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男孩女孩大腦的這些差別你知道嗎
發(fā)布時間:2021-05-26 幼兒園說課稿喜歡你 幼兒園說課稿要脫稿嗎 你很特別幼兒園大班說課稿男孩女孩自出生起就表現(xiàn)出各自不同的特質,你知道為什么嗎?
人家女兒整天吃了睡睡了吃,我家兒子一放下就哭,哭就哭會兒吧,可是歇斯底里嚎了半小時都不肯停;
兒子女兒為什么差別那么大?
因為你可能不知道,
精力旺盛的男孩VS安靜乖巧的女孩
男孩腦干中有更多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比女孩更多,這使他們精力更旺盛,體力更出色。
·所以男寶寶總是沒有女寶寶來得“天使”樣,大腦的活化讓他們睡得少。在我們周圍,女寶寶出生后回到家很多立馬能進入“吃吃睡睡”模式;但是男寶寶睡不多,如果他不想睡,就會哭,而且嚎起來完全沒個頭。
·所以男孩總是有使不完的勁,上躥下跳,你得24小時跟在他后面。yjS21.Com
直覺敏感的女孩VS觸覺敏銳的男孩
·對于聲音,女寶寶的敏感度高太多,女寶寶所聽到的噪聲量是男寶寶的兩倍。所以對于噪聲,男寶寶不會有女寶寶的煩躁和不舒適。
·女孩強大的感知能力能幫助他們記憶。男孩卻不行,他們只好用手去探索他們周遭的小世界,然后忙著系統(tǒng)地分類和排序,以便更好地記住。
善解人意的女孩VS“詞不達意”的男孩
男孩的胼胝體(負責連接兩個腦半球的部分)小,所以他左右腦聯(lián)系起來的能力比女孩弱,交流很難有女孩流暢。
·對于情緒的理解,女寶寶似乎在一出生就會了。
·男孩的情緒都集中在右腦處理,表達感覺的語言卻在左腦做處理。
擅長人際的女孩VS執(zhí)著于物體的男孩
女孩的大腦重交流與人際,男孩的大腦執(zhí)著于物體。
·女孩大腦中的熱點是那些發(fā)展語言能力和鼓勵眼神交流的區(qū)域。所以
·女孩能和你深情對視,男孩卻完全不能。他們就
·男孩更感興趣的不是人,是物體,
專心致志的男孩VS一心“多用”的女孩
女孩的大腦功能呈現(xiàn)“擴展性”分布,零星散布在左右腦。男孩的大腦涇渭分明,他們會對大腦活動進行劃分區(qū)塊。
·所以女孩面對多項任務總是要輕松一些,但頻繁地轉換任務,男孩子會很暈。
·但是也因為大
男孩的大腦比女孩脆弱得多
·在過去,我們總是認為男孩是堅強的,但就大腦而言,男孩卻比女孩脆弱得多。
·所以
怪不得幫我?guī)鹤拥睦蠇寱r常和我說,“幫你帶兒子太辛苦,如果換作是你小時候,帶他的精力我可以帶10個?!北绕鹞依蠇尩摹按篌@小怪”,婆婆倒是淡定得多,因為他兒子、我先生小時候也是這么過來噠。對于男孩的大腦,婆婆顯然比媽媽要了解得更早,懂得的更多。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父母遺傳決定孩子性格嗎?
據(jù)說性格一半來自遺傳,一半來自后天?!案拘愿瘛笔切睦磉z傳學中性格的深層部分,即:活潑、開朗、冷靜、急躁等幾方面受遺傳影響很多,現(xiàn)在幾乎已經成為定論。“根本性格”的遺傳,關系到家庭氣氛,而一個家庭輕松民主或嚴肅沉悶的氛圍,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最終性格的形成。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在社會生活中接觸的范圍擴大,他的性格趨向社會性,受環(huán)境的影響加深。在現(xiàn)實中,絕大多數(shù)人的性格為混合型,性格再開朗的孩子也有內向的時候,而急躁的孩子在處理事情中也會表現(xiàn)冷靜的方面。
是“根本性格”不起作用了嗎?不!“根本性格”是在多數(shù)情況下、在關鍵時候起作用。面對一個只剩一半的蘋果,有的孩子會滿懷感恩地想:“太好了,我還有一半蘋果”,而有的孩子會不免沮喪:“就剩下這半個蘋果了!”
性格開朗的人基本上一生都是性格開朗的,性格內向的人,基本上一輩子性格內向。雖然多數(shù)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開朗、活潑,但事實上,哪一種性格都各有利弊,不能完全決定人生。
父母決定孩子性格嗎?
遺傳因素通過什么途徑來影響人的性格?這是一個非常復雜而爭議頗大的問題。一般理論都傾向認為,遺傳因素通過氣質和智力而影響人的性格。
遺傳因素的作用形成的氣質,按照自己的活動方式,使性格具有獨特的色彩。例如同樣是助人為樂的性格特征,多血質的人在幫助人時動作敏捷、熱情溢于言表,而粘液質的人則沉著冷靜,情感蘊含在心。氣質為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所決定,所以,一開始氣質就影響性格形成和發(fā)展速度。
遺傳因素對智力的影響,早已為詹森研究證明了。不論兒童是由生身父母還是由收養(yǎng)或寄養(yǎng)家庭撫養(yǎng),他們和生身父母之間在智商上總有顯著的相關。詹森把此歸因于遺傳對智力的影響。進而言之,智力和性格都受高級神經活動的特性和類型的影響,而智力對人性格形成是有作用的。
這作用在人的發(fā)展過程中顯示出來。人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冷靜地審時度勢,使自己的行為符合客觀規(guī)律,這樣就會促使自己勇于克服困難,在艱難險阻中表現(xiàn)出自覺、大膽、果斷和堅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因此大凡政治家、發(fā)明家、作家、藝術家,雖然從事不同的職業(yè),但他們都兼有高度發(fā)達的智力、創(chuàng)造力和優(yōu)良的性格特征。
性格不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環(huán)境是性格發(fā)展形成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環(huán)境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家庭、學校、社會活動圈子以及工作實踐來發(fā)生效應的。
告訴男孩:“你來決定這件事”
男孩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他們很很叛逆,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家長越讓他向東走,他卻偏偏向西走。
但是,如果家長告訴他,“你來決定這件事”,男孩聽到這樣的話往往會很感動。自己做決定,這是最讓男孩引以為傲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男孩認為,父母讓他自己決定一些事情,是父母對他能力的認可,是父母對他莫大的信任,因此,沒有男孩愿意辜負這種信任。于是,這種信任便轉化為了男孩努力做好這些事情的巨大動力。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的父母很難真正做到這一點,他們幾乎從不對孩子說“你來決定這樣事”,尤其是對那些他們認為很難管教的男孩。因為在家長的觀念里,他們往往認為:“孩子太小,沒有決定事情的能力”、“讓男孩決定自己的事情,他很可能會變壞”……于是,中國的父母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事情,從“吃、穿、住、行”到考什么大學、學什么專業(yè)……
其實,家長因為“孩子小”、“男孩會變壞”……而剝奪孩子決定自己事情的權力,這種做法純粹是家長在杞人憂天。兒童心理學家表示,如果能夠從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愛,男孩會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獨立。
事實也正如此,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當面對困難的時候,6個月大的男嬰已經開始試圖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解決問題,女嬰?yún)s通常借助哭泣等手段。當然,這些不同只是性別上的差異,并沒有優(yōu)劣之分。男性更喜歡實踐,喜歡嘗試與競爭,他們喜歡在這些過程中的思維與創(chuàng)造的樂趣。
當家長告訴男孩“你來決定這件事”的時候,這種樂趣就開始了。
孩子:你知道錯了嗎?
剛吃了茶點不久,便傳來諾諾小朋友的喊聲:“老師,航航朝我吐口水。”他的話音還沒落,這時的航航又想給另一位小朋友吐口水,我叫:“航航!”聽了叫聲,他在地上翻了一個跟頭,裝作若無其事地走開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又有一名小朋友很不開心地走到我的跟前,向我訴說著航航的不良行為。航航為什么會這樣呢?他媽媽在聯(lián)系冊中也有說過:不知道為什么,航航最近在家愛吐口水了。據(jù)老師們前幾天的觀察,他這種情況在幼兒園里一直沒出現(xiàn),為什么今天會這樣呢?暫時把他叫住,只是治標不治本,怎樣才能把他的壞習慣糾正呢?于是,我放下手上的碗,神情嚴肅地對著他說:“航航,請你到陳老師這邊來?!?/p>
這時,航航感到不對勁了,一邊揉著小眼睛,“水滴”一邊嘩嘩地流著,哭著說,“Miss,我知道錯了,下次不會了?!蔽颐念^,輕輕地問:“你說你知道錯了,那錯在哪里?”他回答:“吐口水?!蔽以賳枺骸澳阒腊芽谒略谛∨笥训哪樕蠒鯓訂??”航航不知道如何回答了,我耐心地告訴他說:“第一,吐口水是一種沒有禮貌的行為;第二,吐口水也是不講衛(wèi)生的一種行為,有一些疾病就是通過口水傳染的,如果被傳染了,人就會生病,你是想自己生病還是讓小朋友生病呢?是生病好玩還是不生病與小朋友一起好玩呢?”
聰明的小家伙說:“生病了就要打針吃藥,沒有力氣玩了,很難受的,我想不生病,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蔽医又f,“你想和小朋友玩,那你的小嘴巴就不能吐口水給小朋友,記住了嗎?”航航邊點頭邊說:“知道了?!薄澳悄隳茏龅絾幔俊彼f:“能做到?!薄白霾坏皆趺崔k?”我說,他搖著頭一句話也不說。我又說:“如果你沒做到,又向小朋友吐口水,那你只有一個人玩了,好嗎?老師和小朋友們都喜歡知錯就改、講衛(wèi)生、有禮貌、說話算數(shù)的航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為了能加深他的印象,我與他來了個君子協(xié)定——拉鉤,然后小家伙開心地跑回自己的座位,跟著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去了。
當孩子犯錯了,老師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你知道錯了嗎?”小朋友說,“我知道錯了”。聽了孩子說“知道錯了”,老師們便讓他回到群體中,事實上孩子真正犯了什么樣的錯,犯了這樣的錯,會造成什么樣的結果,我想孩子們是不知道的。當孩子們犯錯了,老師們要用實際行動進行教育,讓犯了錯誤的孩子真正地知道他錯的原因,怎樣做是正確的,同時也要讓他適當?shù)爻惺茏鲥e事的后果。
這些事,你誤解孩子了嗎?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特殊的時期。在這些時期里,寶寶可能表現(xiàn)得令人費解,甚至會給大人找很多的麻煩。但實際上,這些時期可能是寶寶性格成長,智力發(fā)育的畢竟階段哦~
追求完美不是笨
育兒小故事:
媽媽叫卓卓把他的小桶拎過來,卓卓走向小桶準備拎,這時姥姥拿起小桶,遞給卓卓,喬喬不高興地說:"不是這樣的。"然后。他把小桶放回原來的地方,再拎起來。姥姥笑到:"這孩子可真笨。
專家分析:
卓卓不是笨,而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講究完整性。在他們的設想中,事情應該是這樣辦,一旦他們設想好的東西被打斷,便不愿接受。這是他們從初步建立計劃做事的意識,到掌握較強的思維能力的一個過渡。這時家長在給予必要的指導時,不妨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寬容一些。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實施破壞不是錯
育兒小故事:
航航常常損壞家里的物品,撕毀過爸爸的稿紙,拆散過媽媽的化妝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爸爸媽媽非常生氣,經常大聲責罵航航,甚至對航航動手,試圖阻止他這樣的行為。
專家分析:
其實,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一種學習。孩子的智力發(fā)育,需要不斷地信息刺激,他們四處探尋各種事物來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從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毀壞了一件物品,而實際上孩子從中調動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輕易阻止孩子的探索過程。對的確不能讓孩子嘗試的事情,也要盡量向孩子說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給孩子做。如果父母經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會漸漸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動力。
重復不僅是為記憶
育兒小故事:
琪琪媽覺得很奇怪:給琪琪講的《拇指姑娘》故事,孩子聽了多少次也沒聽煩,每晚,藝可總是纏著媽媽講《拇指姑娘》的故事,從不間斷。媽媽表示:媽媽知道你記住了,不用讀了。但琪琪還是不罷休。
專家分析:
重復是孩子學習的一個特點。孩子的智力發(fā)展,不是知識在頭腦中的堆積,記住知識本身,而是通過刺激、記憶來促進腦部的發(fā)育。孩子的智力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重復作為力量,當重復到達了一定程度時,新的狀態(tài)就會爆發(fā)出來。另外,孩子在聽熟悉的事物時,對事物的預見會給他們帶來信心與安全感。
依戀與自理并不矛盾
育兒小故事:
婉婉爸媽十分重視培養(yǎng)她的自理能力,從不讓婉婉粘著自己。在婉婉很小的時候,就讓她自己吃飯、穿衣,甚至為了培養(yǎng)女兒的獨立性,把她送到全托的幼兒園鍛煉。
專家分析:
粘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的階段,他們從對父母的依戀中感受親情,認識世界。經過了這一階段,孩子才能逐漸建立起健全人格。從心理發(fā)育上說,孩子很需要被重視,這與他們的自理能力并不矛盾。
家盒子提醒
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而要深入孩子的內心,尊重他們的想法。在阻止孩子的行為之前,先仔細考慮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先想一想這樣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孩子像是一本書的作者,父母越有興趣去讀懂他,他就越有動力將這本書寫得更加精彩。
你送過孩子這些禮物嗎?
昨天是六一兒童節(jié),作為父母你送給孩子不少禮物吧?可是您送過孩子這些禮物嗎?
禮物一:愛
每個孩子都需要愛,許多孩子對愛的需要遠勝于對一兩件玩具禮物的需要。
禮物“制作”:輕拍孩子的肩,臨睡前給孩子一個吻,與孩子道別時跟他揮揮手。在孩子回家時給他一個問候,當孩子疲倦或精神萎靡時,抱一抱他,這些都是表達“我愛你”的信息。
禮物二:榜樣
你傳遞給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語言方式來達到的,在孩子的整個成長期,他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并以父母為楷模。
禮物“制作”: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看著你,觀察你,因此,你必須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假如你不想讓你的孩子沉迷于電視,那么你自己最好不要提起電視劇就眉飛色舞。
禮物三:健康
盡早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習慣尤其重要,父母堅持刷牙、健身和飲食衛(wèi)生,都是向你的孩子無意中灌輸一種觀念:要照料好自己的身體。
禮物“制作”:讓你的孩子定期去醫(yī)院,接受必要的健康檢查;鼓勵支持他們鍛煉身體;讓孩子了解壞習慣對身體的危害。
禮物四:陪伴
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你也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的心目中始終是第一位的,你要盡量做到周末和節(jié)假日與孩子在一起。
禮物“制作”:每周都計劃一次與孩子共同的周末活動,然后,讓孩子盼望著這個時刻的到來,讓他們知道你非常愿意與他們在一起。
禮物五:幽默
適當?shù)淖猿芭c幽默話語能使生活充滿情趣,能讓孩子看到事情輕松愉快的一面,從而熱愛生活。
禮物“制作”:不要總是對孩子不茍言笑,而要和孩子一起嬉笑娛樂,與孩子一起觀賞幽默表演時,應表現(xiàn)出欣賞,只要這些幽默不傷及他人。
先別急,知道孩子為什么要這么做嗎?
當嬰兒哭鬧的時候,父母會關注孩子哭鬧行為背后的原因,猜測他可能是餓了,冷了,或者不舒服了。但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好像漸漸喪失了這個能力,變得只關注孩子的行為,卻很少思考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
這里舉兩個例子,你就能明白,孩子明知道那么做不對,為什么會做一些讓我們無法理解的事。
有一次,在圖書館看書,旁邊坐著一對母子,媽媽埋頭忙碌,6歲的孩子在用蠟筆涂色。安靜了沒一會,6歲的孩子開始用腳踢桌子?!皠e踢了!”媽媽很生氣地瞪了他一眼。孩子撅了撅嘴,停了下來。沒一會,又開始踢桌子,媽媽呵斥了他,孩子安靜了沒兩分鐘,又開始踢桌子,這時同桌的人已經不勝其煩,換了座位,媽媽感到又窘迫又惱怒,狠狠打了孩子一巴掌。
媽媽對孩子調皮的行為感到氣憤,并且急于糾正孩子錯誤的行為,卻從沒想過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人的行為都有一定的目的,孩子也一樣,如果我們想改變孩子的行為,必須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孩子踢桌子的行為,讓媽媽的注意力從書本轉移到了他的身上,雖然是被媽媽批評、責罵,但他依然很滿足,因為他的真實目的已經達到了,這個目的就是尋求媽媽的關注,即使是負面的關注。
如果上面的故事說服不了你,下面這個故事你可能會更有感觸。三歲的貝貝本來是個快樂可愛的孩子,他成長得很快,父母感到很欣慰。他一歲前學會走路,十八個月就不再用尿布了,兩歲時能清楚地說出正確的語句,而且他很擅長表現(xiàn)自己的聰明可愛,得到大人的肯定和喜愛??墒呛鋈唬_始哼唧、哭叫,還經常尿褲子、拉褲子,這些年齡倒退的行為發(fā)生在弟弟出生兩個月之后。貝貝的父母,感到很疑惑,就向兒童心理醫(yī)生請教。
醫(yī)生,告訴他們:“貝貝會出現(xiàn)這些行為,是因為他觀察到,弟弟得到了全部的關注,自己失去了在家里的位置。他認為,只要自己變成一個嬰兒一樣不能自理,就能重新得到媽媽的關注。你會覺得孩子采取的方式有點莫名其妙,這是因為孩子并沒有察覺和理解他們行為背后的原因,采取的方式也不是理性思考的結果,完全依靠的是自己的直覺?!?/p>
貝貝的父母現(xiàn)在明白了,孩子出現(xiàn)這些錯誤行為的原因,是想尋求關注,所以父母及時做了調整,平時在照顧弟弟的同時,也給予貝貝足夠的關注,比如媽媽如果抱弟弟,就一定會抱他,不會因為弟弟是嬰兒,他是個大孩子而區(qū)別對待。另外,父母還邀請貝貝一起來照顧弟弟,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和重視。通過這樣的調整,不久之后,貝貝又回到了那個聰明伶俐的狀態(tài)。
從上面兩個故事,你可能已經知道了,孩子真的很需要父母的關注。因為孩子在這個世界上能依賴的只有父母,他們除了父母就什么都沒有了,如果他們感到父母不夠關注自己,就會極其沒有安全感。
而父母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孩子,還有我們的伴侶、父母,以及自己的事業(yè)和財富,我們的安全感也來自多方面,精力也同樣被分散到各處。所以我們越來越難做到:將100%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孩子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我們,原來孩子愛我們,遠比我們愛孩子的還要多??!
孩子錯誤行為的背后,有著特定的原因,所以在遇到孩子做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時,我們先別急著糾正、責罵、或者懲罰,想想孩子這么做背后的原因,孩子經歷的少,很多事情沒還需要引導,只有找到每件事背后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不適當?shù)男袨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