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及時反思,不斷提高
發(fā)布時間:2021-05-20 教學案例反思 如何提高管理水平 幼兒園案例在上學期的時候,我和孩子們曾經一起學習了歌曲《表情歌》。這次活動是分兩次進行的,第一次活動的活動目標主要是引導幼兒們熟悉《表情歌》,還有歌曲中的節(jié)奏練習。在活動的時候,幼兒對歌曲的旋律掌握的還不錯,因為是六段,每段的旋律都是一樣的,但是節(jié)奏有兩種,在進行了多次練習后,幼兒們已經基本掌握了。在活動的結尾我又滲透的引導幼兒聽歌詞,說歌詞,為下次活動做個鋪墊。當我領著孩子念到第三段歌詞的時候,就有人說:“怎么這么多的歌詞啊,有點不好記。”
在活動結束后,我想:這首歌的歌詞確實有點多,特別是各種表情的詞語,如果沒有弄清楚歌詞的順序,在唱歌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亂的情況。怎么辦呢?于是我又看了看歌詞,想到了這些詞語都是人臉部的一些表情,如果根據這些表情把它們畫在卡片上,然后在貼到黑板上,這樣在下次活動的時候,只要先引導幼兒把畫有臉部表情的卡片熟悉后,即使我在前面彈琴,不帶著他們唱,孩子們也能根據卡片上的臉部表情想到歌詞了,這樣就不會記不住歌詞了。
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就根據歌詞把六個的不同表情畫到了卡片上,我力求讓孩子們看到這張卡片的時候就能想起是哪段的歌詞,這樣做好了準備。
在第二次活動的時候,我先向孩子們介紹了我所準備的那六張卡片,當時我并沒有說出每張卡片代表的意思,孩子們馬上就看出了每張卡片代表的不同意思,并大聲地說了出來。這就說明他們明白了,這使我很高興。然后,又引導幼兒一起根據歌曲的節(jié)奏把每段的歌詞說了出來,邊說邊把相應的卡片按照順序貼在了黑板上。就這樣,孩子們熟悉了以后,我們就看著卡片唱起了歌。當時孩子們唱得很起勁,不會出現忘記歌詞的情況了,加上每段結尾處的節(jié)奏拍打,整個歌曲唱的精彩極了?;顒釉诤⒆觽兦榫w激昂的歌聲中結束了。
在活動后,我想第二次活動之所以能夠這么成功,是因為我在第一次活動后的及時反思,并對于第二次活動前進行的進一步的設想和準備。象這樣把各種表情畫到了卡片上,既給幼兒做了提示,又充滿了童趣,使幼兒樂于接受。
在學習和工作中,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正是有了反思,才有了對教育的調整,對活動方式的調整,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更能起到真正促進孩子們發(fā)展的作用。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案例:不妄下判斷
自由活動時,只見赟赟把文文壓倒在地上,隨后兩人爭執(zhí)打了起來,我見狀很生氣,立即喝止他們,他們也各自回位了。
這事本該結束了,但我還是把他們叫上前來,仔細問明原因。原來文文彎下腰在地上寫字,而赟赟是想叫他不要用手摸地。
原來如此。我就對文文說:“寫字是件好事情,但要寫在紙上,地上很臟的。如果你想寫字,可以問老師要紙來寫,不要再在地上寫了,好嗎?”文文回答說好的。
我又對赟赟說:“你想叫他不要用手摸地是好的,但是方式不好,要好好說而不應該動手打他?!壁S赟看看我也點了點頭。
這時我又對他們說:“打架是不對的,小朋友們應該要友好,大家都是好朋友。來,你們握握手吧。”他們笑著握了握手。
我又提醒他們:“以后可不能再打架了。”他們都笑著表示同意。
反思:
我慶幸自己問清楚了原因,否則雖然他們確實迫于老師的威信而各歸其位,但卻抹殺了孩子正確的意圖,這樣對他們是不公平的。
這也給了我一個啟示:作為老師,遇事要冷靜,不能妄下判斷,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問明原因以后再處理。否則不管三七二十一,見到不正確的行為立即采取批評,就很可能傷害到孩子。對于孩子,要多份耐心才行。
另外,孩子畢竟年齡還小,缺乏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碰到事情往往喜歡直接運用動作來處理,我們要引導他們學習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個人發(fā)展計劃:加強學習 不斷提高
在新世紀,我們全世界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zhàn)是未來社會人才的競爭。具有創(chuàng)新素質的人才。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幼兒教師如何更好地適應幼兒園改革的需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我們應該嚴格的從自身做起。
一、三年奮斗目標
1、造良好的師表形象。
2、促進業(yè)務素質的提高。
3、注重學歷的進修。
二、實施措施:
1、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應該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更要有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的精神。把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的奉獻給自己所熱愛的事業(yè)。在幼兒、他人面前樹立教師光輝的形象。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我們必須做到事事以身作則,為幼兒想所想,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敬業(yè)、勤業(yè)、愛業(yè)、樂業(yè)將成為我工作不變的宗旨。
2、新《綱要》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認真學習、努力鉆研、充分實踐,并且在實踐中學習自我反思、自我探究。在各類教學實踐及課題研究等活動中我要由原來服從任務的執(zhí)行者,漸漸成為樂于嘗試、敢于創(chuàng)新的實踐者。遵循實踐、發(fā)現問題、反思、調整、再實踐、得到提高的流程,從中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
3、幼兒的生長發(fā)育十分迅速但又不完善。他們的活動欲望強烈,但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因此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是從事其它一切活動的必要前提,我們必需執(zhí)行安全活動規(guī)則。讓家長交給我們放心、讓幼兒活動得開心。這就需要我們有較好的教育方式,耐心、細心地教育他們,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4、學無止境。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既需要有扎實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了解幼兒發(fā)展的規(guī)律,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具備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品質。我積極報考本科自學,爭取在知識內涵上有新突破。
新世紀是知識經濟的社會,它的發(fā)展必然要引發(fā)教育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因此我要從新的起點開始,以新的目標鞭策自己,使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更充滿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戰(zhàn)。
案例:《小雪花》反思及教案
該活動是建構教材學前班的《雪花飄飄》主題中的一個美術活動,活動過程極為簡單,活動開始教師變魔術:出示事先用白色蠟筆畫好雪花的畫紙,教師用水彩顏料在紙上涂色,即呈現雪花的圖樣?!澳銈冎牢沂窃鯓幼兂鲅┗ǖ膯?”我沒有馬上告訴幼兒魔術的秘密(蠟筆和水彩顏料不相溶合的特性),而是問:“你們誰也想來變一變?”于是許多幼兒都紛紛舉手,由各組選出代表,幼兒開始學著老師的模樣,用毛筆蘸上水彩顏料,在白紙上煞有介事地涂畫,可是沒有任何一張紙上呈現出雪花,為什么呢?讓大家暢所欲言,然后我將紙翻一面,又請幾個善于畫雪花的幼兒帶上白色的油畫棒到前面來幫忙,先用油畫棒畫出不同的雪花,然后再用水彩上色,幼兒這回終于看到了心儀已久的雪花,幼兒頓時興奮起來,這時趁勢引導觀察幼兒繪畫的不同雪花,并鼓勵幼兒說:“我們的小魔術師們,快快行動起來吧,一起來下雪吧。小朋友作畫時,大家可以互相幫忙,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請教師幫助,在畫面中還可以豐富冬景背景?!庇變鹤鳟?,教師進行指導,最后幼兒欣賞同伴作品,評選出最美麗的雪花。
在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通過在嘗試中體會蠟筆和水彩顏料不相溶合的特性,逐步掌握脫色的繪畫技能。活動全過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去動手,沖破了“先教后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構建了在“試中學”、“做中學”、“想中學”的新型教學模式,繪畫中不只是單純的教幼兒學習繪畫技能,而是注重讓幼兒了解科學和技能的關系,通過感知、操作來回答“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幼兒既能親身參與感知、探索,又能動手操作、嘗試,看到自己的成果,體現科學與技能的結合。
本次活動體現了分層遞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先讓幼兒自己嘗試,然后再討論分析,再嘗試直至成功,每個環(huán)節(jié)緊緊相扣、步驟分明,進行獨立的操作,從個體自己的發(fā)展水平出發(fā),都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內有所發(fā)現獲得成功,同時還強調了幼兒間的團結協作,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
本次活動自始自終以“嘗試”兩字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在互相表達、交流信息時態(tài)度積極,以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嘗試結果,幼兒由“要我說”,發(fā)展為“我要說”的積極狀態(tài),輕松愉快的獲得了脫色繪畫的技能,孩子的情感也一直處在積極愉快的氛圍中。
本次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是:個體間差異存在明顯,操作時幼兒安靜作業(yè)的習慣還未養(yǎng)成,相互間不會通過協商合理分配材料,造成顏料粘到同伴的衣服上、作品上等等,這些都將在今后的活動中積極去調整改革,以上是筆者的一些粗淺的見解,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出。
附:美術:《小雪花》教案
活動名稱---美術:小雪花
活動目標:學習用蠟筆與水彩結合作畫的技能。
加深對雪花各種形狀的認識。
活動準備:已有觀察雪花的經驗,知道雪花是六瓣的。
蠟筆、毛筆及顏料。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第18頁。
活動過程:
變雪花---下雪天
1.變雪花。
教師變魔術:出示事先用白色蠟筆畫好雪花的畫紙,教師用水彩顏料在紙上涂色,即呈現雪花的圖樣。
你們知道我是怎樣變出雪花的嗎?讓幼兒知道蠟筆和水彩顏料不相溶合的特性。
觀察教師范畫上的雪花,觀察雪花的幾種表現方法。
2.下雪天。
冬天到了,我們的小魔術師們快來下雪吧。
幼兒作畫,教師進行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在畫面中可豐富冬景背景。
幼兒欣賞同伴作品,評選出最美麗的雪花。
案例:教育反思:不美的畫
案例:
今天的區(qū)域活動,陸家順選擇了去繪畫區(qū)。他畫了一條帆船,又在船上畫了一個手拿魚網的人,還畫了魚。天上的太陽自然不可少,另外又添上了幾只飛翔的海鷗。他畫的時候速度快,線條奔放、自由,色彩鮮艷,造型稚拙天真,我想:這是一副挺不錯的作品,等他完成后,可以展示出來。但是,等我去照顧其他孩子時,再回過頭來一看,吃驚地發(fā)現這張畫已面目全非,縱橫交錯地線條涂滿了紙面,畫面全給破壞了。我有些生氣地問他:“為什么畫這些道道?”他津津有味地講道:“我的船碰到了海盜,他們打起來了,這些道道是槍炮打的。”他很得意,并不覺得畫面被破壞了,還給旁邊的小朋友講起了這張畫。聽明白了他的意思,我就沒有責備他了。
分析:
陸家順的畫看起來不很美觀,畫面較亂,但卻充分表現了他的情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想象力,因此,不論畫成什么樣子,都不失為一副好畫。這也正是值得推崇的新的教育觀的具體體現。有了老師的理解和鼓勵,孩子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轉變教育觀念就得從這類小事做起?!安蹲健痹诮處熀陀變洪g很重要,它不僅包含了細致的觀察和充分的了解,還有尊重、愛護、呵護?!安蹲健笔且粋€優(yōu)秀教師了不起的本領,它能適時地進入孩子的心靈,理解孩子瞬間的心理感受。這種不需要語言的溝通,這種獨特的“捕捉”,輕輕地走進了孩子的心里,打開了孩子奇異的思維,讓孩子的情感與思想盡情地展現與表達。多一些捕捉,你就會走入孩子的心靈。素質教育就是在這樣的點點滴滴的捕捉中開始萌生。
案例:反思
案例:
星期一上午區(qū)域活動時,我在活動前先向幼兒介紹了《喝酸奶》的操作方法,即按照瓶上的圓點數量,插入相同數量的吸管,因為今天是第一次投放這個材料,所以,活動前必須向幼兒介紹操作的方法。
今天操作這個材料的是邵文琪和劉潔,只見邵文琪先點了瓶子上的圓點數量,再按照數量去找吸管。在點數中,邵文琪能做到手口一致并說出圓點數量,但在拿吸管時,只要數量一多,就會拿錯,如:在數九個圓點時,能說出九個,但她卻拿了十一根吸管。邵文琪在操作中,7以內的數量能基本拿對,但到了8、9、10時,卻拿錯了。而劉潔在點數時,明顯存在手口不一致的現象,3以內的數量她能拿對,而到了4以后就數不清楚,也拿不對了。如:她在點數4時,嘴里卻數到了6,點數7時,嘴里數到了9。貼有4個圓點的瓶子里插進了3根吸管,貼有6個圓點的瓶子里插進了5根吸管。
分析與反思:
點數時,存在著手口不一致的現象,在小班上學期尤其明顯,孩子們往往手點得慢,嘴里數得快,還有些孩子數到了6,卻不知道數量是6,所以,我在益智區(qū)里投放了這一材料,旨在讓幼兒們點點圓點有幾個,再拿相同數量的吸管,從而培養(yǎng)他們能手口一致的點數,并說出總數。
二期課程的教育理念中指出,要為幼兒提供適時、適宜、適度的教育環(huán)境,以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而手口一致的點數,只有在實踐操作中,讓幼兒們去反復練習、反復操作,才能習得。從幼兒的操作中,我也感到,只提供圓點數量還不夠,還要提供一些形象生動的動物,以提高幼兒的點數興趣,再提供一些數字,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發(fā)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