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歲半寶貝的語言溝通
發(fā)布時間:2021-05-04 兩歲半讀幼兒園合適嗎 幼兒故事7歲 幼兒故事2歲導(dǎo)讀:一歲半的寶貝,如果說話早的應(yīng)該可以說很多話了吧!可然兒并不屬于說話早的孩子,在我的期盼加焦急中、在全家人的“辛勤栽培”中、在然兒自身的“聰明好學”中,好在現(xiàn)在也可以“照葫蘆畫瓢”的說出好多話了,只是有時候說出來的話,令人費解。
每天早上,睜開眼睛,然兒的第一句話是:“媽媽!”聽到召喚,我得趕緊湊上前去領(lǐng)取命令,細聲細氣的問聲:“兒子,有沒有尿尿?”很多時候得到的答案是然兒晃著小腦袋懶洋洋的吐出一句“沒有!”,再問:“喝不喝奶粉?”,接下來聽到的多是然兒一聲憨憨的笑,再加上一個字“嗯!”“咕咚、咕咚”一大瓶奶粉兒子沒幾下就給搞定,然后拿著空瓶子,往你面前一擺,二只小手一攤,拉著懶洋洋的長調(diào),告訴你:“沒!~”床上的功課基本完畢,頂多躺在被子上再放賴一會,小家伙便會不安份起來,站到床邊,用手指著地上,表情嚴肅又焦急的說要求“下地!”,所以你想繼續(xù)躺在床上睡懶覺的事,只能到夢里想去吧!
兒子的命令就是“圣旨”,是萬萬不能違背的,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給穿好衣服,穿上襪子和鞋子,把他扔到地上去“自由活動”,要不然等待你的就是一連串委屈的哭聲了。
一般只要七點多一點,然兒姥姥就要來家里“接班”了,只要門鈴一響,然兒肯定會第一個沖到門邊,見姥姥一進屋,然兒便會熱情的叫上一句“咬咬”(這是然兒叫姥姥的特有發(fā)音),隨后跟上姥爺進來,然兒又會親親的叫上一句“咬爺”(咬字意義同上),叫得姥姥、姥爺是心花兒怒放!
家里所有的人都拿然兒當寶貝一定對待,有什么好吃的,大人舍不得吃,也都得給他留著,特別是姥爺,只要和然兒在一起,就想給他這個那個好吃的東西往嘴里塞,只可惜然兒也不是每樣都可以接受的,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問他吃不吃,他會非常高興的告訴你“七”(然兒對吃的發(fā)音),遇到不喜歡的,即便是拿到手里也會給你遞回來,然后搖搖頭告訴你“不七”。呵,還挺有個性!
今年沾了奧運的光,結(jié)婚的新人也特別多,特別是一到周末,周圍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然兒似乎對這個聲音有些恐懼,一般聽到響聲,不管當時是在做什么,肯定會一下子撲到你懷里,然兒瞪著眼睛,小手指著外面,一本正經(jīng)的告訴你“炮炮”,意思是告訴你,外面又放炮了,大人這時候肯定會一把把他摟在懷里,然后心疼的問“怕不怕”,小家伙會很無奈的低聲告訴你“怕”,“怕”這個字,發(fā)音還是挺標準的!
當然,然兒現(xiàn)在會說的話還遠不止這些,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而且一般只要大人教他學說的什么話,他基本上都可以模仿的差不多了,有的說的還有模有樣,有的就不太標準了,如果不是你教的他,他要自己說出來,你還真不知是什么意思。
只是有時候看著這個一本正經(jīng)的小人兒,站在你面前,象那么回事兒似的,用語言來和你溝通,而且可以聽懂你說的話,按照你語言的指示去行動,感覺真的很幸福!想想看,或許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也不過如此吧!哈哈,不過這種感覺,可能只有媽媽才能體會的到哦!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1歲內(nèi)寶寶語言發(fā)展的指標
0-3個月
1.聽覺比較敏銳,聽到新奇的聲音會停下正在做的動作;
2.不同類型的哭聲代表不同的意思;
3.能用眼睛看著說話者大約30秒種左右;
4.成人和他面對面交談時,能作出相應(yīng)的動作或“語音應(yīng)答”。
4-6個月
1.能夠?qū)β曇舫掷m(xù)注意并尋找聲音的來源;
2.能分辨熟悉與陌生,憤怒與友好等不同的語言、語氣、語調(diào)并作出反應(yīng);
3.愿意玩有聲響的玩具,喜歡玩躲貓貓游戲;
4.喜歡聽母親的聲音,會用語言來吸引別人的注意;
5.活動時口中常發(fā)出“咿呀”學語聲;
6.會對鏡中自己的影像說話。
7-9個月
1.聽得懂自己的名字,聽到叫他,會尋找聲源;
2.理解并執(zhí)行成人用強調(diào)證據(jù)說出的話,如“不行”,“不可以”;
3.能夠辨別家里人的稱呼和家中常用物品的名稱。
4.能夠和成人玩一些語言游戲;
5.已會發(fā)出一些非語言的語音,并極力模仿別人的發(fā)音;
6.開始學著用動作來與他人“交流”。
10-12個月
1.理解并執(zhí)行一些簡單的命令式語言;
2.得到成人的鼓勵或肯定的語言,嬰兒會不斷地重復(fù);
3.努力模仿成人發(fā)出的新語音;
4.用動作表示各種意思,與他人進行簡單“交流”;
5.初步理解一些新單詞(如日常用品、家人稱呼,常發(fā)生的動作等);
6.能夠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單詞。
跟寶寶溝通需注意什么?
孩子抗拒學習的心理之謎
有個六歲的女孩,在幼兒園上大班,可是她偏偏喜歡去小班上課,她不愿意學習,就愿意和小班朋友一起玩。
還有很多孩子不喜歡課程學習,抗拒學習?家長給孩子買很多禮物,給很多物質(zhì)刺激,或者用語言訓(xùn)斥,這些能制止孩子抗拒學習情況的發(fā)生嗎?不能,因為你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懂”得很多,我們需要發(fā)現(xiàn)孩子這個現(xiàn)象背后的心理秘密。
【孩子對學習的身心需求】
孩子對學習的身心要求包括:生理及活動的需求;被愛、被關(guān)懷;歸屬感;自尊心;好奇心:成就感。形成一個金字塔的結(jié)構(gòu),從下到上,表示的是先后順序。
缺乏愛,學習難出色
(1)按照這個表,首先是被愛與被關(guān)懷,孩子的學習和思考就像一扇門,當孩子覺得自己缺乏安全感、缺少關(guān)懷的時候,這扇門就會關(guān)閉。
棍棒之下不出好成績
(2)孩子總會在學習中犯錯,比如做錯了數(shù)學題,有的家長很惱火,教給孩子正確方法,對孩子講:“你懂不懂?”孩子答:“懂了。”家長很負責任地說:“你會不會了?”孩子答:“會了?!奔议L終于長舒一口氣,可是發(fā)現(xiàn)孩子依然會做錯了題。這是怎么回事呢?
在家長訓(xùn)斥時,孩子的回答并非出于內(nèi)心,而是應(yīng)急的機械性反應(yīng)。孩子并非明白了家長的指導(dǎo),而是在自尊心受到傷害時,應(yīng)付家長,進行自我保護。所以,棍棒下面出不了好成績,訓(xùn)斥對提高孩子成績沒有任何積極幫助。
對孩子不要贊美,要鼓勵
(3)成就感對于學習非常重要。孩子的成就感是外在對他的支持和認同。但是要注意贊美和鼓勵的區(qū)別。
贊美孩子是消極的,因為1.著重外在評價,會讓孩子過分依賴他人評價;2.教孩子和別人比較,只為個人的目標而努力;3.孩子為得到稱贊而努力表現(xiàn),會錯誤地認為自己的價值是取悅別人。4.若得不到稱贊,容易因放棄而失去信心。
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1.著重內(nèi)在評價,肯定孩子自我能力的發(fā)揮;2.幫助孩子肯定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的貢獻;3.借外在的肯定與鼓勵,形成孩子內(nèi)在的動力,進而培養(yǎng)主動負責的習慣;4.引導(dǎo)孩子從自我肯定中,提升自尊與自信,建構(gòu)正向價值觀。
【親子溝通三步驟】
(1)兩個心理學公式
孩子為什么會在學習中感到焦慮呢?心理學公式如下:
想象+孤獨+無能感=焦慮
孤獨是沒有安全感,長期被人誤解就會產(chǎn)生無能感,被打罵就會自賤自卑,這些導(dǎo)致了孩子對學習的焦慮。
如何提高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心理學公式如下:
想象+溝通+精熟=創(chuàng)造力
以下我通過2個心理測試,來幫助大家掌握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學方法。
【潛意識測試】
1.有一個問題:“世界是……”你分別寫出三個答案。2.然后把題目中的“世界”換成“我”,“我是……”后面的答案不變,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此時此刻的心理狀態(tài)。這個測試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當前的心理特征。
【溝通心理游戲】
把一張紙對折,再對折,然后撕掉一個圓的部分。雖然大家聽到的是同樣的一個指令,但是,做出來的結(jié)果卻都不一樣,這說明“溝通”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對孩子不要認為我對孩子說一遍,孩子就能夠明白,我們要非常重視和孩子的溝通。
(2)對寶寶要“立刻回應(yīng)”
當孩子提出一個要求,我們不要立刻滿足他的要求,而是要立刻回應(yīng),分為三個步驟:
1.“?!?,家長暫時放下正在做的事情,注視對方,給孩子表達的時間和空間。
2.“看”,仔細觀察孩子的臉部表情、說話的聲調(diào)和語氣、手勢和其他肢體動作等非語言的行為。
3.“聽”,專心傾聽孩子說什么,并以簡短的語氣,將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引導(dǎo)出來。
(3)損害自信心的4個方式
父母傷害孩子的自信心有4個方式:
1.權(quán)威式的教育,會導(dǎo)致孩子畏首畏尾;
2.保護過度,會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
3.期望過高,會導(dǎo)致孩子壓力過大;
4.完全否定,會讓孩子無法活出真正的自我。
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要注意:
1.了解并完全接納孩子,幫助他建立自信與成就感;
2.不要保護過度,讓孩子在嘗試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成長;
3.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4.維系良好的家庭氣氛,家庭是孩子社會化的第一站。
與幼兒溝通的6大方法!
首先,善于傾聽。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guān)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guān)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yīng)該表示共鳴,如孩子告訴您他在幼兒園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您可以稱贊說,“噢,真棒,下次你會做得更好”;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yīng)該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如當孩子告訴您小朋友推了他一把,他非常氣憤時,您可以說,“你很生氣甚至想打他,是嗎?但你不能這樣做,你可以告訴老師,請求老師的幫助”;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yīng)該耐著性子聽,表示您關(guān)注他的談話內(nèi)容,您可以使用“嗯”、“噢”、“是嗎”、“后來呢”等詞語,表示您在認真地傾聽,鼓勵孩子繼續(xù)說下去。這樣,不僅使孩子更樂意向您傾訴,也可以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善于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是溝通的關(guān)鍵。家長在傾聽的過程中,不但要認真傾聽,而且要善于思考,注重在談話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比如,發(fā)現(xiàn)孩子能夠獨立地講述簡短的故事時,要及時給予贊賞:“你講得真不錯!”孩子第一次能堅持自己的觀點據(jù)理力爭時,就應(yīng)該稱贊:“你真有主見,就像個雄辯家。”要注意培養(yǎng)并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能一味地說教、指責,要“哪壺先開提哪壺”,這樣,孩子不但愿意經(jīng)常和您溝通,還能提高溝通的質(zhì)量。
第三,要童心未泯。家長如果沒有一顆童心,總是高高在上,就很難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溝通。這就要求家長和孩子談話時,要以孩子的心態(tài)和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進行。孩子游戲時,您可以與他一起游戲,一起比賽,使孩子覺得您是他的朋友和伙伴,溝通自然會水到渠成。
第四,慎用批評。批評是教育孩子不可或缺的手段,但使用不當,也會影響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扼殺孩子的靈性。心理學研究表明,犯了錯誤的孩子,最擔心失去父母的愛,所以家長的批評最好從談話開始,千萬不要過早地下結(jié)論或橫加指責,以避免孩子關(guān)閉心靈的窗戶,拒絕溝通。如果用“孩子,讓我們來談?wù)労脝帷敝惖恼Z言開始談話,允許孩子把事情的經(jīng)過講完,并引導(dǎo)他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幫助他分析問題所在,孩子不僅會自覺地承認錯誤,還會對您更親近。
第五,要有耐心。有些家長過于急躁,常常是“恨鐵不成鋼”“哪壺不開提哪壺”,幻想著通過一兩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為知心朋友。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于急躁,溝通就會成為泡影。
幼兒的氣質(zhì)類型通常可以分為三種:容易型、困難型和遲緩型。容易型的兒童比較容易溝通,而困難型和遲緩型的兒童,由于情緒比較消極,很難對環(huán)境和父母及老師感到滿意。家長如果失去耐心甚至情緒激動,埋怨、責怪甚至懲罰孩子,就會使孩子變得不耐煩,由此產(chǎn)生困惑、膽怯、逃避等不良心理,甚至產(chǎn)生敵意,親子關(guān)系就有可能長期不和諧。
第六,要講究一個“信”字。和所有的友誼一樣,兩代人的溝通也要講一個“信”字。說話算數(shù)說起來簡單,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兒童心理醫(yī)生林達曾經(jīng)舉過這樣的例子:一位媽媽因為6歲的女兒不愿與她溝通,便領(lǐng)著女兒去進行心理咨詢,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原因是媽媽將女兒告訴她的“秘密”,在晚飯時不經(jīng)意地告訴了家庭其他成員,結(jié)果哥哥姐姐們以此來取笑她,從此她再也不肯對媽媽說什么了??梢姡议L的“誠信”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