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警惕替代成長 父母親需讓步

發(fā)布時間:2021-03-22 幼兒成長故事 感恩父母活動總結 幼兒園需要說課稿

告別“替代成長”:母親退一步孩子進一步

趙瑋一直生活在母親營造的“真空環(huán)境”中。生活上不用自己操心,母親一手包辦;學業(yè)上不敢自己做決定,母親就是標準答案。考上外地的研究生后,她突然覺得很崩潰:不知道如何與宿舍的同學相處,如何與導師溝通學業(yè)任務,如何談戀愛,也不知道自己未來如何生活……

母親的“替代成長”使她無法真實地接觸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自我成長的機會。

備考三年是因為“舍不得”考上

王愛紅是個麻利人,一個“快”字可以概括她給我的第一印象——說話快,走路快,眼珠轉動快,臉上的表情變化快……她快人快語地向我介紹了女兒趙瑋的情況。

趙瑋從小就特別懂事,聽媽媽的話,學習也很認真,順利考入重點大學。媽媽認為趙瑋生活能力差,沒有心計,本科畢業(yè)就工作肯定不適應,要求她繼續(xù)考研究生。趙瑋連考三年,終于考上了外地一所名校的研究生。

“她成了我們兩個家族弟弟妹妹學習的榜樣。誰想到,寒假開學后不久,她就告訴我要退學。這次她非常固執(zhí),我軟硬兼施,她就是不去學?!?/p>

趙瑋木訥地坐在母親身邊,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我了解基本情況后建議母親到大廳等候,我和趙瑋單獨交流。

趙瑋驚恐地抓住母親的手,懇求我,“媽媽最了解情況,能讓她說嗎?她向我保證過由她跟您說,我在一邊聽就可以了。”

我告訴趙瑋,每個人是自己人生最好的專家?!拔覀冊囍牧模绻蹅兘涣鞑豁槙?,再請媽媽進來幫忙,好嗎?”趙瑋勉強地點點頭,戀戀不舍地目送媽媽走出房間。

“為什么要退學?”我關切地問趙瑋。

“畢業(yè)以后也無法適應社會,何必浪費時間呢?”趙瑋低著頭說。我注意到趙瑋的衣服皺皺巴巴,頭發(fā)因為長時間沒洗而貼在頭皮上。通過觀察來訪者的外在形象和行為,可以解讀他們的內心狀態(tài)。一位27歲的女研究生如此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她陷入糾結的程度。

“如果不上學,你有什么不浪費時間的計劃嗎?”

趙瑋沉默了,不知所措地坐著。為了消除她的局促,我尋找她熟悉的話題?!澳銒寢屨f你考研究生用了三年時間,是一個人在家復習還是上輔導班?”

趙瑋告訴我,她始終是一個人在家復習,她不喜歡和人打交道。“其實我本來不需要用這么多年復習,但我舍不得考上……”

趙瑋用了“舍不得”三個字,我隱約覺得這是一個突破口?!笆裁唇猩岵坏每忌?你享受備考的感覺?”

“備考很難受,天天惴惴不安,但考上就離畢業(yè)近了,那種感覺肯定比備考更難受。”

“兩害相權取其輕,為了避免進入社會,你不惜用這樣自虐的方式?”

趙瑋抬頭注視著我,堅定地點點頭。

趙瑋的表現具有明顯的退行傾向。退行是一種自我防御機制,它是指一個人在遇到挫折和應激時,心理活動退回到較早年齡階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應付當前情景,是一種反成熟的倒退現象。透過趙瑋母女的交流模式,我感受到女兒缺乏主見,完全處于母親的掌控之中,趙瑋的改善需要很多能力的積累。

媽媽的話就是標準答案

在趙瑋的眼中,媽媽王愛紅是個超人,無論工作還是持家都是一把好手。工作上她年年被評為模范,對老公的事業(yè)也頗有幫助;家務上獨當一面,從來不需要別人插手……她是家里的絕對權威,老公和女兒都對她言聽計從。趙瑋從小將媽媽的話當做標準答案。

趙瑋的高考分數很高,完全可以報考外省的一流大學,但她不能離開媽媽,于是選了當地最好的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yè)。趙瑋根本不喜歡這個專業(yè),但媽媽告訴她,計算機專業(yè)的錄取分數高,人家一聽就知道是好學生,未來就業(yè)時也屬于高收入人群。

因為不喜歡,趙瑋學得很吃力,從來就沒有真學明白過。她一直走讀,沒有住過一天宿舍,為的就是回家能夠熬夜學習。

考研究生時趙瑋本想換個專業(yè),但她也不知道什么適合自己,如果選錯了,只能啞巴吃黃連,不能跟媽媽說。為了省事,還是聽媽媽的,繼續(xù)學計算機。

“為什么如果選錯了,只能啞巴吃黃連,不能跟媽媽說?”我追問。

“媽媽比我有經驗,從小到大我一切都聽她的,這樣對錯就跟我沒關系了,如果不聽她的,萬一選錯就慘了……”

趙瑋告訴我,媽媽通常用三種方式懲罰她,“一是裝做被我氣病,讓我良心不安,我高二時特別壓抑,不想上學了,她就說自己已經檢查出絕癥,讓我以后好自為之;二是不理我,在精神上折磨我,無論我和她說什么,她都面無表情;三是不停地說教,逼我就范。”

“這么說,你聽媽媽的話并不那么心甘情愿?”我問。

“放棄選擇的權利只是為了心靜?!壁w瑋無奈地說。

“這次退學完全改變了你和媽媽以往的相處模式,你考慮過后果嗎?”

趙瑋艱難地搖搖頭,我知道自己說中了她內心的忐忑。

結束第一次咨詢之前,我給趙瑋留了作業(yè),讓她將目前所面臨的壓力逐一列出來。

母親對趙瑋過度掌控,過度親密。這樣的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無論情感上還是物質上都全情投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膠著狀態(tài)。孩子小的時候往往高度依賴父母,屬于很乖的孩子。一旦他們自我意識覺醒,就會對父母之前所做的一切持批判態(tài)度。乖孩子往往會“青春期滯后”,他們甚至會在就業(yè)或擇偶中不加選擇、習慣性地挑戰(zhàn)權威,以此彰顯自我價值。

面對這樣的咨詢,我一般從最基本的自我意識和生活技能入手,幫助他們積累經驗、建立自信。

告別“替代成長”:母親退一步孩子進一步

壓力像一個大罩子

第二天,趙瑋如約來見我,剛一落座就開始摳自己的衣服。

過了一會兒,趙瑋問我,“心理咨詢有用嗎?我回去想了想,無論您說什么,還不是需要我自己去做?就像我媽媽也可以說一套一套的,但現在我按照她的意思去辦,根本就不靈了……我沒有完成您留的作業(yè)?!?/p>

“我理解你的感受。如果你想不被別人控制,前提條件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中積累經驗,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并付諸行動。來,咱倆一起完成這個作業(yè)……”我和趙瑋逐一將目前她所面臨的壓力列出來。

1.不喜歡這個城市,大得讓人崩潰;

2.注意力無法集中;

3.不知道如何與宿舍同學交往;

4.導師總是將許多別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交給我;

5.專業(yè)課程根本聽不懂,作業(yè)不知道如何入手;

6.每天心里空落落的,對未來充滿了恐懼;

7.開學要交開題報告,不知道如何開題;

8.生活能力差,什么都不會做,讓同學笑話;

9.不知道以后做什么工作;

10.不知道如何與男生交往;

……

我們將這些壓力進行梳理,然后根據改善的難易程度進行排序。看起來列了很多,其實概括起來,就是五個方面:一是生活能力,二是人際交往能力,三是專業(yè)能力,四是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五是戀愛婚姻。

“原來我覺得壓力像個大罩子,從四面八方壓來,我根本無力掙脫。現在變成幾個能夠數出來的問題,感覺輕松些了?!壁w瑋緊鎖著的眉頭有了些松動。

從生活上的無微不至,到本科、研究生專業(yè)選擇上的越俎代庖;從人為地為趙瑋營造“真空環(huán)境”,到將女兒的人生簡化為學習機器……母親的“替代成長”使趙瑋無法真實地接觸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自我成長的機會。

學生時代是一個人形成獨立意識的關鍵期,在社會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辦事能力,積累經驗并建立自信。趙瑋對母親的過度依賴使她生活得很被動,一旦需要獨立時,才發(fā)現自己根本無力面對生活。

原來這些都是我的機會

為了幫助趙瑋減壓,我調整了作業(yè)的內容和方式,不給她思慮的機會,讓她增加行動,在行動中宣泄負性情緒。作業(yè)非常具體,比如整理房間以提高生活能力,大聲朗讀以改善注意力,循序漸進的有氧運動以釋放積壓的情緒……

這個過程由媽媽監(jiān)督完成。趙瑋對媽媽的敬畏,在這里被有效地轉化為改善心理狀態(tài)的有利條件。

一周之后,趙瑋蒼白的臉上有了血色,頭發(fā)蓬松,人也變得清爽了許多。

在匯報作業(yè)時,趙瑋一直處于亢奮狀態(tài),告訴我她找到了許多竅門,在與媽媽的勞動競賽中偶爾能夠獲勝。在朗讀英語時,她進行了錄音,反復對比聽,剛開始聲音萎靡無力,她試著模仿美劇的發(fā)音,聲音變得越來越有活力……

“你覺得做到這些難嗎?”趙瑋羞澀地搖頭。

我趁熱打鐵,“趙瑋,你認為現在回學校的條件成熟嗎?”

趙瑋沉吟了一下,“其實,這幾天我一直在想是否回學校,如果休學或退學都會是簡歷中糟糕的一筆,但我實在無法面對導師?!?/p>

趙瑋告訴我,她的導師是半路出家,業(yè)務能力不強,在同行中沒有地位,科研經費很少;研究生都不太買她的賬,經常在背后哀怨自己投奔錯了導師……

趙瑋從小就不敢違抗老師,導師幾乎將所有的工作都交給趙瑋,日常工作繁瑣,受累不討好?!氨緦W期導師還讓我代表課題組做開題答辯,如果因為表現不好影響開題,怎么擔當得起呀?”

我逐一幫她尋找這些問題中積極的方面。作為研究生,同時承擔教學秘書的工作,能鍛煉一個人的統(tǒng)籌能力;剛剛研一,就有機會與老師共同討論課題是非常難得的,他們不會對一個剛剛上了半年課的學生有過高的期待……

“您是說這是我的機會嗎?”趙瑋遲疑地問。

“沒錯。還有的研究生為了在導師面前爭寵而相互競爭,那樣的人際環(huán)境你更不適應了,對嗎?”

趙瑋同意我的分析,她躍躍欲試地表示愿意回學校?!叭绻矣龅絾栴},您能不能及時指點我呢?”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后,她輕松地笑了。

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我們的咨詢計劃逐步完成。因為工作踏實,院里已經決定將趙瑋留校做學術秘書。

簽了工作,趙瑋更加自信和從容了。

幫助來訪者用積極的目光審視自己的生活,發(fā)現已有的資源,并將其發(fā)揮到最大化,是心理咨詢要達到的目標。當趙瑋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發(fā)現自己認為的困境恰恰是成長的好機會,她就有勇氣去面對了。因為有積極的心理暗示,她做事有章有法,很快收到了效果。

在趙瑋成長的過程中,母親全面介入女兒的生活,使其失去了獨立的機會。眼見著女兒對一切無力招架,母親無法袖手旁觀,只能繼續(xù)卷入女兒的生活,而母親的包辦造成趙瑋更加沒有機會成長……

在咨詢中,趙瑋每前進一步,我就建議母親后退一步,漸漸地趙瑋已經能夠獨立了,此時母親也逐漸退回到旁觀者、欣賞者的角色上,這是她本來應該站的位置。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父母警惕對寶寶的“情緒暴力”


導讀:事實上,當你情緒失控或者無控的時候,你就處在了一個失態(tài)的狀態(tài),只有孩子的眼睛才能看到你是多么的可怕、丑陋和不可理喻。有這么嚴重嗎?隨便注意一下大街上對孩子大聲呵斥的父母你就能明白自己發(fā)怒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子了。

忽然想到,對于孩子,你不打他,也不罰站,也不關黑屋子,也不禁止孩子吃晚飯,那么是不是對孩子就夠好了呢?是不是就是尊重了孩子并杜絕了對孩子的暴力和傷害了呢?肯定不是,除了身體上的暴力,還有語言和情緒。

我曾經在中國兒童中心接待過一位24歲的女孩的咨詢,女孩非常漂亮,是業(yè)余模特,拍過不少廣告,按理說應該是趨者若鶩,可是女孩卻出現了戀愛困難。言談中,她談到她的眼睛天生嫵媚,被同學們譏笑為電眼,她為此經??鄲?,初三時候年輕的體育老師對他有了愛慕,她為此十分難堪,回家對母親說了,她想不到自己的親生母親竟然說出這樣的話:都說你的狐貍精我還不信,沒想到你連自己的老師也勾搭!她說她聽到這句話仿佛晴天霹靂,從此對男生連看一眼都不敢。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橙艘坏段幢貖Z人性命,一句惡言卻可以致人心死。語言的殺傷力決不亞于身體的暴力。我做過的教育調查顯示,成千上萬的孩子因為父母對于他們缺點、失敗的指責、嘲諷而傷心憤怨。

那么情緒呢?情緒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更容易被大人們忽略。

我讀師范大學的時候,聽到一種說法,就是同一句話可以有25種不同的表達方法,那時候年輕,覺得怎么可能有這么多,有個五六種就不錯了,可是現在長了幾歲,做教育作久了,就知道何止區(qū)區(qū)25種,甚至可以有上百種。而且不同的說法傳達的信息有天淵之別,比如“給我一杯水”,你可以平靜、委婉、友好、高興、輕松、善意的說出,也可以粗暴、無禮、敵對、悲傷、沉重地說出。你既可以通過他傳達出你的請求,也可以表達出你對對方的命令,你既可以表達出調皮,也可以表達出侮辱。

說這些是想說明,或許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對孩子說的話、提出的要求沒有錯,但實際上已經通過我們當時不耐煩、粗魯、武斷、暴戾的情緒對孩子構成了情緒暴力。對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孩子容易口不擇言,更難注意到自己說話時的語氣和情緒。我想,大概每個人細想一下,都能夠發(fā)現自己曾經不止一次得這樣。

事實上,當你情緒失控或者無控的時候,你就處在了一個失態(tài)的狀態(tài),只有孩子的眼睛才能看到你是多么的可怕、丑陋和不可理喻。有這么嚴重嗎?隨便注意一下大街上對孩子大聲呵斥的父母你就能明白自己發(fā)怒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子了。

殊不知,當你發(fā)怒的之時,也就是你教育失敗的之時。

成年人對兒童的情緒暴力何以形成呢?顯然,有很多相關因素,比如自身經歷,一個孩子從小挨父母打罵,那么他做了父母,往往也不拿打罵孩子當回事;比如文化程度,高學歷群體親子暴力明顯低于地學歷群體;比如親情常理,自己的孩子最擔不是;可能跟個人修養(yǎng)有關,可能跟個人性格有關……但是,很明顯有一個相關因素是格外突出的,那就是成年人的強勢意識。

這種強勢意識,有時候能被我們成年人明顯地意識到,有時候則更隱蔽,如果我們不細究很難發(fā)現。

孩子身體沒有成熟不夠強壯,社會關系單薄,經濟不能自立,他們除了依賴我們,沒有任何制約我們的地方,換句話說,對他們發(fā)脾氣、使臉色、不公正,對于我們成年人來說沒有任何“危險”,幾乎什么也不用擔心。而我們在生活中遭遇了壓抑和委屈,憋在心里自然難受,對這么安全的對象,發(fā)泄一下情緒,“何樂而不為”?或許對孩子發(fā)脾氣的大人們很少這樣想過,可是,他們難道不是正在這么做嗎?

育兒觀念:別代替我成長,請讓我用自己的方式長大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立的種子,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現實中,父母長輩卻給孩子設定了許多條條框框,認為孩子還沒長大,不能自己做決定,制止了孩子自由的想法。我想說,經驗需要自己積累,給孩子一個自己長得的機會吧!

在幼兒園,時不時的我會發(fā)現一些類似這樣的事情。一天早上,我來到幼兒園,剛剛給孩子們準備好區(qū)域活動材料,耳邊便響起了清脆的聲音“老師,早上好!”我忙微笑著對他們說:“小朋友們,早上好!”原來是子琪和浩浩兩名小朋友同時走近了活動室,他倆一起興高采烈的談論著,子琪說:“我昨天和妹妹一起在土堆上挖了一個大地洞,像迷宮一樣,可好玩了,明天我們一起玩吧!?!焙坪普f:“我媽媽不讓我玩土,她說會把衣服弄臟的?!?/p>

還有一次,我正在澆花,楠楠走過來對我說:“老師,這些花真漂亮,你在給它們澆水嗎?”我說:“是啊,要不要試一試呢?”楠楠忙搖著小手說:“不用了,媽媽不讓我澆花,她說,會把身上弄濕的?!?/p>

在與孩子們和家長的交流中,我還聽到了一些事情,如爺爺奶奶不讓孩子自己穿衣服,怕穿不好;不讓孩子自己吃飯,怕撒了;家長幫孩子收拾玩具,怕累著……

像這樣,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怕這怕那,孩子想做的事情就這樣一次次的被阻止。父母出于關心、出于擔憂、出于愛護,總是有意或無意地替孩子遮風擋雨,恨不得幫孩子排除一切障礙,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讓給孩子,可謂“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其實,父母的這種“好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卻并不是一件好事。父母是孩子的引導者、陪伴著,而不是孩子的統(tǒng)治者。家長們常常有一種錯誤的認識:以為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可以按自己的期待,自己的想法隨意涂畫。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屬于自己的心靈密碼,只有孩子通過自己的行動、探索、發(fā)現、感受和思考,才能解開這個密碼,才能完成真正意義的成長。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也不要過分擔心孩子的安全,更不要過于低估孩子的能力,只要你耐心地把規(guī)則講給孩子聽,他們同樣會做得很好。換句話說,即便孩子做得很糟糕,那也不要緊,畢竟孩子多了一次實踐的機會。溫室中的花朵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把孩子包裹得越緊,孩子越是弱不禁風。

俗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沒有經歷,便不會有成長。家長們,該放手時就放手吧!還給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

11種錯誤教養(yǎng)方式需警惕


1.從孩子嬰兒時期開始,就對他有求必應,要什么給什么。

后果:這樣當他長大后,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萬物皆備于我。

2.當他口出污言穢語時,盡管譏笑他。

后果:他的詞匯會越來越不成體統(tǒng),說出話來把人氣個半死。

3.永遠不對他進行精神道德教育,讓他自己混到成年時再說,讓他自己去決定一切。

后果:將來的他絕對思維錯亂,沒有底線。

4.避免對孩子說他犯了錯誤,免得孩子有時候會感到內疚。

后果:他將來即使犯罪被捕,也會感到是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對,他是受害者。

5.把他隨手亂丟的一切東西都替他收拾好,千萬不能讓孩子自己動手,免得他累著。

后果:習慣遇事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別人。

6.不論好壞書刊,任其自看,不聞不問,更不予干涉。

后果:家里倒是干干凈凈,就是不知孩子腦袋里裝了多少垃圾。

7.父母經常吵架,惡言相加,根本不顧忌孩子在場。

后果:將來父母感情破裂離婚時,孩子一點都不意外。

8.孩子要多少零錢都照給不誤,也不要自己干活掙錢,千萬別節(jié)省,別像父母當年一樣受苦受累。

后果:他習慣了不會掙錢,只會要錢時,千萬別煩惱。

9.對他在飲食、起居方面的無理要求,總是姑息遷就,萬一他生氣了,著急了,那可不得了。

后果:他可離不開你了,千萬別讓他獨立生活。

10.當他和鄰居、老師或警察發(fā)生沖突時,家長堅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邊,讓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對你不公平的。

后果:他的一生永遠都會生活在不公平之中,你信不信?

11.當孩子闖了大禍以后,慎重地聲明說:“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題大做了吧?”

后果:別羨慕,別人的孩子為什么都能過著平安幸福的生活,自己的卻不行。

幼兒“成人化” 值得警惕


走紅地毯、穿博士袍拿畢業(yè)證、航拍畢業(yè)照……正值畢業(yè)季,上海申城幼兒園紛紛為大班畢業(yè)生籌辦各種“高大上”畢業(yè)活動,或模仿大學畢業(yè)典禮,或進行文藝匯報演出,或是拍攝各式畢業(yè)照,有的學校一個月組織的各種畢業(yè)活動達到8場,不少家長感慨,娃畢業(yè),“折騰媽”。

如果按照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來分,一般3~6歲稱為幼兒期,6~12歲稱為兒童期。顯然,幼兒園“畢業(yè)生”才剛剛一腳邁入兒童期而已。但現在的情形,簡直就是十足按照成人的方式來做小孩子們的活動。一個畢業(yè)紀念,又是博士袍又是航拍,有必要如此大動干戈、興師動眾嗎?

辦紀念典禮,本無可厚非,但活動要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有趣有意義。如此成人化的活動,不僅把孩子們折騰夠嗆,還過早把孩子帶入了功利的、攀比的、奢靡浪費的成人世界,催生幼兒們精神的“早熟”,不利于幼兒健康成長。既然如此,為何又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為何要把幼兒們的爸媽折騰得叫苦不迭?說到底,之所以在幼兒“畢業(yè)”上大做文章,常常只是幼兒園自我實力宣傳的一種方式而已。家長掏腰包,幼兒園造勢。幼兒園本身的市場化、功利化,是不斷增加家長負擔,不斷扭曲幼兒教育科學性的重要原因,值得社會警惕。

相關推薦

  • 父母警惕對寶寶的“情緒暴力” 導讀:事實上,當你情緒失控或者無控的時候,你就處在了一個失態(tài)的狀態(tài),只有孩子的眼睛才能看到你是多么的可怕、丑陋和不可理喻。有這么嚴重嗎?隨便注意一下大街上對孩子大聲呵斥的父母你就能明白自己發(fā)怒的時候是...
    2021-10-14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別代替我成長,請讓我用自己的方式長大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立的種子,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現實中,父母長輩卻給孩子設定了許多條條框框,認為孩子還沒長大,不能自己做決定,制止了孩子自由的想法。我想說,經驗需要自己積累,給孩子...
    2020-10-13 閱讀全文
  • 11種錯誤教養(yǎng)方式需警惕 1.從孩子嬰兒時期開始,就對他有求必應,要什么給什么。 后果:這樣當他長大后,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萬物皆備于我。 2.當他口出污言穢語時,盡管譏笑他。 后果:他的詞匯會越來越不成體統(tǒng),說出話來把人氣個...
    2021-03-31 閱讀全文
  • 幼兒“成人化” 值得警惕 走紅地毯、穿博士袍拿畢業(yè)證、航拍畢業(yè)照……正值畢業(yè)季,上海申城幼兒園紛紛為大班畢業(yè)生籌辦各種“高大上”畢業(yè)活動,或模仿大學畢業(yè)典禮,或進行文藝匯報演出,或是拍攝各式畢業(yè)照,有的學校一個月組織的各種畢業(yè)...
    2021-01-18 閱讀全文
  • 別讓孩子以“哭”替代“說” 家長觀點: 1、不哭的男孩子才是男子漢 皮皮快5歲了,小帥哥一個,但是卻有愛哭鼻子的毛病。皮皮媽說,2歲以前的皮皮是不愛哭,很乖,可是現在越大卻越愛哭,稍不如意就哇哇大哭,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也是經...
    2021-07-29 閱讀全文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立的種子,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現實中,父母長輩卻給孩子設定了許多條條框框,認為孩子還沒長大,不能自己做決定,制止了孩子自由的想法。我想說,經驗需要自己積累,給孩子...

2020-10-13 閱讀全文

1.從孩子嬰兒時期開始,就對他有求必應,要什么給什么。 后果:這樣當他長大后,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萬物皆備于我。 2.當他口出污言穢語時,盡管譏笑他。 后果:他的詞匯會越來越不成體統(tǒng),說出話來把人氣個...

2021-03-31 閱讀全文

走紅地毯、穿博士袍拿畢業(yè)證、航拍畢業(yè)照……正值畢業(yè)季,上海申城幼兒園紛紛為大班畢業(yè)生籌辦各種“高大上”畢業(yè)活動,或模仿大學畢業(yè)典禮,或進行文藝匯報演出,或是拍攝各式畢業(yè)照,有的學校一個月組織的各種畢業(yè)...

2021-01-18 閱讀全文

家長觀點: 1、不哭的男孩子才是男子漢 皮皮快5歲了,小帥哥一個,但是卻有愛哭鼻子的毛病。皮皮媽說,2歲以前的皮皮是不愛哭,很乖,可是現在越大卻越愛哭,稍不如意就哇哇大哭,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也是經...

2021-07-2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