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親子閱讀趕緊做起來吧
發(fā)布時間:2021-07-22 幼兒園親子閱讀活動方案 愛的教育閱讀筆記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整理了寶寶的親子閱讀趕緊做起來吧,希望對父母了解孩子智力開發(fā)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時候是給寶寶看書的最好時機?答案是:從他一出生就開始??墒?,很多的爸爸媽媽會質疑,這么小就給他讀書有意義嗎?孩子根本連話都聽不懂。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這時候給孩子讀書是有意義的。
很多第一次當媽媽的人都覺得,在寶寶出生以后,照顧寶寶的起居是最重要的事情,每天準備好寶寶的飲食,準備好寶寶要穿的衣服,準備好寶寶的玩具……一件件事情都需要爸爸媽媽去做。
其實,爸爸媽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要早一些讓寶寶開始閱讀。大部分的爸爸媽媽對親子閱讀的要領還停留在寶寶認字以后,如果爸爸媽媽現(xiàn)在腦袋里還是這種想法的話,那么就OUT了。
如今時代在變化,在孩子一出生后就可以開始閱讀了,爸爸媽媽千萬要抓緊時間呀。
1.零歲也能親子閱讀
要剛剛出生沒幾個月的寶寶開始進行親子閱讀想想的確是有些難的。不過與其說是親子閱讀,其實這就是媽媽在寶寶的身邊給寶寶講故事罷了。那么,講故事和親子閱讀的區(qū)別是什么呢?
其實兩者是差不多的,都是爸爸媽媽給寶寶講一些書中的故事或是故事中的情節(jié)。相關專家提醒爸爸媽媽,孩子閱讀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早一點讓孩子接觸語言有助于孩子的聽力發(fā)育,同時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也是非常好的。
2.六個月寶寶要聽書
寶寶在半歲以后,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夠聽懂一些爸爸媽媽說的話了,但這個時候寶寶大都以傾聽為主,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多在寶寶耳邊給他講一些故事。
另外,媽媽也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電子書箱產(chǎn)品,其實,書店里面有很多為不同年齡段的寶寶設計的音頻書籍,孩子的小手觸摸一下書頁上的圖片或文字,就會有專門的軟件跟寶寶進行對話。
六個月大的寶寶會特別喜歡動物類的電子書籍,所以,當他聽到動物的聲音時,他會興奮的手舞足蹈,這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多的好處。
3.讓孩子養(yǎng)成閱讀習慣
閱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爸爸媽媽的堅持。所以爸爸媽媽在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不要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不能自己今天心情好就給寶寶說故事,陪孩子說說話,不高興了就對寶寶不管不顧的。
爸爸媽媽最好是能夠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然后在一個輕松溫馨的環(huán)境下陪孩子親子閱讀。親子閱讀能夠促進寶寶的聽力發(fā)育、語言發(fā)育、智力發(fā)育。另外,在爸爸媽媽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還能夠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所以,爸爸媽媽一旦開始給寶寶講故事了就要堅持下去,不能三分鐘熱度。
4.重復閱讀并沒有什么不好
有的爸爸媽媽會有疑問,一個故事反復給寶寶講了很多遍,為什么寶寶還是想要再聽。兒童成長專家想跟大家說的是,寶寶一直想要聽同樣的一個故事,其實是好事。這說明寶寶喜歡這個故事,他想通過一直聽這個故事來更好地進行理解,發(fā)揮他豐富的想象能力。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親子共讀讓寶寶愛上閱讀
書籍是良師,傳道解惑;書籍是益友,滋潤心靈。那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寶寶愛上這位“良師益友”呢?下面桐媽就和各位聊聊如何開展親子共讀——
提示一:為寶寶選書的標準
不同年齡的寶寶,有不同的閱讀要求,對書籍也就有不同的“喜好”。0~6個月的寶寶,處于事物認知期,建議可以為他們選擇色彩鮮艷、內(nèi)容簡單的“看圖識物”類書籍;6~12個月的寶寶是天生的“破壞王”,對他們來說,書似乎不是用來“讀”而是用來“撕”的,桐媽最心愛的精裝本《安徒生童話》就是被8個月的桐寶變?yōu)椤盎铐撟x物”的,所以建議為這個階段的寶寶選擇既抗“打擊”又安全的圖書,例如布書或塑料書;寶寶1歲以后,漸漸會把“書”真正當做“書”來讀了,媽媽可以為他們選擇文字較少的繪本圖書;3~4歲的寶寶對圖書開始有了自己的“主張”,桐媽認為只要書籍內(nèi)容健康,媽媽們應盡可能地允許寶寶“我挑我的”。
提示二:讀書姿勢的選擇
“寶寶坐在媽媽膝頭,母子共捧一本書細細閱讀……”這個經(jīng)典場面似乎已成為親子共讀的固定模式,可桐媽認為寶寶的年齡不同親子共讀的姿勢也應不同:桐寶6個月前,桐媽多是躺著為他讀書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讓不會坐的他“圖聲并茂”地欣賞書籍;待桐寶大一點兒,桐媽便面對面地為他讀書,這樣在閱讀的同時還能觀察到這個小聽眾的表情,便于與他交流;現(xiàn)在,閱讀已成為桐寶的習慣,桐媽也逐漸開始采取經(jīng)典姿勢,并且閱讀的同時用手指點文字,為他的識字打基礎。
提示三:幾個技巧讓寶寶愛上閱讀
其實,媽媽們沒必要每次都照本宣科一字不差地為寶寶通讀一本書,換個方式,也許他們會更喜歡——
技巧一:互動提問
讓寶寶參與進來帶著疑問閱讀,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桐媽在為桐寶讀書時,通常會結合故事內(nèi)容,隨時提出一些小問題讓他思考,這樣有問有答,他會聽得更專注。
技巧二:角色扮演
這是桐寶最喜歡的閱讀方式。選擇一個熟悉的故事,媽媽、寶寶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表演的方式讓閱讀“活”起來。
技巧三:故事接龍
不必按部就班地讀完故事,可以把結尾部分留給寶寶,讓他們自由發(fā)揮,桐寶的小人魚就沒有變成泡沫,而是和王子一起幸福地生活著。
專家支招
法寶一:閱讀時間的選擇
親子共讀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時間的選擇并無一定之規(guī),睡覺前、起床后……只要寶寶想聽媽媽就可以為他們讀。
法寶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親子共讀豐富了寶寶的詞匯量,同時也擴展了他們的知識面,并為將來的獨立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把親子共讀進行到底。另外,媽媽自己也要多讀書,給寶寶樹立一個閱讀的榜樣,這樣寶寶才能耳濡目染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
與寶寶一起分享閱讀的幸福
早期閱讀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從書中得到快樂。這種快樂可以幫助他們形成對書的有益的態(tài)度,養(yǎng)成一生的欣賞趣味。父母即使再忙,也要在一天的某個時刻和孩子共同進入閱讀時光。
每天半小時親子閱讀,是引導寶寶思維的最佳方式如果你能堅持每天給孩子講一段故事,你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媽媽。別小看這每天半個小時的親子閱讀,它能讓你的孩子在無限的想象空間中獲得巨大的樂趣,你嘴里的“小狗生氣啦”、“小貓找不到家啦”全是生動的畫外音,而畫面中的小草、小花、小動物的表情、色彩和動作,也因為媽媽富有表情的講解而成了鮮活的畫面。心理學家美珊說,嬰兒時期是需要環(huán)境刺激的,和孩子一起閱讀,可以刺激她的聽力、視覺,很大的五顏六色的卡片,和媽媽對寶寶的注視、撫愛、甜美的聲音對寶寶都是一種刺激,這樣的刺激千萬不能理解成要獲得某個很成型的結果。早期教育就像春風拂過大地那樣自然,不可看成是一種教學。它是我們生活的形式,是我們和孩子間絕美的生命狀態(tài)。要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選書很重要,讀書的方法也很重要。這樣有聲有色地給寶寶講書,寶寶有很強的參與感,閱讀成了一件多么快樂的事!當媽媽們充滿戲劇色彩、熱情洋溢地一遍又一遍地給寶寶朗讀故事時,倘若它引起一個詩的思想,暗示一個美的感情,觸動人的心時,我們的寶寶一如我們一樣,他們也能感覺到美的存在。正是這一遍又一遍的重復,將孩子自己的想象力和由于你的參加而帶來的無法比擬的魔力糅為一體,使得故事成為影響孩子思維的最好方式。輕松溫馨的氣氛中,開始與寶寶做閱讀游戲吧每天,我們與寶寶在輕松而溫馨的環(huán)境中開始我們的閱讀游戲。即使他滔滔不絕地說出一串莫名其妙的話,我們也要用鼓勵的眼睛望著他:哇,和媽媽講得一樣好呀。讓他模仿你的面部表情,手勢和音調變化,你會發(fā)現(xiàn),他真的很聰明。當你和他講到新詞時,你要向他打手勢去強調它們,并像做游戲一樣,不厭其煩地重復這些新詞,寶寶非常喜歡媽媽陪著他看書,講圖書中的故事,對寶寶來說,書是一種能打開合上的、能學說話的玩具。在他看得到的范圍里,擺好他的小畫書,最好有個可愛的小書架,讓寶寶感受到那些色彩鮮艷、圖片耀眼的被媽媽叫做書的東西里面,有很好聽、很好玩的故事和游戲。
如何在冬季和寶寶一起閱讀
導讀:在冬季,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機會相對多一些,如果能發(fā)動全體成員一起來參與閱讀活動,將會是很開心的事情。
冬天里,寒冷的氣候,“強迫”孩子不得不呆在溫暖的家里,雖然,父母感覺這樣能更方便看管孩子,也可使孩子少在外面闖禍,自己也會有相對多一些的節(jié)假日陪陪孩子。但對孩子而言,雖然感覺是溫暖了,寂寞、孤獨……也隨之而來。專家建議:冬季,父母不妨多陪孩子閱讀些書籍,這是培養(yǎng)寶寶閱讀習慣,讓寶寶增長知識,開發(fā)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最佳時機。
親子閱讀,最重要的是吸引寶寶,讓他對此感興趣,該如何做呢?在這里,我們便為大家推薦幾招:
一、全家人的共讀
在冬季,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機會相對多一些,如果能發(fā)動全體成員一起來參與閱讀活動,將會是很開心的事情。全家人的共讀,可以選擇比較熱鬧的“開心辭典”式的書,一個人讀出問題,大家一起來猜答案,答中的有獎。類似《趣味動物樂園》這樣的書就非常適合。也可以用“朗誦比賽”的方式,每個人都來讀一段自己喜愛的書,看看誰讀得最受歡迎。還可以請一個人來讀大家都會喜歡的老少咸宜的書,每個人來說說自己是如何喜歡。比如:希爾弗斯坦的《愛心樹》,陸可鐸的《你很特別》、《愛你本來的樣子》,都是非常合適的選材。
在全家人的共讀中,孩子只需作為一名普通的參與者。大人自己有多投入,孩子就會有多投入。
二、童話短劇
找一本合適的圖畫故事書,或一篇童話故事,或者干脆自己編一個故事,設計一個可以在家里表演的童話短劇。讓孩子一起來參與設計、布景、準備道具,準備的過程其實也是在讀書。我們需要根據(jù)故事的要求繪制布景,還需要動手制作面具和道具,在改編的過程中需要分配角色和安排對話、動作,這一切都要求對故事本身熟悉、熟悉、再熟悉。經(jīng)過排練后,你就要想辦法尋找舞臺和觀眾了。
比較簡單的短劇,可以只是分角色讀故事。這時如果能根據(jù)故事的要求,從玩具中找到小玩偶和道具,那就更好了。據(jù)說安徒生小時候最愛干這活兒。
三、讀讀書、動動手
找一些能激發(fā)孩子動手熱情的書,會讓閱讀活動向生活的縱深延伸。畫畫、折紙、手工的書屬于這一類。在冬天里,還可以找更為活躍的書。比如教孩子如何堆雪人的書,類似《森林里來了一個陌生人》;比如引導孩子在家里做小實驗的書,比如《玩轉實驗》小叢書。使用這類書,大人需要多做一些準備,擅加引導。既可避免危險,也可最大可能地拓展孩子的知識面。
四、溫暖的閱讀
在冬天里,室內(nèi)的溫暖與戶外的寒冷形成鮮明的對比。如果是有在北方生活經(jīng)驗的人,一定能體會坐在暖氣葉片旁,透過窗戶望向寒冷的窗外時,那種特殊的溫暖滋味。冬季允許我們用這種特別的溫暖方式享受閱讀。在寒冷天和孩子坐在暖爐邊、擁在被窩里一起享受閱讀,是一種非常愜意的享受??梢源舐曌x,也可以輕輕吟誦,也可以捧著書默讀,此時的溫暖會留在最美好的記憶中。
請記住,親子閱讀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總是讓閱讀與最美好的東西聯(lián)系在一起。
五、“反季節(jié)”閱讀
在冬天里,可以讀發(fā)生在冬天的故事,但也不妨多讀并非屬于天的書。漫長的冬天有時未免會讓人感到壓抑,如果有人這時不小心染上風寒,會自然地對春天和陽光充滿渴望。這時,我推薦多讀一些能喚起我們對春天、夏天的美好想象的書,放一放《十一月的木民谷》、《木民谷的冬天》,讀一讀《魔法師的帽子》、《木民谷的夏天》。
有一本非常經(jīng)典的圖畫故事書叫做《田鼠阿佛》,主人公阿佛在夏天和秋天,當同伴們積極儲備糧食的時候,它卻站在巖石上收集陽光、顏色和詞句。等冬天到來時,當大家把糧食吃得差不多,被漫漫寒冬壓抑得十分無聊時,他站出來為大家展示陽光、顏色和詩句。
田鼠阿佛是一位詩人。那些將生活的美好收藏在文學作品中的作家就是這樣的詩人,他們在冬天里唱著: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六、長篇故事連播
漫長的冬季還有一大好處,它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來享受長篇的閱讀。如果孩子已經(jīng)到了可以接受長篇故事的階段(通常在4、5歲的時候),大人可以嘗試準備一部長篇故事,比如孫幼軍的《小豬唏哩呼?!?,張?zhí)煲淼摹洞罅趾托×帧?,林格倫的《淘氣包埃米爾》、《長襪子皮皮》,達爾的《詹姆斯和大仙桃》、《好心眼兒巨人》,等等都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為孩子讀長篇故事,大人最好能事先預讀,做好分節(jié)和停頓的準備。每天讀一部分,恰當好處地停在有懸念處,引孩子一天天聽下去。經(jīng)過這種在閱讀方面較長階段注意力的培養(yǎng),待孩子能自如閱讀后,便可自然養(yǎng)成獨立閱讀的好習慣。
讓寶寶順利說起來
語言能力是寶寶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有了最初的語言能力,才能進一步開展交流,溝通等社會行為。在嬰兒期正確培養(yǎng)寶寶的語言能力,不僅能早早為她的呀呀學語打下基礎,也能潛移默化中加強她的與人溝通欲望和能力,對她的成長非常有利。很多父母都期待孩子有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所以千萬要重視寶寶呀呀學語前的這一段引導時期。在這一段時間為寶寶的開口做好準備,積累能量,需要父母只要做到以下“三多”:
一、多看。只有讓寶寶多接觸生活里的事物,才能調動寶寶好奇的神經(jīng),進一步產(chǎn)生說話的欲望。我們時常會見到這樣的情景:寶寶坐在門前,看到一輛車經(jīng)過,激動得手舞足蹈,嘴巴里哇哇亂叫。在這個過程中,車就是寶寶感興趣的事物,她迫不及待想說點什么,這就是她說話的第一個誘因。寶寶的世界充滿了驚奇,而且生活中很多平淡無奇的事物在他們眼中也充滿了驚奇。所以細心的父母應多帶寶寶出去看看,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調動她們的感知,為開口說話打下基礎。
Tip:避免混亂。有時候寶寶不太喜歡混亂的場面。人太多太擁擠的場面,很多寶寶都沒有耐心多呆,動不動就扯開嗓子哭起來。所以父母盡量少帶寶寶去人多擁擠的場地,不僅不利于寶寶的觀察力的培養(yǎng),也不是很衛(wèi)生。
二、多聽。寶寶的模仿能力強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聽力材料的豐富能大大加強寶寶頭腦中的儲備語言。寶寶的模仿能力讓他最先記住簡單的字和詞,時機成熟,就能脫口而出。父母平時可以多對寶寶說話,傾聽別人說話或者其他大自然的聲音,如音樂,故事,大自然的風聲,雨聲,甚至鳥叫聲。讓孩子漸漸熟悉這些聲音,也有利于寶寶早日開口說話。
Tip:避免嘈雜。嘈雜的聲音會讓寶寶煩躁不安,有時候甚至會害怕,受驚。父母應該盡量避免寶寶接觸這類聲音。還有些聲響太大的,譬如鞭炮聲,雷鳴聲也應該盡量避免,以免寶寶受了驚嚇。
三、多交流。寶寶真正開口說話是源于交流的需要。讓寶寶懂得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父母以身作則。媽媽在照料寶寶的過程中多和寶寶交流,譬如:喂奶的時候和寶寶說話,問寶寶是不是餓了,吃得飽不飽啊。雖然寶寶不會開口講話,但是也會慢慢熟悉這一種交流的模式,產(chǎn)生交流欲望。當寶寶能開口講一些簡單的字,與父母更多的交流能誘使寶寶進一步摸索更復雜的語言,對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大有好處,也為寶寶性格中的樂于交流注入積極因素。
Tip:避免誤導。寶寶說話由于特定的發(fā)聲條件限制,說話比較幼稚好玩。但往往父母在說話時也會不知不覺帶上兒語的影響,以為這樣比較利于和寶寶交流。譬如,很多媽媽都會把“魚”念成“wu”音,甚至故意創(chuàng)造一些疊音字,把魚說成“魚魚”,肉說成“肉肉”。大人知道這是為了取悅寶寶而特意說著好玩的,但是在寶寶聽來以為這些發(fā)音本來就應該這樣。所以為了寶寶的規(guī)范發(fā)音,父母還是因為從規(guī)范自己的發(fā)音做起。
案例:讓蛋寶寶浮起來
探索區(qū)中,幾名弟弟朋友正圍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做著“蛋寶寶浮起來”的科常小游戲,這是今天剛投放的游戲材料。只見他們將鹽一勺一勺地裝入盛有水和鵪鶉蛋的容器中,直到讓蛋寶寶浮起來,隨后,他們又拿了另一個容器,重復地進行著剛才的試驗,但還是樂此不疲。
探索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人類正是在對未知世界的不斷探索中獲得發(fā)展的。對于新事物的探索,他們更是興趣十足。實驗和嘗試是幼兒認知能力發(fā)展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幼兒不斷的擺弄物體,提出問題,繼而進行下一步地探索。
今天,“蛋寶寶浮起來”的實驗中投放了記錄卡,將記錄的方法告訴了孩子之后,大家紛紛投入到活動中。夏雨鑫邊做實驗邊記錄著實驗的情況,一勺——失?。粌缮住。蝗住?;四勺——成功。接著,他將容器中的水倒出后又重新裝了一杯清水,沒想到這回只用了兩勺鹽,蛋就浮了起來。這個新的發(fā)現(xiàn),讓他感到驚訝,接著。他有類似的方法嘗試地幾次,終于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秘密。
可見,孩子是在不斷的探索中獲得新發(fā)現(xiàn)的。在這個活動中,記錄卡起到了舉足輕重地作用,因為孩子在記錄中為自己的探索過程留有痕跡,從而更加有效的幫助了孩子去對比幾次實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