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兒入園準備
發(fā)布時間:2021-04-26 開學季如何做好幼兒園入學準備 幼兒園開學家長要做好準備 入學準備幼兒來到一個全新的、陌生的環(huán)境,他們在心理上會產生較為強烈的分離焦慮而抗拒或哭鬧。所謂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自己的親人分離形成的煩躁、憂傷、緊張、恐慌、不安等情緒,這是幼兒入園未適應期出現的正常心理現象。家長對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不良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與支持。還應配合幼兒園做好以下工作:心理準備1、入園前,家長應有有意識地擴大幼兒的活動空間和交往范圍,使幼兒初步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與交往的安全感。
2、家長也要注意克服自身的分離焦慮,不要渲染孩子入園的緊張氣氛,盡量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入園,避免焦慮情緒影響孩子。
3、不能在幼兒不聽話時輕率地說出:“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之類的話。
生活準備1、入園前,家長要了解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作息時間,并有意地按此安排幼兒在家的活動。如:幫助幼兒建立適宜的午睡。幼兒園的午睡安排在中午十二點至二點之間,而非下午二點后。
2、入園前家長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技能。如:要求幼兒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飯,不要隨意走動,指導幼兒在大小便時自己脫、穿褲子,自己洗手,認識自己的物品,玩完玩具放回原處等。不要讓幼兒在家中隨心所欲,否則在幼兒入園后,面對幼兒園的各項要求會無所適從。
幼兒入園未適應期家長工作
1、縮短幼兒在園時間。即早上不要太早送幼兒入園,下午可提前早接幼兒離園。
2、不要在早上送幼兒到園時與班級教師長時間交流幼兒情況,可在下午接幼兒時進行。
3、可給幼兒帶一件在家中熟悉的物品。如:玩具、布娃娃等。
4、家長要堅定信念,堅持讓幼兒到園。
幼兒入園之初有些哭鬧是正常的,家長適當地陪伴一下就可離開,并且相信教師一定有能力哄好。有時候幼兒哭家長也哭,這種情況對幼兒絕對沒有好處。有的家長送幼兒到園后不忍離開,不時在門口、窗口張望,這樣只能使幼兒剛剛穩(wěn)定的情緒又產生波動。加大教師的工作難度。
相關閱讀:幼兒入園應早做準備
每個孩子自出生后都會與父母在日常接觸中建立親密的依戀關系,它是孩子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還很依戀成人,則會對其入園產生很大的阻礙,不利于較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所以,如果幼兒快到了入園的年齡,就應該早做入園的準備。
首先,在幼兒入園前,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有意給幼兒灌輸小朋友要去幼兒園的思想,給幼兒講有關幼兒園的故事,教幼兒念相關兒歌,如“幼兒園像我家”,經常帶幼兒去幼兒園玩,讓幼兒感受到幼兒園是小朋友的樂園。其次,在生活上,注意訓練幼兒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自己入廁、自己整理衣褲。做得好就表揚,逐漸培養(yǎng)她做這些事情的興趣和主動性。最后,在臨近入園時,要帶幼兒去認識她的老師和要去的幼兒園,消除她對老師和新環(huán)鏡的陌生感。把幼兒的興趣愛好,日常生活中發(fā)生在她身上的一些有趣的事告訴幼兒的老師,讓老師對幼兒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讓老師在幼兒發(fā)生問題時能對癥下藥。
幼兒入園時哭鬧主要是對陌生環(huán)境恐懼,心理上產生了緊張和不安,如果家長事先不考慮這些因素,不注意調整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在孩子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帶她去陌生的環(huán)境勢必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壓力,感情上產生被拋棄的感覺。父母早做準備,到時候孩子不哭不鬧,心情愉快,多好啊!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如何做好“幼兒園加減法”
讓幼兒帶熟悉的玩具、被褥到幼兒園,可以降低分離焦慮的程度。
新生入園,如何幫助孩子縮短“斷奶期”,讓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是家長和幼兒園都比較關心的問題,為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不妨試試“幼兒園加、減法”。
“加法”——加強家園聯系。利用各種渠道提前建立家園聯系,持續(xù)不斷地打造家園共育。我們幼兒園在完成招生工作后,會利用7月初的第一次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辦學理念與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通過幼兒園“小腳印”基地含義的介紹進一步了解幼兒園;指導家長做好孩子入園的心理準備;請家長參觀幼兒園,了解幼兒的生活設施、學習環(huán)境、安全保護等,為家長利用入學前兩個月的時間培養(yǎng)孩子的相關能力與習慣提供指導與建議。在第一次家長會過后,幼兒園會在開學兩周與“十一”長假后,繼續(xù)組織家長會,通過建立家委會,進一步做好家園溝通與聯系;通過親子活動的開展和家長半日活動的開放,讓家長在集體環(huán)境中觀察了解自己孩子。
與此同時,通過暑期家訪工作,提前建立教師和孩子的關系。帶班教師通過“家校通”等形式與家長聯系,確定家訪時間與地點。教師親自登門,在孩子的家里與孩子初步接觸,建立較為親密的關系,為孩子進入幼兒園做好準備,同時也通過與家長交流,初步了解孩子。
在后續(xù)的工作中,通過寶寶在線系統(tǒng)、空中電視臺、家校通、班級主頁、寶寶成長冊、“小腳印園刊”等形式,繼續(xù)加強家園聯系。如通過寶寶在線系統(tǒng)讓家長實時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通過班級主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開展的活動與家長可以配合完成的事情;通過寶寶成長冊,教師和家長共同記錄孩子的成長點滴,共同了解孩子在家庭與幼兒園的情況。
“減法”——減輕心理負擔。孩子剛剛入園時,一般都會哭鬧,這屬于正常的現象,這一時期家長和孩子都會帶有一定的心理負擔。讓孩子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生活,消除分離焦慮不僅僅要解決孩子的問題,也要解決家長的問題。通過家園聯系,讓孩子對幼兒園建立了初步的印象,開學初再通過家長陪同入園,進入教室和老師、孩子一起做簡單的游戲,一方面有利于孩子和教師之間感情的聯系,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幼兒對陌生環(huán)境的心理恐懼。
與此同時,對于剛入園的孩子,班級里的“兩教一保”往往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這時我們幼兒園會通過抽調行政人員、教研人員,以及中大班的教師一起進入新生班,保證足夠的人手安撫不穩(wěn)定的幼兒,這樣可以通過減少情緒不穩(wěn)定幼兒的哭鬧現象,保證大多數幼兒不受分離焦慮情緒的影響。
針對家長表現出的分離焦慮,適時地做好家長工作,入園的第一個星期,老師用相機把孩子一日生活記錄下來,在幼兒園大廳的大屏幕上進行循環(huán)播放,并發(fā)布在校園網上。經過兩周的播放,讓家長充分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也消除他們的顧慮。針對個別家長表現出的較為強烈的分離焦慮,組織家長沙龍、團體心理輔導以及教師面對面的交流,讓家長明白怎樣通過消除自己的焦慮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如何做一個好幼兒園老師
提到幼兒園老師,很多家長都會認為,不就是哄孩子玩嗎,有什么難的呢?甚至,有些家長還對老師不夠理解和信任,擔心老師偏心,對孩子不夠關注,一有問題就興師問罪:“為什么不重視我們家孩子”、“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么不管”……
然而,真正的幼師職業(yè)卻并不簡單。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教給孩子知識和學習技能,幫助他們開拓視野,陪他們快樂健康成長。老師們從早忙到晚,即使在孩子們離園以后,還要備課、寫教案、做教具、進行各類專業(yè)培訓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并非人人都可以成為合格的幼兒園老師,成為一名深受家長和孩子認可的老師更是需要超強的業(yè)務技能和綜合能力。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優(yōu)秀的幼兒園老師的“強悍”內心吧。
1、她有強大的愛心和包容心
愛是最好的教育。在幼兒園里,老師就是孩子們最大的心靈依靠,毫不夸張地說,有時候老師的權威甚至高過父母。如果老師不喜愛、不接納他們,他們幼小的心靈該會有怎樣的難過?每個孩子都是極其敏感的,老師們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也許都會讓他們的情緒產生強烈的波動。所以,雖然幼兒園老師很多都是沒有結婚的女生,但是她們卻懂得要給予孩子父母般的關懷,包容孩子的各種小習慣。
2、她有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對于幼兒園老師來說,上課時聲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表情是否豐富、身體語言如何運用,都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在幼兒階段,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很容易分神,這對老師們的專業(y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師在課堂上要收放自如,既能讓孩子在游戲中玩得開心,又能讓他們在游戲中獲得發(fā)展,這是需要過硬的“內功”的。此外,老師既要能彈、能唱、能跳、能畫,還要能做手工、能自制玩教具作為補充、能布置教室環(huán)境,能導演各類大型園所活動,這樣的幼兒園老師,實乃多才多藝!
3、她懂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
不懂心理學,就不懂得解讀孩子們各種行為背后的深刻含義;不懂教育學,就無法組織孩子們進行各類集體活動。幼兒園老師面對的不是一個小朋友,而是一群小朋友,她們懂得每個孩子都具有成人同樣的尊嚴和權利,懂得每個孩子發(fā)展的個體差異性。
針對這種現狀,老師們應該如何把握各項教學活動的節(jié)奏?如何在展開教學活動時照顧到每個小朋友的發(fā)展和學習呢?這些可不是教一首兒歌、講一個簡單的故事就能做到的事情。講完故事后,如何問問題,如何通過后續(xù)的問題引發(fā)小朋友的思考,這對老師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她有多元的知識結構和開闊的眼界
幼兒園老師除了多才多藝以外,知識結構和眼界也非常重要。在幼兒園,小朋友經常會提出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老師要用小朋友能理解的方式進行解答。為此,老師們必須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開闊眼界,通過自己的回答,引導孩子在幼兒園階段盡早地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對于孩子來說,幼兒園老師絕對不是簡單的“保姆”,而是擔當著“啟蒙者”的重要角色,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三觀”的形成。在幼兒園,除了書本知識,老師教給孩子的會更多。
(一)教會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他們一生的成敗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學習、樂于鉆研的熱情,鍛煉他們的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將會幫助他們登上人生的成功巔峰。
(二)教會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家里,父母愛孩子,什么事情都會為他安排好,而在幼兒園,老師會更好地鍛煉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讓他們形成早睡早起、進行體育鍛煉、餐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教會孩子與人交流相處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成功=30%的才能+70%的人際關系,可見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多么重要。如今的家庭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有的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助長了孩子自私、任性的行為。在幼兒園,幼兒要和一群孩子共同相處,必須要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與人交流和分享。
(四)教會孩子建立規(guī)則意識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則意識和習慣的養(yǎng)成在幼兒期甚為關鍵,而規(guī)則意識的建立不是單靠說教和硬性規(guī)定就可以做到的。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老師要懂得借助游戲的形式幫助孩子從小建立規(guī)則意識。比如在游戲中建立規(guī)則,學會排隊和等候,同時引申到在社會群體和各種社會活動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需要等候和輪流的情況,還有上幼兒園不能遲到、作業(yè)要按時完成、做錯事了要道歉等,逐步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建立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
有一位幼兒園老師曾經幽默地寫道:
幼兒教師可以當警察因為經常在班里為孩子們“破案”;
幼兒教師可以當主持人因為整天為公開課想“花招”;
幼兒教師可以當演員因為經常陪幼兒扮演各種角色;
幼兒教師可以當保姆因為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由教師掌管;
幼兒教師可以當藝術家因為整天寫黑板、布置教室和主題墻;
幼兒教師可以當作家因為經常寫計劃總結和論文。
其實,幼兒園老師,更可以當超人。孩子在幼兒園的每時每刻,他們都在變換自己的角色,給孩子快樂的時光,貼心的守護,更給家長放心的理由。
這就是幼兒教師,在她們溫柔的外表下,藏著一顆強悍而又略帶疲憊的心,讓我們給予幼兒園老師更多的理解與尊重!
入園準備,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
要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需要耐心和時間,與其他孩子一起互動并提供適當的指導和支持,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積極的社交關系。那么入園前何如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正確培養(yǎng)寶寶社交能力的幾個方面,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入園準備,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
1.?提供機會參與社交活動:
讓孩子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例如家庭聚會、生日派對、公園游玩等,這樣可以增加他們與其他孩子互動的機會。
2.?鼓勵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交流:
與其他孩子進行對話是培養(yǎng)社交能力的重要部分。鼓勵孩子主動與其他孩子交朋友,分享玩具或游戲,并教他們如何與別人共事和合作。
3.?培養(yǎng)合作能力:
根據孩子的年齡,鼓勵他們參與合作游戲或活動。合作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技能,幫助孩子學會與他人合作、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和解決問題。
4.?教授應對挫折和解決沖突的方法:
社交互動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沖突。教孩子如何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緒,并與其他人進行積極、尊重和理解的溝通。同時,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如分享、妥協、傾聽等。
5.?培養(yǎng)傾聽技巧:
教導孩子傾聽并關心別人的感受和意見。鼓勵他們制定適當的問題,展示興趣和關注,并回應他人的講話。
6.?意識到自己的感受:
幫助孩子認識和理解自己的感受,并學會適當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見。這有助于他們在社交互動中自信和坦率地表達自己。
7.?培養(yǎng)分享和關愛的習慣:
鼓勵孩子與其他孩子和成人分享物品、時間和關心。這有助于建立友好關系并培養(yǎng)關愛他人的品質。
8.?讓孩子積極參與課外活動:
參加一些適合孩子的社交活動,如體育、音樂、藝術、舞蹈或俱樂部。這些活動將提供更多的機會與其他孩子互動和社交。
9.?模仿和角色扮演:
通過模仿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孩子如何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和互動。您可以和他們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和情景,讓他們體驗并學習如何與他人交流。
10.?給予積極的鼓勵和回饋:
當孩子表現出積極的社交行為和技巧時,給予他們認可和稱贊。這樣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更有動力去發(fā)展和提高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