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謊你簡單粗暴了嗎?
發(fā)布時間:2021-05-24 幼兒園小熊你長大了嗎說課稿 幼兒園說課稿喜歡你 簡單幼兒園游戲說到撒謊,我們都會想到一個代代相傳的故事——《狼來了》,這是多數人對于誠實的第一節(jié)課。當我們從聽故事的人成為了講故事的人時,有多少人可以挺直腰桿地說自己從來沒有說過任何謊呢?但有時謊言確實可以避免一些沒有必要的麻煩和誤會,所以聰明的人類把“善意”這兩個字放到了謊言的前面,和其他的謊言加以區(qū)分。
其實,說這個的目的只是想告訴家長,我們的教育不是要做得讓孩子一句謊話也沒有(當然,這也應該很難做到),而是讓孩子有說謊的底線和自我的道德要求。
好了,言歸正傳,接下來我們說說要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
1、全面了解事情真相
我們不能對孩子的謊言視而不見,但更不能冤枉了孩子。即使剛才他的謊言讓你都快氣瘋了,但在你抓狂之前請將整個事件了解清楚,不能因為一個人的話而確定整個事件,要問事件里所有的人以及孩子,全面了解事情。
2、了解原因,對癥下藥
你問清楚之后可能更生氣了,因為他真的騙了你,但在你二次抓狂之前請再了解一下原因吧。他為什么這么做,Why?如果都不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那怎么能知道要吃什么藥呢?
以下幾點請對號入座:
1、他知道自己做錯了害怕懲罰。
2、他想要你滿足他的某種愿望。
3、他為了滿足你讓你高興,從而自己得到表揚。
4、他希望引起你的注意,得到更多的關注。
5、他分不清楚想象和現實的區(qū)別。
好了,找到了病因,那我們來開藥方。為了讓各位更清晰的了解病癥,我接下來給大家舉例說明。
案例一
4歲的梓莫在幼兒園把不想吃的芹菜,偷偷倒進了垃圾桶,卻告訴老師芹菜是自己吃完的。在老師問為什么這么做時,梓莫說:我怕批評我,我不想被批評。
分析:
對于孩子的錯誤可以進行適當的懲罰,但是懲罰目的是讓孩子不再犯錯,孩子因為懲罰而選擇了說謊,就失去了懲罰的意義,反而加重了錯誤。這個年齡孩子即使有基本的是非觀念,但更在意自己是否會受到懲罰。家長需要做的是教孩子正確處理事情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堅持正確的是非觀。
建議:
⑴問孩子這樣做是對還是錯,與其讓他人評價行為,不如讓孩子自我評價。
⑵肯定孩子剛才的評價,并進行心理引導:“既然你知道這樣做不對,我相信你剛才選擇這樣做時一定很難過很害怕。我也相信你以后不會這樣做了?!?/p>
⑶給孩子這件事情正確的處理方法,因為這次說謊事件的根源是孩子不會處理這個問題?!耙院竽悴幌氤缘臇|西,和吃不了的東西,一定提前告訴我,你也可以自己盛飯,吃多少盛多少?!?/p>
⑷后續(xù)完善:進行珍惜糧食的教育,同時引導孩子接受不喜歡的食物,比如了解芹菜的生長過程,去采摘芹菜,家里買種子種植一棵芹菜等。
案例二
5歲的初初想要一個芭比娃娃,但是媽媽沒有同意,于是初初找到爸爸說:“媽媽讓你幫我買一個芭比娃娃?!庇谑?,爸爸晚上回家就帶回了初初想要的芭比娃娃。
分析:
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說一些無傷大雅的謊,是這個年齡經常出現的問題。而問題的根源是教育環(huán)境不統(tǒng)一,父母對于這種“小事”不重視。
建議:
⑴把用這種方式要來的東西沒收掉,或者放置在家里顯眼的位置用透明的盒子裝起來。并告知孩子“媽媽并沒有說過讓爸爸給你買玩具,你是不是記錯了呢?盡管玩具買了回來,但是在我沒有同意的情況下,這個玩具還是不能玩?!钡珱]有必要一定要揭穿孩子,讓孩子明白這種方式得不到滿足就可以了。
⑵父母之間多溝通,對孩子的物質獎勵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建立原則如:一個月一個玩具等。
案例三
4歲的橙子從幼兒園回來說:“劉老師今天表揚我吃飯很好!”但第二天媽媽無意中和老師提到時,劉老師說的是橙子最近吃飯都不好,昨天沒有表揚。
分析:
就像父母知道孩子喜歡什么一樣,孩子同樣也能發(fā)現父母喜歡什么,孩子無意中發(fā)現父母聽到自己受表揚了很高興,也會為了討父母開心說一些謊話。
建議:
⑴告訴孩子:“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媽媽都愛你,就算是被批評了,做錯事了媽媽一樣愛你。你受到批評一定很難過,但告訴媽媽之后可能就沒有那么難過了,希望你可以告訴媽媽,就像你受到表揚時一樣?!?/p>
⑵家長約束自己的言行。不管孩子說自己受到表揚還是批評,家長都不要過于高興或生氣。在孩子受表揚時,鼓勵孩子堅持,同時提醒孩子如何做到更好;在孩子受到批評時,鼓勵孩子繼續(xù)努力,同時對其它方面進行表揚,助孩子平衡自信心。
案例四
3歲半的曉曉上幼兒園后,媽媽總是會問她:“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呀?”媽媽最近發(fā)現,在自己做飯時或做自己的事情時,曉曉就會走過來說:“今天嘟嘟打我了”但是和老師了解情況后發(fā)現嘟嘟今天都沒有來幼兒園。
分析:
父母對于一些事情過度的關注,對孩子來說變成了“求關注”的方法。孩子第一次無意識地用這種方式得到關注后,在想得到關注時就會自然地想到家長的關注點。孩子很可能并不認為自己是在說謊。
建議:
(1)越是重視的事情,越不要表現得過于重視,避免孩子產生壓力,或者拿這個做文章。YJs21.CoM
(2)平時多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孤獨到需要用這種方式才能得到關注。
(3)給孩子正確“求關注”的方法。比如:“告訴媽媽我想讓你陪陪我。”
(4)換位思考。告訴孩子“沒有發(fā)生過的事情不要說,因為對方小朋友知道了會難過的。比如你沒有打人,嘟嘟說你打他了,你開心嗎?”
案例五2歲半的小丫一大早和媽媽說昨天爸爸答應今天帶她去游樂場玩,但是昨天爸爸沒有在家呀,但小丫哭鬧著就說在家答應了的。
分析:
孩子出現想象、夢境和現實混淆的情況大多發(fā)生在3歲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以無意識思維為主,這屬于孩子發(fā)育過程出現的正常情況。
建議:
對于夢境和現實建議助區(qū)分,對于想象和現實建議家長在適當保留想象力基礎上幫助孩子加以區(qū)分。如小丫屬于前者,媽媽可以讓爸爸幫助孩子區(qū)分。再比如:孩子告訴家長:“這個玩具一定是昨天圣誕老人送給我的,他一定來過我家,還喝了我汽水。”這屬于想象和現實的混淆,但是沒有必要糾正。
3不貼撒謊的標簽當知道了病因,拿到了藥方,你可能就沒有那么抓狂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在剛才的問題處理中都沒有強調或者批評“孩子你說謊了,你為什么說謊騙人”,只是在找原因、解決問題。
因為6歲前的孩子許多謊言并不是有意的,甚至有時候他自己都不知道這是說謊。反而家長刻意的批評,下定義,貼標簽會造成孩子后期說謊行為。同時,6歲前的孩子沒有自我評價的能力,有人說他是說謊的人,他就會認為:哦,我是個說謊的人呀!
6歲前的孩子接觸的事情少,處理事情方法少,可以先適當教孩子處理事情的正確方法,較少批評孩子的說謊行為,多用一些:“你是不是記錯了,你想清楚了再告訴我吧?!薄罢娴氖沁@樣的嗎?我覺得有點不對耶?”“不說沒有發(fā)生過的事情,這件事情發(fā)生過嗎?”如果到了有必要批評時,這時的嚴肅批評也會更有威懾性。
4、以身作教
看到以身傳教,你可能會說:我一直不和他說謊的呀!但我想說:NO!那是你沒有發(fā)現。比如你答應了孩子去公園,結果你太忙忘記了;答應了孩子給買東西,你卻以為就是隨口一說,都沒有當一回事兒;答應了明天可以不去幼兒園,但當第二天太陽升時還是把哭著的他送了過去……這些你答應了卻沒有做到的,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在騙他,都是謊言。
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要答應,如果答應了確實沒有辦法實現了,一定要和孩子道歉,不要用“哄”的方式來教育——你現在哄他,他長大就會騙你。
5、故事的引導
之前說過6歲前的孩子最適合故事教育,同樣說謊問題也可以用故事解決。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繪本故事,如《狼來了》《不要說謊哦》《不是我》等。
第二種是:家長自身的故事引導。
如:媽媽小的時候,也說過謊,我把外婆的發(fā)卡弄壞了,外婆問我是不是我弄的,我說不是,后來外婆什么也沒有說,一開始我可高興了,覺得外婆沒有發(fā)現,但是過一天我自己心里可難受了,外婆那么相信我,我還騙了外婆,所以我就想受批評就受批評吧,總比心里難受好呀,后來就告訴了外婆,外婆說其實她早就知道了,只是想讓我自己說出來。
這段案例中的內容也是我最后想和大家分享的,不要告訴孩子所有的謊言都能被發(fā)現,因為這是不可能的。當孩子有一次沒有被發(fā)現之后,就會一發(fā)不可收拾。
在之前有說過,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有謊言的底線和自我的道德要求。你說的謊話有時候可以不會被揭穿,甚至沒被發(fā)現,但是當你說謊時,你心里一定不好受。用潛移默化的心理教育讓孩子對自己有要求有約束,這樣才是“誠實教育”最根本的方法。
歪歪兔情智樂園幼兒早教產品通過綜合訓練+親子繪本+關鍵期早教指南+情智DVD,每月一套幼兒早教主題產品,從關鍵期的6大領域發(fā)展為重點,同時配合關鍵期的能力訓練和各個階段的行為習慣能力培養(yǎng)等想結合,培養(yǎng)寶寶好習慣好性格。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教你如何辨別孩子撒謊
雖然說當家長的要多信任自己的孩子,但孩子的有些謊言是不能置之不理的。不管是否要嚴重對待,起碼你要有判斷孩子有沒有撒謊的本事。
1、奇怪的眼神交流撒了謊的孩子通常都不敢與家長進行眼神交流。
當然這只適用于年齡比較小的孩子,那些15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很高的情商了,他們能夠很好的偽裝自己,就算與家長對視也不漏痕跡。
事實上,家長還是可以從對視的時間長短來做出判斷,時間太長或太短都很有問題。
2、重復問題撒謊的另一個標志就是重復問題,因為編故事總是需要時間的。
比如說,你可能問孩子放學后干嘛去了,他們很有可能這樣回答:“啊,我放學后干嘛去了?我放學后……”
3、孩子不自覺的摸臉孩子不自覺的摸臉、抓耳朵或是摸鼻子都有可能是撒謊的標記,還有舔嘴唇也是一條很常用的線索。
4、說話斷斷續(xù)續(xù)不連貫孩子說或斷斷續(xù)續(xù)是非常明顯的撒謊標記。
5、反應不正常孩子在撒謊時通常都會反應過激,極力證明維護自己。
6、擺出一些奇怪的姿勢孩子突然背著手站在你面前或是用很不自然的姿勢表達什么事情,那他很可能是在撒謊。
7、老眨眼眼睛通常會泄露一個人的秘密。孩子說話時老眨眼或是眼睛一動不動的盯著你都說明有事發(fā)生。
8、坐立不安,有些焦躁孩子跟你說話時總是在撥弄手指,四處張望,有點心不在焉慌慌張張也是說謊的表現。
9、話特別多孩子一旦說了謊,就總想著讓你相信,所以可能補充許多小細節(jié)來證明自己。如果孩子總是在某件事兒上喋喋不休向你證明什么,那他很有可能撒謊了。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我一直以為我自己很了解兒子?,F在看來,這樣的自信未免盲目得可笑,盡管他還不到七歲。
今天,本來是要兒子就他昨天不禮貌的行為向我道歉的,他不肯。我便說,在你道歉之前,我不會理你的。
兒子撇撇嘴說:“不理就不理,反正你也不喜歡跟我講話!”說著竟流下委屈的淚水。
我驚愕了:“我什么時候不喜歡跟你說話了!”我的職業(yè)就是說話,決不至于吝嗇和兒子交談。
“走路的時候,你一老跟爸爸講話,很少陪我說話?!闭f到這里,淚水更奔流得厲害了。
一種愧疚洶涌而來,兒子說的是事實。有時兒子走累了,落在后面玩著畫片或者吃著零食。我們意識到兒子丟了很遠的時候,才會停下來催促他快點。
我不知道如何是好,這時候,任何解釋都是狡辯。我巴巴地望著兒子,乞求他的原諒,但是他沉浸在自己的悲傷里,不肯原諒我。
老公打圓場說:“那時本來是爸爸媽媽有事,你又走得慢些,況且媽媽給你講那么多故事,又沒有給爸爸講過,我還不是不吃醋?!?/p>
可這個非常合理的解釋絲毫不能減輕兒子的委屈,孩子還不懂得換位思考。
老公又說:“也許是你太矮了,爸爸媽媽的耳朵離得近些,說話方便些。東燁,你有話可以跟我們講,我們會聽啊”狡辯里有黔驢技窮的無可奈何。
兒子依然執(zhí)拗地說我不喜歡跟他說話。跟盛怒和悲傷的孩子講理是白費力氣的。我挪過身子,摟著他的肩膀,差不多是討好地說:“你什么時候覺得媽媽不喜歡跟你講話的?”
“很久了……”哭,大聲。
我原以為,兒子是可以自得其樂的。原來還有著這樣深沉的委屈,這真是我不可原諒的錯誤!
“我們今晚就去散步,爸爸媽媽都和你說話,我們三個手牽手好不好?”
“我不去,你們下次就不記得了?!?/p>
“我們都記著,好不好?”
“不好,現在記得,明年你又不記得了!”兒子說得那樣肯定,使我的難受又加了一層。
大人以為孩子是不可理喻的,而孩子卻以為大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我不知道我哪里給他留下這樣的印象,盡管我還算講信用,但是百密也難免一疏,答應了卻做不到的時候一定也不會少吧。
有時候,會覺得對孩子講信用是一柄雙刃劍:不守,傷了孩子,蒙受欺騙的感覺多了,孩子會漸漸遠離父母并且關上溝通的門;堅守,累了自己,追求每個承諾的兌現,意味著時間金錢還有心靈能量源源不斷的輸出。作為老師,我得以了解孩子的心聲;作為母親,我更能體會父母的無奈。這個命題,很重要,但誰也沒有把握求證出通行的法則。
后來,我用零食來行賄,兒子才好不容易從悲傷中回過神來。
今天晚上這件事,在一般大人看來,是多么微不足道。但也正是通過這種認為,可以很準確地判斷出大人的不了解孩子。
送兒子上學時,我常常會望著他的背影注目許久再緩緩離去。我看到,他和許多其他孩子一樣,慢慢地走向學校,走向他將要呆上一整天的地方,走向他將要面對競爭和挑戰(zhàn)的地方;我希望,他的老師會像我們一樣關心他的心情包容他偶爾的小脾氣,他的同學能夠像兄弟姐妹一樣互幫互愛接受他無傷大雅的小缺點;但是,我知道,兒子雖然是家里耀眼的太陽,是眾星捧著的月亮,但是,在集體里,在社會里,他可能連小行星都算不上一顆!
世間所有的愛,戀人、朋友、甚至師生,都是以接近為目的的,只有親子之愛,指向遠離??v使不放心,也要放手!縱使不甘甜,也要甘愿。成功的父母之愛,要給孩子遠行的力量!
而那時,我們將更不了解我們的孩子——那個脫胎于我們的身體和靈魂的小小人兒!
今天,你罵孩子了嗎?
今天,你罵孩子了嗎?今天,給**喂過了睡前點心,我給他洗好澡,換上睡衣,他便要求喝牛奶。最近一段時間,我給他訂了鮮奶,用塑料袋包裝的。前陣子我都是將整袋牛奶先放到一個杯子里,然后插上吸管讓**抱著杯子喝,今天想到那個杯子是瓷的,挺沉,決定給他換成塑料碗。結果是,**還沒適應這只碗,因為相對杯子而言,這碗太淺了,**喝了幾口牛奶后,注意到我放在床邊的書本,想過去看看。挪動的時候,碗一傾,塑料袋里的牛奶倒出來大半,一下子將草席給弄濕了……
我忍了半天,還是表達了我的情緒:**!媽媽很生氣!你看草席全部弄濕啦!媽媽有提醒你要小心,牛奶很容易倒出來的!
**一臉愧色。聽任著我“擺布”他:我把他抱到小床上,然后連書連枕頭那些東西也全部塞到小床鋪,扯出草席去清洗和晾曬。他蹲在小床上自己翻書看。看了一會,覺得有些無聊,便在小床上走來走去,又過了一會,見我還沒有理他,終于鼓起勇氣,叫了我一聲:“媽媽!”聲音里含著試探和一些懼意。
我告訴**說:媽媽剛才生氣,但現在不生氣了!你等媽媽一會,洗完臉就出來陪你。
**說:媽媽不生氣啦!媽媽不罵寶貝了!
心里不由一動。這是**首次自已用罵字。
我在想,這孩子每天要被媽媽“罵”幾次呢?罵人的時候,一定是表情兇猛,聲音很大,而且可能一沒注意就帶出了威脅和懲罰的內容。難怪**那么害怕。然后用了那么長時間來忍耐自己一個人呆在小床里的孤獨和寂寞也不敢打擾媽媽。我相信他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擔心的是媽媽還會不會愛自己,而不是考慮如何修正自己。這就是罵孩子的最大壞處:表面上是“嚴格教育”孩子,實際上卻是在讓孩子驚慌和擔憂。
我要盡量地少罵孩子。
今天,你親了你的孩子嗎?
在采訪早教的過程中,廣州醫(yī)學院心理學專家李幸民教授告訴記者這樣一件事,他去意大利、奧地利考察早教的時候,發(fā)現那邊絕大多數的早教機構(或者叫幼兒園)在門口都寫著這樣一句話:“爸爸媽媽:今天,你抱了你的孩子嗎?你親了你的孩子嗎?”
李教授說,自己看了十分感慨,因為在國內的幼兒園門口寫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一切為了孩子。國外說得很具體,告訴你應該怎么做;而國內則說得很抽象,一切為了孩子,但沒有說具體該怎么做。
還有一件事,也讓李幸民教授感到印象深刻,那就是在國外的早教機構里,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都是在室外活動,比如在海邊的沙灘上,孩子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盡情地玩沙子、戲水,你追我趕,好不熱鬧。不像在中國的早教,是把孩子們關在一個房子里讓孩子們做游戲,就是早教了。
聽了李幸民教授的話,記者不僅感慨良多。中國的父母應該說是最愛自己孩子的,對孩子是最有奉獻精神的,就連早教機構的人都說,中國父母的錢最好賺。可是中國父母會愛孩子嗎?這卻是一個大大的疑問。不要讓孩子躲在大人的身后,家長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不要對孩子過度保護,這些道理已經喊了很多年,可是仍然有太多太多的家長做不到,正是應了那句話:“道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p>
對于中國的早教,記者不得不借用孫文先生的話來概括當下的狀態(tài),那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所以,光是帶孩子去參加早教班是不夠的,每天父母都應在心底多問一問自己:“今天,我抱了寶寶嗎?今天,我親了寶寶嗎?”
孩子:你知道錯了嗎?
剛吃了茶點不久,便傳來諾諾小朋友的喊聲:“老師,航航朝我吐口水?!彼脑捯暨€沒落,這時的航航又想給另一位小朋友吐口水,我叫:“航航!”聽了叫聲,他在地上翻了一個跟頭,裝作若無其事地走開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又有一名小朋友很不開心地走到我的跟前,向我訴說著航航的不良行為。航航為什么會這樣呢?他媽媽在聯(lián)系冊中也有說過:不知道為什么,航航最近在家愛吐口水了。據老師們前幾天的觀察,他這種情況在幼兒園里一直沒出現,為什么今天會這樣呢?暫時把他叫住,只是治標不治本,怎樣才能把他的壞習慣糾正呢?于是,我放下手上的碗,神情嚴肅地對著他說:“航航,請你到陳老師這邊來?!?/p>
這時,航航感到不對勁了,一邊揉著小眼睛,“水滴”一邊嘩嘩地流著,哭著說,“Miss,我知道錯了,下次不會了?!蔽颐念^,輕輕地問:“你說你知道錯了,那錯在哪里?”他回答:“吐口水。”我再問:“你知道把口水吐在小朋友的臉上會怎樣嗎?”航航不知道如何回答了,我耐心地告訴他說:“第一,吐口水是一種沒有禮貌的行為;第二,吐口水也是不講衛(wèi)生的一種行為,有一些疾病就是通過口水傳染的,如果被傳染了,人就會生病,你是想自己生病還是讓小朋友生病呢?是生病好玩還是不生病與小朋友一起好玩呢?”
聰明的小家伙說:“生病了就要打針吃藥,沒有力氣玩了,很難受的,我想不生病,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蔽医又f,“你想和小朋友玩,那你的小嘴巴就不能吐口水給小朋友,記住了嗎?”航航邊點頭邊說:“知道了?!薄澳悄隳茏龅絾幔俊彼f:“能做到。”“做不到怎么辦?”我說,他搖著頭一句話也不說。我又說:“如果你沒做到,又向小朋友吐口水,那你只有一個人玩了,好嗎?老師和小朋友們都喜歡知錯就改、講衛(wèi)生、有禮貌、說話算數的航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為了能加深他的印象,我與他來了個君子協(xié)定——拉鉤,然后小家伙開心地跑回自己的座位,跟著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去了。
當孩子犯錯了,老師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你知道錯了嗎?”小朋友說,“我知道錯了”。聽了孩子說“知道錯了”,老師們便讓他回到群體中,事實上孩子真正犯了什么樣的錯,犯了這樣的錯,會造成什么樣的結果,我想孩子們是不知道的。當孩子們犯錯了,老師們要用實際行動進行教育,讓犯了錯誤的孩子真正地知道他錯的原因,怎樣做是正確的,同時也要讓他適當地承受做錯事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