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親子關系中,沒有輸贏,讀懂孩子行為,達到共贏

發(fā)布時間:2020-12-12 親子共讀心得幼兒園 幼兒行為故事 家園共育知識

1

在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覺得自己跟孩子之間,常常會出現(xiàn)“拉鋸戰(zhàn)。”

你想著要孩子聽你的,但是孩子卻常常想著法子逼你聽話。

有媽媽問:“我孩子很不聽話,我能不能打?”

有媽媽擔憂地說:“我一直尊重孩子的天性,接納他,理解他,可是孩子卻變得執(zhí)拗任性,說什么都不聽,我是不是做錯了?”

還有媽媽說:”我跟家人常常會選擇贊美孩子,因為贊揚能讓孩子變得更好,但是結果卻是孩子只愛聽贊美的話,變成了玻璃心,在外邊受不得一點委屈,該怎么辦?”

前幾天又收到一位媽媽留言說,“父母在孩子面前沒有權威性,到底好不好?”

其實父母一直糾結的問題,從孩子的行為上能知道答案。

而父母要先反思的是:親子關系中,誰說了算?

2

有的父母是心情說了算。

有一位媽媽給我留言說自己最近由于二胎月子中,所以陪老大的時間幾乎沒有,現(xiàn)在是爸爸陪的比較多。

但是爸爸陪孩子的過程中完全是依賴他的情緒。

他心情好的時候可以耐心陪孩子玩很久,陪孩子看書等。

如果心情不好的話,就會吵孩子,分分鐘給整哭了。

一天晚上因為睡覺的問題,爸爸動手打了兒子,而且打在了他的臉上,孩子長這么大,淘氣過分時候我也偶爾也會打他的屁股,但從來沒有打過他的臉,今天晚上爸爸的行為,讓我也很傷心。安撫好孩子,我卻睡不著了。

其實這位爸爸肯定是愛孩子的。

但是他太情緒化,讓自己的心情決定自己對待孩子的行為。

媽媽的擔憂是媽媽敏銳的直覺感受到了。

對孩子內心感受的察覺,媽媽是有超能力的。

面對容易情緒化的爸爸,可以跟他直接把問題拋出來分析。

錯了就要改正,蹲下來跟孩子說一聲道歉。

獲得孩子原諒后好好抱抱,約定爸爸今后會努力控制脾氣,你也要好好遵守規(guī)矩。

如果放任這樣的負面情緒蔓延,結果只會讓爸爸跟孩子的關系變得糟糕。

無形中又加大了媽媽跟爸爸的矛盾,也會加大媽媽的壓力。

對家庭沒有任何的好處。

而且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它們的情緒也非常容易波動。

遇事容易被激怒,喜歡動手。

真正成熟的父母給孩子的愛應該是持久而穩(wěn)定的。

而非被自己的情緒或者外在的一些評論影響而波動。

這是送給孩子的一份寶貴的禮物。

3

有的父母是孩子說了算 。

我常常說,要好好愛孩子呀!

特別是孩子在0-2歲,要給他無條件的愛。

哪怕是溺愛,也不為過啊!

你想跟一個一兩歲的孩子講道理,那請打住。

因為在這個階段,孩子從養(yǎng)育者,特別是母親身上獲取最基本的安全感。

一個好的母親也常常會給孩子這樣的滿足和安全感。

只是孩子大了的時候,還一切由著孩子的性子。

那就要看看自己是愛還是害了。

比如孩子到了3-5歲,很多行為習慣開始形成。

父母就有必要幫孩子養(yǎng)出好的習慣,糾正偏離的行為。

孩子們大多喜歡看動畫片,就好像我們喜歡看電視劇一樣。

如果放任一下自己,一部幾十集的電視劇,你可以三五天就看完。

如果放任孩子,他也是能一直坐著看下去的。

你說這樣的任性行為,能讓孩子說了算嗎?

但很多家庭的遙控器是控制在孩子手上的。

甚至有的媽媽說自己的孩子不看電視就不吃飯。

結果為了讓孩子吃飯,就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

飯菜涼了,眼睛花了。

但父母還無可奈何。

當孩子說了算的時候,父母的作用就變得微乎其微了。

我要做什么就要做什么,你管不了我。

大人稍微有點臉色,又哭又鬧,逼著大人最后乖乖認錯。

4

有的父母是“我”說了算。

這類父母常常有一個這樣的神邏輯:“你是我生的,就要聽我的!我愛咋咋樣,你都得聽”

安排孩子的人生,干涉工作,甚至包辦婚姻。

你以為孩子很幸福,其實孩子一直想逃離你。

我有一個朋友。

他本來在我們縣一個事業(yè)單位做文員,一直是爸媽的驕傲。

每次都覺得自己的兒子找了一個好單位。

所以他的女朋友因為在一家普通公司做銷售,結果被強行分手了。

理由是女孩經(jīng)常要出差,還要陪客戶,掙的不多,還不體面,不適合當老婆。

最后給他找了糧食局副局長的外甥女,這還是爸媽花了一年心血才爭取來的。

可是他跟這個女孩沒有一點好感,一直拖著,進退兩難。

糾結了兩年后,他還是辭職了,只身離開了那個并不快樂的安樂窩。

然后跟朋友開了一家小咖啡店。

盡管媽媽還是會打電話不斷嘮叨他,但是他說至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遠比在那個昏暗的辦公室里過得要開心。

5

親子關系中,到底誰說了算?

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是請記住兩個詞,也是應對的辦法。

第一個詞是:尊重

你如果愛孩子,就請尊重他。

因為父母的尊重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

要知道,孩子小,也是一個有尊嚴的獨立的個體。

他們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得到好的教養(yǎng)。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家里的熊家長,才讓孩子變成了熊孩子,這也是孩子的一種悲劇,因為小時候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無不是家長一步步影響著搭建的。

尊重孩子,就算是孩子錯了,我們指出錯誤,不帶標簽,不貶斥人格。

而如果我們錯了,會跟孩子真誠地認錯,而不敷衍或者漠視。

第二個詞是:規(guī)矩

一直以來,我都跟大家說要好好愛自己的孩子。

所以,很多朋友都覺得我是一個慈父。

的確我也是一個孩子喜歡的奶爸。

但我也是一個嚴厲的爸爸。

我們家的規(guī)矩棒還是“握”在我的手上。

那是在兒子三歲的時候用報紙卷的一根紙棒。

記得當時制作的時候,我把他叫在身邊。

然后認認真真地用大頭筆寫了“規(guī)矩“兩個字。

告訴他今后我們就要守規(guī)矩啦,如果違反就要挨打。

他說什么時候是違反規(guī)矩?

我說比如夏天吃冰棒,規(guī)矩是一天可以吃一次,一次只能吃一個小的。

爸爸會給你買。

但是你不能因為好吃,然后吃了一根又要一根,這時就是違反規(guī)矩。

“當然,所有的規(guī)矩都是為了保護你,因為吃多了會肚子疼?!?/p>

這幾年,我們家規(guī)矩不多。

但是兒子大都能遵守好,開開心心,健康成長。

規(guī)矩棒也就常常躺在冰箱上睡大覺。

很多親戚見兒子在外不亂買東西,去小賣鋪也不貪多。

他們說你兒子是很怕你呢。

其實我知道他不是怕我,而是對規(guī)矩的敬畏。

當有了規(guī)矩,你就沒必要太在意自己是不是有權威?

也不會陷在情緒漩渦里傷害孩子了。

親子關系,其實是非常奇妙的一種關系。

別總是盯著孩子的問題,而要多反思自己。

努力去讀懂孩子的行為,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

請好好愛,也別忘了規(guī)矩。

因為親子關系中,沒有輸贏,只有共贏或者共輸。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家園共育:告訴孩子 “贏”不是全部


在人生的旅程中,孩子在生命形成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競爭。如何幫助孩子形成輸贏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著他們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這道理也許如同,父母不能僅僅因為孩子某一次的考試排名,或考卷上的分數(shù),而確定孩子的整體學習水平。

競爭無處不在,勝敗乃常事

事實上,這就是競爭!難道不是嗎?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無非是組織一群孩子,從此處開始、到彼端結束,在這過程當中,有孩子贏、有孩子輸。獲得冠軍的孩子因為“贏”而帶來的感覺非常棒,那么別的孩子呢?

同樣的道理,失去或輸?shù)母杏X也并非糟到一塌糊涂——僅僅是這一次沒有贏而已。有時候,生活會很公平,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未嘗不是件好事。作為父母,責任之一在于幫助孩子做好準備,因為他最終會離開父母的懷抱,獨自面對外部的世界。

我們不得不客觀地承認,如果沒有競爭,那么會隨之失去很多偉大動人的故事。在最終的一刻,孩子們除了對勝利歡呼之外,同樣也會對自己的競爭對手給予更為熱烈的歡呼。

面對失敗應多多鼓勵孩子

總是流傳一個有趣的討論——關于競爭:競爭是很消極的事件,在任何一項以學校為基礎的比賽當中,孩子們不應該相互爭斗。因為,當結束時,贏家只有一個。同樣明顯的是,有贏家,也就意味著有輸家。沒有孩子愿意成為一個失敗者。也同樣不會有家長,為自己本來該贏的孩子的失足大意而鼓掌稱好。

但有時,父母不得不做出萬全的準備,因為“下一次”總是客觀地存在著。你可以對孩子說:“我們誰也不知道你們班的哪個小朋友會成為未來的奧運冠軍”、或者“你好朋友的生日快到了,為什么不送她一雙溜冰鞋呢?看看她能不能打破上次她在體育嘉年華創(chuàng)下的記錄”。

別將“贏”的概念局限了

無論怎樣,打個比方,在奧動會馬拉松長跑比賽當中的運動選手們,即使是最后一個跑完終點的運動員,也會比中途離場的對手實現(xiàn)更大的快樂。事實上,能夠對輸和失去有能力承擔,亦是生命帶給我們最贊的禮物。

父母為何不讓孩子明白,參與很關鍵。在參與的過程里,以自己的方式來完成并面對,何嘗不是一種贏。這也意味著,當孩子積極、努力地實踐他所學習到的技能和本領,正是一種無形的回報,毫無疑問,他的這份堅持已然成全他成為一名贏家。

事實上,一直以來都有一個不變的真理:往往,幸運的孩子從來不贏。

為什么說“小時候輸不起的孩子,在將來也贏不了”?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開始有了輸贏的概念。他們會覺得“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是“輸”就會很沒面子。久而久之,很多孩子就出現(xiàn)了一個共性——“輸不起”。

六歲的彤彤和小朋友玩石頭、剪子、布游戲。只要贏,就會繼續(xù)玩下去。但要是輸了,就會吵著說"不算數(shù)"、阻止別人贏她。其他的小朋友都不高興了,紛紛跑開,不愿再和她玩。

見大家不理她了,彤彤跑到媽媽身邊,忍不住大哭說:"他們都不跟我玩。"

其實,剛才彤彤和小朋友吵架的那一幕媽媽都看在眼里,明知理虧又霸道的是自己女兒,但看到孩子傷心難過的樣子,卻又很心疼,媽媽真不知道怎么辦了?

孩子沒有錯,不想輸,是人的天性,何況一個孩子。關鍵在于,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從容面對輸贏。

現(xiàn)在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了

很多孩子都這樣,在游戲或比賽中輸了,就大哭大鬧,特別失落,甚至會拒絕參加其他活動!

競爭意識,本身并非壞事。尤其在積極心態(tài)下,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激發(fā)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和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能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勇氣、自信心、意志力。

但是孩子因為年齡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如果因“想贏”而無法接受輸,甚至對別人的成功抱有深深的嫉妒和敵意,這就成了“輸不起”了。

這類“輸不起”的孩子,耐挫折能力太差,將來經(jīng)受不住風雨。

想贏,是成功者的特質;而輸不起,則是失敗者的通病。這樣輸不起的孩子,未來也贏不了!

為什么這么說?

1. 輸不起的孩子,脾氣往往很差

一旦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就會抵賴、哭鬧、撒潑,甚至還會耍賴心懷嫉妒、敵意,比如踢倒別人搭的積木,這樣的孩子人緣也會變差,人緣差了,做事情也不會得不到大家的擁護。

2. 輸不起的孩子,更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

輸不起的孩子每次失敗后,都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中,時間長了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抑郁,甚至輕生。

3. 輸不起的孩子,人格、品行會受到不良影響

如果太過于看重輸贏,孩子的價值觀就會出現(xiàn)扭曲,就會為了贏而不擇手段。

為什么孩子輸不起?

1.不想輸,是人的天性,因為勝者才能享受更多的東西

玩游戲贏,能在同伴間樹立威望;考試總是第一,就能收獲父母的贊揚和同學的崇拜。

2.家長的心理暗示

有的家長很喜歡把自己孩子跟別人家孩子作對比:“人家又考了第一名,而你.....”這就無形中給孩子暗示:“只有別人強,才能得到父母的認可。

還有些家長總把”輸贏觀“帶給孩子,只要孩子表現(xiàn)稍好,就豎起大拇指:“兒子真棒!太聰明了!”結果,一味的夸贊讓孩子沉浸于“我最棒”的思想中,無法接受失敗帶來的心里反差。

3.過度溺愛或完全忽略的教養(yǎng)方式阻礙了孩子“抗挫力”的發(fā)展

父母或養(yǎng)育者過分溺愛孩子,太快地幫助孩子,急于為孩子掃除“障礙”,使得孩子沒有面對挫折的機會,抗挫力得不到鍛煉,同時父母日常行為中又較為看中輸贏結果的,也是造成孩子輸不起的重要原因。

如何讓孩子正視輸贏?

1.爸媽改變心態(tài)

當孩子遇到失敗時,有的父母會告訴孩子要堅強、要勇敢,卻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情緒。

小朋友的挫折和失敗,從已經(jīng)有幾十年生命經(jīng)驗的大人眼光看來的確微不足道。但在這些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失敗對小孩而言是“滅頂之災”,尤其六、七歲的孩子仍在唯我獨尊階段,他們會把“失敗”和“我不好”連結在一起。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在乎你能取得怎樣的名次,你只要努力過,盡力了就行。“當然,這樣的表達一定要是發(fā)自內心的,真正去欣賞孩子做出的努力。否則,你明明很在乎結果,卻說不在乎,孩子一定會靈敏地感覺到你的真實想法,而這時,無論你怎么寬慰孩子”媽媽不在乎,你也不要在意“,那都是無效的。

2.陪伴度過情緒騷動

孩子在一場比賽失敗后,很容易產(chǎn)生情緒波動,情緒失控的小孩都正處在情緒騷動的階段。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因為所能使用的語言還不足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因此更容易有這樣的騷動。

面對大哭大鬧的孩子,此時此刻,爸媽說什么都聽不進去,爸媽此刻若也用吼的回應,只會造成更糟糕的反效果。

這時父母應該在孩子看得到的范圍內,“微笑,或至少是不生氣”的陪伴和等待,你可以告訴孩子:你的表現(xiàn)非常棒,你可以和那么優(yōu)秀的小伙伴一起比賽,說明你也很出色啊,失敗并不可怕,只要你努力了,真正的享受了這場比賽,并學到了東西,這就是最重要的。

若是比較小的小孩,爸媽可以緊緊抱住他,讓他安靜下來。等到孩子靜下來后,該堅持的原則不能棄守,比方說要孩子打翻了棋盤,就要他去跟對方道歉、把棋和棋盤收好等。

不需要急著和他談剛剛發(fā)生的事情,只需讓他知道你一直在身邊,而且透過這種方式,也不能改變爸媽的心意。

3.陪孩子從輸贏中學習

不要嘗試在孩子情緒糟糕的時候跟他分析:“你為什么沒有贏?下次應該怎么做?”這樣不僅會讓孩子排斥你的話,也會不利于孩子情緒的穩(wěn)定。

等到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以后,并且不再排斥談論這件事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細心地和孩子分析失敗的緣由,并且?guī)椭⒆涌偨Y比賽中的收獲。談話中,應該更加的突出收獲。

平時在和小孩下棋或進行其他比賽游戲時,沒有必要每次放水,讓孩子誤判自己的能力,對自己過度自信。但對比較小的孩子,可以適度的讓他,維持輸贏次數(shù)在四六比之間。

贏的經(jīng)驗讓他有成就,有輸有贏是難得的親子溝通。重點是要仔細的觀察孩子的進步和成長,鼓勵他哪一步棋下得好,這一次和上一次比有哪些地方進步了?下錯了哪一步棋導致今天的慘敗,從失敗中學習。

育兒知識:如何教大班孩子正確看待輸贏


現(xiàn)代社會誰都回避不了競爭,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如果沒有一定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一個人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生活在今天的孩子,要想讓他們能在明天的生活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成為生活的強者,就要特別注重對幼兒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但是,過猶不及。鑒于社會競爭激烈,很多家長從小就對孩子灌輸“只能贏不能輸”的觀念,但是讓孩子如何對待輸贏,當遇到挫折時,他們又該如何面對呢?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競爭呢?

首先,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兩個道理:一是要正視輸贏,“勝敗乃兵家常事”。做競賽性游戲有贏也有輸,能贏固然很好,輸了也沒有關系,只要進了最大努力就行;二是認輸并不是服輸。認輸只是承認自己當時不如別人,但并不意味著自己甘愿一直不如別人;輸了之后,要認真分析原因所在,以便進一步學習、提高,爭取下一次能贏。

幼兒學會了正確看待輸贏,接下來怎么做才能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能力呢?

(1)大膽放手,培養(yǎng)幼兒的主動精神。

競爭意識,從其實質來說就是主動精神,也就是“我要學,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學,要我做”。這種主動不僅是幼兒自我提高、自我發(fā)展、自我表現(xiàn)的內在動力,也是幼兒及時抓住機遇獲得成功的根本保證?,F(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寵著、愛著,特別是爺爺奶奶,恨不得什么都包辦代替,養(yǎng)成孩子依賴性強的壞習慣。長此以往,容易使孩子養(yǎng)成惟我獨尊的個性,難免在今后的社會中受挫。所以,很多時候家長都必須得“硬”起心腸,只要孩子能做的就不幫他做,只要孩子能說的就不代替他說,把孩子推到前面而不是扶著、抱著他,這樣才能讓孩子逐漸意識到:一切都得依靠自己,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能獲得相應的成績,才能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幸福。

(2)提高效率,加強幼兒的時間觀念。

競爭既要強調實力,又要講求實效。所以,從小就要培養(yǎng)幼兒惜時、守時、抓緊時間、提高效率的意識和習慣。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成人就要有意識地指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比如:放學回家,他先要完成作業(yè)才能玩,晚上再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也不能多看,到了規(guī)定的時間就要上床睡覺。慢慢地,等他長大了一點后,就讓他自己安排作息時間,并督促他執(zhí)行。有時,孩子馬虎偷懶了,也給他一些小小的懲罰,讓他感受到“如果不抓緊時間就會帶來嚴重后果”的事實,進而接受教訓,逐漸形成時效觀念。

(3)正視輸贏,磨練幼兒的意志品質。

競爭總是伴隨著成功和失敗的,怎樣正確對待輸贏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競爭行為,因此競爭最終將是意志力的較量。一般來說,一個人經(jīng)受的考驗越多,承受的困難和壓力越大,意志就會磨練得越堅強,也越不害怕競爭。

輸贏是我們一生中必須去面對的問題,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就不讓他們正確面對輸贏。要讓孩子有一定的競爭意識,讓他們知道贏了不能驕傲,輸了不能氣餒,這才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如果家長一味地讓孩子只能贏不能輸,孩子的承受挫折能力會很差。

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有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從小就有競爭意識,不但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更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讓幼兒從小懂得愛拼才會贏的道理,才能讓他們在社會這個多姿多彩的大舞臺上利于不敗之地!

醫(yī)務室日記十:輸了,贏了


醫(yī)務室日記十、輸了,贏了

畢業(yè)考試正在臨近,我去醫(yī)務室的頻率也在減少,由每天一次變成了隔一周去一周(沒去的原因是因為中午班主任值班)。

恰好這一周是副班主任值班,這天,我們直接拿著沒發(fā)完的了綠本繼續(xù)奔波。終于,任務完成了,我們滿心歡喜地回到了醫(yī)務室,卻發(fā)現(xiàn)那兩位女生正在那里與老師們相談甚歡。我們的心“咯噔”一下沉了下去,心想,她們怎么會比我們“五人組”還快呢?

王同學轉過身來,笑嘻嘻地對我們說:“一共五個年級的本子,丁老師發(fā)了一個年級,你們直接拿走了仨,留給我們的只剩下一個年級的嘍?!?/p>

我們很是不爽,這時,董同學急中生智,說道:“這個比賽比的是我們的價值,而不是單看發(fā)東西的速度。我們五個人發(fā)三個年級,你們兩個人發(fā)人數(shù)最少的一年級,半斤八兩了。不過,我們這里還有一個技術人員,比你們的價值高多了!”

聽了董同學的話,開始的的時候我很飄飄然,不過又一想,既然你們四個的價值和她們一樣,我是比她們好的部分,那我的責任不就最大了嗎?原來你們想讓我來承擔團隊的責任,這個狡猾的董同學,不過,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王同學無話可說了,看來,比賽我們贏了!

我們“五人組”從輸?shù)节A,無非就是因為我們還有一技之長。一個人或一個團隊只要有一項特殊的能力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孩子行為沒有絕對化的對錯


我們強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標簽下的"好孩子",其實,一味地盲從榜樣的方法,會帶來很大的麻煩,我們應該用并存主義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很多生活細節(jié)上的觀念沒有絕對化的對錯之分,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灌輸給他世界上只有一種東西是對的,其他都是錯的。這樣孩子長大之后就會非常痛苦,一生都會糾纏在觀念性的東西里面。

我們要注意文化對人的內心的構建是非常強大的。我們引導孩子不要非常強烈地在乎細節(jié)事情的對和錯,因為對錯往往是相對的,孩子做的事情家長也不要總是用對錯來分析,孩子的年齡和心智有年齡段的特點,不要過分強調一致性,不要和別的孩子硬性地比較,而是要鼓勵他成為他希望成為的那種人,雖然和高考狀元不同,但是媽媽認為你們都同樣是可愛的,這樣是在打好孩子的心理基礎。

一個人的心理痛苦往往是童年時期家長灌輸給他們的某些觀念,假如家長總是把絕對化的觀念灌輸給孩子,孩子長大后總會給自己找麻煩,甚至在心理上跟社會過不去,因為在大腦里面他僵硬地認為只有一種東西才是正確的,他們不會尊重少數(shù)人,處于弱勢的文化,一旦自己成為少數(shù)人就會非??只拧?/p>

你懂孩子的行為語言嗎?


一些家長頭疼無法知道孩子為什么大哭大鬧,不明白孩子為何特別淘氣,不清楚孩子為何忽然好動。總之,一連串的問號讓家長甚是無奈。從早教角度而言,之所以出現(xiàn)種種困惑,是因為家長沒有讀懂孩子的行為語言。

專家認為,孩子的哭、笑、鬧、淘等等諸多行為都是其心理的直接反映。在孩子語言能力尚未完全發(fā)育之時,孩子的“哭、笑、淘”就是一種行為語言。為科學健康地撫育孩子,家長朋友們必須要用心分析,讀懂孩子的行為語言。好育園早教專家認為,要多角度理解孩子的“哭、笑、淘”等諸多行為語言:

1、孩子的哭鬧,有生病不舒服、饑餓、尋求安全感等多重含義

孩子的哭,有的是因為生病不舒服引致,或者是因為饑餓所致。同時,當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他也會大哭。比如,當孩子睡醒后,一般會大哭,這時,千萬不要簡單地理解為是饑餓了,此時的孩子可能是因為睡醒后沒有感覺到安全感,希望通過哭聲引起父母或大人的關注,尋求大人的愛撫。因此,當孩子睡醒后大哭,家長一定要用撫愛或輕聲的哄愛來給孩子安全感。

因而,當孩子哭鬧之時,家長一定要分析好原因,采取相應的對策,讓孩子的心理述求得到滿足。

2、孩子的笑,是一種幸福與滿足的表現(xiàn),也蘊含希望得到大人肯定的期朌

有些孩子在得到大人的逗弄時,往往會報以開心的大笑,此時,家長一定會認為這是孩子內心幸福與滿足的表現(xiàn)。誠然,家長的撫愛會讓孩子內心得到幸福與滿足,而從另一種角度來考慮,這也是孩子內心期待得到大人肯定的體現(xiàn)。孩子在用行為語言“鼓勵”家長給予其更多的關愛和肯定。此時,家長可以適時對孩子說進行一些愛撫式的言語,對孩子進行行之有效的早期教育。事實證明,當孩子幸福地笑的時候,家長進行愛撫式的早期教育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孩子的淘,絕對不是簡單的不聽話,也是渴望關注,或是動手能力或運動能力發(fā)育的表現(xiàn)

有些家長很頭痛幼兒在生活中的“淘氣”,似乎孩子淘氣,是一種不聽話或者不乖不懂事的表現(xiàn)。孩子們往往喜歡在家里亂扔東西、喜歡亂拆家里物什,或者故意和家長逗玩,這不是簡單淘氣。

比如,當孩子在大人沒有關注到他時,會故意搗蛋,這時,家長千萬不要過多責罵孩子,這是孩子用自己的“淘氣”來吸引家長或大人的關注,以期獲得更多的關愛,此時家長要反省自己是否對孩子關愛不夠了;而當孩子在家里亂拆家里的玩具之類的物什之時,家長也輕易不要生氣,這是孩子智力發(fā)育的一種表現(xiàn);而當孩子在床上或地上亂蹦亂跳時,則更有可能是孩子運動能力在發(fā)育的具體體現(xiàn)。

4、對于孩子無理由乖張的行為,家長必須引起重視

以上,我們分析了孩子種種緣由內心或自身發(fā)育的行為語言,提醒家長要有的放矢地進行家庭教育。但對于一些無理由的行為,比如無緣無故不吃東西,無理由的拒絕撫愛,則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這些不正常的行為很可能是孩子身體不適,或者心理受到傷害的表現(xiàn),家長們一定要從日常行為中找到此中原因,以為愛撫孩子尋求因應之策。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大家經(jīng)常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大家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所采用的行為,卻不僅僅只有一種,而其中,有的行為是對的,有的行為可能是錯的,錯誤的行為,會導致實現(xiàn)不了這個目標,甚至于讓一些家長對這個目標是否有必要實現(xiàn)產(chǎn)生懷疑。那么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呢?

1.充分熱身:這個是很有作用的,這個因素對于孩子來說,好比在孩子上學以前,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培養(yǎng)好孩子的專注力、勤奮、自學能力等。充分熱身絕對不是提前教育,因為不需要提前學很多課本上的東西,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課本無關的知識,包括通過玩玩具、玩泥巴,來培養(yǎng)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

2.好裝備:這個也可以說很重要,就好像跑步的,有雙好跑鞋,在塑膠跑道上跑,成績肯定比穿雙膠鞋在水泥跑道上跑要好多了,甚至判若兩人。這個因素對于孩子來說,相當于盡量讓孩子去一所教學質量好一些的小學,給孩子準備好相應的物質條件,自己原來百米13秒的水平,可以提高到12秒。當然也許有不穿任何裝備光腳跑的,天生就是11秒的水平,咱有裝備的比不過也沒啥丟人的,重點是自己和自己比,裝備好了,自己的成績絕大多數(shù)還是有提高的。

3.搶跑或提前發(fā)力,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提前教育,這個對絕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基本沒有任何價值。因為大家不是短跑而是長跑,搶跑個一圈半圈的,很快就被追平了,而當你被追上的時候,你的氣也就泄了。你見過長跑有搶跑的么?更何況對孩子教育來說,提前教育還要付出高昂的經(jīng)濟代價。當然,也有例外,就是你搶跑后能夠脫離大眾跑道,例如進個少年班啥的,10歲初中,12歲高中,14歲大學,這算是搶跑搶出結果了,如果搶不到這個境界,就沒必要搶了。

家長贏得孩子尊重的方法


家長贏得孩子尊重的方法

尊重是人類的一種內在渴望,人們希望被重視和尊敬他人,通常, 當我們覺得自尊受到威脅時,我們會捍衛(wèi)自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尊重的概念和普遍性都引起了哲學家和道德傳教士的注意,許多生物倫理學概念被喚起。

即使在家里,我們也渴望被家庭成員欣賞和尊敬,這對親子關系尤其重要。每一位父母都努力獲取孩子的愛和尊重。然而父母往往沒有意識到,他們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方法有什么不對。對于這類父母,我們在下面列出了如何贏得孩子尊重的方法。

1.要贏得尊重,你應該學會給予別人尊重

在親子關系中也是如此。如果你對你的孩子不尊重,并且總是評判,它將影響你們的關系。愛你的孩子,但同時設置明確的界限,并且讓他們明白怎樣劃清界限。

2.嘗試做孩子的榜樣

通常孩子覺得家里維護紀律的規(guī)則設置是只針對于他們來說的,成年人可以自由打破這些規(guī)則。試圖證明他們是錯誤的,父母也會遵循相同的規(guī)則,如果你有了孩子的話。

3.讓孩子了解責任

在年幼階段, 如果不了解后果或結果,孩子往往會犯錯誤。他們的想法總是好奇一些復雜的問題像毒品,性等等。他們無法決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在這個混亂的年紀里,他們可能經(jīng)常會走向歧途。作為一名家長,讓他們了解和他們的行為需要承擔責任是你應該做的。教導和建議孩子是每個父母應該履行的責任,這樣你一定會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

4.試圖了解孩子,但給他們一些私人空間

太多的制約將會限制孩子的獨立性,同時你會失去他們眼中的尊重。記住,尊敬和恐懼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5.如果你犯了錯,毫不猶豫地向孩子道歉

事實上,向你的孩子顯示你愿意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并做出改正,這種方式,將會啟發(fā)他們做同樣的事情。

相關推薦

  • 2024輸贏讀后感 感到疑惑的時候,也許瀏覽輸贏讀后感可能會給您帶來一些啟示,閱讀完這篇作品,您會深受觸動。在閱讀的過程中,寫讀后感就像是反思、總結和歸納的必要步驟,希望您能從我的經(jīng)歷中汲取一些靈感!...
    2024-01-12 閱讀全文
  • 我真的不在意孩子的“輸贏”嗎? 有時候贏比輸,更能真實反應我們對輸贏的態(tài)度。 女兒四歲半開始,常常自己套上輪滑鞋,在沙發(fā)、茶幾、電視柜周圍試著一點點練起輪滑來。讓我吃驚的是,沒過多久已經(jīng)看見她踩著輪滑鞋,熟練穿梭于各個屋子之間。 作...
    2021-02-01 閱讀全文
  • 攜手共贏的句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閱讀過不少語錄吧。通常來說,某些言論的記錄或摘錄被稱為語錄,通過閱讀語錄,可以使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地豐富,有哪些語錄讓人不容錯過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費盡心思為您收集整理打造了這份攜手共贏的句子,您在閱讀本文句子以后相信有所收獲吧!...
    2023-06-15 閱讀全文
  • 親子閱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閱讀對孩子助益良多,最重要的是它本身所帶來的喜悅及滿足。閱讀是件快樂的事,更是件好事,只要父母善加引導,書和閱讀就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好朋友。 聰聰是小朋友圈中的書蟲,清晨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圖畫書,...
    2021-07-30 閱讀全文
  • 教師心得:“追求贏”到“學會輸” “追求贏”到“學會輸” 有一年,我見我們全運會柔道冠軍的時候,覺得很受啟發(fā),問他心得,他說我們剛剛開始訓練的時候,第一課就是學會摔倒之后不受傷,你首先必須不斷地被人打敗,然后你會滾翻,用特定姿勢確保你...
    2021-04-27 閱讀全文

感到疑惑的時候,也許瀏覽輸贏讀后感可能會給您帶來一些啟示,閱讀完這篇作品,您會深受觸動。在閱讀的過程中,寫讀后感就像是反思、總結和歸納的必要步驟,希望您能從我的經(jīng)歷中汲取一些靈感!...

2024-01-12 閱讀全文

有時候贏比輸,更能真實反應我們對輸贏的態(tài)度。 女兒四歲半開始,常常自己套上輪滑鞋,在沙發(fā)、茶幾、電視柜周圍試著一點點練起輪滑來。讓我吃驚的是,沒過多久已經(jīng)看見她踩著輪滑鞋,熟練穿梭于各個屋子之間。 作...

2021-02-01 閱讀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閱讀過不少語錄吧。通常來說,某些言論的記錄或摘錄被稱為語錄,通過閱讀語錄,可以使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地豐富,有哪些語錄讓人不容錯過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費盡心思為您收集整理打造了這份攜手共贏的句子,您在閱讀本文句子以后相信有所收獲吧!...

2023-06-15 閱讀全文

閱讀對孩子助益良多,最重要的是它本身所帶來的喜悅及滿足。閱讀是件快樂的事,更是件好事,只要父母善加引導,書和閱讀就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好朋友。 聰聰是小朋友圈中的書蟲,清晨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圖畫書,...

2021-07-30 閱讀全文

“追求贏”到“學會輸” 有一年,我見我們全運會柔道冠軍的時候,覺得很受啟發(fā),問他心得,他說我們剛剛開始訓練的時候,第一課就是學會摔倒之后不受傷,你首先必須不斷地被人打敗,然后你會滾翻,用特定姿勢確保你...

2021-04-2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