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尊重孩子是最好的六一禮物

發(fā)布時間:2021-03-05 幼兒六一節(jié)活動方案 幼兒六一班級活動方案 六一節(jié)幼兒園活動方案

“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臨近,各大商圈早就點燃了商戰(zhàn)的硝煙,無論走進哪家商場,都隨處可見“迎六一”、“慶六一”的條幅和海報以及琳瑯滿目、豐富多彩的兒童商品,隨之而來的是比平日多出幾倍的客流和銷售額。幾乎所有的大人都以為,過兒童節(jié)送給孩子學習用品、玩具、衣服,或者領他們去吃一頓大餐,就是最好的禮物了。

一件心愛的學習用品,一個精致的玩具,一件漂亮的衣服……如果孩子喜歡,這些當然都是不錯的禮物。但是,什么是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呢?筆者認為,尊重孩子,是送給孩子最好的六一禮物!

許多人認為自己一向尊重孩子,但是,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并不容易。比如某小學的學生在寫《給我一點時間》的作文時,竟有超過70%的孩子選擇了一個共同題材——被媽媽逼著整天培優(yōu),學習壓力大,期望媽媽給自己一點時間。3000名十齡童不約而同地將媽媽刻畫成“變色龍”、“母老虎”、“河東獅吼”的形象。

母親的形象被孩子們妖魔化,令人震驚。但是,如此之多的孩子卻代表著社會上所有孩子的聲音:請尊重孩子們!可是,我們的父母以愛的名義驅使孩子趕場培優(yōu)、參加奧賽、練琴學畫等等活動,將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孩子們渴望擁有快樂的童年的天然權利,就這樣被無情地剝奪了,也給他們的靈魂深處留下了傷痛,這種痛并不因為血緣關系而消除,不因為父母的良好初衷而磨滅。

孩子是家長的孩子,他們更是自己的主人。但是,現(xiàn)在很多父母不能把孩子看作是一個獨立的生命來尊重他(她),而是漠視孩子的真正需要,強制孩子走自己為他們設計的人生目標。試想,那些惟恐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們,那些逼迫孩子拼命學習的家長們,哪一位把孩子看作是一個獨立的生命來尊重他?把孩子看作是自己驕傲和自豪的資本,這是多么悲哀的事??!

育人如同育樹:“能順木之天,以至其性焉爾。”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由發(fā)展。孩子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chǎn),尊重孩子,將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則,也是家教的成功之道。

因此,筆者想善意地提醒家長們:學習用品、玩具、衣服等有形的禮物,可以讓孩子度過一個愉快的兒童節(jié),無形的禮物卻可以給孩子一生幸福。尊重孩子,就是家長送給孩子最好的節(jié)日禮物,更是最好的人生禮物!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最好的禮物是在一起


在上高中的時候曾經(jīng)做過一個據(jù)說是很權威的心理測試,讓你想象自己在一個郊外的晚上,抬頭所看見的月亮的形象,我的回答是,沒有月亮,我看不見月亮,但是我到處都可以感覺到月亮的光。

當結果被公布,這個竟然是測試我心目中母親的形象的時候,我真的很震驚,很慚愧,這種介懷一直伴隨了我很多年。在我的心中竟然沒有母親的形象?這,太不可思議了。

三四歲之前,我的確覺得媽媽是個很神秘的角色,因為她在醫(yī)院工作,晚上要上夜班。所以大部分時候我都是白天和奶奶在一起,晚上由爸爸帶著,我還記得爸爸指著下班回來熟睡的媽媽對我說,那是你媽媽。

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又去南京兒童醫(yī)院進修了半年,在這半年,每天都是爸爸來接我回家。

等到上了小學,我才發(fā)現(xiàn)媽媽上夜班的最大好處是,我回家不用帶鑰匙,因為媽媽會在家里。結果不帶鑰匙的壞習慣一直養(yǎng)成,直到三年級的以后,媽媽不再需要上夜班以后,我仍舊幾十次的嘗到了沒帶鑰匙閉門羹的滋味。

直到逐漸長大,逐漸的經(jīng)歷了很多事情,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一直深深的溶入在我的生命里,不可分割。就好像我曾經(jīng)的心理測試一樣,父母都不善言辭,對我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教育,更多的不斷的滲透在我的生活里,用行動讓我明白,讓我感覺到愛,更學習他們身上的很多品質。

回味多年前黃磊的《我想我是海》的歌詞:

沒人分享,

再多的成就都不圓滿;

沒人安慰,

苦過了還是酸。

我覺得這兩句說的竟然是父母。

朋友來了又去,聚了又散,因為時間抑或空間,從親密變得疏遠。

當我在每一次遇到挫折和痛苦的時候,第一時間趕到我身邊陪伴我的就是媽媽。即使是我們不在同一個城市的時候。

因為媽媽說過,別人的事情,我會難過,我會不好受,但是只有你,會讓我覺得心很疼。你小的時候,我沒時間陪你,我很內疚,所以現(xiàn)在,我都會盡可能的陪著你。

現(xiàn)在,媽媽已經(jīng)內退,為了更好的陪伴我,她來到了上海工作,和我住在一起,也為了照顧我的生活。雖然這些年,我自認為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是在父母的眼里,我永遠是一個孩子。

雖然我們和爸爸不在同一個城市,但是我們每天晚上都會用QQ視頻語音聊天,感覺就好像從來沒有分開一樣。

去年冬天,好友的父親因心腦血管疾病猝死,我看見他的簽名寫著,“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

通過這件事情,我更加迫切的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全家人都在一起的愿望,迫切的想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就是在一起。

反過來,孩子對父母也是一樣。

感謝我的爸爸媽媽,一直在我的身邊,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也都要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等到我組建起自己的家庭,有了我的下一代時,這種生命的延續(xù),這種情感的延續(xù),這種全家福的美滿結局,雖然很俗氣,但我很期待。

是禮物重要還是禮物重要?


是禮物重要還是孩子重要?以下文字是我去年寫的,把它重新提起是因為文章里所提起的現(xiàn)象越來越

泛濫了起來!而且還變本加厲的直接用物質來誘惑孩子們。只因身在其中,

所以對用物質來誘惑孩子的行為及其的厭惡。這些行為的后面,藏著有辱

“老師”“教育”這些名稱的種種動機。這多么需要從事教育行業(yè)的人認

真的去思考。也非常需要家長們擦亮眼睛,為孩子選擇一方凈土,讓孩子

們的天賦得到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做了這個物質時代的犧牲品。

————xx年xx月xx日

今天在課前準備美術材料時和一位5歲半左右的孩子有這么一段對話

孩子:老師我很喜歡畫畫的。

老師:哦,是嗎,那太好了!

孩子:不過我沒有報美術班。

老師:能告訴我原因嗎?

孩子:因為美術班不發(fā)禮物的,我報了某某班,他們有禮物發(fā)的。

老師:哦,原來是這樣。那美術班如果也發(fā)禮物你會來參加嗎?

孩子:會呀!

老師:那不發(fā)禮物呢?

孩子:那就不報了。

老師:那你喜歡畫畫嗎?

孩子:喜歡呀,不過我怕弄臟衣服,我身上很干凈的。

………….(省略部分對話)

開學初,就有老師建議我準備一些禮物給孩子,理由是便于招生,并且很多興趣班都發(fā)給孩子禮物,孩子很喜歡。聽到老師的提議我最初的反應是愣了一下,當時也沒想太多。今天和這位孩子的對話讓我不得不在這里闡述一下我的觀點。

在幼兒美術教育的崗位上十年中從沒有給孩子們發(fā)過禮物,就連在幼兒園非常盛行的可以貼在臉上手臂上的貼紙我都沒有發(fā)過。我獎勵孩子的方式就是用肯定而激動的言語對他們說:“天呀,你太棒了,這張畫畫的很特別,連我都沒有想到可以這樣畫呢!”除了語言,我還會給孩子們大大的一個擁抱,然后在孩子們的臉上加上一個狠狠的吻。對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而且我是發(fā)自內心的感動,我會像孩子一樣瞪大眼睛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用欣賞、新奇的眼神看著孩子。孩子的反應可想而知,并不比收到禮物高興的勁差。往往這樣做之后有的孩子嘴上露出偷偷的笑,有的孩子咯咯咯的大笑,有的孩子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把一副畫痛痛快快的講一遍,還不斷的添加內容,還有的孩子什么也不說轉過身畫的更帶勁。然后無論我在什么地方碰見那些孩子,那些孩子都會非常熱情的和我打招呼,有的孩子還會主動的擁抱我,我也會回應一個熱烈的擁抱。有的孩子干脆說“老師我愛你”“老師我喜歡你”。讓我無比的感動,我會緊緊的抱著孩子,說“我也很愛你,我也很喜歡你!”

讓我很欣慰,我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不是因為“禮物”而是因為“愛和喜歡”。

我不喜歡用物質的東西來獎勵孩子,比如小花紅,小禮物什么的。因為我認為物質的鼓勵是殘酷的,嚴重的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通常,只有表現(xiàn)好的孩子才能得到小紅花、小禮物,或者老師為了討好孩子的時候才發(fā)給孩子。當我們把一張貼紙一個禮物發(fā)給一個孩子而不發(fā)給另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們就將孩子分了等級,分了好與壞高與低。尤其是很多老師,在發(fā)貼紙的時候都忍不住對表現(xiàn)不好的孩子加上幾句挖苦的話“誰讓你今天表現(xiàn)不好的”“下次表現(xiàn)好我就發(fā)給你”“今天老是搗亂還想要貼紙?”一張小小的貼紙,一份小小的禮物就那樣對孩子進行了評價,就那樣“詮釋”了孩子存在的價值。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抵御不了“禮物的誘惑”,這也成了很多人的招生手段?!岸Y物的誘惑”破壞了孩子們天然的好奇心和興趣,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改變了學習的動機?!岸Y物的誘惑”讓孩子們單純的需要變的復雜;孩子與老師之間建立的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而不是深厚的感情;不是相互信任和接納,而是屈服于老師屈服于禮品的誘惑;美好的情感得不到傳達,心靈也得不到滋養(yǎng)。禮物、貼紙表面上能促進孩子們的進步,實際上那種進步是孩子為了討好老師,為了得到獎品而放棄了自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或者故意約束了自己,可想而知孩子的成長會受到多么大的阻礙。

有一定素質的教育者是不會用這樣的手段去拉攏孩子的,更不會以此來表示愛孩子。相反這不是真正的愛,也不是孩子真正的需要。孩子需要的是老師永遠寬大的胸懷,甜美的笑容,是老師發(fā)自內心的認可和接納。老師本人的素質和修養(yǎng)也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部分因素之一。孩子不僅需要與老師一起快樂的學習,還需要從老師感受到老師身上煥發(fā)的美好人格。這樣孩子才能從老師的身上吸取營養(yǎng),得到澆灌。

所以,老師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還是傳播愛與平等的使者。

我有一個小侄女,以前我去看她時出于禮貌我會帶上禮物去看她。有時會空手去,孩子就問:“姑姑,你怎么沒給我?guī)ФY物呀,你記得下次要帶禮物給我啊!”我想這樣下次去不行,于是有一天我故意沒帶禮物,孩子問姑姑你帶禮物了嗎,我說我?guī)Я耍汩]上眼睛,把手展開等我說睜開眼睛你就可以看到了。小侄女很聽話按我說的去做了,于是我蹲下來用我的手緊緊的抱著孩子,在孩子的臉上親了一下,我說這就是姑姑給你帶的一個大大的禮物!你也給姑姑這樣的禮物吧!我和孩子緊緊的擁抱在一起,開心的笑了!接著小侄女用同樣的方法擁抱了奶奶、媽媽和爸爸。

從此后這個方式成了我們的見面禮和表示喜歡對方的方式。當我們開心的時候,感動的時候我們都會說:“來,我想給你一份大大的禮物,閉上你的眼睛,展開你的手臂讓我抱抱你!”

贊美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一位優(yōu)秀的美國母親,名叫蘇珊,她在回憶錄中這樣講述自己給孩子的夸獎:

在大多數(shù)的家庭中,父母都是當小孩做錯了事時,才“挑剔”他們。在我們家里,我們卻互相“挑出”做對的事情。當我們看到某個小孩做出使我特別高興的事時,我會走到他身前,把手放在他肩上,然后看著他的臉說兩件事:第一,我具體告訴他做了什么事;第二,我明確告訴他我對這事的感受。然后我靜默幾分鐘,讓他感受到我的心情多么愉快。我把這種做法叫做“一分鐘贊美法”。我覺得贊美小孩只需一分鐘,可是贊美所產(chǎn)生的愉快感受,卻會持續(xù)孩子的一生。

一次,我的兒子吉米從學校拿回了成績單。他有些神色不安地把成績單遞給我。他當然知道成績單上是怎么寫的:兩個“甲”,三個“乙”一個“丙”,他的歷史得了“丙”。我看了成績單后,我對孩子說:“吉米,你太棒了!”吉米聽了我的話,眼中有些閃閃發(fā)光。“你看看你的成績單,你得了兩個‘甲’和三個‘乙’!”我把手放在吉米的肩膀上,安撫了一下說:“我真高興,你的成績很好,我真高興!”吉米很快抱住我,然后似乎有點尷尬的樣子,“那,我能出去玩一會嗎?”“當然,任何人的成績單上如果有‘甲’和‘乙’,都可以出去玩一個下午?!蔽倚χ鴮渍f。“謝謝你,媽媽!”孩子高高興興地玩去了。這時,一位來我家里訪問的年輕婦女神情顯得很詫異,她說:“我不了解,您的孩子成績單上不是有一個‘丙’嗎?”我說:“是的,他有一個‘丙’?!蹦俏荒贻p婦女說:“可你什么也不說,一字不提,這是不是不負責任?”我對那位婦女說:“不,那是我孩子的責任。如果我承擔起他的責任,他就會不負責任。我主要是協(xié)助每一位孩子樂于承擔自己的責任。你已經(jīng)看到,我兒子對他的‘甲’和‘乙’很高興,他體驗到了得到好成績的結果:第一,他和我都覺得愉快;第二,他可以盡情玩一個下午,他今天不必做雜事和家庭作業(yè),今天對他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薄澳敲矗闳绾翁幹煤⒆拥哪莻€‘丙’呢?”那位年輕的婦女又問?!斑@件事我要在星期六早上全家的目標設定會上來做。我會問吉米,你希望你的歷史得多少分?我想,吉米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他得到好成績時,內心是多么愉快。因此,我想他也會希望歷史得到好成績,這完全是因為他喜歡那種成功的感覺。事實上,我們內心的反應大部分都是:‘如果你認為那件事我做得好,那么我會再做一個更好的給你瞧?!斘覂鹤幼鰧Φ氖虑楸惶舫鰜碣澝赖臅r候,他會希望自己再做對某件事。孩子不是為我而守規(guī)矩,而是為了自己把事情做對。當吉米為了使歷史得到好分數(shù)而設定目標時,我和我先生都會協(xié)助他。但我們真正的秘訣只不過是協(xié)助孩子希望做好。”我對那位年輕婦女說。

編者按:從這位美國母親的成功經(jīng)驗中可以發(fā)現(xiàn),給孩子贊揚不能說些假大空話,而要關注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優(yōu)點,每一個進步。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必要時父母或者老師可以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錯誤,要從內心里相信孩子不是在故意犯錯,不要對孩子的優(yōu)點視而不見,卻用放大鏡來看待孩子的缺點。一般情況下,父母或者老師常犯的一個錯誤是,當孩子做對某些事情時,他們理所應當?shù)氖虑椋敽⒆硬恍⌒淖鲥e了一點事情,他們就覺得孩子不努力,不是好孩子,因此而大發(fā)雷霆其實,父母或者老師首要任務是把孩子做對的事情從平凡的生活中挑出來,加以強化。請記住,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贊美是父母或老師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于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yǎng),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

我們深知,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小孩,沒有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教育。

我們不要苛刻孩子,也不要苛刻自己,過度的焦慮與恐懼,以及與孩子之間不必要的意志較量,都容易造成親子關系的緊張。

試著,從這些小事做起,學著尊重孩子。

-01-

把“不”用在恰當和關鍵的時候

在養(yǎng)育中對孩子說“不”就像本能一樣,是非常自然且容易的事情。

如果每天數(shù)百次對一個孩子說“不”,很快這個“不”就不管用了。

對于1-2歲的孩子,主動擺弄各種東西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你可以把一些貴重、易碎的東西放在他看不到、夠不到的地方,而減少對他說“不”。

對于大一點的孩子,如果不是什么涉及人身安全、影響他人的行為,可以嘗試用其他積極的方式,而減少對他說“不”。

-02-

避免當面評論孩子,更不能在眾人面前數(shù)落孩子

有的時候,你認為可能只是一些無傷大雅的字眼,確實是無心之失。

但是誰知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叵肫鹱约盒r候,最不喜歡聽到大人當眾說自己的這里不好,那里不對。

那種難受的心情,用腳趾頭想一想都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再一次經(jīng)歷。

-03-

多給孩子一些自由選擇和自主決定的權利

小事情,讓孩子自己決定,大事情,讓孩子參與討論,發(fā)表意見。這樣民主的氛圍,不用等到孩子上學后就可以開始。

在他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也可以選擇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門。

-04-

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許諾之前,請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能做到。如果不能,請不要輕易承諾。

其實,無論對誰,這一點也是做人的道理。如果有特殊情況沒法做到,請向孩子說明情況,取得他的諒解。

對待孩子跟對待成人一樣,講究誠信。

-05-

永遠不要恐嚇孩子

恐嚇,對小小孩而言是特別卑劣的招數(shù)。因為擔心危險行為而恐嚇他,因為不乖乖吃飯而恐嚇他,因為想讓他靜一靜而恐嚇他。

殊不知,看似風平浪靜的行為背后,孩子被強化了的恐懼心理,轉移后容易造成隱蔽的問題和障礙。

-06-

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

我們必須得承認,如果要做到時時刻刻,對于家長們來說,相當困難,也根本不可能,因為我們也不是圣人。

而且我們小時候沒有什么情緒管理類書籍或者教學讓我們學習,但是這也不能成為我們的借口。

當我們想像一下,將來歇斯底里的那個人是我們的孩子,大喊大叫成了他唯一能處理極端情緒的方式,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從改變自己開始呢。

-07-

關注孩子的情緒波動,理解行為背后的動機

心理學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學習和了解孩子的精神生活,真的可以幫助我們“懂”孩子。

很多時候問題的沖突都不是孩子故意為之,調皮搗蛋,或者想當然的和我們作對。

當我們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jīng)階段,我們就可以耐心的幫助他順利度過。

-08-

不要讓生活和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影響孩子

人都會有低落,沮喪,甚至是憤怒的時候,不用強顏歡笑,讓孩子感受真實的你,但是不要讓負面情緒影響孩子。

在你能量只有不到10%的時候,找個自己喜歡的方式,充滿電,再來面對孩子。

最后,我們請記住了,尊重,不等于縱容。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孩子是上天給父母的禮物,如此珍貴,令人父人母百般呵護與愛憐。于是乎,最大最大的心愿就是盡其所能,把最好的給他們。

想給的實在太多,好書、好玩具、好衣服,好的各類物質環(huán)境……,不勝枚舉.可以細致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又可廣泛到孩子成長的空間;可以追朔到孕育前的準備,也可以擴展到出生以后的無數(shù)日日夜夜。

初為人母,我常問自己,什么是我最想賦予孩子的?一句名言,或許面太窄;一本好書,或許有特定的背景;一個好的玩具,于她的成年獲益無多;一份金錢,也終有用盡的時候。我想我最應該教會我的孩子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

教會她面對挫折,不服輸不氣餒的態(tài)度。無論以后的學習,生活,哪怕就是她嬰兒時的一次翻身,走路,每個階段都不可避免有困難,她必須要有勇氣和忍耐力去克服、去面對,而不是輕易放棄和退縮。

教會她一種平和,寧靜的心態(tài),世界是紛紛擾擾,喧囂而物質的,也有很多東西是努力了也未必能得到的,對待榮譽,名利、財富,不是充滿嫉妒,充斥貪欲,她要能平靜,從容地去面對。

教會她要堅持,堅持做每件事情,能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教會她要有一顆仁慈友善的心,要樂于和他人相處,要能謙和,禮讓,懂得團隊的力量

教會她堅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價值評價,有自己的觀點立場。

我想我的孩子若能擁有如上的生活態(tài)度,她必定有能力去獲取知識,有能力去追求和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質條件,有能力應對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乃至婚姻;擁有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她應該能感到幸??鞓?,感到充實。在人生的路途中,就能更多去品位沿途的風景,或是風暴。這樣的她就是快樂的,那么我也是幸福的!

其實,作為父母的我們又何嘗不應該具備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呢?這不僅是給孩子的,也應該是給父母的,就讓我和我的孩子都擁有這份禮物,分享這份禮物,一起牽手走過我們的平凡生活。

與孩子協(xié)商是對孩子的尊重


與孩子協(xié)商是對孩子的尊重與孩子協(xié)商在我理解中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如果我們經(jīng)常與孩子協(xié)商,孩子就會非常樂意與我們交流,不僅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相互的理解,還可以避免親子中一些無謂的爭吵。

昨天下午5點時,接到素敏姨的電話,是xxxx打來的

xx:“媽媽,我今天下午不想上架子鼓課?!?/p>

我:“寶貝兒子,為什么???”

xx:“媽媽,我肚子疼。”

我:“寶兒,是因為肚子疼不想去上課嗎?那我們去醫(yī)院檢查一下。”

xx:“媽媽,我就是今天不想去上架子鼓課。媽媽,我不想說了?!?/p>

這時,電話已掛斷。幾分鐘后我再次撥通素敏姨電話,繼續(xù)溝通

我:“寶貝兒子,如果是因為肚子疼不想去,那我跟耿老師請個假。如果是以后都不想學架子鼓課,那媽媽給你退了好嗎?”(因爸爸的不同意,英語課與架子鼓二選一留一個,xx選擇架子鼓?。?/p>

xx:“媽媽別退,我去。”

因為架子鼓是xx從中班一直學到現(xiàn)在,爸爸當初也是很不同意,使用多種玩具、食品、游戲誘惑讓他放棄,他都不沒有放棄過一直在堅持,足以證明架子鼓是xx真心喜歡的一個業(yè)余愛好!

有次上英語課時,因為牙疼xx都沒有要求請假休息,而是放學后去了醫(yī)院,又趕緊回來上英語課,所以當xx以肚子疼為理由時我不太信。雖然最后結果xx是同意去上架子鼓課,但我總認為自己處理的不是很恰當。如果是以前的我,不會有商量的余地,絕對是命令式的要求,更不會想著要進一步去剖析孩子內心中真正的想法。

于是架子鼓下課后,我再次詢問xx下午不想上課的真實原因

我:“寶貝兒子,肚子還疼嗎?”

xx:“媽媽不疼?!?/p>

我:“那你能告訴媽媽不想上架子鼓課的真實想法嗎?媽媽保證不訓你?!?/p>

xx:“媽媽,我想早點回家寫作業(yè)?!?/p>

我:“對不起!寶貝、媽媽誤會你了。媽媽以為你是想出去玩呢。”(給了xx一個大大的擁抱)

很多時候,我們會在不經(jīng)過了解之時,很武斷的下結論,誤傷了孩子。讓我更深體會到xx這次善意謊言

背后的原因是:

今晚吃飯時,xx爸的朋友對我說---在你回老家這半個月時間,有一天晚上去你家,看xx寫作業(yè)在那磨磨蹭蹭,我無意識的說了句:“如果你媽媽看到你這樣,肯定會不高興的。"xx爸的朋友發(fā)現(xiàn)xx在那偷偷掉眼淚,問xx是不是想媽媽了?xx點點頭說:“嗯!但我沒哭。”還偷偷的趕緊把眼淚擦干。聽到這時感動的我,忍不住的留下眼淚。又讓我想起,剛回家時xx對我說的話:“媽媽你終于回來了,你不在的時候,我就偷偷哭過一次,他們誰也不知道?!甭牶笪冶е鴛x說:“寶貝兒子長大了!知道男兒有淚不輕彈(xx常說男兒寧可流血不流淚),是個男子漢!。媽媽愛你!”

xx從小就一直跟著我,除了在我生病或外出開會時才分開過,幾乎沒有分開的時間。所以xx對我的依賴性是比較強,但這次半個月的分開,孩子與爸爸獨處時日,父子倆不僅相處和睦、也鍛煉了父子之間各自的自理能力以及xx身上多了一份男子漢的氣概。韓老師說得對,媽媽們要試著放手、學會示弱、多創(chuàng)造孩子與爸爸獨處的機會,間接性的讓爸爸多參與進來。

相關推薦

  •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自己 又到了戶外活動的時間,我?guī)е⒆拥搅瞬萜荷系拇髽涞紫鲁藳觥2灰粫?,有位老師走過來說:“坐在你后面的幾個孩子在撿樹葉,等會兒不要把樹葉亂丟。昨天活動課后,走道上都是樹葉。”說實話,聽到這位老師這么一說...
    2020-12-23 閱讀全文
  • 最好的禮物是在一起 在上高中的時候曾經(jīng)做過一個據(jù)說是很權威的心理測試,讓你想象自己在一個郊外的晚上,抬頭所看見的月亮的形象,我的回答是,沒有月亮,我看不見月亮,但是我到處都可以感覺到月亮的光。 當結果被公布,這個竟然是測...
    2021-04-09 閱讀全文
  • 是禮物重要還是禮物重要? 是禮物重要還是孩子重要?以下文字是我去年寫的,把它重新提起是因為文章里所提起的現(xiàn)象越來越 泛濫了起來!而且還變本加厲的直接用物質來誘惑孩子們。只因身在其中, 所以對用物質來誘惑孩子的行為及其的厭惡。這...
    2020-11-02 閱讀全文
  • 贊美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一位優(yōu)秀的美國母親,名叫蘇珊,她在回憶錄中這樣講述自己給孩子的夸獎: 在大多數(shù)的家庭中,父母都是當小孩做錯了事時,才“挑剔”他們。在我們家里,我們卻互相“挑出”做對的事情。當我們看到某個小孩做出使我特...
    2021-04-26 閱讀全文
  •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于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yǎng),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 我們深知...
    2021-07-07 閱讀全文

又到了戶外活動的時間,我?guī)е⒆拥搅瞬萜荷系拇髽涞紫鲁藳?。不一會兒,有位老師走過來說:“坐在你后面的幾個孩子在撿樹葉,等會兒不要把樹葉亂丟。昨天活動課后,走道上都是樹葉?!闭f實話,聽到這位老師這么一說...

2020-12-23 閱讀全文

在上高中的時候曾經(jīng)做過一個據(jù)說是很權威的心理測試,讓你想象自己在一個郊外的晚上,抬頭所看見的月亮的形象,我的回答是,沒有月亮,我看不見月亮,但是我到處都可以感覺到月亮的光。 當結果被公布,這個竟然是測...

2021-04-09 閱讀全文

是禮物重要還是孩子重要?以下文字是我去年寫的,把它重新提起是因為文章里所提起的現(xiàn)象越來越 泛濫了起來!而且還變本加厲的直接用物質來誘惑孩子們。只因身在其中, 所以對用物質來誘惑孩子的行為及其的厭惡。這...

2020-11-02 閱讀全文

一位優(yōu)秀的美國母親,名叫蘇珊,她在回憶錄中這樣講述自己給孩子的夸獎: 在大多數(shù)的家庭中,父母都是當小孩做錯了事時,才“挑剔”他們。在我們家里,我們卻互相“挑出”做對的事情。當我們看到某個小孩做出使我特...

2021-04-26 閱讀全文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于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yǎng),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 我們深知...

2021-07-0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