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停停手吧,讓孩子自己來
發(fā)布時間:2020-10-21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教案媽媽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中國的媽媽們正在經受喪偶式教育,爸爸們的嚴重缺席,導致媽媽們心力交瘁,但事倍功半,有時還適得其反。
從教30年,看過太多的負責任的媽媽,孩子的發(fā)展反而沒有想象的順利,究其原因,不是媽媽們不努力,而是出現(xiàn)了以下問題:
1、首先是沒有計劃
沒有計劃,是自己的心中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要求不合實際。孩子本來資質平平,卻拔高教育,累死自己了,孩子卻不如從前了。
2、自己缺乏學習能力
孩子們喜歡媽媽知道自己的世界,這樣和媽媽就有溝通時的共同語言。如果孩子和你談論某個新聞事件,你都不知道這個人或者這件事,那孩子多失望。你的話
,你的教育孩子能信服嗎?
3、把孩子的缺點亮出來
小區(qū)里經常聽見有的家長大聲說著自己孩子的缺點,即使孩子已經羞愧的無地自容了,媽媽們逞著自己的口舌之能,無視孩子的尊嚴。孩子自尊都沒有了,你還指望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4、喜歡羨慕別人家孩子
永遠自己孩子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即使自己的孩子已經很努力,也許是天賦的原因或者是方法的原因,自己的孩子已經很不錯,無奈,孩子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媽媽眼睛里別人家的孩子。她永遠不知道,其實別人家的孩子只是人家的媽媽不夸大孩子的缺點罷了。
5、越俎代庖式媽媽
剝奪孩子所有的動手能力,包括小時候喂飯,長大上學了還要給孩子穿衣,系鞋帶,背書包,事事?lián)屩?,心疼孩子的是理由,溺愛才是真的,這樣的孩子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怎么可能照顧好他的學習工具,他的生活,媽媽累到癱軟,孩子根本不知道。
以上還不全面,媽媽也成了高危職業(yè),媽媽們停停手吧,歇會,讓孩子自己來。
學習好的,懂事的,動手能力一定也很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媽 媽們,讓孩子自己來
媽媽們,讓孩子自己來昨天去觀看xx幼兒園“六一”兒童節(jié)表演,是中班跟大班的一場表演,表演后,幼兒園組織大家自助餐活動,一方面讓家長對幼兒園的伙食有個了解,另一方面,也多些家長跟孩子一起的親子活動。
陪xx去拿食物,到排除的地兒,老師倡導讓孩子自己排除、自己取食物,xx馬上響應,說:“媽媽,請回座位耐心等待!”咱多聽話呀,馬上回去,拿手機想對現(xiàn)場拍個照啥的,巴不得別讓我陪著呢,等我回到排除的地兒,xx已經被擠出來了,看著她老師又把她拉回隊伍中,看第一張照片,家長們不放心自己的孩子排隊、取食物呀!還聽到發(fā)放食物的老師一面抱怨,說:“請家長回到座位處,平時孩子們很遵守規(guī)矩,看現(xiàn)在亂的!”
我只顧著自己玩兒,再回頭看時,小丫頭已經取好食物出來了,我一看餐盤有三種,有一半是空的,跟在她身后回去了,xx倒挺公正的,肉串是爸爸的,西瓜是我的,她自己留的是蛋塔,看著xx爸那不滿意的表情我明白,人家是覺得我沒幫xx多取些食物,讓他那寶貝妞多吃些,我連湯都沒幫著打,我只當做沒看見,不理他那表情,既然活動主要是針對孩子的,家長更多的是陪伴的作用,又何必參與太多呢,孩子能做的為什么要幫助?在xx爸的再三催促下,咱還是順從的去幫xx打了碗湯回來,回到座位再看,xx爸跟xx已經去取第二次了,看他那非要去幫助的勁頭,可見家長是多么覺得自己幫助的必要性,我還只能無奈的看著,唉!
總聽到一些家長說,孩子不遵守規(guī)律,上小學后的孩子沒有家長的監(jiān)督就不寫作業(yè)啥的,但沒聽到家長反思過是什么造成這種狀況的?在需要孩子自己排除、取食物的現(xiàn)場,多少家長在老師的再倡導下仍不遺余力的去幫忙,家長們遵守規(guī)矩了嗎?自己不遵守規(guī)矩的情況下卻要求孩子遵守規(guī)律,這有道理嗎?孩子在沒有家長的監(jiān)督下不寫作業(yè),也許孩子已經把寫作業(yè)當做了是為家長而做了吧?難道這幫忙取食物不是家長代做的嗎?孩子一直以來習慣了自己的事情有家長代做,起碼得幫助做,他怎么會有主動性呢?孩子長大后怎么能承擔起一個家的責任,能履行社會責任呢?孩子的是一生是他自己的,再有權勢的家長也無法替他度過一生,何不給孩子他體驗生命歷程的自由,其中的味道由他自己來品味呢?
讓我們一起做孩子的點燈媽媽吧
圖畫書實在是一個很特別的花園。圖畫書的出現(xiàn),圖畫書的豐富多彩,使得兒童文學,兒童文學的書籍,有了真正的豐富多彩和童年面貌。一個孩子,尤其在今天的社會,沒有看見、閱讀過圖畫書,會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是童年不完整
的表現(xiàn),和沒有看見過玩具、沒有看見過草地一樣。
圖畫書應該是年輕父母們都應該知道、并且十分喜歡的一種書籍。他是最適合擱在年幼的孩子們面前的,讓孩子坐在我們的腿上,或是我們坐在他的身邊,孩子自己閱讀,看著圖里的故事,還可以摸摸里面的表情、摸摸顏色。能夠和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是我們這個年代的父母的機會和幸福,因為,它是給年幼的孩子們的一種最快樂的閱讀和聆聽。
我想做孩子一生成長道路上的點燈媽媽。你不想嗎?你不想讓自己和孩子擁有很多的笑容、很多的善意、很軟和的目光和心腸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和孩子大聲地閱讀,走進童話的世界,和孩子一同成長,體驗閱讀的幸福,體驗做母親的幸福------
停止做一個“鬧鐘媽媽”
“這個孩子不知道怎么搞的,老是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催著、喊著,他才懶洋洋地行動起來?!崩钐浅>趩实厍皝砬笾?。因為從早上開始到夜晚結束,從孩子起床、吃飯、上學,到做功課、洗澡、睡覺等,無一不是需要她不斷地催促提醒,甚至要生氣吼叫才能完成。難怪李太太長期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之下。不過遺憾的是,孩子做事情依然拖拖拉拉、慢慢吞吞,有時還對她的催促來個裝聾作啞,充耳不聞。
其實,李太太的處境并不特殊,因為這是許多媽媽常有的困擾,只是媽媽們并不知道自己成了“鬧鐘”媽媽,她們給了孩子過多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務,反而促成了孩子這種無法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
“我的女兒老是說等一會兒嘛!等一下嘛!”一位爸爸苦惱地敘述他的困境。更有趣的是,這位爸爸還真的拿著鬧鐘追在孩子的身后,不斷地提醒女兒:“現(xiàn)在快六點半了,趕快起床!”“現(xiàn)在十點了,趕快睡覺!”從早到晚,這個“鬧鐘”爸爸“響”個不停。
孩子有很多法寶,可以讓父母的“鬧鐘”無時無刻地響著,因為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需費心掌握時間,不需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許他的內心清楚明白,或許不是那么清楚明白,無論如何,他都可以獲得父母的注意力,得到父母的關心。遺憾的是,父母并不了解孩子這種行為的目的,反而以為是孩子的生理問題,如賴床是因為睡眠不足或看電視太晚;或懷疑孩子天生如此,如反應慢、個性懶散等。事實上,這些都不是孩子拖拉的原因,也不能成為父母縱容孩子的理由。
為人父母,能不能停止做“鬧鐘”,能不能拒絕再給孩子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務?通常,父母想察覺孩子的行為目的,先得檢視一下自己的內在感受。以孩子用不當?shù)男袨橄氆@得注意力為例,父母內在的感覺往往是困惑、麻煩、討厭等,常用的語言表達是“煩死了”之類的詞句。然而,在未察覺清楚之前,父母仍舊會鬧鐘似的催著,一次又一次,結果使孩子誤以為自己這類行為是獲得父母注意力的有力武器,久而久之,不好的行為習慣便養(yǎng)成了。
好媽媽,孩子自己帶
好媽媽,孩子自己帶
前一段時間,看六一兒童節(jié)畫展,其中一幅作品是這樣的:題目為幸福的一家,圖中爺爺帶著眼鏡,一邊看報一邊喝茶,奶奶摟著孫子在講什么有趣的故事,孩子的臉上洋溢著笑,讓人看了覺得他很幸福、快樂。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說到一家,不管幸福不幸福都應該是爸爸媽媽和寶寶組成的,如果父母健在,為何要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記得去年,帶著孩子在小區(qū)玩兒見到過這樣祖孫兩。奶奶催著孩子說,快回去吧,今天爸爸要來接你,孫子卻說什么也不回家,在滑梯上玩兒個沒完。經談話了解,媽媽嫌帶孩子太累,這個孩子從小就跟奶奶長大,等孩子五歲了,媽媽想讓他回家了,他卻不去了。雖然生活在一個城市,也只規(guī)定每周末爸爸來接孩子,孩子卻想方設法得不回去。
還記得在一本育兒書的第一頁見過這樣一句話:羅馬之所以滅亡是因為他們的媽媽將帶孩子的任務假手于人!自從看到這句話,我便不敢怠慢了,其實父母自己帶孩子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父母本身,甚至對爺爺奶奶都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首先,跟著父母長大的孩子是最幸福的。記不得從多少書上看到,孩子一定要父母自己帶。有一位母親,在孩子兩歲的時候,被提職去外地任部門經理,這是她夢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她不知道該怎樣對待孩子,于是請教育兒專家。專家是這樣回答她的,如果一定要去,那么帶著孩子,哪怕連保姆一起帶著,如果不能實現(xiàn)最好別去。而且她非常嚴肅得告訴媽媽,如果選擇了獨自外出工作,那么她同時放手的還有對孩子的責任,等她回來,無論孩子變成了什么樣,她都沒有權利去抱怨、去指責孩子的撫養(yǎng)人、去批評孩子,她最好能接受孩子的性格、習慣,并不斷努力,讓孩子去接受她,和孩子重新建立親子關系。
小巫的書上也談到過這個問題,她甚至都批評那些不和孩子一起睡覺的媽媽。她說,孩子跟誰睡覺就是誰的孩子,孩子最依賴的那個人就是誰。如果孩子的第一依戀人確定得不好,將來孩子就不好管教,直接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只管生,不管養(yǎng),在現(xiàn)在來說,并不是少數(shù),有的為了“完成任務”,有的是生活所迫,有的就是懶,圖清閑。每次看到那笑得一臉輕松,訴說自己不帶孩子的自由生活的媽媽,我都想說,有你操心的時候。為什么?先談感情方面,如果孩子將爺爺奶奶來當爸爸媽媽依戀,爺爺奶奶去世了怎么辦?讓一個小小的孩子承受失去父母得痛苦,他的心理必然會遭受打擊。研究證明,失去父母的孩子在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都處于抑郁癥的狀態(tài)。本來能夠避免的傷害,為什么不避免?再說成長方面,多少孩子沉迷網絡,學業(yè)荒廢,這并不完全是網絡的錯。因為孩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的關注不夠,得到的愛不夠,得到的成功感不夠,所以他們才會去那個虛擬的世界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父母和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并加以正確的引導,孩子或許也會喜歡網絡游戲,但絕對不會沉溺得不可自拔。
需要強調得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效率問題。有的父母在外面工作很辛苦,自己也覺得給孩子的關愛比較少,所以回到家,就給孩子買好多玩具、零食做彌補,但是當孩子要求父母和他一起游戲時卻被拒絕了。物質,并不能滿足孩子的全部要求,因為孩子在吃飽穿暖以后,更需要父母的愛,更需要感覺到父母的愛,需要父母的愛撫、擁抱、共同游戲。所以,不要覺得和孩子生活在同一個屋子里就夠了。
記得看過這樣一則新聞,離婚的媽媽希望兒子學習優(yōu)秀,拼命打工掙錢,無論是吃的還是學習用的,都給孩子最好的,自己卻非常節(jié)儉,可是兒子學習卻沒有取得她想要的成績。她把兒子鎖在地下室里,一直到孩子死去。這個悲劇的釀成并不是母親失敗的婚姻,而是母親對兒子的做法。雖然她給了孩子最好的物質,但是,她的時間都用來掙錢了,她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陪孩子,她超出自己能力得負擔孩子的費用,必然要求孩子超出自己能力的回報,當孩子沒能夠拿她要求的學習成績回報她時,她瘋狂了,所以才有了這樣的悲劇。
作為孩子的父母,或者我們給不起孩子很多東西,但是我們能給他愛,而他最需要的也是愛。記得小巫是這樣說的,全世界的小嬰兒希望從母親那里得到的東西是一樣的,那就是愛。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擁抱、親吻…這些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雨露。缺了這些,孩子也會長大,但一般不會長好。
再說父母,通過自己帶孩子會得到人生的第二次成長。記得從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孩子是上帝派來幫助父母成長的天使,不禁感慨萬千。確實,經過近三年為人母親的經歷,我覺得兒子教我什么是包容,什么是體諒,什么是愛,愛要怎樣付出,愛要怎樣祝福。我的第一次成長,是在還是孩子的時候,努力練習各種技能、努力學習各種知識?,F(xiàn)在,做了媽媽,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從性格方面,到知識方面,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我看書,我思考,我努力練習,我努力實踐,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也是自己成長的路,每天都和孩子一起變得更好,更強大。
最后,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如果想讓你的孩子學會孝順,那么一定要讓他自己帶孩子,這樣他們才能體諒到自己父母的辛苦,才能以父母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去體諒父母對自己的種種。
由此看來,父母自己帶孩子,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最好的。有的時候,我甚至會想,應該讓媽媽有三年的產假,同時退休的時間后推三年,讓媽媽一直把孩子帶到上幼兒園的年齡再去上班?;蛘撸媚昀系娜険Q年輕的三年,為社會做的貢獻會少一點,但是,養(yǎng)育一個優(yōu)秀、出色的下一代,將足以彌補這點不足。
孩子眼里的媽媽們
孩子心目中的好媽媽到底是什么樣?如果年輕媽媽能夠知道如何才會受到孩子的歡迎和喜愛,這對提高自己做母親的素質標準和教育藝術都十分有利。
1、“無能媽媽”不受歡迎
孩子:我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可是媽媽都不會。媽媽早出晚歸,她對我的愛好好像根本不感興趣。其實,我很希望媽媽能夠陪我一起玩。而且媽媽對我的提問也從來不熱情回答,還說我的問題很奇怪,說小孩子的話為什么這么多。
點評: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強,他們想從媽媽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滿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扇绻麐寢尶偸且粏柸恢銜购⒆痈械胶苁?。同時對孩子早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也很不利。
建議:為做一個令孩子喜歡和自豪的媽媽,讀書學習是關鍵。但是,同時,盡可能抽時間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語交流。畢竟媽媽不是完美的,總有些事情是媽媽不會的。也沒必要為了孩子而去學這學那,要告訴孩子知識是無涯的,媽媽會不斷的充實自己就想孩子現(xiàn)在做的一樣。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學習新的東西。
2、“電視媽媽”冷淡孩子
孩子:媽媽一有空總坐在電視機前,對于電視連續(xù)劇是一集不落,而把我擱在一旁。媽媽把電視節(jié)目看得比我重。
點評:如果媽媽一直與電視機為伍,就會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看書和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開展親子活動的機會。這不僅會失去許多和孩子溝通的機會,而且也影響孩子,使得他也從小喜歡看電視,而不善于和人交流、溝通,嚴重的話,自閉癥和孤獨癥等一系列疾病也可能產生。
建議:童年很珍貴,媽媽有時間的話,應該多和孩子一起活動。
3、“苛刻媽媽”束縛孩子
孩子:媽媽總對我不滿意,一心想把我當成一個“全能小神童”,鋼琴、舞蹈、美術、體操和電腦,我學了好多,可是她還總覺得我這樣沒做好,那樣沒學好。
點評:孩子一般都不喜歡過于苛刻的媽媽,這樣的媽媽對孩子過于嚴厲,而且總是說“不”。孩子經常處于一種不自由、被束縛的狀態(tài)。
建議:兒童天性喜歡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誰剝奪了他們這種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歡迎。切記不要過分嘮叨和干預孩子,要大膽放手,讓他適當自由和放縱。
4、“攀比媽媽”讓人厭煩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边@是媽媽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在大家面前,媽媽總喜歡把我和別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說我不好,就是表揚同事或者鄰居的孩子比我強。其實,我覺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錯。
點評:對孩子的責備使得他有些不服氣,甚至反感。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獨特個性和自信心不利。
建議:媽媽應該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能力和興趣,絕不能按照一個標準要求他們。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幫助他一起開發(fā)潛能。
5、“謙虛媽媽”壓抑孩子
孩子:在客人面前,我總喜歡表現(xiàn)自己最拿手的長項,但媽媽總當著他人的面說我做得不好。
點評: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較興奮,喜歡表現(xiàn),同時也不免出現(xiàn)一些小差錯,這是正常的??墒菋寢寘s認為孩子的“人來瘋”讓家長丟面子,或者為了顯示自己的教子有方,當著眾人的面指責孩子。
建議:孩子的自尊心有時候比大人還強,而且心靈也比較脆弱,上述做法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感,喪失自信心,甚至出現(xiàn)反叛情緒。
當孩子開始不聽媽媽的話,開始對媽媽的教育出現(xiàn)叛逆行為的時候,做媽媽的就應該開始細心的觀察一下,自己什么地方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如果是自己的不對,要及時的改正。不過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外界的了解越多,獨立性的要求越強烈,也可能出現(xiàn)逆反心理,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