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孩子還沒咋著,家長先沉不住氣啦...
發(fā)布時間:2021-01-23 教育孩子筆記 沉與浮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小班沉與浮說課稿老師,我兒子到公共場合看到很多小朋友玩兒,他會很扭捏,也不怎么玩玩具,就怯生生地看著別人玩兒,看到他的樣子著實讓我頭痛。
這位家長提出的問題,我感覺孩子的尷尬不愉快可能未必是孩子的感受,而是家長作為旁觀者的體驗。因為孩子并沒有跟媽媽說“媽媽我不高興、我不敢去、我不愿意跟小朋友玩”,而是媽媽看子怯生生的樣子會覺得很不好,讓她很頭疼,很尷尬。那么到底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家長出了問題呢?
先聽聽孩子是怎么想的:
“我特別喜歡到公園里玩,到游樂場玩。但不知為什么,每次去那兒媽媽老在后面推我說“你怎么不去跟人說話呀?你怎么不去玩玩具呀?你怎么不去干嘛干嘛呀?……”。我先看看不行啊,我就喜歡看著他們玩,媽媽就老讓我趕緊第一時間沖上去,可我不是那樣的呀,我不想那樣,我覺得看著別人玩兒也挺高興的呀,看看都不行,我都不喜歡去了?!?/p>
對于孩子的回答,很多家長可能并不認同,家長覺得孩子就是不高興嘛。在這個問題上要有不同的對應方式。
家長是否跟孩子溝通過“在那種環(huán)境中孩子是不是真的感覺尷尬、痛苦甚至是難受呢?
如果孩子確實有不良情緒體驗,孩子可能比較膽怯,社交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這和父母平時對孩子要求太嚴,或父母老當著孩子的面兒大吵大鬧,甚至是對罵,孩子內心很產生強烈的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咋地,爸爸媽媽天天在家里上演世界大戰(zhàn),打得不亦樂乎,自己卻什么都做不了。孩子內心會自卑,當讓他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展示的時候,他就會膽怯。
父母過于嚴厲會讓孩子感覺:自己不說、不做就是對的,只要自己一說話、一動作就有可能犯錯,挨批評,盡可能讓自己處于靜止狀態(tài)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個手段。作為家長,我們是否可以讓婚姻變得良好?假如真不下去了,關上門倆人在臥室里抓得滿臉花,別當著孩子的面兒互相指責謾罵。
如果家長對孩子太過嚴厲,能否意識到孩子是可以犯錯誤的,如果不犯錯,這個孩子肯定是個妖怪。以這種心態(tài)去面對孩子,孩子才會在陌生人面前有更多自信和積極性。
第二種可能性是孩子并沒有任何不良感受,他就是站在那兒看小朋友玩,讓自己慢慢去適應環(huán)境,沒有什么不好。很多家長問“我的孩子性格內向,或者我的孩子性格外向,這樣是不是不好?”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家長定義它好那就是好,不好就是出大事兒了。慢熱型的孩子最終也能融入集體活動,家長要做的是克制內心焦慮和恐懼,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接觸世界,而不是讓他做到我們認為最好的狀態(tài)。否則只能讓孩子丟掉自己的方式的同時,又找不到新的角色,最后無所適從,變得焦慮。家長可能會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去處理了。
如果你屬于第二類,那么要去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不舒服、自卑、難過的并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不要把教育自己的遺憾釋放到孩子身上。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育兒觀念:當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時,請沉住氣
育兒觀念:當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時,請沉住氣
幼兒園舉辦了家長開放日活動,我們點點班邀請家長來園看孩子在園的一日活動,親身了解自己寶寶在園的情況。集體活動、生活活動、自由活動,孩子們有序的進行著,給爸爸媽媽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到最后活動接近尾聲時,我組織孩子們操作學具,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沅沅選擇的是彩色圓柱體排序的工作,按照要求這個工作應該是從左到右從粗到細逐一排序,先拿最粗的,然后在剩下的當中繼續(xù)找到最粗的,依次排列。沅沅一上來就拿了個不粗也不細的,自己擺起來,站在一邊的媽媽一看就急了,叫起來:“沅沅,沅沅,不是這樣擺!”我輕聲示意沅沅的媽媽,沉住氣,慢慢看。只見沅沅從中間那個不粗不細的逐一越來越細擺下去,擺完了,剩下那些粗的,又從中間挑最細的挨個往左擺,這時其余的孩子都完成了,只剩下沅沅在那,媽媽又一次著急了,恨不得親自動手去擺,臉色也沉了下來。我又一次示意沅沅媽媽沉住氣,耐心看。沅沅把剩下的圓柱體一個個挨個試,擺錯了搖搖頭,嘴里嘟囔著:“不對,不對?!睌[對了滿意地笑了。終于,沅沅把圓柱體正確的從粗到細排列起來了,周圍的家長都鼓起掌來,沅沅媽媽長長的出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笑容。
幼兒園經常會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目的是加強家園之間的了解,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了解老師的工作??傆幸恍┖⒆樱麄儠诩议L開放日中表現的這樣那樣不盡人意,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面子上掛不住。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要你靜下心來,給孩子時間,每件事情,在孩子的這個年齡段該學會的東西,他們都會學會,只不過有的孩子學得快,有的孩子學得慢一些罷了。所以,當自己的孩子表現的不如別人時,請家長一定要沉住氣,相信孩子,他們是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家長該咋樣教育孩子?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教育是個很大的話題。作為家長,平時要深入、細致地觀察和了解孩子,有的孩子可能對色彩敏感,有的孩子對言語敏感,有的孩子對音樂敏感,有的孩子想象力很好,有的孩子記憶力很好,有的孩子觀察力比較強。家長要及時發(fā)現孩子的不同特點, 做到因材施教。
1、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教育孩子首先要作到言傳身教,發(fā)揮表率作用。父母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因為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父母平時要做到謹于言、慎于行,加強自身的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不能指望一個天天打牌、打麻將、爆粗口、沉湎于網絡游戲的家長能教育多么優(yōu)秀的孩子?也不能指望天天吵架,甚至打架的環(huán)境能教育好孩子。父母要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充滿愛的學習氛圍,讓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因此,父母要做到與時俱進。
2、父母不強加自己的信念、價值觀和想法給孩子,也不會讓孩子承載自己未盡的理想,允許和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激勵孩子追隨自己的本心,努力去做自己。
3、父母尊重孩子的不同花期,不拔苗助長;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表現,靜待花開。父母對孩子不寄予過高期望,學會循序漸進,每天進步一點點,教會孩子減壓。
4、父母要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內心感受,做到換位思考,象朋友一樣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尊重和理解他們,教會他們善良、勇敢、樂觀、堅強的品質,學會感恩。
5、父母要學會賞識和贊美孩子,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將贊美落到實處。一定注意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簽,如你太笨了、你太懶了,你就是不愛學習,不聽話等。
6、父母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告訴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作息要有規(guī)律,講究衛(wèi)生,如飯前便后要常洗手,早晚刷牙等。一旦孩子習慣過一種有規(guī)律的生活,那么時間觀念就已內化成他自己的一種寶貴素質。父母要與孩子一起制訂規(guī)則,如果違反規(guī)則,要受到相應的懲罰。
7、父母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自律,學會主動學習,如閱讀;其次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且還要教會孩子重視學習過程,淡化結果,學會快樂學習。
8、父母要關心孩子,但要有邊界意識,做到不溺愛孩子,對于他們的不合理要求,堅決說“不"。適當地允許孩子犯錯。當孩子出現問題時,要在自己身上找答案,反省自己。然后再想辦法啟發(fā)和引導孩子意識到錯誤,并主動地改正錯誤,對孩子犯錯不能視而不見,姑息遷就。
9、父母要教孩子學會節(jié)儉,告訴孩子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體會生活的艱辛。第一要定量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去支配這些錢,如果提前花完,不補,不預支,讓孩子學會節(jié)制、學會理財,培養(yǎng)他們的財商。
10、父母會在孩子需要支持時及時出現在他們身邊,給他們信任和鼓勵,給他們堅持的信心和力量,教會他們如何面對困難,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逆商。
總之,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父母要有耐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家長,要認清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長處和短處,挖掘孩子的潛能,因材施教,揚長避短,努力培養(yǎng)孩子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
沒有孩子的婚姻,會不會長久
進入婚姻后,孩子就是家庭鏈接的最佳紐帶,會在家庭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即使夫妻吵架很厲害,家庭之間的矛盾很大等等,可是一想到孩子,自己心里就會瞬間融化變得柔軟。那么,有的人婚姻中因孩子的事情,而非常的著急與煩惱,是怎么回事呢?
【讀者來信】我出生在四川一個偏遠的小山區(qū)1986年陰歷4月20日早上媽媽穿好衣服是凌晨3點過一點,我2006年結婚2007年生孩子,差點要了我的小命,我突然暈倒孩子死在胎中最后剖腹產出來撿了一條命。2009年我婆婆也是突然起病得了半邊癱,不久我又懷孕了,2010年孩子生下來活了2天就走了,那時醫(yī)生說叫我不要生孩子了這樣我自己很危險的,當時聽到整個人都瘋了,天天和老公吵架三天一打架,最后我老公打了我就跑東莞去了一年,2012年我婆婆死了我回來了把他們家撐起來了,但我老公還不整天不進取天天打牌,2013年12月提出分居,現在一個人在溫州,很無助,我想問一下我以后會有孩子嗎,我會離婚嗎?未來會不會好起來。還有一個我媽和我爸是親表兄妹 就是妹妹的女兒嫁給姐姐的兒子,我有龍鳳胎的姐姐和哥哥,我姐也沒有孩子,我哥有2個兒子。
我真的很迷茫很需要你的幫助,希望你能抽中我!這是我埋心里從來不敢對別人的,希望你能為我解答萬分感激。
【命運解析】坤造:丙寅 癸巳 壬申 壬寅,大運: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現在大運庚寅;因為命局中八字壬水生巳月,不得令,通根申金,月干、時干透壬癸水幫扶,然木火強旺耗身,身偏弱,喜金水,忌諱木火土。
2006年丙戌,大運辛卯,戌土偏官代表老公出現在流年,代表姻緣,結婚。卯木桃花也主情緣婚戀,所以你那年結婚了。
2007年丁亥,大運辛卯,亥水合動子女宮寅木,木為食傷代表子女,八字中寅巳申三刑,刑傷時支子女星寅木,對子女不利,所以你孩子胎死腹中。同樣道理,2010年庚寅,代表子女星寅木在流年出現,主生育。由于八字中寅巳申三刑,孩子生下來2天后就夭折了。同時流年寅木也沖克婚姻宮申金,代表會給婚姻,老公帶來不幸之事。實際上你該年因生育子女之事和老公大吵大鬧,老公被你氣得跑到東莞打工去了。
2009年己丑,大運辛卯,濕土丑合晦巳火,巳火代表你婆婆,不利。所以你婆婆該年得了半邊癱,按筆者推算你婆婆癱瘓是因風濕中風導致的。2012年壬辰,大運辛卯,辰申半合水局,辰土晦巳火更歷害,流年、大運與命局合會刑并見,巳火被刑滅,大兇?;鹨酁樾呐K,血液。所以你婆婆病情加劇,最終因心臟衰竭,血液不暢導致不治,一命歸西。
2013年癸巳,剛好進入庚寅大運,巳火合動婚姻宮,又刑子女宮寅木,你們還是因為子女問題導致夫妻之間不肯原諒對方,雙方僵遲不退讓,互相慪氣,以致提出離婚。
你八字年柱,月柱,日柱,時柱組成寅巳申三刑,所代表的六親都會有這有那的問題,刑到子女宮,所以連生兩胎都夭折。月柱代表兄弟姐妹,被刑傷,所以姐姐也不生育。
你八字三刑,注定婚姻,子女不是那么如你所愿,即使你離婚了,又能保證找到更好的!至于子女,你明年可以懷上,到2017年丁酉生,因為流年酉金合伴巳火,解除八字三刑,這樣比較有利點。如果錯過這次機會,你后面的2021年還有一次懷孕機會。如果再錯過,就要等到38歲進入己丑的大運了。
有無孩子就看你自己的努力和心態(tài)調節(jié),萬事順其自然。從現在起你就要保持平衡的心態(tài),這是你必須做的,也只能這樣做了。
家長育兒心得:孩子的世界里不能沒有愛
家長育兒心得:孩子的世界里不能沒有愛
我的兒子叫軒軒,在大(3)班,是個活潑可愛、善解人意、有個性的小男孩。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從呀呀學語到嬉戲玩鬧,他的每一個憨憨的笑容,每一句稚樸的言語,無不牽動著我們的心,對于兒子,我們真的無法不寵愛,一家人常常圍著兒子團團轉,雖然知道寵愛可能會讓兒子養(yǎng)成獨生子女的壞習慣,可愛是無法遮掩的,我們愛兒子,關心著他、呵護著他,但是我們也注重愛的方法,在愛他的時候我們也教會了他關心我們、愛護他人,所以,雖然兒子倍受寵愛著,卻也有著關愛他人的好品質,他是愛的使者,把我們給予的愛還給了我們,傳給了他人。
孩子的心靈,是一張無暇、純潔的白紙,正準備人生起步的描摹,而他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也許就成為這張白紙上的第一筆。家庭教育這種“先入”式的影響,與幼兒園教育相比,往往是有更多的奠基性“走向”作用。為了讓兒子學會關愛他人,我們是這樣做的:
1、重視每一個讓兒子關心長輩的日子。
許多家長都會很風光地為年幼的孩子慶賀生日,而把自己的生日,特別是老年人的生日拋在了腦后,事實上,這種做法容易催發(fā)孩子唯我獨尊心態(tài)的萌芽。在我們家,我們重視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日,在大人生日那天,我會告訴他今天是誰的生日,他總會學著我們對他那樣,對著長輩唱唱生日歌,說一些祝福的話,有時還會纏著我?guī)退弥e錢罐里的小錢買一些巧克力之類的他喜歡的小東西,我們也都欣然接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他意識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平等的、互相關愛著的,明白過生日不是他的專利和特權,從而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走出自我中心的小天地。
.“父親節(jié)”、“婦女節(jié)”、“重陽節(jié)”等節(jié)日都是很好的教育機會,在這些日子里,我都會告訴他是什么日子,是家中誰的特殊節(jié)日,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節(jié)日,使他能銘記家人的養(yǎng)育之恩,報答長輩的辛勤勞作。比如,在“婦女節(jié)”來臨之際,我給兒子孩子介紹自己的職業(yè),并把他帶到自己班中,看自己上課、備課、做教具等,使其深切地認識和體會媽媽工作的勤奮與辛苦,學會關愛媽媽;還讓他在奶奶做飯時在一邊打“下手”,知道奶奶每天做飯也很辛苦。在“重陽節(jié)”到來之時,我們和他談話,讓他知道人年紀越大,體力就會越弱,身體就會越差,并進一步引導孩子要尊老敬老,給予老人更多的關心、照顧和幫助,所以每天吃晚飯時,兒子總會第一個叫上爺爺奶奶。
2、學會和家人一起分享快樂。
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意識,認為家里所有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他一個人的,許多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這樣,都會說:現在的孩子都小氣。其實這不是小氣,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家長們每每買了好吃的、好玩的,大多會先給孩子,有的甚至自己一點都不吃,都留給孩子,所以孩子會認為好吃的、好玩的理所當然都是他的。兒子的爺爺奶奶一開始也都這么做,但我不這么認為,家中有了好吃的,我會要求他先給家里的每人分一份,然后再自己吃,哪怕只有兩份,我也不讓他一個人吃,現在兒子有了好吃的東西,也總想著讓大家嘗嘗,有時奶奶不肯吃,他還會勸說:奶奶,你嘗嘗,很好吃的。我也總要求大家把東西吃了,因為這樣才能讓兒子知道好東西不能一個人要,要大家一起分享才能有更多的快樂。
3、讓孩子學會關心周圍的人。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質和優(yōu)良的素質,健康的心理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生,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為了家庭的幸福美滿,父母還應讓孩子融入社會,讓孩子成為社會的人。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間的和睦相處、團結友愛,會為孩子樹立如何結交朋友、如何對待朋友的榜樣。我家的房子是鄉(xiāng)下那種樓上樓下的老式房,一排有很多家人家,平時,常常會互相串串門,鄰居家的孩子來我家,我總會讓孩子學做“好客的小主人”,學會友好地招待客人,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一起玩,好吃的拿出來一起吃;自己上別人家串門,我要求他做“文明的小客人”,知道愛惜他人的玩具,接受他人的食品時要有禮貌。他和鄰居相處時感覺也像一家人一樣。兒子最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是少兒頻道,電視里給媽媽洗腳的小男孩、做好事的大哥哥大姐姐、讓座的叔叔都成了他學習的榜樣,在看這些公德廣告時,我都會給他細細地解釋,還會加上畫面人物的想象,看到電視里的大哥哥跑步時一路做好事,兒子很是感動:“媽媽,那個大哥哥真好,他經常幫助別人?!蔽腋嬖V他說:“是呀,大家都喜歡大哥哥,特別是那些得到他幫助的人,一定會想,多虧了他幫忙呀,要不然自己的寶寶會被球擊中,東西會撒一地……”此時,兒子就會充滿崇拜地說:“媽媽,我也要和大哥哥一樣做好事,讓大家都喜歡我。”有一次,我們乘公交車去姥姥家,兒子看到上來了一位老奶奶,在耳邊悄悄地對我說:“媽媽,我們讓老奶奶坐吧。”聽到了老奶奶的感謝,他笑成了一朵花。
愛是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孩子的發(fā)展需要愛的撫育,讓我們用智慧去關愛孩子,讓孩子真正體驗到我們無私的真愛,讓我們的愛喚起孩子心靈的愛,這才是教育之成功所在。兒子現在上大班,雖然他還有許多壞習慣,吃飯有時要喂、有時做事沒恒心,但是,兒子的這種關愛他人的好品質卻是難能可貴的。教育的重點是品德教育,是教孩子學“做人”。兒子有了做人最起碼的準則,有了“愛”這個基礎,我相信,只要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深入細致、持之以恒,兒子長大了一定也會是個優(yōu)秀的人。
你沒時間陪孩子長大 孩子便沒時間陪你終老
曾經有位年輕貌美的媽媽將女兒送到貴族學校寄養(yǎng),對女兒說:為了將來送你去更好的學校,給你更好的生活,媽媽要去賺更多的錢,沒有時間陪你,你不要恨媽媽。
女兒點頭:不恨媽媽,我長大以后,也會賺很多錢,送你去最好的養(yǎng)老院......這位媽媽聽后一陣心酸,不禁放聲痛哭。你沒時間陪孩子長大,孩子便沒時間陪你終老。
近日,一篇名為《我的爸爸》的傷心日記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日記是一位女兒“朵朵”渴望得到父親陪伴的迫切呼喚。
在朵朵的印象中,身為警察的父親像一個工作狂,永遠沒日沒夜地值班、加班、開會、出差……沒有時間陪伴她,她甚至在電話里哭喊,“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p>
一個擁抱、一個笑臉、一聲問候,這些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卻是朵朵最大的心愿,令人倍感心酸可憐。
生活中,許多父母不得不忍住對孩子的不舍,堅守崗位或東奔西跑,每周只能陪孩子幾小時;或者給錢給禮物,忽視對孩子心靈的溝通呵護;甚至沉溺上網玩游戲,無視孩子的成長。自身事業(yè)固然重要,可孩子的成長同樣不可逆。
歲月如白駒過隙,孩子的成長轉瞬即逝?;厥讜r光的痕跡,在孩子童年的道路上,身為父母的你,是否因為錯過了孩子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說話、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而倍感遺憾?
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你是否忙于工作,在孩子已然睡去的深夜回家,在孩子還在夢中的清晨出門?你是否參與了他們人生的每一個重要時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特質習性,及時出現在孩子最需要關心的時刻?
越來越多的父母在事業(yè)打拼與家庭陪伴中難以找到平衡......不僅僅是留守兒童,城市孩子也開始在“失陪”一族中淪陷。
孩子需要父母的細心呵護
心理學家格塞爾曾說:“失去父母的愛是人類感情發(fā)展的一種缺陷與不平衡。”而在陪伴的過程中,比起豐富的物質生活,父母溫暖貼心的親子互動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星途一直坦蕩的李小璐,自女兒出生,就變成了一個“愛女控”。盡管忙于拍戲,但她始終明白,孩子成長,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與陪伴,為了盡好母親的角色,她毫不猶豫地推掉了一半的戲,騰出時間陪伴著心愛的女兒,讓其在童年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幸福生活。
陪伴孩子成長,是父母的責任。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環(huán)境,尤其是學前教育階段,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耐心的陪伴與循循善誘的教育,能夠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對孩子生活習慣與個性特征的養(yǎng)成有關鍵作用,更能激發(fā)孩子對未來生活的向往與渴望。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呵護教育子女的責任,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有種幸福叫陪伴孩子成長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p>
龍應臺在《目送》里,落寞地道出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恩情時光,厚重而短暫,父母子女一場,是漸行漸遠的修行,兩代人生命的銜接處,時間是最窄的階梯。
當孩子咿呀學步時,需要你的細心呵護,你會用心牽著他的手,你知道那是一種需要;當孩子長大不再需要牽你的手,你們之間依然存在一種需要,只是換成了你需要他。
當他退去稚嫩,你會懷念他那奶聲奶氣的聲音,當他背著書包去上學,你會想念他黏在你身邊的時光......很快孩子就會成長到不再依賴你的年紀,現在的付出與陪伴,也許辛苦心累,但又何嘗不是一種溫暖的幸福。
好好陪伴孩子吧,趁時光未老,在他身邊的每一天,你都應該覺得是一種幸福與美好的記憶。不用太過于束縛,不要給孩子羈絆,適時管教、盡力而為,耐心地教會他生活的本領,日后才能自由地飛翔。因為即使在外打拼的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時,依然有一條路守候著你,那便是,回家的路。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么?
99%的孩子是需要家長教育的!什么事動不動就“我回家問問孩子喜歡不,上不上、學不學都‘尊重’孩子的意見”!那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么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地害了孩子!
壹
苗苗快七歲了,特別喜歡毛筆,經常自己拿著毛筆蘸著墨亂寫亂畫,雖然自己寫的字歪歪扭扭的,但也沒有打壓他的熱情??吹剿@么癡迷,我就和他的同學媽媽一起給他們報了個書法興趣班。一開始,他特別喜歡上課,可是上了一個月后,他開始變得不耐煩,不想去上課了,甚至不想寫字。
對于孩子的這種反應,我早有預料,于是安慰了他幾句,然后堅定地告訴他:“今天必須得上!既然報了名,就要堅持下去,媽媽會陪著你的。”
“不去,我就不去!”他繼續(xù)鬧,然后感嘆了一句:“大人真幸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小孩真不幸福,什么都要聽大人的!”
我告訴他:“很多事情你們小孩還不懂,不能做決定,就得聽大人的!”
也許有人不贊同我的做法,孩子不想學就別學了,干嘛非得強迫他,現在不是都再講要“尊重孩子”嗎?要和孩子做朋友嗎?但我漸漸發(fā)現,父母絕不可能與孩子成為朋友,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必須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有時甚至要逼她們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學習。
貳
俞敏洪的女兒從小學鋼琴,七歲時獲得了“溫哥華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八歲時就考了鋼琴10級。當時,他太太以為家里就要出一個鋼琴家了,于是開始給女兒加量。本來是每星期學習一個半小時鋼琴,增加到每星期五個小時。
但讓俞敏洪沒想到的是,這使女兒的熱情突然驟減,當想要放棄的時候,俞敏洪對女兒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
“寶貝,長大后, 每個人都會有很多孤單的時候,如果那時我和媽媽都不在你身邊,如果能有鋼琴、音樂陪伴你,你就不會感覺到孤單了,因為你能傾訴。要不要繼續(xù),你自己決定,這是老爸對你的一貫原則?!?/p>
聽完父親的話后,她不但沒有放棄鋼琴,反而更加自覺地練起了鋼琴。之后她的鋼琴彈得越來越好,獲得很多獎項。
叁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國的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常常喊著給孩子“愛和自由”的口號,要求與孩子平等對話,然而很多時候卻是矯枉過正、過猶不及,很多父母口里的“尊重”,變成了“遵從”。
于是,當孩子對舞蹈、書法、美術等感興趣的時候,父母二話不說先報了班,然而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不耐煩了,想要放棄時,父母又遵從孩子的決定,說是聽孩子的,給他自由。殊不知這是家長在“偷懶”,打著“愛孩子”的幌子??瓷先ナ菍⒆拥淖鹬?,實際上卻是對孩子的放任,這是父母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
要知道,任何學習過程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這時候家長不“逼”孩子,讓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么孩子的學習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東學一下西學一下,永遠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么都學不會,什么都做不成。
肆
蔡康永先生說過一段話,說得非常好,他說:
“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p>
如果不想讓孩子長大后后悔,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走在前面,成為孩子的引路人。告訴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學習,那么長大之后必然會后悔。在孩子想要放棄某項學習的時候,對他說一聲:“孩子,再堅持一下,我陪著你。”
正如龍應臺寫給兒子的那段話說的: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p>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它不僅需要孩子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在孩子想要放棄時,發(fā)揮父母的“威嚴”管教一下,對孩子要求嚴一點,這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有時候,父母就是要“逼”孩子一把。如果父母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是父母做的不妥;如果父母逼孩子做他已經選擇的,那就是父母的責任了,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無論什么事堅持才會有效果,有效果才會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堅持,久而久之,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要讓孩子明白:今天不吃苦將來會吃苦;今天不努力會努力一輩子。
其實,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絕不可能橫空出世,其背后必然有著父母付出的無數時間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