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帶您了解古代親子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1-07-20 古代幼兒故事 幼兒古代故事 幼兒園說課稿人際關系

古代親子關系是什么樣的?

親子關系在中國的家庭中占有尤為重要的地位,且在古代社會獨具特色。傳統(tǒng)倫理道德有很多落后的方面,但其在社會穩(wěn)定和發(fā)展等方面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嚴父慈母”的刻板印象

“由父母分別擔任社會性和生理的撫育工作。最普通的分工方式是嚴父慈母的安排?!边@在中國古代社會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在多年的“男權”社會中,我們中國的主流思想給予了男女在婚姻中的不等地位和明確的角色扮演。女人的活動范圍受限,家庭地位也較低,嚴父慈母的教養(yǎng)格局也是必然的。

養(yǎng)不教,父之過——父輩責任重大

中國古代十分重視家庭中的社會化過程,在親子關系之中,父輩的責任較之西方而言要繁復很多,同時,父母對子輩的期望亦高,“望子成龍”思想深刻。這樣,親子矛盾更為顯著,因為父輩在給予子女重擔的同時也將這責任挑在自己肩上。

儒家思想對“父”賦予了別樣的地位,“社會并不是個人的集合體,而是身份的結構。墨子主張兼愛,孟子罵他無父,意思就是說沒有了社會身份,沒有了結構的人群是和禽獸一般了?!泵献舆@句話就體現了“父”非同尋常的身份,也體現了“父”的特殊性。

中國古代“三綱”中的“父為子綱”,即是父權制度的理論基礎?!案敢油觯硬桓也煌觥?,表明了家父對子女專制的人身支配權?!霸谶@樣的教育目標與倫常觀點下,子女是沒有獨立人格的,是則獨立人格養(yǎng)成教育屈從于倫常教育?!?/p>

然而,我國古代的主流文獻中對親子沖突的描述是很有限的,提及此問題基本都是以批判否定態(tài)度,作為反面案例教育大眾。正統(tǒng)文化提倡家庭的和諧,提倡“父為子綱”,但從沖突產生的背景來看,完全的服從是不可能實現的。

百行孝為先——講求孝道

傳統(tǒng)孝道提倡“父慈子孝”。父輩對子輩的慈愛和責任與子輩對父輩的孝敬和責任是并行不悖的。父輩責任重大的同時,又輔助產生了子女相對應的責任和義務——百行孝為先!

在中國古代,親子關系從屬于宗法家族制度,有關親子關系的規(guī)則制度,均以孝道為本。

這樣的親子關系實則是對沖突的壓抑,因為父輩給予的社會性教化及對天性的打壓,必然會造成代際間的沖突。可中國古代單純地強調孝,在如此平靜和諧的“一孝以蔽之”的背后必然有洶涌的暗流涌動。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現在的家庭關系及親子關系發(fā)生了許多重大改變,如“父為子綱”的權力模式遭到重大沖擊,“后喻文化”(長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的時代已經到來。在這樣的變化之中也產生了諸多問題,而古代親子關系的影響和作用仍然不可小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教您如何提升親子關系


無微不至的起居照顧,就是理想親密的親子關系?忙碌的工作和家務,使得親子之間的親密關系難以實現?其實要與子女建立親密關系,每個父母都能夠做得到。

1、實踐雙向溝通

現代家長多是十分忙碌,而且大多都是雙職家庭的父母,在照料孩子及家務處理上更是忙碌不堪,經常阻礙了親子間的溝通交流。

當孩子期望父母陪伴或向父母傾訴心事時,父母往往未必有空間和時間來了解孩子所講述的事件的起因和發(fā)生過程,也沒有時間來作及時的回應。更常見的是,家長不時將自己的期望及要求向孩子單向地灌輸,忽略了孩子內心的個人想法,使得親子雙方缺少雙向的溝通。

作為家長,一定都十分重視與子女建立良好的溝通,只是有時候不知不覺就偏重了向子女教導和分析道理。其實,子女也有個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獨特見解,家長不妨多傾聽。家長可以利用親子相處的時光,和孩子進行真誠的交談,分享一些生活細節(jié),讓孩子表達個人見解,這是鞏固親子之間雙向溝通的重要方式。

2、欣賞勝于批判

要和子女建立親密關系,就要多稱贊子女,多向他們表達父母的欣賞。子女還處于成長階段,很多知識及獨立能力正隨著生活體驗而逐步學習,他們的性格仍是在被塑造的過程中。生活當中的很多細節(jié),例如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和別人建立眼神接觸、收拾玩具、細致關懷年幼的小朋友、一句問候父母的話語等行為表現,其實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社交技巧及責任感。如果能夠被父母認同和贊許,就會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父母也在表達對孩子的欣賞的過程中,強化了父母和子女間的親密感。

當然,作為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他們的行為表現一定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有時候也讓父母很煩惱,但這是孩子成長必經之路,多欣賞孩子的點滴進步,要比簡單的批評來的好的多,還有助于孩子強化積極正面的行為。

3、積極傾聽感受

很多家長都對子女抱著很高的期望,尤其是因為計劃生育導致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只有一個孩子,沒有第二個選擇,所以很多父母更是對子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導致子女的壓力很大,當子女表現沒有達到父母單方面的要求時,家長就會感覺非常的失望,給子女施加巨大的壓力。

但是要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必須注意親子間的情感交流和分享,家長不妨多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及感受,多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并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比如“你看起來不是很高興,媽媽想聽聽你的感受!”、“爸爸看到你今天好像很開心,能不能跟我分享下有什么高興的事情?”、“看到你今天能夠主動收拾玩具,媽媽和爸爸感到很高興!”等,讓孩子親身體驗,情緒其實是可以透過言語表達和別人溝通、分享的,而不需要通過過激的或者負面的行為去將情緒發(fā)泄出來。只要父母多傾聽子女表達內心感受,親子間的距離一定能夠拉近。

4、在游戲中加強親子關系

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權利,而且更是孩子擅長之處,細心的家長可能會發(fā)現孩子在幼年時期已喜歡在游戲中表現自我,而且還能通過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開始學習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家長不妨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專門陪伴孩子玩耍,暫且放下工作,讓孩子在安全和鼓勵性的氣氛下和你一同開懷游玩,例如通過角色扮演、故事分享、互相追逐、捉迷藏游戲、堆積木、拼圖游戲等,加強親子間的親密接觸。

5、父母關系要融洽

如果父母關系融洽,孩子更容易從中學會如何友善親切地待人,相反,如果夫妻之間存在意見分歧和沖突事件,孩子也會誤以為這就是人際間相處應該持有的態(tài)度,時間長了就會逐漸與別人疏離、對家人缺乏信任。因此父母如果只是某一方向子女施加關懷,而另一方不加以配合,便難以建立家庭親密感。只有父母雙方一同為著孩子的利益著想,多一點包容,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發(fā)生沖突,才能有助于建立親子間的親密感。

10句話教您改善親子關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常常會聽到一些孩子對父母的不滿或者家長對孩子的抱怨。和諧的親子關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圍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前提。定居美國的資深教育研究者、專欄作家南橋參加了一個關于親子關系的課程。在課上,南橋不斷聽到一些同樣的主題在重復,他將其濃縮為十句話,基本概括了美國人的家庭觀念,對其他文化家庭同樣有借鑒意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Icare."(我在乎。)

家庭成員之間說"我不在乎"(Idon'tcare.)可能是很危險的事。愛的對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和無所謂。父母和孩子之間,理應相互關心對方的福祉,看有什么事情讓對方開心,盡量避免讓對方難過,讓對方摔跟頭。如果一切都不在乎,家庭成員之間就會各顧各,相互孤立,如水上浮萍。而在乎,如同紐帶,讓家庭成為一個緊密的集體。

2、"Youcanhaveyourspace."(你可以擁有自己的空間。)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間,孩子不需要你的24小時環(huán)繞立體聲包圍。孩子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空間,有時候需要和父母保持適當距離。有些話,沒有必要一再嘮叨。給他人一點空間的同時,也給我們自己一點空間。有"安全的距離",反而會讓關系更親密。就好比樹一圈籬笆,反而能讓鄰里相處更和諧一樣。

3、"Let'stalk."(我們聊聊。)

孩子和父母發(fā)生矛盾,不如找個雙方都很放松的場合,比如咖啡館,茶樓,用"我們來談談"開始,推心置腹談談。話悶在心里,誤會了他人看不見,委屈了他人也看不見。有問題就要解決,問題不會長腳跑?;乇苁遣恍械?,因為一轉角,問題接著又和你撞見。不如直面問題,面對真相,那真相讓你自由??墒窃谏罾?,多少人在過著"捂著耳朵吃炒米--自己哄自己"的日子啊!與其在背后論他人的短長,使得話傳來傳去傳走樣,不如直接和對方說。這很難,可是誰許諾過關系的經營容易呢?

4、"Let'sforgetandforgive."(盡量忘記并原諒。)

寬宏大量的大道理誰都懂,但落實到具體人身上就難了。家庭內部,相互之間有所得罪,要是計較下去,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錯誤和冒犯相互糾結,沒有理得清的時候。外人往往都明白"清官難斷家務事",不多插手,可是自己怎么辦呢?快刀斬亂麻的辦法,只能是忘卻和原諒。記仇可恥,原諒高貴--這種品質,違反我們的本能和人性,如逆水行舟,但也往往是我們擺脫關系困境的唯一辦法。這是日后夫妻關系中常遇到的一個問題。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這胸懷是練出來的。得從小就讓孩子練習,使得他們把忘卻和原諒當成理所當然的事,這樣他們以后的各方面人際關系更和諧。

5、"You'vegotanangerissue."(你好像有怒氣問題。)

很多家長忽略青少年發(fā)怒這些性格上的因素。當今社會戾氣很重,人人都一肚子憤怒。有時候,表現出義憤,使得我們顯得富有正義感。美國人往往把憤怒看成是一個不好的品質。常發(fā)怒的人,被視作有怒氣問題(angerissue),嚴重的被視作心理疾病。雅各書1章19-20節(jié)稱:"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20因為人的怒氣,并不成就神的義。"人被怒氣控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也不一定說明我們內心正直。我們必須學會面對自己的憤怒,甚至將它管制住,不讓其產生負面影響。這是孩子童年時代所需培育的修養(yǎng)。

6、"Wearealldysfunctional."(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不正常。)

在視野狹隘的時候,我們擔心自己的家庭和別人的不一樣,并因此難為情。"跟人一樣"是不少家長鼓勵、鞭策自己和孩子的一個說法。問題是沒有一個家庭是正常的,家家都有自己的問題。讓孩子接納家庭的不完美非常重要,這會讓他們學著接納以后勢必也不完美的單位、婚姻和他們自己的孩子,比在此基礎上尋求改進。我們也不能過早給孩子們灌輸宿命感,讓孩子認為自己生在某樣的家庭里,結果就一定先天決定。不要告訴他們,"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人是可塑的,也是可以改變的。什么樣的家庭里,都可以成長出杰出的、健康的、高效能的人。同樣,也不要把任何失敗,怪罪給自己的家庭,或自己的父母,形成一種走不出去的無助心理的泥沼。

7、"Mykidsareprobablyjustaverage."(對自己說的:我的孩子或許很普通。)

我們常聽美國小孩夸孩子特別,出色,等。為了這樣的出色,美國一些中產家庭對孩子推得很厲害,不亞于虎媽,只不過可能他們是在體育方面推,而不像我們在文化課和音樂方面。據說美國小孩打棒球的時候,那些兒童棒球聯(lián)賽(LittleLeagueBaseball)能激發(fā)出孩子身上最優(yōu)秀的東西,比如團隊協(xié)作和隊友之間的關愛,同樣也能激發(fā)出家長身上最壞的東西,因為家長求成心切,會催逼自己的孩子,甚至對其他孩子或者對方球隊話語粗魯。但我也發(fā)現,大部分美國家長,在孩子失落的時候,對他們的平凡非常包容。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但有時候我們需要放松一些,允許孩子普通,這樣就更容易接受他們的方方面面,包括他們的挫折和失敗,這反而能拉近我們和孩子的關系。我們也能在孩子最脆弱的時候去接受、關心他們。不要做勢利的爸爸媽媽,孩子有出息了才去關注他們。

8、"Let'screatesomememories."(我們制造一些回憶吧。)

美國家長非常重視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未來能回憶的事件。這包括打破生活的常規(guī),去別的地方度假。但這未必要花錢。一些蓄意制造的親子機會,作用不比花錢度假小。中國家長和孩子的關系,比較"順其自然",但美國人強調一些有結構的活動。比如我記得我孩子上學的時候,學校安排DoughnutswithDad(和爸爸一起吃多納圈)、MuffinswithMoms(和媽媽一起吃松餅)、MomandSonDay(媽媽和兒子親子日),DadandDaughterParty(爸爸和女兒親子日)這些活動。有些活動還是頗有必要的,我發(fā)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時候父母一方可能會和孩子疏遠,比如青春期的女兒,有時候會跟爸爸疏遠。這些刻意安排的活動,有助于讓這些關系更親密,也能創(chuàng)造留給未來的記憶。當然,記憶總是有好有壞,我們不能光當攝影師,還要學會當剪輯,把不好的地方給編輯掉。帶著垃圾往前走,生活是無法精彩的。

9、"I'llbethereforyou."(我會永遠做你靠山。)

當小孩有所需要的時候,沒有什么比父母親都不在、不管更無助的事了。父母不必任何時候都得在孩子身邊圍繞著轉,有時候他們只需要沒油的時候,你像一加油站一樣,等在他們的下一個出口。幼子在,不遠游,能守護在孩子身邊,非常有必要。不要把自己的離開,說成是生活所逼的"無奈"。這樣的無奈其實比我們想像地要少得多,很多是個人選擇,我們歸結給外部原因,以求內心安寧而已。你真有心,總是有辦法。

10、"Theparticularsgetus."(細節(jié)定成敗。)

上述大道理可能大家都知道,你給孩子講的大道理孩子也知道??墒悄阋嬖V他們:魔鬼在細節(jié)中。任何一件可能會影響親子關系的細節(jié)上,我們如果先別急著順著自己的性子和本能,而停下來想一想再說,再做,可能會好很多。孩子們也一樣,不要讓他們贏在道理,輸在實踐的細節(jié)上。帶孩子成長大不易,珍惜吧。有朝一日,回頭的時候,你會發(fā)現,他們已經長大了,離開了,我們想影響他們,再無機會。作為父親,我在以上任何一條上都需要進步,不過還是先寫下來,或許他人會得到些許啟發(fā),咱們影響一個是一個。我也意識到,關于親子關系的道理現在網上傳得滿天飛,可是具體該怎么做?或許我們可以從這具體的說法中找到一些啟示。

您了解表揚孩子的技巧嗎?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都慢慢的習慣了用表揚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是對于表揚孩子的技巧問題你了解多少呢,過多的、空泛的、夸張的或不準確的表揚,都可能會帶來這樣那樣的負面效果。

孩子的表現:對你的表揚甚至你所有的語言無動于衷。

出了什么問題:問題可能很多:1、你的表揚可能過于空泛,讓孩子覺得你根本不關心他到底做了什么。2、你的表揚千篇一律,讓孩子不再感到任何刺激??傊?,當“真棒”成為你的口頭禪時,孩子對它就沒有感覺了。

該怎么改善:首先,在表揚的時候多涉及細節(jié)。與其說“親愛的,你畫得真不錯”,不如說:“瞧你畫的月亮,邊上還有一片云,真的很像夜晚的天空?。 边@會讓孩子感覺到你真的注意了他的作品,而且,孩子能夠從你的表揚中了解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其次,隨時提高你的標準,更新內容,如果半年前孩子連續(xù)跳3下就得到你的掌聲,那么現在他至少應該完成6個。最后,請變換不同的方式對孩子加以贊賞。讓孩子激動的事情有很多,這些都可以成為你的辦法。

孩子的表現:每天像個小喜鵲,“媽媽我做了這個”“媽媽我做了那個”,然后便等待著你的夸獎。

出了什么問題:你之前的表揚可能過火了,所以孩子已經對你的溢美之詞產生了依賴,他做事情的目的可能完全是為了向你邀功。如果你沒有像往常那樣對他贊賞有加,他反而會因此失落。

該怎么改善:適當壓制一下自己的熱情,讓表揚變得更加可貴。寶寶第一次獨立走路,第一次完整背下來“鵝鵝鵝”,的確值得全家歡呼雀躍一下。但如果是那些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比如一口氣喝完一瓶水,小便前會叫媽媽,平平穩(wěn)穩(wěn)地從沙發(fā)著陸到地面,我們就不必興師動眾地夸獎、擁抱和親吻了。

孩子的表現:他對于你的贊揚表現出詫異、失落或者憤怒。

出了什么問題:也許你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所以你的表揚讓他感到不快。比如孩子早就學會了穿珠子,可你還顯得很驚訝地“夸獎”他:“真棒呀,都能穿成一串了!”我想,孩子聽了這話,要么不滿地爭辯一下,要么直接忿忿然離開房間。

該怎么改善:了解孩子的興趣點和現有能力,以及同齡孩子的平均水平,然后在一個相當的水準上評價孩子。記住,要讓你的表揚和孩子的能力一起長大,原地踏步的表揚無異于一種變相的批評。

孩子的表現:孩子顯得壓力重重,甚至反感你的夸獎。

出了什么問題:你的表揚可能不止泛濫,而且夸張。這種言過其實的夸獎會成為一種壓力,讓孩子心情沉重。而且,如果你總是當著其他媽媽或者孩子的面過分夸獎他,也許反而讓他很不愉快。別以為孩子小,他完全能夠聽出你的話是不是事實,而且他也有小小的面子問題。

該怎么改善:實事求是就好了。具體的、恰如其分的并且舉重若輕的表揚,可以讓孩子既感到受肯定,又明白還要努力。同時讓他學到適當的內斂和含蓄也是一種美。

孩子的表現:他承受不了挫折,些許的失敗或批評都讓他惱羞成怒。

出了什么問題:在表揚過多的同時,你的方法也許值得商榷?;叵胍幌?,你在夸獎他的時候,是不是更多地集中在結果,而不是過程,集中在“你能夠……”,而不是“你這么努力……”你的態(tài)度會引導孩子更多地關注結果,而不是態(tài)度和方式。

該怎么改善:把表揚的重點落在他的態(tài)度而不是成果上。當孩子掌握了一項新技能的時候,不要夸獎他做得如何如何好,而且鼓勵他積極探索的精神或者堅持不懈的意志。比如,當孩子參加完舞蹈演出時,你可以告訴她她燦爛的微笑讓所有人心情舒暢,她真的傾盡全力去完成她的舞蹈,這讓媽媽非常自豪。

孩子的表現:聽到你的表揚后反而變得憤怒或傷心。

出了什么問題:也許你的措辭有問題,你的一些善意的玩笑,反而挫傷了孩子的自尊。比如,你明明想夸獎孩子能自己穿衣服了,但是如果你說“誰說我們樂樂不會自己穿衣服?你看穿得多好!就是褲子前后反了,哈哈哈,拉鏈跑到屁股上去了,哈哈哈哈……”孩子會覺得很傷自尊。

該怎么改善:請謹慎使用你的幽默感。對于這么小的孩子,要給他明確的語言,而不是模棱兩可的半夸獎半玩笑。你需要讓他知道他到底哪些值得褒獎,你對他的表現到底有多滿意。對于3歲以下的孩子,不要太過糾纏于他的失誤。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本身就值得肯定,那些無傷大雅的小細節(jié)你就當沒看見吧。

家長在表揚孩子的前提下要及時的掌握一些關于這方面得技巧,可以避免不當的表揚對孩子一起到的負面影響。這是我們任何一個人所不愿意看到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孩子有個美好的將來。

親子關系的本質解讀


后現代心理學認為,親子關系的本質是主人與客人的關系。

當我們作為主人把孩子邀請到這個世界,面對這個幼小的生命,我們會很關心他,照顧他,喜歡吃什么?穿什么更漂亮?還有什么需要?等等,我們會關注孩子的情緒,給與他溫暖的感受,還支持他達成自己的夢想。

當孩子從蹣跚學步到能夠獨立行走,從吃飯穿衣到開始了有獨立的思考,孩子慢慢地長大了。此時的孩子就成了自己的主人,開始想要自己探索世界。玩耍時,學習時,運動時,甚至發(fā)呆時,都是主人與世界互動生命成長的過程。

那我們來想一下,當我們作為客人去主人家做客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要學會聆聽,聽主人講他的故事,聽他講述背后想要傳達的情感。進入主人的空間,我們還要發(fā)自內心的尊重他,小心翼翼,不要碰壞主人的東西,那對他來說是特別寶貴的東西。

我們還會去贊美他,哇,你們家收拾的多整齊啊!哇,你的菜做的這么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必要時,我們還會問主人:有什么需要我?guī)兔Φ膯??我可以幫您做點什么呢?

不要輕易去打擾主人的生活,在熱情友情的背后,還要有空間。

所以,在親子互動中,我們應有的態(tài)度是F﹒A﹒C﹒T (FOCUS 專注 ,APPRECIATION 欣賞, CURIOSITY好奇,TRUST 信任),而不是溺愛,命令,責備,甚至懲罰,這只會引起孩子的抵抗、反感、憤怒,叛逆。最終造成親子關系的破裂。

在我們與孩子相處中,彼此互為主人客人,這就是界限,這就是生命發(fā)展的路徑。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我們時,去支持他,去照顧他,在日常生活點滴中,把美好的感受帶給他。當他呈現獨立的意志時,在一旁欣賞他,鼓勵他,用我們柔柔的關注的目光,讓那個小小的獨立的種子一點點茁壯,最終,帶著力量,與我們分離。

簡單的親子游戲,幫您促進親子關系


和寶寶在一起的游戲,其實并不需要多么復雜,很多經典的游戲,是全球的父母都會和孩子玩的,這些簡單的游戲有助于增進親子感情,還能讓你和寶寶都能從心底里感受到快樂。這些游戲都是什么呢?

全身按摩

給嬰兒做撫摸操不僅能促進嬰兒和父母之間的感情,還有利于寶寶的健康如幫助寶寶加快新陳代謝、減輕肌肉緊張等。

躲貓貓

幾個月的寶寶往往對事物是客觀存在的這一本質現象沒有意識,因此躲貓貓游戲會給他們帶來神奇的感受,刺激大腦的發(fā)育!具體媽媽們可以用一張干凈的紙或布蓋住自己的臉,再拿開,不停反復,還可以和寶寶說:媽媽不見了!媽媽出現了!

拍拍拍

跟六個月左右的寶寶就可以開始玩小手拍拍的游戲了。媽媽們可以邊唱邊和孩子互動:"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眼睛在哪里?眼睛在這里,用手指出來!"這個游戲主要是能幫助孩子更快的認識自己的身體器官。

手指腳趾齊上陣

當寶寶能意識并控制自己的身體時,可以和寶寶玩手指腳趾來表演的游戲,促進手腳的精細動作發(fā)育。具體方法如:父母伸出大拇指跟寶寶說"我是大拇指哥哥,你是誰?"讓寶寶也伸出一只手指并回答伸出的是哪一根手指等。

哭臉還是笑臉

哭臉還是笑臉的游戲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孩子對情緒的理解,促進孩子情商的發(fā)育!具體玩法:年齡小的孩子可以準備兩個畫好的表情,一個哭臉,一個笑臉,再由媽媽提供一個場景,如:小妹妹的冰淇淋掉了,她哭了,寶寶說哪個是哭了?對年齡更大點的,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畫出對應的表情。

聽音拍手

聽音拍手這個游戲的主要目的就是刺激小孩聽覺的發(fā)育,游戲規(guī)則很簡單,爸爸媽媽提供一組詞語,讓孩子聽到某一種類型的就拍拍手,如提供“桌子,蘋果,冰淇淋,沙子…”而要求孩子聽到吃的就拍拍手。當然,除了聽覺,人還有其他的感覺,所以蒙眼嘗食物等延伸游戲就不再多介紹!

反向推理

“冬天冷,夏天…”“爸爸是男人,媽媽是…”類似這樣的問題游戲看上去簡單,但是對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大方法教您提高親子關系


筆者從事近十年的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培訓,每天面臨一些對孩子教育有問題的父母前來咨詢和尋求幫助時,可以這樣認為:“當孩子學習出了問題,背后基本上可以肯定父母和孩子之間親子關系出現了問題?!惫P者深深知道,父母和孩子沒有了和諧的、良好的關系,父母再多的知識、經驗、人生智慧都沒有辦法傳遞給孩子,父母對孩子再美好的期望都有可能落空。和諧的、良好的關系是父母發(fā)揮自身教育職能的前提。那么如何提高親子關系呢?筆者給出以下建議和方法:

一、給孩子自己一個選擇

允許孩子按照他們自己的興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幫助他們成功的最佳途徑之一。如果你讓孩子感到自己有選擇去學畫畫或是去練健美操的自由,她就會更賣力氣地去做這兩件事中她所選中的那件。

不過,此時她仍會需要你的大力支持。舉個例子,雖然你的孩子很愿意在星期六的早上去管弦樂隊排練,但如果你不送她去的話,她還是有可能中斷或放棄的。多數孩子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因此父母們必須對此做出投入。除非這個孩子與眾不同,不然孩子就會失去關注的焦點,不再集中精神去做事,轉而決定去看電視或小朋友們做游戲去了。

二、接受現實中的孩子,不要用理想中的孩子比較。

如果你感興趣的僅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誦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過分了。每個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來發(fā)展、成長的。把你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較會讓他認為,如果他沒能按某一特定標準去學習、做事的話,他就是一個失敗者。與此相反的是,如果你的孩子似乎在繪畫或體育上有某種天分,做父母的你就應該給他提供一切機會去發(fā)展他的才能。

逼迫是不對的,鼓勵、肯定才是有益的。不要在一個孩子還不會走的時候就讓他去跑。但是,如果他想要跑起來時,你應該給予他你所能給的幫助。

三、用積極傾聽方式引導孩子找找是否有隱藏在暗中的困難存在

這話聽起來不言自明。但實際上,你是否問過你的孩子為什么突然間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或不愿做家庭作業(yè)了嗎?也許他會在你的詢問下說出心里話——他被壞孩子欺負了,他不喜歡他的老師等等。

良好的環(huán)境同等重要。某些孩子在安靜的房間里注意力最為集中,而有些卻喜歡熱鬧的背景環(huán)境。如果你的孩子說他不喜歡被獨自關在自己的房間里,那么就讓他在廚房邊上的餐桌上做作業(yè)。如果孩子變得毫無動力了,通常他會有一個正當的理由。

四、父母經常與孩子積極地談論你自己的工作

結束了一整天令人心煩的工作之后已精疲力竭,這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向你的孩子講述你工作中發(fā)生的令你高興的事情和令你不高興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激發(fā)他的憧憬和熱情,他會想:“如果我努力工作的話,我會像媽媽一樣成功?!比绻闵硐萦谝环莘ξ兜墓ぷ髦校拇_沒有什么值得與孩子們分享的,那么就告訴他,如果你無法獲得一定的資格或學歷,你就無法找到一份有趣的工作。有時,孩子會從不愿意像父母那樣生活的想法中找到動力。

五、解釋你的理由和看法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棄鋼琴教育,因為你很肯定這是對他有好處的,那么你會怎么做呢?無論你想怎么做,決不能沖你的孩子大喊大叫、聲嘶力竭地訓斥他。因為大叫后沒幾分鐘,他就不再去聽你在說些什么了。相反,如果你耐下心來向他解釋為什么你認為繼續(xù)練下去是重要的,他有可能會轉過神來同意你的看法。即使他仍不同意也沒關系,他很可能有自己的看法。父母也應傾聽孩子的意見,并告訴他,無論他怎么做,他學過的東西都會收藏在他的經歷中,永遠不會浪費掉。

六、重視贊揚和肯定鼓勵的作用

不斷給你的孩子以贊揚是極重要的一條勸告,但贊揚必須是有的放矢的。孩子一點也不傻。如果他給你看他剛做完的某個東西,你僅僅說了句“干得不錯”,他就會知道,你并沒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你此時應說的是:“我很喜歡你在文章中論述這個觀點的方法,這樣說很發(fā)人深省?!被蛘摺澳愕囊綦A彈得非常流暢。”等等。于是,孩子知道了你的確對他的小小成績很感興趣,下次他就會更加努力地去做以博得你的贊揚。

七、明智的獎賞

父母會許諾,如果孩子考試考得好,他就會得到一輛自行車;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事實上,這樣對待孩子是一種可怕的態(tài)度。這種做法讓孩子們在考試前變得十分焦躁不安,想著這次考試得失攸關,而一旦他們沒能考好,就又會變得郁悶不樂。從理論上講,做得好本身就是一種獎勵,但是實際上,如果的確會有某種物質激勵存在的話,多數孩子會表現得很出色。因此,建議各位父母不要給你的孩子許以大獎賞,如果他們做得好,應給他們一個小禮物以示贊賞和鼓勵。這樣做是積極的推動,而且如果他們未能實現預定的目標,也不會因此而過分愁眉苦臉。

八、讓他們不時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果小孩子們能得到足夠的來自父母的鼓勵,他們就會茁壯成長。經常沖著孩子大叫大嚷:“你又在那兒干什么呢?”的父母像是往他們孩子的心中刺了一劍似的,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很大傷害。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時間去放松、聽音樂,或者什么也不干,只是發(fā)呆。然后呢,當我們的“電池”重新充足電時,我們將精神抖擻,準備好去面對下一個挑戰(zhàn)。孩子也是一樣。

相關推薦

  • 教您如何提升親子關系 無微不至的起居照顧,就是理想親密的親子關系?忙碌的工作和家務,使得親子之間的親密關系難以實現?其實要與子女建立親密關系,每個父母都能夠做得到。 1、實踐雙向溝通 現代家長多是十分忙碌,而且大多都是雙職...
    2021-08-05 閱讀全文
  • 10句話教您改善親子關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常常會聽到一些孩子對父母的不滿或者家長對孩子的抱怨。和諧的親子關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圍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前提。定居美國的資深教育研究者、專欄作家南橋參加了一個關于親子關系的課...
    2021-08-05 閱讀全文
  • 您了解表揚孩子的技巧嗎?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都慢慢的習慣了用表揚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是對于表揚孩子的技巧問題你了解多少呢,過多的、空泛的、夸張的或不準確的表揚,都可能會帶來這樣那樣的負面效果。 孩子的表現:對你的表揚甚至...
    2021-03-10 閱讀全文
  • 親子關系的本質解讀 后現代心理學認為,親子關系的本質是主人與客人的關系。 當我們作為主人把孩子邀請到這個世界,面對這個幼小的生命,我們會很關心他,照顧他,喜歡吃什么?穿什么更漂亮?還有什么需要?等等,我們會關注孩子的情緒...
    2021-07-23 閱讀全文
  • 簡單的親子游戲,幫您促進親子關系 和寶寶在一起的游戲,其實并不需要多么復雜,很多經典的游戲,是全球的父母都會和孩子玩的,這些簡單的游戲有助于增進親子感情,還能讓你和寶寶都能從心底里感受到快樂。這些游戲都是什么呢? 全身按摩 給嬰兒做撫...
    2021-07-28 閱讀全文

無微不至的起居照顧,就是理想親密的親子關系?忙碌的工作和家務,使得親子之間的親密關系難以實現?其實要與子女建立親密關系,每個父母都能夠做得到。 1、實踐雙向溝通 現代家長多是十分忙碌,而且大多都是雙職...

2021-08-05 閱讀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常常會聽到一些孩子對父母的不滿或者家長對孩子的抱怨。和諧的親子關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圍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前提。定居美國的資深教育研究者、專欄作家南橋參加了一個關于親子關系的課...

2021-08-05 閱讀全文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都慢慢的習慣了用表揚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是對于表揚孩子的技巧問題你了解多少呢,過多的、空泛的、夸張的或不準確的表揚,都可能會帶來這樣那樣的負面效果。 孩子的表現:對你的表揚甚至...

2021-03-10 閱讀全文

后現代心理學認為,親子關系的本質是主人與客人的關系。 當我們作為主人把孩子邀請到這個世界,面對這個幼小的生命,我們會很關心他,照顧他,喜歡吃什么?穿什么更漂亮?還有什么需要?等等,我們會關注孩子的情緒...

2021-07-23 閱讀全文

和寶寶在一起的游戲,其實并不需要多么復雜,很多經典的游戲,是全球的父母都會和孩子玩的,這些簡單的游戲有助于增進親子感情,還能讓你和寶寶都能從心底里感受到快樂。這些游戲都是什么呢? 全身按摩 給嬰兒做撫...

2021-07-2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