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對待動物的態(tài)度
發(fā)布時間:2020-10-16 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觀念 幼兒園可愛的動物說課稿 幼兒園說課稿我喜歡的動物育兒觀念:對待動物的態(tài)度昨天,和寶寶班上的一位小朋友的媽媽聊了一個上午。讓我最為欣賞的是,她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對待“動物”的親近態(tài)度。她們家養(yǎng)了一只貓和一只狗,狗和貓成了他們家庭的一員,給他們家?guī)砹撕芏鄽g樂。她的女兒和動物園里的蟒蛇有過十幾分鐘的親密接觸,在家里也養(yǎng)過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在外面捉過蚯蚓、小青蛙、蝸牛。天那,聽她描述的各種情景,我覺得很意外。我總擔心外面的蝸牛之類的小動物上有寄生蟲,不是聽說過那種福壽螺有很多寄生蟲嗎?所以我不敢動這些東西,我的態(tài)度也影響到了孩子。我問她,家里的狗和貓從來都沒有傷害過孩子嗎?她回答,從來都沒有。孩子和動物有著天然的親密感。她給我講了很多關于有趣的故事。比如,在松軟的地里種小樹苗。狗狗就用爪子刨坑,女兒把樹苗放到坑里,媽媽再把坑封起來。人和狗有著默契的配合!女兒有時候一下子撲到貓的身上,貓只是喵喵地叫著求助,但從來沒有傷害過女兒。而且,家里養(yǎng)只貓很幸福的。她說,你看,貓總是很舒服、悠閑地生活,這種態(tài)度會感染人的。聽她說著,我就有了養(yǎng)只狗或者貓的強烈欲望。當我提到,在小區(qū)里,寶寶看到人家的狗迎面過來就會下意識地躲開。這位媽媽告訴我,一般狗是不會傷害人的,只要你用友好的眼神看著它。如果經(jīng)狗的主人同意,可以向狗友好地伸出手,它會舔舔你的手。有了這個經(jīng)驗之后,昨天下午和晚上,我和寶寶散步遇到了兩次狗。寶寶下意識地躲開了,而我蹲下來,友好地看著狗,故作鎮(zhèn)靜地伸出手到它的嘴邊。狗沒有舔我的手,而是聞了聞,搖搖尾巴走開了。主人說,它搖尾巴代表對你友好。寶寶在一邊看著媽媽這么做。我想,他頭腦當中一定會有變化。我希望,在我的影響下,他對狗的態(tài)度會有所改變。我想,等到合適的時候,我一定會養(yǎng)只狗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育兒觀念: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
育兒觀念: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
一天下午放學時,小宇媽媽來接孩子的時候,向我講述了一件她感到驚訝不可思議的事情。早晨,小宇爸爸送孩子入園,孩子下車時,一不小心手指被車門夾了一個黃豆大的紫皰,爸爸見沒有什么事,于是就直接將孩子送入幼兒園了,沒有與老師交流孩子受傷的事,反打電話給孩子的媽媽了,告訴她孩子的手被車門夾了,沒什么大礙。放學時,小宇媽媽來園接孩子,小宇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涵涵小朋友打我了,還將我的手指打了一個大皰,老師批評了涵涵,涵涵跟我說:對不起”,小宇的媽媽聽了很生氣,認為這孩子怎么能說謊呢?便及時與我進行了溝通。我聽了當時也感到震驚!但我又一想,不能簡單地、武斷地認為孩子在說謊,便和小宇的媽媽進行了分析:
一是:孩子可以將想象當作現(xiàn)實了,涵涵小朋友經(jīng)常會與同伴發(fā)生沖突,與人交往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小宇手指被夾的時候可能受到了爸爸的責怪,便把自己的“不小心”想象成了涵涵的攻擊性行為,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掩蓋自己的過失,成人應該原諒孩子的過失行為,教給孩子避免發(fā)生過失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責怪。
二是:孩子受了傷可能很希望得到別人(特別是家長和老師)的同情和關心,可是家長和老師都忽略了,或是反而有責怪的現(xiàn)象,于是孩子便找個對象跟自己說:“對不起”,進行自我安慰。對于感情細膩、敏感的孩子,成人在給予孩子同情和關心的同時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鼓勵孩子勇敢起來。另外,老師對某個孩子攻擊性行為的過多批評,可能造成了孩子心中的負面影響,是老師教育過程出現(xiàn)的失誤,發(fā)現(xiàn)問題后老師就忘引起足夠的重視。經(jīng)過我的分析,小宇的媽媽一下子豁然開朗了,知道如何去做了。
要教孩子成為一個誠實的人,家長或老師應善待他們的謊言,根據(jù)不同情況客觀分析,對他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即使孩子有了錯誤,只要說了真話,就應肯定他們的做人之道,并引導他們不斷完善自己,不用打罵、懲罰、斥責等消極的方法對待孩子,或避免他們以謊言應付家長或老師,要與孩子成為朋友,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如果是因為家長或老師的原因造成孩子說謊,家長或老師應檢討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并根據(jù)孩子的心理特點、思維和認知的發(fā)展水平,對他們做出合理的解釋。孩子說謊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成人應該細致了解從細微處入手,從而保護孩子脆弱的心靈。
育兒觀念:如何對待孩子的假日癥
1、張弛有度的假日活動
孩子喜歡看動畫片,放假可以允許他們多看一會兒,也喜歡游樂場的游戲。但也要學會節(jié)制自己,和家長溝通、安排內(nèi)容豐富而有度、幫助孩子有計劃的學習做事。
2、培養(yǎng)“任務”意識
家長帶幼兒旅游盡可能提早一天回來,以便及早消除身體上的疲勞。通過一天的調(diào)整使幼兒的生物鐘恢復。
3、一個小小的“約定”
放假時和幼兒達成協(xié)議,在放假期間把你遇到的有趣的事情來園后和小朋友一同分享。
4、注意安排作息時間
父母要注意假日為幼兒安排合理作息時間,早起早睡、中午休息等。如果沒有合理的作息,幼兒來園就很不適應。
5、不暴飲不暴食
假期孩子最容易出現(xiàn)暴飲暴食、引起消化不良,來到幼兒園就會出現(xiàn)肚子不適的現(xiàn)象,影響孩子在園一日活動。要在假期為孩子進行合理飲食,不吃生冷食品、有規(guī)律的進餐。
6、不過度疲勞
假期家長會帶孩子到各地游玩,幼兒運動量較大,精神過度亢奮,家長需要給予適當調(diào)節(jié),有一定的時間讓幼兒恢復體力,還要在游玩時注意幼兒衣著,以防止孩子感冒。
育兒觀念:正確對待孩子的嫉妒心
我們班的寶寶年齡都在2-3歲,這個時候孩子的嫉妒心理是最難處理的問題。在自我意識萌芽的同時,每個孩子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嫉妒心。那么,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嫉妒心理呢?
1、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了解幼兒嫉妒的原因。
幼兒往往會對于擁有自己所沒有物品的同伴或者受到老師表揚的同伴表現(xiàn)出憤怒,這時教師需要正確引導,而不是大聲呵斥他。
2、盡量避免使孩子產(chǎn)生嫉妒心理的環(huán)境刺激,正確評價每個幼兒。
每個幼兒都喜歡受到表揚和鼓勵,恰當?shù)谋頁P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而對于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可以肯定他其他方面的優(yōu)點,告訴他哪一方面還存在不足,使幼兒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
3、轉(zhuǎn)化幼兒消極的嫉妒心理。
采取積極的方式使嫉妒的消極作用向積極方向轉(zhuǎn)化。如核桃看到紅花欄里自己的貼紙比別的小朋友少,老師可以鼓勵幼兒說:“瞧,你已經(jīng)有三個小紅花了了,再有一顆愛護玩具的貼紙就可以跟其他寶寶一樣多了,加油哦!
4、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通過各種途徑對幼兒進行教育,如:講故事、做游戲,使幼兒理解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不可能各方面都勝過別人,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去彌補自己的不足。
育兒觀念:如何對待孩子發(fā)脾氣
我們班的寶寶都比較小,自我控制力還比較差,再加上在家里被爺爺奶奶慣著,平時都比較容易發(fā)發(fā)小脾氣,面對這些寶寶發(fā)脾氣,我們應該怎么辦了?
1、置之不理
孩子發(fā)脾氣時,你只管干你的事。注意不要看他,即使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會受到鼓舞繼續(xù)鬧下去。這是最見效的方法。氣頭上的孩子,大人的說理、摟抱都不會太奏效。只要你沉住氣,就是不理孩子。孩子在最終放棄這個行為之前會加倍的哭鬧,你要堅持住,也可以講幾句簡明扼要的話:“你不哭了咱們再一起玩?!辈灰嗾f。如果孩子哭鬧的更厲害也不必介意。必要時把這話重復一次。孩子不再發(fā)脾氣時,若無其事地歡迎孩子回來就行了:“過來吧,咱們?nèi)ソ稚贤?。”不要說:“你剛才哭真是太不懂事了,”一類話。
2、表揚和鼓勵
孩子不發(fā)脾氣時必須表揚他,但要注意說話方式??梢哉f:“你能安安靜靜地看畫書,我很高興,你真聽話?!辈灰f:“你沒有發(fā)脾氣,真是好孩子!”不要強調(diào)“發(fā)脾氣”這個詞。孩子發(fā)起氣時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或是他心情不好。為此應教孩子用正確的方法獲得你的注意和表達他的沮喪情緒。示范給孩子正確的做法,告訴他你碰到困難時是怎么做的。不要冷落孩子,孩子表現(xiàn)時,更要關注他,給以表揚。
3、盡量避免誘發(fā)孩子發(fā)脾氣的場合和情境
如果任務或玩具太復雜了,孩子會因完不成、不會玩而沮喪,你可以把任務定得簡單點,讓孩子能夠完成。必要時提供幫助。當孩子變得急躁時,你可以給他一點提示,或說幾句鼓勵的話,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但不要包辦代替。應避免孩子過分疲勞或興奮。要在他玩的筋疲力盡和極度興奮之前,結束活動,以免孩子控制不住情緒。
4、不要讓孩子發(fā)脾氣來逃避責任
應讓孩子明白,發(fā)脾氣不能幫助他逃避任務。向孩子講清楚:他的任務若不干會給他懲罰;隨他怎么發(fā)脾氣,任務必須完成。如果孩子就是不完成,就給他應得的懲罰。懲罰之前先給他一些警告。懲罰之后讓他繼續(xù)完成任務。
6、馬上就地解決
這是控制發(fā)脾氣行為的關鍵。不要事后再懲罰孩子的行為。
育兒觀念:對待孩子要賞罰分明
育兒觀念:對待孩子要賞罰分明
孩子們在幼兒園里感到最高興的事什么?那莫過于得到老師獎賞的“小紅花”了,因為那說明自己某方面表現(xiàn)很棒,還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哦!這不,一上午,陳尹嘉小朋友就因為回答問題正確,積極參與表演活動等,一舉拿下了三枚小紅花,那個開心的心情溢于言表!
到了午餐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在很香地吃著,而我卻發(fā)現(xiàn)陳尹嘉小朋友吃飯時顯得那么的漫不經(jīng)心,有一口沒一口在那捱時間??吹竭@,我催促了幾次,再過來看看,也沒見到多少進展。看到他額頭上的三個小紅花,決定利用這個來刺激一下他!于是我就說:“陳尹嘉,如果你午飯吃不完的話,老師要收回一個小紅花,作為你剩飯的懲罰!”這一招果然有效!我剛說完,只見陳尹嘉小朋友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不一會兒,一碗飯就被他“消滅”了。吃完后,他把碗朝著我揚了揚,我立刻向他投去了贊許的目光!或許他為了再次向我證明他的實力,又去打了一碗湯喝掉了。
孩子表現(xiàn)棒是需要表揚的,但是,當他們“不棒”的時候,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對待呢?一般來說都是指責,說教,批評,甚至還有體罰的過激行為,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或不科學的方法。從今天這件事上我發(fā)現(xiàn),對待孩子也要做到賞罰分明!而我們很多的家長或老師都是重于表揚輕于懲罰,以至于有的孩子只能吃表揚不能吃批評,我的這種把懲罰從表揚中扣除的方法,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要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犯了錯就由好的行為相抵消,這樣會讓他更珍惜已經(jīng)得到的榮譽,而避免犯錯后重新失去它。我想,在家庭教育里也一樣,好的行為可以有物質(zhì)上的獎勵,但要告訴孩子,要想保住得到的獎勵或是再次獲得某種獎勵,那是一定不要犯錯誤的。
賞罰分明,就是在孩子面前展示了教育者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必須堅持的原則!這樣,孩子的行為就一定會有自律地良性發(fā)展了。
育兒觀念:如何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育兒觀念:如何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大多數(shù)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越來越難管教,甚至公然與父母唱“對頭戲”,父母講的話,她置之不理,這就是所謂的逆反習理,很多父母為此叫苦不迭、束手無策,我作為老師也有這種感覺:教育學生易,而教育自己的孩子難。但從另一角度講,這種逆反心理的出現(xiàn)也是正?,F(xiàn)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xiàn)的心理歷程,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對父母的管教百依百順,逆來順受,雖然從表面上看容易管教,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我認為要么這個孩子的智商不高,要么缺乏獨立意識。因此,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引導不當,輕則影響父母與孩子的親情,重則影響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我認為,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必須加強對孩子的心理疏導,分析孩子的“心理疾病”,再對癥下藥。
一、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和溝通的技巧。
任何正常的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家長越是不想讓孩子知道的事情和得到的東西,孩子就是越是想知道和得到。孩子和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從一定程度上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如果她的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滿足,她的認識水平就得到了提高。因此,父母應該盡可能地滿足她的這種心理要求。即使有些事情和有些東西的確不能讓孩子知道和得到,也要向孩子講明道理,多與孩子交談,聽取她的想法,使她能心服口服,切不可找各種借口推脫,如“這件事小孩子不要知道,你長大了就會知道了”,更不能采取“大棒政策”,這樣只能適得其反。
二、對孩子的管教要適度,既不能過于苛刻,也不能過分溺愛。有些家長習慣于給孩子設計一些“套了”,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必須符合這個“套子”,不能有任何的差錯,這種做法不僅扼殺了孩子的個性,而且疏遠了家長與孩子的心靈,孩子都有較強的自尊心,容易導致逆反心理?,F(xiàn)在有些家長對孩子嬌生怪養(yǎng),有這樣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媽媽好,有爸的孩子象個寶,投進爺爺、奶奶的懷抱,外公外婆忘不了?!边@種對孩子過分“寶內(nèi)”,過于溺愛,對她百依百順,孩子就會覺得家長都會聽她的話,這樣,她就會以自我為中心,對家長的言行不理不采,也會導致逆反心理??傊瑢⒆拥目量毯湍鐞鄱际亲躺⒆幽娣葱睦淼姆饰滞寥?,必須堅決反對。
三、對孩子要平等相待,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不可居高臨下,采取“高壓政策”。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她的獨立也在不斷增強,她不但要求得到同齡人的尊重,也要求得到父母的尊重.因此,父母要放下長輩的架子,與之平等相待,”和平共處”,尊重她的”人權”,與她談話要親切真誠,多用商量的口氣,互相交換彼此的想法,少用命令的腔調(diào).如果一味地采取”強權家教”和”專制政策”,孩子會感到厭煩,產(chǎn)生對立情緒,采取這種”高壓”的做法即使暫時把孩子壓下去了,那也是表面現(xiàn)象,以后她有任何想法都不愿意告訴父母,父母就很難打開她的心扉,長此以往,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疏遠了,我想這是任何一個做父母的所不愿意看到的.