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生活區(qū)促進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

發(fā)布時間:2021-04-24 幼兒自理能力活動方案 大班幼兒自理能力活動方案 幼兒園自理能力活動方案 今天遠遠和浩浩參加了生活區(qū)的給小魚穿衣服,就是在小魚身上扣上魚鱗,遠遠和浩浩很認真地開始做了,浩浩很輕松地扣好了一個魚鱗??蛇h遠有點困難,用了很大的力氣才扣好一個,浩浩這時已經(jīng)扣了3、4個了,把手邊的魚鱗片推給遠遠讓他繼續(xù)扣,遠遠有點猶豫,東張西望起來。最終,浩浩完成了任務,而遠遠只有扣了幾個。

這個活動一直很受孩子的喜愛,小魚穿上衣服后可以抱在手里玩,適合小班孩子的心理,浩浩和遠遠都是做事認真、細心的孩子,每次的操作都能很認真地去做,在這次游戲中,浩浩已經(jīng)掌握了扣紐扣的技能,所以能輕松地完成,而遠遠遠遠是個自尊心強的孩子,不太愿意做沒有把握的事

,所以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對這個技能掌握不夠好的時候,就不太愿意再去嘗試了。

對于一些生活技能,我們可以利用區(qū)域活動和角色游戲讓幼兒多練,如在角色游戲中提供娃娃的衣服,讓孩子給娃娃穿脫衣褲,也要和家長溝通,讓家長多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做,促進孩子生活技能的提高。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幼兒自控能力的提高


下午游戲時間到了,孩子們玩著自己喜歡的玩具。突然,欣欣叫到:“老師,超超搶我們的玩具,我們不想跟他玩了?!薄袄蠋?,我沒搶,我想玩那個玩具,可是他們不給我玩。”超超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他和父母從小分開直到去年的下半年才團聚,所以父母都對他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養(yǎng)成了他現(xiàn)在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壞習慣。有什么玩具等都自己一個人獨占,不喜歡和小朋友分享。在園我通過集體游戲、小組合作等形式,讓孩子去體驗其中的分享,進而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孩子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與情緒、情感是相互關聯(lián)的,對他人的理解、關愛是正面交往行為的表現(xiàn)之一。讓孩子能融入所有的小朋友當中去,讓孩子們的語言、行為來感染他。通過強化交往效果,鞏固孩子正面的交往行為。超超出現(xiàn)比較成功的交往,如,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解決了和同伴的沖突,有時候積會通過老師來解決,現(xiàn)在會采取正面的方法來對待與孩子之間的沖突。以身作則,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對于孩子,說教是無力的,周圍人的榜樣作用在影響著他們,即使父母不說什么,孩子也會從父母幾家人身上習得行為習慣,而這些行為習慣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所以,在教育孩子以前,父母在有必要為了孩子,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是否能成為孩子正面的榜樣。

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


今年我任教小班,開學快一個月了,孩子們從剛開始的哭哭啼啼慢慢的也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能高高興興的融入到活動中去,我感到很欣慰。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很多,大多數(shù)孩子都不會自己吃飯,更別提自己穿脫衣服了。現(xiàn)在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過多溺愛,什么事情都包辦代替。使孩子失去了動手的機會。為此,我辦開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活動,主要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首先,我們與家長進行了溝通,讓家長了解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平時在家時,不能事事包辦,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自我服務的能力,孩子進步了,要及時鼓勵孩子。

其次,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活動中,主要是讓孩子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如:自己吃飯,穿脫衣服,整理床鋪……平時我都會以兒歌、故事的形式去引導孩子,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孩子進步了,我會第一時間去表揚他們,并獎勵他們一朵小紅花。

我班里的俊妍小朋友,因為年齡小,自己吃飯比較困難。我一直都是喂她。通過這次活動,俊妍竟對我說:“老師,我以后要自己吃飯,不用你喂我,我是大老虎,啊嗚一口都吃光。”“寶寶,你真棒?!蔽壹皶r對她進行了表揚,孩子自己吃得更帶勁了。

孩子要的并不多,也許因為我們的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句表揚的話,孩子就會不斷進步。通過這次活動,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我相信在接下來的嘗試中,孩子們會越來越棒的,加油,老師永遠愛你們。

讓整理能力弱的孩子進行分組整理


上次課題組活動,組長提到了晨間鍛煉時體育游戲器材的整理情況有待改善。在多次晨間鍛煉收尾時段,總是看到孩子們在陸陸續(xù)續(xù)地收拾整理游戲器材,但是湊上去定睛一看,真正整理收拾好的材料有多少?直接散在籃筐里的材料又是多少?

在幾個情境下,的確會讓孩子們的整理出現(xiàn)散亂的狀況。首先,一般在學期初,老師都不太熟悉早操音樂在哪個音樂后播放,一旦聽到早操音樂,便匆忙地讓孩子們收拾游戲材料,趕緊站到位置上做早操,回頭再檢查材料的整理情況,實在地也就別指望孩子們能好好地整理材料。其次,老師預估能整理好的時間比實際整理好的時間稍短了些,能力強的孩子當然能收拾整理地很好也很快,能力弱的孩子會有等待幫助的現(xiàn)象或者是拖延時間的情況,自然而然就會使得小部分的材料沒有整理好。再次,老師和保育員過多地參與整理,當有的孩子們(只是小部分)看到老師在幫助一同整理材料,就會自然地很順勢地將材料隨意地放置一處,想你老師看到肯定會整理好的,一方面增加了老師的負擔,一方面減低了這部分幼兒的整理能力。第四,可能這種游戲材料比較容易松散,如小高蹺。孩子們一個一個繞好小高蹺的線后,由于放置方式比較隨意,造成了小高蹺線繩的松散。也可能這種游戲材料較大,孩子們在整理時不能較好地進行整理,使得材料整理后會有大小不一的情況,看起來比較亂。

最近,我以孩子們的隊列練習為主要的晨間鍛煉活動,稍忽視了游戲材料的整理這方面。在以后的晨間鍛煉中,我會稍微拉長整理的時間,讓不太會整理的孩子先整理,再逐一進行檢查,盡量保證材料整理的一致性,也多多讓整理能力弱的孩子進行分組整理,提高整理的效率。

家長的督促促進孩子的進步


有一句話:“有其母必有其子”就是說:什么樣的母親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孩子。幼兒園老師是孩子們的啟蒙老師,那家長就是啟蒙責任人。媽媽對孩子的行為重視了,孩子也會改變不良習慣。就說我班劉波小朋友吧,他很皮.皮得出名。小朋友學什么他都不要學,還到處亂跑。我看看他年齡比我班孩子小的多了,也就算了不強制他去學,順其自然吧!可他媽媽看見孩子這個樣子嚴厲地說:“小朋友都有作品你怎么沒有啊"她馬上讓她的兒子留下來完成老師的作業(yè)。

又有一次手工課劉波小朋友很早被他的舅舅接回家了,第二天早晨劉波媽媽一進教室看見小朋友的手工作品,就連忙找孩子的作品,我說:“昨晚他舅舅很早就來接了

,我們正在上課呢,所以劉波就做了一半”說完拿出來給她看一下。誰知劉波媽媽對我說:“張老師對不起哦,我真不該讓他舅舅來接,打攪您的活動了”“沒事的、沒事的”我被她弄得很不好意思。接著她耐心地指導孩子把作業(yè)完成。她每天早上來時總是左吩咐右吩咐劉波寶寶要好好玩,不要去搶玩具,老師上課要學會聽。晚上離園總是找孩子在園留下的成長足跡。

家長的重視和督促使劉波小朋友在這學期里進步很大。以前發(fā)下的畫畫紙都給他撕爛或者用蠟筆扣得滿臉是顏色.這學期他拿到畫畫紙、手工紙不會再去撕爛而是跟著老師一起學本領真的不錯,有時邊做邊對我說:“老師這樣哦”“是啊”有時太貪玩也會忘記去完成任務,只要輕輕一提示他馬上就專注起來。他知道媽媽最喜歡看到他的作品被掛在展示板上。家長的督促促進孩子的進步,家長的督促對孩子幫助真的很大。

玩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小班孩子年齡小,依賴性比較強,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在重智育的今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長忽略;尤其是爺爺奶奶,他們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在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時間,自己就事先替他做好了??墒窃谟變簣@中,一個老師要照顧幾十個孩子,如果像孩子的爺爺奶奶那樣,怎能照顧得過來,所以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天,戶外活動時,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蹦蹦床上玩,鞋子在地上脫了一大堆,立刻意識到:可以“在玩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為何不來一次穿鞋比賽。于是,我忙招呼孩子們,跟孩子們講明了比賽規(guī)則。比賽開始了,只見幾個能力強的孩子迅速地把鞋穿好,高興地跳起來,歡呼著,慶祝自己的勝利。最后只剩下侯智涵小朋友了,只見他哭腔著臉說:“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別的孩子也跑到我面前說:“老師,侯智涵不會穿鞋,他哭了”。我說:“沒事,智涵很棒,一定能穿上”。他聽到我的鼓勵后說:“我能穿上的”。我表揚了他,小朋友們也在喊:“侯智涵加油,侯智涵加油……”他在我的鼓勵下、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慢慢的學習穿鞋。就這樣,智涵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在老師的鼓勵下,終于把鞋穿上了,并高興得跳了起來,大家為他歡呼、為他鼓掌,我沖他伸出了大拇指,他笑了。通過多次這樣的活動,老師不吝嗇鼓勵、表揚和夸獎,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促進孩子的身心發(fā)展,也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促進幼兒語言能力


-->

導讀: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要讓幼兒從生活中通過使用語言來學習語言。為此,教師應積極提供能激發(fā)和支持幼兒有意義的語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樂意與人交談,注意傾聽對方的語言,重視幼兒交際能力培養(yǎng)。

語言作為信息的主要載體,是人類特有的心理活動,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溝通的橋梁,也是適應人類社會的主要工具。學前期是兒童創(chuàng)造力產生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那么,如何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讓幼兒在交往中產生主動性,使其敢說、想說。

實際上,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中主動構建的。幼兒園語言教育若刻意對幼兒語音、詞匯和造句語法進行簡單訓練,是不符合幼兒語言教育的特點,違背了語言的本質功能——交往功能。幼兒的語言學習主要是在與他人交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完成的。因此,要使幼兒對語言的運用具有主動性,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造敢說、想說的語言環(huán)境和學習條件。

1.1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氛圍,使幼兒有話敢說。

1.1.1教師和家長為幼兒創(chuàng)造輕松無壓力的語音環(huán)境。輕松無壓力的語音環(huán)境是調動幼兒說的內部動機的必要條件,它體現(xiàn)了師生間心靈上的溝通和關系的平等。體現(xiàn)了對幼兒人格的尊重,它促進可幼兒積極性的發(fā)揮。為此,教師在與幼兒相處時應該成為他們的朋友,尊重他們,并為他們創(chuàng)造自主表達與自由發(fā)揮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自由的氛圍中,有話愿說,有話敢說,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和參與者,而非被動的接受者。在此條件下教師再給予適當?shù)闹笇А?/p>

1.1.2成人的平等介入。成人的平等參與和良好態(tài)度,是調動幼兒有話愿說,有話敢說的外部因素。教師經(jīng)常參與幼兒間平等對話,可以使幼兒感受到教師對幼兒的關愛,增強老師與幼兒相互間的感情聯(lián)系,激發(fā)和強化幼兒說的愿望。教師在參與中應是一位溝通者,并將這種溝通建立在幼兒的生活上,使幼兒對談話內容有勝任感與控制感。同時,教師還應是一位傾聽者,在傾聽中了解幼兒,適時地給予積極的回應與適當?shù)闹笇?。教師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幼兒成就感和價值感。教師在參與中應注意與幼兒的互動,使幼兒學會表達,學會圍繞話題交談,積累相互對話的經(jīng)驗,提高語言能力。

1.1.3“敢說先于正確”。老師應該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幼兒的語言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應尊重每個幼兒的特點和心理需要,選擇適當?shù)恼勗拑热荨⒎绞?、場合,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引發(fā)話題,鼓勵他們每一次的表達,使其感受到與人交流的樂趣。當幼兒詞不達意,語句不完整時,教師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糾正,以免給幼兒造成心理壓力。另外,教師的負反饋會給幼兒以挫折感,壓抑感,從而失去說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敢說先于正確”,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是幼兒走向正確表達的前提。同時,幼兒說話的態(tài)度會使幼兒在敢說、愛說中獲得主動的發(fā)展,從而成為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善于表達的人。

1.2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使幼兒有樂于表達和交流的內容。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沒有豐富的生活就沒有豐富的語言。有豐富的生活環(huán)境和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幼兒才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根據(jù)幼兒思維的特點,教師應該注意讓幼兒在做中說、做后說,為他們組織多種活動,讓他們在游戲中獲得選擇、扮演角色的體驗,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多聽多看,到社會中去多接觸事物,在活動中獲得感受并產生交流的愿望。

同時,教師應為幼兒提供相互交往與自由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將視覺、聽覺的信息主觀感受及愿望形成語言表達出來,為幼兒想說、愛說創(chuàng)造條件。從而,增強幼兒說的興趣,滿足幼兒說的需求,提高幼兒說的能力。

2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語言環(huán)境。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搖籃,是孩子溫暖的、最重要的、最安全的、最自由的、快樂的港灣。家庭成員的講話水平及語言表能力直接影響幼兒語言水平的發(fā)展。因此作為家長,在家里應盡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2.1家庭中幼兒的語言教育,家長樹立榜樣,培養(yǎng)幼兒興趣。

3—4歲幼兒正是語言接受能力最強的時刻。這時,對幼兒進行普通話教育與培養(yǎng),孩子比較容易接受。家長以身作則,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使孩子樂于講普通話。特別圍繞在孩子身邊的學習與生活談一些符合孩子語音特點,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讓孩子樂于講,并時時要求他使用普通話。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說普通話的興趣。同時家長應用規(guī)范語言跟孩子進行交流。

2.2充分利用各種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說的愿望。

雙休日,家長帶孩子去公園、書店、游樂園等,充分利用周圍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在玩的過程中讓幼兒認識事物,鼓勵幼兒勇于交談。如與其他小朋友、售貨員、管理員等進行交流,有時也讓幼兒與小動物、植物講話。這樣,家長可以了解孩子內心在想什么。孩子大腦中有了內容自然回流露出想說的欲望。這樣就為幼兒的想象插上了美麗的翅膀。

2.3睡前講故事。

睡前講故事對孩子來說是最溫馨的事了。孩子聽著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種享受,而且受到了語言的熏陶。此時家長運用適當?shù)奶釂枎椭⒆永斫夤适碌膬热荩尯⒆油ㄟ^說來表達對故事人物的看法。從中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4充分利用各種媒體讓幼兒接受語言信息。

孩子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強。有時看過一次廣告也能流利說出廣告詞。這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想學語言的欲望。因此,選擇一些合適的電視節(jié)目讓幼兒欣賞對孩子語言發(fā)展是很好的。特別是孩子喜歡的動畫片等。家長也可以選擇帶配樂的優(yōu)美兒童詩。時間長了幼兒自然會跟著讀。同時也可以利用錄音機、影碟機等手段讓孩子在日積月累中接受語言。

3.幼兒園的語言教育。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應積極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也就是說,教師應注意調動幼兒說的積極性。教師與幼兒建立良好關系,使幼兒有什么說什么,把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因此,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來給幼兒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

3.1學會傾聽和閱讀是培育小班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重要部分。

針對這個特點我開展了以下活動。

3.1.1利用晨間、飯前來開展語言活動。如:“誰來做我的錄音機?”讓幼兒簡單地復述老師所講的內容,模仿老師的語言、聲調、速度等,以此引發(fā)幼兒對語言的興趣,在游戲中糾正幼兒的發(fā)音。

3.1.2正規(guī)的語言活動,即采用課題教學形式面向全體開展語言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幫助幼兒在傾聽、表達、欣賞和早期閱讀等四個方面來發(fā)展。本期,我著重在早期閱讀中培育幼兒。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早期閱讀就是認識漢字和看書。其實,在幼兒園開展早期閱讀是幫助幼兒建立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他們提高語言文字敏感性,為他們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基礎。

開展早期閱讀,首先要選擇適合小班年齡特點的圖書,要為他們提供生動有趣和他們密切相關的閱讀材料。在幫助幼兒建立閱讀習慣時,我認為要讓幼兒帶著目的,也就是要帶著問題去看書,以幫助孩子克服亂翻書的習慣。

第一步,教會孩子認識封面、封底。學習從前往后一頁一頁地翻,看的時候可用手指著,一樣樣地說。看完后把書合起來,并把封面向上放好。

第二步,引導孩子有目的地看書的某一頁。老師要先翻到那一頁,一開始,可用語言描述加以提示,逐漸讓孩子獨立看。

第三步,逐漸培養(yǎng)幼兒自己講述畫面內容。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語言表達出來,講給朋友老師聽。

3.2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各種環(huán)節(jié),進行隨機教育。

3.2.1戶外游戲中的語言教育。

在戶外游戲時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比如:“今天做了什么游戲?”,談自己在游戲中的感受,說戶外玩具的名稱,等等。游戲結束后,讓幼兒自由大膽的講述出自己的游戲感受。在過程中,我就發(fā)現(xiàn),我班幼兒說話欲望都很強烈,連我班年齡最小,語言水平發(fā)展較弱的小朋友也會不停地說:“這是羊角球……大皮球……大樹、草地?!钡?。

3.2.2注意兒童的個別差異,給予針對性的個別教育。

《綱要》中特別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及幼兒間的個別交流都很重要。因此,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造適當?shù)臈l件,根據(jù)兒童的具體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發(fā)展指導。同時,教師也要給有語言障礙的幼兒特別的關注。例如:就本班而言。幼兒語言水平差異很大。有些兒語言成人化、語言連貫、表達清楚、用詞豐富。針對這樣的幼兒我們對其的要求更高一些。而對于個別語言能力較差的幼兒,我們從發(fā)音開始慢慢促進他從字到詞,再到句,環(huán)環(huán)進步。實踐證明我們的方法是有效的。幼兒的進步明顯。

3.2.3注重創(chuàng)造多樣化、生活化的學習情景。

近年來,幼兒園教師采用講述活動、談話活動、聽說游戲、早期閱讀和文字活動等形式,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但這些只有和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才能使語言教育充滿生命和活力。

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要讓幼兒從生活中通過使用語言來學習語言。為此,教師應積極提供能激發(fā)和支持幼兒有意義的語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樂意與人交談,注意傾聽對方的語言,重視幼兒交際能力培養(yǎng)。

總之,在兒童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更新教育觀念。家長也要積極配合。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點,用使用的有效的方法激活幼兒學習語言的內在動力,及時鼓勵,積極引導,將其培養(yǎng)成能適應新世紀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于東青.早期教育——從建構主義觀點看幼兒語言教育,2003.7

3.沈心燕.幼兒教育——讓幼兒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和發(fā)展語言,2000.4

4.中國幼兒教育網(wǎng)

郫縣幼兒園 季嬋

在看圖講述中有效提問,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


-->

在我國的《綱要》中,關于語言領域提出的總目標是“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積極性,發(fā)展語言能力”。幼兒園語言教學一般包括聽、說、讀、寫等幾方面。而學前期幼兒則是以“聽”、“說”為主。看圖講述是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形式,是對語言表達中意義層面的訓練,主要是訓練語言表達中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磮D講述是以圖畫的形式直觀地向幼兒展示教學內容,然后要求幼兒根據(jù)這個畫面材料,用獨白的語言來表達。講述的基本要求是意思連貫、條理清楚、具體豐富、鮮明生動。

看圖講述活動多是以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交互性學習方式進行的。即是通過教師的層層點拔,引導和鼓勵幼兒積極應答、探究和質疑,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和發(fā)展。在這樣的師幼互動中,提問是教師、幼兒和活動內容三者間互動的途徑,是決定活動是否有效的關鍵因素,好的提問,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幼兒的思維,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反之則激不起幼兒探詢的愿望,壓制了幼兒質疑的沖動。因而,在看圖講述活動中,提高教師提問行為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提高教師提問行為的有效性,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活動初始的提問要緊扣教材內容,簡單明了,盡快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fā)幼兒講述的興趣,使幼兒“想說”

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的主要技術之一。在“看圖講述”活動中,教師呈現(xiàn)圖片后,可采用直接的信息式提問,簡潔明了,用最短的時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對畫面進行粗略的觀察,獲取畫面提供的顯性信息,為講述活動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如講述活動《捉迷藏》,講的是小白兔、小貓、小鴨、小鳥、青蛙等小動物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講述的目標是讓幼兒通過仔細的觀察,找到小動物的藏身之處,并用正確的語言表述出來,關鍵是“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詞的運用。這一材料的選取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因而畫面容易被幼兒理解。圖片出示后,我利用小白兔這一突出的主體形象,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小白兔閉著眼睛干什么呢?”“還有別的小動物嗎?”“它們在哪里呢?”使幼兒在觀察圖片時,有比較明確的目標,能抓住主題線索,展開積極的思維。因為孩子們有這方面的生活體驗,所以在講述時,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對口語的訓練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二.活動過程中,提問要根據(jù)幼兒的觀察水平,層層深入,積極互動,引導幼兒找出圖片的因果關系,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促進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使幼兒“會說”

在活動中,教師要把握教育契機,根據(jù)幼兒的觀察水平,用富有啟發(fā)性的提問,引導幼兒根據(jù)畫面提供的線索,層層深入,大膽表述,并要隨時把握幼兒的思維動向,重視思維清晰度,引導幼兒講得清楚、連貫、完整、有條理,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

如《鼴鼠的皮鞋車》這個活動,圖片展現(xiàn)的是一個廢物利用的故事:一只破皮鞋,在小松鼠眼里一文不值,但是在勤勞、聰明、能干的小鼴鼠手里卻成了一輛漂亮的皮鞋車,它送小兔子上學,為小松鼠送松果……教師要抓住“破皮鞋變成皮鞋車”這條線索,提出適合幼兒能力水平的問題,并對幼兒的回答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應答,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形成積極的互動。

在第一幅畫面中,一只又臟又破的皮鞋在沒有太多背景襯托的草地上特別顯眼,活動就從觀察這只皮鞋開始。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小朋友,看到這只皮鞋,你在想什么呢?”在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中,引發(fā)幼兒的疑問。幼兒的發(fā)應比較活躍,一個說,“看到這只皮鞋,我在想,這是誰的皮鞋,這么大?”另一個說“這只皮鞋放在這里有什么用呢?”還有的說“這里只有一只,孤零零的,還有一只哪里去了呢?”……孩子們七嘴八舌,說了很多。其中有幾個孩子的講述有些偏離了活動主題?!毒V要》新思想告訴我們,教師不僅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指導者,更是幼兒各項活動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幫助者,當幼兒的講述脫離了圖片線索時,需要教師的及時引導,這時,我先是對幼兒的回答予以積極的反饋和肯定,接著出示一輛嶄新的皮鞋車,提問“請小朋友仔細看,這么漂亮的車是誰的呢?”“是用什么做的?”“它是誰做的?”這樣就很快把小朋友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圖片中來,然后逐一出示圖片,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小松鼠最早看見這只皮鞋,它是怎么想的?怎么說的?”“小鼴鼠呢,它是怎么做的?”引導幼兒重點觀察小松鼠、小鼴鼠經(jīng)過破皮鞋時的不同表情和動作,利用這些信息,掌握其中的因果關系,體會兩只小動物對相同事物的不同態(tài)度,不同做法,從而得到不同的結果。教師鼓勵幼兒積極思維,學習用較完整、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交流和表述,特別是對“小鼴鼠是怎么把這只破皮鞋做成了漂亮的皮鞋車?”這個問題,引導幼兒細致的觀察,正確運用“提、沖、修、刷、推、按”等動詞進行講述,較好地促進幼兒語言組織能力和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三.行動即將結束,提問要具有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引導幼兒讀懂圖片內涵,體驗角色形象在“這一個”情境之中的感受,促使幼兒想象力的發(fā)展,鼓勵幼兒“還想說”

“看圖講述”作為語言文學教育材料的一個重要部分,有著其豐富的內涵,有一部分內容是比較單純地訓練幼兒的口語能力,另外很大一部分則是在發(fā)展幼兒語言能力之外,培養(yǎng)幼兒良好個性和道德情感的有效手段。教師在組織活動時,要用具有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的提問,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引起幼兒積極思考和探索,讀懂圖片的畫外之音,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fā)展。

如看圖講述《救小鳥》,它所展示的是一個小朋友機智救小鳥的故事,圖意清晰,主題明確,既表現(xiàn)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又表揚了小朋友聰明機智的行為,具有雙重的教育作用。這個活動的語言呈現(xiàn)連鎖式,提的問題需層層緊扣。在第一幅圖中,通過問題“圖中有誰?”“他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幫助幼兒了解了故事的人物和地點,然后繼續(xù)提問“小鳥和冬冬是好朋友嗎?你怎么知道的?”特別提醒幼兒關注“小鳥”和“小朋友”之間那種自然和諧的關系,“你喜歡小鳥嗎?”用這個問題引發(fā)幼兒感情上的共鳴。當后來出現(xiàn)一個打鳥的陌生人時,小朋友很自然地萌生了“救小鳥”的想法?!岸窃趺淳刃▲B的?”“如果是你,你會有什么樣的方法來救小鳥?”利用角色置換法,使幼兒進入這樣一個語言環(huán)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講出自己所能想得到的辦法來幫助小鳥,教師再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生成新的問題,并用正確的語言表達出來,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同時也培養(yǎng)幼兒了愛護小動物、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這種具有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的問題,更多的體現(xiàn)在“看圖續(xù)編”的講述活動中,如續(xù)編故事《小老鼠旅游》,講的是一只小老鼠,看見小朋友在河里開小船,也找來半個西瓜皮,當作小船,坐進去到河面上玩,半途中,感覺肚子餓了,就啃西瓜皮,對小魚的勸告充耳不聞。這時教師提問“小魚為什么要勸小老鼠呢?”“結果會怎么樣呢?”引導幼兒根據(jù)圖片提示的線索,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象出各種不同的結局,再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出來,訓練了幼兒的口語能力,也促進了幼兒想象力的發(fā)展。

《綱要》提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語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表達能力、整合能力和運用能力。要想使孩子語言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教師必須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反復練習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講述是幼兒最主要的訓練形式。講述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看圖講述、排圖講述等主要以圖片為依托的講述活動外,還有情境講述以及日常生活中教師有意識安排的一些談話類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教師要利用積極、有效的提問,努力促使幼兒想說,會說。在注意問題的開放性的和挑戰(zhàn)性的同時,還要注意問題的適宜性,在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同時,提高幼兒自身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引導幼兒形成好問、自信、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質,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

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

整理了了關于幼兒語言教育論文《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班時期是孩子在幼兒園生活學習中各項能力發(fā)展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此時的孩子不再像小班時那么怯懦,開始萌發(fā)與人交往的濃厚興趣,但在實際生活中又缺乏與同伴交往的技巧,因此彼此之間容易發(fā)生矛盾沖突。

通過對班上孩子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理解能力是影響他們交往水平的直接原因。于是在工作中我從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入手,讓孩子愛說、想說、會說,促進其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首先從培養(yǎng)自信心入手,因為孩子的自信心是直接影響他們學習的態(tài)度和學習的努力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在工作中相信孩子能行,留給孩子較大的發(fā)揮空間,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耐心傾聽他們不太連貫的解釋,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我為他們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對個別有語言障礙的孩子如結吧、咬字不清的幼兒,我總是主動和他接近并耐心聽完他的每一句話,對他的一點點進步大加鼓勵。

其次,在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培養(yǎng)和保護孩子的談話興趣,隨時調動孩子說話的積極性,讓他們談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如每周一早上,我會給孩子開辟一點時間,讓孩子說說他禮拜天遇到或做過的一些奇聞趣事,說到高興的地方,大家哈哈大笑,一片快樂的氣氛,從而讓孩子在別人良好的反映中體驗談話成功的樂趣。孩子在語言上的可塑性非常強,他們學習語言最直接的一個途徑就是模仿,模仿成人的交談,模仿故事中的藝術語言。于是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我注意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同時我把孩子當作一個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大人”來交流,平時盡量避免相同的話重復出現(xiàn),講故事時,只要不是很費解,我也不把它們翻譯成兒童語言,漸漸的孩子在平時的對話中會時不時迸出幾個故事中的精彩詞匯,如“奧特曼非常機智勇敢”“大雪紛紛揚揚”等,連我也對他們刮目相看。在平時的工作中我還注意給孩子提供語言鍛煉的機會,當班上廣播要通知什么事情時,我便請小朋友當小小廣播員仔細聆聽通知了什么,并完整地播報出來,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仔細聆聽的習慣,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還進一步增強了語言訓練的興趣;在平時的茶余飯后,我們的小小故事會不再停留在單純的復述上,而是鼓勵孩子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去編出好聽的故事,這不但培養(yǎng)了孩子語言創(chuàng)造性,還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

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都是培養(yǎng)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時機,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善于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很容易被開發(fā)的。

相關推薦

  • 提高寶寶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孩子只有變得獨立自主,才能在未來的生活學習之中更有競爭力!但是,幼兒園并沒有特意設置一門課程去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于是,想要讓增強孩子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下功夫了!...
    2022-01-25 閱讀全文
  • 幫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8個秘訣 幫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8個秘訣 秘訣一:建立一個愛的家庭 家庭環(huán)境影響孩子性格 孩子能否有效學習與性格關系很大:一個活潑健康的孩子,往往是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出來的。 曾經(jīng)有個同學和我講了一件事...
    2021-05-18 閱讀全文
  • 怎樣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護能力? 對于社會中發(fā)生的偷孩子事件,給了我們的家長很大的警示:除了要教會孩子要善良、誠實、懂禮貌,更要--提高寶寶自我防護力! 兒童對危險具有一種天生的感知能力,但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極差。 “千般愛護,莫過自...
    2021-11-11 閱讀全文
  • 延遲滿足提高孩子自控能力 5月18日,一位小學生在家做家庭作業(yè),該學生家長要求他必須認真寫完作業(yè)才可看電視。 “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對許多家長來說也許還是個新名詞。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CETTIC...
    2022-02-02 閱讀全文
  • 如何提高孩子自主能力?(圖文) 1、讓孩子自己選擇。 “選哪個呢?”“那個好嗎?挑你自己喜歡的吧!”在餐廳點菜、買衣服、買鞋帽時,讓孩子從小就有發(fā)言和選擇的機會。母親不要一味地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這個味道不錯,吃這個吧!”“這...
    2022-03-08 閱讀全文

孩子只有變得獨立自主,才能在未來的生活學習之中更有競爭力!但是,幼兒園并沒有特意設置一門課程去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于是,想要讓增強孩子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下功夫了!...

2022-01-25 閱讀全文

幫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8個秘訣 秘訣一:建立一個愛的家庭 家庭環(huán)境影響孩子性格 孩子能否有效學習與性格關系很大:一個活潑健康的孩子,往往是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出來的。 曾經(jīng)有個同學和我講了一件事...

2021-05-18 閱讀全文

對于社會中發(fā)生的偷孩子事件,給了我們的家長很大的警示:除了要教會孩子要善良、誠實、懂禮貌,更要--提高寶寶自我防護力! 兒童對危險具有一種天生的感知能力,但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極差。 “千般愛護,莫過自...

2021-11-11 閱讀全文

5月18日,一位小學生在家做家庭作業(yè),該學生家長要求他必須認真寫完作業(yè)才可看電視。 “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對許多家長來說也許還是個新名詞。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CETTIC...

2022-02-02 閱讀全文

1、讓孩子自己選擇。 “選哪個呢?”“那個好嗎?挑你自己喜歡的吧!”在餐廳點菜、買衣服、買鞋帽時,讓孩子從小就有發(fā)言和選擇的機會。母親不要一味地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這個味道不錯,吃這個吧!”“這...

2022-03-0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