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小游戲培養(yǎng)孩子幽默感

發(fā)布時間:2021-05-10 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裝飾餐桌小游戲 育兒小游戲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更容易溶入他周圍的環(huán)境,為他周圍人群所接受。同時,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比較容易從各種消極情緒中擺脫出來,不會長久地沉溺于各種不良情緒中不能自拔,將來也就能擁有更加快樂積極的人生。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約三成與生俱來,其余七成則須靠后天培養(yǎng)。一些有趣的小游戲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

游戲:做鬼臉

適合0歲以上孩子

推薦理由:

研究表明,剛剛出生2天的新生兒就能模仿成人簡單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養(yǎng)寶寶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精選范文網(wǎng) 547118.com)

游戲方法:

1、對著孩子吐舌頭,觀看寶寶的反應。注意吐舌頭時,速度要比較慢,以便孩子能夠完整地觀察到父母吐舌頭的全過程,并學習模仿。

2、瞪著眼睛,使勁鼓起腮幫子,將寶寶的兩只小手放在腮幫子兩側,輕輕地擠壓腮幫子,然后往外吐氣。

3、讓孩子抓父母的耳朵,當他抓到耳朵時,對著他吐出舌頭。

4、讓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當他摸到鼻子時,使勁皺眉,縮緊鼻子上部的肌肉。

小編貼心提示:

1、和比較小的孩子做這個游戲時,父母處于主導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寶寶的注意,讓他從這種游戲中獲得一些愉快的體驗,并嘗試學習父母的動作。

2、和大一點的孩子游戲時,要讓孩子成為游戲的主導者,重點在于鼓勵他創(chuàng)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樣。

傾力“打造”孩子幽默感

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因而往往更討老師的喜歡,人際關系也要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

美國許多父母在嬰兒剛剛出世才6周時便開始了他們獨特的“早期幽默感訓練”。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當父母故意抱著孩子作“下墜”動作時,一些孩子在體味下落感的同時,還會無師自通地意識到是大人在跟自己鬧著玩,小臉可能會漾起笑容。1周歲左右的孩子已對他人的臉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學步摔倒時,不妨沖她做個鬼臉以表示安撫——此時他往往會被你扮的鬼臉引得破涕為笑。2周歲時的幼兒已能從身體或物品的不和諧性中發(fā)現(xiàn)幽默。

3歲幼兒的智力已發(fā)展到能認識不和諧中潛藏的幽默感。當媽媽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時,孩子見了即會一邊搖頭一邊大笑不止。你還可以默許孩子裝模作樣戴上爺爺?shù)拇蠖Y帽,手持拐杖,行步蹣跚,他會邊模仿邊大笑。4歲左右的幼兒特別喜歡“做家家”,或扮卡通人物。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兒子與鄰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時,你不僅不要阻攔,而且自己還可以客串進來扮演個壞蛋之類的小角色。

待孩子長到5歲至6歲時,便可能開始對語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異義詞和雙關語的巧用,繞口令的學習,都能使他們感到趣味盎然。與此同時,你也應鼓勵孩子學習猜謎,甚至由孩子自己編一些簡單的文字謎語。7歲的孩子大多已上學。他們往往喜歡講笑話、聽笑話。如果此時大人們能作出引導,讓孩子們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當然更是明智之舉。8歲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父母應注意傾聽孩子回家后講述的有關學校生活的小笑話,并發(fā)出會心的歡笑。這也是一種父母對孩子的幽默感做出肯定的表示。

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較快活、聰明,能夠輕松地完成學業(yè),甚至擁有一個樂天、愉悅的人生。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有趣小游戲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約三成與生俱來,其余七成則須靠后天培養(yǎng)。一些有趣的小游戲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

游戲:做鬼臉

適合0歲以上孩子

推薦理由:

研究表明,剛剛出生2天的新生兒就能模仿成人簡單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養(yǎng)寶寶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戲方法:

1、對著孩子吐舌頭,觀看寶寶的反應。注意吐舌頭時,速度要比較慢,以便孩子能夠完整地觀察到父母吐舌頭的全過程,并學習模仿。

2、瞪著眼睛,使勁鼓起腮幫子,將寶寶的兩只小手放在腮幫子兩側,輕輕地擠壓腮幫子,然后往外吐氣。

3、讓孩子抓父母的耳朵,當他抓到耳朵時,對著他吐出舌頭。

4、讓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當他摸到鼻子時,使勁皺眉,縮緊鼻子上部的肌肉。

貼心提示:

1、和比較小的孩子做這個游戲時,父母處于主導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寶寶的注意,讓他從這種游戲中獲得一些愉快的體驗,并嘗試學習父母的動作。

2、和大一點的孩子游戲時,要讓孩子成為游戲的主導者,重點在于鼓勵他創(chuàng)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樣。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


對于剛出生的孩子來說,總是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一些需求,家長們就要通過與孩子的交流中慢慢的明白孩子的哭聲到底是需要什么。然后,在以后的成長的道路中讓寶寶慢慢的學會幽默。

起初的笑

寶寶的第一個笑容通常是對逗他的人的回報。據(jù)專家解析,父母的鬼臉、可笑的聲音會讓寶寶覺得有趣并興奮起來。當父母發(fā)出有趣的聲音,他們的情感電波會傳遞給孩子,孩子會因此感到安全和滿足,他會手舞足蹈地笑。

一段時間后,能夠令嬰兒咯咯大笑的是身體上的快樂:父母邊拍他的肚子,邊發(fā)出砸舌頭的聲音;搔他的腳底板;把他舉起來,輕輕地在空中拋。大約4個月的時候,孩子會因為他所看到和聽到的事物而微笑,當你夸張地瞪大眼睛,張大嘴巴,并發(fā)出“突、突”的聲音時,他會因為這種極其簡單的傻動作而咯咯大笑。

寶寶咯咯笑的時候意味著他正在享受,但此時他對幽默還沒有真正的意識,在接下來的6個月中他會逐漸形成對幽默的辨認能力。

幽默感的出現(xiàn)

寶寶9個月的時候,幽默感開始出現(xiàn)了。雖然他仍會因為你拍他的肚子而快樂,但他的笑容會反映出對世界更高級的理解。這種理解表現(xiàn)為下面幾種幽默:

1、消失的東西:類似的游戲包括捉迷藏和變魔術等。當將要發(fā)生的事情符合孩子的預計時,他就會快樂地大笑。這種幽默感表明孩子已經(jīng)抓住了事物的本質(zhì)——那些暫時從視線中消失的事物仍然存在。

2、破壞規(guī)則:亂扔食物或是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會讓寶寶興奮地大叫。發(fā)現(xiàn)這些行為的樂趣表明孩子已經(jīng)懂得什么是規(guī)則,并知道怎樣去破壞規(guī)則了。

3、悖論式的幽默:這種游戲的獲得首先要有令人吃驚的元素,即嬰兒認為某件事情將會發(fā)生,然而結果卻與他預料的完全不同。比如說跟他玩分離游戲,告訴他媽媽要走了,要去上班了,當寶寶因為媽媽的離去而大哭時,媽媽又探頭出現(xiàn)了。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一些邏輯思維,他知道什么將會發(fā)生,也有能力注意到應該發(fā)生的事沒有發(fā)生。

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對同一件事感興趣。這很大程度取決于你寶寶的氣質(zhì)和他對特定刺激的反應。比如一個非常敏感的孩子會憎恨“飛行”游戲,而喜歡被呵癢。

從視覺游戲到語言游戲

在生命的第一年,悖論式幽默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視覺的刺激,但在第二年,當蹣跚學步的孩子開始使用語言時,幽默表演的范圍被大大擴展了。

早期教育嬰兒期的寶寶會通過活動來吸引大人的注意。他們可以輕易地發(fā)現(xiàn)他們就是舞臺的中心,能夠得到他人的注意將使他們產(chǎn)生歡樂。寶寶會試圖做下列事情來逗樂周圍的人:

模仿讓他感到有趣的動作——把一張小毯子遮在頭上做青蛙跳,然后把毯子從頭上揭開。

浴室幽默

當嬰兒進行如廁訓練的時候,他會把另一種幽默加入他的生活中,這被稱之為浴室幽默。在這個階段,寶寶對身體有了朦朧的意識,并會通過“噓噓”、“臭臭”等兒童語言來解釋身體是如何工作的。就像成人,也會用浴室幽默作為一種強調(diào)和轉移的策略來幫助寶寶更好地應付如廁挑戰(zhàn)。

我們通過對上面的了解,用怎樣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更有利于孩子的幽默感的養(yǎng)成,家長們可以讓他開懷大笑的傻事,請用心地扮演好一個“大傻”,從寶寶出生起就培養(yǎng)他的幽默感。

父子游戲培養(yǎng)孩子品格


一般在家中,父親不會承擔很多的育兒責任,其中有傳統(tǒng)觀念的因素,也有媽媽認為男人粗手粗腳,怕弄疼寶寶,因此,父親在育兒中頂多扮演一個為媽媽打下手的角色,但這遠遠不夠。如果爸爸覺得不夠,那就該再多做一件事情——陪孩子玩。

有些父親會感到迷茫,平常孩子和他媽媽一起不是玩得挺開心。這種想法非常錯誤,因為爸爸的角色母親無法取代,而且難道爸爸不想享受和寶寶在一起的那一刻嗎?

·增加印象分

如果爸爸不想讓自己的音容笑貌在孩子的心目中只是個模糊的影像,就應該拿出時間來讓他記住你。最簡單的辦法是舉起寶寶面對面地與他說話。

·培養(yǎng)男性品格

不能指望幼兒園的女老師都能培養(yǎng)出孩子堅毅勇敢的男性品格,因此,父親在和寶寶游戲時,特別需要注意這一點。

·讓媽媽休息會兒

新好男人不會把全部家務放給妻子去做,幫助妻子照顧好孩子實際上就是對她的最大支持。你和孩子其樂融融地在一起,她干著家務也會感覺心里甜甜的。

·減緩工作壓力

勞碌一天,為工作生計打拼,你當然需要回到家好好休息。看著你的寶貝可愛的神態(tài),可以減緩工作壓力對你健康的損害。

可見,不要小瞧父親和孩子之間的游戲。游戲中,父親不僅能教會孩子許多母親不能教他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腦海中會逐漸刻畫出一個高大、勇敢的爸爸的形象。

五個小游戲培養(yǎng)孩子好性格


導讀: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單單通過講道理就讓孩子們明白。因此,通過一些簡單的小游戲,來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可能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一種好的性情或習慣,也許真的是個挺有效又充滿樂趣的教育方式呢!

“特別愛抱怨”、“碰到困難就容易沮喪”、“不善于去解決問題”、“不厭其煩地打攪別人”和“不懂得關心他人”,這些也許是四五歲的孩子比較經(jīng)常讓父母們頭疼的問題。要教會他們不這樣做,首先就是要幫助他們認識這些東西是什么,讓他們自己去感受這些明明是很具體卻又抽象無比的東西——抱怨是如此地讓人煩躁,沮喪只能令情況更糟,而打攪和自私是可恥的。于是,除了說教和現(xiàn)實說法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有效的、不被孩子排斥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認識這些問題呢?

游戲,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1.好聽?不好聽?

如何玩兒:從孩子熟悉的故事書中,挑出10句話。用好聽的聲音、和諧的語氣讀幾句,用帶有抱怨的、不友好、不可愛的聲音和語氣讀幾句,同時把它們錄進錄音帶。播放給孩子聽的時候,讓她聽到她認為喜歡的語氣和聲音的時候,就舉手。如果她都答對了,就讓她自己再用懶散的或者不滿的,包括美好的聲音再錄一遍。然后播放出來大家一起聽。

游戲教給孩子:抱怨永遠是不受歡迎的!

當孩子聽到即便是自己那樣熟悉的故事,被用不好聽、不友好、不和諧的聲音和語氣讀出來,竟然會有那么大的改變時,他一定會有所觸動。告訴孩子:抱怨、不滿、咒罵等等這些都是不受歡迎甚至令人討厭的,不管你有什么理由。如果你不喜歡那些聲音,別人也同樣會因為那些來自你的“噪音”而難受。

2.柳暗花明……

如何玩兒:一家人在一起接龍講故事。媽媽先以一個不太好的情景開始講,比如:“有一天,米老鼠心情特別不好,因為他看到外面的太陽太大了,太熱了!”然后讓孩子繼續(xù),講一個事情往好的方面轉變的情景,比如:“雖然很熱,不適合去游樂場,但是可以去游泳啊!米老鼠已經(jīng)很久沒有和唐老鴨一起去玩兒水了!”然后,下一個人再繼續(xù)講一個不太好的情景,再由另一個人把故事引向積極的方向……

游戲教給孩子:要積極地看待事物!

人生怎么可能是一帆風順?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于是,心態(tài)是否積極、樂觀、平和,在任何處境之下是否都能夠享受生活、充滿希望并保持進取之心,對于一個人生活得快樂和有質(zhì)量來說,會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培養(yǎng)孩子擁有一個陽光的心態(tài),凡事能想到積極的一面,勝而不驕,敗不餒,平和而努力不懈。

3.我怎么沒想到!

如何玩兒:找一些家里日常用的東西,比如垃圾桶、一只鞋、鉛筆、繩子、瓶子蓋……等等。拿一樣,讓孩子盡可能多地說出這樣東西都可以用來干什么,比如,垃圾桶,他可能覺得可以把它叩過來“當成板凳坐”,還可以把東西“藏在里面”,還可以“用來盛水”,還可以翻過來“當鼓敲”。然后,讓孩子為每一樣東西想出盡可能多的可能的用途,有些可以實踐的,就讓他親自試一試。如果你也有新鮮的建議,一定也要參與進來。

游戲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很多!

孩子會覺得這種從自己熟知的東西中絞盡腦汁、胡思亂想出來的“花招”很有意思,甚至很多奇思妙想就是這一時被激發(fā)出來的。需要讓孩子明白的就是,只要你用心去想、仔細去考量,你就會有很多辦法——那些有效的甚至是很棒的辦法——去運用在你需要解決的問題上,比如在幼兒園被大孩子欺負的時候,比如小朋友之間發(fā)生“誰先玩兒”的沖突的時候。告訴孩子,重要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情感的抱怨或者發(fā)泄。

4.這樣也能“同時”嗎?

如何玩兒:和孩子一起說出一些可以同時做的事情,比如:一邊唱歌一邊拍手,一邊跑步一邊踢球;再和孩子一起說出一些不可能同時做的事情,比如:既坐下又站起來,用一只手同時摸自己的兩只耳朵。然后,你們一起實踐一下,是不是那些事情真的不能同時進行,讓孩子自己說出他的真實感受——“我捏著鼻子的時候,就不能再用它呼吸了!但我可以一邊摸著我的腳趾,一邊笑!”等等。

游戲教給孩子:打攪別人是一件粗魯?shù)男袨椋?/p>

孩子也許總是不能理解或者抱怨:他老得不能立即得到你的關注!最好是他要你怎樣的時候,你就立即怎樣才是最佳的父母。這個游戲就是希望告訴孩子,有些事情,在這樣特殊的情景之下,就是不能同時進行的,如果你企圖打攪或者要求,那么就是不合理并且粗魯?shù)?。它幫助孩子認識到,他在一些時刻,需要一些耐心,等待爸爸媽媽做完自己的事情再過來關注他的某些并不很重要的需求;不給父母(或者他人)造成打攪是禮貌和體諒的表現(xiàn)。比如爸爸媽媽在接電話,或者做飯的時候。

5.“我最喜歡的是……”

如何玩兒:把一家人叫在一起,從你開始,說出5樣你最喜歡的東西,比如:藍莓冰激凌、開心地大笑、陽光明媚的天氣、爸爸還有睡一個香甜無比不被打攪的覺。然后,讓孩子復述,如果他都說對了,就再加一樣東西,然后讓他重新說一遍;如果說對了,就再繼續(xù)往上加,直到孩子記不住更多的了。之后輪到他自己說他最喜歡的東西,由大人們來復述??梢远嗾f幾個方面,比如最不喜歡的、最讓人生氣的、最害怕的,等等。爭取家里每個人都參與到這個游戲中來。

游戲教給孩子:關心別人的感受,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通過這個游戲,孩子會第一次正面地看到家庭的其他成員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爸爸其實很喜歡吃魚(可他總是把最好的魚留給我),媽媽最怕睡覺的時候被打攪(可我總是在她睡午覺的時候弄出很大的聲音)……孩子開始學習懂得關注別人了,他們喜歡什么、討厭什么,他們的情感是如何的,而不僅僅只是懂得“我”怎樣怎樣了。這個游戲更是使他們會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對于他人的影響,從身邊的父母開始,到其他親人,到周圍的小朋友,到將來更廣闊的社會。告訴孩子,當你關注了別人的感受時,你得到的,絕對是比僅僅關注自己,要更大的快樂。

Tips:通過游戲幫助孩子提升一些理性或者情感上的認識,好處就在于:

因為是游戲,孩子會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很抵觸,真心地融入游戲,感受游戲的內(nèi)容。游戲最后的結果,也對他們更有說服力。如果孩子從游戲中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也不會立刻給他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給孩子的自尊心留了一個空間。父母在教育上給孩子的印象不再只是說教、打罵、無奈或者痛苦,他們也成了孩子的“游戲伙伴”。

親子小游戲: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教養(yǎng),孩子的好行為也不是靠說教培養(yǎng)的。聰明的媽媽會在“寓教于樂”的游戲中,讓孩子愉快接受。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簡單小游戲中,培養(yǎng)孩子這方面的行為呢?

擊打氣球:感受合作

游戲方式:讓孩子再約上兩個小伙伴,在小區(qū)的綠地上,發(fā)給孩子兩個氣球,當你喊“開始”以后,他們就要把手中的氣球拋向空中,然后在事前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如3分鐘),通過各種方式擊打氣球,不讓它落地。

提示:孩子會在共同實現(xiàn)一個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同伴的力量和協(xié)作的樂趣。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增加難度,用鼻子頂?shù)取?/p>

帶頭大哥:樹立自信

游戲方式:在做游戲前,不要收拾孩子的房間。媽媽和孩子一起站在房門外,由媽媽先說:“我是最棒的帶頭大哥!我做什么你就學什么。如果你學得像,就輪到你做帶頭大哥?!比缓罂梢栽O計一個很酷的擊掌動作,再開始行動。你疊被子,讓孩子一起疊被子,你把玩具裝入箱子,孩子也跟著裝。如果孩子能很好地拷貝媽媽的動作,就讓孩子他來領隊,并且鄭重其事地恭賀他。

提示:在游戲中,讓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也能把事情做好,并且還能帶領父母一起做,自信不禁油然而生。

續(xù)講故事:懂得樂觀

游戲方式:先由父母給孩子講一個令心情不爽的開頭,然后由孩子給故事續(xù)上一個令人心情愉快的轉折。譬如媽媽說:“早上一睜眼,丹丹就覺得不高興,因為天下雨了?!比缓蠛⒆诱f:“幸好,丹丹已經(jīng)和媽媽說好了,今天去看電影!”孩子一開始可能不太領會編故事的要點,媽媽要多舉幾個例子,然后你們可以繼續(xù)講下去,更換不同的壞開頭,讓孩子續(xù)上一個個好結局。

提示:幫助孩子從生活每個看上去不太美好的事情中找到值得欣慰的一面,養(yǎng)成積極樂觀看待問題的心態(tài)。

異想天開:培養(yǎng)能力

游戲方式:父母和孩子一起坐在家里的地板上,面前放些日常用品,如小鞋子、鉛筆、奶粉罐等,隨意拿起其中的一種,和孩子一起商量,這件東西還能做些什么,譬如奶粉罐還能做小板凳、裝玩具的容器,翻過來就是小鐵鼓,在沙坑里還能運沙子。和孩子輪流說,然后再換一件物品。

提示:通過游戲,讓孩子發(fā)現(xiàn)每件東西都有N種妙用,養(yǎng)成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模式,從而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魚與熊掌:知道禮儀

游戲方式:和孩子一起想想哪些事情是可以同時做的,如一邊拍手一邊唱歌,一邊跳躍一邊點頭等,又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同時做的,如坐的時候同時站,捏鼻子的同時用鼻子呼吸等,然后再一起親身實踐。

提示:通過游戲,可以讓孩子知道,因為媽媽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不可能每時每刻都關注他。當媽媽正在做一件事,如打電話、做飯的時候,他也要多一份耐心。為自己的事而經(jīng)常影響別人是無禮的行為。

繪聲繪色:告別賴皮

游戲方式:挑選一本孩子喜歡的故事書中的一句話,然后分別用開心、溫柔,或是煩躁、哼哼唧唧的口氣來讀它。讀之前告訴孩子,當他聽到令人愉快的聲音時,就把右手舉得高高的,當他聽到不好的聲調(diào)時,就把嘴角撇一撇;當孩子完成任務后,可以改由他來用各種聲調(diào)再讀一遍。

提示:讓孩子體會同樣的內(nèi)容,在不同的聲調(diào)下會給人不同的感受。讓孩子明白,為什么那些耍賴皮、不講理的口氣,會讓父母不喜歡。

讓小BB更有幽默感的游戲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約三成與生俱來,其余七成則須靠后天培養(yǎng)。一些有趣的小游戲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

游戲:做鬼臉

推薦理由:

研究表明,剛剛出生2天的新生兒就能模仿成人簡單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養(yǎng)寶寶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戲方法:

1、對著孩子吐舌頭,觀看寶寶的反應。注意吐舌頭時,速度要比較慢,以便孩子能夠完整地觀察到父母吐舌頭的全過程,并學習模仿。

2、瞪著眼睛,使勁鼓起腮幫子,將寶寶的兩只小手放在腮幫子兩側,輕輕地擠壓腮幫子,然后往外吐氣。

3、讓孩子抓父母的耳朵,當他抓到耳朵時,對著他吐出舌頭。

4、讓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當他摸到鼻子時,使勁皺眉,縮緊鼻子上部的肌肉。

貼心提示:

1、和比較小的孩子做這個游戲時,父母處于主導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寶寶的注意,讓他從這種游戲中獲得一些愉快的體驗,并嘗試學習父母的動作。

2、和大一點的孩子游戲時,要讓孩子成為游戲的主導者,重點在于鼓勵他創(chuàng)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樣。

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的17款小游戲


訓練目的:訓練學生學習能力,能使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寫作業(yè),考試不粗心,提高學習成績。

訓練要求:每天訓練10分鐘,放學后在家里寫作業(yè)前訓練,由家長監(jiān)督訓練情況,必須每天堅持訓練,效果明顯。

.數(shù)字傳真

訓練方法:家長將下列每個數(shù)字讀一遍,孩子在聽完之后憑記憶寫下聽到的數(shù)字。

例如:家長讀:68715孩子聽完之后在紙上寫:68715

2.聽字訓練

訓練方法:家長讀下列短文,孩子認真聽,當聽到一個“一”字就用筆在紙上打一個“√”,家長讀完后統(tǒng)計“一”字的個數(shù),直到孩子記錄的個數(shù)與短文中“一”的個數(shù)相同為止。

“有一小鳥,它的家搭在最高的樹枝上,它的羽毛還未豐滿,不能要飛,每日只在家里嘰嘰地叫著,和兩只老鳥說著話兒,他們都是覺得非常的快樂。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兩個老鳥都找食物去了。一看見火紅的太陽,它們又害怕了,因為太陽太大了,它們又看見一棵樹上的一片好大的樹葉,樹葉上又有站著一只小鳥,正在吃害蟲,害蟲吃了很多樹葉,讓大樹不能長大,大樹是我們的好朋友,每一棵樹都產(chǎn)生氧氣,讓我們每一個人呼吸。這時老鳥馬上飛過去,與小鳥一起吃害蟲,吃得飽飽的,并為民除害。

3.詞語思維

訓練方法:家長每念一個詞語,孩子認真聽,當聽到電器就馬上舉起右手,當聽到學習用品就馬上舉起左手。

例如:

凳子、課桌、洗衣機、籃球、電視機、自行車、書包、電冰箱、作業(yè)本、葡萄、空調(diào)、電風扇、電話機、被子、杯子、鋼筆、手機、籃球、羽毛球、打火機、飛機、刀劍。

4.找差異訓練

訓練方法:仔細聽下面幾組句子中的甲,乙兩句話,快速找出乙句中與甲句不同的地方。

【第一組】

甲:樹林里的動物和植物充分享受著大自然的陽光和雨露,自由自在地成長。

乙:森林里的動物和植物充分享受著大自然的陽光和雨露,自由自在地生長。

【第二組】

甲:我有一個美麗的愿望,長大后做一個植物學家,種出世界上最美麗的花送給媽媽。

乙:我有一個美好的愿望,長大后做一個植物學家,種出世界上最漂亮的花送給媽媽。

5.故意說錯一件事情

與孩子談心時,故意說錯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或說錯一個故事,例如今天艷陽高照,而你卻說今天天氣不好,看孩子的反應,這樣能提升孩子的內(nèi)省智能、邏輯智能。

6.按順序找數(shù)字

我國年輕的數(shù)學家楊樂、張廣厚,小時候都曾采用快速做習題的辦法,嚴格訓練自己集中注意力。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在心理學中用來鍛煉注意力的小游戲。

游戲規(guī)則:

在一張有25個小方格的表中,將1—25的數(shù)字打亂順序,填寫在里面(見下),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shù)到25,要邊讀邊指出,同時計時。

21 12 7 1 20

6 15 17 3 18

19 4 8 25 13

24 2 22 10 5

9 14 11 23 16

研究表明:7—8歲兒童按順序?qū)д颐繌垐D表上的數(shù)字的時間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張圖表的時間大約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縮短到十幾秒??梢宰约憾嘀谱鰩讖堖@樣的訓練表,每天訓練一遍,相信注意力水平一定會逐步提高!

7.玩撲克游戲

可鍛煉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應能力。

游戲規(guī)則:

取三張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隨意排列于桌上,如從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塊5,選取一張要記住的牌,如梅花2,讓她盯住這張牌,然后把三張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長隨意更換三張牌的位置,然后,讓她報出梅花2在哪兒。

如她說猜對了,則勝,兩人輪換做游戲。隨著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增加難度,如增加牌的數(shù)量,變換牌的位置的次數(shù)和提高變換牌位置的速度。

這種方法能高度培養(yǎng)注意力的集中。由于是游戲,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非常受孩子歡迎,玩起來孩子的積極性很高。每天堅持玩一陣,注意力會有所提高。

8.買一些智力訓練的書,每天堅持做練習

一些鍛煉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的圖文。如走迷宮,在一大堆圖中找某樣東西,找異同(同中找異,異中找同),比大小、長短,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把一頁圖中的物品記住,然后合上書讓她報出來,等等。時間不可過長,但往后可延長練習時間,一定要每天堅持練。做對給紅五星獎勵或打分。

9.玩“開火車”游戲

這種游戲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當然如果有爺爺奶奶或其他參加,那就更好了。

游戲規(guī)則:

為了敘述的方便,現(xiàn)以三人為例,方法是:三人圍坐一圈,每人報上一個站名,通過幾句對話語言來開動“火車”。

如:父當作北京站,母當作上海站,孩子當作廣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車就要開。”大家一齊拍手喊:“往哪開?”父拍手喊:“廣州開”。于是,當廣州站的兒子要馬上接口:“廣州的火車就要開?!贝蠹矣铸R拍手喊:“往哪開?”兒子拍手喊:“上海開”。這樣火車開到誰那兒,誰就得馬上接得上口?!盎疖嚒遍_得越快越好,中間不要有間歇。

這種游戲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讓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也鍛煉了思維快速反應能力,而且這種游戲氣氛活躍,能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孩子玩起來,樂此不疲。

10: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拼圖,拼圖的難度要逐漸增加

拼圖能鍛煉孩子的觀察能力,孩子在拼圖時,很容易投入,不知不覺中,能坐定的時間就長了,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長了。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拼圖時,要積極鼓勵孩子將圖拼完整,家長還可以把孩子拼好的圖裱框掛在家中,讓孩子體驗一下成就感。

11:講故事前先提出問題

爸爸媽媽可以在給孩子講故事前,先向小朋友提出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去聽,聽完故事后讓孩子回答問題。帶著問題聽故事,孩子會比較集中注意力,聽故事會格外仔細。

12:“一次性任務”

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經(jīng)常請孩子幫忙拿各類小東西,從一件到幾件不等,請孩子一次性完成。比如:“請你幫我拿一個梨、水果刀,還要紙巾和一些牙簽?!边€可以經(jīng)常讓孩子向其他長輩傳話,“告訴你媽媽,記得上樓的時候去拿報紙?!闭Z句可以從簡短的過渡到長一些的。

13:聽音頻

給孩子準備一些CD或和繪本內(nèi)容相配套的音頻,以聽為主的學習方法,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4:認路、數(shù)門牌

接孩子放學,可利用回家的一段時間,因為回家的路上時間很充足,孩子的心情也大多比較放松。這個時候,面對四通八達的各條馬路,讓孩子分辨并記憶,找出各條路的特點及不同之處,學會利用參照物來認路,能夠提高孩子的觀察力。

在回家的路上,還可以指導孩子數(shù)門牌號碼,分清哪邊是偶數(shù),哪邊是奇數(shù),能強化孩子的數(shù)字概念,對提升數(shù)學邏輯智能很有幫助。

15:看商品標價

逛商場時,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看看商品的標簽,讓孩子知道每樣商品都有它的標價。然后再和孩子算一算,買兩件要多少錢,媽媽有10元錢,夠買幾樣……這能使孩子對金錢有個最初的概念,也能提升他的數(shù)學智能。

16:觀察樹葉的變化

季節(jié)交替,植物的變化最明顯。生活中,可以觀察樹葉一年四季的變化,讓孩子了解季節(jié)的概念,同時也培養(yǎng)他們善于觀察、專注的能力。

17:看地圖找方向

如果計劃和孩子出游,出游前,最好先買一張旅游目的地的地圖。別小看這張地圖,它可是你提升孩子空間智能的有效工具。告訴孩子你們下一個目標,讓寶寶在地圖上找到你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和目的地位置,并找到前進的正確方向??赡苓^程稍感耗時,但可別忽視。當孩子專注做某事時,你會感到心里倍感安慰。

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的八個小游戲


今年武漢大學畢業(yè)典禮上,李曉紅校長說了這樣一句話:“其實,人和人之間最小的差距是智力,最大的差別就是專注!

這是特別好的一句話,因為所有成功人士必備的一個特征就是:專注。

不專注的人是無法在任何領域里做出杰出成績的。

都說能成功的人是天才,但“專注”這件事,除了天生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從小培養(yǎng)的。

很多家長都說:我的孩子就是坐不住,屁股上長了草一樣。

屁股上長草的孩子,和家長的早期教育有很大關系,對于“專注”的培養(yǎng),越早越好,越晚越難做到。

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學會專注呢?可以從以下八點著手:

1、每次給孩子玩一種游戲,一套玩具,切忌堆一大堆東西擺在一起

其實,每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很專注,他通常只會看到聽到眼前的事,如果眼前只有一個人逗他,他就會一直盯著一個人看,但如果有兩個人逗他,他就會左看看,右看看。

大多家長都怕孩子不機靈,希望孩子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誠然,這樣的孩子聰明,但往往是小聰明,經(jīng)常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家長在陪孩子玩的時候,盡量讓他對一件事情發(fā)生興趣,一直玩到他不愛玩的時候,再給他換另外一種。

但太多家長哄孩子玩的時候,會把一大堆玩具倒在孩子身邊,孩子動動這個,摸摸那個,這個也新鮮,那個也有意思,孩子好像在挺長的時間內(nèi)都很安靜,但事實上,他并不能把心思專注到一件事上。

所以,家長陪孩子玩的時候,盡量一次玩一種游戲,玩一套玩具,在和孩子玩的過程中,不斷啟發(fā)他新的玩法,讓孩子有創(chuàng)新力,形成習慣后,他再玩其他玩具的時候,就漸漸習慣專注研究,并自己創(chuàng)造了。

2、讓他看完每本書里每一頁的每一個細節(jié)

家長經(jīng)常給孩子講故事,其實孩子有時會跟家長說:再講一遍XX故事吧。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對故事里的某個細節(jié)感興趣,這說明孩子在聽這個故事的時候很專注。

很多家長給孩子買一堆堆的書,而每一本也都陪著孩子讀了,可是孩子專注的程度并不好。其實,很多事情貴不在多,而在精。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反復讀一本書,從小就讓他觀察每一頁書里每一處細節(jié),有幾顆小草,有幾個小蘑菇……

從小習慣觀察細節(jié)的孩子,專注力比較高,閱讀能力強,反之,走馬觀花的孩子,即便有大量閱讀,但也只是囫圇吞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飯,其實可以晚點吃

家長最習慣做的,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事情就是:你先把這個放下,飯好了,你不吃都涼了。

很多孩子讀書讀到很忘情的時候,或者做手工做到關鍵的時候,如果家長做好了飯,就會大呼小叫地呵斥:就不能先吃了飯再弄?

其實,人的思維有時打斷了,就很難再銜接。就是成年人,在寫文章,或者思考某個案例,需要集中動腦的時候,如果被打斷,都很難靈感再現(xiàn),更別說孩子了。

如果總是打斷孩子,而且還總是因此呵斥孩子,那么孩子就很難有個連續(xù)思考的習慣,或者是在做著功課的時候,時常會用一只耳朵聽著家長是不是在叫自己。如果這樣,怎么可能專注?

其實,飯是可以晚點吃的,涼了也是可以再加熱的,但思路最好是不要強加打斷。如果你小聲問一句:“可以開飯了嗎?”你得到的回應是:“等一會兒!”那就等一會兒,不要去打攪了。

4、看電視的專注不算專注

很多家長說:“我家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能特認真的看電視,別人說什么他都聽不見??墒巧险n就坐不住?!?/p>

這不矛盾,正是因為看電視太專注了,所以,做其他事就無法專注了。

電視節(jié)目是豐富多彩的,孩子應接不暇,他當然是愛看的。

但是,看電視是直觀接受外界傳遞給他的視覺反應,不需要他用大腦思考的。他只是專注的用眼睛看,并沒有專注的用腦子思考。

看電視和讀書是不一樣的,讀書,書在那里不動,孩子要看,要思考,可以想象更多畫面,但電視完全是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畫面直接傳遞到人的視覺里的。整天看電視的成年人和整天看書的成年人其實也是文化水平不一樣的。所以,看電視的專注絕對不算專注力,反而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培養(yǎng)。

5、倒計時的作用

有些孩子有拖沓的習慣,做事慢吞吞,看似仔細,其實是不專心,這個時候可以給孩子限制時間的。

比如你對孩子說:“你們玩會兒積木游戲吧,不過只能玩五分鐘?!?/p>

孩子會說:“五分鐘那么少啊,玩十分鐘怎么樣?”

你說:“好,我會看著時間的?!?/p>

如果這個游戲是開放時間的,不限時,那么就會讓孩子覺得有的是時間,就散漫。但如果有限定時間,孩子就會有緊迫感,會在玩的時候比較認真。而快到時間的時候,你會提醒他還有三分鐘,還有一分鐘,那么他會更著急。

專注的孩子效率都不差,散漫的孩子拖拖拉拉才沒有什么效率。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學霸孩子是多才多藝,因為專注力強的孩子效率高,同樣的時間可以做很多樣事。

6、比賽可以提高拖拉孩子的專注度

在幼兒園里,老師經(jīng)常讓孩子之間做競爭做比賽。同樣一件事,因為有競爭有比賽,拖拉的孩子就會變得認真,變得專心,因為孩子都是希望勝利的,所以利用孩子之間的求勝欲讓孩子對事情緊張起來,可以相應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7、下棋是個好愛好

有些天性急躁的孩子,不能長時間的關注一件事,這樣的孩子需要家長經(jīng)常讓他做靜一點,坐的住的游戲。下棋是個不錯的選擇。

國際象棋大師謝軍不僅是世界冠軍,還是心理學專家,她就專門寫過一本書《專注的孩子不簡單》,在這本書里她提到:“下棋不僅能開發(fā)孩子智力,訓練耐力和韌性,提高邏輯思維力、判斷力,尤其是專注力。專注力是保證孩子以后學習的關鍵,是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專注力的提升,有助于孩子排除干擾、提高學習效率,節(jié)奏分明地處理學習與休息的關系?!?/p>

下棋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可選擇的也不僅僅是國際象棋,飛行棋,跳棋,軍旗等等都是可以達到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效果。

8、父母耐心很重要

孩子是否能專注,和父母的關系極為重要。

和睦的家庭,孩子相對專注力就高。夫妻兩個經(jīng)常吵吵鬧鬧的家庭,孩子就容易心猿意馬。

父母脾氣暴躁的,孩子就容易緊張惶恐,不容易集中精神,而父母性格寬和,有耐心的,孩子就心態(tài)平和,比較專注。

其實人和人之間的智商差距真的不大,大就大在父母如何培養(yǎng)。

相關推薦

  • 有趣小游戲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約三成與生俱來,其余七成則須靠后天培養(yǎng)。一些有趣的小游戲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 游戲:做鬼臉 適合0歲以上孩子 推薦理由: 研究表明,剛剛出生2天的新生兒就能模仿成...
    2022-03-06 閱讀全文
  •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 對于剛出生的孩子來說,總是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一些需求,家長們就要通過與孩子的交流中慢慢的明白孩子的哭聲到底是需要什么。然后,在以后的成長的道路中讓寶寶慢慢的學會幽默。 起初的笑 寶寶的第一個笑容通常是...
    2021-06-02 閱讀全文
  • 讓孩子更有幽默感的三種游戲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更容易溶入他周圍的環(huán)境,為他周圍人群所接受。同時,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比較容易從各種消極情緒中擺脫出來,不會長久地沉溺于各種不良情緒中不能自拔,將來也就能擁有更加快樂積極的...
    2019-12-16 閱讀全文
  • 父子游戲培養(yǎng)孩子品格 一般在家中,父親不會承擔很多的育兒責任,其中有傳統(tǒng)觀念的因素,也有媽媽認為男人粗手粗腳,怕弄疼寶寶,因此,父親在育兒中頂多扮演一個為媽媽打下手的角色,但這遠遠不夠。如果爸爸覺得不夠,那就該再多做一件事...
    2021-04-12 閱讀全文
  • 五個小游戲培養(yǎng)孩子好性格 導讀: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單單通過講道理就讓孩子們明白。因此,通過一些簡單的小游戲,來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可能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一種好的性情或習慣,也許真的是個挺有效又充滿樂趣的教育方式呢! “特別愛抱怨”、...
    2021-12-15 閱讀全文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約三成與生俱來,其余七成則須靠后天培養(yǎng)。一些有趣的小游戲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 游戲:做鬼臉 適合0歲以上孩子 推薦理由: 研究表明,剛剛出生2天的新生兒就能模仿成...

2022-03-06 閱讀全文

對于剛出生的孩子來說,總是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一些需求,家長們就要通過與孩子的交流中慢慢的明白孩子的哭聲到底是需要什么。然后,在以后的成長的道路中讓寶寶慢慢的學會幽默。 起初的笑 寶寶的第一個笑容通常是...

2021-06-02 閱讀全文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更容易溶入他周圍的環(huán)境,為他周圍人群所接受。同時,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比較容易從各種消極情緒中擺脫出來,不會長久地沉溺于各種不良情緒中不能自拔,將來也就能擁有更加快樂積極的...

2019-12-16 閱讀全文

一般在家中,父親不會承擔很多的育兒責任,其中有傳統(tǒng)觀念的因素,也有媽媽認為男人粗手粗腳,怕弄疼寶寶,因此,父親在育兒中頂多扮演一個為媽媽打下手的角色,但這遠遠不夠。如果爸爸覺得不夠,那就該再多做一件事...

2021-04-12 閱讀全文

導讀: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單單通過講道理就讓孩子們明白。因此,通過一些簡單的小游戲,來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可能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一種好的性情或習慣,也許真的是個挺有效又充滿樂趣的教育方式呢! “特別愛抱怨”、...

2021-12-1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