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這是我?guī)淼?/h1> 發(fā)布時間:2021-05-03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
教育隨筆:這是我?guī)淼?/p>
為了豐富幼兒的活動,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定期為孩子們開展閱讀活動。本周我讓孩子們帶一本自己喜歡的繪本到幼兒園來和小伙伴們分享,大部分孩子都帶來了。我通過故事和兒歌告訴孩子們要學會分享,并拿出一個空的書架,請愿意分享的幼兒把自己的繪本放到書架上,等到學期結束再帶回家。在老師的引導下,放學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把自己的書放到了書架上。第二天,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有幾個孩子一直在書架面前轉來轉去,連開展區(qū)域游戲的時候也是這樣。在我的詢問之下孩子們告訴我他們想拿自己的書,所以一直徘徊在書架前面。到了放學的時候,甚至有個別孩子哭著要把書帶回去。
孩子們的分享意識很差,都喜歡護著自己的圖書,不愿意讓別人碰。經常會有孩子到我這里來說:“老師,XXX又拿我的書了。”到了閱讀活動的時候,這樣的問題更為突出,孩子們經常出現(xiàn)爭搶。有的孩子帶了好幾本書來,但他不愿意把書給其他小朋友看,有的孩子沒帶書就去書架上那別人帶的書看。
針對這樣的情況,剛開始我不斷鼓勵孩子們要學會分享,可爭強書本的事情還是層出不窮。為此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和案例,根據現(xiàn)代兒童觀的指導,老師和孩子之前的關系應該是平等?,老師不能命令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因此,我遵從幼兒的意愿,讓他們拿自己帶來的書看,同時請他們找一個好朋友一起看,讓他們嘗試簡單的分享,逐步引導幼兒愿意和他人分享。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我尊重他的意愿,讓他自己看自己的書。教師不能“以勢壓人”,強制要求幼兒去分享,這樣的分享并不是出自幼兒的意愿,孩子們在分享的過程中不僅不能獲得快樂和滿足,反而非常委屈。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教育隨筆:老師我也是這樣想的
一次數學活動,我給孩子們提出問題,讓他們相互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應該怎么排?有幾種排列方法?以培養(yǎng)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提出后,我想孩子們一定爭先恐后的回答問題,結果相反,只有三個孩子舉手。其實問題并不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過了一會我請沒有舉手的封林欣回答,以便了解孩子們掌握的情況,她站起了來,低著頭不說話,我以為她不會,我又請平時愛發(fā)言的王馨冉把她的想法說了一遍,封林欣小聲說“劉老師,我也是這樣想的?!薄澳悄銥槭裁床徽f呢?”“我怕說錯?!蔽腋嬖V她“回答問題時,怎么想就怎么說,要相信自己,不要害怕。即使你回答錯了,老師和小朋友會幫助你改正的。”
其他的幾個孩子也說,老師我也是這樣想的,這句話一直在我耳邊縈繞。靜下心來想想,我立刻改變教學方法,我提出要求,讓孩子們去動手操作,然后集中討論解決問題,再提出新的問題,讓孩子們再次去動手操作,最后把操作過程分享給大家。孩子們樂此不彼,相互商量著討論著,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非常的高。
教育隨筆:"車"帶來的主題
"車"帶來的主題
春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孩子們像出籠的小鳥,嘰嘰喳喳的聚在一齊,一副興高采烈的樣貌,這天他們都帶來了自我的沙水玩具,在我的帶領下來到沙池玩沙,孩子們邊玩邊談論著自我的發(fā)現(xiàn)與感受。梓陽指著自我的大車說:"我的大車能夠翻斗,用力一翻沙就都沒了,好輕便!"金航推起自我的小推車說:"我的車能夠推很多土,玩起來也很好!"……看到這幾個孩子對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開始思考:各種車能否成為我們的主題活動呢?于是,我讓這孩子們開始收集有關有關車的圖片,放在班內的圖書區(qū),每一天區(qū)角活動時我和孩子們一齊看看書,和他們說說有關車的故事,孩子們都很高興,,我還故意提出一些問題:"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車""它們都有什么作用"?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和我共同研究,共同探討,收集資料:有的帶來制作的自行車,有的畫下了各種汽車,有的帶來挖土車、小轎車、消防車、、、、、、、,頓時,我們的教室頓時成了車的世界,車輛成了大家的關注點。
透過這次對"各種各樣的車"主題活動觀察與分析,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孩子們就像各種車,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寬闊的跑道上,自由的奔跑!
幼教隨筆:教育,這是你的什么
應試教育,你究竟要走到什么時候呢?
女兒今年上小學一年級,每天忙忙碌碌,放學一回家就做作業(yè)。看她小小的身影在燈下埋首苦寫,覺得她真是辛苦。只是辛苦倒也罷了,發(fā)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讓我感到的不僅僅是震動,更是一種震驚。
期中考試過后,女兒語文考了99分,讓我給她在試卷上簽名,我看了女兒丟分的那道題,試題是這樣的:
仿照下面的樣式做題
示例:月有(4)畫
題:馬有()畫
大有()畫
竹有()畫
我看了女兒做的,這幾道題她都答對了,而老師減了一分,原因是女兒沒有用阿拉伯數字去答,因為例子中的“4”是阿拉伯數字。而女兒用的是中文的“一、二、三、四”答的題。我問女兒:“老師對你說什么了。”女兒說:“老師說我沒用阿拉國數字答。”小小的她,不知道什么是阿拉伯數字,說成了阿拉國數字,在她此時的頭腦里,只有數目,還沒有這種中文數字與阿拉伯數字的區(qū)分。
面對女兒這張99分的試卷,我茫然了,這是教育的什么?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大唱“素質教育”,可這種刻板的考試方式,刻板的答案,刻板的教育,真能提高孩子們的素質嗎?考試制度不改,應試教育就不會終結。應試教育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fā)展,造成了教育目的的嚴重扭曲和異化,把教育完全變成追求分數的過程。
由女兒的經歷,我想起了一位從日本考察回來的朋友對我說的一件事。他談的是日本的歷史教育和考試題。他說日本的老師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日本跟中國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日俄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20世紀打了一次日中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么時候?可能的近因的遠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贏了,贏在什么地方?輸了是輸在什么地方?分析之。這位朋友的話,引起了我的思考。且不說這道題的內容是著如何讓我們震驚,只就出題方式而言,比我們的單純的考察死記硬背要更培養(yǎng)學生吧。
我又想到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育,雖然不乏優(yōu)秀教師,但更多的教師,又有誰將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放在首位呢?他們注重的,大概只是學生的分數和自己的名次吧。
應試教育,你究竟要走到什么時候呢?
教育隨筆:創(chuàng)新帶來的快樂
教育隨筆:創(chuàng)新帶來的快樂
折紙是孩子們喜歡的美術活動之一。折紙不僅可以促進幼兒手和腳以及腦部的協(xié)調能力,而且還鍛煉孩子的數學思維,同時,在折紙過程中,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一些關于折紙的秘密,從而發(fā)展大班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大班折紙活動《多彩紙粽》的教學活動中,當我出示美麗的粽子時,幼兒發(fā)出陣陣的贊嘆聲,同時我也聽到幾個幼兒說:“老師,我不會折”,為了鼓勵幼兒,激發(fā)幼兒對折粽子的興趣,我故意賣了一關子說,“老師,今天用新方法教你們新本領,你們不僅要認真觀察,還要開動腦筋哦?!薄M浑p雙期待的眼神,我想機會來了,我就出示活動前我把折粽子步驟拍成的PPT,幼兒瞪大雙眼,當看到背景是餐桌布時,林優(yōu)優(yōu)就問:“老師,這是你家嗎?”“是的,老師把折粽子的步驟拍成照片,你們也可以呀。”“真的嗎?”“當然,只要你們會折的來,老師就為你們折粽子的步驟拍照,這樣你也可以教弟弟、妹妹折粽子了”。這時,李承宇大聲地說:“老師,你要第一個給我拍照。”接著,我出示折粽子第一步驟的PPT,幼兒就跟著折起來,在此過程,幼兒都很認真,生怕這步驟沒折好,就到下一步驟。幼兒很快折出了三個“書簽”。
最后的拼插環(huán)節(jié)是活動的難點,我利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把書簽比喻成魚,第一只魚張大嘴巴,吃第二只魚的一個角,第二只魚吃第三只魚的一個角,最后,第三只魚吃第一只魚的一個角。經過形象生動的提示,孩子很快就拼插出粽子,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通過這次活動,給老師們一個啟示和感悟:只有老師不斷創(chuàng)新,幼兒也才能更快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本次活動我改變傳統(tǒng)的折紙方式都是老師帶領幼兒折紙,老師折一步,幼兒跟一步,在折的過程中幼兒完全失去了自主學習的機會,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幼兒不僅沒有真正獲得動手操作和表現(xiàn)能力的機會,而且限制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探索精神的發(fā)揮。
為了讓幼兒清楚的看到圖示的每一個步驟,老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突出折紙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折紙的過程中大多數幼兒也改變了以前那種依賴老師的怠惰消極思想,認真的看圖嘗試起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老師并沒有馬上給他們正確的答案,利用更直觀和更形象的圖示積極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并讓孩子們互相幫助了解來解決其中的困難,給孩子們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把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孩子對折紙的興致更加高漲。
教育隨筆:“我是幸運的”
教育隨筆:“我是幸運的”
緊張的學期結束了,在暑假開始的第一天和第二天我們享受了一次骨干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訓的美味大餐,足以讓我回味一個假期。培訓是辛苦的,但心情確實是幸福的,因為每一位心理老師的講座讓我大開眼界,真的如同甘甜的雨露,滋潤著我干涸的心靈。更如溫暖的太陽,驅散了我心理每一塊陰霾。讓我確立了自己的方向,幸福的教書,快樂的做班主任。
樸實的贛榆心理教育老師姜在艷老師字字珠璣,教給我們班級管理的具體方法。從自身的例子讓我們感受到心理輔導對孩子成長的意義,真的是心情好,干啥都高效率。揚州大學周春開教授以生命的思考為切入點,強調了“育人先于育才”。心理學研究生導師孔維民告訴大家如何通過改變自身的身體意念來增進體態(tài),控制情緒,重塑健康心理??桌蠋熡哪恼Z言,高雅的審美眼光更是讓我深深折服,永遠也忘不了他的話:“笑的時候,把眼睛睜得大大的,那就是最美的美女?!毕M谝院蟮娜兆永?,自己的臉上常掛笑容,在笑的時候能夠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爭取也能做一回美女。
兩天的培訓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班主任尚麗麗老師掛在嘴邊的五個字“我是幸運的”,這五個字折射出尚老師感恩的情懷,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于我而言,尚老師更像是親切的大姐姐,她滿面春風的和我們分享了她的工作歷程以及育兒經驗,樸實的語言似動聽的音樂,讓我如癡如醉。分享的過程,尚老師總會說“我是幸運的”,“我真的很幸運”,這得多么陽光的心態(tài),豁達的胸懷。難怪她的兒子女兒都如此優(yōu)秀,就是因為有這樣一位散發(fā)著人格魅力的媽媽。有人說:“事上最難的職業(yè)就是做好一個母親”,自己在育兒的過程中也遇到很多的困惑,但如果我時刻能夠保持尚老師這樣的心情,這樣感恩的情懷,風雨路上也充滿歡聲笑語!
夜已深,愛無眠,感恩這一次有意義的培訓。耳畔時刻回響著尚老師的那句話“我是幸運的”,能聽到你們的講座,跟著你們學習,我也是幸運的。
教育隨筆:我會系鞋帶
現(xiàn)在好多孩子的鞋都是系鞋帶的,但是好多孩子都不會系鞋帶,在家里都是家長幫助他們,但這樣的做法阻礙了孩子學習自理的欲望。在幼兒園,孩子們的的鞋帶開了后都顯得束手無策,不知道怎么辦。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讓幼兒回家學習怎樣系鞋帶,但是我們觀察到在幼兒園孩子們的鞋帶開了大部分的幼兒還是不會系鞋帶。想了好久,讓幼兒每人準備一條粗線,通過展示蝴蝶結來引起幼兒的學習欲望,孩子們都迫切的想學會如何扎蝴蝶結。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提別的專注,很快大部分的幼兒就學會了怎樣系蝴蝶結,孩子們都非常的高興。我問了一句“小朋友現(xiàn)在都學會了系蝴蝶結,那會不會系蝴蝶結形狀的鞋帶呢?”。孩子們紛紛蹲在地上,解開自己的鞋帶嘗試起來,最后,大部分的幼兒都能系起自己的鞋帶,而且系的很漂亮,系鞋帶的問題解決了。
有的時候我們直接去學習這些本領的時候,孩子的興趣不大,往往更依賴成人去解決這些問題,但如果我們能轉變一下學習的方式方法,多運用一些幼兒喜歡的方式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事情就會變得簡單多了!
教育隨筆:玩具是我的
教育隨筆:玩具是我的
晨間桌面游戲時,浩浩(2歲10個月)和霖霖都在建構區(qū)玩積塑,盛積塑的玩具筐一開始放在桌子中間,大家都從中間的筐子里拿玩具,浩浩可能因為個子小從筐子里拿玩具有些困難,便要把筐子拉到他的身邊,旁邊的霖霖從另一邊拉住筐子不放,兩人爭執(zhí)起來,筐子被扯得有點變形,浩浩看到霖霖拉著筐子不放,便去掰霖霖的手,霖霖仍不放手,大聲申辯:玩具筐應該放中間!浩浩根本不聽,還是使勁地掰霖霖的手,霖霖有點泄氣地松手,求助地看著我。
分析:
桌面游戲時,玩具筐放在桌子中間一直以來成了一條默認的規(guī)則,個子小的浩浩因為拿玩具有困難破壞了這條規(guī)則遭到霖霖的反對,一個堅持遵守規(guī)則,一個執(zhí)意破壞規(guī)則,沖突便發(fā)生了。嚴厲制止或者幫助浩浩拿一些玩具出來可以很快化解爭執(zhí),但是于孩子的內心不會有任何觸動。
我想勸浩浩自己把筐子送回到桌子中間,就問他:浩浩,你為什么要把玩具筐拉到自己這里?因為我的玩具太少了。浩浩邊從玩具筐里拿玩具邊說。
我看看其他小朋友拿到的玩具,再看浩浩的玩具,確實他的比較少,應該與他夠玩具困難有關。我又問他:如果其他小朋友還想用玩具,可是筐子離得太遠夠不著怎么辦?浩浩抬頭看看周圍的小朋友說:那我就給他、她,還有他(浩浩指著沒有和他爭玩具筐的小朋友),就是不給他(浩浩指著霖霖強調不給他)!
玩具是大家的不是你的,大家自己拿著玩就可以,不用你給的。我說。
玩具就是我的!浩浩邊玩邊堅決地說。
分析:
以玩具筐拿到自己身邊別人拿玩具也有困難來教育浩浩,浩浩因為有切身體驗,應該能夠理解自己的做法欠妥,可是自我中心意識很強,性格又倔強的浩浩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采用了逃避問題的方法從側面指出霖霖和他不友好,他也會對他不友好,并對老師的說教產生了逆反心理。
這時,因為浩浩把筐子拉到自己面前,桌面的空間小了,玩積塑時有些玩具放不下掉到了地上,浩浩便不再管玩具筐,干脆把玩具都拿到地上玩起來。我把玩具筐又放回桌子中間,并提醒他:浩浩,我把玩具筐放回去了。浩浩抬頭看看玩具筐沒有反對,繼續(xù)在地上玩玩具。
分析:
浩浩對老師把玩具筐又放回桌子中間沒有反對,說明他從內心里已經意識到錯誤并想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下去,況且玩具筐放在自己這邊實實在在縮小了玩玩具的空間,但是倔強的他還是不肯自己把筐子放回去,而是選擇了在地上玩。
一會兒,浩浩拿著插好的積塑造型對我說:老師,你看!
哦!浩浩真棒!你插的是什么?我馬上表揚他。
我插的是樹林。浩浩得意地對我說:
你看,這兒還有小鳥的家呢。他又指指插塑造型下方的一個方形小洞說。
可愛的浩浩徹底地把自己從事件中脫離開來。
反思:
浩浩因為不足齡,初入園時我們對他給予了很多的關心與幫助,很多事情都依著他,這次他在游戲中搶玩具筐與我們平時或多或少地寵了他有關。但這個事件又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教師工作中的失誤,桌面游戲時沒有關注到象浩浩這樣拿玩具有困難的幼兒,所以沒有調整游戲場地與規(guī)則。事件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討論這樣幾個問題:搶玩具筐對不對?拿不到玩具怎么辦?玩具放在哪里玩起來更方便?讓幼兒自己來修訂規(guī)則,選擇游戲場地與玩法,這樣更能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
教育隨筆:區(qū)域活動帶來的改變
教育隨筆:區(qū)域活動帶來的改變
區(qū)域活動是孩子演繹生活的大舞臺,孩子們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感興趣的事情,都在表演區(qū)展現(xiàn)出來,今天表演區(qū)的孩子們在玩“扮新娘游戲”,趙子沐小朋友扮起了“新娘’,孩子們在她的頭上戴上了紅花,蓋上了紅頭巾,旁邊的孩子又是分糖,又是唱歌、跳舞的,玩的不亦樂乎。忽然,我的衣角被拉了一下,我低頭一看是張梓瑤小朋友。張梓瑤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平時不愛說話,但今天的她顯得十分的害羞,我趕緊低頭問她出了什么事。她羞羞澀澀的悶了半天,才說出了一句:“老師我也想扮新娘!”我把張梓瑤帶到了表演區(qū)那里,孩子們不愿意和她玩,我試圖說服孩子們,只見其中一個小朋友說:“我們不和張梓瑤玩,他很臟!”我恍然大悟,看了看正在扮新娘的趙子沐。確實,趙子沐很干凈,從入園起,趙子沐的衣服總是干凈的,我還曾佩服過趙子沐的父母呢??吹侥樇t的張梓瑤眼里掛滿了淚珠,我趕緊蹲下去說:“張梓瑤乖,不要哭,張梓瑤想當新娘的話一定要做一個講衛(wèi)生的新娘,不然把旁邊的人熏跑了,不看新娘了怎么辦?”“嘻嘻···”張梓瑤不好意思的笑了,旁邊的孩子也笑了,隨后,張梓瑤抬起布滿淚痕的小臉說:“老師,我以后一定會講衛(wèi)生的!”從張梓瑤的眼里,我看到了堅定。果真,張梓瑤變了,變干凈了,臉上依舊掛著笑,改變的是旁邊的小朋友多了,他的笑聲更頻繁了。又一次的區(qū)角活動,我急忙的尋找著張梓瑤的身影,怕她再是一個人,可是當我往表演區(qū)望去時,看到的新娘竟然是張梓瑤。我很高興!
有時身邊的一件小事,便是改變一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