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一種愛

發(fā)布時間:2020-11-06 幼兒園種說課稿 幼兒種蒜活動方案 教育筆記鼓勵孩子 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一種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天都有驚喜在上演,如果曾經(jīng)錯過了,那么請從現(xiàn)在開始從孩子的語言、動作、情智、思維去觀察,然后具體表揚、支持、最終放手,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有時候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一種無言的愛!

xx現(xiàn)在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和事,有些事不再需要我再三的強調(diào),但是有時候我這嘮叨的毛病總是改不掉,在和xx對話中通過她強烈的表達語氣透露給我的信息是:原來不知不覺中我?guī)退龅锰嗔?,她認為應該有自己的決定權(quán)和挑戰(zhàn)欲、探索權(quán),不過現(xiàn)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也不遲,盡管曾經(jīng)錯過了些給與她建立自信的機會。

上個周末,帶xx去了廣東大峽谷,到達山頂?shù)臅r候,我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下到谷底玩了水,xx凍得不行,還是想玩,后來強制拉上岸的;再從谷底爬上山頂,途中臺階陡峭,多次要求xx休息一下,可她還是蹭蹭的往上爬,回家的時候在車上睡了一覺啥事也沒有,我腿酸痛得不行,這時xx在旁邊說了一句話:媽媽,以后爬山的時候不要總叫我休息,我又不累。是啊,其實玩水也好,爬山也罷,不能把自己的擔心和關(guān)愛強加給孩子進而剝奪xx的權(quán)利,在爬山的過程中,孩子享受著那種探險和攀爬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有種叫自信的東西慢慢在壯大,而我卻在抹殺這份自信和快樂,還好在家里,xx疊被子、掃地、洗碗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非支持,一方面可以煅煉她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她愛勞動的好習慣,雖然有時候被子疊得不夠整齊、地有時候掃得不盡人意,但我覺得她能動手去做并最終堅持下去就好,從小事做起,養(yǎng)成好習慣,那么在以后成長的日子里,這種好的素養(yǎng)會一直伴隨著她。[工作總結(jié)之家 dG15.COm]

放手后,可能會有各種擔心,其間也會犯錯、走彎路,但只有讓孩子體驗過后才能更好、更健康的成長,她們在當中收獲挫折、自信、快樂,為以后的學習、人生墊定堅實的基礎(chǔ),不能處處幫孩子包辦,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相信自己的孩子,完全地去信任她,你會發(fā)現(xiàn)放手遠比包辦、嘮叨的方法更管用,因為放手原本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一種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家長學習——放手也是一種愛


早晨,文博還沒進門就站在媽媽身旁哭了起來,我將他帶到旁邊,幫他擦了擦眼淚,安撫他坐下和大家一起玩玩具,可是媽媽一直站在門口看著他,他又哭著跑到媽媽身邊,直到被熊老師抱到了辦公室,待媽媽離開后才穩(wěn)定下情緒。

從媽媽口中了解到,原來文博是害怕中午吃飯才哭的。怕太多飯吃不下去,老師會罵。但實際上,文博在小班的時候吃飯非常的好,總是排在第一、第二,也不需要老師喂食或是盯著。但是因為暑期在家都由媽媽喂飯,所以,在園培養(yǎng)的用餐習慣都被打亂了?,F(xiàn)在甚至害怕在園吃飯。媽媽早上送文博入園時,也總不忘告訴老師少給文博一點飯菜。

作為家長,最關(guān)心的就是孩子在幼兒園度過的開心不開心,像媽媽這樣為孩子的午餐問題這么操心,我們作為老師可以理解,但是同樣為孩子的健康考慮,我們還是希望能和媽媽達成一個共識——放手也是一種愛。孩子的食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定時定量地進餐。在幼兒園,我們給孩子的飯量雖然不是那么精確,但是孩子們之間并沒有很大差異,都具有一定的營養(yǎng)。但是如果要求老師減少飯量的話,容易早晨孩子的熱量供給不足,如果長期這樣,容易給孩子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反而需要補充專門的藥片。如果媽媽能讓文博自己在家按時按量的自己進餐,鼓勵他在幼兒園也能像大家一樣把老師盛的飯菜都消滅掉,相信我們的文博會越長越高,越長越壯。

不論何時何地,老師的出發(fā)點都是關(guān)愛孩子,只是愛的方法和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種,我們需要用耐心、用智慧去幫助孩子,有時也需要家長的配合、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換個方式去甘心孩子,學習——放手也是一種愛。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于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yǎng),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

我們深知,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小孩,沒有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教育。

我們不要苛刻孩子,也不要苛刻自己,過度的焦慮與恐懼,以及與孩子之間不必要的意志較量,都容易造成親子關(guān)系的緊張。

試著,從這些小事做起,學著尊重孩子。

-01-

把“不”用在恰當和關(guān)鍵的時候

在養(yǎng)育中對孩子說“不”就像本能一樣,是非常自然且容易的事情。

如果每天數(shù)百次對一個孩子說“不”,很快這個“不”就不管用了。

對于1-2歲的孩子,主動擺弄各種東西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你可以把一些貴重、易碎的東西放在他看不到、夠不到的地方,而減少對他說“不”。

對于大一點的孩子,如果不是什么涉及人身安全、影響他人的行為,可以嘗試用其他積極的方式,而減少對他說“不”。

-02-

避免當面評論孩子,更不能在眾人面前數(shù)落孩子

有的時候,你認為可能只是一些無傷大雅的字眼,確實是無心之失。

但是誰知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叵肫鹱约盒r候,最不喜歡聽到大人當眾說自己的這里不好,那里不對。

那種難受的心情,用腳趾頭想一想都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再一次經(jīng)歷。

-03-

多給孩子一些自由選擇和自主決定的權(quán)利

小事情,讓孩子自己決定,大事情,讓孩子參與討論,發(fā)表意見。這樣民主的氛圍,不用等到孩子上學后就可以開始。

在他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也可以選擇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門。

-04-

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許諾之前,請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能做到。如果不能,請不要輕易承諾。

其實,無論對誰,這一點也是做人的道理。如果有特殊情況沒法做到,請向孩子說明情況,取得他的諒解。

對待孩子跟對待成人一樣,講究誠信。

-05-

永遠不要恐嚇孩子

恐嚇,對小小孩而言是特別卑劣的招數(shù)。因為擔心危險行為而恐嚇他,因為不乖乖吃飯而恐嚇他,因為想讓他靜一靜而恐嚇他。

殊不知,看似風平浪靜的行為背后,孩子被強化了的恐懼心理,轉(zhuǎn)移后容易造成隱蔽的問題和障礙。

-06-

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

我們必須得承認,如果要做到時時刻刻,對于家長們來說,相當困難,也根本不可能,因為我們也不是圣人。

而且我們小時候沒有什么情緒管理類書籍或者教學讓我們學習,但是這也不能成為我們的借口。

當我們想像一下,將來歇斯底里的那個人是我們的孩子,大喊大叫成了他唯一能處理極端情緒的方式,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從改變自己開始呢。

-07-

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波動,理解行為背后的動機

心理學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學習和了解孩子的精神生活,真的可以幫助我們“懂”孩子。

很多時候問題的沖突都不是孩子故意為之,調(diào)皮搗蛋,或者想當然的和我們作對。

當我們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jīng)階段,我們就可以耐心的幫助他順利度過。

-08-

不要讓生活和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影響孩子

人都會有低落,沮喪,甚至是憤怒的時候,不用強顏歡笑,讓孩子感受真實的你,但是不要讓負面情緒影響孩子。

在你能量只有不到10%的時候,找個自己喜歡的方式,充滿電,再來面對孩子。

最后,我們請記住了,尊重,不等于縱容。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上周5-6歲的孩子學《倍數(shù)》,這是屬于數(shù)概念模塊的一節(jié)課,其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動手畫寶石的倍數(shù),當我把標題讀完,剛把操作卡發(fā)給孩子的時候,有一個班的家長一窩蜂的 擁到了孩子跟前,除了一個小女孩的家長。他們很耐心地問著孩子:“這個地方畫幾倍你知道嗎?”“畫鉆石多麻煩啊,畫圓圈多省事兒啊?”“別畫那么大,待會 就畫不下了?!薄皠e看別人的,看自己的。”……瞬時間整個教室被類似于這樣的聲音覆蓋了。

我在這中間說了幾句話,也都沒有蓋過這么多家長的聲音。

等所有的家長都滿意的看著自己孩子完成操作卡后,我問了這樣一句話:哪個小朋友在做題的時候爸爸媽媽沒有來幫忙的請舉手,那個小女孩舉起了手。

我說:“請你舉起你的操作卡給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們看一看。你為什么在第一排畫2倍的時候畫鉆石,在畫3倍的時候用圓圈呢?”

她說:“畫鉆石太麻煩了,我在后面就畫圓圈了?!?/p>

我說:“每三個為什么用一條線隔開呢?”

她說:“用線隔開我就能看出自己畫的1倍、2倍、3倍就不會畫錯?!?/p>

我說:“請把掌聲送給她和她的媽媽?!?/p>

每 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都希望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搬走所有的絆腳石,可是我們能跟孩子一輩子嗎?就拿最近的幼升小考試來說,您再著急您能跟著 進考場嗎?不要認為孩子什么都不會,不要認為孩子沒有自己的思維能力,當我們不在孩子身邊提醒的時候,孩子也會自我思考和驗證的,當我們管的太多,管成習 慣的時候,或許孩子就真的失去了自我認知和判斷的能力。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當我們嘗試著去放開的時候,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長。

家長討論

幸福像花兒一樣1:記得以前上楊老師的課的時候,幾乎每個孩子旁邊都坐著一個家長,有時候老師問一個問題,家長趕緊就告訴孩子怎么做,我曾就這個問題提過意見,可沒人理我。那時候的我就想這個小女孩的媽媽一樣跟別的家長格格不入。

烏拉寶:老師說得真好!為了讓孩子盡快按家長的意愿做,總是不自覺地包辦了很多。旁觀者清,沒有老師的提醒,家長自己其實意識不到的。

我是小蛾子:反省自身,確實有這種問題。兒子在上劍橋,在班里最小。也總是擔心他不能及時的理解,所以總會不自覺的去看。不敢放手,是擔心過多的挫折影響他的信心和興趣。不放手呢,又擔心養(yǎng)成依賴心理。真是兩難。

easydoit01:學 習。有次孩子幼兒園公開課的時候,我們坐在一個老師和小朋友公認的很調(diào)皮的小男孩的身邊,整個過程,那小孩的媽媽一直在下面說:“你知道怎么做嗎?”“應 該這樣。。?!倍蠋煹囊笮『⒆邮且稽c也沒聽見的,估計也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后來想想,難怪這樣的孩子專注力差。

有一種愛叫著放手


有一種愛叫著放手

———教育感悟之六

母雞張開翅膀,把小雞庇護在羽翼之下;

雄鷹放開雙手,把幼鷹推下了萬丈深淵;

小雞長大了,只會在草垛間抓刨撲騰;

幼鷹長大了,飛向了廣袤無垠的蒼穹;

母雞愛自己的孩子嗎?

雄鷹不愛自己的孩子嗎?

不用我告訴你,你一定知道答案是什么。

同樣是愛,換來的卻是不同的結(jié)果。

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就看你敢不敢放手,會不會放手了。

放手,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個考驗,它考驗著我們的心理承受力,考驗著我們的教育智慧。

幾年十幾年的朝夕相處中,父母和子女之間建立了深深的情、濃濃的愛,孩子就像是我們親手制作的一只美麗的風箏,我們欣賞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欣喜不已。我們幾乎都忘記了,風箏的使命是飛翔,風箏的理想在藍天。我們小心翼翼的呵護著手中的風箏舍不得放飛,生怕它被風吹走,被雨淋濕。

只可惜,我們這樣做風箏自己卻未必領(lǐng)情。

它極力想掙脫我們的束縛飛向湛藍的天空。

我們盡力地扯著繩子不肯松手。

這不正像一個故事中所講的那樣嗎?

美國有一對夫婦在自家的院子里種了一棵菩提樹。為了讓它免受院子里孩子們的傷害,他們便在菩提樹的周圍上了一層鐵絲網(wǎng)。幾年之后,菩提樹長得十分粗壯,綠蔭遍地,枝繁葉茂。就是這樣一棵茂密的樹,在第二年夏天卻悄悄地離開了大家。夫婦百思不得其解。在精心觀察后,他們發(fā)現(xiàn)竟是鐵絲把那粗壯的大樹活活勒死了。

其實,如果那對夫婦懂得放手的話,我想菩提樹會活得更加精彩。家長生怕孩子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傷害,恨不得把他們放在真空瓶中,一旦有不利于他們成長的因素,就馬上扼殺掉。可是孩子擁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情感。如果我們真正地愛他們,就要大膽放手讓他們?nèi)ソ?jīng)歷生活的風霜雨雪,去嘗試人生的酸甜苦辣,去體會世間的生老病死。

這樣,他們的閱歷才會豐富,他們的生活才會精彩,他們的人生才可能有滋有味。

放手吧!

如果你愛自己的孩子!

只有你早早現(xiàn)在放手,你才會在離開世界時放心。

為了我們死能瞑目,請及時放手!

對孩子的禁止是一種引誘


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普遍的教育現(xiàn)象,那就是:禁止背后有誘惑。語言禁止的孩子卻很少能做到令行禁止,反倒會偏偏做些被父母禁止的行為。顯然,禁止創(chuàng)造了沖破限制的力量,表面上的禁止其實是一種誘惑。對于有些對孩子而言必須禁止的事情,家長在教育活動中需學會“禁止的藝術(shù)”,以防止“禁止”向“誘惑”轉(zhuǎn)化。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孩子的自主意識與日俱增,而有些行為則是父母不希望看到或發(fā)生的。于是,一些禁止詞如“不許”、“不要”、“別”等成為父母口中的高頻詞,而被語言禁止的孩子卻很少能做到令行禁止,反倒會偏偏做些被父母禁止的行為。從此,父母的“不要”和孩子的“偏要”,就成為養(yǎng)育過程中最常見的親子對抗情景。

父母所禁止的行為,孩子為什么偏喜歡做呢?

禁止總會產(chǎn)生反作用力

連著幾個晚上兒子踢被子晾著了肚子,兩三天后咳嗽、感冒如約而至。一天晚上,兒子已經(jīng)乖乖地鉆進自己的被窩里了,我有些擔憂他夜間再晾著了,想象著兒子感冒發(fā)燒后難受的樣子,還有不能上幼兒園,我還要邊上班邊照顧他,越想越焦慮,就對兒子說:“今天夜里千萬不要再踢被子了啊,如果再踢開晾著肚子,咳嗽厲害會更難受的。”已經(jīng)安靜下來的兒子忽然像被按了機關(guān)一樣,精神為之一振,把兩條腿都從被窩里伸出來,還一邊咯咯笑著一邊說著“我就要踢,就要踢”。

看到他的反應,我意識到自己說了一句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卻對兒子起了反作用的話。覺察到這一點,接下來我沒有被他的行為干擾,像沒有聽見他說的話一樣、默默地把他的腿放到了被窩里,說:“晚安,祝你做個好夢!”兒子也給我道了“晚安”,進入預備睡眠狀態(tài)。

我想這樣的情景對每位父母來說都不陌生,也是很難避免。然而,如果父母和孩子執(zhí)拗地對抗,進行權(quán)力的爭奪,無異于自己挖坑往里跳。因為繼續(xù)關(guān)注這個行為,多數(shù)情況下這個行為都能得到強化并保留下來。既然如此無效,父母為何還如此喜歡使用呢?

禁止是父母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

我們可以覺察一下,當對孩子發(fā)出一個禁止指令的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狀態(tài)是怎樣的。生活中,我們很少有意識去覺察自己的情緒,因為心理會自動化地通過控制外在緩解焦慮或恐懼,以為可以重新獲得控制感。

當父母被內(nèi)心焦慮驅(qū)使著發(fā)出禁止時,通常對孩子是無效的,反倒往往促使事件向擔心的方向發(fā)展。一個一兩歲的嬰兒,他抓到了父親新買的蘋果手機,先摸一摸,然后拿到嘴里開始啃,他顯然想要通過嘴這個器官,來認識一下這個父親深愛的家伙。忽然父親看見了,急忙叫?!安辉S扔”,話音剛落,手機也應聲被扔出落到地面。父親驚得張大了嘴巴,嬰兒特別有成就感。

當我們著急地發(fā)出禁止時,通常認為這樣做是對的,可以起作用的,即使一次次無效,我們卻會質(zhì)疑“這孩子是怎么回事呀”,而很少去想尋找一種更有效的方法。

禁止創(chuàng)造了沖破限制的力量

顯然,表面上的禁止,其實是一種誘惑。

為了體驗禁止創(chuàng)造的反作用力,你可以給自己的腿下個禁止動的命令:感受一下,你的腿是否有一種特別想動的沖動,看看你能堅持多長時間,期間有哪些感受。

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會產(chǎn)生身心能量的起伏,親子之間真正的影響也往往在這個一心一念的能量場里產(chǎn)生。禁止也一樣,當禁止發(fā)出,立刻會打破個體內(nèi)在的平衡狀態(tài),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可以相抗衡的沖破禁令的力量。就像一個數(shù)軸,0是平衡狀態(tài),禁止在0的一端產(chǎn)生了多少能量,就會在0的另一端創(chuàng)造出相似的沖破的能量。當看到?jīng)_破的能量后,禁止往往會增加能量以限制,這反而又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沖破的能量。循環(huán)下去,往往使孩子身上一件本來很小的事情,演變成難以解決的頑固的大問題。

要使被禁止的行為減少,通常有兩種相互補充的方法:

一種是忽視此行為,不作反應進行強化。但這種不作反應不只是行為,也要在內(nèi)心深處不動怒,否則,你作為一種工具使用,內(nèi)心壓著火,孩子就會窺探到你的內(nèi)心,從而繼續(xù)維持行為。

一種是忽視的同時,關(guān)注你希望發(fā)生的行為。因為打破黑暗的方法不是和黑暗對抗,而是光增加,黑暗自然就少了。

然而,真正實施起來還是很困難的,因為孩子的一個行為問題通常是經(jīng)過許多輪的強化形成的,父母想要減少孩子不良行為的急切,往往促使他寄希望找一種方法一試就靈,結(jié)果肯定會失望,從而難以堅持正確的方向。

禁止激發(fā)好奇心,創(chuàng)造心理價值

幾年前,聽說一套西方人寫的心理學類書曾經(jīng)是禁書,中文版發(fā)行了,我一聽禁書,立刻激發(fā)了好奇心,有一種特別強烈的想要一睹為快的愿望。于是,急不可耐地當天就下了單,滿足了好奇心,創(chuàng)造了一種超越閱讀普通書籍的心理價值。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天生好奇的兒童呢?

禁止對有些孩子而言是選擇偏軌行為的線索

成人對兒童發(fā)出的禁止信息,往往反映了成人期望達到的目標,如果兒童在目標上與成人不一致,因此正在尋找一種行為,以準備與成人對抗或者背道而馳,實現(xiàn)自己個人的目標。那么,這個禁止就是一個極好的線索,被兒童選擇利用,創(chuàng)造一個相反的行為,以達成自己的愿望。

這種線索常常會被一些在幼兒園或?qū)W校獲得成功有困難的兒童所使用。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名作《兒童的人格教育》中提出,個體除了人格的統(tǒng)一性,人性的另一個最重要的心理事實就是人們對優(yōu)越感和成功感的追求。這種追求自然是與人的自卑感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如果我們沒有感受到自卑或處于下游,我們就不會有超越當下處境的愿望。追求優(yōu)越和自卑感事實上是同一心理現(xiàn)象的兩個方面。

從這個意義上,孩子經(jīng)常拒絕上學或幼兒園,通常情況下是因為他追求優(yōu)越的心理沒有轉(zhuǎn)化為學校的要求,而是表現(xiàn)為一系列對學校要求的拒絕。他會尋找方法來應對自己的處境,但通常通過頑固或無禮等吸引注意,覺得自己了不起等,以逃避面對的困難。因為當他這樣行為的時候,他成功地吸引了老師或家長的關(guān)注。如果因此離開了幼兒園或?qū)W校,這就正中他的下懷。

有的孩子非常明白一些被禁止的行為會影響到其學校表現(xiàn),但他會非常頑固地堅持,如無禮、說話得太多,與學校要求不一致的行為等。家長的焦慮、預言式的訓斥、強化地關(guān)注等都可能強化了這些行為。

無禮、說太多話、說太少的話、愛哭泣、考試期間異常緊張等,還有一些明顯影響學校表現(xiàn)的行為,如幼兒園里拒絕畫畫的孩子,總是忘帶書包的小學生等,其背后的目標是一樣的,即以一種不費力、便捷的方式追求優(yōu)越感。因為他的這些行為背后其實有一種“權(quán)謀”,成人整天為此喋喋不休,成功地轉(zhuǎn)移了對他能力的關(guān)注,而變成了如果他不這樣,他就會成功。

對這些孩子而言,成人每天盯著他們想要扭轉(zhuǎn)的問題行為,會使兒童更相信自己不適合學校。相反,如果通過不同的方法,使他們對自己的精神和身體力量感到自信,才有可能幫助他們重新樹立勇氣和信心。

“冷漠”也是一種傳染病


苦難,是檢驗道德的最佳標準。這句話暫時還不是名人名言,而是我的腦海剛剛冒出的一個看法。這一看法來自眼下四川的這次地震。這場巨大的苦難面前,多數(shù)人或憂心如焚,或義施援手,但也不乏漠不關(guān)心、麻木不仁之輩。

如果一些小朋友對地震漠不關(guān)心,算不算冷漠呢?多數(shù)人估計會選擇否定,但有些孩子家長卻不這么看。這不,廣州有位家長就率先對其孩子不關(guān)心地震的行為表達了嚴重不滿?!赌戏蕉际袌蟆?月15日的報道說,祈福新村有位業(yè)主在社區(qū)論壇發(fā)帖,稱他每天都在報紙和電視上關(guān)注四川災情,可他兒子卻不關(guān)心這些事,堅持要看動畫片,老爸做思想工作也不行。他擔心兒子太“冷漠”,在論壇求助,希望業(yè)主們合作為孩子們搞點公益活動。很快,他的帖子引起了其他家長的共鳴。

我認為,家長們的擔憂正逢其時,過早發(fā)現(xiàn)兒童的冷漠,是遠比智力早教還重要的事兒?,F(xiàn)在,什么都講究從娃娃抓起,學英語、練鋼琴、下圍棋,家長們都不惜血本,在道德教育方面,很多家長卻不太用心。誠如專家所言,防止孩子長大后變得冷漠和自私,從小開始做引導工作確有必要。

不過這“引導”二字,可是“簡約而不簡單”啊。強行給孩子講解,強制要求孩子看救災新聞,顯然不是個好辦法。最好的辦法,應首選“榜樣的力量”。如何樹立榜樣?現(xiàn)在就是好時機——如何表現(xiàn)對災區(qū)人民的愛心,如何融化孩子的冷漠,家長們現(xiàn)在大有可為。

“冷漠”其實也是一種傳染病。父母不孝順老爹老媽,孩子長大后八成都會模仿一點;同樣,父母助人為樂,兒子將來品德優(yōu)良的幾率必然大增。央視有一公益廣告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昨天,一同鄉(xiāng)就去當了回孩子的道德老師——捐款捐血。他提及另一當老板的同鄉(xiāng)之表現(xiàn)時,一臉的不屑:一個子兒也舍不得捐。于是聯(lián)想到老板那從來不拿正眼瞧人的11歲兒子,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原因。

前年,沈陽有一知名血案,與孩子的冷漠不無關(guān)系。一男子與妻子發(fā)生爭吵,一怒之下,揮斧上陣,砍死了她。他們9歲的兒子就像看一場電影,目睹了整個過程,既不哭鬧,也不求助或報警。心理學家后來找到了孩子冷漠的原因:原來父母在家吵嘴與打架,一直都跟吃飯一樣正常。

“冷漠”易傳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年頭孩子們多系獨生子女,特別是都市里的孩子,從小缺乏交流的伙伴;加之人與人之間有著本能的防范心理,多數(shù)家長一般不鼓勵子女與陌生的孩子打交道。久而久之,孩子的“冷漠”就自然形成了。

看來,我們還是得感謝那位率先發(fā)現(xiàn)孩子“冷漠”的家長,沒有他的提醒,就沒有本篇文章,當然也就少了我們共同思考少兒冷漠的一個契機。

相關(guān)推薦

  • 放手也是一種愛 (中班) 已經(jīng)習慣了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想今天要和孩子們做什么?玩什么? 這幾天忽然發(fā)現(xiàn)中班的孩子們都在偷偷的成長著,很多寶寶從剛升入中班不知道找出書上第幾頁的內(nèi)容到現(xiàn)在很多寶寶已經(jīng)能根據(jù)老師的要求翻書...
    2021-03-05 閱讀全文
  • 放手也是一種教育 吃完小點心后,浩浩小朋友問我:“老師現(xiàn)在到區(qū)域里去玩,不要插牌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名字的區(qū)域牌子,每個區(qū)域有規(guī)定的人數(shù)。)好不好。”“好的,你們會守規(guī)則嗎?”“老師我們會的”孩子們看著我說的。他們都到...
    2021-01-27 閱讀全文
  • 家長學習——放手也是一種愛 早晨,文博還沒進門就站在媽媽身旁哭了起來,我將他帶到旁邊,幫他擦了擦眼淚,安撫他坐下和大家一起玩玩具,可是媽媽一直站在門口看著他,他又哭著跑到媽媽身邊,直到被熊老師抱到了辦公室,待媽媽離開后才穩(wěn)定下情...
    2020-11-26 閱讀全文
  • 鼓勵是一種動力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鼓勵是一種動力”,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今天,課間活動,孩子們有的玩沙包、有的玩風車、有的玩皮球……操場里熱鬧非凡,生機勃勃,到處都是孩子們的笑臉,開心的笑聲,就連最內(nèi)向的點...
    2020-07-01 閱讀全文
  •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于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yǎng),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 我們深知...
    2021-07-07 閱讀全文

已經(jīng)習慣了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想今天要和孩子們做什么?玩什么? 這幾天忽然發(fā)現(xiàn)中班的孩子們都在偷偷的成長著,很多寶寶從剛升入中班不知道找出書上第幾頁的內(nèi)容到現(xiàn)在很多寶寶已經(jīng)能根據(jù)老師的要求翻書...

2021-03-05 閱讀全文

吃完小點心后,浩浩小朋友問我:“老師現(xiàn)在到區(qū)域里去玩,不要插牌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名字的區(qū)域牌子,每個區(qū)域有規(guī)定的人數(shù)。)好不好?!薄昂玫?,你們會守規(guī)則嗎?”“老師我們會的”孩子們看著我說的。他們都到...

2021-01-27 閱讀全文

早晨,文博還沒進門就站在媽媽身旁哭了起來,我將他帶到旁邊,幫他擦了擦眼淚,安撫他坐下和大家一起玩玩具,可是媽媽一直站在門口看著他,他又哭著跑到媽媽身邊,直到被熊老師抱到了辦公室,待媽媽離開后才穩(wěn)定下情...

2020-11-26 閱讀全文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鼓勵是一種動力”,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今天,課間活動,孩子們有的玩沙包、有的玩風車、有的玩皮球……操場里熱鬧非凡,生機勃勃,到處都是孩子們的笑臉,開心的笑聲,就連最內(nèi)向的點...

2020-07-01 閱讀全文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于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yǎng),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 我們深知...

2021-07-0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