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孩子與同伴有好相處,不與同伴搞惡作劇
發(fā)布時間:2021-04-07 幼兒園好孩子說課稿 幼兒好故事 教育孩子筆記孩子們自由活動的時間到了,有的同伴之間在講話,有的在一起游戲,還有的都想到我身邊來跟我說話。突然我看見昊昊把腳故意往外一伸,豪豪差點就摔了一大跤,豪豪很氣憤地來告訴我,我也很生氣,并且要求他向昊昊道歉,可他卻還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孩子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發(fā)現(xiàn)老師不在眼前了,可以很自由地想干嘛就干嘛了,滿足了他好動的特點;另一方面因為昊昊比較調(diào)皮,喜歡搗蛋,經(jīng)常會跟同伴鬧一些惡作劇,因此好多小朋友也不太愿意和他玩。豪豪也是我們班比較調(diào)皮的一個孩子,因此他們兩個平時雖然會磕磕碰碰的,但相處卻越來越好,但要是被打疼就要向老師告對方的狀了。
這時,我發(fā)現(xiàn)引導孩子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很重要。不管是老師在眼前還是不在,都應(yīng)該一個樣。引導孩子與同伴有好相處,不與同伴搞“惡作劇”。
1.平時多關(guān)注孩子,對其表現(xiàn)出的一些不文明行為給予及時的提醒和督促,
2.繼續(xù)與家長相互溝通,請家長在家時也能及時督促孩子所表現(xiàn)出的一些不是很文明的行為。
3.時刻關(guān)注孩子與同伴的相處情況,對其表現(xiàn)出的一些不友好、不禮貌的行為給予及時的提醒和督促。
4.及時與家長相互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并且請家長平時也多引導孩子和同伴友好相處。yJs21.coM
希望孩子自己也能清楚地知道哪些行為時不文明的,自己是不能那樣做的。努力茁壯成長。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如何讓孩子與同伴相處
幼兒園是培養(yǎng)友誼的好地方,孩子們在一起游戲、玩耍,分享玩具。在和同齡人的交往中,他們慢慢懂得如何與同伴相處。相互關(guān)心、相互尊重、真愛友情這些可貴的品質(zhì)都可以從小培養(yǎng),并對孩子今后的生活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有的父母習慣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朋友,粗暴地打斷自認為不適于孩子的友誼。他們有時會說:“你別和XXX一起玩,他很臟,你可是個干凈孩子。還有XXX他的爸爸坐過牢。”其實,孩子在乎的不是同伴是否干凈,朋友的父母是誰,他們在乎的只是和同伴在一起能不能找到快樂。父母的強制命令會讓孩子很痛苦。一方面是父母的命令,一方面是友誼的快樂,在二者之間徘徊的孩子會感到很失望,慢慢的失去交友的興趣。所以,在通常情況下,最好讓孩子自己選擇友誼。父母應(yīng)該教孩子分辨良莠,并使他們懂得真正的友誼會教會他們許多東西。要相信孩子,孩子們會選擇更恰當?shù)姆绞絹斫K止與不合適的朋友交往。
在孩子小的時候,和小朋友吵架是經(jīng)常的事情,父母最好不要介入孩子們的爭吵,更不應(yīng)由此而攻擊其他的孩子或他們的父母。孩子們的事情要讓他們自己來解決,過了一段時間以后,他們自然會重歸于好。而父母過激的言行只會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
有的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為什么他總沒有朋友呢?”其實,孩子的性格不同,羞澀的孩子即使很想出去和同齡的孩子玩,他也不會說,或著是不敢。這時,父母可以鼓勵他去和小一些的孩子玩。他不會害怕和小弟弟小妹妹在一起,會想到做出榜樣,像個大人一樣照顧別人。漸漸的,他也會有自信心,會勇敢地走出去和同齡的孩子交往了。作為父母,你也應(yīng)該經(jīng)常讓孩子看見你是如何招待自己的朋友的,你的熱情,大方,誠懇會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的確,友誼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從小到大的每個階段,我們都需要朋友,和他們一起分享快樂、承擔痛苦,感受到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童年時代正是學習交朋友的最好時期。
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最近,由于中二班孩子出勤直線上升,孩子之間的小矛盾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老師,他打我了”“老師,他搶我的椅子”。孩子們,你們都是朋友,為何不能友好相處呢?上課時間到了,我沒有急于發(fā)書和學具,而是和孩子們一起聊天:“小朋友,你說大海中的一滴小水珠,它能形成大海嗎?”“能”孩子們大聲回答“但是,它有個前提,需要和它的小伙伴一起,才能形成洶涌澎湃的大海;高山上的一棵小草,它能形成碧綠的山川嗎?也能,但只有和它的小伙伴一起,才能形成碧綠;我,是集體的一份子,我能十全十美嗎?能,當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起團結(jié)互助,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十全十美的集體?!焙⒆觽兌及察o的聽著我說的每一句話,“孩子們,我相信你們都希望能與他人友好相處。但是在實際的接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的的小朋友都能與小伙伴友好相處的,甚至有的小朋友還經(jīng)常欺負別的小朋友,孩子們這樣做對么?”這樣你會有好朋友嘛?孩子們都不語了。那你想變成大家喜歡的孩子,有更多的朋友嗎?老師交給你幾個絕招:一、大方如果小伙伴提出,需要借用你的東西,你一定不能心疼。因為你需要的時候,我相信,你也希望你的小伙伴能慷慨的拿出。二、寬廣胸襟一定要豁達寬廣,善于接受別人的批評與意見。也要不失時機的表揚對方,切記,要掌握分寸,不能一味夸張,試人產(chǎn)生虛偽或者嘲笑的感覺。三、聆聽決大多數(shù)人,快樂與悲傷的時候,只是需要個傾聽者。在與小伙伴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傾聽對方的講話,千萬不要隨意打斷對方,而且一定要及時適當?shù)陌l(fā)表自己的想法。如果有分歧的話,一定要注意措辭,場合,必勉傷害小伙伴的自尊心。四、統(tǒng)一千萬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要時刻想到自己的小伙伴,處處先為對方考慮。在一起出去或者做事的時候,一定要統(tǒng)一思想和決定,千萬不能乘興而去,敗興而歸或者不換而散?!『⒆觽冋J真的聽,雖然也有似懂非懂的地方,但孩子們,你們要記住友情是很寶貴的東西,和知識一樣重要,友情,它是心中的一粒種子,陽光和雨露的及時給予,會讓它生根發(fā)芽,會讓它芬芳而開!
能否與同伴大膽、友好地交往
幼兒自由活動時間開始了,孩子們都開始拿著自己的玩具玩了起來。此時,霄霄正拿著自己的月光寶盒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起來,一邊說一邊按起了音樂。宸宸伸出手哭著說:“這是我的!這是我的!”我急忙跑過去問孩子們:“這個月光寶盒是誰的?”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有的孩子說是霄霄的,有的小朋友說是宸宸的。原來,她們都有月光寶盒,關(guān)鍵是這個是誰的。于是,便和她們商量:“這個月光寶盒老師也不知道是誰的,要不先放老師這,放學問問媽媽好嗎?”宸宸哭起來,搖頭不答應(yīng),霄霄也來勁了也哭了不答應(yīng)。后來,打了電話問兩個家長,都不是很清楚孩子今天到底有沒有帶。再后來,宸宸媽媽接孩子的時候?qū)⒆诱f:“你的可能在家里,回去媽媽幫你找到?!笨偹愦饝?yīng)了,回去找到了,果真如是。
思
考
與
分
析
在孩子的行為中,可以看出:在和孩子商量了之后,孩子始終有自己的想法,覺得自己的月光寶盒是在學校里的。其實,每個孩子在一些事情或者事物上,都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后來,這兩個家長處理的也比較好,在家中幫助孩子們在月光寶盒上貼了名字。這樣,也會少一些矛盾。在日常生活中,我也需要留心孩子帶來的玩具,也避免孩子之間存在這樣的問題。此外,還可以開展一個活動:“一樣的該怎么辦?”鼓勵幼兒自己設(shè)計一個標記,貼在自己的東西上,這樣,在集體中更便于識別自己的東西。
平時鼓勵孩子參與同伴的游戲
活動開始了果果來到了彩彩家里,果果一蹦一跳的走進去后對邊上的琪琪說:“我要當媽媽,”琪琪看了看果果笑著說:“我當姐姐?!惫顽麋饕黄鹱聛砗炔?,過了一會兒果果抬起頭說:“老師,我們家里沒有客人?!蔽艺f:“果果你準備一些點心吧?!惫c點頭,她左拿起一塊較大的海綿,右手用力的撕海綿,她將撕好的海綿擺在小碗里。果果大聲地對邊上的雨琦說:“你看我做了一份面包?!边@時杰杰走過來做客,杰杰將手中的葡萄遞給了雨琦。果果說:“杰杰進來做客,這是我做的面包?!苯芙茏聛恚凸黄鹌穱L美味的面包。
《指南》社會領(lǐng)域指出3-4歲幼兒想加入同伴的游戲時能夠友好的提出請求?;顒又?p>,果果在家里休息了幾分鐘后,發(fā)現(xiàn)沒有人來做客。于是果果告訴了老師。我建議果果自己嘗試制作點心,果果同意后,開始制作手撕面包。這時杰杰想要加入游戲,杰杰選擇的方式是送給彩彩家的雨琦一串葡萄來加入游戲。果果熱情的招待了杰杰,并送給杰杰一份面包。孩子們玩的很開心。平時鼓勵孩子參與同伴的游戲。
教育隨筆:引導督促 ?同伴學習
教育隨筆:引導督促同伴學習
區(qū)域活動規(guī)則的制定,只是為區(qū)域活動的高質(zhì)量開展提供一種“可依的法”;“有法可依”,關(guān)鍵還在“有法必行”,否則,活動規(guī)則就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而要做到“有法必行”,則就需要教師要做好引導、督促幼兒掌握和遵守區(qū)域活動規(guī)則的工作。我們在實踐中,根據(jù)不同的規(guī)則性質(zhì),主要運用三種方法幫助幼兒掌握和遵守區(qū)域規(guī)則。
(1)環(huán)境暗示
暗示法,是指將區(qū)域活動規(guī)則蘊涵在環(huán)境之中,讓“環(huán)境說話”,讓環(huán)境來告訴幼兒活動規(guī)則。如區(qū)域規(guī)則牌上進區(qū)人數(shù)的限定問題,采用進門掛牌、投放適量同等材料等方法來提醒幼兒遵守該活動規(guī)則。掛牌粘鉤無進區(qū)牌、同等材料筐已空,孩子看到這些,就要先去別的區(qū)玩等等。
(2)語言提醒
幼兒由于年齡特點,在活動中常常會忘記規(guī)則從而影響了自己或別人的操作活動,在這時,可以采用語言提醒予幼兒適當?shù)膸椭?。如當幼兒由于不理解?guī)則而干擾了其他幼兒的活動時,老師可以用溫和的語氣提醒他:“你覺得這樣做好嗎?”“應(yīng)該怎么做更好?”“請你……好嗎?”。而當幼兒由于不懂活動規(guī)則而無法活動時,如在角色區(qū)中,教師看到娃娃被媽媽扔在地上,就走過去抱起娃娃“呀,娃娃怎么哭了?”這種及時介入的行為提醒,既糾正了媽媽扔娃娃現(xiàn)象,又豐富了游戲情節(jié),在后續(xù)的游戲開展中提醒幼兒對規(guī)則的遵守。
3、同伴影響
同伴間的提醒一般適合于同區(qū)域活動的幼兒,而且更易于被幼兒所接受。這樣的交流所具有的效果是教師的直接指導所不能達到的。它不僅對區(qū)域性活動起到一種支持的作用,還起到幼兒對規(guī)則遵守的相互監(jiān)督,更好地內(nèi)化了幼兒規(guī)則意識,并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導小班幼兒正確處理同伴間矛
每當孩子之間出現(xiàn)爭執(zhí)時,我的第一反應(yīng)都是沖過去,詢問原因,然后告訴做錯的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接著再讓這個孩子跟另一個孩子道歉說“對不起”,另一個孩子就會說“沒關(guān)系”,最終孩子間的矛盾和爭執(zhí)就會得到解決了。這在我看來是幾乎正確的處理流程,而且應(yīng)該是通用的。但當杰杰和小翔出現(xiàn)爭執(zhí)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看似簡單一個處理矛盾的流程,其實中間還是有許多細節(jié)需要去考慮的。我們不能只滿足于達成一個“對不起→沒關(guān)系”的形式和雙方和好的結(jié)果,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到解決問題的過程、方式方法及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的心理變化。
9月2日,也就是小班幼兒入園的第二天。這一天的上午,我在組織幼兒入廁后,讓他們回到座位上坐好。突然看到杰杰正在拉扯坐在小椅子的小翔,他還朝小翔揮起了小拳頭。原來小翔從廁所出來后誤以為杰杰的座位是他的就坐了下了,杰杰拉小翔他不走,杰杰就打小翔了。于是我蹲下來跟杰杰說:“打人是不對的,小翔不知道這張椅子不是他的,小翔不是故意的,我們應(yīng)該說什么?”他不知道,我告訴他應(yīng)該說“對不起”,然后我讓他跟小翔說對不起,可是他怎么也不說。于是我又跟小翔說:“這不是你的位子是杰杰的,自己的位子要認好,不能做別人的,知道嗎?”小翔點點頭說:“哦”。然后我又對杰杰說:“你看小翔多乖呀,他已經(jīng)知道不能做人家椅子了,知錯能改就是好寶寶?你要不要當好寶寶?快點說‘對不起’,不說我們大家就不喜歡你咯。”就在我規(guī)勸杰杰說對不起時,我突然轉(zhuǎn)念一想:為什么我一定要讓他說“對不起”呢?但我下意識地忽略了這個想法,只想著快點說對不起,不然我沒法想小翔交代了,他就要哭了,說了對不起就好了。終于杰杰含含糊糊地說了:“對…不…起!”我馬上讓小翔說沒關(guān)系。之后我讓他們會自己的位子上做好,大家一起又開心得唱起歌來。
本來矛盾解決了,我應(yīng)該開心才是,但是我心里卻有一種不出來的滋味,好像被什么堵著了,有一種犯了錯誤后的感覺。之后我就意識到自己的處理是不當?shù)模?/p>
1.沒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我沒有意識到小班幼兒還小,他們沒有能力分辨什么是錯、什么是對。當杰杰看到小翔坐在他位子上不肯離開,他就去打小翔,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打人”是不對的,相反他甚至可能認為小翔是故意坐在他位子上的。而我卻只站在成人的角度去告訴他們什么是錯,什么是對。
2.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不當。我為了達成讓杰杰和小翔和好的結(jié)果,忽略了解決他們矛盾的過程和在這一過程中方式方法的運用。我反復地規(guī)勸杰杰跟小翔說“對不起”,之后再讓小翔說“沒關(guān)系”,以為這樣矛盾就解決了,其實這僅僅是一個形式和結(jié)果。其實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尤其在他們剛剛?cè)雸@的時候,可能還沒理解“對不起”和“沒關(guān)系”所表達的意思。我甚至在批評杰杰打人的行為時還帶有一點威脅性:“如果不說我們大家就不喜歡你咯。”
3.未考慮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我在處理孩子矛盾時,一味的依靠以往處理中大班孩子情況的經(jīng)驗,而中大班孩子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集體生活,能初步判斷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也能理解和自覺地說“對不起”和“沒關(guān)系”。我之前的做法沒有讓孩子真正理解對錯,真心的進行道歉,可能造成孩子以后不管犯了什么錯,隨意的說聲對不起和沒關(guān)系,讓這一切都流于形式。沒有能讓孩子知其所以然,而是讓孩子盲目聽從,這樣當孩子以后再遇到與同伴發(fā)生矛盾時,他還是不懂該如何解決,就會產(chǎn)生先打,后說對不起的情況,這是我們在孩子中常會看到的現(xiàn)象。
這次的事件讓我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新教師在處理幼兒間矛盾時明顯的經(jīng)驗不足,有時候還不夠細致,考慮問題還不夠全面,實際上我也應(yīng)該跟孩子說:“孩子,對不起!”。這次我主要是對自己在處理幼兒間的矛盾時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和總結(jié),讓自己下次再碰到這類問題時不再犯這些錯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去看問題,放下教師架子與孩子真誠相處,避免做事只顧形式和結(jié)果。
教育敘事:與童心相伴
教育敘事:與童心相伴
與童心相伴,快樂永遠與你相伴。我感到我是幸福的,因為我選擇了與童心相伴的職業(yè)——教師。天天與孩子處在一塊,時刻被他們的童趣包圍著,童心感動著,怎能不幸福?如此想著,孩子們與我的點點滴滴的故事涌上腦海……
(一)“同學,我借你……”
我們班有個孩子叫小茹,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一天早讀的時候,班長向我匯報說小茹今天沒有帶紅領(lǐng)巾,我們班扣分了。這時,其他同學也發(fā)出了責備聲。
我看了看小茹,只見她漲紅了臉,眼眶里浸滿了淚水。我溫和地示意她站起來說明情況,誰知她的回答竟出乎意料。原本她是佩戴紅領(lǐng)巾的,當走到校門口時,她發(fā)現(xiàn)其他班有位同學沒戴紅領(lǐng)巾,就把自己的紅領(lǐng)巾借給了她。
“那你認識他嗎?”我追問道。
“不認識?!毙∪氵€補充道:“我已經(jīng)跟值勤的大姐姐說了,讓她們不要扣我們班的分,扣他們班的分了?!?/p>
多可愛的孩子,多純潔的心靈,我竟一時無言以對,但我已被孩子的話語感動了。隨即,我讓學生討論:“小茹做得對不對?還可以怎樣做?”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說她這樣做是對的,因為她樂于助人;也有的說她不應(yīng)該這樣做,這樣會影響班級的榮譽??粗@群天真無邪的孩子,我喜在心里,我對他們說:“我要為小茹鼓掌,因為她有一顆純潔的心靈,是個樂于助人的孩子。但我們做事也要注意一些方法,我們可以準備兩條紅領(lǐng)巾,一條放在書包里,下次可以借給忘戴紅領(lǐng)巾的同學?!?/p>
兒童的天真與單純,我們成年人難以做到,但這使我感到無限的快樂!
(二)“老師,我送你……”
那一陣,我又是感冒,又是學校搞活動,累得我嗓子都啞了,那幾天我只勉強上完課就離開教室,沒有和學生交流。
第二天,當我走進教室,站在講臺前時,發(fā)現(xiàn)講臺上躺著一盒“金嗓子”,這時有學生告訴我是小雨送給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眼淚差一點流出來。我高興地走到小雨面前,摸摸他的頭,說:“你怎么想到給老師送‘金嗓子’呢?”
“我看到您的嗓子啞了,給我們上課很累,所以我拿來送給你了?!毙∮觎t腆地說。
平時,總覺得管著這一群孩子太煩了,可我疏忽了一點,我也時刻被這五十多位孩子關(guān)心著。有這么多孩子的關(guān)心,我是多么幸福啊,孩子們的張張笑臉又浮現(xiàn)在我眼前。
至今,那盒“金嗓子”還躺在我的辦公桌里,每次看到它,我就覺得我應(yīng)該好好當這個老師,不能辜負孩子、家長對我的信任。
與孩子相伴,與童心相伴,我將時刻提醒、鞭策自己,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平常之心,讓童心、童趣永遠伴隨著我。
教育筆記:《同伴導向作用》
教育筆記:《同伴導向作用》
天氣熱了,班里的女孩子們都穿上了漂亮的裙子。本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最近發(fā)現(xiàn)有不少家長跟我們訴說這樣的難題:如孩子在家不愿穿那件過去喜歡穿的衣服、裙子了,問她為什么,原來是小朋友說不好看,沒有小珠子、亮片等等。雖然家長苦口婆心地教導,但孩子就是不理解,非要買新的、漂亮的裙子穿。其實這是“同伴導向”作用,大家在一起相互模仿學習,相互影響感染,“一個學一個”,表現(xiàn)出一些“同伴導向”行為:同伴梳的發(fā)型,我也要梳;同伴有的玩具,我也想要……于是在這種心理支配下,他們越來越在乎同伴們的看法。
當然,“同伴導向”有些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消極因素也不少,就如上面所說的。作為家長,不能忽視“同伴導向”作用,要引導孩子接受同伴好的影響,也要注意幫助孩子避免同伴壞的影響。我們要關(guān)心、了解孩子,注意孩子的細微變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家長平時要多和孩子交流,指正孩子對的言行,提高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判斷能力,使孩子逐步建立起積極向上的獨立性,從而抵制“同伴導向”中的消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