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優(yōu)秀公開課教案《做餅干》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0-11-25 幼兒園教案大班公開課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公開課 幼兒園大班公開課教案

【活動目標】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餅干”其數(shù)量的多少與印制餅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間的關系。

2、體驗數(shù)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4、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塊同樣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餅干用的大小模具(瓶蓋)若干

3、幼兒記錄用的紙和筆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頂。[中學范文網(wǎng) WWw.F215.com]

【活動過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兒操作興趣。

2、教師示范用模具(小瓶蓋)印制餅干并講述印制餅干的要求.。

老師: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用模具來印餅干。先看老師是怎樣印的:先將一塊橡皮泥放在大瓶蓋內(nèi)壓平鋪滿,然后選擇一個小模具(小瓶蓋)在橡皮泥上面印壓餅干。要求印的時候每個餅干不重疊,不交叉要餅干是完整的。印壓3次后提問:你們印了幾塊餅干?

幼兒:3塊

老師:猜猜看繼續(xù)印下去還能印幾塊餅干?

幼兒:5塊也有的說7塊,

3、幼兒第一次嘗試操作:探索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餅干的數(shù)量與餅干排列疏密的關系。

老師:我給你們準備了和我一樣大的橡皮泥,一樣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請小朋友來印餅干,并將數(shù)量寫在記錄紙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師巡視幼兒操作情況。

4、組織討論:為什么印出的餅干會不一樣多?引導幼兒比較兩名幼兒印制的餅干。

老師:同樣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餅干,為什么明明印了5塊?毛毛印了7塊呢?

幼兒甲:明明印的餅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兒乙:明明的餅干沒有排好,中間縫大,毛毛的縫小所以印的餅干多

老師小結(jié):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樣大的底板中,用同樣大的模具印餅干,排列越緊,印的餅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幼兒進行第二次探索,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餅干,并記錄操作結(jié)果。

老師: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餅干一樣多嗎?為什么?幼兒回答。

老師小結(jié):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餅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餅干少。

6、幼兒進行第三次探索:餅干的數(shù)量與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間的關系。并記錄操作結(jié)果。

老師:如何用這塊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餅干?

幼兒甲:用小模具做餅干。

幼兒乙:餅干排列緊密可以多做一些。

老師: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餅干,會不會印的多呢?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老師小結(jié):同樣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娣e越大)做出的餅干越多。

7、游戲競賽:爭奪桂冠

教師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兒競賽興趣。

老師:看誰能用這塊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餅干老師就把這頂桂冠戴在誰的頭上。教師巡視幼兒操作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冠軍,引導幼兒講述他的制作方法,將桂冠帶在得冠軍的小朋友的頭上。鼓勵大家課后要想出更好的辦法爭取下次奪冠。

【活動延伸】

在數(shù)學區(qū)域內(nèi)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兒繼續(xù)探索,進一步感知餅干的數(shù)量與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間的關系。

教學反思

操作是幼兒學習,建構數(shù)學知識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這節(jié)課活動材料都是幼兒喜歡擺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蓋。教師讓幼兒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餅干,其數(shù)量的多少與選擇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娣e)的關系。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具體化,淺顯化,易于幼兒理解和掌握?;顒又薪處熥⒅丶让嫦蛉w幼兒讓每個幼兒都參與操作,始終關注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又及時鼓勵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幼兒,使每個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心智的發(fā)展。

幼兒百科:餅干的詞源是“烤過兩次的面包”,它是用面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來的,可作為旅行、航海、登山時的儲存食品,在戰(zhàn)爭時期用于軍人們的備用食品也是非常方便適用的。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幼兒園大班教案《做餅干》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餅干”其數(shù)量的多少與印制餅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間的關系。

2.體驗數(shù)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中的樂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教學準備

1.幼兒人手一塊同樣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餅干用的大小模具(瓶蓋)若干

3.幼兒記錄用的紙和筆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頂。

教學過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兒操作興趣。

2.教師示范用模具(小瓶蓋)印制餅干并講述印制餅干的要求.。

老師: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用模具來印餅干。先看老師是怎樣印的:先將一塊橡皮泥放在大瓶蓋內(nèi)壓平鋪滿,然后選擇一個小模具(小瓶蓋)在橡皮泥上面印壓餅干。要求印的時候每個餅干不重疊,不交叉要餅干是完整的。印壓3次后提問:你們印了幾塊餅干?

幼兒;3塊

老師;猜猜看繼續(xù)印下去還能印幾塊餅干?

幼兒;5塊也有的說7塊,

3.幼兒第一次嘗試操作:探索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餅干的數(shù)量與餅干排列疏密的關系。

老師:我給你們準備了和我一樣大的橡皮泥,一樣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請小朋友來印餅干,并將數(shù)量寫在記錄紙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師巡視幼兒操作情況。

4組織討論:為什么印出的餅干會不一樣多?引導幼兒比較兩名幼兒印制的餅干。

老師:同樣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餅干,為什么明明印了5塊?毛毛印了7塊呢?

幼兒甲:明明印的餅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兒乙:明明的餅干沒有排好,中間縫大,毛毛的縫小所以印的餅干多

老師小結(jié):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樣大的底板中,用同樣大的模具印餅干,排列越緊,印的餅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幼兒進行第二次探索,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餅干,并記錄操作結(jié)果。

老師: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餅干一樣多嗎?為什么?

幼兒回答

老師小結(jié):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餅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餅干少。

6幼兒進行第三次探索:餅干的數(shù)量與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間的關系。并記錄操作結(jié)果。

老師:如何用這塊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餅干?

幼兒甲:用小模具做餅干。

幼兒乙:餅干排列緊密可以多做一些。

老師: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餅干,會不會印的多呢?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老師小結(jié):同樣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娣e越大)做出的餅干越多。

7游戲競賽:爭奪桂冠

教師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兒競賽興趣。

老師:看誰能用這塊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餅干老師就把這頂桂冠戴在誰的頭上。教師巡視幼兒操作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冠軍,引導幼兒講述他的制作方法,將桂冠帶在得冠軍的小朋友的頭上。鼓勵大家課后要想出更好的辦法爭取下次奪冠。

活動延伸

在數(shù)學區(qū)域內(nèi)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兒繼續(xù)探索,進一步感知餅干的數(shù)量與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間的關系。

幼兒操作時教師巡回觀察,讓幼兒充分體驗自主學習,探索,記數(shù)的樂趣。

教學反思

操作是幼兒學習,建構數(shù)學知識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這節(jié)課活動材料都是幼兒喜歡擺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蓋。教師讓幼兒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餅干,其數(shù)量的多少與選擇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娣e)的關系。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具體化,淺顯化,易于幼兒理解和掌握?;顒又薪處熥⒅丶让嫦蛉w幼兒讓每個幼兒都參與操作,始終關注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又及時鼓勵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幼兒,使每個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心智的發(fā)展

幼兒百科:餅干的詞源是“烤過兩次的面包”,是從法語的bis(再來一次)和cuit(烤)中由來的。它是用面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來的,可作為旅行、航海、登山時的儲存食品,在戰(zhàn)爭時期用于軍人們的備用食品也是非常方便適用的。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做餅干》及教學反思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坝變簣@中班數(shù)學教案《做餅干》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大小與數(shù)量的關系。

2、學習用數(shù)字、圖形記錄結(jié)果。

3、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4、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為小兔做餅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餅干,小兔從點心店買來一盒好吃的餅干,它們是什么樣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還想吃,想請我們幫忙再做一些餅干。

——引導幼兒用模具在泥塊上壓印餅干,看看每塊油泥能做幾塊餅干,并用寫數(shù)字或畫圖形(圓點、短線等)的方法記錄。

——在操作中,教師注意觀察幼兒做餅干時采用的方法,并引導幼兒探索怎樣壓印才能多做一些餅干。

——從幼兒所做餅干數(shù)量的不同,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在同樣大小的“面皮”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shù)量的關系:餅干大,數(shù)量少;餅干小,數(shù)量多。

二、誰做的餅干多

——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餅干數(shù)量,比一比誰做的餅干多,為什么。

——找出餅干做得最多的幼兒,請他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兒再次嘗試做餅干,將前后2次的操作結(jié)果做一比較,發(fā)現(xiàn)在同樣大小的面積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shù)量的關系,初步獲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餅干的經(jīng)驗和方法。

教學反思

操作是幼兒學習,建構數(shù)學知識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這節(jié)課活動材料都是幼兒喜歡擺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蓋。教師讓幼兒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餅干,其數(shù)量的多少與選擇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娣e)的關系。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具體化,淺顯化,易于幼兒理解和掌握?;顒又薪處熥⒅丶让嫦蛉w幼兒讓每個幼兒都參與操作,始終關注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又及時鼓勵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幼兒,使每個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心智的發(fā)展

幼兒百科:餅干它是用面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來的,可作為旅行、航海、登山時的儲存食品,在戰(zhàn)爭時期用于軍人們的備用食品也是非常方便適用的。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優(yōu)秀公開課教案2篇《狗熊分餅》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在操作和判斷活動中學習對不同形狀的食物或圖形進行二等分。

2、知道整體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體,從中培養(yǎng)比較和判斷能力。

3、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重難點:

觀察知道二等分的特點

嘗試各種二等分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知道對稱的知識

(材料準備)圓餅干、長方形餅干和各種圖形。每人一份圖圖圈圈

【教學過程】

一,故事:《狗熊分餅》(解決重點)

1,老師講故事,理解什么叫公平分餅

2,提問:故事中的狗熊要怎樣分餅干?什么叫公平?

小結(jié):小熊要公平分餅干,就是要將一塊餅干分成兩半一樣大小的部分,這個就二等分。

二,觀察、判斷、操作二等分(解決難點)

1,請幼兒在桌上挑選圖形餅干進行操作二等分

3,分別請幼兒上來介紹自己二等分的方法(引導講述各種分法)

小結(jié):通過操作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圖形有各種等分方法。等分后的圖形大小完全一樣大,能完全重疊。

3,比較等分后的部分和原來的部分的大小?

小結(jié):二等分后的東西比原來的東西少、小。這說明如果等分的次數(shù)越多,被分出的部分就越小、越少。

三,鞏固提高,觀察各種圖形

1,觀察各種圖形,找二等分方法(引導用目測的方法)

2,討論各種圖形的等分方法?

小結(jié):剛才我們運用了目測的方法進行等分,能等分的東西都是能找到對稱的中線的。在生活中許多地方就是要用到目測去等分的。所以目測準確也是一種本領。

四,幼兒操作涂涂圈圈(老師巡回指導)

教案(二)

【設計意圖】

將數(shù)學回歸生活,引導幼兒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面對生活情境中產(chǎn)生的矛盾,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線索,提高幼兒運用數(shù)學經(jīng)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shù)學教育的價值所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幼兒平時特別喜歡自己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但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而找教師幫忙。為幫助幼兒提高這方面的能力,我結(jié)合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特點設計了“狗熊分餅”這一活動,通過讓幼兒“教”狗熊學本領的游戲方式來幫助幼兒認識和理解二等分。

【活動目標】

1.嘗試對圓形、正方形、長方形進行二等分,知道部分小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

2.在為狗熊分餅的過程中體驗幫助動物朋友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熟悉故事《兩只笨狗熊》以及常見的幾何圖形。

材料準備: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圖片若干,剪刀、水彩筆、操作練習紙人手一份,展示架,PPT(演示文稿)6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小朋友都聽過《兩只笨狗熊》的故事。大黑和小黑因為不會公平地分餅,那個餅差點被狐貍大嬸吃完,所以他們想學會公平分餅的方法。你們看,大黑和小黑來了。(出示PPTl。)

師:你們能幫幫大黑和小黑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大黑和小黑帶來了哪些不同形狀的“餅”?(出示PPT2。)

二、學習二等分

(一)學習分圓形的“餅”。

1.請個別幼兒幫小熊把圓餅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

師:誰愿意來幫助大黑和小黑將這個圓餅分成大小一樣的兩份?(個別幼兒操作,教師不加任何提示。)

2.集體驗證幼兒的分法是否正確。(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可采用重疊的方法驗證。)

師:大家一起來看看他是怎么分的。你們覺得他的分法正確嗎?為什么?誰有不同意見?你是怎么分的?

3.教師小結(jié)。

師:原來把一個圓餅對折可分成相等的兩份,形狀一樣、大小也一樣就是二等分。等分出來的一份比原來的小,原來的比分出來的一份要大。(出示PPT3。)

(二)學習分正方形、長方形的“餅”。

1.引出任務。

師:大黑和小黑學會了圓形“餅”的分法,可還是不會分其他形狀的“餅”。我們再來教教他們,好嗎?

師:這里有一些正方形、長方形的“餅”,請小朋友找一塊“餅”分一分,要想辦法分成一樣大小??啥嘞霂追N分法,分好后用筆和紙記錄一下。

(幼兒操作,教師重點關注幼兒是否能將“餅”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是否能用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分“餅”。)

2.交流、討論。

師:你分的是什么形狀的“餅”,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得是不是一樣大?還有誰也是分××形狀的“餅”的?你用了什么方法?(先交流正方形“餅”的分法[出示PPT4],后交流長方形“餅”的分法[出示PPT5]。)

教師小結(jié)。

師:要知道正方形的“餅”、長方形的“餅”分成兩份后是不是一樣大,可以通過邊對邊、角對角、上下左右對稱、重疊等方法進行比較。

三、找出二等分的禮物

1.交代任務。

師:大黑和小黑在大家的幫助下學習了二等分的方法。下面是一張大黑和小黑帶來的禮物單,大黑和小黑要考考你們,看看你們能不能把二等分的禮物找出來。(出示PPT6。)

2.幼兒在人手一份的操作練習紙上找出二等分的禮物。

3.集體交流、驗證。

師:你找到哪幾種二等分的禮物?為什么你認為這些禮物是二等分的呢?

師: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教師點擊PPT6上的每件禮物,如果是二等分的,電腦會把禮物自動圈起來,并發(fā)出好聽的聲音;如果不是二等分的則不會圈起來,而且會發(fā)出爆炸聲。)

四、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教會了大黑和小黑二等分的本領,高興不高興?你們的本領真大!其實除了這些圖形,還有許多其他的圖形,如三角形、梯形等也可以二等分,甚至還可以四等分、八等分呢。我把材料放在區(qū)角中,你們可以繼續(xù)動腦筋試一試。

【活動反思】

該活動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幫狗熊分餅的故事情節(jié)貫穿始終,環(huán)節(jié)清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第一環(huán)節(jié)以故事引發(fā)幼兒用二等分的方法幫助小熊分餅。第二環(huán)節(jié)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采用個別、小組、集體學習的方式讓幼兒將各種圖形二等分,并發(fā)現(xiàn)、交流不同的二等分方法。第三環(huán)節(jié)是找出二等分的禮物,鞏固幼兒對二等分的認識。因整個活動用故事貫穿,并伴隨著多媒體的演示,所以幼兒興趣特別高,每個孩子都能夠積極參與活動。我認為該活動有以下三個方面值得肯定:1.內(nèi)容貼近生活。2.形式靈活。3.材料新穎。讓幼兒愉快地進行學習,體現(xiàn)了玩中學,學中玩。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我讓幼兒辨認禮物單上二等分的“實物”,結(jié)果幼兒往往顧此失彼,有的只看左右而忽略上下,有的只看上下而忽略左右,有的只看形狀而忽略大小,還有的關注不到圖案的細微差別。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的出錯率相對較高,這說明幼兒還沒有真正理解二等分的概念。幼兒暴露的問題蘊含著教育價值,它是引導幼兒深化理解數(shù)學概念的有效切入口。確實,幼兒只有在反復操作中,在不同情境的運用中,才能逐步積累數(shù)學經(jīng)驗,真正理解數(shù)學概念。

幼兒百科:在初等幾何中,二等分是指對幾何圖形進行對稱等價的分割,這里既有線,也有面。為了實現(xiàn)二等分,進行面積分割多對應的圖形,以軸對稱圖形為主。

幼兒園小班教案《做餅干》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做餅干》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初步學習對應粘貼的能力(學習使用雙面膠粘貼),通過游戲復習鞏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點,并學會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產(chǎn)生對小動物的關愛之情,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做餅干》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復習鞏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點,并學會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2、初步學習對應粘貼的能力(學習使用雙面膠粘貼)。

3、產(chǎn)生對小動物的關愛之情。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彩色復印紙圖形塊若干、泡沫圖形塊若干、小猴子手偶一個、三個小動物(小熊、小松鼠、小鳥)的教具、雙面膠、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門各一個、剪刀若干。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

鞏固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的認識。

活動難點

通過增加材料的難度引導幼兒正確區(qū)分三種圖形。

活動過程:

1、以故事《森林里的動物》導入,鞏同對三種圖形的特征的認識。

教師:前幾天小猴子來咱們幼兒園參加咱們的六一活動特別高興,走的時候幼兒園送給它很多好吃的夾心餅干,小猴子把餅干帶回大森林里送給其他小動物們品嘗,它們都特別喜歡吃。就是這些餅干(教師出示圖形餅干)。

教師:這是什么形狀的餅干呀?

幼兒:三角形。

教師:三角形的餅干長得什么樣呢?

幼兒:有三個角、還有三條邊。

教師:對,那這是什么形狀的餅干呢?

教師引導幼兒一起總結(jié)出i種圖形的特點: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圓形的邊是彎彎的合攏的曲線;正方形有四個角四條邊。

教師:現(xiàn)在森林里舉行盛大的宴會,那我們送點什么給他們呢?

教師:它們愛吃餅干,我們就給他們做一些餅干吧。

2、操作活動:為小動物做餅干。

(1)出示三種動物教具。

教師:我們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動物來參加宴會(教師一一出示三種動物)。

幼兒:小熊、小松鼠、小鳥。

教師:你們看看它們的嘴分別是什么形狀,嘴的形狀就代表它們喜歡吃什么形狀的餅干。

幼兒:小熊是正方形、小松鼠是圓形、小鳥是三角形。

(2)為小動物制作它們喜歡吃的三種形狀的餅干。

①將桌子分成三個組,分別制作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②幼兒自愿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制作餅干。

③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給幼兒提供了不同難度、不同層次的兩種材料:一種是已畫好的三種圖形,幼兒直接拿剪刀剪下來即可;另一種要求幼兒自己畫自己剪。

3、給小動物送餅干。

(1)教師向幼兒提出送餅干的要求。

教師:請小朋友們把做好的餅干送給我們的小動物吧,但千萬別送錯哦。

教師:去往森林的路上有一條小河,小河上有三種不同形狀的路線。如果你做的是正方形的餅干就要踏著正方形的小路過去,做的是三角形餅干就要踏著三角形的小路過河,如果是做圓形餅干的小朋友就要走圓形的路,千萬不要掉到小河里。

教師:過了小河還要鉆過山洞,那里也有三個形狀的門,請小朋友們想想:應該走哪個門?

(2)給小動物送餅干。

①將同種圖形擺放成三條路,讓幼兒去送餅干。

教師將三種形狀的泡沫塊擺成三條路線,孩子們迫不及待地要給小動物們送餅干。一名幼兒趕忙跑過小河鉆過三角形門送到鳥媽媽的嘴里,但是他沒有踩著三角形的泡沫塊。

教師走過去問幼兒:你剛才做的是什么形狀的餅干?

幼兒:三角形。

教師:那你應該送給哪個小動物?

幼兒:送給小鳥。

教師:河上有三條小路,你應該走哪條小路呢?

教師:請你看看哪條路鋪的石頭跟你做的餅干是一樣的形狀呢?

幼兒:這條。(他用手指指地上的三角形小路)

這時,又有一名幼兒跑過來隨意把餅干放在了一只動物的嘴里,扭頭便走。

教師:我剛才看到你做了一個特別好吃的餅干,能告訴我是什么形狀的嗎?

幼兒:正方形。

教師:請你看看哪只小動物嘴巴和你餅干形狀一樣呢?

幼兒:小熊。

教師:那你為什么送給小鳥呢?

幼兒:我特喜歡小鳥。

教師:那你看看小鳥的嘴巴是什么形狀呢?

幼兒:三角形。

教師:對啊,如果你喜歡小鳥,那你就應該選一些它喜歡吃的餅干喂它,好嗎?

幼兒:好。

②將小河的拼擺逐漸增加難度:從同種圖形擺在一起到把各種圖形混在一起。要求幼兒經(jīng)過尋找、辨別、判斷后才能經(jīng)過小河。

4、小結(jié):與幼兒清點、驗證送給小動物的餅干是否正確。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1)活動的設計比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組織形式上以游戲貫穿始終,使幼兒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快樂游戲情境中加深了對三種圖形的區(qū)分和認識;

(2)教師能仔細地觀察每一位幼兒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予個別指導,并能根據(jù)幼兒的能力差異靈活地調(diào)整游戲難度,滿足不同能力幼兒的需要,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fā)展。

2、活動中的不足:

隱藏的目標相對較多,使幼兒無法全面顧及,如使用剪刀剪圖形對小班幼兒來說有點困難,這樣影響了幼兒送“餅干”的時間,進而影響主要目標的完成。

主要內(nèi)容:

1、這節(jié)活動讓幼兒給小動物做圖形餅干,游戲化的方式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情境性比較強,整個活動始終讓幼兒在情境化的游戲中反復操作,從而復習、鞏固了對三種圖形基本特征的認識。

2、教師對幼兒的能力和經(jīng)驗非常了解,看得出幼兒基本都有使用雙面膠的經(jīng)驗,而且許多幼兒還比較熟練。所以教師讓幼兒用雙面膠粘貼非常合適,縮短了他們送餅干的時間,可以看得出教師之前對幼兒已有經(jīng)驗的分析充分。

3、教師組織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比較嚴謹,如在過小河時對幼兒的要求提得明確、具體。并且注意觀察,對個別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但建議給小動物送餅干時,教師可以提醒幼兒對它們說一句禮貌的話語,從而有效地落實社會領域的情感目標。

綜合評析: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準備充分,提供的材料適宜、豐富,能較好地物化教育目標,通過豐富多樣化的材料使幼兒反復操作、練習,如讓幼兒做不同形狀的餅干、給動物送餅干要走過三種形狀的小路、鉆過三種形狀的門、找到三種不同形狀動物的嘴巴喂餅干。將教育目標和要求完全貫穿于游戲之中,使幼兒在快樂中獲得發(fā)展。

教師通過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材料、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滿足了不同水平的幼兒發(fā)展需求,如提供兩種材料,即一種是已畫好的三種圖形,幼兒直接拿剪刀剪下來即可;另一種是要求幼兒自己畫自己剪,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需求。

建議教師直接給幼兒提供做好的圖形以縮短他們做“餅干”的時間,以便有更多的時間讓他們選擇去送各種形狀的餅干,這樣可以增加幼兒辨認的次數(shù),讓每位幼兒都有機會送每種圖形的餅干。

幼兒百科:餅干的詞源是“烤過兩次的面包”,是從法語的bis(再來一次)和cuit(烤)中由來的。它是用面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來的,可作為旅行、航海、登山時的儲存食品,在戰(zhàn)爭時期用于軍人們的備用食品也是非常方便適用的。

相關推薦

  • 幼兒園大班教案《做餅干》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餅干”其數(shù)量的多少與印制餅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間的關系。 2.體驗數(shù)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中的樂趣。...
    2020-11-23 閱讀全文
  •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做餅干》及教學反思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坝變簣@中班數(shù)學教案《做餅干》及教學反思”!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大小與數(shù)量的關系。 2、學習用數(shù)字、圖形記錄結(jié)果。 3、讓幼兒懂得簡單...
    2020-08-04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優(yōu)秀公開課教案2篇《狗熊分餅》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在操作和判斷活動中學習對不同形狀的食物或圖形進行二等分。 2、知道整體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體,從中培養(yǎng)比較和判斷能力。 3、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重難點...
    2020-11-17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班教案《做餅干》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做餅干》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初步學習對應粘貼的能力(學習使用雙面膠粘貼),通過游戲復習鞏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點,并學會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產(chǎn)生對小動物的關愛之...
    2021-04-15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餅干》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進行平均分配,感知平均分配的簡單規(guī)律并能初步運用于生活中。 2、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探究的樂趣,發(fā)展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
    2020-11-30 閱讀全文

教學目標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餅干”其數(shù)量的多少與印制餅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間的關系。 2.體驗數(shù)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中的樂趣。...

2020-11-23 閱讀全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坝變簣@中班數(shù)學教案《做餅干》及教學反思”!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大小與數(shù)量的關系。 2、學習用數(shù)字、圖形記錄結(jié)果。 3、讓幼兒懂得簡單...

2020-08-04 閱讀全文

【教學目標】 1、在操作和判斷活動中學習對不同形狀的食物或圖形進行二等分。 2、知道整體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體,從中培養(yǎng)比較和判斷能力。 3、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重難點...

2020-11-17 閱讀全文

小班教案《做餅干》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初步學習對應粘貼的能力(學習使用雙面膠粘貼),通過游戲復習鞏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點,并學會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產(chǎn)生對小動物的關愛之...

2021-04-15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進行平均分配,感知平均分配的簡單規(guī)律并能初步運用于生活中。 2、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探究的樂趣,發(fā)展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

2020-11-3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