法在這貧乏人生中自得其樂。當她們有了孩子,這嶄新生命立刻點燃了她心中火焰,從今以后,火光為孩子而亮,生命不再只有漫長黑夜和未知的前方。
更殘酷的是,有一些母親,在情感上沒有得到滿足。就將更多的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
你在別處虧欠,卻只想用孩子來填滿。
當孩子承擔起填滿你生命空洞的繁重任務的時候,他的生命也會因此變得沉重。
中國人的婆媳關系總體不大好,這很大程度上和中國人的夫妻關系不大好有關。結婚十年后,還能坐在一起聊天喝茶,談情說愛的夫妻太少。很多媽媽都把孩子當成了老公來愛,尤其是有兒子的媽媽。這種情況下,造成了很多結婚后,婆婆和媳婦一起爭奪兒子的笑話。
有一個古老的問題:和你媽掉水里,你先救誰。這個問題就暴露了,長久以來,中國的婆婆和媳婦,在爭奪同一個男人的愛。這真的很可怕。
在有一些時候,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生命——
我們的內(nèi)心是什么樣子的?是一片繁花似錦,還是一派荒蕪之地;
我們的夫妻關系是什么樣子的?是夫妻恩愛,家庭和睦,還是感情淡薄,缺乏溫暖;
我們的人生規(guī)劃是什么樣子的?是擁有夢想和實施的計劃,還是一片迷茫;
我們對未來的信念是什么樣子的?是充滿了希望,渾身是勁兒,還是內(nèi)心冰冷,充滿絕望。
生命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蘭花,沐浴陽光,其中蘊含著蓬勃的力量,這力量終將綻放開來,不在這里綻放,就必然要在別處綻放。
一個母親,倘若在自己的生命里,沒有自由的綻放,這種力量就會積蓄下來,寄生在別人的身上,這別人,往往就是自己的孩子。
當一個人的生命里,摻入了另外一個人的意志,夢想,希望,而且這個人還是自己最愛的人,無法拒絕的人,事情會怎么樣?要么扭曲,掙扎,痛苦,反抗,要么被另一個生命徹底吞噬、控制。
寄生與被寄生,控制與被控制,吞噬與抗爭,這樣的親子關系,如何美好?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母親是孩子人生的榜樣。無論你是學者教授,還是文盲農(nóng)婦,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生命的活力,張力,成長力,讓孩子看到一個人應該怎樣活著。
有的是活的無趣昏暗的所謂精英、上層,也有的是活色生香,有滋有味的鄉(xiāng)野村姑。在生命面前,很多東西會露出最本質(zhì)的模樣。
孩子不能成為我們拒絕此生成長的救命稻草。yJs21.com
生命可能真的沒有那么有趣,但我們也必須活的精彩。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的重要因素
我們家長不妨問問自己,是否更關心孩子如何變得讓自己“有面子”?是不是更希望他能考高分,卻很少關注他是否快樂,有沒有朋友?這些關懷的缺失,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間總是有層隔膜,孩子總是表現(xiàn)叛逆,總是和父母“對著干”。在孩子長大后,和父母之間“沒話說”“聊不來”。
親子關系是一項難以駕馭的學科,但又確實是一門非常具有藝術性的科學?,F(xiàn)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子女上都存在著誤區(qū):重視教育,忽視親子關系;重視孩子的成績,忽視孩子的心理。這就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家長覺得孩子越來越難管教。
親子關系在青少年時期勝過許多教育,甚至決定孩子教育的成敗。據(jù)研究,如果孩子在十二歲之前沒有和父母建立很親密的親子依戀,那么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很難建立。尤其是六歲之前,如果父母沒有拿出足夠的精力陪孩子,親子之間很難再建立起足夠的信任和依賴。
親子關系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
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很多父母說怕和孩子關系太親密了,容易導致溺愛,而且在孩子面前沒有威嚴。但是,強勢家長往往會教育出弱勢、有問題的孩子。現(xiàn)實生活中??吹竭@樣的新聞報道,因為母親太強勢,孩子的性格存在某種程度上的分裂,甚至成年以后也未能擺脫母親的控制,從未獲得真正的自我。這真是母愛的悲哀,也是孩子的悲哀。
我有一個朋友,是一個強勢的父親,為了顯示自己教育孩子有多厲害,沾沾自喜地跟我說他把吵著要買玩具的女兒關在門外,任由他女兒哭得喉嚨啞掉,一直關到晚上才放她進來,從此以后,他女兒再沒敢吵過要買什么。這位父親常常在人前炫耀這件事,來顯示自己教育孩子水平的高超。
但是我跟他說:“我為你女兒感到悲哀,有這么不講道理的爸爸,她以后估計很難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人。同時我更為你感到悲哀,你女兒不再讓你買東西是怕你,卻不是尊重你認同你。”
每個家庭應該都會遇到孩子吵著要買東西的情況,我自己也遇到過,一般我也不會完全滿足孩子,我相信延遲滿足對孩子今后的人生更有幫助。但是我不會粗暴地拒絕,我會在現(xiàn)場和孩子們好好解釋好好商量,回到家后還會跟孩子們認真解釋這件事。而到了合適的時機,我可能會把孩子們之前看中的東西作為禮物送給他們,同時附上一封信或者一張小卡,寫滿我對孩子們的祝福和愛。
嚴懲、恐嚇、隔離甚至暴力,這些簡單粗暴的方法只能說明父母沒有耐性及理性,這樣做往往會造成親子關系的緊張,也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心理陰影。那個小女孩可能再也不會要求什么了,但也會讓她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任何事情不敢主動爭取,不敢表達,成為一個做人做事都很被動的人。
孩子出問題多與親子關系有關
猶太人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而且要求孩子遵守規(guī)則,但是他們和孩子關系親密,時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一位猶太媽媽,她有兩個孩子,大孩子四歲多,小孩子一歲多。鄰居常常發(fā)現(xiàn),無論手中正做著什么事,只要孩子需要,她都會立刻放下,先照顧孩子。那個大孩子永遠都全副精力地探索世界,小的也精力旺盛地在抓、拉、爬,認識世界,而她總是不遠不近地跟在后面,讓孩子在需要她時能看到她,但同時,她也不干擾孩子。
這位猶太媽媽曾問鄰居:“你能發(fā)現(xiàn)我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嗎?”鄰居問:“有什么不同?”
她說:“我的孩子不用回頭找媽媽,而很多孩子都會害怕媽媽不見了,總是回頭找。”
總是回頭找媽媽的孩子,跑不遠,也不會勇往直前,充滿信心。
孩子小的時候,母親不離開孩子,孩子永遠在母親的視線內(nèi),孩子的呼喚媽媽永遠都能及時地回應;等到孩子長大些了,探索的范圍更大,孩子需要的時候,也能在媽媽勞作的地方找到媽媽,不會產(chǎn)生離開媽媽的焦慮,直到他有足夠的能力,不再時時依賴母親的呵護。
父母和孩子的親密關系是一條隱蔽的信息鏈,雖然是潛在的,卻非常重要。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的很多問題都直接和親子關系有關。父母在教育孩子、糾正孩子的行為之前,一定要先贏得孩子的心。
親子關系 關鍵在于“定位”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于“定位”,家長要擺正自己的身份,在孩子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不要總是高高在上,給孩子留下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家長可以選擇和孩子做朋友,多進行溝通,不斷地調(diào)整自己的形象,疼愛和嚴格教育相結合,恩威并重,拒絕家庭暴力,形成正確的教育方式。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已經(jīng)是過去式了,我們現(xiàn)代父母,理應采取科學的教育方式。
我相信最好的教育就在你和孩子的相處中,在你和孩子坐著一起吃飯的時候,在你和孩子輕松聊天的時候,在你和孩子一起出去玩的時候,在你和孩子一起看電影的時候,在你和孩子一起為某件事共同努力的時候……
只要你付出真心,和你血脈相連的孩子怎么會感受不到父母深切的愛呢?只是這個愛也要把握一定的度,并非一味地順從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父母的愛沒有條件,但是要有原則。有智慧的父母要善于在有原則的愛中維護和諧的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中,父母不一定都是對的
很多陷入親子關系的怨恨、沖突、苦惱、折磨的人,都曾對自己堅持的“對”和權威父母堅持的“對”產(chǎn)生過強烈的言語沖突,爭執(zhí)誰是誰非的過程中,蒙蔽了雙方理性的思考。
對與錯的劃分從來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一切憑自己的感覺判斷,感覺好了,錯的也可以是對的;感覺不好,沒錯也是有錯。
親子關系中,父母不一定都是對的,如果你不想要一個叛逆或者沒主見的孩子,就不要跟孩子爭誰是誰非。
當我們說“我的心是好的”,多半是我們做了傷害對方的事。
“我還不是為你好”這是親子關系最大的殺手。也許對方想要的根本不是你所認為的,而你卻自以為是地堅持“付出”,回報你的將是對方的逃避和壓力,甚至憎恨。
“我媽說,女孩子找工作得圖個穩(wěn)定,這樣才能找個好對象......”
“我爸說,女孩子必須要嫁個家境好的人家,這樣會少吃苦。”
當我們說“你應該這樣想、你必須、這樣做”時,就是把自己當成了老師、法官或者是老板......
親子之間不是上下級,世間也沒有為你量身訂做的孩子,不然也就不會有所謂的接納和磨合。
先談感情,再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下問題,就沒有那么多的“你應該”了。
人們總是默認作為成年人的父母會比孩子更成熟,但是有些家庭里的小孩,他們可能會比自己的父母更像個成年人。
在父母情感不成熟的家庭中長大,是一段令人感到孤獨的經(jīng)歷。
這些父母表面上看起來沒什么問題:他們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給孩子提供食物和安全,他們外貌正常,舉止也正常。但實際上,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缺乏和孩子的情感聯(lián)結。
父母與孩子,都需要共同成長!
“你看XXX,比你學習好,比你會來事兒!”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問:“為什么你要將孩子互相比較?”
曰:“為了互相激勵對方,彌補孩子的不足?!?/p>
但是,有多少被“比較”的孩子是感覺被父母激勵的?
更多的孩子是被激怒,帶著憤怒的情緒去面對這種行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里嗎?
一看到孩子和異性交往,就認定孩子正在早戀;一聽到有人給孩子發(fā)短信,就懷疑是“葷”段子,非要自己先檢查一下才安心。
孩子長大后,也需要一些隱私,行動做事也不再像小孩子那樣,什么都向父母主動匯報,尤其是高中生。父母無法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于是就開始敏感起來。有些父母甚至發(fā)現(xiàn)孩子換了一個發(fā)型,就認為孩子可能在早戀。
父母的這種敏感的心態(tài),已經(jīng)成為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誘因。與其猜疑、不信任孩子,不如開誠布公和他聊一聊,從尊重孩子的角度出發(fā),正面引導。
關系的基石是誠信,欺騙破壞的是基石,所以破壞力最大。
偶爾的善意謊言無傷大雅,但若是演變成欺騙,那你會變得很累,因為接下來,你需要不停地遮掩或者圓謊。
期望他人如何待你,你就應該如何待人,這是親密關系里永恒不變的法則。
很少有人真正為愛改變本性,試圖改變和感化對方,是一個幻夢。
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你無權改變,更不要把他折騰成你想要的樣子,因為這樣到最后,孩子不快樂,你也會因為孩子悶悶不樂而苦惱。
“當你想把對方攥在手里時,攥得越緊,跑得越快,就像手里的沙子一樣”。
控制感強的人,很多時候都是源于自身安全感缺失;你越想攥得很緊,結果會讓對方逃得越遠。
心理學研究表明,愛嘮叨的人都是因為口欲期沒有過渡好。因此,這是個需要改正的毛病。
千萬不要把自己搞成《大話西游》里的唐僧,當唐僧開始“嘮叨”時,孫悟空的痛苦,我想你都懂。
任何人都不會因你的嘮叨而改變,任何事都不會因你的嘮叨而如意。
該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呢?
親子之間的互動從孩子的嬰幼時期就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基本決定了孩子以后的行為模式、性格養(yǎng)成等。隨著少年期、青春期等轉折時期的到來,孩子就會慢慢發(fā)展變化為成熟的、個性化人格。小到身心健康,大到價值觀、人生觀的建立,親子關系對小朋友的影響之廣泛,不可小視。其中主要的影響有三:
一、對語言的影響。在語言方面,比起爸爸,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二、對人格形成的影響。如果家庭關系不和諧,容易導致孩子脾氣暴躁、結巴、少年時期觸犯法律等。
三、對社會人際關系的影響。家庭關系融洽,親子關系親厚,讓孩子在愛的環(huán)境中,有被關愛,被需要的感覺,那么孩子多數(shù)會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假如孩子一直在不和諧的親子關系中成長,那么孩子多數(shù)會不相信他人,沒有令自己滿意的朋友關系。
親子關系是一門難懂的學科,又是一門有意義的學科。關系太近,怕對孩子過分的溺愛。關系生疏,又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1.家長要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塑造易于親近的、美好的優(yōu)良形象。可以跟孩子做好朋友,多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難以溝通的樣子。關愛和嚴格比肩并重。
2.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盡早發(fā)現(xiàn)并開導孩子的不良心理癥結。父母要樂于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要適時否決孩子的不合理的野蠻要求,但父母不能嚴詞厲色,而是用溫和的態(tài)度,而且要說明為什么拒絕。
3.父母也需要尊重小朋友,相信他們能做好,給他們自信,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這樣的親子關系,可以讓孩子變得有責任感。
4.堅決杜絕家暴。如今已采用科學的教育理念,給孩子空間,支持孩子獨立正面挫折,解決問題,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尊重師長、關愛朋友等好習慣。
5.營造和諧的家庭關系。溫暖美滿的家庭環(huán)境,會讓孩子生成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游刃有余的解決人際交往問題。
親子關系,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影響著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比如性格、毅力、人際交往等等,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可增進親子關系的嬰兒操有哪些
可增進親子關系的嬰兒操有哪些
對于新生兒而言,父母可以選擇對其進行撫觸,具體操作時可分為臉部、胸部、手部、腹部、腿部和背部六個方面的運動。以臉部和腹部撫觸為例,臉部撫觸主要是為了舒緩臉部緊繃的肌肉,其動作是從前額中心處用雙手拇指往外推壓,劃出一個微笑狀,眉頭、眼窩、人中、下巴也同樣用雙手拇指往外推壓,我們把這組動作叫作:永遠的微笑。腹部的撫觸有助于寶寶腸胃的運動,其方法是按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三個連貫動作,正好是英文:I LOVE YOU的第一個字母連在一起。
0-6個月的小寶寶還可以進行一些被動操的鍛煉,但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寶寶參加體智訓練應在喂奶一小時后進行,避免訓練中回奶;
2、寶寶鍛煉時應穿著寬松舒適的衣褲;
3、做操時間盡量安排在寶寶清醒,情緒好時;
4、做操前擁抱,親親寶寶;
5、爸爸、媽媽盡量和寶寶一起鍛煉,增進彼此感情;
6、每天做1-2次,循序漸進;
7、做操時注意動作親柔,讓寶寶有舒適感;
8、應靈活掌握,逐漸完善。 對于3-4個月的寶寶可以選擇的動作有:
腳屈伸運動:讓嬰兒仰臥于床上,成人立于體側,一手握住嬰兒一只腳踝把腿舉起,另一手拇指貼在嬰兒腳背上,抓住嬰兒的腳。腳踝繃,腳踝勾。每次左右腳各做2個八拍。
雙臂屈伸:嬰兒仰臥于床上,兩臂置于體側。成人把拇指放在嬰兒掌心,握住嬰兒雙手。使嬰兒雙臂同時彎曲,再還原成開始姿勢。每次做2個八拍。
回旋運動:嬰兒仰臥于床上,成人握住嬰兒雙手,放在嬰兒體側。使嬰兒雙臂前平舉,接著使嬰兒雙臂上舉,然后兩臂分開成側平舉狀,還原成開始姿勢。每次做2個八拍。
單、雙腿屈伸運動,手指伸屈運動,腳回旋運動,直膝舉腿運動等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對于5-6個月的寶寶可以做俯撐后屈腿運動和坐起運動等:
俯撐后屈腿運動:嬰兒俯撐,成人用雙手握住嬰兒的雙腳踝。使嬰兒雙腿屈膝,還原成開始姿勢。每次做2個八拍。
坐起運動:成人讓嬰兒握住自己的拇指。再用其他4指握住嬰兒的手背,慢慢拉起至坐姿,保持3-5秒,還原。每次做2個八拍。
教你如何建立起和孩子和諧的親子關系
教你如何建立起和孩子和諧的親子關系
父母與孩子要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與孩子的溝通,是與孩子心靈的碰撞。如與孩子間沒有建立好平等關系,孩子不但能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還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影響,則得不到孩子的信任。
【教子現(xiàn)場】
司菁菁跟同學打架了,一身是傷地回到家。司菁菁的父母把她拉到一邊,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她打了一頓,然后才問她為什么跟別人打架。司菁菁人小脾氣擰,不管父母怎么問,就是一聲不吭。司菁菁的父母看著孩子不說話就生氣了,又把司菁菁罵了一頓。
第二天,媽媽接司菁菁放學,去得有點晚了,回家的路上,媽媽邊走邊問:“今天怎么不高興???”司菁菁回答:“不理你!”媽媽沒把這事兒放在心上。后來,又有好幾次類似的事情發(fā)生,“不告訴你”、“不想說”就成了司菁菁的口頭禪。
【專家解析】
溝通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手段。父母想與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和孩子進行溝通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溝通父母可及時發(fā)現(xiàn)、了解孩子的心理問題,以正確的方法給予引導,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非常有利。
在家庭中,親子關系較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順暢,孩子往往不需要父母督促而主動地學習、上進。相反,親子關系緊張的家庭,不管父母怎樣教育,結果都是“恨鐵不成鋼”。并不是孩子笨,而是孩子有心結,親子溝通的障礙導致孩子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媽媽,就是不善于跟孩子進行溝通。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孩子在想什么?面臨怎樣的問題?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秘密的盒子。在這個盒子里,有動物,有人物,有夢境,有情緒,雜亂無章地塞在里面。如果不經(jīng)常打開來看看,有一天當你不經(jīng)意地打開時,也許會從里面跑出來一只老鼠,嚇你一大跳?!背晒Φ母改?,能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并成功地引導孩子的思想。這樣的父母,不僅能達到引導孩子行為的目的,還可以教養(yǎng)出有主見的孩子。
孩子的心里總有許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如今的社會,也給孩子提供了更多了解外界信息的途徑: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等,所以現(xiàn)在的孩子無論是生理方面,還是心理方面,都很早熟??墒呛⒆舆€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分辨能力,這時,就非常需要父母為他們指點迷津,釋疑解惑。
與孩子溝通之前,父母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和孩子溝通,溝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事實上,父母和孩子溝通,是為了促進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在良好親子關系的基礎上,去教育孩子,激勵孩子,幫助孩子實現(xiàn)理想。從這個意義上說,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系,就等于教育成功了一半。
【建議父母的妙招】
溝通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畢竟父母與孩子在年齡、心理、思想及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相互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于急躁,溝通就會成為泡影。只有掌握與孩子交談的藝術,做孩子的朋友,才能使兩代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支招一:尊重孩子,蹲下來同孩子講話
方法示例
胡煙芬有一對可愛的兒女。一天,當一家人一同去超級市場時,四歲的兒子羅非因為姐姐先坐進汽車而不高興,胡煙芬在車門口蹲下來,兩只手握住兒子的雙手,目光正視著孩子誠懇地說:“兒子,誰先坐進汽車并不重要的,對嗎?”羅非看著媽媽會意地點點頭,鉆進了汽車并挨著姐姐坐下了。
又有一次,大家一起去公園玩,羅非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邊去看戲水的鴨群時,不小心絆了一跤,眼淚在他的大眼睛里滾動著,馬上要流出來了。這時,胡煙芬又很自然地蹲下來,親切地對兒子說:“你已經(jīng)是個大男孩了,絆一下是沒關系的,對嗎?”這時,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淚,然后自己玩去了。
胡煙芬談起自己的教育方式時說:“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父母親就是這樣同我們說話的。我們認為,孩子也是獨立的人,只因為他們比我們矮一些,所以我們應該蹲下來同他們說話……”
操作提示
父母蹲下來,同孩子臉對臉、目光對視著談話,體現(xiàn)了父母對孩子的尊重,體現(xiàn)了成人對孩子的事情認真又親切的態(tài)度。同時,父母可以輕聲細語地耐心說服教育孩子,而不是居高臨下地大聲呵斥。
這樣能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是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自信與合作精神,也能幫助孩子認真對待自己的問題或缺點;同時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樂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聽而不聞或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雖是一種很具體的教育方法,卻體現(xiàn)了如何看待子女同父母的關系的教育觀念,也從一個側面體現(xiàn)出父母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支招二: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方法示例
王強向媽媽說高興的事,媽媽會產(chǎn)生共鳴,例如王強告訴媽媽他在學校里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媽媽會稱贊他說“噢,真棒,下次你會做得更好”;王強向媽媽訴說不高興的事,媽媽會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例如當王強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跟同學打架了,還吃了虧,非常氣憤地說明天要怎樣報復時,媽媽會讓他對著他的娃娃練一通拳擊,然后說“打人也會手痛的吧,明天你告訴老師,請求老師的幫助吧”;當王強向媽媽說著她不感興趣的話題,或者在她很忙的時候,媽媽也會捺著性子聽,還不時地用“嗯”、“噢”、“是嗎”等詞語,表示自己在認真地傾聽,鼓勵孩子繼續(xù)說下去。這樣,不僅使王強更樂意向媽媽傾訴,而且提高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操作提示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學會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
當孩子要與父母溝通時,父母不妨先坐好,停下手上的工作,安靜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左顧右盼。這等于告訴孩子:你是我重視的,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一切。如果父母這樣做了,孩子一定會對父母說出他埋藏在心底深處的話。
支招三:用愛溫暖孩子的心靈
方法示例
孔凡江最近不知道為什么,情緒總是很不好。父母說什么他都不愛聽,叫他做什么他也不愿去做,而且不說明緣由。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媽媽想到孩子可能有了什么煩心事,也可能是處于叛逆期,所以沒有對孩子盲目批評,而是放下父母居高臨下的架子,與孩子心平氣和地談心,說:“兒子,最近有什么事嗎?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媽媽都會與你一起分擔的。”
孔凡江看到媽媽這樣對待自己的暴躁,感動地說:“媽媽,我就是沒有原因地心煩,沒有別的事,你不用擔心。這些天對你們的態(tài)度不好,請原諒?!笨追步膵寢屄爟鹤舆@樣說,知道兒子是處于青春成長期,于是給兒子講起了自己那時的情況,并告訴兒子:這個時期人人都有,很快就會過去的。鼓勵兒子多參加活動,合理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孔凡江在媽媽溫馨話語的鼓勵下,很快調(diào)整了自己的情緒,又變回以前那個乖巧的孩子,并且比以前更懂事,更體貼父母了。
操作提示
愛是陽光,能喚醒沉睡的種子;愛是雨露,能滋潤干涸的心田。一位教育學家曾經(jīng)說過:“教育之沒有愛,就像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不能稱之為池塘,沒有愛則不能稱之為教育。”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雙手為孩子構筑一個愛的池塘,用愛來溫暖孩子的心靈。當孩子表現(xiàn)出色的時候,父母的愛就是由衷的贊揚,能夠給孩子快樂;當孩子缺乏自信的時候,父母的愛就是最好的鼓勵,能給孩子信心;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父母的愛就是無限的溫暖;甚至當孩子調(diào)皮的時候,父母的愛就是無聲的批評和無形的約束。
支招四:孩子的事情要跟孩子協(xié)商
方法示例
郝紅霞是個美麗的小女孩,乖巧聽話,人見人愛。郝紅霞雖然聽話,但也有自己的主見,之所以很少與父母的意見相左,表現(xiàn)得聽話懂事,是因父母對與她有關的事情,都與她平等商量,所以每一件事情都進行得很順利。
有一次,爸爸想給郝紅霞報興趣班,就同郝紅霞商量道:“爸爸看很多孩子都報了興趣班,也想給你報一個,你是怎么想的?”郝紅霞搖搖頭說:“我不想報,報了興趣班就沒有時間玩了?!薄安粫模职謳湍銏笠粋€你喜歡的、能在其中體驗到快樂的興趣班,不是報很多的班,你看呢?”郝紅霞聽爸爸這樣說,低頭想了一會兒,高興地說:“行啊,我喜歡唱歌,你給我報個歌唱班吧?!本瓦@樣,爸爸與郝紅霞把這件事情確定了下來。
郝紅霞的父母經(jīng)常這樣,有關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與孩子商量,從不勉強孩子做她不樂意做的事,所以孩子都很樂意去做,并且完成得都很出色。
操作提示
父母若想讓孩子聽話,使用暴力或者命令的方式,都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只有蹲下來,與孩子商量,聽取孩子的意見與看法,才能取得孩子的認可,孩子對父母要求的事情才能夠愉快地完成。
建立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是溝通的第一步,只有建立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的尊重、相處的平等,孩子們才會放下對父母高高在上形象的畏懼,就能營造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
說話方式和親子關系有重要的聯(lián)系
對孩子表示肯定的語言
改變說話的方式,會讓聽者的心情大大改變。
“吃完飯刷牙很清爽啊?!?/p>
“早點準備好明天上學要用的東西,這樣玩起來才暢快??!”
“好好做自己的事就是對我最大的幫助?!?/p>
“擺好脫下來的鞋子,心情不是更好嗎?”
多多使用表示肯定的語言,聽者的心情就會好很多。
這些肯定的語言,會讓聽者感到自己得到了肯定。
而且,肯定的語言能幫助別人產(chǎn)生積極的聯(lián)想。
聽者能夠更加積極地修正自己的做法。
有時需要簡單的命令型
有時候,也不能一味地使用肯定句式。
這是我的肺腑之言。
有時候可以用用簡單的命令式。
這與表示否定的句式、傷害人格的語言不同。簡單的命令式也很有效。
“吃完飯去刷牙?!?/p>
“早點準備好明天上學用的東西?!?/p>
“好好做自己的事?!?/p>
“脫下的鞋子要擺好?!?/p>
家長的語言決定了親子關系
像上面說的,家長的語言給予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僅僅是注意每天的語言,就能有效改善親子關系。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實施良好教育的必要條件。
同時,每天得到家長的肯定,孩子也會越來越自信。
這種自信,會讓孩子更加積極樂觀,在生活中具有更多的參與意識。
孩子會對周圍的一切充滿興趣。
不但關系到學習,還能很好地領會家長的教導教育。
否則,孩子會自暴自棄,不管家長怎樣教育,總是不能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